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析美国与伊朗冲突的内在症结与解决途径

试析美国与伊朗冲突的内在症结与解决途径

试析美国与伊朗冲突的内在症结与解决途径
试析美国与伊朗冲突的内在症结与解决途径

试析美国与伊朗冲突的内在症结与解决途径

汪波

【英文标题】An Analysis of the Crucial Cause and the Solvable Way for the Conflict between U.S. and Iran

【作者简介】汪波,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上海 200083)

【内容提要】美国与伊朗的冲突是当前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这场冲突背后的原因极其复杂,除了伊斯兰革命时期伊朗扣留美国大使馆人质的历史积怨以及美国对伊朗长期制裁和军事威胁引起的现实矛盾外,还涉及伊朗强调独立自主对外部势力影响的排斥,再加上美国为了维持在波斯湾地区的霸权因而试图改变伊朗现政权等现实因素。种种历史与现实因素的纠葛,使双方陷入某种难以化解的冲突困境。为了缓解一触即发的紧张对峙对国际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造成的威胁,美伊双方应从理性出发认识这种冲突的不利后果,通过民间社会交往消除成见,推动政府开展政治对话和经济合作,最终解决双方之间的冲突。

【关键词】美国/伊朗/美伊关系/伊朗核问题/冲突

美国与伊朗近年来持续不断的冲突关系,已成为当前国际安全局势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焦点。对此,国内外学者普遍认识到,导致美国与伊朗长期以来冲突不断的原因,既关系到两国之间的历史纠葛,也涉及双方当前的现实矛盾。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后,占领美国大使馆和扣留美国人质的事件致使双方关系彻底破裂。冷战结束后,随着双方矛盾不断加深,美国国务院每年都把伊朗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并批评伊朗参与计划和支持伊斯兰极端组织的暴力活动。近年来,伊朗核问题导致双方冲突进一步加剧。一方面,美国指责伊朗与俄

罗斯以及朝鲜合作获取中程弹道导弹和核技术,发展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运载工具,因而对伊朗实行全面制裁;另一方面,伊朗强调其和平发展核能的权利,并坚持在国内继续开展浓缩铀活动。然而,对美伊冲突原因的这种一般性认识,似乎还难以说明其中矛盾的症结,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今年6月,笔者应伊朗外交部政治与国际问题研究所邀请赴德黑兰参加第18届波斯湾国际会议。会议期间,来自伊朗、美国以及其他相关国家的学者对美伊目前冲突的根源以及解决冲突的可能性广泛交流了各自的意见,笔者从中也深受启发。本文旨在从更深的层次来梳理美伊双方矛盾难解的症结,并从现实和理性的角度来探讨解决矛盾的可行措施。

一、伊朗伊斯兰革命强调独立自主原则的意义

对于任何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来说,独立自主都是其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但对于伊朗来说,独立自主的原则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伊朗位于世界最大石油产地波斯湾地区中心,占据着霍尔木兹海峡周围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田,还控制着通过波斯湾把里海盆地的能源以最低价格和最短路线运送到世界市场的通道。伊朗也是里海和东地中海这片广大区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这个地区最大的工业基地。因而,伊朗不仅历来在世界政治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而且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正因为如此,伊朗始终是西方大国试图加以控制的国家。自19世纪以来,伊朗一直是沙俄和英国角力的战场。后来,又扮演过英国和美国在这个地区的代理人。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前,伊朗两次争取独立的斗争都遭到了外国势力破坏。第一次争取独立是在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英国和沙俄干预,伊朗失去了战后获得独立和建立宪法政府的机会。第二次是1953年摩萨台(Mohammad Mosaddeq)领导的民选政府,被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的政变推翻,君主统治在伊朗复辟,伊朗陷入美国势力控制之下。①直到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才彻底摆脱外国势力影响,在世界舞台上独立自主地把握自己的命运并扮演重要角色。

为了强调不受任何外来干预的独立自主,以政教合一为基础的伊朗政府在伊斯兰革命后首先宣布,以不结盟原则作为对外关系的基础,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接受任何超级大国影响。为此,伊朗退出中央条约组织,加入不结盟运动,还取消了购买西方国家武器的大批订单。伊朗领导人强调,只有通过不结盟方式,才能实现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无论和东方还是西方国家结盟,都不符合伊朗的宗教、政治和文化利益。而且和任何国家集团结盟,都会使伊朗的政策选择受到限制,难以独立自主地发展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外交关系。②

伊朗特别重视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原因,主要是伊斯兰革命前伊朗社会已经普遍意识到外国势力对伊朗国内外政策主导性影响造成的各种危机。因此,伊朗民众把伊斯兰革命视为一场维护主权独立的斗争。伊斯兰革命后,伊朗政府强调不结盟的目的,就是要维护外交决策的独立自主。既不受美国干预,也不和苏联敌对,避免对任何意识形态阵营的依赖。这样,伊朗除以色列外,可以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伊朗领导人还特别强调,巴列维政权对美国势力的依赖,彻底违背了伊斯兰和伊朗的利益。因此,霍梅尼在伊斯兰革命中提出的一个重要口号,就是维护国家在伊斯兰信仰基础上的独立和自由。伊朗在伊斯兰革命后制定的伊斯兰共和国宪法中,也强调了同样的原则。③因此,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强调独立自主原则的意义,不仅表明伊朗人在现代历史上第一次完全自主地掌握了自己国家的命运,而且还表明伊朗已经彻底消除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影响。正因为如此,伊朗对独立自主原则的强调和坚持,也变成了美国对伊朗现政权不满的重要原因。

二、美伊交恶的升级过程

伊斯兰革命爆发之初,美国政府从经济、政治和军事利益考虑,曾希望继续维持和伊朗的正常关系。为此,美国政府在革命前和霍梅尼秘密达成协议,同意放弃对巴列维国王的支持,并说服伊朗军队不发动政变,伊朗则在革命后继续保

持和美国的关系。④然而,伊朗革命成功后,国内却出现了建立世俗化民主政权还是伊斯兰神权政府的分歧。为了迫使支持建立世俗化民主制度的温和派人士同意建立神权政府,伊斯兰革命激进分子决定制造一起和超级大国决裂的事件。但对于把美国还是苏联大使馆作为攻击对象,激进分子当时还犹豫未决。⑤与此同时,美国卡特政府在伊斯兰革命胜利初期,由于过分相信和霍梅尼的秘密协议,因而把美国和伊朗继续维持正常关系的希望,完全寄托于代表温和派的临时政府总理巴扎尔甘(Bazargan),忽视了和其他主要革命领导人的联系。同时,美国政府还对伊朗采取了一些有明显敌意的行动,包括迟迟不承认伊斯兰革命后建立的新政权,通过中央情报局对伊朗内政进行干预,接受巴列维国王流亡美国等。结果,美国政府的失误导致伊斯兰革命激进者把矛头指向美国,从而失去了维持美国和伊朗之间正常关系的时机。1979年11月4日,伊斯兰激进分子占领美国大使馆并扣留美国人质,两国之间的冲突与仇恨也很快发展到顶峰。从那以后,美国和伊朗一直未能实现关系正常化,双方矛盾则不断加剧。特别是,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伊朗的谴责与制裁,美国支持阿拉伯世界遏制伊朗伊斯兰革命和伊拉克1980年入侵伊朗,都导致伊朗的反美倾向不断加强。⑥

实际上,伊朗反美情绪形成的重要根源,主要就是美国长期以来对伊朗的干预政策。伊斯兰革命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参与推翻摩萨台政府的政变以及对巴列维政权的长期支持,已经构成伊朗民众仇恨美国的历史背景。伊斯兰革命后,美国支持伊拉克1980年入侵伊朗,更导致伊朗民众把美国和伊拉克视为同样的敌人。而美国政府支持伊拉克对伊朗的战争,不过是一种双重扼制政策。美国政府虽然支持伊拉克入侵伊朗,但也希望维持伊朗的战略地位和领土完整,因为这是冷战时期美国在这个地区和苏联抗衡的重要基础。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政府不但反美,而且也反苏。 1986年以后,美国总统里根为了摆脱“伊朗门”(Iran-Contra)丑闻曝光造成的难堪,决定更公开地支持伊拉克对伊朗的战争。结果,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制定了一系列强硬的反伊朗政策。这些政策包括在两伊战争中明确支

持伊拉克,直接和伊朗进行军事对抗,用导弹攻击伊朗民航飞机。同时,美国还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在两伊战争问题上通过有利于伊拉克的决议。美国政府这一系列政策进一步加深了和伊朗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加剧了波斯湾地区本来已经极为紧张的局势,造成这个地区20世纪80年代的全面扩军竞赛。美国在两伊战争中的反伊朗政策,不但引起了伊朗民众对美国的强烈不满,而且还把美国变成了伊朗民众的敌对象征。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对伊朗继续采取强硬路线,使彼此之间的对抗更加剧烈。这个时期伊朗民众对美国的仇恨不断加深,正好和美国对伊朗制裁的不断升级成正比。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从1979年11月开始,人质危机后又进一步加强。随着制裁程度的提高,美国政府1987年宣布禁止所有伊朗商品进入美国。1995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发布12957号行政命令,禁止美国对伊朗能源部门的任何投资。2000年5月6日,美国政府宣布全面禁止对伊朗的一切投资和贸易。至此,两国的经济联系全部断绝。

