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提高)知识讲解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提高)知识讲解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提高)知识讲解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提高)知识讲解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平行四边形(提高)

【学习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能初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并体会如何利用所学的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四边形的问题.

3. 能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进行证明和计算.

4. 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平行四边形知识要点】

要点一、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Y 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

要点诠释:平行四边形的基本元素:边、角、对角线.相邻的两边为邻边,有四对;相对的边为对边,有两对;相邻的两角为邻角,有四对;相对的角为对角,有两对;对角线有两条.

要点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边的性质: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2.角的性质:平行四边形邻角互补,对角相等;

3.对角线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角线的交点为对称中心.

要点诠释:(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中边的性质可以证明两边平行或两边相等;角的性质可以证明两角相等或两角互补;对角线的性质可以证明线段的相等关系

或倍半关系.

(2)由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内容较多,在使用时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3)利用对角线互相平分可解决对角线或边的取值范围的问题,在解答时应联系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来解决.

要点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要点诠释:(1)这些判定方法是学习本章的基础,必须牢固掌握,当几种方法都能判定同一个平行四边形时,应选择较简单的方法.

(2)这些判定方法既可作为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依据,也可作为“画平行四边形”的依据.

要点四、三角形的中位线

1.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要点诠释:(1)三角形有三条中位线,每一条与第三边都有相应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

(2)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把原三角形分成可重合的4个小三角形.因而每个

小三角形的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1

2

,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为原三角形

面积的1

4

.

(3)三角形的中位线不同于三角形的中线.

要点五、平行线间的距离

1.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1)定义: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注:距离是指垂线段的长度,是正值.

(2)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任何两平行线间的距离都是存在的、唯一的,都是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最短的线段的长度. 两条平行线间的任何两条平行线段都是相等的.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典型例题】

类型一、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高清课堂平行四边形例10】

1、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60cm,对角线交于O,△AOB的周长比△BOC?的周长大8cm,求AB,BC的长.

【答案与解析】

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AB=CD,AD=BC,AO=CO,

∵□ABCD的周长是60.

∴2AB+2BC=60,即AB+BC=30,①

又∵△ AOB的周长比△BOC的周长大8.

即(AO+OB+AB)-(BO+OC+BC)=AB-BC=8,②

由①②有

解得

∴AB,BC的长分别是19cm和11cm.

【总结升华】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利用方程的思想解题.

举一反三:

【变式】(2015春?安岳县期末)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是DC边上一点,连接AE、BE,已知AE是∠DAB的平分线,BE是∠CBA的平分线.

(1)求证:AE⊥BE;

(2)若AE=3,BE=2,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

【答案】

解:(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BAD=180°,

∵BE、AE分别平分∠ABC和∠BAD,

∴∠ABE+∠BAE=×180°=90°,

∴∠AEB=90°,

即AE⊥BE;

(2)∵AE⊥BE

∴S△ABE=AE×BE÷2=3,

∴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2S△ABE=6.

类型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2、、(2015?张掖校级模拟)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P、Q是直线AC上的点,且AP=CQ.

求证:四边形PBQD是平行四边形.

【思路点拨】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有很多种方法,此题可由对角线互相平分来证明.【答案与解析】

证明:连接BD交AC与O点,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O=CO,BO=DO,

又∵AP=CQ,

∴AP+AO=CQ+CO,

即PO=QO,

∴四边形PBQD是平行四边形.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利用“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来证明.

举一反三:

【变式】以锐角△ABC的边AC、BC、AB向形外作等边△ACD、等边△BCE,作等边△ABF,连

接DF、CE如图所示.求证:四边形DCEF是平行四边形.

【答案】

证明:在等边△ADC和等边△AFB中

∠DAC=∠FAB=60°.

∴∠DAF=∠CAB.

又∵ AD=AC,AF=AB.

∴△ADF≌△ACB(SAS).

∴ DF=CB=CE.

同理,△BAC≌△BFE,∴ EF=AC=DC.

∴四边形DCEF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类型三、构造平行四边形,应用性质

3、在等边三角形ABC中,P为ΔABC内一点,PD∥AB,PE∥BC,PF//AC,D,E,F分别在AC,AB和BC上,试说明:PD+PF+PE=BA.

