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

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

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
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

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

1、概述: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指起源于全身任何部位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良恶性肿瘤。神经内分泌细胞广泛分布于人体,不仅存在于一些内分泌器官或组织中,还散在分布于支气管和肺、胃肠道、胰腺的外分泌系统、胆管和肝脏等,即所谓“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Diffuse Neuroendocrine System,DNES)”。例如,存在于胃肠道的肠嗜铬细胞(EC);存在于胰腺的胰岛A细胞、B细胞、VIP细胞、D细胞;存在于皮肤的Merkel细胞、存在于甲状腺的甲状旁腺细胞、C细胞等;这些神经内分泌细胞不仅可来源于神经嵴外胚层,也可来源于内胚层和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它们具有共同的生物化学特征,如APUD作用(能摄取胺和胺前体并在细胞内脱羧产生胺或肽类激素),因此也被称为APUD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比较罕见,在全部恶性肿瘤中的比例不足1%,多发生于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恶性程度低、生长缓慢(NEC除外)、生存期长的特点。

2、分类:

(1)按肿瘤发生的部位进行分类,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1)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2)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3)肺和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4)肾上腺肿瘤/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6)原发灶不明的神经内分泌癌;7)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2)根据肿瘤是否分泌活性激素并引起特征性临床表现,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两大类。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表现为肿瘤细胞释放过多的激素,引起各种临床综合征。例如胃肠道类癌可引起类癌综合征(腹泻、阵发性皮肤潮红),胃泌素瘤引起卓-艾综合征,胰岛素瘤引起低血糖综合征,血管活性肠肽瘤引起WDHA综合征(严重水泻、低血钾和胃酸缺乏)。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这类肿瘤不产生激素,因此不伴有特征性的激素综合征。胰腺内分泌肿瘤中45%-60%属于无功能性的。

(3)肿瘤的分化程度和分级情况进行分类:神经内分泌瘤,1级(类癌);神经内分泌瘤,2级;神经内分泌癌,3级,包括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

(4)根据核分裂象计数和Ki-67指数的高低将该类肿瘤分为三个组织级别,即低级别(G1,核分裂象为1 个∕10 HPF,Ki-67<3%),中级别(G2,核分裂象为2~20个∕10 HPF,Ki-67 为3%~20%)和高级别(G3,核分裂象>20 个∕10 HPF,Ki-67>20%)。

3、临床表现:

(1)有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常表现为过量分泌肿瘤相关物质引起的相应症状:

1)类癌综合征:突发性或持续性头面部、躯干部皮肤潮红,可因酒精、剧烈活动、精神压力或进食含3-对羟基苯胺的食物如巧克力、香蕉等诱发;轻度或中度的腹泻,腹泻并不一定和皮肤潮红同时存在,可能与肠蠕动增加有关,可伴有腹痛;类癌相关心脏疾病,如肺动脉狭窄、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其它症状如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症、糙皮病等,偶见皮炎、痴呆和腹泻三联征。

2)胃泌素瘤常表现为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腹痛腹泻常见,呈间歇性腹泻,常为脂肪痢,也可有反复发作的消化性溃疡。

3)胰岛素瘤的临床症状与肿瘤细胞分泌过量的胰岛素相关,特征性表现是神经性低血糖症,常见于清晨或运动后,其它还有视物模糊,精神异常等表现。

4)胰高血糖素瘤常伴有过量的胰高血糖素分泌,典型表现是坏死性游走性红斑伴有贫血以及血小板减少,大约半数患者可有中度糖尿病表现,还可能有痛性红舌、口唇干裂、静脉血栓、肠梗阻及便秘等表现。

5)VIP瘤典型症状是Verner-Morrison综合征,即胰性霍乱综合征,表现为周期性发作的水样泻、低钾血症、胃酸缺乏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2)无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就诊时往往已经出现肝转移。4、辅助检查

(1)共同标志物:

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A)是许多正常神经内分泌细胞和多种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分泌的一种酸性糖蛋白颗粒,其分子量为49kDa,由439个氨基酸组成。不同标本及检测方法可能影响CgA的敏感性,其在同一患者血浆中的水平比血清中水平高,对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比放射免疫法(RIA)更敏感。CgA对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77.8%-84.0%,特异性为71.3%-85.3%。

5-羟色胺(5-HT)主要起源于肠嗜铬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引起类癌综合征等相关症状。5-HIAA是5-羟色胺的代谢产物,其升高常见于回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值得注意的是,尿5-HIAA 的测定可受到食物和药物的影响,香蕉、茄子、菠萝、咖啡、对乙酰氨基酚、抗高血压药等可造成假阳性的问题,而阿司匹林、酒精等可引起假阴性的问题。

(2)激素水平检测:

GEP-NET能产生多种胃肠激素,检测这些激素水平有助于确定肿瘤类型。例如胃泌素瘤患者的血清胃泌素(Gastrin)水平增高,胰岛素瘤患者有高胰岛素(Insulin)血症,血管活性肠肽瘤患者血中可检测到高水平的血管活性肠肽(VIP)。此外,5-HT、胰多肽、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等检测也有助于区分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种类。这些激素水平的检查多采用RIA,因而在临床上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3)影像学检查

1)CT/MRI 检查: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有助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定位诊断,但对小于1cm的肿瘤诊断较为困难。动态扫描和多相扫描能提高GEP-NET的诊断率,传统的CT扫描对GEP-NET的检出率在22%-45%之间,薄层扫描对GEP-NET诊断的敏感性可高达80%。同样,采用动态对比增强MRI造影剂(超小的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能检测血管通透性及评判淋巴结。分子MRI采用抗体或钆标记的多肽能检测肿瘤细胞上受体并识别肿瘤抗原如Erb-B2等,并有利于评判抗肿瘤药物的疗效。

