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亿光反射式光电开关全方面详解

亿光反射式光电开关全方面详解

亿光反射式光电开关全方面详解

亿光反射式光电开关全方面详解

文章出处:广州市超毅电子有限公司

亿光反射式光电开关是一种可以辨别的反光物体,有效距离较大,大到几十都可以感受得到,由于光束来回感应距离的时间仅一次,故不那么受到干扰,可以在野外或者有灰尘的环境中使用。该电器工作稳定,性能可靠,适用于各种需要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场所。

亿光反射式光电开关具有一下特点:

第一:安装使用时便于光路对齐、

第二:相对于对射式光电传感器、节省安装使用空间、

第三:不受被检物的形状、颜色和材质影响、

第四:安装接线简便、

亿光反射式光电开关的原理:需自带一个光源和一个光接收装置,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待测物体的反射被光敏元件接收,然后再经过相关电路的处理获得所需要的信息。用来检测地面明暗和颜色的变化,也可以探测有无接近的物体。

亿光反射式光电开关应用非常的广泛主要应用于鼠标,打印机复印机,开关扫描仪软盘驱动器,非接触式开关直接板、感应洁具,感应水龙头,等红外线感应设备。

亿光代理商超毅电子是亿光的15年合作伙伴,拥有着丰富的亿光关电开关的市场经验,因此,如果对于反射式关电开关和对射式关电开关的相关应用资料跟规格参数,可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为您提供最专业的技术支持。免费咨询热线:4008-800-932。

光电开关的原理及类型

光电开关 光电开关(光电传感器)是光电接近开关的简称,它是利用被检测物对光束的遮挡或反射,由同步回路选通电路,从而检测物体有无的。物体不限于金属,所有能反射光线的物体均可被检测。光电开关将输入电流在发射器上转换为光信号射出,接收器再根据接收到的光线的强弱或有无对目标物体进行探测。 简介 光电开关(光电传感器:photoelectric switch)是光电接近开关的简称,它是利用被检测物对光束的遮挡或反射,由同步回路选通电路,从而检测物体有无的。物体不限于金属,所有能反射光线的物体均可被检测。光电开关将输入电流在发射器上转换为光信号射出,接收器再根据接收到的光线的强弱或有无对目标物体进行探测。安防系统中常见的光电开关烟雾报警器,工业中经常用它来记数机械臂的运动次数。 接触式行程开关存在响应速度低、精度差、接触检测容易损坏被检测物及寿命短等缺点,而晶体管接近开关的作用距离短,不能直接检测非金属材料。但是,新型光电开关则克服了它们的上述缺点,而且体积小、功能多、寿命长、精度高、响应速度快、检测距离远以及抗光、电、磁干扰能力强。 这种新型的光电开关已被用作物位检测、液位控制、产品计数、宽度判别、速度检测、定长剪切、孔洞识别、信号延时、自动门传感、色标检出、冲床和剪切机以及安全防护等诸多领域。此外,利用红外线的隐蔽性,还可在银行、仓库、商店、办公室以及其它需要的场合作为防盗警戒之用。 工作原理 图1 所示是反射式光电开关的工作原理框图。图中,由振荡回路产生的调制脉冲经反射电路后,由发光管GL辐射出光脉冲。当被测物体进入受光器作用范围时,被反射回来的光脉冲进入光敏三极管DU。并在接收电路中将光脉冲解调为电脉冲信号,再经放大器放大和同步选通整形,然后用数字积分 或RC积分方式排除干扰,最后经延时(或不延时)触发驱动器输出光电开关控制信号。 光电开关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回差特性,因而即使被检测物在小范围内晃动也不会影响驱动器的输出状态,从而可使其保持在稳定工作区。同时,自诊断系统还可以显示受光状态和稳定工作区,以随时监视光电开关的工作。

初二物理-光的反射和折射-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和折射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光在介质中是沿传播的,光年是的单位。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km/s,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这个速度。 (大于、小于、等于) 3.太阳发出的光经过8min20s射到地球上,则太阳与地球间的距离是。4.日食的形成是因为。发生日食时,是的影子落在上。6.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①; ②;③。 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是:①; ②;③ ;④; ⑤。 7.光在反射、折射时,光路是。 8.在湖边,可以看到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这是光的现象,游泳池充水后,看起来池底升高,水变浅,这是光的现象。 9.当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时,反射角将;当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时,反射角为,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20°角时,反射角为。 10.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1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 11.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而形成的,其特点是:像到镜面的距离,像和物体的大小,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所成像的是。12.将物体放在平面镜前2 m处,则像到镜的距离为;若将物体再远离平面镜1 m,此时物、像之间的距离为。 13.将一铅笔放在平面镜上,要使它的像和铅笔垂直,铅笔应与镜面成角;要使像和铅笔恰在同一直线上,铅笔应与镜面成角。 14.当把笔尖触到平面镜上时,看到笔尖的像与笔尖相距约4 mm,则该平面镜的厚度约为mm。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5.下列不属于光源的物体是() A、太阳 B、月亮 C、明火 D、工作中的电灯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只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 C、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17.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日食 B、小孔成像 C、影子 D、先闪电后打雷 18.人能看见物体是因为()

