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

——湖南天地人律师事务所唐旭阳律师

一、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概念、内涵和现状

(一)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概念

企业风险的概念

2006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企业风险做了如下界定:企业风险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该《指引》将企业风险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严格来说,法律风险贯穿于其他四类风险之中。

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

企业法律风险在我国法律规范中首次出现在国务院国资委2004年5月颁布的《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之中,但该办法没有对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进行解释,综合各理论界的解释,企业法律风险可以定义为:企业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外部法律环境的变化,或者企业相关当事人不当的作为或者不作为,导致与现有的特定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基于这些规定的合同约定相冲突,从而使企业承担损失或者损害的可能性。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概念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外部刑事法律环境的变化,或者企业及其相关当事人的不当的作为或者不作为,导致与现有的刑事法律规范的规定发生冲突,与企业期望的目标相违背,从而使企业承担损失或者损害的可能性。

(二)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内涵

1、企业外部环境刑事法律风险和企业内部因素刑事法律风险(基于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引发因素不同)。

1)藐视法律,主动行为或者消极放任行为引致犯罪。

20年前,我国加快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走向市场经济,很多人曲解邓小平同志的“两猫论”——“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核心理念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加之以前国家的市场环境不是很好,法治环境也不太好,诚信规

则没有确立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很多企业家为了追求利益不择手段,不惜践踏法律,这种情况的确是犯罪,要加强防范教育,也要加强打击。

三鹿集团假奶粉事件

轰动一时的三鹿集团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让人记忆尤新,被告单位三鹿集团生产的含有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等奶制品流入全国市场后,对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婴幼儿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害。国家投入巨额资金用于患病婴幼儿的检查和医疗救治,众多奶制品企业和奶农的正常生产、经营受到重大影响,经济损失巨大。

2008年12月31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审理了此案。法庭审理认为:被告单位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告人田文华(三鹿集团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王玉良(三鹿集团副总裁)明知其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且明知三聚氰胺是对人体有害的非食品原料,仍不停止含有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的生产、销售,被告单位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告人田文华、杭志奇、吴聚生明知其收购的原奶中含有三聚氰胺,且明知三聚氰胺是对人体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仍将原奶调配到本集团下属企业,生产、销售含三聚氰胺的液态奶。被告单位及各被告人的行为均已构成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罪。同时,其行为又符合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要件,依法应当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本案最终判处被告单位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罚金人民币 4937.4822万元;被告人田文华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2468.7411万元。被告人王玉良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378.0400万元。

2)不懂法,稀里糊涂触犯刑律,构成犯罪。

这种情况不是主观上具有明确的犯罪动机,而是不懂法,中国经济在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变过程中,在法制环境没有规制,市场管理比较混乱的情况下,有些企业主由于既不了解经济规律,也不懂法律,就稀里糊涂地陷入当中。这种情况虽然也构成了犯罪,但是犯罪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至少从企业家主观上来讲并不是明确地去做。

案例:湖北联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涉嫌非法经营案

案情概要2012年3月26日,湖北联谊实业集团及公司高管涉嫌非法经营案在湖北黄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该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首例“典当业务致刑案”,被媒体称为“中国典当第一案”。

据检察机关指控:联谊集团未经银监会批准,伙同武汉雪正投资有限公司或单独从事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为此其相继成立投资公司及典当公司从事放贷业务。从2007年到2010年,联谊集团与雪正公司按照事先约定的出资与分红比例,利用湖北民生典当有限公司印章及格式合同合伙或单独,向多家公司、企业发放贷款,累计放贷19.8个亿,获取利息8233.9万元。

案件分析:联谊公司创始人高宏震曾带领企业连续9年闯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集团资产2009年底达16亿元,年创利税近亿元。其主营业务为钢铁贸易,是全国11家特大型钢厂的代理商,在全国钢铁贸易行业名列第四。这样一位民营大企业的掌门人,因非法经营而受刑事追究,令人深思。采用典当为依托发放贷款,以企业贷款的方式获取放贷资金,在高宏震眼里,这些“擦边球”都只是“违规”而非“违法”,更非“犯罪”。这表明现实中一些企业家虽是经营高手,但法律意识却比较淡薄。对于那些力图走得更远的企业家而言,如何评估和预测某些“探索性”盈利业务的法律风险尤其是刑事法律风险,是其经营决策中必须解决的前提性问题。同时,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如何理性看待和审慎处理制度转型中的各种“试水”,以顺应不断深化市场机制改革的大趋势,也是当前不容回避的重大课题。

3)由于法律界限不清而导致了对企业或企业家定罪。

最典型的是虚开增值税发票的问题,虚开增值税发票在立法的时候就很不清楚,现在仍然不清楚。本来虚开增值税发票的立法原意是打击那些利用虚假的增值税发票来抵扣税,骗取国家税款的问题。结果搞来搞去,现实当中有很多既没有骗税的目的,也没有骗税的行为,只是形式上是。如张三供货李四开票,票和货完全是几个开票的主体发生了问题。有的不给票,有的没有办法,请别人开票。类似这样的问题很多,十多年前就有过一个案子,判了12年,后来被判这个问题全国人大法工委都认为是一个发票管理制度,没有提到税收管理制度上,不应该定罪。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司法解释,省级法院以下的一律定罪。

我们现行刑事法律对很多犯罪界限的表述不清晰,这导致在实际的个案判决时充满着不确实性,有很多企业、企业家,因为同样一类型的事,这个地方法院判决是无罪,那个地方法院就可以定罪或判死刑。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家是非常难的,我们研究法律的人都搞不清楚,他怎么搞清楚?陷入了一种极大的困境,这就是由于界限不清,而导致企业家被追诉、被定罪。

4)被陷害被诱导犯罪的情况,包括被涉黑。

现在我们实践当中有大量的民事案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地方或者竞争对手利用司法机关的权利,硬是把当事方定了犯罪,这也是悬在企业家头上的一把利剑。此外,我认为现在民事纠纷刑事化的问题也在升级,这些问题会导致多少企业家陷入被定罪的险境?提到被涉黑的问题,我想这至少在未来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深入反思的话题。

李途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抽逃资金、职务侵占、挪用资金】

案件回顾: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百年不遇的南方雪灾给湖南太子奶集团公司的生产经营前所未有的打击。为了解决财务危机,湖南太子奶集团公司出台《货款准备金制度》,动员企业高管和经销商交纳货款准备金,并向民间高息借款5300多万元。但这些举措并没有把企业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湖南太子奶集团公司因巨额亏损最终被破产重组。2010年6月15日湖南太子奶集团公司董事长李途纯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株洲市公安局刑事拘留至2012年1月20日,株洲市天元区人民检察院对李途纯案件作出《不起诉决定书》,被拘588天。

2、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承担主体以及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犯罪主体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企业犯罪的风险?企业是承担刑事法律风险的主体,但不是企业活动领域内的唯一犯罪主体。

1)企业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由企业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承担。

2)企业高管犯罪

3)企业员工犯罪

(三)刑事法律风险的现状

1、2012年企业家犯罪概况

1)根据《2012中国企业家犯罪媒体案例分析报告》,在明确企业所有制类型的243例案件中,国有企业家犯罪或涉嫌犯罪的案件为85件,占243例案件的35.0%,民营企业家犯罪或涉嫌犯罪的案件为158件,占243例案件总数的65.0%。与2011年度的媒体案例相比,民营企业家涉及的犯罪案件在绝对数和所占比例上都有明显提升(2011年民营企业家犯罪或涉嫌犯罪的案件为111件,占所有案件总数的56.8%)。

