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YUY-JP108大众拉维纳自动变速器解剖模型

YUY-JP108大众拉维纳自动变速器解剖模型

YUY-JP108大众拉维纳自动变速器解剖模型
YUY-JP108大众拉维纳自动变速器解剖模型

YUY-JP108大众拉维纳自动变速器解剖模型

一、产品技术参数:

1.变速器型号:01M

2.外形尺寸:600×800×1000(mm)

3.重量:90±10kg

4.工作电源:220V DC12V

5.工作温度:-40~50℃

二、台架功能特点:

1、将自动变速器及内部零件进行各种剖面处理,全面展示液力变矩器的内部构造。便于对学习汽车自动变速器的拆装、检修、判断和排除机械故障的实践,提供标准参照物。

2、从解剖面,可清晰观察自动变速器内部细微的机械各组成,如变速、传动、离合器、制动器及液压控制系统的油泵、管路、阀类等的机械构造。

3、原理简明跨接液压管路,显示液力传递方向,可拆卸油路板,方便油路讲解。

4、自动变速器阀体采用螺杆与自动变速器刚性连接,便于对自动变速器液力传递的教学。

5、通过先进的冼床解剖,各解剖面、各相互不同的零件均采用不同颜色区分,让学员能够清楚的观察内部元器件的工作状况

6、整体台架采用钢性结构焊接,表面采用高温喷漆处理,防锈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台架设有万向滚轮,移动灵活,并带有脚轮锁止装置;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三、教学实训项目:

1.自动变速器系统结构认识

2.自动变速器元件部位的分析

3.分析自动变速器系统档位传动路线实验

4.自动变速器系统的综合诊断

自动变速器复习题

自动变速器复习大纲 1、自动变速器的组成 * 2、液力变矩器的组成、导环作用 3、液力变矩器导轮的作用、油液的流动路 径 4、液力变矩器的动力传递介质 5、锁止离合器的作用 6、单排行星齿轮机构的组成 7、单排行星齿轮机构实现倒档的条件 8、单排行星齿轮机构实现加速的条件 9、单排行星齿轮机构实现减速的条件 10、油泵的分类 11、叶片泵的控制因素 12、驱动油泵工作的动力来源 13、行星齿轮类的变速器:拉维纳、辛普 森 14、辛普森行星齿轮机构的特点 15、辛普森行星齿轮机构中超速排的组 成及工作原理 * 16、拉维纳行星齿轮机构的啮合关系 17、拉维纳行星齿轮机构的档位分析 * 18、自动变速器当档位分析中滑行档位

和制动档位的特点及控制方式 * 19、换档阀与前进档位数的关系、位置因 素 20、主油压调节阀的控制因素 21、摩擦片印记、钢片烧蚀 22、自动变速器油液的颜色 23、失速测试的目的 24、自动变速器的基本检查、基本试验 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自动变速器主要由、、组成。 2、传统的液力自动变速器根据汽车的和的变化,自动变换档位。 3、自动变速器按照汽车驱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和两种。 4、自动变速器的D位、2 位、L位均为前进 档,其中2和L均有功能,适于 行驶,可自动限制车速保证行驶安全。 5、通常情况下自动变速器只有换挡手柄在

或位置时才能启动发动机。 6、三元件液力变矩器由、、组成。 7、自动变速器中常用的液压油泵有、、。 8、液压油从泵轮流向涡轮,又从涡轮返回到泵轮而形成循环的液流,称为。油液在泵轮转动时,被其带动沿围绕发动机曲轴和变速器输入轴轴线的环形路径的园的流动,称为。 9、当涡轮转速为零,而发动机处于全负荷(节气门全开)时的工况称为。 10、单排行星齿轮机构 由、、 和组成。 11、简单行星排中,如果太阳轮作为动力的输入,行星架固定,齿圈输出为档。 12、双排辛普森式行星齿轮变速器通常具有四个独立元件,分别 是、、

汽车自动变速器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论文(设计)题目:汽车自动变速器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 液力传动于20世纪初发明于欧洲,最初用于船舶制造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便开始应用于陆用车辆。起先,液力传动主要应用于公共汽车,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应用在许多军用汽车和专用汽车上。 起初液力传动直接采用船用变矩器。随后美国GM汽车公司采用这种变矩器用于内燃机车,此后,美国开始了ef研制工作,液力传动的研究中心从欧洲移到厂美国,并在美国得到筒反大的发展。作为最初批量生产的液力自动变速器是1938年推出的,它将行星齿轮式变速器与液力偶合器组合.用液压力进行自动变速,是现在自动变速器的原型。1950年期间,汽车液力传动进入一个新阶段,出现了可根据车速和加速踏板位置进行自动换档的自动变速器,此时液力自动变速器已基本定型,近40年自动变速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装有自动变速器的车辆己越来越多,特别是高级轿车基本全部装用电控自动变速器。从发展趋势上来看,自动变速器是采用简单的液力传动与多档机械自动变速器组合,在控制方式上,由于动—半自动—全自动—电子操纵控制系统,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自动变速器的档位数从二速—三速—四速,五速自动变速器也即将出现,问时利用各种方法,扩大与改善液力传动的自动调节性能范围,以实现简化操纵的目的。 关键词:液力传动,变矩器,液力偶合器,行星齿轮式变速器

