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磨轧辊磨削工艺及技术原理

磨轧辊磨削工艺及技术原理

磨轧辊磨削工艺及技术原理
磨轧辊磨削工艺及技术原理

热轧钢管生产工艺流程

热轧钢管生产工艺流程 2.1 一般工艺流程热轧无缝钢管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坯料轧前准备、管坯加热、穿孔、轧制、定减径和钢管冷却、精整等几个基本工序。 当今热轧无缝钢管生产的一般主要变形工序有三个:穿孔、轧管和定减径;其各自的工艺目的和要求为: 2.1.1 穿孔:将实心的管坯变为空心的毛管;我们可以理解为定型,既将轧件断面定为圆环状;其设备被称为穿孔机。对穿孔工艺的要求是:首先要保证穿出的毛管壁厚均匀,椭圆度小,几何尺寸精度高;其次是毛管的内外表面要较光滑,不得有结疤、折叠、裂纹等缺陷;第三是要有相应的穿孔速度和轧制周期,以适应整个机组的生产节奏,使毛管的终轧温度能满足轧管机的要求。 2.1.2 轧管:将厚壁的毛管变为薄壁(接近成品壁厚)的荒管;我们可以视其为定壁,即根据后续的工序减径量和经验公式确定本工序荒管的壁厚值;该设备被称为轧管机。对轧管工艺的要求是:第一是将厚壁毛管变成薄壁荒管(减壁延伸)时首先要保证荒管具有较高的壁厚均匀度;其次荒管具有良好的内外表面质量。 2.1.3 定减径(包括张减):大圆变小圆,简称定径;相应的设备为定(减)径机,其主要作用是消除前道工序轧制过程中造成的荒管外径不一(同一支或同一批),以提高热轧成品管的外径精度和真圆度。对定减径工艺的要求是:首先在一定的总减径率和较小的单机架减径率条件下来达到定径目的,第二可实现使用一种规格管坯生产多种规格成品管的任务, 第三还可进一步改善钢管的外表面质量。 20 世纪80 年代末,曾出现过试图取消轧管工序,仅使用穿孔加定减的方法生产无缝 钢管,简称CPS,即斜轧穿孔和张减的英文缩写),并在南非的Tosa厂进行 了工业试验,用来生产外径:33 .4?179 .8 mm,壁厚3.4?25mm的钢管,其中定径最

轧辊用钢的成分设计及生产工艺

`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 轧辊用钢的成分设计及生产工艺 学 院: 理学院 专 业: 材料物理 学 号: 201007120024 学生姓名: 郑明武 指导教师: 吴开明 张莉芹 日 期: 2013.6.25

轧辊用钢的成分设计及生产工艺 摘要 钢铁材料是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之一,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社会对钢铁材料的需求与日俱增。而轧辊是轧钢厂轧钢机上的重要零件,因而研究出性能优异的轧辊用钢对于提高钢铁产量及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常轧辊用钢60CrNiMo作为例子,通过改变钢中的Ni的含量来探讨Ni含量对60CrNiMo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根据模拟出的样品TTT曲线制定出相应的热处理工艺。 关键词:60CrNiMo Ni 贝氏体TTT曲线热处理工艺

Abstract Steel is the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material in our daily lif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y, society's increasing demand for steel materials is growing with each passing day. The rolling rolls are the important parts in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and thus developed the great performance steel for steel industry having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stell. In this paper, we changing the Ni content in the steel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i content on 60CrNiMo effects ,and we simulated TTT curve to develop the heat treatment process. Keywords :60CrNiMo Ni bainite TTT curve heat treatment process

轧辊基础知识

轧辊基础知识 1-什么是轧辊,轧辊的种类有哪些? 轧辊是使(轧材)金属产生塑性变形的工具,是决定轧机效率和轧材质量的重要消耗部件。轧辊种类按成型方法可分为铸造轧辊和锻造轧辊;按工艺方法分为整体轧辊、冶金复合轧辊和组合轧辊。整体轧辊分为整体铸造和整体锻造轧辊两种。 冶金复合铸造轧辊主要有半冲洗复合铸造、溢流(全冲洗法)复合铸造、离心复合铸造三种,此外还有连续浇铸包覆(CPC-Continuous PouringProcess for Cladding)、喷射沉积法、热等静压(HIP-Hot Isostatically Pressed)、电渣熔焊等特殊复合方法制造的复合轧辊种类。组合轧辊主要是镶套组合轧辊。 2-什么是整体轧辊? 整体轧辊是相对于复合轧辊而言的,整体轧辊的辊身外层与心部以及辊颈采用单一材质铸造或锻造而成,辊身外层和辊颈不同的组织、性能通过铸造或锻造工艺以及热处理工艺过程来控制和调整。 锻造轧辊和静态铸造的轧辊均属于整体轧辊。 3-轧辊按材质主要分为哪几种类别? 轧辊按制造材料主要划分为铸钢系列轧辊、铸铁系列轧辊和锻造系列轧辊三大类别。 4-什么是铸造轧辊,铸造轧辊主要有哪些种类? 铸造轧辊是指将冶炼钢水或熔炼铁水直接浇注成型这一生产方式制造的轧辊种类。铸造轧辊按材质又可分为铸钢轧辊和铸铁轧辊两类;按制造方法又可分为整体铸造轧辊和复合铸造轧辊两类。 5-哪些轧辊适合于整体铸造生产? 初轧机、钢坯连轧机、大型型钢和轨梁轧机、热轧板带钢轧机破鳞和轧边机、型钢万能轧机的轧边机,还有小型型钢、线棒材轧机的粗轧机架等轧机使用的轧辊,大多采用整体铸造方法生产,这类轧辊使用层较厚,孔型较深。另外,热轧板带轧机的二辊粗轧辊也适合于整体铸造生产。 整体铸造轧辊的工艺方法相对简单,制造成本低。 6-什么是复合铸造轧辊? 复合铸造轧辊指轧辊辊身外层与心部以及辊颈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材质复合铸造而成,辊身外层和辊颈分别通过不同材质的成分设计和热处理工艺获得要求的组织和性能。复合铸造方法有半冲洗复合铸造、离心复合与溢流复合三种,复合铸造轧辊需要特殊的工艺装备,工艺相对复杂,控制难度大,需要较高的制造成本。 7-复合铸造适合于哪些轧辊的生产? 复合铸造适合于生产那些工作负荷大、轧材质量要求高的轧辊。这类轧辊辊身和辊颈性能要求相差悬殊,辊身表面硬度要求高,辊颈又要求较高的强度和韧性。例如热带连轧机的工作辊、支撑辊;中厚板、宽厚板轧机的工作辊;平整轧机的工作辊和支撑辊;型钢万能轧机的辊环;小型型钢、棒线材轧机的精轧辊及无缝钢管轧机连轧管轧辊和张减径辊环等。 近几年离心复合高铬铸铁小立辊在国内外热带连轧机上得到越来越多的采用,表现出优良的耐

