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古都西安唐大雁塔西北侧,是中国第一座拥有现代化设施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遵照周恩来总理的遗愿,从1983年开始筹建,1991年6月20日建成开放。馆区占地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展线总长2100米。馆舍为“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代风格建筑群,典雅凝重,规模宏大,是古代建筑风格和现代科技有机的结合,充分体现了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

陕西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2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地上地下文物非常丰富。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后,集中了陕西地区出土的珍贵文物37万余件,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其中青铜器、陶俑、金银器和唐墓壁画等文物,多为巧夺天工的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以优异的陈列,优美的环境和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中外宾客。开馆五年来接待了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乔石、李瑞环、朱?基、胡锦涛等40多位;国际上接待了40万外宾,其中包括日本明仁天皇等4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1993年6月12日江泽民题词:“充分利用地下出土文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缔造文明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1995年5月乔石的题词:“保护利用华夏珍贵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博大悠远历史传统,为现代化建设宏伟事业作新贡献。”

1991年11月4日,法国前巴黎市长、现任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后称赞说:“从建筑风格之宏伟、陈列文物之丰富、所藏珍品之精萃、反映历史之悠久等方面看,堪称是世界上最美的博物馆。”

1991年12月15日,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中国旅游协会名誉顾问陈香梅女士参观后说:“我好像翻阅了一遍中国古代史的教科书,且图文并茂。它虽为陕西地方史,但实际上展示出了整个中国的前半生,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史的浓缩。”

五年来,共接待观众近300万人,已成为宣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各位!当你刚踏上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土地,就踏上了古文明的厚土。请看这广场喷水池,池上方“陕西历史博物馆”7个大金字,是集郭沫若先生的字。池内东西向而卧的巨石,是汉武帝时上林苑昆明湖内的石鲸。正门左右的花坛内大石翼马的年龄已是1119岁!石鲸和石马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汉、唐文化的光辉!

我们现在来到了序言大厅。这个序言是由三幅巨照和一个石狮写出,没有一个文字。陕西地处黄河中游,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中华民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繁衍在这块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就是在这奔腾咆哮的黄河(壶口瀑布)和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上,创造出灿烂的东亚文明。

中央这座巨狮,来源于唐代女皇武则天母亲杨氏顺陵(咸阳)。它是670年用整块巨石雕凿而成的。石狮高3.5米,长3米,宽1.2米。它精美的形态,宏伟的气势,堪称“中国第一狮”。它是把西方的浪漫奇特。丰富多彩与中国式的深沉、浑厚、刚健有力结合起来,形成了这座狮子,它也代表了陕西历史文化的基本风格。

下面我要请各位看的是陕西古代史陈列,时间跨度从蓝田猿人出现,到鸦片战争前夕,逾百万年的历史。分楼上楼下3个展厅,7个展段,面积为6000平方米,精选出近3000件珍贵文物,供各位在陕西古代史长河中荡漾。

这是史前史展室,时间跨度为公元前115万年一公元前21世纪。这是生活在关中平原的远古居民??115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和十万多年前的“大荔人”头盖骨化石。它的宝贵处在于“蓝田猿人”是地球北半球最早直立行走的猿人。这个头盖骨是30岁左右的女性头骨,脑量估计只有780毫升。同时展出的还有它们使用的石器,看起来很原始,但具有一器多用的性质,在人类工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大荔人”处于人类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即“智人”阶段。使用的石器仍是以石击石加工而成。以上均属旧石器时代。

陕西境内还发现了不少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如蹄今8000年左右的华县老官台文化,它们使用的是经过磨制的石器(新石器)。

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有4个重要标志,即磨制很光滑的石器、制陶、定居与原始农业。从展柜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大量遗存。从工具中可以看出先民们已不再是单纯靠采集和狩猎为生,而辅之以简单的刀耕火种。老官台人已知制作和使用陶器。各位!陶器的出现是人类第一次以自然物为原料,用火将一种物质变为另一种物质:将柔软的粘泥烧制成为坚硬的陶器。到仰韶文化的半坡人生产的陶器更精美适用,上面画有鱼、鹿等图画,还有陶俑、陶器及文字的鼻祖??刻画符号。陶器的发明为人类熟食提供了烹煮器皿,从而大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这些半坡人磨制的骨镞、骨鱼钩、骨锥、骨针,无一不反映出半坡女领袖们的领导才能、组织才能和指挥才能。各位看后会不由得驻足惊叹!