2)超声检查:怀疑来源于胰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超声内镜检查有助于其诊断。普通超声仍然与操作者的经验有关,内镜超声(EUS)、术中超声(IOUS)、腹腔镜超声等技术提高了GEP-NET 的检出率。超声检查具有无放射性、可重复性和动态观察等优点。EUS结合细针穿刺活检能检测到45%~60%十二指肠来源病变和90%~100%的胰腺来源病变,而腹腔镜超声结合细针肝活检有利于判断肝脏转移灶性质。

3)生长抑素受体显像(SRS):大多数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细胞表面富含大量的生长抑素受体,大约70%-90%的GEP-NET表达多种生长抑素受体亚型,其中主要为2型及5型受体。因此,采用合成的生长抑素短肽[奥曲肽或喷曲肽(pentetreotide)]与放射性核素[111铟(In)]结合,大大提高了肿瘤的定位诊断率。SRS是识别所有GEP-NET肝转移最敏感的方法,其敏感性为81%-96%(血管造影为50%-90%,MRI为55%-70%,超声为14%-63%),尤其是对于无功能的GEP-NET而言(最有效的手段之一)。SRS诊断非胰岛素瘤的敏感性为55%-77%,诊断胰岛素瘤的敏感性仅为25%。SRS阴性患者的预后更差,可能与这部分患者不能从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治疗中获益有关。

虽然对大多数GEP-NET的诊断而言,SRS是一种高度有效的影像学技术,但也受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克罗恩(Crohn)病患者也可出现生长抑素受体(SSTR)表达升高。另外,某些GEP-NET可能太小或未能表达足够检测的SSTR 水平,也不能检出。其他未能检出病灶的原因包括在高背景区(如肝脏)信号较弱、技术问题(扫描时间太短)等。

4)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 :PET功能显像是一种基于肿瘤代谢活性的相对较新的影像学技术,常常采用多种放射性底物进行检测。尽管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是一种公认的肿瘤成像技术,但除侵袭性肿瘤外,对大多数GEP-NET价值不大。新近,采用68镓标记物[(68Ga-DOTA)-D-Phe(1)-Tyr(3)-octreotide]可有效检出转移性GEP-NET。临床研究发现,68Ga标记物PET显像较SRS对NET的检出率和敏感性更高。

5)消化内镜检查:作为消化道常用的检查手段,内镜的使用日渐普遍,有利于提高胃肠道NET的检出率。内镜检查虽然不能直接判断NET,但结合活检可以在术前发现而不是等到术后的病理检测。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科所发现的GEP-NET病例中,半数以上是内镜检查首先发现的,这部分患者可能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

双气囊小肠镜能对小肠病变进行有限的目视检查,但其优势是能确定小肠NET的位置及通过活检确定肿瘤的组织学来源。虽然这种技术诊断的敏感性仅在21%~52%之间,但对确定NET导致的小肠出血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与小肠镜相比,胶囊内镜具有无痛苦和更安全的优点,其缺点是定位不十分准确和无法取活检。因此,有人主张怀疑小肠NET的患者先接受胶囊内镜检查,初步判断病变部位,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小肠镜检查及取活检。

6)血管造影技术:虽然单纯性血管造影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MRI血管成像或CT三维血管重建取代,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在判断肿瘤血供情况、鉴定血供来源及肿瘤与毗邻血管的关系等方面仍然很有价值。总体而言,借助血管造影技术可以对肿瘤或肿瘤相关血管进行更为精确的形态学勾勒,有利于确定手术方式及病灶切除。选择性激发血管造影可通过将胰泌素(怀疑胃泌素瘤)或钙剂(怀疑胰岛素瘤)选择性注入特定的肠系膜动脉进行操作,同时可测得肝脏和外周静脉血样中胃泌素或胰岛素水平。选择性血管造影是一种有创性检查,但在其他检查手段难于解决的情况下更有价值。

我们对GEP-NET的诊断需要对其临床症状进行早期识别,然后进行CgA等生化检测。一般而言,内镜检查、EUS、CT/MRI、SRS及PET-CT均是有效的检查手段,但最终确诊仍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SRS可鉴定肿瘤细胞表面的SSTR,也是诊断无功能GEP-NET的最有效技术之一。总之,GEP-NET的诊断需要临床、生化、影像学及病理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做到早发现和提高诊断率。

5、治疗:

(1)早期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行内镜下黏膜切除、外科切除、定期复查、劳逸结合。(2)晚期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行姑息减瘤术、肝局部治疗,奥曲肽治疗,化疗。

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

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 1、概述: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指起源于全身任何部位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良恶性肿瘤。神经内分泌细胞广泛分布于人体,不仅存在于一些内分泌器官或组织中,还散在分布于支气管和肺、胃肠道、胰腺的外分泌系统、胆管和肝脏等,即所谓“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Diffuse Neuroendocrine System,DNES)”。例如,存在于胃肠道的肠嗜铬细胞(EC);存在于胰腺的胰岛A细胞、B细胞、VIP细胞、D细胞;存在于皮肤的Merkel细胞、存在于甲状腺的甲状旁腺细胞、C细胞等;这些神经内分泌细胞不仅可来源于神经嵴外胚层,也可来源于内胚层和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它们具有共同的生物化学特征,如APUD作用(能摄取胺和胺前体并在细胞内脱羧产生胺或肽类激素),因此也被称为APUD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比较罕见,在全部恶性肿瘤中的比例不足1%,多发生于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恶性程度低、生长缓慢(NEC除外)、生存期长的特点。 2、分类: (1)按肿瘤发生的部位进行分类,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1)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2)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3)肺和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4)肾上腺肿瘤/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6)原发灶不明的神经内分泌癌;7)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2)根据肿瘤是否分泌活性激素并引起特征性临床表现,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两大类。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表

