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婚姻有三重境界

婚姻有三重境界

婚姻有三重境界
婚姻有三重境界

婚姻有三重境界

婚姻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结婚。第二重境界: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及他(她)的习惯结婚。第三重境界: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及他(她)的习惯,还有他(她)背景结婚。

处在第一重境界的夫妻,婚姻相对稳固。处在第二重境界的夫妻,婚姻比较稳固。处在第三重境界的夫妻,几乎没有离婚的。

在这个世界上,那些白头偕老的人,一生基本上都结三次婚。

第一次是在饭店里,在亲朋好友的恭喜和祝福中,与一个自己所爱的人结婚。

第二次是在家里,两人经过几年磨合,互与对方的习惯结婚。

第三次是在家族里,与对方的各类亲情结婚。

真正的婚姻,往往都发生在最后两次。

好多人结婚两三年就离婚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原因是没把自己的婚姻从第一境界推入到第二境界。大家都知道,沸腾的水能杀死细菌。热恋和沸水一样,也能杀死当事人身上的缺点和不足。那些热恋中完美无缺的白马王子和美丽的姑娘,进入婚姻这杯不温不火的水之后,缺点和不足就会像细菌一样重新回来。这时,你必须跨入婚姻的第二境界,和他(她)的缺点和不足结婚,接纳和包容他(她)的缺点和不足。否则,婚姻就会因根系过浅而萎缩。婚姻的温馨并不能代表婚姻的稳固。稳固的婚姻需要第三次的升华,那就是和对方的各类亲情结婚。也就是说,把你对他(她)一个人的爱扩展到他(她)的父母和亲友。

在爱情的世界里,许多男人往往误解婚姻就是娶一个女人,而忽略了还要娶过来女人自身的追求以及女人身后的背景。

许多女人误解婚姻就是嫁一个男人,而不知道还要嫁给这个男人的习惯和性格,以及这个男人背后的家族。

婚恋专家指出,以下八种类型的婚姻很容易破裂

罗曼蒂克型的婚姻:追求罗曼蒂克的爱情生活,对婚姻生活有过高要求,期望新婚的甜蜜与和谐永远保持下去,爱情多姿多彩,热情必须持久不衰。这种不现实的期望,一旦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实现,双方便会发生摩擦冲突,会引发严重的婚姻问题。

过分依赖父母型的婚姻:太过分依赖父母的夫妇,当婚姻生活出现任何问题时,不是与配偶商量如何应付承担,而是分别向自己的父母寻求支援或指示。已经结婚的夫妇应该明白,他们的将来是与配偶连结在一起的,要把对方视为最可信任、最亲密的人。否则,这种婚姻一般会因“寻求外力干预”而导致失败。

十全十美型婚姻:对任何事情都要求十全十美,夫妇双方都强制要求配偶达到自己的最高标准。这样的婚姻会因要求过高而出现不必要的磨擦,久而久之,就是良好的婚姻关系也会不易维持。

“节俭”过度型的婚姻:即使目前家庭经济条件丰裕,也总是担心好景不常在,过分节俭,不容许配偶在生活上有更多的娱乐或享受,甚至剥夺了自己和家人的一些基本生活需要及乐趣,从心理上过多承担忧虑而不懂得与配偶的情感生活。

多愁疑病型的婚姻:这种情况一般多发生在女性身上,她们时常怀疑自己生病,自怨自叹,其实际是想借此引起配偶的注意与关怀,结果往往弄巧成拙,令配偶感到烦恼。

“一贯正确”型婚姻:对配偶过分挑剔,总是在别人面前批评配偶的任何举动及思想行为,自以为是爱对方,其结果是使对方无法忍受。这样会导致对方离你而去。

事事关心备至型婚姻:事无大小都供奉代劳,偶有不周,便会成为冲突磨擦的导火线。对配偶爱护备至,长久如此,若对方没有做出相应的回报,自己就会感到心理不平衡,很易使感情发生裂痕。

忙于“事业”型婚姻:有些人永远不会静下来,总是忙个不停,他们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总这样会令配偶感到被冷落。这种人若不控制自己,多花些时间陪伴配偶,即使是为事业,也会导致婚姻关系破裂。

爱情要有遗憾才算完美?

我们总是关注着别人的老公或太太怎样呵护如何甜美,也在心中暗自希望自己的伴侣有一天能像他们那样给我们一个完美没有缺憾的婚姻生活。可,我们却不曾想到的是,如果在我们的殷殷希望中,我们的另一半果真成为他们不可能成为的人,那我们的婚姻可就麻烦大了!

爱情竞拍:顾此失彼

曾经有一场爱情竞拍——规则是先请在场的女同胞们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男性特质写在海报上,然后发给每人100万的虚拟“爱情资金”,用来竟买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特质。海报上密密麻麻地写了将近50多项对理想男人特质的描述,诸如象“听话”、“孝顺”、“幽默”、“有才能”等等,简直就是一个天下女性趋之若鹜的“极品男人”才有的。经过在场的情绪昂扬的女人们一番激烈抢拍,原来爱情只能“顾此失彼”,得到他的“富有”,就必然会失去他的“安全”;得到了他的“体贴”,就可能失去他的“强势”……最后,有一位用100万资金买了“责任心”的太太被问到:“如果有责任心的他又矮又胖、臭袜子乱扔,你仍然愿意选择他吗?”这位年轻而勇敢的女性想了想之后,坚定地说:“在今天以前我可能无法接受,但是现在我可以!因为我得到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这就足够了!恭喜这位聪明的太太,她让我们了解了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爱是遗憾的艺术。”

爱是遗憾的艺术,可遗憾的是,我们之中的许多人直到感情和婚姻硝烟四起的时候,才幡然醒悟。

改造“出格”的男人还是改变女人的交流方式?

Maple:29岁,高校教师,结婚7年,女儿6岁

Maple的丈夫3年前辞去公职,与朋友合伙开办了一家公司。开始的时候,Maple也很支持他自己创业,因为“这样才可以给女儿创造更好的条件”。然而,随着业务不断发展,丈夫开始了“南征北战”、频繁出差,偶尔回家,不是倒头大睡就是一张接一张地看碟片。Maple很生气,觉得他已经理所当然地把所有家务都扔给了自己,难得回家一趟,也想不到帮自己一把。更让Maple生气的是,女儿的教育似乎也成了她一个人的事情:从幼儿园的选择到打预防针,甚至连陪女儿做做游戏他都不会,一副笨手笨脚的样子……忍无可忍的Maple开始给丈夫脸色看,而一向以挣钱为己任的丈夫感到无辜,开始有点手足无措、委屈万分,一段时日后反抗被改造的他索性连家也不愿回了……

分析:

婚姻能让我们得到什么好处?

