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可行性

研究报告

核心提示: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投资环境分析,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提供国家发改委甲级资质

专业编写:

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建议书

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申请报告

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环评报告

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商业计划书

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规划设计咨询

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主要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批地,融资,贷款,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关键词】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

【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

【交付时间】2-3个工作日

【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

【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进入公司网站,了解详情,工程师(高建先生)会给您满意的答复。

【报告说明】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上马、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技术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报告的说服力。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

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为客户提供国家发委甲级资质

第一章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总论

第一节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背景

一、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名称

二、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承办单位

三、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主管部门

四、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五、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六、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

七、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结论

一、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二、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三、选址

四、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五、环境保护

六、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七、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建设进度

八、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九、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十、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四节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二章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投资环境分析第一节社会宏观环境分析

第二节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相关政策分析

一、国家政策

二、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行业准入政策

三、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行业技术政策

第三节地方政策

第三章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第一节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国家及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行业发展规划

二、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第二节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发展概况

一、已进行的调查研究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及其

成果

二、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三、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四、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

审批过程

第三节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现状与差距

二、发展趋势

三、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四、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第四节投资的必要性

第四章市场预测

第一节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产品市场供应预测

一、国内外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市场供应现状

二、国内外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市场供应预测

第二节产品市场需求预测

一、国内外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市场需求现状

二、国内外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市场需求预测

第三节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一、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产品目标市场界定

二、市场占有份额分析

第四节价格现状与预测

一、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产品国内市场销售价格

二、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产品国际市场销售价格

第五节市场竞争力分析

一、主要竞争对手情况

二、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势、劣势

三、营销策略

第六节市场风险

第五章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第一节国内生产企业现状

一、重点企业信息

二、企业地理分布

三、企业规模经济效应

四、企业从业人数

第二节重点区域企业特点分析

一、华北区域

二、东北区域

三、西北区域

四、华东区域

五、华南区域

六、西南区域

七、华中区域

第三节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产品竞争策略

二、价格竞争策略

三、渠道竞争策略

四、销售竞争策略

五、服务竞争策略

六、品牌竞争策略

第六章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第一节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行业产销状况分析

第二节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行业资产负债状况分析第三节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行业资产运营状况分析第四节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行业获利能力分析

第五节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行业成本费用分析

第七章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第一节市场调查

一、拟建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二、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三、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四、替代产品调查

五、产品价格调查

六、国外市场调查

第二节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行业市场预测

一、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二、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三、价格预测

第三节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行业市场推销战略

一、推销方式

二、推销措施

三、促销价格制度

四、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第四节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一、产品方案

二、建设规模

第五节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第八章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第一节资源和原材料

一、资源评述

二、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三、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第二节建设地区的选择

一、自然条件

二、基础设施

三、社会经济条件

四、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第三节厂址选择

一、厂址多方案比较

二、厂址推荐方案

第九章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应用技术方案第一节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组成

第二节生产技术方案

一、产品标准

二、生产方法

三、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四、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五、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六、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第三节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一、总平面布置原则

二、厂内外运输方案

三、仓储方案

四、占地面积及分析

第四节土建工程

一、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二、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三、建筑材料

四、土建工程造价估算

第五节其他工程

一、给排水工程

二、动力及公用工程

三、地震设防

四、生活福利设施

第十章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第一节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一、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的地理位置

二、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水文、气象

三、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植物、农作物

四、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

五、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六、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七、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八、交通运输情况

九、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十、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

第二节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一、主要污染源

二、主要污染物

第三节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第四节治理环境的方案

一、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

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

能产生的影响

三、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对周围自然保护区、风

景游览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四、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

五、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第五节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第六节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第七节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第八节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一、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二、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

三、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

四、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

第十一章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一节企业组织

一、企业组织形式

二、企业工作制度

第二节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十二章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第一节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第二节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实施进度表

一、横道图

二、网络图

第三节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勘察设计费

六、其它应支付的费用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一节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总投资估算

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二、流动资金估算

第二节资金筹措

一、资金来源

二、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筹资方案

第三节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第十四章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第一节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一、生产总成本估算

二、单位成本

三、销售收入估算

第二节财务评价

第三节国民经济评价

第四节不确定性分析

第五节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一、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

的影响

二、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

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三、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

平的相互适应性

四、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

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

五、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

影响

六、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的国防效益或影响

七、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第十五章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第一节建设和开发风险

第二节市场和运营风险

第三节金融风险

第四节政治风险

第五节法律风险

第六节环境风险

第七节技术风险

第十六章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第一节我国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我国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促进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行业发展的对策

第二节我国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节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行业投资机会及发展战略分析

一、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二、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行业总体发展战略分析

第四节我国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行业投资风险

一、政策风险

二、环境因素

三、市场风险

四、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行业投资风险的规避及对策

第十七章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第一节结论与建议

一、对推荐的拟建方案的结论性意见

二、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三、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四、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五、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六、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第二节我国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行业未来发展及投资可行性结论及建议

