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微子的螺旋度反转

中微子的螺旋度反转

中微子的螺旋度反转
中微子的螺旋度反转

中微子的螺旋度反转

2011年5月出版的P h y s i c sT o d a y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庆祝著名物理学家M a u r i c eG o l d h a b e r百岁生日的文章,该文的作者是M a u r i c eG o l d h a b e r本人(前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主任)和他的儿子A l f r e dS c h a r f fG o l d h a b e r(美国纽约大学石溪分校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教授).在文章中, G o l d h a b e r父子阐明了粒子的螺旋度和手征性的基本概念,并指出实验上直接和间接观测有质量中微子的螺旋度反转的可能性及实际困难.M a u r i c eG o l d h a b e r出生于1911年4月18日,师从于193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J a m e sC h a d-w i c k,对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其中包括1958年对电子中微子的螺旋度的测量.

图1 M a u r i c eG o l d h a b e r(1934年)

1957年,实验证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这迅速引起人们对粒子的螺旋度(h e l i c i t y)和手征性(c h i r a l i t y)这两个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的普遍关注.简单来讲,螺旋度是指粒子的自旋在其动量方向上的投影,它适用于自旋不为零的玻色子和费米子;而手征性仅适用于费米子,后者通常用四分量的D i r a c旋量场来表示.如果将左手场和右手场定义为手征算符γ5的本征态,其本征值分别为-1和+1,那么手征性即为费米子场在左手场和右手场的投影.手征性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绝大多数弱相互作用过程只涉及参与相互作用的轻子和夸克的左手场分量.

对于自旋为1/2的中微子,我们一般将螺旋度和手征性的本征值归一化为±1.若中微子的质量为零,螺旋度和手征性对中微子来说是相同的,而对反中微子是相反的.无质量的中微子是完全极化的,即任何惯性参考系中的观测者都会看到中微子的螺旋度为-1,反中微子的螺旋度为+1.1958年,M a u r i c eG o l d h a b e r及其合作者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设计了一个精妙的实验来直接测量中微子的螺旋度,其结果为-1,这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中的手征相互作用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然而自1998年以来的中微子振荡实验显示,三代中微子具有非简并的静止质量,也就是说至少有两种中微子的质量不为零.目前正在进行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就是通过观测来自核反应堆的反电子中微子的振荡现象来确定最小的中微子混合角.如果我们转换到有质量中微子的静止参考系中,那么螺旋度是没有定义的.对于一个螺旋度为负的有质量的中微子,其运动的速度必然小于光速,因此我们总可以找到一个比中微子的运动速度还快的惯性参考系.在这个参考系内,中微子的相对运动速度反向,而自旋方向不变,其螺旋度就会由负反转为正.下面我们讨论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来直接或间接观测有质量中微子的螺旋度反转:第一种办法是用高速运行的电子从后面追上运动的中微子来直接探测中微子的螺旋度反转.假设中微子具有较低的能量E=100k e V,并取其静止质量为m=10-2e V,那么相应的L o r e n t z因子γ=E/m=1/1-β2≈107非常大,或者说中微子的速度很高υ=βc≈c(1-10-14),其中c为真空中的光速.要想追上中微子,电子必须被加速到能量约为10T e V,这远远超出了当前所提出的电子加速器的能量范围.即使将来的电子加速器能够达到如此高的能量,实际上也存在一个很大的困难,即电子和中微子运动方向的夹角必须小于10-7弧度,否则电子速度在中微子速度方向上的分量会太小而导致不能追上中微子.因为如此小的夹角使得满足条件的电子的相空间异常小,所以追上中微子的可能性也会极小.若中微子与电子的运动方向有很明显的夹角,则中微子的速度在电子运动方向上的分量很小,这样电子岂不是更容易追上中微子?在这种情况下,当电子追上中微子的时候,在电子的静止参考系中,我们会观察到中微子的横向运动速度是十分接近光速的,所以中微子的螺旋度仍为负.此时,观测到中微子螺旋度为正的概率是1/γ,这里γ为中微子在电子的静止参考系中的L o r e n t z因子.再退一步讲,若中微子的螺旋度已由负反转为正,对于D i r a c中微子来讲,螺旋度为正的中微子几乎不参与弱相互作用.中微子若是M a j o r a n a粒子,即粒子是其自身的反粒子,螺旋度为正的中微子也参与弱相互作用,但是其与电子的反应截面会随着质心能减小而迅速减小.当电子从后面追上中微子时,它们之间的相对速度会非常小,这导致探测中微子的螺旋度反转变得十分困难.

第二种办法是探测弱相互作用中产生的螺旋度为正的中微子分量.我们知道,带电流弱相互作用只涉及左手费米子场.对于无质量的粒子,特定的手征态对应着特定的螺旋度.然而对于有质量的粒子,特定的手征态却是不同螺旋度的态的线性叠加.举例来说,我们考虑一个原子核俘获一个内层电子后释放出一个中微子.虽然只有左手电子场参与相互作用,但是电子可以看作是静止的,其螺旋度是没有定义的.因此,反应产生的中微子必然具有很小的螺旋度为正的分量.我们可以用另外一个原子核来俘获这个中微子,其中的螺旋度为正的分量主要对应着右手场.中微子若是D i r a c粒子,其右手场是不与原子核相互作用的.中微子若是M a j o r a n a粒子,其右手场像反中微子一样参与弱相互作用,因此整个过程好比是探测中微子-反中微子振荡.换句话说,我们想要探测这样的中微子束流中极小的螺旋度为正的分量,就相当于探测其中占有小于1/γ2≈10-14比例的反中微子.实际上,R a y m o n d D a v i s曾在1955年做过在核反应堆中微子束流中寻找中微子

的实验;仅一年后C l y d eC o w a n和F r e d e r i c kR e i n e s发现核反应堆中产生的是反中微子.当然,D a v i s的实验远没有达到能够探测中微子-反中微子振荡的精度.

第三种办法是观测原子核的无中微子双β衰变来间接寻找中微子的螺旋度反转.只有当中微子是M a j o r a n a粒子且其质量不为零时才有可能产生无中微子双β衰变,即在质量数为A二电荷数为Z的原子核内部,两个中子衰变到两个质子并释放出两个电子,如图2所示.与β衰变不同的是,这类衰变过程的末态粒子中没有中微子,由动量守恒可知,两个虚的中微子具有相同的螺旋度.通常真空中产生或湮灭的中微子-反中微子对具有相反的螺旋度.因此,无中微子双β衰变的发生就是中微子螺旋度反转的有力证据.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存在破坏轻子数的相互作用,即使中微子是D i r a c粒子,无中微子双β衰变也有可能通过交换很重的新粒子而发生.

