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堂笔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堂笔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堂笔记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的定义与背景

1. 工业革命:指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以英国为中心,机器代替手工,以蒸汽机为动力的一次技术革命和社会变革。

2. 背景:新航路的开拓带来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和奴隶。殖民地的繁荣带动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推动了手工业工厂化的发展,相互之间形成了正反馈,最终使得机器工业的出现成为可能。

二、机器工业的发展

1. 机器工业的背景:

(1) 工业化的需要:手工制造容易出现买方市场,机器使生产

更为规模化、标准化,无论是产品质量、交货期、成本都更为稳定和可控。

(2) 能源的改变:以往工业大部分依赖于水力和风力等自然能源,蒸汽机的发明意味着煤炭等燃料被大规模使用。

2. 飞速的发展:

(1) 纺织业的革命:凭借卡特赫尔创造的力织机和华特发明的

转子式纺纱机,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高,面料质量也得到了大

幅度提高,实现了生产往往是速度和质量兼顾的。

(2) 铁路网络的建立:铁路的兴建使得物资可以更快捷地运输,同时也提高了生产规模与生产效率,并且铁路网络也带动了煤炭、钢铁等行业的发展。

三、较明显的社会变革

1. 工人阶级的兴起:工业化使得大量人口外流到城市集中进行工作,从而使得工人阶级得以形成,成为占据社会化生产一定比例,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人群。

2. 资本主义经济的加速发展:工业革命使得资本的积累成为了现实,资本将家庭工场合并为开设工厂,资本投资市场、贸易市场的活跃都表明了工业革命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启示

1. 发展是生产力第一驱动力:工业革命的再生,揭示出了发展需要大力投资和努力创新。

2. 未来要掌握制高点:工业革命的发展成就是掌握了时代的先机,未来创新仍然是制胜关键。

3. 注重人类文明的全面发展:工业革命使得社会变革迅速,但在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环境问题、心灵文化问题等,因此全面平衡发展是现代文明发展的首要任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导学案(含答案)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纺织技术的革新 1.背景: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 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2.工业革命 (1)开始: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2)影响:后来,其他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的这种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 知识点2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3.瓦特改进蒸汽机 (1)概况: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2)意义: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 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4.工厂制度的确立 (1)背景:早期的工厂基本上都用水作动力。瓦特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 (2)确立: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知识点3火车与铁路 5.铁路 (1)概况:1825年,由史蒂芬孙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 铁路时代的开始。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到18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 1万千米的铁路网。 (2)影响: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6.工业革命影响: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 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7.扩展: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纺织技术的革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堂笔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堂笔记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的定义与背景 1. 工业革命:指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以英国为中心,机器代替手工,以蒸汽机为动力的一次技术革命和社会变革。 2. 背景:新航路的开拓带来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和奴隶。殖民地的繁荣带动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推动了手工业工厂化的发展,相互之间形成了正反馈,最终使得机器工业的出现成为可能。 二、机器工业的发展 1. 机器工业的背景: (1) 工业化的需要:手工制造容易出现买方市场,机器使生产 更为规模化、标准化,无论是产品质量、交货期、成本都更为稳定和可控。 (2) 能源的改变:以往工业大部分依赖于水力和风力等自然能源,蒸汽机的发明意味着煤炭等燃料被大规模使用。 2. 飞速的发展: (1) 纺织业的革命:凭借卡特赫尔创造的力织机和华特发明的 转子式纺纱机,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高,面料质量也得到了大

