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地质知识点小结

煤矿地质知识点小结

煤矿地质知识点小结
煤矿地质知识点小结

煤矿地质专业考试题库

一、填空题

1、矿山开发程序及地质工作阶段可分为准备时期、矿山基建时期、矿山生产时期三个阶段。

2、矿山地质按其性质和任务的不同,又分为基建地质、生产地质、闭坑地质和矿区深部、边部隐伏矿体的勘查等四个组成部分。

3、地下含水系统的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相邻含水层间和人工补给。

4、地下水按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类。

5、斜坡变形的形式有松动和蠕动,斜坡破坏的形式主要有崩塌和滑坡。

6、确定边界品位和最低工业品位的方法主要有类比法、统计法、价格法、地质方案法和综合方案法等几种。

7、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原则:统一性、客观性、明确性、及时性、系统性五种。

8、确定工程间距的方法有:类比法、验证法、计算法三种。

9、生产探矿的主要技术手段有探槽、浅井、钻探和地下坑探工程。

10、地层单位包括宇、界、系、统、阶。

11、影响工程网度(间距)的因素有矿床地质因素、工作要求、生产因素、经济因素等。

12、矿山地质取样按取样目的与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化学取样、物理取样、矿物取样和矿石加工取样四类。

13、综合地质编录按成果性质可分为综合图件、综合台账、综合文字资料及计算机资料。

14、褶皱构造中褶曲的形态有两种:向斜褶曲、背斜褶曲。

15、根据矿产勘查工作成果不同精度分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4种:

16、对地质可靠程度不同的查明矿产资源,经过不同阶段的可行性评价,按照评价当时经济上的合理性可以划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内蕴经济的。

17、生产矿山块段的地质可靠程度为五分,从低到高分别为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探明的、准确探明的。

18、矿山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有几何法和地质统计法两大类。

19、凡是地表没有直接出露的矿体,称为盲矿体(或隐伏矿体)。

20、依据接触面产状和围岩产状关系,可将接触构造分为整合接触构造、交错接触构造、超覆式接触构造等。

21、地层年代表中相应的每个时代单位为宙、代、纪、世,形成的地层单位为宇、界、系、统。是国际统一规定的名称和划分单位。

22、岩层产状有两种表示方法:方位角表示法、象限角表示法。

23、断裂构造主要分为节理和断层两大类。

24、逆断层的基本特征是上盘相对上移,下盘相对下移。

25、矿山地质工作是指矿山从基建、生产、直至开采结束所进行的一系列地质工作。这些工作是指在找矿评价和地质勘探的基础上进行的。

26、矿山地质工作的组要内容是:生产地质工作、矿山地质技术管理和监督工作、地质综合研究工作、矿区找矿勘探工作和推进计算机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27、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原则:统一性、客观性、明确性、及时性和系统性。

生产勘探的地质编录:钻探、槽探、井探、坑探地质编录。

28、固体矿产资源的地质可靠程度根据矿产勘查工作成果不同精度分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4种。

29、矿山地质工作是指矿山从基建、生产、直至开采结束所进行的一系列地质工作。

30、确定生产勘探工程间距的方法有类比法、验证法和计算法。

31、生产采场地质编录:包括露天采场掌子面地质编录、坑下采矿场地质编录。

32、在采矿生产过程中,按取样地点可分为爆堆取样、采矿掌子面取样、矿车取样、贮矿取样、皮带取样。

33、根据矿产勘查工作成果不同精度分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4种。

34、平均品位计算方法主要有算术平均法与加权平均法。

35、露采剥离前,矿山地质部门已进行工程密度很大的生产勘探工作,矿体总的边界已经控制。

二、选择题

1、在岩层产状中如:N65。W/25。SW为那种表示方法( D )

A、倾角表示法

B、方位角表示法

C、倾向表示法

D、象限角表示法

2、在张节理与剪节理的对比中张节理节理面特征(CD )

A、节理面平直光滑

B、裂缝小成闭合状态

C、节理面弯曲

粗糙D、裂缝较宽,常被岩脉填充

3、断层根据两盘相对运动可分为(ABCD )

A、正断层

B、逆断层

C、平移断层

D、组合断层

4、岩体的强度小于岩石的强度主要由于(A)

A、岩体中含有大量的不连续面

B、岩体中含有水

C、岩体为非均质材料

D、岩石的弹性模量比岩体大

5、泥石流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ABC)

A、有徒峭便于集水的适当地形

B、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

C、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水流来源

D、坡面植被稀少,固体物质坚固。

6、矿石平均品位计算中加权平均法的条件:(CD )

A、矿石矿化比较均匀

B、品位、厚度变化不大

C、矿石矿化不均匀

D、品位、厚度变化大

7、查明矿产资源中121b表示:(B)

A、探明的预可采储量

B、探明的基础储量

C、控制的预可采储量

D、控制的基础储量

8、矿体边界线的圈定方法中无限推断法包括:(ABCD)

A、地质法

B、形态法

C、几何法

D、统计法

9、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原则:(ABCDE)

A、统一性

B、客观性

C、明确性

D、及时性

E、统一性

10、生产勘探工程的布置原则:(ABCDE)

A、统一性原则

B、代表性原则

C、继承性原则

D、灵活性原则

E、生产性原则

11、矿山建设阶段地质工八的特点(A B D )。

A、针对性

B、继承性

C、系统性

D、生产性

12、压力等于零时的抗剪断强度称为(B)。

A.抗拉强度B.抗切强度 C. 抗剪强度D.抗压强度

13、下列关于褶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褶皱构造使同一岩层产生明显的错动

B.褶皱核部为新老地层,翼部为新地层

C. 褶皱的基本类型有背斜和向斜

D.褶皱使岩层产生了一系列波状弯曲

14、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的组合正确的是(C)。

A. 每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

B.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只有一个

C. 每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可有多个

D.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也可有多个

15、在垂直压力作用下,岩石沿已有破裂面剪切滑动时的最大剪应力称为岩石的( D )。

A.抗拉强度B.抗切强度C. 抗剪断强度D.抗剪强度

16、未经构造变动影响的沉积岩,其上下两套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为( C )。

A.无法确定B.上老下新 C. 上新下老 D. 同一时代

17、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为( C )。

A.正断层B.平推断层C. 逆断层D.阶梯断层

18、下列哪项不是地质年代单位( D )。

A.宙B.代C. 纪D.统

19、斜坡的变形方式有蠕动和下列哪种形式( C )。

A.崩塌B.滑动 C. 松动D.弯曲

20、未经构造变动影响的沉积岩,其原始产状应当是( D )。

A.无法确定B,倾斜的C.垂直的D.水平的

21、—幅完整的地质图包括地质平面图、地质剖面图和下列哪个图件( B )。

A.钻孔分布图B.地质柱状图C. 踏勘路线图D.测点分布图

22、斜坡的破坏方式有滑坡和下列哪项?( D )

A.流动 B. 松动C. 流砂 D. 崩塌

23、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震作用、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和下列哪项( B )。

A. 风化作用B.变质作用C. 成岩作用D.沉积作用

24、在综合地层柱状图上不能反映的是(C)

A、地层单位及代号

B、地层厚度及地层岩性

C、褶皱和断裂情况

25、下面哪一个是属于岩浆岩的构造(C)

