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论与编码心得体会

信息论与编码心得体会

信息论与编码心得体会
信息论与编码心得体会

通信工程134班刘钰安6102213946

信息论与编码学习体会

信息论与编码试卷与答案

一、(11’)填空题 (1)1948年,美国数学家香农发表了题为“通信的数学理论”的长篇论文,从而创立了信息论。 (2)必然事件的自信息是 0 。 (3)离散平稳无记忆信源X的N次扩展信源的熵等于离散信源X的熵的 N倍。 (4)对于离散无记忆信源,当信源熵有最大值时,满足条件为__信源符号等概分布_。 (5)若一离散无记忆信源的信源熵H(X)等于2.5,对信源进行等长的无失真二进制编码,则编码长度至少为 3 。 (6)对于香农编码、费诺编码和霍夫曼编码,编码方法惟一的是香农编码。(7)已知某线性分组码的最小汉明距离为3,那么这组码最多能检测出_2_______个码元错误,最多能纠正___1__个码元错误。 (8)设有一离散无记忆平稳信道,其信道容量为C,只要待传送的信息传输率R__小于___C(大于、小于或者等于),则存在一种编码,当输入序列长度n足够大,使译码错误概率任意小。(9)平均错误概率不仅与信道本身的统计特性有关,还与___译码规则____________和___编码方法___有关 三、(5')居住在某地区的女孩中有25%是大学生,在女大学生中有75%是身高1.6米以上的,而女孩中身高1.6米以上的占总数的一半。 假如我们得知“身高1.6米以上的某女孩是大学生”的消息,问获得多少信息量? 解:设A表示“大学生”这一事件,B表示“身高1.60以上”这一事件,则 P(A)=0.25 p(B)=0.5 p(B|A)=0.75 (2分) 故 p(A|B)=p(AB)/p(B)=p(A)p(B|A)/p(B)=0.75*0.25/0.5=0.375 (2分) I(A|B)=-log0.375=1.42bit (1分) 四、(5')证明:平均互信息量同信息熵之间满足 I(X;Y)=H(X)+H(Y)-H(XY) 证明: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总结

信息论与编码 《信息论与编码》这门课程给我带了很深刻的感受。信息论是人类在通信工程实践之中总结发展而来的,它主要由通信技术、概率论、随机过程、数理统计等相结合而形成。它主要研究如何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保密性和认证性,以使信息系统最优化。学习这门课程之后,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总结之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基本概念。信息是指各个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消息是指包括信息的语言、文字和图像等。信号是消息的物理体现,为了在信道上传输消息,就必须把消息加载到具有某种物理特性的信号上去。信号是信息的载荷子或载体。信息的基本概念在于它的不确定性,任何已确定的事物都不含有信息。信息的特征:(1)接收者在收到信息之前,对其内容是未知的。(2)信息是能使认识主体对某一事物的未知性或不确定性减少的有用知识。(3)信息可以产生,也可以消失,同时信息可以被携带、存储及处理。(4)信息是可以量度的,信息量有多少的差别。编码问题可分解为3类:信源编码、信道编 码、加密编码。= 理论上传输的最少信息量 编码效率实际需要的信息量。 接下来,学习信源,重点研究信源的统计特性和数学模型,以及各类离散信源的信息测度 —熵及其性质,从而引入信息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结论。本章内容是香农信息论的基础。重点要掌握离散信源的自信息,信息熵(平均自信息量),条件熵,联合熵的的概念和求法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离散无记忆的扩展信源的信息熵。另外要记住信源的数学模型。通过学习信源与信息熵的基本概念,了解了什么是无记忆信源。信源发出的序列的统计性质与时间的推移无关,是平稳的随机序列。当信源的记忆长度为m+1时,该时刻发出的符号与前m 个符号有关联性,而与更前面的符号无关,这种有记忆信源叫做m 阶马尔可夫信源。若上述条件概率与时间起点无关,则信源输出的符号序列可看成齐次马尔可夫链,这样的信源叫做齐次马尔可夫信源。之后学习了信息熵有关的计算,定义具有概率为 () i p x 的符号i x 的自信息量为:()log ()i i I x p x =-。自信息量具有下列特性:(1) ()1,()0i i p x I x ==(2)()0,()i i p x I x ==∞(3)非负性(4)单调递减性(5)可加 性。信源熵是在平均意义上来表征信源的总体特征,它是信源X 的 函数,一般写成H (X )。信源熵:()()log ()i i i H X p x p x =-∑,条件熵:(|)(,)log (|) i j i j ij H X Y p x y p x y =-∑联合 熵(|)(,)log (,)i j i j ij H X Y p x y p x y =-∑,联合熵 H(X,Y)与熵H(X)及条件熵H(Y|X)的关系: (,)()(|)()(|)H X Y H X H Y X H X H X Y =+=+。互信息: ,(|)(|)(;)(,)log ()(|)log () () j i j i i j i j i ij i j j j p y x p y x I X Y p x y p x p y x p y p y = = ∑ ∑ 。熵的性质:非负性,对称性,确定 性,极值性。 接下来接触到信道,知道了信道的分类,根据用户数可以分为,单用户和多用户;根

信息论与编码教学大纲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课程内容:

