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态分析试题1

动态分析试题1

动态分析试题1
动态分析试题1

一、名词解释

1、达西定律: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岩石截面积的流体流量与压力差和截面积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流体通过岩石的长度及流体的粘度成反比。

公式:Q=KA(p

1-p

2

)/μL

2、渗透率突进系数:层内最大渗透率与平均渗透率的比值,也称非均质系数。

3、饱和压力:地层原油在压力降到开始脱气时的压力称饱和压力,原始饱和压力是指油田开采初期,地层保持在原始状况下所测得的饱和压力。一般所说的饱和压力即指原始饱和压力

4、有效渗透率:当岩石中有两种流体或多种流体同时存在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种流体的渗透率就叫做岩石对这种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5、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中只有一种流体通过,而这种流体又不与岩石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发应,这时测出的岩石渗透率称为绝对渗透率,也称空气渗透率。

6、采收率:在某一经济极限内,在现代工程(工艺)技术条件下,从油藏原始地质储量中可以采出石油量的百分数,称为采收率。

7、有效孔隙度:岩样中那些互相连通的且在一定压力条件下,流体在其中能够流动的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公式:Φ=(V/V

ty

)×100%

8、原油体积系数:原油体积系数是储量计算中将地下原油体积转换为地面原

油体积的参数。地层条件下石油的体积与其在标准状况下地面脱气后石油体积之比,称为石油的体积系数。

公式: B

=V地下/ V地下

9、什么叫矿化度? 油田水所含的阴离子和阴离子有哪些?

总矿化度是指溶解在水中矿物盐的总量,用毫克/升表示,即一升水党中含

有多少毫克盐。

油田水所含的阴阳离子,阳离子包括:钠Na+、钾K+、钙Ca 2+、镁Mg 2+; 因离子包括:绿CI-、硫酸根SO 2-4、碳酸氢根HCO 2-3、碳酸根CO 2-3

10、有效厚度:能够采出具有工业价值的油层称为有效油层,有效油层的

厚度叫有效厚度

原始地层压力:是指油层未开采前,从探井中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

静止压力:它是指油井关井后,待压力恢复到稳定状矿时,所测到的油层中部压力,简称静压

流动压力:是指在正常生产时所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 含水上升率:每采出1%的地质储量,含水率的上升值。

计算公式:含水上升率={(阶段末含水率-阶段初含水率)/(阶段末采出程度-阶段初采出程度)}%

注水强度:注水井单位有效厚度的油层的日注水量 注水强度=日注水量/有效厚度 (立方米/米。天)

注采比:注入剂在地下所占的体积与采出物(油、气、水)的地下体积之比。

地层尖灭:岩层的厚度在沉积盆地边缘变薄以至消失的现象

断层的定义:是指岩层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发生破裂,并沿破碎面有显著位移的

产水量

原油体积系数原油密度产油量注水量

注采比+?÷=

构造现象。

正断层:

正断层是指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正断层在钻井剖面中有地层缺失现象

落差:正断层发生后,相邻两点产生的垂直距离。

正韵律:砂体或砂岩层内部在垂向上,岩石颗粒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演变序列。

原油地质储量计算公式为:

N=100AhΦ(1-S

wi)ρ

/B

oi

式中N:原油地质储量,104t;

A:含油面积,km2;

h:平均有效厚度,m;

Φ:平均孔隙度,f;

Swi:平均束缚水饱和度,f;

ρ

:平均地面脱气原油密度,g/cm3;

oi

:平均地层原油体积系数。

单储系数:油(气)藏内单位体积油(气)层所含的地质储量。

地质储量丰度:是指油(气)田单位面积所含的地质储量,它是储量综合评价的指针之一

水驱储量:直接或间接受注入水或边水驱动和影响的储量。

储量损失:在目前已定的注采系统下无法采出的储量。

井网密度:每平方千米上所钻的生产井数。

注采对应率:注水井与采油井之间连通的厚度占射开总厚度的比例(用百分数或小数表示)。

底水锥进:以水压驱动方式开采底水油藏时,油井投产后,井底附近的油水接触面呈锥形上升的过程,称为底水锥进。

主流线:连接采油井与注水井中心点的流线称为主流线。主流线上流体质点的流速比其他流线上的流速要快。

非活塞式驱替:实际储集层中由于存在岩层的微观非均质性,并且由于流体性质差异及毛细管现象的影响,当一种流体驱替另一种流体时,出现两种流体混合流动的两相渗流区,这种驱替方式称为非活塞式驱替。

贾敏效应:当液-液、气-液不相混溶的两相在岩石孔隙中渗流,当相界面移动到毛细管孔喉窄口处欲通过时,需要克服毛细管阻力,这种阻力效应称为贾敏效应

储层敏感性:所有油井的油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对油层损害的程度即为储层敏感性。

速敏:流体在油气层中流动,引起油气层中微粒运移并堵塞喉道造成油气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水敏:油气层在遇到与地层不配伍的外来流体后渗透率下降的现象为水敏,通常它是由粘土矿物遇淡水后膨胀、分散、运移所造成的。

盐敏:不同矿化度等级的地层水在油气层中流动时造成油气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碱敏:碱性流体在油气层中流动与碱敏感性矿物反应造成油气层渗透率下降

的现象。

酸敏:酸液进入油气层,与油气层中的酸敏性矿物反应引起油气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水侵速度与水侵系数:水侵速度指边水或底水单位时间的入侵量。水侵系数指单位时间、单位压降下,边水或底水侵入量。它们均是表示边水或底水活跃程度和能量大小的指标。其大小主要取决于供水区域的大小,、水源补充状况、供水露头与油层的高差、油层连通好坏、渗透率高低和油水黏度比大小。

地层总压降:油藏或开发层系原始平均地层压力与目前平均地层压力之差。地下亏空体积:在人工注水保持地层能量的过程中,注入水体积与油层采出液体体积之差,称为地下亏空体积。

注入水波及体积系数:是指累积注水量与累积产水量之差除以油层有效孔隙体积,即油层水淹部分的平均驱油效率。又称扫及体积系数。

自然递减率:反映老井在未采取增产措施情况下的产量递减速度。阶段采油量在扣除新井及各种增产措施增加的产量之后与上阶段采油量之差值,再与上阶段采油量之比称自然递减率。

综合递减率:反映油田老井采取增产措施情况下的产量递减速度。阶段采油量扣除新井产量后与上阶段采油量的差值,再与上阶段采油量之比。

二、选择题

1、油田开发后期,如果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B),稳产的基础就越差。

(A)越低 (B)越高 (C)不变 (D)减缓

2、所谓(A)是衡量水驱油效果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同一油田水驱指数越大,说明注水利用率越高,水驱开发效果越好。

A、水驱指数

B、采油指数

C、产液指数

D、水驱系数

3、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增长,油水井套管损坏井不断增加,使注采井网基础变差,注采

对应率降低,原油损失(A)增加。

A、储量

B、产量

C、压强

D、注水

4、在非均质油藏多油层笼统注水的过程中,通常存在层间干扰的问题,是导致油层(A)吸水状况不均匀的重要因素之一。

A、层间

B、层内

C、平面

D、油砂体

5、长期注水开发的油藏,剩余油分布存不论在平面、层间、层内都存在着一定规律,正韵律厚油层(A)剩余油相对富集。

A、上部

B、中部

C、下部

D、底部

6、进行油藏剩余油饱和度研究主要基于静态资料、动态资料及动态监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其中同位素吸水剖面资料属于哪一类资料?(A)。

