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四川省内江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四川省内江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四川省内江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不久前,日本援助中国的防疫物资上所写的“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等诗句引起人们热议。随着新冠肺炎在全球大流行、中国国内疫情趋于平缓,中国投桃报李的时候到了。

在中国捐助给其他国家物资的包装箱上,也出现了许多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诗句。如在援助意大利的物资包装箱上,就写有明代学者李日华赠予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诗句“云海荡朝日,春色任天涯”;援助印度的物资上所写的“尼莲正东流,西树几千秋”一句,实际上出自玄奘法师《题尼莲河七言》一诗。由此不难发现,中国古人爱写诗赠人,中国古人走出国门,也愿意用诗抒发情感,记录所见所闻。总而言之,在中国,写诗的传统自古而盛。

自先秦开始,古代中国就有“诗言志,歌永言”的说法,意为诗是用来表达作者的内心志意,而唱歌则是为了拉长这些语言,使得情感能够充分展现。可见,中国古人写诗、唱歌,正是为了抒发自己内心所想。

《论语》中曾经记载孔子教育自己的孩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说明此时很多人已经将读诗视作某种标准。从孔子曾经编纂《诗经》经历,以及其“尽善尽美”的论述中不难发现,这种标准既是关乎某人“君子”与否的道德标准,亦是审美标准。《论语》中还指出了诗“兴观群怨”的作用,既能让写的人、吟唱的人感发自己的内心志意,其他人亦能通过观看、听取一地的诗歌体味这里的风俗。

可见,这时的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是人对自己所见所想的记录和表达,也是统治者与臣民之间的互动。曾经被统治者处以酷刑的司马迁则在《报任安书》中认为,作诗文者“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知来者”,其在评价屈原之《离骚》时也说“离骚者,犹离忧也”。这时的诗、文,已经表现出了作者对自己内心的探索。

至于魏文帝曹丕,在其表达自己治世思想的文集《典论》中专作《论文》一篇,将文提升到了“经国大业”“不朽盛事”的高度。诚然如曹丕所说,年寿总有终结,荣乐随之而止,唯有一人之诗文,方能使其名于后世。这一观点放在曹家三父子身上似乎无比恰当,不论小说如何演绎,但凡懂点诗的人,都能体会到曹操的耿介多气,亦能体会到曹植的飘逸多才。

两晋时期的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认为文学创作其实是基于人对于物象的感知,也基于作者本身的才学修养。至于南朝的刘勰,则将人置于“天地之心”的位置,认为人是自然思考的器官,既然有心便有思考,既然有思考便有文,这是“自然之道”。

至此,中国古代关于诗文如何生发的理论几近成熟。细看不难发现,古人写诗写文,基于所见所闻,

通过有韵律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希望通过这种带有音韵、形式美感的艺术形式记录反映外界,并唤起更多人的共情。

清代赵翼曾有“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一句,并非唱衰,实则表明了当社会发生巨大变化时,会对诗人的创作产生强大的刺激。可见用诗文来反映社会现实是中国古人的传统。

时至今日,国人亦应发挥这种传统,用文字书写、记录时代。归根结底一句话,我们优美的文字,应该体现在援外防疫物资上,但不应该只体现在援外防疫物资上。

(摘自袁新雨《中国的写诗传统》,北京晚报,2020年04月22日)

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疫情期间,日本援助中国及中国捐助他国物资的包装箱都有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诗句。

B.“诗言志,歌永言”与“不学诗,无以言”,侧面反映出古人把写诗当作抒情手段的情况。

C.古人通过有韵律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想,记录和反映外界,唤起他人的情感共鸣。

D.作者摘引《论语》《报任安书》中的语句,在证明我国古代文人重视用诗文抒发情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外国援助我国防疫物资上写有中国古诗为例,引出我国自古具有写诗传统的议题。

B.赵翼的观点表明诗文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传统那么今天诗文就可以出现在援外防疫物资上。

