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法理论上的重大过失是指行为人因疏忽或过于自信不仅没有遵守法律对他较高的注意之要求

民法理论上的重大过失是指行为人因疏忽或过于自信不仅没有遵守法律对他较高的注意之要求

民法理论上的重大过失是指行为人因疏忽或过于自信不仅没有遵守法律对他较高的注意之要求
民法理论上的重大过失是指行为人因疏忽或过于自信不仅没有遵守法律对他较高的注意之要求

民法理论上的重大过失是指行为人因疏忽或过于自信不仅没有遵守法律对他较高的注意之要求

民法理论上的重大过失是指行为人因疏忽或过于自信不仅没有遵守法律对他较高的注意之要求,甚至连人们一般应该注意并能够注意的要求都未达到,以致造成某种损害后果。

重大过失是指在正常情况下责任人在法律行为能力范围内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但轻信事故不会发生而未采取措施所造成的事故及损失为过失,重大过失是一般人都能预见,作为有相应工作能力的人员却没有预见或疏忽轻信不会发生而造成的事故就是重大过失。

过失与重大过失。过失行为是行为人无法预计自己的行为将产生何种后果;重大过失是行为人能够预计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只是报有一种侥幸心里,继续自己的行为。

重大过失在各种与法律有关的文章中是常见的。但是,什么是重大过失,很难找出有法律效力的定义。

一般可以接受的定义是,重大过失是过失程度比较大的,可以避免的过失。用比较书面化的形式表示就是:应当预料会发生不利后果,但是轻信可以避免,从而致使损害发生的一种过失。

从某种程度说,对于损害的发生,已经有迹象,比如仪器仪表的显示、轻微损失的发展、对方当事人的警告或类似声明,因过失方的原因,例如侥幸心理、不予重视、应对措施不力等,造成的损失。这种过失也是严重不负责任的一种过失。

2010年7日起实施,其中第三十五条规定:“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该条款中的劳务关系

是指提供劳务一方为接受劳务一方提供劳务服务,由接受劳务一方按照约定支付报酬而建立的一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1的规定,但第三十五条调整的是自然人之间的劳务关系,而第三十四条调整的是用人单位与自然人之间的劳务关系,本文所探讨的是第三十五条前句的规定,即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而产生的雇主责任,指的是雇主因雇员的侵权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而承担的赔偿责任。

世界各国对雇主责任的立法主要采无过错或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其中英美法采无过错归责原则,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时造成他人损害,不论雇主有无过错,均由雇主对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在此基础上,若雇员的侵权行为在法律上属于无过错责任的,则不以雇员过错作

- 1 -

为雇主承担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如为过错责任的,则须以雇员过错为要件。就大陆法系而言,法国法采无过错责任原则,只要雇员行为符合侵权行为要件,雇主就应当对雇员的行为承担责任,而不因选任雇员没有过错而免责。德国法则采过错推定原则,雇员在实施雇佣活动过程中致人损害,推定雇主具有过错,但雇主举证证明自己在选任、监督雇员及提供工具设备时已尽必要注意义务的,可以免责。在我国,个人劳务关系主要由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调整,因为劳务关系属于平等的社会关系,遵循“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原则,但无论是民法通则还是合同法均未就个人劳务纠纷中的雇员侵权案件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最高院关于《人身损害司法解释》出台后,为该类案件的处理明确了适用的法律依据,其中第九条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可见《人身损害司法解释》对雇主责任采用的是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新实施的《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同样采无过错责任原则,其规定:“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确立,旨在更好的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符合侵权法的基本社会功能。如将雇主存在过错作为雇

主责任的前提条件,雇主可以通过举证证明自己无过错而免责,将造成受害人更大的风险。

二、雇主对雇员的替代责任

既然我们在立法上对雇主责任采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则雇主不是对自身行为承担责任,而是对他人行为承担责任,所以从侵权责任形态上看,雇员致人损害,雇主承担的是一种替代责任。

(一)雇主替代责任的理论基础

根据传统民法“谁过错,谁负责”的理念,雇员致损应当由其自行负责,但雇主责任条款明确规定虽然雇主本身不是实施侵权行为的主体,但仍应对雇员的致损行为承担责任,其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点:1、雇主通过雇员的劳务协助获取利益,期间对他人权利造成损害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大,所以应由获利的雇主承担赔偿责任。3。

(二)雇主替代责任的构成要件

雇主及雇员之间形成劳务关系。在司法实践中,认定个人之间是否存在劳务关系一般来说没有太大争议,首先看双方是否签订书面劳务协议,在没有劳务合同的情形下,可以通过查明以下事实来认定双方是否存在劳务关系:第一,雇员是否为雇主提供劳务并获得报酬;第二,雇员从事劳务活动期间是否接受雇主的支配和约束;第三,雇员是否使用由雇主提供的工具或设备进行劳务活动。

- 2 -

关于劳务关系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还涉及到两个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一是正确区分劳务关系、劳动关系、劳务派遣关系的问题,二是正确区分劳务关系、义务帮工关系的问题。

对于雇员过错这一点,还要进行进一步区分。如果雇员从事的劳务行为属于适用过错责任的场合,雇主仅在雇员主观上有过错的情形下承担责任;如果雇员从事的劳务行为属于适

、用无过错责任的场合,不论雇员主观上有无过错,雇主均应对雇员的侵权行为承担责任5受害人仅起诉雇主、仅有受害人损害,受害人起诉雇主和雇员连带赔偿、既有受害人损害,又有雇员损害,从而产生两个诉讼。、原被告间是否形成了雇佣关系即被告对原告的人身损害是否承担雇主的赔偿责任;2、被告反诉请求是否成立以及原告应承担的范围和份额。关于第一个焦点问题是没有争议的,原告在事故发生时系为被告从事雇佣活动,双方之间的雇佣关系成立,原告作为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应由作为雇主的被告承担赔偿责任。关于第二个焦点问题,原告因交通事故造成的各项损失,由于交警部门认定原告对事故负全部责任,具有重大过错,其应自行承担部分损失,经酌定为30,由被告负担。关于第三个焦点问题,关于被告人身以及财产损失,鉴于原告在本次交通事故中的重大过失,根据公平原则,酌定由原告负担30释:

王胜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解释与立法背景》,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页。

某些教材或文献将“雇主责任”表述为“用人者责任”,主要因为“雇主责任”的概念多存在于实行私有制的国家,但两者的涵义是相同的,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第十一条的条款中使用的也是雇主、雇员、雇佣关系,故此处笔者采用“雇主责任”的概念。

胡雪梅:《英国侵权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页。

王利明、周友军、高圣平:《中国侵权责任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页。

奚晓明、王利明:《侵权责任法裁判要旨与审判实务》,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页。参考书目:

张洪建、徐银波:《侵权责任法法条精义与案例指导》,法律出版社,20102年版。、高圣平、周友军、王利明:《中国侵权责任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4年版。、奚晓明、王利明:《侵权责任法裁判要旨与审判实务》,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6年版。

、中华人民法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法律出版社,2004

- 3 -

常安甫张新伟

随着我国《侵权责任法》的正式实施,它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中的有关规定相比较,其中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在审判实践中要加深对《侵权责任法》的理解。下面笔者主要谈谈对《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的理解以及在审判实践中如何与《人身损害赔偿解释》配合适用。

一、《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对个人劳务关系的相关法律规定

(一)、《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的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九条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第十一条规

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全生产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者分包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二、《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存在的不足