作为解除制裁的条件,美国政府要求伊朗停止支持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圣战组织以及哈马斯等伊斯兰极端组织,停止反对巴以和平进程和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然而,人质危机结下的怨恨,使得美国始终没有和伊朗谈判重建外交关系。⑦而伊朗方面则认为,双方进行对话的前提必须是美国停止推翻德黑兰政权的活动,因为美国政府已经拨给中央情报局2000万美元来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伊朗政府要求美国停止支持海外各种反对伊朗政权的活动,停止对伊朗的敌对广播宣传,停止鼓动伊朗阿塞拜疆人的分离要求。另外,伊朗政府还要求美国停止经济制裁,向伊朗提供“和平利用核能”的尖端技术,提供资金解决日益突出的财政问题,投资开发里海沿岸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⑧

对于伊朗来说,和伊拉克的八年战争再加上美国的长期制裁,已经使经济遭到严重损害,并影响到发展和实现能源工业现代化的进程。因此,伊朗方面希望在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前提下缓和与美国的关系,并为此做了一些努力。“9·11”事件爆发后,伊朗在阿富汗问题上向美国表明过合作意愿。当美国决

定用武力打击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政权的时候,伊朗采取了积极的中立立场,并承诺在其领土上救助美国军人和失事飞机的飞行员,甚至同意美国通过其领土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前往阿富汗。阿富汗战争结束后,伊朗又答应在五年内为阿富汗重建提供5.67亿美元援助,并说服作为自己盟友的北方联盟领导人拉巴尼(Burhanuddin Rabbani)放弃争取总统的努力,从而为美国指定的卡尔扎伊(Hamid Karzai)上台铺平了道路。

当塔利班政权垮台以及阿富汗亲美过渡政权建立后,伊朗发现美国干预阿富汗的主要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打击恐怖主义,而是为了实现遏制伊朗和打击伊斯兰的地缘战略野心,在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中亚地区建立自己的军事立足点。为了阻止美国在阿富汗的长期军事存在,伊朗极力呼吁国际社会支持阿富汗建立一个向宪法政府过渡的政权,并要求联合国在重建阿富汗政权的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然而,伊朗的努力并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塔利班政权垮台后,作为美国代理人的阿富汗新政府开始与中亚以及里海盆地国家建立联盟,对伊朗在这个地区的利益构成一种新的威胁。同时,随着美国小布什总统在“邪恶轴心”名义下进一步推行反伊朗政策,美国实际上已经把波斯湾地区变成了全球反恐战争的中心。

对于伊朗来说,美国对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有利之处在于,消灭了与伊朗敌对的塔利班政权以及长期遏制伊朗的萨达姆政权。伊拉克战争后,伊朗通过和伊拉克占主导地位的什叶派之间不断加强的联系,已经成为波斯湾地区实力最强的国家。但从不利方面来说,这两场战争之后美国乘机在波斯湾地区增强军事实力,对伊朗构成直接的安全威胁。另外,这个地区与美国军事存在相关的各种不稳定因素,也让伊朗政府深感担忧。这些因素主要是伊拉克国内冲突可能扩大到边界以外,阿富汗毒品走私日益猖獗,巴基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国内政局动荡不安,土耳其库尔德人在伊拉克影响下分离主义情绪不断高涨,沙特阿拉伯的政治局势也受到基地组织领导的逊尼派地方军团威胁。特别

是美国小布什政府公开鼓吹改变伊朗政权,更加剧了伊朗当前的安全忧患。

在这种局势下,伊朗发展核计划从某种意义来说,已经成为克服当前安全隐患的一种手段。不过,伊朗国内对于发展核武器是否是一条维护安全的适当道路这个问题也存在争议。支持发展核武器的人强调,面对美国领导的敌对势力包围,伊朗对抗外来威胁的唯一途径就是拥有核武器;而反对派则认为,伊朗拥有核武器不一定能够改善安全环境,反而可能使自己更加孤立,并促使其邻国进一步投向美国的怀抱。⑨

三、美国对伊朗的认识偏见

多年来美国和伊朗的冲突关系难以缓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对伊朗认识上存在着大量偏见。美国政府自从伊斯兰革命以来,始终不肯接受伊朗发生变化的事实。到目前为止,美国政府依然坚持要改换伊朗政权,并积极支持伊朗的各种反对团体。在美国政府看来,实现改换伊朗政权目标的有效途径,就是实行严厉的经济制裁。同时,美国也把实现这一目标的希望,寄托于那些支持西方自由民主的伊朗民众开展群众运动。⑩不过,目前很难有人相信,伊朗近期内会出现大规模的民众起义。美国把伊朗当前的局势与20世纪70年代民众起义反对巴列维政权的情况进行类比,难免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与巴列维时代不同的是,当前伊朗政权获得了国内民众的广泛支持。即使那些反对当前政府政策的人,也不过是要求进行改革,而不是推翻整个政治体制,因而完全不同于那些在国外和伊朗政府进行暴力对抗的政治团体。(11)

在美国政府这种认识背后,还包含着很多美国学者对于伊朗认识上的偏颇。在分析伊朗和美国的对抗关系时,他们往往把伊朗看作一个专制政府统治下的恐怖主义国家,通常用“好”和“坏”的两分法来看待伊朗与美国的紧张关系,但却忽略了造成这种紧张关系的历史根源。不仅如此,美国学者在分析伊朗和美国的关系时,还倾向于把伊朗的外交政策与国内权力斗争联系在一起。他们把伊朗国内坚持强硬路线的人视为美伊关系发展的障碍,把改革主义者看做是美国的支

持者。其实,这些美国学者并不了解伊朗改革派和保守派同样都维护伊朗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原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原则上的分歧。他们绝不会因为彼此意见不同或是相互竞争,去推动任何可能危害伊斯兰共和国基础的政策。另外,美国学者在分析美国和伊朗的对抗关系时,一般都很少注意美国冷战后的国际形象,而且避免涉及美国在穆斯林地区推行的单边主义“干涉”以及那些带有“侵略性”的外交政策。这些学者通常夸大伊朗对外政策的攻击性,而对美国的进攻性政策则轻描淡写或视而不见。特别是,美国学者往往把穆斯林世界和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却很少考虑美国对以色列的盲目支持及其深受国内犹太人院外集团影响的外交政策在阿拉伯世界产生的消极反应。美国学者在认识上的这些偏见,必然会影响到美国政府对伊朗政策的制订。

事实上,伊斯兰革命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伊朗目前在政治方面的民主化程度已远远高于伊朗自身的历史以及周围国家的政治实践。2005年6月伊朗总统大选中,不但有代表全体选民的8位候选人提出了各自不同的主张,而且他们还在无线电台和电视台进行了辩论。这次选举中,民众踊跃投票支持内贾德(Admadinejad)的情况表明,大多数伊朗人都赞同内贾德呼吁的社会正义和自由。经济方面,伊朗虽然一直面对各种压力,包括美国的经济制裁、两伊八年战争对国力的大量消耗、美国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造成的大量难民、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等问题。但自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政府在经济方面还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经过20多年的努力,伊朗政府不但解决了最贫困阶层的饮用水问题,还修建了大量道路和供电系统。伊朗的公共部门也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工作机会,为普通大众解决基本生活需求。近年来,石油价格上涨给伊朗经济带来了繁荣,也带动了非石油经济部门的发展。在社会文化方面,伊朗政府大力发展健康和教育事业。目前伊朗受教育人口比例已经达到85%,远高于波斯湾地区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伊朗女性的政治地位也在不断提高。不但议会中出现了女议员,而且伊朗在校大学生中女性已经达到总数的60%。(12)另外,伊朗的电话和个人电脑拥

有量,也高于这个地区的平均水平。因特网的使用在伊朗也得到迅速发展,大约十分之一的人可以使用互联网。特别是伊朗近年来电影业极其繁荣,并推动了文学和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13)这一切都表明,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国家建立的完全不是那种极端主义色彩的“塔利班”式政权。

四、美伊僵局解决的可能性

长期的历史积怨和大量难解的现实矛盾,造成美国与伊朗的冲突关系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制度化,因而双方的和解也更加复杂困难。所幸的是,美国方面开始认识到对伊朗采取的政策并不成功,而伊朗方面也迫切希望发展经济并融入国际社会,因而双方都感到有必要打破僵局进行政治对话。(14)然而,要重建两国之间的正常关系,美伊双方都必须为此做出巨大努力。