综上所述,因为中微子振荡实验证明,中微子是有质量的,所以原则上可以观测到中微子的螺旋度反转现象.然而通常情况下的中微子总是以高速运动,实验上直接观测其螺旋度反转就非常困难.如果不存在超出标准模型的破坏轻子数的相互作用,那么中微子的螺旋度反转是可以通过观测无中微子双β衰变来间接验证的

.

图2 原子核的无中微子双β衰变示意图

(德国马普物理研究所周顺编译自A l f r e d S c h a r f f G o l d h a b e r,M a u r i c e G o l d h a b e r.P h y s i c s t o d a y,2011,5:40,原文详见h t t p://p t o n l i n e.a i p.o r g)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螺旋式输送机传动装置

前言 减速器的结构随其类型和要求不同而异。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按其轴线在空间相对位置的不同分为:卧式减速器和立式减速器。前者两轴线平面与水平面平行,如图1-2-1a所示。后者两轴线平面与水平面垂直,如图1-2-1b所示。一般使用较多的是卧式减速器,故以卧式减速器作为主要介绍对象。 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可以采用直齿、斜齿或人字齿圆柱齿轮。 图1-2-2和图1-2-3所示分别为单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轴测投影图和结构图。减速器一般由箱体、齿轮、轴、轴承和附件组成。 箱体由箱盖与箱座组成。箱体是安置齿轮、轴及轴承等零件的机座,

并存放润滑油起到润滑和密封箱体内零件的作用。箱体常采用剖分式结构(剖分面通过轴的中心线),这样,轴及轴上的零件可预先在箱体外组装好再装入箱体,拆卸方便。箱盖与箱座通过一组螺栓联接,并通过两个定位销钉确定其相对位置。为保证座孔与轴承的配合要求,剖分面之间不允许放置垫片,但可以涂上一层密封胶或水玻璃,以防箱体内的润滑油渗出。为了拆卸时易于将箱盖与箱座分开,可在箱盖的凸缘的两端各设置一个起盖螺钉(参见图1-2-3),拧入起盖螺钉,可顺利地顶开箱盖。箱体内可存放润滑油,用来润滑齿轮;如同时润滑滚动轴承,在箱座的接合面上应开出油沟,利用齿轮飞溅起来的油顺着箱盖的侧壁流入油沟,再由油沟通过轴承盖的缺口流入轴承(参图1-2-3)。 减速器箱体上的轴承座孔与轴承盖用来支承和固定轴承,从而固定轴及轴上零件相对箱体的轴向位置。轴承盖与箱体孔的端面间垫有调整垫片,以调整轴承的游动间隙,保证轴承正常工作。为防止润滑油渗出,在轴的外伸端的轴承盖的孔壁中装有密封圈(参见图1-2-3)。 减速器箱体上根据不同的需要装置各种不同用途的附件。为了观察箱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建筑施工工法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工法 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城通公司 1.前言 在城市修建地铁,不可避免地要施工钻孔灌注桩作为围护结构或抗拔桩、承重桩等,传统上使用回旋钻、旋挖钻施工中不可避免产生坍孔、缩径、沉渣过厚等质量问题,且过程中需要大量泥浆护壁,需要泥浆制作、循环、弃置场地,在城市修建地铁往往没有场地供上述工序使用。若在地铁施工过程中采用长螺旋工法施工钻孔灌注桩,除能缩短施工工期、提高功效、保证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外,且能避免因钻孔桩施工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沉降等不良影响。本工法具有动力足、钻进能力强、功效高、成桩质量好、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地铁钻孔灌注桩施工领域。 2.工法特点 2.1成桩质量好:由于混凝土是从钻杆中心压入孔中,混凝土具有密实、无断桩、无缩颈等特点,并对桩孔周围土有渗透、挤密作用。 2.2施工环境要求小:由于减少了泥浆制作、循环、弃置等环节,具有成桩快、施工环境污染小等特点,能满足城市地下施工的高环保要求。 3.适用围 适应于粘土、粉土、素填土、软土、流沙层、砂卵石层(粒径围在0~10cm)地层,桩径围400~1000mm,桩长≤30m,以及施工环境保护要求高的市政工程施工。 4.工艺原理 利用长螺旋钻机钻孔至设计深度后,在提钻的同时利用混凝土泵通过钻杆中心通道,以一定压力将混凝土压至桩孔中,同时根据灌注速度反转提升钻杆,混凝土灌注到设定标高后,再借助钢筋笼自重或专用振动设备将钢筋笼插入混凝土中至设计标高,形成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钻机就位→钻进至设计深度→泵送压灌混凝土成桩→均匀提钻至桩顶→后插钢筋笼→钻机移位。

中微子的振荡实验和理论

中微子的振荡实验和理论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物理学勷勤创新班 作者:黄慧敏蔡莹邱小欢麦展风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微子振荡实验及其理论的阐述,加深对中微子以及中微子振荡的认识,以及阐述对中微子振动实验发展的展望 关键词:中微子振荡 MSN效应质量差 Abstract:This article states the theory and the experiment of neutrino oscillation for illustrat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pectation of development of the nertrino oscillation’s experiment . Key word:neutrino oscillation .MSN reaction.mess diffirence. 1、引言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这一实验结果不仅使我们更深入了解了中微子的基本特性,更为未来进行中微子实验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奠定科学基础。 1998年在日本Takayama召开的的世界中微子大会上,日本物理学家宣布他们的超神冈国际合作组发现了大气中微子震荡,成为了物理学界的头号新闻。 粒子物理学经典模型认为,中微子的质量为零,在相互作用中轻子数守恒,中微子不会从一种类型转变成另外一种类型。现在超神冈实验组发现了中微子振荡,这表明了中微子具有质量,中微子可以从μ中微子转变成其他类型的中微子,轻子数也随之不守恒,这推动了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1930年,为了解释核的β衰变中电子的能力是一个连续谱,泡利引入了中微子这种新型粒子,但人们一直没能从实验中验证中微子的存在。1941年,我国著名物理学家王淦昌先生建议利用原子核的K电子俘获测原子核的反冲能量来证明中微子的存在。历经10年,于1952年此实验获得成功,证明了中微子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粒子。 中微子,顾名思义,是固有质量极其微小的中性粒子。由于难以探测,我们对中微子的了解非常有限,至今还存在大量未解之谜。中微子有3种类型:电子中微子、μ子中微子、τ子中微子,这三种中微子两两之间转换,可以有三种振荡模式。其中太阳中微子振荡称之为theta12振荡,大气中微子为theta23振荡。