2)在245个案例中,共涉及80个具体罪名。

其中,85例国企企业家犯罪或涉嫌犯罪案件共涉及30个具体罪名;158例民企企业家犯罪或涉嫌犯罪案件共涉及73个具体罪名。其中,在158例民企企业家犯罪案例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为第一大罪名,共计31件,占案件总数的19.6%。

湘西非法集资案

根据媒体报道,吉首市民间融资金额超过70亿元,90%的吉首家庭参与了集资,甚至还吸引了长沙、怀化以及重庆、广东、福建等外省市的个人资金,涉嫌非法融资的企业近百家。

湖南官方资料披露:湘西非法集资专案组共计对非法集资企业负责人及高管采取监视居住、拘留强制措施的237人中,批准逮捕的75人,移送审查起诉的90人。

原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骏华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颜威,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于2008 年12月18日被执行逮捕。本案判决内容之一:被告单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骏华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被告人颜威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根据公安机关的指控,2002 年8 月29 日,骏华公司注册成立,由被告人颜威担任法定代表人,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2004年2月,骏华公司在投资开发花垣商贸大厦房地产项目中,因资金紧张,银行贷款出现因难等原因,在未经有关金融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被告人颜威决定以骏华公司的名义在吉首地区进行非法集资,骏华公司先后以投资建设花垣县商贸大厦,花垣县骏华华天大酒店,花垣县城南商住小区项目的名义,采取写借条,与集资户签订“投资承诺书”、“房地产项目投资协议书”的形式,按

月息2.5%-8%不等的标准,承诺集资户不承担投资风险,只享有固定回报的方式向社会大量集资。自2004 年2 月至2008 年9 月的四年期间骏华公司共累计集资的总额为3.67个亿;参与集资2277人,6161 人次。

我是颜威的辩护人,提出四点辩护意见,请求法庭从轻处罚:第一、被指控的3.6个亿的集资总额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计算方式有误;第二、司法鉴定意见书存在重大瑕疵,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第三、由于具备偿还能力,清偿基本到位,所以骏华公司没有给集资户造成损害;第四、被告人颜威没有挥霍公司的集资款而是用于公司的发展、经营,主观恶性很小。

审判结果:被告单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骏华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被告人颜威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

3)企业家犯罪人重型不少

判处10年以上1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19例,判处15年以上20年以下的11例,判处无期徒刑的13例,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10例、死刑立即执行4例。

2、企业和企业家容易出现刑事风险的六类犯罪

1)职务类犯罪集中在九个罪名:

贪污罪、职务侵占罪、挪用公款罪、挪用资金罪、受贿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行贿罪等

2)资金类犯罪集中在七个罪名:

合同诈骗罪、贷款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票据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骗取贷款罪

吴英集资诈骗案

案情概要原浙江本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吴英,以支付高额利息和高额回报为诱饵,大量非法集资,并用非法集资款先后注册多家公司。后为掩盖巨额负债事实,吴英隐瞒真相,采用给付高息或高额投资回报,用非法集资款购置房产、投资、捐款等方法,进行虚假宣传,给公众造成经济实力雄厚的假象,继续骗取社会资金,法院认定诈骗金额为3.8亿元。在负债累累的情况下,吴英仍对非法集资款随意处分和挥霍。2009年12月18日,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

集资诈骗罪判处吴英死刑立即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该判决于2012年1月18日被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维持原判。2012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未核准吴英死刑立即执行,将该案发回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重审。2012年5月21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重新审理此案并做出终审判决,以集资诈骗罪判处吴英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吴英案最终未被最高法核准死刑立即执行,而是发回浙江高院重审后改判死缓,该案可能成为今后对集资诈骗罪这类非暴力犯罪慎用死刑的裁量标杆。在《刑法修正案(八)》显著废除不以生命安全为指向的非暴力犯罪死刑的情况下,立法者可能基于集资诈骗罪社会危害特别大的担忧,仍然保留了该罪的死刑配置。吴英案引发了经济界、法律界、企业界、学术界的大讨论,成为中国法治进步的一个契机。本案的死刑适用,不仅为在司法层面积极限制非暴力犯罪死刑尤其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积累了经验,而且也为逐步推动从立法上最终废除非暴力犯罪死刑积累了宝贵的民意基础。同时,吴英案的改判,是司法机关理性回应民意、不断增大司法透明度的一个范例,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国家疏导规范民间资本市场的步伐。

3)经营类犯罪集中在以下七个罪名:

非法经营罪、走私类犯罪、强迫交易罪、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内幕交易罪、擅自发行股票罪、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组织、领导传销罪

4)涉税类犯罪集中在以下五个罪名:

逃税罪(包括原偷税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骗取出口退税罪

5)注册资金类犯罪集中在以下三个罪名:

虚报注册资本罪、抽挑出资罪、虚假出资罪

6)知识产权类犯罪集中在以下两个罪名: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侵犯商业秘密罪

3、前三类占90%,反映出三个问题:

一是利用职务贪利型犯罪突出。

反映出无论国企也好,民企也好,如何搞好廉政建设,加强监管机制,都是一个显著的问题,也是一个老话题。

二是在融资环节频频犯罪。

这反映出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旺盛,而供应与需求的失衡,导致出现了不惜以犯罪手段进行融资的现象。那么,如何建立健全一个完善的金融供应体系,让不同类型的企业都有顺畅的融资渠道,如何让民间资本健康发展,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紧迫问题。

三是经营方式不断踩“雷”。

这其中除了一些急功近利铤而走险的企业外,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家实际败在了“创新”上,这些“创新”的经营方式往往伴随着极高的经济风险,就像一场赌博,成则赢得光环无数,被视为改革家、弄潮儿,败则带来刑事风险,成为阶下囚。这反映出市场经济的发展已到了一个更新、更高的层面,如何进一步规范市场,如何更加完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需要我们加强相关的研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二、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途径

(一)探寻风险发生的原因,从实践层面提供防控的视角

1、法律和政策的角度

这里有几个常见的情况:行为发生的时候,为法律所明确禁止的行为,但还是去做,这属于明知故犯;某些法律即将被修改,某些行为将不再被视为犯罪,他斗胆去做,结果还是发生了风险;行为发生的时候法律规定不明确,有争议,企业家不认为有风险,在做了之后,法律明确了,有些是允许去做的,没有问题,有些是被明确禁止的,还是出了问题。这里就不再详细分析了。

防控途径1:要跟踪立法动态,研究政策走向;

防控途径2:如果企业家看不懂或者没有时间看,就要咨询企顾问包括法律顾问;

防控途径3:推动立法,提出立法建议,从根本上解决担忧。

2、利益冲突的视角

一是企业家以及他所在的企业和政府的利益冲突。

有一个著名的农民企业家非法集资案,据了解,他不擅长与政府官员打交道,举一个小例子,据说当地县领导曾带他到北大演讲,他大谈“三农”问题,举了很多当地的事例,领导感到很没面子,回来告诉他再也不带他出来了,他们还有更实际的利益冲突,所以发生后来的问题也不是偶然。

