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目录

1. 前言 (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文献综述 (2)

1.2.1 国外研究现状 (2)

1.2.2 国内研究现状 (3)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4)

1.3.1 研究内容 (4)

1.3.2 研究方法 (4)

2.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概述 (5)

2.1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涵义、特点及目标 (5)

2.1.1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涵义 (5)

2.1.2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特点 (5)

2.1.3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目标 (6)

3.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6)

3.1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存在的问题 (7)

3.1.1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 (7)

3.1.2 缺乏质量控制评价体系 (7)

3.2 影响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因素 (8)

3.2.1 影响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客观因素 (8)

3.2.2 影响内部审计独立性的主观因素 (8)

3.3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人员机制存在的问题 (9)

3.3.1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主体的权责落实不到位 (9)

3.3.2 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9)

3.4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 (10)

3.4.1 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 (10)

3.4.2 考评制度未能有效执行 (11)

4. 加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 (11)

4.1 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 (11)

4.1.1 明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 (11)

4.1.2 构建质量控制考评体系 (12)

4.2 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独立性 (12)

4.2.1 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12)

4.2.2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13)

4.2.3 内部审计的外部化 (14)

4.3 健全内部审计质量的人员控制机制 (14)

4.3.1 落实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主体权责 (14)

4.3.2 提高内部审计职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15)

4.4 改进内部审计质量制度体系 (16)

4.4.1 强化对内部审计过程的监督 (16)

4.4.2 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的考核与评价 (16)

4.4.3 完善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制度 (16)

5. 结论 (18)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1)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内部审计发展至今,审计目标己由最初的查错防弊向防弊、兴利与价值增值共存的综合目标转变。21世纪初美国“安然”、“世通”等一系列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使得人们在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关注的同时更关注企业的内部审计。人们对企业内部审计的期望值不断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世纪以来,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先后召开了几次以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及相关问题为中心议题的大会,并指出随着内审部门所面临的风险的日益增大,更为严格的质量控制是避免这些风险的内在要求,也是内审职业发展的必然需要。在新形势下,如何控制内部审计质量、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己成为内部审计界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1.2 研究意义

首先,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助于内部审计活动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的经营状况,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可以防止偏差,及时发现错误并予以纠正,确保落实责任制,从而帮助组织达到预期目的。

其次,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能够保证满足顾客需求、维护自身信誉,通过内部审计,能够将职能部门和基层管理者希望将操作流程中客观存在、自身难以解决、不敢或不愿反馈给上层领导的问题和建议通过一个可信的信息通道反应给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使他们能够得到客观、真实、可靠的消息,以便于进行分析判断,在加强指导、修订政策和接受风险之间做出选择。

最后,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师工作效率和专业技能,只有内部审计师都应按照质量控制要求,认真投入到工作之中,通过自我控制和审计主管监督,保证实施既定的审计步骤和审计程序,保证工作底稿充分支持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尽可能地节约费用开支,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完成既定目标所耗费的资源。并且通过加强质量控制,可以促进内部审计师熟练掌握所必要的专业技能,并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积累知识、寻找差距,明确学习目标和改进方向,通过接受持续教育、进行培训、参加资格认证考试等

形式来提高自己的职业水准,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总之,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当既定的控制目标得以实现后,应及时对其进行补充修订,使之不断完善,从而使内部审计在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K·H·Spencer Pickett (《内部审计业务纲要》,2004)专门通过一个章节来研究内部审计质量保证与胜任能力问题.他提出质量依赖于优秀的标准、受过良好训练且有动力的员工、员工良好的方向感、固定的方法或综合方法,优秀的文档记录、监督、审查以及控制良好的组织等。

Robert Moeller (《布林克现代内部审计学》,2005)提出要开展内部审计质量保证复核,认为内部审计质量复核是一种专门的审计类型,超出了通常的运营管理评估或外部审计师根据SAS第70条开展的复核,主要关注日常的内部审计工作中开展的复核工作,包括其他组织的成员或者甚至是内部审计机构中专门机构的成员开展的内部审计复核。这些复核可以使内部审计机构评估自身程序的质量以及对内部审计准则的执行情况。

Andrew D·Chambers (《内部审计》,2010)提到,质量保证包括同实现质量有关的活动或职能,为内部审计周期中的各个因素提供了综合控制。在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必须具有有效的控制,高层控制部门也必须对内部审计进行有效控制。此观点表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不仅仅是内部审计部门自身的责任,高管层也应承担相应责任。该书分别从为什么对内部审计进行审计、谁来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及内部审计外部检查和评估内部审计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Michael P·Cangemi、Tommie Singleton (《管理审计职能:公司审计部门程序指南》,2003)是依据IIA公布的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推出的力著。在书中提到怎样对内部审计部门实施有效控制。其中界定了内部审计质量保证是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的独立复核,提出审计主管的责任是使所有审计业务都按照质量完成并保持一个质量控制方案以评估审计部门的工作。审计主管应该指定一个质量保证协调人,此人将对质量控制方案负责,并将所有结果及时报告审计主管。IIA属性标准的第1300条要求审计主管建立并保持一个质量保证方案。IIA

属性标准的1300认为:首席审计官应当开发维护关于质量保证和改进方案,该方案应该包括内部审计工作的各方面,并经常监督其有效性。

1.2.2 国内研究现状

李凤鸣(《审计学原理》,1997)认为审计质量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审计结论的质量,二是审计行为的质量,在实践中,也有人把它称为审计的工作质量。从两者的关系看,审计工作的质量决定了审计结论的质量,是审计结论的基础,而审计结论的质量是审计工作质量的集中表现和最终反映。从这个角度出发,审计质量主要是审计结论的质量,审计结论的质量可以进一步表述为是它适合于委托委派审计方以及有关社会各方的一定需要所具有的特性,凡是各方面对审计结论提出的各项要求都属于这种特性。

庄恩岳(《内部审计》,1997)提到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一环。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结果的质量。客观、可靠、及时和专业性的审计工作成果能够为最高控制当局和其他有关部门提供大量有用的信息,并建立和保持它们对内部审计部门的信任。因此,每一个内部审计部门都应该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

王宝庆(《现代内部审计》,2007)提出要构建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框架,认为对内部审计质量的控制应该是全方位、立体式的。所谓全方位是指不仅关注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审计评价,还要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审计评价;所谓立体式是指审计人员、审计机构、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日志、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制度等多层次的审计评价。他还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审计评价、审计人员的素质控制、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审计计划阶段的关键控制点、审计取证的关键控制点、工作底稿的关键控制点、审计报告的关键控制点、内部审计制度的约束控制等方面来具体展开论述。

张庆龙(《内部审计理论与方法》,2005)一书中提到,为了提高审计的质量,内部审计需要控制,它是内部审计有效发挥作用,实现为企业增值的保障。他认为,质量控制的核心是监督。

李学柔、秦荣生(《国际审计》,1997)一书的内部审计部分指出,内部审计在组织中对查错防弊、加强控制、改进控制、提高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这些作用是通过实施审计活动来发挥的,也只有切实保证审计的质量才能使这种作用得以

体现。所以认为内部审计必须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根据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结构和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前言。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及方法等内容。

