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油化工火灾的特点

石油化工火灾的特点

石油化工火灾的特点
石油化工火灾的特点

石油化工火灾的特点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石油化工火灾的特点

1、易形成大面积燃烧。石油化工火灾燃烧具有良好的流动特性,气体具有较好的扩散性,当其从设备内泄漏时,便会四处流淌扩散,形成大面积燃烧;火灾中设备或容器的爆炸、装置的倒塌等也都易造成大面积火灾。

2、具有较大的爆炸危险。石油化工火灾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爆炸。装置发生火灾后,受热的容器设备易出现物理爆炸,泄漏的可燃气体或蒸汽易发生化学爆炸。燃烧和爆炸经常相互伴随,使建筑结构倒塌,造成人员伤亡,使火场情况更为复杂,给扑救火灾带来更大的困难。

3、燃烧速度快,蔓延迅速。石油化工装置发生火灾后,燃烧速度快,蔓延迅速。一方面装置发生爆炸后,火势迅速向各个方向蔓延,容易引起二次爆炸,进一步形成更大面积的燃烧。另一方面可燃气体四处扩散,增加了火势瞬间扩大的危险性,加快立体火灾的形式。

4、产生有毒气体,造成人员中毒。化学物品经过反应后绝大数会产生有毒气体,其对人体将产生很大的危害。人员由于自身的粗心大意或缺乏必要的知识,未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易造成中毒。

5、火灾扑救难度大,参战力量多。石油化工火灾现场有毒气体的扩散和腐蚀性物质的喷溅流淌,都将严重影响灭火战斗行动,给火灾扑救带来很大的困难。火灾发生后,如果在初期得不到控制,则多以大火场的形式出现。因此,只有调集较多的灭火力量,才能控制已发展迅猛的火势。

6、易产生次生灾害。石油化工火灾一旦发生将产生很大危险,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生产设备破坏,严重威胁周周围群众和职工作的安全,还可能严重污染事故附近空气、破坏生态环境等造成一系列恶列后果。

7、火灾损失大、影响大。石油化工火灾造成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是其他类型火灾不可比拟的。

、油罐区火灾起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1.火灾起因分析

罐区着火源的形成原因

跑、冒、滴、漏是导致易燃易爆物质形成的主要原因。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设计安装不合理、检查维修不及时等,都易引起跑、冒、滴、漏。如1998年10月21日南京某石油公司炼油厂油罐火灾,系因操作工错开了油罐出口阀,导致冒顶外溢,遇明火发生爆炸。

油蒸气排放源向大气中排放的油蒸气积累以及失控,残留油品的蒸发,是油罐区周围形成易燃易爆体系的又一重要因素。如2000年天津某石化公司因含

硫防水罐停工处理不彻底,清罐作业过程中因搅动使沉积的油气挥发,遇焊渣闪燃着火。

. 点火源的形成原因焊火:罐区检修、改造时,电气焊是修补渗漏、开孔、工艺设备安装等作业的常用方法,而焊接火焰和火星又是着火爆炸事故发生的导火索。

机动车尾气火花:多是由于罐区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不严所致。

静电消除装置不能满足工艺要求或失灵,发生静电放电引燃油蒸气。

雷击起火:油罐区存在的油气混合物遇到雷击起火,即使油罐接地,亦会造成火灾。浮顶油罐雷击起火往往是浮顶与罐壁的电器连接不良或罐体密封性差所致。

其它点火源:油罐量油口采用非有色金属制作,量油的钢卷尺与量油口壁磨擦打火,可能引燃油蒸气。在油气大量聚集的地方,铁器相互撞击,钉子鞋与路面磨擦产生的火星亦能引发火灾。

人为纵火即恐怖袭击。

2.预防对策

减少人为失误,防止跑、冒、滴、漏,避免产生油蒸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定期检查是预防跑、冒、滴、漏现象最有效的措施。而跑、冒、滴、漏现象多是人为失误所致。平时应做到:

通过安全教育使员工形成正确的安全观,使其行为更符合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减少人为失误。

用反复核实、监护、设标志、提醒等办法确保操作无误,避免因想当然、猜测、遗忘、疲劳、走神等因素引起的失误。

加强班组安全建设,健全职工健康档案,现场管理者确实做到适时到位。

防止腐蚀穿孔引起泄漏

油罐的防腐涂层应均匀,无泄漏、起皮、鼓泡、龟裂、颗粒突出等现象。起皮、脱落总面积达1/4时,应立即清除更换。

立式储罐罐壁与加强圈外的角焊缝易受风雨侵蚀,为此,储罐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外部检查,每6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清罐;加强圈不应与珍珠岩保温材料直接接触,以避免发生酸性腐蚀;加强圈安装时应分段进行,其弧形与罐壁尽量吻合,以减少焊接应力;条件许可时,尽可能选择中性保温材料。

加强管理,防止罐区及其周围产生明火罐区管理上应做到分工明确,严禁携带任何点火源进入储罐区;罐区应设明显的禁火警告标志;严格动火管理,

按规定办理点火手续,根据动火危险程度指定动火负责人,制定动火方案,并按动火级别和现场实际情况配备适用、足量的消防器材。

防止自发燃烧

在设备选材上要耐腐蚀,保证罐的密封性能良好,防止发生热积聚。

管理上加强日常维护和检测,及时发现自燃事故前兆。如罐外壁局部高温,银灰漆变黑脱落,通风孔、通风窗等处冒白烟,等等。

预防雷电火灾

根据罐区的容量、罐体材质、单罐容积设计避雷针、线的保护范围,或设置防雷接地装置。

浮顶罐可不设避雷针、线,但应将浮顶与罐体用两根截面不小于25mm2软铜导线作电气连接。

罐区架空或埋地金属管道,应与防雷接地装置相连。

防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必须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要加强防雷装置的维护管理,保持油罐浮顶密封圈完好,避免密封圈破裂。

减少静电荷产生,避免静电荷积累注入管要尽可能接近油罐底部,尽量避免上部喷溅装油;加大注入管口径,条件允许时可增设缓冲罐。注油前彻底清除罐体,不许有不接地的浮游导体和其它杂物。控制油流速度,尤其是浮顶罐的浮顶未安全浮起前,注油速度不应超过1m/s,根据流量和管道截面积即可测算出油流速度。

增强库区安全警戒,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