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鸦片战争的感悟.

对鸦片战争的感悟.

鸦片战争的认识

当世界都在向前迈进的时候,中国仍在原地徘徊,做着自己的“春秋大梦”。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和不断发展,殖民主义势力也随之扩张。殖民主义是为资产阶级剥削国内外人民、建立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服务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来到东方,就是为了把它们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19世纪初,英国已经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为了打开市场,解决其本国的商品滞销问题,发动鸦片战争。而在那之前的鸦片走私已经让中国人身体和精神上受到重创,战争前的中国尚没有近代意义上的外交,也没有主权的概念。长期的闭关锁国也蒙蔽了国人的眼睛和心灵,如果中国的社会体制不改变,鸦片战争的结果也不会得到改变。即使当时的英国没有发动鸦片战争,也会有其他的国家在“垂涎”着中国。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第一是制度的落后,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中国经济的主导地位。思想上又对国人实行禁锢政策,对不满情绪者进行残酷打压,闭关政策也大大阻碍了中国的对外贸易。统治的腐败和对人民的压迫必将引起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中国的周边国家和邻近地区陆续成为殖民地或势力范围。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古老国家对于西方自然是块“肥肉”。第二是清政府内部的分裂,许多大地主、大贵族联合在一起组成鸦片输入收益集团,而林则徐为首的有志之士组成了禁烟派,但是这仍然不能阻挡英国对华的鸦片输入。说到底,战争失败,英国的强大是一个原因,朝廷内部很多人不愿意打仗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他们愿意维持现状,这样才不会损害他们的既得利益。第三是清政府对内打压,对外却妥协,典型的“窝里反”,战争中天时地利人和,且不谈“天时地利”,“人和”这一条件本可作为优势,却被清政府扼杀在摇篮中,采取反动政策硬是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第四是鸦片对国人的侵害太深,看过当时一些国人吸食鸦片的图片,图片中的人飘飘欲仙很享受的样子,而鸦片就是让国人始终处在一种安逸的状态,民族危机不关他的事,经济落后不关他的事,完全是过一天便乐一天的心态,民族意识尚未觉醒,这样的人就连武器也打不起,谈何打仗抗敌呢?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且还勒索赔款,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战争前的中国自认为“地大物博,天朝上国,唯我独尊”,战争却让中国不得不睁眼看清世界的形势,开阔了眼界。当时的中国就如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旦打开接触新鲜空气,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同时鸦片战争对于自然经济的冲击也是不容忽视的,它中断了中国自然经济的演化过程,促使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和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外国在华设立工厂,并不是为了中国的工业经济,而是为了从中获取暴利从而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其实本质上,他们在中国只是建立了一个无根基、无依靠的殖民地工业体系罢了。战争后的中国除了要缴纳条约上的赔款以外,还被剥夺了关税自主权,关税自主权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经济主权,外国廉价的商品涌入中国,排挤了中国的工业品和手工产品,从中获取高额利润。而海关的行政权也被外国逐步控制,纵观整个条约,对当时整个中国的经济、政治都产生了巨大冲击,外国人通过条约从不同方面控制中国。虽然说经济上受到重创,鸦片战争在思想上也为中国打开了一个窗口,利于世界文明传入中国,也为后面的洋务运动起到了促进的作用。经济体的瓦解能够推动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突破,而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

能够引起思想结构的改变,推动思想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积极作用,唤醒了许多人的民族意识,让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

鸦片战争给我们的启示是: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当义和团士兵拿着长矛挥舞时,外国侵略者的子弹已经穿过了他的胸膛。先天不足的民族资本主义在实力雄厚的外商企业的压制下举步维艰。当今社会,各国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不仅包括硬实力(科技、经济、人才储备、政治),“软实力”也尤为看重,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实则也是在提高中国的“软实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一个国家的创造力、凝聚力、生命力是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实现共同理想和目标的精神支柱、动力之源。在鸦片战争的那个时代,我们没有“说话”的权力,我们被外来文明和武器打得遍体鳞伤,可是今天的中国追求经济腾飞,追求公平正义,追求富国强兵,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史为鉴”就是让我们吸取了历史上的错误,要冲破陈旧观念的障碍,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现在的许多被抓的贪官就是国家的蛀虫,凭借着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谋取钱财。就像当时清政府中的那些顽固派、保守派,势力庞大却又难以铲除。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还要关注时事、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

历史的作用

我认为“以史为鉴”是一个很好的解释。不管是大到军国的方针,还是小到坐卧起居的礼仪,都可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精华。学习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梁启超曾说:“中国古代,史外无学,举凡人类知识之记录,无不从纳之于史。”虽然历史是过去的事情,现在的一切不可能完全复制过去的情况,但是许多问题却都是历史的延伸。

历史给予了我们生动具体的事例,供我们还有我们的后代去反思,去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去总结经验,在继承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争取创新。不单单是中国的历史,整个世界的历史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杀戮、战争、死亡,哪怕是一段屈辱史也可以激发后人的爱国精神,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历史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历史是人书写的,人写的历史再强调客观性仍难免带有个人的观点和倾向,一代一代的传下来,无形中改变了许多史实,但这并不影响一个国家的自省精神,相反更正视历史。

对于自己的翻译专业来说,学习历史可以提高我们对社会和当今世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英语翻译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而恰恰历史的综合性也非常强,涵盖了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涉及了经济贸易、政治、国际关系、社会风俗等很多方面,而如果要想当好一名翻译,就需要学会和外国人打交道,学习历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不知不觉的过程能够提高人的修养气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了解了历史在与他人的对话中也可以引用典故来增加对方给自己的印象分,也间接性的提升了自身的自信心,可以引用历史来反驳对方的观点。同样,我们在电视上看到许多国家领导人的翻译者对于古诗词的翻译都用得准确恰当,赢得了世界的赞赏,倘若不懂历史,又怎么透彻地理解名句的含义从而用英语将其翻译出来?所以我认为不管是什么专业,学习历史都可以或多或少地起到帮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