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理学第一章习地的题目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章绪论选择题(一)A型选择题(单选题)1.阈值指的是A用最小刺激强度,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B.刺激时间不限,能一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C. 刺激时间不限,能一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D.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E=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2.关于兴奋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兴奋性是指机体感受刺激并产生反应的能力B.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和腺体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C.阈值的大小和组织兴奋性到的高低呈反变关系D=引起组织兴奋的阈值愈大其兴奋性愈高E.组织和细胞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称为兴奋3.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绝对平衡的状态B.揭示生命活动的一个最重要的规律C.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D.由机体内部各种调节机制维持的动态平衡过程E.机体一切调节活动最终的生物学意义在于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A.适应 B.反应C=反射D.正反9调节E.负反馈调节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A 调节幅度小 B.反应速度慢C.作用广泛和持久D.调节的敏感性差E=作用迅速,准确和短暂6.在下列各种情况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是A .血糖水平维持相对恒定B.血液PH维持相对恒定C.体温维持相对恒定D.全身血压维持相对恒定E=当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肾血流量维持相对恒定7.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反馈信息是指A .控制部分发出的信息B=受控变量的改变情况C.外界干扰的情况 D.调定点的改变情况E.中枢的紧张性8.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A .排尿反射 B.排便反射 C.血液凝固D.分娩过程E=减压反射9.下来关于负反馈调节的描述,错误的是A .是一个闭环系统B=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无关C.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D.反馈信号能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E.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形式10.在维持机体稳态的自动调节过程中其基础作用的是A 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正反馈调节E=负反馈调节(二)B型题(1~5题共用备选答案)A.感受器B.体液调节C.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1皮肤黏膜的游离神经末梢属于A=2.减压神经在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中属于B=3.骨骼肌、平滑肌、心肌属于E=4.心迷走神经和心交感神经属于D=5.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的轴突构成的纤维属于D=(6~9题共用备选答案)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自身调节E反馈控制6.脚踩铁钉后,同侧下肢屈曲,属于A=7.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来调节血浆中钙离子浓度,属于B=8.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属于D=9.下丘脑的某些神经可合成激素并调节机体的特定生理功能,属于C=(三)X型题(多选题)1下列关于稳态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25%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B~%25%稳态是机体的各种调节机制维持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C~%25%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D~%25%稳态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E~%-100%维持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固定不变2.关于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是A~%33.333%结构基础为反射弧B~%33.333%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C~%-100%没有大脑则不能发生反射D~%-100%没有脊髓则不能发生反射E~%33.333%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发生的适应性反应3下列哪些属于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A~%50%化学突触传递的原理B~%50%骨骼肌收缩的原理C~%-100%心脏的泵血过程D~%-100%运动时呼吸运动的变化E~%-100%血液在心血管中的流动规律4.体液调节的特点是A~%-100%迅速B~%33.333%广泛C~%33.333%缓慢D~%33.333%持久E~%-100%短暂5.自身调节的特点是A~%25%调节幅度较小B~%25%调节范围局限C~%25%调节不够灵敏D~%-100%调节迅速、准备和短暂E~%25%调节的效果丝保持生理功能的稳定6.前馈控制中,下列哪些描述是正确的A~%25%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的直接作用称为前馈B~%25%前馈可避免负反馈调节中出现的滞后C~%25%前馈可避免负反馈调节中出现的波动D~%25%有较好的预计性和适应性E~%-100%不会出现失误7.下列哪些是正反馈调节的特点A~%25%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B~%25%能使整个系统处于再生状态C~%-100%是一个开环系统D~%25%在病理情况下,出现较多E~%25%一旦发动起来就逐步加强,最好到达极端,或结束这一过程8.下列哪些是负反馈调节的特点A~%25%反应可逆B~%25%有波动性C~%-100%有预见性D~%25%有滞后现象E~%25%维持机体的稳态选择题答案(一)A型题(单选题)1.E2.D3. A4.C5.E6.E7.B8.E9.B 10.E(二)X型题(多选题)1.A2.B3.E4.D5.D6.A7.B8.D9.C(三)X型题(多选题)1.ABCD2.ABE3. AB4.ABD5..ABCE6.ABCED7.ABDE8.ABDE第五章呼吸选择题(一)A型题(单选题)1.呼吸是指A.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B.气体进出肺的过程C=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D.气体进出血液的过程E.组织细胞与内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2. 呼吸的意义主要是为机体A=摄取02排出C02 B.摄取CO排出02C.摄取02排出N2D.摄取02排出CO E.摄取C02排出023. 肺通气是指A·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B.外环境与气道间的气体交换C=肺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D.外界02进入肺的过程E.肺泡中C02排至外环境的过程4.内呼吸是指A.肺泡与非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B=组织细胞和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C.