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技术方法概述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技术方法概述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技术方法概述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技术方法概述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技术方法概述

发表时间:2018-01-24T13:52:10.64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26期作者:包浩陈

[导读]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矿产资源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大屯锡矿云南蒙自 661021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矿产资源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资源之一,我国幅员辽阔,矿产资源总量位于世界前三位。但是,众多的人口和快速发展的工业加快了对矿产资源的使用,目前,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对有色金属矿产资源进行勘察和开采成为目前矿产企业生存下去的主要因素。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有色金属资源的勘察技术方法。关键词: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技术方法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耗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渐的提高。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和自然资源紧缺等问题影响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采可以给国家运输、对外、经济布局带来很大的帮助。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勘察方法在找矿、控矿和挖掘的过程中非常重要,提高勘察人员的技术水平可以解决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紧缺的问题。

1.现阶段,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方法在寻找矿产资源的过程中很重要,不同地质条件和环境中的矿产资源使用的勘查方法不同。在对有色金属矿产资源进行勘查的过程中往往因为各种问题导致矿产识别度难,对寻找深矿难度大。目前,在找矿和勘查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 深度找矿技术不成熟

世界上找矿技术最好的国家找矿深度一般在1000~4000m之间,而我国的有色金属矿产开采深度还不到500m,最深的红透山铜-锌矿为1100m。我国的深度找矿技术相对于其它国家来说差的很远,找矿理论不够成熟,遥感技术达不到深度探测的要求。我国安徽省的超大型铜矿深度达到了970m,在该矿开采的过程中使用了我国所有的勘查技术,但是只有CSAMT有相关的异常反映。深度找矿勘查技术的不成熟,使得很多深埋在地下的矿产资源无法被发现[1]。

1.2勘查技术与理论存在片面性

矿产资源地质的变化、岩性变化、地球化学障以及各类蚀变等都会在矿产资源的勘查过程中引起异常,给勘查工作带来干扰。现有的矿产资源找矿理论具有很强的局限性,有很多的矿床会受到岩石和本身构造的影响。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技术概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但是不同的学科与技术方法间存在着严重的分割,没有融为一体。相关研究人员对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技术研究不到位,使得在勘查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制约。

1.3 野外现场快速测定方法欠缺

勘查人员的技术水平影响着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找矿效率,目前,矿产企业人员对现场快速测定的方法使用不熟练,虽然在元素分析法和无形鉴定法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野外现场测定的方法还有所欠缺,没有得到广泛使用。野外现场快速测定方法的使用不熟练有可能产生漏矿的问题[2]。

2.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的方法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主要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查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所谓预查就是指对已有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存在区的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之前的矿产资源所在位置预测出还没有被发现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结合现场条件进行验证,将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开采前景进行一下评估,为普查打基础。普查是使用化探、物探、地质、取样等方法对预测有色金属矿山的开采范围和前景进行确定。详查是在普查的基础上使用取样的方式预计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远景,结合实际情况对开采价值进行评估,制订开采建议和方案,确定开采区域的范围[3]。勘查工作是在采样工程中确定矿产资源的储量级别,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质量、规模建设、矿石冶炼工艺、开采方式和矿区布置等提供依据。目前,我国常用的勘查技术方法有: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坑道物探方法、遥感技术方法、铅同位素找矿等,各种勘查技术方法的含义和应用如下:

2.1 地球物理勘查方法

地球物理勘查方法是将物理学原理应用到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中,这种勘查方法主要应用在普查阶段。根据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磁性、放射性、弹性以及电性等物理性质的区别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的基准点。勘查人员需要借助不同的勘查设备和物理方法研究出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根据相关的变化规律作为参考标准,推测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大体面积和分布。在地球物理勘查方法中常常使用电法、放射性测量、磁法、重力测量和地震测量等方式。

2.2 地球化学勘查方法

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是对地球岩石圈、气圈、生物圈、水圈等做系统性研究,分析出地球中化学元素分布、含量的变化,将此作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依据。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涉及面广,所含的元素众多,在预查、普查和详查阶段都能够使用。地球化学勘查研究分析出来的参考数据有很大的灵敏度,可以全面地反映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经济性和实用性较高[4]。

2.3 坑道物探方法

坑道物探方法是将地面电法引入到坑道中,常用的坑道物探方法有瞬变电磁法和坑内激发极化法,它可以将场源布置在坑道中的而不同位置上,扩大地质信息的范围和坑井周边的盲矿体。坑道物探方法在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过程中可以减小低阻层在地面物探是产生的阻碍,提高深度找矿的探测深度和精度。坑道物探方法广泛应用于详查和勘探阶段,对矿体进行平面范围内的追踪,获取深部异常体的信息数据,及时发现盲矿。