光的全反射含解析

光的全反射含解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第3节光的全反射 1.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若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________光线就会完全消失,只剩下________光线的现象叫全反射,这时的______________叫做临界角.2.要发生全发射,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光从________介质射入________介质,(2)入射角____________________临界角. 3.光从介质射入空气(真空)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与介质的折射率n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4.在实际应用中的光纤是一根极细的玻璃丝,直径约几微米到100 μm不等,由两种____________不同的玻璃制成,分内外两层,内层玻璃的折射率比外层玻璃的折射率____.当光从一端进入光纤时,将会在两层玻璃的界面上发生____________.5.在水底的潜水员看来,水面上方的所有景物只出现在顶角为97°的倒立圆锥里,这是因为() A.水面上远处的景物反射的阳光都因为全反射而不能进入水中 B.水面上远处的景物反射的阳光折射进入水中,其折射角不可能大于° C.水面上方倒立圆锥之外的景物反射的阳光都因为全反射的原因不可能进入水中 D.水面上方倒立圆锥之外的景物反射的阳光都因为折射的原因不可能进入潜水员的眼中 6.全反射是自然界里常见的现象,下列与全反射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只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才能发生全反射 B.如果条件允许,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时也可能发生全反射 C.发生全反射时,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反射光的能量几乎等于入射光的能量 D.只有在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才能发生全反射 7.一束光线从折射率为的玻璃内射向空气,在界面上的入射角为45°,下图所示的四个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概念规律练 知识点一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1.关于全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生全反射时,仍有折射光线,只是折射光线非常弱,因此可以认为不存在折射光线而只有反射光线 B.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一定会发生全反射 C.光线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时,不可能发生全反射 D.水或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亮,就是因为光从水或玻璃射向气泡时,在界面发生了全反射 2.如图1所示,半圆形玻璃砖放在空气中,三条同一颜色、强度相同的光线,均由空气射入玻璃砖,到达玻璃砖的圆心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光的全反射

光的全反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能判断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全反射,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学习探究科学的方法——比较法;通过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全反射实验的探究过程,感受实验探究的乐趣;通过互动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全反射现象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理论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全反射现象;难点是临界角概念和全反射条件。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四、设计思路:本节课以实验为主线,通过一个带有魔术色彩的演示实验引入课题,再通过两个演示实验的对比,让学生观察、分析,揭示全反射的现象与产生条件,另外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通过学生间的讨论、设计、动手及合作,使学生对全反射概念的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最后通过全反射的应用介绍,开拓学生的视野。

五、主要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演示一:用细铁丝穿过单摆小金属球,使其一端伸出作为把手,然后捏住把手,用蜡烛火焰的内焰将金属球熏黑,让学生观察。然后将熏黑的铁球浸没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现象发生了,放在水中的铁球变亮了。好奇的学生误认为是水泡掉了铁球上黑色物,当老师从水中取出时,发现熏黑的铁球依然如故,将其再放入水中时,出现的现象和刚才一样,学生大惑不解,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开始学习新的知识——全反射。 2、新课教学 2.1实验探究 演示二:实验1: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圆面(如图1)。 实验2: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直边的圆心O(如图2)。 图1 图2 教师演示两遍实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实验1现象:①当光沿着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直边上时,一部分光从玻璃砖的直边上折射到空气中,一部分光反射回玻璃砖内。 ②逐渐增大入射角,看到折射光远离法线,且越来越弱,反射光越来越强。 ③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0时,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

光电开关说明书

光电开关说明书 ①漫反射式光电开关:它是一种集发射器和接收器于一体的传感器,当有被检测物体经过时,物体将光电开关发射器发射的足够量的光线反射到接收器,于是光电开关就产生了开关信号。当被检测物体的表面光亮或其反光率极高时,漫反射式的光电开关是首选的检测模式。 ②镜反射式光电开关:它亦集发射器与接收器于一体,光电开关发射器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射镜反射回接收器,当被检测物体经过且完全阻断光线时,光电开关就产生了检测开关信号。 ③对射式光电开关:它包含了在结构上相互分离且光轴相对放置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发出的光线直接进入接收器,当被检测物体经过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且阻断光线时,光电开关就产生了开关信号。当检测物体为不透明时,对射式光电开关是最可*的检测装置。 ④槽式光电开关:它通常采用标准的U字型结构,其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位于U型槽的两边,并形成一光轴,当被检测物体经过U型槽且阻断光轴时,光电开关就产生了开关量信