轧辊失效方式及其原因分析

轧辊失效方式及其原因分析 摘要:介绍了轧辊存在剥落、断裂、裂纹等几种失效方式,并重点分析了轧辊剥落和断裂产生的机理,为分析生产实践中轧辊失效原因和采取相应改进措施以提高轧辊使用寿命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轧辊;失效原因;剥落;断裂;裂纹 1 前言 轧机在轧制生产过程中,轧辊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热轧机轧辊的工作环境更为恶劣:轧辊与轧件接触加热、轧辊水冷引起的周期性热应力,轧制负荷引起的接触应力、剪切应力以及残余应力等。如轧辊的选材、设计、制作工艺等不合理,或轧制时卡钢等造成局部发热引起热冲击等,都易使轧辊失效。 轧辊失效主要有剥落、断裂、裂纹等形式。任何一种失效形式都会直接导致轧辊使用寿命缩短。因此有必要结合轧辊的失效形式,探究其产生的原因,找出延长轧辊使用寿命的有效途径。 2 轧辊的失效形式 2.1 轧辊剥落 轧辊剥落为首要的损坏形式,现场调查亦表明,剥落是轧辊损坏,甚至早期报废的主要原因。轧制中局部过载和升温,使带钢焊合在轧辊表面,产生于次表层的裂纹沿径向扩展进入硬化层并多方向分枝扩展,该裂纹在逆向轧制条件下即造成剥落。 2.1.1支撑辊辊面剥落支撑辊剥落大多位于轧辊两端,沿圆周方向扩展,在宽

度上呈块状或大块片状剥落,剥落坑表面较平整。支撑辊和工作辊接触可看作两平行圆柱体的接触,在纯滚动情况下,接触处的接触应力为三向压应力,如图1所示。在离接触表面深度(Z)为0.786b处(b为接触面宽度之半)剪切应力最大,随着表层摩擦力的增大而移向表层。 图1 滚动接触疲劳破坏应力状态 疲劳裂纹并不是发生在剪应力最大处,而是更接近于表面,即在Z为0.5b的交变剪应力层处。该处剪应力平行于轧辊表面,据剪应力互等定理,与表面垂直的方向同样存在大小相等的剪应力。此力随轧辊的转动而发生大小和方向的改变,是造成接触疲劳的根源。周期交变的剪切应力是轧辊损坏最常见的致因。在交变剪切应力作用下,反复变形使材料局部弱化,达到疲劳极限时,出现裂纹。另外,轧辊制造工艺造成的材质不均匀和微型缺陷的存在,亦有助于裂纹的产生。若表面冷硬层厚度不均,芯部强度过低,过渡区组织性能变化太大,在接触应力的作用下,疲劳裂纹就可能在硬化过渡层起源并沿表面向平行方向扩展,而形成表层压碎剥落。 支撑辊剥落只是位于辊身边部两端,而非沿辊身全长,这是由支撑辊的磨损型式决定的。由于服役周期较长,支撑辊中间磨损量大、两端磨损量小而呈U 型,使得辊身两端产生了局部的接触压力尖峰、两端交变剪应力的增大,加快了疲劳破坏。辊身中部的交变剪应力点,在轧辊磨损的推动作用下,逐渐往辊身内

中国轧辊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轧辊行业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轧辊消耗为吨钢1.0千克~ 1.2千克,年消耗各种冷热轧辊总量超过90 万吨,价值150 多亿元. 我国轧辊业基本能满足国内轧钢业需求并出口海外,目前年出口量已经接近 3 万吨。 翟广泉剖析了我国轧辊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他指出,我国轧辊业 基本能满足国内轧钢业需求并出口海外,目前年出口量已经接近 3 万吨。但是,主要矛盾仍然突出,即低档次产品供大于求,制造厂竞相压价,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供不应求,部分品种还要靠进口来补充。拥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大型轧辊制造企业借机进一步做强做大,如中钢邢机、江苏共昌、常州英凯、唐山联强等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轧辊生产依然红火,而不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的轧辊企业已经停产或减产。轧辊业跟随钢铁业脚步,同样出现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轧辊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等级良莠不齐。轧辊制造厂家超过300 家,真正能为现代化轧机供应轧辊的不足50 家,能够进入像宝钢、首钢、武钢这些国有大钢企的也仅有30 多家。大部分轧辊制造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综合技术水平较低,依然采用手工作业,凭经验、感觉的操作方式仍是生产现场的主流,生产过程中质量难以控制,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中国轧辊制造要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继续生 存和发展,必须在“阵痛”中实施重大变革:一是继续引进或合资采用

国外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使国内轧辊制造技术在短期内能有质的飞跃。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强轧辊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投入,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新的产品或采用校企联合开发的方式合作开发新品种。三是坚持科技质量为先,加强轧辊铸造过程中的计算机控制,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加强质量技术攻关和自主品牌培育,拓展国际空间,加大出口的力度,力争在世界上打造出轧辊的中国品牌。四是必须开展战略性重组与合作,实施强强联合,逐步改变中国轧辊制造“小而散、多而乱”的现状,提高与国外轧辊竞争的能力。废旧辊强化包覆再造术成亮点 由于钢铁业的发展更突出降本增效、灵活排产的需求,相应地,轧辊再制造修复循环使用和旧轧辊原地强化使用等成为轧辊制造业发展的亮点。据江苏丹阳恒庆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刚介绍,为了满足轧钢生产的实际需要,我国每年需要花费大量外汇进口轧辊,每年进口高端轧辊约3万吨,消耗外汇约2亿美元。目前,我国轧辊消耗为吨钢1.0千克?1.2千克,年消耗各种冷热轧辊总量超过90万吨,价值150多亿元。其大量消耗,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巨大浪费。故提高轧辊质量,延长轧辊寿命,不仅能节省大量的轧辊材料,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的外汇。因此,不断研发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设备投资小的新型复合轧辊制造工艺技术和装备,以实现低成本、高性能轧辊的生产,从而制造出具有更高性能的新型复合轧辊,是今后轧辊技术发展的方向。 目前,我国每年热、冷轧辊和支承辊的报废量分别为100多万吨、