二是企业家、所在企业和外部企业的利益冲突,这种情况非常复杂。

以某个故意杀人案为例,与被告人发生冲突的是该被告人一个开发项目的承包商,其资产比前者规模小一点,对方一贯擅长通过民事诉讼的途径来挣他的钱,有一套法律班子,通过找一些合同的空子来起诉被告人的企业,通过执行等一系列的司法安排,最终达到获取财产的目的。被告人认为已经给了足够的钱,可对方还在纠缠,所以他非常恼火,这成为两个人发生冲突的一个直接原因,导致了后来的暴力行为。我们反思,如果这位企业家能够按捺得住自己心中的怒火,能够忍耐一下,能够采取融通一点的办法来解决利益上的冲突,甚至你就割一块肉给这个人,我想不至于有这个结果。该被告人做梦也没有想到,因为这件事情,把自己的生命失去了。

还有一些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相冲突的案例,这个问题就相当复杂。有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一些招投标的竞争中,因为打败了国有企业,导致了后来一系列的冲突,其中个别企业家就被国有企业举报,最后被刑事判决了。举报当然不是说在招投标过程中他有问题,他们抓民营企业家其他的问题,包括合同诈骗、职务侵占等等。

三是企业家、企业和外部其他群体的利益冲突。

这里有很多的类型,包括与媒体的冲突,与有关社团组织的冲突,还有所谓“黑道”上的冲突,都导致了一些刑事案件的发生,或者是出现了刑事风险。这里就不举例了。

四是企业家和他的企业内部合作者发生的冲突。

这个内部合作者,我在这里界定就是核心团队,包括投资人、企业的高管,也包括企业重要的顾问成员等等,这一方面的冲突也非常多。我接到一个咨询的案件,一位股东晚上在家吃饭的时候,警车开到门口了,当着邻居的面把他带走了,是另一个股东举报的,罪名就是职务侵占。经过努力以后,在37天之

前把他取保出来了。这种情况还有不少。

五是企业家和企业内部员工的利益冲突。

在前些年改制的高峰阶段这种情况比较常见,特别是在一些老职工离开公司的时候,很多企业的老板和职工发生争吵,我的一个当事人是某房地产公司的董事长,和一批老职工因为医疗费发生争执,争议差额有五六十万,他态度强硬,后来这些老职工就当面说,我们一定会举报你。结果以涉嫌挪用资金举报,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总算获得了无罪的结果,但是他失去了对这个企业的控制权。

六是企业家和近亲属之间的冲突。

这是家族的利益争端,也越来越多。我遇到最严重的情况,就是父亲把儿子送进了公安局,因为在家族企业控制权的争夺中,父亲和大儿子站在一起,弟弟和母亲站在一起,弟弟最后跑到公司撬开门,把公司所有的财务资料和印章都取走了,并且伪造了一个公章,来办理家里相关房产的过户手续。后来他是以盗窃罪、破坏生产经营罪和伪造公司印章罪被起诉,最终只有最后一个罪名成立。

七是企业家和其他人员的利益冲突,这里的其他人员包括朋友、同学、同乡、情人,还有一些普通交往关系。

防控途径1:企业家要与政府建立良性的互动,把握好和政府官员打交道的边界。

有三个榜样值得关注:一是柳传志,他明确的底限就是:绝不和“体制”进行斗争,否则是头破血流;二是王石,他在万科倡导宏观性的合作,比如在青岛,万科已经参与到城市区域规划的工作,这种大合作政府官员非常欢迎,因为能够提升他的政绩;三是冯仑,他是一个周旋的高手,他知道什么时候该退,什么时候该进。

防控途径2:企业家要划分、明晰企业内部的产权,并且建立合理的竞争激励制度。

只举比较典型的两个例子:一是联想,把企业的经营者落实到产权上,并且绝对是控股;二是万科,依靠经理人团队,王石认为只要经理人能够恪守职业道德,这个企业就会有保证,不会发生风险,我认为王石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风险还是存在的。

防控途径3:要改进企业的决策制度。

很多刑事案件里有这么一种情况,就是企业的核心人物在董事会上和股东会上说一不二,其他人有意见的时候也不敢提出反对意见,就通过了。当刑事案件发生、办案机关找到有关证人取证的时候,有些证人就讲了:当时的签字也是出于无奈,并没有经过充分的酝酿和讨论,董事会协议上,甚至有未到会的董事是在会后补签的。这种情况对于界定这个决策行为究竟是个人行为还是单位行为就会带来一些麻烦。涉及到挪用资金、职务侵占这样的罪名,在很多案件里面都会涉及到个人行为和单位行为的区分问题。

防控途径4:企业家要注意平衡家庭成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利益关系。

防控途径5:企业家要注意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防控途径6: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

评估要做到常规化,并且要借助中介机构,借助法律顾问、财务顾问这些外脑,外脑更会讲真话。

3)企业家的人格特征的角度

就是企业家的个性,这个我就不展开讲了,其中包括企业家的核心价值观、性格特征和行事风格。这些都很难调整,有两点值得注意:经常自我反省、自我修炼;做好企业的制度建设。

我还建议,作为我们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人(包括企业内部的法律顾问),不要单纯地从刑事法律的角度来研究刑事法律风险的防控问题,我们一定要研究企业家、企业的现状和外部环境,从各个角度来研究,这样提供的就绝不是一个技术性的解决方案,而是一个有智慧的方案。

三、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的意义

企业法律防控的重要意义时,很多人会引用扁鹊三兄弟的故事:

魏文王问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

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

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

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这个故事比较形象地说明:对于疾病,可以有病前的预防,病初的控制,病重的急救;但显然,病人的身体损害程度和治愈病情的成本在前述的三个阶段都有很大的不同。在这个意义上说,将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比作疾病,而将律师和企业法律顾问比作医生也同样适用。面对企业法律风险,对于律师和企业法律顾问而言,提前帮助企业预防、化解潜在的法律风险包括刑事法律风险,才是律师和企业法律顾问职业的天然要求,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上兵”,这不光是将领追求的最高境界,同时也应该是医生和律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四、防控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几点建议

1、在企业无法凭借自身能力完成法律风险防控建设的时候,企业就需要聘请律师事务所或其他中介机构协助企业建立实施法律风险防控机制。

律师事务所或其他中介机构凭借其理论专长和经验优势协助企业建立实施法律风险防控机制的过程往往也就是协助企业完善企业组织结构及业务流程,在企业组织结构及业务流程中组织安排法律风险防控要素,建立相应支持性规章制度,培训有关主管人员的过程。这同时也是帮助企业改善内部环境的过程。

2、根据我们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我们目前整合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服务中的要素有

1、对刑事法律风险进行识别

要管理法律风险,首先要找出法律风险,以特定的方法和标准发现和确定法律风险依然存在或将要产生的外部标志,我们称之为法律风险识别。现有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均表明,恰当的法律风险识别是有效管理法律风险的前提。

2、对刑事法律风险进行评估

管理法律风险,需要分析法律风险的特征,分析法律风险管理的成本,需要确定法律风险所形成损失的概率及损失幅度,我们称之为法律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法律风险后,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法律风险防控目标相

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防控策略前的中间过程,因此,有效的法律风险评估是选择恰当防控措施的依据。