号。槽式光电开关比较适合检测高速运动的物体,并且它能分辨透明与半透明物体,使用安全可*。 ⑤光纤式光电开关:它采用塑料或玻璃光纤传感器来引导光线,可以对距离远的被检测物体进行检测。通常光纤传感器分为对射式和漫反射式。 它们的工作光线示意图如图3所示。 (2)术语解释 常见的术语示意图如图4所示。 ①检测距离:是指检测体按一定方式移动,当开关动作时测得的基准位置(光电开关的感应表面)到检测面的空间距离。额定动作距离指接近开关动作距离的标称值。 ②回差距离:动作距离与复位距离之间的绝对值。 ③响应频率:在规定的1s的时间间隔内,允许光电开关动作循环的次数。 ④输出状态:分常开和常闭。当无检测物体时,常开型的光电开关所接通的负载由于光电开关内部的输出晶体管的截止而不工作,当检测到物体时,晶体管导通,负载得电工作。 ⑤检测方式:根据光电开关在检测物体时发射器所发出的光线被折回到接收器的途径的不同,可分为漫反射式、镜反射式、对射式等。 ⑥输出形式:分NPN二线、NPN三线、NPN四线、PNP二线、PNP三线、PNP四线、AC 二线、AC五线(自带继电器),及直流NPN/PNP/常开/常闭多功能等几种常用的输出形式。

光的反射练习题-附答案汇编

学习-----好资料 一、选择题 1、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茂密的树林下,常能在地上见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A. 太阳的虚像B .太阳的实像C .树叶的影子D .树叶的实像 2、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光的传播速度() A. 会减小 B ?不变C ?会增大D ?都有可能 3、打雷时,总是先见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A. 闪电比雷声先发岀一步 B. 闪电和雷声同时发岀,但是光速要比声速大的多 C. 闪电和雷声分别同时传到人眼跟人耳中,但人耳反应慢 D. 以上所述均不正确 4、一根旗杆在阳光照射下,在地面上投下一个旗杆的影子?自早晨到黄昏这段时间内,旗杆影子长度变化是( ) A. 逐渐变短B ?逐渐变长C ?先变长后变短D ?先变短后变长 5、如图是研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光在反射时可逆”,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改变光线0B与法线ON的夹角 B ?改变光线AO与法线ON的夹角 C.沿法线ON前后转动F板 D ?让另一束光从BO入射 6、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 °时,反射角也是20° B. 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 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10° D. 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7、(2013湘西4题3分)如果你在一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个同学的眼睛,那么无论这个平面镜多么小,该同学也一 定会通过这平面镜看到你的眼睛,这是因为( A. 光的漫反射 B. 光的镜面反射 C. 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D. 彼此处在眼睛的明视距离位置 8、小刚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所示,这时的时刻是( A. 21 : 10 B . 10: 51 C . 10: 21 D. 12: 01 9、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会变得越来越大 B. 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C. 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 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深度要浅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0.6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m,则蜻蜓在水中的像1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 距水面() A. 2m B. 1.4m C . 0.6m D . 2.6m

光的全反射

第2节光的全反射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2、理解临界角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公式确定光从介质射入真空(空气)时的临界角.过程与方法 能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 能运用全反射的知识分析和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了解光的全反射在光导纤维上的应用.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自然界中许多美好的现象进行充分的认识,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 2、了解我国光纤技术的进展以及光导纤维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培养爱国主义热情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临界角的物理意义,会确定光从介质射入真空(空气)时的临界角. 教学难点临界角的计算 教学方法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当一束平行光射入两种介质的分界面,能够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各满足什么关系?(反射定律、折射定律) (二)教学过程 设问:若一束光线从玻璃中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别该如何画出? 如果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逐渐增大,那么折射角也将逐渐增大,因为折射角总是要大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折射角一定会先达到90度。此时若再增大入射角,折射光线将怎么变化?(让学生猜测,推敲) 1.通过全反射演示仪演示入射角逐渐增大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变化关系。

