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实验六 八角茴香油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实验六 八角茴香油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实验六  八角茴香油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实验六  八角茴香油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实验六八角茴香油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一)目的要求

学习挥发油的提取和各类组成成分的检识,通过实验要求:

1.掌握挥发油的水蒸气蒸馏提取法。

2.学习挥发油的一般检识及挥发油中固体成分的分离。

3.掌握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薄层点滴定性检识。

4.了解挥发油单向二次薄层色谱检识。

(二)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及性质

八角茴香为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f.的干燥成熟果实。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含挥发油4%~9%,一般约5%(果皮中较多)、脂肪油约22%(主要存在于种子中)及蛋白质、树胶、树脂等。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茴香醚,约为总挥发油的80%~90%,冷时常自油中析出,故称茴香脑。此外,尚含莽草酸及少量甲基胡椒酚、茴香醛、茴香酸等。

茴香醚(脑)甲基胡椒酚茴香醛莽草酸茴香酸1.茴香脑(anethole) 又称大茴香醚、茴香烯、茴香醚。分子式C10H12O,分子量148.21。为白色结晶,,bp.235℃。与乙醚、氯仿混溶,溶于苯、醋酸乙酯、丙酮、二硫化碳及石油醚,几不溶于水。

2.莽草酸(shikimic acid) 又称毒八角酸。分子式C7H10O5,分子量174.15。无色针状结晶(甲醇—醋酸乙酯),mp.190~191℃。在100ml水中可溶解18g,100ml无水乙醇中可溶解2.5g,几乎不溶于氯仿、苯、石油醚。

3.甲基胡椒酚(methylchavicol) 分子式C10H12O,为无色液体,bp.215~216℃。

4.茴香醛(anisaldehyde) 分子式C8H8O2,有两种状态:棱晶,,bp.236℃;液体,mp.0℃,bp.248℃。

5.茴香酸(anisic acid) 分子式C8H8O3,为针状结晶,mp.184℃,bp.275~280℃。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是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的通法。挥发油的组成成分较复杂,常含有烷烃、烯烃、醇、酚、醛、酮、酸、醚等官能团。因此可以用一些检出试剂在

薄层板上进行点滴试验,从而了解组成挥发油的成分类型。挥发油中各类成分的极性互不相同,一般不含氧的烃类和萜类化合物极性较小,在薄层色谱板上可被石油醚较好的展开;而含氧的烃类和萜类化合物极性较大,不易被石油醚展开,但可被石油醚与醋酸乙酯的混合溶剂较好的展开。为了使挥发油中各成分能在一块薄层色谱板上进行分离,常采用单向二次色谱法展开。

(四)实验内容

1.茴香脑的提取分离

取八角茴香50g,捣碎,置圆底烧瓶中,加适量水浸泡湿润,按一般水蒸气蒸馏法进行蒸馏提取。也可将捣碎的八角茴香置于挥发油测定器的烧瓶中,加蒸馏水500ml与数粒玻璃珠,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使溢流入烧瓶时为止。缓缓加热至沸,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冷,分取油层(见图)。

实图-1 挥发油测定器

将所得的八角茴香油置冰箱中冷却1小时,即有白色结晶析出,趁冷滤过,用滤纸压干。结晶为茴香脑,滤液为析出茴香脑后的八角茴香油。

2.检识

(1)油斑试验取八角茴香油适量,滴于滤纸片上,常温下(或加热烘烤),观察油斑是否消失。

(2)薄层色谱板点滴反应取硅胶G薄层色谱板1块,用铅笔按表画线。将挥发油试样用5~10倍量乙醇稀释后,用毛细管分别滴加于每排小方格中,再将各种检识试剂用滴管分别滴于各挥发油试样斑点上,观察颜色变化。初步推测每种挥发油中可能含有化学成分的类型。

实-表1 挥发油薄层板点滴反应

八角茴香油柠檬油丁香油

试剂

1.三氯化铁试剂2.2,4-二硝基苯肼试剂3.碱性高锰酸钾试剂4.香草醛-浓硫酸试剂5.0.05%溴酚蓝试剂

薄荷油

樟脑油

桉叶油

松节油

空白对照

(3)挥发油薄层色谱单向二次展开检识取硅胶G-CMC-Na薄层板(6cm ×15cm)一块,在距底边1.5cm及8cm处分别用铅笔画起始线和中线。将八角茴香油溶于丙酮,用毛细管点于起始线上呈一长条形,先用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85∶15)为展开剂展开至薄层板中线处取出,挥去展开剂,再放入石油醚(30~60℃)中展开至接近薄层板顶端时取出,挥去展开剂后,分别用下列几种显色剂喷雾显色。

①1%香草醛-硫酸试剂:可与挥发油产生紫色、红色等。

②荧光素-溴试剂:如产生黄色斑点,表明含有不饱和化合物。

③2,4-二硝基苯肼试剂:如产生黄色斑点,表明含有醛或酮类化合物。

④0.05%溴甲酚绿乙醇试剂:如产生黄色斑点,表明含有酸性化合物。

观察斑点的数量、位置及颜色,推测每种挥发油中可能含有化学成分的种类及数量。

(五)实验说明及注意事项

1.通过观察馏出液的混浊程度来判断挥发油是否提取完全。最初的馏出液中含油量较多,明显混浊,随着馏出液中油量的减少,混浊度也随着降低,至馏出液变为澄清甚至无挥发油气味时,停止蒸馏。

2.提取完毕,须放冷,待油水完全分层后,再将油层放出,尽量不带出水分。

3.进行单向二次展开时,先用极性较大的展开剂展开至中线,然后再用极性较小的展开剂展开。在第一次展开后,应将展开剂完全挥干,再进行第二次展开,否则将影响第二次展开剂的极性,从而影响分离效果。

4.挥发油易挥发逸失,因此进行层析检识时,操作应迅速及时,不宜久放。

5.喷洒香草醛-浓硫酸显色剂时,应于通风橱内进行;用溴甲酚绿试剂显色时,应避免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六)思考题

1.从八角茴香中提取分离茴香脑的原理是什么?

2.利用点滴反应检识挥发油的组成优点是什么?

3.单向二次展开薄层色谱法检识挥发油中各成分时,为什么第一次展开所用的展开剂极性最好大于第二次展开所用的展开剂的极性?单向二次展开薄层色谱法有什么优点?