现为肿瘤细胞释放过多的激素,引起各种临床综合征。例如胃肠道类癌可引起类癌综合征(腹泻、阵发性皮肤潮红),胃泌素瘤引起卓-艾综合征,胰岛素瘤引起低血糖综合征,血管活性肠肽瘤引起WDH A综合征(严重水泻、低血钾和胃酸缺乏)。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这类肿瘤不产生激素,因此不伴有特征性的激素综合征。胰腺内分泌肿瘤中45%-60%属于无功能性的。 (3)肿瘤的分化程度和分级情况进行分类:神经内分泌瘤,1级(类癌);神经内分泌瘤,2级;神经内分泌癌,3级,包括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 (4)根据核分裂象计数和Ki-67指数的高低将该类肿瘤分为三个组织级别,即低级别(G1,核分裂象为1 个∕ 10 HPF,Ki-67<3%),中级别(G2,核分裂象为2~20个∕10 HPF,Ki-67 为3%~20%)和高级别(G3,核分裂象>20 个∕10 HPF,Ki-67>20%)。 3、临床表现: (1)有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常表现为过量分泌肿瘤相关物质引起的相应症状: 1)类癌综合征:突发性或持续性头面部、躯干部皮肤潮红,可因酒精、剧烈活动、精神压力或进食含3-对羟基苯胺的食物如巧克力、香蕉等诱发;轻度或中度的腹泻,腹泻并不一定和皮肤潮红同时存在,可能与肠蠕动增加有关,可伴有腹痛;类癌相关心脏疾病,如肺动脉狭窄、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其它症状如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症、糙皮病等,偶见皮炎、痴呆和腹泻三联征。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专家共识(仅供参考)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专家共识(转载) 发表者:罗国培8人已访问收藏 一.概述 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是一类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SEER-2008资料显示NET的发病率在过去30年(1973~2004)增长近5倍、达5.25/10万,其中pNET的发病率为0.32/10万。基于人群的研究显示恶性pNET发病率占胰腺恶性肿瘤的1%左右,而患病率约占10%。这可能由于发病率的增加、诊断技术的进步、治疗方法的改进和资料收集的有效性所致。发病高峰年龄40~69岁,但<35岁者也占有一定比率。男女性别比1.33:1。NET在消化道占60%,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NET居结直肠癌后的第2位,pNET患病率是胰腺癌的2倍,占6.4%(SEER)。 pNET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功能性pNET有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VIP 瘤)、高血糖素瘤,及更罕见的生长抑素瘤、胰多肽瘤(PP瘤)、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瘤(GHRH 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ACTH瘤)及最近被描述的胆囊收缩素瘤(CCK瘤)。2012年国内(1954-2011 年)相关文献汇总显示,功能性pNET 占89.6%,其中胰岛素瘤最常见(85.4%)、其次是胃泌素瘤。日本报道无功能性pNET占47%。新近NCCN神经内分泌瘤数据库(NCCN Neuroendocrine Outcomes Database)显示22%的pNET有激素分泌症状,其中胰岛素瘤占70%(近90%是良性)、胰高血糖素瘤15%、胃泌素瘤和生长抑素瘤约占10%,其中80-90%有相对高的转移风险。合并MEN1综合征的胰岛细胞肿瘤的典型特征是多发、其中最常见的是胃泌素瘤和胰岛素瘤,且与单发pNET诊治策略不同。 二.病因学 NET的病因不明。多为散发性,部分相关性家族性综合症,如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Ⅰ型(MEN-1)、林岛综合症(Von-Hippel-Lindau,VHL)和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NF-1)均呈聚集性。与NET相关最常见的染色体畸变有17和18号染色体易位(50%~62.5%)及18号染色体部分缺失(43%~88%)。MEN-1是11q13染色体畸变引起常的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与多种具有激素分泌的的肿瘤相关,但最常见的是甲状旁腺、脑垂体、胰腺肿瘤。VHL是3p25肿瘤抑制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VHL是一负向调控因子、其功能缺失导致VEGF水平升高、血管生成增加。NF-1是17q11神经纤维蛋白编码基因突变引起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是ras基因负向调控蛋白。

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

. 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概述:1指起源于全身任何部位神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不仅神经内分泌细胞广泛分布于人体,经内分泌细胞的良恶性肿瘤。胃肠道、还散在分布于支气管和肺、存在于一些内分泌器官或组织中,胰腺的外分泌系统、胆管和肝脏等,即所谓“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例如,存在于胃肠道的”DNES)(Diffuse Neuroendocrine System,细胞、细胞、VIP;存在于胰腺的胰岛A细胞、BEC肠嗜铬细胞()细胞、存在于甲状腺的甲状旁腺细胞、细胞;存在于皮肤的MerkelD细胞等;这些神经内分泌细胞不仅可来源于神经嵴外胚层,也可来C源于内胚层和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它们具有共同的生物化学特征,作用(能摄取胺和胺前体并在细胞内脱羧产生胺或肽类激APUD如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比较罕见,在全部APUD素),因此也被称为,多发生于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1%恶性肿瘤中的比例不足、生存期长的特点。NEC除外)瘤具有恶性程度低、生长缓慢(2、分类:(1)按肿瘤发生的部位进行分类,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1)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2)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3)肺和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4)肾上腺肿瘤/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6)原发灶不明的神经内分泌癌;7)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2)根据肿瘤是否分泌活性激素并引起特征性临床表现,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两大类。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表. . 例如胃肠道类引起各种临床综合征。现为肿瘤细胞释放过多的激素,-癌可引起类癌综合征(腹泻、阵发性皮肤潮红),胃泌素瘤引起卓WDH艾综合征,胰岛素瘤引起低血糖综合征,血管活性肠肽瘤引起严重水泻、低血钾和胃酸缺乏)。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A综合征因此不伴有特征性的激素综合征。胰腺内瘤,这类肿瘤不产生激素,属于无功能性的。分泌肿瘤中45%-60%(类级神经内分泌瘤,1(3)肿瘤的分化程度和分级情况进行分类:级,包括大细胞神经神经内分泌癌,3癌);神经内分泌瘤,2级; 内分泌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指数的高低将该类肿瘤分为三个组)根据核分裂象计数和Ki-67(4), Ki-67<3%个∕10 HPF,,核分裂象为织级别,即低级别(G11 )和3%~20%Ki-67 为G2中级别(,核分裂象为2~20个∕10 HPF,)。>HPF,Ki-6720%20 高级别(G3,核分裂象>个∕10 、临床表现:3)有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常表现为过量分泌肿瘤相关物质引1(起的相应症状:)类癌综合征:突发性或持续性头面部、躯干部皮肤潮红,可因酒1对羟基苯胺的食物如巧克力、香3-精、剧烈活动、精神压力或进食含蕉等诱发;轻度或中度的腹泻,腹泻并不一定和皮肤潮红同时存在,可能与肠蠕动增加有关,可伴有腹