【答案与解析】

解:延长FP交AB于G, 延长DP交BC于H,

∵四边形AGPD,EBHP为平行四边形,

∴PD=AG,PH=BE.

∵PD∥AB,PE∥BC,PF//AC,△ABC是等边三角形,

∴∠GEP=∠EGP=∠EPG=∠PHF=∠PFH=∠HPF=60°,

∴ΔGEP,ΔPHF为等边三角形

∴PF=PH=BE, PE=GE,

∴PD+PF+PE=AG+BE+GE=AB.

【总结升华】添加辅助线构造平行四边形是当题目中有平行关系的条件时经常使用的方法. 类型四、三角形的中位线

4、如图所示,在△ABC中,M为BC的中点,AD为∠BAC的平分线,BD⊥AD于D,AB=12,AC=18,求MD的长.

【思路点拨】本题中所求线段MD与已知线段AB、AC之间没有什么联系,但由M为BC的中点联想到中位线,另有AD为角平分线和垂线,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构造等腰三角形ABN,D为BN的中点,DM即为中位线,不难求出MD的长度.

【答案与解析】

解:延长BD交AC于点N.

∵ AD为∠BAC的角平分线,且AD⊥BN,

∴∠BAD=∠NAD,∠ADB=∠ADN=90°,

又∵ AD为公共边,∴△ABD≌△AND(ASA)

∴ AN=AB=12,BD=DN.

∵ AC=18,∴ NC=AC-AN=18-12=6,

∵ D、M分别为BN、BC的中点,

∴ DM=1

2

CN=

1

6

2

=3.

【总结升华】当条件中含有中点的时候,可以将它与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三角形的中线、中位线等联系起来,进行联想,必要时添加辅助线,构造中位线等图形.

举一反三:

【高清课堂平行四边形例9】

【变式】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Q是CD上的一定点,P是BC上的一动点,E、F分别是PA、PQ两边的中点;当点P在BC边上移动的过程中,线段EF的长度将( ).

A.先变大,后变小 B.保持不变 C.先变小,后变大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连接AQ.∵ E、F分别是PA、PQ两边的中点,

∴ EF是△PAQ的中位线,即AQ=2EF.

∵ Q是CD上的一定点,则AQ的长度保持不变,

∴线段EF的长度将保持不变.

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知识点总结一.正确理解定义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揭示了图形的最本质的属性,它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条性质,又是一个判定方法. (2)表示方法:用“ABCD记作,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2.熟练掌握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定都是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的特征进行简述的. (1)角: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对角相等; (2)边: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3)对角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面积:①S= 底高ah;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将四边形分成4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 3.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①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方法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③方法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方法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⑤方法4:一组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有关概念 (1)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它是研究矩形的基础,它既可以看作是矩形的性质,也可以看作是矩形的判定方法,对于这个定义,要注意把握:①平行四边形;②一个角是直角,两者缺一不可. (2)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它是研究菱形的基础,它既可以看作是菱形的性质,也可以看作是菱形的判定方法,对于这个定义,要注意把握:①平行四边形;②一组邻边相等,两者缺一不可. (3)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它是最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既是平行四边形,还是菱形,也是矩形,它兼有这三者的特征,是一种非常完美的图形. (4)梯形: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对于这个定义,要注意把握:①一组对边平行; ②一组对边不平行,同时要注意和平行四边形定义的区别,还要注意腰、底、高等概念以及梯形的分类等问题. (5)等腰梯形:是一种特殊的梯形,它是两腰相等的梯形,特殊梯形还有直角梯形. 2.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有关性质 (1)矩形:①边:对边平行且相等;②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③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④对称性:轴对称图形(对边中点连线所在直线,2条).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好的

设计者:方礼花 使用班级:初二一班 姓名: 寄语: 同学们一定要努力,争取期末取得优异的成绩 ! 第十一章 三角形 (共5页,每页61份)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可以判断三边是否能够成三角形) 3.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可以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可以分为两类: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锐角三角形的高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直角三角形交于直角顶点处,钝角三角形交于外部一点)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的面积平均分成相等的两份) 其交点称为重心。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运用于未安装好的窗户加一条木条)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公式与性质: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经常用于角度计算中)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经常用于证明两个角度比较大小)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n -·180°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n -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2)n -个三角形.②n 边形共有(3)2 n n -条对角线. (6)正多边形每个内角度数:用(2)n -·180°除以n,每个外角度数:360°除以n 。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数 学 教 案 第十三章:轴对称 2016年10月-11月 教师:李治民 第11章三角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 等于1800 ,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 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11.1.1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是重点;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 [投影1-6]如古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交通标志,等等,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 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呢? 二、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注意: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a b c (1) C B A