1 ?信息论之父--香农;信息论与香农信息论的形成与发展;香农信息论的中心 问题及其局限性; 2.信息、消息、信号、信息的本质、信息的广义性; 3.通信系统基本模型:信源、信宿、信道、干扰、噪声、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基本要求:1.了解信息论之父---Shannon(香农)和香农信息论的基本思想及其局限性;了解信息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了解香农信息论的基本思想(中心问题)及其适用范围;2.理解消息、信息与信号的含义;理解消息、信息与信号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熟悉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及各模块的主要功能。 本章重点香农信息论的中心问题、通信系统模型 本章难点:信息、消息与信号的联系与区别;香农信息论的局限性第二章信源、信息量和信息熵 课程内容: 1.无记忆信源与有记忆信源、离散信源与连续信源、离散序列信源、马尔可夫信源、离散无记忆信源、离散无记忆序列信源; 2.非平均信息量、信源熵、条件信息量、条件熵、噪声熵、损耗熵、联合熵、非平均互信息、平均互信息; 3.熵的性质、离散无记忆信源的序列熵、离散有记忆信源的序列熵;4.数据处理中信息的变化、连续信源熵;5.凸函数、互信息量的凸性,冗余度。 基本要求: 1.了解并掌握信源的分类与特点; 2.理解并掌握非平均信息量、信源熵、互信息量、条件熵、联合熵、非平均互信息量、平均互信息的概念,计算;理解并掌握信源熵、信宿熵、噪声熵、损耗熵、平均

互信息之间的关系; 3.理解马尔可夫信源的概念、理解离散序列信源熵的概念; 4.理解熵的性质、熵的唯一性原理;理解连续信源的熵及连续熵的性质; 5.理解凸函数的含义和性质;了解凸函数在信息论中的应用。 本章重点:非平均自信息量、条件信息量、互信息量、条件互信息量、熵、条件熵、熵的性质 本章难点:平均互信息量、熵、离散序列信源熵、马尔可夫信源、条件熵、噪声熵、损耗熵第三章信源编码 课程内容: 1.编码的定义与分类;奇异码与非奇码;唯一可译码与非唯一可译码;即时码与非即时码;克拉夫特不等式;码树;平均码长的计算;信息传输速率;2.无失真信源编码;定长码与定长编码定理;变长码与变长编码定理;最佳变长码编码定理;香农编码及其过程;费诺编码及其过程;哈夫曼编码及其过程;3.限失真信源编码;常用信源编码--- 游程编码、算术编码、预测编码、变换编码。 基本要求: 1.理解并掌握编码的分类及特点;掌握平均码长的计算;掌握码树的使用; 2.理解无失真信源编码的含义;掌握定长码的特点与编码原理;掌握不定长编 码的特点与编码原理; 3.掌握离散无记忆信源的等长编码及不等长编码;掌握香农编码原理、掌握费 诺编码原理;掌握哈夫曼编码原理; 4.了解常用限失真信源编码方法—算术编码、游程编码、预测编码及变换编码的编码原理。

《信息论与编码》教学大纲

《信息论与编码》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4254002 课程名称:信息论与编码Informatics & Coding 课程类型:基础课必修课 学时:32 学分:2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 开课对象:通信、电子专业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号与系统、随机信号原理。 参考教材:信息论与编码,陈运,周亮,陈新,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8月 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信息论在理论上指出了建立最佳编码、最佳调制和最佳接收方法的最佳系统的理论原则,它对通信体制和通信系统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始终是通信工作所追求的目标。因此,信息论与编码是从事通信、电子系统工程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都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 内容提要:本课程包括狭义相对论和提高通信可靠性的差错控制编码理论。信息论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在通信系统设计中如何实现有效性和可靠性。 三教学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总学时为32。其中理论教学为28,实验学时为4。 主要的理论教学内容包括:离散信源和连续信源的熵、条件熵、联合熵和平均互信息量的概念及性质;峰值功率受限和平均功率受限下的最大熵定理和连续信源熵的变换;变长码的霍夫曼编码方法,熟悉编码效率和平均码长的计算;最大后验概率准则和最大似然译码准则等。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离散无记忆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循环码的编译码。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3章离散信源无失真编码

第6章网络信息论 (教学要求:A—熟练掌握;B—掌握;C—了解) 五实习、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1.离散无记忆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2学时 要求用Matlab编写计算离散信道容量的实用程序并调试成功,加深对信道容量的理解。 2.循环码的编译码2学时 要求用Matlab编写程序,用软件完成循环码的编译码算法。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常规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论文[1]

香农信息论的基本理论探究 制作者:陈喆指导老师:杜奕 【内容摘要】:信息是自从人类出现以来就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了,天地万物,飞禽走兽,以及人类的生存方式都离不开信息的产生和传播。人类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接受信息,传播信息,以及利用信息。从原来的西汉时期的造纸,到近代西方的印刷术,以及现在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人类历史的进程当中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而发展。而信息理论的提出却远远落后于信息的出现,它是在近代才被提出来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信息论的主要基本理论包括:信息的定义和度量;各类离散信源和连续信源的信息熵;有记忆、无记忆离散和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 【关键词】:平均自信息信道容量信源编码霍夫曼码