A.片麻状构造

B.层面构造

C.流纹状构造

D.板状构造

26、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A)。A.剥蚀作用B.岩浆作用 C. 地质作用D.地壳运动

27、露天开采时,某些生产勘探工程间距取决于台阶高度及爆破间距。台阶高度与采场生产能力和工程设备有关,一下确定工程间距的方法正确的是D。

A、地质钻探

B、断面法

C、平台探槽

D、验证法

28、矿山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C。

A、服务生产

B、管理生产

C、地质综合研究工作

D、监督生产

29、生产勘探工程水文布置原则C。

A、统一性

B、系统性

C、全局性

D、勘探线、网和水平勘探

30、采矿工程地质编录A。

A、开拓工程地质编录

B、采场掌子面地质编录

C、坑下采场地质编录

D、探槽编录

31、综合地质编录按成果性质的分类那一项正确B

A、矿石质量台账

B、综合台账

C、资源储量台账

D、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报告

32、特殊地质取样那一项正确D

A、矿石爆堆取样

B、掌子面取样

C、潜孔钻矿粉取样

D、X射线荧光分析品位测得取样

33、矿石、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取样包括D

A、岩石的比重

B、硬度及抗压强度

C、抗拉抗剪切强度

D、岩石标本取样

34、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是指B

A、111

B、111b

C、121b

D、122b

35、块段地质可靠程度的地质条件正确的是B

A、变化的

B、控制的

C、一般的

D、经济的

36、生产勘探工程布置原则中,当矿体走向发生改变时,勘探线方位也发生改变是属于(C )

A、系统性原则

B、继承性原则

C、灵活性原则

D、生产性原则

37、生产勘探主要目的是提升储量级别,为此必须加密工程,通常加密一倍,必要时加密2-4倍。每当工程加密一倍,勘探工程量可增加(B )倍以上。

A、1-3

B、2-3

C、2-4

D、3-4

38、下列不属于采矿工程地质编录的选项是(A )

A、槽探工程地质编录

B、穿凿工程地质编录

C、硐室工程地质编录

D、开拓工程地质编录

39、综合文字资料不包括的选项是(D )

A、生产勘探总结报告

B、专题科研、技术总结报告

C、专项试验、测试总结报告

D、矿石质量总结报告

40、大型运矿汽车(20-50t)的取样,应采用(A )点拣块法采取试样。

A、3

B、4

C、5

D、6

41、原始地质编录不包括(D )

A、生产勘探地质编录

B、生产采场地质编录

C、采矿工程地质编录

D、水文地质编录

42、刻槽法是在探槽规定的位置,按一定的规格、取样长度用取样钎、锤或取样机开凿槽子,将槽子中取下来的(A )矿石作为样品的取样方法。

A、全部

B、一半

C、1/3

D、1/4

43、下列矿产中,黑色金属矿产是(B )

A、煤

B、铁

C、锌

D、稀土

三、判断题

1、地质图的地层图例,如果放在图的下方,应按照自左至右,由新到老的顺序排列。(√)

2、断层只能造成地层的缺失,不能造成地层的重复。(×)

3、勘察一般分为选址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三阶段。(×)

4、矿物是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元素单质和化合物。(√)

5、地质图是反映一个地区各种地质条件的图件。(√)

6、由构造作用产生的断裂、裂隙称作解理。(×)

7、残积物是洪流地质作用形成的是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8、已知岩层的走向,便可知道该岩层的倾向。(×)

9、含有软弱夹层的沉积岩边坡最易发生顺层滑动。(√)

10、某地区的地层时代出现缺失,据此即可判定该地区必有断层存在。(×)

11、坚硬的岩石不可能产生韧性变形。(×)

12、岩层的褶皱构造中,岩层向下拱起的弯曲称为背斜褶曲;岩层向下凹的弯曲为向斜褶曲,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背斜为山,向斜为谷。(×)

三、名词解释

1、褶皱构造:当岩层继续受到构造应力作用时,产生的一系列弯曲变形的形迹。

2、断裂构造:随着作用力的进一步增加,当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层便产生破裂错动。

3、生产勘探:指在地质勘探的基础上,在矿山建设和生产时期,在紧临近期开采地段与生产相结合的,对矿床进一步的勘探工作。

4、矿山地质编录:是在矿山基建和生产采掘过程中,对矿床地质信息的系统收集、记录与综合整理

的地质工作。

5、生产勘探的定义。

生产勘探是指在地质勘探的基础上,在矿山建设和生产时期,在紧临近期开采地段与生产相结合的,对矿床进一步的勘探工作。

6、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总和,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几个方面。

7、矿石质量的概念。

矿石质量一般是指矿石满足当前采矿、选矿、冶炼加工利用的优劣程度或能力。

8、矿石质量管理。

矿石质量管理属于矿山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矿山宝贵的矿产资源,减少损失并保证矿产品质量,满足使用单位(选、冶、用部门)对矿石质量的要求而开展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9、矿山地质编录的定义。

矿山地质编录,是在矿山基建和生产采掘过程中,对矿床地质信息的系统收集、记录与综合整理的地质工作。

10、开拓矿量。

在计划露天开采的范围内,覆盖在矿体上的岩石(或表土)已剥掉,露出矿体表面,并完成了通往开采阶段(台阶)规定的工程和完整的运输系统,则分布在此阶段水平以上的矿量,称为露天开采的开拓矿量。

11、备采矿量。

在露天采场正常采矿的阶段范围内,矿体的上部和侧面均被揭露出来,并完成了线路架设、清理了废石、残渣,则自上台阶边坡底线算起的安全工作平台最小宽度以外,可供立即回采的矿量,称为备采矿量。

12、矿石贫化。

矿石贫化是指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和采矿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使采下的矿石中混入废石(围岩、夹石与表外贫矿),或部分有用组分溶解和散失而引起工业矿石品位降低的现象称为矿石贫化。

13、矿石损失。

矿石损失是指在开采生产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如地质条件复杂、采矿方法不录和放矿、运输问题等)造成的工业矿石。

14、成矿预测。依据基础地质,成矿规律研究成果,结合物化探资料确定最有利于成矿的地区和范围,确定最有可能存在工业矿化的具体位置的工作,称为成矿预测。

15、矿区地形地质图

反映一个矿区地形、地质和工程情况的综合性地质图件,是地质勘探和矿山生产的基本图件之一,是研究矿床地质规律,合理布置勘探工程,指导矿山建设和生产所必须的地质图件。

16、生产地质取样

在矿山采矿过程中,为掌握矿石质量、均衡出矿品位、计算矿石损失贫化率、计算采出矿石、商品矿石质量合格率所进行的取样。

17、备采矿量

 是开拓矿量的一部分,矿体上部与侧面已揭露。地质工作程度达到相应要求,具备正常回采条件,最小工作平台宽度以外的矿量。

18、矿石贫化

在开采生产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和采矿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使采下的矿石中混入废石,或部分有用组溶解和散失而引起工业矿石品位降低的现象。

19、生产地质取样

在矿山采矿生产过程中,为掌握矿石质量、均衡出矿品位、计算矿石损失率贫化率、计算采出矿石、商品矿石质量合格率所进行的取样工作。

20、生产矿量

生产矿量是指在探明能利用储量的基础上,按照设计要求,完成相应采矿阶段的准备工作,根据生产技术经济指标要求,计算相应采矿准备工程系统内可采矿量,作为矿山采掘切割设计和生产计划的依据。