2.4 遥感技术方法

在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中使用遥感技术可以大范围的发现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集中区,遥感技术具有真实性和可视性的优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综述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综述 姓名:班级:学号: 摘要:矿业是人类从事生产劳动古老的领域之一。矿业的发展与扩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30%以上的工农业用水均来自矿产资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矿产资源是人类的生命基石。人类使用矿产资源历史悠久,中国至少在50万年以前就开始利用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快速稳定的供给。我国虽然是个矿产资源大国,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而且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依赖仍然很大。我们一定要做好国家矿产资源的宏观预测调控,健全制度,完善法规,转变观念,坚决关闭小矿业,加快技术进步,树立精品意识,实施全球资源战略,开发、利用、保护好我国现有的矿产资源,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矿业强国”,并最终保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业开发,矿业分布与存储,矿业现状,矿业可持续发展 1.中国矿产资源储存分布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矿产资源种类较齐全的、矿产自给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资源总量大,一部分矿种(矿组)的储量名列世界前茅或首位。中国现在已经发现171中矿产资源、其中已经查明储存量的有158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水气矿产3种。面前已经拥有矿产地18000处,大中型的矿产有7000余处,是世界第三大矿产资源国。而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第53位,个别矿种甚至居世界百位之后。 1.1 富矿少,贫矿多。 我国矿产资源,贫富矿兼有,而以贫矿居多,品位低,不能直接供冶炼和化工利用,而矿石在采选过程中,浪费也很严重。开采时采富弃贫,使矿石品位下降,富矿越来越少,选别时技术落后,富集率低,并形成大量尾矿,无法合理利用。 1.2 地区分布不平衡。 我国的煤炭贮量中,山西省占1/4,内蒙古自治区占1/5,而南方很少。石油也存在这种北多南少的状况,大庆、辽河、华北、胜利等几大油田都集中在北方,有色金属则是南多北少,如钨、锰、镍、铅、锌矿等。这种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的不相匹配,长期形成了北煤南调、西煤东运的局面,大大提高了矿产开发的成本。[1] 1.3 共生、伴生矿床多,单一矿床少。 中国80%左右的有色矿床中都有共伴生元素,其中尤以铝、铜、铅、锌矿产多。而且不少矿石嵌布粒度细,结构构造复杂。中国有色矿产资源中,虽然共伴生元素多,若能搞好综合回收,可以提高矿山的综合经济效益,同时由于矿石组份复杂,势必造成选冶难度大、建设投资和生产经营成本高的现状。

中国森林资源背景概况

中国森林资源背景概况 沙漠化侵袭城市λ 水土流失、水灾、旱灾、生态问题十分严重λ 解决人类生存环境,迫在眉睫λ 一、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中国资源匮乏,其中以森林资源最为紧缺,在建国初期拥有112亿立方米,几十年来因为人口膨胀、毁林造田而砍伐了100亿立方米,剩余的12亿仅够维持6年。 (中国煤炭剩余储量900亿吨,可供开采不足百年;中国石油剩余储量23亿吨,可供开采14年。)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折合143.9928亿亩),约占世界总量的7%,人口13亿,约占世界总量的22%,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的4.6%。 我国森林总面积15894.1万公顷(折合23.94亿亩)λ 林木总蓄积量不足世界总量的3%λ 森林蓄积量为112.7亿立方米λ 森林覆盖率为16.55%,排世界第142位λ 人均森林面积0.128公顷,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排世界120位λ 人均森林蓄积量9.04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8,排世界第121位λ 年人均消费木材0.22立方米,而世界平均水平是0.65立方米,比我国高近3倍多,差距十分明显。λ 由于多种原因,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水灾、旱灾等生态问题十分严重,生态建设任重道远。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367万平方公司,占国土面积38.2%,而且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面积)的速度在不断扩展,总体上仍呈恶化趋势。我国水土流失面积267万平方公司,占国土面积的27.8%,每年还在以100万公顷的面积增加。 二、市场需求 据调查,我国现有人工林中,杨树林只有1200万亩,其中30%是防护林,8年树龄的只占30%,即240万亩,年可采伐量不足300万立方米,远远不能代替其他木材,满足市场需求。 三、我国森林资源消耗情况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木材消耗国λ 人造板、纸浆、纸张及纸板消费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银矿产资源的现状

中国银矿产资源的现状 中国是开采和利用银金属最早的国家之一。 十九世纪末叶,在中国已经出现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找矿勘探和采矿技术的银矿山,同时能够生产白银。当时有河北承德三山银矿山(1882年)、广西贵县天平寨银矿山(1889年)、广东香山天华银矿山(1888年)以及吉林天宝山银矿山(1890年)等。 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有了现代科学理论武装的地质勘探队伍,开展了大规模的地质找矿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发现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新的矿产资源,但却没有银矿找矿的报道,也没有这方面的统计资料。 1975-1980年,世界银矿的储量由18.66万吨提升到25.27万吨时,中国还没有一吨银矿储量的资料。当时已发现了并勘探世界级的超大型铅锌矿——云南金顶铅锌矿(伴生Ag品位10.4g/t)和号称密西西比型(MVT)铅锌矿甘肃厂坝铅锌矿以及广东凡口铅锌矿(共生Ag品位102g/t),银矿资源量达到了5000t,却没有找到对银矿找矿有贡献的记载,因为那时国家还没有提出独立银矿的工业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银矿产资源的认识产生了影响。 1982年,地质矿产部在广西博白召开了全国银矿的地质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独立银矿的概念。独立银矿是指矿石的银品位和储量均达到了工业独立开采利用的要求;共生银矿是指除银元素外,还共生有其他金属组分并达到工业生产要求;伴生银矿是指银元素含量较低,达不到独立开采利用的要求,只能在开采其他主要产品时顺便回收银。当时确立了银的工业指标为: 边界品位Ag=40g/t 可采品位Ag=100g/t 1987年,全国储委又把边界品位为:40-50g/t,工业品位100-120g/t。 1989年国务院成立了“白银地质勘查基金委员会”,确定了银矿勘查工作条例,对重视白银找矿并有成果的单位予以奖励。在条例上第一次明确了独立银矿、共生银矿、伴生银矿的概念。1990年国家制定了《银矿地质勘探规范》,进一步强调了独立银矿、共生银矿和伴生银矿的地质勘探工作要求,并确定了独立银矿、共生银矿和伴生银矿的勘探指标。 独立银矿:Ag品位大于150g/t 共生银矿:Ag品位在100-150g/t 伴生银矿: Ag品位小于50g/t

