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与反思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与反思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与反思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与反思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二化学组余彩玲

一、新课设计的依据

本教学设计首先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弱电解质电离的学习要求:理解电离平衡的概念,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了解电离平衡常数。依据“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功能定位,发展学生的“定量观”、“微粒观”、“动态观”。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结合我校的实施的“三段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体现自主探究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①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2课时的内容,本章内容理论性强,非常抽象,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理论与实际、知识与技能并举,而本节内容又是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拓展,是化学平衡与溶解平衡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学好本章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探究和认识化学,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②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储备了化学平衡理论和强弱电解质的相关知识,已经初步建立了化学平衡的观点,并已能初步应用平衡移动原理来说明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在方法上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思路,这也为本节的课堂学习打下了较好地基础。另外本节课学生认识的障碍点主要在于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电离常数核心概念的理解上。由于电离平衡本身较抽象,所讨论的都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分子、离子,这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掌握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3、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及其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化学平衡理论的分析与应用,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平衡状态。

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质疑对抗得出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理论知识的应用,知识的迁移,提高分析、对比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2. 由弱电解质的电离、阴阳离子共存等特征,体会矛盾体双方相附相存的对立

统一关系。

3. 通过介绍与电离平衡的相关应用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水溶液在化学中的重

要作用,体会化学知识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策略设计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第2课时这节课知识点有一定的难度,很抽象,知识点多,是上一章化学平衡移动知识的应用,直观性差。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围绕电离平衡的建立、影响因素、电离常数这3个知识点来实施。导学案设计思路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熟悉到陌生,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通过学生分析、比较、迁移、拓展、应用完成教学任务。课堂实施中我把教师角色定位在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适当点拨和引导学生分析、认识、解决问题,精心设计课件,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及时评价学生的展示,查缺补漏。

课前:学生学习《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材内容,辅助各种参考资料,通过自学,小组学完成预习导学案,充分的预习是上好一堂展示课的基础;教师也做好充分的学情调查、问题汇总做到展示课上心中有底。

课中:认真落实明确目标、六个小组交流展示、质疑对抗、老师点拨、当堂检测、课后小结等环节。

课后:老师做好课后反思,学生做好纠错反思,巩固学习成果。

五、收获与反思

在高二(9)班完成了《弱电解质的电离》第2课时的新课教学,收获很多,感触也很多。优点如下:

1、教学设计合乎知识发展的要求,知识线清晰,过渡自然,教学进程流畅,环环相扣,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好。

2、学生展示精彩,特别是王思佳同学对CH3COOH的电离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的表格分析,准确精炼,展示水平很高。

3、能点评及时,能挑出知识的疑点和盲点,进行精确的点拨,如HSO4-为什么在熔融状态下不能电离?HCO3-和HSO4-在水中电离有何区别?多位评课老师提及此优点。

4、学生参与形式多样,有朗读(影响电离常数的因素)、有学生分组展示、对抗质疑等等。不足之处:

1、课堂容量较大,并且由于课间操耽搁了5分钟左右时间导致巩固训练未完成。

2、准备的课件也因为时间关系未充分应用,联系生活实际的几张幻灯片未播放,未呼应到新课的引入。

3、学生在展示时有些语言不太规范,应该及时指导、规范。

4、课堂上学生的质疑环节还应加强,课堂展示中质疑对抗共12次,其中较有价值的4次,有效性不高。这说明本人在培养学生质疑环节上还需加强,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的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不充分,评价语言激励性不强,导致学生对抗积极性不高。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第2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理解浓度、温度、外加因素等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3、了解电离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重点难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温度等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的诵读,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再次明确。

【知识链接】

1、举例说明什么是弱电解质?

2、写出硫酸、碳酸、氢氧化铁、碳酸氢钠、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以及

硫酸氢钠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学习小组的板书和展示,强化强弱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要求,温故知新,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习过程】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1、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有哪些特点?