四、简答题

1、矿山地质编录的主要目的与任务(15分)

矿山地质编录的目的

为编制矿山采掘设计和年、季、月采掘计划,制订矿山规划,指导日常生产采掘作业活动的安排和管理以及矿山地质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原始地质编录的任务

是对探矿工程、可作探矿的采掘工程所揭露的地质体的有关矿体的形态、资源储量、矿石质量、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地质信息进行编录工作,为综合地质编录提供依据。

综合地质编录的主要任务:

(1)编制矿山采掘计划所有的资料

(2)编制制订矿山规划的有关资料

(3)编制矿山生产有关质量管理、质量均衡的依据资料

(4)依据编录资料,指导生产采掘剥离的正确方向

(5)编制为保证安全生产所需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灾害地质及环境地质资料

(6)编制为综合研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有关地质资料

2、生产勘探的目的与任务(15分)

生产勘探的目的

提高矿床的勘探程度,达到储量升级,确保矿山有计划的持续正常生产;在一定条件下探明新增矿产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为编制矿山采剥计划,进行采矿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地质依据。为矿山所需的三级或二级矿量作好勘探程度准备。

生产勘探的任务

(1)在开采前必须先对矿体进行储量升级

(2)采用一定的勘探手段,相当大程度上利用部分生产工程,重新或“二次圈定”矿体,进一步准确圈定矿体,详细查明矿体形态、产状及围岩特征的赋存条件。

(3)进一度查明矿石质量,品位变化情况,为选矿服务。

(4)进一步查明矿床的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添条件。

(5)寻找新矿体,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6)为制定生产计划和储量管理提供依据。

(7)为矿山进行综合地质研究工作服务。

(8)和生产关系密切,探采结合,用坑道或露天采场台阶的掌子面进行。

超前生产,指导生产。

3、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原则。

答(1)统一性:编录格式、矿、岩名称、岩层划分标准、图例、图式、比例尺、工程编号、图幅及工程坐标系统、样品与标本编号、编录方法等须统一。

(2)客观性:必须实事求是真实反映客观情况,地质界线必须采用仪器测量加以确定,素描图和文字描述必须在现场进行。

(3)明确性:素描图及文字描述要求简明准确,重点突出。

(4)及时性:原始编录应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及时进行。钻孔编录要按日进行,水平坑道编录不落后一个导线点,砌护坑道应在支护前完成编录工作。

(5)系统性:原始编录应按工程分类系统进行整理,装订成册。

4、简述矿山水文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

答(1)进行矿区水文地质调查.查明影响矿山正常生产和建设的水文他质因素;

(2)分析矿区充水条件,预测核定矿坑涌水量,提出矿山防治水方案预处理措施;

(3)开展矿山日常水文地质观测工作.研究矿区地下水的动态并及时预报,以便指导采掘施工,防止地下水害,实现安全生产;

(4)通过对地下水水质动态观测分析.研究对地下水资源及环境的保护,研究和解决矿供水水源以及矿坑水的综合利用;

(5)建立健全水文地质观测资料台账、固件以及水文地质图,做到规范化、标推化,及时提供给生产部门使用。

5、地质平面图、剖面图及柱状图各自反映了哪些内容?

答:一幅完整的地质图应包括平面图、剖面图和柱状图。平面图是反映一表地质条件的图。是最基本的图件。地质剖面图是配合平面图,反映一些重要部位的地质条件,它对地层层序和地质构造现象的反映比平面图更清晰、更直观。柱状图是综合反映一个地区各地质年代的地层特征、厚度和接触关系的图件。

6、野外鉴别矿物的步骤?

(1)找到矿物的新鲜面,矿物的新鲜面能真实地反映矿物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

(2)观察鉴别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

(3)根据观察到的矿物的物理性质,结合常见造岩矿物特征,对矿物进行命名。

7、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

通过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勘探、室内试验、现场测试等方法,查明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如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地层条件、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测定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结合工程的具体特点和要求,进行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为基础工程、整治工程、土方工程提出设计方案。

8、什么是变质作用及其类型?

地球内力作用促使岩石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分为接触变质什用、区域尘质作用、混台岩化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四种类型。

9、采矿贫化与损失管理的意义。

(1)有助于矿石的合理开采,降低采、选(及冶炼)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有助于保护矿产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3)为编制矿山生产计划,进行矿石质量管理和矿山储量的平衡与管理等提供依据;

(4)有助于了解各种采矿方法的优缺点,以便选择更加先进合理的采矿方法。

10、盲矿体找矿标志。

盲矿体的找矿标志有(1)、蚀变围岩;(2)次生晕、原生晕;(3)气晕;(4)地球物理性质:地磁场,重力值,地热,地电,电法等。

五、论述题

1、简述影响岩体稳定性和移动的因素。

(1)自然因素

①、地质因素(构造弱面)—地压活动的直接因素;

构造弱面:使岩石完整性,连续性破坏的哪些面,断层与破碎带,层理及片理。节理与劈理,岩石中的软弱夹层,岩脉,岩体接触面,岩溶发育带,近代浸蚀面等。

②、岩性因素:物理力学性质;

③、水文地质因素:地下水起润滑剂作用;

④、岩(矿)层厚度与产状:缓倾斜引起地面沉陷;急倾斜引起岩体下滑。

⑤、地形

(2)、采矿因素

①、回采速度;②、回采顺序:由顶到底;③、开采深度;④、爆破方式;

⑤、开采及挖顶方式;⑥、采空区形态、大小、范围。

2、结合公司矿山实际,试论公司降低采矿贫化与损失的措施。

答题要点:降低采矿贫化与损失的措施,必须研究贫化与损失的逐年变动情况,推断未来生产期间可能的贫化与损失数值,确定合理的损失与贫化管理指标,作为采取具体措施的依据。总体来说,降低采矿贫化与损失的主要措施有:

(1)把好地质资料关:因为准确的地质资料是采矿方法选择、开采设计与采矿工艺合理确定的唯一依据;

(2)认真贯彻采掘生产技术政策:

(3)选择合理的采矿方法:先进合理的采矿方法是指工艺先进、工效高、安全性好,同时,矿石贫化率与损失率低、经济效益好的最佳采矿方法;

(4)加强施工作业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工程和矿石质量管理;

(5)加强采掘生产地质指导与地质技术管理工作,并做好合理贫化与损失指标的技术经济论证;(6)强化地测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

(7)借助于经济手段考核管理生产和贫化与损失指标;

(8)做好群众工作,提高对采矿贫化与损失的思想认识,增强整体与全局观念。

3、试分析我国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途径有哪些?

答:根据我国矿产资源贫矿多,物质组分复杂难选矿多的特点和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损失浪费大的现实,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与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1)加强矿石物质组分及工艺特性的研究是决定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选冶方法的基础;

(2)加强矿产综合利用选冶基础理论及实践问题的研究是不断扩大资源利用领域、开辟新资源的关键与前提;

(3)采用选冶新技新方法、新工艺是提高选冶效果和资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

(4)开展以“三废”为主的二次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促进矿产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最大限度的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的一条重要道路;

(5)建立与健全矿产资源保护及其综合利用法规是以法律手段保护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根本保障。

二、简述题

2.什么是储量,什么是可采厚度和最低可采厚度?