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神经内分泌肿瘤是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神经内分泌细胞是机体内具有神经内分泌表型,可以产生多种激素的一大类细胞。 神经内分泌细胞遍布全身各处,因此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发生在体内任何部位,但最常见的是胃、肠、胰腺等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2/3左右。欧美人群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大在2.5~5人/10万人,在过去30年内发病率增加了5倍,相比其他肿瘤,神经内分泌瘤的发病率的增加更加迅速。 过去20年中国台湾地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也显示出和欧美类似的增长趋势,但中国大陆目前尚缺乏发病率数据。 根据WHO2010年对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最新命名规定,以“Neuroendocrineneoplasm(NEN)”泛指所有源自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将其中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命名为Neuroendocrinetumor (NET,神经内分泌瘤),低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命名为Neuroendocrinecarcinoma(NEC,神经内分泌癌)。 二病因大部分神经内分泌肿瘤为散发,其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有一小部分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涉及一些基因的缺失与突变,例如多发性内分泌腺瘤(mutipleendocrineneoplasia,MEN)、林道综合征(vonHippel-lindausyndrome,VHLsyndrome)。三临床表现根据肿瘤是否具有激素分泌功能和有无出现激素引起的临床症状,将神经内分泌瘤分为非功能性(约占80%)和功能性(约占20%)两大类。非功能性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或肿瘤局部占位症状,如进行性吞咽困难、腹痛、腹胀、腹泻、腹部包块、黄疸或黑便等;功能性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表现为肿瘤分泌有生物学活性的激素引起的相关临床症状,如皮肤潮红、出汗、哮喘、腹泻、低血糖、难治性消化道溃疡、糖尿病等。功能性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以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居多,包括胰岛素瘤、生长抑素瘤、胰高血糖素瘤、胃泌素瘤等。 四检查1.肿瘤标志物检查 神经内分泌肿瘤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肿瘤标志物,叫做嗜铬素A(ChromograninA,CgA),它是目前最有价值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通用标志物(无论是功能性还是非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通过检

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

实用文档 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概述:1指起源于全身任何部位神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不仅神经内分泌细胞广泛分布于人体,经内分泌细胞的良恶性肿瘤。胃肠道、还散在分布于支气管和肺、存在于一些内分泌器官或组织中,胰腺的外分泌系统、胆管和肝脏等,即所谓“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例如,存在于胃肠道”DNES)(Diffuse Neuroendocrine System,细胞、细胞、VIP;存在于胰腺的胰岛A细胞、B)的肠嗜铬细胞(EC细胞、存在于甲状腺的甲状旁腺细胞、细胞;存在于皮肤的MerkelD细胞等;这些神经内分泌细胞不仅可来源于神经嵴外胚层,也可来C源于内胚层和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它们具有共同的生物化学特征,作用(能摄取胺和胺前体并在细胞内脱羧产生胺或肽类激如APUD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比较罕见,在全部恶APUD素),因此也被称为,多发生于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1%性肿瘤中的比例不足、生存期长的特点。NEC除外)具有恶性程度低、生长缓慢(2、分类: (1)按肿瘤发生的部位进行分类,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1)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2)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3)肺和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4)肾上腺肿瘤/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6)原发灶不明的神经内分泌癌;7)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2)根据肿瘤是否分泌活性激素并引起特征性临床表现,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两大类。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表实用文档

例如胃肠道类引起各种临床综合征。现为肿瘤细胞释放过多的激素,-癌可引起类癌综合征(腹泻、阵发性皮肤潮红),胃泌素瘤引起卓WDHA艾综合征,胰岛素瘤引起低血糖综合征,血管活性肠肽瘤引起严重水泻、低血钾和胃酸缺乏)。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综合征胰腺内分泌因此不伴有特征性的激素综合征。这类肿瘤不产生激素,属于无功能性的。肿瘤中45%-60%(类级神经内分泌瘤,1(3)肿瘤的分化程度和分级情况进行分类:级,包括大细胞神经神经内分泌癌,3癌);神经内分泌瘤,2级;内分泌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指数的高低将该类肿瘤分为三个组)根据核分裂象计数和Ki-67(4),Ki-67<3%,1 个∕ 10 HPF织级别,即低级别(G1,核分裂象为)和高3%~20%Ki-67 为10 HPF中级别(G2,核分裂象为2~20个∕, 20%)。10 HPF,Ki-67>,核分裂象>级别(G320 个∕、临床表现:3)有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常表现为过量分泌肿瘤相关物质引1(起的相应症状:)类癌综合征:突发性或持续性头面部、躯干部皮肤潮红,可因酒1对羟基苯胺的食物如巧克力、3-精、剧烈活动、精神压力或进食含腹泻并不一定和皮肤潮红同时存在,轻度或中度的腹泻,香蕉等诱发;可能与肠蠕动增加有关,可伴有腹痛;类癌相关心脏疾病,如肺动脉狭窄、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其它症状如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症、糙皮病等,偶见皮炎、痴呆和腹泻三联征。 实用文档 综合征,腹痛腹泻常见,Zollinger-Ellison2)胃泌素瘤常表现为呈

