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心灵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晴空

用心灵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晴空

用心灵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晴空

用心灵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晴空

发表时间:2013-08-28T16:19:53.263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年7月供稿作者:王守丽

[导读] 我经常叫那些后进的学生回答问题,因为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犹豫不决。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宁海中心小学王守丽

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面对的是颗颗纯真、无瑕的心灵。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我们只有深切的关爱,真心的尊重才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教师的心灵相融。如何才能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和生活的情况呢?我觉得要做到随时确立、摆正自己的身份,随机应变,针对学生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我们面对的孩子们健康成长。

一、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指出“应该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学生”。我与学生是一种和谐、平等、亦师生亦朋友的关系,这都得意于我对学生的尊重。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换来学生的尊重,才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我爱我的每一个学生,无论是优秀的还是稍差一些的。

课上,我经常叫那些后进的学生回答问题,因为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犹豫不决。他们不是不会回答,而是自信的缺乏使他们没有勇气举手。记得刚接手这班学生时,我发现初钰凯同学总是不举手,哪怕再简单的问题也是。而且经常不喜欢举手的也不少,好像已经形成了习惯。我就悄悄地问他:你真的不会吗?他说:老师,有很多我会的,可是——我起来回答问题总是紧张,吞吞吐吐的,同学们笑话我。也总惹老师生气。多么可爱的孩子啊,怕惹老师生气!我就告诉他,只要你能大胆表达你的见解,老师就看到你的进步,只会为你的自信、勇敢叫好,怎么会生气呢?回答不对很正常,你们都会了,不用我教了,那还要我们老师干什么?他看看我,笑了。以后我提出较简单的问题,就把信任的目光投向他,一开始是战战兢兢地,试着回答几个问题后,居然获得同学热烈的掌声。慢慢地我欣喜的发现我们班学生踊跃地举手回答问题已经蔚然成风。其实往往让这样的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同学都很着急,想要替他们回答。但我并不着急,耐心地等待、引导并鼓励他们,直到回答出来。这时他们往往向我投来信任与感激的目光。

正如母亲不会因为孩子的美丑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样,作为老师,虽然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他们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老师的爱应该是一种博爱,爱你的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上学期我教唐华东,这学期他又分到我班。他一直有不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上学期也时好时坏的,这学期开始他又“旧病复发”。我知道他父母离异,跟着嗜赌的父亲,拾荒的奶奶,晚上回家基本上连口热饭都吃不上,满家都是打牌的人,写作业根本没有好的环境。除了象以前那样我说服他母亲把他接回家写作业外,在学校也悄悄给他很多的“优惠”帮他补课、单独辅导、允许他早上早点来写作业,现在他已经基本上能理解我的苦心,主动及时的完成作业了。这样的孩子性格特别偏激,也很容易和学生甚至任课老师起冲突。但我发现他还是很懂事的,我就不厌其烦地给他讲道理,避免用生硬的态度惹他反感。现在他很少有过激行为和表现了。其实老师应该像母亲一样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长处,充分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对他们的长处要“小题大做、无限夸张”,永远不说“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啬地说:“嗨,你真棒。”对于所谓的“差生”,更要给一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二、合理运用赞美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成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孩子呢。后进生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大难题,他们要想得到表扬是难上加难。对于他们来说,更容易的是自暴自弃。对待他们,教师更应以全身心的爱去感染他们,激发他们的进取心。一位大作家说过:“人人都是天才。”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后进生也不例外。每个班级总有学生成绩差一些,一次差、两次差,总是差,那么他们自己就被“差”字压得喘不过起来。一开始,我们班学生总有爱嘲笑“差生”的现象。我就注意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帮他们维护尊严。慢慢地每个学生都积极向上,信心满满。

三、心贴心,爱换爱

用心灵去贴近心灵,用爱去交换爱。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在与学生交流时我总是蹲下来与他们平视,消除了身高带来的压迫感;在学校里,面对学生真挚的问候,我总是给与热情的回应;在课堂上,‘微笑’拉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孩子之间的平等,更应是教育者和孩子间的平等,教育者和孩子之间的平等是平等教育、民主化教育的基础。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才会把老师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的效果。不要老是摆着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来威慑学生,以维护自己“神圣”的地位,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教师,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总之,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的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与引导,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去摸索、去探讨。我想,只要怀着一颗爱心,一种责任感,就一定能做好班主任的工作,我愿用我的心灵尽我所能地为我的孩子们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