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丁尼生短诗的44种译本及解析

丁尼生短诗的44种译本及解析

丁尼生短诗的44种译本及解析
丁尼生短诗的44种译本及解析

Of the 43 Chinese versions translated from Tennyson’s poem on pp. 222-226 (old book), which is the most faithful? Which is the most humorous? Which is the most archaic? And which is the most lyrical? What specific translation methods are used in each version?

Man for the field and woman for the hearth;

Man for the sword and for the needle she.

Man with the head and woman with the heart:

Man to command and woman to obey

- Alfred Tennyson

The short and simple poem is highly balanced and symmetrical in both form and effect. Through comparisons between men and women in their works and characters reflect the gender differences. The 44 versions realize the same effect as the original in form., no matter what concrete poetic forms they are, 4-character poems, 6-character poems, 7-character poems, or even 8 character poems. However, as to the conveying of the sense of the poem, the good and bad versions are intermingled. Some are totally random translations while some are relatively better. What’s more, diverse language styles can be found from the 44 versions in addition to diverse forms, some faithful like versions 2 and 17, some humorous like versions 40 and 42, some archaic like versions 8, 15-20 and 36 and some lyrical like versions 8 and 36. And our group has selected four most representative poems of each kind.

Most Faithful:

2. 男人耕作女持家,

男人出征女缝衣。

男人用脑女用心,

男人命令女从依。

其中将具体的“f ield”(田地),“hearth”(炉灶),“sword”(剑),“needle”(针)抽象为“耕作”、“持家”、“出征”、“缝衣”,运用了抽象译法。并且采用了转性译法,将“for the field”、“for the hearth”、“for the sword”、“for the needle”、“with the head”和“with the heart”,这些介词短语转换成动词,分别译为“耕作”、“持家”、“出征”、“缝衣”、“用脑”和“用心”。同时“脑”和“心”遵循了对等译法的原则。

最后一句将“command”和“obey”忠实地译为“命令”和“从依”,运用了对等译法。

最幽默:

40. 你耕田来我纺纱,

你守边关我守家,

你用头脑我劳心,

你说做啥我做啥。

这个翻译采用了女人的视角,将“woman”作为译文中第一人称的“我”,然后“man”作为译文中的“你”,再加以最后一句幽默诙谐的“你说做啥我做啥”,让人忍俊不禁。

其中将“sword”译为“守边关”,将“needle”、“hearth”译为“守家”,这采用了抽象译法,将有形的剑、灶台和针分别化为抽象化为守边关和守家。这个译文还采用了转性译法,例如“for the field”、“for the hearth”、“for the sword”、“for the needle”、“with the head”和“with the heart”,这些都是介词短语,然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都转换了这些词的词性,把它们换成动词,分别译为“耕田”、“纺纱”、“守边”、“守家”、“用头脑”和“用心”,使之更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同时“头脑”和“心”也遵循了对等译法的原则。

最后一句“你说做啥我做啥”实际上是将“Man to command and woman to obey”具体化了,将抽象的“命令”和“服从”具体为一个具体的言语行动,使人更能感受到妻子对丈夫的言听计从和无私奉献。所以此处为具体译法。

此译文也存在缺点,例如原文中的“hearth”意思为灶台,译者并未提及,只是将其归化为了守家,而且原文中的“needle”本来处于原文第二行,但作者将其译为“纺纱”并改动位置到第一行,这两处不是很忠实于原文。

最抒情vs 最古气:

36. 牛郎躬耕忙,荆钗理家瘦。

飞骑赴戎机,红妆织锦楼。

须眉频谋计,朱颜多凝愁。

百令生百诺,琴瑟两相受。

首先“牛郎”“荆钗”、“飞骑”、“红妆”、“须眉”、“朱颜”和“琴瑟”,这里使用了换形译法,这六个词语原本只是指人身上的某一部分或是指某种物体,但在语言进化过程中被逐渐赋予了生动的意义,借以指代“男性”或“女性”。同时这六个词语使用了褒贬译法,它们实际上都将女性和男性的形象美化了(如红妆:女子盛妆;朱颜:红润的容颜。都代指美丽的女性),“牛郎”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形象更是将译者主观情感和美好希冀融入其中。

原诗中“for the field”,“for the hearth”,“for the sword”,“for the needle”“with the head”和“with the heart”均为介词短语,这里使用动词“躬耕”、“理家”、“赴戎机”和“织锦楼”,“频谋计”和“多凝愁”,此为转性译法。并且将具体的“f ield”(田地),“hearth”(炉灶),“sword”(剑),“needle(针)”,“head”和“heart”抽象化了,为抽象译法。

“忙”与“瘦”在原诗中并无体现,这里使用增词译法,使全诗更为具体形象。

“百令生百诺”这句省略了“man”和“woman”的译文,采用了省词译法。

“琴瑟两相受”也作者所加,为增词译法。而且译文“琴瑟两相受”是指夫妻感情和谐,赞扬了夫妻二人鹣鲽情深的感情,而原诗情感态度不明确,因此也为褒贬译法。

Man for the field and woman for the hearth; Man for the sword and for the needle she. Man with the head and woman with the heart: Man to command and woman to obey

Most Faithful:

2. 男人耕作女持家,

男人出征女缝衣。

男人用脑女用心,

男人命令女从依。

忠实直接,中性,传达原文男人、女、男人命令女从依:Equivalence 耕作、持家、出征、缝衣:Conversion,Generalization

用脑、用心:Conversion,Equivalence

Most Humorous:

40. 你耕田来我纺纱,

你守边关我守家,

你用头脑我劳心,

你说做啥我做啥。

第一人称,亲密关系,身临其境语言生活化,幽默

言听计从、无私奉献,情感强烈你、我:Commendation

耕田、纺纱、守边关、守家:Conversion, Generalization

用头脑、劳心:Conversion,Equivalence 你说做啥我做啥:Specification

Most Archaic and Most Lyrical:

36. 牛郎躬耕忙,荆钗理家瘦。

飞骑赴戎机,红妆织锦楼。

须眉频谋计,朱颜多凝愁。

百令生百诺,琴瑟两相受。

想象力,美化,神话、主观色彩(美好愿望)古诗文,诗情画意, rhyme scheme /ou/ 牛郎、荆钗、飞骑、红妆、须眉、朱颜、琴瑟:Substitution, Commendation

躬耕、理家、赴戎机、织锦楼、频谋计

多凝愁:Conversion, Generalization

忙、瘦:Amplification

百令生百诺:Omission

琴瑟两相受:Amplification, Commendation

The four versions, in diverse forms, language styles and emotional attitudes, has impressed us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faithfulness to the original, they convey the translators’ attitudes and give readers diverse sensations.

附:

1. 男人耕作女持家;男上战场女纺纱。男人冷静女优柔;男施命令女听话。

2. 男人耕作女持家,

男人出征女缝衣。

男人用脑女用心,

男人命令女从依。

3.男人挣钱女持家,

男人卫国女理内。

男需理智女需柔,

男人决策女相随。

4. 男人主外女主内,男人舞剑女缝衣,男人理智女多情,男人吆喝女相随。

5.男人耕种女持家,

男战沙场女绣花,

男人多思女多情,

男人尊贵女卑下。

6.夫耕在田妇持家,

夫战在外妇织纱。

夫动心智妇动情,

夫出有令妇从他。

7.男主外来女主内,

汉子好战妻内惠。

夫有智而妇无谋,

妇从男令才为对。8. 夫忙耕兮妇忙织,

夫出征兮妇待归;

夫多智兮妇多情,

夫发令兮妇服从。

9. 男人耕田女持家,

男人舞剑女绣花,

男有胆识女有心,

男人发令女随他。

10. 妇巧不胜耕种,

强汉难为女工。

情感怎抵理智,

枉叹男令女从。11. 男持外,女主内,

男打战,女制衣。

男有脑,女有心,

男发令,女执行。

12. 男忙外,女主内,

男征战,女织绘。

男大智,女多感,

男高唱,女顺随。

13. 男人耕种,女人绣花,

男人持剑,女人持家。

男人多思,女人牵挂,

男人尊贵,女人卑下。14. 男儿种地,女子做饭,

保家靠男,织布需女。

男德女贤,亲密无间,

夫命妇从,其又何需要?

15. 男外女内,

男动女静。

男思女感,

男令女行。16.男外女内,

男战女累,

男智女情,

男命女随。

17.男耕妇炊,

夫战妇织。

夫智妇婉,

夫唱妇随。

18. 男耕女织,

男武女文,

男刚女柔,

男尊女卑。19.男耕女煮,

男武女绣,

男钟女痴,

夫唱妇随。

20. 夫外妇内,

夫勇妇慧,

夫聪妇情,

夫唱妇随。

21.男人养家女治家,

男人从军女缝纫,

男人聪慧女痴情,

男人命令女温顺。22.男子忙耕田,女子守炉边;

男子弄刀枪,女子拿针线;

男子前领路,女子后跟随;

男子多理智,女子情绵绵。

23.男人耕作主外,女人持家主内;

男人征战沙场,女人缝补家中;

男人富有理智,女人富有情感;

男人发号施令,女人唯命是从。

24.丈夫劳作在田野,

女子持家炉台边。

丈夫挥舞刀剑枪,

女人织补拿针线。

丈夫威武智勇全,

女人贤德真心善。

丈夫统帅声令下,

女子遵命垂首间。25.男人外面挣钱,女人酱醋油盐,

男人舞枪弄剑,女人摆弄针线,

男人头脑理智,女人感情用事,

男人发号施令,女人言听计从。

26.男人主外,女人主内,

男人是君,女人是仆,

男人要才,女人要爱,

男人下令,女人从命。

27.哥哥持外,妹妹内佑,

哥哥侠胆,妹妹细腻,

哥哥理智,妹妹温顺,

哥哥下令,妹妹俯首。28.男子劳作,女子侍奉,

男爱习武,女爱女红,

男人智慧,女人柔情,

男人指挥,女人行动。

29.男耕地来女织布;

男从戎来女缝补。

男人的理智呵,女人的情感;

男人的主宰呵,女人的顺从。

30.男人是大地的主宰,

女人是家庭的皇帝,

男人用利剑打天下,

女人用利针守家门,

男人用脑征服女人,

女人用心征服男人,

男人惯于命令女人,

女人习惯于服从男人。31.男人在外工作,女人在内务家;

男人玩弄权术,女人鸡毛蒜皮;

男人富有理智,女人心地善良;

男人发号施令,女人温顺贤良。

32.男儿赴沙场,女子下厨房。

沙场挥刀急,闺阁弄针忙。

须眉以理智,巾帼为情惘。

男尊女自卑,令来敢阻搪?