热轧工艺流程

从炼钢厂出来的钢坯还仅仅是半成品,必须到轧钢厂去进行轧制以后,才能成为合格的产品。 从炼钢厂送过来的连铸坯,首先是进入加热炉,然后经过初轧机反复轧制之后,进入精轧机。轧钢属于金属压力加工,说简单点,轧钢板就像压面条,经过擀面杖的多次挤压与推进,面就越擀越薄。在热轧生产线上,轧坯加热变软,被辊道送入轧机,最后轧成用户要求的尺寸。轧钢是连续的不间断的作业,钢带在辊道上运行速度快,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效率也高。从平炉出来的钢锭也可以成为钢板,但首先要经过加热和初轧开坯才能送到热轧线上进行轧制,工序改用连铸坯就简单多了,一般连铸坯的厚度为15 0?2 5 0 mm, 先经过除磷到初轧,经辊道进入精轧轧机,精轧机由7架4辊式轧机组成,机前装有测速辊和飞剪,切除板面头部。精轧机的速度可以达到2 3 m/ s。热轧成品分为钢卷和锭式板两种,经过热轧后的钢轨厚度一般在几个毫米,如果用户要求钢板更薄的话,还要经过冷轧。 与热轧相比, 冷轧厂的加工线比较分散, 冷轧产品主要有普通冷轧板、涂镀层板也就是镀锡板、镀锌板和彩涂板。经过热轧厂送来的钢卷,先要经过连续三次技术处理, 先要用盐酸除去氧化膜, 然后才能送到冷轧机组。在冷轧机上,开卷机将钢卷打开, 然后将钢带引入五机架连轧机轧成薄带卷。从五机架上出来的还有不同规格的普通钢带卷, 它是根据用户多种多样的要求来加工的。 冷轧厂生产各种各样不同品质的产品, 那飞流直下, 似银河落九天的是镀锡板 ,那银光闪闪的是镀锌板 ,有红、黄、兰各种颜色的是彩色涂层钢板。镀锡板是制造罐头和易拉罐的 原料, 又叫马口铁 ,以前我国所需要的镀锡板全靠进口, 自从武钢镀锡板大量生产后, 部分替代了进口货。武钢生产镀锡板采取的是电镀锡工艺 ,这些镀锡板好像镜子一样, 光鉴照人, 就像诗人描写的:“轧钢工人巧手绘锦帐,千万面银镜送给心爱的姑娘,你知道不知道,在那爱妻牌洗衣机上,有我们汗水的芬芳”。 镀锌板的生产工艺有两种, 一种是热镀锌, 一种是电镀锌。那貌不惊人包装特别的是硅钢片,它们用在发电设备、机电设备、轻工、食品和家电上。用镀锌板作为基材,在反面涂 上各种涂料就成为彩色涂层钢板。由于工艺先进, 涂层十分牢固, 可以直接用于家电产品和作装饰材料。除了板材以外,轧钢厂也生产长材,如型钢、钢轨、棒材、圆钢和线材,它的生产过程和轧钢原理与板材类似,但是使用的轧辊辊型完全不同。 热轧工艺流程初学必看 热轧工艺流程初学必看[ 这是我单位热轧工艺流程,帮助一下初学者. 1. 主轧线工艺流程简述 直接热装的钢坯送至板坯由炼钢连铸车间的连铸机出坯辊道直接送到热轧车间板坯库, 加热 炉的装炉辊道装炉加热, 不能直接热装的钢坯由吊车吊入保温坑, 保温后由吊车吊运至 上料台架,然后经加热炉装炉辊道装炉加热,并留有直接轧制的可能。 连铸板坯由连铸车间通过板坯上料辊道或板坯卸料辊道运入板坯库, 当板坯到达入口点前,有关该板坯的技术数据已由连铸车间的计算机系统送到了热轧厂的计算机系统, 并在监视器上显示板坯有关数据, 以便工作人员进行无缺陷合格板坯的核对和接收。另外, 通过过跨台车运来的人工检查清理后的板坯也需核对和验收,并输入计算机。进入板坯库的板坯,由板坯库计算机管

