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技术附加值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方_省略__基于电子通讯设备产业的实证分析_陈立敏
- 格式:pdf
- 大小:618.09 KB
- 文档页数:13
贸易准入与企业创新:基于聚束估计的证据1. 贸易准入与企业创新概述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贸易准入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一环,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企业创新不仅涉及产品、工艺和技术的改进,还包括管理方式、商业模式和营销策略的多层面变革。
贸易准入为企业提供了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促使企业不断追求卓越,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开放的市场环境也激发了企业的创新精神,迫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新的增长点。
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产品的升级换代上,更体现在企业整体的战略调整和市场适应能力的提升上。
贸易准入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并非无条件的,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和适应性,才能在贸易准入的新环境中站稳脚跟,实现持续的创新和发展。
贸易政策的变化也可能给企业创新带来不确定性,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灵活的反应能力。
贸易准入与企业创新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贸易准入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平台和机会;另一方面,企业创新又是企业适应贸易环境、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深入研究贸易准入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对于理解企业如何通过创新应对贸易挑战、把握市场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1.1 贸易准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贸易准入是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它涉及到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关系。
贸易准入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企业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通过基于聚束估计的证据,探讨贸易准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贸易准入政策的放宽有助于促进企业创新,开放的市场环境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使得企业能够更容易地获取关键技术、知识和人才。
开放的市场还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合作和竞争机会,从而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
通过引入外国企业和投资,企业可以获得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贸易准入政策的放宽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贸易准入政策的限制可能抑制企业创新,严格的贸易壁垒可能导致企业在国内市场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从而影响企业的创新投入。
政策与管理研究Policy & Management Research引用格式:陈凯华, 温馨, 张超. 国家科技竞争力测度、演进与国际比较.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4, 39(1): 163-175,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30317001.Chen K H, Wen X, Zhang C. Measurement, evolu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veness.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4, 39(1): 163-175,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30317001. (in Chinese)国家科技竞争力测度、演进与国际比较陈凯华1温馨2张超2*1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北京1000492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100190摘要国家科技竞争力的评估有助于刻画国际科技竞争格局,为科技政策和战略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文章从“投入—过程—产出”的视角,提出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潜力—效力—实力”三维测度框架,实现了兼顾规模和效率差异性的国家科技竞争力测度多维度全过程分析。
文章基于笔者研究完成的《国家科技竞争力报告2023》,对世界34个主要国家的科技竞争力进行测度,并重点分析了2011—2022年包括我国在内的11个典型国家的科技竞争力演进趋势。
在此基础上,从科技竞争潜力、科技竞争效力和科技竞争实力3个维度进一步对34个主要国家的科技竞争力情况进行分类分析,刻画34个主要国家科技竞争格局并揭示我国科技竞争力现状。
研究发现,我国科技竞争力近年来增速逐步放缓,转向稳步增长阶段,不过与科技领先国家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我国的数字人才培养面临着挑战越发严峻、未来难以预期的复杂局面。
三、我国数字人才培养面临的多层面
作为数实融合发展的引领性国家,中国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和培养数字人才。
我国经济体量大、经营主体众多、产业门类齐全、产业链相对完整、网民数量世界第一,依托这些规模经济优势、数据体量优势和丰富场景优势,数字经济规模快速增长,数实融合进程迅速。
培养更是面临的严峻挑战。
根据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2022年对国内14个
业的问卷调查,人才缺乏是目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大障碍。
该调查中,63.4%
表示在目前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时缺乏数字人才,较2021年调研的比例61.8%,持续增长了1.6个百分点。
随着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人才缺乏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更加突出。
[30]
(一)我国数字人才培养面临资源配置层面的挑战
数字人才的培养,本质上是各类主体将外
图1 我国数字人才培养挑战分析的基本框架。
浙江省产业集聚效应测算——基于设备制造业的综述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071班韩美玲摘要:浙江省设备制造业不断发展,同时随着产业集聚潮流的到来,浙江省设备制造业也出现了程度各异的产业集聚现象。
对于产业集聚效应的研究方法众多,本文以行业集中度、区位熵、hoover系数、产业间空间集聚度、产业集聚影响指数这五种不同的测算方法为基础,对国内国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认为:浙江省的设备制造业存在产业集聚现象,并且为中国设备制造业的主要产业集聚地区之一;产业自身的特性是决定产业集聚度高低及其变化的关键因素;由于产业集聚使得浙江地区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对中国设备制造业的整体结构素质改善贡献较大。
