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目标行为动词

课程目标行为动词

课程目标行为动词

数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数学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提高数学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进一步学习和未来发展打好基础。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为了体现高中课程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多样性的基本理念,使不同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内容,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标准》应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标准》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学生可以在适当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初步选择以后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转换、调整。同时,高中数学课程也应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学生的基本需求,制定课程发展计划,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教案中如何写三维目标的设计

教案中如何写三维目标的设计 上传: 汪锦坤更新时间:2013-1-8 18:31:05 教案中如何写三维目标的设计 一、对三维目标内涵的理解 关于三维目标,新课改方案中已提出多年,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些教师总感觉很难把握,甚至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如不少教师把“过程与方法”理解为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一)知识与技能(一维) 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知识目标的表达举例(要注意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通过学习,知道动物也是有情感的; ·通过学习,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所谓技能目标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技能目标可为分“四种”:一是基本技能。如读、写、算的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是智力技能。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 三是动作技能。如绘画、做操、打球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本要领。 四是自我认知技能。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制定自主阅读的计划。 (二)过程与方法(二维) 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过程目标的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认识分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通过学习,学会xx结构的归纳和演绎过程。 ·通过学习,理解xx问题解题思路的探寻、分析和综合过程。 ·通过学习,掌握xx解题方法的选择与比较过程等。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方法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或问题探究的方法,或问题的观察方法,或思维发散的方法,或合作交流的方法,或解决xx问题的方法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 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的情感表现状态有以下几种:一是表现为情绪。情绪是一种较低级的简单的情感,如愉快、激动、紧张等。情绪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产生愉快的感觉。 二是表现为热情。一个人有政治热情,他就对祖国、民族、人民产生深厚的爱,并转化为力量和行为。一个人有学习热情,他就能潜心钻研,做出成绩。 目标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激发起爱国主义的情感; ·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热情。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 问题:1.教学目标定位不准。不少教师在制定课时时往往直扑课文,其后果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制定的目标,或定位过高、过深,学生根本无法达到,导致教学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或目标过低,出现学生“躺在地上摘桃子”的现象;或偏重三维目标中的一个维度,而忽视了其他维度的实施,因而呈现出来的教学方式、教学关注错位,学生用心灵的诵读不够,用心灵的倾听不够,用心灵的表达不够。 2.对目标描述的行为动词理解不透如何科学地表述这些教学目标以保证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是明确的、具体的、有效的,这是我们在教学设计必须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三维目标”的设计是包括“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情感性目标”,他们在制定目标时使用的行为动词有一定的区别。实际教学中,对于行为动词的运用,教师是不大讲究,甚至是随手乱套的。 3.三维目标分割实施,缺乏融合。随着三维目标的不断深入,教师制定目标时也开始渗透三维目标,但是出现了制定目标时尝试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分开呈现的方式,看起来十分清楚,但是往往陷入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分割实施的误区,只把三维目标当成三种目标,将三项目标进行简单叠加,缺少了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4.目标表述模糊,难以把握。主要体现为教师制定目标时,清晰度把握还不够,最终造成了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弱化,过程和方法目标的虚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泛化。例如,《借尾巴》(人教版一下)的目标陈述:重点学习课文,知道不同动物的尾巴的作用。这就是将教学内容当作教学目标,不符合教学目标陈述的要求。如《梅花魂》的目标陈述:潜心会文,联系文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静心涵咏,融情体验,感受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这两个目标在陈述中,使用了“潜心会文、静心涵咏,融情体验”这类词,陈述的语言过于学术化,教学时很难把握其分寸。再如《月光曲》(人教版六上)教学目标陈述: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提高朗读、想象能力;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③感受文中人物的品质。这三个目标的陈述虽然涵盖了三维目标的各个维度,但是表述“大众化”,适用于许多篇课文。 对各维度可以使用的行为动词归类如下: 知识性目标动词

