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萤石矿普查报告

萤石矿普查报告

萤石矿普查报告
萤石矿普查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

查干陶勒盖音乌拉矿区萤石矿

普查报告

额济纳旗物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二O一八年十月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

查干陶勒盖音乌拉矿区萤石矿

普查报告

提交单位:额济纳旗物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代表:方甦

编制单位: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九大队

法人代表:王秋印

总工程师:韩彦伟

项目负责:刘冬冬

编写人:刘冬冬张胜郭灿邢东雪

宋绚臻倪锁阳李敬华闫晓辉

刘春平朱鸣一王子金郭江

李九智王齐

提交日期:二O一八年十月

文字摘要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查干陶勒盖音乌拉矿区萤石矿普查”项目,探矿权人为额济纳旗物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勘查单位为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九大队,目的是为矿种变更和详查提供依据。矿区属额济纳旗马鬃山苏木管辖,地理坐标(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为:东经97°49′05″~97°53′01″,北纬42°00′49″~42°04′02″,探矿权面积22.07km2,勘查投入209.5万元。2017年6月—2018年9月,完成1∶10000地质测量22.07km2,1∶5000地质测量17km2,槽探4750m3,钻探1881.6m,基本分析693件。发现2条萤石矿脉,FL1矿脉(含4条矿体)NWW向展布,长600m,矿石为方解石-萤石型,勘查类型为Ⅲ类,主要矿体长87~145m,延深15~74m,埋深0~74m;FL2矿脉(含1条矿体)NE向展布,长450m,矿石为石英-萤石型,勘查类型为Ⅱ类,矿体长410m,延深90m,埋深0~90m;矿床为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

经估算,提交萤石矿(333+(334)?)矿石量512千吨,矿物量230647吨,矿石质量较好,CaF2品位20.79~82.82%,平均品位45.05%,矿石为易选贫萤石矿石,矿床属小型。

报告含正文1册,附图78张,附表1册,附件1册。

主题词:萤石矿普查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查干陶勒盖音乌拉矿区

正文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目的及任务 (1)

第二节矿区位置与交通 (1)

第三节矿区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5)

第四节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7)

第五节本次地质工作 (8)

第二章区域地质 (11)

第一节地层 (11)

第二节岩浆岩 (14)

第三节构造 (16)

第四节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19)

第五节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0)

第六节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1)

第七节区域矿产及成矿条件 (23)

第三章矿区地质 (25)

第一节地层 (25)

第二节岩浆岩 (26)

第三节构造 (27)

第四节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29)

第五节物化探异常特征 (33)

第六节围岩蚀变 (37)

第七节铜多金属矿化体特征 (37)

第四章矿体地质 (39)

第一节矿体特征 (39)

第二节矿石质量 (43)

第三节矿石类型及品级 (45)

第四节矿体围岩及夹石 (46)

第五节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47)

第六节矿区(床)内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 (49)

第五章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50)

第一节类比依据 (50)

第二节东七一山萤石矿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技术指标 (50)

第三节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评价 (51)

第六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52)

第一节水文地质 (52)

第二节工程地质 (54)

第三节环境地质 (55)

第四节开采技术条件综述 (58)

第七章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59)

第一节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59)

第二节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60)

第三节测量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65)

第四节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67)

第五节物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68)

第六节化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72)

第七节放射性顺检及其质量评述 (75)

第八节采样、化验和岩矿鉴定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75)

第九节工作成果检查验收情况 (78)

第八章资源量估算 (79)

第一节工业指标的确定 (79)

第二节资源量估算方法选择及其依据 (79)

第三节资源量估算参数确定 (80)

第四节矿体圈定原则与资源量估算边界的确定 (82)

第五节资源量分类与块段划分 (83)

第六节资源量估算结果 (83)

第七节资源量估算需要说明的问题 (85)

第九章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86)

第一节资源形势分析 (86)

第二节矿山建设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 (87)

第三节经济效益概算 (88)

第十章结论 (89)

第一节矿区工作程度和主要成果 (89)

第二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89)

第三节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90)

附图目录

附表目录(合订一册)