神经内分泌肿瘤概述和治疗

神经内分泌肿瘤概述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neoplasms, NENs) 是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可以发生在体内任何部位,但最常见的是胃、肠、胰腺等消化系统器官,其次为肺。NENs包括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tumours,NETs)以及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carcinomas,NECs)。该指南主要关注点为散发性小肠NENs (smallintestinal NENs, SI-NENs) 和胰腺NENs (pancreaticNENs, Pan-NENs)的诊治,因为这是晚期胃肠胰(gastroenteropancreatic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EP)-NENs中最常见的类型, 而其他胃肠道来源的NENs处理均应遵循同样的原则。肿瘤的增殖活性、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receptor , SSTR) 的表达水平、肿瘤的生长速度以及肿瘤负荷均为临床治疗决策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诊断与病理/分子生物学 2020版指南采用了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GEP-NENs的分类标准(表1)。病理诊断报告中需要包括形态学、肿瘤分级、嗜铬蛋白A (CgA)和突触素(Syn) 等免疫组化染色。根据临床需要选择行SSTR或肽类激素(如胃泌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血清素等) 的特异性染色。 分期和风险评估 TNM(tumour, node and metastasis) 分期和肿瘤分级是两项主要的独立预后因素,应持续进行评估。CT及MRI是最常用的影像学评估手段。而对于CT或MRI均无法明确的肝脏病灶,超声造影有时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检查方法。内镜

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

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 1、概述: 神经内分泌肿瘤就是一大类疾病得总称,指起源于全身任何部位神经内分泌细胞得良恶性肿瘤。神经内分泌细胞广泛分布于人体,不仅存在于一些内分泌器官或组织中,还散在分布于支气管与肺、胃肠道、胰腺得外分泌系统、胆管与肝脏等,即所谓“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Diffuse Neuroendocrine System,DNES)”。例如,存在于胃肠道得肠嗜铬细胞(EC);存在于胰腺得胰岛A细胞、B细胞、VIP细胞、D细胞;存在于皮肤得Merkel细胞、存在于甲状腺得甲状旁腺细胞、C细胞等;这些神经内分泌细胞不仅可来源于神经嵴外胚层,也可来源于内胚层与中胚层得多能干细胞。它们具有共同得生物化学特征,如APUD作用(能摄取胺与胺前体并在细胞内脱羧产生胺或肽类激素),因此也被称为APUD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比较罕见,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得比例不足1%,多发生于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恶性程度低、生长缓慢(NEC除外)、生存期长得特点。 2、分类: (1)按肿瘤发生得部位进行分类,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1)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2)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3)肺与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4)肾上腺肿瘤/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6)原发灶不明得神经内分泌癌;7)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2)根据肿瘤就是否分泌活性激素并引起特征性临床表现,分为功能性与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两大类。功能性得神经内分泌肿瘤,表现

为肿瘤细胞释放过多得激素,引起各种临床综合征、例如胃肠道类癌可引起类癌综合征(腹泻、阵发性皮肤潮红),胃泌素瘤引起卓—艾综合征,胰岛素瘤引起低血糖综合征,血管活性肠肽瘤引起WDHA综合征(严重水泻、低血钾与胃酸缺乏)、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这类肿瘤不产生激素,因此不伴有特征性得激素综合征。胰腺内分泌肿瘤中45%-60%属于无功能性得。 (3)肿瘤得分化程度与分级情况进行分类:神经内分泌瘤,1级(类癌);神经内分泌瘤,2级; 神经内分泌癌,3级,包括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 (4)根据核分裂象计数与Ki-67指数得高低将该类肿瘤分为三个组织级别,即低级别(G1,核分裂象为1 个∕ 10HPF,Ki-67<3%),中级别(G2,核分裂象为2~20个∕10 HPF,Ki—67 为3%~20%)与高级别(G3,核分裂象>20 个∕10HPF,Ki-67>20%)。 3、临床表现: (1)有功能性得神经内分泌肿瘤常表现为过量分泌肿瘤相关物质引起得相应症状: 1)类癌综合征:突发性或持续性头面部、躯干部皮肤潮红,可因酒精、剧烈活动、精神压力或进食含3-对羟基苯胺得食物如巧克力、香蕉等诱发;轻度或中度得腹泻,腹泻并不一定与皮肤潮红同时存在,可能与肠蠕动增加有关,可伴有腹痛;类癌相关心脏疾病,如肺动脉狭窄、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其它症状如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症、糙皮病等,偶见皮炎、痴呆与腹泻三联征。

神经内分泌肿瘤.