轧辊工艺及如何修复轧辊问题的总结

轧辊工艺及如何修复轧辊问题的总结 一、轧辊是如何分类的? 轧辊是使(轧材)金属产生塑性变形的工具,是决定轧机效率和轧材质量的重要消耗部件。轧辊是轧钢厂轧钢机上的重要零件,利用一对或一组轧辊滚动时产生的压力来轧碾钢材。它主要承受轧制时的动静载荷,磨损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轧辊种类很多,常用的轧辊材料分类有铸钢轧辊,铸铁轧辊和锻造轧辊三种。其中铸钢 轧辊和铸铁轧辊均属于铸造轧辊,都是铸造成型,只是铸造材料不同罢了。 铸造轧辊:是指将冶炼钢水或熔炼铁水直接浇注成型这一生产方式制造的轧辊种类。 锻造轧辊: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 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轧辊的加工方法。 二、轧辊都用于哪些机器? 轧辊根据辊身不同的硬度,所用场合也不同:(1)轧辊辊身硬度约为HRC30-40,用于 开胚机、大型型钢轧机的粗轧机等;(2)轧辊辊身硬度约在HRC60-85,用于薄板、中板、 中型型钢和小型型钢轧机的粗轧机及四辊轧机的支撑辊;(3)轧辊辊身硬度约在HRC85-100,就用于冷轧机。 三、各种材料的轧辊的加工工艺是什么? (1)铸铁轧辊的加工工艺:冶炼—铸造—软化处理—粗加工—热处理(提高硬度)—精加工—探伤检验—成品。 (2)铸钢轧辊的加工工艺:以合金铸钢轧辊为例:冶炼—铸造—粗加工—热处理—精加工—性能、探伤等检测—成品。 (3)锻钢轧辊的加工工艺:以冷轧工工作辊为例:精选原材料→EBT初炼→LF精炼→真空脱气→浇注成型→电渣重熔→锻造→球化退火→粗加工→调质(淬火+高温回火)→半精 加工→探伤检测→预热处理→双频淬火→冷处理→低温回火→精加工→硬度、超声波及金相 →包装出厂。 四、加工轧辊时常出现的问题? 目前,轧辊企业为了获得轧机的工作效率和降低轧辊的消耗,多采用高硬度的轧辊,也 正是由于轧辊的硬度提高,给加工轧辊的机械厂带来难度。大型企业均采用数控机床加工高 硬度轧辊,但小型企业还是采用普通车床加工轧辊,加工过程中常出现机床振动大,车削困 难和表面光洁度不好等问题,影响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五、如何选择刀具加工高硬度的轧辊? 随着刀具行业的不断研究,先后推出了硬质合金刀具,陶瓷刀具和立方氮化硼刀具(CBN 刀具),下面就根据研发顺序简单介绍一下。 对于高硬度轧辊的加工,首先采用的是硬质合金刀具,由于轧辊辊身硬度一般在HRC45 以上,尤其是部分合金铸铁/铸钢,硬度可达HSD90以上,硬质合金根本就加工不动。之后推出的是陶瓷刀具,陶瓷刀具各方面的加工性能都高于硬质合金刀具,但唯一的缺点就是脆性大,并且部分大型轧辊是铸造件,难免会出现铸造缺陷(如硬质点,夹砂,气孔等),遇到 以上问题易崩刀,加工效果不好。之后通过刀具行业的不断研发,研制出立方氮化硼刀具, 硬度高于硬质合金刀具和陶瓷刀具,虽然脆性大,但相比于陶瓷刀具还是较抗冲击的。但加 工高硬度的轧辊,加工效果还是不理想。之后华菱超硬研制的非金属粘合剂立方氮化硼刀具

轧钢生产工艺流程介绍

轧钢生产工艺流程介绍 1、棒材生产线工艺流程钢坯验收→加热→轧制→倍尺剪切→冷却→剪切→检验→包装→计量→入库 (1) 钢坯验收〓钢坯质量是关系到成品质量的关键,必须经过检查验收。①、钢坯验收程序包括:物卡核对、外形尺寸测量、表面质量检查、记录等。②、钢坯验收依据钢坯技术标准和内控技术条件进行,不合格钢坯不得入炉。 (2) 、钢坯加热 钢坯加热是热轧生产工艺过程中的重要工序。 ①、钢坯加热的目的钢坯加热的目的是提高钢的塑性,降低变形抗力,以便于轧制;正确的加热工艺,还可以消除或减轻钢坯内部组织缺陷。钢的加热工艺与钢材质量、轧机产量、能量消耗、轧机寿命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有直接关系。 ②、三段连续式加热炉 所谓的三段即:预热段、加热段和均热段。预热段的作用:利用加热烟气余热对钢坯进行预加热,以节约燃料。 (一般预加热到300~450℃) 加热段的作用:对预加热钢坯再加温至1150~1250℃,它是加热炉的主要供热段,决定炉子的加热生产能力。 均热段的作用:减少钢坯内外温差及消除水冷滑道黑印,稳定均匀加热质量。③、钢坯加热常见的几种缺陷 a、过热钢坯在高温长时间加热时,极易产生过热现象。钢坯产生过热现象主要表现在钢的组织晶粒过分长大变为粗晶组织,从而降低晶粒间的结合力,降低钢的可塑性。 过热钢在轧制时易产生拉裂,尤其边角部位。轻微过热时钢材表面产生裂纹,影响钢材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为了避免产生过热缺陷,必须对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进行严格控制。 b、过烧钢坯在高温长时间加热会变成粗大的结晶组织,同时晶粒边界上的低熔点非金属

化合物氧化而使结晶组织遭到破坏,使钢失去应有的强度和塑性,这种现象称为过烧。过烧钢在轧制时会产生严重的破裂。因此过烧是比过热更为严重的一种加热缺陷。过烧钢除重新冶炼外无法挽救。 避免过烧的办法:合理控制加热温度和炉内氧化气氛,严格执行正确的加热制度和待轧制度,避免温度过高。 c、温度不均钢坯加热速度过快或轧制机时产量大于加热能力时易产生这种现象。温度不均的钢坯,轧制时轧件尺寸精度难以稳定控制,且易造成轧制事故或设备事故。避免方法:合理控制炉温和加热速度;做好轧制与加热的联系衔接。 d、氧化烧损钢坯在室温状态就产生氧化,只是氧化速度较慢而已,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氧化速度加快,当钢坯加热到1100—1200℃时,在炉气的作用下进行强烈的氧化而生成氧化铁皮。氧化铁皮的产生,增加了加热烧损,造成成材率指标下降。减少氧化烧损的措施:合理加热制度并正确操作,控制好炉内气氛。 e、脱碳钢坯在加热时,表面含碳量减少的现象称脱碳,易脱碳的钢一般是含碳量较高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和合金钢等。这些钢都有其特殊用途,脱碳后,由于钢的表面与内部含碳量不一致,降低了钢的强度和影响了使用性能。尤其对要求具有高耐磨性、高弹性和高韧性的钢来讲,由于脱碳而大大降低表面硬度和使用性能,甚至造成废品。 控制方法:严格加热制度,合理控制炉温和炉内氧化气氛。 (3)、轧制轧制工序是整个轧钢生产工艺过程的核心。通过坯料轧制完成变形过程成为用户需要的产品。轧制工序对产品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轧制产品质量包括:产品的几何形状、尺寸精确度、内部组织、工艺力学性能及表面光洁度等几个方面。因此,轧制工序必须根据产品技术标准或技术要求,生产产品特点和生产技术装备能力,以及生产成本和工人劳动条件等方面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轧制工艺技术规程和工艺管理制度。以确保轧制产品质量和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最优化。