Abstract Hydraulic transmission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invented in Europe, initially for the shipbuilding industry after World War I, they began to be used for land use vehicles. At first, the hydraulic transmission is mainly used in the bus,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also used in many military vehicles and special vehicles. At first, direct use of marine hydraulic torque converter transmission. GM U.S. auto companies then use this converter for diesel, then, ef the United States began development work, hydraulic transmission plant research center to move from Europe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 the United States against big development by tube. As the first mass-produced hydraulic automatic transmission is introduced in 1938, it will planetary gear transmission combined with fluid couplings. Fluid pressure with automatic transmissio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is now the prototype. During 1950, cars entering a new phase of hydraulic transmission, there may be under the accelerator pedal position and vehicle spe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 at this time have been in shap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nearly 40 years has been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 equipped with automatic transmission has been more and more vehicles, especially all the basic equipment limousin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From the development trend point of view, automatic transmission is the use of a simple hydraulic transmission and multi-file combination of mechanical automatic transmission, the control, due to moving - Semi - Automatic - Electronic Steering Control System, to the intelligent directio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the number of stalls from the two-speed - three-speed - four speed, five-spe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is also about to appear, asked when the use of various methods to expand an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hydraulic transmission range of the automatic adjust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implifying manipulation. Key words:hydraulic transmission, torque converter, fluid coupling, planetary gear transmission

解剖学实验报告-总

《正常人体结构》 实验(实训)指导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前言 一、实验课的目的及要求 正常人体结构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本实验课的目的是通过观察标本模型,使学 生掌握掌握人体九大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巩固解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而培 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自学、表达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求学生: 1.重视实验课,实验前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方法及步骤并结合实验内容复 习有关理论。 2.实验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操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思考。如:(1)椎骨的形态特 ?(2) 各部椎骨的特殊结构 ?(3) 椎间盘的结构及临床意义。 (4) 脊柱的侧面的四个生理弯曲及意义。 3.实验后,认真整理实验物品,如有损坏及时交给实验老师。 二、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每次试验后要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文字简练、通顺、书写整洁。主要项目要求如下: 1.注明姓名、班级、组别、学号、日期、代教教师。 2.实验号数和题目(如:实验室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基本组织。 3.实验目的。 4.实验器材。 5.实验内容。 6.实验结果:将实验过程所观察到的内容认真得用铅笔绘画于实验报告上。 7.讨论和结论:实验讨论是根据已知的理论知识对结果进行解释与分析,实验结论是从实验 结果中归纳出概括性的理解与判断,即达到使实验结果能验证基本概念或基本理论知识的目的。 三、实验室守则 1.遵守学习纪律,准时到达实验室。实验时因故外出或早退应向教师请假。 2.要严肃认真地进行实验,实验期间不得进行任何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3.保持实验室安静,讲话要低声,不要影响其他人实验。 4.实验时严格遵守代教教师及课代表的指示,实行各组器材自己使用的原则,不得与别组调换,以免混乱。

自动变速器新技术

自动变速器的新技术 姜申跃10汽修2 29 自动变速器的使用如今已经深入人心,让大家从手动中解放。 科技的创新已经让驾驶者从繁琐而疲倦的换档过程中解脱出来。时下装备自动变速箱的车型已经占据了轿车市场的半壁江山。然而传统的自动变速箱结构对动力方面的损失较大,发动机有相当一部分的动力在变速箱的动力传递过程中被吞噬掉了。与手动变速箱相比,自动变速箱在损失动力的同时也会相应的增加油耗。 如何能在便捷和性能方面找到更合理的解决方式呢?双离合自动变速箱也许是一条比较好的出路。 20世纪90年代末期,大众公司和博格华纳携手合作生产第一个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和应用于主流车型的双离合变速器。双离合DualTronic技术使得手动变速箱具备自动性能,同时大大改善了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应用该技术可以保证变速箱在换挡时消除汽车动力中断现象。 博格华纳为双离合自动变速箱开发的DualTronic双离合自动变速式离合器和控制系统已于2003年批量生产,配套于大众奥迪革新产品DSG(直接换档变速器) ,最先应用于2003款大众高尔夫R32和奥迪TT上。博格华纳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因其产品创新和加工精细而赢得了2005年度北美供应商超级大奖。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简称DCT)基于手动变速箱基础之上。而与手动变速箱所不同的是,DCT中的两幅离合器与二根输入轴相连,换挡和离合操作都是通过集成电子和液压元件的机械电子模块来实现。而不再通过离合器踏板操作。就像tiptronic液力自动变速器一样,驾驶员可以手动换挡或将变速杆处于全自动D挡(舒适型,在发动机低速运行时换挡)或S挡(任务型,在发动机高速运行时换挡)模式。此种模式下的换挡通常由挡位和离合执行器实现。两幅离合器各自与不同的输入轴相连。如果离合器1通过实心轴与挡位1、3、5相连,那么离合器2则通过空心轴与挡位2、4、6和倒挡相连。 通俗的说就是,这种变速箱形式就有两个离合器,一个控制1、3、5档,一个控制2、4、6档。使用一档的时候二档已经准备好了,同理,所以换档时间大大缩短,没有延时。 市面上常见的几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介绍: 1.大众——DSG双离合器变速箱 很多国人对于双离合变速器的认识也是从DSG开始。当然,大众的“双离合”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旗下大部分进口车也都配有DSG,如高尔夫GTI,EOS,迈腾和尚酷等。 大众EOS采用的就是DSG双离合变速箱。