序号名称备注

1 查干陶勒盖音乌拉矿区萤石矿工程测量成果表1份

2 查干陶勒盖音乌拉矿区萤石矿工程统计表1份

3 查干陶勒盖音乌拉矿区萤石矿基本分析样采样及样品分析结果表1份

4 查干陶勒盖音乌拉矿区萤石矿基本分析(内检)误差统计表1份

5 查干陶勒盖音乌拉矿区萤石矿基本分析(外检)误差统计表1份

6 查干陶勒盖音乌拉矿区萤石矿光谱样采样及样品分析结果表1份

7 查干陶勒盖音乌拉矿区萤石矿矿石体重测定记录表1份

8 查干陶勒盖音乌拉矿区萤石矿单样品厚度计算表1份

9 查干陶勒盖音乌拉矿区萤石矿矿体单工程加权平均品位计算表1份

10 查干陶勒盖音乌拉矿区萤石矿矿体真厚度、倾角、平均品位计算表1份

11 查干陶勒盖音乌拉矿区萤石矿块段资源量估算统计表1份

12 查干陶勒盖音乌拉矿区萤石矿矿体资源量估算汇总表1份

13 查干陶勒盖音乌拉矿区萤石矿资源量估算汇总表1份

附件

附件1 《额济纳旗物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矿厂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额济纳旗物化矿业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9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目的及任务

为合理开发、利用额济纳旗查干陶勒盖音乌拉矿区新发现的萤石矿产资源,有效提高勘查区范围内萤石矿(化)体的研究和控制程度,并为矿种变更和探矿权延续提供依据。受额济纳旗物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九大队作为勘查单位,对额济纳旗查干陶勒盖音乌拉矿区萤石矿开展普查找矿工作,探矿权人通过地质勘查合同的形式委托勘查单位,勘查单位根据勘查许可证规定的矿区范围和有效期限,依法开展普查找矿工作。

一、目的

在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物探、化探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槽探工程揭露和钻探工程验证,大致查明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化)体特征,对矿区成矿前景做出评价。为矿种变更和下一步详查工作提供地质依据。

二、任务

1、通过1∶5000地质测量,结合地表工程揭露,大致查明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及矿化蚀变带的规模、形态、产状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等特征。

2、选择已有物化探异常、矿化蚀变明显的成矿有利部位,布设1∶2000地物化综合剖面,进一步确定异常源和发现、圈定矿化蚀变带,并总结其中有用元素富集规律。

3、用地表槽探工程和深部钻探工程,对异常和矿化蚀变带进行较系统的揭露并圈定矿(化)体,大致查明区内矿(化)体的数量、形态、规模、产状及分布情况等地质特征,圈定成矿有利地段。

4、2018年12月31日之前提交普查报告及相关图件,为矿种变更和探矿权延续提供资料,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

第二节矿区位置与交通

一、矿区位置

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的边陲地带,行政区划属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马鬃山苏木管辖,位于额济纳旗政府所在的达来呼布镇西约330km,其极值地理坐标(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为:

东经97°49′05″~97°53′01″;北纬42°00′49″~42°04′02″。

矿区中心位置平面直角坐标(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3°带)为:

X: ;Y: 。

表1-1勘查许可证范围各拐点坐标一览表

注:2000国家大地坐标转换由阿拉善盟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完成(证书编号:甲测资字1500125)。

额济纳旗物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16年1月20日取得“额济纳旗查干陶勒盖音乌拉金及多金属矿普查”勘查许可证,证号:T15220160102052452;图幅号:K47E012008;勘查区面积22.07km2;有效期限:2016年1月20日至2019年1月19日。发证机关为内

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勘查许可证范围由6个拐点圈定,各拐点坐标见表1-1,矿区区块范围见图1-1。

图1-1 查干陶勒盖音乌拉矿区区块范围图

图1-2 勘查许可证范围与资源量估算范围关系图

本次工作对矿区FL1和FL2萤石矿脉分别进行了资源量估算,分别为一区和二区,估算范围共8个拐点坐标,各拐点坐标见表1-2,资源量估算范围面积共0.96km2,赋矿标