螺旋输送机传动装置--课程设计--CAD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螺旋输送机传动装置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年级: 指导老师: 成绩: 2012年12月30 题目:设计螺旋输送机传动装置 传动系统图: 原始数据: 输送机工作轴转矩T/(N·m)输送机工作轴转速n/(r·min-1) 265 130 工作条件:

连续单向运转,工作时有轻微振动,使用期8年,小批量生产,两班制工作,输送机工作轴转速误差为±5%。 目录 1.电动机的选择和运动参数的计算 1.1、电动机的选择 (4) 1.2、传动比的分配 (6) 1.3、传动装置运动参数 (6) 2. 各齿轮的设计计算 2.1、直齿圆柱齿轮减速设计 (9) 2.2、直齿圆锥齿轮减速设计 (13) 3.轴结构设计 3.1 、高速轴的设计 (18) 4.校核 4.1、高速轴轴承和键的校核 (23) 4.2、联轴器的选择 (23) 4.3、减速器的润滑 (23) 5.箱体尺寸及技术说明 5.1、减速器箱体尺寸 (25) 6.附件设计 附件设计 (26) 7.其他技术说明 其他技术说明 (27) 8.设计心得 (29) 参考文献 (30)

设计计算和说明 计算结果 1. 电动机的选择和运动参数的计算 1.1、电动机的选择 1.1.1、确定传送机所需的功率w P 设定传送机本身的功率97.0w =η = w P =?w w n T η9550kW kW 719.397 .09550130 265=?? 1.1.2、确定传动总效率总η 443221ηηηηη???=总其中1η、2η、3η、4η分别为联轴器、一对锥齿 轮、一对圆柱齿轮、球轴承的效率。 查表可得:995.01=η、90.02=η、97.03=η、98.04=η 787.098.097.090.099.0432=???=总η 1.1.3、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kW P P w d 73..4787 .0719 .3== = η 1.1.4、选择电动机 单级圆柱斜齿轮的传动比 53- 锥齿轮 2-3 则总动比的范围是 6-15 所以,的电动机的转速范围为 (6-15)×130=780-1950 r/min 选择电动机型号为:Y132S-4 5.5KW 1440r/min Y132M2-6 电动机主要技术数据 额定功率w K kW 5.5 满载转速满n min 1440r KW P 719.3w = 787.0=总η kW P d 73.4= 电动机型号:Y132S-4 3i 1=.9 84.2i 2= 08.11=i a kW 28.4P III = kW 91.3P Iv = min 1440I r n = min 370II r n = min 320III r n = min 130Iv r n = m N T I ?=18.31 m N T II ?=83.113m N T III ?=43.110 m N T Iv ?=01..286 kW 69.4P I = kW 41.4P II =231=Z

中微子的发现

中微子的发现 背景 从运动学理论可以知道,当一个粒子衰变为两个粒子时,动量和动能守恒,末态粒子的能量应为确定值。而1914年,查德威克在实验中发现β衰变中放出的电子的能谱为连续谱,这意味着电子有各种不同的能量。这是什么原因呢? 对查德威克发现的现象,梅特纳认为:原子发射的电子能量都具有观察到的最大值,最终观察到的是电子经过别的过程损失一定能量后的次级电子。艾利斯(C.D.Ellis)和伍斯特(W.A.Wooster)设计了一个实验,运用一个量能器把所有产生的粒子收集起来,即使初级电子的能量被次级过程重新分配,也能从收集到的总能量算出每次β衰变放出的平均能量,它应当等于观察到的电子能谱极大值。可是,1927年他们的实验结果表明,量能器得到的只是最后射出的电子能量,其平均值与连续谱相符,而看不到次级发射的其它能量。由此可见并没有什么次级过程起作用的迹象。 面对这种困惑形势,玻尔对能量守恒理论提出了质疑。玻尔的主张遭到激烈的反对,狄拉克表示:“我宁可不惜任何代价来保持能量的严格守恒。”泡利也不同意玻尔的观点,1930年,他提出:β衰变中,可能存在一种电中性的粒子带走了电子一部分能量。他把这一电中性的粒子称为中微子。泡利的这一建议是很大胆的,因为这样的粒子是很难直接探测出来的,但这一假设可以使人们摆脱有关核结构理论及β衰变所遇到的困境。 1933年10月的索尔维会议对中微子概念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泡利在会上再次介绍了他对这个新粒子的看法。尽管海森伯还持有怀疑态度,费米却对它做了肯定,并且已经认识到它与中子的区别。那届索尔维会议后仅两个月,费米即在核的质子-中子模型的基础上,发表了有关β衰变的理论。他用相对论量子力学描述费米子,又利用狄拉克辐射理论的产生与湮灭算符及遵从二次量子化的方法导出了寿命公式和β衰变的连续能谱公式,成功的完成了他的β衰变理论。费米的β衰变理论,不仅圆满地解释了整个β衰变过程,澄清了有关β衰变的疑难,同时也确立了有关核结构的理论。按照费米的理论,在β衰变里,中微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完整已排版)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 1、施工工艺流程 桩位就位泵送水和砂浆泵送砼钻进泵送砼 提升钻杆移机 2、钻孔施工方法 1)利用红线点或控制桩测放桩位并移机至桩位,对中并将钻机调平,使主动钻杆垂直并保持天轮、动力盘中心、桩位中心点成一线,使钻杆保持垂直,经质量员验收合格后方可开钻。 2)钻孔机就位时,必须保持平衡,不发生倾斜、移位,为确保控制钻孔深度,应在机架上或机管上作出控制的尺寸,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 3)施工第一根桩时,应先开动砼输送泵,泵送水及砂浆流通管道,然后泵送砼管道中的砂浆压出管道,从而润滑管道并使整个管道冲满砼,并关闭钻头上的锲形活门,然后开始钻进。钻进采用低压慢运钻进,掌握底层对钻机的影响情况,以确定在该底层条件下的钻进参数。 4)在钻进过程中,为防止超径,保证垂直度,采用小压力慢转速旋转,不可进尺太快。一定要密切注意孔壁稳定,预防由于场地局部土层的变化引起孔壁坍孔、缩径等质量问题,若出现类似问题,及时上报甲方及监理,并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5)在钻进过程中,要经常检查钻头尺寸。 6)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情况与原钻探资料不符应立即通知设计监理等部门及时处理。 7)成孔质量是成桩质量的关键,孔形即桩形,本工程要求桩径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8)桩摩阻力随钻孔裸露时间的延长,侧应力的释放而降低,要求施工中尽可能缩短成孔时间,保持连续作业,保证成桩质量。 9)做好钻孔施工记录,原始报告一律采用钢笔记录,记录必须与实际工序同步,真实、齐全、整洁。孔深、钻速、换层特别是持力