储量是煤田内蕴藏的具有一定工业价值和一定研究程度的煤炭资源数量;可采厚度是层厚在最低可采厚度以上的煤层或煤分层的总厚度;最低可采厚度指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最小厚度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整理)

1.土壤:土壤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3.土壤系统:土壤系统是由固相(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和土壤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 三相物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表现出肥力、能量交换和净化功能。 4.土壤生态系统:土壤与其地上部生物和地下部生物之间进行复杂的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和交换, 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体,成为生物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 5.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被层,犹如地球的地膜。 6.单个土体和聚合土体:单个土体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其体积最小。面积 的大小取决于土壤的变异程度。聚合土体,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称为聚合土体。 7.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 8.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因此,称为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 9.土壤的组成包括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1)土壤组成: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 相(土壤空气)等三相物质组成的。 (2)相互关系:土壤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 壤空气)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10.土壤矿物质包括哪些类型?什么叫原生矿物?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有哪 些?它们的性质如何? (1)土壤矿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大类。 (2)原生矿物: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颗粒较粗,有些表面可能受到轻微蚀变,内部结晶仍然完好。 (3)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及性质①硅酸盐、铝硅酸盐类矿物:是土壤多种营养元素的来源。②氧化物类矿物:这些矿物都极稳定,不易风化、对植物的养分意义不大。③硫化物类矿物:极易风 化,成为土壤中硫素的主要来源。④磷酸盐类矿物:是土壤中无机磷的重要来源。 11.什么叫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有哪些?特点如何?# (1)次生矿物:大多数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原来化学组成和构造都有所改变而不同于原来的原生矿物,颗粒纤细,结晶较差,甚至是极细的非结晶质颗粒。 (2)主要次生矿物及特点:①简单盐类:是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的最终产物,结晶构造都较简单,常见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壤中。②次生氧化物矿物:多样,颜色鲜艳③次生铝硅酸盐类: 是构成土壤粘粒的主要成分,具结晶构造。 12.土壤风化过程有哪些类型?各类型风化过程如何? (1)物理风化:通过①温度作用或温差效应、②结冰作用或冰劈作用、③风的作用、④流水的作用,产生了与原岩石、矿物化学成分相同而粗细不等的碎屑物质覆盖在岩石表面。 (2)化学风化:通过①溶解作用、②水化作用、③水解和碳酸化作用、④氧化作用、⑤溶解作用,形成可溶性盐类,都是养料成分,为植物提供营养;形成了次生粘土矿物,在土壤肥力中作用 巨大;形成了残留矿物,如:石英在土壤中以粗大砂粒存在。 (3)生物风化:①机械破坏作用(根劈作用)②化学破坏作用(主要通过新陈代谢来完成)。为母质中增加了岩石和矿物中所没有的N(氮)素和有机质。 13.矿物分解可分为哪些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1)碎屑阶段:物理风化作用下,岩石矿物发生机械粉碎,形成碎屑风化壳。 (2)钙淀积阶段:生物化学作用加强,CaCO3不断聚积,形成钙淀积风化壳,同时生成次生黏土矿物。 (3)酸性硅铝阶段:盐基大量淋失,次生黏土矿物堆积。 (4)富铝化阶段:盐基彻底淋失,硅酸大量淋失,Al2O3、Fe2O3残积。 14.粘土矿物的结构有哪些特征?各类型粘土矿物的性质如何?# (1)粘土矿物粒径小于0.001mm,是土壤矿物中最细小的部分,具有活动的晶格、呈现高度分散性,并具有的吸附代换性能、能吸收水分和膨胀,因而具有明显的胶体特性,称为粘土矿物。 (2)性质见11题次生矿物。 15.土壤有机质是什么?其来源如何?主要组成分有哪些? (1)土壤有机质是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包括动植物残体、

地质填图小结

河北省易县东水冶石灰岩矿地质填图小结 第一章工作概述 1.1目的任务 根据《河北省易县东水冶石灰岩矿详查设计》的要求,项目部地质人员对河北省易县东水冶石灰岩矿区开展1:2000地质填图工作,主要目的任务是全面而详细地研究矿床(区)地层、岩石、构造特征;查明水泥用石灰岩矿体分布形态、规模、产状、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了解矿体与围岩的关系等;为探矿工程布置、储量计算提供矿区基础地质资料。 1.2位置与交通 河北省易县东水冶石灰岩矿区位于河北省易县县城南西231°方位约16km 处。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5°21′08″,北纬39°16′06″。距易县—保定公路旁的高村8km,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方便。 表1工作区拐点坐标为(北京54) 拐点X Y 1 4351000 38616400 2 4351000 38618100 3 4349100 38618100 4 4349100 38616400 1.3以往地质工作概况及评述 1959年地质部物探局907队在此区进行了1:10万航空磁测,圈定了涞水-易县航磁异常带。 1959-1964年,河北区调队在此区进行了1:20万J-50-Ⅱ(涞水)幅区域地

质调查,基本阐明了地层、岩石、矿产特征和构造轮廓。限于比例尺的要求,对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和对区域成矿规律的认识尚待深化。 1973-1975年,河北区调队在此区进行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基本确定了本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特征,对区域内矿产进行了叙述,重点矿点进行了检查,是本区最重要的基础资料。 总体而言,本矿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较低,仅为小比例尺的区调、矿调工作,不能满足详查工作的要求,仅能做为基础地质资料。 第二章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2.1工作方法 地质填图工作按照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首先在充分收集、认真研究区域和矿区内已有的地质、矿产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踏勘工作和以1/1千地质剖面实测工作对矿区内的构造、地层、岩性、矿体等的认知,初步确定地层层序和1/2千地质填图工作填图单元。路线布置首先从实测地质剖面开始,再向两侧逐渐展开,以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地质观察点用手持GPS定位。结合V字形法则将地质界线等要素填绘在相应的地形图上。 2.2本次地质填图工作量 本次1/2千地质填图工作自2012年8月7日始至2012年9月30日完成,共投入地质技术人员六名。观察路线间距按100m布置,共完成地质观测点824个,地质填图面积3.23 km2。 主要工作量统计表表2 项目单位完成工作量 外业1/2地质填图km2 3.23 地质观测点个824 内业1:2000实际材料图张 1 1:2000 地形地质图张 1

土壤地理学课后答案

1 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地位及作用: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处于人类智慧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和相互作用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境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P6~P7 土壤与人的关系: 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故土壤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 通过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分解和净化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因而土壤即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首端,又是维持生存环境质量的净化器。 2 解说土壤剖面中的新生体和侵入体,并说明研究它们的意义。 新生体: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称为新生体。新生体是判断土壤性质,土壤组成和发生过程等非常重要的特征。 侵入体:位于土体中,但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聚积和产生的物体。一般常见耕作土壤,是判断人为经营活动对土壤层次影响所达到的深度,以及土层的来源等的重要依据。

3 土壤形态是怎样形成的,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是什么?、 土壤形态指土壤和土壤剖面外部形态特征上,包括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土壤结持性、孔隙度、干湿度、新生体和侵入体。 4 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和利用土壤? 5 土壤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 土壤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组成。 土壤的三类基本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封肥力的物质基础。 6 结合我国土壤粒径分级系统,简述进行土壤粒径分级的意义和作用? 中国土壤料径分级系统为 <0.001mm为黏粒 0.001mm~0.005mm为粗黏粒 0.005~0.01为细粉粒 0.01~0.05为粗粉粒 0.05~0.25为细砂粒 0.25~1.0为粗砂粒 1.0~3.0为细砾 3.0~10.0为粗砾 >10.0为石块。

