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知识学习)【圣才出品】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知识学习)【圣才出品】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知识学习)【圣才出品】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知识学习)【圣才出品】

第7章知识学习

一、选择题

1.“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说出的多”讲的是什么知识?()

A.陈述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隐性知识

【答案】D

【解析】隐性知识是指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是“尚未言明的”或者“难以言传的”知识。例如,每次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中,学生提出的方法大同小异,但是效果却大不相同。这便是波兰尼的著名命题:“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说出的多”。因此,答案选D。

2.程序性知识特有的表征方式是()。

A.命题

B.图示

C.产生式

D.故事脚本

【答案】C

【解析】产生式包含了“如果某种条件满足,那么就执行某种动作”的知识,它表明了

所要进行的活动以及发生这种活动的条件。产生式是程序性知识的主要表征方式。因此,答案选C。

3.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

A.迁移

B.动机

C.策略

D.技巧

【答案】A

【解析】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能否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学习中的迁移问题。因此,题干中所说的“已经掌握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态度对新的学习产生的影响”就是学习中的迁移。

4.何种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具体的,而非一般的?()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答案】B

【解析】共同要素说认为,迁移的产生是由于两个学习情境之间具有相同的要素,相同要素也即相同联结。迁移就是相同联结的转移。这种迁移是非常具体的、有限的,只存在于含有相同要素的领域,难以揭示人类复杂的学习迁移的实质。

5.“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命题所表达的观念,在知识的分类体系中属于()。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

【答案】A

【解析】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梅耶在安德森的基础上,将陈述性知识称为语义知识,并将程序性知识分为两类:用于具体情境的“程序性知识”和有关学习、记忆、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的条件性知识,后者用来确定何时为何要应用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解决的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的问题,例如,阅读时,条件性知识决定我们何时需要详细阅读某一段落或者跳过。条件性知识与陈述性、程序性知识密切相关。条件性知识是“有关……的知识”,属于程序性知识。“知识就是力量”是对“知识是什么”的描述,因而是陈述性知识。因此,答案选A。

6.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迁移称为()。

A.负迁移

B.正迁移

C.横向迁移

D.纵向迁移

【答案】B

【解析】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如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如地方方言对学习普通话具有消极影响。

7.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负迁移

D.纵向迁移

【答案】C

【解析】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题干中表述的是负迁移,因此选C。

8.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答案】C

【解析】根据原有知识在新情境中应用的难度和结果,迁移可以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

移。水平迁移又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一般不涉及解决新问题;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是指已经掌握的概念和原理在新的需要产生新概念或原理的情境中的运用,一般需要解决新问题并得出新规则即“高级规则”。题干描述的是水平迁移,因此选C。

9.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A.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B.派生类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C.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和总括学习

【答案】A

【解析】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奥苏伯尔将知识学习分为三种:①下位学习(类属学习),即新知识的抽象、概括低于旧知识,下位学习可分为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两种形式;②上位学习(总括学习),即新知识的抽象、概括高于旧知识;③并列结合学习,即新知识与原有观念既无上位,也无下位的特殊联系。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三种: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10.下列有关动作技能学习中练习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练习包括有意义的重复和反馈

B.练习就是不断的重复

C.练习中存在高原现象

D.练习有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快慢变化不大三种形式

【答案】B

【解析】练习是指以形成某种技能为目的的学习活动,是以掌握一定的动作方式为目标而进行的反复操作过程。练习包括重复和反馈,不是单纯的反复操作或机械重复,而是以掌握一定的活动方式为目标的反复。学生的动作技能的练习成绩逐步提高主要表现在动作速度加快和准确性提高上,其表现形式有三种:①练习进步先快后慢。②练习进步先慢后快。③练习进步先后比较一致。在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现象,称之为高原现象。

11.贾德进行过一个很著名的“水下击靶”实验,以证明其()。

A.共同要素说

B.概括原理说

C.关系理论

D.形式训练说

【答案】B

【解析】贾德通过著名的水下击靶实验而得出概括化理论。他让一组儿童学习折光原理,另一组儿童则不学习该原理。然后让两组儿童用镖枪投掷水下的靶子。起初,射击离水面1.2英寸的靶子时,两组儿童的射击成绩大致相等;后来,射击离水面4英寸的靶子时,掌握了折光原理的一组儿童,其射击成绩在速度、准确性上都超过另一组儿童。贾德认为这是由于这组儿童掌握了折光原理并将它进行了迁移的结果,因此,两种学习之间的共同成分只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必要条件,概括出两种学习活动的共同原理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关键。

12.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所迁移的不是两个学习情境的共同成分,而是两个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