第十八章财务报表

第一节资产负债表

第二节投资受益分析表

第三节损益表

第十九章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附件

1、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位置图

2、主要工艺技术流程图

3、主办单位近5年的财务报表

4、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所需成果转让协议及成果鉴定

5、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6、主要土建工程的平面图

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摘要表

8、循环经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行项目投资概算表

9、经济评价类基本报表与辅助报表

10、现金流量表

11、现金流量表

12、损益表

13、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14、资产负债表

15、财务外汇平衡表

1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17、流动资金估算表

18、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19、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

20、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21、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22、产品销售(营业)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服务流程:

1.客户问询,双方初步沟通;

2.双方协商报告编制费、并签署商务合同;

3.我方保密承诺(或签保密协议),对方提交资料。

专家答疑:

一、可研报告定义:

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报告,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一般来说,可行性研究是以市场供需为立足点,以资源投入为限度,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以一系列评价指标为结果,它通常处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项目在技术上能否实施,二是如何才能取得最佳效益。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用途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实施主体为了实施某项经济活动需要委托专业

研究机构编撰的重要文件,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作用:

1. 用于向投资主管部门备案、行政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的规定,我国对不使用政府投资的项目实行核准和备案两种批复方式,其中核准项目向政府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备案项目一般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同时,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对某些项目仍旧保留行政审批权,投资主体仍需向审批部门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用于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我国的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等以及其他境内外的各类金融机构在接受项目建设贷款时,会对贷款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平谷,银行等金融机构只有在确认项目具有偿还贷款能力、不承担过大的风险情况下,才会同意贷款。项目投资方需要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银行等金融机构只有在确认项目具有偿还贷款能力、不承担过大的风险情况下,才会同意贷款。

3. 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运作方案。

4. 用于申请进口设备免税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主要用于进口设备免税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办理中外合资企业、内资企业项目确认书的项目需要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 用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国外矿产资源和其他产业投资时,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或省发改委,需要申请中国进出口银行境外投资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时,也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

6. 用于环境评价、审批工业用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我国当前对项目的节能和环保要求逐渐提高,项目实施需要进行环境评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以作为环保部门审查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依据,同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也作为向项目建设所在地政府和规划部门申请工业用地、施工许可证的依据。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国家有关的发展规划、计划文件。包括对该行业的鼓励、特许、限制、禁止等有关规定;

——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要请示的批复;

——项目审批文件;

——项目承办单位委托进行详细可行性分析的合同或协议;

——企业的初步选择报告;

——主要工艺和装置的技术资料;

——拟建地区的环境现状资料;

——项目承办单位与有关方面签订的协议,如投资、原料供应、建设用地、运输等方面的初步协议;

——国家和地区关于工业建设的法令、法规。如“三废”排放标准、土地法规、劳动保护条例等;

——国家有关经济法规、规定。如中外合资企业法、税收、外资、贷款等规定;国家关于建设方面的标准、规范、定额资料等。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过程中,尤其是对项目做财务、经济评价时,还需要参考如下相关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主席令第24号],2000年1月1日起实施;

2、《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令第5号],2007年1月1日起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2008年1月1日起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号]2009年1月1日起实施;

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6年审核批准施行;

6、项目必须遵守的国内外其他工商税务法律文件等。

可研报告客户提供材料清单

以下资料,能提供的尽量提供,提供不了的,空着即可。

1、项目简介

2、项目规模投资额

3、项目场址:地理位置、当地优惠政策、占地面积、土地使用情况

4、工程建设:建设面积、主要建筑物、规划结构

5、项目主要设施:设施名称、规格、来源、数量

6、能源(水、电等)使用量、价格

7、工作人员:人员组织机构、人员配置

8、项目建设工期

9、项目建筑工程费用、设备清单、设施费用

10、项目营销方案

11、资金筹措措施

12、公司近3-5年的财务状况

13、规划部门、土地管理部门对本项目的审批意见

注:

1、关于以上部分内容可参照下面表格填写。

2、对于新建项目或对相关信息不能做出正确答复的,请咨询我公司进行解决。

一、项目的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项目承办单位

项目

承办单位概况

法人代表介绍

主要股东

持股情况

主营业务介绍

近几年财务状况(企业资产、营业收入、

利润等)

3-5年发展规划

项目拟建设地点

项目占地面积

项目性质(新建/扩建/技改等)

项目实施时间安排

(是否分期实施/项目实施起止时间)

项目总投资

项目资金来源

(是否有银行贷款,

如有,贷款金额或者比例)

项目年产量、年销售收入

项目目前的进展情况

项目发起的缘由

二、项目的主要产品

产品名称及规格

(多种产品时应逐一列出)

产品生产采用标准

产品价格的制定

产品优势概括

三、项目的生产资源

原辅料

项目所需原、辅料名称

(应逐一列出)

项目每年所需原、辅料数量

项目所需原辅料来源

能耗

项目所用燃料品种

项目每年所用燃料品用量

项目总装机功率或年用电量

项目供电来源

项目需用的电力设施

项目年用水量

项目水源及供应情况

项目其他能源需求情况

项目其他能源来源

工艺及设备

项目生产工艺简述

项目单位技术优势

项目使用的设备名称及数量(包括生产设备、

检测设备等)

四、项目(现有设施)的土建工程

项目主要建设方案

生产车间建筑面积(已有/新建?)