(一)、《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中“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的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此种情形适用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

- 4 -

与《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九条规定的雇主承担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一致的,但却没有像《人身损害赔偿解释》那样规定雇主的追偿权。也就是在提供劳务一方在提供劳务中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人损害时,接受劳务的一方是否对提供劳务一方享有追偿权,没有明确规定。该规定不具体,更不具有操作性。

(二)、《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中“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的规定采用过错责任原则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时,有认真完成雇主所指示的工作的义务,同时应负有照顾自已的义务,否则一旦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不问提供劳务一方是否有过错,接受劳务一方都得承担责任,显失公平。但该条并未规定接受劳务一方对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他人损害的提供劳务一方享有追偿权,存在不足。同时该条亦未规定劳务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提供劳务的一方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的追索选择权,亦未明确接受劳务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后,是否可以向第三人追偿以及发包

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者分包业务的接受劳务的一方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如何承担责任的问题。而实践中这种情形是非常多见的。

三、如何在审判实践中正确理解和适用《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

笔者认为,首先应认定个人之间所形成的劳务关系就是一种雇佣关系。《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中的劳务关系是指提供劳务一方为接受劳务一方提供劳务服务,由接受劳务一方按照约定支付报酬而建立的一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这种劳务关系实质上应理解为雇佣关系,提供劳务一方为雇员,接受劳务一方指雇主。本条中实质上是以“提供劳务一方”、“接受劳务一方”、“劳务”、“劳务关系”等术语分别取代了“雇员”、“雇主”、“雇佣”、“雇佣关系”等术语。

其次在审判实践中应借鉴《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九条、第十一条的规定,对于提供劳务一方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允许接受劳务一方行使对提供劳务一方的追偿权,前提条件以提供劳务一方具有故意或重大过失为限。虽然《侵权责任法》和《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并未对故意或重大过失作出明确界定,在司法实践中也留给法官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但笔者认为“故意”所体现的是提供劳务一方明知道自己在执行职务过程中的行为会造成他人损害,仍积极促成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重大过失”主要体现对注意义务的违背。

- 5 -

提供劳务一方即使不通过专业判断,只需达到普通善意人的基本认识程度并稍加注意,就能避免损害的发生。当然,在具体的个案对雇员主观上的过错程度,还应当结合侵权行为发生时的情况、损害程度、行为人事中和事后有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的进一步扩大等因素予以认可。对于提供劳务一方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因一般过失致人损害的,接受劳务一方承担替代责任后请求行使对提供劳务一方的追偿权的不予支持。

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程承担相应的责任,采用的是过错责任原则。因此,提供劳务一方在提供劳务过程中遭受人身损害也有自身存在过错的情况,对此,提供劳务一方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完全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责任也显示公平。对此《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损害人的民事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也规定:“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责任。”第二十七条规定:“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也就是说,如果提供劳务一方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致自己受到伤害,则可以免除或减轻接受劳务一方的赔偿责任;如果提供劳务一方只存在一般过失,则不减轻接受劳务一方的赔偿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取代了《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十一条中“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中雇主承担无过错责任的规定。

提供劳务一方在提供劳务过程中被第三人侵害的情况,在司法实践中也是经常发生的,但《侵权责任法》对此并没有明确规定,在审判实践中,如果遇到第三人侵害提供劳务一方

“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时,仍应适用《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十一条中:

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的规定。

- 6 -

2011年度上海市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参照表(单位: 元) 序号赔偿项目赔偿依据及标准

1 医疗费凭正规医疗费票据

2 护理费按实际产生的费用计算,家属护理的按家属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

3 营养费 20-40元/天×营养期限

4 误工费按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无法证明的,按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5 住宿费合理发生、实际费用

6 交通费按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需提供票据

7 住院伙食补助费 20元/天×住院时间

8 物损费受损坏的车辆、衣物、手表等财务的损失 9 鉴定费凭鉴定费发票

10 律师代理费凭律师费发票

11 伤残赔偿金

60周岁以下:

(1)城镇居民31838×20×伤残等级系数

(2)农村居民13746×20×系数

61—75周岁

- 7 -

(1)城镇居民31838×年限×系数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 (2)农村居民13746×年限×系数

5周岁以上 7

(1)城镇居民31838×5×系数

2)农村居民13746×5×系数 (

12 残疾辅助器具费普通实用器具的合理标准计算 13 丧葬费 3896元×6个月=23376元

14 被抚养人生活费城镇居民23200×年限(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农村居民9804×年限(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5 死亡赔偿金 1、(城镇居民) 60周岁及以下 636760

61—75周岁31838×年限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 75周岁以上 159190

2、(农村居民) 60周岁及以下 274920 61—75周岁13746×年限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

75周岁以上 68730

16 精神抚慰金 50000元×伤残系数

死亡为50000元

17 死亡事故家属处理事故合理性支出赔偿三个亲属一个月的误工费、交通费、住宿费

- 8 -

侵权责任法》施行后雇员受害赔偿案件的几点变化

内容摘要:《侵权责任法》施行后~在司法实务中存在的、大量雇员受害赔偿纠纷案件~有哪些新变化,本文主要从该法第35条的理解与延伸~结合相关审判案例~分别从案由、归责原则、法律关系、举证责任、第三人侵权、被抚养人生活费等诸方面作简要分析。并期望最高法院尽快制定出精细的、具有操作性的侵权法司法解释。

雇员受害赔偿纠纷~是指在雇佣法律关系中~雇员在从事雇主授权或者指示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劳务活动中受到损害~由雇主承担赔偿责任而引起的纠纷。《侵权责任法》施行后~对于这类纠纷有了不同的规定~在法律适用上也产生了很多不同的理解~笔者结合司法实践中的粗浅体会~作以下探讨。

一、案由发生变化。

2008年4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行,》在“特殊类型的侵权纠纷”项下规定了“雇员受害赔偿纠纷”这一案由。既然规定在“特殊类型的侵权纠纷”项下~则这类纠纷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侵权责任法》施行后~为方便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需要对原《案由规定》作进一步调整和补充。

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2月18日发布了《关于修改<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决定》~在第二级案由“三十、侵权责任纠纷”项下增加“345、提供劳务者受- 9 -

害责任纠纷”~删除了“特殊类型的侵权纠纷,当然包括雇员受害赔偿纠纷,”案由。

二、雇员与其他自然人形成劳务关系后归责原则的变化。

《侵权责任法》第35条明确规定: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是我国法律首次明确规定雇员受害赔偿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如何理解这个条文的后半句,我认为~提供劳务一方在提供劳务过程中受到伤害~是否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责任~要看哪一方存在过错。有过错的~当然承担责任,没有过错的~就不承担责任。法条中“相应的责任”~就是与过错程度相适应~与原因力比例相适应。如果系提供劳务一方自己造成的损害~己方存在过失~则提供劳务者对于自己的过失造成的损害~应当承担责任。如果其与接受劳务一方构成混合过错~则应按照过失相抵规则确定赔偿责任。如果能够查明完全是一方的过错所致~则由有过错一方承担全部责任。我个人理解~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雇员、雇主均为自然人~相比较而言~自然人雇主比法人类雇主承担责任要轻一些~因此这里采用了过错责任归责原则。这就改变了最高法院人损解释中规定的无过错归责原则~相应减轻了雇主的责任~加重了雇员的注意义务~体现了公平原三、雇员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务关系后归责原则的适用。