C.为了更好地阐述论点,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D.列数历代评论家有关写诗的论述,意在强调诗文具有表现内心志意记录时代风貌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人,无论在国内还是走出国门,都爱写诗,可见,中国写诗的传统自古而盛。

B.“三曹父子”所写之诗,或耿介多气,或飘逸多才,正因为如此,才“使其名于后世”,令人敬仰。

C.诗有“兴观群怨”的作用,屈原写《离骚》是因为离忧,后人阅读也会有所感发。

D.中国的写诗传统自古而盛,历代文人以诗抒情言志,那么国人应继续弘扬这种传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为了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有效防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野生动物身上有大量未知的病毒、细菌和寄生物。有数据表明,78%的人类新发传染病与野生动物有关。但与此同时,这些野生动物也是生态链中不可缺失的一环,在维护生态平衡中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摘自光明网《野生动物的“身体密码”:一面天使一面魔鬼》)材料二: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就餐是人们最普通频繁的事情,聚餐更是人们联络感情、增进友情最常用的方式,在五千年中国餐饮文化占有特殊地位,形成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现在推出分餐制,要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在人群中掀起一波波涟漪,各种顾虑担忧、质疑声不断。

研究表明,亲密接触、唾沫飞溅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而合餐是唾液传播、“病从口入”的主要途径之一。中国是乙肝、胃溃疡、胃癌等肠胃疾病高发的国家,传统的合餐、互相夹菜等行为容易造成食源性疾病交叉感染和传播。随着社会的进步、媒体的广泛宣传和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分餐。尤其是在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肆虐、危害人类安全的背景下,改变饮食习惯、提倡分餐制,这是经济社会发展、饮食文化更新、文明意识提升、社会治理提质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认真学习有关规定,担起社会责任,自觉维护社会共同秩序。同时,要强化感情联络,分餐不分爱,努力争取阻断病毒传播和深化感情的双赢局面。

(摘自精神文明网《舌尖防疫战分餐不分爱》)材料三:

勤洗手、勤通风、出门戴口罩、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疫情防控期间,这些健康防护行为是对每个人的有效保护,逐渐成为人们的良好卫生习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大多高度重视个人卫生防护。但也要认识到,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不能仅在“疫”时,不能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而懈怠淡忘,而是重在平时、贵在坚持。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各个环节共同发力、各项制度共同支撑,既考验人们的自觉自律,也考验社会治理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在影响健康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养成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需要从我做起、家家行动。通过各方面、每个人的努力,把疫情防控期间形成的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长期坚持下去。

(摘自人民日报《有的放矢: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贵在坚持》)

4.下列对“公共健康安全”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果子狸体内携带多种寄生虫,也是重要的植物种子传播者,所处的灵猫科是食肉目中最原始的类群

B.穿山甲体内也携带多种寄生虫,同时是唯一长鳞片的哺乳动物,是白蚁天敌、生态系统中的工程师。

C.亲密接触、唾沫飞溅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容易病从口入,造成食源性疾病交叉感染和传播。

D.勤洗手,勤通风,出门戴口罩,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已成为疫情期间重要的健康防护行为。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形象地告诉了野生动物的“身体密码”:一面天使,一面魔鬼。因此,我们要对

“野味”坚定地说“不”。

B.传统的聚餐是人们联络感情和增进友情最常用的方式,当下推出分餐制,就能改变人们不良的公共生活习惯。

C.野生动物身上带有大量未知病毒、细菌和寄生物,大多数的新发传染病与野生动物的病菌传播有关。

D.在影响健康的因素中,一半以上与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因此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生活方式尤为重要。

6.经历了这次疫情,我们应该形成哪些良好的公共健康安全习惯?请你结合材料,提出相关建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欢喜

简平

我怎么可能会喜欢这样一个寒冷而绝望的冬天呢?那痛楚是割裂着心的锐利的冰凌,那绝望如漫漫冬夜里连一颗幽暗的星子都没有。时至年末,偶尔有一些零星的爆竹声,人们和这世界一起准备进入下一个年轮。可我却翻不动我的日历——从胃癌切除手术室出来,我就觉得太阳再也不会升起来了。