2.通过电视录象更清晰的演示各光线的强弱变化关系。 导入定义: 全反射: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折射角正好90度即刚刚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临界角:刚刚能够发生全反射时的入射角。 补充现象:入射角越大,则反射光线越强,折射光线越弱,直到没有。 1、做好演示实验:光的折射和光的全反射实验. 2、带领学生分析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光由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不会发生全反射,而光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先达到9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入射角必须大于一定的角度:临界角 强调: 全反射:光照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光线全部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叫全反射. A、产生全反射的条件:①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或者等于临界角. B、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在入射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反射光的能量逐渐增强,折射光的能量逐渐减弱,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折射光的能量已经减弱为零,发生了全反射. C、当光由光密介质射火光疏介质时,应先判断会不会发生全反射.为此应画出入射角等于临界角的光路,然后再根据折射定律或反射定律进行定量计算或动态分析. 学生探究:一束光线射到两种介质界面时,是否一定会发生全反射现象?(学生回答) 总结全反射条件; 1.光从光密介质传播到光疏介质 2.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临界角的计算:sin I=1/n 说明:介质的折射率越大,那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越小 应用:多媒体课件放映 1.全反射棱镜 望远镜中利用全反射可缩短镜筒长度 2.光导纤维 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称,它是一种非常细的玻璃丝,直径只有几微米到一百微米,而且分为内芯和薄薄的外套两部分。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大,因此光在内芯中传播时会在内芯和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光波实际上也是一种电磁波,它象无线电波那样也能用来传递信息。载有话音、图像及各种数字信号的激光从光纤的一端输入,就可以沿光纤传到千里以外的另一端,实现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的主要优点是能同时传送大量信息,数以万记的电话机可以使用同一条光纤进行通话而不互相干扰。我国我国目前已经在省会城市间基本建成全国性的光纤通信网。北京有线电视台则于1999年在北京全市范围内铺设了有限电视光缆。 把一束玻璃纤维的两端按相同规律排列,具有不同亮暗和色彩的图像就能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用玻璃纤维也可以制成内窥镜,用来检查人体胃、肠、气管等内脏的内部。实际的内窥镜装有两组光纤,一组用来把光输送到人体内部,另一组用来进行观察。

光的反射练习题集锦

光的反射练习题集锦 判断题(1)树在河里形成的倒影,树在地面形成的影子本质上没有区别、()(2)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也在同一平面内、()(3)雨后晴朗的夜晚,人迎着或背着月光走时,看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水、()答案:(1)(2)√ (3)填空题(1)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是60,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若入射角增大1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_______、(2)太阳光线与水平面成45角,现用一平面镜把太阳光线反射到竖直向下的水井中,则平面镜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_______、(3)光的反射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_____反射的缘故;在教室里,因“反光”从某个角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4)以相等的入射角射到镜面上某点的光线可以有______条,以某一角度入射到镜面上某点的一条光线,有______条反射光线、(5)一束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反射角是______、答案: (1)60,20(2) 67、5 (3)镜面反射,漫反射,漫,镜面反射(4)无数,一(5)0(6)75,130 选择题(1)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C、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同样增大 D、入射角大于反射角(2)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为60,则反射光线与镜面间的夹角为() A、60 B、30 C、120 D、150 (3)一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然后将平面镜转动θ角,入射光线保持不变,那么反射光线的方向将改变() A、θ/2 B、θ C、2θ D、0 (4)关于光的反射定律的适用范围,正确的说法是() A、光的反射定律只适用于镜面反射 B、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光的反射定律不适用于垂直照射 D、光的反射定律适用于所有光的反射现象(5)教室的墙壁对光产生的现象是() A、镜面反射 B、漫反射