轧辊基本知识

轧辊轧制时有关工艺问题 轧辊是轧钢厂轧机的最主要生产工具,直接对轧件进行轧制加工,完成轧制过程的基本工序——金属的塑性变形。它不仅与产品质量,产量,经济效益等都有直接的关系,是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轧辊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产品的机械性能,尺寸精度,板型以及表面质量。其次轧辊好坏也将直接影响生产的产量,如轧辊换辊次数的增加将使生产产量直接下降。在板带热轧中一般一个换辊周期可轧2000-2500吨的轧制产量,如采用ORG在线磨辊技术产量可扩大到3500吨以上,同样如采用高速钢轧辊产量还能上升,相反如采用低质量轧辊,换辊次数就明显增加,产量就下降。由于轧辊本身是一个生产消耗件,辊耗大小就直接影响工序成本,经济效益就会明显变化。因此,希望轧辊制造厂能不断开发出新的高效的轧辊产品,和不断提高轧辊质量水平,同时钢铁生产厂又能不断加强轧辊管理,那对钢铁企业和轧辊企业均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 一,轧辊基本知识 1,轧辊定义和分类 轧辊是直接对轧件进行轧制加工,完成轧制过程的金属的塑性变形的主要部件。按轧钢机类型可分为钢板轧辊和型钢轧辊,如图1所示。钢板轧辊的辊身一般呈圆柱形,如图1a所示,主要参数为辊身长度,也是轧机的标称,如1580轧机,1700轧机,2050轧机等。有时热轧轧辊的辊身呈微凹,当受热膨胀时,可保持轧辊较好的板型。而冷轧轧辊的辊身呈微凸,当它受力弯曲时,也可保持轧辊较好的板型。型

钢轧机的轧辊辊身上有轧槽,根据工艺要求配置相应的孔型,粗轧机有较多的轧槽,精轧机则较少,如图1b所示,型钢轧机主要参数为轧辊的直径,也是轧辊的名义直径或轧机的标称,如1300初轧机,650型钢轧机等,如在一条生产线上有若干个工作机座,则以最后一架的轧辊名义直径作为轧钢机的标称。由于初轧机,型钢轧机是有槽的,而且轧辊在使用过程中由粗变细是变化的。故该类轧机的轧辊名义直径是以齿轮座的中心距作为轧辊名义直径,初轧机以轧辊辊环外径定为轧辊的名义直径。 图1轧辊类型图a钢板轧辊,b型钢轧辊, 板带轧机则没有名义直径之称呼,轧机主要参数是辊身长度,各机架辊身长度是一致的。各类轧机轧辊名义直径D与辊身长度L是有一定比例的,可参考表1所示: 表1各类轧机的L/D之比

轧辊磨工艺

轧辊磨工艺 本文就影响轧辊磨床磨削质量的主要因素:砂轮、磨削冷却液和几个相对运动速度的匹配等工艺问题进行阐述并根据工作经验提出最优对策。轧辊磨床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生产设备,主要用于冶金、造纸等行业,它的磨削机理具有一般大型外圆磨床特点,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外圆磨床的运动复杂得多,除砂轮与工件(轧辊)作相对回转运动(主运动)外,还要求砂轮、工件二者作相对纵向运动的同时,作一定的径向相对位移,而且这个径向位移是不同于磨削锥度的复合运动。因此,它的传动机构比较复杂,机床工作精度要求也较高。 轧辊磨削精度和表面质量除了依靠精良的轧辊磨床工作精度之外,主要还取决于对特定的加工轧辊选用与之相匹配的砂轮、冷却液和磨削工艺参数。 砂轮的选择 选择砂轮主要应满足如下要求:精磨时砂轮磨削时间要短,损耗要小;精磨时要求砂轮磨削发热小,微刃性好,磨削时不应有自励现象。 1.磨料的选择 、对于淬硬或非淬硬的钢质轧辊选用刚玉砂轮;而冷硬铸铁轧辊、橡胶辊、铜轧辊、花岗石辊子则使用碳化硅砂轮。对不同材质的钢质轧辊还应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刚玉砂轮,才能获得较高的磨削精度和表面质量。如合金钢轧辊选用铬刚玉(PA)砂轮,耐热合金钢轧辊使用锆刚玉(ZA)砂轮,对不锈钢轧辊要采用单晶刚玉(SA)。 2.粒度的选择 粗磨时选用粗粒度(24~60)砂轮;精磨时选用细粒度(60~100)砂轮;精密磨削时采用150粒度砂轮;超精磨削或镜面磨削时,一般使用微粉(W63~W14)砂轮。 3.硬度的选择 磨削辊面越硬,砂轮硬度应当选择越软。 (1)如果砂轮磨损太快,说明对于特定加工的轧辊所选用的砂轮太软,可采取以下改善措施: A.提高砂轮的线速度; B.提高拖板纵向进给速度,即工件每转拖板纵向进给量增加到砂轮宽度的2/3~3/4; C.降低轧辊的速度。 如果采取上述措施后尚未取得明显的磨削效果,说明砂轮太软,不适用,应选择硬一点的砂轮。 (2)如果磨削辊子时,砂轮明显受阻(吃力)或很脏,钝化砂粒不易脱落,砂轮易粘着磨屑,磨削辊面出现烧伤、拉毛,则说明选用的砂轮太硬,可采取以下措施改善: A. 降低砂轮线速度; B. 提高辊子速度。 如果采取上述措施后尚未取得明显的磨削效果,说明砂轮太硬,应选择软一点的砂轮。 4.结合剂的选择 轧辊辊面除镜面磨削时选用树脂结合剂的砂轮外,其它磨削类型均以采用陶瓷砂轮为好。 二、磨削冷却液的选择 (1)磨削冷却液的作用 A.冷却作用 由于磨削区域无数磨削点的瞬时高温形成热聚集现象,在磨削和冷却过程中,被磨辊子