从伊朗方面来说,对美国30年来的结怨以及伊朗占统治地位的教士团体发表的大量反对美国和以色列的言论,加之伊朗政府始终拒绝采取具体步骤来满足美国要求的态度,已经形成一个阻碍打破与美国关系僵局的巨大历史包袱。(15)与此同时,伊朗当前最为不满的是美国长期以来实行的经济制裁,还有美国在波斯湾主要针对伊朗的军事存在及其在波斯湾地区维持永久霸权的意图。对于美国批评伊朗支持恐怖主义的问题,伊朗强调应当对国家恐怖主义和自由宣示外交政策做出区分,并强烈指责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人权、恐怖主义和暴力方面的双重标准。在打击恐怖主义问题上,伊朗反对美国以反恐为名进行的单边干涉。在伊朗看来,美国的军事干预不仅影响了恐怖主义问题的解决,而且还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国际社会如果要和恐怖主义进行斗争,就必须了解恐怖主义的背景和根源。对于美国关于伊朗阻碍中东和平进程的指责,伊朗也做出了强烈回应。伊朗和大多数伊斯兰国家一样,强烈要求美国停止对倾向于暴力的以色列提供军事装备、军事训练和外交支持。伊朗还要求美国政府避免犹太人院外集团的影响,和伊斯兰国家共同支持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伊朗领导人还批评美国主导的中东和平进程缺乏诚意而且不公正,强调中东和平进程的第一步应该是承认巴

勒斯坦人有权建立自己的国家,否则一切努力都将徒劳无益。伊朗还强烈批评以色列在被占领土上的攻击和暴力行动,强调美国对以色列的偏袒将使这个地区的和平进程难以实现。

不过,伊朗近年来已经进行了一系列国内政策改革,并采取了一些具体步骤来树立自己的国际形象和改善与美国的关系。然而,伊朗所做的一切至今依然未能改变美国的态度。美国政府始终坚持经济制裁和武力威胁伊朗,甚至不愿意对伊朗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美国政府和一些观察家认为,伊朗国内民众对现政权的不满正在不断加深,已经形成爆发革命的条件,因而寄希望于伊朗权力核心内部的变革,期待民众对经济状况的不满和对民主的要求导致伊朗政权的更迭。

对于伊朗提出的问题和疑虑,美国理应做出合理回应。首先,美国应该重新考虑对伊朗采取经济制裁的动机和效果。事实表明,美国针对伊朗的单边经济制裁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很难产生政治效果。(16)实际上,经济制裁只能使被制裁国家的贫困阶层遭受更多艰难,而被制裁国家上层社会和政府则很少受其影响,因而无法促使他们去改变政策。(17)因此,美国对伊朗实行经济制裁的目的如果是惩罚伊朗民众,那么应该说这种制裁非常有效。由于美国的制裁,伊朗国营航空公司目前使用的民航飞机很多已经应该报废但却无法更新,因而使普通乘客处于极大的危险之中。同时,伊朗消费者购买的美国商品大多从第三国转购,因而价格高达原价的两倍到三倍,为此民众不得不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另外,那些希望去美国学习的伊朗学生,因为无法参加诸如托福和GRE考试,而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伊朗学者也无法在美国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因为美国财政部认为编辑这些文章是一种财政服务。很明显,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其实正在阻碍那种有利于国家民主化的文明社会成长。如果说美国制裁的目的是为了限制伊朗的军事和核能力,或是限制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那么这种制裁则毫无意义。自从美国实行制裁以来,伊朗已经通过和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合

作获取了核技术。同时,欧洲和其他国家已经取代美国,对伊朗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进行大量投资和开发。(18)

其次,美国政府应该改变对经济制裁的某些预期。美国政府原以为,对伊朗进行制裁能够激起伊朗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因而增加政权从国家内部变革的可能性。然而,这种情况对于伊朗来说并不存在。美国多年的经济制裁不但没有造成伊朗社会的内部动荡,反而为伊朗国内支持强硬路线的人提供了依据,更激起民众对美国制裁政策的愤慨。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伊朗的政策如果能够转向支持伊朗的开放贸易和私人企业,将比孤立伊朗的政策更为有效。对于伊朗政府来说,如果它意识到自己不被孤立的话,就会对国际社会采取更负责任的态度。因此,美国政府对伊朗的未来发展不应存有任何幻想,必须承认伊朗人民有权对自己的前途做出决定。

再次,美国政府还应该放弃阻止伊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企图。伊朗财经部长贾法里(Mohammad Jafari)也明确表示,伊朗希望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19)实际上,伊朗如果不能加入世贸组织,就会阻碍伊朗国内的改革进程,延缓伊朗经济发展以及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如果伊朗能尽快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就必然要对国内经济和政治结构进行调整,从而推动经济改革,增加政治透明度和加强法制建设。

最后,美国还需要更好地了解伊斯兰社会,从本质上把伊斯兰和恐怖主义区分开来,放弃人权事务方面的双重标准。同时,美国还应和伊朗一道,通过共同合作来处理这个地区各种引人关注的问题,包括伊拉克重建、毒品走私、艾滋病传播、滞留伊朗的大批伊拉克和阿富汗难民、环境恶化等问题。在伊拉克重建问题上,美国学者哈里逊(Selig S. Harrison)也承认,美国只有和伊朗合作,才能有效减少那些针对伊拉克美军的敌对行动,并在美国战斗部队撤离以后维持那里的稳定。(20)

总的来说,美国与伊朗过去近30年的相互对抗政策,对双方来说都没有取

得任何成果。为了打破目前的僵局和建立新的关系,双方首先要鼓励和扩大民间对话,从社会层面消除过去几十年产生的怨恨。为此,双方可以加强民众之间在文化、学术、体育和宗教方面的交流来建立互信,鼓励伊朗的伊斯兰学者和教士参加各种背景的政治对话和交换意见,缓解两国关系中的紧张气氛。两国政府也可以在涉及相互利益的领域,特别是那些非政治领域建立合作框架。同时,美国还可以与伊朗合作资助和发展联合经济项目,促进私人中小企业,推动国内社区和公民社会建设,在城市发展、交通、森林采伐等领域建立合作机制。特别是,美国应该积极推动伊朗的经济改革,促进伊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停止对伊朗的敌对行动。这样双方才可能逐步消除怨恨,重新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另外,美国还应该鼓励伊朗为维持波斯湾地区和平做出实际贡献,其中包括遵守核不扩散条约,协助处理好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危机。美国及其盟国也应尽其所能地减少伊朗的不安全意识,鼓励波斯湾地区国家建立一个符合联合国原则的安全框架,保证伊朗领土完整,承认伊朗在维护波斯湾地区稳定中的重要作用,重视伊朗和阿富汗以及伊拉克之间的友好关系,最终形成一个确认伊朗在地区冲突管理中具有建设性作用的信任机制。惟有这样,伊朗才能消除发展核计划背后的安全忧虑心理,重新回到坚持核不扩散的道路上来。

注释:

①Gasiorowski J. Mark, US Foreign Policy and the Shah: Building a Client State in Iran, Ithaca: Comell University Press, 1991.

②Rouhollah K. Ramazani, "Iran's Foreign Policy: Contending Orientation", in Rouhollah K. Ramazani, ed., Iran's Revolution: The Search for Consensus, IN,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pp. 52-64.

③Rouhollah Khomeini, "Islamic Government", in Hamid Algar, trans, and ed., Islam and Revolution: Writing and Declarations of Imam Khomeini,

Berkeley: Mizan Press, 1981, pp. 59-61.

④参见华黎明:《亲历伊朗伊斯兰革命(一)》,

https://www.doczj.com/doc/a313566339.html,/node/580。

⑤参见华黎明:《温故而知新》,https://www.doczj.com/doc/a313566339.html,/hualiming/12。

⑥Jo-Anne Hart, "A Spiral of Hostility: US-Iran Relations since the Revolution", Middle East Insight, Vol. Xl, No. 5, Jul-Aug 1995, pp. 23-25.

⑦Richard Murphy, "The US Policy against Iran and Iraq",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February 10, 1993.

⑧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Iran: The Struggle for the Revolution's Soul", ICG Middle East Report, No. 5, 2002, pp. 12-19.

⑨Reza Simbar, "Iran and the US: Engagement or Confronta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nd Area Studies, Vol. 13, No. 1, 2006.

⑩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Iran: Discontent and Disarray", ICG Middle East Briefing, Amman/Brussels, 15 October 2003, pp. 1-15.

(11)Abootalebi Ali, "The Struggle for Democracy in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Middle East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4, No.3, September 2000, pp. 43-52.

(12)Abootalebi Ali, "Iran's Struggle for Democracy Continues: An Evaluation of Twenty-Five Years after the Revolution", Middle East Review of Affairs, Vol. 8, No. 2, June 2004, pp. 38-47.

