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古诗文言文
- 格式:docx
- 大小:19.05 KB
- 文档页数:8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复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宿牛群头①胡助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茁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②供晚厨。
(注释)①牛群头:地名。
②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1]诗中“茁”“满”二字用得好,请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古诗词阅读。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西江月》选自《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人。
[2]解释词语。
(1)别枝:_______ (2)听取:_______(3)见:_______ (4)社林:_______[3]这首词上下阕各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古诗词理解练习班级姓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观沧海》作者字,时期、、。
2.诗中点明观沧海地点的句子是。
3.诗中总写大海全景的句子是。
4.诗中“星汉”指的是。
5.诗中“澹澹”的意思是。
6.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7.下列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这几句为沧海美景平添了浩荡磅礴的气势。
B描绘了想象中大海正在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C是诗人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生动写照。
D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气度。
8.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流露出诗人兴奋而庄严的心情。
B“水何澹澹”两句从总体上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壮观。
C“树木丛生”四句描绘了沧海上山岛的具体景象。
D最后两句是古体乐府诗结束时的“套语”。
9.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点明诗人观沧海的时间地点。
B“水何澹澹”两句勾勒出大海壮丽的景象。
C诗人借大海抒写了自己高远的抱负。
D“日月之行”四句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东岳()南岳()西岳()北岳()中岳()2.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岱宗指齐鲁代指造化阴阳荡胸会当夫青钟入眦凌览3.本诗作者是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自号“”,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4.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6年级上册(1)望驿台白居易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铺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2)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村晚雷震草满池塘水满坡,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5)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放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8)菩萨蛮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青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9)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是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0)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1)夜泉袁中道山白鸟忽啼,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12)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2)迢迢牵牛星无名氏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3)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14)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声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5)牧童河李涉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16)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教案:《观沧海》【教学内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观沧海》,是沪教版六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诗歌。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教学目标】1.了解《观沧海》的背景和作者,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
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诗歌的特点。
【教学重点】1.背景和作者的了解。
2.诗歌的理解和朗读。
3.中国古代文化的介绍。
【教学准备】1.教材《观沧海》2.诗歌朗读音频3.课件和投影仪【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2.通过问题引起学生对诗歌的思考:“你们喜欢诗歌吗?你们喜欢读诗吗?”Step 2:导入《观沧海》(10分钟)1.准备好诗歌的PPT,展示图片:“你们看到这张图片,你们觉得这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导入课文《观沧海》。
2.简单介绍《观沧海》的背景,告诉学生这是一首古代诗歌。
Step 3:朗读诗歌(15分钟)1.在课件上展示《观沧海》的诗歌内容,并播放诗歌的朗读音频。
2.要求学生跟随音频朗读诗歌,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Step 4:讲解诗歌(15分钟)1.师生共同分析《观沧海》的诗歌内容和意境。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隐喻和修辞表达。
3.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古代用法。
Step 5:小组讨论(15分钟)1.分成小组,让学生自由讨论和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见解。
1.介绍《观沧海》的作者苏轼,让学生了解他的生平和作品。
2.通过简单的图片和文字介绍,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诗歌的特点。
Step 7:活动与总结(10分钟)1.分组进行课文复述,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朗读和总结。
2.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板书设计】《观沧海》【教学反思】。
精品文档六年级上册古诗及文言文第一单元望驿台【唐】白居易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词释】①《望驿台》:这是白居易应和好友元稹的诗。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②当窗柳:意即怀人。
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
③望驿台:在今四川广元。
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④居人:家中的人。
诗中指元稹的妻子。
⑤客:出门在外的人。
指元稹。
【诗意】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的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到地面。
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里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亲人,出门在外的人一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亲人。
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词释】①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
②见:现。
③欲:想要。
④作:写。
⑤意万重:思绪万千。
万重:形容很多。
⑥复:又。
⑦行人:这里指送信的人。
⑧临:将要。
⑨发:出发。
⑩开封:打开信封。
【诗意】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想写信又不知怎么说。
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