幅度提高,实现了生产往往是速度和质量兼顾的。 (2) 铁路网络的建立:铁路的兴建使得物资可以更快捷地运输,同时也提高了生产规模与生产效率,并且铁路网络也带动了煤炭、钢铁等行业的发展。 三、较明显的社会变革 1. 工人阶级的兴起:工业化使得大量人口外流到城市集中进行工作,从而使得工人阶级得以形成,成为占据社会化生产一定比例,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人群。 2. 资本主义经济的加速发展:工业革命使得资本的积累成为了现实,资本将家庭工场合并为开设工厂,资本投资市场、贸易市场的活跃都表明了工业革命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启示 1. 发展是生产力第一驱动力:工业革命的再生,揭示出了发展需要大力投资和努力创新。 2. 未来要掌握制高点:工业革命的发展成就是掌握了时代的先机,未来创新仍然是制胜关键。 3. 注重人类文明的全面发展:工业革命使得社会变革迅速,但在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环境问题、心灵文化问题等,因此全面平衡发展是现代文明发展的首要任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堂实录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堂实录 2021年10月18日,星期一,上午9:00。我走进教室,开始上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本节课的目标是: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过程、影响和启示,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我提问学生:你们对工业革命这个词有什么了解?学生们踊跃举手。一位学生回答说:“工业革命是指人类生产方式的变革,通过新技术和能源的使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另一位同学补充道:“工业革命分为第一次和第二次两个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初期,以英国为代表,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以美国为代表。” 我当场点评,肯定了学生们对工业革命概念的了解,并介绍了我们今天所学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我接下来出示一幅图片:“请大家看一下这张图片,猜猜它是干什么用的?”学生们说是一个黑色金属店、铸造厂。 我说:“多少年前,在没有手机、电器、汽车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学生提出了许多想法,包括使用手工制作、动力使用人力和畜力等,但在这样的生产模式下,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受到限制。“那么,有没有可能通过新技术、新能源来改变这种生产方式呢?”我问道。

学生们思考了一会儿后,其中一名同学说:“如果可以使用机 器来取代手工,肯定会提高效率,增加产品数量。如果使用燃煤来代替人力和畜力,可以提高动力和速度,让生产更快捷。” “非常好,你说得非常正确,这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几个关 键点。”我肯定地说。 随后,我给学生们讲解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起因于英国,它的发展一度使英国成为世界 上最先进、最富有的工业化国家。”我解释说,“在起初阶段,纺织工业是工业革命的重要领域,棉纺织机和纺纱机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增进了生产效率,而且还引导了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同时,工业化的进程也推进了交通和运输业的发展,如高速汽车、蒸汽船和铁路。” 学生们认真聆听,有的还做了笔记。我进一步解释道:“工业 革命的过程中,英国的矿产资源得到了充分开发和利用,这对于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新科技的发明和应用也进一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如蒸汽机、电力、印刷机、电话、摄影术等。” 说到这里,我又用PPT介绍了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以及煤炭、铁矿等资源的重要性。随后,我询问了学生,他们对这些新科技有什么看法。 一名同学说:“这些新科技的发明和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

人教版历史中考复习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目标梳理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1.了解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概况及成就,掌握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及意义,分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分析材料,提升自己的材料分析能力 3.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1.重点: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 2.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影响。 知识梳理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背景:17世纪末,①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2.开始国家:英国。 3.开始部门:棉纺织业。 4.主要发明: (1)1733年,②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2)1765年,③发明了“珍妮机”,提高了生产效率。

5.工业革命:珍妮机发明以后,其他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的这种革命性变化称为“④”。 ①英国君主立宪制②飞梭③哈格里夫斯④工业革命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蒸汽机 (1)背景:早期发明的蒸汽机用于抽干矿井中的积水,很不完善。 (2)蒸汽机的应用: ①1785年,⑤改进的蒸汽机(核心)首先在⑥部门使用。 ②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⑦。 ③到⑧,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蒸汽机的影响: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⑨,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2.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1)背景:⑩制成的改良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远离河流,规模越来越大。 (2)现代工厂制度确立: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⑪所替代,⑫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知识梳理