三维目标解读

三维目标是什么? 一维:知识与技能 二维:过程与方法 三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内涵是: 第一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第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 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 & Method )和情感态度价值观(Attitude)。 这三个纬度就是K、A、 P,加上学习事件(Occurrence)本身首字母为O,就是我们现在的所写KAPO模型。 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正确理解三维内涵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1.知识与技能(一维) 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解析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解析 教学目标的表述一般用含有“行为、条件、标准”这三个要素的陈述句,但表述教学目标最困难的是对行为动词的选用,一般说不同的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也会不同。 (一)知识目标 知识包括概念、原理、规律、方法、过程、科学事实等。目标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用于直观的事物,是对具体的科学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原理、规律的认识和记忆。行为动词如:说出、写出、背诵、辨认、识别、认识、知道等。例如: 写出原子序数1到20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找出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识别单向阀与普通节流阀的图形符号。 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2)“理解”:用于抽象事物,是对抽象的概念、原理、规律等的理性认识。行为动词如:解释、描述、说明、整理、比较等。例如: 解释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说明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及尺寸关系。 区分所给材料中的抢劫、抢夺、盗窃犯罪。 描述夹紧三要素:夹紧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对零件的影响。 (3)“掌握”:指能理解学习材料的内涵和意义,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转换或推断。转换指用与原先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推断指估计将来的趋势(预期的后果)。行为动词如:设计、撰写、评价、计划、总结、证明、说明、判断等。例如: 把基本视图改画成半剖视图。(转换) 根据电动机正反转线路原理图绘制出安装接线图。(转换) 用框架图或图表等其他方式总结本单元知识结构。(转换) 说明地球变暖对人类生活地影响。(推断) 分析判断实验可能产生的误差。(推断) (二)能力目标 “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必须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在相应的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因此,表述的能力目标中一定要包括某项学习活动以及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 行为动词如:完成、模仿、操作、熟练操作、初步学会、学会、应用、灵活应用、测量、计算等。例如: 根据实验讲义,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培养记忆、思维能力) 根据课文,设计小品并表演。(培养想象、创造能力) 模仿教师,做出鱼跃前滚翻的动作。(培养观察、模仿能力) 能熟练地做出运球、上篮、投球的连续动作。(培养思维、创造能力) 根据任意物质的分子式,能计算某元素的百分含量。(培养思维能力) 运用石灰石中氧化钙的测定原理,设计实验过程。(培养思维、想象、创造能力) 根据定距环的零件图和实际生产条件制定装夹方案。(培养思维、创造能力) (三)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涵盖广泛,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由于德育目标是无形的抽象目标,一般不易“明确、具体、可测”,要用“体验性”语言来描述,因此,其行为动词也相应的要使用“体验性”的动词。体验性动词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1)经历:体验、感受、尝试、参与等;(2)反应:认同、体会、关注、遵守、赞赏等;(3)领悟:初步形成、养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等。例如: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树立团结协作意识。 体会安全的重要,初步养成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怎样理解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行为动词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行为动词有三类:一是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二是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三是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对于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要让学生识别、辨认、举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把握内在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等。对于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或更改,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对于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要让学生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我认为在知识技能目标中分为三个层次: 一、了解与认识:其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描述、说出、认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是一般物理现象的最简单的表现形式。但这部分内容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大多数可以完成这一要求。如了解内能,知道内能的利用等。 二、理解:是对物理知识较高层次的认知程度,其行为动词有:区别、说明、解释、估计、理解、分类、计算。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建立知识的内在关系与外部条件的联系,学生在这一层次的要求中要充分运用已经具备的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比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公式有一个完整的区分度,做到能说出意义,会比较差别,能进行实际运用。 三、独立操作与创新能力:一方面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体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探究方法的综合能力实际水平。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测量、会、学会最高,其行为动词有:测量、会、学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放开手脚,让学生真正能动起来,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工具的使用,学会数据的分析,学会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方法,会通过实验得到启迪,从而学会创新的方法。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我们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态度和潜能的体现,是一种长期寓于教学之中的行为,也分为三个层次来理解: 一、经历与感知:其行为动词有:观察、经历、体验、感知、学习、调查、探究;这个层次要求我们从平时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注意力,初步运用感觉器官以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和学习,逐步形成有意注意,为物理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留心学生,对学生的基本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并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的这一层次的能力,是教学的基础。 二、关注与思考:其行为动词是:关心、关注、乐于、敢于、勇于、善于。这个层次是教学的提升,当学生对事物表现出热情,并乐于去做的时候,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去实现自己的想法,是领悟的前奏。 三、领悟与升华:随着学生的知识积累和价值观的初步定位,学生有一定的确定目标,从而表现出刻苦,努力的情感态度,其行为动词有:形成、养成、具有、具备等。这是我们教学目标中对学生的最高要求,也是我们希望实现的价值目标,学生的能够通过学习达到这一目标,对他们的人生会有重要的影响。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