第二单元宿新市徐公店【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词释】①徐公店,徐家客店。
在今湖南省攸县北。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
②篱落:篱笆。
③径:小路。
④阴:树叶茂盛浓密。
⑤急走:奔跑着。
【诗意】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词释】①雷震:宋代人,籍贯,生平事迹不详。
②陂(bēi):池塘。
③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上海版语文六年级第一学期背诵篇目六年级第一学期背诵篇目一、每周一诗1、第一单元望驿台秋思白居易张籍靖安宅里当窗柳,洛阳城里见秋风,望驿台前扑地花。
欲作家书意万重。
两处春光同日尽,复恐匆匆说不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行人临发又开封。
2、第二单元宿新市徐公店村晚杨万里雷震篱落疏疏一径深,草满池塘水满陂,树头花落未成阴。
山衔落日浸寒漪。
儿童急走追黄蝶。
牧童归去横牛背,飞入菜花无处寻。
短笛无腔信口吹。
3、第三单元暮江吟夜泉白居易袁中道一道残阳铺水中,山白鸟忽鸣,半江瑟瑟半江红。
石冷霜欲结。
可怜九月初三夜,流泉得月光,露似珍珠月似弓。
化为一溪雪。
4、第四单元嫦娥迢迢牵牛星李商隐无名氏云母屏风烛影深,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长河渐落晓星沉。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
嫦娥应悔偷灵药,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碧海青天夜夜心。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第五单元蝉画眉鸟虞世南欧阳修垂緌饮清露,百啭千声随意移,流响出疏桐。
山花红紫树高低。
居高声自远,始知锁向金笼听,非是藉秋风。
不及林间自在啼。
-1-6、第六单元牧童词夜书所见李涉叶绍翁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萧萧梧叶送寒声,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江上秋风动客情。
荷蓑出林春雨细,知有儿童挑促织,芦管卧吹莎草绿。
夜深篱落一灯明。
乱插蓬蒿剑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牍。
7、第七单元劝学赠外孙颜真卿王安石三更灯火五更鸡,南山新长凤凰雏,正是男儿读书时。
眉目分明画不如。
黑发不知勤学早,年小从他爱梨栗,白首方悔读书迟。
长成须读五车书。
8、第八单元东栏梨花水口行舟苏轼朱熹梨花淡白柳深青,昨夜扁舟雨一蓑,柳絮飞时花满城。
满江风浪夜如何。
惆怅东兰一株雪,今朝试卷孤蓬看,人生看得几清明。
依旧青山绿树多。
二、古诗文1、第三单元第十课十六字令三首毛泽东1934年到1935年其一其二其三山,山,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倒海翻江卷巨澜。
刺破青天锷未残。
惊回首,奔腾急,天欲堕,离天三尺三。
万马战犹酣。
6年级上册(1)望驿台白居易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铺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2)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村晚雷震草满池塘水满坡,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5)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放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8)菩萨蛮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青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9)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是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0)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1)夜泉袁中道山白鸟忽啼,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12)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2)迢迢牵牛星无名氏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3)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14)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声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8,丰乐亭游春欧阳修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沪教版六年级第一学期(上册)语文基础知识总结第一单元——第四单元一、需要默写的古诗:(8首)《望驿台》、《秋思》、《宿新市徐公店》、《村晚》、《暮江吟》、《夜泉》、《迢迢牵牛星》、《嫦娥》二、第三单元诗词:(古诗三首,十六字令三首,山川之美共5篇)《望岳》、《观沧海》、《饮湖上初晴后雨》《十六字令三首》、《山川之美》第五单元——第八单元现代文梳理《藏羚羊跪拜》1、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
”的理解。
(2分)答:(2分)万物都渴望生命,万物都有情爱,人要善待万物。
(语意相近即可)2、文中说“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
”请简要概括体现老猎人的“慈善”的细节。
(3分)答:(3分,每答出一个细节得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①他猎杀所得的钱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
并含泪祝愿他们平安无事。
②见到藏羚羊下跪并流下两行长泪,他“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
”③射杀的当日,他没有象往日那样当即开宰、扒皮;夜里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
④腹膛打开后,他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光当一声掉在地上。
⑤安葬藏羚羊同时埋掉叉子枪,从此不再打猎。
3、文题“藏羚羊跪拜”将藏羚羊人格化,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2分)答(2分)对生命的呼唤,对人性的呼唤,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呼唤。
(答出两个方面,语意相近即可得分)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写作技巧方面的主要特点。
(3分)答:1、本文运用了转折之法将故事讲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让人欲罢不能。
2、灵活多变的叙述。
3、叙议结合的语言,关键时刻亮出几句最精彩的叙事或者议论性的语言。
4、多次运用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和场景描写,上下照应,点明中心,升华主旨。
5、保护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共同的呼声。
请你拟一条公益广告词,宣传这一主张。
(2分)答:1.请不要让动物的今天,变成人类的明天。
沪教版六年级古诗三首诗词理解(含)答案沪教版六年级古诗三首诗词理解(含答案)古诗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展现了作者对生活、自然以及人情世故的感悟与思考。
在沪教版六年级的课本中,我们学习了三首精选的古诗词,通过对这些诗词的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其中蕴含的意境和哲理。
下面将一一为大家解析这三首古诗词,并提供相应的答案。
第一首古诗词:《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所创作的一首名诗。
通过对寓言的艺术手法,诗人意图表达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主题。
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时间的推移和人生的短暂性。
诗人通过“白日依山尽”这一景象,暗示着人生如白日一样短暂而备受限制。
而“黄河入海流”则表达了时间的无尽延伸,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短暂的现实。
答案:1. 《登鹳雀楼》是由唐代文学家王之涣所创作的。
2. 题诗的目的在于表达时间的推移和人生短暂的主题。
3. 诗中描绘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幅景象,通过这些景象突出了时间的限制和人生的短暂性。
第二首古诗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在友人王昌龄左迁期间写的一首诗。
诗中表现出了诗人对友情的思念和对朝政的失望。
诗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绘了被迫分离的悲伤。
诗人以两岸猿声不断响起为象征,形象地表达了友情的牵挂之情;而“轻舟已过万重山”则是诗人对朝政混乱的不满和失望的写照。
答案: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杜甫在友人王昌龄左迁期间写的一首诗。
2. 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思念和对朝政的失望。
3. 诗中通过“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句表达了被迫分离的悲伤和对朝政混乱的不满。