可是,母亲来了,她帮我把12月的日历翻到最后一张,然后,在大理石台历架上换上了全新的日历芯子,那封面上标着鲜红的纪年:2012年。母亲坐在我的床头,用平静的声音对我说:“人生来就是要受苦的,但再苦也要走过去,而且总是走得过去的。你看,新的一年就要到来了,所有的日子都在前面一天天等着你呢。”

也就是从那个12月开始,母亲每周三都早早地来到我的住处。她来时总是两只手都提着沉沉的袋子,里面装满了刚刚买好的蔬菜、瓜果,有时还装着报纸和书籍。我怕她累着了,让她每次都坐出租车过来,但她不肯,说这点东西她提得动。所以,母亲还是每每乘公交车来,路上要倒几趟车,来回至少得两个多小时。一进门,母亲就忙乎起来,一边跟我聊天,一边拣菜、洗菜,然后去厨房煲汤做菜,稍有空隙,还帮我打扫屋子。这个时候,我就会停止无穷无尽的销蚀灵魂的妄念,在颠簸的气流里上下乱飞的风筝便也

静止在了空中。

从此,每个周三成了我心里企盼的节日。每当听见母亲用钥匙转动门锁的声音,我心里就欢喜得像是燃放起了焰火,那焰火在彻骨的寒冷中美丽绽放,将凛冽染上了一层明亮和温暖。我感觉那一天心情特别平和,特别安宁。我真的又可以站立起来了,可以趴在窗前看外面的天与地了。原本因为恐惧和焦虑,我如同一只被蒙住眼睛的惊慌的小鸟,哪怕飞得再高,也看不见连绵的山脉和澎湃的海洋了。那天,下雪了,江南的雪花不是完整的一朵朵的,谁都无法相信它会聚起来,可偏偏不多时,雪就把房顶、树枝和路径覆盖住了,白色皑皑,一派纯净。我真的好欢喜啊。只是母亲要回去了。屋门关上的刹那,我便急急地返身来到窗口等待着,等待着……母亲瘦弱的背影出现了,她一步一步地踏在积了雪的小道上,雪花落在她的肩头,落在她的发上。直到这时,我才第一次那么真切地看见,母亲的头发早已花白如雪。是啊,亲已经75岁了,苍老毕现。之前,我从来没有在母亲跟前流过一滴眼泪,但这时我禁不住泪水崩落。

母亲的脚步带走了冬雪,牵来了春天的消息有一天,母亲说:“我带你出去走走吧。”于是,我欣然跟着母亲去了一处公园。虽说还有些许料峭春寒,但杨柳枝头已爆出嫩黄嫩绿,令我想起李白“春风柳上归”的诗句。春回大地,当是自然规律,但对于我个人来说,这却不是必然的,那是一种更神圣的力量。回到家后,我坐到书桌前,打开电脑,写下了病后第一篇文章,当我点上最后一个句号时,我泪流满面,我为自己能重新开始写作而欢喜万分。

夏季的一个周三,飓风来临,黑云压城,狂风暴雨仿佛要掀翻整个世界。我正忐忑不安时,母亲敲响了房门。只见她完全成了一个“水人”,不等我开口,她自己先笑了起来,说那浓雾的风雨真像一堵厚厚的山墙,但她穿越过来了。我跟母亲说:“以后你别每周都来了。”母亲没有接我的话头,继续说笑道:“穿越还真要有点儿气力的。”

着又到12月了。因着母亲,我甚至都没有觉得冬季已至。那个周三的上午,我习惯性地等着母亲的到来。可是,这一次,我却没有等到。母亲打来电话说,她今天不能来了,因为她胆囊炎发作了,老毛病了,已经吃了药,在家躺躺就是了。我不放心,让我妹妹带母亲去医院检查。结果出来了,竟是肝癌,而且医生说可能只有六个月的存活期。霎时间,我重跌入一年之前,又回到了天寒地冻的日子。