第三节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主要有导学、导教和导测量的功能。近三十年来,许多教育心理学家致力于开发一套描述和分析教学目标的方法,西方有的心理学家称之为一种教学技术,并大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即行为观和认知观。前者强调用可以观察的或可以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后者强调用内部心理认知能力来描述教学目标。尽管这两种观点有所不同,但它们一致认为,描述教学目标不应只限于列出课题内容,或师生要进行的活动,其重点应放在学生行为或能力的变化上。 股票、债券、保险 知识目标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界定股票的性质;列举持有股票的意义;分析股票的特点;阐释股票对经济发展的 作用 (2)界定债券的性质;说明债券的基本要素;划分债券的种类并比较三者的异同;阐述国债发行的目的(1)比较购买债券、 股票、保险等投资方 式异同,学习辩证思 维的方法; (2)利用有关知识 分析在不同条件下如 何合理投资理财的实 践能力; (1)培养学生为社 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 服务观念。要能够从 国家角度,从经济建设 角度认识投资的意义; (2)培养学生积极 进取的意识和精神。 要积极学习投资的相 一、陈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一)陈述教学目标的两点基本要求 1、详细说明目标内容。教学目标应明确地表达或阐明教师的意图,以使人们观察了学生的行为或学习作品后,便能判断目标是否已达到以及达到的程度; 2、要用特定的术语描述。阐明教学目标所用的描述语言必须是特定的、准确的行为术语,是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而不能是含糊的和模棱两可的。国内外很多专家都对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进行过研究。

如通过本课时教学后,学生能够根据所布置的阅读材料,比较两个文明世界的文化,至少各举出五个特征。 (二)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 1.新课程教学目标是三维结构,即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即每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该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 用行为动词对学生学习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 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新知识产生的过程和发展的体验与学习方法过程的体验,体现教学的过程价值。并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如对比求异方法、实例解说法、逻辑推理方法等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要求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2.三维目标必须明确具体。教学目标是对学科总体目标的诠释,所以,教师必须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实地制定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由一系列具体行为目标构成。 把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化,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教学对象学生:二是学生的行为;三是确定行为的条件(是指对影响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四是程度(由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确定)。 二、陈述教学目标的常规方法 (一)行为术语陈述法(ABCD陈述法)

三维目标表述示例

三维目标表述 一、三维目标的内涵 1“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分为“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一般分开写。 了解——再认或回忆、识别、举例、描述对象的特征。 理解——把握内在逻辑联系,对知识作出解释、扩展、提供证据、判断等。 应用——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总结、建立新的合理联系等。 技能水平(结果性目标)分类 模仿——在原型示范或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 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 迁移——在新情景中使用已有技能,或是同一技能在不同情景中使用。 写法一般是“学习水平+相应目标”。其中学习水平一般应指使用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行为动词”(知识的用语是知道、理解、掌握和应用等;技能用语是初步学会、学会、设计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指知识发生、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方法指知识形成与应用知识的方法,主要是指科学研 过程与方法(体验性目标)层次分类(三个层次) 经历——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独立或合作参与活动,获得初步经验,建立感性认识。 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并能对知识作一定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探索——经历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探索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写法一般是“通过……过程+相应的科学方法”,即通过……过程,感受(认识或运用)相应的“科学方法。或经历……的探究过程等。其用语是感受、认识、运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指对知识价值的理解和对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提升。一般应通过在“情感、态度与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性目标)层次分类(三个层次): 感受——经历学习活动后建立的感性认识。 认同——经历学习活动后表达感受、态度及价值判断等。 内化——确立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 写法一般是“通过……过程+(学习水平+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通过……过程,在相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科学态度、学习兴趣、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等)上达到所期望的变化。用语是体验、感情、形成等) 二、三维目标的制订 1、三维目标的关系: 知识技能是基础,过程方法是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升华 知识与技能是最基本要求,是显性目标,是可测量的目标,概括成两个字就是“学会”。也就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从知识和技能上要求学生学会什么?学到什么程度? 过程与方法就是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所使用的方法和经历的过程,观摩课堂都可以看出来的。概括成两个字就是“会学”。也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学生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过程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通过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求知过程,获得怎样的体验:成就感、挫败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等。概括成两个字“乐学”