第二部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概述。介绍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涵义、特点及目标,从而为后文详细讨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做铺垫。

第三部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几大问题,并分析引起该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第四部分,加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根据本文第三部分指出的问题,提出对策,解决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能强化内部审计质量的建议。

第五部分,结论。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进行了总体论述,强调了其对我国企业的重要性。总结归纳了影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提出在现代企业的经济运行中,只有有效地实施内部审计,才能够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提高运营效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1.3.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并通过归纳,比较分析等方法来进行补充论证其研究结果。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介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相关概念,并运用系统论与控制论原理来构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框架作为理论分析基础。通过剖析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各要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相应对策,以解决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

2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概述

2.1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涵义、特点及目标

2.1.1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涵义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根据审计质量标准,通过科学的组织手段和技术方法,使内部审计工作按指定目标和既定程序运作,从而达到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在国际上,由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2004年1月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专业实务框架》,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分别从工作标准和实务公告做出了规范,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定义为:控制主体为实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目标,依照内部审计实务标准进行的作业技术和活动[1]。

而在我国,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印发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也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2]。

2.1.2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特点

第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基本目标是满足多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进行内部审计是为了利益相关者服务,将其需求放在第一位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通常的,内部审计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本企业内部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管理层以及外部审计师等。

第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由多种要素组成。主要包括内部审计环境、内部审计主体、内部审计客体、审计方法等方面。只有对这些要素进行全面的控制,才能保证内部审计达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法的多样化。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电子科技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已经越来越广泛,这使得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越来越丰富。并且,由于上述影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要素的种类繁多,使得在应对具体审计工作时,要灵活的选择和结合各种方法和措施,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第四,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在审计计划、实施、报告以

及反馈等环节,都要实施质量控制,对审计业务开展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加强控制,这样才能减少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种种问题,构建出能够稳定实施审计工作的系统。

第五,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需要全员的参与。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是审计许多工作和许多环节活动的综合反映,需要企业全体内部审计人员共同努力以及其他被审计职能部门成员的积极配合,因此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其他部门人员积极提供资料,配合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

2.1.3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目标

对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目标的确定,首先,要满足审计目标的实现。审计质量控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实现审计目标服务的。随着内部审计的不断发展,审计目标的不断演变,内部审计不同发展阶段的质量控制目标也不相同。大致上,其目标经历了由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目标由初级发展阶段的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度,发展为成长阶段的关注内部控制的恰当性、有效性,直至今日的现代内部审计阶段,演变为促进组织管理目标的实现的过程[3]。

除此之外,企业还要考虑审计成本效益原则。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效益主要包括: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强化组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高管理过程的效率和效果、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性程度、促进法律法规的遵循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成本主要包括:预防成本、检查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等[4]。

在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前,我们要充分考虑所耗费的成本与可实现的效益,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是为各部门提供服务的质量,审计结果距离企业目标越近,审计所花费的时间和资源越少,审计质量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3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作为保证内部审计准则得到遵循和落实的重要手段,是内部审计机构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内容。由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若对其进行细分,将十分复杂且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按照本人的理解,将各种影响因素大体区分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独立性、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人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体系。在本文中,对各

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研究。

3.1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存在的问题

3.1.1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

审计质量标准是审计质量控制的依据和审计业务的作业规范,是内部审计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印发《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i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基本框架包括五章十三条,主要内容包括:总则、一般原则、内部自我质量控制、外部评价与附则[5]。但这些法律准则和道德规范不适用于实务中的操作,太过笼统。可见现行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建设偏重于内部审计法律、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忽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的建设,致使内部审计质量标准不明确,不具体,可操作性较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无章可循,各单位内部审计各行其是,质量状况参差不齐。在审计方案编制中,对人员的组成缺乏科学的分配制度,使人员的经验、知识结构与审计目标不相匹配,执业中存在随意性,难以保证内部审计质量。

3.1.2 缺乏质量控制评价体系

在我国,内部审计质量的考评问题提出的较晚,内部审计质量考评体系不够成熟,从而导致现行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体系重视准则、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忽略质量内部审计质量考核体系的完善。在实际的质量控制考核工作中,通常简单地使用审计计划完成情况、审计的及时性、时效性以及领导的满意度等指标,在权重赋值上随意性强[6]。具体的,内部审计质量考核体系的不足表现在:指标设置简单、考核不全面。随着现代内部审计功能不断增多,企业不仅要关注内部审计监督、审查职能,同时也应该关注它的咨询、服务职能。而现行的考核指标多偏重于监督、审查职能的考查。对咨询、服务职能的考核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在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运营效率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这使得内部审计丧失了其最重要的价值。

指标应变性、可操作性差。许多审计项目,如经济责任审计等受托业务,随机性很大,内部审计部门很难计划控制,而不同的审计内容、审计对象、审计目标等都决定了每次审计具有不同特征,部分企业设置的考核指标却一成不变,有的甚至只是流于形式,不能真实反映内部审计部门在不同时期,因企业战略目标、

经营战略的调整而变化的考核重心,未能很好的反映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有的指标设计缺乏普遍适用性和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弱。内部审计质量考核指标体系不健全,即不利于客观反映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得失,也不利于指引内部审计部门业务重心定位,甚至会扭曲内部审计部门形象。所以,制定科学化、标准化的考核指标体系,既是正确评估内部审计部门工作质量的前提,也是引导内部审计部门改善工作效益的重要工具。

3.2 影响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因素

3.2.1 影响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客观因素

本人认为,影响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客观因素主要有:(1)经济利益。当审计人员的审计活动可能带来自身经济利益损害的影响时,会有压力冲突。(2)私人关系。人际关系的复杂程度会影响审计的客观性,且关系越密切,影响就越大。(3)文化、种族与性别歧视。当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对象在文化意识方面认识不同,或审计人员本身存在种族歧视或者性别歧视时,可能会发生客观性威胁。(4)认知偏差。当一个人根据自己在某种情形中的角色来解读信息时,就可能会出现不自觉的和无意识的心理偏差。

3.2.2 影响内部审计独立性的主观因素

(1)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指出:内部审计机构是指负责监督机构的审计和控制工作的治理层[7]。内部审计委员会是内部审计工作是否独立的首要屏障,而内部审计委员会的人员构成则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内部审计委员会构成层次过于单一,人员之间没有相互制约关系。这导致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其应有的监控作用。

(2)内部审计人员缺少独立性。由于现行管理体制的落后和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定位缺失,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少完整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内部审计人员作为单位的一名成员,他们的工作、工资、其它福利等受本单位企业有关负责人的支配。这就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其监督和评价职能时有很多的顾虑,当企业领导授权、批准的经营行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不符合经济效益原则时,内部审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表现得无能为

力,影响了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二是目前内部审计机构中的审计人员有很大一部分由会计或管理人员兼任。这种状况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时往往受到各方面利益的牵制,难以开展独立的审计活动。另外,由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内部审计被不切实际的精简,人员队伍不稳定,从而使内部审计人员对在审计部门的前途缺乏信心,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3)内部审计在经费来源上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从事审计活动需要一定的经费,经济上的保证是开展内部审计的保障。充足、有保证,不受被审计对象控制的经济来源,是内部审计客观公正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保证。内部审计不同于国家审计经费上有财政保证,也没有社会社团组织那样有独立的审计收入作为支持,内部审计的经费,是企业管理费用的一部分,经费的来源没有严格的规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管理层,随意性强且灵活性较大。这样往往会由于经费不足,而造成有的审计项目无法开展,所以导致很多审计项目无法实施,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3.3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人员机制存在的问题

