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科版初中生物复习提纲(7下)1

苏科版初中生物复习提纲(7下)1

苏科版初中生物复习提纲(7下)1
苏科版初中生物复习提纲(7下)1

1.第一个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的人:罗伯特·虎克

2.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创立“细胞学说”,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玻片标本

⑴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如茎叶的横切面切片。

⑵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如血涂片。

⑶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如口腔上皮细胞装片。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内含有与生物遗传有关系的物质。

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

细胞质:一种透明液体,内有叶绿体(与植物光合作用有关)、线粒体(与呼吸作用有关)、液泡(植物细胞有,内含细胞液)。

6.多细胞生物的生长过程是通过细胞数目的增多和体积的变大来实现的,即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两个过程。7.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并随着细胞的分裂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新细胞与原来的细胞的染色体是一样的,这保证了遗传物质在细胞的前后代之间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8.细胞分化:在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大部分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差异,并且分别执行着不同的功能。细胞分化的结果就是产生了组织。

9.一个细胞经过n次分裂后,形成2n个细胞。

10.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物体有相同结构层次

11.绿色开花植物体的6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茎(支持和运输)、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14.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15.人体从外形上看,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四部分;

人体的头部和躯干部由皮肤,肌肉和骨骼分别围成颅腔和体腔;

体腔由膈分为胸腔和腹腔两部分。

17.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呼吸、循环、运动、泌尿、生殖、神经、内分泌系统。

各系统主要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18.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皮肤。

19.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眼虫

20.草履虫结构(书)

21.酵母菌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液泡——真菌(单细胞) (书)

22.自然界中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叫种子植物。种子植物中,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叫被子植物;种子

裸露,没有果皮包被的叫裸子植物。

绿色植物

23.绿色植物

⑴藻类

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水中。

特征:没有根、茎、叶等器官。

代表:水绵、海带

⑵苔藓类

生活环境:大多生活于阴湿的陆地环境。

特征:假根;茎、叶内无输导组织;用孢子繁殖后代。

代表:葫芦藓、泥炭藓、地钱

⑶蕨类

生活环境:大多生活于阴湿的陆地环境。

特征:有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用孢子繁殖后代。

代表:贯众、凤尾蕨

⑷种子植物

①裸子植物(我国有“裸子植物故乡”之称)

生活环境:适宜生活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中。

特征: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代表:松、柏、杉、银杏、苏铁

②被子植物

特征: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代表:桃

●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

●一朵花中花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柱头 雌蕊 花柱 花蕊

子房(内有胚珠) 雄蕊 花药(内有花粉)

花丝

● 子房 子房壁 果皮

胚珠 珠被 种皮

受精卵 胚

★ 动物

⑴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哺乳。

●家兔的特点

a.齿:无犬齿(肉食性动物有犬齿——撕裂食物)

b.消化管:长,盲肠发达且有消化作用

c.胃、肠中共生着分解粗纤维的细菌 种子

果实

d.前肢短小,后肢强大,适于跳跃

e.膈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

f.体表被毛

⑵爬行动物: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体表被有角质的鳞片或甲,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变温动物。

⑶鱼类:

●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①体色背深腹浅,是保护色;

②体形为梭形;

③体表覆盖鳞片,表面有黏液;

④用鳃呼吸;

⑤运动器官:鳍;

⑥侧线感知水流;

⑷软体动物:

●河蚌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①有贝壳,保护柔软的身体;

②用鳃呼吸;

③运动器官:斧足

●其他种类:贻贝、螺丝、乌贼、章鱼

⑸其他水生动物:

(了解)腔肠动物:海葵、珊瑚虫、水母、海蜇、水螅

■节肢动物中的甲壳动物:虾、蟹

⑹鸟类:

●鸟类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

①身体流线形

②身体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③骨骼很薄,中空,轻而坚固

④胸肌发达,可以驱动双翼

⑤血液循环系统发达,体温恒定

⑥用肺呼吸,气囊可贮存大量空气辅助呼吸(气囊还可帮助散发体内的热量)

⑦食量大,消化系统发达,为飞行提供足够的能量

⑧口中无牙,随时排泄废物,有效减轻体重

⑺蝗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触觉和嗅觉功能),单眼(3个,感光),

复眼(对,视觉器官);胸部有3个体节,前足和中足适于行走,后足适于跳跃,前翅坚韧,覆在后翅上,后翅薄,适于飞行

●昆虫普遍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1对复眼和1个口器。

胸部有3对足和2对翅。

●昆虫身体外具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因此昆虫在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⑻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依靠肌肉的收缩和体表的刚毛运动,依靠湿润的体表进行气体交

换来呼吸,有脑和神经,因而对外界的刺激较灵敏、准确。

⑼细菌:

①生物圈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生物

② 个体微小(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③ 根据形态分类:球菌,杆菌,螺旋菌

④ 细菌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有些有鞭毛或荚膜

⑤ 细菌一般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⑥ 靠分裂生殖

⑽放线菌:

① 是一种具有分枝的丝状体,没有横隔,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② 菌丝分为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③ 孢子繁殖

④ 80%抗生素均是从放线菌中提取的

⑾真菌:

① 酵母菌,霉菌,蘑菇等都是真菌

② 常见的霉菌有青霉(橘皮)和匍枝根霉

③ 青霉菌丝有横隔,营养菌丝和直立菌丝,直立菌丝顶端生有扫帚状成串的孢子,成熟的孢子是青绿

色的

④ 匍枝根霉菌丝内无横隔,直立菌丝顶端膨大成球状,里面生有孢子,孢子成熟呈黑色,营养菌丝吸

取有机养料

⑿蘑菇是一类个体较大的真菌,由菌盖,菌褶和菌柄三部分构成,菌褶内有许多孢子。

76.生物的学名为斜体拉丁文,双名法: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名

77.生物分类体系有七个阶层:界,门,纲,目,科,属,种

78.动物分类: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79.植物分类: 裸子植物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蕨类植物

无种子植物 苔藓植物

藻类植物

被子植物

种子植物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复习 第一节生物生存的环境 1、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 2、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和存在于它周围的影响它生活的各种因素。 非生物因素构成的环境:由阳光、空气、水、土壤、温 生物赖于生存的环境度等构成。 生物因素构成的环境:由食物、病菌、害虫、天敌等构成。 3、生物的生存环境可归类为水中、陆地和空中等。 第二节环境影响生存的生存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1、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存的其它生物。 2、设计探究实验时必须控制实验变量(探究实验中只允许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某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和设置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3、环境中的生物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存的同种生物或其它种类生物,这种影响包括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 互利共生:如珊瑚虫与海藻;蚂蚁与蚜虫 寄生:如蛔虫与人 种间关系竞争:如兔子与羊 捕食:如狼与山羊 种内互助:如图1-3右下图 种内关系 种内斗争:如水稻种植过密反而减产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生物对环境有影响

2、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第四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个体才能生存下来(适应的普遍性) 2、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①以保护色适应环境②以拟态方式适应环境 ③以警戒色适应环境④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构与行为 3、适应的相对性: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 原因:环境条件的改变。 第五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认识实验常用工具,熟记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科学探究过程 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 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并表达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并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 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计划必需合理、严密、可行。

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复习要点 第21章遗传信息的延续性 1、遗传的概念、意义、物质基础 概念: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也就是下代与上代性状的相似性 意义:保持物种的基本稳定,使物种不断进化发展 主要遗传物质:D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中心) 2、基因与性状 基因的概念: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基因与性状:一般地,控制性状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这 句话最重要)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分别控制显、隐性性状 3、人的性别决定原理、方式 常染色体22对 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类型:XY或XX 性染色体 数量:1对 男性:XY产生两种精子X 和Y 性别决定方式:XY型 女性:XX产生一种卵细胞X 4、生物的变异概念、类型 概念:生物亲代与子代间以及子代个体间的性状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生物的变异 变异 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类型不可遗传变异:仅仅由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引起的变异 有利变异、不利变异 转基因技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培育出可以表现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生物,使其发生可遗传变异。 5、常见的遗传病:色盲、镰刀型贫血、白化病 遗传病的预防:禁止近亲结婚、婚前检查、遗传咨询 第22章生命进化的长河 1、原始大气的成分:二氧化碳、甲烷、氮、氨、氢和水蒸气 2、生命起源阶段:原始大气高温、紫外线、雷电 →→→→→→→→ 有机小分子(原始大气中)→有机大分子(原始海洋中)→原始生命(原始海洋中) 3、、米勒等人模拟原始地球大气成分,在一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氨基酸,请回答: (1)、米勒提出的问题是原始地球有没有可能产生生命?; (2)、米勒作出的假设是;原始地球有可能产生生命 (3)、实验中火花放电的作用是;模拟原始地球的闪电 (4)、向装置内输入的气体是;模拟原始大气的成分 (5)、米勒在实验中收集的证据是;产生原先不存在的各种氨基酸 等有机小分子 (6)A内为模拟原始大气中发生闪电现象。 (7)B、C的液体相当于原始海洋 (6)、米勒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 证据:化石—------直接证据 4、生物进化历程: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地。 学说: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 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古代哺乳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 自然选择学说: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5、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阶段:森林古猿是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直立行走具有决定意义。 第7单元环境与健康 第23章人类对疾病的抵御 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间传播的疾病。 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 1、传染病 加热