(13)Ibid.

(14)Abootalebi Ali, "The State-Society Relations and Prospects for Democracy in Iran", Middle East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5, No. 3, September 2001, pp. 20-37.

(15)Gordon Brown, "The Role and Influence of Interest Groups on US

Sanctions against Iran", in Gordon Brown, ed., The US Congress and Iran: Twenty Years after the Revolution, Washington, DC: The Middle East Institute, 2001.

(16)Bruce W. Jentleson, "Economic Sanctions and Post-Cold War Conflict", in Paul Stern and Daniel Druckman, eds., International Conflict Resolution after the Cold War,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pp. 3-15.

(17)Daniel Drezner, The Sanction Paradox: Economic Statecraft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18)"US Sanctions against Iran: Time for Reassessment", Iran Today, Opinion Editorial, January 2001.

(19)参见贾法里在第18届波斯湾国际会议上的演讲,"Iraq and US Security Agreement", Abstracts of the 1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Persian Gulf, Tehran, Institute for Political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16-17 June 2008。

(20)哈里逊是美国威尔逊国际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也是参加第18届波斯湾国际会议的美国学者。其观点参见他在会议上发表的论文“Stability in Iraq: Stability of the Region”, Abstracts of the 1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Persian Gulf, Tehran, 16-17 June 2008。

转自:《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京)2008年4期第30~36页

美国对伊朗及朝鲜核问题政策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成为首要目标之一。克林顿政府上台后深化了这种调整,正式提出反扩散战略,谋求全面加强国际核不扩散体制,重点关注伊拉克、伊朗、朝鲜、利比亚等“无赖国家”。布什上台后更加强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是美国面临的首要威胁。 “9?11”恐怖袭击震惊了美国,恐怖主义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噩梦”如此残酷而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使美国深刻认识到恐怖活动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结合将对其国家安全造成最为严重的危害。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国家安全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威胁。2002年1月29日,布什在参众两院发表《国情咨文》,认定伊拉克、朝鲜和伊朗三国可能支持恐怖活动,并且可能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将其“定性”为“邪恶轴心”。2002年9月20日,美国公布《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指出美国“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在于极端主义与技术的结合”,“打击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是维护美国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 这样,消除“邪恶轴心”国家伊拉克、朝鲜和伊朗发展核武器所带来的“威胁”,阻止它们对外扩散核武器技术成为“9?11”之后美国核政策的核心目标。在2003年,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以“先发制人”战略 美国对伊朗及朝鲜核问题政策 □何兴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阅读3:

迅速推翻长期以来的“眼中钉”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后,美国的矛头就指向了伊朗和朝鲜,企图以制裁和武力威胁等手段,迫使它们放弃核武计划。 美国认为伊朗是“全世界对恐怖主义最积极的支持者”。如果伊朗获取核武器,恐怖主义组织获取核武器的可能性就会增加,美国及其盟国遭受核武器攻击的可能性将更大,这正是美国最为担心的“极端主义与技术的结合”。而且美伊两国自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后就互相敌视,布什政府对伊朗有着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在核问题上拒绝与伊朗进行直接谈判。2002年12月伊朗秘密核计划曝光后,美国开始对伊朗施加强大的政治压力和武力威胁,促使其放弃核武计划。 布什政府一再声明“绝不允许伊朗拥有核武器”,一直敦促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进行严格核查。2006年7月,美国推动安理会通过了制裁伊朗的1696号决议,之后一直在通过外交努力促使各国支持实施制裁。 对于朝鲜,布什政府视之为“最顽固的极权国家”、“暴政据点”,认为它发展核武器是“极权主义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结合”,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布什政府上台后,一改克林顿时期的缓和政策,对朝核问题采取了不妥协、不谈判的强硬立场。在“邪恶轴心说”出来之后,朝鲜视之为战争宣言,美朝关系急剧恶化。朝鲜2002年重开已经冻结8年的宁边核设施,恢复发展核计划;2003年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威胁要进行核试验;2005年2月宣布拥有核武器。朝鲜核问题日益激化。 朝鲜所处的东北亚地区地缘政治环境特殊,中国、俄罗斯和日本三大国以及韩国在朝鲜核问题上都有切身利益,美国在朝核问题也因此更多一些顾虑,采取了与伊朗核问题不同的处理方式,寄希望于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等外交努力能取得成效,使朝

美国制裁伊朗

美国制裁伊朗,对我国白菜市场价格的影响 欧美对伊朗的剑拔弩张直接影响到有全球生命线之称的霍尔木兹海峡航线,制裁伊朗受害的不仅是伊朗还将累及全球经济。石油是伊朗的经济命脉,西方对伊朗实施石油制裁很可能导致世界石油价格继续攀升,并且石油禁运意味着中国、日本等几乎无法从其他来源获得相同规模的石油进口。 龙年伊始,伊朗与美国、欧盟之间的“石油战”不断演绎,使得地缘政治成为当前国际原油市场最大的扰动因素。由于中国在伊朗有很多石油方面的基础建设投资,并签署了许多基础建设协议,如果美国对与石油产业相关的金融产业进行制裁,会对中国在伊朗投资的企业及金融机构造成负面影响。 专家测算,如果油价升至150美元/桶,中国工业 原料成本会上升一倍,输入型通胀可能导致新一轮通胀卷土重来,影响中国本已放缓的宏观经济 输入型通货膨胀(Imported Inflation),又称斯勘的纳维亚小国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引起国内物价的持续上涨现象. 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传导途径主要有三个:1、国外商品的价格传导途径2、货币供给途径3、成本传导途径

其中成本传导途径该途径的传导机制是:由于国际市场上石油、原材料等价格上涨,导致国内这些基础产品的输入价格增加,从而引起国内的价格上涨,并最终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即美国制裁伊朗可能导致输入型通货膨胀从而导致物价上涨,使白菜市场价格上升 但是,市场价格决定于商品价值和市场需求,即使是春节期间蔬菜价格上涨至6.7元每公斤时白菜的平均价格仅为1元每公斤,随着生活水平增加白菜的需求量直线下降,2011年韩国白菜短缺又使更多菜农转植白菜所以今年白菜供应远大于需求,即使是发生通货膨胀对白菜价格也不会发生太大影响,并且白菜的种植范围很广,甚至很多地区出现本地白菜卖不过外地白菜,石油价格上涨导致运输成本上涨,菜农大可选择本地销售,白菜的主产区甚至会由于白菜大量囤积降低白菜价格。 综上所述,虽然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但是基于白菜本身价格低,供大于求,产地广泛的特点,白菜市场价格不会出现大变动,东北地区的白菜甚至会降价

最新美国制裁伊朗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分析

美国制裁伊朗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分析 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了“美国制裁伊朗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分析” 美国制裁伊朗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分析 美国对伊实施能源+金融制裁,来势凶猛,甚至扩大到其它国家金融机构,也危及到中国的海外金融利益。在伊朗断油和美国切断金融管道之间,保障中国在美金融机构继续存在对我更加有利。中国不可能全部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我们应该逐步减少对伊石油依赖,确保中国金融机构在美国市场合法经营。现在争取获得制裁豁免机会还是可能的。 最近,美国对伊朗实施的能源+金融制裁行动,已经或者即将危及那些在美营业的外国金融机构。此举引发国际金融界的恐慌,以及国际政界和智囊机构的广泛关注。中国金融机构也面临制裁风险,最后期限日益临近。本文着重研究的是,美国对伊朗实施能源+金融制裁有些什么新内容?具有哪些新特点?新制裁行动会否引发全球性油价暴涨?中国的海外金融利益面临什么风险?中国如何应对? 一、美国对伊制裁的新内容新特点 美国对伊制裁由来已久。从1970年代末伊朗伊斯兰革命引发的反美浪潮开始,美伊之间因人质事件、两伊战争、核武扩散、人权问题而经历了一系列危机时刻,美伊两国关系由冷淡、疏离而降至历史冰点,几乎成为夙世冤家。美国定期或不定期地通过国会立法和总统行政令,持续不断地对伊实施政治和经济制裁,或调整相关措施和法令来提升制裁级别,使制裁措施和法规变得冗杂而烦苛。仔细分析,过去这些制裁行动由三种因素所致、三项内容所含、三类主体所涉。