这些黑陶器展柜是龙山文化,蹄今约4900?4000年,已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它的遗迹在陕西渭河流域最密集,它的进步表现在陶器中出现了蒸煮器和盛酒器;用具上出现单面刃石刀,在沣西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曾出土石刀81件。石刀数量大幅度增加,是由刀耕火种原始农业向锄耕农业大发展的标志之一。

陕西处于华夏民族活动的中心。它是由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一脉相承逐步发展的。史学家认为:史前的母系社会、父系社会,在古老的年代里,仍然全是氏族社会。这是我国的人文初祖黄帝陵的大幅照片。炎、黄二帝部落在衣、食、住、行方面、农业生产方面有杰出贡献。从此,我们的祖先已进入古文明时代,开始了5000年文明史的源头。黄帝陵在黄陵县北桥山上,山上古柏长青。现正在大规模整修黄帝陵,按规划整修后的黄帝陵包括庙前区、庙区、功德坛和陵园四部分。以满山茂密的古柏为依托,整个建筑将主要体现汉代风格,用有形的山川和建筑,展现无形的崇高和神圣。

第二展段周(公元前21世纪到前770年)

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的中国古代文明史。它分夏、商、周三个奴隶制朝代。这里展出的周,不单纯是历史教科书上所说的西周王朝,还包括周民族、周方国、西周王朝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周族是后稷的后代,后稷意思是谷王,说明周族善于农耕,考古学把这个时期的文化遗存称为先周文化。

周族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逐渐壮大强盛。至公元前16世纪,在陕西今扶风、岐山县一带定居下来,设官制,建立统治机构。这时强大的商王朝不得不重视周的存在,将其封为诸侯的首领称之谓“西伯”。周方国都域也就是著名的周原。这里展出周原出土的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建筑材料??西周钉瓦、空心砧。李瑞环同志参观时赞叹道:“这空心砧现代还用啊!它既轻、又隔音、又保暖,我们祖先在3000年前就造出来了,真是不简单!”

西周(公元前ll世纪到前770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三个统一的奴隶制大国,也是我国奴隶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西周王朝在陕西西安建都,奠定了此后两千多年陕西成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基础。并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各位都知道,国家的出现,人类相互间的平等就消失了。

西周是中国青铜文化的最高峰。陕西作为京城腹地,青铜铸造业更为发达,当时已发明一模多铸的技术,因此陕西出土的青铜器数量多,种类繁,造型美,工艺精。近40年来全省各地出土青铜器3000多件,本馆收藏达2000件,更可贵的是,不少青铜器上铸有铭文:如西周都城丰、镐遗址上出土的多友鼎,铭文长达278字;高近1米,重120公斤的婊鼎,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史实;永盂内铭文记载土地赏赐及在赏赐仪式上来宾数目和各自座次;此外还有记载诉讼、战争、买卖等方面的内容,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不少铭文还是书法艺术的杰作。

鼎,本来是煮肉的锅,随着礼乐制度的强化,鼎就成为权力和等级的象征。春秋时,五霸之一楚庄王曾遣使询问周朝的九鼎大小轻重,此后,“问鼎”就成为企图篡夺政权的代名词。在墓葬制度中,用鼎的数量也有严格的规定,《周记》明载:“天子九鼎八簋”(音gm),诸侯七鼎六簋。

这里展出商周的各种青铜器,无不显示了青铜文化的高超制造工艺水平和光彩照人的艺术成就。

第三展段秦(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06年)在陕西历史文化的长廊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也许是遍布于关中一带秦人的足迹。春秋战国时秦都于雍(今凤翔县),这儿展出的坚固而又美观的铜建筑构件,敦厚古朴的瓦当,就显映出秦国在诸侯中奋发崛起的气魄和胆略。在雍城南郊发掘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的巨型椁木和166人殉葬的史实,揭示先秦时期人殉制度的残酷性。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其时代特点是:七国称雄,人才辈出;艺术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铁农具的大批出现,都江堰、郑国渠等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证明秦国相当重视发展农

业,因而秦国的社会经济是以农业为主。特别是郑国渠的修建,它沟通了泾水和北洛水,渠总长达150公里,灌溉关中北部土地400万亩,粮食亩产由35公斤增至120公斤。使关中地区一变“为沃土,无凶年”,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