婚姻一定是有好处可占的,它的关键是把丈夫和妻子两个人的资源重新整合,让利益的最大化、而成本的最小化。但一男一女真正“签署婚姻合约”的那一刻,“合作双方”的当事人却还稀里糊涂: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也不知道对方的劣势在哪里。于是,这两个懵懵懂懂的男女开始意想“他(她)应该怎样……应该怎样”的假设,并期待着彼此按照“应该”的样子来回应自己,一旦对方的言行出乎“应该”之外,便如临大敌地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改造与反抗之斗争和较量,直到两败俱伤。

这样的婚姻,问题不在于某一方的“出格”,而在于两个人忘记了“优势互补”、“扬长避短”的幸福婚姻原理,比如Maple。

建议:

1、抛弃声东击西、弦外有音式的交流劣势;

许多和Maple有着类似经历的太太们,常常会犯一个致命的错误——不肯也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事实上,善良的她们从来没打算将丈夫变成一部劳动机器,她们真正想要的,不是他的劳动力,而是他的理解、肯定、体贴与关心,是与他共同分享和感受家的温馨。遗憾的是,带着情绪的太太们“声东击西”式的思维传递,却永远不能真正传递到丈夫们的心里,因为这群来自“火星”的男人动物天生不善倾听弦外之音。所以,如果你只是想喝杯牛奶,就千万不要从奶牛说起,否则,你的“火星人”一定会以为他必须要牵一头牛来才会令你开心。

2、聆听“出格”男人的求助声音

人的能力和精力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当心理能量集中流向某一区域的时候,另外的区域就相对弱化下来,比如Maple的丈夫,多年以来,他一直在负责婚姻的经济建设,对于“内务”则自然生疏。事实上,在外承担着巨大“创收”压力的他们,又何尝不想要感受到家的温馨呢?可是,他们“不会”了——许多丈夫只有在接受婚姻辅导的时候,才会“披露”令太太们震惊的内幕:“我其实很希望你帮帮我!帮我跟孩子建立良好关系,帮我活跃家庭气氛,帮我成为一个好丈夫和好父亲……”

所以,亲爱的太太们,请试着聆听你的另一半求助的“声音”,这些“声音”常常就隐蔽在他们那些可恶的“出格”里!

改造平庸的居家男人还是改变女人对爱的攀比?

卓晓:33岁,外企高管,结婚5年。

卓晓和丈夫是大学同学,后来又一起考研,一起到上海闯世界。用卓晓的话来说,他们是“别无选择”地成为夫妻的,因为在这座城市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与她有这么多共同经历的人。丈夫很爱卓晓,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让她幸福;而卓晓则很爱她的工作,成功和与成功对等的收入是她的追求的目标。于是,渐渐地,丈夫成了家里的厨房主管,卓晓则在优秀的企业里频频升迁。看着自己比丈夫高出几倍的薪水单,她觉得心里有说不出的失落感。卓晓常常问自己:这个每天只知道围着锅台转的平庸男人,真的是自己想要共度一生的那个人吗?

分析:

作为婚姻咨询工作者,我的一部分工作是帮助尚未进入婚姻的男女完成婚前心理调适与辅导,而婚前辅导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了解彼此价值观的差异。接受婚前辅导的恋人们要完成许多作业,其中一道作业题目是:“我希望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事实上,每个人在成为别人的“丈夫”或“妻子”之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观念无所谓对错,但却需要彼此的理解与包容,需要与婚姻中的角色定位协调统一,否则,就会“天下大乱”,因为不满。

建议:

1、找出你们的关键词,婚姻生活中,许多重要的关键词,比如“丈夫”、“妻子”、“成功”、“幸福”等等就像随手画的一个圈,英语老师说是字母O,音乐老师说是休止符,数学老师说是零一样,每个关键词在夫妻双方看来,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想要避免和摆脱卓晓一样的婚后失落,就请现在就与你的他一起来讨论,涉及你们婚姻的所有重要词语,然后分别一一定义,发现你们彼此的差异,进而发现彼此对于人生不同的期翼与蓝图,然后再从两极向当中加以调整。

2、搜集真爱的证据,当你们因为尚未统一的对人生的价值目标而陷入僵局的时候,请记得为自己进行双向考核。

a、他和我对人生的定位不尽相同,假如我还爱他,我愿意怎么做?哪些事实可以说明我爱他?

b、他和我对人生的定位不尽相同,假如我已经不爱他了,我愿意怎么做?哪些事实可以说明我不爱了?对比你自己的答案,看看哪一项的“证据”更为充分。如果爱,就接纳他和你是不

一样的人,求同存异;如果不爱,就大胆放弃、然后寻找你想要的人——当然,前提是你已经准备好为新的选择买单。

改造不可救药的天真丈夫还是改变女人的说教欲望?

Mary,27岁,自由职业,结婚2年。

Mary的丈夫是一位艺术家,虽然大她10岁,却总是像个孩子一样顽皮天真,而Mary当初也恰恰是爱上了他的这一点。婚后头两个月,两个人过得很开心,丈夫层出不穷的生活创意令Mary应接不暇,几乎没有一天重复同样的内容。然而,从第三个月伊始,Mary烦恼多起来,她发现跟这样一个大小孩一样的男人生活在一起,自己事事都得她操心,尤其是得帮他打理和修复所有被他搞砸了的对外人际关系,从父母到经纪人,再到朋友、邻里。

看着别人的老公成熟干练、运筹帷幄地出入于各种社交场合,搞定各种复杂局面,Mary越来越对丈夫感到不满,她开始三天两头地教育他、改造他,跟他说“你看看人家的老公……”

分析:

许许多多绝望的太太和准太太们来找我咨询,痛诉自己“对他如何如何不遗余力地改造”、而“他如何如何地冥顽不化、不可救药”。我在深表同情与理解之后,总是会出其不意地追问一句:“那么,是谁给了你改造他的权力呢?”

这便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没有人赋予我们改变他人的权力,然而我们却乐此不疲,将爱变成了改造的工具,因为我们以为“只有他变了,我才会幸福”。错误的假设只能带来错误的结果,如果我们不能按照一个人本来的样子去爱,那我们就永远不会幸福。

建议:

1、放弃说教与比较:恋爱和婚姻关系中,任何一种说教都会令你们的关系走样,变成“警察与小偷”或者“老师与学生”,一旦走了样的夫妻关系在你们之间定格,那爱就会在婚姻中消失殆尽。倘若你期待对方有所成长,那么最好的做法是鼓励、支持,而非否定与打击。

试一试心理学中的“皮革马利翁效应”吧——如果你希望他是一个“好学生”,就先像对待一个“好学生”那样来对待他吧!

2、提升他的内在需要:每个人的内心,其实都希望获得幸福美满的关系,只是,从小到大不同的成长经历,会让有些人学会如何获取、而有些人对此却一无所知。因此,当你发现你的他在生活中的某个层面不尽如人意的时候,请相信:他内心深处有着比你更为强烈的成长愿望,而你能做的,是帮他一起“拉动内需”,让你想要的也成为他想要的。唯有如此,“改造”才不会成为关系的杀手。

爱是遗憾的艺术,如果你还不相信,再听我讲一个我在《寓言心理DIY》里写的故事:

兔先生和兔太太结婚两年了。

兔先生工作很努力,经常早出晚归;与单位同事关系不错,朋友一大堆;一有了钱,就喜欢

给妻子买化妆品;每逢周末,还总会安排时间去看望父母。兔太太感觉非常幸福,与其他太太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别人总是感叹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而她总是说:

“我的丈夫可是个好丈夫!又有责任心,又有事业心,很孝顺,人缘也很好。”

其他太太都羡慕兔太太命好,只有狐狸太太不相信,非要亲自去弄个水落石出,于是,就搬到兔先生和兔太太家里住了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后,狐狸太太迫不急待地告诉兔太太说:

“快点与他离婚吧!他只知道工作,不早点回家陪妻子;在外面经常与女孩子打情骂俏;买化妆品是嫌你老;每个礼拜回家,搞不好有恋母情结呢!这样的丈夫,早就应该离了!”