系统解剖学-肌学重点整理

1、肌的辅助装置: (1)筋膜: 浅筋膜(L、C、T):多含脂肪,具有保护、缓冲作用 特殊结构:1)手掌、足底处浅筋膜较发达:缓冲作用 2)腹前外侧壁下部、会阴部:分两层,深层为膜性,几乎不含脂肪 深筋膜(D、C、T): ①于四肢处,插入肌群间构成肌间隔,进而与深筋膜、骨膜共同构成骨筋膜鞘。 ②全身的深筋膜大都能包裹肌肉、血管、神经。 ③在某些部位供肌附着。 ④形成肌腱的支持带(如手部的屈肌支持带、脚踝的伸肌上下支持带) ⑤分隔同一肌群的各肌肉 ⑥改变肌牵引方向,可用于推测炎症与积液的蔓延方向。 (2)腱鞘 1)定义:套在肌腱表面的鞘管 2)分层:①外层:纤维层(腱纤维鞘)就是由深筋膜增厚形成,呈半环状覆盖于骨面 ②内层:滑膜层(腱滑膜鞘)分为脏层与壁层 3)功能:使肌腱固定于一定的位置,减少肌腱与骨面之间的摩擦 4)一个临床症状: 腱鞘炎:当手指长期不恰当的过度用力活动,肌腱或腱鞘受到强烈摩擦而导致腱与腱鞘的损伤,产生疼痛等症状,称为腱鞘炎。 (3)滑膜囊: 滑膜囊为一密闭的结缔组织扁囊,有的与关节腔相通,有的则独立存在。其大小由直径几毫米至几厘米。囊腔内含少量滑液。多存在于皮肤、肌肉、肌腱、韧带与骨面之间,其作用为增加滑润、减少摩擦、促进运动的灵活性。临床上常见的滑膜囊炎即发生于此。 (4)籽骨:由肌腱骨化而成,如髌骨即为股四头肌肌腱骨化而成。 2、面肌(面N): 面肌也称表情肌,为扁而薄的皮肌,大多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止于面部皮肤。 ①颅顶肌:由左右枕额肌(面N)构成。 枕额肌为二腹肌: 枕腹:1)位置:起自枕骨,位于枕部皮下 2)功能:牵拉帽状腱膜向后 额腹:1)位置:起自额骨,位于额部皮下 2)功能:提眉,产生皱纹 ②眼轮匝肌: 1)位置:居于皮下,在睑裂周围,呈扁椭圆形 2)功能:使睑裂闭合,少量肌束可牵拉泪囊后壁,以扩张泪囊,促进泪液流入鼻腔。 ③口周围肌:分为口轮匝肌与颊肌 功能:口轮匝肌收缩时可闭口,颊肌收缩时牵拉口角向外,并能助咀嚼与吸吮。 3、咀嚼肌(三叉N): 咬肌:起自颧弓,止于咬肌粗隆。上提下颌骨。 颞肌:起自颞窝,止于下颌骨冠突。上提下颌骨,后部肌束可拉下颌骨向后。 翼内肌:起自翼突后面,止于翼肌粗隆。双侧收缩使下颌骨向上、向前,单侧收缩使下颌骨向对侧运动。 翼外肌:位于颞下窝内,双侧收缩使下颌骨向前,单侧收缩使下颌骨向对侧运动。

人体解剖学肌肉起止点及作用

人体解剖学肌肉起止点及 作用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咬肌 起止点:起自颧弓的下缘和内面,止于咬肌粗隆 作用:上提下颚骨 颞肌 起止点:起自颞窝,止于下颌骨冠突 作用:使下颌骨上提和向后移 翼内肌 起止点:起自翼突,止于下颌角内面的翼肌粗隆 作用:使下颌骨上提并使其向前运动 翼外肌 起止点:起自蝶骨大翼的下面和翼突的外侧,止于下颌颈 作用:做张口运动 胸锁乳突肌 起止点:起自胸骨柄和锁骨内侧端,止于颞骨乳突 作用:单侧收缩颈向同侧底,面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

起止点:起止于第一肋后斜角肌起止于第二肋骨 作用:一侧斜角肌收缩,使颈侧屈,两侧同时收缩可上提第一二肋助深吸气 斜方肌 起止点:从枕外粗隆直达12胸椎棘突上部肌束斜向外下,下部肌束斜向外上,中部横行,汇聚于肩胛冈锁骨外侧端和肩峰 作用:一侧斜方肌收缩使颈向同侧屈,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 背阔肌 起止点:起自第六胸椎以下的全部棘突和髂脊后份,肌束向外上集中,止于肱骨小结节脊 作用:收缩使臂内收、旋内和后伸 竖脊肌(骶棘肌) 起止点:起自骶骨脊背面和髂脊后部,向上分出三群肌束,沿途于椎骨和肋骨,向上可达颞骨乳突 作用:止肌单侧收缩使脊柱侧屈,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后伸和仰头 胸大肌 起止点:起自锁骨的内侧半,胸骨和第1~6节肋软骨,肌束向外侧集中,以扁腱止于肱骨大结节脊 作用: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前屈

胸小肌: 起止点:起自第3~5肋,止于肩胛骨喙突 作用:拉肩胛骨向前下方,当肩胛骨固定时,还可以提肋助吸气 前踞肌: 起止点:以肌齿起自第1~8肋外面,肌束斜向后上,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和前面下角作用:收缩时拉肩胛骨向前做推送动作,下部肌束使肩胛下角旋内,助臂上举,当肩胛骨固定时,还可以提肋助深吸气 肋间外肌: 起止点:起自上位肋骨上缘,肌书斜向前下,止于下一肋的下缘 作用:提肋助吸气 肋间内肌 起止点:起自下位肋骨上缘,肌束行向前上方,止于上位肋的下缘 作用:降肋助呼气 肋间最内肌: 起止点:位于肋间隙中份,肋间内肌的深面,肌束方向和作用与肋间内肌相同 作用:降肋助呼气、 隔肌:

肌肉系统解剖学

肌肉系統解剖學 中山醫學大學解剖科廖克剛副教授 一、骨骼肌的命名 人體有將近700條骨骼肌,其中大部分肌肉之名稱是根據許多種特徵來命名。學習一些表示特定特徵之用語將有助於對肌肉名稱之熟記。據以命名肌肉之特徵如下: 1. 位置:有些肌肉以其位置與骨骼或身體之部位相關而命名。例如顳肌覆於顳骨上,肋間肌位於肋間,脛前肌位於脛骨之前等。 2. 形狀:有些肌肉具有特別的形狀,因而可據以命名。例如三角肌大略呈三角形,左及右斜方肌合起來類似不等邊四邊形。 3. 相對之大小:例如臀大肌與臀小肌,內收長肌與內收短肌 4. 肌纖維之方向:有些肌肉之名稱顯示其肌纖維之方向與某些假定線(一般是體幹之中線或四肢之長軸)相關。直肌表示其纖維與假定線平行,橫肌或斜肌表示其纖維與假定線垂直或成一角度。例如腹直肌、腹橫肌、腹外斜肌。 5. 起端之數目:例如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及股四頭肌分別有二個、三個、及四個起端或頭。 6. 起端及止端之位置:有些肌肉是以其附著點,即起端與止端之名稱來命名。例如胸鎖乳突肌起始於胸骨與鎖骨,而終止於顳骨之乳突:莖突舌骨肌起始於顳骨之莖突,而終止於舌骨。 7. 作用:很多四肢的肌肉都是以其作用來命名。 實際上,經常有多個特徵同時用於一條肌肉之命名。例如橈側伸腕長肌表示其作用為伸腕,其位置為位於前臂橈骨側,其相對之大小為比其他之伸腕肌為長。 二、人體主要的骨骼肌 人體含有近700條的骨骼肌,其中絕大部分是左、右成對的。 1.表情肌: 表情肌為位於顏面部及頭皮的皮下肌肉,它們起始於頭顱骨或筋膜,而終止於皮膚,因此收縮時,可拉動皮膚,而引起臉部表情的變化。本肌群之各肌肉相互間下完全獨立,而其肌纖維又多相互移行並欠缺筋膜之包被,故彼此間之界線不明顯。 2.咀嚼肌: 咀嚼肌可拉動下頜骨而引起咀嚼運動,同時也與講話的動作相關。 3.移動眼球的肌肉: 移動眼球的肌肉是指眼球的外在肌,因其起端在眼球以外的構造,而止端在眼球的外表面。另外眼球內有平滑肌,是為眼球的內在肌,包括瞳孔括約肌、瞳孔擴大肌及睫狀肌,其詳細構造及功能於第九章再作討論。 4.移動舌頭的肌肉: 移動舌頭的肌肉是指舌頭的外在肌,主要可移動舌頭的位置。另外舌頭本身亦含有各種走向的骨骼肌纖維,稱為內在肌,它可使舌頭產生靈巧的運動(例如捲舌)。 5.咽的肌肉: 包括構成咽壁的咽縮肌以及其他終止於咽壁的肌肉,其功能主要為吞嚥。 6.喉的外在肌: 是指終止於舌骨的肌肉,包括位於舌骨上方(口腔底部)的舌骨上肌及位於舌骨下方(頸部)的舌骨下肌。因為舌骨以膜及韌帶連接喉的甲狀軟骨,因此這些肌肉可控制舌骨及喉的位置,另外亦可下壓下頷骨、使口腔底部變緊、及穩固舌頭與咽。

解剖学知识总结

解剖学知识总结 绪论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其任务在于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奠定基础。 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分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部分进行。系统解剖学是按照人体各器官、系统来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局部解剖学则是按照身体局部来研究各器宫的形态结构和相互间的位置关系。 要运用进化发展的观点,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观点,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和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观点来观察和研究人体的形态与构造。学习时要重视标本、模型的观察和活体触摸要学会用工具书,如图谱。 掌握人体的轴、面和方位术语: 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对人体结构描述,均以此姿势为标准。 人体的轴——根据标准姿势,人体可有互相垂直的三种类型的轴。即: (1)矢状轴:由前→后,与身体长轴和冠状轴相垂直的轴。 (2)冠状轴:由左→右,与身体长轴和矢状轴相垂直的轴,又称额状轴。 (3)垂直轴:由上→下,与身体长轴平行的轴。 人体的切面——亦分三种: (1)矢状面:以前后方向将身体分成左右两部的纵切面。若将身体分成相等的左右两半,称为正中矢状面。 (2)冠状面:以左右方向将身体分成前后两部的纵切面。 (3)水平面:与垂直轴相垂直,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的断面。 常用方位术语: 腹侧——近腹面背侧——近背面 上(颅侧)——近头下(尾侧)——近足 内侧——近正中面外侧——距正中面较远 内——近内腔外——距内腔较远 浅——近体表深——距体表较远 近侧——近肢根远侧——距肢根较远 第一篇运动系统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运动系统构成了人体的支架和基本形态,起保护、支持和运动的作用。