33.男人耕于农田,女人守在炉灶男人手执利剑,女人飞针走线男人理智明见,女人多情善感男人命令决断,女人温顺恭谦34.男子外出耕作,女子烧饭沏茶,

男子出征血战,女子织布纺纱;

男子思考决断,女子体贴关怀,

男子命令指挥,女子服从听话。

35.男人适于屋外耕地,

女子精于屋内料理;

男人宜于打仗抗敌,

女人巧于织布缝衣;

男人善于用智用理,

女人多于情感细腻;

男人勤于发号施令,

女人乐于俯首相依。

36.牛郎躬耕忙,荆钗理家瘦。

飞骑赴戎机,红妆织锦楼。

须眉频谋计,朱颜多凝愁。

百令生百诺,琴瑟两相受。37.男人注定料庄稼,

女人注定应料家。

男人林间把猎打,

女人灯下把鞋纳。

男人天生志向大,

女人生来会发嗲。

男人一声命令下,

女人不得不害怕。

38.男人耕作在田边,

女人炊饮在家园。

男人征战驰疆场,

女人纺纱引针线。

男人雄才施伟略,

女人温柔情意绵。

男人号令统天下,

女人辅撑半边天。

39.男人主外,女人主内,

男人是君,女人是仆,

男人要才,女人要爱,

男人下令,女人从命。40.你耕田来我纺纱,

你守边关我守家,

你用头脑我劳心,

你说做啥我做啥。

41.男子耕田,妇人添灶,

男子仗剑,妇人弄针,

奴有爱心,奉郎为首,

自入君门,郎令奴从。

42.你耕田呀我做饭,

你舞剑呀我引线,

你献计呀我酿蜜,

咱家一切都依你。43.君外妾内,君勇妾惠,

君智妾情,君令妾随。

44.男耕女织,哥山妹水,

郎情妾意,夫唱妇随。

40首古诗词译文及赏析

40首古诗词译文及赏析 1、汉江临泛/ 汉江临眺 唐代: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 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鉴赏 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三湘”,一说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合称三湘;一说为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正当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风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船身颠簸,仿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风浪之前,船儿是平缓地在江面行驶,城郭是静止地立于岸边,远空是不动地悬于天际;风浪忽至,一切都动了起来。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诗也随之飘逸起来了,同时,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也从中表现了出来,江水磅礴的气也表现了出来。诗人描绘的景象是泛舟所见,舟中人产生了一种动荡的错觉,这种错觉也正好符合诗句中的汉水的描写,所以这两个词用得极其恰当。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这首诗给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同时,也

泰戈尔诗集 泰戈尔优美诗句40句

泰戈尔诗集泰戈尔优美诗句40句 泰戈尔诗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画像1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2 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创造出天堂的力量。 3 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4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5 你的完美,是一种债,我终身偿还,以唯一的爱。 6 我的存在,是一个永久的惊奇,而这,就是人生。 7 我们辨识错了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 8 上帝对人类说道:我治愈你,所以要伤害你。 我喜爱你,所以要惩罚你。 9 你默默微笑着,不对我说一句话,但我感觉,为了这个,我已期待很久了。 10 忧愁在我心中沈寂平静,正如黄昏在寂静的林中。 11 愿我的爱像阳光,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 12 把灯笼背在背上的人,有黑影遮住前路。 13 旅客要在每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 人要在外面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 14 有一次,我们梦见彼此竟是陌生人;醒来后,才发现我们原是相亲相爱的。 15 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

16 根是地下的枝,枝是天空中的根。 17 当我们爱这个世界时,才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18 不要因为你胃口不好,而抱怨你的食物。 19 你离我有多远呢,果实呀?我藏在你心里呢,花呀。 20 使大地保持著青春不谢的,是大地的热泪。 21 樵夫的斧头向树要柄,树便给了它。 22 白云谦卑地站在天边,晨光给它披上壮丽的光彩。 23 尘土承受屈辱,却以鲜花来回报。 24 不是鎚的敲打,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於完美。 25 采撷花瓣得不著花的美丽。 26 上帝喜爱人间的灯光甚於他自己的大星。 27 生命因为失去爱情而更丰盛。 黑云受到光的接吻时,就变成了天上的花朵。 28 小花睡在尘土里,它寻求蝴蝶走的路。 29 当我们极谦卑时,则几近於伟大。 30 休息隶属於工作,正如眼睑隶属於眼睛。 31 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了我。 32 今天,大地在阳光下向我低语,像一个织布的女人,用一种已经被遗忘的语言,哼着一些古老的歌曲。 33 乘着第一缕晨光的车辗,我穿过尘世的广漠,在星月争辉的天穹上留下我的踪迹。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含翻译及赏析)

