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年安徽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真题汇编

年安徽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真题汇编

年安徽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真题汇编
年安徽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真题汇编

第8讲议论文阅读

一、(2012·安徽)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8分)

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

乔叶

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成长是因为年幼。我学习,我锻炼,我劳动,都是因为我还小,还得成长。而一旦长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仿佛成长是一种储蓄,只要存够了一定的数额,就可以坐享其咸,再无旁忧。

后来才明白,不是这样。

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年龄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一岁成长的是身体,十岁成长的走知识,二十岁成长的是情感,五十岁成长的是智慧……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所谓“活到老,学到者”,学,就是成长的另一种说法.

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因为成长,今天的麦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金黄。因为成长,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但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绚丽的色调,有些成长,注定是那种深沉厚重的乐章。你知道种庄稼有一道程序叫“蹲苗”吗?就是天旱的时候也不去浇水,没有水庄稼就不能往上长了,但是盏互丘连,它们就会拼命地往下扎根,吸取土层深处的水。这样,它们的根就能扎得牢牢寥实的,再一浇水,就会长得又壮又稳。“蹲”,是一种必要的积蓄过程。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延展出发达的根系去获得最丰厚的滋养,就不可能在低潮之后充满爆发力地重新站起来。“蹲”,以一种外表的低姿态,隐含着一种內在精神的拔节。“蹲”,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成长是一件最深情的事情。每当我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情,我就对自己说:不要紧,吸取,教训,如果明天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你一定会做得好一些,因为,你还会成长。每当我看到镜子里又憔悴了一分的容颜,我就对自己说:别忧伤,谁的身体都会老去,幸亏你的内心还在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我清楚地知道,永远有比自己年轻的人。但我并不觉得任何比我年龄小的人都是年轻的,同时也不敢认为比我年龄大的人都比我衰老。因为有无数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年轻,没有让自己得到有效的成长,而粤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上不再年轻的人。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命运对于知晓学习的人的一种额外的奖赏。

2019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

2019中考语文热点话题 议论文 考点一:寻找或提炼论点。 常考题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题技巧: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论点不能是疑问句,不能只有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 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三看结尾,四看中间,五自己归纳。但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 考点二:论点的提出方法及作用 常考题型:本文开头引用名言或某个故事或某种生活现象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议论文常见开头的形式及作用 总体上说,议论文开头提出论点的方式分为两大类: 直接式,即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间接式,从故事、名言、工作生活中的某一现象等引出论点。考试时基本上是考查间接提出中心论点的作用。基本作用分析如下: ①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作用:引出中心论点;论点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常考) ②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作用:引出中心论点;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道理论据。(常考) ③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作用:引出中心论点;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常考) ④用生动的比喻引出论点,作用:引出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了解) ⑤用设问提出问题,作用:引出论点(或论题);引起读者思考。(了解) 考点三:归纳概括论据及作用 常考题型:某段举了那些事例?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议论文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它们的的作用都是证明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概括论据的基本模式是:谁+干什么+结果怎样 考点四:补充论据。 常考题型:结合平时的积累,请你再举一个例子或名言来证明作者的某个观点。