3、对刑事法律风险管理进行规划

不同企业因其行业特点及行业的法律环境而面临不同的刑事法律风险,在对法律风险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后,必然要求具体的、可操作的法律风险管理方案,以此将法律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伴随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不断的升级和变革,法律环境也进行相应调整。因此,我们特别针对企业的具体特点,协助企业规划法律风险管理体系。

4、对刑事法律风险管理进行辅导

建立了法律风险管理系统并不意味着诸事皆毕,需要通过一定期限的运行来检查系统是否恰当和有效,在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分析与法律风险防控相关信息基础上,重新评估风险并调整风险管理方案,帮助企业真正实现合理有效的自我完善机制。

1:与政府的利益冲突

2:与外部企业的利益冲突

3:与外部其他群体的利益冲突

4:与企业内部合作者的冲突

5:与企业内部员工的利益冲突

6:企业家和近亲属之间的冲突

7:企业家和其他人员的利益冲突

民营企业的刑事法律风险来源及其预防

民营企业的刑事法律风险来源及其预防 摘要: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已成为必然趋势,民营合规经营已成为共识,民营 企业在纳税、投资、融资等领域面临刑事法律风险。分析民营企业现状,面临的 刑事风险有内部合理体系不完善的原因,也有外部制度失衡的原因。我国民营经 济高速发展,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创造了财富与就业机会。但是民营企业蓬勃 发展盲目追逐经济利益造成各种刑事犯罪频发,影响了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本 文分析了民营企业的刑事法律风险现状、刑事法律风险来源,提出了刑事法律风 险预防措施,以供借鉴。 关键词:民营企业;刑事法律风险;来源;预防措施 在市场经营活动中,民营企业面临着各种企业风险,刑事法律风险给民营企 业带来最严重的危害。在对企业家犯罪案件的统计中,民营企业家犯罪案件占 比较高,民营企业风险主动防控意识较欠缺,需不断增强防控刑事风险的能力。 1.民营企业的刑事法律风险现状 民营企业刑事法律风险指民营企业存续期间,企业行为、或企业内员工行为 触犯刑法,或企业外人员实施针对企业的犯罪行为,对企业造成的刑事责任可能性。刑事风险一旦成为事实,对企业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甚至引发企业破产。 经济全球化发展使企业持续稳定经营面临越来越多不确定因素,需要通过完善的 风险防控体系来进行防控。常见的民企刑事案件包括非法吸储、非法经营、挪用 资金等,这些犯罪行为使企业面临法律制裁,影响企业长远发展。民企刑事法律 风险既与企业自身有关,也与外部市场环境、社会转型发展、法治环境密切相关。民企相比国企,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企业管理体系、管理制度较简单, 经营战略更注重获得利润,很多企业家在积累个人财富的道路上触犯了刑法。很 多案件的爆发促使我国刑事合规体系不断完善,但是这是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 循序渐进。民企高频刑事犯罪之一是非法吸储,民企资金来源有限,需要通过筹 资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很多企业家由于缺乏法律认知而触犯刑法;而认定集资诈

10.【刑事】企业常见的刑事法律风险防控

企业的刑事法律风险是企业在市场经营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因素,是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风险之一。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应增强风险意识,在遵守市场规则的同时,注重预防和控制刑事法律风险的发生,保障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那企业常见的刑事法律风险有哪些?请和仲声律师一起来了解。 一、设立运营环节的刑事法律风险 (一)虚假注册类 企业在设立期间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或者在成立后抽逃出资,可能造成企业设立不能、设立无效等后果,严重的还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涉及的罪名】——虚报注册资本罪;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 【防控建议】 企业在设立过程中应当依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据实申请、据实出资,并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运作资金。 (二)同类经营类 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利用职务便利,自己经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企业经营同类的营业,谋取非法利益,侵害企业及股东、出资人的财产权益,侵害公司管理制度,严重的可能造成企业亏损或破产,也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涉及的罪名】——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 【防控建议】 企业应当对董事、经理定期进行法律培训,开展警示教育,引导董事、经理忠实履行职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三)劳动用工类 企业在用工过程中,为获取更高的利益,采用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进行劳动,或者雇佣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危重劳动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涉及的罪名】——强迫劳动罪;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 【防控建议】

企业应认真落实《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严格人员招聘制度,不得以勤工俭学、实习、教学实践、职业技能培训的名义安排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生产经营性劳动。(四)薪酬支付类 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向劳动者支付其应得的劳动报酬,是企业的义务。若企业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而不支付的,可能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 【涉及的罪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防控建议】 “恶意欠薪”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企业应按照诚实守信原则,自觉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若企业足额支付报酬确有困难的,可以与劳动者达成和解并与劳动监察部门保持密切联系。 二、安全生产的刑事法律风险 对生产、作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人员,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等,若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可能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犯罪。 【涉及的罪名】——重大责任事故罪;强令、组织他人违章冒险作业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防控建议】 1、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定期组织企业员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观看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提升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及安全生产意识; 2、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制定企业生产事故应对机制。建立相应的信息登记制度,并对相关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消除,必要时必须停产停业,杜绝不采取措施的情况发生。在安全事故发生后应积极组织、参与事故抢救、主动赔偿损失,并积极配合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实施监督检查。 三、产品质量环节的刑事法律风险 (一)普通产品质量类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范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范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范 企业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面临很多经济或者民事法律风险,因此有些企业就忽视了企业所面临的刑事法律风险,本文从企业及其工作人员刑事法律风险的类型和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防范两大方面 进行了阐述,对于企业及其工作人员的刑事法律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如何控制和防范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发生,以对企业和企业工作人员提供借鉴。 当前,企业在不断深化的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不但面临着经营管理上的诸多问题,同时还面临着法律、政治等一系列风险。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完善,企业的法律意识也得到了有效提高,很多企业都聘请了法律顾问。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法律顾问服务的领域和范围一般更多偏重于对经济或者民事法律风险的防范,却疏于刑事法律风险的防范,而众多的企业和企业高管们面临的最严峻风险恰恰是刑事风险。因此,本文针对企业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刑事犯罪问题展开研究,以为从业人员提供借鉴。 一、企业及其工作人员刑事法律风险的类型 1.企业设立中的刑事法律风险 设立是企业存续的起始阶段,也是企业成立的必经阶段。我国公司法规定,企业的设立实行登记制度,只有在取得合法登记,领取相关证照的前提下,企业的成立才属于合法成立。在企业的设立过程中,最容易触犯的刑事犯罪有两个:一是申请公司登记时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取得公司登记的,这就触犯了我国刑法158条的虚报注册资本罪。二是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的,这就触犯了我国刑法159条的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 2.企业在生产、运作过程中的刑事法律风险 生产和运作是企业经营的基本职能,是企业存续和发展中最为重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 ——湖南天地人律师事务所唐旭阳律师 一、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概念、内涵和现状 (一)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概念 企业风险的概念 2006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企业风险做了如下界定:企业风险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该《指引》将企业风险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严格来说,法律风险贯穿于其他四类风险之中。 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 企业法律风险在我国法律规范中首次出现在国务院国资委2004年5月颁布的《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之中,但该办法没有对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进行解释,综合各理论界的解释,企业法律风险可以定义为:企业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外部法律环境的变化,或者企业相关当事人不当的作为或者不作为,导致与现有的特定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基于这些规定的合同约定相冲突,从而使企业承担损失或者损害的可能性。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概念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外部刑事法律环境的变化,或者企业及其相关当事人的不当的作为或者不作为,导致与现有的刑事法律规范的规定发生冲突,与企业期望的目标相违背,从而使企业承担损失或者损害的可能性。 (二)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内涵 1、企业外部环境刑事法律风险和企业内部因素刑事法律风险(基于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引发因素不同)。 1)藐视法律,主动行为或者消极放任行为引致犯罪。 20年前,我国加快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走向市场经济,很多人曲解邓小平同志的“两猫论”——“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核心理念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加之以前国家的市场环境不是很好,法治环境也不太好,诚信规