《侵权责任法》第35条仅规定了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雇员受害赔偿的归责原则~并没有明确规定个人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劳务关系~适用过错归责原则呢~还是适用无过错归责原则,我们知道~自然人与用人单位之间~绝大多数形成的是劳动关系~应通过《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予以调整。员工在工作中受伤的~

可以直接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申请认定工伤~而后经劳动能力鉴定后~依法获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所以《侵权责任法》没有必要再对此作出规定。

但是~现实中也存在个人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劳务关系的情况。我们这里主要探讨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一部分自然人与用人单位

- 10 -

确实形成了劳务关系~如某轴承制造销售有限公司利用1天的时间~临时找了2个人为公司搬砖砌墙~日劳务费各300元。这种情形下~2名雇员的工作~与公司正常的轴承制造销售工作无任何关系。一旦在砌墙过程中受伤~应如何适用法律,应采用哪一种归责原则,

第二种情形是~已经办理了退休手续、年龄确实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自然人被某用人单位聘用工作中受伤~应如何适用法律和归责原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七条“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的规定~年龄已经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自然人被某用人单位聘用工作的~双方形成的是劳务关系。如笔者正在办理的高仁华案件~其退休后又找了一份工作并在工作中受伤~其与单位形成的是劳务关系。简要案情是~原告高仁华出生于1953年12月16日~2003年12月30日原工作单位大连大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其办理了退休手续。2010年7月19日~原告在大连百年商城百乐亭日式烧肉餐厅,个体工商户,工作时滑倒受伤~被医院诊断为右尺、桡骨远端骨折。2010年12月24日~原告委托笔者将展某某起诉到中山区人民法院

~法院以“雇员受害赔偿纠纷”案由立案并开庭审理~现仍在审理过程中。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情形中的雇员与用人单位形成的都是劳务关系~受到损害的~仍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这是因为~作为法人雇主的用人单位来讲~其应当比自然人雇主具有更高的安全注意义务~也具有更强一些的赔偿能力。则对于此类

雇员受害赔偿的归责原则~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没有失效之前~仍应适用司法解释的规定。

四、超过退休年龄的农民工因打工而受伤的~是“劳务”还是“劳动”,

目前~针对超龄职工在工作中受伤是否为工伤的认定在全国各个

- 11 -

省市规定并不相同~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明确规定不予受理。如《北京市实施 <工伤保险条例>办法》规定不予受理~其规定:“工伤认定申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受伤害人员是用人单位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或者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二)明确规定可以享受劳动保险。如《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医疗保险局关于实施<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本市用人单位聘用的退休人员发生事故伤害的~其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按照《实施办法》的规定执行~工伤保险待遇参照《实施办法》的规定由聘用单位支付。” (三)没有明确规定~如大连市对此未规定~但大连市司法实践中的通常做法是按照雇员受害赔偿纠纷处理~如笔者2010年办理的吴凤艳案件~旅顺口区人民法院就是按照“雇员受害赔偿纠纷”予以立案~最终调解结案。

对于这个问题~早在2007年7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就作出《关于离退休人员与现单位之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以及工作时间内受伤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问题的答复》[(2007)行他字第6号]:“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第六十一条等有关规定~离退休人员受聘于现工作单位~现工作单位已经为其缴纳了工伤保险费~其在受聘期间因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这里要特别注意~该《答复》中明确:“现工作单位已经为其缴纳了工伤保险费”的按工伤处理。那么~现工作单位没有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如何处理,对此~2010年3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又作出《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因工伤亡的~应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请示的答

复》,(2010)行他字第10号,明确为~用人单位聘用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务工农民~在工作时间内、因工作原因伤亡的~应当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工伤认定。

五、被抚养人生活费的“存废之争”。

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误工费、残疾生活补助具费、残疾赔偿金、丧葬费、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损害抚慰金等九项~没有规定被

- 12 -

抚养人生活费。那么在以后大量的雇员受害赔偿纠纷中~还能否主张被抚养人生活费这一赔偿项目,对此~在律师界,特别是代理雇主一方的律师,的一种理解是~该赔偿项目已经被完全取消~理由是被侵权人,受害人,已经获得了误工费或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如果不发生人身损害事件~权利人也就是用自己劳动所得的报酬,相当于误工费,支付被抚养人的生活费用~因此认为在法律中再另行规定该赔偿项目~属于重复规定~有加重侵权人负担之嫌~不符合民法所倡导的公平原则和侵权责任法的“填补”原则。第二种理解是~在我国《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中均有“被抚养人生活费”的规定~《侵权责任法》予以取消的话~将无法与上述三部法律相衔接~造成法律适用上的混乱。特别是2010年6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第4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侵权责任法审理民事纠纷案件~如受害人有被扶养人的~应当依据《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将被扶养人生活费计入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 这就使有被扶养人的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与立法精神一致了~同时也与最高法院人身损害司法解释的作法完全一致。也就是说~侵权责任法规定的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等于人损司法解释规定的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和被扶养人生活费之和。笔者认为~最高法院的《通知》导向很明确~廓清了人们头脑中的疑云~在今后的此类案件中~受害人仍可主张被抚养人生活费这

一项目。笔者在《侵权责任法》施行之后代理的一起雇员受害赔偿纠纷案件~就依法主张了被抚养人生活费这一赔偿项目~并获得了法院的支持。2010年6月9日16时许~原告杨忠林接受被告王守敏雇佣为人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在安装过程中原告从被安装人房屋上坠下~被医院诊断为脾破裂~并进行了脾切除手术。2010年10月28日原告委托笔者将被告起诉到普兰店市人民法院~索赔项目中包括被抚养人生活费24528元及残疾赔偿金等共计20多万元。今年3月23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支持了其中的被抚养人生活费24528元,15330元×8年?2人×40%,。

- 13 -

六、举证责任上的变化。

笔者认为~侵权责任法第35条的规定~明显加重了雇员一方的举证责任~受损害的雇员不仅要证明侵权行为的存在,因劳务受到损害,、损害的后果~还要证明雇主有过错。今后作为雇员受害赔偿纠纷案件的代理人~应对这一变化有清醒的认识。这里~不仅是举证责任上的变化~还包括减轻自然人雇主赔偿责任上的变化。在无过错责任原则下~一般而言~要求雇员有重大过失~才能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而在过错责任原则下~雇员有一般的过失~也应当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七、雇员在第三人侵权时赔偿义务主体的变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该条文规定了第三人侵权致雇员损害的~雇员享有选择权~其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但《侵权责任法》没有明确规定雇员在提供劳务时因因第三人原因受到损害的~接受劳务一方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侵权责任

法》第28条规定~损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再结合第35条来分析~第三人侵权致雇员损害~如果雇主无过错~则雇员此时不享有“既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的选择权~其只能要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不能要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

综上~在《侵权责任法》施行后~关于雇员受害赔偿纠纷案件的几点变化~笔者作一简单探讨~希望律师同仁们在今后办理此类案件时~能够充分领会立法本意~不断提高执业水平。同时期望最高人民法院尽快就《侵权责任法》作出相应的司法解释~以破解目前司法实务中律师和法官所遇到的、法律适用上的一些难题。