层应记录清楚,经常注意土层变化,特别是持力层处应采取钻渣判断,有条件时对土样编号保存,直至工程验收。 10)钻孔施工中若出现缩径、塌孔、孔斜等情况,应及时有效处理,方可继续施工。并推测记录原始报表。 11)钻机清孔,在钻进到设计深度后进行孔底清渣,本工程拟采用回转钻进捞渣法。 12)清孔提出钻杆后,将孔口处杂物清理干净并用井盖盖板盖住孔口,防止孔土及物件掉入孔内。 13)到达设计深度后进行验收,验收内容有:孔号、孔深、孔径、垂直度、孔底沉渣等。 3、混凝土压灌施工方法 取桩身砼质量。其施工质量主钻孔压灌桩的承载力除地层因素外,主要是配合比、首批砼初灌量、导管埋入深度、砼浇筑强度、砼表面上升速度等工艺参数有关,混凝土采用业主指定的商品混凝土。 水下混凝土的压灌的注意事项 1)压灌前,应检查灌浆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整个压灌过程必须连续紧凑,中途不得停顿。 2)钻至设计孔深开始泵送砼1-2次后提升钻杆,边提边升灌注砼,灌至设计标高后继续泵送砼1次,防止浮浆过厚。 3)商品砼进场后要严格检查,混凝土要均匀,和易性要好,塌落度控制在18-22cm之内。 4)控制孔径,通过控制拔管速度来控制桩身直径,确保混凝土灌注密实,防止缩孔甚至断桩。 5)防止过度扩孔,防止钻进遇有含石块较多的土层时,钻杆晃动引起孔径扩大。 6)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应适当超过桩顶设计标高,以确保在凿出浮浆后,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7)提出钻头,移机至下一根桩。 8)钻出土清理:用挖掘机清除进钻过程中散落在地面上的土。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螺旋输送机传动装置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螺旋输送机 ——传动装置 学校:华南农业大学 学院:工程学院 班级: 制作小组: 制作人: 辅导老师:

目录 摘要 (1) 设计要求 (2) 螺旋输送机传动简图 (2) 第一章:电动机的选择 1.1:选择电动机 (3) 1.2:选择电动机的功率 (3) 1.3:选择电动机的转速 (3) 1.4:确定传动装置总传动比及其分配 (4) 1.5: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5) 第二章:普通V带的设计计算 P (6) 2.1:确定计算功率 ca 2.2:选取普通V带的型号 (6) D和2D (6) 2.3:确定带轮基准直径 1 2.4:验算带速V (6) L和中心距0a (7) 2.5:确定V带基准长度 d 2.6:验算小带轮上的包角 (7) 2.7:确定V带的根数z (8) F.............................................v (8) 2.8:确定带的初拉力 2.9:计算带传动的轴压力 (9) 2.10:V带轮的结构设计 (9)

第三章:单极齿轮传动设计 3.1:选择齿轮类型、材料、精度及参数 (11) 3.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11) 3.3: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 (14) 3.4:几何尺寸计算 (17) 3.5齿轮结构设计 (19) 第四章:轴的设计计算 第一节:输入轴的设计 4.1:输入轴的设计 (19) 4.2:输入轴的受力分析 (22) 4.3:判断危险截面和校核 (25) 第二节:输出轴的设计 4.1’:输出轴的设计 (25) 4.2’:输出轴的受力分析 (28) 4.3’:判断危险截面和校核 (31) 第五章:轴承的计算与选择 5.1:轴承类型的选择 (31) 5.2:轴承代号的确定 (32) 5.3:轴承的校核 (32) 第六章:平键的计算和选择 6.1:高速轴与V带轮用键连接 (35) 6.2:低速轴与大齿轮用键连接 (36)

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110:《中微子,关乎宇宙起源之谜》

中微子,关乎宇宙起源之谜 ①日本“顶级神冈”中微子探测器项目已正式启动,计划于2027年开始收集数据。该项目由日本主导、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参与,目的是阐明物质的起源及基本粒子的“大统一理论”,揭开宇宙起源之谜。 ②中微子是宇宙中数量最多的基本粒子之一。基本粒子是已知的最小粒子,它们不能像原子那样被分成更小的粒子,是构造宇宙中一切的基本元素。而中微子又是最轻的物质粒子,迄今还未能测出它的确切质量,但至少比电子还要轻100万倍。它们无处不在,如太阳发光、核反应堆发电、岩石的天然放射性衰变等核物理过程中都会产生,就连我们每个人也会因体内的钾-40衰变而每天发射约4亿个中微子。 ③中微子的最大特点就是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反应。不管是人体还是地球,在它看来,都是极为空旷、可以自由穿梭的空间。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科学上探测也极为困难。因此,中微子的发现和研究过程,饱含着几代科研人员的心血。 ④1930年,奥地利科学家泡利为了解释原子核衰变中能量似乎不守恒的现象,预言了中微子的存在,认为就是这种“永远找不到的粒子”偷偷带走了能量。经过20多年的寻找,美国科学家科万和莱因斯终于在核反应堆旁探测到中微子,证明了它的存在。莱因斯因此获得了199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⑤1968年,美国科学家戴维斯在地下1500米深的废弃金矿中进行实验,首次探测到了来自太阳的中微子,证实太阳无穷无尽的能量来自氢核聚变。1987年,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在第一代神冈实验中,探测到了来自超新星的中微子。他们二人因此都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后,戴维斯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却发现太阳中微子的数量比理论预言的要少得多,被称为“太阳中微子失踪之谜”。此后,小柴昌俊的学生梶田隆章发现,宇宙射线在大气层中产生的中微子也比预期少,称为“大气中微子丢失之谜”。 ⑥中微子为什么比预计的少?1998年,梶田隆章在升级后的第二代神冈实验中发现,大气中微子比预期少,是因为在飞行过程中自发变成了其他种类的中微子,这一现象就是中微子振荡。他也因此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⑦中微子振荡现象证明了中微子有质量,尽管质量极其小,但会影响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根据已知的物理规律,在宇宙早期,正反物质应该成对产生,数量是一样的。但在现在的宇宙中,并没有发现大量反物质存在的迹象。为什么宇宙只由正物质构成?反物质到哪里去了?这是宇宙起源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中微子振荡会带来一个意外的结果,即正反粒子的行为可以不一样,很有可能造成反物质消失。因此,全面了解中微子振荡,是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的重要一环。 ⑧由于中微子难以探测,解决这些谜团需要巨大的探测器,获取更精确的数据。日本前两代神冈实验坚持自己的优势方向,掌握核心技术,持之以恒地探索,取得了巨大突破。此次启动的第三代实验“顶级神冈”将建造一个26万吨的水探测器,造价约8亿美元。此前,中国的江门中微子实验和美国的深层地下中微子实验也已开始建设。三个实验间既竞争又互补,联合分析能显著提高发现能力。新一代的中微子实验,也许有一天可以揭开宇宙起源的谜题。 11.(3分)①-③段,概括中微子的三个特点。 12.(3分)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每空只填一项。 (1)但至少比电子还要轻100万倍。()()(2)它们无处不在,如太阳发光、核反应堆发电、岩石的天然放射性衰变等。() 13.(3分)莱因斯、戴维斯和小柴昌俊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4.(2分)中微子和揭开宇宙起源谜题有何关系?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提炼。