第三首古诗词:《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诗中通过描述一个人在深夜中思念故乡的场景,表达了对亲情和思乡之情的回忆和思考。
诗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抑郁的夜晚,诗人以明月和地上霜为意象,寄托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进一步强调诗人对故乡的眷念和思念。
沪教版小学语文古诗大全一、江南1. 出处这是一首汉乐府诗,出自汉乐府·相和歌辞。
2. 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 注释“田田”:形容荷叶茂盛的样子。
4.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采莲的热闹欢乐场面。
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写,我们仿佛能看到采莲人在田田莲叶间穿梭,鱼儿在莲叶间欢快嬉戏的画面。
那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江南水乡独特的美,简单而又富有生活气息。
二、敕勒歌1. 出处它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2. 原文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3. 注释“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见”:同“现”,呈现、显露。
4. 赏析这首诗意境开阔,雄浑壮阔。
诗的开头就点明了敕勒川的地理位置,在阴山脚下。
然后用“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形象地描绘出天空像巨大无比的蒙古包一样笼罩着大地的景象。
最后“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那苍茫的天空,一望无际的草原,当风吹过,牧草低伏,成群的牛羊显现出来,给人一种无尽的美感,让我们感受到了北方草原的壮美和游牧民族的豪迈。
三、咏鹅1. 出处这是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的作品。
2. 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 注释“曲项”:弯着脖子。
4. 赏析这首诗生动地描绘出鹅的外形特征和动作神态。
诗人从鹅的叫声开始描写,那“鹅,鹅,鹅”的叫声仿佛就在耳边。
接着“曲项向天歌”写出鹅仰头向天鸣叫的姿态。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则细致地刻画了鹅白色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动着清澈的水波的画面,充满了童真童趣。
四、风1. 出处这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
2. 原文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3. 注释“解落”:吹落,散落。
4. 赏析这首诗通过抓住“叶”“花”“浪”“竹”这些在风中的不同表现,巧妙地表现出风的力量。
望驿台【译文】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地面。
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中人思念着宦游在外的人,宦游人同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人。
【赏析】诗的中心是一个“思”字。
全诗紧扣思字,含蓄地、层层深入地展开。
此诗写了作者在异乡时对家乡的思乡之情。
秋思【注释】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说不尽。
【译文】洛阳城里吹起了萧瑟秋风,要写家信禁不住心绪万重。
又恐匆忙倾述诉不尽情思,捎书人临行又打开我信封。
【赏析】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宿新市徐公店【注释】新市:地名。
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
新市又为宋代酿酒中心,政府在新市设酒税官,由朱熹之子朱塾担任。
杨万里迷恋新市西河口林立的酒。
痛饮大醉。
留住新市徐公店。
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疏疏:稀稀疏疏。
深:深远。
树头:树枝头上。
未:没有。
【译文】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小路旁边的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们奔跑着,追捕那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
可是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后,孩子们就再也找不到它们了。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可爱的儿童扑蝶图。
诗人用简捷的语言生动的描写了美丽的田园风光,歌颂了大好的祖国山河。
夜泉【译文】夜晚山中夜鸟突然叫了起来,石头冰凉,凝在石上的露水快要结成了霜。
流泉在月光的照耀下,仿佛一溪流动的雪。
村晚【注释】衔:口里含着。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
【译文】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口咬住一样,淹没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赏析】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
望驿台 唐·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 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 居人思客客思家。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夜泉
明·袁中道
山白鸟忽鸣,
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
化为一溪雪。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迢迢牵牛星
汉《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川之美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
.
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
..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
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
引
.
之,元方入门不顾.。
两小儿辩日
《列子·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
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
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画眉鸟
北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牧童词 唐·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 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 不怕猛虎欺黄犊。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赠外孙
宋·王安石
南山新长凤凰雏,
眉目分明画不如。
年小从他爱梨栗,
长成须读五车书。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 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 人生看得几清明。 水口行舟
南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
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
依旧青山绿树多。
为学
清·彭端淑《白鹤堂文稿》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
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
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孙权劝学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
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
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中国古代寓言四则
买椟还珠
《韩非子》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
以玫瑰..,辑以翡羽....,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鬻椟矣,未可谓
善鬻.珠也。
郑人买履
《韩非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
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中国古代寓言四则
《韩非子》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
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画蛇添足
《战国策·齐二》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
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
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