关键词:浙江省;集聚效应;设备制造业Abstract:As the coming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tren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Zhejiang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 Zhejia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also have appeareddifferent degree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phenomenon. Based on Concentrion ration ofindustry , Entropy index , Hoover coefficient , EG index , Industrial cluster effect index thesefive different methods I make a comb about domestic and foreign relevant literature , andresult as follows: Zhejia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xists industry agglomerationeffect and also have been one of the mai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luster areas ;Industry’s own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key factors to decide the deg ree and changment ofindustry agglomeration ; Due to the industry agglomeration , Zhejiang equipmentmanufacturing industry’s development makes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overall structure’s quality in China.Key words:Zhejiang province ; agglomeration effect ;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1 引言产业集聚作为一种区域组织形式,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产业集聚的发展是产业发展适应全球化及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趋势,是应对新的竞争压力所提出的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第22卷第4期 202 1年8月上海商学院学报Business Economic ReviewVol.22, No.4A ug.,2021【产业经济】贸易便利化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一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证分析陈甬军董翘楚摘要:新冠疫情背景下,发展中国家面对的贫困与饥饿问题日益严峻,提高农 产品贸易水平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重要发展诉求。
但现实中仍然存在各种因素阻碍贸易的增长,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有利于降低显隐性贸易阻碍。
论文首先分析了中国的农产品出口现状和沿线各国的贸易便利化现状。
在此基础上,论文构造了贸易便利化指数(TFI)测度贸易便利化水平,实证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水平显著正向影响农产品的出口量;贸易便利化水平分指标对农产品贸易水平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管制制度环境、海关环境、口岸效率和电子商务环境。
本研究为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深国家间的农业合作,促进“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犮展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深化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农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双循环作者简介:陈甬军,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广东财经大学大湾区双循环发展 研究院院长(北京100872);董翘楚,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10087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研究项目“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实 现路径”(19VDL004)DOI编码:10.19941/31-1957/F.2021.04.004—、引言全球粮食安全及贫困问题是长期困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发展议题,在新冠 疫情的冲击下,饥饿与贫困问题显得尤为严峻,对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来说尤是如此。
世界各国急需实现粮食安全与营养、解决饥饿与贫困的切实 方案,该方案的实现呼吁深化农业合作与贸易,共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 路”倡议作为顺应世界潮流而生的国际合作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有益探索,理应回应 沿线各国的农业合作需求,因此,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农业合作对于“一 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论点 ARGUMENT 理论研究72基金课题:2022年度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数字经济背景下基于产教融合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FJJKBK22-026)。
数字经济背景下基于产教融合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 陈燕予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加快了商业模式变革进程,电子商务领域逐渐呈现出多元融合发展趋势:内外贸易、数字技术、物流、电商平台、社交网络等均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并形成了新的发展局面,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与此同时,产教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和产业需求相结合,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的精准匹配,校企双方彼此支持、相互促进,携手为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目前,产教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发展成电商人才培养的核心模式。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占GDP 比重的41.5%,数字经济成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