2019-2020年初中生物结业考试 苏科版

2019-2020年初中生物结业考试苏科版 试卷说明:整卷满分为100分,开卷,考试时间为60分钟。题型均为选择题。选择题题型 包括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和组合选择题。请将所选答案准确填涂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仅有一个 ....选项最符合题意。其中1~30题每小题选对者得2分,31~40题每小题1分,共70分。 1.下图中的A~D是四位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出现在视野中的物像。其中最可能是因为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而形成的图像是 A B C D 2. 下列细胞结构中,能控制二氧化碳等物质进出细胞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线粒体 3.以色列科学家利用胚胎干细胞成功培育出了心肌细胞。依据的原理主要是 A. 细胞生长的结果 B. 细胞衰老的结果 C.细胞分裂的结果 D.细胞分化的结果 4. 苏州作为最为著名的江南水乡,自古以来就有着良好的湿地环境。湿地生态系统对于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延续城市文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特点与功 能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能调节区域小气候 B.能净化水源 C.能蓄洪抗旱 D.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 5 再将上述四组叶片置于通风处,则出现萎蔫现象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 6.某同学将水稻、苹果、松树归为一类,把贯众、海带和葫芦藓归为另一类。则他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 .根的有无 B .种子的有无 C .果实的有无 D .陆生或水生 7 A. 卵生 B. 用肺呼吸 C. 体温恒定 D. 具脊椎骨连接而成的脊柱 8.“根深叶茂,树干粗壮”,这是对一棵大树的整体性描述。下图所示的结构层次中,属于器官的是 . A .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 B .消化能力强,飞行时可随时排出粪便 C .骨骼和肌肉都很轻且薄,有利于减轻体重 D .有气囊辅助肺呼吸,吸气和呼气时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10.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健康成年人合理膳食中各种食物配置比例的是 A B C D 11.右下图是以一条食物链中每个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多少绘制成的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其中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各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各食物链中,与该金字塔最相符的是 ①草 ②树 ③植食性昆虫 ④兔 ⑤食虫鸟 ⑥狼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③→⑥ 12. 下列各实验装置中,能迅速、安全地脱去绿叶中叶绿素的是

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生物必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生物[上]期末复习提纲 第14章 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 1、 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 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血液组成。 2、 血管----运输各种营养物质与废道的通道 动脉 种 静脉 P25“三种血管的功能与分布” 类 毛细血管 3、心脏——输送血液的泵 结构:○ 1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 ○ 2心脏四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同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通的,而左右心房、心室是不相通的; ○ 3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衡量一个人心脏工作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是心输出量的多少 3、 血液----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 血液的分层现象(在血液中加抗凝剂) 血浆(上层淡黄色透明液体,含有大量的水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液 红细胞(下层,红色,数量最多,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 输氧的功能)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体积最小,没有细胞核,凝集血液) 贫血(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数值低于正常值 发炎或白血病---------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4、输血与血型 ABO 血型包括A 型、B 型、AB 型、O 型 输血原则:同型血互输 5、血液循环:人体内的血液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组成的管道里进行的循环流动。 途径: 体循环:左心室 体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网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动脉血) (静脉血) 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的毛细血管网 肺动脉 右心室 肺 循环 (动脉血) (静脉血) 实验: 哈维实验、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 P16 血压:血液在血管里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 一般所说的血压实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高血压-----舒张压超过12kPa

最新苏教版初二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资料

2014新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_苏教版 第8单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第二十一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1.生物无性生殖方式A (1)无性生殖是一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区别是不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3)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是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在条件适宜的环境中,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 无性生殖能保持植物亲本的优良性状,加快植物生殖的速度。植物依靠营养器官进行的生殖方式,叫营养生殖,方法有扦插、嫁接和压条。 2.植物嫁接的基本方法和原理B (1)嫁接时要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使两部分细胞愈合在一起,提高成活率。嫁接后的植株往往具有接穗特征。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过程A (1)将植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等,在无菌的条件下,培养在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这种技术叫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短时间内生产出大批无病毒兰花苗,采用植物组织培养。 4.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A (1)有性生殖是指亲代产生生殖细胞,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为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传粉是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传粉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3)植物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5.花的结构和与果实发育的关系B (1)花的结构图: (2)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种子由子房里的胚珠发育而成。其中的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一颗花生中有3个种子,说明子房中有 3 个胚珠 子房壁——————果皮 珠被————种皮果实 子房胚珠受精卵———胚 受精极核——胚乳 6.果实或种子与传播相适应的结构特点A (1)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有风力、水力、人和动物、自身力量几种方式。其中,豌豆种子靠自身力量传播,蒲公英果实和虞美人种子靠风力传播,苍耳果实表面有倒刺靠人和动物传播,睡莲靠水力传播。 7.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B 8.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实例A (1)家蚕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如:蚕、蚊子、苍蝇、蜜蜂等都进行完全变态发育。消灭豆天蛾的最佳时期是幼虫期。