配套工程

(已有/新建?)(包括办公楼、职工食堂

宿舍等)

道路、绿化等(已有/新建?)

土建工程的造价估算

五、项目的环境与劳动保护

项目主要污染物

(废水/废气/废固/噪声等)

项目的主要污染物处理方案

劳动安全、卫生设施

消防设施

六、项目的工作人员

企业组织机构(图)

企业工作制度(工作时间安排)

项目所需人员总数

其中所需工人数量

其中工程技术人员数量

其中管理人员数量

其中后勤、服务人员数量

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职工的培训计划

职工的培训费用估算

七、对项目的补充说明或编写要求

一、

二、

三、

……

我国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建议

我国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意义建议 内容摘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结合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现状及经验,对循环经济进行思考,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更好的在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一.农业循环经济概念 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循环经济学的理论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农业循环经济在生产过程中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节约使用资源,强调清洁生产以及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1.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社会资源 农业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自然环境直接参与农业生产过程。农业生产者如果只追求效益而并不考虑环境代价,就会致使一些有机物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农业循环经济的本质就是以生物链之间的作用来循环利用各种资源,所以就能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 2.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就业,缩小城乡差距 农业循环经济的核心是最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有利于农业生产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强调资源的节约利用,同时还注重资源的重复利用和资源的再生,并为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效率提供了新模式,将极大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形成一个良性运转的“产业链” 或“产业网”。这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人才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扩大了劳动密集型的园艺、畜牧、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的规模,可以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就业。 3.保护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目前, 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经严重危害到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受损,严重影响到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农村居民不能充分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繁荣成果,城乡差别不断扩大,社会不公平进一步加深,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此,中央提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强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识。 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是要进一步强调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走“优质、高产、高效、可持续”的道路[3]。由于广大农民缺乏发展农业循环经

循环经济产业园

概述 本世纪头20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 势十分严峻。为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 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一是大力推进节约降耗,在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各领域节约资源,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二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三是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尽可能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注重开发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技术与装备,为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减少废物排放提供技术保障。 十八大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等问题,中投顾问认为要想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在经济建设方面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从技术手段角度,全面推行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 从资源利用角度,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相互利用和再造利用; 从市场领域角度,主要有节能环保技术市场、社会废弃物静脉回收再造市场、循环经济咨询服务市场; 从产业发展角度,企业层面,注意清洁生产和污染排放最小化;区域层面,企业间促进物质和能源的充分循环;社会层面,建立城市生活垃圾以及其他废旧物分类、回收、再造系统,生态型产业系统,信息系统等初步建设循环型社会; 从园区建设角度,在园区规划建设中,土地集约利用,产业结构合理;在管理方面,明确入园企业投资强度等门槛要求,对园区生态环境进行及时监控管理等。

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发展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国际社会讨论的热门话题。传统发展道路导致了全球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这在二战后工业高速发展时期表现的尤为突出。这迫使人类开始审视自己走过的发展之路,高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支持下的高速发展愈来愈与时代进步格格不入,人类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模式。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联合国授权成立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模式。1992年联合国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此作为指导方针,制定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21世纪议程》,在这个议程中明确提出了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能力造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赞同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世界经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都在寻找解决这一危机的办法,种种解决方案都被提到了各国领导人,各大企业老总的手中,在这其中,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是被各个著名的经济学家皆认为是最佳答案。因此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又为越来越多的世人所重视和关注,被誉为是解决金融危机的最佳办法。世界各国都开始把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的提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始了一系列的促进活动。 自然是人类的生存之源、衣食之母、道德之父。没有自然的存在、自然的恩泽和自然的完美,人类的一切都无从谈起。人类不仅要在自己的欲求和自然的资源和环境之间建立起建设性的伙伴关系;而且还要富有远见地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社会与社会的关系。我们需要环境文明,需要环境道德和环境伦理,需要伙伴关系,需要友爱和责任。既然自然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我们就应该去保护它、去回馈它、去帮助它。这是环境伦理最基本的内涵了。遗憾的是,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崛起、欲求的增加使得我们越来越离开了文明的本质。人类大大小小的苦恼都来自文明的异化,我们所看到的文明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文明,是将自然的演变命运排斥在外的文明,时代在呼唤新的文明形态,这种文明观,在我看来,就是将人类的命运和自然的命运紧紧相连的发展观,就是将人类如何对待自然、自然就如何回应人类的理念作为对一切问题考虑出发点的发展观,因此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要互相协调,然后才谈得上实现社会总体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说明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一、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在古代。在很久以前,人们便发现了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的重要性,“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