- 14 -

- 15 -

如何处理重大医疗过失行为

如何处理重大医疗过失行为 医疗过失是包括责任过失及技术过失。责任过失指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由于过于自信或抱有侥幸心理能够避免,而造成了不良后果或者危害。技术过失指行为人在医疗过程中是尽职的,过失是行为人技术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即行为人学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引起的。程度严重的可能会升级为重大医疗过失,那么如何处理重大医疗过失呢? 一、如何处理重大医疗过失行为 重大医疗过失,不适用当事人申请处理程序和当事人协商处理(民事责任除外),其处理机关应是卫生行政主管机关和法院:它不属于当事人协调处理的范围(民事责任除外),当事人自行协商无效。 它不属于当事人协调处理的范围(民事责任除外),当事人自行协商无效。当事人协商解决中,医方是解决后7日内履行报告义务,需鉴定的由双方共同委托鉴定。鉴定费由双方协商预交和承担。争议解决前,卫生行政部门并无职责主动处理。对重大医疗过失事件,医方应在12小时内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调查,并应当进行医疗事故判定或移交医学会鉴定、鉴定费由医方负担。可见,准许当事人对重大医疗过失事件的民事责任之外的事宜自行协调解决,否定了医疗卫生行政部门的法定职责,有悖法意。 二、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处理原则是怎样的 应适用诉讼优先原则,即凡诉讼中可能处理的问题,卫生行政部门不处理或终止处理。但责令医方采取救治措施、对违反报告义务行为的处分等行政专有职权仍应履行。诉讼优先,明文规定适用于当事人申请处理争议的情形。似乎因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而启动的行政处理程序不应终止。但这势必导致对同一问题,不同国家机关同时认定,这是不适宜的。另一方面,医学会对法院已受理的事故鉴定,明文规定不受理,这势必导致卫生行政部门可能根本无法处理。我们认为,因报告而启动的行政处理程序,除专属于行政职权处理的事宜外,应终止处理。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四条,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如何认定重大过失的行为

如何认定重大过失的行为 题要 对于一般人能够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注意到,却没有注意,可以判定有过失。如果行为人证明自己在主观上已经尽到了如同处理自己的事项一样的注意义务,应认定其无过失;反之,则认定其有过失。该注意以具有相当知识和经验的人对于一定事件应尽的注意作为标准。 当前,随着人们交往的紧密,纠纷也开始增多,在民事案件明晰当事人责任时,可以依据我国民法上规定的故意、过失、重大过失等内容进行判断和分析。对于重大过失的行为,要对行为人应当承担的责任等方面进行判断。本文就认定重大过失的行为作相应介绍。 ▲一、什么的重大过失的行为 重大过失是指在正常情况下责任人在法律行为能力范 围内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但轻信事故不会发生 而未采取措施所造成的事故及损失为过失,重大过失是一般人都能预见,作为有相应工作能力的人员却没有预见或预见到但轻信不会发生而造成事故或损失的一种主观心态。 ▲二、过失与重大过失。 过失行为是行为人无法预计自己的行为将产生何种后果;

重大过失是行为人能够预计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只是报有一种侥幸心里,继续自己的行为。 ▲三、对重大过失的认定 对重大过失的认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为人行为是否需要承担责任以及承担责任的大小、方式等。判断时需要考虑行为人主观上对行为导致的危险的认识以及行为在客观上制造了巨大的风险这两个方面。重大过失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类型的重大过失,认定重大过失会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要对注意义务进行判断。 ▲一般认为,注意义务的客观标准有三: ▲1、普通人的注意。 这种注意义务是按照一般人(或者讲通常智识之人)在通常情况下应当能够注意到作为标准。对于一般人能够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注意到,却没有注意,可以判定有过失。 ▲2、应与处理自己的事务为同一注意标准。 这是一种主观标准。如果行为人证明自己在主观上已经尽到了如同处理自己的事项一样的注意义务,应认定其无过失;反之,则认定其有过失。 ▲3、善良管理人的注意。 该注意以具有相当知识和经验的人对于一定事件应尽的注意作为标准,客观地加以认定,为一种客观标准。 ▲4、如在很多情况下,鉴于保险合同专业性强的特殊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全文5篇]》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 [全文5篇]》 第一篇: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 报告制度 各科室: 为防范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制定的《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工作,特制定本制度,望各科室遵照执行。 一、各科室发生或发现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或造成不良影响的医疗纠纷后,应立即报告医患关系办和医政科,医院应于1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 (一)医疗机构名称; (二)当事医务人员的姓名、性别、科室、专业、职务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或入院时间、简要诊疗经过、目前状况; (四)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或医疗纠纷发生的时间、经过; (五)采取的医疗救治措施; (六)患方的要求。

二、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导致3名以上患者死亡、10名以上患者出现人身损害的,医院应当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 (一)医疗机构名称; (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或入院时间、简要诊疗经过、目前状况; (三)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发生的时间、经过。 三、医疗事故争议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确定为医疗事故,双方当事人协商或卫生行政部门调解解决的,医院应当在协商(调解)解决后向卫生行政部门作出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 (一)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二)双方当事人签定的协议书或行政调解书,载明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 (三)双方当事人签定的或行政调解达成的协议执行计划或执行情况; (四)医院整改措施。 四、各科室违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本制度的,按照医院有关文件规定进行处罚,并予以通报。 第二篇: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 一、我院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暂设在医务科,由兼职人员组成,负责本院医疗纠纷投诉受理等工作。

重大过失与故意行为的区别

重大过失与故意行为的区别 在理论层面上,人们经常将过失和故意行为统称为过错,但是根据法律的一般原理,重大过失一般是指过失程度比较大的过失,而故意行为就是指明知法律规定禁止违反的,那么重大过失与故意行为的区别是怎样的?接下来,法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 ▲重大过失与故意行为的区别: ▲(一)构造不同:“知”、“欲”上的差异 故意侵权与过失侵权实质性二分的理由之一,首先在于侵权故意与侵权过失二者的内部构造不同。就内部构造而言,可从“知”和“欲”两点来界分故意和过失。在故意,行为人“明知”、“预见”或“确信”损害结果或危险性会或基本上会发生;且对结果“欲求”、“默许”、或“接受”。如梅迪库斯曾指出,故意系指明知并想要发生依法定构成要件为决定性的事态。英美法上的界定亦相仿。而在(一般)过失,当它作为主观心理状态时,意指行为人对损害结果或危

险无认识也不欲求且不希望发生。这种构造上的不同,是二者最基本、最重要的差异;同时,也构成其他方面重要区别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重大过失。笔者认为重大过失是:行为人认识到损害或危险的可能(非必定)发生,或有意不去了解,同时,行为人也不希望结果发生。由此可明了,重大过失为何在法律上常与故意同等处理,因为它在认识因素上与故意同,而民法更重视对不当行为的防范(而非对意志的惩 罚)(关于重大过失的界定与性质,参见叶名怡:《重大过失理论的构建》,载《法学研究》2009年第6期,第77页及以下。)。 ▲(二)性质有别:主观过错与客观过错 在侵权法的语境下,过失越来越有所谓的“客观化”的倾向。所谓过失客观化,指的是在概念界定上、而不仅仅是在判断标准上,将过失等同于一种违反法定义务或注意义务、从而偏离一般理性人标准的(侵权)行为。英美法上negligence,其主要含义之一指的就是这种“过失侵权形式”,而非主观心态上的疏忽大意。另外,法国法也基本走向了过失客观化的道路。 这种过失客观化的倾向很多时候甚至被称作“过错的客观化”,对应的词语是相对于“主观过错”的“客观过错”(