线粒体内外的气体交换D.细胞器之间的气体交换E.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5.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A.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B=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C.肺内压与气道阻力之差D.胸膜腔内压与大气压之差E.胸膜腔内压与肺内压之差6.肺通气的原动力是A.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B=肺的扩张和回缩C.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D.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E.胸膜腔内压的周期性变化7.平静呼吸的特点是A=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B.吸气是被动的、呼气是主动的C.吸气与呼气都是主动的D.吸气与呼气都是被动的E.吸气有时是主动的、有时是被动的8.肺内压等于大气压的时期是A.呼吸全过程B.呼气末和吸气初C.吸气末和呼气初D.呼气初和吸气初E=呼气末和吸气末9.平静呼吸时,肺内压低于大气压的时相是A.呼气初B.呼气末C=吸气初D.吸气末E.呼吸全程10.胸膜腔负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肺的回缩力B.肺弹性阻力C.大气压力D.胸膜腔的密闭性E.胸廓的扩张11.胸壁穿刺伤使胸膜腔与大气相通,将造成A.胸膜腔压力高于大气压B=胸膜腔压力等于大气压C.胸膜腔压力低于大气压D。
第一章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1.新陈代谢不包括DA.物质交换B.能量交换C.自我更新D.自我复制E.合成代谢2.关于刺激的定义,正确的是CA.外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的变化C.能引起机体产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D.环境的一切变化。
3.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指标是CA.静息电位值B.动作电位幅度C.阈值(阈强度)D.局部电位E. 阈电位4.机体功能调节中起主导地位的是BA.神经-体液调节B.神经调节C.反馈调节D.体液调节E.自身调节5.下列生理过程属负反馈调节的是CA.排尿反馈B.排便反射C.体温调节(或降压反馈)D.血液凝固E.分娩6.机体内环境是指BA.血液B.细胞外液C.体液D.细胞内液7.不属于细胞外液的是AA.血液B.淋巴液C.房水D.组织液E.脑脊液8.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CA.单位膜B.神经肌肉接头C.反射弧D.三联管E.终池9.不属于反射弧五个环节之一的是DA.感受器B.传入神经C.反射中枢D.突触E.效应器10.神经系统对身体各部分的调节作用是通过EA.反应B.适应C.负反馈D.正反馈E.反射11.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稳态(相对稳定)的重要调节过程是D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负反馈E.正反馈调节12.神经调节的特点是EA.调节幅度小B.调节敏感性差C.作用范围广泛且持久D.作用范围局限且缓慢E.反应迅速,局限.准确13.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由于A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自身调节E.以上都不是14.可兴奋细胞包括AA.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B.骨细胞,肌细胞C.神经细胞,腺细胞D.腺细胞,肌细胞E.神经细胞,肌细胞15.食物进入口腔后,引起唾液腺、胃腺和胰腺分泌属于A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自身调节E.反馈调节16. Na+离子通过离子通道的跨膜转运过程属于BA.单纯扩散B. 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作用E.入胞作用17. O2和CO2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是A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作用E.出胞作用18. 形成Na+,K+在细胞内外不均衡分布的原因是EA. 安静时K+比Na+更易穿透过细胞膜B. 兴奋时Na+比K+更易穿透过细胞膜C. K+的不断外流和Na+的不断内流D. 膜上载体和通道蛋白的共同作用E. 膜上Na+—K+依赖式ATP酶的活动(钠泵)19.引起动作电位上升支Na+内流的跨膜转运方式是CA.单纯扩散B.载体易化扩散C.通道易化扩散D.主动转运20.维持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差的转运方式是AA.主动转运B.单纯扩散C.易化扩散D.入、出胞作用21.非脂溶性物质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是通过CA.主动转运B.单纯扩散C.易化扩散D.出、入胞作用22.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浓度差的形成与维持是由于D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C.Na+K+易化扩散的结果D.细胞膜上Na+—K+泵的作用E.细胞膜ATP的作用23.一细胞的静息电位时—70mv,当变—80mv时称为CA.去极化B.复极化C. 超极化D.反极化E.极化24.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膜两侧的电位差为AA.静息电位B.动作电位C.局部电位D.阈电位25.静息电位产生的离子基础是AA. K+B. Na+C. CL-D. Ca++E. H+26.根据Nernst公式K+平衡电位与细胞内外K+浓度比值有关。
1.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B.排便反射C.血液凝固D.分娩过程E.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2.人体生理学是研究()。
A.人体物理变化的规律B.人体化学变化的规律C.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规律D.异常人体功能活动的规律E.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3.在一个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部分到达控制部分的信息称为()。
A.参考信息B.偏差信息C.反馈信息D.控制信息E.干扰4.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B.体内激素水平不致过高C.人体某些功能一旦发动,就逐渐加强直到完成D.血压保持相对稳定E.生理机能维持稳定5. 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B.体内激素水平不致过高C.人体某些功能一旦发动,就逐渐加强直到完成D.血压保持相对稳定E.生理机能维持稳定6. 破坏中枢神经系统,下列现象将消失的是()。
A.反应B.兴奋C.反射D.反馈E.抑制7. 人在进食时引起消化液分泌的反应属于()。
A.条件反射B.非条件反射C.正反馈D.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E.自身调节8.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A.体温调节B.排尿反射C.肺牵张反射D.血糖浓度的调节E.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9.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反馈信息是指()。
A.控制部分发出的信息B.受控变量的改变情况C.外界干扰的情况D.调定点的改变情况E.中枢的紧张性10.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由于()。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旁分泌调节E.神经-体液调节1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