19观沧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赏析 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20饮酒(其五) 作者: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白话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赏析 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采菊’二句所表达的都是偶然之兴味,东篱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偶尔凑趣;山且无意而见,菊岂有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这其中的“真意”,乃千圣不传之秘,即使道书千卷,佛经万页,也不能道尽其中奥妙,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不了了之。这种偶然的情趣,偶然无心的情与景会,正是诗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时其空明无碍的本真之境的无意识投射。大隐隐于市,真正宁静的心境,不是自然造就的,而是你自己的心境的外化。 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怀。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丁尼生及尤利西斯

诗人简介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受欢迎及最具特色的诗人。他的诗歌准确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看法及兴趣,这是任何时代的英国诗人都无法比拟的。代表作品为组诗《悼念》。 早期生涯 丁尼生出生于林肯郡的索姆斯比,在12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4。他的父亲是村庄教区牧师。年轻的丁尼生曾在父亲的图书馆里阅读大量书籍,并在8岁时开始写诗。1827年,阿尔弗雷德和他的兄弟弗雷德里克及查尔斯出版了《两兄弟诗集》,其实这部著作包括了三兄弟的作品。阿尔弗雷德的诗歌趋于平淡,只是单纯模仿偶像拜伦的作品。 1828年丁尼生进入了著名的剑桥大学。1829年他的诗歌《廷巴克图》赢得了校长金牌。他成为一个学生团体“使徒(the Apostles)”中的一员,并在这些同伴的鼓舞下于1830年出版了《抒情诗集》。一些评论家喜爱这本书中的《马里亚纳》和其它几首诗歌,但总的说来是持负面评价较多。 1831年丁尼生的父亲去世,丁尼生未取得学位就离开了剑桥大学。第二年他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名为《诗歌》,但并未被广泛接受。随笔作家亚瑟·亨利·哈兰姆是丁尼生最亲密的朋友,也是他姐姐的未婚夫于1833年去逝。在痛失密友及作品受到恶评的双重打击之下,丁尼生近10年内未再出版作品。 《诗歌》(两卷本,1842年),赢得了评论家及公众的热烈欢迎。最好的诗歌包括《拍岸曲》(受贺莱姆之死启发而创作)、《亚瑟王之死》及《洛克斯利大厅》。丁尼生的长诗《公主》(1847年)与妇女权益有关,并试图证明女人最大的成就就是幸福的婚姻。(吉尔伯托和苏利文将诗歌改编为滑稽剧《艾达公主》。)丁尼生一些最好的抒情无韵诗篇就来自于以“泪水,空虚的泪水”开篇的那首诗《公主》。后来的版本又加入《轻轻地,柔和地》以及其它几首歌。 晚期生涯 1850年丁尼生的生活发生了三件大事。《悼念》终于付梓,自哈兰姆去世以来,丁尼生一直在创作这部作品。它包括131首短诗,外加一篇序言及后记,是英国文学中最伟大的挽歌之一,也是丁尼生最能经受时间考验的作品。 6月丁尼生娶了艾米莉·塞尔武德(Emily Sellwood),同年11月丁尼生继威廉·华兹华斯之后,成为桂冠诗人。 丁尼生作为桂冠诗人的首部正式作品,是庄严郑重但有点拘谨的《悼惠灵顿公爵之死》(1852年)。1854年创作了《轻骑兵进击》,以纪念英国骑兵在克里米亚战争巴拉克拉瓦战役(Balaklava)中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莫德》,是1855年出版的一部长篇独白诗剧,评论家对此颇有微辞。 1853年以后,丁尼生多数时间生活在自己位于怀特岛法令福德(Farringford)的庄园中,有时会住在自己1868年建在萨里郡阿尔沃的一所房子里。《莫德》遭到冷遇之后,丁尼生把自己封闭在法令福德,着手创作组诗《国王叙事诗》。1859年这一系列的第一部分出版,讲述亚瑟王和他的骑士的第一部分,立即获得成功。 《伊诺克·阿登及其它诗歌》(1864年)中的《伊诺克·阿登》是丁尼生最著名的诗歌之一。其它几部稍为逊色的历史戏剧作品包括《玛丽女王》(1875年)、《哈罗德》(1877