【诊疗知识】神经内分泌肿瘤 [导读]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起源细胞遍布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肿瘤,可以产生和分泌常见的激素。最常见的肿瘤发生部位为消化系统和支气管-肺区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在美国为仅次于大肠癌的第二大胃肠道肿瘤。 一、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起源细胞遍布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肿瘤,可以产生和分泌常见的激素。最常见的肿瘤发生部位为消化系统和支气管-肺区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在美国为仅次于大肠癌的第二大胃肠道肿瘤。大部分神经内分泌肿瘤生长缓慢,早期难以发现,通常都是在已经发生转移之后才诊断出来,淋巴结和肝脏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提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表现有:潮红、腹泻、腹痛、消化不良、脂肪泻、气喘、溃疡、低血糖、风疹、糙皮病、咖啡牛奶斑等。 原发灶的完全性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二、神经内分泌肿瘤病因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因未明。多为散发,少数可见家族聚集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胰岛细胞、胃肠组织(来源于整个肠道的弥漫性神经内分泌细胞)、呼吸道上皮细胞内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和分布在甲状腺的滤泡旁细胞(这类肿瘤被称为甲状腺髓样癌)。 三、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解剖 3.1 神经内分泌肿瘤镜下特点 肿瘤细胞较小,呈多边形、卵圆形,胞浆中等量,核圆较深染,染色质分布较均匀,无明显核仁。细胞排列方式可呈实心巢状、结节状、菊形团状等。核分裂像少见。 3.2 小细胞NEC镜下特点 小或中等大小癌细胞,像淋巴细胞,大小约十成熟淋巴细胞的2倍,胞浆少,弥漫性或呈巢状生长。核分裂像常见,坏死比较常见,1/4的病例混杂少量(<30%)腺癌或鳞癌成分。典型的小细胞癌HE即可判断。 3.3 大细胞NEC镜下特点 肿瘤由大细胞组成,大细胞可呈巢状、小梁状、菊团形状和栅栏状排列。与小细胞癌相比,LCNECs细胞的胞质丰富,核空泡化明显,核仁突出,常可见到局部的坏死。必须有两个神经内分泌标记物(CgA,Syn,CD56)阳性才能诊断为LCNEC. 四、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分型 4.1 神经内分泌肿瘤按组培起源分类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属于中肠)

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

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1、概述: 神经内分泌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指起源于全身任何部位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良恶性肿瘤。神经内分泌细胞广泛分布于人体,不仅存在于一些内分泌器官或组织中,还散在分布于支气管和肺、胃肠道、胰腺的外分泌系统、胆管和肝脏等,即所谓“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Diffuse Neuroendocrine System,DNES)”。例如,存在于胃肠道的肠嗜铬细胞(EC);存在于胰腺的胰岛A细胞、B细胞、VIP 细胞、D细胞;存在于皮肤的Merkel细胞、存在于甲状腺的甲状旁腺细胞、C细胞等;这些神经内分泌细胞不仅可来源于神经嵴外胚层,也可来源于内胚层和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它们具有共同的生物化学特征,如APUD作用(能摄取胺和胺前体并在细胞内脱羧产生胺或肽类激素),因此也被称为APUD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比较罕见,在全部恶性肿瘤中的比例不足1%,多发生于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恶性程度低、生长缓慢(NEC除外)、生存期长的特点。 2、分类: (1)按肿瘤发生的部位进行分类,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1)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2)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3)肺和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4)//副神经节瘤;6)原发灶不明的神经内分泌癌;7)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2)根据是否分泌活性激素并引起特征性临床表现,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两大类。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表现为肿瘤细胞释放过多的激素,引起各种临床综合征。例如胃肠道类癌可引起类癌综合征(、阵发性皮肤潮红),胃泌素瘤引起卓-艾综合征,胰岛素瘤引起低血糖综合征,血管活性肠肽瘤引起W

DHA综合征(严重水泻、低血钾和胃酸缺乏)。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这类肿瘤不产生激素,因此不伴有特征性的激素综合征。中45%-60%属于无功能性的。(3)的分化程度和分级情况进行分类:神经内分泌瘤,1级();神经内分泌瘤,2级;神经内分泌癌,3级,包括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 (4)根据核分裂象计数和Ki-67指数的高低将该类肿瘤分为三个组织级别,即低级别(G1,核分裂象为1 个∕ 10 HPF,Ki-67<3%),中级别(G2,核分裂象为2 ~20个∕10 HPF,Ki-67 为3%~20%)和高级别(G3,核分裂象>20 个∕10 HPF,Ki-67>20%)。 3、临床表现: (1)有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常表现为过量分泌肿瘤相关物质引起的相应: 1)综合征:突发性或持续性头面部、躯干部皮肤潮红,可因酒精、剧烈活动、精神压力或进食含3-对羟基苯胺的如巧克力、香蕉等诱发;轻度或中度的,腹泻并不一定和皮肤潮红同时存在,可能与肠蠕动增加有关,可伴有;类癌相关心脏,如肺动脉狭窄、等;其它症状如皮肤、糙皮病等,偶见皮炎、和腹泻三联征。 2)常表现为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腹痛腹泻常见,呈间歇性腹泻,常为痢,也可有反复发作的消化性。 3)瘤的临床症状与肿瘤细胞分泌过量的胰岛素相关,特征性表现是神经性低症,常见于清晨或运动后,其它还有视物模糊,精神异常等表现。 4)胰高血糖素瘤常伴有过量的胰高血糖素分泌,典型表现是坏死性游走性伴有以及血小板减少,大约半数患者可有中度糖尿病表现,还可能有痛性红舌、口唇干裂、静脉血栓、及等表现。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共识要点