部编历史·九上】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知识梳理 部编九年历史上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学习重点: 瓦特改进蒸汽机 01纺织技术的革新 1.背景: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 2、开始国家:英国 3.开始部门:棉纺织业 4.主要发明: 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开始),提高了生产效率。 02 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一、蒸汽机 1.早期发明的蒸汽机用于抽干矿井中的积水,很不完善。 2.蒸汽机的应用: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核心)首先在纺织部门使用。 3.蒸汽机的影响: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二、工厂制度的确立 1、背景: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远离河流,规模越来越大。 2、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结束)。 03 火车与铁路 1.蒸汽机车的发明: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试运行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2.发展: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热潮,到1851年时,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3.意义: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4.扩展:其他西方国家学习英国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法、美、德等西方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5、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拓展延伸』 1、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弊端:环境污染、资源匮乏、交通拥堵 2、工业革命给我们的启示 正: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技改变生活,推动社会发展 (3)学习科学家勇于探究的精神 正反: (1)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2)我们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保护环境。 『同步测试』 1.英国工业革命中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求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体现在 A毛纺织业的发展中 B棉纺织业的发展中 C蒸汽机的发展中 D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 2.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重要标志是 A蒸汽机的使用与推广 B轮船与火车的使用 C”珍妮纺纱机”的创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知识与能力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 过程与方法 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珍妮机、瓦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 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 观看视频《英国工业博览会》、图片介绍《英国工业博览会》。视频中维多利亚女皇特别激动,她用了什么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呢? 大部分学生回答:“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 教师讲解:是的!特别的引以为傲,全世界第一场世界博览会,在英国首都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主要内容是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借此英国展现了工业革命后,英国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恩格斯这样评价工业革命:“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工业革命为什么最早发生在英国?有哪些发明?对英国本国、世界产生哪些影响、启示?本课将学习这

些内容。 一、不失时机——英国开启工业革命 小组合作探究一:工业革命为何首先从英国开始? 假设我们现在穿越到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情景一:查理是一个英国人,他和我们合作想要开办一个手工工场,需要考虑或准备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根据回答归纳出:劳动力,市场,技术,资金,这四样是必要要素。 英国具备有上述几要素吗? 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讨论的结果。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归纳1、雄厚的资本:殖民掠夺+三角贸易;2、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本国+殖民地;3、广大的市场:海外殖民地。除了上述要素外,还有圈地运动使英国拥有充足的劳动力;工匠经验的积累为英国提供了丰富的技术人才、经验。 教师小结:必要条件:资本、劳动力、原料、市场。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条件吗? 学生思考、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出:政治前提:英国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 通过“读史料、图片说历史”得出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改进技术,工业革命开始,迫在眉睫。 情景二:我们生产什么货物,才能保证风险最小,收益最大呢? 材料:查理从他在伦敦的经理人那里得到这样的一封信: June231754 Dear查理: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向您报告,我们伦敦工厂生产的平纹布,在这里(印度)太畅销了,上次进的1000批布在短短一周就被抢购一空。 我诚挚的恳请您再多生产些,无论好坏,请速速运来。 Yours,TOM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O第一次工业革命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O第一次工业革命知识 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以英国为中心,工业生产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并引起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 变革的历史时期。它被认为是现代工业社会的雏形,对人类社会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知 识点,包括工业革命的背景、影响和特点。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在经济方面,农业生产的改革和农村人口的增长导致了劳动力的过剩状况,农民纷纷迁往城市寻找就业机会。政治上,英国的国内稳定和殖 民地扩张为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了有利条件。社会上,启蒙运动 的兴起和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革使人们开始反思传统观念,追求自 由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二、工业革命的影响 1. 经济影响 工业革命的最大影响是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变。新兴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了

商品生产的规模扩大和市场的扩展。同时,工业革命也导致了城 乡差距的加大和工人阶级的形成。 2. 社会影响 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工人阶级的兴起引发 了社会阶级的激烈矛盾,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利益冲突逐渐加剧。工厂制度的出现使工人被迫从事单一的劳动,工作环境恶劣,劳 动时间长,剥夺了工人的人身自由和尊严。 3. 技术影响 工业革命推动了许多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蒸汽机、纺织机械 和铁路交通等发明和创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些新 技术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生产力,也为后续的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 三、工业革命的特点 1. 科技革新 工业革命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的革新。许多重要的发明和创新都 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如蒸汽机、内燃机、纺织机械等,这些创 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推动了工业的快速发展。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速记宝典)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速记宝典)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速记宝典)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速记宝典)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 运动的兴起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知识框架】 第一次工业革命 【重点梳理】 1。纺织技术的革新 背景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工业革(1)开始: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2)影响:后来,其他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的这种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

