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开采作业标准

煤矿开采作业标准

煤矿开采作业标准
煤矿开采作业标准

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

规程贯彻学习记录

一、矿会审意见:

同意并补充:

1、当煤层厚度>2.5m时,留底煤开采,采高 2.2m,支柱必须穿铁鞋,要合理布置炮眼和控制装药量,底眼距煤层底板要在200mm以上,防止破坏底煤,洒水要适当,防止煤遇水潮解松动。

2、回柱必须按由里向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分段回柱时,必须在分段处打好走向密集支柱,回柱放顶前,必须对作业区域内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不合格的支柱重新打设,加强工作面上下出口的支护,同时清理好退路。

3、工作面按要求采直采齐,要及时打好正规支护和贴帮柱,并给足初撑力。减少控区内顶板的下沿量。

4、及时对瓦斯进行考核,如果是高瓦斯,及时上报高瓦斯管理专项措施。

5、爆破后,必须及时挂梁,打齐打好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6、回收回风巷道铁棚时,必须采取措施,防止钢绳与铁棚产生摩擦火花。

7、当工作面老塘充填不实,悬顶面积>2.0m×5.0m时,此处严禁分段回收。参加会审人员:二00六年七月十八日

矿总工程师批示:

同意:

陈邦春

18/7 、06

一、基层会审意见:

同意并补充:

1、顶眼眼底距顶板的距离≮0.5m,严禁打挑顶眼。遇顶板破碎时,严禁打顶眼,必须采用手镐作业。

2、遇板压力大或破碎时,必须在一、二排加打抬棚加强支护。

3、严格控制炮道宽度,遇炮道超宽或煤壁片邦时,必须及时补打临时支护或贴邦柱。

4、两巷超前支护采用长2.4m φ≥200mm 的半圆木作梁配单体支护。

5、运输机靠一帮铺段,必须打设中柱和用长铁道及链子(锚链)联锁棚梁,防止运输机支腿倒棚。

6、全队所有入井人员,必须参加《4047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安全措施》的学习签字,凡是未学习签字者严禁队干安排入井,否则究队干责任。

参加会审人员:二00六年七月二日

三、回采工作面地质概况:

(一)、回采范围煤层赋存状况及储量:

(二)、煤层特征:

1、煤层的物理化学特征:

2、煤层顶底板矿压特征:

3、八倍采高的顶板及底板岩性综合柱状图(比例1:200):

(三)、地质构造:

1、地质构造简述:

该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未揭露有影响生产的地质构造。

2、水文情况: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但要预防4045采空区积水和雨季回采时,顶板渗水的影响。

3、与临近煤层及采空区的关系(简述):

工作面上为4045采空区,南为4048采煤工作面即将收尾停采,其余未

开采

4、地质构造对开采的影响:

该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未发现有影响生产的地质构造。

四:采煤方法、巷道布置及顶板管理:

(一)、采煤方法:

1、采煤方法的选择:

该工作面煤层倾角北缓30°南陡35°煤层倾角平均32.5°,煤层结构较为简单,直接顶为6#标志层及粉砂岩和煤线互层,直接底为粉砂岩。

生产技术条件较为一般,根据4#煤层的赋存条件以及顶板情况,参照4045、4046、4048采煤工作面的开采方法,经矿、区、队研究决定,选择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

2、落煤方式及装煤方式:

工作面采用煤电钻打眼,装药爆破落煤,人工攉煤、自滑溜槽下运到4047运输巷道,经十台40T型运输机运至6#层煤仓,用三吨矿车装煤,经四采区石门外运井底车场经暗斜井、斜井皮带运输机至地面原煤仓。

3、采高的确定:

(1)煤层厚度≤2.5m时,沿煤层顶、底板采全高。

(2)煤层厚度>2.5m时,沿煤层顶板,留底煤开采,采高2.2m。

(二)巷道布置:

1、平面图(1:2000)

2、剖面图:

(三)、顶板管理:

1、支护型式的选择(支柱的材质及规格等):

采用 DZ25—25/100型单体液压支柱与HDJA—1000型金属铰接顶梁配合形成倒悬壁支架,支架布置形式为齐梁直线柱。支柱前定位400/600 。

2、工作面支护密度的确定:

根据本采区、本煤层4045、4046、4048采煤工作面支护情况,支柱排距1.0m,柱距0.7m。

以上三个采煤工作面,从开采到结束,未出现支护异常情况,其支护参数较为合理。

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单位面积的顶板压力:

P=(4~8)gMr

式中:P—单位面积的顶板压力,Pa ; M—工作面采高 M=2.2m ;

R—顶板岩石平均密度 r=2.3kg/m3 ; g—常数g=9.8N/kg;

P=6×9.8×2.2×2.3=297.528 ; P1=R

t

×80%

P1—支柱平均工作阻力,KN; R

t

—支柱额定工作阻力kN ; DZ25-25 /100型;

P

t

=294KN ; P1=294×80%=235.2 KN;

L

柱= P1/ L

Pk; L

—采煤工作面柱距,m ;L

—采煤工作面支柱距,m;排距 L

=1.0m ; k—修正系数, k=1.1 ;

L

= 235.2 /1×297.5285×1.1= 0.718 m

排距:1.0 米柱距:0.7 米

3、超前缺口及超前支护的说明:

工作面开下超前安全出口,自下口往上斜长5.0m、宽1.0m作为超前安全出口。

回风巷道、运输巷道超前支护为:自工作面煤壁往外10m内,在铁棚梁下架设双排铰接顶梁配合单体液压支柱支护;10m~20m范围内,支设单排支柱配铰接顶梁支护。铰接顶梁与铁棚梁接触面加一薄木垫板。单排超前支护时,回风巷道靠下帮、运输巷道靠上帮支设。

4、特种支护(木垛、戗棚、密集等规格及数量的说明)

⑴、密柱:工作面切顶排采用密集支柱切顶,挂竹帘挡矸。在每两根基本支柱间,加支一根光头单体液压支柱,作为密集支柱切顶挡矸,数量为192根。

⑵、戗棚:为加强切顶排单体液压支柱的防推倒作用,在切顶排内侧沿倾斜方向每隔3~6根(视采空区侧压力大小)基本支柱支设一架一梁三柱倾斜戗棚,每架戗棚要戗切顶排三架基本支架。戗棚规格:棚腿为DZ25—25/100型单体液压支柱,棚梁为φ30cm×

1.8m半圆木,数量为33架。

⑶、采面在初次放顶期间、周期来压期间或顶板压力较大时,在戗棚间加支倾斜一梁三柱抬棚,。抬棚规格:棚腿为DZ25—25/100型单体液压支柱,棚梁为φ30cm×1.8m半圆木,数量为33架。

⑷、工作面顶板局部悬顶或采空区冒落高度不充分处(<2×5m2),采用丛柱加强支护,三根单体液压支柱为一组丛柱,丛柱间距3.0m。

工作面支架布置示意图:

(1)、平面示意图:

(2)、剖面图(倾向剖面、最大控顶距、最小控顶距):

6、强制放顶爆破说明书:

⑴、炮眼布置示意图(包括平、剖面图):

根据本煤层上区段4045、4046采煤工作面和南翼4048采煤工作面回采情况看,回柱后采空区顶板能够及时垮落,未出现大面积悬顶,故不需要采取强制放顶措施,若出现局

部悬顶时,则采取强支措施。

⑵、火药雷管消耗说明:

火药计: kg;炮眼个数:个;每孔药量: g:雷管计:个7、回柱方法及顺序说明:

采用人工的方法进行回柱。“

回柱顺序说明:

⑴、采取自上而下,从采空区侧向煤壁方向分段进行回收。

⑵、严禁提前撤柱、摘梁或进入采空区作业。

⑶、分段距离不小于30m,分段处必须选在顶板完整、支护齐全的安全处,在分段处支设三根走向挡矸密柱。

⑷、操作顺序:

挂挡矸帘→打水平楔→挂拔柱器→插入卸载手把→卸载→拉柱→回收铰接顶梁、单体液压支柱。

⑸、采用“三人回收制”,必须指定一人观察顶、帮及支护全情况,一人回柱,一人支柱。

8

9、对支护材料储存地点、数量、规格的规定及降低坑木消耗的措施。

⑴、支护材料储存在回风巷道距煤壁20m处,靠帮分类码放整齐,挂牌管理,严禁影响通风、运料及行人。

⑵、单体液压支柱必须立放,顶梁木料等顺放整齐,编号管理。

⑶、备用材料数量规格:DZ25-25/100型单体液压支柱不少于120根,HDJA-1000型金属铰接顶梁不少于86根,用完后必须及时补充,必须挂牌,专人管理。φ30cm×1.8m半圆木≮60根,柱鞋≮50个。

⑷、必须备用一定数量的机电设备配件,分别存放在泵站和运输巷道工具库木箱内。

⑸、挡矸竹帘备用量不少于160张,竹芭不少于600块。

⑹、加强对坑木及坑代品的回收利用,减少丢失,提高回收复用率。

(四)、工作面爆破说明书:

1、炮眼布置示意图(平、剖面图):

2、连线方式及装药结构说明:

⑴、采用三排眼(五花眼)布置炮眼。

⑵、采用串联联线。

采用煤矿许用1~3段毫秒延期电雷管,正向装药,正向起爆。

每个炮眼装入2个水炮泥,炮眼剩余部分用黄泥填满。

(二)通风:

1、风量记算:

(三)、运输系统说明(运煤运料设备型号及采区煤仓容量等)

1、运煤:工作面→自滑溜槽下运→运输巷→七台40T型运输机→ 1060石门→三台40T型运输机→6#层煤仓→容量为150T 四采主石门→三吨矿车东大巷→井底车场→二台皮带输送机地面(原煤仓)。

2、运料:地面坑木场→1030主平硐→东大巷→四采主石门→上煤组轨道上山→1138石门→小绞车道→4047回风巷道→工作面。

(四)、消防尘系统书说明:

1、由水仓供水,将消尘水管接至4047回风巷和运输巷,每隔50m设一个三通,接一个水阀门。

2、运输巷在各个转载点安设喷雾装置,运煤时喷雾洒水消尘。

(五)、通风系统说明(说明通风设施、监测仪表的布置):

1、通风设施由通风区根据采面实际情况合理设置。

2、甲烷传感器设置位置:第一个安设在距第一个回合风流(1138石门)10~15m,提升上山内。第二个安设在距工作面上出口10~15m处,第三个安设在回风巷尾关门支柱内侧。

悬挂标准:距顶板300mm、距底板300mm。

六、劳动组织及循环图表:(一)、劳动组织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