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班幼儿进餐活动现状及问题分析

小班幼儿进餐活动现状及问题分析

小班幼儿进餐活动现状及问题分析
小班幼儿进餐活动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三)研究方法 (1)

(四)研究对象 (2)

(五)研究内容 (2)

(六)文献综述 (2)

二、小班幼儿进餐活动现状及问题分析——以无锡市某幼儿园为例4

三、幼儿园幼儿进餐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9)

(一)幼儿园饮食环境的影响 (9)

(二)教师的教育方式、观念对幼儿的影响 (9)

(三)幼儿身心特点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0)

四、完善幼儿园小班进餐活动的对策措施 (11)

(一)构建适宜的幼儿园饮食环境 (11)

(二)树立正确的饮食教育观念,科学培养幼儿 (11)

(三)根据幼儿本身的特点,增进幼儿食欲 (12)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幼儿园阶段是幼儿发展的黄金时期,对于很多的人来说,在幼儿阶段经历的很多事情都是会对之后的整个人生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的。很多人在小时候养成的一些坏习惯、坏毛病也会在之后的生活中体现出来,会给别人造成不好的影响,造成极大的困扰。因此,在幼儿阶段就对其进餐过程中的一些不好的习惯、行为做出纠正、规范是十分的必要的。小班幼儿在进餐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情况,许多幼儿都不能够自己按时、认真的吃饭,需要别人的督促、或者是帮助;甚至还会有一些幼儿自己不认真吃饭,挑食,还会去捣乱,不让别人吃饭,扰乱秩序。本文主要通过对小班幼儿进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找到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解决这些问题,以期让每个幼儿都能够认认真真的吃饭,养成好的用餐习惯。

关键词:幼儿;进餐活动;问题;对策

Kindergarten stage is the golden 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for many people, in the early stages of childhood experience a lot of things will have an indelible impact on the whole life. A lot of people in the childhood to develop some bad habits, bad habits will be reflected in the later life, will cause bad influence to others, causing great distress. Therefore,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correct and regulate some bad habits and behaviors in the course of eating. There will be a lot of small children in the course of the meal, many children are not able to eat on time, serious, need to urge others, or help; even some children do not eat food, but also seriously, to make trouble, do not let people eat, disturb the order.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existence of small children in the dining process problems, find the root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and then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n order to let every child can eat that seriously, to develop good eating habits.

Key words:Children; dining activities;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一、前言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我们生活中一个必较主要的环节就是进餐,进餐情况对我们的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吃的什么、吃了多少、怎么吃、与谁同吃等都会对幼儿的营养与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幼儿阶段,营养是其健康发展的基础,想要做到营养均衡,就需要从小对幼儿的饮食行为进行规范与培养,保证幼儿能够科学的进食,达到膳食平衡的目标,进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发育。通过很多研究我们能够了解,科学的进餐活动能够保证幼儿的身体、智力等发育,而在幼儿园时期养成的进餐习惯会一直延续到幼儿成年之后,由此我们能够看出进餐对幼儿一生的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无锡市某幼儿园为例,对小班幼儿进餐活动各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是在了解当前幼儿进餐活动的现状之上,对导致幼儿进餐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进一步丰富幼儿进餐的相关理论与促进幼儿的饮食健康相关理论,因此本研究具有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健康的饮食对于幼儿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在目前幼儿的进餐活动中其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现如今幼儿不能好好吃饭这个问题困扰着大多数的家长和教师。本研究能够对幼儿进餐活动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给教师及家长解决幼儿进餐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及具体的指导,保证幼儿的健康发展,因此本研究具有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通过查阅大量的图书、网络文献,逐渐形成自己对于小班幼儿进餐活动的相

关认识与理解,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2.观察法

通过观察无锡市某幼儿园小班幼儿进餐的过程中,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观察的时间从幼儿进餐开始到幼儿进餐结束,对进餐过程中的所有行为进餐实况详录。

(四)研究对象

为了了解小班幼儿进餐活动的现状,笔者以无锡市某幼儿园小班为例,在班级中随机抽取了五名幼儿(编号为幼儿1、2、3、4、5)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使用观察法从幼儿进餐之前、之中、之后对其进餐情况进行观察。

(五)研究内容

笔者主要根据幼儿在进餐活动当中的具体情况来对幼儿进餐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从幼儿进餐的自主能力、挑食偏食行为、专注性、进餐速度以及偏爱零食这五个方面来进行观察。

(六)文献综述

由于进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环节之一,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小班幼儿真是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进餐对于幼儿来讲至关重要,因此越来越多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和有关学者都开始关注幼儿进餐问题。经分析归纳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一)小班幼儿养成良好进餐习惯的重要性

郭敏(2016)[1]指出由于小班的幼儿大多只有三四岁,仍然是十分的稚嫩的,需要成长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对于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也是很重要的。通过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让幼儿都不挑食,从而可以更好地均衡营养,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的供应,从而可以更加健康的生长。而且,不仅仅是这样,通过让小班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有着好的进餐礼仪,在之后日常的生活中,工作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二)小班幼儿进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郭敏. 小班幼儿午餐进食的不良行为及其对策[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2:248.

李亚(2014)[2]认为当前小班进餐出现的问题有:1.挑食。基本上所有的幼儿都有着挑食行为,有的幼儿爱吃肉不吃菜,有的幼儿不吃芹菜,有的幼儿不吃鸡蛋等等,这样的挑食行为有很多。但是,除了有少数的几个人是因为完全不能吃那些菜,因为吃了之后会出现过敏或者是不舒服的症状之外,大部分的人都只是因为自己的主观意愿不愿意去吃这些菜造成的。如果这些幼儿在吃了这些菜之后完全不会出现任何的不良反应,那这样的挑食行为完全就是可以视为任性,是不好的习惯。2.吃饭时说话。很多幼儿在吃饭时都不能够静下心来,认真的去吃饭,而是在吃饭过程中随意的与周围的幼儿交流,说话,甚至打打闹闹,或者是干脆就到一边玩玩具了,从而在规定的时间之内不能够吃完饭。

王峰(2014)[3]认为在进餐活动中,小班幼儿不能够正确的使用餐具。很多幼儿都不会使用餐具,在吃饭的过程中把饭菜洒的到处都是,不能够正确的使用筷子来夹菜然后送到口中,不能够很好地用勺子来舀汤。甚至还有一些幼儿把餐具当做玩具来玩儿。同时,餐后不会整理餐具。不能够在进餐后正确的将餐具整理好并且送到指定的地方,而是需要老师的帮助,在进餐后帮忙把餐具刷好然后放到指定的地方。

马建华(2015)[4]指出许多幼儿当把饭放在面前的时候却不吃而是等着老师来喂,这样,有几个幼儿自己不吃饭让老师来喂,其他的幼儿看见了也会不愿意自己来吃饭了。所以说,这种让别人喂的行为是十分的不好的,会给别人树立一个坏的榜样。

(三)小班幼儿进餐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陈巧娜、杨珂璐、李哲羽(2015)[5]认为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家长的溺爱。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所以基本上所有的家庭都有能力能够购买自己喜欢的食材,满足自己的需求,但是这样的行为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小朋友的挑食行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喜欢吃的东西,但是,很多家长就会为了满足小朋友的要求,只购买小朋友爱吃的食材,这样,小朋友就会认为自己这样的挑食、偏食行为是正确的,从而养成不好的进餐习惯。而且,现在的家庭中大多数只有一个、两个孩子,而且孩子不仅仅有爸爸妈妈的照顾,还会有爷爷奶奶的照顾,而老一辈的人往往

[2]李亚. 小班幼儿进餐问题及策略研究[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S1:70-73.

[3]王峰. 践行指南,从幼儿进餐习惯谈起[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9:255+216.

[4]马建华. 小班幼儿进餐教育中的有效策略[J]. 才智,2015,05:209.

[5]陈巧娜,杨珂璐,李哲羽. 让饭香弥漫童年——《指南》精神下幼儿自主进餐探索[J]. 教育教学论

坛,2015,07:278-279.