3.3.1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主体的权责落实不到位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主体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要素,指的是内部审计机构中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人员[8]。目前有些企业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重视不足,并未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构以及相应的人员,一些大规模企业由于日常内部审计工作量大,人力资源工作进行不到位,对从事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安排较少,内部审计人员无暇顾及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而在一些小规模企业由于资源的匮乏只设置一两名职员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审计质量控制几乎处于空白。有一部分企业虽设置了从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人员,但质量控制主体责任不明,忽视了内部审计操作和管理中的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没有对审计工作辅以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责任制度,大多监督检查工作敷衍了事,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3.3.2 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内部审计是一种集差错防弊,兴利及增加企业价值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这

种综合性决定了对内部审计人员复合型的高素质要求,不仅要求内部设计人员具备一定的财务、会计、审计知识,还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具备管理、法律、金融、工程、技术、信息等多个学科方面的知识[9]。

我国目前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数由原来的财务、会计人员转岗,甚至是兼职,比较习惯于对被审单位进行财务收支审计,掌握现代管理、科技知识,具有综合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比较少,知识结构相对陈旧、比较单一。往往重视账面审计而忽略账外内容,直接导致对经济业务复杂性的了解不足,难以将企业经营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地披露与揭示。由于缺乏统一的业务规范。我国虽然制定了统一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以及一些具体准则,但缺少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操作指南,使得企业内部审计目标不明确,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审计方案脱离实际,操作指导性不强;审计调查不彻底.审计取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缺乏严格规范;重大问题没有查深查透,审计意见缺乏针对性、可行性。未建立分级督导制度。内部审计应当建立分级督导制度,对各层次的审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复核。督导和复核实际上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内部监督,但是,各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受人员、机构编制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没有设立必要的内部督导。内审工作是“只有检查别人,没有被人检查”,对内部审计的检查处于真空地带,客观上也导致内部审计质量不高。部分设立分级督导的内审机构,其督导内容也仅仅限于编制底稿人员是否签字、工作底稿是否填写齐全、报告结构和用语规范与否等等,缺乏实质性的指导和监督。

3.4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

3.4.1 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内部审计制度都还不够完善,缺少对每个审计项目全过程的计划和实施方案,没有完整的审计工作记录,一般只记录审计问题事项,而未记录审计人员认为正确的审计事项,这增加了审计复核、审计质量控制的难度,使其无从下手。在内部审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上,也没有从各种方法的设计原则入手,缺乏实施的依据。由于质量控制是全过程、全员的管理活动,所以要求审计中的所有环节中的每个人在其每项工作中必须为其他人员的工作质量提供保障,而不是独立独行的。许多企业未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去建立出一套有效可行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导致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宏观指导,责任不清、奖罚

不明,操作程序不规范,随意性大。对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而言,明确内部审计控制标准是其开展的前提,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度则是其进行的保障。有的责任追究制度泛泛而论,责任主体不明确;有的有完善的制度没有却认真贯彻执行,使制度形同虚设;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其结果是审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缺乏风险意识,导致行为不规范,随意为之,而一旦出现审计过错,责任也无法落实到人,结果不了了之。

3.4.2 考评制度未能有效执行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明确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通过持续和定期的检查,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考核和评价[10]。而在我国,对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考核的实施是不够到位的,部分企业没有进行内部审计质量考核工作,或者有些企业虽然开展了质量考核评估工作,但考核内容不全面,仅仅偏向于事后结果的考核而忽略了对内部审计过程的控制,在考核中,也没有建立完整的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往往仅设置几个指标进行评分,考核结果具有主观性、片面性。并且最终考核的结果也并未得到有效运用,没有与奖惩相结合起来,仅是流于形式。

4加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

4.1 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

4.1.1 明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

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不能够仅依靠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制定的法律准则和道德规范,还必须针对所有部门的各层次和各环节的内部审计工作指定具体的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作为内部评价审计质量、考核审计工作绩效的客观依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应以内部审计准则为基础,按审计业务阶段划分,审计质量标准可分为准备阶段质量标准、实施阶段质量标准、终结阶段质量标准[11]。

其中审计准备阶段的质量标准包括:审计目标的明确性、审计计划过程的合理性及审计方案的质量等;审计实施阶段的质量标准包括:审计证据收集的充分性、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等:审计终结阶段的质量标准包括:审计结论是否充分有力、审计建议被采纳的情况以及内审档案的管理情况等。

在具体制定审计质量标准过程中,可以灵活的选择制定方法,比如可以参照

一些典型的审计项目案例,让一些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内部审计师人员来制作工作底稿样本,不断的根据日后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底稿进行修改,生成最终的内部审计质量标准方案,这样既便于其他业务人员的参照学习,也可以在一定提高作业标准化,减少审计中的随意性,保证审计质量。

4.1.2 构建质量控制考评体系

制定内部审计质量标准只是为审计工作建立了一个固定的制度体系,关键还要看内部审计人员执行的效果如何以及这套质量控制标准设置是否合理,以便及时对其进行合理的改进。基于这一目的,还需要建立一套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考评体系。标准考评系统,主要包括标准执行评价内容、评分等级、各个项目所占权重、标准执行实绩分析等[12]。同时,构建一个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考评体系,一般需要完成以下几点要求:

(1)设置质量控制标准考评指标。按照企业内部业务范围,将内部审计分成相应的一系列业务流程模块,并具体设置每一关键控制点的评价项目,对执行情况进行评价,这就使得每个关键控制点的标准执行情况都有一个相对可靠的参数依据。

(2)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运行记录。在建立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评价指标后,要长期、动态、持续地对所有内部审计项目进行跟踪分析、评价,从而督促内部审计健康、有效地运行。由此,可设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运行记录,该记录既可用来分析各项目小组,也可评价各内审人员的工作执行状况。

(3)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评分等级。作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评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有一个比较完善的评分系统,以作为后续绩效考核的参照依据。

(4)建立绩效管核机制。作为一个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体系,还应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经济责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进行督导和评价,从而及时发现问题,纠错防弊,因此应建立起绩效管核机制。

4.2 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独立性

4.2.1 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独立性的一个主要标志。为保障内部

审计发挥作用,必须设置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内部审计部门与业务部门及其他各职能部门之间存在的制衡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在国外,比较常见的办法是内部审计机构直接隶属于董事会或者总经理。由于董事会是企业的最高经营决策机构,拥有最高的权威,在董事会或总经理领导下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有利于保持内审机构较强的独立性和较高的权威性,从而有利于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13]。

本人认为,我国应该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当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达到提高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的目的。此外,在董事会领导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在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内设置从事具体审计业务的内部审计部门也是使内部审计具有较高独立性和权威性的机构设置模式。这种组织模式下,内部审计部门受审计委员会和总经理的双重领导。审计独立性要求内审部门相对于被审计部门应该是独立的,但另一方面,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并不排斥内部审计部门和企业其它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和相互协调的关系。