1211()()log()q q i j i j i j H X X P a a a a ===-∑∑ 此联合熵表明原来信源X 输出任意一对可能的消息的共熵,即描述信源X 输出长度为2的序列的平均不确定性,或者说所含有的信息量。可以用1122() H X X 作为二维离散平稳信源X 的信息熵的近视值。 除了平稳离散信源之外,还存在着非平稳离散信源。在非平稳离散信源中有一类特殊的信源。这种信源输出的符号序列中符号之间的依赖关系是有限的,这种关系满足我们在随机过程中讲到的马尔可夫链的性质,因此可用马尔可夫链来处理。马尔可夫信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平稳离散信源。那么马尔可夫信源需要满足一下两个条件: (1) 某一时刻信源符号的输出只与此刻信源所出的状态有关,而与以前的状态及以前的输出符号都无关。 (2) 信源某l 时刻所处的状态由当前的输出符号和前一时刻(l -1)信源的状态唯一决定。 马尔可夫信源的输出的符号是非平稳的随机序列,它们的各维概率分布随时间的推移可能会改变。第l 时间信源输出什么符号,不但与前一(l -1)时刻信源所处的状态和所输出的符号有关,而且一直延续到与信源初始所处的状态和所输出的符号有关。一般马尔可夫信源的信息熵是其平均符号熵的极限值,它的表达式就是: 121()lim ()N N H H X H X X X N ∞∞→∞== . 二.平均互信息 信道的任务是以信号方式传输信息和存储信息的。我们知道信源输出的是携带着信息的消息。消息必须要转换成能在信道中传输或存储的信号,然后通过信道传送到收信者。并且认为噪声或干扰主要从信道中引入。信道根据用户的多少,可以分为两端信道,多端信道。 根据信道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关联,可以分为无反馈信道,反馈信道。根据信道的参数与时间的关系信道可以分为固定参数信道,时变参数信道。根据输入和输出信号的统计特性可以分为离散信道,连续信道,半离散或半连续信道和波形信道。 为了能够引入平均互信息量的定义,首先要看一下单符号离散信道的数学模型,在这种信道中,输出变量和输入变量的传递概率关系: (|)(|)(|)(1,2,,;1,2,,)j i j i P y x P y b x a P b a i r j s ====== 传递概率所表达的意思是,在信道当输入符号为a ,信道的输出端收到b 的概率。 我们知道,信道输入信源X 的熵是表明接收端收到符号之前信源的平均不确定性,可以称为先验熵。如果信道中无干扰噪声,信道输出符号与输出符号一一对应,那么,接受到传送过来的符号就消除了对发送符号的先验不确定性。但是我们实际的生活中一般信道中有干扰存在,接收到输出后对发送的是什么符号仍有不确定性。表示在输出端收到输出变量Y 的符号后,对于输入端的变量X 尚存在的平均不确定性。即信道疑义度: ,1(|)()log (|)X Y H X Y P xy P x y =∑ 这个信道的疑义度是由于干扰噪声引起的。前面我们看到了输出端接收到输出符号前关于变量X 的先验熵,以及接收到输出符号后关于输入变量X 的平均不确定性,通过信道传输消除了一定的不确定性,获得了一定的信息。那么定义单符号信道的平均互信息量 (;)()(|)I X Y H X H X Y =-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论文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论文 ——通过信息论对已有知识产生的新认识 马赛 1143031014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是通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讲述的理论——香农信息论是当今信息科学的基础,可以说没有信息论的理论支持,就没有当今的信息化社会。 通过对于信息论的学习,我认识到,信息论的贡献就是解释了什么是“信息”,同时使用数学工具,对信息及伴随它产生的各种事物概念进行了解析。近代科学的重大飞跃往往都是因人类对于一个事物有了强有力的分析工具而产生的。有了信息论这一近乎完备(存在一些缺陷)的解析理论,人类才得以驾驭信息,社会才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学习时,我习惯于把正在学习的知识和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联系。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增进对正在学习知识的理解,同时对已掌握的知识也有新的认识。下文中,列举了两个问题,同时使用信息论的角度去进行解释。 一、计算机的存储容量与信息量的联系 当今的计算机已经十分普及。存储容量,无论内存还是外存,都是判定一台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现在的个人计算机硬盘容量已经达到了TB级别,而在20年前,几百MB的硬盘都十分罕见。在追求更高的存储容量时,我们是否思考过存储的东西是什么?KB、MB、GB等单位究竟代表的含义是什么? 这是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8 bit = 1 byte”。bit即“位”,这是计算机存储单元最基本的单位;而信息论中也将信息量——用于衡量信息的量的单位称为bit,这两个概念有什么联系吗? 在课程讲解时提到过这个问题,幻灯片上的答案如是解释:两者代表着不同的概念,信息论中的bit代表着信息量;而计算机中的bit代表着计算机中的二元数字1和0。 我认为两者是同一种概念,都代表信息量,而计算机中的bit是更为细化的概念,单指计算机中的信息量。信息的一种解释是:对于不确定性的消除。信息量是对信息的一种衡量手段,描述对事件不确定性消除的程度。而描述事件不确定性的量就是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因此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与事件包含的信息量具有对应的关系。这是香农信息论对于信息量的定义。 计算机存储的依然是信息,只是信息的存储形式是01二进制数字。如果说计算机中的bit只是二元数字的话,那么这个单位就丧失了“信息”这个定义了。 用户通过互联网下载各种资料,下载的资料需要占用本地的存储空间,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其实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消除不确定性的过程。我们一般常识中的“空”硬盘,实际上是没有存储信息,而空间就在那里,空间中的信息有不确定,有不确定度;写入信息,实际上就是在消除不确定性,让空间中的信息确定,让其有序。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信息传递过程。 计算机是2元存储结构,一个二进制符号代表1bit,根据实际计算,一个二进制符号的最大信息量即H0(X) = log22 = 1bit,这是一个将符号等同于无记忆的,每个符号之间没有联系,达到了信息量的最大值。这是最为简化的处理结果,也是最为可行的处理结果。如果严格按照信息论的角度去分析,其实每个符号之间是有联系的——各种编码、指令,如果01只是随机出现,那么只是一盘散沙。当然这是严格的理论解释,如果实际应用到存储信息的计量,那么将是不可行,计算机界的先驱是非常有远见的。 二、关于称硬币问题的思考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论文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论文 电子邮件安全与密码学的应用 刘畅,200900840179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威海 264209 摘要:本文分析了传统电子邮件系统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探讨应用密码技术采弥补这些安全漏洞,并且绍了在安全电子邮件系统中使用的密码技术。 关键词:RSA;PGB;PEM 1、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邮件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成为网络牛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有取代传统邮件之势。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递技术,电子邮件以其简单、快捷、方便的优势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妨碍了它的推广。其中关键之一就是电子邮件的信息安全。由于电子邮件技术在设计之初是为了科学家之间的通信方便,所以并来考虑信息安全因素。但是髓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的速成长。作为其沟通手段的电子邮件的安全性问题就不得不受到高度重视。人们很自然的想到把已经成熟的密码技术商用于电子邮件系统。密码技术就是对信息进行重新编码。从而达到隐藏信息内容使非法用户无法获取真实信息内容的一种手段。本文就浅述一下密码技术安全电子邮件中的应用。 2、密码学简介 2.1、加密的历史 作为保障数据安全的一种方式,数据加密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埃及人是最先使用特别的象形文字作为信息编码的人。随着时间推移,巴比伦,希腊等都开始使用一些方法来保护他们的书面信息。对信息进行编码曾被Julias Caesar(恺撒大帝)使用,也曾用于历次战争中,包括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和两次世界大战。最广为人知的编码机器是German Enigma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利用它创建了加密信息。此后,由于Alan Turing 和Ultra计划及其他人的努力,终于对德国人的密码进行了破解。当初,计算机的研究就是为了破解德国人的密码,当时人们并没有想到计算机给今天带来的信息革命。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运算能力的增强,过去的密码都变的十分简单了。于是人们又不断地研究出了新的数据加密方式,如私有密钥算法和公有密钥算法。可以说,是计算机推动了数据加密技术的发展。 2.2、密码学的发展 密码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计算机出现之前的四千年(早在四千年前,古埃及就开始使用密码传递消息),这是传统密码学阶段,基本上靠人工对消息加密、传输和防破译。第二阶段是计算机密码学阶段,包括: ①传统方法的计算机密码学阶段。解密是加密的简单逆过程,两者所用的密钥是可以简单地互相推导的,因此无论加密密钥还是解密密钥都必须严格保密。这种方案用于集中式系统是行之有效的。 ②包括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公用密钥密码(RSA),另一个方向是传统方法的计算机密码体制——数据加密标准(DES)。