A.负反馈调节B.自身调节C.正反馈调节D.体液性调节E.前馈调节12.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血浆E.组织间液13.下列关于负反馈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一个闭环系统B.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无关C.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D.反馈信号能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E.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形式14.下述情况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是()。
第一章绪论一、(A型题)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阐明人体(E)细胞的生命现象B.器官的功能活动C.与环境的相互关系D.体内的物理化学变化E.正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2.揭示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转运机制,属于那类研究(D)整体水平B.局部水平C.组织水平D.细胞、分子水平E.器官、系统水平3.阐明呼吸节律的形成机制,属于那类研究(E)A.整体水平B.局部水平C.组织水平D.细胞、分子水平E.器官、系统水平4.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B)A.物质代谢B.新陈代谢C.适应性D.应激性E.自控调节5.关于兴奋性的论述错误的是(D)A.所有活组织都有兴奋性B.活组织的兴奋性大小与受到的刺激无关C.不同组织兴奋性高低不同D.对同一组织刺激强度越大兴奋性越高E.组织兴奋性高低与刺激阈值大小成反比6.刺激的阈值是指(B)A.引起组织反应的最小刺激B.引起组织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C.引起组织反应的最小刺激时间D.引起组织最大反应的最小刺激E.引起组织最大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E)A.骨骼肌收缩B.神经冲动的传导C.产生动作电位D.腺体分泌E.兴奋或抑制8.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A)A.刺激阈值大小B.阈电位水平C.动作电位幅度D.兴奋传导速度E.不应期长短9.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A)A.零B.无限大C.大于正常D.小于正常E.等于正常10.内环境是指(E)A.血液B.体液C.组织液D.细胞内液E.细胞外液11.下列体液不属于内环境的是(A)A.细胞内液B.淋巴液C.血浆D.组织液E.脑脊液12.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D)A.是机体主要的调节方式B.在整体性调节中起主导作用C.反应速度快D.作用范围大,时间长E.反应灵敏而准确1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A.反射B.反应C.适应D.正反馈调节E.负反馈调节14.关于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C)A.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B.必须有中枢神经系统参与C.反射弧都是固定不变的D.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E.反射是反应,但反应并非是反射15.下列各项反射中不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D)A.受伤害性刺激的肢体可出现屈曲B.食物入口引起唾液分泌C.吸入气中氧浓度降低可致呼吸加深加快D.见到美味食物引起唾液分泌E.婴儿的吸吮反射16.电刺激脊蛙的坐骨神经,肌肉发生收缩的现象是(B)A.反射B.反应C.反馈D.正反馈E.负反馈17.神经调节的特点是(A)A.作用迅速、精确、短暂B.作用缓慢、广泛、持久C.有负反馈D.有生物节律E.有前瞻性18.关于体液调节,正确的是(D)A.从属于神经调节,不能独立发挥作用B.作用迅速,影响范围广,但不持久C.组织代谢产物的作用不属于体液调节D.主要由内分泌的各种激素来完成E.必须通过血液运输才能发挥调节作用19.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属于(D)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调节E.局部体液调节20.下述情况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是(A)A.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降时,肾血流量相对恒定B.人在过度通气后呼吸暂停C.血糖水平维持相对稳定D.进食时唾液分泌增多E.体温维持相对稳定21.平均动脉压变动在80-180mmHg内脑血流量相对恒定的调节主要是(C)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正反馈调节E.负反馈调节22.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部分发出到达控部分的信息称为(D)A.偏差信息B.干扰信息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E.自控信息23.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E)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正反馈调节E.负反馈调节24.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D)A.排尿反射B.排便反射C.血液凝固D.减压反射E.分娩25.运动员进入比赛场地,心血管、呼吸活动便开始增强,属于(D)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前馈调节26.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E)A.人体血压稳定B.体温恒定C.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稳态D.体内激素水平不致过高E.人体活动加强,直至达到某一特定目标二、(X型题)1.关于兴奋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C)A.指机体对刺激有发生反应的能力B.指机体受刺激后活动增强C.所有活组织都有兴奋性D.活组织受到刺激后一定产生兴奋E.刺激阈值越大兴奋性越高2.在神经肌肉标本上刺激神经可见肌肉收缩说明(ABCE)A.肌肉有兴奋性B.神经有兴奋性C.神经和肌肉都有兴奋性D.神经没有发生反应E.肌肉发生了反应3.组织在受到一个刺激而反应时,其表现形式为(DE)A.只能兴奋B.只能抑制C.兴奋和抑制D.兴奋或抑制E.都有生物电变化4.以下哪些是有关稳态的正确描述(ABDE)A.维持内环境相对恒定的状态称稳态B.稳态是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稳态是机体正反馈调节的结果D.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E.稳态的调节是一个自动控制的过程5.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BE)A.是通过神经系统活动对机体所进行的调节B.基本方式是反射C.作用面广,持续时间长D.要在体液调节参与下进行E.与体液调节都受反馈控制6.有关反射的论述,正确的(ACDE)A.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B.反射的完成都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C.完成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D.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E.属于机体的适应性反应7.下列哪些属于非条件反射(ABCE)A.吸吮反射B.膝跳反射C.寒冷引起竖毛肌收缩D.望梅止渴E.亮光引起瞳孔缩小8.神经调节的特点是(ADE)A.反应速度快B.作用范围大C.作用时间持久D.反应灵敏而准确E.是机体中起主导作用的调节方式。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新陈代谢2.兴奋性3.内环境4.生物节律5.神经调节6.负反馈二、单项选择题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为了阐明:A. 人体细胞的功能B. 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C. 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规律D. 