循环经济工作总结

循环经济工作总结 本页是精品最新发布的《循环经济工作总结》的详细文章,希望对网友有用。篇一:石家庄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工作总结石家庄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工作总结 石家庄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 市委、市政府做出加快建设五大基地、构筑我市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后,在市领导的关怀和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藁城市、栾城县、裕华区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化工基地建设进入了快车道。目前,化工基地一期项目全面启动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考核任务。累计完成投资11.12亿元,500万吨炼油扩能龙头项目已建成投产,一期、二期道路建成通车,园区内排水工程完工,16万吨己内酰**、10万吨环己**、20万吨硫酸、5万吨氨基乙酸、园区外排水、22万电站和水厂项目开工建设。 一、以加快化工基地启动建设为目标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前期工作,为一期项目全面开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20XX年6月市政府成立了化工基地建设指挥部,划定了化工基地5.44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利用6个月的时间基本完成了1150亩基本农田的调整规划和征地任务。今年4月,为适应项目建设的需要,市里决定进一步理顺化工基地的管理体制,按照市县共建原则,派出筹备组进驻基地开展项目建设组织协调工作,5

月31日根据市编办批复,成立了化工基地管委会,注册了化工基地开发公司,搭建起了化工基地建设的平台。从筹备组进驻化工基地以来,范文写作迅即对20XX年化工基地建设工作做出了安排,并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克服了人员少、工作头绪多、项目问题多、协调任务重等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和困难,管委会一班人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心、艰苦创业、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在土地和规划上,全部完成了一期项目征地工作,使化工基地一期项目开工建设成为可能。高标准完成了基地建设详细控制性规划。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国家“十一五”行业规划,进一步完善了基地的“三化合一”产业链规划,突出了基地特色和建设目标。特别是对一期项目规划进行了科学完善,完成了化工中路连接东三环、石炼中路南延和基地排水、排污、供水、供电的建设方案和施工图设计,保证了项目及时开工建设。在完善管理体制上,调整了化工基 地建设领导小组,充实加强了领导力量,进一步明确了管委会、三个相关县(市)区、入区企业的职责任务,建立了对重大问题的工作机制,三个县(市)区都成立了由政府主管领导挂帅的基地建设办公室。同时,基地管委会还就重要问题主动向相关县(市)区和所涉乡镇主要领导沟通情况,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经过几个月的磨合,市县共建体制基本理顺,最全面的形成了建设化工基地的合力。在拆迁补偿工作中,把做细做好群众工作和按政策按规定搞好拆迁补偿作为今年项目启动工作的重点,

固废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项目

关于建立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 分析报告 (徐工集团筑路机械产业示范基地) 山东弘衡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2018年10月

关于建立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 分析报告 一、项目概况 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拟以建立年处理200万吨固废循环再利用项目和互联网站为依托,形成新型环保建材为集群的产业园区。产业园区采用新型模块化经营管理模式,利用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管理手段,形成可复制式模块化产业园,同资本市场进行嫁接,走出滕州推广至全国市场。根据我省新旧动能转换政策的思路,真正形成资本运作与实体经济共同呼应的产业集群,打造一条从固废收置处理到建筑原材料供应的新型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1、随着滕州市城市规划建设“东拓、西提、北延、南融”战略的逐步深入,旧城改造等各项建设项目所产生的建筑垃圾与日俱增,而相应的处理消纳能力明显滞后,对城市生态环境、市容卫生管理以及交通运输带来巨大压力,同时严重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和市民居住环境;以往处理建筑垃圾的主要处置方式仍是填埋处理,这耗用大量的征地及垃圾清运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2、面对国家日益严苛的环保要求以及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需求,我国建筑原材料日趋短缺,国家、省、市以及各地方部门先后出台各项循环经济法规和政策,以推动固废资源化利用循环经济项目。建筑垃圾如果得到资源化利用既符合当前循环经济新发展理念,又能保护环境、创造价值、带动就业,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3、我国现有固废处理企业依然采用传统行业模式,暂时没有企业在此行业内进行创新经营,极大的限制了行业的发展规模。固废循环经济产

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FUDAN JOURNA L(S ocial Sciences)N o.2 2005 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 诸大建 朱 远 (同济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2) [摘 要]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到了需要深化的阶段。本文运用生态效率的概念揭示循环经济的减物质化本质,通过对生态效率的情景分析,指出适合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C模式),最后结合上海的有关实践,提出循环经济的具体实施维度。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生态效率 脱钩发展 [中图分类号] F0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70289(2005)020060007 从2002年开始,循环经济的发展受到高度关注。江泽民同志在2002年的全球环境基金成员国会议上,发表了“只有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持续发展才能得以实现”的重要讲话。[1]在2004年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明确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2]当前在党和政府把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在新的高度上推进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本文从生态效率和减物质化的角度,指出当前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的不足,结合脱钩理论阐述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 一、对循环经济的现有认识及认识误区 循环经济理念是20世纪90年代在国际上形成,1998年引入我国并广为流行。 国内学者已就循环经济的以下四个方面达成共识:(1)确立了“3R”即减量化(Reducing)、再利用(Reusing)、再循环(Recycling)为循环经济的操作原则;(2)把循环经济视为环境与发展关系的第三阶段,它不同于以前的传统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和末端治理模式;(3)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出发,对企业内部、生产之间和社会整体三个层面的循环进行整合;(4)从新型工业化的角度审视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认为循环经济是经济、环境和社会三赢的发展模式。[3][4][5][6][7] 这些共识已成为当前指导循环经济实践的重要杠杆工具,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对循环经济理论还存在着一些重要的认识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仅仅从物质回收和利用角度阐述循环经济,把循环经济的“3R”归结为再循环(Recycle),忽视了循环经济在物质消耗和污染排放上的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控制意义;(2)仅仅从企业间的物质闭路循环角度去理解循环经济,忽视了循环经济需要在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等三个层面展开,而且建设区域性的循环经济体系显得更为重要;(3)仅仅从生产环节的物质闭路循环角度去了解循环经济,没有把重要的消费过程以及物质流通的其他环节纳入循环经济的视野;(4)仅仅注意工业物品 3本文为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与委员会“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 200412 [作者简介] 诸大建(1953— ),男,浙江余姚人,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导,复旦大学环境 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政府特聘决策咨询专家。 朱 远(1978— ),男,福建莆田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汇报doc