信息论与编码总结

信息论与编码 1. 通信系统模型 信源—信源编码—加密—信道编码—信道—信道解码—解密—信源解码—信宿 | | | (加密密钥) 干扰源、窃听者 (解密秘钥) 信源:向通信系统提供消息的人或机器 信宿:接受消息的人或机器 信道:传递消息的通道,也是传送物理信号的设施 干扰源:整个系统中各个干扰的集中反映,表示消息在信道中传输受干扰情况 信源编码: 编码器:把信源发出的消息变换成代码组,同时压缩信源的冗余度,提高通信的有效性 (代码组 = 基带信号;无失真用于离散信源,限失真用于连续信源) 译码器:把信道译码器输出的代码组变换成信宿所需要的消息形式 基本途径:一是使各个符号尽可能互相独立,即解除相关性;二是使各个符号出现的概率尽可能相等,即概率均匀化 信道编码: 编码器:在信源编码器输出的代码组上增加监督码元,使之具有纠错或检错的能力,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译码器:将落在纠检错范围内的错传码元检出或纠正 基本途径:增大码率或频带,即增大所需的信道容量 2. 自信息:()log ()X i i I x P x =-,或()log ()I x P x =- 表示随机事件的不确定度,或随机事件发生后给予观察者的信息量。 条件自信息://(/)log (/)X Y i j X Y i j I x y P x y =- 联合自信息:(,)log ()XY i j XY i j I x y P x y =- 3. 互信息:;(/) () (;)log log ()()()i j i j X Y i j i i j P x y P x y I x y P x P x P y == 信源的先验概率与信宿收到符号消息后计算信源各消息的后验概率的比值,表示由事件y 发生所得到的关于事件x 的信息量。 4. 信息熵:()()log ()i i i H X p x p x =-∑ 表示信源的平均不确定度,或信源输出的每个信源符号提供的平均信息量,或解除信源不确定度所需的信息量。 条件熵:,(/)()log (/)i j i j i j H X Y P x y P x y =- ∑ 联合熵:,()()log ()i j i j i j H XY P x y P x y =-∑ 5. 平均互信息:,()(;)()log ()() i j i j i j i j p x y I X Y p x y p x p y =∑