2、分析一元弱酸(设化学式为HA)的电离过程,完成下表。

3

建立的过程。

4、电离平衡的含义是

5、电离平衡的特征:

【练习1】:下列有关“电离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电解质在溶液里达到电离平衡时,分子的浓度和离子的浓度相等

B、电离平衡时,由于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所以说电离平衡

是静态平衡

C、电离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

D、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后,各种离子的浓度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第二学习小组的板书和展示交流,利用对比法和图像法使学生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的概念,理解电离平衡的特点,引导学生在“电离平衡”和“化学平衡”之间建立联系。

二、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1、内因:_____________ _______

2、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

②浓度,稀释溶液,______弱电解质的电离(填“促进”或”抑制”)

③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有相同离子的强电

解质,电离平衡向_______方向移动

④化学反应,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电离产生的离子反应的物质时,电离

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练习2】以0.1mol/L的CH

3

COOH的电离为例,完成下表

离平衡的因素。

三、电离平衡常数

1、概念:

2、意义:

3、数学表达式:

对于一元弱酸 HA ++A- 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一元弱碱 BOH++OH- 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元弱酸、多元弱碱的电离常数:

H 2CO

3

++HCO

3

- (1) HCO

3

- H++CO

3

2- (2)

K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对于多元弱酸来说,由于第一步电离产生的H+对第二步电离起到抑制作用,

一般K1》K2(分步进行,一步定性)

4、影响因素:

(1)电离常数的大小首先由物质的本性决定,同一温度下不同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不同

(2)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通常温度越高,电离常数越大。

(3)电离常数的大小,可以判断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K值越大,离子浓度越大,弱电解质越易电离

【练习3】已知氢氟酸、醋酸、氢氰酸(HCN)在室温下的电离常数分别为:

K

a (HF)=6.8×10-4 K

a

(CH

3

COOH)=1.7×10-5

K

a

(HCN)=6.2×10-10

K的数值表明,这三种酸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设计意图】通过第四学习小组的板书和展示,并通过多媒体的使用,类比迁移使学生了解电离常数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第五学习小组的板书和展示,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5、已知0.1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

COOH3COO-+H+,要使Array 3

COOH)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溶液中c(H+)/c(CH

3

A.加少量烧碱溶液 B.升高温度 C.加少量冰醋酸 D.加水

【设计意图】增强课堂的实效性,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反馈信息。

电解质教学案

高一化学学案编制:杨凯审核:战玉才 班级姓名 课题:电解质 课前预习学案 【自主预习】 一、电解质及其电离 1、电解质: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2、非电解质: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区别两概念的关键是。 3、阅读课本41页回答 氯化钠晶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 ,但状态或其水溶液能够导电。 4、的过程叫电离;酸、碱、盐电离的条 件是否相同 5、电离时,的化合物称为酸; 的化合物称为碱; 的化合物称为盐;6、人们把的电解质成为强电解质; 把的电解质成为弱电解质。 区别两概念的关键是。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HCl NaOH CH 3 COOH NH 3·H 2 O

【小试牛刀】 1.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盐的是( ) A 、CH 3COOH B 、NaHSO 4 C 、HNO 3 D 、Cu 2(OH )2CO 3 E 、NH 4Cl F 、BaSO 4 G 、AgCl H 、NaCl I 、Cu (OH )2 J 、NaOH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导电的物质叫电解质 B 、电解质在通电时能发生电离 C 、氯化钾晶体不导电,它是非电解质 D 、硫酸镁晶体溶于水可导电,所以硫酸镁是电解质 3、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 ) A 、潮湿的氯化钠晶体 B 、液态氯化氢 C 、液态汞 D 、五水硫酸铜晶体 4、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 A 、BaSO 4 B 、HCl C 、NaCl D 、CH 3COOH 5、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 ①硫酸 ②氢氧化钠 ③氯化钠 ④蔗糖 ⑤铜 ⑥二氧化碳 ⑦醋酸(CH 3COOH ) A 、①②③⑦ B 、④⑤⑥ C 、①②⑤⑦ D 、①⑥⑦ 6、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在于( ) A 、强电解质易溶于水,弱电解质难溶于水 B 、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 C 、水溶液中电解质能否完全电离为离子 D 、强电解质的熔点高,弱电解质的熔点低