? 标准与规范?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7.01.003 通信作者:林冬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100142;E-mail: lindm2@yahoo.com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共识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共识专家组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pulmonaryneuroendocrinetumors)是具有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和分子病理等特征的一组肿瘤,包括类癌、不典型类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4个肿瘤亚型和特发性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一种癌前病变),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占所有肺肿瘤的15%~20%。2015版WHO肺肿瘤分类除了将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从原来的大细胞癌亚型归入神经内分泌肿瘤亚型以外,各类型的诊断标准与1999版、2004版的国际分类没有大的变化。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neuroendocrineneoplasm)不尽相同,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在肿瘤命名原则、临床特征、生物学行为、诊断标准及临床分期、治疗等诸多方面有其独特之处。鉴于目前国内在肺神经内分泌肿瘤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诊治现状,为规范我国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2016年1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专家共识研讨会”。与会专家以病理专家为主,协同临床治疗领域专家一起,结合最新版WHO肺癌分类,针对其中4种肿瘤类型,讨论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原则及研究进展,包括目前国际分类中尚存在的问题以及临床应用困惑,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共同撰写此共识以满足临床病理规范诊治需求。 一、命名肺神经内分泌肿瘤首次被报道于1926年,由Barnard[1] 描述为“纵隔燕麦样肉瘤”,实为肺“燕麦 细胞癌”。1937年,Hamperl[2] 发现所谓“支气管腺瘤”与已经报道的胃肠类癌相似,故此同样命名为“类癌”,并将此两类肿瘤列入1967年首版WHO肺 癌分类中[3] 。小细胞癌从最初的淋巴细胞样(燕麦细胞型)、多角型或梭型、其他型(包含非小细胞癌成分)3个亚型到1982年WHO版的燕麦细胞型、中 间型、复合型[4] ,直到1999版分类仅保留小细胞癌 和复合型亚型,并延续至今。20世纪90年代逐步 完善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种类名称即:类癌(典型类癌、不典型类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二、分类及特点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4个肿瘤类型中,小细胞癌(smallcelllungcaricinoma)与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cellneuroendocrinecarcinoma,LCNEC)属于高级别肿瘤,典型类癌(typicalcarcinoid)与不典型 类癌(atypicalcarcinoid)属于低-中级别肿瘤[5-7] 。4种肿瘤类型的诊断和分类标准是在具有神经内分泌肿瘤形态前提下,结合肿瘤坏死及核分裂指数 (核分裂象数/2mm2 ),并且经过免疫组织化学相关标志物辅助证实。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显微镜目镜的 不同型号,2mm2 可能对应着不同的高倍视野的数量。 1.典型类癌:患者以女性为主,与吸烟无关,常发生于肺门部,少部分位于外周,大体边界清楚。镜下形态具有典型神经内分泌肿瘤特征,即血窦丰富的肿瘤组织排列成梁状、索状或缎带状、腺样、或实性细胞巢,周围型常表现为梭形细胞形态;细胞大小通常一致,染色质均匀或稍粗糙,核仁小或不明显,个别情况下可出现核大、浓染的异型细胞。诊断依据主要是<2个核分裂象/2mm2 ,没有坏死形成。 2.不典型类癌:患者以女性为主,与吸烟史有轻度相关性,常位于外周,大体边界清楚。镜下形态与典型类癌相似,或异型性稍明显。诊断依据为2~10个核分裂象/2mm2 ,或出现点状坏死,偶尔出现局灶片状坏死,不应出现大片弥漫坏死区域。当每2mm2 核分裂象数介于交界值2或10个时,需计数3 个2mm2 的核分裂象数,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诊断依据。 3.小细胞癌:患者与吸烟密切相关,常发生于中老年男性,以肺门部多见,大体边界不清,广泛浸润,灰白质地细腻,可见出血坏死区。肿瘤细胞较小,一般小于3个静止期淋巴细胞,胞质少,密集拥挤排列成巢、片状,神经内分泌肿瘤结构特征不显著。细胞核染色质丰富细腻,核仁不明显或呈现小的核仁,核 万方数据

2020 ESMO指南解读: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和随访(完整版)

2020 ESMO指南解读: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和 随访(完整版) 正文 2020年6月,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指南委员会正式发布了《ESMO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EP-NENs)的诊治和随访指南》[1](以下简称2020版指南). 2020版指南是在2012版指南发布8年后的更新版,从流行病学、病理和分子诊断、分期和风险评估、局部病变的治疗、进展期病变的治疗、随访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说明,且每部分均附有总结性的推荐要点,整体内容较2012版指南有较大变化,本文将对2020版指南进行解读。 2020版指南由来自欧洲不同国家的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领域多个专业的7位专家完成撰写,为GEP-NENs 的管理提供了关键的推荐建议,对每部分推荐的证据级别和推荐等级均进行了标注(如适用)(表1)[2]。

2020版指南的前言中指出,尽管标题为GEP-NENs指南,但其主要关注点是散发性小肠NENs(small intestinal NENs,SI-NENs)和胰腺NENs(pancreatic NENs,Pan-NENs)的诊治,因为这是晚期GEP-NENs中最常见的类型;其他胃肠道来源的NENs的处理均应遵循同样的原则。 1 发病率和流行病学 1997~2012年GEP-NENs的发病率增加超过6倍,与有远处转移的NENs相比,局限性或局部进展NENs发生率增加更多。根据美国国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原因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原因 文章目录*一、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简介*二、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原因*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危害*四、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高发人群*五、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预防方法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简介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为一种肾上腺起源的 肿瘤,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癌症,其中32%新生儿患者伴发皮肤转移癌,其他年龄组3%伴发皮肤转移癌。在老年患者中,类癌肿瘤偶尔转移到皮肤上。支气管类癌为最常见的转移到皮肤上的原发性肿瘤。Merkel细胞癌常局部复发并转移到包括皮肤在内的远隔部位。甲状腺癌转移到皮肤上,男性为10%,女性少见。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原因本病病因尚未阐明。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能产生小分子多肽类或肽类激素的肿瘤,即apud细胞瘤,它能通过靶细胞增加环腺甙单磷酸盐起作用,能分泌具有强烈生理活性的血清素(5-羟色胺),胰舒血管素和组织胺外,有的还可 分泌其它肽类的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生长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抗利尿素、促性腺激素、胰岛素、胰升血糖素、前列腺素、胃泌素、胃动素等物质。产生类癌综合征的主要物质是血清素和缓激肽,组织胺也参与一部分作用。 血清素对周围血管和肺血管均有直接收缩作用,对支气管也