但是,母亲再一次来到了我的身边,再一次帮我把12月的日历翻到最后一张,然后,在大理石台历架上换上了全新的日历芯子。这一次,鲜红的大字标着的纪年是2013年。母亲照例平静地对我说:“你不用为我担心,我一点问题都没有,往后的日子跟以前不会有什么两样。”在母亲做了介入治疗两周之后,我和母亲互相扶持着,登上了飞往香港的航班。坐在维多利亚港边,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望着天边的一抹祥云,我跟母亲一块说起了我们共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黄浦江,说起了流经母亲故乡江苏常州的大运河,说起了母亲年前专为我祈福而到过的黄山湖。望着粼粼波光,我想,水流滔滔,千回百转,所有的河系水脉终将汇合,日夜不息地奔向世界上的每一个地方。

我对母亲说了德国诗人贝托尔德·布莱希特的故事:那时,他躺在柏林一家医院的病床上奄奄一息,当他看见窗外一棵树上停了一只小鸟,而且不断地啼鸣,不由得拿起笔来写下了生命中最后一首诗。布莱希特说,我死之后,鸟还活着,在树上,婉转鸣叫。这时,正好有一只鸟儿从苍翠的树丛中鸣叫着飞起,我和母亲都欢喜得笑出声来。

(节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塑造母亲这一形象时,既运用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又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来侧面烘托母亲的形象。

B.文章非常注重段落间的过渡,如第五段开头一句,既承接上文对雪的描写,又引出下文对春景的描写,使上下文段落间衔接自然。

C.文章第八段中“母亲照例平静地对我说:你不用为我担心,我一点问题都没有”,是因为母亲确认自己是老毛病发作了,并不知道自己得了肝癌。

D.文章中的母亲勤劳、简朴、乐观,她深爱着自己的儿子,她以自己的勇敢、乐观,让身处痛苦中的儿子看到希望,感受到欢喜。

8.分析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春回大地,当是自然规律,但对于我个人来说,这却不是必然的,那是一种更神圣的力量。

9.文章结尾为什么要引用德国诗人贝托尔德·布莱希特的故事?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熊远,字孝文,豫章南昌人也。远有志尚,县召为功曹,不起,强与衣帻,扶之使谒。十余日荐于郡,由是辟为文学掾.。远曰:“辞大不辞小也。”固请留县。太守察远孝廉。

元帝作相,引为主簿。时传北陵被发,帝将举哀,远上疏曰:“园陵既不亲行,承传言之者未可为定。谓应更遣使摄.河南尹案行,得审问,然后可发哀。即宜命将至洛,修复园陵,讨除逆类。昔宋杀无畏,庄王奋袂而起,衣冠相追于道,军成宋城之下。况此酷辱之大耻,臣子奔驰之日!夫修园陵,至孝也;讨逆叛,至顺也;救社稷,至义也;恤遗黎,至仁也。若修此四道,则天下响应,无思不服矣。昔项羽杀义帝以为罪汉祖哭之以为义刘项存亡在此一举群贼豺狼弱于往日恶逆之甚重于丘山大晋受命,未改于上;兆庶讴吟,思德于下。今顺天下之心,命貔貅之士,鸣檄前驱,大军后至,威风赫然,声振朔野,则上副西土义士之情,下允海内延颈之望矣。”属有杜弢之难,不能从。

时江东草创,农桑弛废,远建议曰:“立春

..之日,天子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载耒耜,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以劝农功。《诗.》云:‘弗躬弗亲,庶人不信。’自丧乱以来,农桑不修,游食者多,皆由去本逐末故也。”时议美之。

建兴初,正旦将作乐,远谏曰;“谨案《尚书》,尧崩,四海遏密八音。《礼》云,凶年,天子撤乐减膳。孝怀皇帝梓宫未反,豺狼当途,人神同忿。公明德茂亲,社稷是赖。今杜弢蚁聚湘川,比岁征行,百姓疲弊。谓宜设馔以赐群下而已。”元帝纳之。时王敦作逆,沈充举兵应之,加远将军,距而不受,不输军资于充,保境安众为务。敦至石头,讽朝廷征远,乃拜太常卿,加散骑常侍。敦深惮其正而有谋,引为长史。数月病卒。