弱电解质电离 说课稿 教案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教学目标: 1. 通过与化学平衡的比较,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2. 结合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了解电离平衡常数及其意义。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电离平衡的移动,从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的移动理论认识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电离平衡的移动。 教学难点: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什么是电解质?举例说明 [回答] 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实例:酸﹑碱﹑盐﹑水 [投影]请大家根据电解质的概念,讨论以下几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1. 石墨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2. 由于BaSO4不溶于水,所以不是电解质。 3. 盐酸能导电,所以盐酸是电解质。 4. SO2、NH3、Na2O溶于水可导电,所以均为电解质。 [学与问]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中都能电离出离子,不同的电解质电离程度是否有区别? [回答] 有区别,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板书]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1.1 强弱电解质 [思考1] 潮湿的手触摸正在工作的电器,为什么可能会发生触电事故? [回答] 手上的水中含有某种电解质,使水溶液具有较强的导电能力。 部分电器外壳上有禁止触摸标记 [思考2] 盐酸与醋酸是生活中常用的酸,盐酸常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和去除水垢,为什么不用醋酸代替盐酸呢? [回答] 醋酸腐蚀性比盐酸小,酸性弱。 [追问] 醋酸的去水垢能力不如盐酸强,除浓度之外是否还有其它因素? (学生互相交流,设计实验) [实验探究1] 分别试验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醋酸与等量镁条的反应。 实验要点:

高中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第3 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2 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 课本:化学反应原理 一、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鲁科版版化学选修4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二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本节内容在化学反应原理学习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对第二章化学平衡理论的应用、延伸和拓展,为学习盐类水解等知识做好铺垫,体现了化学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电离平衡概念。能运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电离平衡常数并会运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化学平衡理论的分析与应用,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状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掌握有关电离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科学探究对化学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电离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 四、教学难点 电离平衡常数的有关简单计算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讲练结合 六、设计理念 在教学方法采用六人一组的合作学习、科学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以 学生为主体,概念从引入、分析到运用都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教师适时加以引导,组织学生参与探究、合作学习。教学中充分发挥每位学 生的特长,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七、教学设计: 【复习提问】1.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 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是什么? 【课堂引入】回顾化学平衡的建立,想一想电离平衡是如何建立的?电离

平衡的特点? 【新课讲授】以工业合成氨为例,回顾化学平衡的建立,让学生思考醋酸 的电离平衡如何建立,得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特点。 CH3COOH CH COO- + H+ 1.概念 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称为电离平衡状态 3.电离平衡的特点: 【提出问题】如何定量的描述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怎样定量的表示弱电解质电离能力的强弱? 向学生引入电离平衡常数和电离度的概念。 【新课讲授】 一、电离平衡常数 1.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

电解质及其电离教案(打印)

第 2 节电解质(第一课时) 同安一中彭玉群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重点是电离及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本节课设计突出了以下两点: 1. 遵循由实践到理论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注重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形成概念理论,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理解概念。 如通过对导电实验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形成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判断一瓶固体化合物是否是电解质,以此深化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的理解并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 教学方法上采用多实验,多启发,多比较,多讨论,多延伸,讲练结合。经过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①多实验:通过实验,强化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②多启发: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 ③多比较:如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金属导电原因与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等都进行对比或类比,以加深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④多讨论:通过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变被动为 主动。 ⑤多延伸:通过身边的化学”、“布置有特色、分层次、多样化的作业”等让课堂尽可能延伸到学生的 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无穷魅力, 让学生尝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通过Internet 网)。培养学 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⑥多训练:教学中及时安排针对性练习,以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导电的原因,会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电解质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 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通过“问题探究”、“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电解质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中的逻辑美。 2、通过“身边的化学——电解质与细胞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弱电解质的电离 说课稿 教案

弱电解质的电离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1.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思考]①4BaSO ,AgCl 在水溶液中,不导电,它属于非电解质吗?为什么? ②(g)NH 3溶于水能导电,则氨气是电解质吗?为什么? ③共价化合物在液态时,能否导电?为什么? 2.电解质导电实质,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原因是什么? 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区分电解质强弱的依据: 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能力”的大小。 2.电离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书写也不同 (1)强电解质:-++=Cl Na NaCl - ++=OH K KOH (2)弱电解质:+-+=H COO CH COOH CH 33 -++=?OH NH O H NH 423 3.强弱电解质与结构关系。 (1)强电解质结构:强碱,盐等离子化合物(低价金属氧化物); 强酸,极性共价化合物; (2)弱电解质结构:弱酸,弱碱具有极性共价位的共价化合物。 三、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浓度),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度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比较 “等”:电离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 “定”:离子、分子的浓度保持一定。 “动”:电离过程与离子结合成分子过程始终在进行。 “变”:温度、浓度等条件变化,平衡就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3.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升高,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温度降低,电离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2)浓度: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刘超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了解电离平衡常数及其意义。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意识到整个自然界实际就是各类物种相互依存、各种变化相互制约的复杂的平衡体系。 二、教学重点 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三、教学难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特征,影响电离平衡的条件,多元弱酸的电离平衡。 四、教学过程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反应,以离子反应为特征。本章以化学平衡理论为基础,进一步探讨酸碱盐在水中的离子反应。 【温故知新】