4.2.2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审计独立性除了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具有独立性,还要求内审人员在实质上和形式上保持独立性、客观性和遵守职业操守。我国《内部审计准则》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其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参与被审计单位的任何实际经营管理活动[14]。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在任用内审人员时,仅仅考察其是否具备相关的财务知识,由于我国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是从企业财务部门分离出来的,而财务收支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基础性内容,这种状况造成内部审计人员要面临自我评价的压力,导致独立性的下降。

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必须对内部审计机构实行专职化的人员配备。首先,要对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在实行严格准入制度,并且要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之对审计事项的判断和决定不会轻易屈从于他人的意志,不受外界的干扰,能够保持客观性和公正性。其次,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内部审计的定期轮换,避免长期内部审计工作因对工作流程和相关接触其他工作人员的熟悉而造成的对工作的懈怠;内部审计人员不得参与

经营管理活动,避免内部审计人员因自身利益而产生的压力;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必须严格遵守内部审计准则及内部审计师协会制定的其他规定,对于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疏漏要制定严厉的惩罚制度,从而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对准则和企业制度的遵守;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不能收受任何有损自己职业判断的有价值的物品,从而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公正性;了解内审人员与被审计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和潜在矛盾,这样才能够及时的防范由于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造成的影响。

4.2.3 内部审计的外部化

除了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之外,还有一种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有效途径——内部审计外部。它主要有外包与合作两种形式,前者指企业将其内部审计工作全部或大部分外包给外部审计组织,后者指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根据需要借助外部审计力量,共同完成内部审计工作[15]。形式上的独立有助于提高实质上的独立。由于内部审计外部化后,内部审计工作全部或部分地将交由由外部审计人员行使,而他们既独立于所有者,又独立于经营者,能够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管理状况、内部控制状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因此,适当的条件下,内部审计外部化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企业应当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促进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提高,从而推动内部审计的发展。

4.3 健全内部审计质量的人员控制机制

4.3.1 落实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主体权责

要落实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主体的权责,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构。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必须设置一个健全有效的组织机构及配备相应的专职人员。对于规模较大,业务相对复杂的企业,应当建立结构独立的体质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职能部门,并配备相应职能的内部审计人员团队,做到能够有效的处理内部审计工作,增强对企业运营状况的监控。若企业规模较少,审计业务量较小,可以简化处理,设置专门的拥有相当的专业技能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人员或直接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担任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总之,务必做到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构的设置,从而能够真正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发

展。

其次,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只有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人员,才能够避免形成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真空地带,使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使内部审计质量得到保证。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能有效的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4.3.2 提高内部审计职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全面提高内部审计职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学识、工作经验、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等,这些对审计工作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要保证和提高审计质量,就要有一批合格的、胜任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职业人员。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职业准入制度和从业资格制度。对进入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要严格把关,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职业条件选任审计人员,包括知识、技能、经验、职称资格等。要求从业人员取得和具有与其工作相适应的专业资格,确保内部审计人员达到履行其职责所需要的专业胜任能力。对不符合审计职业条件的审计人员,采取一定程序、方式淘汰,退出职业队伍。

(2)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的后续教育。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应当组织各种相应的后续教育活动,特别是,当企业的业务的种类增加或者业务性质过于特殊时,就会要求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多元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同时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能够不断更新知识掌握当前的实务动态。所以,企业应当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内部审计人员参加一些高层次的短期培训,系统的更新知识,鼓励审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接受相关学历或专业进修教育。组织的培训活动除审计、财会专业外,也应涉及与审计工作相关的企业管理、经济法规、市场营销、计算机技术等。根据工作需要,审计队伍也可以适当配备非财务专业人才结构的多元化需要。

(3)建立内部审计人员待遇提高和晋升制度。对于公司员工而言,从事工作的最基本的需求就是薪金待遇,一个带有待遇提高制度的企业,无疑能够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和紧迫感,使其更加坚定的恪守岗位,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同时,也能不断吸引外界的高素质的专业内部审计人才加入企业,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队伍的稳定和不断壮大。从而保证企业的内部

审计质量控制机构更加完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最终服务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为企业获利。

4.4 改进内部审计质量制度体系

4.4.1 强化对内部审计过程的监督

强化对内部审计过程的监督是保证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的手段之一,要加强内部审计监督,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制定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这样能提高监察人员的督导工作的规范化,使其有章可循,同时也能对各部门特别是内部审计部门执业人员进行合理的约束和指导,内部审计工作不再盲目无条理。

第二,开展内部审计执业人员自查。这样能够强化内部审计执业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提高其工作效率。自查工作比较灵活,可以随时进行,内部审计执业人员应当在展开审计工作之前为自己按照公司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制定计划,明确目标,设置质量标准,这样在自查时能够根据自己计划来评定审计结果。

第三,设置专门的督导小组。各企业根据自身情况不同,可合理调整督导小组的规模大小,但必须由有独立性且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担任督导工作,且复查应选择不同时间段采用不用方法进行,这样才能够从多方面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4.2 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的考核与评价

持续和定期的考核与评价工作能够有效监控内部审计工作,对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的审计业务进行考核、评价,了解审计状况,可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企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考评工作,需要制定详细的内部审计的质量考核过程,包括考核的时间、主体、方法等。其中考核的时间可以安排审计项目结束后统一进行质量考核,也可以安排在审计业务实施过程中,分阶段进行考核。考核主体主要由利益相关者组成,包括:董事会、管理层、审计委员会、外部审计以及内部审计人员本身。考核方式可以采用问卷调查、面谈等多种形式。并且综合整理考核结果,得出正确的评价结论,在审计质量评价结束之后,内部审计机构必须根据评价结论采取措施改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审计质量。

4.4.3 完善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制度

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的目的在于促使各级内部审计人员明确各自责任,强化责任意识,降低审计风险。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在对违规者进行处罚的同时,也对遵循者实施了保护,是确认审计人员审计责任的一种。审计机关可以通过以下的措施完善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1)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监督检查制度。虽然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是一种事后监督机制,是出现问题后的一种补救措施,用以对责任人的一种警示,但是,建立追究机制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追究责任,其真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切实提高审计质量。因此,严格的日常监督和定期的事后检查制度是变事后处罚为事前、事中的防范与化解审计风险的主要措施,使审计质量控制系统更加有效地运行。加强内部质量控制机制,对各个质量控制环节都要有监督,强化过程控制,把事后责任评估的工作前移,为以后明确责任奠定基础。要定期开展事后审计质量检查工作,以便能及早发现质量问题,防患于未然。

(2)规范化审计项目的基础工作。如要求内部审计执业人员在审计前要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审计过程中审计执业人员要逐日记录审计日记;得出的审计报告要经过业务会议审定等。对这些环节工作的规范,可以使得各级审计人员在相应环节上的质量责任更加明确。因此,只有严格规范审计基础工作,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才能真正有效地施行。