高为1535~1435m ;其中一区面积为0.51km 2,赋矿标高为1535~1458m ;二区面积为0.45km 2

,赋矿标高为1525~1435m ;勘查许可证范围与资源量估算范围关系见图1-2。

二、矿区交通

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西约

330km ,运距约350km ,南侧距离马鬃山苏木约130km ,运距约150km ,南距甘肃省嘉峪关市约300km ,运距约355km ,矿区距离最近的口岸为策克口岸,位于矿区东侧,运距约360k m 。矿区南约20km 处为刚建成通车的京新高速(G7),距离最近的高速口为黑鹰山高速口,约35km ,高速口处连接嘉峪关—黑鹰山简易公路,有乡间土路和矿区相连;西约50km 为S216公路,有土路和矿区相连;南约45km 为S312公路,有土路和黑嘉简易公路和矿区相连;南约40km 为临哈铁路(临河至哈密)额济纳至哈密段,该段铁路为货运铁路,于2015年12月1日开通,距离最近的火车站为黑鹰山站,在矿区东南方向约55km ;矿区交通较为方便(图1-3)。

图 1-3 交通位置图

第三节 矿区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一、地形地貌

表1-3 勘查区地貌特征表

矿区处于内蒙古高原西缘,根据《中国1:1000000地貌图制图规范(试行)》,矿区地貌整体为高丘陵,局部为低山和山前平原(表1-3),各地貌宏观特征见表1-3中照片;区内地形总体为东南高,西部和北部低,中部有一条较低冲沟,最高点位于矿区东南部,最低点位于矿区最北部,海拔标高1490m ~1586.4m ,相对高差96.4m 。丘陵区基岩裸露较好,沟谷地带多被第四系沙土覆盖。区内水系不发育,皆为时令河。北部有断续溪水注入

成因

形态特征

主导地质作用

物质组成

标高范围

矿区分布范围

地貌照片

构造 剥蚀

低山

山体顶部多呈馒头状、低矮,山体坡面10~30°之间,山体表层岩体风化强烈成碎块状,岩块多为棱角—次棱角,磨圆度

较差。

构造作用为主,长期强烈的剥蚀切割作用。

基岩岩性以长石石英岩、变质砂岩为主,坡体表层覆盖岩石碎块。

1550~1586.4m

主要分布在勘查区东南部、小范围分布在北部。

丘陵

山丘顶部呈馒头状、山坡坡度较缓,5~20°之间,山体表层岩体风化强烈成碎块状,岩块多为棱角—次棱角,磨圆度较

差。 中等强度构造作用,长期的

剥蚀切割作用

基岩岩性以

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变粒岩和片岩为主,坡体表层覆盖10~20cm 岩体碎块。

1500~1530m

勘查区北部和南部大面积分布。

剥蚀堆积

山前平原

在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暂时水流在山前堆积

了大量的洪积物,这些洪积物和 山坡上面流所挟带下来的坡积物汇合起来,形成了宽广平坦的山前

平原。

山谷洪流洪积作用为

主,夹有山坡面流坡积作用。

中粗砂、砾为主,夹少量卵砾石,粒径以5~15cm 居多,磨圆度呈次棱角-亚圆形。

1490~1500m

勘查区中部、南北两侧山体之间。

南部形成小水泊和湿地;在矿区中部发育有一条沟谷,雨季遇大到暴雨有暂时性洪流,但持续时间短(一般仅数小时)其余时间干涸。山体基岩裸露,多风化为较破碎的碎石,植被稀疏。

二、气象水文

该矿区地处北温带超干旱荒漠区,气候差异很大。具有干热风,降水稀少,冬冷夏热,温差极大,无霜期较长,光照充足,大风、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频繁的气候特点,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区。表现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春季干燥多风,秋季凉爽,冬季漫长寒冷,昼夜温差较大的特点。

根据额济纳旗达来库布气象站资料,1997年~2017年年平均气温10.1℃(2015年年平均气温10.6℃,2016年年平均气温10.6℃,2017年年平均气温11.2℃),全旗7、8月份最热,极端最高气温43.7℃(出现在2010年7月),冬季极端最低气温-32.6℃(出现在2002年12)。全年无霜期为179~227天。11月至翌年3月为冰冻期,最大冻土深度为1.2m。

全旗1997~2017年年平均降水量34.6mm,日最大降水量42mm;多年年均蒸发量2445.3mm,最大年均蒸发量3360.7mm(2001年),最小年均蒸发量1996.9mm(2013年)。额济纳旗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368.8h;年平均风速2.8m/s,最多的风向为静风,风向频率为14.0%,次多风向为西风,风向频率为12.2%。年平均大风(风速≥17.0m/s,8级)以上大风日数平均25.6天,风期长达5~6个月。年最大风日数52天。