光的反射练习题和答案

光的反射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 (1)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C.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同样增大 D.入射角大于反射角 (2)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为60°,则反射光线与镜面间的夹角为()A.60°B.30°C.120°D.150° θ角,入射光线保持不变,那么反(3)一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然后将平面镜转动 射光线的方向将改变() θθθ D C.2.B/2.0 .A(4)关于光的反射定律的适用范围,正确的说法是() A.光的反射定律只适用于镜面反射 B.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光的反射定律不适用于垂直照射 D.光的反射定律适用于所有光的反射现象 )(5)教室的墙壁对光产生的现象是( .两种反射同时产生D C.不发生反射A.镜面反射B.漫反射 )是(倒影”,则“倒影”(6)平静的水面能清晰地映出岸上景物,就是大家通常说的“.倒立的虚像D.正立的虚像 B .倒立的实像 C A.正立的实像 (7)甲从一面镜子中能看见乙的眼睛,那么乙从这面镜子中() A.一定见到甲的眼睛 B.一定见不到甲的眼睛 C.可能见到,也可能见不到甲的眼睛 .镜子的位置不同,结果也不同D (8)一条光线在物体表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则() A.入射角为45°B.入射角为90°C.反射角为45° D.入射光线垂直物体表面 手电筒的光正对)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9 )着平面镜照射,如右图所示,则从侧面看去(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完整版)光的反射练习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茂密的树林下,常能在地上见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A.太阳的虚像 B.太阳的实像 C.树叶的影子 D.树叶的实像 2、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光的传播速度() A.会减小 B.不变 C.会增大 D.都有可能 3、打雷时,总是先见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这是因为() A.闪电比雷声先发出一步 B.闪电和雷声同时发出, 但是光速要比声速大的多 C.闪电和雷声分别同时传到人眼跟人耳中, 但人耳反应慢 D.以上所述均不正确 4、一根旗杆在阳光照射下,在地面上投下一个旗杆的影子.自早晨到黄昏这段时间内,旗杆影子长度变化是()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5、如图是研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光在反射时可逆”,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改变光线OB与法线ON的夹角 B.改变光线AO与法线ON的夹角 C.沿法线ON前后转动F板 D.让另一束光从BO入射 6、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是20° 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10°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7、(2013湘西4题3分)如果你在一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个同学的眼睛,那么无论这个平面镜多么小,该同学也一定会通过这平面镜看到你的眼睛,这是因为() A. 光的漫反射 B. 光的镜面反射 C. 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D. 彼此处在眼睛的明视距离位置 8、小刚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所示,这时的时刻是() A.21:10 B.10:51 C.10:21 D.12:01 9、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会变得越来越大 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C.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深度要浅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1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6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m,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 A.2m B.1.4m C.0.6m D.2.6m 11、小明身高为1.5m.站立在平面镜前2m处,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秒后,他 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1.5m,像变大 B.2m,像变小 C.3.6m,像不变 D.4.4m,像不变 12、小明同学身高1.80m,家里装修时要在墙上安装一个竖直的平面镜,为了能从平面镜中 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镜的最小长度应为() A.30cmB.60cmC.90cmD.120cm 二、填空题 1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传播。光在中传播的最快。 14、下列物体①太阳、②月亮、③蜡烛的火焰、④恒星、⑤镜子、⑥正在放电影的银幕、 ⑦碎玻璃、⑧发光的水母、⑨萤火虫、⑩钻石,其中一定是光源的有____________(填序 号). 15、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入射角是________;改变入射光的方 向,使入射角变大,则反射角变________;以ON为轴将硬纸板的右半面向后旋转,在硬

超小型光电传感器漫反射柱形光电开关

没有最小,只有更小! 业界最小款漫反射柱形光电开关 光电开关(即光电传感器:photoelectric switch)是光电接近开关的简称,它是利用被检测物对光束的遮挡或反射,由同步回路选通电路,从而检测物体有无的。物体不限于金属,所有能反射光线的物体均可被检测。光电开关将输入电流在发射器上转换为光信号射出,接收器再根据接收到的光线的强弱或有无对目标物体进行探测。 随着工业自动化小型化要求的不断提供,光电传感器也在往小型化发展,更多小巧的光电开关正在投入市场,为广大客户提供服务,主要介绍以下两款业界最小规格: 日本竹中(takex) UX系列光电开关: 光纤型光电开关不同的是,它本身自带放大器,不再像光纤型光电开关一样,光纤探头和放大器分离。这样使得安装操作更加简便,现场工作省时省力,必然会得到操作人员的喜爱。 ●漫发射型,具有灵敏度调节功能 ●耗电量比原来的光纤型光电开关还要节省 ●它的不锈钢外壳,连电池制造行业也丢掉了以前无法使用光电开关的顾虑 ●系列中的对射型同时包括了直装和侧装两种方式,现场运用方便 ●小巧的体型,使其可以探测普通光电开关难以探测的小型物体 型号:UX-R5V 探测方式:漫反射型 探测距离:3-50 mm 探测物体:100X100 mm 螺纹:M5x0.75 工作电压:12V~24V 波动10%以下 功率损耗:20 mA 输出方式:集电极开路 工作方式:入光工作方式 响应时间:小于0.5ms