中微子通信技术及应用

题目:核地球物理新技术之中微子通信技术与应用展望

引言 (4) 第一章中微子的发现及特点 (5) 1.1 中微子的发现 (5) 1.2 宇宙的信使 (7) 1.3 中微子种类 (10) 第二章中微子通信的理论基础 (11) 2.1 现行光通信的局限性 (11) 2.1.1 光纤通信的局限性 (11) 2.1.2 无线光通信的局限性 (11) 2.2 中微子通信技术概况 (12) 2.2.1 中微子通信简介 (12) 2.2.2 中微子通信工作原理 (14) 2.2.3 中微子通信分类 (15) 2.3 中微子通信的发展简史 (17) 第三章中微子通信的系统组成及主要性能 (19) 3.2 中微子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原理框图 (19) 3.3 中微子通信系统的实际实现实例 (20) 第四章中微子通信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 (22) 4.1 中微子通信系统采用的中微子波束的产生方法与设施 (22) 4.1.1 中微子通信系统采用的中微子波束的调制/解调技术23 4.1.2 中微子通信系统采用的中微子波束接收 (24) 第五章中微子通信系统的优越性 (24)

5.1 频带宽,容量大可以高速率工作 (25) 5.2 有足够强的穿透能力 (26) 5.3 抗干扰性强,不受无线电频段电磁波等的干扰 (26) 5.4 安全可靠,有良好的传输保密性能 (27) 5.5 有极高的有效性,可全天候工作 (28) 5.6 特别适于宇宙空间的通信 (28) 第六章中微子通信技术在地球范围内外的应用 (29) 6.1 中微子通信技术在地球范围之外的应用 (29) 6.2 中微子通信技术在地球范围内的应用 (31) 6.2.1 各类陆地中微子通信网络 (31) 6.2.2 在上空、水下和地下岩层中间的中微子通信网络 .. 31 参考文献 (32)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要求

长螺旋钻孔 灌注桩规范 1、编制依据 1)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3)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浆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JGJ4-80 4)工程设计图纸. 5)根据现行的有关施工规范,规程标准和法律法规相关规定. 6)《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等规范施工。 2、施工顺序及施工部署 2.1施工顺序 本工程施工顺序原则:施工放线—放线验收—钢筋笼成型并验收—钻孔—成孔验收—吊装钢筋笼入孔至设计标高—隐蔽工程验收—安装导管—灌注混凝土—检测桩顶标高、起拔导管—清洗机具,设备移位。 2.2施工准备 2.2.1 技术准备 施工前,编制工程施工计划,该计划主要反映开工前、施工中必须做的有关工作,内容如下; 1)施工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对各施工部位地段进行详细的了解。 2)会同工程技术人员熟悉工程图纸,并和有关方进行图纸会审。 3)施工前,应从甲方处接收轴线基准点、高程测量控制点,并进行复核签证。轴线的定位点及水

准点,应设置在施工场区附近不受施工影响,并在施工现场布设测量控制网。 4)根据设计院和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高程(± 0.000)及建筑红线总平面图结合桩位平面图进行施工放线,由建设方、监理单位验线,及时办理验线手续。 5)开工前召开技术交底会,将技术要求及时传达到机台班组及作业人员。 6)根据有关施工标准、验收规范及施工图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控制。 7)施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完毕后,填写开工报告、报送监理、业主批准后方可动工。 2.2.2现场准备 1)施工方设备进场前要求施工场地达到“三通一平” 。 2 施工方根据施工总平面图,搭建临时性生产生活设施。 3)施工方熟悉施工现场环境,了解施工区域,地上、地下各种管线及障碍物的位置,施工现场, 临时道路、临时供水、供电等管线的敷设。搭设临时设施,现场照明设备的安装,材料堆 放和储放;消防保安设施的设置等,做好工地安全防护措施 4)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操作区域,保证桩孔土方有序堆放。 3、主要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及质量验收 3.1测量定位 在场地三通一平的基础上,依据建筑物测量控制网的资料和基础平面布置图,测定桩位轴线方格控制网和高程基准点。确定好桩位中心,以中点为圆心,以桩身半径加护壁厚度为半径画出上部(即第一步)的圆周。撒石灰线作为桩孔开挖尺寸线,桩位线定好之后,必须经有关部门进行复查,复查合格后方可开挖。 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桩位尺寸、平面位置及垂直度发现偏差及时纠正。桩位误差不得大于50mm;直桩倾度不超过0.5%;孔径、孔深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2钢筋笼制作 1)钢筋笼制作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加工,制作时几何尺寸的允许误差如下表:

中微子的发现的过程及其在现代物理学中的意义

中微子的发现的过程及其在现代物理学中的意义 (1)中微子的提出 要追溯中微子发现的经过,还要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放射性的研究谈起.当时科学家们发现,在量子世界中能量的吸收和发射是不连续的.不仅原子的光谱是不连续的,而且原子核中放出的阿尔法射线和伽马射线也是不连续的.这是由于原子核在不同能级间跃迁时释放的,是符合量子世界的规律的.奇怪的是,物质在β衰变过程中释放出的由电子组成的β射线的能谱却是连续的,而且电子只带走了它应该带走的能量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能量失踪了. 瑞士物理学家泡利在1931年最先假设有种新粒子“窃走了”能量.在1931年,泡利在美国物理学会的一场讨论会中提出,这种粒子不是原来就存在于原子核中,而是衰变产生的.1932年真正的中子被发现后,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将泡利的“中子”正名为“中微子”. 1933年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提出了β衰变的定量理论,指出自然界中除了已知的引力和电磁力以外,还有第三种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β衰变就是核内一个中子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成一个电子、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微子.他的理论定量地描述了β射线能谱连续和β衰变半衰期的规律,β能谱连续之谜终于解开了.如果中微子有引力质量,那么根据Einstein 的质能方程,必须把能量E*的一部分用来产生中微子,这样留给电子的能量就比E*小.泡利推算出中微子是没有质量的观点是错误的,由于中微子的引力质量非常小,因此在埃利斯的实验中发现电子也偶尔确实会有能量为E*的情况.泡利的中微子假说和费米的β衰变理论虽然逐渐被人们接受,但终究还蒙上了一层迷雾:谁也没有见到中微子.就连泡利本人也曾说过,中微子是永远测不到的. (2)中微子的发现 在泡利提出中微子假说的时候,我国物理学家王淦昌正在德国柏林大学读研究生,直到回国,他还一直关心着β衰变和检验中微子的实验.1941年王淦昌写了一篇题为《关于探测中微子的一个建议》的文章,发表在次年美国的《物理评论》杂志上.1942年6月,该刊发表了美国物理学家艾伦根据王淦昌方案作的实验结果,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这是当年世界物理学界的一件大事.但当时的实验不是非常成功,直到1952年艾伦与罗德巴克合作,才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工法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 施工工法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 1前言 长螺旋钻孔泵送超流态砼后置钢筋笼技术是由日本的CIP工法演变而来的,它与普通钻孔桩不同,它采用专用长螺旋钻孔机钻至预定深度,通过钻头活门向孔内连续泵注超流态混凝土,至桩顶为止,然后插入钢筋笼而形成的桩体,是一种新型的桩基础施工手段。超流态混凝土灌注桩应用广泛,不受地下水位限制,所用混凝土流动性强,骨料分散性好,所用螺旋钻机即可钻孔又可压灌混凝土,操作简便,混凝土灌注速度快,成桩质量好,降低造价。是2005年建设部推广的十大技术之一。目前我公司正在中石化茂名北山岭油库施工此种桩型。 2 工法特点 2.1超流态混凝土流动性好,石子能在混凝土中悬浮而不下沉,不会产生离析,放入钢筋笼容易; 2.2桩尖无虚土,防止了断桩、缩径、塌孔等施工通病,施工质量容易得到保证; 2.3穿硬土层能力强,单桩承载力高、施工效率高,操作简便; 2.4低噪音、不扰民、不需要泥浆护壁、不排污、不挤土、施工现场文明; 2.5综合效益高,工程成本与其他桩型相比比较低廉。 2.6该工法设计计算采用干成孔钻孔灌注桩设计方法,其设计计算指标应采用干成孔钻孔灌注桩指标(指标值大于泥浆护壁钻孔桩小于预制桩)。 3 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建(构)筑物基础桩和基坑、深井支护的支护桩,适用于填土层、淤泥土层、沙土层及卵石层,亦适用于有地下水的各类土层情况,可在软土层、流沙层等不良地质条件下成桩。桩径一般采用500mm~800mm。

4 工艺原理 超流态混凝土灌注桩是利用长螺旋钻机钻孔至设计标高,停钻后在提钻的同时通过设在内管钻头上的混凝土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压灌至设计桩顶标高后,移开钻杆将钢筋笼压入桩体。在压灌混凝土到桩顶时,灌入的混凝土要超出桩顶50cm,以保证桩顶混凝土强度。

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模式

核电站旁掘地三千米 科学家捕“幽灵粒子” 2014年1月18日 导读:大亚湾国际合作实验首次发现了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模式,并获得了精确的测量数值。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新发现不仅令全世界科技工作者为之振奋。 据国外媒体报道,不久前,我国刚刚诞生了一项重大物理成果。大亚湾国际合作实验首次发现了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模式,并获得了精确的测量数值。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新发现不仅令全世界科技工作者为之振奋。 最“热”中微子 中微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恒星内部的核反应,超新星的爆发,宇宙射线与地球大气层的撞击,核反应堆的运行,以至于地球上岩石等各种物质的衰变,都能产生中微子。每秒钟,都有几万亿个中微子自由地穿过人体。 虽然中微子无所不在,但是由于穿透力极强,而且几乎不与其它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很难被探测到,因此它也是基本粒子中人类所知最少的一种。提出中微子存在假设的奥地利物理学家泡利甚至说:“天啊!我预言了一种永远找不到的粒子。”所以有人称之为“幽灵粒子”。它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控制着微观世界的基本规律。 小小的中微子在微观物理粒子规律和宏观的宇宙演化中都有着重要地位,甚至可能与宇宙中的反物质消失之谜有关。因此,对它的研究远远超出了粒子物理的范畴,是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宇宙学、地球科学的

交叉与热点学科。 经过六十多年的科研探索,中微子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先后有三次重大进展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尽管如此,至今仍有许多关于中微子的谜团尚未解开。其中,首要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是精确测定中微子混合参数θ13. 由于这个数值的不确定性,中微子物理研究目前已经走到了一个岔路口,如果这个值很小或者没有,那么全世界研究中微子的科学家们将共同面临一个尴尬局面:不知道未来中微子研究该向何方发展。可以说,θ13数值的大小决定了未来中微子物理研究的发展方向。 大亚湾实验便是瞄准了θ13的精确测量。因此,在大亚湾地下100米进行的中微子实验,受到全世界粒子物理学家的热切关注。 这个难以捉摸的参数首次被精确测量,极大地振奋了国际高能物理界。实验成功后,多个国际顶尖机构纷纷发来贺电。 美国Arogonne国家实验室物理部主任Harry Weetrs教授表示,“现在,我们终于可以更精确的部署未来的中微子研究计划了”. 日本T2K大型粒子探测实验的发言人表示,中微子震荡实验带来的光明前景令人激动不已,“或许在我们有生之年就可以揭开物质层次的奥秘。” 基础研究就是这样,或许现阶段看似“不实用”,但却可能成为千百年后各种重大发现诞生的摇篮。

机械设计螺旋输送机传动装置的设计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设计项目:螺旋输送机传动装置的设计院别: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电一体化 班级:10级机电2班 姓名: 学号:10062102 指导老师: 目录 一、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3) 二、减速器各零件的设计计算及说明 (5) 1、电动机的选择 (5) 2、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与各级传动比的计算分配..7 3、各轴的转速和转矩计算 (7) 4、V带和带轮传动设计及计算 (9) 5、齿轮传动的设计及计算 (15) 6、输出传动轴的设计及计算 (20) 7、输入传动轴的设计及计算 (24)