1,指责伊朗中央银行和相关银行犯有恐怖主义融资行径、从事非法洗钱活动。伊朗从事这些活动的事实均为最新发现,美国政府掌握事实证据,因此要强化对伊实施金融制裁。对伊金融制裁实际已经展开,从3月17日起设立在比利时的国际电子银行网络“环球银行间金融电信学会”(SWIFT)已经切断伊朗的线路管道,因此伊朗实际上已经无法同国际贸易伙伴进行交易结算,伊朗和其他国家需要SWIFT汇入汇出交易资金,已经断路,切断这一系统对伊金融活动最为致命。由于无法交易,一些国家正在退出伊朗市场,另寻出路,比如韩国从4月1日起开始大规模减少进口伊朗石油,南非也已经宣布不再从伊朗进口石油。 2,把制裁扩大到在美国经营的外国金融机构。美国破天荒地要对那些通过伊朗中央银行及相关伊朗银行进行石油贸易及其他交易的外国金融机构实施制裁。美国第一次把对伊金融制裁扩大到所有外国金融机构,这是美国对伊实施最全面的金融制裁。本次立法规定,美国总统在确定任何一家外国金融机构同伊朗中央银行及其指定的伊朗金融机构有金融交易关系之后,就要禁止其在美国开设相同的帐户或可支付帐号、或者对该帐户予以实施严格的限制条件。对于在美外国金融机构实施此项制裁行动,从2012年7月1日开始实施。 根据《2012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等有关法规,此轮制裁具有以下这些特点:1,由平面到立体。美国过去制裁,往往是单一领域的制裁,从早期对伊停止经援、禁止国民同伊进行贸易活动、停止进口石油等等,大多是单一领域内的制裁。现在则不同,贸易、能源和金融全面实施,加上航母游弋在附近海面,对伊实施军事威胁,同前期单面性的相比,现在的制裁已经是立体式综合性的,似乎非要把德黑兰政权推翻而后快。 2,金融封杀行动具有全球性特征。这是美国在总结以往30年制裁伊朗仅有有限

伊朗解除制裁,中国能获利多少

伊朗解除制裁,中国能获利多少 近日,中东大国伊朗引得舆论频频注意,一方面在数日之前,经过艰苦的谈判,伊朗终于和包括美国、中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和德国在内的六大国,在“P5+1”框架下,达成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框架协议; 另一方面,伊朗石油部高级官员在近日访问中国,希望尽快增加石油出口,并恢复中国在伊朗境内的大型项目; 与此同时,伊朗成为了中国主导的“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宫小生也在近日到访伊朗,商讨“一带一路”事宜。 在一系列变化的新国际形势之下,伊朗不断向中国趋近,两国关系也随着双方经贸往来的密切而进一步升温。 中伊良好的经济关系 中国与伊朗一直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商贸联系,在当今更有着稳定正常的政治关系和广泛的经济合作关系。 从中国的角度看,伊朗是中国进口石油最大来源国之一,从伊朗进口的石油占中国全部进口石油总额的10%。2014年中国和伊朗的贸易额达到了历史最高,

约520亿美元。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伊朗是必经之路,是中国主导创建的上合组织观察员国,任何连接东亚至欧洲的公路、铁路、油气管道和通讯网络,都将使伊朗受益。同时,与“一带一路”相辅相成的“亚投行”也将为伊朗的基础设置建设提供可能的资金支持。 从伊朗的角度看,中国是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伊朗需要中国的资金与技术支持。 首先伊朗拥有巨大的石油储量,在当前世界十大探明石油储量国中,中东就占据了五个国家,分别是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这其中伊朗的已探明储量就占据了世界总探明储量的10%。伊朗石油收入占其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中国是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原油需求国,2012年国际社会对伊朗制裁加码以来,伊朗出口石油半数销往中国。 此外伊朗其他的资源储量也十分巨大,铁矿、铝矿、铜矿、铬矿和天青石等矿产资源是中国矿业进口的主要地区之一,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冶金建设集团等大型企业同伊朗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合作。尽管从总体的进口比例上来说,伊朗的进口矿石在中国进口矿石的总比重中仍然较小,但是在资源日益紧张和稀缺的今天,伊朗的矿石和其他天然资

关于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制裁伊朗文

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 OFAC 你需要了解的美国经济制裁—伊朗 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对伊朗制裁条例概要 本文提供了《伊朗交易条例》-31 C.F.R. Part 560和《伊朗资产管制条例》-31 C.F.R. Part 535下的对伊制裁的基本信息。制裁由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管理执行。 《伊朗交易条例》--31 C.F.R. Part 560 由于伊朗支持国际恐怖主义及其在波斯湾对非交战航运的侵略行为,1987年10月29日里根总统签署了12613号总统令,对源自伊朗的商品和服务实行新的进口禁令。1985年国际安全与发展合作法案(ISDCA)的第505章被用作该禁令的法定权限,并解释了美国联邦条例规定中的《伊朗交易条例》--31 C.F.R. Part 560。 1995年3月16日,由于伊朗支持国际恐怖主义以及伊朗积极寻求大规模杀伤武器,克林顿总统签署了12957号总统令,禁止美国参与伊朗的石油开发。1995年5月6日,又依照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和国际安全与发展合作法案签署了12959号总统令,大幅收紧对伊朗的制裁。 1997年8月19号,总统又签署了13059 号总统令,进一步说明了12957和12959号总统令,确认禁止美国人在任何地点与伊朗进行的任何交易及投资活动。 2008年11月10号,和伊朗有关的“U-turn”转帐授权被撤销。自该日期起,美国存款机构不再被授权处理有伊朗参与但源头和末端是其他非伊朗的国外银行的转账。该“U-turn”转账授权废除和目前允许的资金转账细则在该文件的伊朗金融交易部分有说明。

2010年9月29号,根据2010年全面制裁伊朗、问责制和撤资法案第103章的规定,美国进口及买卖源自伊朗的食品和毯子的授权废除。禁止进出口商品和服务的例外情况列在本文的“进口自伊朗的商品”的章节。 对违反《伊朗交易条例》的刑事处罚可至100万美元罚款,自然人可被监禁20年。民事处罚,不超过25万美元或者是基本的违法交易额的两倍,也可进行行政处罚。 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很快会对2010年全面制裁伊朗、问责制和撤资法案提供进一步指示。 进口自伊朗的商品 源自伊朗的商品或服务禁止直接或通过第三方国家进口到美国,以下例外: a)价值100美元或以下的礼物; b)信息和宣传资料; c)抵美人员或其家属在国外使用的家用和私人用品,不为他人或销售所用,非 其他禁止进口商品; d)私人的通常是旅行时的随身行李。 不允许美国公民为禁止的进口贸易提供融资。限制标明在在有伊朗政府参与的信用证上(参考下面的与伊朗的金融交易)。 出口到伊朗的商品 除非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批准,通常情况下,不能直接或间接从美国或身处任何地方的美国公民处向伊朗人或伊朗政府出口,再出口,出售或提供商品、技术或服务。提供服务的禁令适用于涉及美国或身处任何地方的美国公民的任何中介关系。例如,身处任何地方的美国人或者在美国境内的人员,不能从事伊朗或伊朗政府得益的离岸交易的经纪人,包括出售国外商品或者安排第三方国家融资或担保。

美国为什么有能力制裁任何国家

美国为何有能力制裁其他国家? 文/孙海岗 7月3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对伊朗实施新的制裁。凡是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和伊朗银行有金融往来的机构和个人,都会受到美国金融系统的封杀。中国昆仑银行和伊拉克艾拉法穆斯林银行受到牵连,遭到美国的制裁。 美国制裁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和伊朗银行的理由,他们涉嫌资助恐怖分子,并与伊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有关。 昆仑银行的中招,引发部分国人不满。一些网友提出疑问,既然美国可以制裁伊朗,为何伊朗就不能反过来制裁美国呢?这一问题暴露了网友对国际金融体系的无知。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美国的制裁,才有能力对其他国家造成重大伤害。其他国家如果制裁美国,对自己的伤害,要远远超过对美国的伤害。 那么,美国为何有能力制裁其他国家呢? 美国强大的经济制裁能力,与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有关。欧元的濒临崩溃,日元的超级不稳定,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超级地位。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绝大部分以美元结算。世界上绝大部分资产,都以美元计价。各国为了防范兑付危机而构造的硬通货储备,也多以美元为主。连伊朗这样反美的国家,其出口石油换来的财富,也多以美元的形式,储藏在欧美等国的银行系统中。 美元的超级地位,意味着一旦美国制裁哪个国家,这个国家就基本失去了与世界各国交易的手段和渠道,这个国家多年积累的以美元形式储备的财富,也将暂时遭到冻结无法流通和套现,对被制裁国家的伤害十分巨大。相反,美国不会持有伊朗这样国家的货币资产,不与伊朗的银行系统打交道,美国毫发无伤。