实验2-菠菜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2-菠菜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2 菠菜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张磊 091301223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分离与提纯过程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分离与提纯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 掌握菠菜中色素提取的原理,步骤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中,所以用石油醚、乙醇等能提取色素。 2.本实验选用的是吸附色谱,氧化铝作为吸附剂(极性),色素提取液为吸附液,色素提取液中各成分极性大小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黄色)> β-类胡萝卜素(橙色)。 2

3. 柱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氧化铝上的吸附力不同而使各组分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吸附,所以由上到下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黄色),β-类胡萝卜素(橙色)。 三、实验材料: 仪器:研钵、分液漏斗、层析柱(20×10 cm),表面皿,普通漏斗,量筒 试剂:石油醚、乙醇(95%)、菠菜叶、丙酮(化学纯)、中性氧化铝,无水硫酸钠 四、实验步骤与内容【探究:菠菜(或青菜)的处理方式】 (1)小组讨论处理菠菜的各种方式,然后按照“手撕”,“划几刀,再手撕”,“剪成丁状”,“剪碎后稍加研磨”,“研磨成浆”共五种方式分为五组进行实验,最后确定控制菠菜叶取25克,加入有机溶剂15mL(9mL石油醚+6mL乙醚),浸泡时间取25min为统一条件; 3

(2)开始分组实验,各自处理好各组的菠菜,放置在烧杯中,加入15mL有机溶剂并盖上表面皿浸泡25min。 (3)在浸泡的时间内开始装柱,首先在滴管下口装上橡皮管并夹上弹簧夹(夹紧),在管的出口处放入一小撮棉花,在棉花上放置已剪好的和滴管内径一般大小的圆形滤纸,然后用普通漏斗往里面装入中性氧化铝,最后在氧化铝上再加上和滴管内径一般大小的圆形滤纸,夹在铁架台上备用。 (4)25min后,把浸取液用纱布过滤,滤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等体积的水洗一次,弃去下层的水-乙醇层。石油醚层再用等体积的水洗二次。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转移至烧杯中做柱层析分离。 (5)把得到的叶绿素分几次倒入柱中,缓慢放开弹簧夹,再用9:1的石油醚—丙酮溶液滴加,一段时间后在层析柱上出现了一条条的不同颜色的条纹,即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β- 4

中药分析实验指导讲解

中药分析实验指导 中药教学部

重庆邮电学院生物信息学院 二OO五年二月 前言 《中药分析》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制剂质量及控制方法的一门学科。《中药分析实验》是继《中药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之后而开设的实验课程,是中药学专业应用性较强的一门实验课程。其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中药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熟悉常用中药及其制剂的定性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整理和制定中药及其制剂质量标准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实验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本教材的编写力求遵循中药专业的培养目标,适应药学类专业教育的需要,并注重突出实用性、先进性及中药分析的特色。 本教材中收载了比较成熟且基本技能训练效果较好,又切合理论课程基本要求的中药分析实验共12个,实验性质涵盖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三种类型。每一实验都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提要、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和思考题五个部分,实验内容项后附有涉及实验结果及相关内容的思考题,对开拓学生思路、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大有裨益。本实验教材力求选用最新研究资料,密切联系教学、生产和科研实际,对中药类本科专业学生适用。 生物信息学院中药学教学部 赵颖编著

2005年02月 目录 中药分析实验的一般知识 (3) 实验一中药制剂的显微定性鉴别………………………………………………??5 实验二中药制剂的理化定性鉴别………………………………………………??6 实验三重量法测定苦参片中苦参总碱的含量…………………………………??7 实验四甲苯法测定中药制剂中水分含量………………………………………??8

中药化学实验讲义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化学实验讲义 (供中药专业使用)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药物化学教研室 2015年3月

目录 说明和实验须知 (3) 实验一粉防已生物碱的提制和鉴识 (4) 实验二虎杖蒽醌类成分及白黎芦醇苷的提制和鉴定 (10) 实验三槐花米黄酮苷元的提制和鉴定 (17) 实验四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的提制和鉴定 (22)

中药化学实验讲义 一.说明 中药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教学占重要地位,通过实验要达到以下目的。 1.能检验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掌握的更加牢固。 2.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从事中药化学科研工作和实际工作的基本训练。 3.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作风。 实验中,重点是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实验须知 1.遵守实验室制度,维护实验室安全,不违章操作,严防爆炸、着火、中毒、触电、漏水等事故的发生。若发生事故应立即采取措施并报告指导老师。 2.实验前做好预习,明确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安排的实验计划,争取准时结束,实验过程中应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凡是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及有关数据,应随时如实地记录。实验完毕,要认真总结,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所得的提纯物要包好,贴上标签,交给老师。 3.实验室内应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嚷,不许抽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实验过程中,不许随便离开。 4.实验台前应保持整洁,与实验无关的物品不得放在台前。实验中废弃的固体物,要丢入废物桶内。 5.爱护仪器,节约药品,仪器损坏后应填写报损单,注明原因,由指导教师按规定处理。 6.实验过程中要节约用水、用电。 7.每次实验结束后,值日生应将实验室打扫干净,倾倒废物桶,关好水、电、门窗,方可离去。