世界森林资源概况

世界森林资源概况 世界森林资源概况- 弄潮儿- 绿缘思潮专业驿站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提出了国际森林问题,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森林问题已成为相关国际公约的重要内容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全球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及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致力于开展以“获取全球森林信息”为目标的森林资源定期评估工作,得到了各国政府的积极参与。FAO最新开展的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以掌握世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进程为目的,对1990年以来全球森林资源及其功能效益变化趋势进行了监测与评估。并于2006年2月,通过联合国森林论坛发布了《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公布了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

结果,全面分析了全球及各国森林资源状况及其演变趋势。 一、世界各国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2005 年全球森林面积39.52亿公顷,占陆地面积(不含内 陆水域)的30.3%,人均森林面积0.62公顷,单位面积蓄积110立方米/公顷。从世界各国情况看,森林资源呈现如下特征: (一)世界各国森林面积分布不均衡。全球三分之二的森林集中分布在俄罗斯(20.5%)、巴西(12.1%)、加拿大(7.8%)、美国(7.7%)、中国(5.0%)、澳大利亚(4.1%)、刚果民主共和国(3.4%)、印度尼西亚(2.2%)、秘鲁(1.7%)和印度(1.7%)等10个国家,其中前5个国家森林面积占全球的50%以上。有105个国家的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的比重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但世界上也有62个国家的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的比重不到10%,其中,有些国家如莱索托、吉布提、埃及、利比亚、毛利塔尼亚、科威特、摩纳哥和瑙鲁不足0.5%。

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背景材料

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背景材料 一、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概况 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一类清查)是全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以省(区、市)为单位进行,属于国家级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其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及时、准确查清各省(区、市)和全国的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及消长动态,并进行综合评价,为制定和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进行林业和生态建设规划提供重要依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始建于70年代初,已完成了五次清查工作。70年代后期开始,全国采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方法建立了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是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以省(区、市)为抽样总体,系统布设地面固定样地,通过定期复查,准确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现状和动态变化的森林资源清查方法。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的建立和稳步健康发展,使我们能够依据科学、可靠的方法,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国及各省(区、

市)森林资源底数及消长动态。经过20多年的努力,该体系在规模和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得到国际上广泛赞誉。前苏联、美国、日本、德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林业代表访华时,都对该体系给予高度评价。 (一)第一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73-1976年):1973年林业部部署全国各省开展以县(局)为单位的森林资源清查工作。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在全国范围(缺台湾省),在比较统一的时间内进行的较全面的森林资源清查,这次清查主要侧重于查清全国森林资源现状,整个清查工作到1976年完成,林业部于1977年组织进行了全国森林资源统计汇总。 (二)第二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77-1981年):1977年林业部对森林资源清查技术进行了改革,并在江西组织了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试点工作,在取得初步经验后,于1978年开始,先后在全国各省推广,建立以省为总体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于1981年完成了体系的初查工作。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的建立,是我国森林资源清查工作体系、技术体系建设的重大转折,为开展全国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打下了良好基础。1982

1994-2014年中国森林资源状况变化

中国二十年(1993-2012)森林资源状况变化分析 摘要:以1993年至2012年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提供的森林资源状况为研究对象,以森林资源概况、森林生物灾害、森林火灾等数据为资料背景分析中国二十年以来的森利资源状况变化,分析相应的措施与行动。 关键词:森林资源状况森林资源概况措施与行动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林地包括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宜林地。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资源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具有提供森林产品及生态服务的多种功能。以森林为经营对象的林业,既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又是重要的基础产业,肩负着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此续发展的全局中具有极为重要的的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1、中国森林资源概况分析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气候条件复杂,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资源丰富,森林类型繁多,具有明显地带性特征。中国陆地由北向南,森林主要类型依次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季雨林和雨林,树种共达8000余种,其中乔木树种2000多种,经济价值高、材质优良的就有1000多种。珍贵的树种如银杏、银杉、水杉、水松、金钱松、福建柏、台湾杉、珙桐等均为中国所特有。经济林种繁多,橡胶、油桐、油茶、乌桕、漆树、杜仲、肉桂、核桃、板栗等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森林景观。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年)结果,全国森林面积19 545.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149.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列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列世界第6位,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与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89-1993年)相比,森林面积增加617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增长6.44个百分点。