那么,当今世界为什么选择美元作为最硬的硬通货和资产储备货币呢? 这与二战中美国本土远离战场,经济未遭到战争破坏,战后一举成为欧日等国濒临破产的经济的救世主有关。为了稳定战后欧日经济而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造就了美元的老大地位,尽管美元币值一直在贬值,美元的地位却无法撼动。欧洲的经济危机,打破了欧元取代美元地位的幻想。其他货币,无论是日元、卢布或是人民币,短期内均无法取代美元的地位。 布雷顿森林体系早就瓦解,美元的地位为何一直挺到今天呢?这跟美国联邦政府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有关。美元当上老大靠历史机遇,维持老大的地位则要靠以诚信为本的道德文化。美国联邦政府、法院、国会以及舆论之间的强力制衡,使得美国政府成为世界上最讲信用的政府之一,这种强大的世界级公信力,使得世界各国相信,将资产以美元的形式储藏在欧美银行里,十分放心。 硬件好搞,软件难建,以诚信为基础的文化软实力更难形成,美元背后的世界级公信力更是历史沉淀的后果,短期内很难打破,这是美国有能力制裁其他国家的终极密码,也符合中国古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基本原理。中国的机构和个人要想不受到美国制裁,最好不要与遭到美国制裁的国家打交道。毕竟,自从苏联作为制约美国的一个力量分崩离析之后,美国就一举扭转了韩瞻、越战的被动局面。 值得警惕的是,进入21世纪,凡是遭到美国制裁的国家,如塔利班政权、萨达姆政权、卡扎非政权以及阿萨德政权,迟早都会遭遇灭顶之灾。在新的制衡美国的力量诞生之前,相关个人和机构,还是

被列入制裁名单的伊朗实体或个人包括

被列入制裁名单的伊朗实体或个人包括: 伊朗邮政银行;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空军和导弹司令部、Rah Sahel公司、Sepanir油气工程公司、革命卫队总司令贾法里、革命卫队巴斯基抵抗力量负责人纳格迪;Javedan Mehr Toos公司、海防导弹工业集团、新能源公司负责人萨比特、国防部长瓦希迪; 由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船运公司拥有或控制或代表其行事的五家实体:Hafiz Darya船运公司、Soroush Sarzamin Asatir船舶管理公司、Safiran Payam Darya船运公司、Seibow有限公司和Seibow物流有限公司。 2010年6月18日 被美国列入黑名单的伊朗银行 最近有点郁闷,一个伊朗的客人回信说要开信用证,问我伊朗的MELLI BANK开出的信用证可不可以接受. 公司财务咨询了下中行,中行的答复是不行.然后给了个名单,名单上列了13家被美国OFAC列入SDN黑名单的银行, 1.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Bank of Iran (Bank Taavon Keshavarzi) 2.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nk of Iran (Bank Josiaiyi Keshabvrzi) 3. The Central Bank of Iran (Bank Markazi Jomhouri Islami Iran) 4. Housing Bank of Iran (Bank Maskan) 5. Bank Mellat 6. Bank Melli 7. Bank of Industry and Mine of Iran (Bank Sanat Vamadan) 8. Workers Welfare Bank of Iran (Bank Refah Kargaran) 9. Bank Saderat Iran 10. Bank Sepah 11. Bank Tejarat 12. Deutsch-Iranische Handelsbank AG (Europaeisch-Iranische Handelsbank AG) 13. Iran Overseas Investment Bank Limited (Iran Overseas Investment Corporation Limited) 我把名单给了客户,客人回信说这13家已经包含了伊朗所有比较主要的银行.好汗. 强烈不满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请高手帮我翻译一下关于伊朗银行的名称~~ 悬赏分:30 - 解决时间:2007-6-19 08:33 这些全是伊朗的各大银行,下面还有些有名的机场,老烦高手帮我翻译一下小弟在这谢谢了~ 问题补充: 1. Export Development Bank of Iran 2. Bank Sepah 3. Saman Bank Corporation 4. Karafarin Bank

美国制裁伊朗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一)

美国制裁伊朗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一) 现在中国经济学面临的挑战是:首先,参与制裁对中国影响巨大。其次,寻求能源替代模式可能受到的影响。第三,中国不参与对伊制裁,且中国又无银行替代方式,中国在美国的金融机构面临制裁。中国目前处于两难境地,似乎处于三夹板之中,既要受到美国扩大制裁的压力,同时也受到来自伊朗的挤压。 美国对伊实施能源+金融制裁,来势凶猛,甚至扩大到其它国家金融机构,也危及到中国的海外金融利益。在伊朗断油和美国切断金融管道之间,保障中国在美金融机构继续存在对我更加有利。中国不可能全部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我们应该逐步减少对伊石油依赖,确保中国金融机构在美国市场合法经营。现在争取获得制裁豁免机会还是可能的。 最近,美国对伊朗实施的能源+金融制裁行动,已经或者即将危及那些在美营业的外国金融机构。此举引发国际金融界的恐慌,以及国际政界和智囊机构的广泛关注。中国金融机构也面临制裁风险,最后期限日益临近。本文着重研究的是,美国对伊朗实施能源+金融制裁有些什么新内容?具有哪些新特点?新制裁行动会否引发全球性油价暴涨?中国的海外金融利益面临什么风险?中国如何应对? 一、美国对伊制裁的新内容新特点 美国对伊制裁由来已久。从1970年代末伊朗伊斯兰革命引发的反美浪潮开始,美伊之间因人质事件、两伊战争、核武扩散、人权问题而经历了一系列危机时刻,美伊两国关系由冷淡、疏离而降至历史冰点,几乎成为夙世冤家。美国定期或不定期地通过国会立法和总统行政令,持续不断地对伊实施政治和经济制裁,或调整相关措施和法令来提升制裁级别,使制裁措施和法规变得冗杂而烦苛。仔细分析,过去这些制裁行动由三种因素所致、三项内容所含、三类主体所涉。 所谓三种因素,第一就是推翻伊朗政权。美国支持的伊朗白色革命失败后,1979年新成立的德黑兰政权高举反美旗帜、秉持反美立场、推行反美政策。美国则以颠覆德黑兰政权为其对伊政策基本动机和目标,1979年以来的历届政府和国会,无不如此。它是激发美国动用制裁及其他各种手段推翻伊朗政府的最基本的政治动因。二是恐怖主义因素。1983年10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黎巴嫩兵营遭受袭击,美国认定这是伊朗革命卫队资助并提供军事训练的黎巴嫩真主党民兵队所为,伊朗因此被列入支持恐怖主义黑名单。美国从此以反恐名义制裁伊朗。三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因素。美国认为,伊朗发展并扩散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对美国安全的威胁。其实,1960年代巴列维王朝时期美国支持伊朗建立核能反应堆。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核能项目停顿,但不久恢复,美国开始监视伊朗核能项目。美国国家情报局1985年一份报告认为,伊朗正在开发可用来制造核武器的可裂变物质。1990年代美国认为伊朗正在开发弹道导弹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2000年美国国会通过“伊朗武器扩散法”,2005年再次更新,以防核技术、设备和核材料流入或流出伊朗。 美国对伊的这些制裁围绕三项内容展开,一是石油禁运;二是其他货物和服务贸易制裁;三是金融制裁。美国以伊朗政府违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规定为由制裁伊朗中央银行。根据13324号总统行政令,美国政府禁止美国人同任何支持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伊朗金融机构维持业务往来,冻结伊朗在美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账户。美国为此以恐怖主义名义制裁伊朗的沙德雷银行,冻结恐怖分子账户,包括伊朗基地组织头目、革命卫队高官等人的账户。制裁适用的三类主体,一是美国政府机构。未经许可,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管辖的所有机构和官员、行政人员禁止同伊朗政府和相关部门及其人员进行交往;二是美国各经济实体。美国人作为法人的公司、企业和非政府组织,无论在美国本土还是设立在的海外分支公司或其他机构都不得同伊朗有商业和其他业务往来;三是所有美国人。只要是美国人(包括拥有绿卡的永久居民)都不能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同伊朗进行货物和服务贸易活动、开展各种融资活动。 美国国会为制裁伊朗通过了许多立法,除少数案例适用外国机构外,这些制裁法规适用主体