集团公司重大决策法律风险识别和防控

企业重大法律风险的识别与防控 一、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框架 没有识别的风险是无法防控的。而想要识别,首先要进行分类,公司法律风险大致进行了以下三种的分类: (一)以风险的大小为划分标准。公司领导往往是关注重大事务,然而从法律角度来说,法务人员往往会注重法律的细微之处。但如果把所有的细碎法律风险都暴露到企业防控中,容易导致信息过窄,也不便于掌握。尤其是在当今企业运营过程中,企业防控没有真正广泛开展的前提下,如果想做得过于精细化,就违背了“完成胜于完美”的这种高效理念。因此,我们重点关注的是可能带给企业灭顶之灾的重大风险。 (二)以常见的风险为划分标准,包括刑事法律风险,民事法律风险,行政法律风险,其中刑事法律的风险是最大的。但是这种划分存在局限性,即只利于研究,不利于实际操作。因为企业管理必然考虑到整体以及行为的延续性。一旦遇到问题,企业不可能找刑法、民法和行政法律师分别进行分析和风险应对。因此,这种划分可以作为我们在搭建框架、准备素材时的研究方法,但是实际操作时就要打破不法地位。 (H)以企业部门为划分标准,可以分为企业部门和经营领域两部分。在实际操作中,按企业的部门进行法律风险防控是最合适的。比如财税部门,其会涉及到投融资、税收和财务管理等工作。劳动生产涉及到安全风险、用工风险等问题,也可以划归一类。而经营活动,是企业对外交流最多的、涉及范围最广的工作,应该也作为一类风险来进行划分。另外,公司决策和管控问题,也是公司的重大风险之一,包括股东对公司失控的诸多风险。这种分析方式是有利于律师的实际操作,也有利于对接工作。 因此,重大法律风险的识别和防范以这种划分方法为主导。 二、企业重大法律风险的成因 (一)故意而为 故意而为,其又有几种具体形态,恰恰和水泊梁山人物的特质具有相似性。 1、“武松型”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信奉机会主义,但爆发风险之后,往往会陷入重大的危机之中。另外,有些投资风险也不可忽视,不分析自身有没有可能面临风险,或者明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有风险的,会造成严重后果,仍然坚持开启赌博人生的模式、火中取栗。 2、“李逵型”的冲动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措施(二)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企业的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外部的法律环境发生变化,或由于包括企业自身在内的主体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有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而对企业造成的负面法律后果的可能性。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如果不加以重视和及时规避,一旦风险出现,其后果往往是企业难以控制的,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灾难。因此正确认识和了解企业法律风险的形成原因和发展特点,并有针对性地建立建全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是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基本要求。那么,企业如何进行法律风险防范呢?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点… 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党,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具有创新意义的、科学的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同志“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的经济工作发展观”的承续和推进,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客观上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必然产生的新要求。作为一个企业,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作为企业、作为我们交运集团,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首

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因为我们的国家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增强国力,我们的人民只有加快发展才能走向富裕,我们的企业只有加快发展才能使广大职工早日过上小康生活。但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十分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避免低水平重复投入或盲目追求规模的扩张,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成本消耗低、人力资源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 建立专门法律事务机构,配备专职企业法律顾问 法律事务机构的工作职责。 (1)协助企业领导人正确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参与企业的战略规划、改组改制、投资、招投标等重大经营决策活动。法律事务机构应通过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活动,为决策提供可靠的法律分析论证报告,保证企业合法权益最大化,避免企业落入“法律陷阱”。 (2)参与起草、审核企业重要的规章制度。法律事务机构参与起草、审核企业重要的规章制度,有利于企业规章制度的合法性,也有利于国家和有关管理部门赋予企业的权利和倾斜政策用好、用足。 (3)管理企业合同,参加重大合同的谈判和起草工作。此项职责是法律事务机构最主要的职责,日常工作量较大,也最重要。 (4)参与企业的合并、分立、破产、投资、租赁、资产转让、抵押担保、招投标及进行公司改建等涉及企业权益的重要经济活动,处理有关法律事务。

中小型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范文

中小型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企业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设立、变更、经营、解散过程中因法律调整其行为而产生的遭受损害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对中小型企业经营 中存在的法律风险的分析,提出防范企业经营法律风险的方法。 正在全面转型的中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模式,为我国的中小企 业创造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市场舞台,同时,也使中小企业面临更大挑战和风险,法律风险便是其主要的风险之一.企业在生产经营与管理过程中,法律关系与法律行为一直贯穿始终,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型的过程中,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更严峻的挑战,如何规范对外经济行为,提高经济效益,防止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成为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对此,笔者借用自己从事十余年律师工作经验,简要的对企业常见的法律风险及风险的防范做简要的论述。 一、企业法律风险概念特点以及我国中小企业法律风险投入现状。 (一)、我国中小型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 谈到法律风险的预防及防范,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法律风险。目前在法学界,专家学者对法律风险的概念有不同的表述和理解。《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并将“企业法律风险”表述为是指“在法律实施过程中,由于行为人做出的具体法律行为不规范而导致的,与企业所期望达到的目标相违

背的法律不利后果发生的可能性".笔者认为“企业法律风险"通俗的讲就是指企业在设立、变更、经营、解散过程中因法律调整其行为而产生的遭受损害的可能性。 (二)企业法律风险具有如下特点: 1、客观性。企业做为市场经济的基本主体,从设立至解散,一直处在法律的调整之中。如果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尽管看不见、摸不到,但是却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因此企业法律风险具有较强的客观性。正视法律风险的客观性,及时地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法律风险. 2、连锁性。企业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无论涉及到的数额大小,一旦发生,引起的关注面将会非常广泛.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都会引起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又具有一定的连锁性. 3、专业性。企业遇到的法律纠纷不同于一般的法律纠纷.普通的法律纠纷与日常生活非常密切,律师在了解案情时比较容易。企业是专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营利的社会组织,很多法律问题与技术问题结合在一起,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中会遇到大量的土地勘察、工程造价等技术问题.因此企业法律问题具有明显的专业性,在处理时最好是由企业法务人员、技术人员和顾问律师配合或者由专业型的律师来完成.