什么叫电解质?什么叫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大部分的盐、水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大多数有机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 【预习导学】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中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同的电解质,它们的电离程度是否相同? 1、实验探究 分别试验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醋酸溶液与等量镁条的反应,并用PH计测这两 种酸的PH。 2、实验结果分析 离子反应的速率主要决定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离子的碰撞速率。镁条相同,反应速率由氢离子浓度决定。反应速率不同,PH不同,说明盐酸和醋酸中氢离子的浓度是不同的。 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中氢离子浓度不同,说明HCl和CH3COOH 的电离程度是不同的。

(一)强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能够全部电离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大部分的盐。 弱电解质: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如:弱酸、弱碱、水。 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离子化合物大部分的盐类 强碱共价化合物强酸弱酸弱碱水} 弱电解质强电解质活泼金属的氧化物{}{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醋酸溶于水,部分电离为离子。CH 3COOH → H + + CH3COO _ 离子在水中相互碰撞,又结合为分子。H + + CH3COO _ → CH 3COOH 因此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CH 3COOH CH 3COO -+H + 当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就达到了电离平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最全版)

五、教学策略设计: 纳一巩固训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一、教材分析 (1)本章内容理论性强,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理论与实际、知识与技能并举,而本节内容既是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拓展,又是水的电离与盐类水解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学好本章的前提和基础。 (2)本节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探究和认识化学,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学习了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知道这一原理也适用于其它平衡体系。通过引导学生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迁移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中,可有效突破本节重难点。 (2)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理解外加物质、温度、电解质浓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应用可逆反应的相关知识,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状态。 (2)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认识事物变化中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学习从现象到本质的 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及平衡移动的学习,初步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转化等辩证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创设问题情境一问题探究(分组讨论、分组实验)一展示交流一精讲归 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类比迁移法等。 七、教学媒体:多媒体(PPT)、学生平板电脑等。 八、教学评价:教师评价和生生互评相结合。 九、教学过程 实施方案设计意图

如何证明盐酸是强酸,而醋酸是弱酸呢?这节课我们就用实验事 实来说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首先请学生完成实验来感受 CH 3C00H 和HCI 电离程度的差异。可选药品有: O.1mol/L CH 3C00H 、0.1moI/L HCI 、蒸馏水、镁条等。可选器材有: pH 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等。 从宏观上让学生感知醋酸的电 离 是不完全的。让学生在愉快 的氛围中探索新知,切身感受 到化学学习的快乐、品尝到成 功的喜悦。培养学生严谨实验、 细致观察,探索问题真相,得 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教师讲解醋酸部分电离的原因,分析醋酸达到电离平衡的过程, 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平衡的特征, 提出思考:如何证明醋酸电离平 衡的存在? 请学生设计实验证明醋酸电离平衡的存在。 可选药品有:O.1mol/L CH 3COOH 、CH 3C00Na 固体、冰醋酸、 蒸馏水等。可选器材有:pH 传感器等。 引导学生利用平衡移动的原 理,间接证明醋酸电离平衡的 存在,从微观上证明醋酸的电 离是可逆的,并为探究温度及 加水稀释对醋酸电 离平衡的影 响做好铺垫。 教师做演示实验,进一步探究温度及加水稀释对醋酸电离平衡的 影响,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自主得出相关结论: (1) 弱电解质电离吸热,升咼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2) 加水稀释,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越稀越电离; 讨论交流得出外界条件对电离 平衡的影响。 总结: 一、 感受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差异: 在浓度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1) 溶液pH 值不同; (2) 与Mg 反应,产生氢气速率不同; (3) 溶液导电性(电导率)不同; 二、 证明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存在: (1) 浓度:稀释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稀释促进电离; (2) 温度:电离吸热,升温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升温促进电离; (3) 冋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相冋的离子, 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课堂训练1、2 从个别到一般,总结归纳本节 的学习重点,便于学生系统理 解和形成知识网络。课堂训练 利于巩固和检验学生学习效 果。 弱电解质电离的拓展: 电离平衡是一种特殊的平衡,所有化学平衡的知识也适合于电离 平衡。 引导学生通过类比迁移的方法,思考下列问题: (1) 写出醋酸电离的平衡常数的计算式,即醋酸的电离常数; (2) 探讨温度对醋酸电离常数的影响; 适度拓展,引导学生在“电离 平衡”和“化学平衡”之间建 立联 系。利用已有的平衡常数 的概念, 采用类比迁移的方法 引导学生学 习电离平衡常数的 相关知识。 十、板书设计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 电离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当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 时,电离过 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 电离平衡的特征: “等”、“动”、“定”、“变”。