安徽省中考语文真题试题

2013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文 (试题卷及答案解析) (说明:个人解读,非标准答案,仅供参考)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 ...”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 ....6.句.)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②,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③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淀溪沙》) ⑤,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⑥,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⑦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⑧,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解析:①其不善者而改之②星汉灿烂③草色入帘青④似曾相识燕归来 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⑥山穷水复疑无路⑦断肠人在天涯⑧伤心秦汉经行处 (2)默写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后四句 ...。 解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 古往今来,人们都在编织着梦想与希jì。如果说梦想是天边的星晨,永恒地照亮匆匆的人生,那么,现实就是脚下的土地,真实地记录着行走的足迹。人,既不能生活在华而不实的梦想里,也不要沉nì于喧嚣纷扰的现实中。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一边种植梦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易错剖析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易错剖析 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什么是“新工匠” 吴晓波 ①家用菜刀有两大品牌,张小泉和双立人。 ②张小泉创建于1663年,当年用龙泉之钢铸造,六十六道工序,曾被列为贡品,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得过银奖,还是唯一被评为国家驰名商标的刀剪类商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百年品牌;双立人创建于1731年,它所在的索林根小城地处德国西部,是欧洲不锈钢技术的发源地,也是1915年,双立人在旧金山世界博览会上独揽四项大奖,是如假包换的德国百年品牌。 ③如今的张小泉亦步亦趋地走在先人开拓的路上,材料不变,工序不变,款式不变,视之为“百年传承的工匠精神”;而双立人则百般求变,不锈钢技术不断选代,生产工艺全面创新,款式、门类更是层出不穷。 ④在今天的商店里,张小泉菜刀的价格是双立人菜刀的二十分之一,至于销量和销售区域,差距更大。 ⑤我们要找的“新工匠”,应该是双立人,而不是张小泉。中国不乏匠人,但却缺乏“新工匠”。全国老字号品牌超过1.2万个,摊开来,家家都有一个与传承和工匠精神有关的“神话”,可是有的苟延残喘,有的容光焕发,究之根源,正是有新旧之别。譬如张小泉和双立人,它们在百年前能各自崛起,都因为它们的工匠对当时的锻铸技术实现了突破,他们所生产的菜刀锋利轻快、造型时尚,他们的风格被固化为传统而得以流传。 ⑥但是,时间会消磨一切的价值,随着时代的演进,技术被再次突破,审美被超越,甚至、用的场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后世的匠人抱守古人而不思进取,则传统成为物锁,古人成为沉重的十字架。 ⑦真正的工匠精神不是回到传统,一味地向前辈致敬,而是从传统出发,让上帝先“死掉”再复活,在当代的审美和生活中重新寻找存在的理由。 ⑧美国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出过一本名为《匠人》的专著,他对匠人的解读是“通过制造的物品去了解自身,体现时代的生活品质和审美特征”,在他看来,“制造就是思考”。 ⑨也就是说,“新工匠”能够脱颖而出,其决定性的能力来自于他的思考力,即他对本专业的专注、对技术的敏感以及对当代审美趣味的掌握和扬弃。 (有删改)(1)在作者看来,中国的“匠人”与“新工匠”的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2)文章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论证方法,第⑧段画线句则运用了________论证方法。 (3)细读第⑥段,说说“一切的价值”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4)“新工匠”的思考力包括哪三个因素? 【答案】(1)“匠人”受传统束缚,亦步亦趋,不思创新。而“新工匠”求新求变,勇于创新,为传统注入新的活力。 (2)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2019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10分)默写。 ①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②会当凌绝顶,。(杜甫《望岳》) ③,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④?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 ⑤《<论语>十二章》中感叹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的句子是“,”。 ⑥李白《行路难(其一)》中“,”,表现了诗人对抱负终能施展的坚定 信念。 ⑦人生中,难免会受到不良风尚的干扰,我们只要努力学习,提高认识能力,就不会为 之所惑,正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中所说“,”。 2.(12分)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阿基姆明白,这个直到不久前还生龙活虎 ....的年轻人,此刻内心激荡着怎样的情感。 他了解保尔的悲.剧.…… “阿基姆,难道你真的以为生活能把我逼进死角,把我压成一张薄饼吗?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他突然使劲抓住阿基姆的手紧压着他的胸脯,“只要它还在跳动,就别想叫我离开党。只有死,才能让我离开战斗行列。老兄,请你千万记住这一点。” 阿基姆沉默不语。他知道这绝不是漂亮话,而是一个身负重伤的战士的呐喊 ..。他明白,像保尔这样的人不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 (1)以上文段选自《》,作者是。 (2)“生龙活虎”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3)请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文段中“悲剧”指什么?②“呐喊”表达了保尔怎样的心声?3.(13分)校学生会开展“读古诗?长知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要求修改活动通知。 通知 各位同学: 为了更好地落实“读古诗?长知识”活动要求,经研究决定,将在九年级召开“走进送别