光源:红外LED(870nm) 指示灯:橘黄为工作指示灯。绿色为稳定指示灯 连接方式:2米引线 防护等级:IP67 智恒(IMS)M5系列光电开关: IMS光电传感器最大的优势就是采用专用集成光传感器IC为核心,不仅内置放大器,而且带内置数字滤波器,有效防止外界自然光、外来红外光以及电磁信号干扰,具有行业领先优势。不仅如此,IMS光电传感器IC在业界已有广泛应用。 ●延时启动功能,防止上电误触发 ●高速响应时间1ms 、0.25ms可选 ●低功耗,自带灵敏度调节功能 ●内置数字滤波器,有效防止外界光电干扰 ●不锈钢外壳更加牢固稳定,便于安装 ●电源反接保护、输出过载保护、输出逆接保护 型号:IMS-PE-M5 探测方式:漫反射型 探测距离:1-100 mm 探测物体:100X100 mm 螺纹:M5 * 0.75 工作电压:12V~24V 波动10%以下 功率损耗:10 mA(低功耗) 响应时间:1ms、0.2ms可选 输出方式:集电极开路 指示灯:电源灯、稳定指示灯、工作指示灯。 防护等级:IP67

光的全反射教案.doc

《光的全反射》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 ②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并能用来解释生活中的全反射现象。 ③知道全反射棱镜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演示、讨论、分析过程,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感悟理论与实践联系的辨证关系,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教学难点】 ①掌握临界角的概念;知道临界角是发生全反射的最小入射角. ②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教学方法】情景激学法、实验探究法 【教具】 玻璃杯 (1 个) 、硬币 (1 枚) 、水 ( 一杯 ) 、小铁球 (1 个) 、试管夹 (1 个) 、蜡烛 (1 根) 、火柴 (1 盒) ,激光演示仪 (1 台 ) 、半圆形玻璃砖( 1 块) .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让学生参与实验,并让学生知道物理与生活联系很紧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①演示实验:熏黑的铁球浸没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放在水中的铁球变得比在阳光下更亮。 ②问题:生活中还有很多跟光有关的奇妙的自然现象,它们是怎么发生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这些问题有关的现象——全反射现象。 二、探究规律,把握真理 ( 一 ) 、实验探究全反射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实验 1: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平侧面并指向圆心O。 实验 2: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侧面并指向圆心O。 两个实验的入射角都从0°增大到90°的过程中, 观察两个实验并比较两个实验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示学生观察:①反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 情况;②随入射角增大,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强弱变 化情况;③圆侧界面和平侧界面的现象等。(教师演示 后,让学生讨论并回答) 相同点:①随入射角增大,反射角、折射角都增大; ②随入射角增大,反射光增强,折射光减弱;③在圆侧 界面,入射角皆为0°(即为垂直入射),光不偏离直 线传播;而在平侧界面(直径 AB的分界面),入射角不 为 0°,光偏离原直线传播(即发生了折射)。 由于在圆侧界面,光不发生偏折,沿原方向直线传 播,故可以不考虑,而主要考虑平侧界面上光的传播规 律,即比较平侧界面的两个实验: 实验 1:光从空气射入玻璃

案例:全反射

案例:全反射 该案例是人教版教材选修3-4中第十三章《光》的第七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重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通过本节内容总结性地应用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知识,进一步从本质上理解和应用折射定律和折射率,有效体会和熟练应用光路可逆解决光的传播问题;启下——可指导性地研究和学习“棱镜”。同时,本节内容与生产和科技应用联系紧密,是实现课堂知识学习走向课外、走向生产、走向科技的重要教学内容。整节课主要侧重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全反射现象、发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以及生活中的一些全反射现象,如海市蜃楼现象、生活中熟悉的应用,例如望远镜和光导纤维等,故本节课采用多媒体环境下开展教学是非常适合的,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全反射现象有关的内容。通过不同介质中折射现象的分析和全反射现象视频的观看使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一、案例背景(基本信息) 设计者:郭勇,清原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中学二级 学生:清原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二(10)班,58人 教材: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 教学设计指导者:李东风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中学高级教师 杨薇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初中内容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让学生从定性认识提高到定量研究,是高中物理光现象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介绍了全反射现象、发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及全反射现象的应用,是反射和折射的交汇点。全反射现象的研究,既是对反射和折射知识的巩固与深化,又为“棱镜”的学习作了铺垫,同时全反射现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所以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知识的特点 本节讲述几何光学的基础知识,主要讲述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全反射和光

知识讲解光的反射折射全反射

光的反射、折射、全编稿:张金虎审稿:吴嘉峰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光的反射定律与光的折射定律. 2.理解折射率的定义及其与光速的关系. 3.学会用光的折射、反射定律来处理有关问题. 4.知道光疏介质、光密介质、全反射、临界角的概念. 5.能判定是否发生全反射,并能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6.了解全反射棱镜和光导纤维. 7.明确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的原理. 8.知道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的操作步骤. 9.会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误差分析. 【要点梳理】 要点一、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 如图所示,当光线入射AO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的介质,即反射光线OB,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另一部分光进入第二种介质,并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向,即光线OC,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现象,光线OC称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称为折射角(2?). 2.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折射定律 (1)内容: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即12sinsin???常数.如图所示.