人体化学变化的规律E. 人体物理变化的规律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反射B.反应C.适应D.正反馈E.负反馈3. 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A. 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正反馈E.负反馈4.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A. 收缩反应B.神经冲动C.分泌D.电位变化E.反射5.条件反射的特征是:A. 种族遗传B.先天获得C.数量较少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6.以下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是:A. 中枢B.突触C.效应器D.外周神经7.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A. 反馈信息B.控制信息C.控制系统D.受控系统8.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系统达到控制系统的信息称为:A. 控制信息B.反馈信息C.干扰信息D.参考信息E.偏差信息三、问答题1. 简述负反馈的生理意义。
2. 试述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新陈代谢:生物体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摄取营养物质以合成自身的物质,同时不断分解自身衰老退化物质,并将其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自我更新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2. 兴奋性:可兴奋细胞感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3. 内环境: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称内环境。
4. 生物节律:生物体内的各种功能活动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变化能按一定时间规律周而复始的出现,就叫节律性变化,而变化的节律就叫生物节律。
5. 神经调节:机体内许多生理功能是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完成的,称为神经调节。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6. 负反馈: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其活动减弱,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
二、选择题1.C 2. A 3.E 4.D 5.D 6.B 7.B 8.B第二章复习思考题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特点是A.要消耗能量B.顺浓度梯度C.需要膜蛋白帮助D.转运的物质都是小分子2. 通常用作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A.动作电位幅度B.组织反应强度C.动作电位频率D.阈值3. 关于动作电位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产生的动作电位可以不衰减的方式进行传导B.动作电位的传导靠局部电流进行C.传导速度取决于刺激强度D.动作电位幅度不会因传导距离而改变4. 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哪种离子通透性较大A.K+ B.Na+ C.Ca2+ D.Cl-5. 骨骼肌细胞的Ca2+贮池主要位于A.胞浆B.细胞核C.横管D.终池6. 可兴奋细胞发生兴奋时的共同表现是产生A.收缩活动B.分泌活动C.静息电位D.动作电位7. 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特点是A.要消耗能量B.顺浓度梯度C.顺电位梯度D.需要膜蛋白的介导8. 神经纤维膜电位由+30mV变为-70mV的过程称为A.超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反极化9. 比正常兴奋性低, 但可引起更大振幅动作电位的是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10. 产生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去极和复极过程)的跨膜离子移动过程属于A.单纯扩散B.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C.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D.主动转运11. 下列有关局部兴奋的叙述, 错误的是A.去极化反应随阈下刺激的强度增大而增大B.可由产生部位向周围作短距离扩布C.不表现不应期D.不能引起时间性和空间性总合12. 肌丝滑行学说的直接证据是,肌肉收缩时A.暗带长度不变,明带和H区缩短B.暗带长度缩短, 明带和H区不变C.明带和暗带长度均缩短D.明带和暗带长度均不变13. 膜两侧电位极性倒转称为A.去极化B.复极化C.超极化D.反极化14. 生理情况下, 机体内骨骼肌的收缩形式主要是:A.单收缩B.强直收缩C.等张收缩D.等长收缩15. cAMP作为第二信使,它的主要作用是激活A.腺苷酸环化酶B.蛋白激酶AC.蛋白激酶C D.蛋白激酶G16. 骨骼肌能否发生强直收缩,主要决定于A.刺激强度B.刺激频率C.刺激时间D.刺激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17. 微终板电位是由A.神经末梢动作电位引起的B.是由几百个突触小泡释放的ACh,作用于终板膜引起的C.是由一个突触小泡释放的ACh,作用于终板膜引起的D.是由一个ACh分子,作用于终板膜引起的18. 在收缩过程,后负荷主要影响肌肉的A.兴奋性B.初长度C.传导性D.收缩力量和缩短速度19. 细胞内可使功能蛋白磷酸化的酶是A.磷脂酶C B.磷酸二酯酶C.腺苷酸环化酶D.蛋白激酶20. 下列因素中可使骨骼肌收缩加强的是A.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末梢上Ca2+的通道B.阻断神经末梢ACh的释放C.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胆碱酯酶D.阻断终板膜上的ACh受体门控通道(二) 多项选择题:1. 关于跨膜转运正确的描述是A.O2与CO2的跨膜转运属于单纯扩散B.动作电位去极过程中的Na+内流属经通道易化扩散C.动作电位去极过程中的Ca2+内流是主动转运D.复极过程中的K+外流属经通道易化扩散E.Na+的跨膜外移和K+的内移是主动转运2. Na+泵A.是一种酶B.是一种通道蛋白C.能分解ATP,主动转运Na+和K+D.受细胞内Na+和细胞外K+的调节E.能主动将Na+由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3. 关于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A.极化是指静息时细胞膜两侧外正内负的分极状态B.去极是指膜内电位负值减小的过程C.反极化是指跨膜电位为外负内正的状态D.复极是指膜内电位负值增大恢复极化的过程E.超极化是指膜内电位负值超过静息电位的水平4. 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的特点是A.有结构特异性B.饱和现象C.不依赖膜蛋白质D.竞争性抑制E.逆着电-化学梯度进行5. 关于神经-肌肉接头信息传递,正确的描述是A.接头前膜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B.接头后膜是N型乙酰胆碱受体C.产生的终板电位具有局部反应的特征D.终板电位可刺激周围的肌膜形成动作电位E.兴奋传递是一对一的6. 终板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A.是M型乙酰胆碱受体B.是化学门控通道C.和乙酰胆碱结合后该通道开放D.与终板电位的产生有关E.可被箭毒阻断7. 关于离子通道的论述, 正确的是A.一种通道只能转运一种离子B.多数具有特异性阻断剂C.通道的开闭只决定于膜电位高低D.离子通道介导的跨膜转运属于易化扩散E.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8. 动作电位:A.可以局部电流的方式扩布B.是可兴奋细胞具有的共同特征C.多个阈下刺激共同作用也不能引发D.具有全或无特性E.可以进行总合9. G蛋白耦联受体A.可直接激活腺苷酸环化酶B.可激活鸟苷酸结合蛋白C.是一种7次跨膜的整合蛋白D.其配体主要是各种细胞因子E.可结合GDP或GTP10. 酪氨酸激酶受体A.介导各种细胞因子或生长因子的信号转导B.分子中只有一个跨膜α螺旋C.膜内侧的肽段含有酪氨酸蛋白激酶的结构域D.通过激活G蛋白完成信号转导E.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不需要第二信使的参与二、问答题1.试述细胞膜中脂质和蛋白质各自的功用。