泰戈尔诗选

《泰戈尔诗选中》包括故事诗,吉檀迦利_________和园丁集四部分。 C 战争集散文集新月集 文中故事诗包括:佛教故事, _________锡克教和马拉塔及拉其斯坦故文。 C 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 故事诗中的无上布施一问中提到"头上的摩尼","摩尼"指的是_________ 。A 珍珠花朵辫子 马拉塔联邦的盟主,曾统治印度西海岸全部马拉塔地带的是_________ 。 C 南蝎罗毗卡利希瓦吉 《代理人》一文中"宝座上放着你一双旧履"其中"旧履"是指_________。 B 鞋子替神行道袜子 印度古典经籍中有四部分最重要的著作,叫作四《吠陀》,即《梨俱吠陀》,《挲摩吠陀》,《夜柔吠陀》和_________ 。 B <<智慧吠陀>> <<阿闼婆吠陀>> <<奥义吠陀>> 《不忠实的丈夫》取自_________。A <<敬信>> <<古兰经>> <<荷马史诗>> 《被俘的英雄》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古鲁琪万岁",其中"琪"指的是_________ 。 C 学生战士先生,大人 信德是指居住在信德省的一种民族,现属于_________国家。 B 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 《吉檀迦利》在印度话里是指_________。 A 献诗崇拜赞扬 《吉檀迦利》里共有一百零三首诗,是他在五十岁那年(1911)从他的三本诗集--《奈维德雅》献集,和《吉檀迦利》(献诗)里面,以及一九0八年起散见于各报章上B <<新月集>>(献诗)<<克雅>>(渡河)<<园丁集>>(献诗) 《吉檀迦利》是由_________译。 C 石真郑振译谢冰心 郑振译在_________年,把《新月集》中的四十首诗译出了三十一首。 A 1923 1954 1945 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人民最崇拜最热爱的诗人,他参与领导了印度_________运动。 C 反英活动反封建活动文艺复兴 《新月集》中天文家一文中写到“迦县波”指的是_________ 。 B 天空县花树上 《罗摩衍那》为印度_________诗,全书分为_________卷,共二万四千公页,皆系叙述罗摩生平之作。 B 献诗;七叙事诗;七散文诗;八 金色花是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译名亦作_________。 C 罗摩衍那迦县波瞻波伽 _________是印度叙事诗《罗摩衍那》中的主角。A 罗摩牛建陀罗希瓦吉古鲁《金色花》和《代理人》分别属于_________ 和_________诗集。 C <<园丁集>>和<<新月集>> <<故事诗>>和<<园丁集>> <<新月集>>和<<故事诗>> “格尼许”是毁灭亡神湿婆的儿子,家首人身,同时也是现代_________人喜欢用来做名字的第一个字。 C 巴基斯坦印尼印度 “普耶”意为_________。C 人名地名祭神大典 “普耶节”是印度_________ 间的“难近母祭日”。 B 一月十月六月 “普耶礼”就是节日中,亲友相互馈送的_________ 。 A 礼物吃的东西花朵 新月集中的《著作家》一文写到爸爸以_________为游戏。 C 讲故事沐浴著书 园丁集第一篇文章中_________将是花园里的园丁。 B 女王仆人女孩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翻译及诗意赏析说课讲解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翻译及诗意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翻译及诗意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该诗又名《出塞》,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边塞战士的同情和对朝廷不满的愤慨之情。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中心思想: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荒凉寂寞的景象。 注释: 1、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13cm或265cm,约等于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属于一种乐器. 8、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不度:吹不到 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何须怨:何必埋怨。 12 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译文1