(完整版)信息论与编码概念总结

第一章 1.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 2.信息论研究内容:信源熵,信道容量,信息率失真函数,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密码体制的安全性测度等等 第二章 1.自信息量:一个随机事件发生某一结果所带的信息量。 2.平均互信息量:两个离散随机事件集合X 和Y ,若其任意两件的互信息量为 I (Xi;Yj ),则其联合概率加权的统计平均值,称为两集合的平均互信息量,用I (X;Y )表示 3.熵功率:与一个连续信源具有相同熵的高斯信源的平均功率定义为熵功率。如果熵功率等于信源平均功率,表示信源没有剩余;熵功率和信源的平均功率相差越大,说明信源的剩余越大。所以信源平均功率和熵功率之差称为连续信源的剩余度。信源熵的相对率(信源效率):实际熵与最大熵的比值 信源冗余度: 0H H ∞=ηη ζ-=1

意义:针对最大熵而言,无用信息在其中所占的比例。 3.极限熵: 平均符号熵的N 取极限值,即原始信源不断发符号,符号间的统计关系延伸到无穷。 4. 5.离散信源和连续信源的最大熵定理。 离散无记忆信源,等概率分布时熵最大。 连续信源,峰值功率受限时,均匀分布的熵最大。 平均功率受限时,高斯分布的熵最大。 均值受限时,指数分布的熵最大 6.限平均功率的连续信源的最大熵功率: 称为平均符号熵。 定义:即无记忆有记忆N X H H X H N X H X NH X H X H X H N N N N N N )() ()()()()()(=≤∴≤≤

若一个连续信源输出信号的平均功率被限定为p ,则其输出信号幅度的概率密度分布是高斯分布时,信源有最大的熵,其值为 1log 22 ep π.对于N 维连续平稳信源来说,若其输出的N 维随机序列的协方差矩阵C 被限定,则N 维随机矢量为正态分布时信源 的熵最大,也就是N 维高斯信源的熵最大,其值为1log ||log 222N C e π+ 7.离散信源的无失真定长编码定理: 离散信源无失真编码的基本原理 原理图 说明: (1) 信源发出的消息:是多符号离散信源消息,长度为L,可以用L 次扩展信 源表示为: X L =(X 1X 2……X L ) 其中,每一位X i 都取自同一个原始信源符号集合(n 种符号): X={x 1,x 2,…x n } 则最多可以对应n L 条消息。 (2)信源编码后,编成的码序列长度为k,可以用k 次扩展信宿符号表示为: Y k =(Y 1Y 2……Y k ) 称为码字/码组 其中,每一位Y i 都取自同一个原始信宿符号集合: Y={y 1,y 2,…y m } 又叫信道基本符号集合(称为码元,且是m 进制的) 则最多可编成m k 个码序列,对应m k 条消息 定长编码:信源消息编成的码字长度k 是固定的。对应的编码定理称为定长信源编码定理。 变长编码:信源消息编成的码字长度k 是可变的。 8.离散信源的最佳变长编码定理 最佳变长编码定理:若信源有n 条消息,第i 条消息出现的概率为p i ,且 p 1>=p 2>=…>=p n ,且第i 条消息对应的码长为k i ,并有k 1<=k 2<=…<=k n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论文

信息论与编码应用报告互信息技术在数字图像配准中的应用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 学号:201 时间:2014年6月9日 指导老师: 2014年6月9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前言 (3) 1 概述 (4) 1.1 互信息与信息论 (4) 1.2 数字图像配准 (5) 1.2.1 数字图像配准的介绍 (5) 1.2.2 数字图像配准的方式 (5) 1.2.3 数字图像配准的发展 (6) 2 配准方法 (7) 2.1 变换和插值模型 (7) 2.2 特征点的提取 (8) 2.3 多元互信息 (11) 2.4 优化算法 (12) 2.4.1 编码方式 (12) 2.4.2适应度表示 (12) 2.4.3轮盘赌法和最优保存策略 (12) 3 互信息技术在图像配置中的应用 (13) 3.1 Harris角点后的CT图和PET图 (14) 3.2 配准过程及结果 (14) 4 总结 (14) 参考文献: (16)

互信息技术在数字图像配准中的应用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指导教师 【摘要】:医学图像配准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心脏病诊断和包括脑瘤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神经混乱诊断研究中。图像配准是使两幅图像上的对应点达到空间上一致的一个过程。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最大互信息原理的图像配准技术。并针对基于最大互信息图像配准的不足,研究了基于Harris角点算子的多模态医学图像配准。在计算互信息的时候,采用部分体积插值法计算联合灰度直方图。在优化互信息函数的时候采用了改进的遗传算法将配准参数收敛到最优值附近。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较高的配准精度和稳定性。 【关键词】:图像配准互信息 Harris角点算子部分体积插值遗传算法 前言 互信息是信息论的一个基本概念,是两个随机变量统计相关性的测度。Woods用测试图像的条件熵作为配准的测度,用于PET 到MR 图像的配准。Collignon 、Wells[1] 等人用互信息作为多模态医学图像的配准测度。以互信息作为两幅图像的相似性测度进行配准时,如果两幅基于共同解剖结构的图像达到最佳配准时,它们对应的图像特征互信息应为最大。最大互信息法几乎可以用在任何不同模式图像的