有强烈收缩作用,对胃肠道节前迷走神经和神经节细胞有刺激作用,使胃肠道蠕动增强,分泌增多。 缓激肽有强烈的扩血管作用,有些类癌瘤尤其是胃类癌可产 生大量的缓激肽、组胺等血管活性物质而引起皮肤潮红。循环中血清素增高还可引起心内膜纤维化。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危害1、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导致血钙升高,常引起肾结石。 2、可分泌过量的胃泌素,刺激胃分泌大量胃酸。易罹患消化性溃疡病,且溃疡易出血、穿孔和胃梗阻,腹泻和脂肪痢常见。另一些胰岛细胞肿瘤可分泌血管活性肠多肽,引起严重的腹泻而导 致脱水。 3、可分泌催乳素,女性患者出现月经紊乱,男性阳痿。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高发人群新生儿。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预防方法病因尚不明。但有研究称本病有一定的遗传性,由于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子女约半数可患这种 遗传性疾病,因此筛查对早期诊断及治疗很重要。最近,ⅡA、ⅡB 两型的异常致病基因已明确。异常基因的检测最终可进行较早的、

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去年,不少报道宣称“苹果教主”乔布斯因患胰腺癌去世。事实上,从美国媒体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乔布斯所患的是神经内分泌肿瘤,只是恰好位于胰腺的胰岛细胞上,并非通常所谓的胰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初的临床症状通常是非特异性的,比如腹泻、头面部和躯干部皮肤潮红、腹部绞痛等,这也导致经常被错误地认为是其他病变造成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就像身披了一件隐形外衣,让人琢磨不透。 神经内分泌肿瘤罕见,在全部恶性肿瘤中的比例不足1%,多发生于胃、肠、胰腺。在这类肿瘤中最常见的是类癌,其发生率占全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50%,根据起源的部位不同,可将类癌分为前肠(肺、支气管及直到空肠的上部胃肠道)、中肠(回肠和阑尾)和后肠(直肠)。胰腺是常见的累及部位;内分泌系统的很多肿瘤同样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范畴。 虽然神经内分泌肿瘤不像胃癌、肝癌那么多见,但是,也并不像我们原先想像的那么少见。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病理诊断共识的建立,病理诊断水平大大提高,被确诊的患者人数也越来越多,神经内分泌肿瘤和一般的癌症治疗方法是完全不同的,所以病理科医生的正确诊断对临床医生的治疗非常重要。 由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对少见,许多内科医生对此病不太熟悉。加之既往临床上描述和命名的不同,这也造成了极大的混淆。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组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它不是我们平时所认识的单一的某一种肿瘤,而是一大类肿瘤

的总称。 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发生于全身许多器官和组织,根据原发肿瘤部位的不同,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分为前肠(胸腺、食道、肺、胃、胰腺、十二指肠)、中肠(回肠、阑尾、盲肠、升结肠)和后肠(远端大肠和直肠),其中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根据肿瘤分泌的物质是否引起典型的临床症状可以将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两大类——有功能性和无功能性。 国外流行病学显示,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约为0.5-1例/10万左右。在国外其患病率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结直肠肿瘤。在过去30年间,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提高约5倍,这固然与临床诊断手段的进步有关,但实际发病率也的确在增加。 大部分患者前来就医的时候,肿瘤往往已经处于进展期。正是由于在诊断、以及对肿瘤生长的控制不力,再加上神经内分泌肿瘤在临床症状中所表现出来的复杂性,使得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管理的多学科协同探讨成为一种必然。 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初的临床症状通常是非特异性的,比如腹泻、头面部和躯干部皮肤潮红、腹部绞痛等,这也导致经常被错误地认为是其他疾病变造成的。钟捷教授指出,患者起初都会因为腹泻、腹痛等原因到医院就诊,医生往往诊断为功能性腹泻;如果症状没有得到缓解或者症状更加严重了,胃肠病医生或其他专家会要求做一些影像学的检查,进一步寻找原因。这时候就会查出现原发病变或者肝转移等情况。临床数据显示,超过60%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诊断时已处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指南(全文)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指南(全文)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一、前言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原称为胰岛细胞瘤,约占原发性胰腺肿瘤的3%。依据激素的分泌状态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 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占75%~85%。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约占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20%。常见的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有胰岛素瘤和胃泌素瘤。 胰岛素瘤一般位于胰腺,而胃泌素瘤多见于十二指肠或胰腺;其余的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均少见,统称为罕见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RFTs),包括生长抑素瘤、胰高血糖素瘤、生长激素瘤等。 大部分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是散发和无功能性的,患者多因肿瘤局部压迫症状或体格检查时发现,部分患者因肝脏及其他部位的转移,进一步检查发现原发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病灶。 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常表现为激素相关的症状,如低血糖、多发性消化性溃疡、腹泻等,临床上通常较早发现。

少部分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是遗传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综合征的表现之一,如多发性神经分泌肿瘤Ⅰ型(MEN-I)和VonHippel –Lindau’s综合征。这类患者一般较年轻,家族中或本人也有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史。 胰腺神经内分泌瘤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与治疗措施较复杂且周期较长,建议在多学科团队(MDT)的模式下进行,由胰腺外科、内分泌科、影像科、内镜科、肿瘤科、介入科、病理科和护理等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并贯穿患者诊断与治疗的全部过程。 根据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激素分泌相关临床症状、肿瘤分级、分期等信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个体化地应用多学科及多种治疗手段,以使患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二、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分级和分期 1.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分级 按组织分化程度和细胞增殖活性进行分级。增殖活性分级推荐采用核分裂象数和(或)Ki67指数两项指标,分级标准见表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