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及对应例题.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知识点总结 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即:AB=CD,AD=BC); (2):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即:AB//CD,AD//BC); (3):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即:∠A=∠C,∠B=∠D); (4):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即:O A=OC,OB=OD); 判定方法:1.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义判定法); 2.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考点1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1.矩形的定义、性质与判定 (1)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对角线_________;矩形的四个角都是________角。矩形具有________的一切性质。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_____________条,矩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_____________的交点。矩形被对角线分成了____________个等腰三角形。 (3)矩形的判定 有一个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有三个角是_____________的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_____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温馨提示:矩形的对角线是矩形比较常用的性质,当对角线的夹角中,有一个角为60度时,则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在判定矩形时,要注意利用定义或对角线来判定时,必须先证明此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然后再请一个角为直角或对角线相等。很多同学容易忽视这个问题。 2.菱形的定义、性质与判定 (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菱形的性质 菱形的_______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_______,并且每一条对角线______一组对角;菱形也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菱形即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____条。 (3)菱形的面积

最新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55805复习过程

第十一章三角形 1、三角形的概念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5、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 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斜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8、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多边形知识要点梳理 定义: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首位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 凸多边形 分类1:凹多边形 正多边形: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分类2:多边形非正多边形: 1、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n-2)。 多边形的定理2、任意凸形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边形的对角线条数等于1/2·n(n-3)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一、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SS”) 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AS”) 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SA”) 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AS”) 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HL”) 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二、角的平分线:1、(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2、(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三、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夹边就是三角形中相邻两角的公共边,夹角就是三角形中有公共端点的两边所成的角。 2、全等三角形的表示和性质 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如△ABC≌△DEF,读作“三角形ABC 全等于三角形DEF”。 注: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1)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2)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3)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1.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 2.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小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 点(x, 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 点(x, 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 2.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四、(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回顾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五、(等边三角形)知识点回顾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0 。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有一个角是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课本基础知识要点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十六章 分式 一、分式; 1. 分式: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B A 叫做分式。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 ) 2.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用式子表示如下: (C ≠0) 其中A,B,C 是整式 3.最简公分母: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做公分母,它叫做最简公分母 4.通分:分子和分母同乘最简公分母,不改变分式值,把几个整式化成相同分母的分式。这个过程叫通分。(分母为多项式时要分解因式) 5.约分:约去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改变分式值,这个过程叫约分。 二、分式的运算; 1.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2.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上述法则可以用式子表示: 3分式乘方法则:一般地,当n 为正整数时 这就是说, 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4.分式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加减。 上述法则可用以下式子表示:,a b a b a c ad bc ad bc c c c b d bd bd bd ±±±= ±=±= 5.整数指数幂; C B C A B A ??=C B C A B A ÷÷=bc ad c d b a d c b a bd ac d c b a =?=÷=?;n n n b a b a =)(

1.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 即)0(10≠=a a ; 当n 为正整数时,n n a a 1 =- ( )0≠a ,也就是说a n (a≠0)是a -n 的倒数。 正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也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m,n 是整数) (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n m n m a a a +=?; (2)幂的乘方:mn n m a a =)(; (3)积的乘方: n n n b a ab =)(; (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n m n m a a a -=÷( a ≠0); (5)商的乘方:n n n b a b a =)(( n 是正整数);( b ≠0) 三、分式方程; 1. 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过程,实质上是将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整式(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解分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时,最简公分母有可能为0,这样就产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2.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1)能化简的先化简(2)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化为整式方程;(3)解整式方程;(4)验根。 3.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四、列方程应用题: 1.列方程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1)审;(2)设;(3)列;(4)解;(5)答。 2.应用题有几种类型;基本公式是什么?基本上有五种: (1)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而行程问题中又分相遇问题、追及问题. (2)数字问题 在数字问题中要掌握十进制数的表示法. (3)工程问题 基本公式:工作量=工时×工效.