对医疗过失行为的处理措施及程序

对医疗过失行为的处理措施及程序 第一条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第二条坚持不是医疗事故不赔偿的原则。第三条构成医疗事故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医务人同对患者实施了 第一条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第二条坚持不是医疗事故不赔偿的原则。 第三条构成医疗事故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医务人同对患者实施了医疗诊治行为 (二)患者出现了明显的人身损害结果,且该损害结果达到了《医疗事故处 理条例》规定的最低等级的损害标准; (三)患者的损害结果与医务人员实施的医疗诊治行为必须存在因果关系; (四)医疗人员实施的医疗诊治行为必须存在过错,主要是有违反医疗卫生 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的行为。 第四条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医疗事故: (一) 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生命垂危患者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 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 (三) 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四) 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五) 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 (六) 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第五条医疗事故等级的初步判断: 医疗事故分为四级(具体分级以卫生部规定为标准):(一)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 中国网 | 时间: 2002-08-21 | 文章来源:卫生部网站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的通知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二年八月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 第一条为防范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医疗事故报告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 第三条医疗机构发生或发现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后,应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 (一)医疗机构名称; (二)当事医务人员的姓名、性别、科室、专业、职务和/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国籍、就诊或入院时间、简要诊疗经过、

目前状况; (四)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发生的时间、经过; (五)采取的医疗救治措施; (六)患方的要求; (七)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四条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导致3名以上患者死亡、10名以上患者出现人身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逐级报告至卫生部;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疗机构发生上述情形的,还应当同时逐级报告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报告的内容包括:(一)医疗机构名称; (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国籍、就诊或入院时间、简要诊疗经过、目前状况; (三)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发生的时间、经过。 第五条医疗事故争议未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自协商解决之日起7日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 (一)双方当事人签定的协议书,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

侵权责任法试题 一

侵权责任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实施侵权行为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2.过错责任原则也叫过失责任原则,它是以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的基本条件的认定责任的3.无过错责任原则也叫无过失责任原则。它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律规定应由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4.高度危险致人损害责任指因从事对周围环境具有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时,作业人所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5.用人者责任指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他人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42分)1、过错责任下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一、行为的违法性,所谓行为的违法性,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或强制性规定。二、损害事实的存在,损害事实,既包括对公共财产的损害,也包括对私人财产的损害,同时还包括对非财产性权利的损害。三、因果关系,侵权行为中的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客观联系,即特定的损害事实是否是行为人的行为必然引起的结果。四、行为人主观上有过借,过错是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中的主观因素,反映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心理状态。过错根据其类型分为故意与过失。故意,是指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损害结果,仍希望其发生或放任其发生。过失,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结果应预见或能够预见而因疏忽未预见,或虽已预见,但因过于自信,以为其不会发生,以致造成损害后果。 2、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的认定 侵权责任中的因果关系的认定是一种"向后看"的思维模式,通过从结果(损害)回溯寻找原因(加害行为),达到发现责任承担者,客观地、公正地确定责任归属的问题。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大致有以下四种方法: 1 时间顺序排除法:即依据行为和损害发生的时间先后来判断。行为于损害之后发生,则不存在因果关系。2 客观性判定法:即若行为作为损害的原因,它应当是一种客观存在。假如行为只是在脑中想象出来并未实施,那因果关系必然不成立。3 剔除法:若某一现象(或行为)被剔除时损害结果仍然发生,则认定被剔除的现象(或行为)与损害不构成因果关系。4 代替法:与剔除法类似。用合法行为替代原行为,若能是损害被避免,则可以认为原行为与损害构成因果关系。 3、简述过错的含义、类型和判断标准 关于过错的概念,理论界有以下三种学说:主观过错说、客观过错说、主客观相结合的过错说。主观过错说认为,过错是人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属于主观世界的范畴;客观过错说则将过错理解为违反社会准则的行为意志状态;而更多的学者从主客观相结合的角度提出折衷性的主客观过错说,即认为过错是一种主观和客观要素相结合的概念,它是支配行为人从事在法律和道德上应受到非难的行为的故意和过失的状态,换言之,是指行为人通过违背法律的,道德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主观状态。现在一般采取主客观过错说来界定过错。过错的类型一般分为单独过错、共同过错和混合过错。单独过错还细分为单独违反义务的过错和单独滥用权利的过错。共同过错细分为共同违反义务的过错和共同滥用权利的过错。混合过错细分为混合违反义务的过错和混合滥用权利的过错。过错判定是指以一定的标准对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过错进行的确定。过错的判断标准通常结合主观(心理状态)和客观(行为)两个方面。从主观标准分析,过错认定标准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态。故意是指行为人对特定的或可以特定的损害结果的发生是明确知道的,并且一如追求此种损害后果的发生。过失是指行为人对于特定或可以特定的损害结果的发生应当预见并且具有预见的可能,但却未预见的心理欠缺。当无法用主观标准确定故意的场合,则用客观标准来认定过错。

特殊身份是指行为人在身份上的特殊资格或者特殊地位

特殊身份是指行为人在身份上的特殊资格或者特殊地位。 真正身份犯要求定罪身份在开始犯罪时就具有,定罪身份只针对实行犯而言。 报复陷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定罪身份 非法拘禁、诬告陷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量刑身份 非法搜查、非法侵入、妨害作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司法人员-量刑身份 真正不作为犯只能有刑法明文规定。持有型犯罪属于作为犯罪。作为犯与故意、过失犯罪没有对应关系。有时犯罪工具与行为对象合二为一--使用假币罪,销售伪劣产品罪 并非每个犯罪都有行为对象--脱逃罪 并非每个犯罪只有一个行为对象-抢劫罪--人身,财物 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和虐待罪,将收拾人自杀作为结果加重犯。抢夺罪致人死亡不是结果加重犯,抢夺罪&过失致人死亡择一重 正当防卫:侵害行为仅限于人的行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不属于不法侵害,不能正当防卫。对正当防卫的反击属于故意侵害行为,对紧急避险属于紧急避险 不法侵害包括故意,过失,意外事故 假想防卫&假想避险--不能是故意,否则为故意犯罪。只能是过失or意外事件 特殊正当防卫--针对的是行凶杀人抢劫(no携带凶器抢劫--没有暴力)强奸(no昏睡强奸)绑架等等暴力(not非暴力和轻微暴力)行为 犯罪的故意--行为人的定罪身份、行为、行为对象(不要求具体准确--毒品的种类)、危害结果(有些不要求)有认识。不要求对违法性有认识。 应当从减:14~18岁,75岁过失犯罪 可以从减:75岁故意犯罪,半精神病人,未遂,教唆犯未遂,自首&立功 应当从减免:从犯 可以从减免:预备犯,盲聋哑,轻罪自首 应当减免:胁从犯,防卫过当,避险过当 可以减免:重大立功 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该免除。免除是指免除刑罚处罚,不意味着免除非刑罚处罚(训诫赔偿) 14~16八类罪:抢劫不包括时候转化的抢劫 不能犯(行为无危险):客观角度--行为时--联系(not偶然无实害结果)--行为有无危险 对象不能犯--沙漠中误将稻草人当做仇人;手段不能犯--拿生锈的坏枪杀人;迷信犯--诅咒 对向犯(共同犯罪):双方罪名法定刑都相同--重婚罪;都不同--行贿罪&受贿罪,只处罚一方 共同正犯,无法查明,无需查明,都既遂 同时犯,无法查明,都未遂(造成轻伤的,轻伤未遂不做犯罪处理,做无罪处理) 同时犯,能够查明,都既遂(指重叠因果关系下) 共同过失,无法查明,都无罪 承继的共同正犯--犯罪既遂前加入(继续犯例外)。 Eg:甲抢劫A,乙承继,均踢一脚导致A死亡 查明甲造成的,甲定抢劫致人死亡,乙定抢劫罪 查明乙造成的,甲乙成立抢劫致人死亡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完整版.doc