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汇报 篇一: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汇报材料 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汇报材料 开发利用综合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建设 ————杭州*********有限公司XX年2月各位领导、专家: 我公司自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以来,充分利用本地和附近地区的废弃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保护资源、减少了非再生资源的浪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公司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情况总结归纳如下: 一、企业概况: 杭州*******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的建材生产企业,公司成立于XX年4月份,注册资本1000万元。公司位于*****区红山农场创业路*****号(*****内),厂区占地20余亩。 公司现有全国一流的生产设备,拥有2XHZS180混凝土搅拌组2套流水线,可提供各种标号等级的商品混凝土,年生产能力可达60万方。公司配备了具有建筑业企业三级资质的试验室装置一套,引进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数十名,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企业强抓内部管理,从制度建设入手,制订了企业的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车队管理、员工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

为全面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信誉,只有优质的产品,过硬的服务才能占领和开拓市场。公司坚持以管理促进发展,用品质满足顾客的需求与期望的质量方针,严格按照相关混凝土国家标准的规定,持续改进和完善质量体系, 对产品质量实行全方位的监督,不断满足市场的需要。我公司产品质量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开展情况 (一)专职的组织机构,确保工作成效 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公司杭宏砼政(XX)8号文件确定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资源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完善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管理职责和工作程序规定,因此从公司领导到具体操作者组织结构健全、人员配套、各项措施落实,对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有了可靠的保证。 公司定期组织中层以上的骨干召开会议,交流工作经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工艺方案。公司自成立以来,在有关专家和上级领导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使我公司的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C40及以下各等级混凝土废弃资源兑掺比例均高于30%以上。 (二)抓好工艺配方,优化资源配置 我公司配置的混凝土生产设备,在同行中较为先进,配

关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关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以垦区为例 2012年08月03日10:03 来源:国研网2012年3月20日作者: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容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和规模农业的推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必要而且现实。近年来,垦区利用生物质能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取得了很大成效,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本报告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垦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做法,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合理规划典型示、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健全科技支撑体系、完善相关法律、建立激励机制、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等促进农垦乃至全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建议,垦区 一、垦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具体实践 垦区(以下简称垦区)国有农场创建于1947年,土地总面积5.4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00万亩,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近年来,垦区积极探索农业循环经济,并形成了三种主要模式: (一)沼气开发模式 “十一五”期间,垦区利用国家资金共建设可再生能源项目30个,其型沼气工程15处,总池容1.045万立方米,年产气285万立方米,装机350千瓦,发电164万千瓦时,户用沼气、联户沼气9510户。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4处,秸秆沼气工程1处,供气户数达2300户。通过沼气工程项目的建设,既可以实现清洁无害化生产,解决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又能为种植户提供优质有机复和符合标准的农业灌溉用水,符合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见图1)。

图1 “能源生态型”循环农业模式示意图 (二)生物质发电模式 垦区拥有大量农作物秸秆和速生林基地,把这些生物质作为原料,建立生物质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厂,是生物质能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垦区生物质发电工程中,已装备46台套稻壳发电机组,每套机组功率200千瓦时,总投资2000多万元,红兴隆分局和建三江分局生物质发电项目开工建设,九三分局2.5万千瓦秸秆发电项目和分局5万千瓦秸秆发电项目正在抓紧开展各项前期工作。目前稻米加工厂按年生产250天计算,所配备46台的稻壳发电机组可发电552×105千瓦时,年利用稻壳1656×102吨。这些发电机组综合利用米厂的废弃物稻壳资源进行发电,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北大荒米业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稻壳替代燃煤供热项目、生物质发电项目、稻壳棒项目等,年利用稻壳15万吨,年发电1500万千瓦时,供热采暖16.5万立方米,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20多万吨。围绕米、糠、壳三大技术研发路线,摸索出“良种繁育→订单种植→反哺农户→精深加工→节能减排→产品研发”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稻米产业低碳化集群。完达山乳业稻壳掺烧工业锅炉改造及电机变频调速节电技术改造项目已全面投入使用,年可节约3万吨标准煤,节电700万度。 (三)海林循环农业模式 以海林农场为代表的一批农牧场,以农业废弃物资源的能源转换为重点,从推行生态农业建设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入手,探索建立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农业模式,探索出“猪(牛)→沼→果(菜)”、“猪→沼→厕→燃料”等多种生态产业链。目前,海林农场场部地区沼气入户1100户,占场部居民的96.7%。在海林农场,一个三口之家使用沼气的费用比使用液化气每年节约450元左右。沼气产生的沼渣和沼液则运送至农田抛洒肥田,生产出绿色农产品,实现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再利用。2008年起,海林农场开始利用沼渣、沼液种植有机蔬菜、葡萄、水稻等。目前,有机水稻面积已达3000亩,现有日光温室10栋,蔬菜大棚40栋,种植有机蔬菜、葡萄120亩。此外,海林农场利用水稻稻壳、