(节选自《晋书》卷七十一,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项羽杀义帝/以为罪汉祖哭之以为义/刘项存亡/在此一举群贼/豺狼弱于往日/恶逆之甚/重于丘山/

B.昔项羽杀义帝以为罪/汉祖哭之/以为义/刘项存亡/在此一举/群贼豺狼/弱于往日恶/逆之甚/重丘山/

C.昔项羽杀义帝以为罪/汉祖哭之以为义/刘项存亡/在此一举/群贼豺狼/弱于往日/恶逆之甚/重于丘山/

D.昔项羽杀义帝/以为罪汉祖/哭之以为义/刘项存亡在此/一举群贼豺狼/弱于往日恶/逆之甚重于丘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如:掾吏、掾史、掾属等。

B.“摄”是暂时代理官职之意。古代表示官职的代理、兼任的词还有“假、兼、陟、权、署”等。

C.“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也是一个重大节日。这天,天子率朝臣到东郊迎春,祈求丰收。

D.《诗》即《诗经》的简称。起初叫《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远令人敬畏。王敦叛乱到石头城时,向朝廷讽谏征召熊远,且因十分敬畏他为人正直

富有谋略,又延请他做长史。

B.熊远很有谋略。有传言说北陵已被掘开,皇帝要举哀,熊远即上疏掌握情况后再发哀,

强调修好孝、顺、义、仁四道。

C.熊远重视农桑。江东政权刚建时,农桑之事已得到治理,熊远再建议皇帝躬耕帝藉、率

先垂范,当时认为这很有道理。

D.熊远谏言有方。对建兴初正旦作乐之事,熊远的谏言既依《尚书》《礼》等典籍,又联系豺

狼当道、百姓疲弊的现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修园陵,至孝也;讨逆叛,至顺也;救社稷,至义也;恤遗黎,至仁也。

(2)公明德茂亲,社稷是赖。今杜弢蚁聚湘川,比岁征行,百姓疲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乙亥岁除①渔梁村

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②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③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①乙亥:宋高宗二十五年。这年十月,秦桧死后,高宗召回部分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作者也奉诏回京。岁除:除夕。②更:经历之意。③商量:酝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似觉”点出对前途把握不定的心理状态,凸显茫茫身世之感。

B.颔联“客愁新”暗示诗人已有旧愁,羁旅逢岁末,平添上了客居新愁。

C.颈联上句写想象中雪意浓酣、垂垂欲下之景,下句写春回大地的旖旎风光。

D.全诗以情出景,虚实结合,情景相生,在时空的跨越中开拓了诗的意境。

15.尾联所写情景与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中“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二句有相似的表达效果,试结合诗句简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两句直抒胸臆,抒发了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情感。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诗句是“,”。

(3)苏轼《赤壁赋》中有两句阐述了“变”与“不变”的哲理:从“变”的角度看“

”;而从“不变”的角度看“”。

三、语言文字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法理论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的民法实践相比还不完全适应。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民法典共7编1260条、10万多字,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体量最大、编章结构最复杂的一部法律。()。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将其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引导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的规范,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

民法典颁布实施,并不意味着解决了民事法治建设的所有问题,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探索,还需要不断配套、补充、细化。有关国家机关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加强同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对于同民法典规定和原则不一致的国家有关规定,要抓紧修改、清理、废止。要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保持民法典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统一。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日新月异审议遵循一劳永逸

B.一日千里审议遵守一蹴而就

C.日新月异审核遵守一蹴而就

D.一日千里审核遵循一劳永逸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要实施好民法典,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B.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C.要实施好民法典,就必须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D.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同民法典规定和原则不一致的国家有关规定而言,要抓紧清理、修改、废止。要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保持民法典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统一。