国家森林资源现状

国家森林资源现状 生态学1101班赵蓉蓉A03110210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也就是说,森林资源是一定区域内生物资源的综合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没有森林,水从地表的蒸发量将显著增加,引起地表热平衡和对流层内热分布的变化,地面附近气温上升,降雨时空分布相应发生变化,由此会产生气候异常。森林对调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重要作用。森林砍伐减少了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把原本贮藏在生物体及周围土壤里的碳释放了出来。大规模森林砍伐通常造成严重的水土侵蚀,加剧土地沙化、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我国森林资源 中国古代森林资源丰富,且分布很广(熊大桐,1989)经历了漫长的传统经济,森林面积随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的扩大而缩减,森林消耗和破坏的主要原因包括焚林狩猎、毁林开荒、燃料消耗、战争破坏及其他掠夺性质的开发(樊宝敏,2001)。 新中国成立之初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为12.5%(原林业部资源和林政管理司,1997),是当时少林国家之一。即便如此我国为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以牺牲森林资源为代价以满足工业发展的能源需求和资源需求。在1981~1995年之间,木材产量为90180万m3,而在1849~1980年之间,木材产量只有106908万m3。由此可见,森林资源的消耗与日加剧,森林资源开始缩减。 进入20世纪以来,由于世界经济和政策格局的变化,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在紧跟世界步伐的同时,不断的自我调整。林业发展从以前的“以经济产业建设为中心”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中心”,之后出台的相关政策也有力的促进资源的保护(如退耕还林)。自此森林资源的消耗有了一些好转。 第七次森林资源全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全国绝大部分森林资源集中分布于东北、西南等边远山区和台湾山地及东南丘陵,而广大的西北地区森林资源贫乏。全国平均森林覆盖率为12.0%,其中以台湾省为最高,达70%。森林覆盖率超过30%的有福建(62.9%)、江西(60.5%)、浙江(60.5%)、黑龙江、湖南、吉林等6省,超过20%的有广东、辽宁、云南、广西、陕西、湖北等6省、区,超过10%的有贵州、安徽、四川、内蒙古等4省、区,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多在10%以下,而新疆、青海不足1%。 我国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热量由南往北递减,这种水热分布规律决定着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格局。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的自然历史条件差异较大,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林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和差异性特征。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一)森林类型多样,树种资源丰富,珍贵、稀有树木繁多。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从北到南跨越的五大气候带,适生着不同种类的森林植物,形成了中国森林类型多样,森林植物种类繁多,绚丽多彩的特色,在世界植物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国由北向南依次分布有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和雨林等多种森林类型。据统计,世界上有木本植物约两万余种,中国约有八千余种,其中乔木树种即达两千余种。 (二)森林资源面积蓄积数量大,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小,资源分布极不均衡。

我国主要矿产开采利用状况

我国主要矿产开采利用状况 对我国十八种大宗矿产开发利用状况作了调查。这十八种矿产是煤、铁、锰、铬、铜、铅、锌、钨、锡、钼、锑、铝土矿、镍、金、稀土、硫、磷钾,结合国土资源部主要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的成果作了分析。这十八种大宗矿产开采利用状况分析,完全可以反映我国矿产开采利用状况。 (一)煤炭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基础作用和支柱作用。我国正在成为煤炭出口大国。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煤炭品种齐全,可以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据华诚金属网()了解,我国煤炭资源总量10142亿吨,保有储量1292亿吨,基础储量5949亿吨,资源量2901亿吨(均为1999年资料,下同),位居世界第三位。晋、陕、蒙三省区占全国的65%,经济发达的东部十省市仅占7.8%。按煤种分,低变质烟煤34%,中变质烟煤33.2%,贫煤、无烟煤18.8%,褐煤14%。我国煤矿遍布全国,相对集中于山西,陕西、内蒙、河南、河北、山东、辽宁、黑龙江、贵州、安徽等省区。重要的矿山有大同,乌海、准葛尔、石咀山、太原、潞安、平顶山、铜川、开滦、兖州、阜新、抚顺、铁岭、鹤岗、七台河、双鸭山、鸡西、淮北、淮南、六盘水、阳泉、平朔等。现有矿山35751个(2000年统计数,下同),其中大型143个,中型373个,从业人员444.1万人,占全国矿业从业人数的46.0%,占了矿业的半壁江山,。产煤10.15亿吨。我国的煤矿呈典型的二元结构,一方面是大型的国有矿,一方面是众多的民营地方小矿山。受煤炭赋存条件的制约,我国仅有16处重点露天煤矿,生产能力5280万吨,年产3458万吨,仅占全国煤产量3%,大大低于主要产煤国家40%露天矿的比例。九五期间,由于科技进步和采煤机械化程度提高,原煤年产量超过千万吨的特大型企业17个,占全国原煤总产量的22.7%,生产集中度有所提高。近年来,我国煤炭出口量稳步增长,2000年出口5884万吨,占世界煤炭贸易份额的12%。 (二)铁矿 钢铁是国民经济重要基础材料,2001年我国钢产量1.49亿吨,为世界第一位。我国铁矿石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贫矿多,富矿少,共伴生组份多,与澳大利亚、巴西、南非、印度的富矿相比,缺乏成本竞争优势,需要长期从国外进口铁矿石。 我国铁矿石保有储量119.48亿吨,基础储量211.76亿吨,资源总量456.38亿吨。居世界5-6位。其中品位大于55%的铁矿石仅占3.2%。

中国自然资源现状

中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中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 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中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是人口众多,最大的劣势是资源不足。 由于长期沿用以追求增长速度、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在由贫穷落后逐渐走向繁荣富强的同时,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在大幅度上升,致使非再生资源呈绝对减少趋势,可再生资源也显出明显的衰弱态势。 一、客观上,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国资源短缺状况日益突出。 1.土地资源 自然界形成的土地,在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土地一旦与人类联系在一起,便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自然综合体,它是人类生产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根。中国的农业问题或者说粮食问题实际上就是土地问题,中国人均粮食产量是加拿大的1/5,人均棉花产量是美国的1/3;人均肉类是加拿大的1/4。 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虽然中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仅及世界人均1/3;耕地面积列世界第2位,人均排在世界第67位。在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证、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