安徽省历年中考语文作文题[1]1

中考语文考前冲刺指导 考前复习很重要,多得一分,多一份力量。考前有计划地复习更重要,多得几十分,为你的明天创造更多的辉煌。 各区县模拟考试在即,你应该如何应战呢?请同学们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复习。 一.基础知识(字词、古诗文默写、作家作品) (一)《考试说明》附录五词语表1020个词。 能正确地书写,读准字音,掌握词语的基本意义,特别是200个四字词语和20个俗语的解释要掌握。 建议每天默写五十个词语和背二十个解词(成语和俗语),要雷打不动,坚持。 (二)《考试说明》附录三古诗文背诵篇目中的22篇诗文,要背、默,保证一字不错。 建议每天都要背、默,把22课分成十次默完。 (三)《考试说明》附录四作家作品。要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要掌握名著的人物性格及故事等。 二.文言文 《考试说明》附录二中十六篇文言文,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背、默十六篇文言文书下注释,并掌握文章中比较重要的实词解释。 2.了解句意,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注意不要漏掉一些语句、词语的解释。以往在阅卷时经常看到一些同学丢掉一个小句没翻译,多可惜呀! 3.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希望同学赶快行动起来,把以上内容落实,应该背的,赶快去背;必须记的,立即去记。 三.综合性学习 四.现代文阅读 这两方面在老师的指导下继续练习,逐步提高。也可以做上学期各期期末语文试卷,提醒一点,希望同学做题时读懂题干,审清题目,确定答案所在的区间等。 五.写作 1.审题是作文的第一关,要使作文内容符合题意。审清题目才能选好材料,才能做到紧扣中心写作,所以考前应该挑一些题目跟同学“说题”,或请老师“评题”,并不一定篇篇都动笔来写。 2.准备有关亲情、友情、励志、写人、写事的素材,把自己写的比较好的作文整理一下。 希望同学精神饱满投入战斗,传来佳音! 安徽省历年中考语文作文题

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详细答案版)

1.2019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会当凌绝顶,。(杜甫《望岳》)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 (5)《<论语>十二章》中感叹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的句子是“,”。 (6)李白《行路难》(其一)中“,”,表现了诗人对抱负终能施展的坚定信念。 (7)人生中,难免会受到不良风尚的干扰,我们只要努力学习,提高认识能力,就会不为所惑,正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中所说:“,。”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阿基姆明白,这个直到不久前还生龙活虎 ....的年轻人,此刻内心激荡着怎样的情感。他了解保尔的悲.剧.…… “阿基姆,难道你真的认为生活能把我逼进死角,把我压成一张薄饼吗?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他突然使劲抓住阿基姆的手紧压着他的胸脯,“只要它还在跳动,就别想叫我离开党。只有死,才能让我离开战斗行列。老兄,请你千万记住这一点。”

阿基姆沉默不语。他知道这绝不是漂亮话,而是一个身负重伤的战士的呐喊..。他明白,像保尔这样的人不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 (1)以上文段选自《》,作者是。(2分) (2)“生龙活虎”在句子中的意思是:。(2分)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2分) (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文段中“悲剧”指什么?②“呐喊”表达了保尔怎样的心声?(6分) 3.校学生会开展“读古诗·长知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请按要求修改活动通知。(6分) 通知 各位同学: 为了更好地落实“读古诗·长知识”活动要求,经研究决定,将在九年级召开“走进送别诗”专题学习活动,请认真整理学过的送别诗,于5月17日下午3点在学校报告厅参加知识竟答活动。 2019年5月8日 ①通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2分)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③通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4分) 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常用的两种交通工具。(2分)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让节约成为一种精神 ①用水告急、用电告急!去年入夏以后,这样的信息不断充斥耳际,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再次成为各级紧急呼吁的重点和国人必须的选择。 ②曾几何时,“节约”两个字被打上了“过去时”的烙印,似乎成了不入时的代名词。不少人觉得,节约是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生产力水平低下时代的产物,在物质产品日益丰富、全民奔小康的今天,倡导节约已不合时宜。还有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高消费、超前消费是促进生产发展的动力源,如果没有消费作刺激、作牵引,就会造成市场流通不畅,生产停滞不前…… ③其实,提倡节约与我们发展经济奔小康、提高生活水平并不矛盾。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对于“节约”二字,我们也应该从更高层次、更深内涵上来理解、把握和追求,让节约成为我们统一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 ④让节约成为一种追求。在追求生活质量、追求生活品位的今天,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节约资源就是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干净的水源、清洁的空气、放心的食物……如今,缺水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地球上维系生命的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有人打了个比方,如果地球上的总水量是一杯水,那么其中淡水仅有1茶匙,而可直接利用的淡水只有1滴。我国又是世界上12个贫水国之一,其可利用淡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可见节约用水,乃至于节约一切资源,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密切相关。 ⑤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当你离开家或办公室时,你应该记得把电器开关关上:当水龙头滴漏时,你应该想到先用一个容器把水接下来,再请人抓紧修理:当你扔掉一张纸时,你应该意识到它的另一面还可以用,而这样做可以减少一半的用纸量。节约是一种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事,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通过节约,我们可以保护一条河流,少建一座电站,拯救一片森林,保留一处资源…… ⑥让节约成为一种精神。节约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意志和品德。古人有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这里的节俭便是节约,便是告诫人们要力戒奢侈和铺张浪费。 ⑦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大力提倡“节约每一个铜板,为着中国的革命事业”。今天,战争的烟云虽已远逝,勤俭节约的真理却并未失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命神圣而任重道远,非常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让节约成为一种传统、一种追求、一种习惯,更成为一种精神吧! 1.通读全文,说说本文作者表达了一种什么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明作者的观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④段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中谈到“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你有哪些节约的好习惯?请用与本段相同的句式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此我们应大力提倡。请你为宣传节约拟一句标语和一副对联(或对偶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容忍别人等于善待自己 “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周瑜临死时说的。周瑜至死仍未明白,自己和诸葛亮在才智上并没有多大的差距,而是缺少了诸葛的大度,因为这,他被诸葛亮三气而死,留给后人的是无限的感慨