会更加的溺爱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吃苦,认为现在有能力能够满足孩子的需求就没有必要让他们受苦,所以对于小朋友的要求基本上是有求必应,想吃什么就买,不想自己动手就让家长来喂,进餐过后也不必自己整理餐具,不用自己洗刷餐具。这样的一些不良的进餐行为,基本上都是由于家长的溺爱造成的。

谢丽萍(2015)[6]认为幼儿是受到家庭中的不良行为的影响。很多家庭在进餐过程中都会看电视,或者是相互交流,这样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会让幼儿认为在吃饭过程中看电视、说话是理所应当的,所以在幼儿园的时候进餐的过程中也会与周围的人打打闹闹、说话。另外,还有很多的家庭在教育幼儿的时候都会用玩具来哄,在幼儿吃饭的时候有时会出现一些情况,会让幼儿不开心,所以很多幼儿在进餐过程中都养成了需要玩具的习惯,这样的习惯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改正的,需要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来逐渐的改正这些行为,但是,很多家长都不会重视这些,甚至自己在吃饭的时候也会有一些不好的行为,做出坏的榜样,从而使得幼儿的不良的进餐习惯不能够被改正。

陈晨(2015)[7]从教师的方面提出老师管理不够好。幼儿养成不好的进餐习惯不仅仅是家长的原因,幼儿园的老师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因为并不是一个老师照顾一个幼儿的,所以需要一个老师看管着很多的幼儿,这样,很多的幼儿在进餐的过程中出现的挑食、乱说话这样的不好的行为不能够被及时地提出来让他们改正,这样幼儿就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且,很多的老师都不能够对每一个幼儿严格管理,在幼儿要求喂食的时候就去喂了,让帮忙整理餐具就整理餐具,不去考虑幼儿是真的不会还是想偷懒不去干,这样的一些行为会让更多的幼儿来模仿,使得不能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造成不好的影响。

(四)针对小班幼儿进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对策

张纯红(2015)[8]认为最主要的是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不要过于溺爱。要让家长意识到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的重要性以及溺爱会造成的不良的影响,让家长在家里能够严格管理,不要只做幼儿爱吃的菜,也不要喂食、帮忙整理餐具,更不要在进餐过程中看电视、聊天,并且要对幼儿的不好的进餐习惯及时的提出来,让他们能够及时的改正。

刘艳玲(2014)[9]认为在幼儿园中老师要加强管理。幼儿园老师在工作过程中要更加的认真,监督好每一个幼儿的进餐行为,对那些挑食行为及时的进行批

[6]谢丽萍.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1:84-85.

[7]陈晨. 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探讨[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6:100.

[8]张纯红. 小班幼儿进餐问题及其教育策略[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7:109.

[9]刘艳玲. 小班幼儿进餐环节中的“巧”应对[J]. 华夏教师,2014,08:82-83.

评,对那些要求帮忙的也要在确定不会之后再去帮忙,并且还要及时的教他们,让他们能够尽快的自己动手。

二、小班幼儿进餐活动现状及问题分析

——以无锡市某幼儿园为例

(一)小班幼儿进餐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幼儿进餐的自主能力

观察对象:幼儿1、2、3、4、5

班级:小班

观察环节:午餐

时间:10:50-11:20

观察过程:

幼儿1斜坐在椅子上,手里拿着勺子的最上部,在手中来回晃动。一会,他把餐盘有菜的地方转向自己,然后用勺子挖起一根菜放到了嘴里,幼儿1试着用勺子来挖米饭,但是没有成功,索性继续用手来抓饭,然后继续吃。

幼儿2也是用手抓着米饭往嘴里送,但是有几粒米饭粘在了他的手上,他舔掉了手上的米饭以后继续用手抓饭。

幼儿3在吃完嘴里的饭菜之后,一边吃一边用勺子把碗中剩下的米饭都弄到碗底,然后慢慢的放入勺子中,用勺子吃完了剩下的米饭。

幼儿4则是先用勺子舀了一点菜,然后把菜放在米饭上,放到嘴中吃掉,然后继续进行。吃完菜继续吃餐盘中的肉。然后低着头,把碗拿到嘴边开始往嘴里拨。然后一边吃着肉,一边吃着米饭与菜,一起吃下去,把饭吃的干干净净。

幼儿5用手拿了一块肉,吃完之后又拿了一块,然后把碗放到了嘴边,吐出

肉中的骨头,然后继续用手拿着吃,吃完吐到碗里。

效果分析和反思:

对于5名幼儿进餐活动中的观察,我认为这5名幼儿基本具有独自进餐的能力,大都可以自己使用餐具来吃饭。我们对于幼儿自主进餐的行为进行具体的研究后,能够了解到其实幼儿在进餐的过程中已经有了自己习惯的方式。虽然很多幼儿使用勺子的方法还不是很熟练,使用勺子的方式也不是太准确,但是已会运用单手拿勺,端碗,往嘴里拨的方式来进餐。但是,在幼儿进餐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很容易插手。通过与幼儿3的母亲沟通,她表明虽然在幼儿3进餐的过程中自己不会喂她,但是如果自己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在时就会喂她吃饭。其实在日常活动中像幼儿3这样家中长辈喂幼儿的现象比较多见,以此可以看出虽然幼儿已经具有了独立进餐的能力,但是在家长的溺爱下被动就餐的情况还是经常出现的。

2.幼儿挑食、偏食行为情况

观察对象:幼儿1、2、3、4、5

班级:小班

观察环节:午餐

时间:10:50-11:20

观察过程:

幼儿1把碗拿了起来,在自己的口中拨了一点饭菜,又把碗放了下来,用手把碗中的西兰花拿出来扔到了餐盘中,然后继续吃,又看到西兰花之后又把西兰花用手拿出来扔到了餐盘里。

幼儿3吃饭本来很认真,也很乖,就是不吃绿色的蔬菜,只见幼儿把今天青菜汤里的菜全部挑在桌子上、地上,弄得身上也是。

幼儿4边吃边说:“我爱吃牛肉。”老师说:“那我们再吃一点胡萝卜好不好?”幼儿4没有回应,继续舀了两口牛肉。但是当老师将蔬菜送到他嘴边时,他却直

摇头。

效果分析和反思:

根据对5名幼儿的观察,发现幼儿1、3、4都存在挑食、偏食的情况。幼儿1看到在饭菜中的配菜、辅料中有自己不喜欢吃的他就不吃饭。幼儿2只喜欢吃荤菜,对于鸡腿、排骨、鸭肉等十分喜爱,吃饭时也最先吃这些东西,吃完这些荤菜之后就不想吃主食与配菜。幼儿3则喜欢吃能够撕咬的东西,例如鸭脖子、虾,而且十分喜欢吃带肉皮的肥肉,却不喜欢吃瘦肉,把肉中瘦的一部分咬掉光吃肥肉。幼儿4虽然没有十分挑食、偏食,但是比较喜欢吃软的食物,很多东西都要弄碎了吃,如果吃一些稍微硬一点的食物就会咽不下去,如果有纤维较多的、难以咀嚼的他就不想吃,在蔬菜之中也喜欢吃土豆、冬瓜等一类容易嚼咽的。幼儿5也是喜爱吃荤食,蔬菜吃的较少,特别是不喜欢吃绿色的蔬菜。首先,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幼儿表现出他不喜欢吃,不想吃某种食物时,家长对这种情况使用放任的态度,但是如果幼儿表示喜欢吃某种食物时,家长又会太过纵容,这样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幼儿挑食、偏食的情况。另外,由于一些粗纤维的食物比较难咀嚼,所以孩子会很不喜欢吃,这种情况也是导致幼儿挑食、偏食情况的因素之一。

3.幼儿进餐专注性情况

观察对象:幼儿1、2、3、4、5

班级:小班

观察环节:午餐

时间:10:50-11:20

观察过程:

幼儿1坐在吃饭的椅子上,开始摆弄起掉在桌子上面的米粒,在揉搓了几下之后拿起来看了看,又在继续的揉搓……

幼儿2在进餐活动的中间,拿起自己衣服前方的一个带子,开始绕绕绕,然

后还在左右的看其他幼儿。

幼儿3把排骨的骨头放在嘴中,一直在用嘴玩骨头,玩了好几次之后还要其他的小朋友和她一起玩,教师看到之后就对幼儿3说:“不许玩了,快点吃饭吧。”幼儿3指导之后快速的把碗放到自己面前,赶紧的吃了一口米饭,还差点被呛到,看了一下教师之后就又继续吃。

幼儿4自己的饭菜还没有吃完,看到教师给其他的幼儿盛汤之后就站起来对保育教师说:“老师我要吃完了,我也要喝汤。”

效果分析与反思:

在对这5名幼儿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在进餐过程中分心的有4名,而分心的方式也有多,例如摆弄食物、餐具、发呆、东看看西看看等。在幼儿进餐的过程中,摆动食物与餐具是最常出现的情况,比如米饭、虾、排骨、筷子、勺子等都是幼儿喜爱摆弄的东西。同时,教师、其他幼儿的语言与行为都会引起幼儿的关注,例如教师和其他的教师说话,幼儿就会一直想要看教师,其他幼儿在说话,幼儿也想要听,这些和进餐活动没有关系的事情都会吸引幼儿在进餐活动中的注意力,影响他们集中在进餐上。对幼儿进餐环节中存在一边吃、一边玩、说话、张望等不好的习惯时,我们还可以如果幼儿认真进餐,就给他们相应的小奖励来提升幼儿进餐的专注度,例如水果、点心等来奖励他们。

4.幼儿的进餐速度

观察对象:幼儿1、2、3、4、5

班级:小班

观察环节:午餐

时间:10:50-11:20

观察过程:

幼儿1在进餐的过程中,显得十分的“不慌不忙”,一点都不着急,在吃饭二十分钟之后,幼儿1餐盘与碗中的饭菜基本上还没有动。教师看到幼儿1这种

情况就提醒其要快点吃饭。

幼儿2吃一口饭,就看一看其他小朋友碗里的饭,然后再吃一口,又继续看其他小朋友的饭……如果发现其他小朋友的饭快吃完了,就会加快自己吃饭的速度,快快的吃完,前面的时间都在玩,后面却在“赶”。