三维目标的编写方法整理

三维目标的编写方法整理 (网络资料V1-2018.3.1) 一、三维目标的水平(层次)分类 (1)知识与技能(结果性目标)分类 1.知识水平 了解——再认或回忆、识别、举例、描述对象的特征。 行为动词:说出、举例、识别、背诵等 理解——把握内在逻辑联系,对知识作出解释、扩展、提供证据、判断等。 行为动词:解释、概括、判别、猜测、推断等。 应用——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总结、建立新的合理联系等。 行为动词:设计、撰写、解决、总结、推广、证明等。 2.技能水平 模仿——在原型示范或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 行为动词:模仿、临摹、重复、例证、缩写、听唱、跟奏等。 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 行为动词:完成、演唱、演奏、测试等。 迁移——在新情景中使用已有技能,或是同一技能在不同情景中使用。 行为动词:改编、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3)过程与方法(体验性目标)层次分类 经历——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独立或合作参与活动,获得初步经验,建立感性认识。 行为动词:经历……的过程 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并能对知识作一定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行为动词:体验……的过程探索——经历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探索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行为动词:探索……的过程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性目标)层次分类 感受——经历学习活动后建立的感性认识。 行为动词:感受、感悟、聆听、参观、观摩、访问等。 认同——经历学习活动后表达感受、态度及价值判断等。 行为动词:接受、同意、采纳、拥护、怀疑、抵制、反对等。 内化——确立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 行为动词:养成、树立、具有、追求、塑造等。

目标行为动词

目标行为动词 课程目标是指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某种程度,一般来讲课程目标都是对于学生学习结果的基本要求是必须保证的学习水平的下限。同在一门课程中,对于不同的内容所要求达到的学习水平可能是不相同的。不同学习水平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以及行为所涉及的内容来界定,其中主要通过不同的行为动词来界定。 行为动词使广义的,既包括外显的行动,也包括内在的思维和情感等。其中行为的主体是学生,不是教师,因而“培养学生、”“让学生、”的表述是不恰当的。另外,行为动词要尽可能是外显性的行为动词,尽量避免内省性的动词。 知识水平的行为动词: 了解水平:包括再认、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例如:说出、背诵、辨认、回忆、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 理解水平:包括把握内在逻辑;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例如: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把……转换、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 应用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例如: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 技能学习水平的行为动词: 模仿水平:包括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 例如:模拟、重复、再现、模仿、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 独立操作水平:包括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和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例如:完成、标线、制定、解决、拟订、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 迁移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理解统一技能在不同情境中的适用性等。 例如: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体验性学习水平的行为动词: 经历(感受)水平:包括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 例如: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最新准确把握课程标准里的行为动词资料

知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干什么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 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经历、体验、探索这些词语我们是不是很熟悉?我们每天写教学设计制定教学目标时都要用到这些动词,可是这些动词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它们放在教学目标里需要我们达成到什么程度?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必将在《标准》理念引领下,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如何做到有效地教,高效地学,是我们当前一线老师们关注话题。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有效的学习开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关键,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 一、教学目标行为动词及其运用 (一)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标准中有两类行为动词:一类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另一类是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 这些词的基本含义如下: ?了解: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 ?运用: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举例说明: 二年级《对称》教学中的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理解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掌握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会画对称轴,运用轴对称知识来设计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2、通过观察、猜想、验正和操作,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创新等能力。 ?在本标准中,使用了一些词,表述与上述术语同等水平的要求程度。这些词与上述术语之间的关系如下: ?(1)了解 ?同类词:知道,初步认识。 ?实例:《小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其中的一条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负数》中其中一条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什么是三维目标

什么是三维目标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一)正确理解三维内涵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1.知识与技能(一维) 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知识目标的表达举例(要注意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通过学习,知道动物也是有情感的; ·通过学习,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所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技能目标可为分“四种”: 一是基本技能。如读、写、算的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是智力技能。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 三是动作技能。如绘画、做操、打球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本要领。 四是自我认知技能。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制定自主阅读的计划。 2.过程与方法(二维) 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方法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或问题探究的方法,或问题的观察方法,或思维发散的方法,或合作交流的方法,或解决xx问题的方法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

