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食品级磷酸盐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食品级磷酸盐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食品级磷酸盐市场现状分析
相关专题: 食品添加剂 时间:2011-11-03 20:43 来源: 阿里巴巴化工价格库
本文就食品级磷酸盐的市场发展、存在问题、竞争态势等做一简要介绍和分析。

一、磷酸盐市场现状

(一)磷酸盐 我国磷酸盐工业经过多年的战略布局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已逐渐形成初级产品(黄磷和磷酸)靠近原料产地-沿海地区重点发展磷系衍生物和精细磷化工产品的合理布局。我国黄磷生产能力的94%已集中到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等能源较丰富、能源价格较低的地区,保证了我国黄磷的低成本,从而有力地支撑起我国庞大的磷酸盐工业。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生产能力最大的磷酸盐大国之一,已经建立了以矿山开采到基础原料生产,再到各种常用无机磷酸盐生产的完整工业体系。精细磷酸盐产品生产、有机磷产品的生产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我国的磷酸盐产品基本上能满足国内的需要,而且并有出口,磷酸盐生产的基础产品和骨干品种如黄磷、工业磷酸、工业级和食品级三聚磷酸钠、饲料级磷酸氢钙、工业级磷酸钠等产品在世界贸易中我国一直占据前两位。我国的磷酸盐产品也在世界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在产品质量、成本各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

近年来,在外国投资者的刺激下,我国出现了磷酸盐企业盲目扩产的趋势。如,云南南磷集团前期5万吨的工业三聚磷酸钠投产,四川天原股份有限公司也在目前4万吨规模的基础上,将三聚磷酸钠的产能陆续扩大至20万吨,重庆川东化工集团也欲扩大产能,而东部企业也多数实施了产能扩张。在企业产能大规模扩展的同时,国内市场需求却没有同步扩大。剩余产品只有寻求国外市场。2006年,我国主要磷酸盐产品中磷酸出口58万吨,比2005年同期增长了25%;三聚磷酸钠出口约5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2%。

磷酸盐行业周期性特点比较明显,我国磷酸盐行业总体产能过剩,特别是以工业级为主体的初级产品更是供需失衡,竞争不可避免。目前的磷酸盐出口形势是喜少忧多,因为该行业使用的主要原料黄磷具有战略意义。随着国内磷酸盐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变,未来磷酸盐企业的发展将逐渐向高附加值转变。

(二)食品级磷酸盐

食品级磷酸盐在功能上主要作为营养强化剂与品质改良剂,食用磷酸盐的种类一般包括磷酸钠、磷酸钾及磷酸钙,广泛应用于乳品加工、食品保鲜、酿造发酵等食品工业与饮料行业。磷酸钠的最大市场是肉类、禽类和海产品,以三聚磷酸钠为主要产品。第二大市场是焙烤食品,其中磷酸钠在冷冻和冷藏面团、冷

冻预焙烤糕点、预混合料和酵母产品中作为膨松剂。酸式焦磷酸钠和磷酸钠铝是该市场中两种主要的磷酸钠产品。磷酸钠也用于乳品和相关产品中。

全球食用磷酸盐市场需求量约5亿美元左右,并以年2%的速度递增;近几年来,我国磷酸盐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和开发比较活跃,2002年,全国生产食品磷酸盐生产能力达5万吨/年,实际年产量约为3万吨/年,使用的食品磷酸盐有11个品种,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可见,国内发展食品级磷酸盐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

到了2008年,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较大,磷化工行业在也经历了大起大落。2008年1-9月份在磷化工行业高景气度的背景下,磷矿石和磷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上涨,9月份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磷化工景气度快速下行,国内外磷化工产品需求迅速下降,受出口萎缩和国内需求不振的影响,近期磷酸盐企业总体处于低迷状态。

目前,云南、贵州、湖北等国内磷酸盐主要产地的企业开工率普遍不高,主要是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需求低迷所致,产能过剩是根本原因。磷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相关企业不忍放弃这块"蛋糕",加之行业盈利能力不断向好,阻碍了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观望与侥幸的心理左右着许多企业。潜在的生产能力随时都会释放出来,所以造成了目前市场这种不温不火的尴尬局面。