2。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立 3.火车与铁路 【知识延伸】 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无答案)

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1.了解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 ,准确说出工业革命 中的创造创造(创造时间、创造者、作用)及出现的能源。 正确阐释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 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2.通过小组讨论 ,在教师提示下 ,简单说出工业 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 ,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 革命对我们的启示 ,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创新是引领社会开展的第一动力。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17世纪末 ,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 ,政局稳定 ,资本主

义经济迅速开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 兴起。 2.1733年 ,凯伊创造了飞梭 ,提高了织布速度。1765年 , 创造了纺纱机 ,将它命名为“〞。 知识点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确实立 3.1785年 , 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4.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 飞跃 ,它极大地提高了 ,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 纵深开展。 5.到19世纪30年代 , 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替代, 最终确立。[来源:学|科|网] 知识点三火车与铁路 6.1825年 ,由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 ,标 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7.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 通 ,使和___ 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8.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 9.19世纪中期 , 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10.从18世纪后期起 , 、、德国等西方国家 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工业革命为什么率先从英国开始? 探究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阅读教材 ,简述工业革命的进程。 2.阅读以下材料 ,动脑筋想一想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有什么影响。 1819年 ,在瓦特的讣告中 ,对他的改进蒸汽机这样评价:[来源:] “它武装了人类 ,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 ,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来源:] 3.交通工具的革新。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优质教案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 构成与方法: 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 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二)、讲授新课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背景: 政治原因: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工业革命兴起。 直接原因: (经济原因)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对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技术上突破。 3、过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约翰 凯伊 (机械师)“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代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瓦特改造蒸汽机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2、意义: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它解决了工厂对水力能源的依赖问题。 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最终确立。 3、工厂与工场的区别: 工厂以机器生产为基础,工场以手工劳动为基础。工业革命正是以“工厂”取代“工场”,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13-20课)

第13 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目标:叙述租地农场、手工工场等生产组织确实立。初步理解近代初期西欧经济社会的重要变化。 1.农业与手工业的变化 (1)背景 : 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向 ,手工业者渐渐离开农业。 (2)表现 :成立租地农场 ,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雇用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完全的雇用关系。 (3) 影响 :推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相貌。 2.现代农业的出现:富饶农民、骑士、乡绅经过各样手段不停集中土地,并渐渐成立起自己的新式地产 ,他们以新的经营方式控制了生产、互换等环节,还控制了农村行政事务。 3.市民阶级的盛行 (1)原由 : 城市居民获得了特别的法律地位 ,遇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 (2)地位 :成为加强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列席国王招集的会议 ,不停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第14 课文艺中兴运动 目标:知道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理解文艺中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1.原由 :形成中的财富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成立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哲学。 2.本质 :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倡导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3.评论 :浮现出了很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推进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华,为欧洲资本主义 的产生确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4.代表 (1) 但丁 :文艺中兴的前驱,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中兴“文学三杰”。代表作是《神曲》。 (2)莎士比亚 :有名的文学艺术家 ,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3) 达·芬奇 :与拉斐尔、米爽朗琪罗并称“美术三杰”。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饭》和《蒙娜丽莎》。 第15 课探访新航路 目标:叙述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全世界航行的有关史实。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1.根根源因 :欧洲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求开辟新的贸易市场。 2.主要条件 :欧洲地理学的发展,中国人发明 指南针,用于“罗盘”导航技术,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 的 洲 ,欧洲造船技术获得重要打破。 3.主要代表 (1)迪亚士 :发现了非洲的好望角,翻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 (2)达·伽马 :抵达印度西海岸。 (3)哥伦布 :横渡大西洋 ,抵达今日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 (4) 麦哲伦 :他的船队第一次达成了全世界航行,证了然地圆说的正确。 4.历史影响 :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华起来 ,促使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 间成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往改日趋亲密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世界的观点也此后逐渐确定起来 ,世界的 观点也此后逐渐确定起来。 第 16 课初期殖民打劫 目标:叙述“三角贸易”,知道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历程。经过殖民打劫 ,认识资本主义原始累积的 野蛮性和残忍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