A、动态监测资料

B、静态资料

C、动态资料

D、第一性资料

7、孔隙度是计算油田储量和评价油层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用的是(B)孔隙度。

A、总

B、有效

C、无效

D、连通

8、某注水开发油藏的某井区,部分油井含水上升速度较快,分析其主要是受固定主流线的

作用,注入水沿老水道窜流的原因。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选择一种合理有效的措施。(B)A、注水井酸化增注B、选择非主流线方向的低效油井转注,改变驱替方向,达到均衡注水流线的目的C、注水井检换封隔器D、油井改层生

9、同位素测井找窜,是往地层内挤入(A),然后测得放射性曲线。

(A)含放射性的液体(B)清水

(C)泥浆(D)盐水

10、投产具有纵向非均质严重的特点的新井时,从录取分层单采资料角度考虑,先后开采哪一类油层,试选择一种相对合理的顺序。(C)

A、首先选择高渗透率厚油层单采

B、首先多层合采

C、首先选择低渗透

率、易被干扰的油层单采D、多个厚油层合采

11、某油藏某年进行了少量有效措施挖潜,并投产了两口高产新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3 )

(1)综合递减率>自然递减率>产量递减率

(2)综合递减率<自然递减率<产量递减率

(3)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产量递减率

(4)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产量递减率

三、判断题

1、油藏注采井网在分布均匀合理的前提下,井网密度大,水线推进就越均匀,水驱效率就越高,剩余油潜力就越大。(×)。

2、在油层条件下,当地层压力低于一定数值之后,天然气就会完全溶解于石油中。(×)

3、合理的增加注水井点,完善注采井网,是提高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有效措施之一。(√)

4、在注水开发的油藏中,不论设计新井或者采取老井补孔挖潜措施,都要避开主流水线。(√)

5、沉积相分为陆相、三角洲相、海相三大类(×)

6、由于断层影响,造成在断层附近注采不完善,受不到注水效果或存在死油区,可通过在断层附近增加点状注水井点,进行局部注采系统调整。(√)

7、储层内原油是否可动,除了受储层本身的孔、渗、饱参数影响外,还取决于开采条件和工艺技术水平,它是随时间变化的。(√)(√)

8、长期注水开发的老油田,油水井套管出现逐渐损坏、变形、挫断等问题,导致无法分层注水和采油,使注采井网遭到二次破坏,注采失调,是影响原油自然的重要因素之一。(√)

(√)9、由于层间油层物性差异,在油井中会出现渗透性高、连通好的油层先动用、先受效、先水淹的现象。

(√)10、地质学上称走向﹑倾向﹑倾角为岩层的产状三要素。

四、简答题

1、动态分析的概念?

答:因为油藏投入开发后,油藏内部诸因素都在发生变化;油气储量的变化,地层压力的变化、驱油能量的变化和油气水分布状况的变化等。动态分析就是研究这些变化,找出各种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生产的影响。通过分析解释现象,认识本质、发现规律、解决生产问题。提出调整措施、挖掘生产潜力、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

2、测井曲线在现场中有哪些应用?

(1)判断油、气、水层;

(2)综合解释一些参数,如:孔隙度、饱和度、泥质含量及油层水淹状况;(3)划分厚度,为射孔提供依据;

(4)识别储层性质,进行地层对比、油层对比;

(5)进行水淹层判断和定量解释

3、什么是油气层的敏感性?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敏感性是指油气层某种损害的发生,对外界诱发条件的敏感程度。它是油层的本性,用标准实施方法进行评价。

油气层的敏感性主要包括速敏、水敏、盐敏、碱敏和酸敏。它是地层潜在损害因素被不同外因诱发而产生,是地层本性的表现。

4、油层有哪些天然能量?有何驱油特点?

答:油层有五种天然能量:

(1)边水或底水压头:通常是油气流动的主要动力,在开采过程中,油水界面不断向油井方向移动,向油藏内部移动。

(2)气顶压力:当地层压力下降时,依靠气顶气膨胀驱油;在开采过程中,油气界面下移,移向油井方向。

(3)溶解气:当油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气体从原油中逸出并不断碳胀,达到驱油目的。随着原油中气体消耗增多,油层能量就逐渐趋近枯竭。

(4)流体和岩石的弹性:当油层压力降低时,油层中的流体和岩石产生弹性膨胀,达到驱油的目的。油层的含水区往往很大,它的膨胀总体积也就很大。(5)石油的重力:当地层倾角较大,渗透性较好时有驱油作用。

5、油井分析中,经常要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出水层位的判断。那么,如何判断出水层位呢?

答:由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判断:

(1) 对比渗透性,一般渗透率高,与水井连通的层先出水。

(2) 射开时间较早,采油速度较高的层位易出水。

(3) 离油水边界较近的地层易出水。

(4) 其他特殊情况,如地层有裂缝而邻层无裂缝,易先见水。

(5) 对应的注水井,累计吸水量越大,往往易先出水

6、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是什么?

答: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有如下五个方面:

(1)独立的开发层系,必须具有一定的经济上允许的可采储量。

(2)独立的开发层系上下必须具有良好的隔层;

(3)同一开发层系内的备油层物性应尽可能接近;

(4)同一开发层系的各油层,其构造形态、油水分布压力系统和原油性质,应基本接近;

(5)同一开发层系必须具有经济上合理的较稳定的生产能力

五、分析论述题

1、某注水开发中高渗砂岩油藏中一口油井目前共射开3个小层,A小层砂岩深度1950.2-1959.6m,B小层砂岩深度1970.2-1973.5m,C小层砂岩深度1986.2-1992.1m。3个层生产数据如下:

A小层: 末期1999年12月,日产液268吨,日产油8吨,含水97%,动液面350米。

B小层: 2005年10月以前正常生产时,日产液21吨,日产油7吨,含水66.7%,动液面1350米。

C小层: 末期2004年11月,日产液72吨,日产油3.1吨,含水95.7%,动液面550米。

该井目前单采B层,其余层用封隔器封堵,该层对应注水井未作调整,2005年11月含水突然上升,目前生产情况:日产液51吨,日产油0.8吨,含水98.4%,套压2Mpa。请分析该油井可能存在问题和下步措施,并简要写出作业目的、主要工序及注意事项。((本小题10分)

答:该井封隔器失效或套管破裂;下步主要进行验串、封堵。作业目的验串、卡封,主要工序:压井;提出井下管柱及工具,并检查损坏情况;验串;根据验串结果下入管柱及工具封堵套管漏失部位和A、C两层;试压合格交井。该井作业过程中要注意防喷。

2、简述注水开发中存在的三大矛盾形成原因及解决办法。(本小题15分)

答:注水开发中存在的三大矛盾是:平面矛盾、层间矛盾、层内矛盾。油田开发过程中须解决的问题很多,每个问题都有它自己特殊的本质,在目前已经掌握的工艺手段特定作用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1).平面矛盾的调整

平面矛盾的本质是在平面上注入水受油层非均质性控制,形成不均匀推进,造成局部渗透率低的地区受效差,甚至不受效。因此,调整平面矛盾,就是要使受效差的区域受到注水效果,提高驱油能量,达到提高注水波及面积和原油采收率的目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一方面通过分注分采工艺,对高含水带油井堵水,或调整注水强度,加强受效差区域的注水强度;另一方面改变注水方式(由行列注水改面积注水)或补射孔、钻井缩小井距等方法,以加强受效差地区的注水。

(2.)层间矛盾的调整

产生层间矛盾的根本原因是纵向上油层的非均质性导致各层注水受效程度不同,造成各层油层压力和含水率相差悬殊,好油层和差油层在同一工作制度下生产,在全井同一流动压力的条件下,生产压差差异较大,使差油层出油状况越来越差,影响全井以致全区开发效果。