H型钢生产工艺流程

型钢生产工艺流程 一、工艺流程 目前各主要H型钢厂所采用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H型钢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一般小号H型钢多选用方坯,大号H型钢多选用异形坯,方坯和异形坯可用连铸坯,也可由初轧直接供给。钢坯在经过精整和称重后,装人步进式加热炉中加热到1200~1250℃出炉。 钢坯出炉后,先用1800MPa的高压水除鳞,然后被送入开坯机轧制。开坯机一般为两辊可逆式轧机,在开坯机上需要轧制7~13道左右,然后轧件被送往热锯,热锯只负责切去头尾未成形部分。最后再把轧件送入万能粗轧机轧制,一般轧制数道后送人万能精轧机,轧一道最后成形。这时还要再次切去头尾,并按定货要求把轧件切成定尺长度再送往冷床冷却。由于H型钢腿厚与腰厚之比较大,若采用平放容易因腰腿冷却速度不一致,造成腰部波浪,故一般多采用立冷。现在多数都采用步进式冷床,这不仅可以减少原来用链式拖运机构造成的缺陷,而且容易控制钢材冷却速度。经过冷却后的H型钢被送人矫直机矫直。钢材经矫直后被送到检查台检查尺寸、外形和表面质量,并根据标准做出标志,然后按不同等级、不同长度进行分类、堆垛和打捆后送人仓库。对不合格品按再处理品进行重矫后,用冷锯切断或修磨、焊补后再重新检查。 为提高轧机作业率、减少换辊时间,大多数厂采用快速换辊系统,即在生产的同时预先把下一个品种所需轧辊组装好。在换辊时只要把全部原机架拉出,换上已装好的新机架即可。每个机架都装有一个自动电器接线,以及冷却水、稀油和干油管接头及连接杆的定位连接装置。该装置拆接方便、迅速,整个换辊时间约20min。 为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有效控制,现代化的H型钢厂都采用计算机控制。一般是三级控制系统,第一级用于生产组织管理,采用大型计算机进行DDC控制(直接数字控制);第二级是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即程序控制,程序控制计算机一般分两线控制.一线控制热轧作业区,一线控制精整作业区;第三级是对每道工序的控制,包括对加热、轧制、锯切等工序的控制,一般采用微型机进行控制。各工序微型机反应的生产信息通过中间计算机反映给各

棒材生产流程

轧钢生产工艺流程 1、棒材生产线工艺流程 钢坯验收→加热→轧制→倍尺剪切→冷却→剪切→检验→包装→计量→入库 (1)钢坯验收〓钢坯质量是关系到成品质量的关键,必须经过检查验收。 ①、钢坯验收程序包括:物卡核对、外形尺寸测量、表面质量检查、记录等。 ②、钢坯验收依据钢坯技术标准和内控技术条件进行,不合格钢坯不得入炉。 (2)、钢坯加热 钢坯加热是热轧生产工艺过程中的重要工序。 ①、钢坯加热的目的 钢坯加热的目的是提高钢的塑性,降低变形抗力,以便于轧制;正确的加热工艺,还可以消除或减轻钢坯内部组织缺陷。钢的加热工艺与钢材质量、轧机产量、能量消耗、轧机寿命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有直接关系。 ②、三段连续式加热炉 所谓的三段即:预热段、加热段和均热段。 预热段的作用:利用加热烟气余热对钢坯进行预加热,以节约燃料。(一般预加热到300~450℃) 加热段的作用:对预加热钢坯再加温至1150~1250℃,它是加热炉的主要供热段,决定炉子的加热生产能力。 均热段的作用:减少钢坯内外温差及消除水冷滑道黑印,稳定均匀加热质量。 ③、钢坯加热常见的几种缺陷 a、过热 钢坯在高温长时间加热时,极易产生过热现象。钢坯产生过热现象主要表现在钢的组织晶粒过分长大变为粗晶组织,从而降低晶粒间的结合力,降低钢的可塑性。 过热钢在轧制时易产生拉裂,尤其边角部位。轻微过热时钢材表面产生裂纹,影响钢材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 为了避免产生过热缺陷,必须对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进行严格控制。 b、过烧 钢坯在高温长时间加热会变成粗大的结晶组织,同时晶粒边界上的低熔点非金属化合物氧化而使结晶组织遭到破坏,使钢失去应有的强度和塑性,这种现象称为过烧。 过烧钢在轧制时会产生严重的破裂。因此过烧是比过热更为严重的一种加热缺陷。过烧钢除重新冶炼外无法挽救。 避免过烧的办法:合理控制加热温度和炉内氧化气氛,严格执行正确的加热制度和待轧制度,避免温度过高。 c、温度不均 钢坯加热速度过快或轧制机时产量大于加热能力时易产生这种现象。温度不均的钢坯,轧制时轧件尺寸精度难以稳定控制,且易造成轧制事故或设备事故。 避免方法:合理控制炉温和加热速度;做好轧制与加热的联系衔接。 d、氧化烧损 钢坯在室温状态就产生氧化,只是氧化速度较慢而已,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氧化速度加快,当钢坯加热到1100—1200℃时,在炉气的作用下进行强烈的氧化而生成氧化铁皮。氧化铁皮的产生,增加了加热烧损,造成成材率指标下降。 减少氧化烧损的措施:合理加热制度并正确操作,控制好炉内气氛。

轧辊生产工艺流程

冷轧辊的一般生产过程 1、冷轧工作辊生产过程如下: 精选原材料→EBT初炼→LF精炼→真空脱气→浇注成型→电渣重熔→锻造→球化退火→粗加工→调质(淬火+高温回火)→半精加工→探伤检测→预热处理→双频淬火→冷处理→低温回火→精加工→硬度、超声波及金相→包装出厂 2、冷轧支承辊生产过程如下: 精选原材料→EBT初炼→LF精炼→真空脱气→浇注成型→锻造→球化退火→半精加工→调质(淬火+高温回火)→探伤检测→开合式炉淬火→回火→精加工→硬度、超声波及金相→包装出厂 轧辊基础知识(一) 1-什么是轧辊,轧辊的种类有哪些? 轧辊是使(轧材)金属产生塑性变形的工具,是决定轧机效率和轧材质量的重要消耗部件。 轧辊种类按成型方法可分为铸造轧辊和锻造轧辊;按工艺方法分为整体轧辊、冶金复合轧辊和组合轧辊。整体轧辊分为整体铸造和整体锻造轧辊两种。 冶金复合铸造轧辊主要有半冲洗复合铸造、溢流(全冲洗法)复合铸造、离心复合铸造三种,此外还有连续浇铸包覆(CPC-Continuous PouringProcess for Cladding)、喷射沉积法、热等静压(HIP-Hot Isostatically Pressed)、电渣熔焊等特殊复合方法制造的复合轧辊种类。组合轧辊主要是镶套组合轧辊。 2-什么是整体轧辊? 整体轧辊是相对于复合轧辊而言的,整体轧辊的辊身外层与心部以及辊颈采用单一材质铸造或锻造而成,辊身外层和辊颈不同的组织、性能通过铸造或锻造工艺以及热处理工艺过程来控制和调整。 锻造轧辊和静态铸造的轧辊均属于整体轧辊。 3-轧辊按材质主要分为哪几种类别? 轧辊按制造材料主要划分为铸钢系列轧辊、铸铁系列轧辊和锻造系列轧辊三大类别。 4-什么是铸造轧辊,铸造轧辊主要有哪些种类? 铸造轧辊是指将冶炼钢水或熔炼铁水直接浇注成型这一生产方式制造的轧辊种类。 铸造轧辊按材质又可分为铸钢轧辊和铸铁轧辊两类;按制造方法又可分为整体铸造轧辊和复合铸造轧辊两类。 5-哪些轧辊适合于整体铸造生产? 初轧机、钢坯连轧机、大型型钢和轨梁轧机、热轧板带钢轧机破鳞和轧边机、型钢万能轧机的轧边机,还有小型型钢、线棒材轧机的粗轧机架等轧机使用的轧