闽清县医院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 一、为防范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结合我院情况制定本规定。 二、医院发生或发现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后,应于12小时内向县卫生局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 (一)医疗机构名称; (二)当事医务人员的姓名、性别、科室、专业、职务和/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国籍、就诊或入院时间、简要诊疗经过、目前状况; (四)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发生的时间、经过; (五)采取的医疗救治措施; (六)患方的要求; (七)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三、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导致3名以上患者死亡、10名以上患者出现人身损害的,医院应当立即向县卫生局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 (一)医疗机构名称; (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国籍、就诊或入院时间、简要诊疗经过、目前状况; (三)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发生的时间、经过。

四、疗事故争议未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的,医院应当自协商解决之日起7日内向县卫生局作出书面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 (一)双方当事人签定的协议书,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 (二)协议执行计划或执行情况; (三)医疗机构对当事医务人员的处理情况; (四)医疗机构整改措施; (五)对当事医务人员的行政处理建议; (六)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五、医疗事故争议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确定为医疗事故,双方当事人协商或卫生行政部门调解解决的,医院应当在协商(调解)解决后7日内向县卫生局作出书面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 (一)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二)双方当事人签定的协议书或行政调解书,载明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 (三)双方当事人签定的或行政调解达成的协议执行计划或执行情况; (四)医疗机构对当事医务人员的处理情况; (五)医疗机构整改措施; (六)对当事医务人员的行政处理建议;

重大过失定义是什么

重大过失定义是什么 重大过失,又称“重过失”、“严重过失”过失的一种形式。是指当法律对某种行为人于某种情况下应当注意和能够注意的程度有较高要求时,行为人不但没有遵守法律对其较高的要求,甚至连人们都应注意并能注意的一般标准也未达到的过失状态。 热门城市:宕昌县律师新河县律师黄陂区律师延吉市律师江华县律师沙坡头区律师顺平县律师龙华区律师在我国刑法上对行为人的过失作出了标准划分,过失按普通人的标准分为一般过失和重大过失,过失的定义不同,所承担责任轻重也不同,由于行为人重大过失造成了受害人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将承担刑事责任。关于重大过失定义是什么,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供大家进行了解。 一、重大过失的定义

民法理论上的重大过失是指行为人因疏忽或过于自信不仅没有遵守法律对他较高的注意之要求,甚至连人们一般应该注意并能够注意的要求都未达到,以致造成某种损害后果。 二、重大过失的简介 重大过失是指在正常情况下责任人在法律行为能力范围内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但轻信事故不会发生而未采取措施所造成的事故及损失为过失,重大过失是一般人都能预见,作为有相应工作能力的人员却没有预见或预见到但轻信不会发生而造成事故或损失的一种主观心态。 过失与重大过失。过失行为是行为人无法预计自己的行为将产生何种后果;重大过失是行为人能够预计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只是报有一种侥幸心里,继续自己的行为。 重大过失在各种与法律有关的文章中是常见的。但是,什么是重大过失,很难找出有法律效力的定义。 一般可以接受的定义是,重大过失是过失程度比较大的,可以避免的过失。用比较书面化的形式表示就是:应当预料会发生不利后果,但是轻信可以避免,从而致使损害发生的一种过失。 从某种程度说,对于损害的发生,已经有迹象,比如仪器仪表的显示、轻微损失的发展、对方当事人的警告或类似声明,因

医疗活动中常见错误医疗行为分析

医疗活动中常见错误医疗行为分析 纵观引起医疗纠纷争议的种种原因,多由于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的工作失误、工作缺陷而引发,也有由于患方缺乏医疗常识和医疗期望值过高而引发。本文针对医疗行为的概述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常见的错误医疗行为进行介绍。 一、医疗行为概述 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与诊疗护理患者直接、间接有关的各种活动。医疗行为不仅体现了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服务质量,也直接体现了医疗机构的整体水平,因此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至关重要。 (一)医疗行为的概念 医疗行为:凡是以治疗矫正、预防身体疾病伤害残缺或保健为目的,所为之诊治、治疗或基于诊察诊断结果而以治疗目的所为之处分或用药等行为,称为医疗行为。 (二)医疗行为的判断标准 医疗行为的判断标准有三条:第一,是否以治疗矫正或预防为目的。第二,是否有诊察诊断及治疗行为。第三,是否有用药或处分行为。

若符合上述三项要件,原则上即可认为是医疗行为,而应受相关医疗法规的规范。 二、规范医疗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 (一)相关概念 医务人员是指经过国家考核和卫生行政机关批准或承认,取得相应资格并依法注册,在医疗机构中执业的各级、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医疗过失行为是指医务人员在医务活动中因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不是主观故意而是客观上有过失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行为。认定医疗行为是否有过失的关键在于医疗行为是否违反了 有关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和是否存在主观故意。衡量医疗行为主体是否有过失,不能凭主观推断,而要靠认真、科学的判定。 认定医疗行为是否有过失关键在于: 是否违反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是否存在主观故意 解析:认定医疗行为是否有过失的关键在于医疗行为是否违反了有关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和是否存在主观故意。

人大版王作富刑法课后习题解析

第八章犯罪的主观方面 案例1 被告人,陈某,男,28岁,农民。陈某多次起意杀妻,但一直未下手。一日,陈某为上山打猎,特意擦拭猎枪,因疏忽大意猎枪走火,击中其妻,致使其妻当场死亡。 问:在本案中,被告人陈某的罪过形式是什么? 答案:在本案中,从陈某所实施的行为来看,其主观罪过形式应当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因此,对其行为的定性应当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这是因为,虽然被告人陈某多次起意杀妻,具有故意杀人的动机,但是陈某一直没有下手,说明其故意杀人的行为尚未进入实行阶段,因此,其后来的行为阻断了前面的故意,所以只能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而不能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从本案中我们同时也可能看出,作为犯罪的罪过,只能是出于行为当时的主观心理态度。行为人实行行为时是何种主观心理态度,就按照何种罪过进行认定,而不能将行为人实行行为前或者实行行为后的主观心理态度认定为犯罪时的罪过。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对何种状态下应定何种罪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而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 案例2 被告人,王某,男,35岁,农民。1998年5月8日上午,王某潜入粮库中的麻袋仓库,库中存放进口纤维麻袋20万条。王某企图盗窃麻袋便用打火机烧捆麻袋的尼龙绳,引起麻袋着火,造成重大火灾,烧毁砖瓦结构库房一座,麻袋20万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0余万元。 问:在本案中,王某行为时的主观罪过形式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在本案中,王某行为时的主观罪过应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对其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应认定为失火罪。这是因为,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本案被告人王某作为一个成年人,在存放进口纤维麻袋的仓库中,应当认识到纤维麻袋系易燃物,因此,就负有保护仓库中的麻袋不受损失的注意义务。然而,被告人王某应当预见用打火机烧捆麻袋的尼龙绳有可能引起麻袋着火,以致造成重大火灾,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结果因火灾造成90余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被告人应对自己的过失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 案例3 被告人,李某,男,18岁,学生。1998年3月17日许,李某背着邻居家5岁的儿童王某出外玩耍,路遇一大粪坑,臭气熏天。李某欲与王某开玩笑,声称要把王某甩到粪坑里,王某说:“你不敢!”李某随即走近粪坑边,在躬身做甩人动作吓唬王某时,因站立不稳,同王某一同掉入2米深的粪坑。当即被人发觉呼救,人们闻讯赶来救起李某和儿童王某,但王某因窒息而死亡。 问:在本案中,李某的主观罪过形式是什么? 答案:在本案中,被告人李某的行为的主观罪过形式应当是过于自信的过失,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这是因为,被告人李某背着邻居家5岁的儿童王某出外玩耍,就负有保护王某安全的责任。被告人李某将邻居家5岁的儿童王某背到粪坑边弓身作甩人动作,可能会造成危害社会的后果。对此,被告人李某是应当有所预见的。正因为被告人李某弓身甩人的动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才被其作为吓唬小孩逗乐的手段,否则被告人李某便达不到吓唬小孩逗乐的目的。被告人李某虽然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危害结果,但是却轻信自己能够站得稳,也能将小孩抓紧,不致于发生危害结果,于是作弓身甩人的举动。结果不仅没有在开玩笑的过程中保护邻居家小孩的安全,反而造成了小孩掉进粪坑被淹死的结果。由此可见,被告人李某的主观罪过形式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案例4 被告人,许某,男,27岁,无业。1997年11月10日上午9时许,被告人许某无