增大差油层的生产压差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一方面通过提高差油层的油层压力;另一方面要降低井底流压,即降低好油层的油层压力。根据不同情况一般采取以下两套措施。

一是以高压分层注水为基础,注水量从完成好向差、高向低的转移,提高油层性质差、吸水能力低的油层的吸水能力;适当控制油层性质好、吸水能力过高油层的注水量,甚至局部停注;在必要时,放大全井生产压差或把高压高含水层堵掉;还可对已受效而生产能力仍然较低的油层进行压裂改造,以提高其产能。

二是调整层系、井网和注水方式。对于仅靠调整压差和工艺措施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油区,如果层间矛盾非常突出,对全油田开发有很大影响,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适当进行层系、井网和注水方式的调整。

所谓层系调整,是以精细地质研究成果为基础,分析油砂体的开发和储量动用状况评价,将动用差、基本未动用和局部动用差的油砂体划为调整对象。然后根据所划分调整对象的油层性质、分布特点以及吸水能力和生产能力确定井网密度、布井方式和注水方式。

在调整层系、井网和注水方式时,必须搞好与老井网的配套调整,以不加剧原井层间矛盾为原则,进行层系井网的互相利用或互换,必要时可进行油水井的补充布井和补充射孔;但在油层较多或调整对象储量比较可观的情况下,一般可以选择另外部署一套差油层调整井网的方式。

(3.)层内矛盾的调整

层内矛盾的实质也是不同部位受效程度和水淹状况不同,高压高含水段干扰其他层段,使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层内矛盾突出的是高渗透厚油层。解决层内矛盾本质上就是要调整吸水剖面,扩大注水波及厚度,从而调整受效情况;同时调整出油剖面,以达到多出油少出水的目的。解决这一问题通常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提高注水井的注水质量,从分层注水、分层堵水、分层测试和分层采油四方面入手;二是对不同层段采取对应的措施——选择性酸化(增注)、选择性压裂和选择性堵水。

总之,三大矛盾调整的核心问题是分层注好水,达到保持油层压力、降水、增油、实现稳产的目的。所说的“注好水”,就是根据不同油层的地质特点和发育状况,调整注水量,缓解层内、层间、平面的矛盾,增加差油层的见效层位、见效方向、受效程度,尽量延长高产能稳产期,得到较好的注水开发效果。

3、注采井组动态分析

井组动态分析实际是在单井动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井组”的划分是以

注水井为中心,联系到周围油井和注水井构成油田的基本开发单元。井组

动态分析的核心问题,就是指井组范围内找出注水井合理的分层配水强度。

在一个井组中,注水井往往起主导作用,它是水驱油动力的源泉。从油井

不同的变化,可以对比出注水效果。因此,一般是从注水井入手.最大限度

地解决层间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尽量调整平面矛盾以改善周围油井的工作状况。必要时再从油井入手,解决层问矛盾和井组内平面矛盾,作为相应的措施。

4、注采井组动态分析主要内容?

井组动态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注采井组连通状况分析;

②注采井组日产液量变化分析;

③井组综合含水变化;

④日产油量变化;

⑤压力及压力场(静压、流压、生产压差、井组内地层压力的分布状况)变化;

⑥注水井注水能力变化;

⑦注采平衡状况分析;

⑧水淹状况分析(平面上、纵向上、层内水淹状况〕;

⑨井组调整效果评价等。

5、注采井组动态分析分析步骤

分析步骤分为:井组概况、开采历史、动态变化、存在问题及潜力分析、下一步的工作

总体上先阐述井组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压力、注水井注人能力变化,并分析影响的原因。再分析以下方面:

①井组连通状况分析。

编制井组注采关系连通图(油层栅状连通图),主要根据测井解释数据成果表、小层平面图等,初步建立注采井组空间三维立体模型。绘制小层渗透率、孔隙度、有效厚度等值线图,进一步建立储层模型。

②注采平衡状况分析。

重点分析注水量是否满足配注要求和注水层段是否按照分层注水要求进行注水。

③能量保持及注水利用状况。

重点分析注采井组存水率、注采平衡状况、地层压力平衡状况(包括地层平均压力水平的变化状况、不同油井之间地层压力水平的平衡状况)和井组动液面变化状况。

④开采效果评价。

首先运用插值法绘制含水等值线图,分析水线推进状况,进一步分析油层水淹状况、寻找剩余油富集区。有条件的注意利用小层产液剖面和吸水剖面绘制不同小层的水淹状况图,可以使分析更为准确。其次根据井组内各生产井采液强度、含水状况是否平衡,确定有无平面上的指进现象。再次分析井组内油井纵向上层间动用状况是否平衡,有无单层突进现象,井组内油井层内水淹状况是否均衡,有无层内分段水淹特征。最后对注采井组综合评价。注水效果好,表现为油井产量、油层压力稳定或上升、含水上升较为缓慢;有一定注水效果,表现油井产量、油层压力稳定或缓慢下降、含水呈上升趋势;无注水效果,表现为油井产量、油层压力下降明显、气油比也上升明显;注采不合理,表现油井很快见水且含水上升很快、产量下降快,存在明显的注水优势方向或单层突进现象。

存在问题重点分析方面则包括:注采对应状况是否正常合理(是否存在有注无采、有采无注等现象)、注水井工作是否正常(吸水能力变化、分注情况变化等)、注采平衡状况及压力场分布状况如何、

并组层间动用状况是否均衡(有无单层突进、两个剖面不对应状况)。平面上水线推进是否均匀(有无优势水驱方向、采油强度是否均衡)、油井有无不正常生产。潜力分析包括:井网调整的潜力、注水井分注及动态调配水的潜力、油井技术措施潜力(卡堵水、酸化、压裂等储层改造)、井组内不同油井生产工作参数的调整潜力、井组日常管理的潜力(加药、热洗等)。最后主要根据分析出的问题及潜力提出切合实际的调整工作建议。

6、请根据下面的油藏基本概况和阶段开发曲线,指出该油藏下步主要调整方向。

油藏概况:含油面积5Km2,油层有效厚度20 m,地质储量1625×104t,标定可采储量599×104t,共有14个小层,油藏采出程度33.83%。

该油藏构造为一个东北部抬起,向西开口的负向簸箕状构造,除5条边界大断层外,内部还有10条次一级小断层,断层均为南掉,封闭性较好。储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反韵律沉积,可划分为水下分流水道、河口坝、远砂坝、水下天然堤、水下分流水道间及坝间六种微相。岩性以中、细砂岩为主,其次为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平均孔隙度20.3%,渗透率范围0.13-2.7μm2,属中孔、中渗储层。地面原油粘度385-9600mPa.s,平面上粘度呈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的趋势,原油粘度从西北部的9000mPa.s 以上降至东南部的1000mPa.s以下。原始地层压力21.6Mpa,饱和压力10.3Mpa。

统计近几年吸水井剖面资料,吸水较差的井层占30.5%;而吸水较好的井层占42.5%,吸水状况差异较大,部分水井欠注严重。以侧缘相带沉积为主的层每米相对吸水量小于

3%,而以坝主体沉积为主的层每米相对吸水量平均为6.8%。油水井井况复杂,一是由于套变、高含水等因素停产停注井增加,造成部分井区井网不完善;二是有16口分注井由于各层渗透率差异大,封隔器失效后导致注入水量集中在吸水状况好的层,水窜严重。目前该油藏平均地层压力为13.8Mpa。根据剩余油分析,分流水道边缘、河口坝侧缘及远砂坝砂体水淹程度低,分流水道主体、河口坝主体砂体大部分水淹严重。在断块的西南部和断层附近剩余油相对富集。纵向上剩余油分布情况见下表。