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

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2节的弱电解质的电离。 一、说教材 1、 本节以前两章的理论为基础,选取了最常见、最典型的水溶液体系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 论建立新概念的能力。 2、 这节课的重点是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难点是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 二、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能说明浓度、温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交流研讨等活动,引导学生体会综合、分析、归纳等方法在解决水溶液问题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与电离平衡相关的应用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水溶液在化学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化学知识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这节课是在《化学1(必修)》第二章第2节电解质之后出现的,建立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并且也是在学习了化学平衡理论以后出现的,建立了一定的理论储备,体现了化学学习的螺旋式上升,目标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3、教学方法:以教学知识目标为主线,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能力,运用了总结归纳法、实验探究法、引导启发法等方法。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实验探究→思考讨论→归纳总结→练习巩固”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说过程 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环节:这节课从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的移动理论认识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电离平衡的移动。通过化学平衡常数来推知电离平衡常数,通过交流研讨、实验探究来归纳总结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一)导入课题 [探究实验]分别试验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醋酸溶液与等量镁条的反应;并测这两种酸的pH [总结]请分析盐酸和醋酸产生上述不同现象的原因? [提升拓展]请依据上表所提供的信息,绘制出醋酸电离的速率—时间图象: 1mol/LHCl 1mol/LCH 3COOH 与镁条反应现象 溶液的pH 相对大小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强弱电解质与酸、碱、盐在物质类别方面的联系; 2、认识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掌握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认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符合化学平衡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将化学平衡原理应用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并依据该原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实验的方法判断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演绎归纳类比迁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洁厕灵 和食醋,通过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抓住课 堂的第一时间,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化学无处 不在。 [课堂激疑] 盐酸常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或除去水垢。我们知道醋酸 的腐蚀性比盐酸小,比较安全,为什么不用醋酸代替盐 酸呢?

[过渡]就让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一探究竟吧! [学与问]上面介绍的两种酸CH3COOH和HCl都是电解质,在水中都能电离出离子,不同的电解质电离程度是否有区别? [实验3-1]: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与等量镁条反应,并测量两种酸的pH。(补充一组对比试验可供提前完成实验3-1的同学进行探究:1mol/LNaOH和1mol/LNH3.H2O,测其pH) [汇报展示]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补充 [小组讨论] 1.镁带与盐酸,与醋酸反应的实质是什么?速率决定于什么? 2.镁带与盐酸反应快,醋酸反应慢,说明什么? 3.同浓度的两种酸的PH值不同说明了什么?都是1 mol/L的酸,为什么氢离子浓度不同? [探讨结果] 在实验中我们要注意的是:(1) HCl和CH3COOH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都能发生电离。镁无论是与盐酸还是醋酸反应,其实质都是与溶液中的H +反应。由于酸液浓度、温度、体积均相同,且镁条的量也相同,因此,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只能是溶液中H+的浓度的大小。(2)由于镁与盐酸反应速率较大,表明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比醋酸溶液中c(H+)大;(3)结合测定出盐酸的pH比醋酸的pH小,即可推断:在水溶液中,HCl易电离,CH3COOH较难电离. [资料补充]pH=-lgc(H+),给出相应数据 [教师讲解]由于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比醋酸溶液的pH小,且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与盐酸中的H+浓度几乎相等,表明溶液中HCl分子是完全电离,而 CH3COOH分子只有部分电离。同理我们也可分析出NaOH完全电离,NH3.H2O 部分电离。