重的耕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后备资源2亿亩,其中可开垦成耕地的仅1.2亿亩。考虑到生态保护的要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今后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十分有限。 种植业为全国农民直接和间接地提供了40%~60%的经济收入和60%~80%的生活必需品。在中国,人均由1949年的0.19hm2减少到2001年的0.1 hm2,人均耕地减少了53%,有的省份人均不足667m2。北京、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市)以及相当一部分(县)市人均占有耕地400m2以下,已低于国际上规定的534 m2的警戒线,比日本人均467 m2还要低67 m2。2001年各类建设等占用耕地,致使耕地净减少61.73万hm2。2000年耕地面积比1991年和1995年分别减少了249.81万hm2和179.61万hm2,减少幅度为1.91%和1.38%。在耕地数量不断减少的同时,人口不断增加,人均耕地迅速降低,人地矛盾日益突出。2000年中国人均占有耕地约为0.10hm2,比1995年约减少了0.01hm2,比1991年减少了0.02hm2。 根据调查,中国现有可利用荒地资源约1.25亿hm2,包括宜林荒地7600万hm2和宜农荒地3500万hm2,人均只有0.06hm2和0.03hm2,其中,中国的宜农荒地还不足世界宜农荒地的2%,而且它们大部分分布在边远山区,土地贫脊,开发利用难度较大。近几年,中国荒地资源也随着耕地资源骤减而呈现减少趋势。 2.森林资源 据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目前中国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分别为1.34亿hm2和101亿m3,在世界上排第6位,但人均量分别为0.12hm2和9m3,仅及世界人均值的1/6和1/8。森林覆盖率虽已达13.9%,但也仅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在世界上排名100位之后。在如此情况下中国森林砍伐却并没有因此而减缓,过量采伐,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正日益使中国仅有的一点森林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改变,使中国多种以森林为栖息地的动物濒临灭顶之灾,脊柱动物受到威胁433种,灭绝或可能灭绝为10种。由于成熟林面积锐减,林木蓄积量少,采伐有限,中国木材及其它林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市场缺口很大,为满足国内需要,国家每年都要进口一定数量木材。根据预测,中国木材紧张状况近期不会缓解,在很长时间内依靠进口木材补充国内需要的局面不会改变。

中国林业概况共16页word资料

1.2中国林业概况 1.2.1、中国林业的资源现状 (1)森林资源概况 在当今世界森林资源总体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我国依据自己的国情和林业发展情况,积极推行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基本政策,充分发挥制度优势,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林业建设,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双增长,在生态环境改善和林业产业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全国森林资源状况 根据第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19-2019年),全国林业用地面积30378.19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量145.54亿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量133.63亿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量的92%。天然林面积11969.2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114.02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84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全国人均森林面积0.128hm2,人均森林蓄积量为9.048 m3。 现将我国除台湾、香港和西藏控制线外的森林资源状况介绍如下: 1.林业用地资源 林业用地面积:25 704.7万hm2,其中: 有林地面积15 363.2万hm2,占林业用地的60%;疏林地719.5万hm2,占3%;无林地5 703.7万hm2,占22%。 在有林地面积中:林分面积12 919.9万hm2,经济林面积2 022.2万hm2,竹林面积421.1万hm2。 2.各类林木蓄积 活立木总蓄积量113.1亿m3。其中森林蓄积量100.9亿m3,占89%;疏林蓄积量1.4m3,占1%;7.0 亿m3,占6%;四旁树蓄积量3.8亿m3,占4%。 3.天然林、人工林资源 天然林面积10 696.5万hm2,占有林地的70%,其中林分面积10 005.5万hm2,占天然林面积的94%;天然林蓄积量90.7亿m3,占森林蓄积量的90%。

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状况

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状况 当今世界上的国家很少有仅靠自身的矿产资源来发展本国经济的,但是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无疑是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主要矿产品进口量逐年上升。1987年我国矿产品及初级加工制品出口创汇62亿美元,而进口则达98亿美元;1988年出口85.75亿美元,进口116.8亿美元,逆差达31.1亿美元。可以说我国已逐渐成为矿产资源进口大国。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增长很快,主要矿产资源短缺的态势日益明显。1989年我国铁矿石原矿的产量为 1.714 5亿吨,进口铁矿砂1 259万吨。2000年现有铁矿的生产能力将减少10%~20%,因而2000年我国铁矿石产量基本稳定在目前水平。资源缺口增加,每年需进口铁矿砂2 000万吨~3 000万吨。预计2020年铁矿石产量可达2.8 亿吨~3.0亿吨,每年需进口4 500万吨~5 000万吨铁矿砂。 现有铜、铅、锌生产能力2000年减少30%~40%,三分之二有色金属统配矿山主要金属生产也到了中晚期。如果地质勘探无重大突破,21世纪初,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将出现全面紧缺的局面。