Ricardo自动变速器最新技术2013英文

ADVANCED, LOW COST AMT SYSTEM COMBINED WITH FULLY FEATURED MODULAR TRANSMISSION CONTROL SOFTWARE Tony O’Neill Project Director Driveline & Transmission Systems

?Established in 1915 and independent ?£197.4 million revenue (FY 11/12) ?Additional £39.1 million revenue from AEA Europe (FY 11/12) acquired on 8th November 2012 ?More than 2300 employees with over 2000 technical,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staff ? Global presence in 21 locations Ricardo UK Midlands Technical Centre Ricardo UK Cambridge Technical Centre Ricardo UK Shoreham Technical Centre Ricardo US Chicago Technical Centre Ricardo US Detroit Technical Centre Ricardo Germany Schw?bisch Gmünd Ricardo Czech Republic Prague Ricardo in Italy Turin Ricardo China Shanghai Ricardo - AEA Glengarnock Ricardo - AEA London Ricardo – AEA Harwell Ricardo – AEA Cardiff 2300 outstanding staff in key global locations enable local delivery of world class products and services and continue to build on our long heritage

汽车自动变速器研究现状及展望

汽车自动变速器研究现状及展望 汽车自动变速器研究现状及展望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外已有的和正在研究的三种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原理、优缺及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了我国对自动变速器的研究基础及现状,并对我国自动变速器的研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汽车,自动变速器,研究,展望 引言:汽车变速器的主要任务是传递动力,并在动力的传递过程中改变传动比,以调节或变换发动机的特性,同时通过变速来适应不同的驾驶要求。手动变速器必须根据汽车运行条件的变化,由驾驶员随时变换挡位,要求驾驶员能对离合器踏板、油门踏板及变速操纵杆进行准确地协调配合,从而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因此手动机械变速器换挡频繁、劳动强度大、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增加了不安全因素。自动变速器能根据路面状况自动变速、变矩,具有更好的驾驶性能、行驶性能、安全性能及排放性能。欧美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研制自动变速器,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大量的电子技术应用使得自动变速器得到了飞速发展。现在我国生产的轿车和豪华大客车安装自动变速器也已呈普及之势,近年来随着政府和企业对自动变速器的重视程度提高和支持力度的加大,我国相关单位在自动变速器研发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将对其进行综述并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1、无极变速器 无极变速器(eontinuouslyvariabletransmis-sion,CVT)主要部件是具有V形槽的主动锥轮、从动锥轮和传动带,传动带安装在主动锥轮和从动锥轮的V形槽中内,主动轮旋转时通过传动带将主动轮的扭矩传递给从动轮。传动带有金属带、金属链和橡胶带之分,金属带是以推的形式传递转矩,橡胶带是以拉的形式传递扭矩。早先用的是V形橡胶带,由于材料较差传递力矩小,效果不佳。1979年荷兰DAF的工程师改用金属带进行研究,并于1983年推向市场。 现在每个V形轮由一个固定锥盘和一个能沿轴向移动的可动锥

下肢肌骨系统解剖学模型研究

[摘要] 下肢肌骨系统由骨骼、肌肉、肌腱、韧带组成,健康的下肢肌骨系统能支撑身体活动,为人体内的各个脏器系统提供基础保护。 骨肌系统有很好的免疫功能,它能制造血细胞,而其中坚硬的骨骼表层为血细胞的诞生提供保护膜,像下肢腿骨、髋骨、中的红骨髓是人体循环系统与白细胞活动的源泉。 长期以来,人体运动机制和运动规律备受国内外生物学家广泛关注,同时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已经比较广泛的应用并参与医学当中,为了更充分了解下肢肌骨系统的方方面面,必须利用现代先进测量技术,建立解剖学模型,为推算人体下肢肌肉起止点的空间位置提供科学参数。 基于此背景,笔者对下肢肌骨系统解剖学模型进行了研究,希望能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目标。 [ 关键词] 下肢肌骨系统;解剖学模型;研究该文使用近景测量技术对人体的下肢肌肉进行测量,然后根据测量的数据建立直线性变换公式,求解人体下肢肌肉的三维空间坐标,最后连接坐标生成解剖学模型,根据获得的模型推算人体合理的下肢肌肉起止点。 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认为该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实验材料及方法11 主要仪器及实验对象。 111主要仪器。主要仪器包括经纬仪、照相机、立体坐标测量 仪、人体测量仪、

三维坐标量测控制框架及固定夹具、计算机等。 112 实验对象。 尸体五具,三男两女,年龄范围在27~48 岁之间,身高在 163~180 之间,实验对象四肢健全,无明显病理性疾病。 12 标本制备与肌肉附着点的标定。 121 下肢肌肉摄影测量标本的制作。 将几具实验对象分别沿着第十二胸椎的下方平面横切,该位置上部的身体放置不用,主要保留下肢各部,着重注意髋、膝盖、脚踝三个点的肌肉,将这三部分的肌肉标定作为坐标起止点。 将下肢平放,沿肌肉的纹理切除附着在骨骼表面的肌腱,完成后用木螺丝固定在起止点上,木螺丝作为标记物需区别记好。 保留下肢各个关节上的韧带和关节囊,为后期的研究和模型建立做准备。 122肌肉起止点位置的确定。 选取实验对象下肢一侧的38 块肌肉,鉴于每块肌肉的纹理、形状、大小差异均比较大,制定起止点时要做好记录,避免因区别问题带来的模型误差,可以根据肌肉的不同形状制定不同的标记。 按照人体下肢肌肉的大致形状,我们将其分为四类①体积较大的肌肉,这类肌肉的长宽面积比较大,起止点的确认相对容易一些,因为不会影响模型肌拉力线的位置,所以可以把体积较大肌肉的起止点设置在骨面的中心。 ②具有宽大起止点的肌肉,这类肌肉是相对第一种体积较大的