小学数学“三维目标”的理解

小学数学“三维目标”的理解 默认分类2010-09-29 17:41:12 阅读13 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阅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具有统帅全局、导向和调控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划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其中过程与方法又具体分为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并指出这四方面的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但是,不少教师在定教学目标时,由于缺乏对教学目标的深层次的理解,过于求新求全,产生了许多尴尬。现在就三维目标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三维目标的内涵 (一)知识与技能(一维) 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知识目标的表达举例(要注意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通过学习,知道动物也是有情感的; ·通过学习,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所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技能目标可为分“四种”: 一是基本技能。如读、写、算的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是智力技能。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 三是动作技能。如绘画、做操、打球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本要领。

四是自我认知技能。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制定自主阅读的计划。 (二)过程与方法(二维) 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过程目标的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认识分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通过学习,掌握商不变性质的探究过程。 ·通过学习,理解三角形概念形成的概括过程。 ·通过学习,学会xx结构的归纳和演绎过程。 ·通过学习,理解xx问题解题思路的探寻、分析和综合过程。 ·通过学习,掌握xx解题方法的选择与比较过程等。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方法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或问题探究的方法,或问题的观察方法,或思维发散的方法,或合作交流的方法,或解决xx问题的方法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 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的情感表现状态有以下几种: 一是表现为情绪。情绪是一种较低级的简单的情感,如愉快、激动、紧张等。情绪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产生愉快的感觉。 二是表现为热情。一个人有政治热情,他就对祖国、民族、人民产生深厚的爱,并转化为力量和行为。一个人有学习热情,他就能潜心钻研,做出成绩。 目标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激发起爱国主义的情感;

三维目标的描述教学内容

三维目标的陈述方式和叙写要点 三维目标的水平(层次)分类 (1)知识水平(结果性目标)分类 了解——再认或回忆、识别、举例、描述对象的特征。 行为动词:说出、举例、识别、背诵等 理解——把握内在逻辑联系,对知识作出解释、扩展、提供证据、判断等。 行为动词:解释、概括、判别、猜测、推断等。 应用——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总结、建立新的合理联系等。 行为动词:设计、撰写、解决、总结、推广、证明等。 (2)技能水平(结果性目标)分类 模仿——在原型示范或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 行为动词:模仿、临摹、重复、例证、缩写、听唱、跟奏等。 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 行为动词:完成、演唱、演奏、测试等。 迁移——在新情景中使用已有技能,或是同一技能在不同情景中使用。 行为动词:改编、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3)过程与方法(体验性目标)层次分类 经历——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独立或合作参与活动,获得初步经验,

建立感性认识。 行为动词:经历……的过程 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并能对知识作一定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行为动词:体验……的过程 探索——经历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探索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行为动词:探索……的过程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性目标)层次分类 感受——经历学习活动后建立的感性认识。 行为动词:感受、感悟、聆听、参观、观摩、访问等。 认同——经历学习活动后表达感受、态度及价值判断等。 行为动词:接受、同意、采纳、拥护、怀疑、抵制、反对等。 内化——确立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 行为动词:养成、树立、具有、追求、塑造等。 三、三维目标的制订 1.三维目标的陈述方式和叙写要点 教学目标可分为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两大类。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即指出学习的结果。所采用的行为动词明确、可测、可评。 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即描述学生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等。所用行为动词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 要清晰而明确地表述课堂教学目标,在叙写时至少应包括行为和