8、滚动轴承的选 择…………………………………………….… .29 9、联轴器选 择 (29) 10、减速器附件的选择及箱体的设计 (30) 11、润滑密封 (31) 12、减速器装配图 (32) 三、参考文献 (32) 一、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螺旋输送机传动装置的设计 (一)、总体布置简图: (二)、工作条件 螺旋输送机主要用于运送粉状或碎粒物料,如面粉、灰、砂、糖、谷物等,工作时运转方向不变,工作载荷稳定;工作寿命8年,每年300个工作日,每日工作8h。 (三)、螺旋输送机的设计参数:(题号4) 参数、题号 1 2 3 4 减速器输出轴转矩T/(N.m) 80 95 100 150 减速器输出轴转速n/(r/min) 180 150 170 115 (四)、设计内容 1.电动机的选择与运动参数计算 2.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各级传动比的计算分配

3.各轴的转速和转矩计算 4.设计V带和带轮及计算 5.设计齿轮的计算 6.设计输出传动轴的计算 7.设计输入传动轴的计算 8.滚动轴承的选择 9.联轴器的选择及计算 10.润滑与密封 11.减速器附件的选择 12.装配图、零件图的绘制 13.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 (五)、设计任务 2.减速器总装配图一张 3.齿轮、带轮各一张、输出传动轴零件图、输入传动轴零件图各一张 4.设计说明书一份 二、减速器各零件的设计计算及说明 1、电动机的选择 计算内容计算说明计算结果 (1)确定电动机功率输送机的输出功率为:P减=9550T/n减=1.5kw 查《机械零件手册(第五版》. (周开勤主编)P5表2-2得, η轴承=0.98,η齿轮=0.97,η带轮=0.96,η联轴器 =0.99 电动机输出功率 P电机输出 =2.03kw

中微子的质量问题

中微子的质量问题《自然杂志》19卷4期的‘探索物理学难题的科学意义'的97个悬而未决的难题:65.中微子有无静止质量?66.有无中微子振荡? 在微观世界中,中微子一直是一个无所不在、而又不可捉摸的过客.中微子产生的途径很多, 如恒星内部的核反应,超新星的爆发,宇宙射线与地球大气层的撞击,以至于地球上岩石等各种物质的衰变等.尽管大多数科学家承认它可能是构成我们所在宇宙中最常见的粒子之一,但由于它穿透力极强,而且几乎不与其它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它是基本粒子中人类所知最少的一种.被誉为中微子之父的泡利与费密曾假设它没有静止质量.根据物理学的传统理论,稳定、不带电的基本粒子中微子的静止质量应为零,然而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从另一个角度有可能推翻这一结论. 据俄《知识就是力量》月刊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研人员对最近24年来人类探测中微子所获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从太阳飞向地球的中微子流运动具有某种周期性,每28天为一个循环,这几乎与太阳绕自己的轴心自转的周期相重合.美国科学家认为,这种周期性是由于太阳不均等的磁场作用造成的.磁场强度的变化,使部分中微子流严重偏移,致使探测器难以捕捉到.对此似可得出结论:中微子流有着自己的磁矩,既然有磁矩,就应有静止质量.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国际主流科学家们也认为中微子是没有质量的,因为这是标准模型的需要.然而近年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的中微子振荡实验、观察,都探知到中微子有质量.令人惊讶的是,1938年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埃托雷·马约拉纳(Ettore Majorana)早就认为微中子有质量,并提出马约拉纳方程式. 1998年6月12日,东京大学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利用一个巨大的地下水槽,证实了中微子有静止质量.这一论断在世界科学界引起广泛关注.由日、美、韩三国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日前在此间宣布,他们在实验中观测到了250公里远处的质子加速器发出的中微子.这是人类首次在如此远的距离内观测到人造粒子. 日本文部省的高能加速器机构位于筑波科学城,东京大学宇宙射线研究所设在岐阜县的神冈,两地相距250公里.6月19日下午,科学家在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使用质子加速器向宇宙射线研究所的神冈地下检测槽发射中微子,并通过检测槽检测到了中微子.由于这批中微子来自筑波科学城方向,并且是在发射之后大约0.00083秒时检测到的,科学家因而断定,它们就是质子加速器发出的那批中微子. 这项实验是为了证实中微子有静止质量而设计的.1998年6月,日、美两国科学家宣布探测到中微子有静止质量.如果这一点被证实,现有的理论物理体系将受到巨大冲击.为了验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 工艺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水泥:宜用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 32mm,含泥量不大于2%。 ∶3水泥砂浆埋22号火烧丝提前预制成或用塑料卡。 2 电机功率 (kW) 回转速度 (r/min) 回转扭矩 (Nm) 钻进下压力 (N) 钻进速度 (m/min) 外形尺寸长×宽×高 (m) 履带式LZ型 30 81 3400 2800 2 ××汽车式QZ~4型 17 120 1400 1 ×. 作业条件: 8m为宜。 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钻孔机就位→钻孔→ 检查质量→孔底清理→孔口盖板→移钻孔机 3.1.2 浇筑混凝土工艺流程:移盖板测孔深、垂直度→放钢筋笼→放混凝土溜洞→浇筑混凝土(随浇随振)→插桩顶钢筋钻孔机就位:钻孔机就位时,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位移,为准确控制钻孔深度,应在机架上或机管上作出控制的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 钻孔:调直机架挺杆,对好桩位(用对位圈),开动机器钻进、出土,达到控制深度后停钻、提钻。 检查成孔质量: 10cm。 孔底土清理。钻到预定的深度后,必须在孔底处进行空转清土,然后停止转动;提钻杆,不得曲转钻杆。孔底的虚土厚度超过质量标准时,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进钻过程中散落在地面上的土,必须随时清除运走。 移动钻机到下一桩位。经过成孔检查后,应填好桩孔施工记录。然后盖好孔口盖板,并要防止在盖板上行车或走人。最后再移走钻机到下一桩位。 浇筑混凝土: 1.5m。 1.5m时,可拔出溜筒,直接浇灌混凝土。桩顶上的钢筋插铁一定要保持垂直插入,有足够的保护层和锚固长度,防止插偏和插斜。 10cm;为保证其和易性及坍落度,应注意调整砂率和掺入减水剂、粉煤灰等。 冬、雨期施工: 0℃以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加热保温措施。浇筑时,混凝土的温度按冬施方案规定执行。在桩顶未达到设计强度50%以前不得受冻。当气温高于30℃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混凝土采取缓凝措施。