大豆油生产工艺流程

大豆油加工工艺工艺流程 1. 浸出工艺大豆→清理→破碎→软化→轧坯→入浸料→存料箱→封闭搅笼→浸出器→浓混合油 2.混合油处理工艺 过滤→混合油贮罐→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汽提塔→毛油 3.毛油精练工艺 →水化净油→真空脱臭→过滤净油 预热→加水水化→静置沉淀→分离→│大豆油脚→加热→盐析→沉淀→回收大豆油 工艺要点 1.轧坯是预处理的关键,关系到油脂的产量和品质的优劣。轧坯的关键又在于轧坯机的操作。为了保证轧坯质量,要严格控制轧坯前物料的水分和温度。轧坯机上最好设置软化箱,以免软化后其所含水分与温度损失过大。开车前应周密检查轧坯机的工作情况,如发现两端料坯薄厚不均,或未经轧制的油料混入坯内,应停车检查,调整轧距(应两边均衡的调整,并避免调得过紧)。检查刮料板是否紧贴在轧辊表面上,防止发生粘辊现象。注意流量得均匀性,防止空载运转。 2.浸出器内每格装料量为80-85%,溶剂温度应掌握在50-55℃大豆坯入浸温度为50-55℃,浸出器温度为50℃。喷淋方式采用大喷淋滴干式较好,喷淋段的液面以高出料面30-50毫米为宜,喷淋新鲜溶剂时不得溢入干段。溶剂比(溶剂重量与浸出料重量之比)1:0.8-1.1。选用无毒性溶剂,要求其对油脂有一定挥发性,化学性质稳定,不易燃、易爆,沸点范围窄,水溶解度小,不腐蚀机械,不与油粕起化学反应。 3.掌握好蒸烘机的操作。在粕料进入蒸烘机第一层时,因粕中含溶剂较多,升温不宜过快、过高,以控制在65-75℃为宜;第二层温度控制在85℃左右。第一、二层喷入直接蒸汽,在溶剂蒸发的同时,破坏有害酶类的活性。直接蒸汽喷入量为5-6公斤/吨料。第三层至最后一层,夹层加热,起烘料的作用,温度100-105℃,蒸烘时间约40分钟左右,湿粕经干燥后蒸发出来的水和溶剂混合蒸汽,主要从最高一层顶部的出口管排除,它带有少量的粕末(除去这些粕末有利于溶剂冷凝及回收系统设备安全)。经干燥的干粕,则从烘干机最下层出口排除(排除干粕含水分18-20%),入库温度在40℃以下。 4.混合油处理过程应严格控制温度。经气提后,混合油浓度没有达到蒸发操作要求和、时,应将其中的一部分混合油继续循环蒸发。 5.精炼是为了使大豆成品油质量复合食用标准。在精炼高温水化处理工序中要注意的是:加水时,预热大豆毛油温度为55-75℃。加水可采用喷直接蒸汽、加热水或汽、水并用三种方法。浸出的大豆毛油中磷脂含量为3-4%,而加水量为磷脂含量的2-3.5倍,水温不得低于油温。加水时,当磷脂胶粒能较持久悬浮于油中,不易集合结成絮状沉淀时,加水快些;反之应慢些。水化时搅拌翼(斜度40-45°)转数,开始时60-70转/分(悬浆式140-180转/分),待磷脂结成后转慢为20-30转/分。水化时油温达到140℃、真空度达到93325帕斯卡(即700毫米汞柱)时算起,保持稳定不变。脱臭后豆油中溶剂含量应低于50毫克/公斤。 6.设备信息振动平筛,去石机,永磁滚筒,风力分选器,回转式干燥机,离心式粉碎机,暖豆箱,软化锅,蒸汽搅笼,对辊轧坯机,浸出器,刮板输送机,脱溶烤机,高料层蒸烘机,捕集器,过滤器,混合油罐,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汽提塔,冷凝器,分水器,平衡罐,蒸水罐

轧辊精加工工艺规程

轧辊精加工工艺规程 1、适用范围 本流程规定了从轧辊毛坯中心孔开始到轧辊按图精加工结束的全部工艺步骤。 2、毛坯中心孔 毛坯中心孔以辊身为基准,在浇口端定中心,用钻床和镗床打中心孔,用于粗车。 3、粗加工 3.1轧辊粗车时先在车床上用四爪卡盘夹住冒口端,尾座顶尖顶住中心孔,以辊身为基准校正、夹紧。 3.2用自制反偏刀加工冒口端辊身及平面和上辊颈至图示尺寸。 3.3用自制正偏刀加工下头颈端辊身平面和下头颈至图示尺寸,用卡钳和钢直尺测量各台阶尺寸。 3.4用自制割刀割下冒口和下头颈多余部分,上、下头颈长度各留5mm余量。 4、精加工 4.1用三爪(或四爪)夹住辊颈一端,另一端用中心架托住然后按图纸所示的轧辊总长度加工两端中心孔,若两端中心有螺孔的必须同时打好孔,以备加工螺孔。 4.2采用两顶尖方法加工轧辊平面和两头颈。两头颈直径留0.5-0.8mm 余量,两头颈辊颈台阶用钢直尺和样板测量。 4.3对于两端(或一端)中心孔有螺纹的采用一夹一顶方法加工(用攻头攻)。 4.4中心孔加工结束后,对轧辊进行半精车,需要磨的档子,留0.5-0.7mm的余量。 5、粗精磨