广东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认定办法

广东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促进我省循环经济工作的发展,推动省级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的建设,根据《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粤府〔2005〕83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我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申报、核准、实施、管理等事项,适用本办法。循环经济省市共建产业基地根据本办法,适当降低认定标准。 第三条省经信委负责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认定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第四条经认定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省市共建基地,按照本规定享受相关政策。 第二章申报条件和认定内容 第五条申报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园区必须是由不同企业组成的独立工业小区。 (二)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 (三)园区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或我省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园区内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总量控制指标。 (四) 园区所在区域已完成或正在计划进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园区按照ISO1400l的要求已建立或正在计划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五)园区企业符合广东省产业政策和循环经济发展需求,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鼓励范围,并对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和消费模式有较大推动作用。(六)园区内部管理机构健全,有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机构,已成立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机构,有详细的循环经济实施方案。 第六条选择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新型建筑材料开发和应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等重点内容的园区可优先认定为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第三章申报及认定程序 第七条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由所在地级以上市政府职能部门向省经信委书面推荐,原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直接向省经信委申请,省经信委会同有关机构集中审定的制度。 第八条各地级以上市政府按照工业区的申报标准进行初审,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基础上,提出初审意见报省经信委。 第九条申报材料 (一)广东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申报书(统一格式); (二)园区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必要时应包括重要项目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已批准的组织机构文件或企业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验原件)、资信证明文件和缴税情况的文件; (四)有关节地、节水、节能、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循环经济评价支持性技术文件和有关材料;

新型工业化循环经济原则论文

新型工业化循环经济原则论文 新型工业化与循环经济原则【摘要】循环经济原则下的工业经济特征是自然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循环利用,指导理论是系统论和生态学;目标体系是全面建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关键词】循环经济原则下的工业经济特征自然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循环利用【本页关键词】学术期刊征稿职称论文投稿职称论文发表 【正文】 一、新型工业化与循环经济原则藕合互联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组织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大大提高能源利用率,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因而,发展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与新型工业化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从不同工业型态比较看:传统工业经济的特征是征服自然,指导理论是社会财富论;目标体系是高增长、高消费,最大限度创造社会财富;价值观是金钱至上、竞争;经济要素是劳力、土地、资本;资源状况是掠夺性地开发自然资源。循环经济原则下的工业经济特征是自然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循环利用,指导理论是系统论和生态学;目标体系是全面建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价值观是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要素是劳力、资源、资本、环境、科技智力资本;资源状况是逐步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新型工业化包含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和人力资源优五个方面的要求,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实现五个方面的兼顾和统一。因而,新型工业化是全面统筹资源开发利用的、以信息化带动的、依靠科技创新的、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与循环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上是一致的。二、按照循环经济原则,构建恩施州生态工业体系循环经济在生产领域的发展模式就是改造和重构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使其向生态化方向转型,重点包括建设生态工业体系、生态农业体系和绿色服务业体系,其中改造现有的工业体系,建设生态工业体系是生产领域的核心内容,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要求。1.明确

循环经济模式在工业园区发展中的作用

循环经济模式在煤化园区发展中的作用 袁书记在全省干部大会上论述如何做一篇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市场的“煤”文章时,重点强调抓好七条路径,路径之一就是“围绕传统产业实行循环化,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发展。”同时明确指示要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全面转型是山西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循环经济模式是山西工业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从资源流程和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影响的角度考察,增长方式存在着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增长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这意味着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就越多,产生的废弃物也就越多,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另一种是循环经济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我省的优势在煤,潜力在煤,希望也在煤,做好煤文章,关键在于提高煤资源利用率。如何做好煤文章呢?下面,以新绛县煤化园区

发展循环经济为例,从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有利条件、实现途径三方面进行论述: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1、破解资源困局的需要。目前,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突出表现在: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低。具体到新绛煤化园区来说,新绛县属于无煤县,资源禀赋较差,资源对外依存度极高,要做到袁纯清书记所说的“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有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2、降低环境污染的需要。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下,企业在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生产的规模越大,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就越大,而循环经济模式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是把废弃物作为下一个产品的原料。比如,焦炭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气,对于焦化企业来说,煤气就是废弃物,如果将之全部排向大气,将会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如果将其回收利用,就可以全面消除这项污染。2007年,新绛县煤化园区成功引进丰喜华瑞煤化工有限公司,专门利用园区所属焦化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焦炉煤气,使整个园区乃至新绛县全县的空气质量都得到了根本好转。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刻不