魅力科学答案

1.1、原子的基本构成 1 19 世纪末物理学上的三大发现是() 。 X 射线 放射性 电子 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 D 2 每个化学元素都有不同特征的现状光谱。 正确答案:V 3 原子中的基本粒子包括电子和电子核,其中占主要质量的是电子。 正确答案:X 4 卢瑟福著名的a 粒子穿透金属箔试验中, a 粒子穿透金属箔后的运动轨迹不包括() 。 立刻停止 反射回来 发生旋转 直线运动 正确答案: 1.2、核外电子运动理论模型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不确定原理适用于宏观运动 电子的半径是十的负八次方厘米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氢元素光谱的波长具有不连续性 正确答案: A 2 波尔假说的成功之处,其中一点就是验证了里德堡公式的正确性。 正确答案:V 3 海森堡的不确定原理表明能测量出电子准确的位置和准确的动量。 A B 、 C 、 D A 、 B 、 C 、 D 、 5 20 世纪初, 卢瑟福 巴尔 麦 里德堡 普朗克 正确答 案: A 、 B 、 C 、 D 、 对氢原子光谱进行深入研究并找到了对应公式的人是() A 、 B 、 C 、 D 、

1.3、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及薛定谔方程 1 波函数e 的变量有()。 A 、 B 、 C 、 2 建立迄今最为成功的原子结构模型 -波动力学模型的是()。 德布罗意 爱因斯坦 海森堡 薛定 谔 正确答案: D 正确答案: B 5 电子在半径 r=53pm 球壳上出现的概率最大。这个最大値正是波尔半径。 4 提出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假设的学者德布罗意来自() 德国 美国 法国 波兰 A 、 B 、 C 、 D 、 正确答案: C 5 首次把量子化的概念运用到化学上的人是() 。 卢瑟福 波尔 普朗克 巴尔麦 正确答案: B A 、 B 、 C 、 D 、 ① 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 D D 、 A 、 B 、 C 、 D 、 3 薛定谔方程实质上是一个二阶偏微分方程,解得的 正确答案:X 4 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角度考察波函数 e 和概率密度?e ?2的性质,不包括()。 径向分布图 时间分布图 角度分布图 空间分布图 A 、 B 、 C 、 D 、 e 是一个具体的数值。()

螺旋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螺旋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 1、国内螺旋输送机技术的现状 我国生产制造的螺旋输送机的品种、类型较多。在“八五”期间,通过国家一条龙“日产万吨综采设备”项目的实施,螺旋输送机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煤矿井下用大功率、长距离螺旋输送机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新产吕开发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大倾角长距离螺旋输送机成套设备、高产高效工作面顺槽可伸缩螺旋输送机等均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对螺旋输送机的减低关键技术及其主要元部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产品开发,研制成功了多种软起动和制动装置以及以PLC为核心的可编程电控装置,驱动系统采用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和行星齿轮减速器。目前,我国煤矿井下用螺旋输送机的主要技术特征指标如表1所示。 2.1大型螺旋输送机的关键核心技术上的差距 ⑴螺旋输送机动态分析与监测技术长距离、大功率螺旋输送机的技术关键是动态设计与监测,它是制约大型螺旋输送机发展的核心技术。目前我国用刚性理论来分析研究螺旋输送机并制订计算方法和设计规范,设计中对输送带使用了很高的安全系统(一般取n=10左右),与实际情况相差很远。实际上输送带是粘弹性体,长距离螺旋输送机其输送带对驱动装置的起、制动力的动态响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不能简单地用刚体力学来解释和计算。已开发了螺旋输送机动态设计方法和应用软件,在大型输送机上对输送机的动张力进行动态分析与动态监测,降低输送带的安全系统,大大延长使用寿命,确保了输送机运行的可靠性,从而使大型螺旋输送机的设计达到了最高水平(输送带安全系数n=5~6),并使输送机的设备成本尤其是输送带成本大为降低。 ⑵可靠的可控软起动技术与功率均衡技术长距离大运量螺旋输送机由于功率大、距离长且多机驱动,必须采用软起动方式来降低输送机制动张力,特别是多电机驱动时。为了减少对电网的冲击,软起动时应有分时慢速起动;还要控制输送机起动加速度0.3~0.1 m/s2,解决承载带与驱动带的带速同步问题及输送带涌浪现象,减少对元部件的冲击。由于制造误差及电机特性误差,各驱动点的功率会出现不均衡,一旦某个电机功率过大将会引起烧电机事故,因此,各电机之间的功率平衡应加以控制,并提高平衡精度。国内已大量应用调速型液力偶合器来实现输送机的软起动与功率平衡,解决了长距离螺旋输送机的起动与功率平衡及同步性问题。但其调节精度及可靠性与国外相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详解..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 1前言 长螺旋钻孔泵送超流态砼后置钢筋笼技术是由日本的CIP工法演变而来的,它与普通钻孔桩不同,它采用专用长螺旋钻孔机钻至预定深度,通过钻头活门向孔内连续泵注超流态混凝土,至桩顶为止,然后插入钢筋笼而形成的桩体,是一种新型的桩基础施工手段。超流态混凝土灌注桩应用广泛,不受地下水位限制,所用混凝土流动性强,骨料分散性好,所用螺旋钻机即可钻孔又可压灌混凝土,操作简便,混凝土灌注速度快,成桩质量好,降低造价。是2005年建设部推广的十大技术之一。 2 工法特点 2.1超流态混凝土流动性好,石子能在混凝土中悬浮而不下沉,不会产生离析,放入钢筋笼容易; 2.2桩尖无虚土,防止了断桩、缩径、塌孔等施工通病,施工质量容易得到保证; 2.3穿硬土层能力强,单桩承载力高、施工效率高,操作简便; 2.4低噪音、不扰民、不需要泥浆护壁、不排污、不挤土、施工现场文明; 2.5综合效益高,工程成本与其他桩型相比比较低廉。 2.6该工法设计计算采用干成孔钻孔灌注桩设计方法,其设计计算指标应采用干成孔钻孔灌注桩指标(指标值大于泥浆护壁钻孔桩小于预制桩)。 3 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建(构)筑物基础桩和基坑、深井支护的支护桩,适用于填土层、淤泥土层、沙土层及卵石层,亦适用于有地下水的各类土层情况,可在软土层、流沙层等不良地质条件下成桩。桩径一般采用500mm~800mm。 4 工艺原理 超流态混凝土灌注桩是利用长螺旋钻机钻孔至设计标高,停钻后在提钻的同时通过设在内管钻头上的混凝土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压灌至设计桩顶标高后,移开钻杆将钢筋笼压入桩体。在压灌混凝土到桩顶时,灌入的混凝土要超出桩顶50cm,以保证桩顶混凝土强度。 5施工工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