电解质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必修1 第2章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第2节电解质 第1课时 【教材分析与教法说明】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状态和行为是一个重要的认识领域,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进入这个认识领域。 物质进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酸、碱、盐的水溶液为什么能够导电?这些对学过初中化学的学生来说,都是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同时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对化合物进行分类,从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认识化合物。 根据课题内容,用到教学方法:1、实验教学法2、问题式教学法。3、启发式教学法。4、比较式教学法。这节课涉及较多基本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教法上以设疑、引导、总结、归纳为主,并通过使用演示实验、多媒体动画模拟等教学辅助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概念。在学法上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围绕着观察—发现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主线,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在熟悉的内容或现象中发现新问题,建立新认识,让学生充分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从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物导电的本质原因分析、理解电离的概念。 2、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并能准确书写酸、碱、盐电离方程式。 3、能运用电解质的知识分析并关注身边中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学会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2、学会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和锻炼自己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体验科学的内涵和本质,培养务实求真、尊重科学、相信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对策】 1、能从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物导电的本质原因分析、理解电离的概念。 2、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并能准确书写酸、碱、盐电离方程式。 【教学难点与对策】 能从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物导电的本质原因分析、理解电离的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

弱电解质电离说课稿

《弱电解质电离》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教材地位和作用 《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的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的开篇,是本章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从教材的体系看,它在中学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是指本节内容既是必修1所学有关酸、碱、盐的概念及电离知识的深化,同时又是本书第二章化学平衡理论知识的应用、延伸和拓展。启后是指弱电解质的电离是研究物质在水溶液中变化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后面学习水的电离和盐类水解、电解等知识的基础和铺垫,体现了化学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其作出的要求是: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学情分析 学生前面学习了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及强弱电解质,对其中的知识掌握的不是很熟练,对其应用也不是十分明确,利用本节课的教学可以使其对平衡移动的知识有一个熟练的过程,并且认识到平衡知识的重要性。另外,学生对平衡的直观感觉还很差,需要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教学,以帮助他们了解相应知识 从学生的学习习惯上讲,明显存在着不足,课下学习困难大,积极性会受到打击,需要在课上和他们共同讨论,提高课堂效率。 鉴于鉴于以上情况,对本节的教学,我将其分为了两课时,第一课时:强弱电解质的基本概念;第二课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这次说课针对第二课时,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①认识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掌握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②理解浓度、温度等条件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分析,加深学生对溶液中物质存在情况的形象认识; ②通过对影响电离平衡条件的分析,实现对化学平衡理论知识的迁移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将化学平衡原理应用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并依据该原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认识知识一体化的大知识观; ②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到自然界物质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了解由一般到特殊的辨证关系。 4 重点难点: 重点: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 难点:化学平衡理论在电离平衡中的应用。 二说教法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入,做到自己看、自己想、自己讨论、自己练习,从而通过教师的教法去改变学生的学法。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在第二课时电离平衡的建立及浓度等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安排的一些插图和表格,使知识形象、生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本节设置的“思考与交流”,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

电解质及其电离教案(打印)

第2节电解质(第一课时) 同安一中彭玉群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重点是电离及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本节课设计突出了以下两点: 1.遵循由实践到理论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注重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形成概念理论,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理解概念。 如通过对导电实验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形成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判断一瓶固体化合物是否是电解质,以此深化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的理解并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教学方法上采用多实验,多启发,多比较,多讨论,多延伸,讲练结合。经过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①多实验:通过实验,强化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②多启发: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 ③多比较:如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金属导电原因与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等都进行对比或类比,以加深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④多讨论:通过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变被动为 主动。 ⑤多延伸:通过“身边的化学”、“布置有特色、分层次、多样化的作业”等让课堂尽可能延伸到学生的 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无穷魅力,让学生尝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通过Internet网)。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⑥多训练:教学中及时安排针对性练习,以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导电的原因,会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电解质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通过“问题探究”、“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电解质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中的逻辑美。 2、通过“身边的化学——电解质与细胞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公开课)

弱电解质的电离(二)教案 教学目标:1、能正确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2、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 3、了解电离常数的概念。 重点、难点:1、明确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注意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从化学平衡角度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 复习导入 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及相应物质类别 强调 (1)两类电解质电离程度的不同 (2)电解质的强弱只与电离程度有关,与溶解度无关 (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只与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有关,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填写学案 总结交流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思考1:弱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后,还会继续电离吗? 四、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思考2:强酸的酸式盐和弱酸的酸式盐溶于水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有何异同?如硫酸氢钠、硫氢化钠该如何书写?熔融的硫酸氢钠又该如何书写? 五、电离常数 思考3:两种酸HA和HB的电离常数为K1和K2,若K1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④⑤ 变式训练1 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A. 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弱 B. 稀溶液中已电离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 C. 在水溶液中,有该物质的分子存在 D. 熔融状态时不导电 二、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特点 1.电离平衡的特征 (1)弱(2)等(3)动(4)定(5)变 2.电离平衡的特性 (1)电离过程是吸热的。(2)分子、离子共存。(3)电离大多是微弱的。 (4)多元弱酸分步电离,电离程度逐步减弱。 例2 下列有关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这是因为电离过程是放热过程 B. 电离达到平衡时,由于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 C.电离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移动 D.弱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后,各种离子的浓度相等 变式训练2 在醋酸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溶液显电中性B.溶液中无CH3COOH分子 C.氢离子浓度恒定不变D.c(H+)=c(CH3COO-) 三、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各因素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中c(H+)/c(CH3COOH)的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加少量烧碱溶液 B、升高温度 C、加少量冰醋酸 D、加水 变式训练3 将0.1mol/L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电解质》教学设计