其实,世界上永远没有完美的人,有的只是“一只翅膀的天使”,唯有彼此拥抱,才可以共同飞翔。——爱你的那个不完美的他吧,一如他本来的样子!

婚姻最大的杀手----不肯改变

婚姻中的两个人,他们对很多重要问题的看法和理解是不同的,比如:情感、金钱、工作、孩子、父母、朋友等等,这和他们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有关。因此,他们会对对方提出自己认为“正确的要求”,正因为上述的差异,才往往产生婚姻中的矛盾,如果婚姻中没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解决矛盾的机制”,可能会对婚姻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导致失败。

根据心理咨询经验,感觉婚姻有“三大杀手”。在这三大杀手中,婚姻最大的杀手只有一个,另外两个虽然凶险,只要最大的杀手不存在,还是可以有转机的。除了这三大杀手,所有其他的问题,只要两人都有诚意把关系搞好,是可以消除的。

婚姻最大的杀手是-----“不肯改变!”。有这种缺点的人,不理会其他人、事、物,也不会去想这样继续下去,结果会对自己有多大的伤害,更会拒绝所有的提醒、建议、劝告和分析,就像一头看不见、听不到,刀枪不入的犟驴,顽固不化的野兽,坚持这样地奔跑下去,终于使自己和所有在乎他的人,不是离开他就是掉进痛苦的深渊。

这类人从不会认为自己有什么不对,出现问题要么都是别人的错,要么将自己的问题完全地进行外归因,将改变的动力全部推向别人或外在因素,他们会坚

持说:“我没有错!”“我就是这样!”“我改不了!”摆出的姿态是:你想和我继续一起,你必须接受我这个样子。他甚至会说:“我就是这样的,大不了分手!”从而结束一段本可以很好的感情关系。

如果和这样一种人走入婚姻,命运也许会很悲惨,别人只能够不断地迁就他(她),向他(她)让步,需要不断地忙于修补这个人造成的破坏,疲于奔命,劳累而没有效果,最后,往往这个人还是不断地抱怨!这样的婚姻会因为不是受不了而分手,就是两人痛苦地在一起,走过一个没有缺少快乐的人生!

从精神分析角度来看,有这样缺点的人,多数在幼年时与父母的关系欠佳,在成长过程中未能感受到父母的爱,觉得父母并没有接受自己,存在爱的缺失。拥有这样缺点的人若不明白这个缺点的伤害性,是很难拥有快乐的感情关系和婚姻状态的。

可以这样说,除了这个缺点,所有其他的缺点,一般不会对感情关系造成致命的伤害。如果发现关系状态存在问题,愿意改变,问题才是有解决的可能。另外两个缺点是“托付心态”和“不愿分享内心感受”。

“托付心态”是“我把我人生成功快乐的责任交给你承担”的意思。一般女性表现更多。“托付心态”会使丈夫有很大的压力,让人有爱得沉重和负累之感。一个人真的可以给予另一个人一生的幸福和快乐吗?如果连自己都做不到,如何能给予别人“一生的幸福”?事实上,一个人不可能给另一个人制造出足够的幸福和快乐,痛苦也好,快乐也罢,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缔造者,因此,“托付心态”不可能得到满意结果。

“托付心态”有一个更严重、伤害性更大的问题,就是这样一种心理定位:“你的责任是给我幸福快乐,我的责任是等你给我这些。如果你做不到,除了抱怨,我是完全无能为力的。”这样的人,把改变的动力完全推向了另一方,自己不会去努力,也就没有了成长和提升。人生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停着等待,本身便在倒退了。毛主席说过一句话: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如果

一个人停止不前,拒绝成长,在思想、能力、心态上慢慢与另一方产生距离,当距离越来越大,两人的感情关系就会产生了更多的隔膜,婚姻危机也就存在了。

把人生的幸福重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添增更多快乐元素,努力经营,不断成长,便能与时俱进,把握住自己的幸福。如果再幸运地得到对方的关怀照顾,便是两倍的幸福,双重的保险。值得推崇的心态是:我有足够的能力照顾自己的人生,你也有足够的能力照顾自己的人生,而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更能增添额外的火花,产生一些独自一人不能获得的幸福和快乐。

“不愿分享内心感受”的人,一般男比女多。分享内心感受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一方面表现在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另一方面是能够体验对方的内心感受----即“共情”能力。如果同甘共苦、白头到老的人都不能和你分享或分担内心的情绪感受,将是件难受的事情。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告诉对方自己的内心感受,让对方感到你允许他(她)给你支持,并且,你也欣然接受这份支持。如果不让对方尽到伴侣的责任,就扼杀了对方向你提供支持的机会,是对对方的不尊重!

婚姻中,一些问题出现了,担忧是不可避免的,让对方与你共同担忧,而不是暗自猜疑,对方会感觉比较好。把情绪说出来与把情绪发泄在对方身上是两回事。一个人有情绪,同时能够与别人讨论自己的情绪状况,是成熟的表现。

当婚姻出现问题时,他或她愿意改变自己,并能寻求积极的方式去努力,少给对方压力,问题也许更容易解决。内心有什么不舒服,都能够说出来,好好地讨论。一个这样的对象,就算有其他的缺点,也是人生之幸事。

美满婚姻不是天赐的,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两人共同努力,把共同信念和共同价值不断地融合,同时,有良好的机制处理不同的意见,每天耕耘,才能培养出美满的婚姻生活。

如果婚姻中出现了问题,别忘了告诉自己:我要改变

养生与养身的区别

知道“养生”与“养身”的区别吗? 朱林勇收集、整理、转帖 “养身”不等于“养生”。--你会问:养生不就是为了保养身体吗? 可千万不要以为养身就这么简单--真要这样认为的话,你肯定把身体仅仅当成了一坨肉加200多块骨头再加无数根毛的组合体了。 “养”是保养、养护、调养、补养、休养、养心、养性、养神及养精蓄锐等意思。 生”是生命、生育、生长、生活、生存、长生、生生不息等意思。 养生需要养德行,养性情,调阴阳,和气血,顺自然,谨五味,强体魄等。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战国时期

的《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署,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养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养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养生是我们的先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认真总结生命经验的结果。 养生是保护生命、延年益寿。我国中医学十分重视预防保健,称为养生,通过精神调养、食疗药膳、养生功法等等整体综合措施。达到体质增强、防治疾病、防止衰老,延长生命的目的。 因此此“养生”不同于彼“养身”。 养生先养心 有人把“养生”单单理解为“养身”、“健身”,因而忽视了“身心健康”工程的许多软件,诸如“心潮”、“心理”、“心