最新人教版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21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试题解析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 ....6.句.)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 ②,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 ③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④,小麦覆陇黄。 (白居易《观刈麦》) ⑤晓镜但愁云鬓改,。(李商隐《无题》) ⑥,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⑦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⑧,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默写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四句……。 【解析】本题是对古诗文名句积累的考查。 【答案】(1)①不求闻达于诸侯②海日生残夜③草色遥看近却无 ④夜来南风起⑤夜吟应觉月光寒⑥政通人和⑦千里共婵娟 ⑧夕阳西下(共6分,选填6句,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共4分,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与泰山相比,黄山要文气一些,没有寺庙香火,像一个不ān世事的人,自然、质朴。进山的人不求佛拜祖,不烧香许愿,它就这样敞开自己,接纳每一个有缘相见的人。作为一座山,这是它的本分。山风凌厉,劲松回击,那些松树终把山风抽打到呜咽。奇石耸立,云海变幻,黄山总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心灵的振撼。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不ān世事( ) 劲.松( ) 呜咽.( ) (2)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 (3)“厉”在《新华字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文中的“凌厉”的“厉”意思应为( ) A.严格 B.严厉 C.凶猛 (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 【解析】本题是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 第(1)题考查汉字的读音,解答时,要注意“劲”不能读成“jìn”;“咽”不能读成“yàn”。 第(2)题考查字形,“震撼”指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或感动,因此是内心受到“震动”。 第(3)题考查词义理解,这里“凌厉”形容“山风”,很明显,“严格”与“严厉”都无法形容“山风”,与之能搭配的只有“猛烈”,因此选C项。 第(4)题考查修辞,因反问=否定,所以要求在不改变原句意思的基础上改为反问句,需先将原句改为否定,即“作为一座山,这不是它的本分。第二步再改为反问,即“作为一座山,这难道不正是它的本分吗?”。 【答案】(1)谙 jìng yè( 共3分。每空1分) (2)振撼震撼 (共2分。每空1分) (3)C(共2分) (4)作为一座山,这难道不正是它的本分吗?(共2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 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以上文段出自《》,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 (2)《海底两万里》是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开始,到____________(潜艇名)被大西洋漩涡吞噬结束,悬念迭出,环环相加,读者始终

2016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6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 试题解析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 ....6.句.)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 ②,江春入旧 年。(王湾《次北固山》) ③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④,小麦覆陇 黄。(白居易《观刈麦》) ⑤晓镜但愁云鬓 改,。(李商隐《无题》) ⑥,百废具 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⑦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⑧,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默写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四句。 【解析】本题是对古诗文名句积累的考查。 【答案】(1)①不求闻达于诸侯②海日生残夜③草色遥看近却 无 ④夜来南风起⑤夜吟应觉月光寒⑥政通人和⑦千里共婵 娟 ⑧夕阳西下(共6分,选填6句,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共4分,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与泰山相比,黄山要文气一些,没有寺庙香火,像一个不ān世事的人,自然、质朴。进山的人不求佛拜祖,不烧香许愿,它就这样敞开自己,接纳每一个有缘相见的人。作为一座山,这是它的本分。山风凌厉,劲松回击,那些松树终把山风抽打到呜咽。奇石耸立,云海变幻,黄山总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心