幼儿4则是自己一口一口的吃饭,不慌不满,十分专注在进餐的活动中,吃饭的时间为二十分钟。

幼儿5看到教师让吃完饭的小朋友把餐具放好,同桌的幼儿已经基本上吃完了,她就看了看桌子上还在进餐的小朋友,然后快速的两口把汤喝光,在还没有喝完时就一边喝一边站起来要收拾餐具。

效果分析与反思:

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进餐的活动当中存在着前松后紧的现象。有很多幼儿在进餐的过程中,前期的时间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别的地方,而没有集中在进餐当中,但是在一些幼儿看到其他的幼儿都已经吃完了自己的饭菜,就会开始急忙的吃饭,所以经常会在最后几分钟之内把剩下的饭菜吃光,这种“前松后紧”的情况十分明显。这种要么很快、要么很慢,不平衡的进餐特点不光体现出幼儿阶段的心理特点,也让我们能够看出幼儿教师需要使用合理的教育方式来教导幼儿合理的安排进餐时间。对于这一点,我们要给幼儿提供一个较为轻松的进餐环境,避免在幼儿进餐的过程中批评他们,造成他们太过紧张。一些进餐较慢的幼儿可以让他们先吃饭,提高自信心,减少和其他幼儿进餐时间的差别。另外,也要多与家长沟通,双方共同合作来让幼儿有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

5.吃零食的行为

观察对象:幼儿1、2、3、4、5

班级:小班

观察环节:午餐

时间:10:50-11:20

观察过程:

幼儿1在吃午饭的时候,拿着筷子晃来晃去,教师问他为什么不吃饭呢,幼儿1摇摇头说:“我不想吃饭,饭不好吃,我想吃我妈妈给我买的薯片、巧克力。”

幼儿2在吃饭的过程中对教师说自己渴了,但当教师要给幼儿2盛一点汤喝时,幼儿2却说:“我不要喝汤,我只要喝果汁。”

效果分析与反思:

在对于5名幼儿进餐活动的观察当中,我发现了幼儿1和2都非常喜欢吃零食的情况。其他幼儿这一情况暂时还不明显。因此,我根据这一问题与其家长进行了沟通。幼儿1的母亲表示会经常在家中给幼儿1准备很多的零食,经常到了饭点时,幼儿1就说自己还不饿。幼儿2的父亲表示家中也有很多零食,虽然家长会不让幼儿2吃,但是只要在家长不注意时,他就会自己拿几个零食偷偷吃,因此对于饭菜类也不是很感兴趣。特别是在吃饭之前,幼儿2自己会拿一些零食吃,例如饼干、薯片。而且在家中,幼儿2的母亲还经常会准备一个篮子放零食,和幼儿一起吃,虽然父亲尝试把篮子扔掉,但还是没用。在和没有此情况的幼儿3母亲沟通后,她表示,由于孩子吃饭的量是有限的,所以如果给幼儿零食吃的多了,肯定会对进餐产生影响,因此在家中很少给幼儿准备零食。

其实,造成幼儿用零食代替吃饭的情况主要就是因为家长的放任、纵容,零食不光不能给幼儿提供身体养分,还可能会造成其营养不良。因此,家长要避免让幼儿较多的吃零食,对于零食也要定量,合理的用游戏活动等其他方式来转移零食对他们的吸引,也可以多使用水果来代替零食。

三、幼儿园幼儿进餐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幼儿园饮食环境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幼儿被父母送到幼儿园进行学前教育,幼儿在幼儿园里可以学习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正确的道德观念、集体生活的规矩和与他人

交流沟通的基本技能等等。所以,在营养教育领域,幼儿园对幼儿的饮食习惯和行为的培养作用是很大的。但是一些学者和幼儿教育家发现,在幼儿园日常教育之中,每半年都有1至2次的对幼儿饮食习惯的营养教育宣传活动,但有个别幼儿园,一年之中连一次幼儿营养的教育活动都没有。因此,正确的幼儿营养教育活动是比较少的。在幼儿园其他的课程和课外活动中,涉及幼儿饮食营养的内容几乎是没有的,比如,在学习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中,有可能会提到蔬菜,水果等有关内容,但是大部分的教师们都不会利用这里的知识进行延伸,结合幼儿饮食营养的相关知识,向幼儿们传播贴近营养饮食等的信息。在室内课程之外的其他课程活动中,比如谈话会,教师们有时候会给幼儿们讲解基本的进餐规则、会点评幼儿们在吃饭时候的表现情况,针对有一些不好的习惯来提出相关的问题,对幼儿进行正确科学的教育,但是这种活动存在着不确定性,有很大的弊端,所以幼儿园在幼儿饮食教育领域存在很大的漏洞,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

另外,在笔者的实际的观察中发现,很多幼儿教师为了让幼儿进餐活动能够有序的进行,经常会在进餐过程中说:“好好吃饭,不要讲话。”、“快点吃,我看看谁的桌面更干净。”等类型的语言,让幼儿的注意力又分散到了教师的语言及要求上,导致幼儿处于一个紧张的状态,对食欲产生不良影响,

(二)教师的教育方式、观念对幼儿的影响

有很多幼儿教育家和学者在研究幼儿进餐的时候发现,很多教师在指导幼儿进餐时的用语存在着一些问题,他们很多用命令式的用语,比如“吃快点、吃完”等等这样的话,这明显对创造轻松的进餐环境产生不好的影响。有一些教师甚至违背了饮食营养教育的方针。比如,在幼儿进餐的时候,教师用一种不耐烦的语气催幼儿吃快一点,这使得幼儿差一点就呛着。很多教师们为了让幼儿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饭,他们在幼儿进餐的时候就会经常催促幼儿们,比如,让他们互相比赛吃饭,看谁吃得快等等。同时,进餐时的“食不言”已经成为了幼儿园中默认的常规,因此在进餐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教师说:“现在的小嘴巴不能用来讲话,要好好吃饭。”“是谁在说话?没有好好吃饭?”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只能干净的进餐,避免受到教师的批评。在进餐活动中,我们还会看到幼儿害怕由于自己吃饭的桌面不干净,再把掉在桌子上或者地上的饭菜捡起来快速放

进嘴里。

在饮食方法之中,催促幼儿们快速的吃完,尽快下咽,配合教师的要求。教师为了让幼儿们在时间内吃完,便于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是非常辛苦的,但是催促幼儿们吃饭带来不好的影响所造成的后果是非常大的。而且幼儿们吃饭速度过快,不咀嚼充分,也不利于消化系统地运作,而且幼儿们在吃饭的时候精神状态是比较紧张的,有时候他们会吃不饱,有时候他们会吃的很饱,有一些孩子甚至对吃饭失去了兴趣,引起他们对吃饭的反感情绪,这样容易触发幼儿厌食和营养不良的后果。如果幼儿在进餐中不充分咀嚼,也不利于对他们牙齿和面部肌肉的锻炼。

(三)幼儿身心特点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现如今大部分幼儿都有挑食、偏食的习惯,这是因为幼儿的敏感程度高,和成年人相比,幼儿的味觉敏感,他们喜欢吃平和的食物,不喜欢那些有特殊气味的,比如臭豆腐之类的,也会影响幼儿的食欲。幼儿的食欲也和运动消耗的能量有关系,幼儿的胃比较小,吃的也不会太多,胃的容量只有成年人的一个拳头大,所以每次吃饭的饭量是有限的,而且幼儿胃里的血管比较多,胃肌发育不成熟,胃壁也比较薄,消化能力差等等,所以,如果吃饭前幼儿没有完全消耗自己身体里的能量,胃肠没有排空,胃神经会造成一种错觉,通过大脑传入中枢神经,减轻幼儿的饥饿感。这样的话,肯定会影响幼儿的吃饭欲望,还有就是,幼儿的身体发育状况也会对食欲造成影响,绝大部分的幼儿在健康的状态下比生病的幼儿会愿意吃饭,像疼痛,传染,发烧等,会降低幼儿进食的欲望。3至7岁的幼儿在这个年龄就是活泼好动的性格,注意力不集中,他们不会长时间对一件事情专注,不能再一个地方长时间呆着,在吃饭的时候,同伴的行为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很多成人做出来无关的行为也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幼儿在这个年龄的特点,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注意,从而影响到自己进餐的质量。

四、完善幼儿园小班进餐活动的对策措施

(一)构建适宜的幼儿园饮食环境

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教师们可以刻意的去传授幼儿关于各种食物的知识和食物的营养价值,让他们正确科学的了解健康的饮食。可以利用幼儿们喜欢吃自己制作的的食物这一特点,多安排一些可以幼儿自己动手的食物创作环节,通过这些小活动来纠正他们的饮食习惯,教师也可以用文字和图片将幼儿们爱吃食物的食谱给幼儿们观看,在指导他们怎样健康的进食的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发掘他们内心深处的兴趣和特殊技能。教师要努力创造合适的进餐环境,在幼儿们吃饭的时候合适的用语和语气也是很关键的。合适的语气和语言可以减少幼儿的不良习惯。教师们尽量不要说出一些带命令语气的话。首先,教师在语言上要有科学性和实践性,话语应该具有教育的性质,教师既担负着幼儿保教的工作,也具有传递知识的责任,同时,教师的语言要表达精准,符合逻辑,了解实际情况,要有正确性。幼儿进餐时教师要避免自己语气对幼儿们的健康饮食习惯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树立正确的饮食教育观念,科学培养幼儿