(完整版)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docx

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 学习 举例行为动词 水平 语文数学 1、了解:出,背、辨、回、出、、写、会用、、出、 例、列、复述、描述、、再等会写、准、、学、学、了解、辨、描述、知 2、理解:解、明、明、比、分、会、把握、了解、写下、熟、道、表示、会画、确定、找出、 、概述、概括、判断、区、提供、猜、、理解、展示、展、使用、分得、懂、分、、比 知 估、推断、索、收集、整理等析、区分、判断、得、表、、排列、理解、解、判断、 3、用:运用、使用、疑、、、解大、拓展、价、掌握、运、推断、估、、 决、撰写、定、、划、、推广、明、用、懂得、系上下文、运用、掌握、理、推、价等明 1、技能:模、重复、再、例、摹、述、表达、、复述、朗 展、写等、写出、听、察、朗、 技能 2、独立操作:完成、表、制定、解决、定、推想、揣摩、想象、述、口算、算、量、察、操 安装、制、量、、等述、、写、写、改写、作、、、笔算 3、迁移:系、、灵活运用、一反三、、借助、捕捉、提取、收 触旁通等集、修改 感受、、体会、参加、 程、感受、参加、参与、、找、、交 表、意、提出、、、体、感受、交流、解决、 与流、合作、分享、参、、考察、接触、体 累、体、策划、分享、合、探索、感知、交意 方法等 作、探、沟通、 1、反映:遵守、拒、可、同、承、接 喜、有??愿望、体会、 情感受、同意、反、愿意、欣、喜、、感 于、敢于、抵制、有趣、欣 度趣、关心、关注、重、采用、采、支持、尊重、体会、欣、感受、养成、 与价、珍惜、蔑、疑、摒弃、抵制、克服、 、感受、愿意、体味、尊重、 立理解 ( 某人 ) 、辨、品味、关 、帮助等 2、悟:形成、养成、具有、、立、 心养成、悟

知识、技能、体验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知识、技能、体验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知识目标的水平要求原则上划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基本层次,技能目标的水平要求原则上划分为模仿、独立操作和迁移三种水平。各门课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但重要的是,各个水平的选项和行为动词必须比较具体明确,对于由低到高的水平要求的分布情况要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合理的结构。 1、关于知识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了解水平。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例如: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 ●理解水平。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例如: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把……转换、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 ●应用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例如: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

2、关于技能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模仿水平。包括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例如:模拟、重复、再现、模仿、例证、临摹、扩展、缩写…… ●独立操作水平。包括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例如: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 ●迁移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境中的适用性等。例如: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关于体验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体验性目标划分为经历(感受)水平、反应(认同)水平和领悟(内化)水平三个层次。其中,重点是经历(感受)水平,强调只要学生有机会并获得一种经历和感受就表明课程目标实现了,至于还能进一步达到什么结果则不作要求,也无法做出统一的要求。领悟(内化)水平仅就学习水平而言是非常高的要求,所以在课程目标中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尽量少用,因为它要求太高;二是这类动词后面的内容难度是较低的,这样可以求得一种平衡。比如,“形成”一词的学习水平是很高的,但如果跟“……信念”恐怕就是太高的要求了,作为统一的基本要求是不合适的,而如果跟“……习惯”或“……姿势”就比较平衡了,这样作为统一

三维目标的描述

三维目标的陈述方式与叙写要点 三维目标的水平(层次)分类 (1)知识水平(结果性目标)分类 了解——再认或回忆、识别、举例、描述对象的特征。 行为动词:说出、举例、识别、背诵等 理解——把握内在逻辑联系,对知识作出解释、扩展、提供证据、判断等。 行为动词:解释、概括、判别、猜测、推断等。 应用——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总结、建立新的合理联系等。 行为动词:设计、撰写、解决、总结、推广、证明等。 (2) 技能水平(结果性目标)分类 模仿——在原型示范或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 行为动词:模仿、临摹、重复、例证、缩写、听唱、跟奏等。 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 行为动词:完成、演唱、演奏、测试等。 迁移——在新情景中使用已有技能,或就是同一技能在不同情景中使用。 行为动词:改编、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3) 过程与方法(体验性目标)层次分类 经历——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独立或合作参与活动,获得初步经验,建

立感性认识。 行为动词:经历……的过程 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并能对知识作一定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行为动词:体验……的过程 探索——经历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探索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行为动词:探索……的过程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性目标)层次分类 感受——经历学习活动后建立的感性认识。 行为动词:感受、感悟、聆听、参观、观摩、访问等。 认同——经历学习活动后表达感受、态度及价值判断等。 行为动词:接受、同意、采纳、拥护、怀疑、抵制、反对等。 内化——确立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 行为动词:养成、树立、具有、追求、塑造等。 三、三维目标的制订 1. 三维目标的陈述方式与叙写要点 教学目标可分为结果性目标与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两大类。 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即指出学习的结果。所采用的行为动词明确、可测、可评。 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即描述学生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等。所用行为动词就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 要清晰而明确地表述课堂教学目标,在叙写时至少应包括行为与