简化实用化学实验指导

实用化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一、实验目的 1、理解中和滴定的原理,掌握中和滴定中的各种计算。 2、练习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 将已知准确质量的基准物质的溶液,加入指示剂,用盛装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加至终点,根据所消耗待测液的体积和基准物质的质量,计算待测液的标准浓度。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 == H2O 三、试剂NaOH(s)、邻苯二甲酸氢钾(s)、酚酞指示剂、HCl标准溶液。 四、实验方法 1、NaOH溶液的配制0.5 mol·L-1 NaOH的配制称10克NaOH固体于150mL烧杯中,加蒸馏水500mL溶解后,将溶液转移到500mL试剂瓶中,加橡皮塞,摇匀。 2、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准确称量邻苯二甲酸氢钾0.8克于锥形瓶中,加水50mL使其溶解,滴加酚酞指示剂1滴,用待测的NaOH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无色恰变为粉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即为终点。由滴定终点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来计算NaOH溶液的浓度,重复标定三次。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由实验数据计算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 六、思考题 1、在进行中和滴定时,已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为什么还要用标准溶液再洗2~3次?用标准溶液洗后的滴定管,如再用蒸馏水洗一次,这种操作是否正确? 2、滴定用的锥形瓶是否也要用待测的溶液洗涤?锥形瓶装待测液前是否必须保持干燥?为什么? 3、滴定前为什么要注意赶除滴定管中尖嘴部分的气泡?如何赶除? 实验二酸奶中总酸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乳浊液滴定终点的观察方法。 2、掌握用酸碱滴定测定酸奶酸度的方法。 3、了解实际样品的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酸奶中的酸由多种有机酸组成,这些有机酸是优质酸牛奶经消毒后加入乳酸链球菌发酵而成的,可用酸碱滴定或电位滴定法测定其总酸度,以检测酸奶的发酵程度。酸碱滴定法是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用酚酞指示滴定终点。电位滴定法是根据化学计量点附近的pH值突跃,经数据处理确定滴定终点。两种方法都由滴定终点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来计算总酸度。 三、试剂与器材NaOH标准溶液(0.5mol·L-1)、酚酞乙醇溶液(0.2﹪)、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市售酸奶。 (100mL)烧杯、电炉、分析天平、台秤、锥形瓶、25mL(酸式)碱式滴定管、50mL量筒、25mL移液管。 四、实验方法(酸碱滴定法测定酸奶总酸度) (1)0.5mol·L-1 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见实验一) (2)拟定用酸碱滴定法分析时酸奶的称量范围取250mL酸奶充分搅拌均匀,称5~6克,加15mL温热的(30~40℃)去离子水并搅拌均匀,加酚酞指示剂2~3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试液呈粉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根据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重新确定酸奶的称量范围。 (3)酸奶中总酸度的测定准确称取消耗20~30mLNaOH标准溶液所需的酸奶质量,加50mL温热的(30~40℃)去离子水,重复上述滴定操作,测定三次。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1、由实验数据计算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见实验一) 2、以100克酸奶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克数表示酸奶的总酸度。 3、计算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与酸奶的总酸度[以100克酸奶消耗NaOH的质量(g)表示。 六、思考题1、如何确定酸奶的称量范围? 2、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与酸奶中总酸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实验三实用胶水(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名称 中药化学 二、课程编码 1002371 三、课程性质 必修课 四、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104 总学分:6.5 实验学时:44 五、适用专业 中药学专业 六、本实验课的配套教材、讲义与指导书 天然药化教研室编.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讲义. 七、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中药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药化学实验是中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必须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高度重视实验课,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印证并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掌握由中药中提取、分离、精制有效成分,并对其进行鉴别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独立动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研作风。 八、实验课的基本理论 1. 掌握各类主要中药化学成分(如生物碱、糖苷类、黄酮、蒽醌、苯丙素、萜类、强心苷、皂苷等)的基本结构类型、结构特征;了解各类主要化学成分中的重要中药; 熟悉各类主要化学成分中的重要生物活性成分。 2. 掌握各类主要化学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理化性质与化学成分分子结构之间的相 互关系;熟悉不同的理化性质在提取方法的设计和化学结构鉴定中的重要作用。

3. 掌握各类生物活性成分常用的提取分离方法的原理和技术;了解提取分离方法和 处理条件对化学成分结构的影响及后生产物形成的可能性。 4. 了解各类主要化学成分的波谱特征;了解化学成分结构研究中典型的降解反应及衍生物的制备;掌握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特征定性反应、化学结构鉴定研究的步骤和采取的主要方法。 九、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每次实验课以小组进行教学:每组24人,由1位教师指导进行实验操作或课堂讨论。对中药化学实验中重要的操作技能和方法采取首先观看教学录像或操作动画,同时指导教师详细讲解每一步的操作方法和原理,然后再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老师点评。 十、考核方式与评分方式 根据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考试综合评定。平时实验70%,实验考试30%。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操作过程(图文)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 一、实验原理 1、提取的原理:利用色素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而不溶于水的性质。 2、分离的原理:利用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纸层析法) 二、目的要求 1、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2、探究绿叶中含有几种色素 三、材料用具 1、材料:新鲜的绿叶(如菠菜、韭菜的绿叶)。 2、用具:剪刀、药匙、研钵、量筒、漏斗、试管、棉塞、尼龙纱布、盖玻片、试管架、干燥的定性滤纸、铅笔、直尺、烧杯、穿针的细线、滴管。 3、试剂:无水乙醇、层析液、二氧化硅(石英沙)和碳酸钙。 四、方法步骤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1)取深绿色的植物叶片,洗净,抹干水分,并称取5g,剪成小块置于研钵中。(2)在研钵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SiO2)、碳酸钙(CaCO3),再加入6ml无水乙醇。(3)迅速、充分地研磨成糊状。 (4)在漏斗基部放一小块单层尼龙纱布,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剪碎绿叶加二氧化硅、碳酸钙,(迅速)研磨成糊状 再加入10ml无水乙醇 过滤收集滤液,棉塞封口 2、制备滤纸条(如下图) 3、画滤液细线(如下图) 滤纸条:长6cm,宽1cm,用盖玻片一端蘸取滤液,沿铅笔线画线, 距一端1cm处用铅笔和直尺等滤液细线风干后,再画下一道细线,重复 画一条细的横线。2—3次。画线要求:细、直、齐。