谈E_E_卡明斯诗歌中的_变异和突出_

谈E?E?卡明斯诗歌中的“变异和突出” 徐艳萍,杨 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71) 摘 要:E?E?卡明斯,美国现代实验派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对诗歌语言的大胆实验拓宽了诗歌的意义,强化了诗歌的视觉效果。他崇尚特殊化,不喜欢大众化,反对像大多数人一样来表达。卡明斯的诗歌经常成为语言学家研究的对象。他怪异的诗歌形式作为一种智慧得到人们的认可,成了他个人风格的标志。本文从文体学理论中的变异与突出的现象出发,分析E?E?卡明斯诗歌里出现的语法变异、书写变异、词汇变异来展示E?E?卡明斯独树一帜的诗歌风格。 关键词:变异;突出;实验派诗人 中图分类号:H0;I3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703(2005)0120004204 Abstract:E.E.Cumm ings is a distingu ished exponen t of Am erican experi m en talist poets.H is daring experi m en ts in the language of poetry no t on ly b roaden the sen se of poetry bu t also increase its visual effect.H is devian t poetic language has becom e one of the focu ses of study by lingu ists and w on accep tance as a k ind of w isdom.It is in fact the badge w h ich he w ears as a self2styled poet.H e celeb rates individualis m and rejects group iness.H e is again st exp ressi on s of“mo st peop le”.T he paper is an attemp t to m ake an analysis of vari ou s deviati on s,nam ely, gramm atical deviati on,grapho logical deviati on and lex ical deviati on appearing in h is poem s in perspective of deviati on and fo regrounding in literary theo ry to demon strate h is un ique poetic style. Key words:deviati on;fo regrounding;experi m en talist poet 一、“变异”(dev i a tion)和“突出”(foreground i ng) 所谓变异(deviati on),又被称为偏离,即对于常规(no rm)的违反。用雅各布逊的话来说,就是“对于常用语言的有组织的暴力行为”。“变异”一词的最早使用者是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家穆卡洛夫斯基,他说文体就是突出(前景化),引人注意,创造新奇的感觉。他认为,日常语言由于太熟悉,太传统化以至于寻觅不到表达的潜能或美学的潜能;他认为诗歌语言就应该陌生化,通过挑战日常语言的规则来产生突出的效果。变异语言背离语言学的传统法则,有时会被外行称之为“错误”。由于变异语言在它所处的上下文中不同寻常而倍受读者瞩目。因此,变异和突出是不可分割的语言现象。“突出”这一概念可追溯到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他说:由于对常规用法的变异而产生的“陌生化”会将变异语言从常规语言的语境中提升、拔高,而常规语言依然保留维持词语的清晰,帮助表达信息。俄国的形式主义作家肖克洛夫斯基认为艺术的功能是以一种新颖的功能让人们认识世界,这种方法就是非熟悉化或陌生化。诗人的任务是从读者习惯的语境中取出某些熟悉的事物和事件,以一种似乎他们第一次被人看到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使人们对世界有高度认识。穆卡洛夫斯基将突出归为几个特色:非普遍性、新颖性、难预见性、不寻常性和独特性。一般说来,变异是手段,突出是目的,变异是突出的策略。读者在看到某种不寻常的语言现象时,总被它吸引,给予它较多的注意,甚至思忖揣摩它的含义,这就表示变异有了突出的效果了。这种由于“非熟悉化”或“使陌生化”而被拔高的部分便是突出部分。正如一幅画中总有一个人或物处于突出的位置,其他的人或物构成背景。即正常的语言好像是背景,变异的语言现象便好像是突出的部分。 在使用语言过程中,人们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最恰当、最富有表现力的表达方式。违背常规而创造的选用语言成分,就产生了语言使用中的变异。常规和变异是相辅相成、互为比较的两个概念。他们都是相对而言的。如果我们把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规则看作是语言的常规,那么违背这些规则的表达方式便是变异。变异的种类很多,英国语言学家利奇将变异分为:词汇变异、语音变异、语法变异、书写变异、语义变异、方言变异、语域变异和历史时代的变异。 穆卡洛夫斯基认为,诗歌语言的精髓在于对常规语言的违反,这种系统的违反使得诗歌语言成为可能,没有变异,就没有诗歌。因此,诗人不受常规语言的规则约束,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发挥其想像力,从美学目的出发,对常规语言从不同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变异以使人感到耳目一新,非同寻常。E?E?卡明斯的诗歌可谓是这种“陌生化”理论的贯彻者。 二、E?E?卡明斯——应用“变异”和“突出”的典范 E?E?卡明斯(1884—1963)是美国现代派诗人,小说家,一个大搞文字游戏的人。他崇尚特殊化,不喜欢大众化。正是由于他特殊的文风,他的一封信曾引起一位愚蠢的书信审查官的怀疑致使他被逮捕并在集中营中扣留了三个月。卡明斯将自己的名字别出心裁地采用小写,“e.e.cumm ings”来说明自己是个小人物。他给自己的诗集所取的名字例如:《K》和《是5》,无法编成数目,使图书管理员感到手足无措。仅看他的一些诗名am w as(5),l(a,fl(2),!b lac(1),2little w ho s(60), and i i m agine,n(o)w,1x1,r2p2o2p2h2e2s2s2a2g2r等,我们就对他的古怪诗风可见一斑了。 以下从几方面来分析卡明斯在诗歌中使用的变异。 1.语法变异 威多逊(W iddow son)认为,语法表示说话人对他所用语言的知识,如果不合乎语法就不应该有意义。但在文学作品中

泰戈尔经典诗歌8首

泰戈尔经典诗歌8首 泰戈尔是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他的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阶级,是婆罗门种姓,在英国东印度公司时代财运亨通,成为柴明达地主。 泰戈尔经典诗歌篇一 我一无所求,只站在林边树后。 倦意还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润在空气里。 湿草的懒味悬垂在地面的薄雾中。 在榕树下你用乳油般柔嫩的手挤着牛奶。 我沉静地站立着。 我没有走近你。 天空和庙里的锣声一同醒起。 街尘在驱走的牛蹄下飞扬。 把汩汩发响的水瓶搂在腰上, 女人们从河边走来。 你的钏镯丁当,乳沫溢出罐沿。 晨光渐逝而我没有步近你。 ——泰戈尔《我一无所求》 泰戈尔经典诗歌篇二 假如我今生无缘遇到你, 就让我永远感到恨不相逢 让我念念不忘, 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当我的日子在世界的闹市中度过, 我的双手捧着每日的赢利的时候, 让我永远觉得我是一无所获—— 让我念念不忘,

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当我坐在路边疲乏喘息, 当我在尘土中铺设卧具, 让我永远记着前面还有悠悠的长路 让我念念不忘, 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当我的屋子装饰好了、 萧笛吹起、欢笑声喧的时候, 让我永远觉得我还没有请你光临 让我念念不忘, 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泰戈尔《假如我今生无缘遇到你》泰戈尔经典诗歌篇三 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 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 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 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 我相信自己 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 不凋不败,妖治如火 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 乐此不疲 我听见音乐,来自月光和胴体 辅极端的诱饵捕获飘渺的唯美 一生充盈着激烈,又充盈着纯然 总有回忆贯穿于世间 我相信自己 死时如同静美的秋日落叶 不盛不乱,姿态如烟

初中必备古诗词翻译及解析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 南朝钟嵘写了一部《诗品》,品评诗人,区分第等,把曹操的诗置于下品。可是,曹操的诗却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为什么理论家的眼光同读者的赏爱如此大不相同呢?这是一个颇为发人深思的问题。王大将军击节赞赏的诗,是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龟虽寿》。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一组诗,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同矣!”“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这方面来说,它不又是一篇绝妙的养生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论吗!《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这是一首真正的诗歌,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及译文赏析