伊朗禁运制裁商品

向伊朗出口总值上千万美元遭美国禁运的电脑设备,而在前不久该公司才向伊朗最大电信公司出售一套功能强大的监视系统. 根据路透所看到的文件,中兴通讯与一家中国贸易公司和伊朗电信公司(TCI)签订的设备供应合约中含有上述美国设备.这项合约总值800万欧元(1,050万美元),上头标记日期为2011年6月30日.中兴通讯为中国第二大通讯设备制造商. 尽管美国对伊朗进行制裁,但这些文件进一步透露出伊朗如何取得精密的美国科技产品.中国是一主要渠道.路透3月披露了一个中兴通讯与TCI间稍早达成的协议,以非美国的监视设备为主,但当中也包含一些美国科技产品.最新的这起交易规模虽然较小,但对於美国产品的仰赖程度较高. 北京和莫斯科否决了西方国家加强制裁伊朗的的提议.总部位於深圳的中兴通讯是一家公开上市公司,但其最大股东为中国国有企业. 根据合约中的零部件清单,将从中国发货至伊朗的设备包括IBM(IBM.N: 行情)的服务器(伺服器)、思科(CSCO.O: 行情)及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BRCD.O: 行情)生产的交换器(交换机)、甲骨文(ORCL.O: 行情)及易安信电脑(EMC Corp)(EMC.N: 行情)旗下一事业所研发的资料库(数据库)软件、赛门铁克(SYMC.O: 行情)的备份与防毒软件、以及一Juniper Networks(JNPR.N: 行情)的防火墙.这些产品拟用於业务支援服务,其中包括中兴通讯的计费系统. 美国在伊朗大选来临之际,2013.5.30日对伊朗开打“信息战”,准许向伊朗出口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 美国国务院和财政部当日宣布,为了促进伊朗人民的信息自由流通,美国财政部正在发放一般许可证(General License),准许向伊朗出口涉及个人通讯的服务、软件、硬件等。 这意味着20多年后,美国开始重新向伊朗出口消费类电子产品。 美国国务院和财政部强调,在伊朗政府加大力度封锁信息之际,解除出口禁令可以使伊朗人民获得更安全、更先进的个人通讯设备,不过严禁利用一般许可证向伊朗政府以及受到美国制裁的个人和实体出口电子产品。 同天,美国财政部又发动制裁,将伊朗司法部下属的一家审查委员会和伊朗最高领袖办公室副主任列为制裁对象。

论国际法中的经济制裁

论国际法中的经济制裁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在中文中,“制裁”的基本释义是“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而在英文中,sanction由法令、庄严的协定等含义发展出多种释义:一是从法律角度指为保证法律得到遵守而采取的手段,包括对于违反法律实行的各种惩罚和为了预防违法而采取的奖赏的形式;是从道德的角度指维护道德的约束力;三是从国际法或国际政治的角度指几个国家通常一致采用的一种强制性手段,迫使违反国际法的国家停止违法活动或服从裁决,尤指采取不给贷款、限制双边贸易,或者采取武装干涉或封锁等措施。国际经济制裁一般是指一国或多国对另一国或多国所实行的一种经济惩罚,其实质是以制裁为手段达到一定的政治目标及其它目标。西方国家直言不讳地宣称,制裁是其推行外交政策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联合国有时也以通过某些决议的形式迫使会员国参与集体制裁。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其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据K·A·伊利沃特(K·A·Elliott)和哈夫波尔(G·C·Hufbauer)对1914年到1998年170件案例的分

析,150多件发生在战后50多年的时间里,而在90年代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发生了50多件。 通观战后国际经济制裁实例,可以得出所采取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也是应用最普遍的即战略禁运。禁止向被制裁国提供核武器、常规武器和军民两用技术产品,阻止高科技及其产品进入被制裁国;而在通常没有必要进行战略禁运时,一般综合贸易禁运。对被制裁国实行进出口禁运以及资金与人员往来限制。此外还有专项贸易禁运。重点选择关于被制裁国国计民生的若干贸易项目进行禁运。被选择的项目通常是粮食和石油等。 国际经济制裁的特点 首先是强制性。在强度上经济制裁是介于外交手段和军事手段之间的一种手段。制裁方为达到目的,不会顾及被制裁方的感受。 其次是对抗性。制裁者在实施制裁的时候从不掩

最新美国制裁伊朗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制裁伊朗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对伊实施能源+金融制裁,来势凶猛,甚至扩大到其它国家金融机构,也危及到中国的海外金融利益。在伊朗断油和美国切断金融管道之间,保障中国在美金融机构继续存在对我更加有利。中国不可能全部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我们应该逐步减少对伊石油依赖,确保中国金融机构在美国市场合法经营。现在争取获得制裁豁免机会还是可能的。 最近,美国对伊朗实施的能源+金融制裁行动,已经或者即将危及那些在美营业的外国金融机构。此举引发国际金融界的恐慌,以及国际政界和智囊机构的广泛关注。中国金融机构也面临制裁风险,最后期限日益临近。本文着重研究的是,美国对伊朗实施能源+金融制裁有些什么新内容?具有哪些新特点?新制裁行动会否引发全球性油价暴涨?中国的海外金融利益面临什么风险?中国如何应对? 一、美国对伊制裁的新内容新特点 美国对伊制裁由来已久。从1970年代末伊朗伊斯兰革命引发的反美浪潮开始,美伊之间因人质事件、两伊战争、核武扩散、人权问题而经历了一系列危机时刻,美伊两国关系由冷淡、疏离而降至历史冰点,几乎成为夙世冤家。美国定期或不定期地通过国会立法和总统行政令,持续不断地对伊实施政治和经济制裁,或调整相关措施和法令来提升制裁级别,使制裁措施和法规变得冗杂而烦苛。仔细分析,过去这些制裁行动由三种因素所致、三项内容所含、三类主体所涉。 所谓三种因素,第一就是推翻伊朗政权。美国支持的伊朗白色革命失败后,1979年新成立的德黑兰政权高举反美旗帜、秉持反美立场、推行反美政策。美国则以颠覆德黑兰政权为其对伊政策基本动机和目标,1979年以来的历届政府和国会,

无不如此。它是激发美国动用制裁及其他各种手段推翻伊朗政府的最基本的政治动因。二是恐怖主义因素。1983年10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黎巴嫩兵营遭受袭击,美国认定这是伊朗革命卫队资助并提供军事训练的黎巴嫩真主党民兵队所为,伊朗因此被列入支持恐怖主义黑名单。美国从此以反恐名义制裁伊朗。三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因素。美国认为,伊朗发展并扩散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对美国安全的威胁。其实,1960年代巴列维王朝时期美国支持伊朗建立核能反应堆。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核能项目停顿,但不久恢复,美国开始监视伊朗核能项目。美国国家情报局1985年一份报告认为,伊朗正在开发可用来制造核武器的可裂变物质。1990年代美国认为伊朗正在开发弹道导弹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2000年美国国会通过伊朗武器扩散法,2005年再次更新,以防核技术、设备和核材料流入或流出伊朗。 美国对伊的这些制裁围绕三项内容展开,一是石油禁运;二是其他货物和服务贸易制裁;三是金融制裁。美国以伊朗政府违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规定为由制裁伊朗中央银行。根据13324号总统行政令,美国政府禁止美国人同任何支持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伊朗金融机构维持业务往来,冻结伊朗在美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账户。美国为此以恐怖主义名义制裁伊朗的沙德雷银行,冻结恐怖分子账户,包括伊朗基地组织头目、革命卫队高官等人的账户。制裁适用的三类主体,一是美国政府机构。未经许可,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管辖的所有机构和官员、行政人员禁止同伊朗政府和相关部门及其人员进行交往;二是美国各经济实体。美国人作为法人的公司、企业和非政府组织,无论在美国本土还是设立在的海外分支公司或其他机构都不得同伊朗有商业和其他业务往来;三是所有美国人。只要是美国人(包括拥有绿卡的永久居民)都不能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同伊朗进行货物和服务贸易活动、

国际经济制裁新特点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国际经济制裁新特点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21世纪初在美国“9.11”恐怖袭击、伊拉克战争、朝鲜与伊朗核危机等特定事件影响下,国际经济制裁开始呈现新特点:金融制裁真正成为制裁的主要内容;合作制裁日益增多;目标国领导人和企业成为主要制裁对象以及制裁日益关注的国际热点问题。基于这些新变化,我国应制订相应策略提高自身抵御制裁的能力,并主动采用经济制裁处理日益增多的对外经贸摩擦。 关键词:经济制裁新特点对策可行性 本世纪初,随着美国“9.11” 恐怖袭击、伊拉克战争、伊朗与朝鲜核危机的相继发生,美国、联合国等开始对伊朗、朝鲜、缅甸等国家的政府、军队、企业实施不同程度的经济制裁。制裁重新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国际经济制裁的历史演变 经济制裁是一类由国际行为主体(包括单个国家、区域性国家集团、国际经济组织及超国家的政治行为体——联合国)为实现表达对被制裁国政策和行为的不满,向第三国或国内公众显示自己的偏好,迫使被制裁国改变原有的政策和行为,满足制裁国政府或国内利益集团的要求等目标,在一段较长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以上)实施的一种限制性经济行为。 做为一类典型的限制性经济行为,经济制裁最早产生于古希腊的波罗奔尼撒战争时期。19世纪初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和1807-1811年美国对英国的贸易禁运,使经济制裁在国际经济领域首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前,经济制裁仍仅作为战争的“附属品”,以帮助战争发起国取得军事胜利的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经济制裁逐步成为交战双方的作战工具,做为战争的“替代品”发挥效用。二战结束后,美苏“冷战”使东西方各国的决策者们不得不优先考虑均势、安全等与“国际权力政治”有关的问题,经济制裁开始逐渐增加。20世纪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形成,使世界各国间的经贸关系日趋紧密,军事手段已越来越不适应各国处理对外经贸争端的要求,经济制裁的实施开始进入“高潮期”。1990-1998年全世界发生的经济制裁数量高达50起,其中单方经济制裁14起。进入21世纪初,在美国“9.11”恐怖袭击、伊拉克战争、朝鲜与伊朗核危机等特定事件的影响下,国际经济制裁不仅没有减少,反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制裁在实施方式、制裁目标、制裁主体、制裁方向等多个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