4、分离色素 将3ml 层析液倒入小烧杯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随后用培养皿盖盖住小烧杯。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 5、观察与记录 观察烧杯中滤纸条上出现了几条色素带,以及每条色素带的 颜色和宽度。 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并将层析结果的分离结果贴在上面。 “培养皿法” 五、讨论 1、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2、滤纸条上的绿叶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 3、将有色素带的滤纸条夹在书里,几天后会出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4、到了秋天叶色变黄、变红的原因是什么? 注:无水乙醇-------------------溶解、提取色素 二氧化硅(SiO 2)--------研磨充分 碳酸钙(CaCO 3)--------防止色素破坏 层析液----------------------分离色素 胡萝卜素叶绿素b 叶绿素a 叶黄素 橙黄色 黄色 蓝绿色 黄绿色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实验八 甾体皂苷元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实验八 甾体皂苷元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一)目的要求 学习从药材中提取、精制和检识甾体皂苷元,通过实验要求: 1.掌握用酸水解,有机溶剂提取和精制皂苷元的方法。 2.熟悉皂苷及皂苷元的性质和检识方法。 (二)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及性质 甾体皂苷主要存在于百合科、薯蓣科、龙舌兰科等植物中。某些甾体皂苷元如薯蓣皂苷元、替告皂苷元及海可皂苷元等是制药工业中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及甾体避孕药的重要原料。穿山龙为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Dioscorea nipponica Mak.的干燥根茎。具有舒筋活血、消食利水、祛痰截疟的功效。主治风寒湿痹、慢性气管炎、消化不良、劳损扭伤、疟疾、痈肿。常被作为提取薯蓣皂苷元的原料,穿山龙总皂苷水解可得1.5%~2.6%薯蓣皂苷元。 1.薯蓣皂苷(dioscin) 分子式C 45H 72O 16,分子量869.08,针状结晶,mp.275~277℃(分解),可溶于甲醇、乙醇、醋酸,微溶于丙酮、戊醇,难溶于石油醚、苯,不溶于水。 1 42 1 rha O lc rh a 薯蓣皂苷 2.薯蓣皂苷元(diosgenin) 又称薯蓣皂素,分子式C 27H 42O 3,分子量414.61。为白色结晶性粉末(乙醇),mp.206~208℃,可溶于常用的有机溶剂及醋酸中,不溶于水。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是根据药材中的薯蓣皂苷,经酸加热水解可产生薯蓣皂苷元和糖。因甾体皂苷元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用石油醚连续回流提取总皂苷元,再用活性炭吸附脱色精制,得到精制薯蓣皂苷元。

(四)实验内容 1.薯蓣皂苷元的提取、精制 略 2.薯蓣皂苷与皂苷元的检识 (1)泡沫试验:取穿山龙的水浸液2ml,置于小试管中,用力振摇1分钟,应产生多量泡沫,放置10分钟,泡沫量应无显著变化。 (2)溶血试验:取清洁试管二支,一支加入穿山龙的水浸液0.5ml,另一支加入蒸馏水0.5ml作对照,然后各加入0.8%氯化钠水溶液0.5ml,摇匀,再向每支试管中加入红细胞悬浮液1ml,充分摇匀,静置,观察溶血现象。如试管中溶液为透明的鲜红色,管底无红色沉淀物为全部溶血;如试管中溶液透明但无色,管底沉着大量红细胞,振摇立即发生混浊为不溶血。 (3)醋酐-浓硫酸反应:取薯蓣皂苷元结晶少许,置白瓷板上,加醋酐数滴溶解后,加浓硫酸1滴,观察颜色变化。 (4)三氯醋酸反应:取薯蓣皂苷元结晶少许,置于干燥试管中,加等量固体三氯醋酸,于60~70℃恒温水浴中加热数分钟后,观察颜色变化。 (5)磷钼酸试验:取薯蓣皂苷元结晶少许,溶于乙醇中,用毛细管点于滤纸片或硅胶薄层板上,滴加磷钼酸试剂于斑点上,110℃加热,观察颜色变化,并与空白试剂作对照。 (6)薄层色谱检识 薄层板:硅胶G-CMC-Na板 试样:薯蓣皂苷元精制品乙醇溶液 对照品:薯蓣皂苷元对照品乙醇溶液 展开剂:氯仿-丙酮(93∶7) 显色:喷5%磷钼酸乙醇溶液,110℃加热10分钟显色。 (五)实验说明及注意事项 1.穿山龙经酸水解后应充分洗涤呈中性,以免烘干时被碳化。 2.在干燥水解后的原料时,应注意经常翻动,以缩短干燥时间。 3.石油醚极易挥发和燃烧,必须用水浴加热且水浴温度不宜过高,以能使石油醚微沸即可,并应加大冷凝水流速,以便冷凝完全。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实验六 八角茴香油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实验六八角茴香油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一)目的要求 学习挥发油的提取和各类组成成分的检识,通过实验要求: 1.掌握挥发油的水蒸气蒸馏提取法。 2.学习挥发油的一般检识及挥发油中固体成分的分离。 3.掌握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薄层点滴定性检识。 4.了解挥发油单向二次薄层色谱检识。 (二)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及性质 八角茴香为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f.的干燥成熟果实。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含挥发油4%~9%,一般约5%(果皮中较多)、脂肪油约22%(主要存在于种子中)及蛋白质、树胶、树脂等。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茴香醚,约为总挥发油的80%~90%,冷时常自油中析出,故称茴香脑。此外,尚含莽草酸及少量甲基胡椒酚、茴香醛、茴香酸等。 O C H3 C H C H C H3 C O O H O H O H H O O C H3 C H C H C H2 2 C HO O C H3 C O O H O C H3 茴香醚(脑)甲基胡椒酚茴香醛莽草酸茴香酸1.茴香脑(anethole) 又称大茴香醚、茴香烯、茴香醚。分子式C10H12O,分子量148.21。为白色结晶,mp.21.4℃,bp.235℃。与乙醚、氯仿混溶,溶于苯、醋酸乙酯、丙酮、二硫化碳及石油醚,几不溶于水。 2.莽草酸(shikimic acid) 又称毒八角酸。分子式C7H10O5,分子量174.15。无色针状结晶(甲醇—醋酸乙酯),mp.190~191℃。在100ml水中可溶解18g,100ml无水乙醇中可溶解2.5g,几乎不溶于氯仿、苯、石油醚。 3.甲基胡椒酚(methylchavicol) 分子式C10H12O,为无色液体,bp.215~216℃。 4.茴香醛(anisaldehyde) 分子式C8H8O2,有两种状态:棱晶,mp.36.3℃,bp.236℃;液体,mp.0℃,bp.248℃。 5.茴香酸(anisic acid) 分子式C8H8O3,为针状结晶,mp.184℃,bp.275~280℃。

中药化学实验内容

目录 实验一黄藤中掌叶防己碱的提取、氢化、和鉴定 (1) 1、巴马汀的提取 (1) 2、巴马汀粗品的精制 (2) 3、巴马汀氢化物的制备 (3) 4、鉴定 (4) 实验二大黄中大黄素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5) 1、大黄粉酸水解 (5) 2、总羟基蒽醌苷元的提取 (6) 3、PH梯度萃取 (7) 4、柱色谱精制大黄素 (9) 实验三槐类中芦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10) 1、芦丁的提取 (10) 2、芦丁的精制和酸水解 (11) 3、槲皮素五乙酰化物的制备 (12) 4、糖鉴定 (13) 5、芦丁、槲皮素的鉴定 (14)