1 / 12 第一首: 山中杂诗年代:南北朝作者:xx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赏析: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鸟时时栖息于其檐前屋后,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 第二首:xxxxxx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xx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2 / 12 3.xx:指“幽篁”。 4.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译文: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皎洁的月亮从空中映照。 鉴赏: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

丁尼生英文简介和尤利西斯扥翻译Ulysses

Alfred Tennyson, (6 August 1809 – 6 October 1892), much better known as "Alfred, Lord Tennyson," was Poet Laureate of the United Kingdom during much of Queen Victoria's reign and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poet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Tennyson, Brow ning and Arnold are generally called “The Big Three” of Victorian poets. Among them, Tennyson was the most popular and gained the title of “poet of the people”. His reputation remained high until his death, declined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and its rightly very high today. Tennyson was born in Somersby, Lincolnshire, a rector's son and fourth of 12 children. He derived from a middle-class line of Tennyson, but also had a noble and royal ancestry. Tennyson and two of his elder brothers were writing poetry in their teens, and a collection of poems by all three were published locally when Alfred was only 17. He entered Trinity College, Cambridge, in 1827, where he joined a secret society called the Cambridge Apostles. At Cambridge Tennyson met Arthur Henry Hallam, who became his closest friend. His first publication was a collection of "his boyish rhymes and those of his elder brother Charles" entitled Poems by Two Brothers published in 1827. In 1829 he was awarded the Chancellor's Gold Medal at Cambridge for one of his first pieces, "Timbuctoo". He published his first solo collection of poems, Poems Chiefly Lyrical in 1830. Although decried by some critics as overly sentimental, his verse soon proved popular and brought Tennyson to the attention of well-known writers of the day Return to Lincolnshire and second publication In the spring of 1831, Tennyson's father died, requiring him to leave Cambridge before taking his degree. He returned to the rectory, where he was permitted to live for another six years, and shared responsibility for his widowed mother and the family. Arthur Hallam came to stay with his family during the summer and became engaged to Tennyson's sister. In 1833 Tennyson published his second book of poetry, which included his well-known poem, "The Lady of Shalott". The volume met heavy criticism, which so discouraged Tennyson that he did not publish again for ten years, although he did continue to write. That same year, Hallam died suddenly and unexpectedly after suffering a cerebral haemorrhage while on vacation in Vienna. Hallam's sudden and unexpected death in 1833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ennyson, and inspired several masterpieces. After an unwise investment in business ,Tennyson then moved to London. Third publication In 1842 while living modestly in London, Tennyson published two volumes of Poems, of which the first included works already published and the second was made up almost entirely of new poems. They met with immediate success. It was in 1850 that Tennyson reached the pinnacle of

诗词翻译赏析

代赠 唐代: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女子思念情人的诗作,诗中的女子,深居高楼,黄昏时分,她因百般无聊赖而思念起情人来了。对其思念越浓,就越渴望和他相见,恨不得他立刻出现在楼前,她按耐不住自己焦急的心情,走到楼头前,想去眺望远处,看看他来了没有。可是又蓦然想到他必定来不了,他怎么知道自己在思念他呢?就算知道又如何能这么快就来到跟前呢?她只得止步,折回楼内,欲望还休,欲见而无法相见,这种复杂的心情折磨得她坐立难安,满楼徘徊。此句把女子复杂矛盾的心理和孤寂无聊的失望情态完全表现出来了。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是在高楼之上。在中国古代诗词作品里,这样的环境有很强的暗示性,往往用来点染离愁与相思。如李白的“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就是在这样一种意境中展开。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欲望休”一本作“望欲休”。“休”,即停止、罢休之意。为什么欲望还休呢?答案隐藏在下一句里。 “玉梯”,楼梯、阶梯的美称。“横绝”,即横度。南朝诗人江淹《倡妇自悲赋》写汉宫佳人失宠独居,有“青苔积兮银阁涩,网罗生兮玉梯虚”之句。“玉梯虚”是说玉梯虚设,无人来登。此诗的“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情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原来,主人公渴望见到心上人,情不自禁地要上楼眺望;突然想到他不能前来,于是停下了脚步。唉,不望也罢,免得再添一段新愁。就在这迟疑进退间,天上一弯新月洒下淡淡的清辉,将她的无限思念与失望投射在孤寂的身影中。“月如钩”,一作“月中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情人的不得会合。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春风"反衬了"愁"。愁人眼里无春色,抬头望月,新月如钩。低头近观,只见芭蕉树的蕉心还未舒展,丁香树上尽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各自含愁不解。这既是主人公眼前实景的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芭蕉未展、丁香未开本是客观的自然景物,无所谓愁,但在主人公眼里却是满目哀愁。这是因为心中有愁,所以蕉叶难以舒展;满腹是恨,故而花瓣怨结难开。人之愁极,故而触目伤情,而触目之悲更添离人之恨。这两句诗移情入景,借景写情,设喻精巧,融比兴象征为一体。 诗人用不展的芭蕉和固结的丁香来比喻愁绪,不仅使得抽象的情感变得可见可感、具体形象,更使得这种比况具有某种象征的意味。不展的芭蕉与固结的丁香,不仅是主人公愁绪的触发物;作为诗歌的意象,又成为其愁思的载体和象征。 这两句意境优美,音情摇曳,把“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两地徘徊表现得兴味悠长,多少情思尽在其中。清人陆鸣皋说:“妙在‘同’,又妙在‘各自’,他人累言不能尽者,此以一语蔽之。”赞叹的就是这两句诗的含韵不尽。