秦孝公商鞅变法,都城由栎阳(今临潼相桥)迁至咸阳,加之实行奖励军功以后,秦国的军队愈战愈强,随着生产的发展,秦国军队的武器装备不断得到改善。在武器生产上采用标准化批量生产。这件青铜宝剑,在土中埋藏r两千多年,出土至今仍寒光闪闪,锃亮如新,剑刃锋利能一次划透18层纸。经科学检测,剑表面有一层2微米厚的铬盐氧化物,就是它保护了剑刃的锋利。镀铬技术是20世纪30年代德国人和美国人才发明的,而我们国家两千年前就已出现,实在令人惊叹。

弩机是火药未出现前,冷兵器时代最先进的一种兵器。装有这种弩机的弩,可射出重100克的特大号箭头,杀伤半径为900米,是冷兵器时代最先进的武器,比欧洲早出现15个世纪!

这里展出高大威武的武士俑,是秦兵马俑一号坑中最早发掘出土的几件。还有与秦俑同时面世的剑、矛、铍青铜兵器。秦始皇以秦国的强大武备,凶悍的将士和锐利的兵器,加上远交近攻和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战略战术,只用了10年时间,于公元前221年,“扫六*而荡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这种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自秦以来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以其统一中国之大业彪炳青史。

秦始皇的伟大贡献不仅在于他创造了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和修筑了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而且在于他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置郡县,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制度,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秦驰道。请看展柜中展出的文物,直观地反映了这些历史事实:从这高奴石权得知当时秦的一石相当于今天的61.5公斤;秦统一后以方孔圆形的半两钱作为全国的流通货币,这种符合古人讲天圆地方的铜钱,被以后两千多年的统治者所接受,一直保持到清末,古书上也因此把钱称为“孔方兄”。1980年12月,在秦陵封土西侧20米的地方,出土两乘彩绘铜车马,是按1/2的比例铸造,属皇帝出游所用的豪华型高级车乘,是迄今发现的体型最大、等级最高、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完全模拟实物而且保存完整的铜车马,是研究中国古代车制和天子乘舆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考古史上,均属于考古重大发现!

特别是秦始皇肯定了土地私有制,对当时土地奴隶主所有制的一大造反,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促进作用。秦始皇的另一面是刑民过苛,刑法过严,赋税过重;尤其是其子秦二世胡亥昏庸无能,终于天怒人怨,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使这个时代过早地结束了。

第二展室第四展段西汉(公元前202年至公元8年)新莽(公元8年至23年)。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空前统一强盛的封建王朝,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朝代,它的各项发展对中国历史上以后各朝代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长期融合,形成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汉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一流强国,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还把“汉”作为中国人和中华文化的代称。

汉史展段我们见到的第一件展品就是这件鎏金大铜钟,钟是古代的量器,一钟为五斗,它代表着强盛和富有。这是汉开国皇帝刘邦接受了谋士张良和娄敬的意见,把都址选在了渭水之滨,它的面积有36平方公里,是当时罗马城19平方公里的近两倍!

中国的青铜文化到汉已是晚期。汉代的手工业包括冶金、铸铁、制盐、制玉等方面,无论是在生产规模还是在生产技术上,都有很大的发展。这是中国以至世界上第一个石磨,它的出现,改变人们由吃原粮到吃面粉,麸皮喂牲畜、家禽,是人类饮食文化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这件工艺考究、造型生动的彩绘青铜雁鱼灯,它不仅能调节灯光射向,重要的是将烟尘吸入雁的肚里让水溶解,好净化空气,并能拆卸清洗。这盏科学实用的灯,说明中国古代人就有环境保护意识。

这件有“信阳”铭文鎏金银竹熏炉,是汉武帝刘彻的姐姐信阳公主之物(熏炉,又称香炉,是我国古代人们熏香除秽的器具)。1981年5月在汉武帝茂陵陵区出土,在地下埋了两千多年,通体鎏金银,表层完好如新,是历博馆藏文物中品级高、造型美、工艺水平极精的国宝级珍品。

这枚高级白玉“皇后之玺”印章,从出土地判断,可能是吕后生前所用之物。因皇后直接使用的遗物发现极少,所以更为珍贵。

西汉时农业由于牛耕的推广,铁农具的普遍使用,水利开发和耕作技术的改进,加之国家由以前的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全国粮食大增产。出土的大量陶器盛装的粮食和肥壮的畜禽足以证明这一点。

汉代所创造的科技成就如算筹、造纸术、麻醉术以及地动仪,在我国乃至世界科技史上都占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象牙算筹运算方法是十进位。西汉坝桥纸的出土将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向前推进了150年!