2.金属的存在和冶炼 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十分丰富,除蕴藏在地壳中的外,还有数量很大的海滨沙矿和海底金属矿藏(如锰结核和重金属矿床等),它们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陆地上可用来制取金属的矿石大约有以下八大类: (1)天然金属矿,如金、银、铂、汞等贵金属,常以单质形式存在; (2)氧化物矿,如铝矾土Al2O3·nH2O、赤铁矿Fe2O3和锡石SnO2等; (3)碳酸盐矿,如石灰石CaCO3、孔雀石Cu2(OH)2CO3等; (4)硅酸盐矿,如绿柱石Be3Al2Si6O18、高岭石(Al2Si2O7·2H2O)等; (5)硫酸盐矿,如重晶石BaSO4、石膏CaSO4·2H2O等; (6)磷酸盐矿,如磷酸钙Ca3(PO4)2和磷酸稀土矿等;

[工作]我国自然资源现状分析

[工作]我国自然资源现状分析 我国自然资源枯竭状况分析 自然资源的浪费与枯竭,环境的破化和恶化,使得资源环境问题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最大困惑。为了更深刻地认识资源环境问题,寻求更好的破解资源环境难题的途径,就必须首先认识自然资源问题。 一、自然资源枯竭状况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人均占有量少。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近几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对煤电油运和重要资源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价格大幅度上涨,一些重要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大幅度上升,我国重要能源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进一步加剧。今后,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能源资源需求总量还会增加,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将长期存在。节约能源资源,大力促进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是缓解能源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以煤为主,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均占其排放总量的80-90%。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呈加剧之势,水土流失量大面广,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减轻能源资源消费增长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巨大压力,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二、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生态系统全面退化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球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度。然而不幸的是,中国自然生态系统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过程之中。青藏高原草地生产力由上世纪60年代的300公斤/亩下降到100公斤/亩以下;地下鼠量由过去的8~10增至30只/公顷;土地裸露率由不到10%增加到30%以上。全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红树林由历史上最大面积25万公顷,下降到目前不足1.5万公顷。 (2)水土流失急剧 中国水蚀、风蚀和冻融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全国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黄河流域年入河泥沙16亿吨;长江流域每年土壤流失量24亿吨。随土壤流失的还有各种营养元素,仅黄河流域每年流失的泥沙中,就含有N、P、K三种元素总量约4000万吨,超出了2003年全国的化肥需求量(3990万吨)。 (3)濒危物种增加 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7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89种。中国濒危或渐危高等植物4000~50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15~20%。栖息地环境改变、生境破碎化、以及大型水利工程是造成物种濒危或灭绝的重要原因。由于三峡工程实施和环境污染,长江上已难寻觅白鳍豚的踪迹,科学家承认该物种已功能性灭绝。 (4)天然湿地大量消失 在北方,河北省过去50年来湿地消失了90%,即便侥幸存留的湿地,八成以上也变成了污水排泄场所;陕西关中一带30多个县,几十年来消失上万个“涝 池”(池塘)。在南方,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域面积从最高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不足50平方公里。干旱、半干旱区湿地状况更不容乐观:内蒙古阿拉善盟,