苏科版初一下生物复习提纲【原创】

苏科版初一下生物复习提纲【原创】初一生物复习提纲 第七章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1、 1665年,英国人罗伯特?虎克第一次看到了细胞。到了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植物和动 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除病毒以外,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4、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同时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是一种透明胶状的液体,在细胞之内有许多与细胞生命活动有关的细微结构,如与细胞呼吸作用有关的线粒5、 体,如与植物光合作用有关的叶绿体。在大多数植物细胞里的细胞质还含有液泡,液泡里面充满着细胞液。活细胞 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性,这有利于细胞之间和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6、细胞核内含有与生物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物质。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一种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的化学物质,即DNA。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DNA和蛋白质共同组成染色体。每一种生物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目是一定 的。细胞核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使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人有23对染色体。 7、植物细胞结构比动物细胞多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第二节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1、在一个生命体长大的过程中,它的细胞不仅体积在增大而且细胞的数目也在不断地的增加。生物体细胞数目的增多 是通过细胞分裂来实现的。细胞分裂时,细胞内的细胞核和细胞质都要分成两份,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去。在细胞 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数目和形态相同的两份,并随着细胞的分裂 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2、受精卵在进行分裂产生许多新细胞的过程中,除了一小部分细胞继续保持原来的形状并具有分裂能力以外,绝大多 数细胞则失去了分裂能力。这些细胞通过生长增大了体积,在形态结构上也产生了差异,并且分别执行不同的生理 功能。这种细胞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3、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不同在细胞膜外有细胞壁,在细胞质中有一个或几个水泡状的液泡,大多数植物细没有细胞壁和叶绿体,一般也点胞的细胞之中都含有叶绿体没有液泡相同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基本结构点 第八章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 第一节植物体的组成 1、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被子植物)的植物体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其中根、茎、叶是营 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是繁殖器官

苏教版初中生物中学考试复习提纲

生物中考考点知识 班级: 主题一:科学探究(7.9分) 二、探索生命的方法 ⒈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⒉除了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设置两组实验为了形成。 3. 是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主题二:生物体结构层次(10.1分) 第2章探索生命 一、探索生命的器具 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下呈的像是像,如视野中看到P,则玻片上看到。 把视野右上方的物象移动到中央,玻片往移动即可。 在低倍镜下:细胞数目,个体,视野 高倍镜下:细胞数目,个体,视野 光线较强时,使用和遮光器上较小的孔,光线较暗时使用和遮光器上较大的孔。 ⒉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安放(2)对光(白亮的视野)(3)调焦(先用粗准焦螺旋下降,注视物镜与标本间距离;最后调,使物象更加清晰。)(4)观察(右眼,左眼观察) ⒊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1)擦(擦载玻片和盖玻片),(2)滴(植物:滴;人和动物:滴)(3)取(材料),(4)展(5)盖(盖上盖玻片),(6)染(用染色),(7)吸(吸去多余的水) 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材料要求: 第3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 ⒈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核:线粒体: 叶绿体:液泡: ⒉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 第4章生物体的组成

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⒈生物体由小长大是由于和。 ⒉细胞分裂: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加倍,平均分成两份移动到细胞两边,细胞中间长出,植物还长出,这样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细胞分化:分裂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后形成不同的。 3 动物组织:、、、 血液是一种组织。 植物组织:、、、 例:叶脉属于,叶肉属于,叶表皮属于。 二、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 植物的器官:营养器官:生殖器官: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人体和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人和动物的结构层次比植物结构层次多了: 人的各项生命活动在神经系统和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三、1.单细胞生物有:。 2.草履虫依靠运动,靠呼吸; 变形虫依靠运动,摄食。他们依靠进行生殖。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7.2分) 除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生物因素:影像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生态系统 1.在一定的地域,生物与环境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和。 非生物成分包括、空气、水和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 绿色植物是(能进行,制造有机物,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侟在有机物中); 人和动物是,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 细菌、真菌是,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提纲新版苏科版

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第1节知识点: 一、生物及生物学与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要会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3、生物的基本特征: (1)有共同的基本结构-----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需要营养 (3)需要呼吸和排泄 (4)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5)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6)能适应环境 二、现代生物科技成果:克隆技术(无性繁殖)、转基因技术、试管婴儿、 杂交水稻(袁隆平)、生态农业等 第一章第2节知识点: 一、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如观察、实验、调查、收集分析 资料、测量等。 二、显微镜: 1、是一种精密的仪器,可以帮助人们观察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微小生物体或微细结构。显微镜种 类很多,常用的有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 2、结构:镜头(目镜、物镜)、准焦螺旋(粗、细)、反光镜(平面、凹面)等。 3、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镜。 三、玻片标本:可分为装片、切片和涂片三种。 四、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是: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五、对照实验:是指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一组实验。其中经过实验处理的是实 验组,不作处理的是对照组。 第二章知识点