汽车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历史及其最新技术进展和在现有车型上的应用

汽车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历史及其最新技术进展 和在现有车型上的应用 摘要:汽车自动变速器即通常所说的自动操纵式变速器。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自动变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中高级轿车上。自动变速器可以根据发动机的负荷和汽车行驶速度,自动地改变传动系的传动比,获得良好的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性。本文主要介绍了汽车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历程、分类及其各自的特点以及近些年来汽车自动变速器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汽车,自动变速器,发展,应用 1.汽车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历程 汽车自动变速器是随着车辆技术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纵观汽车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历史,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自动变速前期、液力自动变速阶段、电控自动变速阶段和智能变速阶段。 1.1自动变速前期 最早在1904年出现了离合器和制动器等摩擦元件操纵变速的行星齿轮机构,该机构首先用于英国Wilson Picher汽车上。1907年福特车上大量使用行星齿轮变速器,它的出现实现了不切断动力进行的“动力换挡”,并避免了固定轴式变速器中的“同步问题”。而液力耦合器的出现为自动操纵的实现提供了可能,1938年至1941年美国GM 和Chrysler公司采用液力耦合器代替离合器,省去了驾驶时的离合器踏板操作。随后出现了液力自动变速去的前身,开始了车速和油门两个参数信号,用液压逻辑油路控制的液力自动变速时代。 1.2液力自动变速阶段 该阶段以1939年的通用Oldsmobile车上的Hydromantic开始,以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普遍应用和迅速推广为特征。这个阶段的液力自动变速由液力变矩器和行星齿轮变

速器组成,控制系统是通过液压系统来实现的,控制信号的产生,主要是通过反映油门开度大小的节气门阀和翻涌车速高低的速控阀来实现,其控制系统是由若干个复杂的液压阀和油路构成的逻辑控制系统,按照设定的换挡规律,控制换挡执行机构的动作,从而实现自动换挡。代表性的产品有:丰田A40系列自动变速器、通用的4T60E、EF、CHPE9等系列产品。但液压系统的控制精度较低,难以适应车辆行驶状况的变化,无法按使用者愿望实现精确的换挡品质控制。 1.3电控自动变速阶段 1969年法国的雷诺R16TA轿车首先使用了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与全液压的区别在于自动换挡的控制系统是由电脑来实现的,但当时电子技术不成熟,应用范围较窄,到20世纪80年代末,电子控制逐步实用化,越来越多的自动变速器采用了电子控制。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系统包括电控和液控两部分,电控系统由电脑,各种传感器、电磁阀及控制电路等组成,它将控制换挡的参数(如车速和油门开度等)通过传感器转换为电信号输送给电脑,电脑通过处理奖换挡的信号作用于换挡电磁阀。从而利用液压换挡执行机构实现自动换挡。由于电脑能存储和处理多种换挡规律,在改善换挡品质控制方面,由明显的优越性,并且与整车的其他控制系统的兼容性号,最终可以实现车辆电子控制系统一体化。 1.4智能自动变速阶段 随着车辆技术和自动变速技术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功能实现,车辆自动变速技术即将进入智能化阶段,控制策略的不断改进成为车辆自动变速技术的特点。德国的宝马公司从1992年起,陆续推出用于四档和五档自动变速器的自适应控制系统,能够自动识别驾驶员的类型,环境条件和行驶状况,并对换挡规律作出适当调整。尼桑的E4N71B自动变速器,采用模糊推理对高速公路坡道进行识别,采取禁止升档的措施消除循环换挡,三菱新型四档自动变速器,将各种输入信息和驾驶员的换挡通过神经网络建立联系,利用神经网络的学习功能,使得车辆能够按照驾驶员的意图自动换挡。 我国应用液力传动始于五十年代,自行研制出了内燃机车和红旗CA770三排座高级轿车的液力传动系统,随后液力传动液在我国获得了一定发展,此外,部分均匀车辆上使用了液力自动变速器,但发展速度要落后于发达国家。

人体解剖学--骨、关节、肌肉测试试题整理

人体解剖学--骨、关节、肌肉试题整理

————————————————————————————————作者:————————————————————————————————日期:

人解知识竞赛----骨、关节、肌肉部分一.名词解释: 1.黄韧带(ligamenta flava):位于椎管内,连接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性纤维构成。 2.板障(diploe):颅盖各骨内、外板间的骨松质,内有板障静脉通过。 3.斜角肌间隙(scalene space):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一呈三角形的间隙,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4. 三边孔(trilateral foramen):其上界为小圆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其内有旋肩胛血管通过。 5. 四边孔(quadrilateral foramen):其上界为小圆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内有腋神经和旋肱后血管通过。 6. 肘窝(cubital fossa):位于肘关节的前面,呈三角形。内界为旋前圆肌,外界为肱桡肌,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之间的连线。窝内主要有肱二头肌腱、肱动脉及其分支和正中神经。 7.腕管(carpal canal):位于腕掌侧,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围成。管内有指浅屈肌腱、指深屈肌腱、拇长屈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 8. 腹股沟管(inguinal canal):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外口为腹股沟浅环,内口为腹股沟深环,位于腹股沟韧带正中线上方约1.5CM处。对于男性,内有精索穿过;对于女性,内有子宫圆韧带穿过。 9. 收肌管(adductor canal):位于股内侧肌、缝匠肌、大收肌及其腱板之间的管道,上口为股三角下端,下口为收肌腱裂孔。管内有股动、静脉及隐神经穿行。 10.股三角(femoral triangle):在大腿前面的上部,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缘。三角内有股神经、股血管和淋巴结等。 11.锁胸筋膜(clavipectoral fascia):是位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上缘之间的深筋膜,有头静脉、胸肩峰动脉、静脉和胸外侧神经穿过。