也可以用sinsininr?的数学公式表达,n为比例常数.这就是光的折射定律. (2)对折射定律的理解: ①注意光线偏折的方向:如果光线从折射率(1n)小的介质射向折射率(2n)大的介质,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并且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折射角也会增大(减小);如果光线从折射率大的介质射向折射率小的介质,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并且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折射角也会增大(减小). ②折射光路是可逆的,如果让光线逆着原来的折射光线射到界面上,光线就会逆着原来的人射光线发生折射,定律中的公式就变为12sin1sinn???,式中1?、2?分 别为此时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4.折射率——公式中的n (1)定义. 实验表明,光线在不同的介质界面发生折射时.相同入射角的情况下.折射角不同.这意味着定律中的n值是与介质有关的,表格中的数据,是在光线从真空中射向介质时所测得的n值,可以看到不同介质的n值不同,表明n值与介质的光学性质有关,人们把这种性质称为介质的折射率.实际运用中我们把光从真空斜射人某种介质发生折 射时,入射角1?的正弦跟折射角2?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介质的折射率: 12sinsinn???. (2)对折射率的理解. ①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某种介质的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跟光在 这种介质中传播速度v之比,即cnv?,单色光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中光速较小. ②折射率n是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由介质本身及人射光的频率决定,与入射角、折射角的大小无关,“折射率与sini成正比,跟sinr成反比”的说法和“折射率n跟光速”成反比的说法是错误的. 5.视深问题 (1)视深是人眼看透明物质内部某物点时像点离界面的距离.在中学阶段,一般都是沿着界面的法线方向去观察,在计算时,由于入射角很小,折 射角也很小,故有:111222sintansintan????????,这是在视深问题中经常用到的

光的反射练习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 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茂密的树林下,常能在地上见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 A. 太阳的虚像 B .太阳的实像 C .树叶的影子 D .树叶的实像 2、 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光的传播速度( ) A. 会减小 B ?不变 C ?会增大 D ?都有可能 3、 打雷时,总是先见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 这是因为 ( ) A. 闪电比雷声先发岀一步 B. 闪电和雷声同时发岀,但是光速要比声速大的多 C. 闪电和雷声分别同时传到人眼跟人耳中 ,但人耳反应慢 D. 以上所述均不正确 4、一根旗杆在阳光照射下,在地面上投下一个旗杆的影子?自早晨到黄昏这段时间内,旗杆影子长度变化是( ) A. 逐渐变短B ?逐渐变长 C ?先变长后变短 D ?先变短后变长 5、 如图是研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光在反射时可逆”,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 .改变光线 0B 与法线ON 的夹角 B ?改变光线 AO 与法线ON 的夹角 C .沿法线ON 前后转动F 板 D ?让另一束光从 BO 入射 6、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 20 °时,反射角也是 20° B. 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 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 10° D. 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7、( 2013湘西4题3分)如果你在一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个同学的眼睛,那么无论这个平面镜多么小,该同学也一 定会通过这平面镜看到你的眼睛,这是因为 ( A. 光的漫反射 B. 光的镜面反射 C. 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D. 彼此处在眼睛的明视距离位置 8、 小刚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所示,这时的时刻是( A. 21 : 10 B . 10: 51 C . 10: 21 D . 12: 01 9、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会变得越来越大 B. 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C. 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 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深度要浅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距水面( ) A . 2m B . 1.4m C . 0.6m D . 2.6m 11、 小明身高为1.5m .站立在平面镜前 2m 处,他以0.1m/s 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2秒后,他 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 . 1.5m ,像变大 B . 2m,像变小 C . 3.6m ,像不变 D . 4.4m ,像不变 12、 小明同学身高 1.80m ,家里装修时要在墙上安装一个竖直的平面镜,为了能从平面镜中 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镜的最小长度应为( ) A . 30cmB. 60cmC. 90cmD 120cm 二、填空题 13、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 ________________ 传播。光在 _________________ 中传播的最快。 记;口| 1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 0.6m 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 2m,则蜻蜓在水中的像 )