中国金属矿产资源概况

中国金属矿产资源概况 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品种齐全,储量丰富,分布广泛。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4种。即;铁矿、锰矿、铬矿、钛矿、钒矿、铜矿、铅矿、锌矿、铝土矿、镁矿、镍矿、钴矿、钨矿、锡矿、铋矿、钼矿、汞矿、锑矿、铂族金属(铂矿、钯矿、铱矿、铑矿、锇矿、钌矿)、金矿、银矿、铌矿、钽矿、铍矿、锂矿、锆矿、锶矿、铷矿、铯矿、稀土元素(钇矿、钆矿、铽矿、镝矿、铈矿、镧矿、镨矿、钕矿、钐矿、铕矿)、锗矿、镓矿、铟矿、铊矿、铪矿、铼矿、镉矿、钪矿、硒矿、碲矿。各种矿产的地质工作程度不一,其资源丰度也不尽相同。有的资源比较丰富,如钨、钼、锡、锑、汞、钒、铁、稀土、铅、锌、铜、铁等;有的则明显不足,如铬矿。 铁矿 中国是铁矿资源总量丰富、矿石含铁品位较低的一个国家。目前已探明储量的矿区有1834处,总保有储量矿石463亿吨,居世界第5位。除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外,铁矿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东北、华北地区资源为最丰富,西南、中南地区次之。就省(区)而言,探明储量辽宁位居榜首,河北、四川、山西、安徽、云南、内蒙古次之。中国铁矿以贫矿为主,富铁矿较少,富矿石保有储量在总储量中占2.53%,仅见于海南石碌和湖北大冶等地。从铁矿成因类型来看,根据程裕淇和赵一鸣等的意见,主要有与铁质基性、超基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岩浆型铁矿床,如四川攀枝花铁矿床,与中酸性(包括偏基性与偏碱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接触交代-热液铁矿床,如湖北大冶、福建马坑、内蒙古黄岗等;与中性钠质或偏钠质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铁矿,如江苏、安徽两省的宁芜铁矿、云南大红山铁矿等;沉积型赤铁矿和菱铁矿床如鄂西、赣西、湘东地区的赤铁矿;变质沉积铁矿,如鞍山铁矿、冀东铁矿等;风化淋滤残积型铁矿,如广东大宝山、贵州观音山等。铁矿成因类型以分布于东北、华北地区的变质-沉积磁铁矿为最重要。该类型铁矿含铁量虽低(35%左右),但储量大,约占全国总储量的一半,且可选性能良好,经选矿后可以获得含铁65%以上的精矿。从成矿时代看,自元古宙至新生代均有铁矿形成,但以元古宙力量重要。 锰矿 中国锰矿资源较多,分布广泛,在全国21个省(区)均有产出;有探明储量的矿区213处,总保有储量矿石5.66亿吨,居世界第3位。中国富锰矿较少,在保有储量中仅占6.4%。从地区分布看,以广西、湖南为最丰富,占全国总储量的55%;贵州、云南、辽宁、四川等地次之。从矿床成因类型来看,以沉积型锰矿为主,如广西下雷锰矿、贵州遵义锰矿、湖南湘潭锰矿、辽宁瓦房子锰矿、江西乐平锰矿等;其次为火山-沉积矿床,如新疆莫托沙拉铁锰矿床;受变质矿床,如四川虎牙锰矿等;热液改造锰矿床,如湖南玛璃山锰矿;表生锰矿床,如广西钦州锰矿。从成矿时代来看,自元古宙至第四纪均有锰矿形成,以震旦纪和泥盆组为最重要。 铬矿 中国铬矿资源比较贫乏,按可满足需求的程度看,属短缺资源。总保有储量矿石1078万吨,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姓名:刘珍 班级:环工1001 学号:101306127 1.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分别为1.34亿hm2和101亿m3,在世界上排第6位,但人均量分别为0.12hm2和9m3,仅及世界人均值的1/6和1/8。森林覆盖率虽已达13.9%,但也仅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在世界上排名100位之后。目前看来中国国土虽然辽阔,但森林资源少,森林覆差率低,地区差异也很大。全国绝大部分森林资源集中分布于东北、西南等边远山区和台湾山地及东南丘陵,而广大的西北地区森林资源极度贫乏。 在如此情况下我国森林砍伐却并没有因此而减缓,过量采伐,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正日益使我国仅有的一点森林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改变,使我国多种以森林为栖息地的动物濒临灭顶之灾,脊柱动物受到威胁433种,灭绝或可能灭绝为10种。 此外,由于成熟林面积锐减,林木蓄积量少,采伐有限,我国木材及其它林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市场缺口很大,为满足国内需要,国家每年都要进口一定数量木材。根据预测,我国木材紧张状况近期不会缓解,在很长时间内依靠进口木材补充国内需要的局面不会改变。 所以现在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森林被破坏造成的森林资源短缺会直接和间接引发了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丧失,水土流失,沙漠化扩大,水资源危机,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多种生态问题,这些生态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 2.合理利用与保护森林资源 的确,森林对于人类的生存,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重要的地位。随着近些年来的生态危机不断加剧,人们对森林在整个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更是要有进一步的认识了,即由过去的重视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转移到重视森林资源的环境效益,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 首先肯定是要大量植树造林,合理砍伐。植树造林应按目的计划进行,不能盲目。如植树造林按目的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环境造林,用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一种是绿化造林,用以改善和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前者必须以生态为本,既要考虑需不需要造林,还要考虑适不适宜造林。 合理砍伐是指必须遵循生态规律,一味禁砍禁伐也是不科学的,我们应当在树木发生空心之前进行砍伐,使木材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对老化的人工林木甚至原始林木进行更新式砍伐也是十分必要的,既能为经济建设提供大量木材,又有利于森林的健康生长,我们需要禁止的是乱砍滥伐。 其次是健全森林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从源头着手,其一是要加强全民的保护环境意识,可以从学校到社区到工厂等各个地方设置环境保护的相关教育和宣传,让大家都意识到森林未来和人类的未来是息息相关的,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去刻意破坏人类的森林资源。其二是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设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于那些屡教不改,抱有侥幸心理的破坏森林的人,应当毫不留情的予以相关处罚。其三是严格森林采伐计划,采伐量及采伐方式,更要严格采伐审批手续,

世界森林资源概况

世界森林资源概况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世界森林资源概况 世界森林资源概况-弄潮儿-绿缘思潮专业驿站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提出了国际森林问题,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森林问题已成为相关国际公约的重要内容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全球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及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致力于开展以“获取全球森林信息”为目标的森林资源定期评估工作,得到了各国政府的积极参与。FAO最新开展的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以掌握世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进程为目的,对1990年以来全球森林资源及其功能效益变化趋势进行了监测与评估。并于2006年2月,通过联合国森林论坛发布了《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公布了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结果,全面分析了全球及各国森林资源状况及其演变趋势。 一、世界各国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2005年全球森林面积亿公顷,占陆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的%,人均森林面积公顷,单位面积蓄积110立方米/公顷。从世界各国情况看,森林资源呈现如下特征: (一)世界各国森林面积分布不均衡。全球三分之二的森林集中分布在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印度尼西亚(%)、秘鲁(%)和印度(%)等10个国家,其中前5个国家森林面积占全球的50%以上。有105个国家的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的比重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但世界上也有62个国家的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的比重不到10%,其中,有些国家如莱索托、吉布提、埃及、利比亚、毛利塔尼亚、科威特、摩纳哥和瑙鲁不足%。 (二)多数国家的森林以公有林为主。全球%的森林是公有林(指林地所有权,包括国有和集体),%的森林是私有林。《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涉及的229个国家和地区中,74%的国家其公有林超过50%,其中47个国家的森林全部公有;24%的国家其私有林超过50%,其中纽埃岛、库克群岛和基里巴斯3个大洋洲岛国和群岛森林全部私有。森林面积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中,俄罗斯、中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的森林全部公有,印度、加拿大、秘鲁和澳大利亚的公有林分别占%、%、%和%,美国的私有林在森林面积中的比重较大,为%。 (三)世界各国森林每公顷蓄积差距大。世界上不到三分之一的国家和地区森林每公顷蓄积大于全球平均水平(110立方米/公顷),其中14个国家和地区森林每公顷蓄积超过200立方米,瑞士、奥地利和法属圭亚那地区高于300立方米,分别为368立方米、300立方米和350立方米。多数国家森林每公顷蓄积不足全球平均水平,包括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埃塞俄比亚、泰国、希腊和西班牙等在内的47个国家和地区森林每公顷蓄积不足50立方米,有些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也门低于10立方米。森林面积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中,刚果民主共和国森林每公顷蓄积较高,为立方米,巴西、