(3)审计组长要充分发挥加强审计质量的过程控制的作用。审计组长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审计质量的高低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组长的能力与水平。因此,审计组长除了要完成内部审计执业流程中规定的任务外,其主要工作应该放在加强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方面,监督检查审计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各个环节审计质量责任的履行情况。

(4)要切实发挥审计质量检查委员会的作用。审计质量检查委员会是审计项目质量检查、评估和责任追究方面的最高权力机构,它的人选组成一定要多元化,真正体现公正、权威。除了各部门的领导外,最好要有外部的审计专家,要切实起到制约作用。此外,应明确审计质量检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一是考核与奖励优秀审计项目,二是质量检查和责任追究。

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研究卢茜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186期2013年第4期Serial No.186 No.4,2013引言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的发布,到2020年,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高等院校的发展对整个民族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等学校规模的迅速扩大和教育资金来源的多样及高速的增长,导致学校各类职能机构的增多和组织层次的增加,高校的经济管理工作更为复杂化,对内部审计的需求也相应地增加。 一、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笔者认为,造成审计质量控制失效的外部因素有法规体系、外部监管和机构设置三个方面;内部因素有业务流程质 量控制、 人员素质、制度建设和审计质量绩效评估方法等四个方面(如表1所示):表1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根据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内外因素,我们总结出现有高校内部审计质量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不足: 1.外部因素。(1)法规体系不健全。高校内部审计缺乏完整的法规体系。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努力,高等院校内部审计的法规体系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对高等院校内部审计也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该体系仍有需要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少系统规定,尤其是地方一级的法规较少;二是缺乏经济责任等具有针对性的重要制度规定;三是一些法律规范不完整。与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相比,内部审计的建设明显滞后,缺乏完整的内部 审计法律保障。(2)外部监管力度不够。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 约束和激励机制尚未形成。社会审计有行业监督及社会监督,国家审计也将引入外部监督来提高审计质量和公信力,高校内部审计也应敏感地捕捉到被审计单位的猜疑和公众潜意识中谁来监督审计部门的疑问,以积极的态度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机构设置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权威 性较弱。 (3)内审机构独立性不强。通常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业务上受双层领导,一方面日常由一名主管副校长领导,审计部门的负责人定期向主管副校长汇报工作;另一方面国家审计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内审机构会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业务指导和检查;高校审计部门在行政设置上理应至少与财务部门同级并进行独立设置。 2.内部因素。(1)制度建设和审计方法比较落后。近年来各高校根据教育事业在各个发展时期的特点和要求,制订了相关的审计实施办法和规范性文件,内容涉及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等。高校内部审计制度的出台主要考虑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工作重心,对于制度的系统性、全面性考虑较少。在组织机构建设、人员激励、各项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细则以及后续审计等方面,均未被加以重视,因此仍需要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大多仍沿用传统的内部审计所运用的技术方法,包括审阅、核对、询问、函证、盘点、调查与分析等,这些技术方法都是基于手工审计的方法,采用计算机审计的方法不多。(2)缺乏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是开展高质量审计的前提,目前高校审计人员多数为财会或工程出身,专业技术知 识比较单一。 随着高校经济业务的发展,审计范围越来越广,涉及学校各个领域,内部审计所要监督、评价的对象日益复杂,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会、工程知识,还要掌握经济、财政、金融、法律、计算机等相关知识,精通两个以上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成为胜任审计工作的基本技能,但是高校审计普遍缺乏复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3)业务流程质量管理不规范。在审计业务的三个阶段均有表现:1)审计准备阶段工作形式化。审前调查不充分,对审计项目的重要性和审计风 收稿日期:2012-11-08 作者简介:卢茜(1985-),女,河南南阳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内部审计、财务管理研究。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研究 卢 茜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郑州450008) 摘要: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问题是目前研究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从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出发,分析现 有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现状, 并提出构建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一些措施。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094-02 高校内 部审计质量控 制影响因素 外部因素 外部监管 制度背景机构设置 内部因素 业务流程质量控制人员素质审计方法 审计质量绩效评估方法 94——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 院(系)别: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班:会计0702班 姓名:李小娇 学号:20071304071 指导教师:陈艳华 2011年5月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 The Study on Quality Control of Internal Audit of Enterprise

摘要 内部审计作为组织自身的“免疫系统”,是组织的一道重要防线。它在促使组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确保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管理控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的许多组织中,内部审计机构却是“精简的对象”和“摆设”,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内部审计质量低下。而加强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的研究,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关键。同时,内部审计是因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因此它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变化,不断地满足经济发展对其提出的新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内部审计的质量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它是内部审计行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随着内部审计在组织中地位的日益稳固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日益被人们所肯定,内部审计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但是低劣的内部审计质量却制约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如何确保高水平的内部审计质量,促进内部审计功能发挥,非常值得研究。这已经成为内部审计行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本文首先就内部审计及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做出概述,再论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然后分析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并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控制措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现状控制措施

Abstract As the immunity system of organization,Internal audit is an important line of defense.It makes the important effect i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which accelerate setting up organization,perfecting Internal control and insur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entrusted duty. However,internal audit is simple organization in many organization of our country.The main reason is low quality of internal audit.Therefore,researching quality control of internal audit deeply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ternal audit. At the same time,internal audit was born in nee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So its development should adapt to the chang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eet the need of new social demand.In this process,the quality problem of internal audit is the life of internal audit industry.With the steady status of internal audit in the organization system, the public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ffect of internal audit in corporate governance.Internal audit has a new development chance.However the low quality of internal audit limits its effect.It is worthy of studying that how to make sure the high quality of internal audit and promote its function.It is also the problem in internal audit industry which needs to solve. This paper first makes an overview of internal audit and internal audit quality control, then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internal audit quality control and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China, and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ternal audit quality control, then puts forward the main issues ,and finally Proposes some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s:internal audit quality control status control measures

青岛大学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办法

青岛大学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办法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根据《青岛大学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结合学校审计工作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学校审计处及其审计人员为提高工作质量,完成审计任务而采取的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方法、措施的总称。 第三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包括全过程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控制。全过程质量控制主要指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等环节的质量控制;全面质量控制主要指配备人员、执业准备、组织体系、具体计划、实施审计、查证落实、工作底稿、情况研究、初步结论、双方协商、审计报告、审计意见、后续审计和资料归档等具体工作的质量控制。 第四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思想明确,审计组织严密,审计程序完整,审计证据有效,审计事实清楚,审计标准恰当,审计分析客观,审计结论公正,审计建议可行,审计档案完整,审计过程合规。 第五条审计人员聘任应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要切实把好审计人员聘任关。上岗审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会计、审计、法律和经济管理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掌握教育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具有较高的经济管理、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 第六条审计人员必须恪守职业道德,严守审计纪律,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秉公执业、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第七条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与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八条审计项目应严格按审计计划执行,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须经学校有关部门委托,临时追加审计项目须经主管校领导授权,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总结须经主管校领导审批签发。 第九条根据审计项目组成审计小组。审计小组成员一般不得少于3人,并应明确组长和主审的职责。组长和主审对具体审计工作的方案、人员分工、项目完成时间等审计质量基础工作负责,并对审计人员是否按计划执行审计程序或追加审计程序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十条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审计项目时,应严格按审计程序审计,要注重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的适用性,运用恰当的审计方法,切实把好审计质量关。 第十一条财务审计业务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是:

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转型问题探索-内部审计论文-会计论文

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转型问题探索-内部审计论文-会计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已远远无法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的稳定发展将更依赖于内部审计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纠错查漏。现阶段国有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急需能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体系的支持,所以,加强对内部审计转型问题的研究成了必然趋势。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问题 进入21世纪,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经济体制也不断地发生着变革。国内外在内部审计方面兴起研究热潮。从文献量来看,国外学者对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其研究大致方向侧重于内部审计目标和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性。在早期Strachan,H.(1976)、

Leff,N.H.(1978)、Nolan(2001)等人都研究了大型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问题。他们主张提升内审在绩效及管理方面的关注度,建立增值型内部审计,保证其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一致。近几年,房维磊(2013)、张宇(2014)、刘英(2015)等多位学者先后发表论文研究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的问题,提出完善内部审计转型建设的组织体系、人才体系、信息化体系等建议。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的原因和方向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原因 在传统模式下,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经理层。其工作可能会对经理层比较有益,这将会导致利益维护不平衡,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传统模式下的内部审计已经远远不够满足国有企业发展的内部需要。在国企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也意味着内审的转型。因为国有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在内部审计中含有较浓的行政

高校内部审计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内部审计工作,增强内部约束机制,保障我校教学、科研改革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第4号令)和《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教育部第17号令),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内部审计是教育系统审计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对学校以及所属单位和部门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独立监督、评价和服务的活动。 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规范学校内部管理,促进各单位和部门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学校和下属单位的合法权益,防范风险,推动学校事业发展,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条学校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审计署第4号令和教育部第17 号令的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设立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审计人员,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第二章组织和领导 第四条审计处在学校主要行政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上级部门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校长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接受教育部财务司审计办公室、广东省审计厅和广东省内部审计协会的业务指导和检查。 第五条学校校长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委托副校长(副书记)协助分管学校审计工作。学校主管审计工作的校领导要加强对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其主要职责是: (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完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二)定期研究、部署和检查审计工作,听取审计处的工作汇报,及时审批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审计报告,督促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的执行; (三)支持审计处和审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并提供经费保证和工作条件; (四)对成绩显著的审计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五)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审计人员在培训、专业职务评聘和待遇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第三章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 第六条学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即审计处,独立开展审计工作。 第七条审计处应当保证审计工作所必需的专职人员编制,配备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较强,具有内部审计岗位资格的人员,并形成合理的专业、知识和年龄结构,保持相对稳定。 学校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聘请特邀审计人员和兼职审计人员。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全文」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全文」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保证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制度、程序和 方法。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四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对制定并实施系统、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与程序负主要责任。 第五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下列目标: (一)保证内部审计活动遵循内部审计准则和本组织内部审计工作手册的要求; (二)保证内部审计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达到既定要求; (三)保证内部审计活动能够增加组织的价值,促进组织实现目标。 第六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分为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通过督导、分级复核、质量评估等方式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控制。 第三章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 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对内部审计机构质量负责。

第九条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需要考虑下列因素: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形式及授权状况; (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与专业结构; (三)内部审计业务的范围与特点; (四)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 (五)其他。 第十条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下列措施: (一)确保内部审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二)保持并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三)依据内部审计准则制定内部审计工作手册; (四)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及项目审计方案; (五)合理配置内部审计资源; (六)建立审计项目督导和复核机制; (七)开展审计质量评估; (八)评估审计报告的.使用效果; (九)对审计质量进行考核与评价。 第四章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项目负责人对审计项目质量负责。第十二条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审计项目的性质及复杂程度; (二)参与项目审计的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三)其他。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下列措施:

加强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在组织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受到关注,学术界和实务界都希望通过内部审计职能的优化来解决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领域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以此来促进整个组织的改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本文阐明了内部审计在经济实体中必要性,同时对强化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表述,对于有效发挥内部审计在经济主体中的作用,具有很强的建设性、指导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底稿;重要意义 Abstract:In recent years,along with the market economy unceasing development,the internal audit governed the role in the organization which acted to receive the attention day by day,the academic circles and the practical realm all hoped the challenge which solved the company through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optimization to govern which,the risk management,the internal control domain appeared the question and faces,and promoted the entire organization s improvement by this.Under such big background,strengthens interna l audit quality control to appear essential especially and important.This article had expounded internal audit in the economic entity the necessity,simultaneously to strengthened internal audit quality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o carry on the indication,regarding displayed internal audit effectively in the economic subject function,had the very strong constructive nature,the guidance and pointed. Keywords:Under internal audit;Quality control;Worksheet Vital significance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主体的组织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济运行格局突破了原有模式,这些都给内部审计带来了新的课题,内部审计发现问题,预防问题发生,为管理服务,这些作用的有效发挥,就必须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因此,改进内部审计管理,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十分必要且意义深远。 1.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管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他们的效率,帮助机构实现它的目标。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包括组织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作为组织成员的被审计单位(业务委托人)。内部审计师通过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对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分析、评估和报告,提出改进意见,并建立跟踪检查程序,以监督、保证针对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所采取的行动是否得到有效落实,为管理层、审计委员会以及被审计单位提供帮助。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保证组织目标得以有效实现的管理手段,包括审计执行主管(总审计师、首席审计执行官、首席内审师等)为使审计工作的开展符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内部审计部门的章程及其他适用标准的要求,制定并实施的质量保证与改进程序,包括监督、内部评价、外部评价等方面。 1.1内部审计在组织中定位的特殊性和工作性质的重要性有必要加强自身质量控制。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在组织中处于超脱地位。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活动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之外,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大家都知道管理届有一个经典的分粥故事,有7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共食一锅粥,因人多粥少,争先恐后,秩序混乱,还互相埋怨,心存芥蒂。于是,他们想办法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怎样公平合理地分食一锅粥。他们试验了不同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指定一个人分粥,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第二种方法,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几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第三种方法,推选出一个人来分粥,开始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公平分粥,但没多久,他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第四种方法,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机制,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等互相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大家也很不满意;第五种方法,轮流分粥,而分粥的人要等到其他人都挑完后才能取剩下的粥,最后令人惊奇的是,采用此办法后,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几乎一样多,即便偶有不均各人也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分粥这件事,看起来很简单,却关系到每个吃粥人的切身利益,对于管理者,又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故事告诉我们,这就是制度的力量,一个具有