汉武帝于公元前138年和119年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以长安为起点的,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使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得到空前发展。当时长安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交流中心。

这是通过丝绸之路传人中国内地的西域良马。从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丝绸残片可以看出汉时养蚕业受到重视,丝织品的品种繁多:有纹织的绢纱,单色提花绮罗,彩色提花锦,以及毛、麻织物等。

展厅中还有一个独立的汉兵马俑展柜。这柜中的46个兵马俑,是从1956年咸阳杨家弯汉高祖刘邦陪葬墓出土3000兵马俑中选调来的。它造型逼真,部伍严整,人马都通体彩绘,衣、甲、武器及发式描绘得十分细致,骑兵所占比重大,表明汉代骑兵已是独立兵种,俑造型虽小,但它是汉代当时军阵的写照。它保卫着当时汉人民的生活安定。

在医学上出现内科名医张仲景,外科名医华佗;在文学领域,汉赋和乐府诗达到高潮,《史记》的出现,是中国文学划时代的进步。

西汉末年,佛教传人中国,东汉时期,儒教开始被放到正统地位,对中国的思想起了深刻的影响。

从历史上讲,中华民族的形成、壮大和发展归功于三个人:一是周公,它并下鸟夷,一直到了东方,到了海边;二是秦始皇,他并下了南方的越,到了福建、广东、广西;三是汉武帝,他发展到了云南、贵州,加强了内地与西南的联系。

第二展室第五展段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至公元581年)

魏晋南北朝从北魏建立到隋统一结束,历时300多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由于社会动荡,国家分裂,引起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形成了以汉族为中心的民族大融合,佛教此时大为兴盛,陕西是大融合的中心。这种融合,不仅促进了各民族的进步,又给汉民族的精神文化领域注入新鲜血液。在融合中为隋唐两代空前大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中华民族成长史上又一转折点。由于历史原因,这一时期的文物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和地域特点。这铜弩机、三角刺马钉,是魏蜀在陕西定军山古战场上留下的遗物。

十六国时期,在陕西先后有前赵、前秦、后秦、大夏等少数民族政权。

最有意思的是这枚多面体煤精印章,它共有24个面,其中有16个正方形,8个三角形,14个正方形面上刻有文字。更重要的是持此印章的主人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鲜卑族上层人物独孤信。他的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胤、隋文帝杨坚和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父亲李日丙。因此可以说他是中国古代“第一老丈人”。

魏晋南北朝时期,陕西是各民族内迁的中心。当时所谓“五胡乱华”,实际上主要是乱了陕西。现在陕西的许多汉姓,实际是由胡姓演化而来的。各位从这张少数民族姓氏演化表可以清楚地看出当时许多姓氏的族源。

这匹铠甲马,是由波斯传人的。骑马乐俑一个吹号角,一个击鼓,具有浓厚的草原气息。这时佛教艺术有了极大的发展,这些来自陕西各地的多尊佛像,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人们饱受了战乱之苦,渴求精神解脱的事实。

此时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大同云冈石窟的雕刻与绘画艺术,陶潜的诗均大放异彩。

至于中国人口的大迁移,历史规模最大的有两次:一是南北朝时期,二是宋朝时代。第三展室第六展段隋、唐(公元58l至907年)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发展时期。隋朝581年建立,589年灭陈,杨坚统一中国,作为当时的京师,西安出土的隋唐时期各类器物最为集中,代表了民族文化的最高水平。隋唐时期,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领先世界的科技,光耀千古的文坛,五彩缤纷的艺术,交相辉映,形成了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超越了前代的繁荣和昌盛。

宋元以后,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陕西一带就很少见到如此动人心魄的艺术品了。周秦汉唐确实是陕西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时期。

各位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内数千件文物中徜徉,好似踏入了历史之河,回到了早已逝去的时代,领略了陕西历史文化及文物有年代早、品种全、规模大、水平高的特征。它对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改革开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相信各位会为先辈们勤劳智慧创造的辉煌业绩所激动,重振汉唐雄风,再创辉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