一、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地点)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地球上有各种不同的环境,任何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湿度等。 (非生物因素能影响生物的生存发展和分布) 二、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 三、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大树底下好乘凉”;“蚁穴溃堤”等都说明了生物能影响环境; 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及“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则说明了环境能影响生物。因此,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否则,就会被环境淘汰。 动物的保护色、拟态、警戒色都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方面。 第三章第1节知识点: 一、生态系统: 1、定义:在一定区域(或地域)内,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产者:绿色植物 生物成分消费者:人和动物 2、生态系统组成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3、要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必须要有生产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生产者。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 “绿色水库”:森林生态系统“地球的肾”:湿地生态系统 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人起支配作用的是:城市生态系统。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多种多样,这些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三、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调查时,首先必须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选择合适的调查地点和时间,制定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地做好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 第三章第2节知识点: 一、生物圈: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苏教版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苏教版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苏教版 一、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圈中的动物复习要点 (一)、动物的分类(目前已知动物大约150万种,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类) 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 软体动物甲壳动物 动环节动物昆虫 物节肢动物蛛型纲 分多足纲 类脊椎动物:1. 鱼 2.两栖动物 3. 爬行动物 4. 鸟类 5. 哺乳动物 A、无脊椎动物 ①腔肠动物:(海葵、海蛰、珊瑚虫)特点: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食物残渣仍由口排除体外。 ②软体动物:(章鱼、扇贝、蛾螺、鱿鱼、河蚌、蜗牛) 特点: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乌贼,章鱼贝壳退化。 ③节肢动物:甲壳动物:(虾子、蟹,水蚤)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昆虫:(蜜蜂、蝴蝶、蛾类) 特征:身体分头部、胸部、腹部三对足、两对翅体表有外骨骼,呼吸:气管 (昆虫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100万种)

蛛型纲:(蜘蛛) 用肺呼吸 多足纲:(蜈蚣) 节肢动物特征: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节肢动物呼吸:虾是鳃;昆虫是气管;蜘蛛是肺 节肢动物运动:靠翅或分节的足。 ④环节动物:(蚯蚓,沙蚕,水蛭又叫蚂蝗) 特征:由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呼吸:靠体壁。运动:靠肌肉的交替舒张收缩以及刚毛协调蠕动。体温:变温。生殖:卵生,生活习性:土中穴居,以腐殖土为食 B、脊椎动物 ①鱼 a.代表动物:(银鲳、鲨、中华鲟、青鱼、草鱼、鳙鱼、鲢鱼、海马) b特征:体表被有鳞片。呼吸:鳃。运动:尾部的摆动和鳍协调作用游泳。体温:变温。生殖:卵生,体外受精。 c有胸鳍、背鳍、臀鳍尾鳍。其中,胸鳍、腹鳍、背鳍可维持鱼体平衡。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决定前进的方向。 d在背鳍和腹鳍之间有侧线,可感知水流 e鱼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f水从鱼的口中进入从鳃盖后流出,鳃丝特点:既多又细呈鲜红色,因为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 ②哺乳动物 (虎、猫、兔、鲸、海豚、海豹、蝙蝠)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下]期末复习提纲 第7章 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1、 1665年,英国虎克 最早研制出光学显微镜,发现了软木薄片由许多小室组成,称为“细 胞”。大多数生物体 是由细胞构成,病毒既没有细胞结构又比细胞体积小得多的生物,病毒 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细胞内,人类流行性感冒、 SARS 、艾滋病等疾病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 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 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 ① 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同时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 细胞质是一种透明的 液体,它具有流动性性,这有利于 进行物质交换,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③ 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存在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一种叫做 DNA 。克隆羊最像提供细胞核的那只羊。 ④ 植物细胞结构比动物细胞多 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 A 、 植物细胞结构中的 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外层, 细胞形态的作用。 B 、 植物细胞细胞质内有与细胞呼吸作用有关的 线粒体,有与植物光合作用的 叶绿体,还有 充满细胞液的液泡(切瓜果流出的汁液通常是细胞液) 。 C 、 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大约95%来自线粒体,它被人叫做细胞内供应能量的 动力工 厂。 3、 细胞的生长: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密切相关,一方面,细胞通过 分裂 增加细胞数量;另一方面,细胞通过 生长增大了细胞体积。若你手上有10个细菌,细菌每 隔20分钟繁殖一代,一昼夜细菌将繁殖 。 脱氧核糖核酸的化学物质, 质地坚韧,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维持 72代,细菌总数将达到 10 X 272 个。 在分裂过程中, 通过生长形态结 细胞分化。 (人体全能 4、 细胞的分化:多细胞生物体中所有细胞都是有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 小部分细胞继续保持原来的形状, 具有分裂能力,绝大多数失去分裂能力, 构也发生差异,分别执行不同的生理功能,我们把细胞这样的变化叫 干细胞能分化成人体各种细胞,而有的干细胞只能分化成某一类型的细胞。 细胞核和细胞质分裂成两份,分裂后的染色体一样 5、 正常的细胞分裂, 质在前后代的连续性、 变。 6、 玻片标本有三种: 观察。 ) ,这就保证遗传物 稳定性。如果正常分裂的细胞失去控制, 细胞就会过度分裂而发生癌 装片、切片、涂片。用碘液处理后的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便于 第8章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 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做 组织。 1、 组织:形态相似、 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在生物体内执行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 系统:在大多数动物体和人体中,一些器官进一步有序地连接起来,共同完成一项或几 项生 物活动,就构成了 系统。 2、 植物体组成的结构层次是: 细胞7组织7 器官7植物体。 3、 植物的组织主要有: 分生组织、机械组织、基本组织、保护组织和输导组织 器官 。