【CN209765876U】一种人体解剖学标本模型【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244234.9 (22)申请日 2019.02.26 (73)专利权人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地址 462000 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大学路 148号 (72)发明人 王丰刚  (74)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43205 代理人 舒欣 (51)Int.Cl. G09B 23/34(2006.01) F21V 33/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人体解剖学标本模型(57)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体解剖学标本模型,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从左到右依次固定有圆杆、轴承座和软管,且圆杆的上端安装有放大镜,所述轴承座上安装有第二支撑杆,且第二支撑杆与轴承座内部固定的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安装有第一支撑杆和紧固件,且第一支撑杆的上端安装有模型主体,所述紧固件上安装有螺母,且紧固件从右到左贯穿第二支撑杆和第一支撑杆上开设的通孔,所述软管的上端固定有照明灯,且照明灯上安装有开关。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照明灯、第一支撑杆、轴承、第二支撑杆、螺母、紧固件和放大镜,解决了标本模型不可旋转,且支撑杆不可拆卸,和不带有放大镜和照明灯, 不方便使用的问题。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CN 209765876 U 2019.12.10 C N 209765876 U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209765876 U 1.一种人体解剖学标本模型,包括底座(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7)的上端从左到右依次固定有圆杆(6)、轴承座(8)和软管(3),且圆杆(6)的上端安装有放大镜(16),所述轴承座(8)上安装有第二支撑杆(10),且第二支撑杆(10)与轴承座(8)内部固定的轴承(9)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0)上安装有第一支撑杆(5)和紧固件(14),且紧固件(14)上安装有螺母(12),所述紧固件(14)从右到左贯穿第二支撑杆(10)和第一支撑杆(5)上开设的通孔(13),所述软管(3)的上端固定有照明灯(2),且照明灯(2)上安装有开关(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解剖学标本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镜(16)上设置有把手(17),所述圆杆(6)的上端开设有第二圆柱状槽(18),且圆杆(6)通过第二圆柱状槽(18)与把手(17)套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解剖学标本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10)的上端开设有第一圆柱状槽(15),且第二支撑杆(10)通过第一圆柱状槽(15)与第一支撑杆(5)套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解剖学标本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14)的左部外壁上设置有螺纹(11),且紧固件(14)通过螺纹(11)与螺母(1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解剖学标本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5)的上端安装有模型主体(4)。 2

系统解剖学

运动系统locomotor system 由骨、骨连结与骨骼肌三部分构成。 人体某些部位的骨或骨骼肌,常在体表形成比较明显的突起或凹陷,并能在体表瞧到或摸到,分别称为骨性标志与肌性标志,统称为体表标志。 骨学 一、概述 人体每块骨bone都具有一定的形态与结构,并且有独立的血管与神经支配,因此每块骨都就是一个器官。成人骨约有206块,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与四肢骨。 (一)骨的分类 根据形态,可将骨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与不规则骨。 1、长骨long bone 呈长管状,分布于四肢,长骨具有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骨质致密,围成骨髓腔。骨的两端膨大称骺epiphysis,骺的表面有光滑的关节面,并有关节软骨覆盖。 2、短骨short bone 形似立方体,主要分布于手腕与足的后部,如腕骨与跗骨等。 3、扁骨flat bone 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的壁,以保护腔内器官。 4、不规则骨irregular bone 形状不规则,主要分布于躯干、颅底与面部等。有些不规则骨内有含气的空腔称含气骨,如上颌骨与额骨等。位于某些肌腱内的小骨称籽骨sesamoid,在运动中起减少摩擦与转变肌牵引方向的作用。 (二)骨的构造

骨主要由骨质、骨髓与骨膜构成。 1、骨质sclerotin 由骨组织构成,分为骨密质与骨松质。骨密质compact bone骨板排列紧密,主要构成长骨的骨干以及其她骨的表层。骨松质spongy bone呈海绵状,由相互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主要分布在长骨两端、短骨与扁骨内部。 2、骨髓bone marrow 为填充于骨髓腔与骨松质间隙内的软组织,可分为红骨髓redbonemarrow与黄骨髓yellowbone marrow。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内含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与某些白细胞。黄骨髓含有大量的脂肪组织,无造血功能。胎儿与幼儿的骨髓全就是红骨髓,随着年龄的增长,5~6岁以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转化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机体慢性失血或重度贫血时,成人黄骨髓可转化为红骨髓进行造血。在椎骨、胸骨、肋骨、髂骨以及肱骨、股骨等长骨骨骺的骨松质内终生都就是红骨髓。 3、骨膜periosteum 为致密结缔组织膜,新鲜时呈粉红色,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与淋巴管,对骨的营养、生长与修复等具有重要作用。骨膜有内外两层结构,外层致密,起固定作用;内层疏松,含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两者有产生新骨质、破坏原骨质与重塑骨的功能。 (三)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 骨由有机质与无机质组成,它使骨具有一定的弹性与韧性;无机质主要由钙、磷等盐类组成,它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年幼时无机质与有机质各占一半,弹性较大,柔软,易发生变形,在外力作用下不易骨折,或折而不断,形成青枝骨折。成人骨有机质含量约占;无机质含量约占、老年人的骨无机盐比例更大,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粉碎性骨折。 二、躯干骨 躯干骨包括椎骨、胸骨与肋。