1 实验一 黄藤中掌叶防己碱的提取、氢化、和鉴定 (一)巴马汀的提取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渗漉提取方法 2、得到巴马汀粗品 3、学习生物碱的定性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 黄藤中巴马汀(掌叶防己碱,Palmatine )的含量为4%,是季铵型生物碱,可溶于水、醇中,盐酸盐的溶解度低,有机酸盐的溶解度高,因此,用1%的醋酸溶液渗漉提取巴马汀。用盐析的方法,使巴马汀在水中溶解度降低而沉淀出来。 N H 3O H 3O OCH 3OCH 3 +OH _ Palmatine 三、实验方法 50g 黄藤粉 25ml 1%HAc 湿润 15min 500ml1%HAc 渗漉(1-2d/s ) 10ml 渗漉液 其余渗漉液 10%NaCl ,搅拌溶解 沉淀反应 6 N NaOH 调pH10, 静置,抽滤 巴马汀粗品 反应试剂:碘化铋钾 碘-碘化钾沉淀 鞣酸 硅钨酸 苦味酸 (1) 碘化铋钾试剂:取滤液1ml ,加入试剂1~2滴,如有砖红色沉淀产生,可能存在生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书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书 中药教学部 重庆邮电学院生物信息学院 2005年02月

前言 中药化学是一门运用现代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近年来发展迅速,逐步渗透到中药鉴定、中药制剂、中药炮制等学科中,在药物的研制、中药资源的开发、药品检验、中药生产过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中药化学是中药的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化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中药化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程,其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药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在中药鉴定、中药分析、制剂分析等专业课上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为此,我们根据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编写了本实验讲义。 生物信息学院中药学教学部 高运玲潘正编著 二OO五年二月

目录 第一节实验注意事项 (01) 第二节试剂的使用 (04) 第三节实验部分 (06) 实验一层析练习 (06) 实验二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10) 实验三秦皮中七叶苷、七叶内酯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13) 实验四芦丁的提取和鉴定 (15) 实验五葛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鉴定 (20) 实验六茴香醚的提取分离和检识 (23) 实验七三七总皂甙的提取和精制 (25) 实验八薯蓣皂甙元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27) 实验九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精制及检识 (30) 实验十掌叶防已碱的提取分离及延胡索乙素的制备 (34) 实验十一苦参生物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39) 实验十二中药化学成分的系统预试验 (43) 附录 (53)

第一节实验注意事项 一、教学目的 通过《中药化学》的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能够: 1、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煎煮法、渗漉法、回流法、液-液萃取法等中药提取法的操作技术。 2、掌握薄层层析、纸层析的基本操作,熟悉它们在中药化学成分鉴定、提取、分离和检识中的应用。 3、训练常量、半微量成分的分离,精制及检识方法,并了解有关中药成分研究中的文献检索和工具书查阅的基本方法。 4、初步形成方法自我设计中药中主要有效成分提取的能力,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中药化学实验的特点 1、实验周期长。一般一个提取实验需要用去3-5次课的时间,其间相隔数天。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仪器、试剂尤其是提取物的妥善保管或者保存。 2、所用溶剂和试剂品种多,而且用量较大。 3、许多有机溶剂易燃、有毒,或有腐蚀性。个别甚至容易发生爆炸。 4、也有不少实验需要电炉加热或者抽气机减压,学生用到的热源和电器较多,安全教育要跟上。严防产生中毒、触电、烫伤等意外,谨防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的发生。 三、实验室规则 1、必须遵守实验室的各项制度,听从教师指导,尊重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职权,实验前应认真预习,明确目的、要求,弄清操作步骤、方法和基本原理。作好计划,做到心中有数。在未弄清实验目的及

高中生物《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精品课时练习试题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b位于层析滤纸的最下端,主要原因是( ) A.分子量最小 B.分子量最大 C.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 D.在层析液中的溶液度最高 2.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如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 B.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 C.色素Ⅲ、Ⅳ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 D.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 3.下图为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在滤纸条上的分离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B.四种色素均可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甲 D.发黄的菠菜叶中色素含量显著减少的是甲和乙 4.下列关于绿叶中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无水乙醇提取到的各种色素的含量不同

B.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导致在色素带的位置不同 C.研磨绿叶时不加CaCO3,则滤纸条上四条色素带变窄的比例相同 D.只画一次滤液细线会导致滤纸条上四条色素带的宽度变窄 5.下列关于“菠菜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提取色素后,试管不加棉塞会导致滤液颜色变深 B.若发现菠菜严重缺乏Mg,则会导致叶绿素的含量降低 C.菠菜叶中含量最多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D.光合色素的获得至少需要破坏3层磷脂双分子层 6.苋菜叶片细胞中除了叶绿体含有色素外,液泡中也含有溶于水但不溶于有机溶剂的花青素(呈现红色)。某探究小组用适量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提取苋菜叶片中的色素,然后用层析液分离。层析结束后滤纸条上出现了不同的色素带,对色素带由上到下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是叶黄素 B.第二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C.第三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是呈现红色的花青素 D.第四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 7.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B.叶绿体中色素能够分离的原因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C.研钵中需加入二氧化硅、醋酸钙、无水乙醇和绿叶 D.滤液细线要画得细而直,避免色素带间的部分重叠 8.颜色变化常作为生物实验结果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烘干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线粒体呈蓝绿色 B.取新鲜的菠菜叶,加人少许SiO2和无水乙醇,研磨液呈黄绿色,原因是菠菜叶用量太少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液颜色变浅是液泡里的色素渗透出细胞所致 D.吡罗红染色剂可将口腔上皮细胞大部分染成红色 9.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使用相关试剂的情况如表所示(“+”表示使用,“-”表示未使用),其余操作均正常,他们所得的实验结果依次应为( )

药学综合实验指导书范文

药学综合实验教学指导书 S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exploitation of Natural Medical 课程编号:学时/学分:一周/ 3.0 一、指导书说明 本指导书根据长沙理工大学2006年版生物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制定.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天然药物提取分离与开发利用、药剂学二、教学对象 生物工程专业学生 三、课程性质与总体要求 1、课程性质:必修课 2、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实验的学习,检验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理性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掌握得更加牢固,通过实验训练学习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从事天然药物及药剂学科研工作的基本训练。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天然药物经典提取与分离纯化方法及其制剂研制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熟悉运用化学方法、色谱方法来鉴定化合物以及原料药与制剂的分析测定方法等内容。 四、教学方式、重点 1、教学方式:实验课 2、重点内容:天然药物提取分离基本理论与技术,提取分离及分析方法; 五、考核方式 考查: 实验报告和出勤情况。