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

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 发改环资[2016]20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信委、工信厅),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委、办、局),林业局(厅),有关单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领域。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障食品和木材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要求,现就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为主线,以示范引领为抓手,切实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促进农林牧渔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二)遵循原则 一是坚持减量化优先和资源化利用。强化源头减量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环节能源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促进废弃物资源化、规模化、产业化、高值化利用,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二是坚持重点突破和示范推广。在农作物秸秆、农林产品加工副产物、林业废弃物、废旧农膜、畜禽粪便、水体富营养化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示范工程。培育、总结、凝练一批农业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加大推广力度。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和产业融合。各地根据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产业基础、主体功能定位等实际,合理规划布局,选择不同的技术路线,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多种形式的产业循环链接和集成发展,构建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现代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四是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化导向。强化政府的有序引导、技术支撑、政策扶持和公共服务,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提升龙头企业、农垦、牧区、渔区、林区的带动效应,引导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广泛参与,加快农业循环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建立起适应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政策支撑体系,基本构建起循环型农业产业体系。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不断发展,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农林废弃物处理资源化程度明显提高,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建设和推广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农业、林业和工农复合型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示范工程、示范企业和先进适用技术,总结凝练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典型模式,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力争到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8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75%,林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二、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一)推进资源利用节约化 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进传统耕作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复种指数,充分挖掘土、水、光、热等资源的利用潜力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县畜牧产业发展推进办 一、规模养殖场的规划布局和建设 养殖场建设必须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种养结合、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各种畜禽粪便的排泄量和各种农作物对有机肥料的需求量,科学地计算一定面积农作物所需配套的养殖种类和数量,使畜禽粪便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能够就近就地还田利用,尽量实现零排放。 (一)科学规划 各镇政府应围绕推进“三个集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本镇种养业生产实际,将养殖场规划到种植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使畜禽粪便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能够就近就地还田利用,规划应具体到村、社。 (二)合理布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兽医卫生防疫条件的要求,畜禽养殖场必须远离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镇和城市中居民区、医疗区、工矿企业区、科研文化区和交通要道,即县政府规定的禁养区内(金马河岷江水厂、大林镇鲢鱼水库、太平镇塔寺沟水库等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黄龙溪镇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县内府河、江安河、金马河、杨柳河、鹿溪河、白河、洗瓦堰、三

支渠、楠杆堰九条主要河流、干渠两岸纵深500米范围内)不得修建养殖场。 具体要求:养殖场不能位于传统的口蹄疫、禽流感、猪瘟、新城疫等动物重大疫病区,应选择在无疫病区,而且地势较高,具有一定坡度,通风良好,采光充足的地方,圈舍设计应座北朝南,略向西倾斜,以保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做到冬暖夏凉,为畜禽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和生产环境,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尿利用一定的落差自流到种植基地的储粪池里,尽量减少输送成本。 建筑布局: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生产区和生活区相隔离的原则,人员、动物和物质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防止污染和疫病传播,达到动物防疫条件要求。 (三)适度规模 1、各种畜禽配套种植业土地的比例 按畜禽常年存栏量计算,每亩种植业土地可以吸纳消化利用的畜禽粪便为: 猪:6头/亩,奶牛:0.5头/亩,肉牛:0.84头/亩,蛋鸡:43只/亩,肉鸡:65只/亩,肉鸭:62只/亩,羊:10只/亩,兔:60只/亩,鹅:50只/亩。 2、各种畜禽养殖场规模限制 为了创造良好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达到有效的防疫隔离距离,同时方便畜禽粪便就

循环经济调查报告

长治市郊区循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长治市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以来,郊区区委、区政府明确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点工作,并纳入郊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按照《长治市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长治市郊区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长治市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郊区领导组并召开全区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专题部署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批转经贸委、质监局等部门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分阶段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 循环资源利用的现状及问题 长治市郊区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段西麓,上党盆地东缘,东、西、北3面环绕长治市区。1976年2月建区,现辖5镇1乡,1个旅游开发区,2个街道办事处,122个行政村,辖区面积285 km2,总人口30万。 长治市郊区位于城市近郊,矿产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全区依托自然优势,形成以煤焦、铸造、建材、冶炼、化工等5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工业经济,是全市的能源小区,目前,全区共有工业企业近4 000个。另外,郊区素有“二分山地七分川,一分河流盐碱滩”之称,土壤适于多种农作物生长,加之光、热、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设施齐全,具备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和多种经营的优越条件。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创优环境促发展,大上项目培财源,调优结构促效益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兴工强区”战略,走“挂靠引进”之路,在发展城郊特色经济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形成了以传统产业为主,一二三产并促的产业格局,使全区经济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但是长治市郊区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一直以来,以煤炭资源为依托,重工业占绝对比重的工业经济结构使长治市郊区走上了一条以资源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之路。目前仍存在可利用资源未充分循环利用,因资源浪费造成环境污染,引发群众上访等问题和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治市郊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 1. 资源利用不充分。煤电副产品管理无序、浪费较大。郊区是长治市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电能源支柱产业企业每年将产生大量的粉煤灰、煤矸石、灰渣、泥煤、煤层气、废水、热尾气(水蒸气)等煤、电副产品。煤矸石、灰渣、泥煤等煤、电副产品长期处于无序管理、任人随意占用的状况,利用率不高,2010年粉煤灰、煤矸石、废水等煤、电副产品的年利用率分别为80%、75.5%、75.4%,热尾气(水蒸气)利用更少,几近浪费。 2. 环境污染较突出。郊区是长治市的重工业生产基地,首先,煤矿企业在开采煤炭资源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煤灰、煤矸石、瓦斯气,这些副产品在未循环利用的情况下,对环境形成污染十分严重。其次,依附在长钢、长信等钢铁厂周围的焦化厂、化工厂等生产企业所产生的工业废气不仅对郊区大气环境污染严重,随烟排放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更是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第三,废旧塑料、废旧金属等再生资源没有经过科学循环加工利用,造成的污染也相当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正常的农业生产。 3.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分布广泛,多以传统产业为主。郊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占到总企业数的60%多,而且主要分布在采掘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大多依靠当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发展起来的“资源性”和“传统型”行业。这些企业创新意识不够强,技术装备落后,基础管理薄弱,科技创新和