寒”、“心怀”、“心火”、“心悸”、“心焦”、“心气”、“心曲”、“心神”、“心术”、“心髓”、“心性”、“心绪”、“心态”之类,常常被置之度外,更不晓得如何医治自身的种种“心病”。其结果,就是心死而人亡。 其实,不论从人的生理、心理上看,养生与养心,养身与养性,必须样样顾及。况且,“心”主其中,要占首位,已属定位。就心理而言,一个人如果心性不佳、心绪不宁,势必吃不香睡不甜,干什么都心猿意马,心慌气躁,心惊胆战,乃至心劳日拙,心力衰竭,还能谈得上健康吗?所谓保证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因素——生命线与生命力,历来都要物质、精神并重。所以,人们对于“生活”一词的解释,也决不会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只见其表而不明其里。譬如日常生活中除了必需的饮食男女,还有不可或缺的政治生活、组织生活、民主生活、精神生活、文体生活等等。人属有灵魂有思想有智慧有感情的“万物之灵”,“养身”不只满足于脑满肠肥,饮吃终日而无所事事,还必须有适度的劳力、劳心与劳神。“劳者”,动也。就是说,人要劳身骨,多动脑筋,才能生而活之。惟此,才与一般动物有本质上的区别。 按通俗说法,心与脑是共用的。因为,通常也把“心”看作思想、感情。如用心记与用脑记,费尽心机与绞尽脑汁,并无两样。所以,养心与滋脑相一致。心平气和以养性,清心醒脑以养神。其目的都是为了养身、健身。脑衰心竭便是人之真老真死。 心与脑都是人体的司令部,一旦关门停业便无“战事”,或者指挥失灵就会打乱仗,导致全军覆灭。所以,对于每一个人,合理的美容美发很需要,不但益于仪表礼节,且能怡人悦己,间接有利健康。但这不过是治标而并非治本。从根本上说,还是善用心勤用脑吧。据专家研究证实,勤劳者比懒惰者长寿,爱动脑者比昏庸者健康,乐观者比哀伤闷愁者漂亮。至于经常讲究养心养性养神的人,就不用多说了,起码可以大大减少抑郁症、神经衰弱症与精神病。总之,禅家最讲一个“静”字。心静才能细细审察事态,体味

高中语文 人生的三重境界作文素材

人生的三重境界 有人说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第三重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第一重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可以是咿呀学语的孩童,也可以是情絮初发的少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一个人在他或她情窦初开的年纪,对爱情的纯洁是那么的坚信不移。说爱就是爱,说恨就是恨,爱憎分明。 随着年龄渐长,经事渐多,这个世界的复杂就显在眼前。社会上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圣洁爱情屡遭践踏,社会伦理常刚不在。进人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到了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山不是原先的巍峨了;看水也叹息,水也不是那么清澈了。借古讽今,指桑骂槐。愤世嫉俗油然而生。原本纯洁的心灵遭受玷污。用被污染的心灵来看世界,就像一副被玷污的眼镜看事物,一切都是污浊不堪的。这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周围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此时的人没有精神上的目标,一切行为以私利出发。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功利熏心,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休止和满足的一天。什么道德,什么人伦常刚,皆抛在脑后。唯私利是生活的准绳。 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若人没有精神支柱,整日为物质财富而拼命,拼命后又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何苦之有呢?! 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愤世嫉俗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理想,也谈不上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练,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正确认识了这个世界,认识了人生。认识到人不是生存在一个无菌真空的环境。这个社会与自然界一样有鸟语花香,也有猛兽毒草。人生事事不能随意遂心,完美仅仅是个词语定义。人这个时候便会放下心态,接受原本所不能接受的事实。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

内训师修炼的三重境界

内训师修炼的三重境界 一般而言,企业内训师要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师者”,需要三重境界的修炼。即,企业讲师、企业教练和企业牧师。第一重境界:做一个优秀的企业讲师(Training) 企业讲师训练是企业内训师实现从讲师到牧师跨越的起点 和基础。企业讲师更多的任务是培训(Training),而培训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讲师对学员进行知识、方法等内容的传授与训练,以使学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事)。 因此,企业讲师主要以传递知识,讲授方法和技术为主。一般由公司从业务骨干中选拔培养,讲授自己的专业或专业的相关领域。通常的修炼课程是TTT(Training to trainer),侧重于讲师演讲与呈现技巧、授课方法、课程开发等方面的训练。 企业讲师是企业内训师队伍中的核心骨干力量。根据凯洛格内部讲师的胜任能力模型,内部讲师又可以分为初中高三级: 其中,初级讲师的核心能力要求侧重于讲师的演讲能力和呈现技巧,以重点讲授知识、技能等类课程为主。如,产品知识、商务礼仪、现场(5S)管理等。 中级讲师的核心能力要求则侧重于讲师感染力塑造、课程设计、课程开发与二次开发等方面能力的提升,以重点讲授企业文化、管理技能、素质训练等类课程为主,并能够对外部

课程或公司标准化课程重新解构后进行二次开发,以内化为更符合公司实际需要的有效课程。 高级讲师的核心能力要求是讲师的魅力塑造与思维拓展能 力的提升与训练。高级讲师以重点讲授思维拓展、管理方法等类课程为主。更重要的是,能够作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带领学员针对某一课题进行研讨和训练。 第二重境界:从企业讲师(Training)到企业教练(Coaching)什么是企业教练?何谓“教练技术(Coaching Technology)”? 教练的提法最早由英文Coach翻译过来,Coach在英文里是马车的意思,马车不能告诉当事人去哪里?但当事人可以告诉马车你要去哪里,马车可以协助你到那里。因此,一个好的企业教练就是通过与学员(被教练者)建立一个相互信任的关系,协助学员订立目标,激励学员在工作业绩和日常生活中都力争最佳,将学员优点发挥到高峰,并获得非凡成就,而不是将焦点集中在修改缺点上。教练技术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即,教练以中立的身份用技巧反映学员的心态,使对方洞悉自己,并就其表现的有效性给予直接的回应,令对方及时调整心态、清晰目标以最佳状态去创造成果。其目的是有效地将人力资源转化为生产力。这也是内部讲师要修炼的第二重境界。 要实现从企业讲师到企业教练的转变,需要进行四个方面的

人生有三重境界:看远,看透,看淡(一)

人生有三重境界:看远,看透,看淡(一) 人生三境界:看远,才能览物于胸;看透,才能洞若观火;看淡,才能超然物外。 看远,才能览物于胸。但凡杰出人物,莫不是少年怀志,心锐志远。秦始皇出巡时,所带侍者、大臣、士兵数千,浩浩荡荡,场面恢弘,气势磅礴。项羽见之,不为其气势所震慑,剑指秦皇,抛出一句语惊九州的话:"吾将取代之!"最终起兵关中,披荆斩棘,攻破秦墙,火烧秦宫。北宋的范仲淹,幼年丧父,贫困落泊。但少怀壮志的他并没气馁,而是在一佛寺中,潜心苦读,最终高登庙堂,并成为一代文豪。近代,更是有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豪情。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看远即是目标也是过程,更是境界。目标牵引成长,过程充盈人生。凡此种种,无不说明,只有志向高远,人生才会有前进航标,再插上执著的翅膀,便能愈飞愈高,穷千里,览万物。 看透,才能洞若观火。在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人才辈出,被人称为一代枭雄的曹操即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曹操如是评论:袁术,冢中枯骨;袁绍,好谋无断;刘表,虚名无实;孙策藉父之名;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由此可见,曹操对当时的形

势洞察得如此透彻,充分体现了他的过人智慧和深谋远虑。清朝时期,一次,乾隆皇帝在船上游览大江风光。忽然从远处驶来一艘大船,船上站着很多人。乾隆就问纪晓岚:"这些人为何而来?"纪晓岚思虑片刻,意味深长地说:"为名利而来!"原来,这些官员得知乾隆皇帝要来此游览,特来此迎接圣驾。但在纪晓岚眼中,这些官员都只不过是为名利奔波而来的人。而现在社会比之于古代更要纷繁复杂的多。要成为一名成功人士,必须有自己独特的眼光,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世事的变化能洞若观火。 看淡,才能超然物外。刘邦在萧何、张良、韩信的辅佐下,终于扭转局势,逼迫项羽乌江自刎,统一九州。但在霸业完成之后,张良和韩信却有着不同的结局。韩信因为功高盖主,又不懂掩其锋芒,最终被吕后设计杀害。"兔死狗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即是对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而张良淡于名利,功成身退,留下千苦芳名。清朝的大奸臣和绅得乾隆宠幸,一生搜刮民脂民膏,敛聚大量财富。可是在晚年时,也不能看淡钱财乃身外之物。结果在乾隆驾崩后,终被嘉庆帝处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或留恋于金钱,或束缚于名利,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都是身外之物。人生短短数十载,在历史长河中犹如沧海一粟。所以,人生的真谛应最终归结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幸福的归属感上。这样才能生于物而又超然物外。