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知识归纳总结及解析

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知识归纳总结及解析 一、解答题 1.在矩形ABCD 中,AE ⊥BD 于点E ,点P 是边AD 上一点,PF ⊥BD 于点F ,PA =PF . (1)试判断四边形AGFP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若AB =1,BC =2,求四边形AGFP 的周长. 2.已知正方形ABCD . (1)点P 为正方形ABCD 外一点,且点P 在AB 的左侧,45APB ∠=?. ①如图(1),若点P 在DA 的延长线上时,求证:四边形APBC 为平行四边形. ②如图(2),若点P 在直线AD 和BC 之间,以AP ,AD 为邻边作APQD □,连结AQ .求∠PAQ 的度数. (2)如图(3),点F 在正方形ABCD 内且满足BC=CF ,连接BF 并延长交AD 边于点E ,过点E 作EH ⊥AD 交CF 于点H ,若EH=3,FH=1,当1 3 AE CF =时.请直接写出HC 的长________. 3.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边AB 上的一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连接 DE ,点A 关于直线DE 的对称点为F ,连接EF 并延长交BC 于点G ,连接DG ,过点E 作EH DE ⊥交DG 的延长线于点H ,连接BH . (1)求证:GF GC =; (2)用等式表示线段BH 与AE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4.猜想与证明:如图①摆放矩形纸片ABCD 与矩形纸片ECGF ,使B ,C ,G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E 在边CD 上.连结AF ,若M 为AF 的中点,连结DM ,ME ,试猜想DM 与ME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拓展与延伸: (1)若将“猜想与证明”中的纸片换成正方形纸片ABCD 与正方形纸片ECGF ,其他条件不变,则DM 和ME 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②摆放正方形纸片ABCD 与正方形纸片ECGF ,使点F 在边CD 上,点M 仍为AF 的中点,试证明(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提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① ② 5.直线1234,,,,l l l l 是同一平面内的一组平行线. (1)如图1.正方形ABCD 的4个顶点都在这些平行线上,若四条直线中相邻两条之间的距离都是1,其中点A ,点C 分别在直线1l 和4l 上,求正方形的面积; (2)如图2,正方形ABCD 的4个顶点分别在四条平行线上,若四条直线中相邻两条之间的距离依次为123h h h ,,. ①求证:13h h =; ②设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S ,求证2 22211 2 2 S h h h h =++. 6.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是BC 边所在直线上一动点(不与点B 、C 重合),过点B 作BF ⊥DE ,交射线DE 于点F ,连接CF .