油藏开发曲线

答案

1)通过大修或钻更新井、完善井完善注采井网,尤其是挖掘剩余油富集相带、部位和小层的潜力;

(2)钻分注水井加强渗透率较低、动用差的油层注水;通过堵水调剖,减缓层间干扰;

(3)根据潜力状况治理停产井;

(4)对存在封隔器等问题等注水井进行治理,恢复正常注水;

(5)对原油粘度大的部位做好油藏工程研究,控制

注水强度

备用题

1、如下图所示,曲线Ⅰ为某油层原测曲线,曲线Ⅱ为经过一段时间间隔后测得的同一油层的指示曲线,请说明该油层吸水指数曲线变化的趋势,并简要分析引起吸水指示曲线变化的原因。

答:该油层的吸水指示曲线明显向左偏移,且斜率变大,说明该油层在同一注入压力下,注入量变小,地层吸水能力变差。分析吸水能力变差的原因可能是:井下有污物、地层堵塞和水嘴堵塞等。

六、计算题

(1)

某断块沙二7-8调整注采井网示意

已知:

该开发层系0.71平方千米,平均有效厚度11.6米,岩层有效孔隙度27%,

含油饱和度68%,原油体积 1.19,地面原油密度0.95克/平方厘米,标定最终采收率为38.6%,目前累采原油35万吨,2009年年产油量7356吨

3-2-1井83层未射开,79 78 76层是独立油砂体

3-3-6井79 78 76层尖灭

动态电路分析北京市中考试题汇总

动态电路分析中考题汇总 1.(2018年顺义一模)13.图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R2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 ,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左滑动的过程中,关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 确的是 A .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均变大 B .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均变小 C .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D .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2.(2018年朝阳一模)13.某特种玻璃制造厂生产 的电控调光玻璃,具有根据光照强度调节玻璃透明度的功能,光照增强,施加于玻璃两端的电压降低,玻璃透明度下降;光照减弱,施加于玻璃两端的电压升高,玻璃透明度上升,为了实现这一功能,电路设计中用到了光敏电阻。在图6所示的电路中,光敏电阻R1的阻值随光照的增强而变小,随光照的减弱而变大,电源电压不变,R0为定值电阻,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3.(2018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A B C D 4.(2018年门头沟一模)14.某化工厂为了检测车间中的某种有害气体浓度,设计了一种测试仪的电路,如图5所示。图中R 为定值电阻,Q 为气敏元件,它在电路中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可变电阻,其阻值随被测的有害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电源两端的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 ,当气敏元件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减小时,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B .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C .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D .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 5.(2018年石景山一模)图6图8 图5

图6 A B C D 动时,电表示数变大的是 6. 变,调节电阻箱使电阻箱的阻值R 变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总电阻不变 B .电流表示数变大 C .电压表示数变大 D .电路的总功率变大 7.(2018年顺义一模)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 电压保持不变,R2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 ,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左滑动的过程中,关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A .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均变大 B .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均变小 C .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D .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8.(2018年石景山一模)图6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 当变阻器滑片P 向右移动时,电表示数变大的是 (2018年西城一模)13图5所示是一种环保型手电筒,筒内有一个能滑动的圆柱形永磁铁,外圈套着一个线圈。只要将手电筒沿如图7所示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 S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左滑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B .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变大 C .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D .电压表示数跟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 10.(2018的显示下潜深度的深度表的电路原理图,其中R 表示 ),R 值电阻,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中的电表示数增大,图6所示电路图中符合设计要求的是 图6 A B C D 图

气象预报员试题——天气学试题一及答案

气象预报员试题——天气学试题一 选择题: 在对流层中,通常位温是随高度()。 A 升高的 B 降低的 C 不变的 A 在温度对数压力图上,锋面逆温的特点是逆温层上界面湿度()下界面湿度。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A 当等压面图上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时()。 A 有利于锋生 B 有利于锋消 C 有利于湿度增大 A 一般南支槽带来充沛的水汽和潜热,遇有北支槽携带冷空气侵入南支扰动,()。 A 有利于气旋发展 B 不能诱生气旋 C 多能诱生气旋 C 在我国,每一次寒潮过程都是一次()的重建过程。 A 东亚大槽 B 副热带高压 C 南支西风带 A 夏季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副热带高压脊是()的一部分。 A 太平洋高压 B 南亚高压 C 南海高压 A 副热带高压是一个行星尺度的高压,它是一个()。 A 冷性的深厚系统 B 暖性的深厚系统 C 冷性的浅薄系统

D 暖性的浅薄系统 B 江淮流域的梅雨期一般是在()。 A 6月中旬到7月中旬 B 5月下旬到7月上旬 C 6月中上旬 A 在高原天气分析中,常用()来表示气压系统的活动。 A海平面气压场 B 3小时变压 C 24小时变压 D 天气区 C 造成我国雨带进退过程中的三个突变期的根本原因是()。 A 西风带环流的三次突变 B 东亚大槽位置的三次突变 C 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三次突变 C 产生地转偏向力的原因是()。 A 地球的自转和大气的运动 B 气压水平分布不均匀 C 气压垂直分布不均匀 A 锋附近常存在着大规模的系统性的()。 A 水平运动 B 垂直运动 C 曲线运动 B 中国的静止锋一般是由()演变而成的。 A 锢囚锋 B 暖锋 C 冷锋 C 实践表明,()层上的气流对地面的锋面移动有引导作用,故称此气流为引导气流。 A 700百帕和500百帕 B 850百帕和700百帕 C 850百帕和900百帕

2016年6月23日盐城市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b18872234.html, 2016年6月23日盐城市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作者:盛也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22期 摘要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雷达等资料对2016年6月23日盐城市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盐城市龙卷风天气出现在梅雨期间,高低空急流耦合、地面暖锋南侧高温、高湿不稳定条件对龙卷风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西北气流控制的500 hPa区具有清晰暗区,说明冷暖空气在该区域交汇,推动冷锋及对流天气发展;结合雷达回波和径向速度资料,有明显钩状回波出现在0.5°仰角回波中,且回波强度>55 dBZ。另外,在钩状回波顶端中气旋特征明显,旋转速度高达26 m/s,属强中气旋。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天气背景;中尺度特征;江苏盐城 中图分类号 P4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2-0198-01 强对流天气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产物,常引发灾害性大风和局地暴雨天气,来势凶猛、突发性强、强度大,极易引发严重自然灾害[1-2]。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雷达等资料,对2016年6月23日出现在盐城市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增强对此类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物理机制认识,为提升强对流天气预报和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1 天气实况 2016年6月23日12:00—15:00盐城市北部受强对流云团影响出现强阵风、冰雹和强降水等极端天气。自动气象站直接观测显示,14:20—15:20阜宁县西南部出现长25 km、宽10 km范围8级以上短时大风,最大风速出现在阜宁县新沟镇(34.6 m/s);滨海县天汤镇最大小时降雨量51.7 mm,阜宁本站47.6 mm;14:30左右阜宁县城北、陈集出现冰雹天气,冰雹直径20~50 mm。据相关统计,强对流天气造成因灾死亡99人,因灾受伤846人,阜宁县、射阳县共1.22万户房屋受损,其中8 073户29 496间房屋倒塌毁损,3 200 hm2农业大棚毁坏;同时,电力、通讯设施严重受损,阜宁县40条高压线路和射阳县5条10 kV供电线路受损,此次强对流天气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0亿元。 2 天气背景 22—23日西太平副热带高压北抬,西侧低层西南气流北上,不断向盐城市输送大量水汽 和热量;同时,有一股较强冷空气从东北冷涡后南下,对盐城地区产生影响;在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下,增强盐城市大气层结不稳定性。23日8:00 500 hPa(图1),长江中