伊朗制裁问题的国际法解析_常明霞

伊朗制裁问题的国际法解析 常明霞* [摘要]近年来,伊朗核问题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西方国家推动联合国通过了多项制裁决议,美国和欧盟也推出了单边制裁法案或议案,希望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西方国家加大伊朗制裁之举将对中国公司在伊朗开展业务产生重大影响。从国际法角度看,联合国通过的决议构成各国的国际义务,但美国和欧盟的单边制裁违反了“互不干涉”及“国家管辖权”等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制度。 [关键词]伊朗;制裁;国际法 2010年以来,由伊朗核问题引发的对伊制裁一直是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安理会于2010年6月通过了第1929号对伊制裁决议;美国、欧盟也通过其内部立法机构通过了一系列单边制裁法案或议案。 从国际法角度看,联合国通过的决议构成各国的国际义务,违反该国际义务应当承担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但美国和欧盟的单边制裁违反了“互不干涉”及“国家管辖权”等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制度。 一、从国际法角度分析联合国制裁决议 联合国制裁决议的国际法依据 1.《联合国宪章》的规定 《联合国宪章》(以下简称《宪章》)是国际法“宪法性”法律文件。依据《宪章》,联合国安理会是目前国际法体系中有权决定实施多边国际 *常明霞,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法律事务部。

制裁的唯一主体,联合国制裁是《宪章》赋予安理会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强制执行措施。 《联合国宪章》第24条授予了安全理事会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的责任,第七章授予安理会可以通过制裁手段履行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的职责。①2.国际不法行为是引发制裁的前提 自2006年以来,联合国安理会针对伊朗核问题先后作出了四项制裁决议,这些决议是基于《联合国宪章》这一国际法依据作出的。依据联合国安理会的判断,伊朗的国际不法行为在先,安理会才作出了第1929号等一系列制裁决议。② 联合国四项决议的制裁对象是与伊朗核制造、铀浓缩及军工相关的个人和组织,制裁措施是对参与和涉及伊朗核制造、铀浓缩及军工的人员在成员国入境、过境时予以监控,禁止在核制造、铀浓缩及军工方面向伊朗提供设备、物资、技术、运输、服务、培训和金融支持等。 3.各国应遵守联合国制裁决议 同样依据《联合国宪章》,对于安理会通过的决议,各国有国际法上的义务遵守执行。 我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有义务遵守上述各项决议。我国对联合国体制内的国际法院以及国际海洋法法庭、国际刑事法院等国际性争端解决机构的管辖权都声明保留,但对联合国安理会作出的制裁性决议我国一向严格执行,恪守国际义务。 在伊朗制裁问题上,特别是第1929号决议通过期间,我国外交部门一方面要和其他国家一起表达联合国安理会对于伊朗核问题的立场,另一方 ①②《联合国宪章》第二十四条:“一、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起见,各会员国将维 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并同意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责任下之职务时,即系代表各会员国。二、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职务时,应遵照联合国之宗旨及原则。为履行此项职务而授予安全理事会之特定权力,于本宪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及第十二章内规定之。”《联合国宪章》第四十一条:“安全理事会得决定所应采武力以外之办法,以实施其决议,并得促请联合国会员国执行此项办法。此项办法得包括经济关系、铁路、海运、航空、邮、电、无线电及其他交通工具之局部或全部停止,以及外交关系之断绝。” 正如安理会第1929号决议中所指出的,安理会是考虑到“《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承诺和该条约所有缔约国全面遵守一切义务的必要性”;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决议则指出,“解决伊朗核问题有助于全球防扩散努力和实现中东无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并有证据证明“伊朗没有按安理会第1696(2006)、1737(2006)、1747(2007)和1803(2008)号决议规定,全面、持续地暂停所有浓缩相关活动和后处理活动及与重水有关的项目”。

解码OFAC制裁名单

【推荐】解码O F A C制裁名单解码OFAC制裁名单 一、序言 根据美国财政部官方网站上的定义,海外资产管理办公室(Office of Foreign Assets Control,以下简称“OFAC”)的职能是:在美国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目标的基础之上,负责管理和实施针对特定国家和政权、恐怖分子、国际毒品分子、从事有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活动的人,和其他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与对外政策或经济的相关人员,做出经济和贸易制裁规定。 以往的经验观察,一旦有金融机构违反了OFAC规定的制裁政策和相 关法律条令,OFAC将会施加非常严厉的经济惩罚或采取其他强制措施。为了应对这方面的合规风险,目前各国银行都非常重视反洗钱与制裁合规建设。我们欣喜地看到反洗钱和制裁合规在中国日益得到了重视,并且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然而即便银行或企业内部拥有了强大的黑名单自动筛查系统,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购买外包的检测系统,我们必须在日常工作中检查以下问题:第一,使用人员能否认真阅读系统说明书,熟练正确地操作系统?第二,即使系统自动产生了筛查结果,显示为命中黑名单,使用人员能否解读结果或了解其意义,避免人为错误放行的严重后果?第三,是否了解制裁合规政策,能否在获得结果后灵活判断是否可以叙做业务?我们相信对于OFAC制裁政 策的普及能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判断能力。 OFAC制裁名单是黑名单自动筛查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数据来源,因此我

们有必要了解这一名单的构成和主要内容及其基本的使用方法,这样在系统提示筛选结果时,才不会对其一头雾水而不知所云。迄今为止,OFAC的制裁名单主要分为两大类:特别指定国民名单(Specially Designated Nationals and Blocked Persons)和综合制裁名单(Consolidated Sanction List),后者主要囊括了五份名单,分别是:巴勒斯坦立法会名单(Palestinian Legislative Council List)、外国金融机构第561条款名单(the Part 561 List)、非SDN涉伊朗 制裁法案名单(the Non-SDN Iran Sanctions Act List)、海外逃避 制裁者名单(the Foreign Sanctions Evaders List)以及行业制裁识别名单(the Sectoral Sanctions Identifications List)。在以下 篇幅,我们将对这些名单逐一解码。 二、OFAC制裁名单详解 1. 特别指定国民名单(SDN List) 特别指定国民名单包括了代表 及为特定国家服务的个人或企业(那些为特定国家所有或控制的集团、企业或各类经济实体亦在此范围之内),也包括不代表特定国家的恐 怖分子及毒枭等。名单上的这些个人或实体遍布在全球各地,由OFAC 负责进行追踪,并对其实施因各类制裁项目所致的资产冻结。这意味着,OFAC不光严禁美国公民与特别指定国民名单上有关主体进行交易,同时也还会冻结这些受制裁对象名下所有或被其控制的资产。特别指定国民名单的形成主要源自美国的一些法案,例如《与敌贸易法案》(Trading With the Enemy Act)、《国家紧急经济权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反恐怖融资及死刑有效法案》(Anti-Terrorism and Effective Death Penalty Act)、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题库题库含标准答案

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一、单项选择题 l.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 A.马歇尔计划的实行 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1948年第一次柏林危机的发生 2.导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的主要原因是( ) A.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B.1955年5月5日联邦德国正式加入北约 C.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1954年越南人民开展抗法战争 3.“和平演变”战略的提出者是( ) A.杜勒斯 B.肯尼迪 c.尼克松 D.杜鲁门 4.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荷兰 D.瑞典 5. 1969年联邦德国政府提出的“新东方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A.改善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 B.加强同日本的经济合作关系C.调解同中东国家的关系D.发展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6.70年代苏美争霸的态势是( ) A,苏联采取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B.美苏互有攻守 C. 美国采取攻势,苏联处于守势 D. 美苏关系全面缓和 7.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向多极化发展是在( ) A.50年代 B.战后初期 C.70年代初 D.80年代中期 8.以下重要事件中直接导致雅尔塔体系瓦解的有( ) A.苏联全面改革 B. 两德统— C.欧洲联盟建立 D.美国提出“超越遏制”战略 9.国家间建立和发展正常关系的主要基础是( ) A. 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相近 B.政治经济制度基本相同 C.相互尊重领土完整、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 D.经济相互依赖 10.1996年8月。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进一步制裁伊朗和利比亚的法案是( ) A.赫尔姆斯一伯顿法案 B.代顿协议 C.达马托法案 D.巴特尔法案 11.美国计划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直接违反了( ) A.美苏《防止核战争协定》 B.美苏《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 C.“零点方案” D.美苏《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12.冷战后世界政治发展趋势的最基本的特点是( ) A.社会主义国家力量遭到很大削弱 B.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C.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但是对世界事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