生理学1-4章习题及答案(整理)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 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___和___ 两类。
2. 机体机能调节的基本方式有___、___和。
3.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它由___、___、___、___ 和___ 等五部分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1. 在人体功能调节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 全身性体液调节B. 自身调节C. 神经调节D. 局部性体液调节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反射B. 反应C. 适应D. 负反馈3. 维持机体内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正反馈调节D. 负反馈调节4. 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
A. 人体动脉血压相对稳定B. 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C. 人体各种生理功能不断增强,从而发挥最大效应。
D. 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三、双项选择题1. 一般认为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 作用缓慢B. 作用精确C. 作用持久D. 作用迅速E. 作用广泛四、多项选择题1. 反射弧组成包括A. 效应器B. 感受器C. 传出神经D. 神经中枢E. 传入神经2. 神经调节的特点包括。
A. 发生反应比较迅速B. 作用范围比较广泛C. 作用时间较短暂D. 调节部位较准确E. 以上都对3. 体液调节的特点包括。
A. 反应速度较缓慢B. 调节范围较局限C. 作用时间持久D. 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E. 完全不依赖于神经系统五、名词解释反射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填空题1. 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有 _____ , _____ 和 _____ 。
2. 载体蛋白的特点有 _____ , _____ 和 _____ 。
3. 细胞膜主动转运物质的特点是 _____ 和 _____ 。
4. 大分子或团块物质的转运方式是 _____ 和 _____ ,均属于 _____ 转运。
5. 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细胞内 _____ 浓度高于膜外,而细胞外 _____ 浓度高于膜内。
6.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时, _____ 离子内流量 _____ ;复极化时,_____ 离子外流量 _____ 。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新陈代谢2.兴奋性3.内环境4.生物节律5.神经调节6.负反馈二、单项选择题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为了阐明:A. 人体细胞的功能B. 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C. 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规律D. 人体化学变化的规律E. 人体物理变化的规律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反射B.反应C.适应D.正反馈E.负反馈3. 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A. 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正反馈E.负反馈4.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A. 收缩反应B.神经冲动C.分泌D.电位变化E.反射5.条件反射的特征是:A. 种族遗传B.先天获得C.数量较少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6.以下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是:A. 中枢B.突触C.效应器D.外周神经7.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A. 反馈信息B.控制信息C.控制系统D.受控系统8.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系统达到控制系统的信息称为:A. 控制信息B.反馈信息C.干扰信息D.参考信息E.偏差信息三、问答题1. 简述负反馈的生理意义。
2. 试述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新陈代谢:生物体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摄取营养物质以合成自身的物质,同时不断分解自身衰老退化物质,并将其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自我更新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2. 兴奋性:可兴奋细胞感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3. 内环境: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称内环境。
4. 生物节律:生物体内的各种功能活动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变化能按一定时间规律周而复始的出现,就叫节律性变化,而变化的节律就叫生物节律。
5. 神经调节:机体内许多生理功能是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完成的,称为神经调节。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6. 负反馈: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其活动减弱,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
二、选择题1.C 2. A 3.E 4.D 5.D 6.B 7.B 8.B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特点是A.要消耗能量B.顺浓度梯度C.需要膜蛋白帮助D.转运的物质都是小分子2. 通常用作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A.动作电位幅度B.组织反应强度C.动作电位频率D.阈值3. 关于动作电位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产生的动作电位可以不衰减的方式进行传导B.动作电位的传导靠局部电流进行C.传导速度取决于刺激强度D.动作电位幅度不会因传导距离而改变4. 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哪种离子通透性较大A.K+ B.Na+ C.Ca2+ D .Cl-5. 骨骼肌细胞的Ca2+ 贮池主要位于A.胞浆B.细胞核C.横管D.终池6. 可兴奋细胞发生兴奋时的共同表现是产生A.收缩活动B.分泌活动C.静息电位D.动作电位7. 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特点是A.要消耗能量B.顺浓度梯度C.顺电位梯度D.需要膜蛋白的介导8. 神经纤维膜电位由+30mV 变为-70mV 的过程称为A.超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反极化9. 比正常兴奋性低, 但可引起更大振幅动作电位的是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10. 产生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去极和复极过程)的跨膜离子移动过程属于A.单纯扩散B.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C.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D.主动转运11. 下列有关局部兴奋的叙述, 错误的是A.去极化反应随阈下刺激的强度增大而增大B.可由产生部位向周围作短距离扩布C.不表现不应期D.不能引起时间性和空间性总合12. 