光的全反射教案

全反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什么是光密介质. (2)理解光的全反射. (3)理解临界角的概念,能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 (4)知道光导纤维及其应用.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概括出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引起学生思维海洋中的波澜,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方法、能力. 3.德育目标: 渗透学生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很多,能否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它,更科学的应用生活中常见的仪器、物品. 二、教学重点 全反射条件,临界角概念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 临界角概念、临界条件时的光路图及解题.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观察、猜想、印证、归纳的方法得出全反射现象的发生条件、临界角概念等. 五、教学用具 玩具光纤 玻璃瓶 激光枪 六、课时安排:1 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市面上卖的玩具光纤---满天星,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让学生到黑板前完成以下四幅光路图(完整光路图) 1.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 1.1 给出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概念. 1.2 让学生指出以上两个图中的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让学生自己体会出一种介质是光密介质还是光疏介质其实是相对的. 1.3 (投影片出示填空题) 光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折射角________ 入射

角.(本题让学生共同回答) 2.全反射 (设置悬念,诱发疑问) [教师]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应该大于入射角。设想,当入射角慢慢增大时,折射角会先增大到90°,如果此时我们再增大入射角,会怎么样呢? (这时可以让学生自发议论几分钟)然后做实验 2.1 出示实验器材,介绍实验. 玻璃瓶内注入一部分浓茶水,液面上方充满烟雾。让激光枪从玻璃瓶的一侧射入,入射光斜射到茶水的内表面上。在烟雾中就能清晰地看到折射光线,同时在茶水中还可以看到一条微弱的反射光束。 [问]增大入射角,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甲]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增大. [学生乙]反射光越来越亮,折射光越来越暗. 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光线刚刚冒出水面,沿着水面掠过,这说明折射角已经接近90°。再增大入射角,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且反射光线变得更亮.。 (学生恍然大悟) [教师]什么结果? [学生]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线没有了,只剩下反射光线. [教师]这种现象就叫全反射. 3.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3.1 临界角C [要求学生根据看到的现象归纳] (学生讨论思考) [学生甲]入射角要大于某一个值. [教师]对,我们把这“某一值”称为临界角,即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用字母C 表示. [教师启发]若已知水的折射率为n,那么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多大? 学生领会,列出算式: sin90sin C =n [教师]这样对吗?错在哪儿? [学生甲]光不是从空气进入水。 [教师]对了.你们自己改正过来. 学生列出正确计算式: sin90sin C =n 1 sin C = n 1 教师点明临界角的计算公式:sin C = n 1 3.2 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教师]毫无疑问,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是条件之一,还有其他条件吗? [学生乙]光从水中进入空气. [教师]可以概括为… [学生]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 [教师]很好,记住,是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3.3 巩固练习

高中物理 第四章4.3 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教案 粤教版选修3-4

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 (2)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3)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概括出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引起学生思维海洋中的波澜,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方法、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学生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 (2)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很多,能否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它。 (3)更科学的应用生活中常见的仪器、物品.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到它与光疏介质的界面上时,如果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就发生全反射现象. 2.全反射的应用,对全反射现象的解释.光导纤维、自行车的尾灯是利用了全反射现象制成的;海市蜃楼、沙漠里的蜃景也是由于全反射的原因而呈现的自然现象. 三、教具 1.全反射现象演示仪,接线板,烟雾发生器,火柴,产生烟雾的烟雾源,半圆柱透明玻璃砖(半圆柱透镜),弯曲的细玻璃棒(或光导纤维). 2.烧杯,水,蜡烛,火柴,试管夹、镀铬的光亮铁球(可夹在试管夹上). 3.自行车尾灯(破碎且内部较完整). 4.直尺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Ⅰ将光亮铁球出示给学生看,在阳光下很刺眼,将光亮铁球夹在试管夹上,放在点燃蜡烛上熏黑,(将试管夹和铁球置于烛焰的内焰进行熏制,一定要全部熏黑,再让学生观察.)然后将熏黑的铁球浸没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放在水中的铁球变得比在阳光下更亮.好奇的学生误认为是水泡掉了铁球上黑色物质,当老师把试管夹从水中取出时,发现熏黑的铁球依然如故,再将其再放入水中时,出现的现象和前述一样,学生大惑不解,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开始学习新的知识——全反射现象. (二)新课教学 1.全反射现象. (1)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 光密介质:对于两种介质来说,光在其中传播速度较小的介质,即绝对折射率较大的介质; 光疏介质:对于两种介质来说,光在其中传播速度较大的介质,即绝对折射率较小的介质。 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是相对的.例如:水、空气和玻璃三种物质相比较,水对空气来说是光密介质,而水对玻璃来说是光疏介质。 思考:光线由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时(例如由空气射入水),折射角-----于入射角; 光线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例如由水射入空气),折射角-----于入射角。 (2)全反射现象 既然光线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可以预料,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就会增大到90°,如果入射角再增大,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观察实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