第一,幼儿园教师首先要了解培养幼儿饮食习惯的重要性,要从小培养、指导,幼儿在这个时期是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一旦错过这个关键期,他们的习惯就很难被改变。

第二,注重家园合作,家长们的目标要明确一致,家庭教育的规范有利于幼儿学习良好的行为规范,模糊的要求对于幼儿的行为没有明确规范,幼儿不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家长们经常性的改变饮食的样式,尽量不对幼儿使用命令的语言,不对幼儿唠叨、挑剔等等,这样的话幼儿的饮食行为会有所改变。

第三,就是在饮食教育的方法上,要严格和宽松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满足幼儿的一些要求。随着幼儿不断的长大,他们提的要求会越来越多,因此对于幼儿的要求应该从一开始就要加以减少、控制、驳回,一开始幼儿可能会有一点不高兴,但是这对幼儿以后的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后,对待幼儿所犯的错误要严格起来,不能蒙混过关。现在幼儿犯了错误,很多教师视而不见,

也没有去批评教育,这对不懂事的幼儿来说,就是默认了他还可以继续犯错误。比如在吃饭的时候,幼儿提出要喝水的要求,一般都会答应。个别教师虽然知道这样不科学,不想让幼儿喝,最终也还是给他喝了,逐渐的养成了一边吃饭一边喝水的行为。

对幼儿进餐活动进行科学的培养,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例如日本的“食育法”。在日本的学校中,午餐并不是吃饱、吃好这么简单,而是“食育”系统的一个部分,是与饮食观念、膳食营养知识、饮食卫生安全和饮食文化等一系列关于营养学甚至人生观的教育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吃”这个每天都必做的事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最后,不要去剥夺幼儿尝试探索的自由,教师及家长们要适当的放手,给幼儿们锻炼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探索中不断尝试新的方法,让自己在探索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对进食的兴趣。

(三)根据幼儿本身的特点,增进幼儿食欲

在幼儿园及家庭中在做饭的时候考虑全面,做饭时要做到色香味形,在做好食物后要注意保护。在进餐开始的时候,先以味道和形来激发幼儿对于食物的兴趣和好奇,从而激发幼儿的食欲,这样可以让幼儿专心吃饭,提高幼儿的专注力,对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大大减少,间接的提高幼儿的专注力和坚持性。

同时,家长们可以增加幼儿的运动量,接幼儿回家以后不要总是看电视、画画等这些安静的游戏,要带着幼儿在户外玩耍,生命在于运动,让幼儿们在运动中消耗自己的身体能量,有利于肠胃的排空,增加幼儿的饥饿感和食欲。如果家长发现幼儿的身体状态不好,食欲下降,要首先检查是不是由于身体不适所引起的。大部分幼儿生病以后都会多多少少影响食欲,如果幼儿身体真的不舒服,那么在他进食的时候就应该专心照顾。

想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首先关注的是幼儿的年龄特点,这决定了幼儿的活泼好动。缺乏专注力也是造成幼儿进餐中容易分心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认真的去改变进餐环境,要尽量减少进餐环境中可以分散幼儿专注力的东西和导致幼儿在进餐时分心的原因。还有就是要考虑幼儿的气质特点,针对不同的幼儿气质,比如有的幼儿的坚持性,分心程度,运动性等等,

要努力创造让幼儿可以轻松进食的环境,一点点潜移默化的培养。容易分心的幼儿,就应该给他创造相对来说安静的环境,运动性不强的幼儿,要适当的带领多去户外活动,增加体力消耗等等。虽然气质特点从幼儿出生时就有了,这个是比较难改变的,但也不是无法改变,只要幼儿在合适的环境之中,弥补天生的不足,改善更好的进餐习惯,也是很容易做到的。

结论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小班这个阶段是饮食行为建立和正确发展的关键时期,养成一个好的进餐习惯不仅可以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还会为成年后的健康饮食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家长和教师一定要在这段关键时期对幼儿进餐活动中的行为和习惯产生足够的重视,要改善他们在进餐活动中的不良习惯,要充分认识到幼儿的性格特征和心理需求,换位思考,在这个基础上加强进餐环境的改变,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郭敏. 小班幼儿午餐进食的不良行为及其对策[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2:248.

[2]李亚. 小班幼儿进餐问题及策略研究[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S1:70-73.

[3]王峰. 践行指南,从幼儿进餐习惯谈起[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9:255+216.

[4]马建华. 小班幼儿进餐教育中的有效策略[J]. 才智,2015,05:209.

[5]陈巧娜,杨珂璐,李哲羽. 让饭香弥漫童年——《指南》精神下幼儿自主进餐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5,07:278-279.

[6]谢丽萍.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1:84-85.

[7]陈晨. 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探讨[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6:100.

[8]张纯红. 小班幼儿进餐问题及其教育策略[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7:109.

[9]刘艳玲. 小班幼儿进餐环节中的“巧”应对[J]. 华夏教师,2014,08:82-83.

[10]金鑫. 幼儿进餐活动组织现状个案调查[D].辽宁师范大学,2015.

[11]徐梦丹. 饭菜有香来成长有道——浅析小班幼儿良好午餐习惯的培养[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6:84.

北环幼儿园游戏开展情况分析汇总

北环幼儿园游戏开展情况分析汇总 北环幼儿园游戏开展情况分析汇总 游戏是令人愉快的,有趣的活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应以游戏为主线。新《纲要》中明确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发展。”要求我们做到“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力,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条件,尊重幼儿游戏的意见,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自身的满足合发展。要通过游戏合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接触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并与人交往,从中获取多方面的经验与能力。”由此可见,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为了让教师从思想上真正重视游戏活动的开展,实现以游戏为主的一日活动组织过程模式,提高游戏活动的质量,使幼儿的学习、生活游戏化,我园对全园十五个班级在一日活动中游戏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在一日活动的组织实施中,由于游戏材料及活动场所环境的限制,导致教师们对游戏活动的组织不够积极,热情不够高,游戏活动的流程缺乏吸引力,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也不够积极。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又组织教师们分年级从五大方面(一)游戏活动中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二)游戏活动时间及活动空间的安排;(三)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及指导;(四)游戏活动的评价;(五)关于游戏的分类来对我园游戏活动开展现状进行分析研讨。研讨中,老师们各抒己见,踊跃发言,大胆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谈出了自己在游戏活动开展中的一些困惑。以下就是我园对游戏活动开展情况的分析汇总: (一)游戏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1、不同年龄班游戏材料的投放。