三重境界(俞敏洪)

三重境界 俞敏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第一重境界,我们可以将之归结为迷茫:寻找生命价值、寻找事业的迷茫。第二重境界可以归结为执着:找到了某种值得投入生命热情的事业或者价值,愿意为此贡献余生。第三重境界可以归结为开悟:在苦苦探索、执着追寻之后突然开悟,发现原来一切都这么简单,答案就在身边,就像牛顿坐在苹果树下冥思苦想时被苹果砸了一下,就像王阳明在竹子前面“格物致知”了几度春秋之后突然领悟到心乃一切之本。 禅宗大师青源怀信提出了参禅的三重境界:“老僧30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然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涉世之初,我们思想单纯、见识短浅,很容易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表面上好就是好,不懂得背后的蕴藏,看到哭就是哭,不知道哭背后的情感。年龄渐长,我们开始在人生的路上四处碰壁、常常灰心,最后对人对事产生无尽怀疑,觉得人人都暗藏玄机、包藏祸心,于是见人不是人,见鬼不是鬼。再往后,到了第三重境界,我们发现一切人皆有良知,一切事皆有因缘,看透了其实很简单,所以就有了看山还是

山的明澈。“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这才是做人与处世的正道。 上面两个故事都充满禅意,需要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去体悟。其实,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存在着有关做人做事的不同境界,而不同的境界自然会带来不同的结果与人生。也许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三个人搬砖头,第一个人搬砖的时候,心里想的就是搬砖,觉得自己除了搬砖别无他长,于是他就搬了一辈子砖头;第二个人搬砖的时候想的是将来如何能成为一个工头,好让别人来搬砖,最后他成了一个包工头;第三个人搬砖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未来如何能成为一个建筑师,盖出自己喜欢的房子,结果这个人成了一名优秀的建筑师。我不是唯心主义者,但我深信,在所有的动物中,只有人可以用自己的心来改变命运和未来。很多时候,我们的心能够走多远,脚就能够走多远。 大学学习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为了找工作而学习,什么专业最利于找工作就学什么专业;第二重境界是因为兴趣而学习,选某个专业是出于自己对该领域的兴趣,至于毕业后能不能找到工作则在其次;第三重境界是因为使命感而学习,或具备“为往圣继绝学”的崇高,或胸怀“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也许很多人会觉得第一重境界的人比较容易得“实惠”,毕业后找到工作的几率也更大;但事实上,从长远来看,第二、三重境界的人才会真正体会到学习和工作的乐趣,也更能深刻体会人生的奥妙,甚至更有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崇敬。易中天和于丹学习的皆是文学专业——现在被许多人认为是

《庄子》的养生思想研究

《庄子》的养生思想研究 【摘要】庄子在其作品中体现出的养生思想在在如今仍具备很积极的社会意义——其看似圆滑,实则为解决心灵困境的不二法宝。在庄子的作品中体现出的养生思想特点在于以达生为目标,以卫生为方法,以尊生为原则。由此可见,庄子是在根植于社会的角度来关注生命,其既可以理解为能够停留在人世间,又可以理解为已经超越人世间。其讲究的是怎样处理生命和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可以算作“与道为以”、超脱万物的一种理论。 【关键词】生命;养生;庄子 一、引言 在如今物质社会和生命哲学体系中,人类心灵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就在于怎样将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生活“并轨”。而庄子在其作品中体现出的养生思想则以原始的道家智慧方式提供了这一矛盾的解决办法——其中所提到的“养生”并非简单的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之类,而是在整个社会生活方向应怎样处理自身和周围一切事物之间的关系这一方面的问题,在如今“养生思想”越发“热门化”的如今,借助于对漠视生命现象这一社会环境中行为的透视,对生命本来的价值和庄子在其作品中体现出的养生思想体系做出了阐发,对其养生思想内涵做出了一定程度上的挖掘,以期给当代生命问题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以资借鉴,同时也给如今当下社会价值选择中短视拘泥、彰显外物、漠视生命的现象提供反思进路。 二、庄子养生思想的本体建构 (一)道:庄子养生思想的形上根据 庄子养生思想中向来以“道”作为生命本体建构依据之所在——其“源于万物,高于万物”。就其起源层面而言,有研究者曾在作品中提到其来源至少有二:首先是来自于现实取向,即“日常经验中的道路”——这实际上也是儒家思想体系中“道”的主要出处。其次则是来自于神话取向,将之定位为宇宙运动的“循环往复”这一法则(原理)——这才是正宗的“道家哲学”。从路径角度上来说,上述两个“道”的来源明显是分别借助于对现实社会所存在的价值和生命所体现出的本质两个角度的思考而获得,而此二者也正是两个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体系的产物,就生命价值观角度来说,儒家一般都讲究向外的社会认同,道家则反之,即向内的自我认同。前者重视的是修齐治平,体现的是社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甚至讲究如郭沫若所写剧本《虎符》中那般“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而道家的着眼点则在于生命本身,讲究的是将人的精神予以非相对化、非中心化、非主体化,从而使得精神能够超越一切,从而使得精神能够达到悠然自得的境界。其精神追求的最高目标在于无名、无功、无己、齐万物、齐生死,故而道家多以清修隐者等看破生死的人员作为典型人物。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是普遍概念,庄子作品中体现出的“道”和别的思想流派中的“道”既相互联系又有相异之处。简单地说,“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既不脱离诸社会主体,又具有超越性。

执行力的三重境界(职场经验)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执行力的三重境界(职场经验) 军令如山,只有低级的执行力 我常想,即便真的商场如战场,但商人真的如军人吗?商业公司拥有军队那种动员力和强制手段(譬如战场纪律和军事法庭)吗?商人去学习军人的作风,难保不会东施效颦。事实上,大部分商人们确实学不到战场执行力的精髓。这也不怪战争电影,他们肯定是需要重点渲染军队的严明纪律、军令如山的氛围的。只是看电影的人,容易得到的是,对那样的雷厉风行的场面的羡慕;不容易得到的是,对保证这种场面出现的军队背后的运行机制的深入理解。所以,企业主们太容易学着首长的语调向下属咆哮:能做到要做到,不能做到加班加点也要做到!否则,卷铺盖走人!。于是,雇员在这样的压力下,也能挤出一点低级的执行力,但用不了多久,被压的人就会一茬一茬地走掉。 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能全怪罪企业主。因为,作为下属,会遇到很多老板并不预知的操作上的困难,也经常不十分清楚老板的意图。所以,当执行未果的时候,下属就会找为什么没做到?的借口。老板正因为见多了这种现象,因此在执行之前下属问为什么的时候,老板会很痛恨:哪来那么多为什么?没有为什么,你照做就是!,老板心里可能在想:战场上的战士有那么多为什么吗?可老板心里不知道的是:战场上的战士,为什么可以不问那么多为什么?一是因为军队服从命令的纪律,二是因为军队的指挥官早就在自己内心的战略地图上问过了无数遍为什么了,不仅指挥官问过自己,而且还有参谋长、参谋部根据侦察部门提供的信息,问过自己的部队无数遍的为什么。作为老板,你有这样的后盾吗?你问过自己为什么吗?当你的下属问为什么的时候,不一定是在为将来的失败埋伏笔,也许只是善意地提示风险啊! 准军事化,至多获得平凡的执行力 我所说的平凡的执行力,可以称为准军事化的执行力。我查了一下MBA智库,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它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这可能代表了企业管理业内人士的一般想法,也契合了企业主的心理需求,应该是近几年执行力培训火起来的原因。 从战略、竞争等关键词中以及执行力这个词本身透露出来的强制性可以猜测,执行力这个词,可能多少和西点军校有些瓜葛。这种执行力确实有其道理,它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依靠严明的纪律和