 随着磷酸盐产业的不断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将成为国家政府引导发展的产品,目前国家现在已经提高了工业级磷酸盐产品的生产审批门槛,引导磷酸盐向着精细化、高附加值方向转化。

二、食品级磷酸盐行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磷化工行业虽然发展迅速,生产和消费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产品规格少

目前国内磷化工大部分以黄磷、三聚磷酸钠、磷酸为主,普通产品多,精细确化工产品少;低档次产品多,高档次产品少,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基础产品多,高新产品少,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少。

 我国磷化工产品不但品种、规格不多,甚至精细磷化工产品还需从国外进口,许多国内各行业需要的高质量磷化工产品必须依靠进口。我国磷化工行业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低附加值的无机磷化工产品比例过大,高附加值的有机磷产品比例较小,很多企业的产品还停留在几种大宗传统产品上。行业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有机磷产品需求增长较快,每年需进口;另一方面现有磷化工企业的生产技术和原料路线较落后,有机磷产品装置规模小,产品品种单一,缺乏竞争力。而国外产品品种多,例如黄磷,美国

除了工业品黄磷外,还有低砷黄磷、半导体用的超纯黄磷;磷酸除了工业品外,还有食品级、试剂级以及高纯磷酸等。

 (二)资源利用率低、环保问题突出

我国的磷矿石加工利用以初级产品为主,还有部分原矿出口,且出口价格较低。目前国内的磷矿石也多用于生产磷肥,用于生产精细磷化工产品的很少,产品附加值很低,资源优势未能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目前磷矿深加工比例较低的问题非常突出,资源利用率低,已严重影响了磷资源利用的整体效益。磷化工生产方面也存在许多环保问题。如黄磷生产中,所生成的炉渣、磷铁、炉气、磷渣和污水,若不综合利用,都会成为"废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另外,其他磷化工产品的生产当中,也不同程度地排放一些"三废",目前大部分未得到合理回收利用,这样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也使得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完全不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会严重威胁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资源趋紧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磷化工行业属于高能耗的基本化工原料工业,电价格对磷化工产品的生产成本影响很大。近几年电力等涨价导致磷化工产品生产成本增加,直接影响了磷化工行业的经济效益。磷化工行业的母体产品是黄磷和磷酸。黄磷生产消耗大量电能,而我国工业磷酸和食品级磷酸几乎完全由黄磷加工制成。长远来看,黄磷价格上涨的趋势难以逆转,因此磷化工产品的生产成本也将趋于上升,这为下游的磷化工产品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生产规模小而散

我国的磷酸盐生产多为中小企业,厂点分散,多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强,产品品种单一,精深加工能力差,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低,与磷资源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磷化工产业的整体水平亟待提高。企业分散致使原材料运输费用高,也给"三废"综合治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食品级磷酸盐行业市场竞争趋势分析

(一)国际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由于市场竞争过度、资本收益率越来越低,国际上一些百年磷化工生产企业,如德国赫斯特、法国罗地亚等,从20世纪90年代起便纷纷退出磷化工产业领域。目前,世界上磷化工普通产品的供应主要来自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磷及磷制品产业发展迅猛,主要产品黄磷、磷酸、三聚磷酸钠的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占据了世界2/3的市场份额,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磷化工生产大国。但是由于产品多属于中低端产品,高端产品整体市场竞争力较低,因此未来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并朝着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方向竞争。 (

二)金融危机加快国内行业整合步伐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企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更加复杂,经济危机引起了食品级磷酸盐市场的剧烈震荡,但同时也加快了磷化工行业的整合步伐,也为有实力的企业提供了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发展机遇。

国内磷化工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黄磷生产主要原料磷矿石价格持续上涨,煤炭、电力、运输等价格也大幅上升,导致黄磷生产成本明显上升,同时产品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企业也带来了不利影响。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到位, 导致部分没有磷矿资源和电力优势的磷化工企业有效关闭,黄磷价格开始持续走高,从2007年四季度开始,磷化工下游产品的价格出现一定幅度的回升,面对以上形势,企业应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 开展内部挖潜、降本增效等活动,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金融危机淘汰了一些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同时也为有实力的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契机。近年来世界磷化工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产品结构和布局都进行了调整,正在向着国际化、大型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未来磷酸盐企业竞争核心将逐步向产品发展方向靠拢,市场竞争将不断加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