第四节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模式的比较(1)

第四节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模式的比较 循环经济既是国际社会推行环保新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产物,也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其主要强调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核心是以自然生态系统为模型,在生产和消费领域建立循环模式,以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主要特点和优势为: 一、鼓励发展生态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传统经济把单纯的经济增长作为发展的目标,片面强调发展的速度和数量,忽视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忽视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片面追求经济指标的增长、数量的扩大,忽视了经济结构内部各产业间的有机联系与共生关系。因此,在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人口剧增、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将人类引入了与自然界对立的道路。循环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传统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循环经济重视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自然生态理论为基础,以自然生态系统为模型,以工业生态理论为指导,以工业生产系统为载体,来构建生态工业体系;鼓励发展工业和农业相耦合的资源循环型产业;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使人类在处理物质需求与自然生态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方面,寻求到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共赢” 传统经济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片面强调经济效益,使得资源的开采浪费、单一利用等现象普遍,导致“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利用“局面的发生,完全忽视了生态效益,引发了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将难以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更难以实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要求转变只注重经济增长,轻视环境保护的发展观念,从重视经济向重视环境转化,提高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实现资源的减量化、产品的重复使用和废物资源化,要求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技术发展、城市建设等重大决策中,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的良性循环,要求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兼顾生态效益,在确定经营方针和从事经济活动时,要兼顾经济发展、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最终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发展,从而营造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循环型社会。 三、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一直沿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实际上是一种经济增长战略,把社会发展看成一种经济现象,其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增长。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废物”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体系。在这种经济体系中,对资源的开发是掠夺式的,对资源的利用时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东芝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环境污染后果。 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馈式流动过程,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多的废物,在循环经济理念中,“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没有真正的废物”。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通过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废物的正确处理来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如表1-1),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和效益型转变,促进生产发展;提高资源再利用水平,减少废物的排放,促进生态平衡;不断创造新的产业领域,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社会稳定和生活水平,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体现了资源和环境的价值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都是“公共物品”,没有经济价值,只有经济

循环经济工业园项目建议书

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暨新材料工业园 项 目 可 行 性 报 告 芜湖瑞纳循环经济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筹) 二O一二年七月

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 第二章、项目投资背景 第三章、项目选址 第四章、项目规划和建设方案 第五章、环境保护、安全、节能方案第六章、项目的组织与管理 第七章、首期入园项目简介 第八章、项目的总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第九章、项目的投资经济评价 第十章、项目发展目标

第一章项目概述 本项目是拟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荻港镇芜湖循环经济工业园内投资建设一个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暨新材料工业园,该工业园占地2000亩,其中生活配套占地50亩。项目首期投资17亿元,总体投资60亿元。该工业园重点引进废旧资源拆解、再生利用、再制造及新材料和装备制造项目,并成立循环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新材料研究院,以保证工业园的持续创新能力。工业园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形成年工业总产值200亿,税超过50亿,安排就业超过1万人。

第二章项目投资背景 第一节、建设背景 一、宏观背景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早已成为人类所关注的重要问题,20 世纪60 年代肯尼斯·鲍尔丁的“宇宙飞船理论”揭开了循环经济研究的序幕。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的激化,人们清晰地认识到必须从“资源-产品-废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过渡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合循环的循环经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环境容量不足,人与资源、环境矛盾较为突出。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居世界第 3 位,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排名第 53 位。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只占世界可开采资源量的12%、3%和 2%,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56%、15%和 10%。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人均耕地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40%。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煤炭消费大国和第二石油、电力消费大国。我国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综合能源利用率约为33%,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由于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承受压力很大。据测算,如果我国能源利用率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50 万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 1 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 1000 万吨废弃物的排放,将使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国家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并将资源综合利用作为基本国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