《电解质》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教学方法上以设疑、引导、总结、归纳为主,并通过使用演示实验、多媒体动画模拟等教学辅助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概念。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围绕着观察—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主线,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在熟悉的内容或现象中发现新问题,建立新认识,让学生充分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概念。 二、【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选自鲁科版《化学必修I》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中的第二节。整个第二章是在学习初中知识及第一章对化学物质研究的方法和程序、物质的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化学中重要基础理论的一章,而这一节内容是在刚学习了物质的分类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学习对化合物的另一种分类方法——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以及相关的知识点,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本节课以概念的构建为主,在学生初步学习了酸、碱、盐的已有经验上,以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的角度引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以及电离的概念,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作好准备,同时也为高中阶段化学反应的深化奠定基础。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含义,学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在探究体验中构建概念,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的能力。 ②、在电解质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3.教学重点、难点: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等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三、【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概念比较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通过上一节课物质的分类的学习引入今天的学习,通过做实验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以此来通过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在掌握概念的基础上能够联系生活的能力,通过层层的设问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实验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1)、复习初中化学中酸、碱、盐的概念。 (2)、预习第2节电解质,重点联系课本的“联想·质疑”所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与思考。 2.教师准备: (1)、教学多媒体课件、学生用的学案。 (2)、相关演示实验器材及药品。 六.【教学过程】

高中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3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教学目标: 1.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2.使学生了解电离平衡常数及其意义。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电离平衡的移动,从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的移动理论认识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电离平衡的移动。 教学难点: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强弱电解质 (1)根据课本内容,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 非金属氧化物、气态氢化物、大多数 有机物、 酸、碱、盐、金属氧化 物和水 实 例 极性键结合共价化 合物 离子化合物、少量共价 化合物结构特点溶质分子离子或分子与离子共存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化合物不直接电离 全部或部分电离电离特点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不能够导电 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概 念 非电解质电解质 1.石墨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2.由于BaSO 4不溶于水,所以不是电解质。 3.盐酸能导电,所以盐酸是电解质。 4.SO 2、NH 3、Na 2O 溶于水可导电,所以均为电解质。 [讲]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1错。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两个条件具备其一即可,不须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故2错。化合物本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时,才是电解质。故3对。但NH 3、SO 2、CO 2和P 2O 5却是非电解质。故4错。因此,我们要格外注意的是,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思考]盐酸与醋酸是生活中常用的酸,盐酸常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和去除水垢,为什么不用盐酸代替醋酸呢? 醋酸腐蚀性比盐酸小,酸性弱。

高中化学1.2.1电解质的电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1课时 电解质的电离 核心微网络 素养新目标,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2.学会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3.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及导电条件。 [预习新知] 一、电解质 电解质 非电解质 概念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 合物 实例 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 酒精、蔗糖 1.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 (1)酸的电离(如H 2SO 4):H 2SO 4===2H ++SO 2- 4 (2)碱的电离(如NaOH):NaOH===Na ++OH - (3)盐的电离(如CuSO 4):CuSO 4===Cu 2++SO 2- 4 三、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 1.电解质――――――――→溶于水电离产生 自由移动的离子――――→外接电源 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溶液的导电性越强。 四、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 + )的化合物。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 - )的化合物。 3.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NH + 4)与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即学即练]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 (2)Fe 、Cu 能够导电,说明它们都是电解质。( ) (3)电解质需要通电才能发生电离。( ) (4)Na 2SO 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 2SO 4===2Na ++SO 2- 4。( ) (5)SO 2的水溶液能导电,故SO 2为电解质。( ) (6)液态H 2SO 4、固态NaCl 均不导电,所以H 2SO 4、NaCl 均不是电解质。( ) (7)NH 3、CO 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 3、CO 2均是电解质。( ) (8)蔗糖溶于水和熔融时都不导电,蔗糖是非电解质。( ) 答案:(1)× (2)× (3)× (4)√ (5)× (6)× (7)× (8)√