B.对于同民法典规定和原则不一致的国家有关规定,要抓紧修改、清理、废止。要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保持民法典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统一。

C.对于同民法典规定和原则不一致的国家有关规定而言,要抓紧修改、清理、废止。要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保持民法典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统一。

D.对同民法典规定和原则不一致的国家有关规定,要抓紧清理、修改、废止。要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保持民法典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统一。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通常,临床试验首先在少量志愿者身上开展,以检验安全性以及人体免疫反应。如果效果良好,研究人员将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试验规模,①。而最终的3期临床试验往往需要数千甚至数万名志愿者参与,在他们接种疫苗或安慰剂后,研究者将跟踪他们被感染的情况。在研制一款针对新型病毒的疫苗时,有效性的验证往往需要至少一年。更不用说在疫情期间,很多人多数时间都选择居家隔离——对于个人安全及疫情控制而言,这当然是正确的决定;但对于检验疫苗有效性的试验来说,要取得可靠的结果,②

。在全球疫情快速蔓延的背景下,缩短疫苗研制周期、让公众能更早得到保护,就成为研究人员及公众迫切的愿望。这时,一种激进、极具争议性的手段——人体感染试验——再次受到关注。简单地说,③,就是为了验证某种疫苗或药物疗法的效果,让志愿者故意感染病原体。21.读下面的文字,请在横线上再写三个语句,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句。

要求:内容从《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鲁宾逊漂流记》《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几部名著中选择。

课外阅读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读《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可以从保尔身上看到什么是勇敢坚强;读《水浒传》,我们可以从宋江身上感受到什么是义薄云天;;;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对北大学生提出要“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习近平总书记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著名演员何冰在今年的演讲《后浪》中说:“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是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

作为高一的你们,读了以上的材料有什么感悟和认识?请以“复兴中学”的李华的名义写一篇在国旗下的讲话稿。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

2.C

3.B

4.C

5.B

6.①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②改变传统饮食习惯,在公共场合自觉实行个人分餐,维护社会共同秩序。③坚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搞好个人卫生防护。

7.C8.对于自然界来说,春天的到来是自然规律,但对于“我”来说,人生的春天却不是自然到来的。春天的蓬勃生命力感染了“我”,让“我”心中有了希望,对我来说是神圣的。母亲的给了“我”勇气,给了“我”战胜厄运的信心,让“我”重新站起来,这是一种比自然更神圣伟大的力量。

9.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吸引力;点明主旨,借布莱希特的“我死了后,鸟还活着,在树上,婉转鸣叫”,表达一种坦然面对死亡的旷达;与第一段的绝望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文章主旨。

10.C11.B(陟:提升官职。)12.C

13.(1)修复园陵,是最孝顺的事;讨伐逆贼,是最顺理成章的事;拯救国家,是最符合道义的事;体恤遗民,是最仁义的事。

(2)(5分)您是有明德茂才的皇亲,国家要仰赖于您。现在杜弢在湘川像聚虫蚁一样聚众,连年征伐,百姓疲劳不堪。

14.C15.①都运用对写(或者联想与想象、反客为主)之法。(2分)②不写自己在异乡思念家人,却写家人在家中思念自己。(2分)③都有具体生动的形象,抒情含蓄委婉而动人。16.(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7.A.18.A.19.D.

20.①通过更多志愿者检验有效性②可能需要更漫长的时间周期③所谓人体感染试验。

21.读《大卫科波菲尔》,我们从科波菲尔身上认识到什么是坚定执着;读《家》,我们从觉慧身上领悟到什么是觉醒反抗;读《巴黎圣母院》,我们从爱斯梅拉达身上感悟到什么是纯洁善良;读《西游记》,我们从孙悟空身上认识到什么是嫉恶如仇;读《鲁滨逊漂流记》,我们从鲁滨逊身上感悟到什么是百折不挠;读《三国演义》我们从诸葛亮身上领悟到什么是忠贞爱国。

22、作文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