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企业是经济主体,是市场竞争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逐渐复杂化,现阶段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多种法律风险。为了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从而使企业能够产生法律风险防范意识,降低企业的损失。企业需要对法律风险的具体表现形成清晰正确的认识,意识到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完善对于企业发展的必要性,进而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采取科学的措施防范企业的法律风险,从而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基本内涵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 法律风险主要指企业的预期与实际发生的结果产生差异,进而导致企业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风险责任,并对企业产生损失的可能性。企业法律风险主要源自企业外部的法律环境,企业属于经济法律的产物,同时也需要在法律环境中生存并不断发展壮大。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在经营期间因法律问题而受到法律制裁或因不懂得运用法律而使自身合法权益受到威胁的可能性,企业需要进行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如果企业选择忽视法律风险相关问题,这会对企业的实际效益和未来的发展造成严重的法律威胁[1]。 (二)企业法律风险的特征 对于我国企业来说,企业法律风险呈现出不确定性、复杂性、广泛性、投机性、损失严重性以及全球化的趋势。具体来看,企业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四方面特征。首先,企业法律风险具有范围广泛性。在企业日常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法律风险,如果企业在一个细节问题处理不当,都会导致企业即将面临不同程度的风险。因此,企业需要根据经营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法律

《民营企业常见法律风险与防控指引》(三)

《民营企业常见法律风险与防控指引》(三) 四、企业在融资担保方面的法律风险防控 (一)银行借款合同的法律风险点 58、严格审核借款合同。如银行借款合同中借款目的及借款用途不正 确填写,将会使企业面临随时被要求还款的风险。此外,企业法定代表人 及经办人还存在因此触犯骗取贷款罪的法律风险。建议企业严格审核借款 合同,对合同中的非格式部分审慎对待。 59、注意借新还旧中的风险。借款合同当事人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 新加入的保证人应当在充分考虑借款人的经营情况、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 的基础上决定是否提供担保,尽可能降低担保风险。 60、避免为有违法违规嫌疑的借款合同提供担保。实践中,部分借款 人提供虚假材料或伪造材料骗取银行借款被追究刑事责任,此种情形下并 不免除担保企业的担保责任。因此,企业在为他人提供担保,特别是互保、联保的企业,在办理借款手续时,要严格按照银行的操作规范及工作流程 进行,杜绝参与制作或提交虚假材料,审慎审查借款人的偿债能力,降低 担保风险。 61、防止企业实际控制人以企业名义借款。企业控制人或者法定代表 人以企业名义借款后,将借款占为己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由企业实际 控制人或者法定代表人与企业承担共同还款责任,情节严重的,企业实际 控制人或者法定代表人可能因此构成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因此,从企业 角度讲,要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外借款需经过股东会决议,其他股 东应履行监督职责,降低因企业实际控制人以企业名义借款给企业带来的 风险。

62、防止陷入担保圈或担保链风险。企业应充分认识互保及联保中的法律风险,谨慎选择互保和联保的对象,尽可能采用抵押、质押等方式借款,减少联保互保方式进行融资,同时也要科学合理经营,避免因盲目扩张增加负债,降低经营风险。 63、防止空白合同引发的风险。企业在签订保证合同时应避免在空白合同上签字,签订空白合同可能面临担保数额不确定的风险,企业需要承担对方补记空白合同部分内容产生的法律后果,担保人应在实际借款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64、防止抵押、质押物重复抵押的情况。一些企业为提高融资数额,以同一抵押物向多家银行借款,银行应尽到审慎审查义务,严格核实抵押物价值,减少重复抵押,减少借款损失风险。 65、审慎使用过桥资金。企业经营状况不良时,往往会通过使用过桥资金的方式与银行协商续贷事宜。此种情况下,应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及银行发放借款的可能性,避免因使用大量过桥资金加重企业的债务负担。 (二)民间借贷的法律风险点 民间借贷在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融资机构良莠不齐,容易引发金融风险等问题。企业在民间借贷中要注意以下法律风险: 66、避免将融资来的资金用于放贷。民营企业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或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时,民营企业可能面临借贷合同无效、涉及刑事犯罪等法律后果,因此企业间的借贷应以本企业闲置资金为限。

企业内部腐败的法律风险防控

企业内部腐败的法律风险防控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企业内部腐败已成为一项严重的法律风险。为 了保护企业利益和声誉,有效的法律风险防控措施至关重要。本文将 探讨企业内部腐败的法律风险,并提供一些防控措施。 一、企业内部腐败的法律风险 企业内部腐败是指企业员工或管理层滥用其职权,以谋取私利或给 予他人不当利益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包括贪污、受贿、挪用资金、 虚报利润等。这种腐败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声誉,还可 能导致法律后果。 首先,企业内部腐败可能触犯反贪污和反腐败法律。各国都颁布了 反贪污和反腐败法律,禁止个人和组织从事贪污和腐败行为。企业若 涉嫌腐败行为,可能受到法律制裁,包括处以罚款、刑事起诉等后果。 其次,企业内部腐败还可能引发公司和个人的民事责任。受影响的 股东、投资者或员工可能会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企业也可 能面临合同纠纷,因为一些腐败行为可能损害了企业与其他方的合同 关系。 最后,企业内部腐败还带来了声誉风险。企业的声誉是其最宝贵的 资产之一,一旦被曝光腐败行为,可能引发公众质疑和抵制。这可能 导致客户流失、业务受损,甚至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企业内部腐败的防控措施

为了预防和控制企业内部腐败的法律风险,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制定清晰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责任和权限,以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 2. 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企业应向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加强他们对腐败行为的认识和法律风险的意识。员工了解法律风险的存在,并清楚了解腐败行为的后果,有助于防范腐败行为的发生。 3. 建立举报机制:企业应建立保护举报人权益的举报机制,鼓励员工主动举报腐败行为。同时,企业应确保举报有保密性,并及时认真处理所有举报情况。 4. 进行风险评估:企业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潜在的法律风险和腐败风险。通过风险评估,企业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法律风险和腐败风险的发生概率。 5. 建立合规监督机构:企业应建立独立的合规监督机构,负责监督企业内部的合规情况。该机构应直接向公司董事会或监事会报告,确保公司高层对合规问题的高度重视。 6. 加强合作伙伴的尽职调查:企业应在与合作伙伴建立业务关系之前,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该调查应包括对合作伙伴的背景、经营情况和声誉的评估,以降低与腐败行为相关的法律风险。 三、结语

民营企业应防范的法律风险及对策

民营企业应防范的法律风险及对策 摘要:民营企业是一个企业组织,也是一个企业家组织,还是一个老板组织。但无论是哪个性质的企业,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法律风险。很多民营企业对这些风 险的认知不够,缺乏应对措施,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许多法律风险。所以,加强民营企业对法律风险的认识非常重要。 关键词: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应对 在中国,民营企业是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民营企业家为 核心员工,以民营企业为主要经营对象,以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作为主体的企业。 中国的民营企业既包括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大型工业和商业集团,也包括大量 私营或其他性质的经济成分。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民营经济在推 动社会就业、技术创新、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其发展空间也 越来越广阔。因此,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等方面确实存在很多 不同之处。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在市场竞争中民营企业仍然处于弱势地位。 一、民营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 (一)产权不清,决策失误 民营企业家通常喜欢在企业产权不清的情况下进行投资,结果往往是由于产 权不清而造成决策失误。如某企业家在企业资产仅1000多万元的情况下,不顾 市场行情,收购了一家资产在10亿元左右的企业,结果由于企业产权不清,他 又缺乏对这个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而造成了企业亏损,给企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另外,一些民营企业家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结果往往是“一风吹”。如有家民 营企业家在进行多元化投资时,出于对房地产市场的看好而涉足房地产业,但由 于对房地产市场的不了解以及缺乏应有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管理经验,最终导致企 业破产。 (二)融资困难,融资成本高