卡明斯诗歌“r-p-o-p-h-e-s-s-a-g-r”的多模态话语解读

卡明斯诗歌“r-p-o-p-h-e-s-s-a-g-r”的多模态话语解读 [摘要]本文运用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的多模态话语分析(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理论,结合克瑞斯和凡利文的图像视觉语法(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对美国著名现代主义诗人E.E.卡明斯的经典视觉诗“r-p-o-p-h-e-s-s-a-g-r”从语言层面和图像视觉层面进行多方位的解读,希望对分析和欣赏视觉诗及其它具有多模态性的文学作品有所启示。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多模态话语分析;图像视觉语法;卡明斯视觉诗 1.引言 视觉诗是一种以文字创造视觉形象的艺术,是跨艺术门类的实践,是诗歌与绘画合一的特殊文学现象。它将阅读与观赏通过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联姻结合在一起,“如诗如画”的境界使欣赏者的多种感官得到愉悦(谭捍卫2006:133)。对于视觉诗,传统的分析模式往往局限于对语言的分析,而忽略了对除语言系统以外其它符号系统的解读,因而无法充分体现创作者的目的和意图。20世纪90年代,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西方兴起,读图时代也随之而来,单一的语言分析模式被打破,话语分析逐渐走向多模态化。本文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方法对E.E.卡明斯的视觉诗“r-p-o-p-h-e-s-s-a-g-r”(蚱蜢)进行多方位的解读,旨在为视觉诗及其他具有多模态性的文学作品的分析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2.多模态话语分析(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的理论基础 2.1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概念整合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多模态话语的概念。对于多模态话语的定义,众说纷纭。李战子(2003:1)提出“多模式(multimodal)指的是除了文本之外,还带有图像、图表等的复合话语,或者说任何由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张德禄(2009:24)指出“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朱永生(2007:83)认为“模态则指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象、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除此以外,为了更好地研究多模态话语,朱永生先生还划分了两个判断多模态话语识别的标准:“第一条标准是看涉及的模态种类有多少,第二条标准是看涉及的符号系统有多少。有些话语虽然只涉及一种模态,但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系统,我们也把这些话语看作是多模态话语。”(朱永生2007:83)本文在判断多模态话语识别时采取的是第二条标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多模态话语是指运用我们感受客观世界的不同感知模式,通过语言、图像、声音等不同渠道交际时,同时表达意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

泰戈尔诗选欣赏

泰戈尔 罗宾德罗纳特·泰戈尔是印度近代伟大的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选的这部《泰戈尔诗选》,共收入诗人的六部诗集以及他晚年的一些零散诗篇。现将其内容分别简略介绍于次: 1、《诗选》。这是泰戈尔的一部相当重要的英文诗集,共收入诗歌130首,并有序诗一篇。 2、《故事诗》。这是泰戈尔前期诗歌创作中一部极其重要的孟加拉文叙事诗集,在印度历来被视为泰戈尔留给人民的最好的精神遗产之一。诗集主要取材于印度古代经典作品中的历史传说,其中既有佛教故事、印度教故事和锡克教故事,也有拉其普特人及马拉塔人的英雄传说。诗人热情歌颂了民族英雄在抵御异族入侵时英勇献身的精神。

其中《被俘的英雄》简直就是一部锡克教徒英勇斗争的史诗。《故事诗》中的佛教和印度教故事,表现了诗人对人道主义、民本主义的弘扬和对真善美的礼赞。这部诗集在当时极大地激励了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者 的斗争意志,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3、《吉檀迦利》。这部英文宗教抒情诗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坛影响最为广泛的一部诗集。诗集共收诗歌1 03首,1912年在伦敦出版后随即风靡西方世界。“吉檀迦利”的意思是“献歌”,因此这部诗集的名字似可意译为“献歌集”。在“有限”中证悟“无限”的欢乐,是他宗教抒情诗歌创作的母题。诗人热爱人民和祖国的赤忱之情感人至深,诗人对自然、人生、欢乐、光明的歌颂洋溢着奋发、热烈的情绪。诗集中关于神在自然中和人类社会显现的描写蕴含着现实主义的因素,飘散着浓

郁的生活气息。在艺术上,诗歌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流丽;感情热烈真挚,含蓄细腻;意境宁谧深邃,耐人寻味;形象鲜明具体,生动活泼。诗集熔哲理与诗情与一炉,充分体现了泰戈尔诗人兼哲人的本色。《吉檀迦利》就是这样一部以形象化的艺术手法表现诗人宗教哲学思想的抒情诗集。 1913年作品《吉檀枷利—饥饿石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4、《新月集》。这是泰戈尔的一部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英文散文诗集。诗集中天真的孩子与慈爱的母亲正是诗人的爱子与贤妻。诗集反映了诗人温馨欢乐的家庭生活。这部儿童诗集被认为是世界文学中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它也深受我国数代读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