动态分析试题

某油藏现有三口采油井生产:A8、A9、A10H; 修井井史和生产情况如下: A8井2017年8月换大泵,修井前产能200m3/MPa.d;但修井复产后,很快电泵欠载,关井恢复测试产能仅为8m3/MPa.d,2017年10月开井,低频低产生产,之后产液量逐步增加。 A10井2017年8月换大泵;修井前后产能保持在400 m3/MPa.d左右。 A9井2018年4月井口无产出,关井恢复,测地层静压+产能,产能从120 m3/MPa.d(2017年10月)降至63m3/MPa.d(2018年4月),之后开井恢复生产。 请结合下面的测压数据表和油井生产测试曲线,回答如下问题: 1、该油藏为什么类型油藏? 2、A8井修井后初期生产情况差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 3、A9井4月份井口无产出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为什么?后续该井修井挖潜 的话,应该采取什么增产措施?

A8井生产测试曲线 A9井生产测试曲线 A10H井生产测试曲线 答案: 1、断块边水油藏 2、A8井复产初期电泵欠载,原因是修井换大泵作业引起的储层污染;修井前该井产能 200m3/MPa.d,修井后降至8 m3/MPa.d,且修井后含水率远高于修井前含水率。后续含水逐渐下井,也是一种储层“自我解堵”的现象。 3、A9井无产出的原因,可能是地层能量下降,且油井产能下降,储层有微粒运移引起的 污染,电泵吸入口压力降低,动液面降低,电泵泵挂深度浅,距离产层远,导致无产出; 随着A10井提液后,A9井地层能量逐渐下降,地层压力系数降至0.8,井底压力降至2MPa,电泵泵挂深度仅568m,距离产层距离近900m,且油井产能从120m3/MPa.d降至

动态分析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动态分析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17小题.每题1.0分,共17.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循环波动分析中,周期谷底所处的时刻为( )。 A 衰退转折点 B 扩张转折点 C 峰值 D 谷值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衰退转折点是指周期峰值所处的时刻;峰值是指经济周期顶点的指标值;谷值是指经济周期谷底的指标值。 第2题 y t =a 1y t-1+a 2y t-2+…+a n y t-n +b 0e+b 1e t-1+…+b m e t-m ,是( )。 A 一阶自回归模型 B 二阶自回归模型 C 滑动平均模型 D 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n ,m)是指用n 阶自回归m 阶滑动平均的混合模型来描述的模型。它满足: y t =a 1y t-1+a 2y t-2+…+a n y t-n +b 0e t +b 1e t-1+…+b m e t-m 第3题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下列模型中属于滑动平均模型的是( )。 A y t =a 1y t-1+e t B y t =a 1y t-1+a 2y t-2+e t C y t =a 1y t-1+a 2y t-2+…+a k y t-k +e t D y t =b 0e t +b 1e t-1+…+b k e t-k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A 项是一阶自回归模型;B 项是二阶自回归模型;C 项是k 阶自回归模型。 第4题 在指数平滑法建立模型时,对远期和近期资料给予权数应遵循的原则是 ( )。 A 远近相同 B 远近不同 C 远大近小 D 远小近大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因为社会经济现象在一较短时期内的结构的稳定性一般总是优于一较长时期,分析对象在两个较为接近的时期,其结构的相似性一般总是大于两个相距较远的时期。因此在指数平滑法建立模型时,对远期和近期资料给予权数应遵循“远小近大”的原则。 第5题 当扩散指数50>DIt >0时,表明经济正面临全面收缩的阶段,进入一个新的不景气的前期,此时( )。 A 扩张的指标数多于下降的指标数 B 扩张的指标数等于下降的指标数

试题--2(天气分析和天气学原理 单项选择答案)

天气预报竞赛测试题(二) (天气分析与天气学理论) 姓名得分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100分) 1.在对流层中,通常位温是随高度( A )。 A 升高的 B 降低的 C 不变的 2.在时间垂直剖面图上,时间坐标的方向通常是( C )。 A 从左向右 B 从右向左 C 根据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而定 3.地面图上有气压槽的地方( B )。 A 一定有锋面存在 B 不一定有锋面存在 C 一定没有锋面存在 4.在我国南方,地面锋线位于高空切变线的( A )。 A 南侧 B 北侧 C 正下方 5.由于地形的影响,夏季青藏高原的北缘等压面图上经常有一个等温线 密集带,这种等温线密集带( B )。 A 一定是锋区 B 不一定是锋区 C 一定不是锋区 6.在我国,锋生过程多伴随( B )而出现。 A 高压脊的加强 B 低压槽的加强 C 有利于湿度增大 7.当等压面图上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时( A )。 A 有利于锋生

B 有利于锋消 C 有利于湿度增大 8.如果与锋面配合的高空槽在减弱,则锋面将( A )。 A 随之减弱 B 迅速加强 C 迅速南移 9.一般南支槽带来充沛的水汽和潜热,遇有北支槽携带冷空气侵入南 支扰动,( C )。 A 有利于气旋发展 B 不能诱生气旋 C 多能诱生气旋 10.在我国,每一次寒潮过程都是一次( A )的重建过程。 A 东亚大槽 B 副热带高压 C 南支西风带 11.如果孟加拉湾有强大而稳定的南支槽,受槽前西南气流阻挡,则向南 爆发的寒潮有可能( B )。 A 迅速南移 B 转向东去 C 出现锋消 12.夏季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副热带高压脊是( A )的一部分。 A 太平洋高压 B 南亚高压 C 南海高压 13.副热带高压是一个行星尺度的高压,它是一个( B )。 A 冷性的深厚系统 B 暖性的深厚系统 C 冷性的浅薄系统 D 暖性的浅薄系统 14.对台风移动路径影响最大的天气系统是( B )。 A 高空槽 B 副热带高压 C 冷锋 15.江淮流域的梅雨期一般是在( A )。 A 6月中旬到7月中旬

闭合电路动态分析试题汇编

闭合电路动态分析试题汇编 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阻R 1的阻值小于滑动变阻器R 0的最大阻值。闭合电键S ,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由最左端向右滑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电压表V 1的示数先变大后变小,电流表A 1的示数不变。 (B )电压表V 1的示数先变小后变大,电流表A 1的示数变小。 (C )电压表V 2的示数先变大后变小,电流表A 2的示数先变大后变小。 (D )电压表V2的示数先变小后变大,电流表A2的示数先变小后变大。 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 1、R 2、R 3和R 4皆为定值电阻,R 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的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设电流表A 的读数为I ,电压表V 的读数为U 。当滑动变阻器R 的滑动头向图中b 端移动时,( B) A .I 变大,U 变小 B .I 变大,U 变大 C .I 变小,U 变大 D .I 变小,U 变小 3.如图所示,平行金属板中带电质点P 原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电流表和电压表对电路的 影响,当滑动变阻器R 4的滑片向b 端移动时,则( A ) A .电压表读数减小 B .电流表读数减小 C .质点P 将向上运动 D .R 3上消耗的功率逐渐增大 4.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源为恒流源,不管外电路的电阻如何变,它都能够提供持续的定值 电流。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向上滑动时,电压表的读数变化量与电流表的读数变化量之比的绝对值是(B ) (A )R 0 (B )R 1 (C )R 2 (D )不能确定 5.在右图所示电路中,开始时电键K 1、K 2均闭合,现先断开电键K 1,则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均发生变化,设它们的示数变化量之比为M 1=?U 1/?I 1,再断开电键K 2,两表新的示数变化量之比为M 2=?U 2/?I 2,若已知R 2<R 3,则比较M 1与M 2的绝对值大小应有 (B ) A .M 1>M 2 B .M 1=M 2 C .M 1<M 2 D .无法确 定 6.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ε,内阻为r ,闭合电键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处于图中R 的中点位置时,小灯泡L 1、L 2、L 3的亮度相同。若将滑片P 向左滑动,小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是( BD ) A .L 1变暗,L 3变暗 B .L 1变亮,L 2变暗 A R 2 R 3 V r R 1 ε K 1 K 2 V A a b E r R 1 R R 2 R 3 R 4 V A 电源 R 2 R 0 R 1 E R 1 R 0 V 1 R 2 V 2 r S A 1 A 2 P