投放充足的游戏材料,特别是游戏材料的提供要具有可选择性、多变性、操作性及与年龄相适应是老师们在研讨中一致的想法,大家认为各种材料的提供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要,如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模仿性强,相同种类的玩具要多一些,主要体现在角色游戏类玩具材料的投放,此外还宜提供一些促进幼儿动作发展的玩具。中大班幼儿的玩具可在品种上增多,还可提供一些半成品游戏材料,让幼儿为开展游戏需要自制一些玩具。智力玩具应有一定的难度,如棋类玩具就颇受大班幼儿欢迎。 2、开展哪类游戏,你觉得投放材料有难度。 在这一个问题上,老师们主要反应在以下两类游戏:第一是开展科学游戏投放材料有一定的难度,大家认为这类游戏材料比较难收集,也难以制做,有些自制的玩具很容易损坏,往往一两个孩子操作过后就坏了。而购买的专门用于科学游戏的材料对于幼儿 来说,难度又过大,不是很适应幼儿游戏。第二类是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在提供区域游戏材料时,既要让幼儿喜欢这些游戏,乐于摆弄这些游戏材料,同时又要和主题、教学内容相适应,此外在投放游戏材料时注重幼儿能力差异也尤为重要,多方面因素的考虑很容易让老师顾此失彼。 提出的困惑: 在游戏材料的准备投放中,如何减轻教师的负担及如何让游戏材料更具有操作性,吸引幼儿的兴趣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二)游戏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的安排 1、如何在教室内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游戏空间。 教室人多空间少是北幼每个班级都存在的问题,因此老师们围绕如何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游戏空间,挖掘教室的各个角落,为幼儿提供各种游戏活动的场所介绍了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幼儿不良行为 一、幼儿情况分析 聂理硕活泼好动,性格开朗,平时很喜欢帮老师和小朋友做事情。但是每当老师和小朋友指出他犯的错误时,他总是不肯认错,而且还很不高兴。聂理硕在班上属于各个方面发展都很好的孩子,在幼儿群体中有一种惟我独尊的骄傲感,从未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另外,他在家中也备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父母的百般呵护,宠爱聂理硕第一次来幼儿园时,,到现在一直都要哭。老师接过来一会他就好了,老师问他明天来了就不要哭了,他回答得很快,说:“好,明天来了我不哭。”可是第二天会照常哭。他刚来园的时候自理能力表现得很差,属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类型。还经常告状,他告状时你不理他,他就会说你打他或是就找别的小朋友帮他打报复平,直到有小朋友帮他为止,他就会满意的笑。 二、成因分析 面对这样一个孩子,我该怎么办呢?我先了解造成她这种情况的原因。有的是因为紧张、恐惧或被人嘲笑等因素引起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潜意识中为自己不在受伤害,内心很自然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有的则是因为环境因素造成的如家庭成员之间的原因。 三、具体实施 (1)家长工作 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并把教育思想说给家长听,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2)对策 行为1 聂理硕:玩玩具的时候喜欢一个人玩,不和同伴进行交流。 措施:我们在平常聂理硕创设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比如,我们利用早晨活动时间,让孩子进行分组自由交流,尽量让小朋友的情绪愉快,制造一种良好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小朋友和睦相处,回家也逐渐地愿意跟父母交谈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 成效: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培养,他在班里基本能够和同伴进行交流,并且开心地与同伴进行游戏。 行为2:当我们出去户外活动时,聂理硕在活动中和小朋友发生争执时老师及时帮助他分析情况。 措施:增强聂理硕交往的机会,并请家长配合有空时多带她到外面接触其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养成良好地饮食、进餐行为习惯,摄取丰富的营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不过,当今很多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有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使幼儿在家中养成很多不良的进餐习惯,导致很多幼儿对进餐不感兴趣,有时甚至表现为厌恶,进餐时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将饭菜含在嘴中不咽下去,咀嚼吞咽慢,有时还故意将饭菜呕吐在碗内。有的幼儿是边吃饭,边跑,边玩,有很多幼儿有严重的挑食现象。我们曾观察过,初入园时能愉快独立进餐的幼儿大约只有15%。有的幼儿虽然会自己吃, 但习惯不好,满桌满地都是饭粒、菜汤,在进餐速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幼儿挑食现象也较普遍。长此以往,将使幼儿身体得不到基本的营养保证,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使幼儿失去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以后纠正起来更加不易。不良的进餐行为还会使幼儿表现出素质低下的外在表现,严重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交往以及个性发展。这些问题的存有,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觉得幼儿的进餐现状迫切需要幼儿园对幼儿实行良好进餐行为的补偿性教育,以此促动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这是因为: (一)良好的进餐行为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对应的饮食行为习惯和规则,是幼儿园教育和保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其维持生命和保证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必须通过进食各类食物并从中摄取丰富的营养来取得。长时间的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行为习惯将会造成幼儿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严重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平衡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基本物质条件。 (二)良好的进餐行为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一定的促动作用。 研究表明,幼儿进餐时肌肉的运动、舌头的运动、口腔的动作及吞咽等进餐技能,对口头言语清晰度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不良的饮食习惯会防碍幼儿口头言语的发展,影响其口语表达的清晰度,并进一步影响其社会交往水平的发展。 (三)良好的进餐行为对幼儿终生习惯的发展奠定良好地基础。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养成。幼儿期不但是智力开发 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性,易受外界的影响和支配。这时对幼儿实行良好进餐行为的培养,通过让幼儿亲自感知、实践,有助于促动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92303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才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我认为,孩子的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有健康的心灵和体魄,而健康的第一步主要取决于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进餐习惯。作为我们小班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做到因人而异,从而来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进餐习惯,从小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关键词:小班幼儿、进餐习惯 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应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是幼儿园教育和保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班的一次家长会上,有好多家长问到:“我家的孩子吃饭怎么样?”“今天吃什么?”“杨寅把今天的菜全吃完了没有?”……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事情。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平衡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物质条件。但目前有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吃得“好”,却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许多幼儿形成吃饭挑剔、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影响了孩子 的健康成长。 我班32名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多数幼儿在家是成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着喂,哄着吃,甚至打骂等,更别提良好习惯的培养了。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生活卫生习惯的变化,口味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由在家的几个大人围着转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在开学时的调查观察中,除了何晓海、汤泽宏、周佳霖能独立进餐外,其余都或多或少需要老师喂,部分幼儿面对饭菜束手无策,只会坐等。多数幼儿根本不知道一口饭一口菜

幼儿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幼儿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其他方面事业的重大改革。经过多年对幼儿教育工作的实践,我得出以下观点。 一、幼儿教育由“奢侈品”转为“必需品” 改革开放之前,幼儿园对于家长来讲是“奢侈品”,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推动幼儿教育事业迈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幼儿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需要,儿童成长中的必需品。截至2009年,全国的幼儿园已超过13万所,在幼儿园(包括学前班)达2263万人之多,入园率达42.5%。同时,各种各样的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形式融入到百姓的生活当中。“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时时刻刻提醒家长们愈发重视幼儿教育。 二、幼儿教师队伍变化 1.教师队伍总体逐渐壮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幼儿教育的规模总体呈扩大趋势,与此相应,幼儿园教师(包括园长)的数量也翻了一倍,自1980年的41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已超过84万人。有更多的年轻人喜欢加入到幼儿教育事业当中。 2.幼儿教师学历层次整体上移。自1990年起,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受教育程度和学历水平逐年提高。2000年以来,幼儿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更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专及其以

上学历者所占的比例迅速提升。从2OO1年到2009年,这一比例已从30.5%一跃达到49.2%,其中本科及研究生学历教师所占总数的百分比增加3倍多,而高中以下学历者的比例则从7.9%降到4.3%。我国多所师范院校相继开设学前教育专业,使得幼儿教育事业重新得到重视。 3.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保教幼儿的能力明显增强。随着学历层次的提升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广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他们了解国家的幼儿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文件的精神,他们具有较为扎实的幼儿生理学、幼儿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系统的专业理论基础,也具有了解幼儿,与幼儿建立积极互动关系,支持他们的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多数教师不断学习的愿望强烈,他们积极接受继续教育,踊跃参加教研活动,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主动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此同时他们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也明显增强,目前幼教类刊物中,一线教师发表的文章已占相当比例。 三、幼儿教师中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1.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普遍偏低,与小学教师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尽管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学历差异不大,但职称差异却极为显著。2005年,我国幼儿园教师中未评职称

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

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上厕所 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萌发时期,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幼儿霸占心理很重,认为什么都是我的,不会谦让;有的幼儿较胆怯,羞于交往,害怕对方拒绝自己,但其内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说笑游戏的;有的幼儿缺乏起码的礼貌知识,在活动中撞倒了对方或踩痛了对方连一句"对不起”部不说。因此,帮助小班幼儿在生活小事中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片断一:小朋友上厕所 一次活动后休息时,孩子们有的喝水,有的上厕所。这时,厕所里传来了争执的声音:"这是我第一个抢到的 ! 老师,他推我! ” "不行,我就要第一个! ” "哇! ” ( 哭声) …… 原来,小朋友一起拥到厕所里,由于人多厕盆少,有些小朋友就要等待入厕。可天天就是不愿等,一进去就要抢第一。其他小朋友可不乐意了,他就动起了武力…··像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上演好几次。 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中走出来,他们的独占心理比较明显。在他们的意识中,"我抢到的就是我的。”"我抢不到就打你、咬你。”因此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常常发生冲突。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想通过厕所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 我们知道幼儿模仿力极强,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能通过模仿去学习攻击性行为,同样也可以通过模仿去学会谦让、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为。故事《小蚂蚁搬豆》中井然有序、团结合作的小蚂蚁形象深深感染着孩子,给幼儿树立了好榜样。于是我们把可爱的小蚂蚁画下来,一个一个排好队贴在厕所的墙面上,而且高度和幼儿的视线一般齐。这样,他们上厕所时,看到排着队的小蚂蚁,自然而然地就排好队等待入厕。在等待的过程中,还可以数数小蚂蚁,复述故事中的情节:小蚂蚁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很快就把豆豆运到了家里…··”渐渐地,我们再也不用每次休息时都要向幼儿唠叨一句: "上厕所时要排好队,不要争抢。”耳边经常听到的是:"老师,我排好队了。老师,我让东东第一个小便。”…… 片断二:小脚印让我们变勇敢 小班幼儿初人园时,由于从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在生活上、情感上和心理上均依赖成人的照顾,不安全感就产生了,尤其是惧怕幼儿园厕所里的蹲坑。有的幼儿一天尿湿裤子好几回;有的幼儿上幼儿园几天都不大便,引起大便干燥;有的幼儿因憋大便而经常拉在裤子里。 如何让孩子们不害怕上厕所呢 ? 我们认为,营造适合幼儿的厕所环境势在必行。既然孩子们害怕蹲坑,我们就在每个厕坑的两边选适中的位置用环保油漆画上了可爱的小脚印,孩子们看了既喜欢又感到新奇,都争着去踩自己喜欢的小脚印。这样一来既减轻了孩子们的心理压力,又激起了孩子们主动上厕所的欲望,而且当孩子们把自己的小脚和厕坑边的小脚印对准后蹲下来大小便时,不会弄到外面来,真的是一举多得。 后来,我们还试着用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形象来营造"厕所文化”;课后,我们还为他们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以缓解紧张情绪。孩子们在入厕时有了愉快的笑容,憋大便、拉裤子的现象渐渐消失了。 今天的幼儿园教育是个内涵丰富的大概念,生活环境对幼儿生活能力的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营造"厕所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行为、语言、表情都在传递着信息,在告诉我们他们的需求、困惑和感受。诚然,生活小事中还蕴含着更多的教育价值,正等着我们去探索、去挖掘 开学了,有的孩子是托班上来的;有的是新生。如今都已是小班的小朋友了!来到了一个又大又漂亮的新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范例共三篇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范例 一、个案方方是一名四岁的小女孩,自小班入园后,她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爱哭闹。她倒很安静,从不吵闹,从不多说一句话,从不主动与小朋友交往,喜欢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坐着,看着小朋友玩。她不用我们老师过多的操心,真是一个“乖孩子”。 你看,别的孩子都争先恐后地挤到我面前,大声嚷着“老师,我要,我要布娃娃”“老师,我要汽车”“我要小飞机”??唯独她安静地坐在位置上,眼巴巴地看着我。“你要玩玩具吗?”“要”她轻轻地说。“你想玩什么?”无语,她用手指了指娃娃。她平时沉默寡言,不能用流畅的语言与别人交流,对话通常是被动的一问一答或不答,其行为表现为明显的交往退缩。 二、分析 退缩行为是幼儿的一种消极性社会适应表现,它的基本特征是幼儿对自己缺乏自信,行为常有退缩表现。如果不及时帮助幼儿消除这种行为,久而久之,定会影响幼儿的人格健康,导致幼儿一生的心理障碍,使幼儿产生自卑感,甚至形成孤僻、冷漠、懦弱、多愁等不良性格,直接影响他的人生历程。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这些“乖孩子” ,应及早觉察幼儿的退缩行为,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以幼儿克服退缩行为和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通过了解分析,造成方方退缩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方方性格内向、胆小、不善与人交往。 2、家庭环境的影响,使方方语言表达能力落后。 方方父母工作忙,先后由讲永康话的外婆和讲宣平话的奶奶照顾,由于生活在混杂的方言环境中,较少使用普通话交流,使方方的语言表达能力落后。 3、方方有过尝试失败的体验,使其不敢与人交往。 上半年方方曾在私人幼儿园就读,她那不同与其他小朋友的永康话和宣平话,曾引起同伴的嘲笑,打击了她的自信心,从而使她产生了退缩行为。 三、对策