灵的振撼。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不ān世事()劲.松()呜咽.() (2)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 (3)“厉”在《新华字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文中的“凌厉”的“厉”意思应为() A.严格 B.严厉 C.凶猛 (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 【解析】本题是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 第(1)题考查汉字的读音,解答时,要注意“劲”不能读成 “jìn”;“咽”不能读成“yàn”。 第(2)题考查字形,“震撼”指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或感动,因此是内心受到“震动”。 第(3)题考查词义理解,这里“凌厉”形容“山风”,很明显,“严格”与“严厉”都无法形容“山风”,与之能搭配的只有“猛烈”,因此选C 项。 第(4)题考查修辞,因反问=否定,所以要求在不改变原句意思的基础上改为反问句,需先将原句改为否定,即“作为一座山,这不是它的本分。第二步再改为反问,即“作为一座山,这难道不正是它的本分吗?”。 【答案】(1)谙jìng yè(共3分。每空1分)(2)振撼震撼(共2分。每空1分)(3)C(共2分)(4)作为一座山,这难道不正是它的本分吗?(共2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以上文段出自《》,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 (2)《海底两万里》是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开始,到____________(潜艇名)被大西洋漩涡吞噬结束,悬念迭出,环环相加,读者始终想解开一个谜:船长__________________(人名)究竟是什么人?

2016安徽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要点

这个话题,看似每位老师都熟悉,尤其初三的老师,几乎每个星期都要讲至少一篇议论文。但我们中大部分老师可能都跟我一样,没有在区里给大家交流过我们的心得。为什么?我认为,我们平时工作也兢兢业业,也很辛苦,只是没时间进行梳理、总结罢了。今天,通过这次交流,希望达到两个目的:1.我们也来试着做一个善思考、爱总结的有心的老师。2.如何让我们老师和学生在复习议论文时都有法可循,有法可依,不单纯靠重复性的题海战术去提分。从而减轻我们老师和学生的负担。 我们先交流几个问题:如何让生读懂议论文(即如何整体把握议论文);议论文考点有哪些,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我先谈谈我的看法:我平时让同学读议论文,先看题目,是论点还是论题,如果是论点,就看看文章是如何证明论点的;如果是论题,就先读文找论点。 考点一:论点 题型一:写出中心论点 思路:先看标题再看首句;结尾过渡留心注意;自己概括观点明确,围绕论题不要偏离。题型二:找分论点(从哪些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 思路:思路清晰细分辨,手段句子要注意,上下语段要关注,看看是否合一起。 题型三:补写分论点 思路:关注本段内容及上下分论点的句式结构。 题型四:拟标题 思路:标题有时是中心论点的见解表述,有时论题,根据这一特点拟题。 题型五:论点是怎样提炼出来的 掌握常见的几种提出论点的方式:1.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纳论点;2.引用名言,从而引出中心论点;3.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4.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 考点二:论据 题型一:指出文中列举的事例或引用的名言有什么作用 思路:论据在开头,一般只要围绕三方面回答即可。即:引出论题或论点;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了中心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论据在文中,一般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或某一具体的观点,要遵循就近原则,不能直接靠在论点上。 论据在结尾,除了深化中心论点、得出结论外,还可能有补充论证的作用。