地质填图实习报告.doc

第一章绪论 一、实习区地理概况 二、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三、实习工作完成情况 第二章区域地质背景 一、地层岩性 二、区域地质构造 三、岩浆活动 四、矿产资源 第三章测区地质 一、地层岩性 二、地质构造 三、岩浆活动 四、围岩蚀变 五、矿产资源 六、地质演化史 第四章结束语 一、实习成果、收获 二、实习建议

图1:冷水江锡矿山七里江地区地质图 图2:冷水江锡矿山烈士塔实测地质剖面图 图3:冷水江锡矿山独立小屋实测地质剖面图 图4:冷水江锡矿山蓝田湾实测地质剖面图 图5:冷水江锡矿山七里江地区A-B图切剖面图 图6:冷水江锡矿山七里江地区C-D图切剖面图 图7:冷水江锡矿山七里江地区综合地质柱状图 图8:冷水江锡矿山七里江地区硅质灰岩节理产状玫瑰花图

第一章绪论 本次地质填图主要是想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会对一般地质现象的观测和地质填图方法,使我们能够独立地进行地质填图工作的能力。实习以学习地质填图为主,以现场地质条件为基础,采用现象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其实习内容以构造地质学和地层古生物学为主,同时结合了矿物学、岩石学和矿床学的基本知识。 一、实习区地理概况 本次实习地位于冷水江市东北郊约16公里处的锡矿山七里江地区(东经110°27’30”—110°30’30”,北纬27°44’30”—27°48’00”),区内有市内 公共汽车往返,交通方便。实习住宿地方位于南矿的株木山,周边有超市、医院、餐馆,住宿区内还有乒乓球场和无线网络,大门前不远处还有广场,广场对面还有篮球场等体育锻炼场所。 冷水江市得名由来于其处资江北岸,因此江水在此处较冷,故得其名。冷水江市里1960年设立的,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 五大产业为主体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湖南省重要的能源材料基地,被誉为湘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冷水江市地处湖南中部、资江中游、雪峰山东麓。东抵涟 源市、南邻新邵县、西北接新化县。北部、东北部以及西南面为山,四周向东倾斜。土地面积439平方公里。 冷水江市地处地球的北温带地区,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气候16.5°C,年均降水量1648毫米,全市雨 水充沛,气候适宜。 锡矿山地区地貌类型为侵蚀构造低山地貌,海拔标高822.9米,位于矿区 东北部岳高岭;海拔最低点516米,位于矿区西北部西沟部位。矿区地貌具北高 南低的特征,往南过渡为丘陵地貌。地形走向与地层走向一致,勘查地区走向北东至南西,基本上沿F3断层展布,其东西两侧位正地形,中部为山间谷地,为 居民密集区。 冷水江市为湖南省几何中心,面积为436平方千米,人口近40万,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呈不对称的马鞍形。境内有较高的山峰60多座,海拔1073米的祖师岭为最高峰,车距上海1600公里,南距广州700多公里,距省会长沙210多公里,冷水江交通便利,湘黔铁路在市境内没有冷水江东、冷水江西、金竹山3个客货火车站和8条厂矿铁路专用线,7个编组站,且东边靠洛湛铁路,形成了联通东西纵贯南北的铁路,拟建中的太澳高速公路南北穿越市境,从长沙黄花机场到达市区仅两个小时的路程。锡矿山七里江地区主要企业为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其位于湖南省冷水江市,是我国锑工业的摇篮和锑品的主要出口基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锑采、选、冶和深加工联合企业。其主要产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

土壤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名称解释▲▲▲ 1.土壤(soil):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成土母质在一定的水 热条件和生物作用下,经一系列的生化物理过程形成的独立历史自然体。(包括海、湖浅水区) 特征:具有肥力、有生物活性、多孔隙结构。 功能:有肥力及生产性能;可更新性和再生性;缓冲和净化功能。 2.土壤剖面(soil profile):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 3.土体构型(profile construction):在土壤剖面之中土层的数目、排列组合形式和厚度。 (也称为土壤剖面构造) 4.单个土体(pedon):土壤剖面的立体化构成了单个土体。 5.聚合土体(poly pedon):指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上相近的多个单个土体便组 成聚合土体。(相当于土壤分类中最基本的分类单元-土系) 6.土壤圈(pedosphere):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联系 体或覆盖层。 7.土壤肥力(soil fertility):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供应、协调营养因素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8.土壤自净能力(soil purification):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 程、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 9.土壤地理学:指以土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它是研究土壤的发生 发育、土壤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 二、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⑴关于土壤发生发育、诊断特性与系统分类的研究。 ⑵关于土被结构和土壤-地形数字化数据库的研究。 ⑶关于土壤调查、制图和土壤资源评价的研究。 ⑷关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土壤圈相互作用的研究。 ⑸关于土壤资源保护及被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 三、土壤地理学研究方法(了解) ⑴土壤野外调查与定位观测研究法 ⑵实验室化验分析与实验模拟研究法 ⑶遥感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运用 ⑷数理统计与SGIS在土壤研究中运用 ⑸土壤历史发生研究法 四、土壤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a)起源:土壤地理学是土壤科学中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一个重要基础性分支学科,它最早可 追溯到人类农耕的起始阶段。公元前5~3世纪,中国《尚书·禹贡》篇记述了九州土壤及其等级。《管子·地员》篇论述了土壤与地形、地下水、植物的关系。 b)创建期:土壤地理学奠基人道库恰耶夫(1846-1902) 发表了《俄国的黑钙土》,论述了 俄国广阔草原地带一种松软、暗色的富含腐殖质的土壤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揭示了土壤发生与成土环境的密切联系,创建了成土因素学说,即土壤是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时间等综合作用的产物。 c)发展期:18世纪以后在西欧逐渐形成了近代土壤地理学。对土壤科学发展产生了巨大

对地质填图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对地质填图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地质填图工作是煤田地质勘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性的基础工作。是将矿区或井田范围内的地面地质信息,按一定比例和图式填绘在地形图上或平面图上,形成地形地质图或平面地质图。有的也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信息都填绘在地形图上,形成综合性的地形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图。该图是煤炭工业建设远景规划、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矿井初步设计提供的必要的地质资料。 煤田地质勘查工作一般可分为预查(找煤)、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各阶段开展的地质填图工作的项目大同小异利用价值却不一样。一般来说,预查、普查是为煤炭工业建设远景规划提供依据,地质填图的比例尺为1:2.5万~1:5万,甚至1:20万(区测)资料均可;详查则是为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矿井的初步设计提供地质依据,地质填图的比例尺为1:5千~1:1万;勘探成果则是为矿井建设、可行性研究和矿井初步设计提供地质资料。勘探一般以井田为单位进行,地质填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2千~1:5千。各阶段的要求和要达到的地质研究程度也不一样。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的DZ/T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总之,地质填图工作是一项科学性较强的工作,涉及的学科较多,如地球物理学、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地形地貌学、古生物地史学、岩矿学、煤田地质学、测量学、地质制图学等。地质填图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是体力和脑力相结合、野外与室内