一、前言 药学综合实验是生物工程综合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试验,检验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理性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掌握得更加牢固。通过试验,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从事天然药物科研工作的基本训练。 在实验中,重点是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以下技能: 要求掌握常用的经典方法的原理及操作:其中包括液-固提取法:超临界提取、超声提取、回流提取等)、掌握柱色谱--吸附柱等的原理和基本操作和掌握常用的经典分析方法的原理及操作。 二、实验须知 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中,所用的药品多数是挥发性、易燃、有毒、有腐蚀性、刺激性、甚至爆炸性药品,试验操作又常在加温加压等情况下进行,需要各种热源、电器或其他仪器,操作不慎易造成火灾、爆炸、中毒、触电等事故。但只要加强爱护国家财产和保障人民生民安全的责任心,提高警惕,消除隐患,注意实验规则,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一)实验规则 1.试验前必须先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原理和操作规程。试验前应清点并检查仪器是否完整,装置是否正确,合格后方可进行试验。 2.试验时不准做与本实验无关的事情,严禁吸烟,不得擅自离开,并应随时注意反应情况,仪器有否漏气,破裂等。随时记录试验应记的项目,以作正式报告。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实验四 槐花米中芸香苷的提取及槲皮素的制备与检识

实验四槐花米中芸香苷的提取及槲皮素的制备与检识(一)目的要求 学习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检识,通过实验要求: 1.通过芸香苷提取与精制,掌握碱溶酸沉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和操作。 2.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黄酮苷、苷元和糖部分的检识方法。 3.掌握由芸香苷水解制取槲皮素的方法。 (二)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及性质 槐花米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蕾,主要含芸香苷(芦丁),含量高达12%~20%,水解生成槲皮素、葡萄糖及鼠李糖;槐花亦含芸香苷,但含量较槐米为少。 芸香苷(rutoside) 分子式C27H30O16,分子量610.51。淡黄色针状结晶,mp.177~178℃,难溶于冷水(1∶8000),略溶于热水(1∶200),溶于热甲醇(1∶7)、冷甲醇(1∶100)、热乙醇(1∶30)、冷乙醇(1∶650),难溶于醋酸乙酯、丙酮,不溶于苯、氯仿、乙醚、石油醚等,易溶于吡啶及稀碱液中。 槲皮素(quercetin) 又称槲皮黄素,分子式C15H10O7,分子量302.23。黄色结晶,mp.314℃(分解)。溶于热乙醇(1∶23)、冷乙醇(1∶300),可溶于甲醇、丙酮、醋酸乙酯、冰醋酸、吡啶等溶剂,不溶于石油醚、苯、乙醚、氯仿中,几不溶于水。 O O H O H O O R H O O H 芸香苷R=-葡萄糖-鼠李糖 槲皮素R=H (三)实验原理 由槐花米中提取芸香苷的方法很多,本实验是根据芸香苷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溶解度差异的特性进行提取和精制,或根据芸香苷分子中具有酚羟基,显弱酸性,能与碱成盐而增大溶解度,以碱水为溶剂煮沸提取,其提取液加酸酸化后则芸香苷游离析出。

中药化学实验简答题

1.简述柱色谱的基本操作方法(湿法)。 (1)吸附剂的填装。将吸附剂与洗脱剂混合,搅拌除去空气泡,徐徐倾入色谱柱中,然后加入洗脱剂将附着在管壁的吸附剂洗下,使色谱柱面平整。待填装吸附剂所用洗脱剂从色谱柱自然流下,至液面和柱表面相平时,即加供试品溶液。 (2)供试品的加入。将供试品溶于开始洗脱时使用的洗脱剂中,再沿管壁缓缓加入,注意勿使吸附剂翻起。或将供试品溶于适当的溶剂中,与少量吸附剂混匀,再使溶剂挥发去尽使呈松散状,加在已制备好的色谱柱上面。如供试品在常用溶剂中不溶,可将供试品与适量的吸附剂在乳钵中研磨混匀后加入。 (3)洗脱。通常按洗脱剂洗脱能力大小递增变换洗脱剂的品种和比例,分部收集流出液,至流出液中所含成分显著减少或不再含有时,再改变洗脱剂的品种和比例。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有充分的洗脱剂留在吸附层的上面。 2.简述溶剂离心洗涤的方法以及离心的注意事。 方法:将盛有溶液和沉淀的混合物的离心瓶(瓶盖旋紧)放入离心机的套筒内,盖好离心盖,设定好离心时间与转速,起动时要慢,逐渐加快,停止离心操作时,应等待离心机完全停止工作时再打开盖。 注意事项:为了防止由于两支管套中重量不均衡所引起的振动而造成轴的磨损,必须在放入离心管的对面位置上,放一同样大小的试管,内中装有与混合物等体积的水,以保持平衡,确保离心机在工作的时候,仪器的盖子始终保持关闭状态。 3.简述索氏提取方法及注意事项。 提取方法: 1)折滤纸斗。取滤纸折成筒状,一端封口,将事先准备好的样品放入,并封另一端口。注意纸筒高度要低于虹吸管高度。 2)安置装置。从下到上一次安置烧瓶、索氏提取器、球形冷凝管,使烧瓶刚好被水浴锅淹没。 3)提取。加入溶剂,浸没纸筒,液面高于虹吸管1CM左右。水浴锅温度设置为溶剂的沸点。一定时间后,比如虹吸管中的溶剂颜色已无色,移去水浴锅,移去冷凝管。 注意事项:滤纸筒包样品时应严实,防止漏出堵塞虹吸管,其高度不能超过虹吸管,否则提取时,高出虹吸管的那部分就不能浸在溶剂中,提取效果不佳。纸筒大小应与提取器内筒大小相识,太细提取时会飘起来,太粗即使强行装进去,溶剂不易渗透。在加热之前,应打开冷凝水,且关闭应在撤去水浴锅之后。 4.生物碱沉淀反应的条件、试剂、反应现象,出现假阳性反应的原因及解决方案。条件(1)反应环境生物碱沉淀的反应一般在稀酸水溶液中进行。 (2)净化处理将酸水液经碱化后用氯仿萃取,除去水溶性干扰成分,然后用酸水从氯仿中萃取出生物碱,以此酸水液进行沉淀反应。 试剂碘化物复盐、重金属盐、大分子酸类等。常见的生物碱沉淀试剂有碘-碘化钾试剂、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学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2. 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方法的学习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相关理化性质。 3. 为进一步研究各叶绿体色素性质、功能等奠定基础。 实验原理 叶绿体色素包括绿色的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的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它们均以色素蛋白复合体形式存在于类囊体膜上。两类色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由于提取液中不同色素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所以可借助分配层析方法将其分离。 实验仪器与药品 1. 绿色植物如菠菜等的叶片。 2. 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滴管、康维皿、圆形滤纸(直径11cm)。 3. 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展层剂。展层剂按石油醚:丙酮:苯10:2:1的比例配制(V/V)。 实验步骤 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或其它新鲜植物叶片4~5片(4g左右),将其洗净、擦干并去掉中脉,剪碎后置入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95%乙醇2~3 ml及少许石英砂、碳酸钙研磨至匀浆,再加95% 乙醇5ml,然后以漏斗过滤之,即为色素提取液。 2.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1)取圆形定性滤纸一张(直径应小于康维皿直径)于其中心扎一圆形小孔(直 径约3mm),另取长方形滤纸条一张(5cm×1.5cm),用滴管吸取乙醇叶绿体色素提取 液沿滤纸条的长度方向涂抹,注意涂抹色素扩散宽度应限制在0.5cm以内,风干后再重复操作数次。然后沿长度方向将滤纸条卷成纸捻,使涂抹过叶绿体色素溶液的一侧恰在纸捻的一端。 (2)将纸捻带有色素的一端插入圆形滤纸的小孔中,使与滤纸刚刚平齐(勿突出)。 (3)在康维皿中央小室中加入适量的展层剂,把带有纸捻的圆形滤纸平放在康 维皿中央小室上,使纸捻下端浸入展层剂中,迅速盖好培养皿。展层剂将借助毛细管作用顺纸捻扩散至圆形滤纸上,使叶绿体色素在固定相(滤纸中吸附有水分的纤维素)和流动相(展层剂)间反复分配,从而使不同色素得到分离,分离结果为滤纸上可见到各种色素的同心圆环。无康维皿时亦可用底、盖直径相同的培养皿进行实验,实验时可在培养皿底中放入一平底短玻管或塑料药瓶盖以替代康维皿中央小室盛装展层剂,其余相同。 (4)当展层剂前沿接近滤纸边缘时便可结束实验,此时可看到不同色素的同心 圆环,各色素由内往外的顺序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鲜黄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再用铅 笔标出各种色素的位置和名称。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常用实验操作技术