法务经理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策略——合规经营,降低风险

法务经理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策略——合规经营,降低 风险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风险日趋复杂多变,而其中法律风险是企业必须正视和重视的问题。法务经理作为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者和应对者,其职责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法务经理如何制定有效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策略,通过合规经营降低风险。 二、企业法律风险的来源 1. 外部环境风险:包括政策法规的变化、市场竞争、经济环境等。 2. 内部管理风险: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缺失、员工行为失范等。 3. 合同风险:合同订立、履行、变更、终止等环节的问题。 4. 知识产权风险:知识产权保护、侵权纠纷等。 5. 刑事法律风险:企业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 三、法务经理的职责与能力要求 1. 职责:制定和执行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策略;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并提供法律意见;监督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等。 2. 能力要求:具备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 四、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策略

1. 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立法律风险防范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协同作战的工作格局。 2. 定期风险评估: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法律风险。 3. 合规经营:确保企业经营行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4. 合同管理:制定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合同签订、履行、变更、终止等环节的操作流程。 5. 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的申请、维护和维权工作。 6. 法律风险预警与应对:建立法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法律风险,制定应对预案并组织实施。 7. 培训与宣传:加强企业员工的法律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法律风险的认知和防范能力。 8. 动态监控与持续改进:对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进行动态监控,及时调整和完善防范策略,确保体系的持续有效性。 五、降低企业法律风险的措施 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 2. 规范内部管理流程: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银行内部员工刑事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银行内部员工刑事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银行是金融行业的核心机构,拥有大量的客户资金和敏感信息。银行内部员工的刑事法律风险尤为重要,不仅涉及到员工个人的法律责任,还可能对银行信誉和业务运营造成重大影响。本文将探讨银行内部员工的刑事法律风险,以及如何有效防范这些风险。 一、内部员工的刑事法律风险 1. 羁押及有关犯罪案件 在银行业务中,员工可能面临个人身份犯罪案件的风险,如盗窃、诈骗、贪污等。这些行为不仅会导致金融损失,还可能导致员工失去职位,甚至入狱。一些员工可能存在贩卖客户信息、泄露商业机密等违法行为,这也会对银行的声誉和业务运营造成损害。 2. 反洗钱违规行为 银行作为反洗钱的第一道防线,员工在工作中有责任识别可能涉嫌洗钱的交易,并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一些员工可能因贪婪或其他个人动机而参与洗钱活动,这将导致银行面临法律风险,并可能损害其声誉和信誉。 3. 违反保密和隐私规定 银行员工处理大量敏感信息,包括客户个人和财务信息。员工泄露这些信息,不仅会导致客户的利益受损,还会对银行的形象和业务实施造成重大威胁。员工还可能被利用这些信息从事违法行为,如身份盗窃、金融欺诈等。 二、如何防范刑事法律风险 为了防范银行内部员工的刑事法律风险,银行需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员工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 1.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 银行应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确保员工了解并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制度应包括员工培训、内部监督和稽核等内容,以确保员工的合规行为。 2. 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 银行应定期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使其了解刑事法律风险,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员工应被告知可能的法律后果和处罚,并明确他们个人应承担的责任。 3. 建立有效的内部举报机制

公司法律风险防控的工作措施三篇

将重点放在如何预防企业法律风险的工作上面,让法律风险防控办法真正起到风险预警的作用。具体措施如下: 一、参预公司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公司的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如浮现重大的经营决策失误必然会对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国家的经济立法时常都在颁布、更新,法律、法规浩如烟海,企业领导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生产经营,为职工谋福利,为国有资产增值的同时,又要对国家法律法规精通熟悉,面面具到,这是任何人都很难做到的,因此为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法律风险防控措施应当做好公司领导政策方面的参谋和助手,在企业重大决策未形成决定前将对该项决策的法律意见充分的陈述和说明,及时提出法律发面的意见,便于领导决策时作参考。 二、对决策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作出预测 企业决策本身就包含风险,毫无风险的决策是没有的。公司法律风险防控措施,要对各种决策方案的风险因素进行预测和分析,使企业选择风险最小,获利最大的方案,并提出法律上的建议和意见,使风险能得以避免或者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参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把管理活动纳入法治轨道 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是国家法律、法规延伸到企业的体现,是依法管理企业

的依据。坚持以预防风险的原则,充分利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范性、科学性和超前性,约束和指导各项管理工作关系,使企业的经济活动沿着法治的轨道有条不紊的良性有序的发展,以避免或者防止一切不必要的偏差和失误的发生,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四、参预企业重大经济、技术合同的审查、谈判,保证合同的合法性合同是企业实现经济目标的基本手段,贯通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物资各个环节的纽带,合同的谈判、鉴定、履行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因此,合同订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合同能否正常履行,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的实现。特殊是一些重大经济合同,一旦浮现问题,直接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为了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必须把好合同的签订关。经济合同的审查把关是从技术、经济、法律三个方面进行的,公司法律风险防控措施参预经济、技术合同的审查和谈判,主要是从法律上审查,保证合同合法、严密性,可行性,其中包括审查合同当事人是否具有合法的主体资格,是否具有良好的自信和履约能力;合同的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合同的条款是否完备,双方权利义务是否具体,文字表述是否清晰;双方签订合同是否履行了法定手续。比如一些建造工程合同按规定,除双方签定以外还需要建造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签章。合同的经济、技术方面是否可行,应主要由业务部门进行论证并对此负责,论证的结果将成为公司法律风险防控措施审查合同时考虑的因素。 五、代理企业参加经济纠纷的解决,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 企业不可避免的会浮现一些经济纠纷,当纠纷浮现时企业需要通过法律程序,代理企业解决经济纠纷,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企业解决经济纠纷的方式一是通过诉讼的方式,将发生的纠纷诉之法院,在争

中小企业潜在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入,以及国际 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中小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将越来 越大,发生的矛盾纠纷也将越来越多。为匡助企业预防和化解生产经 营中的法律风险,我律师事务所专门成立了课题组深入调查研究当前 中小企业法律风险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以期对中小企业 创业创新发展和我省经济转型升级有所裨益。 为全面深入客观地了解当前郑州市中小企业法律风险状况,河南 高成律师事务所课题组通过三种方式进行调查研究:一是查阅 2022 年涉企案卷,分析案件统计报表,我们随机抽取了 2022 年受理的 500 件涉企案件作为调查样本;二是向企业发放调查问卷,我们向郑州市 企业发放了 500 份调查问卷,最终收回有效问卷 403 份;三是召开企业 和律师座谈会并实地走访企业。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中小企业常见的多发性法律风险可以分成七类,即:第一、企业设立中的法律风险,第二、公司管理中的法律风险,第三、劳动人事法律风险,第四、企业融资中的法律风险,第五、签订履行合同法律风险,F.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第六、行政管理法律风险。从我律师事务所 2022 年受理的涉企案件看,七类企业法律风险所占 比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签订履行合同法律风险、劳动人事法律风险、融资法律风险。