并重的工作。作为一个合格的地质工作者必须能胜任地质填图工作,从地质填图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对此项工作绝不可漠然置之,等同一般来对待。 下面谈一下地质填图工作的基本要求及方法: 一、室内准备工作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必要的准备是不能少的。首先是做好室内的物质准备工作,如罗盘、GPS、野外地质包、放大镜、地质锤、卷尺、稀盐酸瓶(13%)、文具、记录手册(或卡片)、通讯工具、照录相器材、标本袋等物件(最好每人必备)。 另外,在室内必须做好技术准备:首先在接受任务时,要明确填图的目的和任务;所处的勘查阶段,填图的比例尺、面积、工作地点和完成任务的时间等,并要收集、研究填图区及邻区以往的地质工作情况及地质资料。对填图区的地质情况有初步了解。再是要熟悉有关的规范规程,及本次地质填图的设计要求。 二、野外准备工作 1、去野外进行实地踏勘:熟悉填图区的范围,了解填图区的地形地貌、河流水系、行政区划、集市场镇、道路交通、风俗民情、水文气象、矿产开拓等情况。着重了解填图区的地层分布,主要是褶曲及断裂带等地质情况。 2、实测地层剖面:按填图规程和设计要求,实测地层剖面,一般不应少于3条,条件许可应多测为好,通过实测地层剖面,了解地

土壤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 土壤发生学研究土壤形成因素-土壤发生过程-土壤类型及其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学说。 土壤分类学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是以土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它是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土壤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而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第一章土壤形成因素分析 1、成土因素学说的发展:道库恰耶夫、土壤发生学派土壤是历史自然体西比尔采夫三个土纲 1)显域土纲(Zonal soil)地带性土壤2)隐域土纲(Introzonal soil)隐地带性土壤3)泛域土纲(Azonal soil)泛地带性土壤 2、气候因素是怎样影响土壤的形成发育的? 1、气候影响有机质积累和分解过度湿润和长期冰冻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干旱和高温有利于 有机质的矿化 2、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温度增加10℃,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长2—3倍热带风化强 度比寒带高10倍,比温带约高 3 倍 —热带地区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速度,风化壳和土壤厚度>温带和寒带地区 3、气候影响粘土矿物的形成不同气候带的土壤中,具有不同次生粘土矿物:干冷地区的土 壤—水云母温暖湿润或半湿润气候条件下—蒙脱石和蛭石 湿热地区—高岭石类高度湿热地区—铁、铝氧化物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即从脱钾、脱盐基和脱硅三个阶段性系列,形成伊利石(脱K)、蒙脱石(缓慢脱盐)、高岭石(迅速脱盐)和三水铝石(脱硅)等,这些阶段性与其风化的环境条件——即气候条件有关。 4、物质迁移随水分和热量的增加而增加从风化和成土过程产物的迁移规律看:在湿润地区(如灰化土地区),土壤中游离的盐基遭到强烈的淋洗;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如黑钙土地区),土壤中易溶性盐分受到淋洗,而碳酸盐则在土体中相对聚积;在干旱地区(如棕钙土地区),易溶盐分仅在土壤上层遭到淋洗。 5、气候影响土壤分布规律 温度:寒温带——灰化土温带——暗棕壤暖温带——棕壤亚热带和热带——红壤、砖红壤等 干湿程度:温带湿润气候区——淋溶土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弱淋溶土,钙积土温带干旱区——荒漠土 3、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脱K、脱盐基等各形成什么矿物?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即从脱钾、脱盐基和脱硅三个阶段性系列,形成伊利石(脱K)、蒙脱石(缓慢脱盐)、高岭石(迅速脱盐)和三水铝石(脱硅)等,这些阶段性与其风化的环境条件——即气候条件有关。 4、生物成土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壤形成发育的?生物因素是土壤发生发展中最主要、最活跃的成土因素。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从土壤质地特征具有肥力这个认识出发,由于生物的作用,才把大量太阳能引进了成土过程的轨道,才有可能使分散在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营养元素向土壤聚积,从而创造出仅为土壤所固有的肥力的特征,并推动了土壤的发育和演变。从这种意义上说生物因素在成土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1)、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 (2)绿色植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绿色植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初始生产者。它的作用首先表现在把分散在母质、水圈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吸收起来,利用太阳辐射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成有机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再以有机残体的形式,聚积在母质表层。然后,

实测剖面小结内容

实测剖面小结内容 1、前言 叙述目的;剖面线位置、方向、坐标、测量方法;工作起止时间、工作单位、主要工作 人员;完成主要工作量:剖面长度、工程工作量、标本及样品数量等。 2、地质成果 1)、区域地质:简述测区的区域构造部位、地层、岩浆岩构造及矿产特征。2)、地层:依地层年代由新至老对剖面进行分层叙述。每一时代中地层可按地层组合单 位叙述其组合特征,再按不同岩性分层或填图单元详述岩性特征、接触关系,特别是不整合 接触或断层接触关系及标志层特征和分层的识别标志。 3)、岩浆岩:岩浆岩形态、产状、岩性(岩相)组合、穿插关系、接触蚀变类型及矿化 情况。 4)、构造:包括断裂及褶皱,分别描述其类型、性质、规模、形态、产状、对地层或矿 层破坏,以及控矿特征等。 5)、矿产:含矿层、矿体及矿化线索应作详细叙述。 6)、新发现、新进展及新认识。

地质填图方法、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执行规范:《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341-2001。 一、地质填图的分类 地质填图包括正测、简测(正测77%)和草测(正测(65%)三种,不作特别说明时,所有地质填图均指正测。 目前,大家工作中接触最多的是1:10000和1:2000的地质填图,现就这两个比例尺度的地质填图工作进行说明。 二、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 1、1:10000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 了解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地质条件及区域成矿规律,扩大矿区成矿找矿远景。 2、1:2000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 全面、详细研究矿区地层、岩石、构造特征;查明矿体的数量、形态、规模、产状、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及其分布;了解矿体与围岩的关系及围岩蚀变等。为探矿工程布置、储量估算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三、地质填图准备工作 1、设计编写阶段的准备工作 (1)充分利用前人工作成果 收集矿区或大一些范围内有关前人工作的成果资料,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应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 a)测区内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等方面的资料,如地层、岩石、构造类型特征及小比例尺的区域地质图(1:50000~1:25000)等。 b)矿区内已发现的矿产种类、赋存层位、矿体规模、矿物成分、矿石类型、品位等。 c)矿区内褶皱、断裂构造的分布、形态特征、规模、性质、产状以及对岩(矿)层的破坏和影响程度。 d)矿区地形图(应与填图比例尺相同或更大的比例尺)、测量控制点等资料。如果收集不到与矿区填图比例尺相当的地形图,可以用较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后使用或新测地形图。 e)矿区内的物化探、重砂、航遥解释等资料。 (2)确定填图比例尺 依据矿区的勘查程度及范围大小、地质复杂程度、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等因素,确定矿区填图比例尺。一般矿区比例尺为1:10000,矿段比例尺为1:2000。 (3)确定填图范围 a)1:10000填图范围,一般为矿区范围,外围有与已知矿床有联系的地质体及矿(化)点,找矿标志明显,各种找矿手段(包括地质、物化探、重砂等)圈定的综合异常地段。 b)1:2000填图范围,一般为矿段范围(局限于矿体和近矿围岩分布地段)。探矿工程集中布置的地段应位于填图范围的中部。 2 填图准备工作与技术要求 (1)准备地形图 地形图可以收集或由专业人员实测,地形图的精度应符合矿区设计要求,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填图比例尺。 (2)野外踏勘与技术要求 针对拟定的工作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矿区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地质、水文、物化探、测量等工种的主要人员,对测区进行实地踏勘,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统一填图单元、统一野外岩矿石命名、统一填图方法和要求、统一图式图例。