常用实验操作技术 (一)浸渍法操作 冷浸法取药材粗粉,置适宜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如水、酸水、碱水或稀醇等,密闭,时时搅拌或振摇,在室温条件下浸渍1~2天或规定时间,使有效成分浸出,滤过。药材再加入适量溶剂浸泡2~3次,使有效成分大部分浸出。然后将药渣充分压榨、滤过,合并滤液,经浓缩后可得提取物。 温浸法具体操作与冷浸法基本相同,但温浸法的浸渍温度一般在40~60℃之间,浸渍时间短,却能浸出较多的有效成分。由于温度较高,浸出液冷却后放置贮存常析出沉淀,为保证质量,需滤去沉淀后再浓缩。 (二)渗漉法操作 1.渗漉装置常用的渗漉装置(实图-2),渗漉筒一般为圆柱形或圆锥形,筒的长度为筒直径的2~4倍。渗漉提取膨胀性不大的药材时用圆柱形渗漉筒;圆锥形渗漉筒则用于膨胀性大的药材渗漉提取。 2.操作方法将药材粗粉放在有盖容器内,再加入药材粗粉量60%~70%的浸出溶剂均匀湿润后,密闭,放置15分钟至数小时,使药材充分膨胀后备用。另取脱脂棉一团,用浸出液润湿后,铺垫在渗漉筒的底部,然后将已湿润膨胀的药材粗粉分次装入渗漉筒中,每次装药后,均须摊匀压平。松紧程度视药材质地及浸出溶剂而定,若为含水量较多的溶剂宜压松些,含醇量高的溶剂则可压紧些。药粉装完后,用滤纸或纱布将药材面覆盖,并加一些玻璃珠或碎瓷片等重物,以防加入溶剂时药粉被冲浮起来。然后向渗漉筒中缓缓加入溶剂,并注意应先打开渗漉筒下方浸液出口之活塞,以排除筒内空气,待溶液自下口流出时,关闭活塞。流出的溶剂应再倒回筒内,并继续添加溶剂至高出药粉表面数厘米,加盖放置24~48小时,使溶剂充分渗透扩散。开始渗漉时,漉液流出速度如以1000g药粉计算,每分钟流出1~3ml或3~5ml为宜。渗漉过程中需随时补充新溶剂,使药材中有效成分充分浸出。渗漉溶剂的用量一般为1∶4~8(药材粉末∶渗漉溶剂)。 实图-2渗漉装置

药学综合实验指导书模板

药学综合实验指导 书

药学综合实验教学指导书 S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exploitation of Natural Medical 课程编号: 14 学时/学分: 一周/ 3.0 一、指导书说明 本指导书根据长沙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制定. 先修课程: 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天然药物提取分离与开发利用、药剂学二、教学对象 生物工程专业学生 三、课程性质与总体要求 1、课程性质: 必修课 2、教学目的与要求: 经过本课程实验的学习, 检验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 使学生对理性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掌握得更加牢固, 经过实验训练学习的基本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获得从事天然药物及药剂学科研工作的基本训练。经过实验, 要求学生掌握天然药物经典提取与分离纯化方法及其制剂研制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熟悉运用化学方法、色谱方法来鉴定化合物以及原料药与制剂的分析测定方法等内容。 四、教学方式、重点 1、教学方式: 实验课 2、重点内容: 天然药物提取分离基本理论与技术, 提取分离及分析方法; 五、考核方式