肌丝滑行学说的直接证据是,肌肉收缩时A.暗带长度不变,明带和H 区缩短B.暗带长度缩短, 明带和H 区不变C.明带和暗带长度均缩短D.明带和暗带长度均不变13. 膜两侧电位极性倒转称为A.去极化B.复极化C.超极化D.反极化14. 生理情况下, 机体内骨骼肌的收缩形式主要是:A.单收缩B.强直收缩C.等张收缩D.等长收缩15. cAMP 作为第二信使,它的主要作用是激活A.腺苷酸环化酶B.蛋白激酶A C.蛋白激酶C D.蛋白激酶G16. 骨骼肌能否发生强直收缩,主要决定于A.刺激强度B.刺激频率C.刺激时间D.刺激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17. 微终板电位是由A.神经末梢动作电位引起的B.是由几百个突触小泡释放的ACh,作用于终板膜引起的C.是由一个突触小泡释放的ACh,作用于终板膜引起的D.是由一个ACh 分子,作用于终板膜引起的18. 在收缩过程,后负荷主要影响肌肉的A.兴奋性B.初长度C.传导性D.收缩力量和缩短速度19. 细胞内可使功能蛋白磷酸化的酶是A.磷脂酶C B.磷酸二酯酶C.腺苷酸环化酶D.蛋白激酶20. 下列因素中可使骨骼肌收缩加强的是A.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末梢上Ca2+的通道B.阻断神经末梢ACh 的释放C.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胆碱酯酶D.阻断终板膜上的ACh 受体门控通道(二) 多项选择题:1. 关于跨膜转运正确的描述是A.O2 与CO2 的跨膜转运属于单纯扩散B.动作电位去极过程中的Na+内流属经通道易化扩散C.动作电位去极过程中的Ca2+内流是主动转运D.复极过程中的K+外流属经通道易化扩散E.Na+的跨膜外移和K+的内移是主动转运2. Na+泵A.是一种酶B.是一种通道蛋白C.能分解ATP,主动转运Na+和K+ D.受细胞内Na+和细胞外K+的调节E.能主动将Na+由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3. 关于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A.极化是指静息时细胞膜两侧外正内负的分极状态B.去极是指膜内电位负值减小的过程C.反极化是指跨膜电位为外负内正的状态D.复极是指膜内电位负值增大恢复极化的过程E.超极化是指膜内电位负值超过静息电位的水平4. 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的特点是A.有结构特异性B.饱和现象C.不依赖膜蛋白质D.竞争性抑制E.逆着电-化学梯度进行5. 关于神经-肌肉接头信息传递,正确的描述是A.接头前膜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B.接头后膜是N 型乙酰胆碱受体C.产生的终板电位具有局部反应的特征D.终板电位可刺激周围的肌膜形成动作电位E.兴奋传递是一对一的6. 终板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A.是M 型乙酰胆碱受体B.是化学门控通道C.和乙酰胆碱结合后该通道开放D.与终板电位的产生有关E.可被箭毒阻断7. 关于离子通道的论述, 正确的是A.一种通道只能转运一种离子B.多数具有特异性阻断剂C.通道的开闭只决定于膜电位高低D.离子通道介导的跨膜转运属于易化扩散E.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8. 动作电位:A.可以局部电流的方式扩布B.是可兴奋细胞具有的共同特征C.多个阈下刺激共同作用也不能引发D.具有全或无特性E.可以进行总合9. G 蛋白耦联受体A.可直接激活腺苷酸环化酶B.可激活鸟苷酸结合蛋白C.是一种7 次跨膜的整合蛋白D.其配体主要是各种细胞因子E.可结合GDP 或GTP10. 酪氨酸激酶受体A.介导各种细胞因子或生长因子的信号转导B.分子中只有一个跨膜α螺旋C.膜内侧的肽段含有酪氨酸蛋白激酶的结构域D.通过激活G 蛋白完成信号转导E.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不需要第二信使的参与二、问答题1.试述细胞膜中脂质和蛋白质各自的功用。
生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答案A、仅在内表面B、仅在外表面C、仅在两层之间D、仅在外表面与内面E、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整个脂质双层三种形式均有2、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脂质分子的亲水端:A、均朝向细胞膜的内表面B、均朝向细胞的外表面C、外层的朝向细胞膜的外表面,内层的朝向双子层中央D、都在细胞膜的内外表面E、面对面地朝向双分子层的中央3、人体O2、CO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作用E、出胞作用4、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膜是属于:A、主动转运B、单纯扩散C、易化扩散D、入胞作用E、吞饮5、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由于:A、单纯扩散B单纯扩散、C、易化扩散D、出胞人用E、细胞外物入胞作用6、以下关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静息状态下,Na+,K+通道都处于关闭状态B、细胞受刺激刚开始去极化时,就有Na+通道大量开放C、在动作电位去极相,K+通道也被激活,但出现较慢D、Na+通道关闭,出现动作电位的复极相E、Na+,K+通道被称为学依从通道7.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使:A.2个Na+移出膜外B、2个K+移人膜内C、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人膜内nD、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人膜内E、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人膜内8.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CNa+,K+易化扩散的结果D.膜上Na+—K+泵的作用E.膜上ATP的作用9.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而出现兴奋的同时和以后的一个短的时间内,兴奋性周期性变化是: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c、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低常期E.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10.以下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逆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B.顺浓度差使细胞膜外的K+转入膜内C、阻止水分进入细胞D.建立离子势能储备已是神经、肌肉等组织具有兴性的基础11.以下关于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B.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一般表现为锋电位D.刺激强度越大,动作电位幅度也越高E.受刺激后,细胞膜电位的变化也可称为复极化12.静息电位的实测值同K+平衡电位的理论值相比:A、前者大B、前者小C、两者相等D、前者约大10%E、前者约大20%13.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A.K+B.Na+C.ClD.Ca2+E.Mg2+14.人工地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A.先减小后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减小D.增大E.不变15.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A、钠的平衡电位B、钾的平衡电位C、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D.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差E.锋电位与超射之差16.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A.K十B.Na+C.ClD.Caz+E.Mg2+17.人工地增加细胞浸浴液中Na+的浓度,则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将:A、先减小后增大B.不变C减小D.增大E.先增大后减小18.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形成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内的Na+浓度高于膜外B.