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当中有多么重要。 在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一个健全有效的制度同样能对单位内部审计管理工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的真谛在“理”不在“管”。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就是建立一个像“轮流分粥,分者后取”那样合理的游戏规则,让每个员工按照游戏规则自我管理。游戏规则要兼顾单位利益和个人利益,并且要让个人利益和单位整体利益统一起来。责任,权利和利益是管理平台的三根支柱,缺一不可。缺乏责任,单位就会产生腐败,进而衰退;缺乏权利,管理者的执行就变成废纸;缺乏利益,员工的积极性就会下降,消极怠工。实际上单位是一个有机系统,对于单位仍然是拉动产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火车头,主体地位不变。单位应从完善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入手,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管理工作对产业经济工作目标顺利实现的保障能力。针对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重点要加强制度建设来为产业提供保障。这样看来,要建立有利于单位发展的制度太重要了。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单位的制度决定了单位的竞争力,而作为单位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制度,就是为单位竞争力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假如内部审计是单位的“免疫系统”的话,那么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就是筑牢“免疫系统”重要的一道防线。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时间:2014-07-01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 国外在综合欧亚主要国家、美国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在公司治理方面的法规和准则的基础上,2002 年的亚洲内部审计研讨会从公司治理的广义角度,做出了完善的公司治理设计: 保持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不断检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外如实披露内部控制现状;保持一个强有力的内部审计。可见也已经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 我国自1983 年利用行政手段在企业内部实行内部审计制度已有20多年的历史。 在这20 多年的实践中,我国内部审计得到了迅速发展,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在近几年来,政府审计以及独立审计在社会公众的关注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与其相反,内部审计却处于发展缓慢的态势。面对新世纪,中国企业内部审计将何去何从;将怎样去面对现代企业管理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在促进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同时,内部审计发展的未来动向如何,这些都是值得去探讨的问题。2006年1月11日,李金华审计长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五届二次理事会对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建议,中国内部审计近几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也做了很多工作。但中国内部审计也还存在着不足,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等同起来。他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求真务实,以真实性为基础,加强自身建设是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共性。同样,二者区别也很明显。内部审计要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从效益审计出发,最后落实到管理审计;内部审计要以事前内部审计舞台大、领域宽,无论是理论方法还是具体操作实践上都有自己的特色。通过借鉴国外内部审计先进的技术与方法,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据此,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强有力的监督、服务职能,对促进企业长远、健康地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内部审计的职能 内部审计是国家审计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企业中,内部审计具有三项职能,即监督、服务、评价和鉴证。 (一)监督职能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试行) 2012-10-12 15:22:59 第一条为规范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推动内部审计的职业化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是指由具备职业胜任能力的人员,以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同时参考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对组织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 第三条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目标是促进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遵循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提升组织内部各个层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改善内部审计环境,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第四条组织应当建立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制度,定期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 第五条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负责指导和管理全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 第六条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包括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两种形式,由组织根据情况选择实施。 第七条内部评估由组织内部的人员实施,可以由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部门的人员参与。 第八条外部评估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或者其认定的机构实施。 第九条选择实施外部评估的组织,应当向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或者其认定的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由双方协商评估时间、评估人员、评估费用等事宜。接受申请的机构应当在确定实施评估后的一个月内向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备案。

第十条参与外部评估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审计职业道德和一定的审计 工作经历,具有被评估组织所在行业、领域的相关知识或者经验,接受过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组织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培训。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遵循情况; (二)内部审计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的合理性、健全性; (三)内部审计人员配置及专业胜任能力; (四)内部审计业务开展及项目管理的规范程度; (五)各利益相关方对内部审计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 (六)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改善组织运营的情况。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程序包括前期准备、现场实施和出具评估 报告三个阶段。评估可以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现场查阅文档等方法。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结果包括总体遵循准则、部分遵循准则和 未遵循准则三种。 第十四条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的结果均应当报送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备案,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公布。 第十五条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结果可以作为考核评估组织内部审计工作质 量和做出相关决策的依据。 第十六条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试行)》是开展质量评估的技术指南,对评估程序、评估方法和评估要求提供具体指引。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

浅谈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

《经济师}2010年第2期●审计工作浅谈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 摘要: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指由内部审计的业务管理机构或部门对内部审计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行为进行有计划的监督检查,实施全面控制管理的行为。文章分析了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几点因素,对如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39.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2—209—02 实行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应先了解审计质量,内部审计质量是衡量内部审计工作符合审计标准的程度,包括人员的质量、工作的质量、审计结果(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质量控制只有紧紧围绕审计质量各要素进行,才能保证质量控制政策布程序制定的合理性和运行的有效性。 一、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 1.领导者对内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内审工作独立性不高。具体说来有四点表现:(1)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职能认识模糊,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查问题、找毛病,内部审计机构就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忽视了内部审计监督、服务、管理的职能,限制了审计工作的开展。(2)无竞争对手、思想松懈。由于内部审计的对象决定了审计机构独享审计权,审计机构不用担心竞争对手和业务来源,缺乏应有的竞 争力,而更多地关心审计任务的完成、上级领 导的态度,对建立健全内部质量控制缺乏热 情。(3)企业与个人利益的一致性使内部审计 人员对一些违纪违规行为视而不见;复杂的人 际关系使内部审计人员不愿深入细查;领导的 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审计的时效、范围, 使审计人员不敢违背;众多理由使得审计人员 在质量控制上意识不强。对于发现的问题,缺 乏揭示和披露的勇气,内审人员往往慑于领导 压力或者出于同事关系的考虑,或者由于其他 种种原因,对发现的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最后不了了之,甚至徇私舞弊。(4)对潜在风险 认识不足。求数量、抢时间、搞突击,在质量控 制上下功夫不够。主要表现在:对审计中出现 耗时、耗费的具体项目不愿深查,对不清楚的 业务避重就轻,对获取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 靠性分析不透,处理问题上更多地依赖专业判 断或个人偏好。 实际操作中表现在:一是重视专业胜任能 力,对职业道德重视不够。在工作委派上考虑 较多的是专业胜任能力,对审计人员及助理人 员的独立性及职业道德考虑较少;在培训中注 重业务,对职业道德教育抓得不够。二是对指 导、监督、复核不重视,缺乏对审计执行情况及 其结果适时进行监督和检查;未建立分级督 ●李宗梅 导、复核制度,对所聘用的助理人员事前没进 行必要的培训,甚至未编制审计计划以传达审 计指导意见;在具体项目审计过程中重操作, 轻督导,往往在出了问题时才予以督查;审计 报告阶段对工作底稿未实行多级复核。 2.内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内审人员多由 原来的财务、会计人员转岗,甚至是兼职,比较 习惯于对被审单位进行财务收支审计,往往重 视账面审计而忽略账外内容,直接导致对经济 业务复杂性的了解不足,难以将企业经营特 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地披露与揭示。由于 缺乏统一的业务规范。我国虽然制定了统一的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以及一些具体准则,但缺少 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操作指南,使得企业内审目 标不明确,内审工作计划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随意性。审计方案脱离实际,操作指导性不强; 审计调查不彻底.审计取证、编制审计工作底 稿缺乏严格规范;重大问题没有查深查透,审 计意见缺乏针对性、可行性。未建立分级督导 制度。内部审计应当建立分级督导制度,对各 层次的审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复核。,督导 和复核实际上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内部监督, 但是,各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受人员、机 构编制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没有设立必要的内 部督导。内审工作是“只有检查31】人,没有被人 检查”,对内部审计的检查处于真空地带,客观 和信赖,以保证审计权利和职责的有效执行。 3.调整内部审计目标,扩大内部审计范围,实现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的转变。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产权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内部审计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财务账簿、报表审计,内部审计的目标应侧重于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涉及企业所有管理领域,包括人事、市场营销、生产、技术、工程、信息技术、商务等环节。其工作范围除了解和评价财务、经营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外,还应对有关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章制度的遵守情况进行监督,对资产的安全性、资源利用的经济和有效性、预定目标完成情况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一个企业每年度的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都要围绕本单位的。【作重心、群众反映强烈和领导最关心的问题开展工作,除及时、准确、客观地提出审计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为领导解决问题提供决策依据,以利于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已经产生或可能产生的问题,改善和加强管理。总之内部审计应对企业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审计评估,及时发现和规避各种风险,促进企业建全各项管理制度,严密内部控制机制,推动生产经营规范化、制度化,以达到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4.改善内部审计机构人员配置,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政策性较强的审查和评价活动,科学合理地配置内部审计人员是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的根本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配备应实行专职化,除配备财务人员外,还应有工程、法律、电子数据处理等完成审计工作所需要的人员。作为一名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职业使命感、责任感;遵守诚实、客观、勤奋和忠诚的原则;熟悉和精通内部审计原则和技术;掌握经济法律、法规等相关业务知识;熟悉企业管理的原则和各项规章制度;能对审计过程中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和问题进行周密思考和分析,并作出及时、准确的处理。内部审计人员还应经常深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咨询服务。在审计工作方法上,审计人员首先要对被审单位抱着信任态度,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积极寻求合作;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共同分析其负面影响,一起探讨改进措施;在撰写审计报告时不使用责难性的措辞,不采取简单暴露问题的做法;在报告内容方面,向领导呈送的审计报告只反映重大的问题,而对一般性质的问题则在审计过程中直接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并督促其就地整改。只有把监督寓于服务中,才能减少被审单位的对立情绪,达到既实现对财务行为进行监督,又促进被审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目的。只有这样,内部审计才能更好的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服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以及人们对内部审计认识的提高,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和突出。 参考文献: 1.刘桂良.瞿友喜.现代审计学fMl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邵素梅.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探讨叶套计之友,2007(6) 3.鲁安.新形势下的内部审计Ⅱ]会计之友,2007(4) (作者单位:山西禄纬堡太钢耐火材料公司山西太原030000) (责编:吕尚) 一209— 万方数据