考查: 实验报告和出勤情况。 一、前言 药学综合实验是生物工程综合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 经过试验, 检验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理性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掌握得更加牢固。经过试验, 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获得从事天然药物科研工作的基本训练。 在实验中, 重点是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以下技能: 要求掌握常见的经典方法的原理及操作:其中包括液-固提取法:超临界提取、超声提取、回流提取等) 、掌握柱色谱--吸附柱等的原理和基本操作和掌握常见的经典分析方法的原理及操作。 二、实验须知 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中, 所用的药品多数是挥发性、易燃、有毒、有腐蚀性、刺激性、甚至爆炸性药品, 试验操作又常在加温加压等情况下进行, 需要各种热源、电器或其它仪器, 操作不慎易造成火灾、爆炸、中毒、触电等事故。但只要加强爱护国家财产和保障人民生民安全的责任心, 提高警惕, 消除隐患, 注意实验规则, 事故是能够避免的。 一)实验规则 1.试验前必须先预习实验内容, 了解原理和操作规程。试验前应清点并检查仪器是否完整, 装置是否正确, 合格后方可进行试验。 2.试验时不准做与本实验无关的事情, 严禁吸烟, 不得擅自离开, 并应随

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

中药化学 毕业生岗前培训理论与实践指导 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中药中化学成分十分复杂,为研究并应用其中的有效成分,必须将它们从药材中提取、分离出来。这是对中药的化学成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必要手段,也是研究中药化学成分,寻找具有生理活性部位的重要步骤。 本门课程的实践考核主要分为提取技术、分离技术和薄层色谱鉴定两大部分。 一、提取分离技术 提取一般是指用适宜的溶剂和适当的方法,将原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出的过程。所得提取液中,通常包含多种性质相似的化合物,需进一步分离、精制,因此设计合理的提取分离工艺,注重严格操作是尽可能提出有效成分,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实验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常用提取分离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能。 2.熟悉各种提取分离工艺的适用范围和通常采用的溶剂。 3.熟悉常用器皿、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 4.能熟练安装与拆卸所学的各种实验装置。

实例:溶剂提取法 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药中各种化学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选用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无效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中溶解提取出来的方法。 1、溶剂的种类 常用溶剂分为水和有机溶剂两大类。 ①水:是典型的极性溶剂 ②有机溶剂:下列溶剂极性依次增大 石油醚、苯、乙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 2、提取方法 (1) 浸渍法 【用途】适用于提取有效成分遇热易分解以及含多量淀粉、粘液质和挥发性成分的药材。 【原理】静态浸出 【常用溶剂】水,乙醇等有机溶剂 【装置】①烧杯②量筒③搅拌棒④水浴锅⑤天平 【操作】将药材粗粉置于有盖容器中,加入适量溶剂,浸没药材。在常温或加温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设计 学院附中陈建志 一、教材分析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前沿阵地,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基础、前提和保证。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一个探究性实验,通过本实验,可以让学生知道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对植物叶片颜色的影响,是学习光合作用的基础。本实验要求层次较高、操作难度较大、考查频率高的一个实验,但是按照教材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多数学生把握不够,操作不当。分离后的色带或不全或色浅,辨认困难,实验效果皆不理想。笔者在实验教学中将有关操作作了调整。 1、教材中值得推敲的地方 实验选材和研磨教材推荐用菠菜为实验材料。菠菜生长受季节的限制,有的季节很难采集。另外菠菜叶片含水量较高,较多的水分子与丙酮分子接触,降低了丙酮对色素分子的萃取率,导致提取液中含色素分子少,进而影响实验结果。 教材中选用5克叶片.相对于仅需的几滴滤液来说,显然太多,也增加了研磨的时间和难度。相对于5克叶片,5毫升丙酮又显太少。丙酮极易挥发,实验中常出现叶片未研碎。丙酮已挥发干的情况。因为研磨不彻底,提取液中色素含量少。 研磨剂的配制学生只是按课本要求按顺序添加无水、乙醇、CaCO、3 SiO2,并不能很深刻的理解添加这些物质的原理和作用。 过滤装置课本要求用放置单层尼龙布的漏斗过滤滤液,但实际操作中这个方法耗时且费力。 画线方法由于学生平时的实验操作中很少用到毛细吸管,所以采用课本要求的方法划线,很难做到滤液细线细、直、均匀的要求。色素分离装置分离色素是将滤纸条插入到

加入层析液的烧杯中,为了防止层析液挥发,还可以给烧杯加盖。而实际操作很难做到滤纸条在烧杯中保持竖直,也不能有效减少层析液的挥发。 分离色素的方法课本是让色素在长形滤纸条上扩散分离,方法单一,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 实验改进 只要是新鲜、浓绿的叶片皆可选,但要对叶片作些处理。将叶片用沸水处理,即将2克叶片置于沸水中煮20—40 秒(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破坏色素分子的结构)后。立即捞出置于冷水中降温,再用吸水纸吸千水分.剪碎后放人研钵。 研磨剂的配制 试验设计: 1)分别在A 、B、C 三个研钵中加入 5 克剪碎的叶片 2) A 中加少量的二氧化硅和无水乙醇, B 中加少量的二氧化硅、碳酸钙和水 C 中加少量的二氧化硅、碳酸钙和无水乙醇; 3)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A黄绿色、B几乎无色、 C 深绿色); 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碳酸钙可以防止色素被破坏,色素可以溶于酒精但不溶于水。 通过分组对照,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更直观更容易理解提取色素过程中所添加的各种物质的作用。 过滤装置的改进将过滤用的尼龙布改为用棉花塞住漏斗口过滤,一个人就能独立完成,而且过滤速度快,操作更为简单。 画线方法的研究这一步是本实验的一个操作难点,学生很难用毛细吸管画出细、直、均匀的滤液细线。如果用钢笔沾色素、硬币边缘压线、盖玻片或者棉线画线等,则操作起来更容易。色素分离装置的制作,用厚纸板作个烧杯盖,上面剪开 1.5 —2 厘米的缝隙,滤纸条只需要从层析缸上盖子的缝隙插入到层析液中,根据实验需要可以选择缝隙数量不同的盖子做出调整。分离色素的方法的创新1)用圆形滤纸片分离。用圆形滤纸片分离,取平面培养皿 1 只,将一干燥的圆形定性滤纸盖在培养皿中,在圆形滤纸(直径为l0 cm )中央滴上2 ~ 3滴色素提取液,静置约1 min,在滤纸的中央点成圆形的色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