企业管理的三重境界

企业管理的三重境界 企业管理的三重境界: 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 第一重境界:“无” 此时的“无”,是真正的“无”,无产阶层,创业者面临的是“一片荒无”的景象,无资金,无订单,无优势,无人气,无管理……就象大多数初涉职场的“草根”,无房,无车,无钱的“三无青年”。 对于大多数创业者来说,创业初期真是太多的辛酸与无奈,“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无限惆怅与感慨。 创业初期,企业在创业初期最大的挑战就是“预防企业倒闭的风险”,根不谈不上管理,也请不起专业的管理人才,管理团队的创建更是难上加难。销售、技术、财务、生产、质量、物流、人事等都由创业者(老板)自己担任,甚至集总经理、基层干部、采购员、业务员、杂工等多种职位于一身,真可谓是“能者多劳,劳而无功,事倍功半”,顾此失彼,压力重重,蹒跚学步,负重前行。 对于一个优秀的创业者来说明,在外在物质真“无”的阶段,优秀的创业者的精神世界是最富有的,具备坚忍不拔的意志,远见卓识的战略眼光,勇于创新的技术,废寝忘食的工作,耐得住寂寞与清贫,远离繁华与喧嚣。 第二重境界:“有” 此时的“有”,是真“有”。经过几年甚至更多长时间的打拼,企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事业如日中天,有订单,有资金,有技术,

有人气,有管理…..总之,当初期盼已久的梦想基本实现。 企业在第二重境界“有”的核心是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管理,才能确保企业基业长青,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有些企业表象上看似“有”,实则还是停留在真“无”的第一重境界,主要体现在以下“无”的状态: 1、无明确的工作目标; 2、无严谨的工作计划; 3、无系统的运作流程; 4、无具体的管理标准。 工作目标: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绩效指标/KPI指标)。 工作计划:年度经营规划,月度工作计划,周工作计划,日计划(日排程)。 运作流程:企业运营的价值连接流程(输入与输出),运营流程,生产运作流程,质量管控流程,物流体系流程,人力资源模块流程,产品开发流程等等。 管理标准:员工手册,管理规定,岗位说明书,作业指导书,工艺卡等等。 有管无理:为管理而管理,企业管理流于形式,企业内部资源(人、财、物等)没有有效利用,企业管理效率低,管理效果差。 关于企业管理的理论真可谓包罗万象,汗牛充栋,智者见智,仁者见人仁。 有些人认为,管理的越规范,企业就死得更快;还有些人认为,

《黄帝内经》中的三大养生秘籍

《黄帝内经》有四位长寿“代言人”,从表面上看,都属于看上去离我们较远的圣贤之人,那么,是否就说明《黄帝内经》在养生上,是只可远观而不可近得的呢?自然不是。这里,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人物身上来揭示《黄帝内经》中的养生秘籍。这个“人物”就是《红楼梦》中被尊称为“老祖宗”的贾母。之所以把这位“老祖宗”级别的贾母抬出来,就是因为她能在那个“七十古来稀”的年代,高寿至83岁,当然,她只是一个代表。说来有些令人难以置信,透过对贾母日常生活的研究发现,这位老寿星的起居饮食基本暗合了《黄帝内经》的养生观点,其高寿并非是毫无依据的。 秘籍一:心宽神宁,豁达仁厚 《红楼梦》中的贾母可谓是一个典型的贤达慧秀女性的代表,“虽年高,却有兴头看戏”,可谓是有一种“老小孩儿”般的豁达开朗的性格。这让她并没有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家长制”的作风,而是“喜热闹戏文,更喜谑笑科诨”,还与儿孙们猜灯谜取乐,和晚辈、下人打成一片,拿今天有些家长的话说就是做孩子的大朋友。因为其慈祥宽厚,加之和蔼可亲,自然深得晚辈们的拥戴和孝敬。这里不仅有对于《黄帝内经》情志调和养生上的一致,也说明了一个家和而乐的道理。 不仅如此,贾母还“怜贫恤老,斋僧布施”,以慈悲为怀。如元宵节看戏至深夜,贾母便命将戏暂歇歇:“小孩子们可怜见的,也给他们些滚汤滚菜的吃了再唱。”“老祖宗”的一颗慈悲 敦厚的仁人之心,也正暗合了《黄帝内经》提倡养生与养德相结

合的道理。 养生当中,最重要的是养心。“一生淡泊养心机”,这是一种境界、一种内涵。人都有喜、怒、忧、思、悲、恐、惊,这是人的七种情志,过了头就是七情过激。“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所以,从贾母的养生之道中,一方面要性格通达,另一方面又要仁厚。《黄帝内经》强调“恬淡虚无”,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简言之,一个顺应随和,一个力求恬淡。 秘籍二:顺应四时,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其实就是现在很多人主张的习惯决定健康。坏习惯是百病之源,而好习惯作为健康人生的基础,则是长寿的“银行”。睡子午觉的习惯,就是一种令人受益一生的好习惯。从对《黄帝内经》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的生发之机就是从子时开始的,这一时辰是阳气发动、万物滋生的时候,而午时,即中午11点到13点这个时间段,是阴阳相交的时候,是心的“主时”,此时就应该午休,顺应天道自然地小睡,可以储存精力并且不干扰阴阳的相交。因此,睡子午觉就可以追求一个心肾相交的境界。 贾母一直坚持早睡早起、中午小睡片刻的生活习惯,顺应四时、昼夜规律的起居作息。顺应子时的气机,便可使人有生机;顺应午时的阴阳交会,才可以与健康“厮守”。因此而终至高寿。不仅如此,贾母还经常参加适度的锻炼。例如,她很注意散步游玩,认为散步是“疏散疏散筋骨”。即使登山眺远,也不要仆人用轿子抬上去,多步行登高。

人生境界的三个层次

人生境界的三个层次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人生境界的三个层次 看远是人生的第一境界 看远就是说凡事要看远。一个人应怀有宽阔的心胸,有长远的目标,不断前进,看万物,穷千里。你看历史上杰出人物,都是怀有宏大的人生奋斗目标,不为眼前小利斤斤计较,不为眼前小事而牵绊了心情,平淡之心,看远的境界。看远是人生的第一境界,能做到这一点,已经不容易。但也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是有自己的远期目标,不会为一点点小事而计较,影响了前行的心境。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看远,就是说凡事要往远处看,凡事要看远。这样,就会很充实度过每一天,日积月累,就会有进步。 看透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 看透哲学上说,从表象看实质,从现象看本质。现象是纷繁复杂的,而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独特的眼光。有些人看事情,只看事情的表现,看不到事情的本质,常常纠结在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里,不能自拔。影响了决策,影响了生活的向前。而另外一些人,常常可以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这是一种智慧,这是一种悟性。从表面现象看到本质,常常有过人的才智,过人的智慧。他们往往会成为军事家,外交家,可以做到别人做不到的大事。