三维地质填图流程总结

一、数据准备 野外路线数据:产状点、地质分界线、分段地质路线、地质点 地形数据:等高线、高程点 地质数据:钻孔数据、剖面数据、地球物理数据 实际材料图数据:地质区、地质界线、地质点 二、数据导入 (1)要导入数据:剖面数据、钻孔数据、地质图数据、等值线数据 (2)各数据导入流程: a)二维填图数据导入 可以使用【数据入库与建模】菜单下面的【地质填图数据入库】选择导入项目的工程文件。其中地形数据中的等高线,野外路线中的产状点,实际材料图中的地质界线要素、面地质要素,以及填图边界都是后期建模中必须用到的数据文件,其他数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导入的填图数据建议是1:1的比例尺,单位为米的数据,用来构建实际模型。导入数据对话框如下: 图2-1二维填图数据导入对话框

b)钻孔数据导入 利用钻孔数据可以进行约束分区建模,通过修改钻孔生成的钻孔剖面,作 为分区建模的约束条件来使用。三维地质建模的钻孔数据导入,钻孔数据导入 功能配置在菜单【数据入库与建模】下面,点击【钻孔数据入库】,弹出下面的“钻孔数据源”对话框,如下图2-2所示: 图2-2钻孔数据导入 从“钻孔数据源”对话框,我们也可以得知,钻孔数据源有Access、Excel、Oracle三种类型,当我们选择好数据源之后,接下来要给数据源一个GDB存储 的路径,也说明钻孔数据是要存储到HDF数据库里。这里可以添加一个已经存 在的存储钻孔的路径或者通过新建一个简单要素类来存放钻孔数据,接下来分 别介绍它们的操作方式。 (1)点击“新建”,弹出“保存为”对话框,在“名称”里输入一个保存 钻孔基本信息的点简单要素类的名称。将“钻孔基本信息”及“钻孔分层信息”数据保存到MAPGIS数据源中,如下图所示:

土壤地理学 整理

土壤年龄:土壤年龄是指土壤发生发育时间的长短,通常把土壤年龄分为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 绝对年龄:是指该土壤在当地新鲜风化层或新母质上开始发育时算起迄今所经历的时间,通常用年表示; 相对年龄:则是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土壤的发育程度。 粘化过程:粘粒的形成与积累过程为粘化过程。 白浆化过程:土体出现还原性游离Fe、Mn使土体亚表层漂白的过程,都可称白浆化。 土壤发生层: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剖面层次。主要发生层:A层(腐殖质层)E层(淋溶层)B层(淀积层)C层(母质层)和R层(基岩) 钠代率:代换性钠离子占代换性盐基总量的百分数. 地下水的临街深度:在蒸发最强烈的季节,土壤表层不显积盐的最浅的地下水埋藏深度. 土壤发生学:土壤是独立的原始自然体,土壤有独立的发生发展过程,剖面形态和肥力特征,研究其发生发展过程与剖面形态特征的科学称为土壤发生学。根据发生学的观点:有什么自然条件就有什么样土壤类型,土壤形成与环境条件是统一体。 土壤地理学:既然土壤类型受环境条件制约,成土因素中的气候,生物和母质的分布都有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性,因此受此成土过程影响的土壤类型必有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研究土壤分布的地理规律的科学即为土壤地理学。 区域地理土壤学:土壤不仅是自然的地理体,也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和环境要素,因此,区域地理土壤学是运用土壤地理学原理,研究一定区域内的成土因素,土壤类型与分布规律,土壤利用与改良,从而为区域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服务。 土壤地带性:土壤分布表现出地理规律性称为土壤地带性。土壤地带性包括土壤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指高山或高原土壤分布)和区域地带性(指由于地形或地质地貌学特征引起的变异),归根结底是土壤分布的地理规律,也是自然界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 土壤纬度地带性:土壤与纬度基本平行的分布规律。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黑土、黑钙土-棕壤(辽宁、山东半岛)-黄棕壤(江苏、安徽、豫西、鄂、湘等)-红壤(长江南)-砖红壤(南岭以南包括台湾省)。 土壤经度地带性:土壤水平地带也受所在大陆外形、山脉的走向、风向、洋流海拔等地理因子的不同和干扰,使之偏于纬度圈,而与经度基本相平行称经度地带性。 潜育化和潴育化过程区别: 潜育化过程:土壤长期浸水,土休封闭于静水状态下,得不到通气与氧化,土壤矿质中的铁、锰处于还原低价状态,土体显青色或青黑色。若砂质土体,则一般呈灰青色,闭结,不松散;若粘性土质则呈粘糊状青泥,其塑性强,而少裂隙或铁、锰结核,潜育化过程可发育成沼

地质填图要求及规范

一、1:1000地质剖面 (一)工作方法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附图1。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

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D-岩层真厚度; L-斜坡距 α-岩层真倾角 β-地层坡度角 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1)前言 a.剖面测制的目的; b.剖面线位置、方向、座标、长度、测制方法; c.工作起始、完成日期、工作单位及主要工作人员; d.完成主要工作量:剖面长度、标本、样品件数。 (2)地质成果 a.简述剖面测制区的区域构造部位及地层、构造特征;

1比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1:2000(或1:1000)地质草测的目的在于扩大矿床储量,圈定矿化带及矿体,查明岩相、构造与矿化体的关系,发现新的矿产地等问题。 一. 地质剖面 (一)剖面的测制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置。即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剖面总方向与地层主要走向应大致垂直,其间夹角应大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4.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5.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分层位置从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6.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如矿化层、标志层)应放大表示。 7.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8.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在作文字记录时,首先注明时间、地点、剖面编号、参加人员及分工,然后逐项填写表格内容:导线号、方位、导线长、坡角、产状等,逐层对岩石或地质体特征进行观察描述。格式如下: (导线号)0-1导 (方位)160° (导线长)100米 (坡角)+5° (分层位置)5米 (层号)② (岩性名称)砂岩 (岩性描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特征、含量、矿化、蚀变特征岩层宏观特征、产状等。采集样品 9.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整饰、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土壤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聚合土体: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上相似的多个单个土体所组成的聚合体。 土壤圈物质循环:指土壤圈内部的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及其与地球其它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土壤自净能力: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 土壤发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面大致平行的物质及性状相对均匀的各层土壤。 土壤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 粒级:根据土粒的不同将粒径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土粒归为一类。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个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 灰分:植物组织回落土壤之后,将经历化学变化和降解过程,则构成植物组织的元素将逐渐变为最终的矿质形态。 土壤腐殖质:是一种分子结构复杂、抗分解性强的棕色或暗棕色无定型胶体物,是土壤微生物利用植物残体及其分解产物重新合成的一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土壤结构:土壤原生矿物颗粒与次生矿物颗粒,其它土壤颗粒单元或土壤自然结构体相互组合重排的一种物理排列样式。 土粒密度:指单位容积土壤固相颗粒的质量(风干)。 土壤密度: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的质量(风干)。 土壤孔隙度:指单位原状容积土壤中空隙所占容积的百分数。 土壤水分状况:周年内土壤剖面中各土层的含水量及其变化过程,是土壤水分循环过程的集中体现,它是土壤水量平衡和土壤水文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土壤热容量:是描述土壤温度变化速度及其幅度的物理量,包括质量热容量和容积热容量. 土壤导热率:是指在单位截面、垂直截面的单位距离土壤温度相差1开氏度、单位时间内所传导的热量。 土壤热扩散率:是指给特定土壤施加一定的热量,并通过扩散形式传送热量至土壤其他部分,所引起的土壤温度随时间的变化速率。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是指土壤胶体所能吸附各种阳离子的总量。 土水势:指单位水量从一个平衡的土-水系统移动到与它温度相同而处于参比状态的水池时所作的功。 盐基饱和度:土壤胶体上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占全部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比。 土壤形成学说、成土因素学说:土壤的发育和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构,研究土壤发育与形成的学说。