河南理工大学信息论与编码论文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统计信源熵与费诺编码 专业班级电信 11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教师评分 2014年 3月24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2) 二、设计思路 (3) 三、设计流程图 (4) 四、程序运行及结果 (5) 五、心得体会 (7) 参考文献 (7) 附录:源程序 (8)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要求完成两个题目,1和2选做一题,3、4和5选做一题。 1、统计信源熵 要求:统计任意文本文件中各字符(不区分大小写)数量,计算字符概率,并计算信源熵。 2、判断唯一可译码 要求:利用尾随后缀法判断任意输入的码是否为唯一可译码。 3、香农编码 要求:任意输入消息概率,利用香农编码方法进行编码,并计算信源熵和编码效率。 4、费诺编码 要求:任意输入消息概率,利用费诺编码方法进行编码,并计算信源熵和编码效率。 5、哈夫曼编码 要求:任意输入消息概率,利用哈夫曼编码方法进行编码,并计算信源熵和编码效率。

二、设计思路 此设计是将统计信源熵与费诺编码结合在一起。程序中采用模块化思想将实现某个功能的程序独立成一个模块,然后在主程序中加以调用。 H(X)表示信源输出后,每个消息(或符号)所提供的平均信息量。统计信源熵模块是程序从键盘中读取用户输入的字母(不区分大小写)或空格,并分别统计出总数N和每个字母、空格出现的次数n以及概率P(x i),然后由公式 可计算出信源熵。 费诺编码: 1、将信源发出的N个消息符号按其概率的递减次序依次排列。 2、将依次排列的信源符号依概率分成两组,使两个组的概率和近于相同, 并对各组赋予一个二进制代码符号“0”和“1”(编m进制码就分成 m组)。 3、将每一个大组的信源符号进一步再分成两组,使划分后的两个组的概率 和近于相同,并又分别赋予两组一个二进制符号“0”和“1” 4、如此重复,直至每组值只剩下一个信源符号为止 5、信源符号所对应的码符号序列即为费诺码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小结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小结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小结信息论是应用概率论、随机过程和数理统计和近代代数等方法,来研究信息的存储、传输和处理中一般规律的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以便达到系统的最优化。 关于信息论的基本理论体系,1948年,香农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

上发表“通信的数学理论”。在文中,他用概率测度和数理统计的方法系统地讨论了通信的基本问题,得出了几个重要而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并由此奠定了现代信息论的基础。香农理论的核心是:揭示了在通信系统中采用适当的编码后能够实现高效率和高可靠地传输信息,并得出了信源编码定理和信道编码定理。然而,它们给出了编码的性能极限,在理论上阐明了通信系统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为寻找最佳通信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对信息论的研究内容一般有以下三种理解: (1) 狭义信息论,也称经典信息论。它主要研究信息的测度、信道容量以及信源和信道编码理论等问题。这部分内容是信息论的基础理论,又称香农基本理论。 (2) 一般信息论,主要是研究信息传输和处理问题。除了香农理论以外,还包括噪声理论、信号滤波和预测、统计检测与估计理论、调制理论、信息处理理论以及保密理论等。后一部分内容以美国科学家维纳为代表,其中最有贡献的是维纳和苏联科学家柯尔莫哥洛夫。 (3) 广义信息论。广义信息论不仅包括上述两方面的内容,而且包括所有与信息有关的自然和社会领域,如模式识别、计算机翻译、心理学、遗传学、神经生理学、语言学、语义学甚至包括社会学中有关信息的问题,是新兴的信息科学理论。 信息论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的理论基础。现代信息论又是数学概率论下的一个分支,与遍历性理论、大偏差理论以及统计力学等都有密切关系。 关于信息论与编码课程的特点,信息论课程中运用了大量的数学知识。例如:在讨论纠错编码中生成矩阵和一致校验矩阵的关系时,需要用到矩阵的运算和性质;在讨论连续信源熵时,需要对连续信源概率密度进行积分运算;在讨论离散信源熵的最大值或信道容量的最大值时,要计算多元函数的条件极值。此外,信息论与编码中很多定理都伴随着复杂的数学证明,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香农三定理(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有