该地区水资源缺乏,区内无常年地表径流,泉井稀少且多为苦水和咸水,含氟量较高,多不宜饮用。

三、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矿区所在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对应烈度为Ⅵ度,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为地震弱震区,应做好地震预防工作,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矿山工程建设活动应按照对照烈度为Ⅵ度设防。

四、经济概况

矿区自然条件较差,物资匮乏,粮食、蔬菜、日用品等均从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或嘉峪关市采购;生活用水从20km远处的京新高速黑鹰山高速服务区运输到此处供给;国家电网10kv输电线路覆盖到了矿区东部,可满足生活用电;大部分区域无通信信号覆盖,仅在较高的山顶处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信号覆盖。矿区人烟稀少,劳动力短缺,居民主要为蒙古族,以放牧为生,但当地牧业欠发达,畜群数量少,品种单一。经济状况较差,因此依托矿业开发将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

第四节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一、以往区域工作

1960年,内蒙古103地质队在该区进行综合地质调查,提交了《内蒙古巴彦淖尔盟额济纳旗居延海地区地质简报》。

1958-1964年,甘肃省地质局祁连山地质队六分队、西北地质科学研究所修泽雷、赵祥生等进行1∶100万K-47(玉门幅)地质调查,对本区地层、岩浆岩以及地质构造进行了初步划分。

图1-4 勘查区研究程度图

1967年,地矿部航测大队进行过航空磁力测量。

1970年,西北区域地层表编写组通过调查,编写提交了《西北区域地层表》。

甘肃第二区域地质测量队在该区红石山幅进行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并提交了《1∶20万红石山幅区域地质测量报告》。该报告对区内地层、岩浆岩、构造作了系统的研究,为其后的各项地质工作奠定了基础。

1978-1979年,解放军〇〇九二七部队在该区进行了1∶20万水文地质调查。

1980年,甘肃省地质局地质四队《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嘎顺布尔格、乌珠尔嘎顺一带航磁异常检查报告》。

1990年,内蒙古第一物化探队《1∶50万航磁异常(△T)平面图,1∶100万布格重力异常平面图研究报告》

1995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进行1∶20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提交了相应的报告和图件。

2004-2005年,中国国土资源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在该地区实施了1∶5万航磁测量。

2008年底-2011年初,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在该区进行了“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白粱等四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涵盖了本矿区,在区内共

圈出了11处化探综合异常。其中A

2类1处,B

2

类4处,B

3

类3处,C

1

类2处,C

3

类1处。

勘查区研究程度见图1-4。

二、以往矿产地质工作

矿区系首次开展普查找矿工作,矿区周边矿产工作所作较少,且多属中小型矿产勘查。

1959-1975年,甘肃省燃化局145煤田勘查队提交《额济纳旗希热哈达煤矿勘查报告》。

1967年,甘肃省地质局地质四队提交《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黑鹰山铁矿详查报告》。

1976年,甘肃省地质局地质四队提交《肃北县百合山超基性岩、铬铁矿普查报告》。

1993年,内蒙古第一物化勘查院提交《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乌珠尔嘎顺铁矿勘查报告》。

三、以往工作评述

以往工作偏重于基础地质及铁、煤炭等方面,工作程度较低,且找矿思路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就矿找矿,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分析研究、成矿规律的总结认识、控矿地质因素的分析、找矿模型的建立以及矿产预测等方面资料都比较稀少,研究尚欠深入。矿区周边矿产开发程度低,矿(化)点较少,且多为铁矿,对本区金多金属、萤石矿找矿指导意义有限。总之,本区以往地质工作较多,但工作程度偏低。

第五节本次地质工作

一、工作时间

2017年5月,额济纳旗物化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勘查合同的方式委托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九大队开展本矿区普查找矿工作。我队接受委托后,分2017和2018两个年度完成了本