推荐-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精品

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1 规范引用 GB/T 13908-20XX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DZ/T 0078-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DD20XX- 01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试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2 地质填图 按工作区划分的岩性填图单元,采用穿越法及追索法,用地质观察点、线结合的形式,辅以少量探矿工程揭露,将各地质界线等要素填绘在地形图上。 3 准备工作 3.1 准备工作区地形图 工作区地形图可以收集或由专业人员实测,地形图的精度应符合工作区设计要求,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填图比例尺。如果收集不到与工作区填图比例尺相当的地形图,可以用较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后使用(1:50000的采用1:25000的地形图;1:10000的可以由1:50000的地形图放大校正后即可,1:2000的地形图需要实测)。 3.2 其它用品 还需要准备地质锤、罗盘、放大镜、照相机、手持GPS、记录本、自检互检表、采样登记表、三角板、量角器、铅笔、碳素笔、红色中性笔、绿色中性笔、图夹、样袋、钢卷尺、白色胶布、记号笔、红布条、红色油

漆、毛笔等。 3.3 罗盘校正 野外工作前要统一罗盘精度,根据1:5万地形图给出的参数校正磁偏角,我国一般均为北偏西,刻度盘逆时针旋转坐标纵线与磁子午线的夹角即可。罗盘水泡都能居中后固紧螺丝即可。罗盘每月检查校正一次,项目组填表登记备查(罗盘校验表见附表)。 3.4 GPS校正 野外观察点定位采用手持GPS定位,使用前统一到国家三角高程控制点(至少三个)或采用国家三角点引入的控制点(至少三个)做统一精度校正,在同一点保持各组GPS读数的一致性。每个月应在控制点对GPS 进行校验1-2次,以保证定点精度,校验后应填表登记备查(GPS校验表见附表)。地质点标定的误差标在图上不大于1mm(不同比例尺有不同的误差标准,如1:1万误差小于10m;1:2千误差小于2m)。全部保留GPS 航点并存档备查。 3.5 踏勘 针对拟定的工作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矿区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地质人员,对测区进行踏勘和实测剖面,并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统一填图单元、统一野外岩矿石命名、划分填图方法和要求、统一图式图例。 3.6 人员组成 填图组一般由2人组成。 4 填图方法与技术要求 4.1 地质路线布置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

1.土壤:土壤就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就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与协调养分、水分、空气与热量的能力。 3.土壤系统:土壤系统就是由固相(矿物质与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与土壤溶液)与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 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表现出肥力、能量交换与净化功能。 4.土壤生态系统:土壤与其地上部生物与地下部生物之间进行复杂的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与交换,构 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体,成为生物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 5.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与浅水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被层,犹如地球的地膜。 6.单个土体与聚合土体:单个土体就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其体积最小。面积的 大小取决于土壤的变异程度。聚合土体,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称为聚合土体。 7.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 8.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因此,称为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 9.土壤的组成包括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1)土壤组成:土壤就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 壤空气)等三相物质组成的。 (2)相互关系:土壤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壤空 气)之间就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10.土壤矿物质包括哪些类型?什么叫原生矿物?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有哪 些?它们的性质如何? (1)土壤矿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与次生矿物两大类。 (2)原生矿物: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与结晶构造均未改变,颗粒较粗,有些表面可能受到轻微蚀变,内部结晶仍然完好。 (3)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及性质①硅酸盐、铝硅酸盐类矿物:就是土壤多种营养元素的来源。②氧化物类矿物:这些矿物都极稳定,不易风化、对植物的养分意义不大。③硫化物类矿物:极易风化,成为土壤中硫素的主要来源。④磷酸盐类矿物:就是土壤中无机磷的重要来源。 11.什么叫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有哪些?特点如何?# (1)次生矿物:大多数就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原来化学组成与构造都有所改变而不同于原来的原生矿物,颗粒纤细,结晶较差,甚至就是极细的非结晶质颗粒。 (2)主要次生矿物及特点:①简单盐类:就是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的最终产物,结晶构造都较简单,常见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土壤中。②次生氧化物矿物:多样,颜色鲜艳③次生铝硅酸盐类:就是构成土壤粘粒的主要成分,具结晶构造。 12.土壤风化过程有哪些类型?各类型风化过程如何? (1)物理风化:通过①温度作用或温差效应、②结冰作用或冰劈作用、③风的作用、④流水的作用,产生了与原岩石、矿物化学成分相同而粗细不等的碎屑物质覆盖在岩石表面。 (2)化学风化:通过①溶解作用、②水化作用、③水解与碳酸化作用、④氧化作用、⑤溶解作用,形成可溶性盐类,都就是养料成分,为植物提供营养;形成了次生粘土矿物,在土壤肥力中作用巨大;形成了残留矿物,如:石英在土壤中以粗大砂粒存在。 (3)生物风化:①机械破坏作用(根劈作用)②化学破坏作用(主要通过新陈代谢来完成)。为母质中增加了岩石与矿物中所没有的N(氮)素与有机质。 13.矿物分解可分为哪些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1)碎屑阶段:物理风化作用下,岩石矿物发生机械粉碎,形成碎屑风化壳。 (2)钙淀积阶段:生物化学作用加强,CaCO3不断聚积,形成钙淀积风化壳,同时生成次生黏土矿物。 (3)酸性硅铝阶段:盐基大量淋失,次生黏土矿物堆积。 (4)富铝化阶段:盐基彻底淋失,硅酸大量淋失,Al2O3、Fe2O3残积。 14.粘土矿物的结构有哪些特征?各类型粘土矿物的性质如何?# (1)粘土矿物粒径小于0、001mm,就是土壤矿物中最细小的部分,具有活动的晶格、呈现高度分散性,并具有的吸附代换性能、能吸收水分与膨胀,因而具有明显的胶体特性,称为粘土矿物。 (2)性质见11题次生矿物。 15.土壤有机质就是什么?其来源如何?主要组成分有哪些?

1:2000 地质填图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1:2000(或1:1000)地质草测的目的在于扩大矿床储量,圈定矿化带及矿体,查明岩相、构造与矿化体的关系,发现新的矿产地等问题。 一.地质剖面 (一)剖面的测制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置。即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剖面总方向与地层主要走向应大致垂直,其间夹角应大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4.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5.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分层位置从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6.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如矿化层、标志层)应放大表示。 7.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8.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