信息论与编码试题集概要

1. 在无失真的信源中,信源输出由 H (X ) 来度量;在有失真的信源中,信源输出由 R (D ) 来度量。 2. 要使通信系统做到传输信息有效、可靠和保密,必须首先 信源 编码, 然后_____加密____编码,再______信道_____编码,最后送入信道。 3. 带限AWGN 波形信道在平均功率受限条件下信道容量的基本公式,也就是有名的香农公式是log(1)C W SNR =+;当归一化信道容量C/W 趋近于零时,也即信道完全丧失了通信能力,此时E b /N 0为 -1.6 dB ,我们将它称作香农限,是一切编码方式所能达到的理论极限。 4. 保密系统的密钥量越小,密钥熵H (K )就越 小 ,其密文中含有的关于明文的信息量I (M ;C )就越 大 。 5. 设输入符号表为X ={0,1},输出符号表为Y ={0,1}。输入信号的概率分布为p =(1/2,1/2),失真函数为d (0,0) = d (1,1) = 0,d (0,1) =2,d (1,0) = 1,则D min = 0 ,R (D min )= 1bit/symbol ,相应的编码器转移概率矩阵[p(y/x )]=1001?? ???? ;D max = 0.5 ,R (D max )= 0 ,相应的编码器转移概率矩阵[p(y/x )]=1010?? ???? 。 二、判断题 1. 可以用克劳夫特不等式作为唯一可译码存在的判据。 (√ ) 2. 线性码一定包含全零码。 (√ ) 3. 算术编码是一种无失真的分组信源编码,其基本思想是将一定精度数值作为序列的 编码,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实现的最佳统计匹配编码。 (×) 4. 某一信源,不管它是否输出符号,只要这些符号具有某些概率特性,就有信息量。 (×) 5. 离散平稳有记忆信源符号序列的平均符号熵随着序列长度L 的增大而增大。 (×) 6. 限平均功率最大熵定理指出对于相关矩阵一定的随机矢量X ,当它是正态分布时具 有最大熵。 (√ ) 7. 循环码的码集中的任何一个码字的循环移位仍是码字。 (√ ) 8. 信道容量是信道中能够传输的最小信息量。 (×) 9. 香农信源编码方法在进行编码时不需要预先计算每个码字的长度。 (×) 10. 在已知收码R 的条件下找出可能性最大的发码i C 作为译码估计值,这种译码方 法叫做最佳译码。 (√ ) 三、计算题 某系统(7,4)码 )()(01201230123456c c c m m m m c c c c c c c ==c 其三位校验 位与信息位的关系为:

信息论与编码期末论文

《信息论与编码》期末考察报告 题目JPEG编码 学生姓名蒲亚洁 学号20102334916 院系电子工程 专业通信工程 二O一三年一月八日

JPEG编码 蒲亚洁 滨江学院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专业10级3班 摘要:本文介绍了JPEG。JPEG是一种针对相片影像而广泛使用的一种失真压缩标准方法。JPEG 标准指定了一系列实现静态图像压缩编码的方法,这些方法的选择决定于具体应用的要求及性能价格比的考虑。这些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以离散余弦变换(DCT)为基础的有损压缩算法,另一种是采用以预测技术为基础的无损压缩算法。使用有损压缩算法时在压缩比为25﹕1 的情况下压缩后还原的图像与原始图像相比较非图像专家难以找到它们的区别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JPEG采取多种编码方式,包含有行程编码(Run Length Coding)和哈夫曼(Huffman)编码,有很高的压缩比。在编码前,先对数据进行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及量化,保留能量大的低频信号,丢弃高频信号以达到压缩。解码时,进行熵解码,反量化,反离散余弦变换(IDCT)。 关键词:有损压缩算法;无损压缩算法;失真压缩标准方法;哈夫曼编码;有损压缩;JPEG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d JPEG.JPEG is a widely used for photo image of a standard method for compression distortion. JPEG standard specifies a series of static image compression coding method, these methods of selection determine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and performance

信息论与编码实验报告材料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信息论与编码姓名: 系:专 业:年 级:学 号:指导教 师:职 称:

年月日 目录 实验一信源熵值的计算 (1) 实验二Huffman 信源编码. (5) 实验三Shannon 编码 (9) 实验四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 (12) 实验五率失真函数 (15) 实验六差错控制方法 (20) 实验七汉明编码 (22)

实验一信源熵值的计算 、实验目的 1 进一步熟悉信源熵值的计算 2 熟悉Matlab 编程 、实验原理 熵(平均自信息)的计算公式 q q 1 H(x) p i log2 p i log2 p i i 1 p i i 1 MATLAB实现:HX sum( x.* log2( x));或者h h x(i)* log 2 (x(i )) 流程:第一步:打开一个名为“ nan311”的TXT文档,读入一篇英文文章存入一个数组temp,为了程序准确性将所读内容转存到另一个数组S,计算该数组中每个字母与空格的出现次数( 遇到小写字母都将其转化为大写字母进行计数) ,每出现一次该字符的计数器+1;第二步:计算信源总大小计算出每个字母和空格出现的概率;最后,通过统计数据和信息熵公式计算出所求信源熵值(本程序中单位为奈特nat )。 程序流程图: 三、实验内容 1、写出计算自信息量的Matlab 程序 2、已知:信源符号为英文字母(不区分大小写)和空格输入:一篇英文的信源文档。输出:给出该信源文档的中各个字母与空格的概率分布,以及该信源的熵。 四、实验环境 Microsoft Windows 7