其中,电子商务领域创新创业最为活跃,整体呈现出多元融合态势。
实现电子商务等行业与实体经济有效融合的首要前提是数字化人才的充足供应,但是既了解传统又掌握现代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
为解决这一供给矛盾,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应着重推进产教融合,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为行业企业输送更多满足电子商务岗位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一、数字经济下人才需求的特点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高素质人才应该具备程序设计能力与计算思维,能明确事物的本质和彼此之间的联系,进而提出可行的数字经济优化方案;能准确理解新的商务模式和规则,掌握数字经济时代商业模式的基本特征;除熟练掌握经济管理相关理论外,还要明确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的原理、概念,同时掌握相关技术;能熟练运用新工具,具备良好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敏锐的数据洞察力;在创新经营管理的同时,提高商业决策的效率与科学性。
理论研究论点ARGUMENT73二、数字经济下产教融合的基本趋势在数字经济时代,人才培养更关注实践需求。
图1 广轻工-华为ICT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基地与华为强强联合,以校方运营为主,衔接华为技术最新资源,以训战、顶岗、认证等多种方式承接华为ICT产业链师资培训以及企业员工培养项目,培养华为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工程、4G/5G等前沿技术ICT创新人才。
基地设计方案经过华为研发团队的严格验证和评审,在单套设备和多套设备组合使用时,完美匹配华为认证课程的案例和实训内容,与华为认证体系教学资料实现无缝融合。
基地设备价值1 300多万元,建设面积2 030平方米,实训工位482个,实训室14间,可针对广东省内外中高职教师、华南区华为产业链员工开展路由交换、网络安全、WLAN、传输、LTE、大数据和云计算等7个华为认证互联网专家(HCIE)模块的培养和认证工作。
(2)建设台湾TEMI智动化创新人才培育中心。
建立一流的“智动化创新人才培育中心”,依托两岸(粤台)校企合作联盟执行计划,成为第一批“智动化创新人才培育中心”领军单位;引进台湾单芯片与嵌入式系统协会(TEMI),完善人才培养课程机制,提升师资专业技能水平;与台湾嵌影响力。
TEMI智动化创新人才培育中心如图2所示。
图2 TEMI智动化创新人才培育中心
3.校企合作,师资共享,打造ICT高水平教学团队
实施专兼教师混编团队建设,师资团队35人,其中校内专任教师15名,企业华为产业链培训企业专家20名,专兼比3∶4。
专业教师定期参加IEET、TEMI等机构举办的培训活动,参加华为讲师(HCAI)、工程师(HCIP)培训和认证,持证上岗。
现已逐步形成一支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职称。
融入技术附加值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基于电子通讯设备产业的实证分析陈立敏,侯再平(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鉴于即使属于同一个产业,产业内各贸易品的技术附加值也有显著不同,本文认为单纯使用以贸易规模为基础的评价指标,会高估以偏低技术含量产品为主的特定国家某产业国际竞争力,并低估以高技术含量产品为主的特定国家某产业国际竞争力。
因此,本文引入显示性技术附加值(RTV )方法,以电子通讯设备产业为例,对其下属各类贸易品赋权,并据此计算包括中国在内的六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技术高度水平(TL ),发现中国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没有贸易规模类指标所显示的那么理想,且产业内长期处于进口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低技术含量产品的“技术逆差”状态,国际竞争力仍与美日等国存在较大差距。
本文提出,以进出口规模为基础的经典指标是在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量”,而融入了技术附加值的创新性指标是在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质”,后者能比前者更加精准地衡量真实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
[关键词]产业国际竞争力;显示性技术附加值;“质”的评价;“量”的评价;电子通讯设备产业[中图分类号]F41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80X (2012)03-0134-13一、问题提出目前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常用优良指标,以进出口数据法指标如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 )和竞争优势指数(Competitive Advantage ,CA )等为主,但它们的使用隐含了这样一个前提假设:产业内各贸易品的技术附加值相同,因此以贸易规模为基础的计算和比较可以显示竞争力状况。
然而实际情况是即使同属高技术产业,产业内各贸易品的技术附加值也有显著不同,例如在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中,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的技术附加值,要比电子数据处理及办公设备、通讯设备高得多。
如果不结合技术附加值对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可能两个RCA 和CA 值都很高的国家,产业内贸易状况是:甲国长期进口高技术含量的电子通[收稿日期]2012-02-1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际竞争力与出口竞争力的对比研究及指标设计: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分析”(批准号09CJY05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跨国公司的投资动机差异:国际生产中的比较优势原理”(批准号08JA630057)。
[作者简介]陈立敏(1970—),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侯再平(1986—),女,湖南新化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2年3月第3期(总288期)Mar.,2012No.3China Industrial Econom ics【案例研究】《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编者注:本文中涉及香港的“国”均应为“国(地区)”、“国家”均应为“国家(地区)”、“各国”均应为“各国(地区)”。
134讯产品、出口低技术含量的电子通讯产品,而乙国长期出口高技术含量的电子通讯产品、进口低技术含量的电子通讯产品,于是这两国在该产业“量”的国际竞争力相等的情况下,“质”的国际竞争力存在重大差异!近年来,中国以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迅猛增长。
到2009年我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微型计算机、手机、彩电、数码相机、激光视盘机的产量,分别占全球60%、50%、48%、80%、85%左右,电子信息产品的贸易总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5%以上①,不管从出口规模还是出口增长率来看,中国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都已成为世界第一。