(完整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试卷

D C B A 第8题 抚远四中八年级英语班数学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姓名: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 一、细心填一填(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在以下绿色食品、回收、节能、节水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2.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 (x 2)3=x 5 B 、3x 2÷2x=x C 、 x 3·x 3=x 6 D 、(x+y 2)2=x 2+y 4 3.已知M (a ,4)和N (3,b )关于x 轴对称,则2011)(b a +的值为 A .-1 B .1 C .-20117 D .20117 4.如图,在△ABC 中,AD=BD=BC ,若∠C=25°,则∠ADB 的度数是( ) A. 80o B. 60o C. 50o D. 100o 5. 如图,在△ABC 中,AB=AC ,∠C=30°,∠BAD=90°, AD=4cm ,则BC 的长为 A .4cm B .8cm C .10cm D .12cm 6.已知x 2+kxy+64y 2 是一个完全式,则k 的值是( ) A . 8 B .±8 C .16 D .±16 7.已知 , ,则 的值为( )。 A 、9 B 、 C 、12 D 、 8.如图,△ABC 中边AB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 、AB 于点D 、E ,AE=3cm ,△ADC?的周长为9cm ,则△ABC 的周长是( )A .10cm B .12cm C .15cm D .17cm 9. 如图,在△ABC 中,AB=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DF ⊥AC ,垂足分别为E 、F ,则下列四个结论: ①AD 上任意一点到点C 、B 距离相等;②AD 上任意一点到边AB 、AC 距离相等;③BD=CD ,AD ⊥BC ;④∠BDE=∠CDF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10、甲、乙两人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若相向而行,则a 小时相遇; 若同向而行,则b 小时甲追上乙.那么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 ) A. a b b +倍 B. b a b +倍 C.b a b a +-倍 D. b a b a -+倍 二、精心选一选(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1纳米=0.000000001米,7.5纳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 (3)π-= ;若分式2 4 2--x x 的值为0, 则x 的值为 .当x 时,分式 2 2 -+x x 有意义。 13、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4和8,周长为______. 14、把216a +-分解因式__________。 15. 如图,∠AOB=30°,OC 平分∠AOB ,P 为OC 上任意一点; PD ∥OA 交OB 于D ,PE ⊥OA 于点E ,若OD=4 ,则PE=__ __. 16、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1+2x ,8,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7. 计算(-3x 2y 2)2·(2xy)3÷(xy) 2 =____;()1 3 143272π-??---+ ? ?? ______. 18. 如果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900°,则这个正多边形是正______边形. 19、.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2 33 x m m x x -=--无解,则m 的值为 . 20.如图所示,在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ABC 中,E 、F 、G 分别为AB 、AC 、BC 的中点,点P 为线段EF 上一个动点,连接BP 、GP ,则△BPG 的周长的最小值是 . 三、用心画一画、算一算(共20分) 21.(本小题6分)作图题(不写作图步 骤,保留作图痕迹).如图,OM,ON 是 两条公路,A,B 是两个工厂,现欲建一个仓库P ,使其到两条公路距离相等且到两工厂距离相等,请你确定该仓库P 的位置。 22.计算与 解方程(每题6分) (1)x x x x x x x x 4)44122(22-÷+----+ (2) 解方程求x :11 4112 =---+x x x (第21题) O N M · ·A B 第20题图 A B C D (第5题图) C (15) P D A B E O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我班优生稍少,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求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有的学生思想单纯爱玩,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厌学无目标。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等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3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其中对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落实“综合与实践”的要求。 第16章“二次根式”主要讨论如何对数和字母开平方而得到的特殊式子——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17章“勾股定理”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 第18章“平行四边形”主要研究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还研究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19章是“一次函数”,其主要内容包括: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举例,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关系,以及以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选择最优方案为素材的课题学习。 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a≥0)是一个非负数,2=a(a≥0)(a≥0). (3(a≥0,b≥0); a≥0,b>0)a≥0,b>0). (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2.过程与方法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a≥0)a≥0)是一个非负数;2=a(a≥0) (a≥0)?及其运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1a≥0)2=a(a≥0(a≥0)

平行四边形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一、知识点讲解: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 54321)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 3. 矩形的性质: 因为四边形ABCD 是矩形??? ? ??.3; 2;1)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有通性)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 (4)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 4矩形的判定: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 (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4)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两对角线相交成60°时得等边三角形。 5. 菱形的性质: 因为ABCD 是菱形??? ? ??.321角)对角线垂直且平分对()四个边都相等; (有通性;)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 6. 菱形的判定: ?? ? ?? +边形)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四个边都相等(一组邻边等)平行四边形(321?四边形ABCD 是菱形. 菱形中有一个角等于60°时,较短对角线等于边长; 菱形中,若较短对角线等于边长,则有等边三角形; 菱形中,两对角线把菱形分成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菱形的边,两直角边分别是两对角线的一半。 菱形的面积等于两对角线长积的一半。 A B D O C A B D O C A D B C A D B C O C D B A O C D B A O

C D A B A B C D O 7.正方形的性质: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 ??.321分对角)对角线相等垂直且平(角都是直角; )四个边都相等,四个(有通性;)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 8. 正方形的判定: ???? ? ? ? ?? ++++++对角线互相垂直矩形)(一组邻边等 矩形)(对角线相等)菱形(一个直角)菱形(一个直角一组邻边等)平行四边形(5432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9. 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 遍的一半。 2.由矩形的性质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二、例题 例1:如图1,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BD,CF⊥BD,垂足分别为E 、F. 求证:∠BAE =∠DCF. 例2如图2,矩形ABCD 中,AC 与BD 交于O 点,BE⊥AC 于E ,CF⊥BD 于F. 求证:BE = CF. 例3.已知:如图,在△ABC 中,中线BE ,CD 交于点O ,F ,G 分别是OB ,OC 的中点.求证:四边形DFGE 是平行四边形. 例4如图7 的对角线AC 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 ,BC 分别相交于点E ,F. 求证:四边形AFCE 是菱形. (图1) O A B C D E F (图2) B