世界各国森林资源现状

世界各国森林资源现状、演变趋势及启示 (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满足人们生产生善人类居住环境、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92年世界了国际森林问题,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森林问题已成为相关国际公约的重要内容续发展的焦点问题,全球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及社会公众的广泛世纪50年代以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致力于开展以“获取全球森林信息”为目标的森林资源定得到了各国政府的积极参与。FAO最新开展的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以掌握世界森林可持续为目的,对1990年以来全球森林资源及其功能效益变化趋势进行了监测与评估。并于2006年2月国森林论坛发布了《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公布了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结果,全球及各国森林资源状况及其演变趋势。 一、世界各国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2005年全球森林面积39.52亿公顷,占陆地面积(不的30.3%,人均森林面积0.62公顷,单位面积蓄积110立方米/公顷。从世界各国情况看,森林资征: (一)世界各国森林面积分布不均衡。全球三分之二的森林集中分布在俄罗斯(20.5%)、巴加拿大(7.8%)、美国(7.7%)、中国(5.0%)、澳大利亚(4.1%)、刚果民主共和国(3.4%)(2.2%)、秘鲁(1.7%)和印度(1.7%)等10个国家,其中前5个国家森林面积占全球的50%以个国家的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的比重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但世界上也有62个国占土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的比重不到10%,其中,有些国家如莱索托、吉布提、埃及、利比亚、科威特、摩纳哥和瑙鲁不足0.5%。 (二)多数国家的森林以公有林为主。全球84.4%的森林是公有林(指林地所有权,包括国有和的森林是私有林。《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涉及的229个国家和地区中,74%的国家其公有其中47个国家的森林全部公有;24%的国家其私有林超过50%,其中纽埃岛、库克群岛和基里巴岛国和群岛森林全部私有。森林面积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中,俄罗斯、中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和森林全部公有,印度、加拿大、秘鲁和澳大利亚的公有林分别占98.4%、92.1%、83.1%和72.0%,林在森林面积中的比重较大,为57.6%。 (三)世界各国森林每公顷蓄积差距大。世界上不到三分之一的国家和地区森林每公顷蓄积大水平(110立方米/公顷),其中14个国家和地区森林每公顷蓄积超过200立方米,瑞士、奥地利地区高于300立方米,分别为368立方米、300立方米和350立方米。多数国家森林每公顷蓄积不水平,包括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埃塞俄比亚、泰国、希腊和西班牙等在内的47个国家和地区森不足50立方米,有些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也门低于10立方米。森林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中国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约占世界总量的12%,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占有量较少,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迄今为止,共发现矿产171种,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158种(能源矿产10种、黑色金属矿产5种、有色金属矿产41种、贵重金属矿产8种、非金属矿产91种、其他水气矿产3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比较齐全、配套程度较高的少数国家之一。按探明储量计算,中国45种主要矿产中有25种居世界前三位,其中稀土、石膏、钒、钛、钽、钨、膨润土、石墨、芒硝、重晶石、菱镁矿、锑等12种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如下: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煤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铁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铜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华东。铅锌矿遍布全国。钨、锡、钼、锑、稀土矿主要分布在华南、华北。金银矿分布在全国,台湾也有重要产地。磷矿以华南为主。 主要矿产资源包括:

◆煤炭资源:中国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一位。全国已探明的保有煤炭储量为10000亿吨,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储量最为丰富。 ◆油气资源:主要蕴藏在西北地区,其次为东北、华北地区和东南沿海浅海大陆架。截至1998年底,中国已找到509 个油田和163个气田。累计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为198.5亿吨和1.95万亿立方米,列世界第9位和第20位。其中陆上石油资源量和天然气资源量分别占中国同类资源 总量的73.8%和78.4%,已形成松辽、渤海湾、塔里木、准格尔-吐鲁番、四川、陕甘宁等六个大型油气区。 金属矿产: ◆黑色金属:探明储量的有铁、锰、钒、钛等,其中铁矿储量近500亿吨,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山西和四川等省。 ◆有色金属:凡是在世界上已发现的有色金属矿在中国均有分布。其中,稀土的储量占世界的80%左右,锑矿的储量占世界的40%,钨矿的储量则为世界其他国家储量总和的4倍。截止2000年底,中国已经发现矿产171种,其中有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57种,矿产地2万多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