次工作,2017年野外工作时间为6-11月,主要完成了1∶10000地质测量、地物化综合剖面测量、槽探和钻探工作;2017年11月收队进行阶段性资料整理和综合研究;2018年野外工作时间为4-9月,主要完成了1∶5000地质测量、槽探和钻探工作;2018年9月18日,探矿权人联合额济纳旗国土局和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九大队对本项目进行了野外验收,认为该项目基本完成了设计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取得的原始资料较为齐全、可靠,工作质量符合相关规范及设计书的技术要求,对取得的原始资料予以验收;2018年9月中旬收队,开始室内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工作,于2018年10月底完成成果报告的编写。

二、完成工作量

以设计书为依据,根据找矿工作需要,2017及2018年度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1-4。

表1-4 2017和2018年主要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表

三、取得主要成果

通过地质填图和综合研究,大致查明了矿区地层、岩浆岩、构造、变质作用、围岩蚀变等特征,为开展后续工作或其他地质矿产工作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前期针对多金属矿,通过地质填图、地物化综合剖面测量和激电测深测量对1:5万化探异常进行了查证,进一步确定了异常源,通过槽探工程揭露,在1586.4高地北东圈定Cu 矿化体3条,主要受NWW向构造破碎带控制,其中矿化较好的Cu1-1矿化体产状175°∠65°,宽1.5m,长约120m,Cu含量0.25%。在FL1矿脉内圈定1条Cu矿化体和1条Cu、Ag、Pb矿化体,矿化体受NWW向构造破碎带控制,破碎带内高岭土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硅化、褐铁矿化等中低温热液蚀变较发育。

对各个Cu矿化体及延长方向进行了槽探工程控制,并对Cu1-1矿化体进行了深部钻探工程验证,均未发现符合工业指标要求的矿体。但是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区成矿地质条件,结合工作区已有矿化信息,认为工作区热液脉状铜矿仍有较大成矿前景。

在评价多金属矿过程中,在矿区发现FL1和FL2两条萤石矿脉,并用槽探和钻探工程对矿脉进行了系统控制。FL1矿脉受NWW向构造破碎带控制,地表出露长度大于600m,圈出萤石矿体4条;FL2矿脉沿NE断裂带展布,矿脉宽2~25m,延长大于450m,圈定萤石矿体1条。两处萤石矿脉均为充填交代型。

经估算,矿区求得萤石矿(333+(334)?)矿石量512千吨,矿物量230647吨,CaF2平均品位45.05%,其中(333)类萤石矿石量191千吨,矿物量83370t;(334)?类萤石矿石量321千吨,矿物量147277吨。矿石为需选贫萤石矿石,矿床规模属小型。

通过全区地质填图、地物化综合剖面测量、激电测深测量、槽探工程、钻探工程和样品分析测试等工作,本次工作完成了全区普查找矿工作。矿区勘查许可证范围内、资源量估算范围外地表未发现其他萤石矿体存在。

第二章 区域地质

第一节 地层

本区古生代及以前地层区划属塔里木—

南疆地层大区(Ⅳ),中、南天山—北天山地层区

(Ⅳ1),中天山—马鬃山地层分区(Ⅳ12),马鬃山地层小区(Ⅳ12-1)。

矿区中一新生界地层区划属天山地层区(I ),北山地层分区(I1)。

图2-1.矿区古生代地层分区图(《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1996)

图2-2.矿区中生代地层分区图(《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1996)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有下元古界北山岩群、古生界石炭系绿条山组、中生界下白垩统赤金堡组及新生界新近系上新统苦泉组以及第四系全新统(表2-1)。由于岩浆活动强烈,元古界地层均遭受严重穿切,残缺不全;中生代陆相山间盆地中所发育碎屑岩为主的中生界地层风化严重,且局部新近系、第四系地层发育,又使中生界地层被不同程度的覆盖,客观上造成了地层裸露差,层序不清,地层单元之间接触关系不明的情况。

依据该地区前期1∶5万矿调资料及1∶20万区调资料,结合内蒙古岩石地层单位清理成果最终厘定,现将不同岩石地层单位划分情况由老至新叙述如下:―、下元古界北山岩群(Pt1B)

北山岩群地层共分三个岩段,该区出露第一岩段和第二岩段两个岩段,分布在该区中部及西南部。

1、第一岩段(Pt1B1)主要分布于该区中南部,厚度>135m,岩性组合为灰色、灰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