2018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二次根式 【知识回顾】 1.二次根式:式子a(a≥0)叫做二次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1)(a)2=a(a≥0);(2) = =a a2 5.二次根式的运算: (1)因式的外移和内移: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 (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3)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a≥0,b≥0);=b≥0,a>0). (4)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典型例题】 1、概念与性质 例1下列各式1 其中是二次根式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例2、求下列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a(a>0) a -(a<0) 0 (a=0);

(1) x x -- +31 5;(2) 2 2)-(x 例3、 在根式1) 222;2) ;3);4)275 x a b x xy abc +-,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1) 2) B .3) 4) C .1) 3) D .1) 4) 例4、已知: 例5、 已知数a ,b ,若2()a b -=b -a ,则 ( ) A. a>b B. a>时,①如果a b >a b >a b >时,①如果22a b >,则a b >;②如果22a b <,则a b <。 例2、比较3223 的值。求代数式22,211881-+- +++-+-=x y y x x y y x x x y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数 学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知识点 第十一章:三角形 1、三角形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3条边、3个顶点、3个角 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线段AB,BC,CA是三角形的边,点A,B,C是三角形的顶点。∠A,∠B,∠C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ABC的三边,有时也用a,b,c来表示,顶点A所对的边BC用a表示,顶点B所对的边AC用b表示,顶点C所对的边AB用c表示。 3、三角形的分类: 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按照三个内角的大小分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注: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两个锐角,所以判断一个三角形的种类,只需要判断最大的内角是什么角即可。 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按边的相等关系分 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4、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由不等式的性质易得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三边关系的应用: (1)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技巧:只需验证两小边是否大于最大边即可)。 (2)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大小范围(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 (3)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4)求三角形的边长或周长时注意验证三条边能否组成三角形。 5、三角形的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该边上的高。 三角形有三条高,三条高相交于一点。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 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的垂心即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的外部。 6、三角形的中线: 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7、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 数学教案 九年级下册 科任老师

二次根式 16.1 二次根式(1)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 2、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3、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0(0≥≥a a 和)0()(2≥=a a a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性质. 难点:综合运用性质)0(0≥≥a a 和)0()(2≥=a a a 。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已知x 2 = a ,那么a 是x 的_____________; x 是a 的________, 记为______, a 一定是______________数。 (2)4的算术平方根为2,用式子表示为 =__________; 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0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 式子)0(0≥≥a a 的意义是 _______- 。 (二)提出问题 1、式子a 表示什么意义? 2、什么叫做二次根式? 3、式子)0(0≥≥a a 的意义是什么? 4、)0()(2≥=a a a 的意义是什么? 5、如何确定一个二次根式有无意义? (三)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第2页例前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试一试: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为什么? 3,16-,34,5-,)0(3≥a a ,12+x 2、计算 : (1) 2)4( (2) (3)2)5.0( (4)2)3 1( 根据计算结果,你能得出结论: ,其中0≥a , )0()(2≥=a a a 的意义是 。 3、当a 为正数时指a 的 ,而0的算术平方根是 ,负数 ,只有非负数 a 才有算术平方根。所以,在二次根式中,字母a 必须满足 , 才有意义。 2 )3(________ )(2=a 4