最新50套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最新50套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不求甚解(节选) 马南邨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⑧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⑨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2018年安徽省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8年安徽省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语文 (试题卷) 注意事项: 注意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1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券”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所以动心忍 性,。 (《孟子》) 水河澹 澹,。 (《曹操(观沧海》) 至于夏水襄 陵,。 (郦道元《三峡》) ,恨别鸟惊 心。(杜甫《春望》) ,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借酒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面对衣着华丽的“同舍生”的态度是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森林是地球之肺,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的森林的fù盖率却比较低,这难道不令人担忧吗? 1981年,我国立法规定适龄公民必须l行植树义务。政府通过广泛宣传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使人均绿地面积有所增加。放眼未来,我们必须进一步行动起来,自觉爱绿、植绿、护绿,让绿水清山遍布租国大地。 (1)根据拼音写双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fù()盖比较()l ()行 (2)最后一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 (3)“适龄公民”中”适”的意思是() A.切合、相合 B.刚才、方才 C.往, 到 D.舒服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 句: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用苦痛换来欢乐”是他写给埃尔多迪伯爵夫人信中的话也是他的人生写照。他是() A.罗曼,罗兰 B.贝多芬 C.米开朗琪 罗 D.托尔斯泰 (2)“却说那【甲】久坐林间,盼望行者不到,将行李搭在马上,一只手执着降妖宝杖,一只手牵着缰绳,出松林向南观看。” 上面文字中【甲】指的是《西游记》中的,他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终成正果,受封为。 4.学校开服东班经典”设书活动请你参加。(12分) 【我阅读我朗涌】 (1)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情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报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朗诵这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我阅读我分享】 (2)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装索中变得深邃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同举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最后,视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

习惯成自然(2007安徽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

习惯成自然 叶圣陶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⑧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旦盟查叠盛翌邀:。擅堡丝盎。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9.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分) 10.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4分) 11.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4分) 12.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3分)

2019-2020年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汇编

2010年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汇编 【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 (17分) 科学不怕挑战 沈致远 ①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 进化,至今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 ②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 ③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根本不同,有些科 学家一时难以接受。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说:“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tóu)子。”他还多次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 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爱因斯坦屡败屡战,苦思冥想出一个特别刁钻 的“理想实验”。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清晨才豁然开朗,利用相 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爱因斯坦仍然固执己见,以至另一位科学家厄 伦费斯特都忍不住说:“爱因斯坦,你真不像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的相对论了。”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促进了量子 力学的发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 ④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频发 难,甚至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 越勇,而创世说却破绽百出,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频送秋波求援。 ⑤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⑥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 牌。其实,这些人趁早收旗为好,否则,等到发现挡箭牌其实是箭靶子时,悔之 晚矣。 ⑦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直面挑战,意在求真求是。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7 (4分) 6.第③④段运用了事例来论证,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 (4分) 7.第⑤段申两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4分) 8.第⑥段中"科学"一词为什么加上引号? (2分) 9.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3分) 〔一〕(17分) 5 科学不怕挑战(或“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4分)

202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 150 分(其中卷面书写占 5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语文积累与运用( 35 分) (7)龚自珍《己亥杂诗》中, 奉献的传统美德。 ”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中华民族无私2.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4)题。( 11 分) 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 .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 .石头的表面,使 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 bì,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 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 bó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 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 ! 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 分) 分泌.( ) 腐蚀.( ) 绝 bì( ) bó( )斗 (2)“不期而至”中“期”的意思是 ( )(3 分) A. 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 B.约定时日 C.盼望,希望 D.一周年,一整月 (3)画线句子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 2 分) ( 4)请把下面句子改为陈述句。( 2 分) 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 3. 九年级( 1)班开展“走进博物馆”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4 分) (1)请按提示修改“实践活动注意事项”。( 6 分) 实践活动注意事项 敬爱的同学们: 为保证本次活动顺利开展,请注意以下事项。 1. 严格尊重活动安全的各项规定,确保人身、财物安全。 2. 按照规定的时间,准时到达指定地点。 3. 举止文明,保持安静,听从指挥,有序参观。 4. 仔细观察,认真听讲,勤于记录,积极参与互动。 2019 年 10 月 15 日 九年级( 1)班班委会 ①注意事项中用语不得体的一处是“ ”,应改为“ ”。( 2 分) ②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 2 分) ③注意事项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2 分)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三道题,请你回答。( 8 分) ①在“建筑文化展厅”,导游介绍古代建筑亭、台、楼、阁时,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请你填写相应建筑 的名称。( 3 分) 欧阳修宴饮 ,笑谈“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陈子昂驻足 ,慨叹“前不见 古人,后不见来者”;崔颢置身 ,吟咏“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王勃凭栏滕王阁, 激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②在“文化名人展厅”,展示屏上有一道古代文化名人“名”与“字”的搭配题,请你将正确选项填入表 格。 名人的“字”: A.幼安 B. 子美 C.孔明 1.默写。( 10 分) (1) (2) (3) (4) (5) (6) 的精神品 格。 日月之行, ,千树万树梨花开。 谈笑有鸿儒, ,千里共婵娟。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中,描写春天鸟类活动的句子是: 《岳阳楼记》中,“ 曹操《观沧海》)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刘禹锡《陋室铭》) 苏轼《水调歌头》) , 。” ”表现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苦己为人