电解池教学设计()

电解原理教学设计 一、电解原理 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 我们知道,金属导电时,是金属内部的自由电子发生的定向移动,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与金属导电不同。 通电前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在溶液中自由地移动;通电后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改作定向移动,带负电荷的阴离子由于静电作用向阳极移动,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则向阴极移动,并在两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我们把: 借助于电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也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电解池。 电解池中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叫阴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叫阳极。 物质能否导电是由其内部能否形成定向移动的自由电荷所决定的,对金属就是自由电子,而对电解质溶液就是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2.电解 (1)概念: 使电流流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电解。 (2)电子流动的方向: 电子从外接直流电源的负极流出,经导线到达电解池的阴极,电解池溶液中的阳离子移向阴极,并在阴极获得电子而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与此同时,电解池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阳极,并在阳极上失去电子(也可能是阳极很活泼而本身失去电子)而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这样,电子又从电解池的阳极流出,沿导线而流回外接直流电源的正极。 (3)电极反应的类型: 阳极反应为氧化反应,阴极反应为还原反应,故而阴极处于被保护的状态,而阳极则有可能被腐蚀。 3、电极名称的进一步理解

⑴在原电池中,称正极、负极,其中负极流出电子 ⑵在电解池中,称阳极、阴极,其中阴极流入电子 ⑶电解池的阳极与原电池的正极相连,电解池的阴极与原电池的负极相连 4、电极反应式与电解方程式的书写 书写电极反应,首先要搞清楚电极材料,然后分析溶液中离子情况,再根据阴、阳极放电的规律,得出相应的结论。 电解过程总反应方程式叫电解方程式(指电解时总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要正确书写电解方程式,首先要正确写出电极反应式,然后分析参加电极反应的离子来自何种物质,这样才能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配平且在等号上方注明“电解”或“通电”。 书写的具体步骤: ⑴先查阳极电极材料和确定溶液中的离子种类 如用C 电极电解CuSO 4溶液:溶液中有CuSO 4=Cu 2++SO 42—;H 2O H ++OH -。 溶液中存在Cu 2+、H +、OH —、SO 42—共4种离子。 ⑵由放电顺序确定放电产物和电极反应 C 电极为惰性电极,不参加反应。 放电能力 Cu 2+>H + Cu 2+放电生成Cu OH —>SO 42—,OH —放电生成O 2 电极反应: 阴极 2Cu 2+ +4e — =2Cu 阳极 4OH —-4e —=2H 2O+O 2↑ 溶液中余下的H +和SO 42—结合成新物质H 2SO 4。 ⑶由电极反应产物,写出总反应式――电解方程式 如上述反应中的反应物为CuSO 4和H 2O ,产物是Cu 、O 2和H 2SO 4,电解方程式为:2CuSO 4+2H 2O 2Cu+O 2↑+2H 2SO 4

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 弱电解质的电离现场说课说课稿

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的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的开篇,它不仅是本章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它在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是指本它既是有关酸、碱、盐的概念及电离知识的深化,又是化学平衡理论知识的应用、延伸和拓展。启后是指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学生学习水的电离和盐类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等知识的基础和铺垫,体现了化学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鉴于本节内容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及与酸、碱、盐在物质类别方面的联系; ②认识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掌握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③认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符合化学平衡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将化学平衡原理应用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并依据该原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实验的方法判断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强、弱电解质概念的理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难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在初中和必修1教材中,学生已学过酸、碱、盐及电离知识,同时通过对本教材第二章化学平衡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也普遍具有了研究的知识背景。 2、实验能力学生初步具备简单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能够合作完成实验探究;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质疑和表达能力。 3、认知心理已经习惯了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已具备一定的化学思维基础和基本实验技能。 三、教法分析 为了充分体现学本课堂,创造一切条件有利于学生学习。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我把本节内容分成两个课时,本课时重在掌握强、弱电解质的基本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采用学生分组实验、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引导讲解,再结合课堂练习的综合教学方法以完成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教材中安排的一些插图和表格,使知识形象、生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投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本节设置的“思考与交流” ,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法分析 在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两方面去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1、分组实验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将教材中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动脑分析实验、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此促使学生主动学习。2、概念类比法:以化学平衡为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