企业设立是所有创业者都要经历的第一步,是企业发展的起点和根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我律师事务所受理涉企案件情况看,企业设立中的法律风险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出资不到位,投资者 不向企业投入正常生产经营所必需的流动资金,浮现虚假出资、抽逃 注册资金和不适当履行出资等情况,导致企业运行启动上存在风险; 二是出资人不明,这种情况往往发生于家族企业,公司财产与家庭财 产混同,公司在法律上丧失独立人格,股东承担连带责任风险;三是虚假登记,如企业登记的经营者与实际经营者不一致,登记的企业类 型与实际经营的性质不一致,这就容易发生出资人承担连带责任风险。从案件数量看,这方面的法律风险较少,但是这种法律风险较为严重,对企业的伤害较大,容易造成企业倒闭。 公司管理包括不少方面,最为重要的无疑是公司管理的组织结构问题,如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公司管理层的构建方式,职权、权限的配置,以及权力行使方式和程序的规范。公司管理中的法律风险 主要有股东会管理中的法律风险、董事会管理中的法律风险、监事会 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高管人员管理中的法律风险等。不少中小企业是 家族式企业,在设立时草率制定公司章程或者合伙协议,对股东会、董事会职权规定不明确,监事会形同虚设,高级管理人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收受贿赂,不接受内部监督,给企业带来无穷的隐患, 导致企业内部矛盾层出不穷。从我律师事务所受理涉及该类诉讼案件数量

企业合规与法律风险控制

企业合规与法律风险控制 企业合规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以 及内部规章制度的一系列行为,以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而法律风险控制则是指企业在遵守合规的同时,对可能涉及的法律风 险进行预防和控制,以降低企业遭受法律纠纷的可能性。企业合规与 法律风险控制是管理者在企业运营中必须高度重视和有效开展的工作。 一、企业合规的重要性 企业合规对企业的发展和稳定运营至关重要。首先,合规经营可避 免企业被罚款、处罚或诉讼等行政、刑事等法律风险,保障企业良好 的声誉和企业形象。其次,合规经营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树立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形象,赢得政府、合作伙伴和客户的信任。第三,合规经营可规避金融风险和投资风险,使企业在经济市场中健 康发展。 二、企业合规的基本原则 企业合规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诚信守法、规范经营、风险管理、信 息披露、内部控制等方面。诚信守法是企业合规的基石,要求企业遵 守国家法律法规,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经营要求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确立明确的制度和规章,规范各部门和员工的行为,强化内部管理和监控机制。风险管理是企业合规的核心内容,要求企 业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认知、评估和预防,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 策略。信息披露是企业合规的重要环节,要求企业对外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保证投资者和各方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内部控制

是企业合规的基本保障,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 防范内部失误和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法律风险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为了有效控制法律风险,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首先,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明确法律风险的归属和责任, 并设立专门的法律事务部门或聘请专业律师团队,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其次,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法律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 识和法律素养,使其规范行为、守法经营。再次,企业应通过完善的 合同管理、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制度和流程,有效控制合同纠纷、资金盗窃、劳动争议等法律风险。此外,企业可以积极参与行业 协会和商会,了解行业动态和政策法规,与同行业企业共同参与自律 和风险防范。最后,企业还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保险、建立风险基金等 方式,对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进行经济补偿和风险转移。 四、企业合规与法律风险控制的挑战和建议 企业合规与法律风险控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首先,法律法规的 频繁变化和复杂性,使得企业难以及时了解和适应。其次,全球化经 济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企业合规和法律风险控制带来了新的 挑战。第三,企业在拓展市场、进行跨国经营和合作时,面临着不同 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和文化差异。对此,企业应加强法律风险预警 和管理,及时调整和改进合规策略和机制。同时,企业应与专业的法 律顾问合作,定期进行法律风险评估,制定灵活和可行的风险防控方

企业刑事风险防控考试

企业刑事风险防控考试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推动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责任。在面临激烈市场竞争和法规监管的企业也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其中包括刑事风险。企业刑事风险不仅可能导致企业经济损失,也会严重影响企业声誉和员工利益,甚至危及企业生存。 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认识和防范刑事风险,提高企业的合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企业应当定期进行企业刑事风险防控考试。这样的考试不仅有助于企业全面了解企业刑事法律法规和风险点,还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合规管理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从而防范和化解刑事风险。 一、企业刑事风险防控考试的意义 1.加强企业法律意识:企业刑事风险防控考试可以帮助企业员工深入了解企业刑事法律法规,增强企业法律意识,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规避刑事风险。 2.规范企业行为:企业刑事风险防控考试可以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引导员工秉持诚信守法原则,提高员工的法治观念和自我约束能力,降低企业违法犯罪的风险。

3.增强企业风险防控能力:企业刑事风险防控考试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提高企业对刑事风险的警觉性和防范能力,从而有效预防和化解刑事风险。 4.维护企业声誉和形象:企业刑事风险防控考试有助于企业合法合规经营,避免企业卷入刑事案件,保护企业的声誉和形象,维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企业刑事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员工掌握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法律法规,规避刑事风险。 2.企业刑事责任:包括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主管人员、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要求企业员工了解自身的刑事责任,增强风险防控意识。 3.刑事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帮助企业员工深入了解刑事案件发生的原因和案件处理经验,提高企业员工的应对能力和处置能力。 4.风险防控策略:包括企业刑事风险的识别、评估、防范和处理策略,帮助企业员工建立风险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1.编制考试大纲: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刑事风险特点,编制刑事风险防控考试的大纲,确定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 2.组织培训和考试:企业应当组织相关部门对员工进行刑事风险防控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法规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随后组织考试,考核员工的学习效果和掌握情况。

环保企业法律风险防控

环保企业法律风险防控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保企业的法律风险也变得愈发凸显。环保企业法律风险的发生不仅可能导致企业经济损失,还会对企业形象和信誉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环保企业应对法律风险进行防控,以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营稳定。本文将从环保企业法律风险的特点、防控策略和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环保企业法律风险的特点 1. 多元化法律规范:环保企业所面临的法律规范多种多样,包括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土地使用权法律法规、劳动法律法规等。这些法律规范相互关联,环保企业需要全面了解并合规运营。 2. 高度复杂的审批程序:环保企业的设立、运营和扩建都需要依法进行各种审批程序。审批程序的复杂性使得环保企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较高的法律风险,一旦程序不符合要求,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和经济损失。 3.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环保企业的经营受到政策、法规等外部环境的影响,政策的变化可能导致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盈利能力发生重大变化。比如,政策的调整可能导致环保企业的产业补贴减少或取消,从而影响企业的盈利状况。 /> 二、环保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策略

1. 建立合规管理制度:环保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法律合规管理制度,制定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流程和操作规范,明确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标准和责任主体,确保企业在各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下运营。 2. 拥有专业法务人员:环保企业应聘请专业的法务人员,负责研究和监督企业在法律方面的运营合规性。法务人员能够及时提供法律意见和风险提示,规避法律风险,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3. 建立稳定的政府关系:环保企业应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有关环保政策和法规的变化,与政府建立协作关系,提前防范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4. 提升员工法律意识:环保企业应加强员工的法律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合规管理能力。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使员工熟悉环保法律法规,不断增强法律遵从意识,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 三、案例分析 某环保企业由于未按照规定的废水排放标准进行治理,被环保部门处以重罚款项。该企业之所以发生法律风险,是因为在运营过程中忽视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为防范这类风险,该企业可以加强内部环保管理,与环保部门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积极参与污染治理项目,并与专业律师人员合作,保障其经营活动的合法性。 在另一个案例中,一家环保企业在扩建工程时未经审批擅自开展建设,被政府追究刑事责任。该企业由于缺乏合规意识,没有及时申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