2019安徽中考语文复习之议论文阅读

2019安徽中考语文复习复习之 议论文阅读 考情: 安徽近9年考查 4 次议论文。主要考查读书学习和成长励志这两类主题。字数在600-900字之间。考点:必考点:提取并概括中心论点。高频考点:信息提取概括、论证方法及作用、概括或补写论据、句段作用。其他考点:划分文章结构层次、分析论证思路、议论文语言分析(词语指代、品析句子)、主观表达、引号作用。 练习: 一、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向善而生,终遇美好 ①罗素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善良的源泉来自于人的内心,心存善念的人观世界,世界便是美好的。 ②心中充满恶念的人,看别人的眼光就会变异,而心中充满友谊、宽容的人,便会给别人和自己带来欢乐。苏东坡一次与佛印和尚辩经,两人坐于蒲团之上,相论许久。”苏东坡问佛印:“在你的慧眼看来,你觉得我像什么样呢?”对于朋友的询问,佛印只是赞道:“我看你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很高兴,却把话题转到了佛印身上,讽刺他:“你想知道我看你像什么样吗?就像一坨牛屎!”说完,苏东坡哈哈大笑,而佛印只是笑而不语,似乎没有生气。苏东坡满意而归,与小妹言及此事。小妹说:“佛家有言,心在地狱缘恶念,你心中有牛屎,才会把别人看成牛屎。”苏东坡听罢,满脸愧色。 ③善良,很普遍 ..,却又很珍贵。“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 为之。”生命的品质会在点滴的善念中得以升华。 ④善和恶有时只是一念之差,一线之距。丰子恺先生的回忆录里面记载着一段关于他的恩师李叔同的轶事。上音乐课时,有一个学生在下面看闲书,另一个学生则随地吐痰。李先生是个极其严肃的人,他当场看到了却不出声,下课后,李先生请那两位同学留下来,用很和缓的声音对他们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闲书,也不要随地吐痰。两个学生觉得老师小题大作,刚要申辩,只见这位德高望重的先生向他们鞠了一躬,两个学生顿时满脸通红。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复习议论文的有关知识 2、阅读训练,巩固训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找出各文中的三要素、论证方式、论证方法、结构、语言 2、能运用所学知识做阅读题 三、议论文阅读要求 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2、弄清文章的类别归属(立论、驳论或二者结合); 3、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并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4、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层次(纵式结构、横式结构、“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 5、认识、分析论据类型,具体分析其作用; 6、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7、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能抓住关键词语、典型语句,注意分析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8、分析写法上的其他特点(如夹叙夹议、议论中的说明和过渡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 9、运用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 四、能力要求 1、判断、归纳中心论点。 2、认识、区分论据类型。

3、辨识、掌握论证方法。 4、理清、划分论证结构。 5、理解、概括思想内容。 6、揣摩、体会词句含义。 7、分析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证语言。 8、感受、领悟生活启示。 五、备考指导 解答议论文阅读题,首先要通览全文,迅速把握统率全文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中心论点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多数出现在文章的前面,有时也出现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判断时,不可误把论题当作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只有分论点,这就需要综合分论点,使其成为中心论点。还有的议论文不明确提出中心论点,这便要领会论题和的写作意图,从中进行归纳,归纳时既要做到内容全面,又要注意文字简洁。 把握中心论点之后,再通过仔细阅读全文,去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此时要思考是通过什么方式提出中心论点的(即提出问题),如何围绕中心论点从哪些方面、运用什么方法展开论述的(即分析问题),又是怎样强调和深化中心论点的(即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辨识论点的提出方式、论据的类型、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特点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论证方法中的概念具有交叉关系和从属关系,如对比论证既包括事例的正反对比,又包括道理的正反对比,又如引证和喻证都属于道理论证。 对于议论文语言的解析和品味题的解答,一般方法是: 1、解析词句的含义时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旨。不论是解词义还是析句义,都要理解揣摩它的表达作用。 2、议论文的语言非常讲究准确、严密的措词,很有逻辑性和分寸感。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