天气诊断分析复习题

141 题型 一、简答(20分) 二、写出计算式(20分) 三、计算 (20分) 四、推导 (20分) 五、程序(20分) 1. 为什么要进行地图投影?从数学上讲地图投影的本质是什么? 2. 什么叫正形投影? 正形投影有哪些基本关系? 3. 写出极射赤平、兰勃脱、麦开脱三种投影的放大系数表达式。 4. 为什么要进行气象资料处理? 5. 如何进行错误记录的简单判断? 6. 什么是客观分析? 客观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7. 写出实测风分解及风场订证公式 8. 写出三点、五点、九点平滑算子。 9. 给出m=3时多项式∑∑==-=m p p q q q p k y x a y x Z 00),(系数a k 的求解过程。 10. 写出逐步订证法的步骤。 11. 写出拉格朗日插值公式的普遍形式。 12. 写出水汽压E ,比湿q ,相对湿度RH ,位温θ的表达式。 13. 写出散度,涡度的实测风计算差分格式及地转风涡度计算差分格式。 14. 写出三角形法求散度,涡度的公式,步骤。 15. 垂直速度的计算方法有哪几种? 16. 写出用个别温度变化法求大气垂直速度的公式,(温度平流根据等压面图和单站测风两 种途径计算)。 17. 根据大气水平运动方程和热力学方程推导出ω方程,并解释各项物理意义。 18. 导出引入郭晓岚假定后的ω方程,及差分格式。 19. 写出用张弛法求解ω方程的具体步骤。 20. 根据连续方程和散度误差随高度线性增加的事实,导出O'Brien 修正方案下散度D'K 、垂 直速度ω'K 的表达式。 21. 写出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的定义及表达式。 22. 写出水汽净辐合表达式及侧向辐合,垂直辐合的具体计算公式。 23. 导出凝结函数法计算降水率的具体公式。

2015.7.22动态分析试题答案

水驱稀油油藏井组动态分析试卷 (参考答案) 姓名______单位______得分______ 一、基础理论题(20分,每题2分) 1、OW注采井组油藏构造类型为(B)。 A:背斜构造油气藏B:断层遮档油气藏C:剌穿岩体遮档油气藏D:地层超覆遮档油气藏2、容积法计算油藏地质储量为(300万吨)。 N上=100AhФSoiρo/Bo=100*5*5*20%*60%*0.88/1.1=240万吨 N下=100AhФSoiρo/Bo=100*5*2*15%*50%*0.88/1.1=60万吨 N= N上+ N下=240+60=300万吨 3、注采井组生产动态分析的步骤是通过(A),找出影响产油量变化的典型井,分析油井产油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注水井及相邻的油井上找出引起其产量变化的原因;分析评价主要开发指标,总结注采井组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整措施。 A:油井单井分析B:水井单井分析C:地层对比分析D:流体性质分析 4、油井产油量的变化往往取决于产液量和含水率两种因素,有时虽然两种因素都起作用,但其中有一种因素是主要的,另一种是次要的。分析主要因素的方法,可用下列公式(A)进行评价。A:M=(Q2-Q1)×(1-F1)N=Q2×(F1-F2) B:M=(Q2-Q1)×(F2-F1)N=Q2×(F1-F2) C:M=(Q2-Q1)×(1-F1)N=Q2×(1-F2) D:M=(Q2-Q1)×(F2-F1)N=Q2×(1-F1) M――由于液量下降影响的产油量;N――由于含水上升影响的产油量;Q1――阶段初产液量;Q2――阶段末产液量;F1――阶段初含水率;F2――阶段末含水率 5、已知2005年12月的输差是3%,该月折算的年采油速度是(0.62); 计量输差=(2005年12月井口产油量-2005年12月核实产油量)/2005年12月井口产油量 3%=(52.9*31-2005年12月核实产油量)/(52.9*31) 2005年12月核实产油量=1590t 年采油速度=年产油量/地质储量=(1590/31*365)/(300*104)=0.62% 6、O3#2005年月平均含水上升速度是(2.51); 62.6%-32.5%=30.1% 30.1%/12=2.51% 7、2005年12月井组的采油强度是(7.6 ); 52.9/7=7.6t/(d*Mpa) 8、A、B两层的地层系数分别是(300 )、(40 ); A=Kh=60*5=300 B=Kh=20*2=40 9、2005年12月井组的耗水量(0.71);产水量/产油量=(90.4-52.9)/52.9=0.71 10、O2#2005年12月功图,分析为(固定凡尔漏);

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试题

大气环流与天气系统 一、单选题 1.(2018·江苏)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图1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 印度河上游谷地 B. 帕米尔高原 C. 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 塔里木盆地 (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 1月~5月 B. 5月~9月 C. 9月~12月 D. 11月~次年3月 2.(2018·江苏)图4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 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A. 台风预警 B. 森林火灾预警 C. 寒潮预警 D. 滑坡、泥石流预警 (2)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 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 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C. 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 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3.(2018·卷Ⅲ)澳大利亚(图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4)。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3所示的( ) A. ①地附近 B. ②地附近 C. ③地附近 D. ④地附近 (2)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 A. 收集雨水 B. 方便通信 C. 增加采光 D. 通风换气 (3)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 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4.(2018·北京)图4为北年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 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小题。 (1)据图推断( ) A. 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 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2004年4月23日江西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2004年4月23日江西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朱星球,应冬梅 (江西省气象台,江西南昌330046) 摘要:从天气形势、卫星云图、雷达资料及部分物理量、对流参数等方面,对江西2004年4月23日 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南支槽、地面辐合线、850hPa西南急流和切变线,是这 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强风垂直切变和不稳定是这次强对流发生的重要条件;对流云团发生 在逗点云系的凹边界;强对流落区与500hPa干舌、中尺度辐合线、当天14时≥40℃的地面总温度有较好 的空间对应关系。 关键词:对流云团,强对流,中尺度辐合线,分析。 中图分类号:P458.1+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9033(2006)02-0056-04 0引言 强对流天气是江西春夏季的主要灾害性天气。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突发性灾害天气造成的损失逐年增加。据统计,江西每年因暴雨、洪涝、强对流、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人民迫切需要气象部门提供可靠的强对流天气预报[1]。因此,对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个例进行诊断分析,加大对其内部结构及致灾机理的分析力度,进一步提高预报员总结预报经验的能力[2],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4月23日,江西出现了2004年首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从23日14时开始,到24日02时,赣 州、宜春、萍乡、吉安、抚州5市出现了冰雹、 雷雨大风、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其中赣县和萍乡市城区分别出现最大直径为15mm、5mm的冰雹天气,赣州市城区和崇义、 上犹、南康等县的部分乡镇也下了冰雹。文中从天气形势、卫星云图、雷达资料及部分物理量、对流参数等方面,对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以进一步探索江西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 1 天气形势演变特征分析1.1500hPa形势分析 4月22日,东亚中高纬环流由纬向型转变为经向型,70~90°E附近的暖平流使脊区发展,脊前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到达35°N附近;高原有南支槽东移,22日20时位于105°E附近,副高脊线位于17°N。23日08时,南支槽几乎没有移动,但副高脊线南落到12°N左右,华南的偏西风转变为西南风,强度加强;23日20时,500hPa槽迅速移动到115°E附近,赣州站23日20时偏南风由14m/s加大到24m/s,赣州站和南昌站24h变温分别为-2℃和-3℃,槽后-5℃变温中心位于湖北西部,槽后有明显的冷平流。1.2700hPa和850hPa形势分析 南支槽前正涡度区使低层减压。正如图1所示,23日08时850hPa形成切变,位于贵州—湘南一带。随着南支槽的东移,切变线东移至湘南—赣中一带。700hPa切变与850hPa切变近乎垂直。任荣彩等指出,在给定的大气热力条件下,环境风场的垂直切变特征对雷暴的结构、形态、生命史及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3]。08时850hPa、700hPa、500hPa赣州站的风速分别为2m/s、2m/s、14m/s,而20时850hPa、700hPa、500hPa赣州站的偏南风风速分别为14m/s、16m/s、24m/s,且风向随高度顺转,风垂直切变很大。收稿日期:2005年06月12日;修改稿日期:2005年11月11日. 基金项目:江西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江西省突发性风暴天气检测和预警研究;江西省防灾减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第一作者简介:朱星球(1978-),女,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短期天气预报业务与研究. 第29卷第2期2006年6月Vol.29NO.2Jun.2006 气象与减灾研究 METEOROLOGYANDDISASTERREDUCTIONRESEARCH