看透,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看透,比看远更深了一层,但又基于看远这一境界之上。 看淡是人生的第三境界 凡事超然物外,凡事看淡,这是大智慧。可以将功名利禄置身度外,将世间的所有看淡,人生经过沉淀和历练之后,或许才能到达这一境界。看淡,或金钱,或名利,都抛之度外。这是何等气度,何等境界。人生短短数十载,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幸福的归属感,超然物外。看淡,是人生的第三境界。而这三重境界,是不是人生的三个阶段呢少年时,看远,有梦想有追求有追求目标。中年时,经历了酸甜苦辣后,更有了看透的智慧。老年时,饱经风霜,看淡了一切。所以,人生有三重境界:看远,看透,看淡。用孔子对人生的总结来参禅,你会觉得思路非常清晰: 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三十而立” 这是人生中一个有担待的阶段,懂得责任,有理想和抱负,却又常常为现实的困难所惑。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就是这样一种壮志未酬,惆怅和悲壮的思想境界。 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四十不惑” 这一人生阶段,已经不再被虚假的表象所迷惑,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世间万物已经参透看破,山不再是山,水也不再是水,遥远的梦想已经不再重要,脚踏实地去追求和享受生命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感悟热处理三重境界

感悟金属热处理,也有‘三重境界’ 作者:hezj(热处理技术论坛会员名) 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而‘悟’。在网上,偶然看到一位叫‘追寻快乐’的智者,写了一篇文章‘人生三重境界’,用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的禅语来形容,细细咀嚼,颇有意味。触类旁通,联想到自己喜欢金属热处理并伴随我度过青年、中年,直到如今老年,虽然离开了现场,仍依依不舍,故借用该网友的‘语录’来表述一下对热处理的看法。热处理这项工作,给我带来许多的激情和快乐,也曾为它产生过不少的烦恼,对它的认识过程和由此产生的情感变化似乎也符合‘禅’之味。 本帖只是个人长期追寻某一事物真谛过程中的一种体验, ‘一个人注意什么,他的世界就是什么’(王明珠),每一个人眼中的世界并不一样;即便是看同一事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感受也不一样。看者认同与否并不重要,也不必抓住较真。都是同行,有乐共享,乏味则一笑了之。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在学校时,第一次看到为学生而主办的金属热处理展台,听到老师宣传热处理的目的、功能和作用,当即引起浓厚的兴趣,感到这是一个妙趣横生的专业,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之后的年代,承蒙国家的培养、前人的慷慨和老师的恩典,对这个专业建立起一个初步的、有序的、系统的知识架构。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实践中看到各种热处理方法实施之后同书本上讲的、老师教的能够基本吻合,一块钢放在那里,要它变软它就软,要它变硬它就硬,它硬度达不到,就在表面加一点碳或氮,或者其它什么元素的,硬度果然上去了,确有其事,非常有趣。其中的原理知者甚少,在门外人看来,热处理的奥妙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像内科医生治病一样,神秘兮兮的,是冷门中的一个‘亮点’。那时候,出现一些问题,也能从书本上和听课的笔记本中找到答案,再动一点脑筋,小一点的问题,也能独自处置,查查资料,一般问题能够解决。这个期间,激情满怀,自我感觉相当良好,胆大妄为处处试牛刀、浑身是胆敢于拍胸膛。‘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热处理嘛,就是那么简单,就是

人生有三重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分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人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 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这个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每个人的行动都受思想支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境界。大致分一下,人的境界不外乎三种:一是为自己,二是为家庭,三是为社会。 为自己也就是为个人。之所以说“个人”,就是这种人不要说社会责任,连应有的家庭责任都没有,连父母和妻子儿女都不顾。有的为了自己吃喝玩乐,把父母的退休金当作自己的银行,甚至以刀子逼迫父母,于是酿成父母忍无可忍怒而杀子的悲剧;有的放弃了做丈夫的责任,自己在外吃喝嫖赌,让妻子在家独守空房;有的丢掉了做父母的责任,因为孩子有毛病就弃之于大街;还有的只生不养,让孩子早早辍学……这种人属于极端个人主义者,信奉的是“只要一个人吃饱,哪管一家子饿”的哲学…… 为家庭,也就是一切为了家庭利益。有的追求光宗耀祖,有的追求小康生活,有的追求夫妻恩爱,有的追求后继有人,有的追求豪宅美车,有的追求金钱无数……应该说这些追求都是合理的,这种境界的人为数众多,大有人在。这些人往往对家庭的责任感很强,对父母来说是好儿女,对妻子来说是男人,对丈夫来说是好妻子,对孩子来说是好父母(有的则是好祖父母)。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这种人都是“好人”。 但是,社会的复杂性已远远不能简单地划分为“好人”和“坏人”了。“好人”和“坏人”具有很大的相对性。无论为了家庭的哪种利益,为了家庭的哪种追求,只要靠自己辛勤的劳动,只要遵纪守法,追求越高,得到越多,就越光荣。如果为了家庭而铤而走险、违法乱纪,对家庭来说是牺牲自己,是“无私奉献”,而对社会来说则是成为名副其实的“坏人”。对一个个大贪官的曝光,都会引起人们的议论:对一个人、一个家庭来说,有十几万、几十万就够一生用的了,为什么还要贪几百万、上千万?有的贪官说出了心理话:自己的钱是一辈子、两辈子也花不完,之所以要弄那么多,是为了儿子、孙子、孙子的儿子……子子孙孙无穷尽矣,因此贪污受贿也就无极限了,直到锒铛入狱为止。 为社会,就是那种为了他人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那种有正义感、讲正气的人,那种有社会责任感、并能够付诸行动的人都是。这种人既有伟人,也有普通人,同样也大有人在。伟人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周总理,有为了反对列强而不顾个人得失的林则徐,有为科学而献身的布鲁诺……普通人有焦裕禄、孔繁森这样的好公仆,有面对坏人的威胁毫不退缩的反腐勇士姜瑞峰,有抗洪前线上置生死于度外的高建成,有面对歹徒的尖刀而奋不顾身的徐洪刚,有无数为了正义、法纪和社会责任而牺牲个人利益、默默奉献的普通人…… 第一种人为数不多,也容易从人群中识别出来,往往是遭人唾弃的对象;第二种人属于芸芸众生,里面既