平行四边形判定知识讲解

A B C D C 平行四边形判定知识讲解 一、知识结构: ????? ???????? ???形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角: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 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二、型例题讲解: 例1、如图,AD=BC,要使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还需补充的一个条件是______ 分析:可以从边、角、对角线上分别考虑。 答案:不唯一:如, AB =CD ,AD ∥BC ,∠A +∠B =180°,∠C +∠D =180° 点评:本体起点低,入口宽,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同学。 例2、点A 、B 、C 、D 在同一平面内,从①AB ∥CD ②AB =CD ③BC ∥AD ④BC =AD 这四个条件中任选两个,使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选法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分析:可以用①分别与②、③、④组合,可以构成①②,①③两组正确命题;②与②④组合,可以构成②④一组正确命题;③与④组合,可以构成③④一组正确命题,因此,共有4组,故,选择B 。 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大家灵活掌握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和分类思想。 例3、下列条件中,能确定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 对角线AC 平分BD B. ∠A=∠B, ∠C=∠D C. AB=AD, CB=CD D. AB=CD, AD=BC 分析:本体给出的条件有边、角、对角线,那我们就可以从边、角、对角线三个知识点来加以分析,利用排除法进行淘汰。 答案:D 点评:只有熟练掌握其知识点,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例4、D 、E 、F 分别是△ABC 的边BC 、AB 、AC 上,且DE ∥AF ,DE =AF ,G 在FD 的延长线上,DG =DF ,试说明AG 和ED 互相平分 分析:要想判断AG 和ED 互相平分,我们可以说明四边形ADGE 可以连接AD 、EG ,先证四边形AEDF 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四边形AEGD 解:连接AD 、EG , 因为,DE ∥AF ,DE =AF ,所以,四边形AEFD 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 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AE ∥DF ,AE=DF (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又因为,DG =DF 所以,AE=DG ,AE ∥DG 所以,四边形AEGD 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AG 和ED 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评分)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的运用,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二者的

最新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下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小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 1、如果分式 x -1有意义,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1 B 、x <1 C 、x ≠1 D 、x =1 2、己知反比例数x k y =的图象过点(2,4),则下面也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是 A 、(2,-4) B 、(4,-2) C 、(-1,8) D 、(16,2 1 ) 3、一直角三角形两边分别为3和5,则第三边为 A 、4 B 、34 C 、4或34 D 、2 4、用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下列哪种图形 A 、矩形 B 、菱形 C 、正方形 D 、等腰梯形 5、菱形的面积为2,其对角线分别为x 、y,则y 与x 的图象大致为 A B C D 6、小明妈妈经营一家服装专卖店,为了合理利用资金,小明帮妈妈对上个月各种型号的服装销售数量进行了一次统计分析,决定在这个月的进货中多进某种型号服装,此时小明应重点参考 A 、众数 B 、平均数 C 、加权平均数 D 、中位数 7、王英在荷塘边观看荷花,突然想测试池塘的水深,她把一株竖直的荷花(如右图)拉到岸边,花柄正好与水面成600夹角,测得AB 长60cm,则荷花处水深OA 为 A 、120cm B 、360cm C 、60cm D 、cm 320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8、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O,EF 过点O 与AD 、BC 分别相交于E 、F,若AB=4,BC=5,OE=1.5,

那么四边形EFCD 的周长为 A 、16 B 、14 C 、12 D 、10 9、如图,把菱形ABCD 沿AH 折叠,使B 点落在BC 上的E 点处,若∠B=700,则∠EDC 的大小为 A 、100 B 、150 C 、200 D 、300 10、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同一边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B 、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 、如果顺次连结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是一个正方形,那么原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D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11、甲、乙两班举行班际电脑汉字输入比赛,各选10名选手参赛,各班参赛学生每分钟输入汉字个数统计如 下表: 通过计算可知两组数据的方差分别为0.22=甲S ,7.22 =乙S ,则下列说法:①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同;② 甲组学生比乙组学生的成绩稳定;③两组学生成绩的中位数相同;④两组学生成绩的众数相同.其中正确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2、如图,两个正方形ABCD 和AEFG 共顶点A,连 BE 、DG 、CF 、AE 、BG,K 、M 分别为DG 和CF 的中点,KA 的延长线交BE 于H,MN ⊥BE 于N. 则下列结论:①BG=DE 且BG ⊥DE ;②△ADG 和 △ABE 的面积相等;③BN=EN,④四边形AKMN 为平行四边形.其中正确的是 A 、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第9题图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3、一组数据8、8、x 、10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则x= . 14、如图,己知直线b kx y +=图象与反比例函数x k y = 图 象交于A (1,m )、B (—4,n ),则不等式b kx +>x k 的 解集为 . 第14题图 15、如图,每一个图形都是由不同个数的全等的小等腰梯形拼成的,梯形上、下底及腰长如图,依此规律第10 个图形的周长为 . …… 第一个图 第二个图 第三个图 16、如图,矩形ABCD 对角线AC 经过原点O,B 点坐标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