2020中考物理 压轴专题:动态电路分析(含答案)

2020中考物理压轴专题:动态电路分析(含答案) 一、串联电路 1.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去表看电路,复杂电路可分别画出等效电路图,电路中的电流有条路径,电阻R、R1的连接方式是。 图1 (2)判断电表的测量对象:串联不用分析电流表,各处电流都相等,重点分析电压表,电压表测量两端的电压(并联法)。 (3)判断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动时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电源电压不变,滑片P向左移动时→R接入电路的阻值→电路中的总阻值→电流表的示数→电阻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的示数。电压表的示数与电流表的示数的比值(实质是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电压表示数的变化量与电流表示数的变化量的比值(实质是定值电阻R1的阻值)。(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规律总结】滑片移动引起的串联电路动态分析:首先确定电阻的变化,根据电源电压不变,确定串联电路电流的变化,再根据串联电路电阻分压(电阻大分得的电压就大),确定定值电阻及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的变化,根据电功、电功率的公式确定电功、电功率的变化,如图2所示。(先电流后电压、先整体后部分) 滑片的移动方向R滑的变化电路中电流I的变化 定值电阻两端电压U定的变化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滑的变化 图2 2.如图3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时,电流表A示数,电压表V1示数,电压表V2示数,电压表V1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电压表V2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二、并联电路 3.如图4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请回答下列问题:(灯丝电阻不随温度变化) 图4 (1)去表看电路,复杂电路可分别画出等效电路图,电路中的电流有条路径,电阻R、灯泡L的连接方式是。 (2)判断电表的测量对象:并联电路不分析电压表,各支路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重点分析电流表,电流表测量的电流。 (3)判断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时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利用并联电路各支路互不影响):电源电压不变→电压表的示数;滑片P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阻值→通过滑动变阻器R的电流、通过灯泡L的电流→灯泡L亮度、电流表A的示数→电路总电阻→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规律总结】滑片移动引起的并联电路动态分析:首先确定电阻的变化,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确定电压表示数,根据欧姆定律确定变化支路中电流的变化,其他支路各物理量均不变(快速找出该支路),如图5所示(注:I1为定值电阻所在支路电流,I滑为滑动变阻器所在支路电流)。(先电压后电流,先支路后干路)滑片移动时R滑的变化本支路电阻的变化 本支路中电流的变化干路电流的变化 图5 4.如图6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A1的示数,电压表V的示数,电流表A2的示数,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比值,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动力气象试题解答

一、 名词解释 1. 科里奥利力 科里奥利力是一种视示力,它只是在物体相对于地球有运动时才出现。单位质量空气微 团所受的科里奥利力为32V ?Ω-。32V ?Ω-始终与Ω 和3V 相垂直,而Ω 与赤道平面垂直, 所以32V ?Ω-必通过运动微团所在的纬圈平面内。在北半球,科里奥利力指向速度的右方,科里奥利力对空气微团不作功,它不能改变空气微团的运动速度大小,只能改变其运动方向。 2.尺度分析法 尺度分析法是一种对物理方程进行分析和简化的有效方法。尺度分析法是依据表征某类运动系统的运动状态和热力状态各物理量的特征值,估计大气运动方程中各项量级大小的一种方法。根据尺度分析的结果,结合物理上考虑,略去方程中量级较小的项,便可得到简化方程,并可分析运动系统的某些基本性质。 3.罗斯贝数 罗斯贝数的定义式为)L f U R 00≡,它代表水平惯性力与水平科里奥利力的尺度之比。罗斯贝数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运动的水平尺度。对于中纬大尺度运动,10<>R ,科里奥利力可忽略不计。 4. Richardson 数 理查德孙(Richardson )数的定义式为222U D N Ri ≡,它代表垂直惯性力与水平科里奥利力的尺度之比。由于()Ri U D N z V N z V z g ≡??=????2 22222~ln θ,理查德孙数又是一个与大气层结稳定度和风的铅直切变有关的动力学参数。层结愈不稳定,风的铅直切变愈强,则愈有利于湍流和对流运动的发展,所以Ri 可用于判断对流或扰动发展的条件。 5.地转风 等压线为一族平行的直线(∞→||T R )时的平衡流场称为地转风场,或称为地转运动。在地转运动中,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科里奥利力相平衡。地转风的方向与等压线相平行,在北半球(f >0),高压在速度方向右侧,低压在速度方向左侧;地转风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成正比,与密率和纬度的正弦成反比。地转风关系的重要性在于揭示了大尺度运动中风场和水平气压场之间的基本关系。 6. 梯度风 最一般的平衡流场称为梯度风场。在梯度风运动中,水平气压梯度力、科里奥利力、惯