这些数据能否证明中国的电子通讯设备产业已经具有了世界第一的国际竞争力?是否意味着中国的该产业已在国际生产中居于最高地位和水平?由于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既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有劳动密集型特点,即不仅产品附加值高、获利空间大,而且产业关联度高,能大幅促进就业、带动上下游产业快速发展,因此研究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同时它还是一个良好的理论检验样本,在融入产业内各贸易品的不同技术附加值之后,可以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量”和“质”进行探索性研究和对比分析。
二、分析方法与研究设计1.经典的进出口数据评价法及本文选用的指标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在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代表性的释义有Michael Porter (1990)、Dale Jorgenson(1992,2000)、Paul Krugman(1994)、金碚(1996,2002)、任若恩(1996,1998)、赵彦云(1996,2002)、裴长洪等(2002)。
本文所指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是指由系列具有相似属性的产品聚集而成的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市场占有率,及其间接反映的一国该产业的生产率和利润率。
简而言之,产业国际竞争力便是指一国某产业所表现出来的高的生产率、大的市场份额和强的盈利能力。
有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和方法非常多,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类: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生产率指标评价法、进出口数据评价法、利润率指标评价法,这四类方法正好针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不同层次而进行,分别是:基础层次———产业环境、第二层次———市场占—产业生产率、第三层次——有率、最高层次———产业利润率,四个层次分别是竞争力的来源、竞争力的实质、竞争力的表现和竞争力的结果。
进出口数据评价法因指标设计简洁清晰、数据来源准确易得而受到广泛应用,最常用的指标是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竞争力指数(TC)、国际市场份额(IMS)等。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②由Balassa(1965)提出,该指标的优良性质体现在它不仅可以进行某产业相对出口优势的自身纵向比较,而且可以和其他国家的该产业及本国的其他产业进行有效的横向比较———这是很多指标所不具备的重要特性,源于RCA的取值由该产业出口、该国总出口、世界该产业出口、世界总出口四个因素决定。
然而,由于该指标仅考虑出口因素而不考虑进口和国内市场因素,因此评价的实际是产业的出口竞争力,用它来表征产业国际竞争力会存在内需大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被低估、加工贸易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被高估等问题,Koopman et al.(2008)和江小涓(2010)、陈立敏(2010)都曾指出这一点③。
①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年5月发布的《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报》。
②RCA的计算公式为:RCA=(Ej/Et)/(Wej/Wet)。
Ej、Et表示一国j商品出口值和一国出口总值,Wej、Wet表示世界j商品出口值和世界出口总值。
③根据江小涓关于2000—2009年中国名义出口依存度和真实出口依存度的计算,在中国出口总额中仅减去加工贸易进口额后的出口增加值,就只有出口总额的2/3左右了———这还因为数据获取困难而没有减去一般贸易中的进口额,否则真实出口增加值要比名义出口总额低得更多。
135在弥补进口因素、替代RCA指标来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方面,有以下三种主要做法:一是采用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①,由Vollrath et al.(1988)在RCA指标基础上建立,张金昌(2002)曾应用该指标对中美两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
二是采用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et Export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NERCA)②,它由Balassa(1989)自己对RCA指标进行改进而提出,彭羽(2009)曾在评价中国纺织服装制造业市场竞争力时应用该指标替代RCA指标。
三是采用显示性竞争力指数(Revealed Competitiveness,RC)③,由Vollrath(1992)在前面研究基础上继续提出,毛日昇(2006)曾应用该指标评价中国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
这三种指数都在出口基础上结合了进口因素,但它们之间又有一些不同:CA指数在形式上和RCA指数一致,RC指数则采用了对数形式;NERCA指数仅应用本国进出口数据而不考虑世界进出口状况,所以只能进行和本国其他产业的比较而不能进行别国比较。
因此,本文采用CA指数和RCA一起作为第三部分计量分析的基础指标。
2.创新性的显示性技术附加值方法及本文采用的指标技术对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关于技术如何衡量的问题,关志雄(2002)提出了技术附加值换算方法,在“附加值越高的产品,越是来自高收入国家”的前提下,用出口国人均GDP 的加权平均数(权数为世界市场上该产品各出口国的份额),来表示个别产品的附加值。
樊纲等(2006)进一步完善了贸易品的技术结构分析方法,提出了显示性技术附加值RTV (Revealed Technological Value-added)赋值原理,将权数选择为世界各国该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从而修正了各国因产品出口规模不同导致的计算偏差。
具体方法是,对某一特定产品,选取所有RCA指数为正的国家,用这些国家人均GDP的加权平均值来代表该产品的显示性技术附加值。
每个国家的权重用该国该产品的RCA在这些被选定国家RCA总和中的比例来确定。
显然,如果该国该产品的RCA为0,则其权重也为0。
杜修立、王维国(2007)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产品技术含量的新测度指标。
考虑到各国产品的对外贸易倾向不同会造成贸易份额与生产份额的差异,他们认为对各国人均收入水平进行赋权的权数,宜采用各国在该产品世界总产出中的份额,而不是在世界总出口中的份额。
刘钻石、张娟(2010)应用显示性技术附加值方法对中国出口贸易的技术水平进行了测定。
该文选取世界出口前50强的数据来代替世界所有国家的数据,使数据搜集和计算更为简便可行。
同时该文构建了技术含量指数(Technology Content Index,TCI)和相对技术水平(Relative Technology Level,RTL)指标,前者旨在抵消国家间出口规模和出口倾向不同带来的影响,后者目的是计算一国的整体技术水平以进行国别比较。
本文采用显示性技术附加值(RTV)方法,以RCA指数占全部选定国家的比例为权重,用人均GDP的加权平均数表示技术附加值,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产业技术高度水平(Technology Level,TL),作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质”的评价指标,进行第四部分的对比实证分析。
三、产业国际竞争力“量”的评价1.研究样本选取电子通讯设备产业作为研究样本,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该产业的高技术属性和战略重要性。
电子通讯设备产业不仅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命脉的基础性产业,对各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也都属①CA的计算公式为:CA=(Ej/Et)/(Wej/Wet)-(Ij/It)/(Wij/Wit),即CA=RCA-R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