(完整版)苏教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提纲[1]

生物中考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 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1章周围的生物世界 一、我们周围的生物 ⒈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⒉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直接影响生物)生物因素:影像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第2章探索生命 一、探索生命的器具 ⒈放大倍数越大,物象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 反光镜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平面镜:光线强时用 ⒉使用:取出→安放镜头→对光(白亮的视野)→放置→调焦(先用粗准焦螺旋下降,注视物镜与标本间距离;后用粗准焦螺旋上升,注视目镜;最后调细准焦螺旋。)→观察 ⒊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滴(植物:清水;人:生理盐水)→取(薄而透明)→浸→展→盖→染(后吸)→看 二、探索生命的方法 ⒈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⒉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第2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3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 ⒈相同点:细胞膜(控制细胞物质进出)、细胞质、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线粒体(呼吸作用场所) ⒉不同点: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 第4章生物体的组成 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⒈生物体通过细胞的不断分裂和体积增大而由小长大。 ⒉动物、植物组织 动物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吸收)、肌肉组织(运动)、结缔组织(营养、连接、支持和保护)、神经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植物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基本组织 二、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 植物体的细胞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完整版)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完整版) 第十四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植物 生 物 的 多 样 性

生物的多样性 动物 (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它们的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无脊椎 动物约占动物种数的95%,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 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主要类群. 环节动物 的身体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 代表动物有:蚯蚓、蚂蝗、沙蚕等. 软体动物 大多数在身体的腹面有块状肌肉足,体外被覆坚硬的贝壳. 代表动物有:珍珠贝、蜗牛、乌贼等. 节肢动物 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占动物总数的4/5以上,同时也是无脊椎动物中最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类群.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头部有眼、触角和口等器官. 代表动物有:甲壳纲---蟹、虾、 蛛形纲---蜘蛛 多足纲---蜈蚣 昆虫纲---蝴蝶、蝗虫等. 脊椎动物 代表着动物界的高等类群.现存的脊椎动物主要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 哺乳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的背部有脊柱. 我国的珍稀动物 我国珍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除了被誉为“活化石”的大熊猫外,还有 蒙古野驴、金丝猴、白鳍豚、丹顶鹤、朱鹮、扬子鳄等.

生物的多样性 微生物 结构:它们具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一般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部分构成.有些细胞还具有荚膜(保护)和鞭毛(运动结构)等结构. 分类:根据细菌不同的形态,可以把它们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 生活方式:寄生或腐生.有的细菌营腐生生活(分解死的动植物遗体)如:枯草杆菌、甲烷菌等.有的细菌营寄生生活如: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等. 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分裂生殖). 观察方式:高倍显微镜. 应用:利用黄色短杆菌制造味精 细菌 真菌 分类:除了少数真菌个体微小外,绝大多数真菌个体较大.真菌有单细胞的(酵母菌)和多细胞的(霉菌等).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生活方式:一般营腐生或寄生生活. 生殖方式:真菌通过无性生殖(出芽生殖)或有性生殖的方式(孢子)繁衍后代. 病毒 病毒很小, 要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它们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一般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 生活方式: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生物的活细胞里,无限增殖. 病毒对人类生活有利有弊;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有益,少数细菌对人类有害. 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上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生物考点总结 考点一我们生活的生物圈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一切有生命的物质。 ①植物类:小麦、玉米、水稻以及校园植物等 ②动物类:珊瑚虫、鱼类、两栖类、鸟类等 ③微生物类:细菌、真菌、病毒等 2、杂交稻之父:袁隆平 3、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 (1)生物因素:一种生物影响其他生物生存的因素 (2)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空气、水、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存因素举例:①大雨过后,蚯蚓爬到地面(影响因素是空气) ②沙漠里植物植株矮小(影响因素是水分) ③极地狐和大耳狐的关系(影响因素是温度)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举例:①北极熊、青蛙的保护色 ②竹节虫的拟态③睡莲在水下有长长的叶柄 (二)、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 1、主要结构 (1)目镜、物镜:目镜是用左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 (2)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目镜的放大倍数 举例:目镜为5倍,物镜为40倍,那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200 (3)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围较大 (4)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5)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2、使用方法 (1)显微镜的摆放:放置实验台略偏左的位置 (2)观察:左眼观察,右眼同时睁开 (3)显微镜成像:倒像。举例:字母d在显微镜下应看到的是p (4)调节标本在视里中的位置:如果在视野中看到的像偏向左上方,则应把装片继续上左上方移动,才能使像在视野中央 (三)、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实验结果 (四)、生态系统的组成