国际内审师辅导: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研究国际内审师.doc

一、民营企业的性质和特点 民营企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形式,应该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在民营企业集团内,集团公司并不对各控股参股公司直接进行经营管理,也存在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分离。因此,也存在经营管理者对所有者、下级经营管理者对上级经营管理者的多重受托经济责任。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正是在这种受托经济责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是由企业内设立的专职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按照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的有关规定,对单位内部财务收支、经营管理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等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以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具有以下特点:(1)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民营企业规模大小不一,有的已发展成为集团公司,有的还是小型企业;民营企业的生产性质多样化,有的是高科技的 IT行业,有的只是生产低值产品的企业。在实施内部审计方面,没有统一的格式。(2)对于民营企业集团来说,审计企业

集团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一致性、协调性,是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企业集团各成员联合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整体协作、分工的优势,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为此,企业集团在投资政策、人事安排、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生产经营、内部控制和发展战略规划等方面都相对集中,以使集团各单位协调一致,顺利实现既定目标。民营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对此应予以充分关注。(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具有服务内向性和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和控制,巩固内部经济联系,提高经济效益。执行内部审计的审计机构也是作为民营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同时,审计机构与企业的其他职能部门相互独立,以保证内部审计客观、公正、可信。(4)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范围的广泛性。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既包括传统的内部财务审计,又包括现代的经济效益审计;既可进行事后审计,又可进行事前审计;其审计工作既可是防护性的,又可是建设性的。总之,基于企业内部经济监督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内部审计可延伸至企业所能控制和影响的所有方面。(5)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内的一个部门,可以针对企业内随时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审计,及时了解情况,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促使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整体目标。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文献综述

研究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文献综述 摘要:研究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可以为我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市场经济机制中的作用,改善内部审计的职业地位和声誉以及提高审计工作水平以及审计工作的效益和效率提供借鉴。本文以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为研究主线,借鉴系统论、控制系统的原理,首先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研究动态;其次,将研究对象定位在了我国,分别从多领域研究了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分析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作用,找出了影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几方面因素;最后,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正文: 从国际上看,美国安然、世通、施乐等一系列恶性会计造假案件,使得人们更关注公司的内部审计,并且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连续几届大会均把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及相关问题作为大会的中心议题之一,这一事实说明,如何控制内部审计质量,己成为内部审计界不容回避、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从国内看,中航油、长虹、伊利等事件的频频曝光,也使得人们对我国内部审计工作重视起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先后发布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20个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其中《内部审计具体准则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分别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目标及内容等方面做出了规定。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对内部审计质量及其控制十分重视。 因此,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内部审计质量的现状,找出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及效果,才能更公平、更有效地参与到激烈的世界经济市场的竞争中。 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1、国外研究动态 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作了如下表述:“审计执行主管应制定并坚持开展质量保证与改进项目,该项目应涵盖内部审计活动的方方面面并不断监督内部审计活动的效果。设计该项目有助于内部审计活动增加价值,改善机构的经营状况,并确保内部审计活动遵循《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与《职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不仅可以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具有约束性的指导,为企业的规划发展目标提供方向,还能够确保企业内部运行合法,对推动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当前,企业在社会发展中,经济影响的比重较高,因此,需要通过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确保在企业顺利运营的过程中提高社会经济的创造能力。 标签: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 只有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水平,才可以更顺利的开展内部的审计工作,提高企业违法违规的免疫能力,让内审工作促使企业依法经营,依法治企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能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降低风险,提高经营效率为企业发展过程中发生变化做出正确评价和分析、是建立合理企业制度、改进企业管理、防范风险、让企业健康发展、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保障。 1、内审在企业发展中的意义 1.1约束作用 企业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制度由内部审计进行监督检查,按照国家的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以及对照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经审计工作相关规范,揭示企业的违纪行为,从而维护企业的经济秩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遏制违规违纪的现象,从而保护国家和企业的财产、利益。被审计单位通过检查监督,执行国家财经纪律,从而制止违规行为,有利于企业的健康长久发展。(2)审计工作可以进一步披露经济活动中的错误、舞弊行为,可以充分确保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并合理、合法的反映真实的经营情况,以便及时纠正经营过程中的不正之风。但实际经营中,部分单位提供的信息资料不但存在失真,甚至还存在着账目上的造假行为以及私设小金库现象。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力度,全面查错防弊,这样才可以提升审计、会计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水平。(3)要积极配合纪检部门,严厉打击各种经济犯罪行为。审计部门与纪检部门是相辅相承的,具体审计过程中,审计部门应实时展开财务收支、财经法纪以及领导干部等审计工作,现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已是常态,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是补充,根据各公司实际情况开展专项审计,同时将财务收支、财经法经融入在经济责任审计或专项审计中。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明确是否存在浪费、贪污等违法腐化行為,而后还应将审计结果及时上报相关纪检部门,以便为其提供证据,这样审计工作便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经济监督作用。 1.2具有防护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在执行监督职能的过程中,尤其对深化改革、降本增效起到了保证、保障和维护的作用。(1)有力的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高效。当前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