《变速器新技术》doc

目录 1 DSG变速器 (1) 1.1 DSG变速器概述 (1) 1.2 DSG双离合变速器起源 (1) 1.3 DSG的特点 (2) 1.4 DSG的结构 (2) 1.5 DSG双离合变速器工作状态 (4) 2 双离合变速器的工作原理 (4) 2.1湿式DSG的工作原理 (4) 2.2干式DSG工作原理 (5) 3 双离合变速器的杰出优势 (5) 3.1 DSG显著的优势 (5) 3.2 DSG变速器带来重大突破 (6) 3.2.1换挡更快加速迅猛 (6) 3.2.2比手动挡方便比自动挡灵活 (7) 4.1 DSG的优点 (7) 4.2 DSG的缺点 (7) 5 目前存在的问题 (8) 5.2变速箱可能产生过热导致无法工作: (8) 5.3湿式和干式的问题 (9) 6 双离合变速器的总结 (9) 7体会 (10)

1 DSG变速器 1.1 DSG变速器概述 奥迪公司一直都是汽车变速器技术领域的先驱,1994年的Tiptronic手动/自动一体化变速器和1999年的Multitronic无极变速器都是奥迪公司杰出的代表作,2003年,奥迪公司将最新一代自动变速器DSG装在3.2L的奥迪TT和高尔夫R32车上,开创了奥迪变速器技术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DSG的技术源于1985年奥迪赛车上的双离合器变速器,而新一代DSG的性能更趋完美。图1所示是DSG的结构。 图1 DSG变速器 1.2 DSG双离合变速器起源 DSG中文的表面意思是直接换挡变速器,DSG有别于一般的半自动变速箱系统,它是基于手动变速箱而不是自动变速箱,因此,它是AMT(机械式半自动变速器的一员)。 DSG的起源就如其他汽车高科技一样,其设计都来自赛车运动,因此DSG变速器十分能够满足驾驶员对操控的需求,同时在民用量产是,有余它的基于手动变速箱这一本质,使得车辆较为节油,实现了现代社会汽车消费者的操控和节油并存的需求,也为喜欢手动变速器的驾驶者提供了最佳的选择DSG双离合变速器优势

解剖学组织学

动物解剖学、组织学及胚胎学 第一单元畜体基本组织 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研究正常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动物体的最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细胞是遗传基本单位,每个细胞都含有全套的遗传信息,即基因,它们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由一些起源相同、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组织,动物体有4种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由几种不同的组织结合在一起,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执行特殊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由若干个功能相关的器官联系起来,共同完成某种特定的生理功能,则构成系统。一、细胞的构造由细胞膜、细胞质(包括各种细胞器)和细胞核构成。 1.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质和少量多糖。目前普遍公认的是液态镶嵌模型学说。认为:细胞膜是由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着可移动的球形蛋白质构成。 2.细胞质细胞质是由基质、细胞器和内含物组成。 基质内含有蛋白质、糖类、脂类、水和无机盐等。细胞器是包括线粒体(能量工厂)、核蛋白化物酶体(合成蛋白质的的场所)、中心体(细胞分裂)、微丝、微管和中间丝等。 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贮存场所,控制细胞的遗传和代谢活动。在家畜体内除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核外,所有细胞都有细胞核。多数细胞只有1个核,但也有2个和多个核的(如肝细胞和骨骼肌细胞)。 各种家畜的染色体具有特定的数目和形态。如猪38条,牛60条,马64条,驴62条,绵羊54条,山羊60条,狗78条,兔44条,鸡78条,鸭80条。正常家畜体细胞的染色体为双倍体、(即染色体成对),而成熟的性细胞其染色体是单倍体,在成对的染色体中有一对为性染色体。哺乳动物的性染色体又可分为X和Y染色体。雌性动物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为XX,雄性动物的则为XY,在家禽中,雌性为ZW,雄性为ZZ。 二、细胞的主要生命活动 一般来说,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其分裂繁殖的能力较强(如间充质细胞),有些细胞不断地分裂繁殖,同时又不断地进行着分化,如造血干细胞和精原细胞,这些细胞通常在形态上表现出细胞核大、核仁明显、染色浅、细胞质嗜碱性,这种幼稚的细胞(低分化细胞)常称为干细胞。分化程度较高的细胞,其分裂繁殖的潜力较弱或完全丧失,如神经细胞。 第二节解剖学常用方位术语 1.矢状面与动物体长轴并行而与地面垂直的切面。其中通过动物体正中轴将动物体分成左、右两等份的面,称正中矢面,其他与正中矢面平行的矢状面称侧矢面。 2.横断面与动物体的长轴或某一器官的长轴垂直的切面。将动物体分为前、后。 3.额面(水平面) 将动物体分为背侧、腹侧。 第二单元骨 第一节基本概念 骨内含有骨髓,呈重要的造血器官,骨质内有大量的钙盐和磷盐。 一、骨的构造 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构成,并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骨膜除关节面外,骨的内、外表面均被覆一层骨膜。位于骨质外表面的称骨外膜,较厚,分两层。外层为纤维层,富有胶原纤维束和血管、神经,内层疏松,为成骨层,含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