细胞受刺激兴奋时,Na+通道开放造成Na+外流C、大量Na+外流使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D.达到Na+的平衡电位时,Na+外流停止E.Na+通道失活,K+通道进一步开放,动作电位自然出现下降支19.阈电位是指:A.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B.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C.超极化到刚能引起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D.造成膜对Na+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E.造成膜对Na+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20.单根神经纤维受到刺激而兴奋,当它的兴奋性处于低常期时,相当于其动作电位的:A.阈电位B.去极相C超射时期D、负后电位E.正后电位21.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峰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A.相对不应期B.绝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E.绝对不应期加相对不应期22.单根神经纤维受刺激而兴奋,当它的兴奋性处于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时,相当于动作电位的:A、阈电位B.去极相C.超射时期D.负后电位E.正后电位23.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简便指标是:A.阈电位B.时值C.阈强度D.刺激强度的变化率巳刺激的频率24.刺激阈指的是:A.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的最短作用时间B.保持一定的刺激强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C.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D.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E.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25.下列有关同一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B.传导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C.在有髓纤维是跳跃传导D.有髓纤维传导动作电位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E.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生理学》复习题《生理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新陈代谢2.兴奋性3.阈强度4.内环境5.内环境稳态6.反射 7.反馈二.填空题1.体液是人体内总称, 在成人约占体重的﹪。
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称为,存在于细胞内的体液称为。
2.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是细胞液,内环境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机体活动调节的方式有..,其中最主要的方式是。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其结构基础称为。
5.反馈可分为两类,在机体内为数最多的是反馈,它在维持机体内环境起重要作用。
三.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是生命的基本特征A.新陈代谢B.兴奋性C.生物节律D.适应性E.生殖2.机体对环境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A.兴奋B.兴奋性C.抑制D.适应性E.反射3.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A.有效刺激B.阈刺激C.阈上刺激D.阈下刺激E.阈值4.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是A.阈值B.动作电位C.阈电位D.反射E.反馈5.机体内环境是指A.细胞外液B.淋巴液C.血浆D.组织液E.体液6.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保持A.恒定不变B.相对稳定C.随机多变D.绝对平衡E.以上都是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兴奋B.反应C.反馈D.反射E.抑制8.不属于反射弧的组成部分的是A.传出神经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感受器E.受体9.自身调节的特点是A.调节幅度大B.调节的范围比较大C.需要激素的参与D.调节的灵敏度不高E.以反射的形式进行10.以下哪项是由负反馈调节的生理过程A.血液凝固B.排尿反射C.体温调节D.射精E.分娩11.某患者,男,32岁。
20分钟前因车祸发生左上肢骨折而出血。
该患者急性出血后最先出现的调节方式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自身调节E.体温调节四.问答题1.内环境稳态有何生理意义?2.试述刺激引起细胞兴奋的条件。
3.试述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4.何谓负反馈.正反馈?各有何生理意义?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名词解释1.易化扩散2.主动转运3.钠泵4.受体5.静息电位6.极化7.动作电位8.阈电位9.兴奋-收缩耦联二.填空题1.细胞膜转运物质常见的方式有,,,。
《人体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答案
宁夏医科大学杨桦
一、名词解释
1.能引起机体发生一定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变化称为刺激。
2.刺激引起的机体的变化称为反应。
3.刚能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
4.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为兴奋性。
5.适应性指机体随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和关系的功能。
6.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7.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8.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刺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为反射,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9.由被控制部分向控制部分发送信息,并对控制部分的功能状态施加影响,称为反馈。
二、填空题
1.足够的刺激强度足够的刺激作用时间刺激强度的变化率
2.破坏和清除重新建造
3.细胞内的体液细胞外的体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
4.动作电位的能力阈值
5.神经系统各组织器官反射条件非条件
6.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三、选择题
1.C.
2.A.
3.D.
4.A.
5.B
四、问答题
1.答: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总是在一定水平上恒定,不随外环境的变动而变化;二是这种状态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平衡、是在微小的波动中保持的相对恒定。
由于内环境是机体细胞所生活的环境,它既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又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产物,所以内环境的理化因素(温度、Ph、渗透压、各种物质浓度等)的相对恒定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名词解释
1.生理学 2.兴奋性 3.刺激 4.反应 5.阈刺激 6.兴奋和抑制 7.内环境及稳态
8.反射 9.反馈 10.负反馈 11.正反馈 12.前馈 13.整合
问答题
1.组织兴奋后其兴奋性有何变化?如何衡量这种变化?