五、编码程序 #include"stdio.h" #include #include #define N 1000 int main(void) { char s[N]; int i,n=0; float num[27]={0}; double result=0,p[27]={0}; FILE *f; char *temp=new char[485]; f=fopen("nan311.txt","r"); while (!feof(f)) { fread(temp,1, 486, f);} fclose(f); s[0]=*temp; for(i=0;i='a'&&s[i]<='z') num[s[i]-97]++; else if(s[i]>='A'&&s[i]<='Z') num[s[i]-65]++; } printf(" 文档中各个字母出现的频率:\n"); for(i=0;i<26;i++) { p[i]=num[i]/strlen(s); printf("%3c:%f\t",i+65,p[i]); n++; if(n==3) { printf("\n"); n=0; } } p[26]=num[26]/strlen(s); printf(" 空格:%f\t",p[26]);

信息论与编码论文

课题论文 题目:信息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程名称:信息论与编码 学院:理学院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年级:2010级 姓名:郭小兵(1007010210) 学生签名 指导教师:彭长根 2013年4月1日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应用范围最广的高新技术之一。信息论是信息技术的主要理论技术基础之一,它的一些基本理论在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信息论所研究的范畴已经超过了通信及其相近学科,在其他学科应用也很广泛。 关键字:信息论信息技术 1948年香农在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上发表了《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论文由香农和威沃共同署名。前辈威沃(Warren Weaver,1894-1978)当时是洛克菲勒基金会自然科学部的主任,他为文章写了序言。后来,香农仍然从事技术工作,而威沃则研究信息论的哲学问题。顺便提一句,该论文刚发表时,使用的是不定冠词A,收入论文集时改为定冠词The。 这篇奠基性的论文是建立在香农对通信的观察上,即“通信的根本问题是报文的再生,在某一点与另外选择的一点上报文应该精确地或者近似地重现”。这篇论文建立了信息论这一学科,给出了通信系统的线性示意模型,即信息源、发送者、信道、接收者、信息宿,这是一个新思想。此后,通信就考虑为把电磁波发送到信道中,通过发送1和0的比特流,人们可以传输图像、文字、声音等等。今天这已司空见惯,但在当时是相当新鲜的。他建立的信息理论框架和术语已经成为技术标准。他的理论在通信工程师中立即获得成功,并刺激了今天信息时代所需要的技术发展。 香农考虑的信息源,产生由有限符号组成的词。它们通过信道进行传输,每个符号开销有限的信道时间。这里涉及到统计学问题,如果xn是第n个符号,它是由固定随机过程源xn产生的,香农给出一个分析信号误差序列的方法,它是传输系统固有的,可以通过设计相应的控制系统控制它。在这篇论文中,香农首次引入“比特”(bit)一词,如果在信号中附加额外的比特,就能使传输错误

信息论与编码试题集与答案(新)

" 1. 在无失真的信源中,信源输出由 H (X ) 来度量;在有失真的信源中,信源输出由 R (D ) 来度量。 2. 要使通信系统做到传输信息有效、可靠和保密,必须首先 信源 编码, 然后_____加密____编码,再______信道_____编码,最后送入信道。 3. 带限AWGN 波形信道在平均功率受限条件下信道容量的基本公式,也就是有名的香农公式是log(1)C W SNR =+;当归一化信道容量C/W 趋近于零时,也即信道完全丧失了通信能力,此时E b /N 0为 dB ,我们将它称作香农限,是一切编码方式所能达到的理论极限。 4. 保密系统的密钥量越小,密钥熵H (K )就越 小 ,其密文中含有的关于明文的信息量I (M ;C )就越 大 。 5. 已知n =7的循环码4 2 ()1g x x x x =+++,则信息位长度k 为 3 ,校验多项式 h(x)= 3 1x x ++ 。 6. ? 7. 设输入符号表为X ={0,1},输出符号表为Y ={0,1}。输入信号的概率分布为p =(1/2,1/2),失真函数为d (0,0) = d (1,1) = 0,d (0,1) =2,d (1,0) = 1,则D min = 0 ,R (D min )= 1bit/symbol ,相应的编码器转移概率矩阵[p(y/x )]=1001?? ???? ;D max = ,R (D max )= 0 ,相应的编码器转移概率矩阵[p(y/x )]=1010?? ? ??? 。 8. 已知用户A 的RSA 公开密钥(e,n )=(3,55),5,11p q ==,则()φn = 40 ,他的秘密密钥(d,n )=(27,55) 。若用户B 向用户A 发送m =2的加密消息,则该加密后的消息为 8 。 二、判断题 1. 可以用克劳夫特不等式作为唯一可译码存在的判据。 ( ) 2. 线性码一定包含全零码。 ( ) 3. 算术编码是一种无失真的分组信源编码,其基本思想是将一定精度数值作为序列的 编码,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实现的最佳统计匹配编码。 (×) 4. " 5. 某一信源,不管它是否输出符号,只要这些符号具有某些概率特性,就有信息量。 (×) 6. 离散平稳有记忆信源符号序列的平均符号熵随着序列长度L 的增大而增大。 (×) 7. 限平均功率最大熵定理指出对于相关矩阵一定的随机矢量X ,当它是正态分布时具 有最大熵。 ( ) 8. 循环码的码集中的任何一个码字的循环移位仍是码字。 ( ) 9. 信道容量是信道中能够传输的最小信息量。 (×) 10. 香农信源编码方法在进行编码时不需要预先计算每个码字的长度。 (×) 11. ! 12. 在已知收码R 的条件下找出可能性最大的发码i C 作为译码估计值,这种译码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