总结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培养

总结-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 培养 总结: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新入园的小班幼儿刚刚脱离父母家人的怀抱,开始独立面对 外面的世界,首要的一步就是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接受考验:自 己吃饭、自己入厕等等,让父母很不放心,其中最关心的问题之 一就是:孩子吃得饱吗?老师有没有给自己的宝宝喂饭?而教师 面临的是:孩子各种不良的进餐姿势,或挑食偏食,或坐等喂饭,或不会咀嚼吞咽等现象。面对一群的孩子,教师要一个一个帮助 他们是很困难的,可是,又不能不管任其自流。为了孩子的身体 健康,为了让孩子养良成好的生活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培 养小班幼儿的良好进餐习惯。有研究表明,幼儿时期养成的良好 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身。因此,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地培养 幼儿这方面的习惯迫在眉睫!经过一个学年的实践研究,总结出 一些方法和大家共享。 一、取得家长的支持是首要前提 我们都知道,教育首先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幼儿的成长 更多的是受到家庭教养方式和家长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对家长进 行问卷调查中我们得知,幼儿在家有不良进餐行为(边玩边吃饭、挑食、咀嚼和吞咽差、含饭等)的,占班级总人数的82%,这些不

良进餐行为习惯的养成直接与家长的教养方式和态度有关,从调查中了解到,大多是因为家长担心孩子吃不饱而想尽法子哄孩子吃饭、祖辈对孙子孙女的娇惯或家长没有教养方面的认识而听任之等因素造成。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良好进餐习惯,这个任务最终必须要落实到家长身上。如果幼儿园单方面对幼儿进行进餐习惯的培养,而忽视了家长和家庭教育的作用,那么最终还是“事倍功半”,对孩子的培养谈不上成功,反而造成幼儿的两面性。因此,取得家长对我们教育的支持是首要的前提。 那么,如何能取得家长的支持呢?从发现孩子们进餐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之后,我们采取了家访、调查、召开家长会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当前班级幼儿在进餐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白“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平衡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物质条件”的重要性,知道“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受益终身”的道理,同时教师也能了解家长的真实想法和态度。在家长会上,让家长们了解我们班级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以及具体的措施,和家长达成家园合作的共识,为孩子们铺开了一条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的大道。 其次,通过家园栏、微信群和发纸条等形式,作为家园互动的平台,定期发一些家长关注的内容、需要配合的事项等等,如一周幼儿进餐情况登记、饮食方面的教育内容、需要加强的进餐行为培养内容……让家长知道幼儿园老师做了什么?怎么做?这

xx幼儿园现状分析报告

那勤小学附设幼儿园现状分析报告 ----- 黄虹榕 一、基本情况 那勤小学附设幼儿园建于2013年2月,占地面积有2亩,房屋建筑面积200个平方,绿化面积占有20个平方,可容纳120名幼儿入园。现在园幼儿3班65人,其中学前1个班22人,大、中、小各1个班43人。全园共有6名教职工,其中具有幼师资格的专业教师3名,另外还配有2名保育员,炊事员1名。 二、办园条件 1.园所安全。园址安全,周边无危险、无污染(含空气,水源,噪音污染)、无各类;教学活动场所日光充足,符合幼儿园特点及安全卫生要求,无危房,布局合理。 2、用户配置。教室、睡室、盥洗室宽敞明亮、洁净、符合幼儿健康发展要求。 3.户外场地。我园有充足的户外场地,有适宜幼儿户外运动的体育器械、大型玩具。 4.设备设施。 (1)园内有办公桌、资料柜、录音机、DVD机、电视机等基本设备。 (2)配备有教师用书、教学图片、光碟、幼儿操作教材和幼儿图书等。 (3)每班有玩具柜、书包架、口杯架配备齐全。毛巾、口杯每人一套。 (4)寝室内有符合卫生及安全要求的床铺设备,有较完备的生活和卫生用品,有防暑降温设施。 (5)厕所设施完善安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6)我园不断加快发展的步伐,在管理、保教工作等诸多方面成为我乡幼教领域的一面旗帜,2014年被认定为广西一级多元普惠性幼儿园。 三、收费情况:每学期每生收费1400元(含园服费、保育费、生活费等)。 四、限于各方面原因,那勤小学附设幼儿园还存在诸多困难及存在的问题: (一)、困难 1、活动室不够用; 2、乡下幼儿园招老师难! 3、招生难!现在大部分家长都乐意往县城幼儿园送孩子,说是在县城上幼儿园,才有机会进一、二小读书,严重影响我们乡下幼儿园招生。 4、安全设施不齐全,如全园无视频监控器,存在巨大安全隐患。 5、教学设备不齐全,无多媒体教室需要的投影仪。 6、教师队伍需要经常外出培训学习,但无培训经费。 (二)、存在的问题: 1、环境建筑方面:幼儿园没有独立的院落,门牌,园内壁画较少,活动室内没有开放性的活动角,各功能室不全。 2、设施设备方面:大型玩具少,小型玩具达不到人均10件,种类也比较单一;玩具架,图书架,不符合规定要求;班内风琴,电视,VCD数量不够,;幼儿图书没有;没有配备保健箱和必备药品。 3、人员素质方面:幼儿园教师没有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没有专职保育员、保健员;由于教室和教师的制约,幼儿没能按年龄分班。 4、安全卫生方面:对幼儿及教师体检不够重视,幼儿保健档案不齐全。 5、档案管理方面:我园的幼儿学籍及日常教学档案都不是很齐全,需要补充

小班幼儿心理案例分析

小班案例分析:老师,我不睡觉 案例分析: 杜昊桐是幼儿园小班的新生。由于妈妈工作繁忙无法照顾的原因,杜昊桐 基本上白天都跟着外婆,过分的溺爱、依恋,造成子涯独特的性格。 案例描述: 哎,杜昊桐小朋友又没有睡着,怎么办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每 天来到幼儿园,杜昊桐的表现中规中矩没哭也没闹,但一到午睡时,他就紧皱 眉头,老师问他原因,他就嚎啕大哭,哭声如雷声,惊天动地,又手舞足蹈、 拳打脚踢。搞得老师手足无措,只能带他到教室外散步,他总是马上安然无恙 微笑了。我总会提醒他好多次,试图让他能够睡着,避免午后疲劳,可是没有 一次是成功的,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和家长也反映过,可是家长的态度是(可能就是孩子的想法):他不想睡就不要勉强他睡,只要不影响其他的幼儿。第二天,我想也许可以照着家长的意思试试,于是,今天我走到杜昊桐小朋友 的身边,对她说:“宝贝,今天你可以不睡,但是有个条件就是你不能影响别人,可以吗?”他兴奋的告诉我:“可以,老师你真好。”他送给了我灿烂的 微笑,我同样也回应了他微笑。 以后的几天,杜昊桐小朋友都会主动的告诉我:“老师,我不会影响其他小朋 友的。” 案例分析: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所谓“打盹儿”,就是短时间的睡眠, 多指午睡。无疑,午睡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然而,很显然,午睡对于我们班上 的这位宝宝来说是“不来电”的,我也曾想不顾孩子的想法,逼迫他入睡,但 这样的念头很快被打消了,因为我不想因为我的疏忽,造成一个不健康的幼儿。经过观察分析,我发现杜昊桐存在午睡障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原因。二是心理原因。幼儿从家庭走进幼儿园,他们依恋的父母及亲人、熟悉的 家庭环境和以自我以中心的生活习惯一下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老师、