在M1350(或M1380)磨床上磨削轧辊辊颈各道台阶,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达到图纸所需尺寸。 6、粗精刨 刨轧辊扁头。在B-690刨床上,刨到图纸所需的尺寸。当中分粗刨和精刨。粗刨时留0.5mm余量,然后精刨到图纸所给尺寸。 7、精铣 用V型紧箍支座和用与产品相同规格的铣刀,铣两辊颈键槽。 8、去毛刺、上油、包装、入库。 0.5,平面上9.1辊套加工外圆留5-7mm的余量,两端面公差控制在+ - 没有台阶。 9.2内孔精镗时,和轴辊的过盈量要控制在0.08-0.1之间,光洁度按图纸标准加工,加工时分粗镗和精镗。 10、附则 10.1轧辊加工图纸必须以技术部提供的受控图纸为准。 10.2每一道工序完成后,必须经检验员确认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检验员在粗车、精车、精磨后的记录必须做好台帐。 10.3轧辊加工过程中,操作人员发现产品上任何缺陷必须及时和质检人员联系,确认其是否符合要求,才能继续加工或转入下道工序。

轧辊制造技术的工艺及发展历程

轧辊制造技术的工艺及发展历程 随着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轧辊的工作环境也越来越苛刻,以热连轧为例,轧辊长期处于高温、高负荷、高速度的恶劣条件下,对轧辊的性能要求更高。目前国内几大钢铁公司轧钢厂陆续进行改造,引入先进的轧制生产线,但国内轧辊厂却不能完全生产高性能的配套轧辊,还需花费巨资进口国外轧辊。因此,为轧机配备高性能的轧辊成为我国轧辊行业面临的新课题,而选择最优的轧辊生产方法是制造不同种类轧辊的关键。 轧辊的常规制造方法有一体铸造、溢流铸造、离心铸造及锻造四种方法。一体铸造轧辊的铸型分为三部分,冒口、上辊颈和下辊颈,一般用圆砂箱、干砂型制造,而中间部分需要激冷,故使用金属型且表面敷以涂料,采用底注式浇注。高速、重载轧机的发展,要求轧辊具有更高耐磨性的同时,还需进一步提高心部的韧性,而采用一体铸造法获得的单一成分札辑难于满足要求。为此,需要分别熔炼轧辊工作表面、轧辊心部和辊颈用金属液,并采用溢流铸造或离心铸造(CF)法生产轧辊。用离心铸造法生产的轧辊与一体铸造法、溢流铸造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金属液收得率高;节约大量合金材料;轧辊表面质量得到改善;轧辊强度显著提高;轧辊使用效率明显提高。此外,离心铸造法生产轧辊还具有生产效率高、操作简便和易于控制等特点。因此,离心铸造复合轧辊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轧辊厂均采用离心铸造法生产轧辊。锻造法的原理最简单,它的生产过程如下:浇注一些小型铸坯;将浇注的小型铸坯进行电渣重熔;锻造铸坯成形;热处理前粗加工;热处理;因此不存在结合层问题,但是制造过程复杂,价格昂贵。在上面介绍的四种常规方法中,由于离心铸造法具有明显优点,因此应用较广。 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欧洲相继研制开发了CPC法(连续铸造复合法),乌克兰、瑞典和美国分别研制了ESSL量(液态金属电渣复合法)、Spray法(喷射成形法)等。 CPC装置是用一支锻造的钢芯轴,芯轴表面涂助熔剂,用感应线圈对芯轴表面进行预热,熔化的工作层金属浇入芯轴和带感应线圈的中间包之间,感应线圈加热熔融金属,控制温度使之与芯轴形成结合。为形成结合层,少量芯轴材料会被熔化,必须严格控制熔化金属量,以免污染工作层材质。结合层的形成影响芯轴的下降速度,也就决定了CPC法的生产效率。相对来讲,CPC 法的生产效率较低。 ESSL量在专门设计的水冷铜型中进行。把需炉内熔化的钢液通过轧辊芯轴的表面与铜型壁之间的缝隙注入型中,水冷铜型不仅可以使钢液凝固形成复合层,同时也作为非消耗性电极,靠它向渣池中提供电能,以补充不断消耗的热能。轧辊芯轴表面很薄的一层被熔化,需要复合的液态金属来填充,在轧辊芯轴和铜型之间形成复合层,填充的钢液可以是连续的或按预先设定的程序逐步进行。钢液把渣排挤至顶部,并占据渣原来的位置与轧辊芯轴熔化的部分融合,形成复合层。在复合过程中,融合凝固后的部分从铜型中拉出(或复合的锭子被固定时,铜型沿辊轴提升)并进行下一部分的连续浇注。这种新技术最为重要和独特的优点之一是生产效率高,ESSL量方法的生产效率是传统电渣重熔方法的几十倍。更为重要的优点是它可以使用各种化学成分的材料进行复合,诸如铸铁、高速钢、工具钢、不锈钢和耐热镍基合金等,包括了那些既不能用冷加工,也不能用热加工的方法固态成形的材料。因为这些材料不易加工成形,也就不可能用于传统的电渣重熔方法。使用ESSL量技术已经生产了新一代高速钢材质的复合轧辊,这种轧辊含碳化物形成元素的总量大于25%,轧辊使用寿命提高了数倍,不但能抵抗热疲劳,还耐各种腐蚀。 Spray工艺可以使雾化金属快速冷却至凝固温度。熔融金属从喷雾头浇入并从下流口变成细小的液滴。喷雾器将注入的气体加速以产生振动波,从而产生雾状的金属液滴,并将金属液滴沉积在收集表面。该工艺的关键是在整个喷射成形中控制已沉积表面的形状,它将决定沉积质量。而沉积质量又受金属液滴的大小和它们在碰撞之前冷却温度的影响。主要工艺参数包括:熔化温度;金属从喷雾器流出的速度;雾化气体的压力;喷射高度。有两种极限沉积状态:颗粒沉淀和非颗粒沉淀。在颗粒沉淀模式下,碰撞之前液滴已凝固,这样的沉淀是分层的、有方向性且不均匀的,应尽量避免。非颗粒沉淀产生与颗粒沉积不同。喷雾器是可控制的,能使颗粒在与沉积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