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

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 刘 峰 ( 民航中南空中交通管理局气象中心,广州 510406 ) 摘 要 利用常规资料和WRF模拟结果分析了2007年4月17日发生在广州白云机场附近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发生于高低层系统有利配置、南海季风涌活跃和低空急流加强使得华南地区具备充足水汽和不稳定条件的环境中。热力作用、地形和锋面的抬升作用促使冰雹和飑线等强对流天气生成和发展。数值模式输出的局地强降水和雷达强度回波等产品对航空安全有很好保障作用。 关键词:冰雹,飑线,诊断分析,数值模拟 引 言 4月到6月是华南的前讯期。其中,4月份是华南地区冬季风向夏季风过渡时期,由于冷空气仍不断南下,南方暖空气逐渐增强,空气中的水汽增多,使降水陡增,华南前讯期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5%。[1]对于航空气象保障来说,降水过程中伴随的雷暴、大风、冰雹、龙卷、低云和低能见度天气等恶劣天气对航空安全有很大的影响。 2007年4月17日下午,广州白云机场遭受两场强雷雨袭击。其中,14时左右机场附近的源潭导航站出现冰雹天气;17时左右飑线过境,造成众多航班返航备降。本文对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数值模拟,以揭示春夏之交广州地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而探讨中尺度数值模式[2-5]在预报强对流天气以及在保障航空安全方面的应用可能性。 1地面形势与强对流天气 17日中午开始,地面冷空气前沿越过南岭后自北向南影响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锋面附近产生了大范围的降水云系。到夜间,冷锋东南移出海后,陆地上的降水减弱。14时,还处于锋前低槽暖区中的南岭山区及其偏东地区,局地生成了中β的对流云团,14:30时此块对流云团造成了白云机场附近的冰雹天气。此后,随着锋面的南移,锋前和锋面附近不断有中β-中α的对流云团生成和发展。17:40时锋面经过广州白云机场,带状对流云系对机场造成强雷暴天气。 2 诊断分析 2.1有利的动力和不稳定条件 17日08时850hPa长江以南大部分是辐合区,辐合中心位于长江流域与南岭之间,辐合值达到-40X10-6 s-1;与之对应200hPa的辐散中心值达到40X10-6 s-1。低层辐合与高层辐散将造成垂直上升运动。500hPa上处于高空槽前的江南地区,垂直上升运动值达到-3――6 X 10-1 Pa/s 。并且随着冷空气的南压和高空槽的

电路动态分析及电功率最值问题培优试题含答案

电路动态分析及电功率最值问题培优试题 【电路动态分析基础】 【例1】 (2008年·烟台)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 后,滑动变阻器滑片自a 向b 移动的过程中( ) A .电压表1V 示数变大,2V 示数变大,电流表A 示数变大 B .电压表1V 示数不变,2V 示数变大,电流表A 示数变小 C .电压表1V 示数不变,2V 示数变小,电流表A 示数变大 D .电压表1V 示数变小,2V 示数变大,电流表A 示数变小 【例2】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 向b 端滑动时,A 表与V 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 A .A 表示数变小,V 表示数不变 B .A 表示数变大,V 表示数变大 C .A 表示数变小,V 表示数变大 D .A 表示数不变,V 表示数变小 由实物图变成电路再研究的问题 【例3】 (2009年石景山二模)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A 滑向B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压表2V 的示数不变,小灯泡亮度不变 B .电压表2V 的示数变小,小灯泡亮度变暗 C .电压表1V 的示数变小,电流表A 的示数变小 D .电压表1V 的示数变大,电压表A 的示数变大 【例4】 (2009东城一模)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 由断开变为闭合时( ) A .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电压表V 的示数增大 B .电流表A 2的示数不变,电压表V 的示数减小 C .电流表A 1的示数保持不变,电流表A 2的示数变大 D .电流表A 1的示数保持不变,电压表V 的示数增大 【关于电压电流同时变化的问题】 【例5】 (多选)(08丰台二模)在如图所示电路 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下滑动时,四个电表的示数都发生了变化,电表的示数分别用12I U U 、、和3U 表示,电表示数变化量的大小分别用12I U U Δ、Δ、Δ和3U Δ表示,电阻123R R R 、、消耗的电功率分别用123P P P 、、表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1/U I 不变,1/U I ΔΔ不变 B .2/U I 不变,2/U I ΔΔ变大 C .3/U I 变大,3/U I ΔΔ不变 D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下滑动时,1P 变大,2P 变小, 3P 变大

动态电路分析试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动态电路分析习题集 1.如图2,当滑片P 向左移动时,A 表和V 表将如何变化。 2.如图3,当滑片P 向左移动时,A 表和V 表将如何变化。 3.在如图4 所示电路中,当闭合电键后,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 向右移动时() (A)安培表示数变大,灯变暗。(B)安培表示数变小,灯变亮。 (C)伏特表示数不变,灯变亮。(D)伏特表示数不变,灯变暗。 4.如图5 所示电路中,当闭合电键后,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 向右移动时() (A)伏特表示数变大,灯变暗。(B)伏特表示数变小,灯变亮。 (C)安培表示数变小,灯变亮。(D)安培表示数不变,灯变暗 5如图6,当滑片P 向右移动时,A1 表、A2 表和V 表将如何变化? 6在如图8 所示的电路中,将电键K 闭合,则安培表的示数将,伏特表的示数将(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在图10 中,当电键K 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将;电流表的示数将(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8.在图11 中,当电键K 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将;电流表的示数将(选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9.图17 中,A、B、C、D 是滑动变阻器的四个接线柱。若将A、C 分别与图中电路的导 线头M、N 相连接,闭合电键后,当滑动片P 向右移动时,安培表的示数将(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若将D 与N 相连接,接线柱与M 相连接,则闭合电键后,滑动片P 向左移动时,伏特表的示数增大。 10.在如图18 所示的电路图中,当电键K 闭合时() (A) 整个电路发生短路。(B)电流表示数变小。(C)电流表示数不变化。(D)电流表示数变大。 11.在图19 所示的电路中,当电键K 闭合时,灯L1、L2 均不亮。某同学用一根导线去查找电路的故障。他将导线先并接在灯L1 两端时发现灯L2 亮,灯L1 不亮,然后并接在灯L2 两端时发现两灯均不亮。由此可以判断( ) (A)灯L1 断路。(B)灯L1 短路。(C)灯L2 断路。(D)灯L2 短路。 12.如图20 所示,电阻R1 的阻值为20 欧,R2 为40 欧,当电键K 断开时,电流表A 的示数为0.1 安,则电源电压为伏。若电键K 闭合时,电流表A 的示数为安。 13.在图21 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 伏。当电键K 闭合时,只有一只灯泡发光,且电压表V 的示数为6 伏。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灯L1 短路。(B)灯L2 短路。(C)灯L1 断路。(D)灯L2 断路。 14.如图23 所示,闭合电键K,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移动时,电流表A 的示数将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青岛地区一次冷涡槽前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s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19, 8(6), 688-697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ab18872234.html,/journal/ccrl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ab18872234.html,/10.12677/ccrl.2019.86075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of Strong Convective Weather in the Background of Cold Vortex in Qingdao Mingxiao Gong1, Yan Ma2, Hua Li1 1Jimo Weather Bureau, Qingdao Shandong 2Qingdao Weather Bureau, Qingdao Shandong Received: Oct. 3rd, 2019; accepted: Oct. 18th, 2019; published: Oct. 25th, 2019 Abstract The data of Doppler weather radar and FY-2F geostationary satellites, FNL and ECMWF reanalysis data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strong convective weather process in the background of a cold vortex in Shandong. The strong vertical airflow before the deep cold vortex, the strong vertical wind shear caused by the high-level jet and the ground convergence line provide a very favorable con-dition for the strong convective weather. Radar echo can also be found on the echo overhanging, bounded weak echo area, the cyclone, into the gap and other signs of strong storm echo characte-ristics; marking the strong convection development is very strong. Black-Body Temperature (TBB) has a good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short-term heavy precipitation. The TBB gradient large area corresponds to the large precipitation site, and the heavy rainfall usually occurs after the TBB suddenly drops, and the precipitation stops after TBB rises. Keywords Cold Vortex, Strong Convection, Black-Body Temperature 青岛地区一次冷涡槽前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宫明晓1,马艳2,李华1 1青岛市即墨区气象局,山东青岛 2青岛市气象局,山东青岛 收稿日期:2019年10月3日;录用日期:2019年10月18日;发布日期:2019年10月25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