人生感悟之从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现状谈进餐环节的组织与实施

从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现状谈进餐环节的 组织与实施 摘要:一日生活皆课程,那么幼儿进餐的过程中同样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进餐的组织指导中也体现着教师的教育智慧,让我们从“小细节”看进餐环节中的“大学问”。本文通过观察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环节的表现进行记录后发现了幼儿在进餐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幼儿能力不足、习惯不良,有的是教师管理、引导不善引起的,对此进行反思后提出了小班幼儿良好自主进餐习惯的有效组织策略,以增强教师对幼儿自主进餐现状的认识,提高教师对幼儿进餐教育的质量,更好的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现状组织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中对3--4岁幼儿有这样的目标: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结合《指南》精神和幼儿园的自主独立的理念,小班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后开始尝试用勺子吃饭,尝试自己盛饭菜,端饭菜,在这一系列的自主生活体验中,他们感受着自主自立带来的快乐,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很多的小细节需要重视、分享与解决。 一、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现状 我对幼儿园小班幼儿的自主进餐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通过观察发现小班幼儿存在许多普遍的问题。 1.自主进餐环节秩序差 (餐前)场景一:午餐时间,孩子们在等待进餐过程中消极等待,无所事事。 2.独立进餐难 (餐中)场景二:孩子一把抓住饭勺,开始吃饭,由于用力过猛,米粒四溅。 3.卫生习惯差 (餐中)场景三:进餐过程中桌面地面都洒了米粒。 二、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现状不佳原因分析 1.幼儿心中有意识,但是方法欠缺 关于用餐,班级幼儿已经形成了他们自己的进餐公约,但为什么在执行中却问题频频呢?幼儿在等待值日生分餐期间,东张西望

幼儿园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幼儿园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为全面了解幼儿与健康主要指标的达标情况,掌握全园幼儿的营养和体格状况,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爱民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于2016年4月5日对我园幼儿进行了体检,幼儿园要定期进行幼儿健康检查"的要求,认真执行"每年体检一次;每半年测身高、视力一次;每季度量体重一次,对每个幼儿建立健康档案。"从爱民区妇幼保健院对幼儿园体检结果来看,我园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总体良好。 一、健康检查结果 我园共有43名幼儿,参加此次体检的幼儿有43人,体检率达100%。镇卫生院对体检的幼儿进行了身高、体重、心肺、血色素等检查和营养状况评估,查出咽部工肿大10人次,总患病率达23.8%,各项检查正常幼儿33人,占总人数的78.6%。通过检查,我们发现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1.是膳食结构搭配不合理。 2.是农村幼儿保健意识差。 二、主要原因分析 一是膳食结构搭配不合理。随着计划生育的深入开展,独生子女和二孩家庭增加,大部分家长对小孩过于溺爱,没有合理的调节儿童饮食,偏食、挑食、吃零食等不良习惯普遍,导致食欲减退或偏食,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儿童龋齿发生率达20%。 二是农村幼儿保健意识差。据调查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技术水平不足,农村家长缺少幼儿保健意识,特别"留守儿童"营养状况差尤为明显。 三、对策与建议 综合我校目前的情况,可按"四个强化"加强儿童营养不良防治工作,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一是强化宣传,加强儿童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普及工作。幼儿园要进一步加大对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制作儿童营养知识专栏、开展现场咨询活动、举办科学育儿知识讲座等方式引导广大家长避免过于溺爱儿童,增强营养健康知识。 二是强化指导,大力推广平衡膳食。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育儿知识讲座,聘请专业医生对家长科学育儿进行指导,以增进幼儿的体格、智力发育,为未来储备体智双优秀的人才奠定基础。 三是强化监测,在幼儿园定期开展幼儿体格检查登记。学校要把幼儿体格检查登记纳入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讲解学习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养成良好地饮食、进餐行为习惯,摄取丰富的营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然而,当今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使幼儿在家中养成许多不良的进餐习惯,导致很多幼儿对进餐不感兴趣,有时甚至表现为厌恶,进餐时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将饭菜含在嘴中不咽下去,咀嚼吞咽慢,有时还故意将饭菜呕吐在碗内。有的幼儿是边吃饭,边跑,边玩,有许多幼儿有严重的挑食现象。我们曾观察过,初入园时能愉快独立进餐的幼儿大约只有15%。有的幼儿虽然会自己吃,但习惯不好,满桌满地都是饭粒、菜汤,在进餐速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幼儿挑食现象也较普遍。长此以往,将使幼儿身体得不到基本的营养保证,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使幼儿失去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以后纠正起来更加不易。不良的进餐行为还会使幼儿表现出素质低下的外在表现,严重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交往以及个性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觉得幼儿的进餐现状迫切需要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良好进餐行为的补偿性教育,以此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这是因为: (一)良好的进餐行为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应的饮食行为习惯和规则,是幼儿园教育和保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其维持生命和保证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必须通过进食各类食物并从中摄取丰富的

营养来取得。长时间的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行为习惯将会造成幼儿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严重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平衡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基本物质条件。 (二)良好的进餐行为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研究表明,幼儿进餐时肌肉的运动、舌头的运动、口腔的动作及吞咽等进餐技能,对口头言语清晰度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不良的饮食习惯会阻碍幼儿口头言语的发展,影响其口语表达的清晰度,并进一步影响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良好的进餐行为对幼儿终生习惯的发展奠定良好地基础。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养成。幼儿期不仅是智力开发 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性,易受外界的影响和支配。这时对幼儿进行良好进餐行为的培养,通过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幼儿良好进餐行为是指幼儿在进餐时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

小班幼儿进餐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完整版

小班幼儿进餐问题及其 应对策略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班幼儿进餐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玉门市第一幼儿园毛银雪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孩子的发展离不开健康的体魄,而健康的体魄与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进餐行为习惯密不可分。小班幼儿是一个刚从家庭生活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的群体,在与家长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有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决大多数幼儿在家中的进餐都是由家长来喂的,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幼儿在家中养成了许多不良的进餐习惯,导致很多幼儿对进餐不感兴趣,有时甚至表现为厌恶,进餐时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将饭菜含在嘴中不咽下去,咀嚼吞咽慢,有时还故意将饭菜呕吐在碗内,边吃饭,边跑,边玩,还有许多幼儿有严重的挑食问题。而这些不良习惯随着孩子的入园也带入了幼儿园的生活中,有的幼儿虽然能独立进餐,但习惯不好,满桌满地都是饭粒、菜羹,在进餐速度上也存在很大差别,幼儿挑食现象也较普遍。 长此以往,幼儿的身体得不到基本的营养保证,也使幼儿失去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不良的进餐行为还会使幼儿表现出素质低下的外在表现,严重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交往以及个性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必须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幼儿的进餐现状迫切需要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良好进餐行为的补偿性教育,以此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根据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年龄特点,针对小班幼儿

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借助环境、教育教学手段以及获取家长支持,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1.以环境创设为基点,帮助幼儿建立卫生进餐的习惯 幼儿的发展是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主动地获取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丰富经验。此外,室内各种墙面的装饰环境能让幼儿发挥出最大的学习积极性,对幼儿的认知、语言、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2.以丰富的教学手段为途径,促进幼儿健康进餐良好的情绪是增加孩子食欲的前提,愉快的情绪是幼儿进餐的关键,而教师则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营造愉快的用餐气氛。吃饭前,老师用赞美的语气介绍饭菜的名称、营养价值和味道,促进幼儿消化腺的分泌,从而增进他们是食欲,另外还可采取故事、游戏与说教结合的形式,使幼儿初步了解进餐的重要性和一些简单的进餐方法。如设计情境表演《我的小手真能干》或讲述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小鸟吃饭》等来激发小班幼儿自己吃饭的兴趣,学习正确进餐的方法。同时,在进餐中及时表扬吃饭有进步的幼儿,对食欲差的幼儿给予适当鼓励,激发他们进餐的积极情绪,打消厌食心理。 3.以家园沟通为桥梁,巩固幼儿良好进餐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磨练,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以此巩固幼儿的进习惯。首先家长要做好榜样作用,孩子到三岁左右,就引导他乖乖地坐着自己拿调羹吃饭,

幼儿园现状分析

协成小学幼儿园现状分析及整改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一生中受教育最重要的阶段。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步伐加快,家长对下一代的早期教育意识进一步增强,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尽早走进幼儿园,接受系统、正规的幼儿教育。 一.现象分析 在学校办园中,校舍大都较好,但不足之处是幼儿活动设施太少,教师教学水平及组织幼儿活动能力较差。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是人们对幼儿教育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到位所至。甚至有人错误地认为幼儿园的幼儿不考试,工作不评比,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看”孩子,只要不出事故,保证孩子安全就万事大吉了。 再次家庭教育因素。农村家长对孩子成长不予重视、家长对幼儿教育视角的偏差、家长的素质、家庭环境、家庭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都制约着农村幼儿园发展的步伐。但不同的幼儿园由于地域、经济条件、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也造成了发展的不均衡性。所以,作为管理者,首先要正视现状,寻求幼儿园发展之路,既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能只找客观因素,必须立足本园实际,针对园所现状,找准切入点,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园发展。 二.整改措施 综合分析以上因素,我园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幼儿园要发展,管理是关键,只有立足园所实际,激活内部管理机制,构建一套适宜自己发展的办园模式,才能有效推进农村园所发展的步伐。针对我园的现状及园所实际,我们将努力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工作:

1、树立服务意识,用自己良好的服务赢得社会及家长的信赖、支持。 加强业务指导,规范课程设置。根据农村幼儿园的具体情况,设置个性化的一日活动时间表,确定教学的基本范式,重视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农村幼儿园推广区域活动,坚持开展各种游戏活动。 针对多数家长对幼儿教育不够重视及认识偏差的现状,首先做好宣传工作,我们通过开放日活动、家长会、宣传橱窗、调查问卷、设立家长信箱等多种形式与家长互动,组织、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通过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价值,引导家长逐步的转变教育观念。其次,从家长关注的问题入手、细节问题入手,提高幼儿园保教服务质量。让家长满意、放心。如:入园中午就餐问题,为了给家长提供便利,我们开设了午餐服务。为了方便家长工作我们适当调整离园的时间(推迟20分钟)。在幼儿教育方面,我们不放松每个细节,从“规范”两字入手。真正把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作为教育的内容。如:幼儿的礼貌教育、卫生习惯的养成、生活方面的护理等,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孩子入园的变化。再次,从教师入手,塑造良好的服务形象。教师的态度、言行、工作方式是一种无形的宣传。因此,我们注重强化教师的服务意识、行为,在园营造出一种健康、规范、有序的园所环境。赢得了家长的信赖与支持。 2、加强课程的管理,提高保教质量。 当前,许多农村家长对幼儿园的课程理解还存在误区,认为幼儿园教学主要以“读、写、算”为主。而往往忽略了幼儿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结合《纲要》新《课程指南》精神,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研究,通过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同时通过活动也帮助教师要进一步领会《纲要》的精神

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上厕所 教学案例分析

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上厕所 武功县阳光幼儿园聂小蚕 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萌发时期,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幼儿霸占心理很重,认为什么都是我的,不会谦让;有的幼儿较胆怯,羞于交往,害怕对方拒绝自己,但其内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说笑游戏的;有的幼儿缺乏起码的礼貌知识,在活动中撞倒了对方或踩痛了对方连一句"对不起”都不说。因此,帮助小班幼儿在生活小事中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片断一:小朋友上厕所 一次活动后休息时,孩子们有的喝水,有的上厕所。这时,厕所里传来了争执的声音:"这是我第一个抢到的 ! 老师,他推我! ” "不行,我就要第一个! ” "哇! ” ( 哭声) …… 原来,小朋友一起拥到厕所里,由于人多厕盆少,有些小朋友就要等待入厕。可天天就是不愿等,一进去就要抢第一。其他小朋友可不乐意了,他就动起了武力…··像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上演好几次。 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中走出来,他们的独占心理比较明显。在他们的意识中,"我抢到的就是我的。”"我抢不到就打你、咬你。”因此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常常发生冲突。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想通过厕所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 我们知道幼儿模仿力极强,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能通过模仿去学习攻击性行为,同样也可以通过模仿去学会谦让、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为。故事《小蚂蚁搬豆》中井然有序、团结合作的小蚂蚁形象深深感染着孩子,给幼儿树立了好榜样。于是我们把可爱的小蚂蚁画下来,一个一个排好队贴在厕所的墙面上,而且高度和幼儿的视线一般齐。这样,他们上厕所时,看到排着队的小蚂蚁,自然而然地就排好队等待入厕。在等待的过程中,还可以数数小蚂蚁,复述故事中的情节:小蚂蚁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很快就把豆豆运到了家里…··”渐渐地,我们再也不用每次休息时都要向幼儿唠叨一句: "上厕所时要排好队,不要争抢。”耳边经常听到的是:"老师,我排好队了。老师,我让东东第一个小便。”…… 片断二:小脚印让我们变勇敢 小班幼儿初人园时,由于从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在生活上、情感上和心理上均依赖成人的照顾,不安全感就产生了,尤其是惧怕幼儿园厕所里的蹲坑。有的幼儿一天尿湿裤子好几回;有的幼儿上幼儿园几天都不大便,引起大便干燥;有的幼儿因憋大便而经常拉在裤子里。 如何让孩子们不害怕上厕所呢 ? 我们认为,营造适合幼儿的厕所环境势在必行。既然孩子们害怕蹲坑,我们就在每个厕坑的两边选适中的位置用环保油漆画上了可爱的小脚印,孩子们看了既喜欢又感到新奇,都争着去踩自己喜欢的小脚印。这样一来既减轻了孩子们的心理压力,又激起了孩子们主动上厕所的欲望,而且当孩子们把自己的小脚和厕坑边的小脚印对准后蹲下来大小便时,不会弄到外面来,真的是一举多得。 后来,我们还试着用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形象来营造"厕所文化”;课后,我们还为他们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以缓解紧张情绪。孩子们在入厕时有了愉快的笑容,憋大便、拉裤子的现象渐渐消失了。 今天的幼儿园教育是个内涵丰富的大概念,生活环境对幼儿生活能力的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营造"厕所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行为、语言、表情都在传递着信息,在告诉我们他们的需求、困惑和感受。诚然,生活小事中还蕴含着更多的教育价值,正等着我们去探索、去挖掘

“幼儿进餐的习惯教育”案例解析

“幼儿进餐的习惯教育”案例解析 位淑芳山东省邹平县魏桥中心幼儿园256212 幼儿进餐问题是幼儿园老师较为关注的问题。在进餐中有目的地关注幼儿进餐,不仅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也有助于班级建立良好的常规。笔者从案例观察入手,对幼儿在进餐过程中表现出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此进行了有效的策略研究。 一、案例再现 镜头一:吃饭时间到了,洋洋小朋友眼泪汪汪地说:“老师,我肚子疼。”老师走过去看看碗里的菜,再看看洋洋,顿时明白了。老师轻轻地问道:“老师知道你是个诚实的好孩子,告诉老师,哪个菜不想吃?”她指了指碗里的黑木耳说:“这个我不喜欢。” 镜头二:文龙在吃饭时走神了,嘴里的食物也不嚼了,过不了多长时间,他又开始和附近的小朋友交头接耳,不仅影响同伴的正常进餐,自己也是磨蹭到最后一个吃完。 镜头三:饭后教师发现小林座位下有撒掉的汤。老师找到小林发现她的衣服湿了,检查过后并无烫伤。老师问道:“是不是汤撒掉了?”孩子一脸的紧张,快要哭出来了。“老师知道你是不小心的,对吧?”她轻轻地点点头。 二、案例剖析 以上三个镜头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幼儿进餐存在的习惯问题:挑食,进餐规则意识缺乏,进餐情绪不积极等等。进餐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为何会成为教师普遍关心并为之头痛的问题?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个别交流等方法,总结分析原因如下: 1.正确就餐方法的缺失 孩子入园前,在家进餐比较随意。大多数父母对孩子就餐要求不严格,在教师进行的调查中显示:95%的孩子在家吃饭时边吃边看电视,或者边吃边玩;

78%的孩子需要父母的督促甚至是追在身后喂饭才肯进餐;半数的家长对孩子的进餐听之任之,觉得没什么太大关系。如此一来,孩子入园后很难适应幼儿园的日常作息。 2.良好进餐氛围的缺乏 幼儿进餐中,笔者发现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提醒:“不要把米粒撒在桌上”,“吃饭的时候不许讲话”,“你又是最后一个吃完”……看似善意的语言却将愉快的进餐变得严肃、紧张,让幼儿的神经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影响到食欲。 3.教育引导方法的单一 幼儿进餐习惯不好时,教师引导幼儿的方法比较单一,经常听到的话语就是:“今天的饭菜多香啊,快点吃。”“看看今天谁吃饭好,我们就奖励小红花。”久而久之,孩子对教师的引导语已变得麻木,对小红花也不再感兴趣了。 三、策略研究 1.创设愉悦的进餐氛围,关注幼儿进餐心理 (1)重视餐前引导。要解决幼儿不良的就餐问题,首先要创设良好的进餐氛围。餐前可与幼儿进行比较安静的活动,可进行餐前谈话,告诉幼儿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也可通过小故事,让幼儿感觉到吃饭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例如在《窗前的小豆豆》里面,校长就将普通的饭菜变成了“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极大地调动了幼儿进餐的积极性。 (2)宽松环境的创设。吃饭的时候需要安静的环境,而给孩子适度说话的权利也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和教育的开放。我们要允许孩子在不影响吃饭的情况下就近交流,他们会交流饭菜的味道、颜色,从而提高自己的食欲,因为餐桌也是他们探究事物奥妙的场所。然而宽松的环境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当教师发现有些孩子干扰别的幼儿吃饭时,必须进行及时的制止,让幼儿了解纪律的重要性并逐步学会自控。 (3)鼓励性语言的运用。教师在幼儿进餐中应发挥引导作用,多运用鼓励性语言提高幼儿进餐的情绪。发现个别幼儿良好行为初现时,教师要积极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