最新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走进生命世界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的基本特征:a、生物大多由细胞有序构成;b、生物都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与排泄;c、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实验、调查、测量等,其中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4、观察时,首先要根据观察目的,仔细看对象的特征和特性。再做出分析和判断。有时需要借助于一定的仪器,如放大镜和显微镜等 实验过程: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一、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1、认识显微镜 (1)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换器、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 (2)照明部分:反光镜(含平面镜和凹面镜)、遮光器、光圈。 注:光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3)光学部分:目镜、物镜(低倍镜、高倍镜)。 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 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一定要透明)→物镜→镜筒→目镜(放大成倒立的虚像)→眼。 3、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镜座,正确取出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略偏左,使镜臂对着身体,镜筒向前。 (2)对光:(三转) A.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 转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C.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3)观察: A. 放玻片标本,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使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上知识点

苏科版生物复习资料(七上知识要点) 一、我们生活的生物圈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绪言 (1)生物:一切有生命的物质。 ①植物类:小麦、玉米、水稻以及校园植物等 ②动物类:珊瑚虫、鱼类、两栖类、鸟类等 ③微生物类:细菌、真菌、病毒等 (2)杂交稻之父:袁隆平 2、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 (1)生物因素:一种生物影响其他生物生存的因素 (2)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指阳光、空气、水、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存因素 举例:①大雨过后,蚯蚓爬到地面(影响因素是空气) ②沙漠里植物植株矮小(影响因素是水分) ③极地狐和大耳狐的关系(影响因素是温度)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举例:①北极熊、青蛙的保护色 ②竹节虫的拟态③睡莲在水下有长长的叶柄 (二)、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 1、主要结构 (1)目镜、物镜:目镜是用左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 (2)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目镜的放大倍数 举例:目镜为5倍,物镜为40倍,那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200 (3)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范围较大 (4)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5)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2、使用方法 (1)显微镜的摆放:放置实验台略偏左的位置 (2)观察:左眼观察,右眼同时睁开 (3)显微镜成像:倒像。举例:字母d在显微镜下应看到的是p (4)调节标本在视里中的位置:如果在视野中看到的像偏向左上方,则应把装片继续上左上方移动,才能使像在视野中央 (三)、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实例:有一次小明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明觉得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告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一起去 探究 1、提出问题: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2、作出假设:影响叶绿素的产生。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生命世界 第一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1.生物的基本特征 a.生物都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与排泄; b.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 c.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d.除病毒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3.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实验、调查、测量等,其中观察和实验是进行 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4.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注意:科学探究实验有三个原则:对照、平行重复、单一变量。 a.得有一个对照组,对照组的作用是对照。通常实验组进行实验处理,对照组不 做处理。 b.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只能有一个变量,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余条件都应相 同,并控制在适宜状态。 c.实验中经常要测量几次(至少3次),结果要取平均值,目的是提高数据的可 靠性。 5.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 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 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 筒。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 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 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 的强弱。 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6.显微镜使用时的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①取镜和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②对光: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反光镜在一条直线上。白亮圆形的视野。 (用低倍镜对光,选择合适的光圈并调节反光镜来调节光线) ③观察: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口诀: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调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十归箱。 7、注意事项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doc