2.何谓内环境和稳态?稳态有何重要生理意义?
3.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4.简述人体机能活动的自动控制原理。
选择题
1.人体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人体:
A.细胞的生命现象 B.器官的功能活动
C.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D.体内的物理化学变化
E.正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
2.揭示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转运机制,属于哪类研究:
A.整体水平 B.局部水平 C.组织水平
D.细胞、分子水平 E.器官、系统水平
3.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是:
A.物质代谢 B.新陈代谢 C.适应性
D.应激性 E.生长和生殖
4.有关剌激与反应的下述各点,正确的是:
A.相同剌激作用于同类组织,其反应必然相同
B.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剌激称为阈剌激
C.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环境条件变化都可称为剌激
D.只要是剌激均能引起反应
E.反应是指在神经系统参与下的一系列活动
5.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最常用指标是:
A.阈强度 B.阈电位 C.刺激波宽
D.刺激频率 E.强度-时间变化率
6.当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阈强度(阈值)增大时,表示该组织的兴奋性:
A.增高 B.降低 C.不变
D.先降低后增高 E.先增高后降低
7.可兴奋组织兴奋性降低时的最主要表现是:
A.肌肉收缩减弱 B.神经传导速度降低
C.阈刺激增大 D.腺体分泌量减少
E.动作电位幅度降低
8.机体受适宜刺激后由活动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这一现象称:
A.兴奋 B.抑制 C.双向性反应
D.适应性反应 E.局部反应
9.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顺序为:
A.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B.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C.绝对不应期-局部反应期-超常期
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E.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10.组织细胞兴奋性为零的时相是在: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E.静息期
11.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组织液 E.血液
12.能比较迅速反映内环境变动状况的体液是:
A.脑脊液 B.血浆 C.尿液 D.淋巴液 E.细胞内液
13.神经调节的主要特点是:
A.作用迅速、精确、短暂 B.作用缓慢、广泛、持久 C.有负反馈
D.有生物节律 E.有前瞻性
14.下列有关反射的论述,错误的是:
A.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所必须的结构基础
B.反射是实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C.同一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效应完全相同
D.在反射进行过程中可有体液因素参与
E.反射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
15.关于体液调节的说明,错误的是:
A.激素是全身性的体液调节因素
B.在机体功能活动调节中起主导作用
C.作用缓慢,持久、广泛
D.可作为神经调节传出环节的辅助部分
E.主要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活动
16.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对刺激所产
生的:
A.适应性反应 B.旁分泌反应 C.稳态反应
D.非自控调节 E.前馈调节
17.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部分发出到达控制部分的信息称为:
A.偏差信息 B.干扰信息 C.控制信息
D.反馈信息 E.自控制信息
18.维持机体功能活动稳态的调节过程主要是:
A.负反馈 B.正反馈 C.神经调节
D.体液调节 E.神经-体液调节
19.下列各项调节中,不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A.血液凝固 B.降压反射 C.排尿反射
D.分娩过程 E.排便反射
20.运动员进入比赛场地,心血管、呼吸活动便开始增强,这种现象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负反馈调节 E.前馈调节
21.实验中剌激蟾蜍坐骨神经-腓肠机标本的坐骨神经,引起腓肠机收缩的现象,
属于:
A.反射 B. 反馈 C.兴奋
D.反应 E.抑制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22.尿液流经尿道刺激感受器,使逼尿肌收缩增强,直至排完尿液的生理过程属
于:
A.自身调节 B.负反馈调节 C.体液调节
D.正反馈调节 E.前馈调节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的发生、发生的条件、与各组织器官活动
及与内外环境变化的关系,即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兴奋性。通常将兴奋性较高
的神经、肌肉和腺体组织,统称为可兴奋组织。
3.刺激:能引起生物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
4.反应:当机体或组织或细胞受刺激后,其代谢及其外部活动发生相应的变化,
统称为反应。反应的形式主要有兴奋和抑制。
5.阈刺激:固定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变率,把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
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阈值)。阈强度的刺激,称阈刺激。阈刺激与组
织兴奋性呈反比关系。
6.兴奋和抑制:机体受适宜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由弱活动
转为强活动,这一现象称兴奋。机体受适宜刺激后由活动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
态,或由强活动转为弱活动,这一现象称抑制。
7.内环境及稳态: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间液、淋巴液、脑脊液)组成的细胞
直接生活的环境,称机体内环境。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经常保持相
对稳定的状态,称稳态。
8.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有规律性的反应,
称反射。
9.反馈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称反馈。
10.负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部分活动减弱,称负反馈。负反馈是维持人体功能
活动相对稳定的重要机制,是可逆的。
11.正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加强,称正反馈。正反馈可使某些生理
活动一旦发动后迅速加强,在短时间内完成,是不可逆的。
12.前馈:不由效应器产生动作后才发出反馈信息,而是某种监测装置受到干扰
后,可预先发出影响中枢的信息,以便及早作出适应性反应,称前馈。前馈可使
机体的反应更具有预见性和超前性,如条件反射。
13.整合: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把机体各系统、器官、组
织和细胞的生理活动统一协调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相互配合的生理活动或过
程,称整合。
选择题
1. E 2. D 3. B 4. C 5. A 6. B 7. C 8. B 9. E 10. A
11. C 12. B 13. A 14. C 15. B 16. A 17. D 18. A 19. B 20. E
21. C 22.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