医疗事故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强制报告制度

医疗事故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强制报告制度 为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保护居民健康,防范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发生,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的规定,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院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强制报告制度。 一、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有三类:(1)导致患者死亡或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2)导致了3人以上人身损害的后果;(3)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科室发生或发现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后,应立即口头报告时间的大致经过,6小时内按照以下内容以书面形式报告医患关系办公室和医务科: 1、科室名称; 2、当事医务人员的姓名、性别、专业、专业技术职务; 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就诊或入院时间、简要诊疗过程、目前状况; 4、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发生的时间、经过; 5、采取的医疗救治措施; 6、患方的要求。 三、医疗纠纷办公室或医务科接到科室报告后,立即启动《重大医疗不良事件和医疗过失行为应急处理预案》

四、医疗纠纷办公室组织医院安全管理委员会对事件进行梳理、讨论,并进行总结,于12个小时内上报市卫生局,报告内容包括: 1、医院名称; 2、当事医务人员的姓名、性别、专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职务; 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籍贯、社会背景、就诊或入院时间、简要诊疗过程、目前状况; 4、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发生的时间、经过; 5、采取的医疗救治措施; 6、患方的要求。 五、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导致1名以上患者死亡、多名患者出现人身损害的,医疗纠纷办公室立即请示院长,上报市卫生局。报告的内容包括: 1、医院名称; 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就诊或入院时间、简要诊疗过程、目前状况; 3、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发生的时间、经过。 六、严格责任追究。科室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隐情不报、漏报一经查实的,医院将追究科室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所引起的不良后果由责任人承担,直至开除。 仙女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规定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规定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两大犯罪类型,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有利于司法机关正确定罪量刑,惩治犯罪。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主要区分在于其主观方面不同,即主观恶性不同,掌握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主要是把握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的概念。难点在于理解掌握过失犯罪向故意犯罪的转化以及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不同。 我国刑法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规定为不同的犯罪形态分别对待。“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例外。”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其它方面的区分 1.刑法对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处罚的区别。正如前文所说,我国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例外。我国刑法中大多数的罪名为故意犯罪,而过失犯罪只是刑法中的一小部分。例如危害国家安全罪中的所有罪名都是故意犯罪。刑法对故意犯罪处罚持严厉的态度,故意犯罪在量刑方面强调的一点是“造成严重后果”或“情节特别恶劣的”加重对犯罪的处罚。而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下才会受到刑法的处罚。另外,刑法在对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减轻、从轻或免除处罚”方面,对过失犯罪持相对较轻的态度。对故意犯罪要慎重的多。 2.刑法对累犯的规定。我国刑法规定:“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法的罪犯,在处罚结束之后,再次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故意犯罪的,为累犯”。对累犯要加重处罚,并且不使用刑法的减刑,假释等减轻处罚的规定。只有两次以上的故意犯罪才构成累犯。从另一方面说,过失犯罪不构成累犯。 3.过失犯罪强调的是一种针对责任的犯罪。既行为人本身具有一种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先行的责任。在危害结果发生时,行为人由于过于自信或疏忽大意,使不该发生的事件发生,由此造成对国家集体或是个人的财产,生命的损害。不处罚不足以警世后人,所以要加以惩戒。所以说过失犯罪是责任,主观过失和危害结果相统一的犯罪。而故意犯罪主观故意和犯罪行为相一致的犯罪。 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在故意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的犯罪,是犯罪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的一种心理状态。根据刑法规定,故意犯罪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特征: 1.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必须是明知的。这种明知既包括明知必然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也包括明知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行为人必须是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不论行为人明知的是危害结果必然发生,还是可能发生,只要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就构成故意犯罪。希望危害结果发生和放任危害结果发生在程度上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就是刑法上通常说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采取漠不关心,听之任之的放任态度,结果发不发生,都不违背行为人的意志。我国刑法没有直接使用“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概念,但在对故意犯罪的规定中,对这两种心理差别是做出规定的。区别“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对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大小,决定量刑,具有一定意义。 刑法上犯罪的故意是罪过形式之一,指故意犯罪的主观心理态度。《刑法》第十四条对“故意犯罪”的概念作了明确限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其中就包括对“故意”一词的解释和限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某种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即为故意。 犯罪故意包含两项内容或称两种因素:一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的结果,这种“明知”的心理属于心理学上所讲的认识方面的因素,亦即意识方面的因素;二是行为

医疗过失案例

医疗过失参与度是否等同民事赔偿责任比例? 作者:江西省广昌县人民法院王长平李夏莲发布时间:2013-03-12 11:10:58 【案情】 患者刘芳因胸闷、咳嗽等身体不适曾多次前往江西省广昌县明仁私立医院(以下简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均未发现心脏异常。后患者刘芳辗转到上海、北京等地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3级,并在北京一家医院安装了心脏起搏器。患者刘芳认为医院误诊导致自己病情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并出现病情恶化、加重,需心脏移植或更换心脏,故要求医院支付医药费、残疾赔偿金等各项费用合计32万元。经司法鉴定机构鉴定,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存在漏诊且过失参与度为5%。医院同意在5%的责任范围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患者刘芳认为司法鉴定机构鉴定确定的过失参与度为5%只是民事赔偿责任的划分依据之一,不应相等同,其民事赔偿责任应高于5%。 【分歧】 对于司法鉴定结论确定的过失参与度是否等同于法院判决的赔偿责任比例?存在两种不同的处理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司法鉴定结论确定的过失参与度不等同于法院判决的赔偿责任比例,认为司法鉴定结论确定的过失参与度只是判决民事赔偿责任比例的依据之一,两者之间不能划等号。