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也叫生命科学。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1、地球上有各种不同的环境,有水域,有陆地,有炎热的地方,也有寒冷的地方,几乎到处都有生物存在。 2、对于每种生物来说,影响它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主要有阳光、空气、土壤、水、温度等。如极地狐与大耳狐的形态不同,主要受温度影响;短日照可以促进菊花提早开花。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可以是互助也可以是斗争,如蚂蚁间的互助,公羚羊之间为配偶争斗。异种生物之间的影响也是如此;(种间关系:竞争、互助、捕食、寄生等。)如蝴蝶与开花植物(互助),菟丝子与大豆(寄生)。 4、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牛产粪便污染环境,影响牧草生长;蜣螂清除粪便,改良土壤;不同植被对空气的湿度影响不同;树木可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蚯蚓疏松土壤。 总之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适者生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如形态上适应的有拟态、保护色等;结构上适应的有鸟有鸟翅、鱼有鳍等;生理、行为上适应的有:鸟类迁徙、夏眠等。 科学探究的的基本方法 一、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1、认识显微镜 观察上图的显微镜,辨认显微镜的每一部分,弄清每一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1)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转换器、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 (2)照明部分:反光镜(含平面镜和凹面镜)、遮光器、 光圈。 (3)光学部分:目镜、物镜(低倍镜、高倍镜)。 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 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一定要透明)→物 镜→镜筒→目镜(放大成倒立的虚像)→眼。

最新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必记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必记知识点 班级__________ 小组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第8单元生物技术 第20章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1、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2、酒酿(甜酒)、面包、馒头是酵母菌发酵的产物;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是酵母菌发酵的结果;果酒暴露在空气中变酸是醋酸菌发酵的结果;使牛奶变成酸奶、蔬菜变成有酸味的泡菜的细菌是乳酸菌。 3、酿制酒酿时,加入的酒曲中含有酵母菌;用冷开水冲洗蒸熟的糯米,是为了防止温度过高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酿制酒酿的适宜温度为25~30℃。 4、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有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馒头松软多孔是 乳等。现代发酵技术已进入到按照人的意愿创造出具有特殊性能的微生物,以生产人类需要的发酵产品的新阶段,现代发酵产品有抗生素、维生素等。 6、食品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食品保存的基本原理:采用一定的方法抑制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 7、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晒干、风干、盐渍、糖渍、烟熏、酒泡等;现代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目前已广泛利用酶对食物进行保存,例如,利用溶菌酶对鱼、虾等水产品进行保存,对人体无害。长期食用添加了防腐剂的食品会危害 第21章现代生物技术 1、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等。 2、基因工程是按照人的意愿运用人工的方法,对生物的基因进行“移花接木”式改造的重组技术。转基因技术是指把外源基因直接导入动植物体或它们的受精卵内,并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技术。被导入外源基因的动植物称为转基因动植物。 3、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及实例:①1982年美国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转入小鼠受精卵中培育出“巨型小鼠”。②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杀虫毒素基因成功转入烟草中。③我国科学家培育出了转基因黄瓜、番茄等。 胞(细胞膜和细胞质),母羊C提供胚胎发育的场所。多利羊和A羊几乎一样是因为多利获得了母羊A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多利羊的克隆成功,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动物身上的一个体细胞培育出与这一动物几乎相同的生命体。 6、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细胞全能性:在多细胞生物中每个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个体发育的全部基因,只要条件许可,都可发育成完整的个体。 7、克隆技术在农业、医学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利用人体细胞克隆组织或器官,拯救濒危动物等。

苏科版初中生物

苏科版初中生物 七年级上册 第2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第2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第一课时) 苏州新区实验初中毛娟英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的内容。依据新课程理念,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 1、建立以尊重生命为基础的开放的课程理念。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更应是一个学生切实参与并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学生探求新知识、认知到每个个体生命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因此,对于“生态系统的组成”这部分内容,教师课前引导学生分组调查校园草地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2、设计能体现以学生为发展的生命教学过程。对于重点内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教师精心设计好能充分调动学生活动课前环节,上课时又却充分给予学生交流、反馈、讨论的时间。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讨论教室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给学校池塘的设计提意见等环节能充分体会到自己在这堂课中的重要作用,能在学习中得到较大乐趣。 3、创设合作学习中资源共享的生命氛围。在分组调查过程中,各组同学分工细致,各展所长,在课堂汇报过程中,学生不只锻炼了表达能力,也深刻体会到了合作学习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在这个畅所欲言的过程中,学生深刻体会到生物与环境不可分割的关系,进而对周边

生物甚至自己的生存环境有一个反思的空间。 二、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以小见大,从身边的环境入手,以生活中常见的池塘生态系统为例,要求学生在充分调查身边的生态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得出生态系统的概念,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调查设计为人人参与的活动,主要目的是让每位同学都体验科学调查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校园生态系统的调查过程,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感受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密切关系,树立生物与环境不可 分割的观念。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密切关系。 本节关键:通过回忆校园生态系统的调查过程,比较校园内外人工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同,理解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的密切 关系。逐步建立环保意识。 对关键问题的处理 1.调查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2.课前让学生调查校园草地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课上分析校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通过判断教室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比较校园内外人工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同等环节理解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生物与环境”这一章后,对某些生物生活的特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