各类教学目标相应行为动词表

各类教学目标相应行为动词表教学目标行为动词 认知目标 1.知识 (记忆) 界定、定义、辨认、记住、回忆、重叙、描述、指出、标明、列举、 选择、说明、配合、背诵等。 2.理解 (解释、说明) 区分、转换、辩护、区别、估计、解释、引申、归纳、举例、说明、 猜测、摘要、预估、重写等。 3.应用 (用原理解决问题) 改变、运用、证明、计算、示范、表现、发现、操纵、修饰、操作、 预估、准备、产生、关联、解答等。 4.分析 (知识分解、明确关联) 分类、比较、对照、鉴赏、细列、图示、细述理由,分辨好坏、区别, 指明、举倒说明、关联、分开、再分等. 5.综合 (新的整合) 排列、组合、收集、复合、联合、编纂、组成、创造、计划、归纳、 修饰、设计、重组、重建、重改重写、建设等。 6.评价 (判断与鉴定问题) 鉴别、比较、结论、对比、检讨、分辨好坏、评定,解释、指明、阐 释、关联、总结、证明等.

各类教学目标相应行为动词表 教学目标行为动词 情意目标1.接受 (集中注意力) 发问、选择、描述、追踪、给予、把握、指明找出、命名、 点出、应用等。 2.反应 (积极参与反应教学活动) 遵守、支持、编纂、使一致、讨论、书写、标明、表现、实 习、呈现、阅读、背诵、报告选择等。 3.价值判断 (表现出兴趣与关注) 完成、描述、衡量、解说、追踪、形成、初创邀请、参加、 应验、提议、阅读、报告、选择、分享、研究等。 4、价值体系 (多个价值的编排与优选) 坚持、改变、安排、联合、比较、完成、申辩、初创、说明、 归纳、指明、统整、修饰、命令、组成、准备、关联、合成等。 5、独特价值观 (价值个人品格化) 建立、分辨、影响、倾诉、修改、表现、实践提议、提高品 质、质询、重改、服务、解决、应用、证验等。

教学目标行为动词.docx

1.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 所谓结果性目标,即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在设计时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具体明确、可观测、可量化。这种可以指向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领域。下面提供了这类目标陈述的基本框架。 表 1.认知性目标的表述方式 目水平 了解水平: 再或回知; 、辨事或据; 出例子; 描述象的基本特征; 理解水平: 把握内在系; 知 与已有知建立系; 行解、推断、区分、展; 提供据; 收集、整理信息等。 用水平: 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 行、推广; 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系等。 模仿水平: 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下完成操作; 所提供的象行模、修改等。 技 独立操作水平: 能 独立完成操作; 行整与改; 行 如出、背、辨、回 、出、例、列、 复述、描述、、再 等 解、明、明、比、 分、、概述、概括、 判断、区、提供、把?? 、猜、、估、 推断、索、收集、整理 等 用、使用、疑、、 、解决、撰写、定、 、划、、推广、 明、价等。 模、重复、再、模仿、 例、摹、展、写 等。 完成、表、制定、解决、 定、安装、制、量、 、等。 与已有技能建立系等。

迁移水平: 联系、转换、灵活运用、 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境中的适用性等。 2.体验性目标的陈述方式 所谓体验性目标,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情绪体验应达成的标准。它在设计中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历时性的、过程性的。这种指向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各种“过程”领域,下面提供了这类目标陈述的基本框架。 表 2.体验性目标的表述方式 目标水平 经历(感受)水平: 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 反应(认同)水平: 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 做出相应的反应等。 领悟(内化)水平: 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 表现出持续的行为; 行为动词 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 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 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 怀疑、摒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 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等。 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3.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 所谓表现性目标,即明确安排学生各种各样的个性化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程度。它在设计中所采用的行为动词通常是与学生表现什么有关的或者结果是开放性的。这种指向表现性的课程目标,主要适用于各种“制作”领域。下面提供了这类目标陈述的基本框架。 表 3.表现性目标的表述方式 目标水平行为动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