-人的精神有三重境界

人的精神有三重境界:初级境界就像骆驼,中级境界就像狮子,高级境界就像孩子。 之所以说人之精神的初级境界就像骆驼,是因为有很多重负压在人的精神上,久而久之,人默默地忍受着,不以其为重负,反而对其充满了虔敬之心,就像骆驼驮着重担不停地在沙漠上行走着。 这些重负是什么呢? 装得谦卑是为了隐藏骄傲;表现出痴狂而忘记了智慧;庆祝胜利时却失去了初衷;取得进步时受到了各种诱惑;为了真理而追求知识却忽略了去提升高贵的灵魂;与并非真正需要的人为友;吸收知识时稂莠不分;爱那些轻视我们的人而且帮助那些威胁我们的人。 所有的这些就如骆驼背上的负担,而人们为了委曲求全就如骆驼那样始终驮着它们一直走下去。 但是到了忍耐的极限时,人们的精神就由初级境界过渡到了中级境界,即由骆驼变成了狮子。要拥有自由,要成为自己的主人。但处在这个境界的人依然自己不能做主,因为他们仍然有一个主人,上帝-----巨龙,为了最后的胜利,人们不得不与巨龙作战。 巨龙是什么呢?它就是价值原则‘你应该’。 而精神的狮子却高呼‘我想要’。 千百年来,‘你应该’作为人们的价值原则而指导着人的行为,不允许人们追求‘我想要’,人们只能被动地接受。 现在,人们要创造新价值了,但这个任务即使是狮子也不能完成。那狮子精神有何用呢?就是要争取自由,否定所谓神圣的义务,这是创

造新价值的必经之途。为了获取创造新价值的权力,必须抛弃骆驼精神中的忍耐与虔诚。因为‘你应该’被当做神圣的原则而热爱由来已久,为了战胜‘你应该’的虚幻与专横,需要的就是狮子这种掠夺成性的斗志,消灭那种忍耐与虔敬的精神,才能获得创造新价值的权利,这个过程近似于狮子的捕食工作。 原来,孩子天真、健忘,像一个新的游戏、一个自转之轮,是一个新的开始,是神圣的肯定。 就像孩子创造一个新游戏一样,人们需要对自己的生命进行神圣的肯定,自己的精神就是意志,这个世界是自己的。”

九年级语文《养生主》长春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语文《养生主》长春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养生主》 二、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辨析多音字、通假字的正确读音。 2、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课文所包含的认识客观规律必须通过反复实践的道理。 3、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写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 三、重点难点: 1、第二段,理清层次及运用两个对比写出庖丁高超的技巧。 2、本文给我们的启示。 (一)文学常识 一)关于作者。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约生于公元前369年,卒于公元前286年。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附近)人,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曾经做过漆园吏。他可能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生活贫苦,学问渊博,善于辩论,他的著作辑入《庄子》一书,现存33篇。该书由后人整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所作。《庄子》一书的寓言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庄周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境界。 二)庄子的有关思想主张。 1、庄子主张“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庄子·齐物论》在谈到风的时候说:“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这是说风是自己在吹,是“自取”,并不是哪个外在的怒者使它发出不同的声音。这就是庄子“天道无为”的思想,是一种神秘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 2、庄子主张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庄子·德充符》说:“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这是一种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它的意思是说:如果你用“异者”的眼光去看,那么,肝与胆的距离就像楚和越那样遥远;如果你用“同者”的眼光去看,那么,万物都是一样的。 3、庄子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庄子·逍遥游》中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他提出一种绝对自由的理想人格,这种人格不感到自己的存在(无己),不追求什么功名事业(无功),不顾及别人对自己的毁誉(无名),这种人在精神上才是自由的。 (二)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 字词正音: 踦yǐ(支撑,接触)騞huō(象声词)卻xì(同隙,空隙)窾kuǎn(空)

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推荐5人10人喜欢喜欢2012-01-15 06:22:23 马蹄达达(内敛)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分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人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 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这个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每个人的行动都受思想支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境界。大致分一下,人的境界不外乎三种:一是为自己,二是为家庭,三是为社会。 为自己也就是为个人。之所以说“个人”,就是这种人不要说社会责任,连应有的家庭责任都没有,连父母和妻子儿女都不顾。有的为了自己吃喝玩乐,把父母的退休金当作自己的银行,甚至以刀子逼迫父母,于是酿成父母忍无可忍怒而杀子的悲剧;有的放弃了做丈夫的责任,自己在外吃喝嫖赌,让妻子在家独守空房;有的丢掉了做父母的责任,因为孩子有毛病就弃之于大街;还有的只生不养,让孩子早早辍学……这种人属于极端个人主义者,信奉的是“只要一个人吃饱,哪管一家子饿”的哲学…… 为家庭,也就是一切为了家庭利益。有的追求光宗耀祖,有的追求小康生活,有的追求夫妻恩爱,有的追求后继有人,有的追求豪宅美车,有的追求金钱无数……应该说这些追求都是合理的,这种境界的人为数众多,大有人在。这些人往往对家庭的责任感很强,对父母来说

人的精神有三层境界,境界越高,人生才能越幸福

人的精神有三层境界,境界越高,人生才能 越幸福 我们都知道,人生的追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上的,一种是精神上的。这个世上,追求物质的人不少,纯粹追求精神的倒不多。 有人说,有了物质,才能去追求精神嘛,如果你连温饱都无法解决,你每天只谈风月有个啥用?这话有些狠,但很直接,也很现实。不过,世人有千万种,每一个人的追求不同,我们不应该去一刀切,去评论是好是坏。 我爸就告诉我,精神追求是高于物质追求的。如果人只注重物质追求,而不去关注精神上的,则人生很难有幸福和快乐。他说,人的精神追求,可以分为三层境界,境界越高,成功的几率也就越高。 爸爸告诫我:人的精神有三层境界,境界越高,人生才能越幸福 爸爸告诫我:人的精神有三层境界,境界越高,人生才能越幸福 第一层:如骆驼 为什么把第一层比作骆驼?爸爸说,因为骆驼没有自己的主动权,它只会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听从别人的安排。 确实,骆驼是最听话的动物。它就像生活在底层中的人们一样,为了生存,而不能在精神上去做过多的要求。这个时候,哪怕自己想要干什么,也会屈服于现实的无奈,选择向现实妥协。 爸爸告诫我:人的精神有三层境界,境界越高,人生才能越幸福 爸爸告诫我:人的精神有三层境界,境界越高,人生才能越幸福 就如我们村里的一个男人,如果论辈分,我应该叫他一声“叔叔”的。这位叔叔

人很老实,老实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人家叫他干啥就去干啥,当然也不是去干什么违法的事。 他在村里收垃圾,当清洁工。人很勤快,所以村里也愿意用他去干活。其实,叔叔说他也不愿意一辈子干这个,但是他没有办法,人没有什么特长,也没有文化,干什么都不成。只有这个清洁工,是最适合自己的。 所以,你若问他有什么精神追求?他可能连什么是精神追求都不知道。因为,他只需要活着,然后挣钱,这样就可以了。 爸爸告诫我:人的精神有三层境界,境界越高,人生才能越幸福 爸爸告诫我:人的精神有三层境界,境界越高,人生才能越幸福 第二层:如狮子 狮子是百兽之王,它具有领袖的气质。因为如此,人在精神上也会有自己的主见,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应该去追求什么,都会有清晰的定位和规划。从骆驼到狮子,是精神追求的一个飞跃。原来什么都不想,到主动的决定“我要做什么”,这是一个质的变化。 有了自己的决定权,就会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和信心。这样的追求,真的就如狮子一样,能够在百兽之中树立自己的威信,承担“王者”的责任。 这一段追求,大多在人生的青壮年阶段,因为这样的年龄段里,是成功的最好时机。 爸爸告诫我:人的精神有三层境界,境界越高,人生才能越幸福 爸爸告诫我:人的精神有三层境界,境界越高,人生才能越幸福 第三层:如婴儿 婴儿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是单纯天真,是简单明朗。人生到了这样的境界,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