第二种意见认为,司法鉴定结论确定的过失参与度就是法院判决的赔偿责任比例。因为法官没有专业的医学知识和经验去判断被告某医院的过失行为对损害后果所起的作用,所以应当严格按照鉴定结论的过失参与度来认定被告某民事赔偿责任的比例。 【管析】 笔者同意第一种意见,过失参与度不是赔偿责任比例。理由如下: 首先,医学层面上的过失参与度的立足点是医学领域,司法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对于医院的责任认定系从医学角度出发,主要依据是医学文献。而民事赔偿责任比例的立足点是法律领域,法院对某医院的赔偿责任比例的认定应从法律角度出发,考虑双方的地位、注意义务、证据规则、公平正义、司法平衡等方面,予以综合确定双方过错程度及原因力比例,最总确定赔偿责任比例。 其次,鉴定结论的性质仍是民事诉讼证据的一种,不能将该证据作为认定医院在本案中责任大小的唯一依据;并且,鉴定机构出具鉴定结论的没有从法律的角度考虑双方当事人所处的地位并因此所负有的注意义务,因此具有自身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将医学层面上的责任简单等同于法律层面上的责任,仅从医学的角度来认定某地段医院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是有失偏颇的。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

一、为防范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结合我院情况制定本规定。 二、医院发生或发现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后,应于12小时内向县卫生局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 (一)医疗机构名称; (二)当事医务人员的姓名、性别、科室、专业、职务和/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国籍、就诊或入院时间、简要诊疗经过、目前状况; (四)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发生的时间、经过; (五)采取的医疗救治措施; (六)患方的要求; (七)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三、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导致3名以上患者死亡、10名以上患者出现人身损害的,医院应当立即向县卫生局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 (一)医疗机构名称; (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国籍、就诊或入院时间、简要诊疗经过、目前状况; (三)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发生的时间、经过。

四、疗事故争议未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的,医院应当自协商解决之日起7日内向县卫生局作出书面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 (一)双方当事人签定的协议书,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 (二)协议执行计划或执行情况; (三)医疗机构对当事医务人员的处理情况; (四)医疗机构整改措施; (五)对当事医务人员的行政处理建议; (六)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五、医疗事故争议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确定为医疗事故,双方当事人协商或卫生行政部门调解解决的,医院应当在协商(调解)解决后7日内向县卫生局作出书面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 (一)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二)双方当事人签定的协议书或行政调解书,载明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 (三)双方当事人签定的或行政调解达成的协议执行计划或执行情况; (四)医疗机构对当事医务人员的处理情况; (五)医疗机构整改措施; (六)对当事医务人员的行政处理建议;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 为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规范医疗行为,预防医疗缺陷、差错和事故发生,及时有效处理医疗纠纷,杜绝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特制订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委员会。由院领导、医务科、护理部、财务科和办公室组成,委员会下设监控办公室,挂靠医务科。负责组织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培训和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监督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规章制度等实行情况。 2、成立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由业务院长、医务科、护理部及各科室专家组成,定期和不定期召开会议,负责对医疗缺陷、差错和事故进行分析、论证和定性工作,提出整改意见,修订和完善有关医疗安全各项制度。 3、成立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由专职人员组成,挂靠医务科,受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委员会直接领导,及时受理并处理各种投诉及医疗争议。 二、医疗事故防范 1、强化安全医疗教育。每年定期组织全院职工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培训,不定期地进行医疗安全、质量意识教育,及时传达上级卫生部门的有关医疗安全方面文件和各项规定。 2、建立和健全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制度是保证医疗质量有章可循的关健,尤其是首诊负责制、急诊抢救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死亡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等。重视病历书写质量,病历保管规定,规范填写病人知情同意书。要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植入物准入的管理。

3、落实各科室医疗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各科室成立医疗安全小组,制订相应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经常开展以科室为单位安全质量活动,规定每月底向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办公室报告一次医疗缺陷、差错、事故或存在不安全因素,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三、医疗事故处理 1、当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争议时,当事者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在24小时之内向医疗服务监控办公室或总值班汇报,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将有关情况向监控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汇报,发生医疗事故的按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应在1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汇报。 2、已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的,当事人在按规定程序上报同时,由科室或院部组织最强技术力量,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3、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对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反应,有关人员应及时报告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并组织有关人员会同患方对现场实物封存和启封,需检验的,由双方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 4、对发生患者死因不明或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告知患方在规定时间(患者死亡后48小时,如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延缓7日)内提出尸检申请,拒绝尸检的,应让患者家属签字;如拒绝签的,院方应当如实记载,并记录在场的其他证人。 5、凡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当事人必须将事情详细经过以书面形式陈述,经科室讨论,分析原因,写出定性结论,并以书面形式在2天内交医务科,并提交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予以责任认定和提出整改措施。 6、凡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医疗事故处理办公室人员要及时到位,一方面接待患者或家属,了解情况,告之处理程序。另一

民法理论上的重大过失是指行为人因疏忽或过于自信不仅没有遵守法律对他较高的注意之要求

民法理论上的重大过失是指行为人因疏忽或过于自信不仅没有遵守法律对他较高的注意之要求 民法理论上的重大过失是指行为人因疏忽或过于自信不仅没有遵守法律对他较高的注意之要求,甚至连人们一般应该注意并能够注意的要求都未达到,以致造成某种损害后果。 重大过失是指在正常情况下责任人在法律行为能力范围内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但轻信事故不会发生而未采取措施所造成的事故及损失为过失,重大过失是一般人都能预见,作为有相应工作能力的人员却没有预见或疏忽轻信不会发生而造成的事故就是重大过失。 过失与重大过失。过失行为是行为人无法预计自己的行为将产生何种后果;重大过失是行为人能够预计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只是报有一种侥幸心里,继续自己的行为。 重大过失在各种与法律有关的文章中是常见的。但是,什么是重大过失,很难找出有法律效力的定义。 一般可以接受的定义是,重大过失是过失程度比较大的,可以避免的过失。用比较书面化的形式表示就是:应当预料会发生不利后果,但是轻信可以避免,从而致使损害发生的一种过失。 从某种程度说,对于损害的发生,已经有迹象,比如仪器仪表的显示、轻微损失的发展、对方当事人的警告或类似声明,因过失方的原因,例如侥幸心理、不予重视、应对措施不力等,造成的损失。这种过失也是严重不负责任的一种过失。 2010年7日起实施,其中第三十五条规定:“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该条款中的劳务关系

是指提供劳务一方为接受劳务一方提供劳务服务,由接受劳务一方按照约定支付报酬而建立的一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1的规定,但第三十五条调整的是自然人之间的劳务关系,而第三十四条调整的是用人单位与自然人之间的劳务关系,本文所探讨的是第三十五条前句的规定,即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而产生的雇主责任,指的是雇主因雇员的侵权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而承担的赔偿责任。 世界各国对雇主责任的立法主要采无过错或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其中英美法采无过错归责原则,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时造成他人损害,不论雇主有无过错,均由雇主对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在此基础上,若雇员的侵权行为在法律上属于无过错责任的,则不以雇员过错作 - 1 - 为雇主承担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如为过错责任的,则须以雇员过错为要件。就大陆法系而言,法国法采无过错责任原则,只要雇员行为符合侵权行为要件,雇主就应当对雇员的行为承担责任,而不因选任雇员没有过错而免责。德国法则采过错推定原则,雇员在实施雇佣活动过程中致人损害,推定雇主具有过错,但雇主举证证明自己在选任、监督雇员及提供工具设备时已尽必要注意义务的,可以免责。在我国,个人劳务关系主要由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调整,因为劳务关系属于平等的社会关系,遵循“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原则,但无论是民法通则还是合同法均未就个人劳务纠纷中的雇员侵权案件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最高院关于《人身损害司法解释》出台后,为该类案件的处理明确了适用的法律依据,其中第九条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可见《人身损害司法解释》对雇主责任采用的是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新实施的《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同样采无过错责任原则,其规定:“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确立,旨在更好的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符合侵权法的基本社会功能。如将雇主存在过错作为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