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 格式:doc
- 大小:163.00 KB
- 文档页数:5
学科教育论文经管专业ERP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和教学实施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ERP experiment course of economic management specialty has gradually spread,and put into practical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rofessional building ERP simulation platfor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is the emphasis of this article,especially points out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software ERP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tform of 5 levels to be carried out.Keywords:ERP;Sand table;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tform;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Experiment teaching1.引言20xx年文经学院购买了面向会计、经济、管理等主要专业、以模拟体验为主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教学平台5套,2年来教学成绩和效果明显提升,特别是ERP实验教学平台在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的逐步深入开展,学生在模拟体验中体会到了实际应用的乐趣。
目前,以模拟体验为主的ERP仿真软件在国内多所大学的MBA和EMBA教育中受到重视,清华大学、北大大学、上海交通、中国人大等院校的MBA和EMBA中都开设了与ERP相关的课程,一大批高层管理人员已经熟练掌握了ERP 的原理,并投入实际管理和操作运行。
ERP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摘要:本文针对ERP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试图用三层课程体系来分课程、分模块地将ERP的知识和技能循序渐进地传授给学生。
关键词:ERP人才培养;ERP教学;ERP课程体系1ERP人才培养的现状进入21世纪,如火如荼的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了企业对于ERP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其中ERP软件的实施顾问、ERP软件研发人员、ERP系统的应用和维护人才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人才缺口状况。
针对这种局面,各类院校纷纷将ERP列为管理专业、软件专业及其他多学科专业的必修课,有些高校还与ERP 制造商联合推出了ERP专业的工程硕士学位。
然而,ERP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ERP课程的教学相比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
ERP虽然最终体现为一种软件产品,却涉及到管理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在管理学方面又涉及库存管理、营销管理、生产计划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
无论是哪一类的ERP人才,都要求掌握ERP的管理思想、基本原理、企业运作的业务流程以及ERP软件的运用。
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的ERP课程体系是理论讲授和ERP软件实践结合,辅以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如ERP沙盘模拟对抗、基于案例的ERP软件操作。
这样的教学体系相对于枯燥的理论教学确实能让学生对ERP的理论和实践有相当程度的掌握,但是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在开始学习ERP课程之前,学生缺少关于商业的概念、商业功能和企业业务流程的知识铺垫。
对于ERP理论和软件学习中的重点——企业业务流程和业务功能缺少直观而深刻的理解。
教师在理论教学的时候感到学生学习热情低,学习效果差。
例如,在讲解销售管理时,对于销售管理中的若干中业务类型,只是从字面上理解,学完就忘,再学习软件的时候,无法将理论同实践结合起来。
再比如,有些学生虽然在学习ERP之前学习过基础会计课程,但是无法理解真实企业中的资金管理如何同物流管理相集成。
虽然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却缺少针对性,或者说教学目的不明确。
目前许多高校在ERP课程中设置了沙盘模拟对抗,但是大部分学校只进行一次对抗,很多学生在几年的经营过程中刚刚弄清楚规则,就结束了对抗,最终也没有从对抗中体会企业的各个管理功能是如何合作的。
ERP实施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是部门间和不同业务功能间的合作。
由于缺少在企业中的实践经验,缺少直观感受,学生在学习软件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贯穿各模块之间企业业务流程,而过分注重对于单一业务模块操作技能的学习。
在进行ERP软件实践学习的时候,缺少一个完整的企业ERP实施案例学习。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进行ERP软件学习中的案例,都是针对企业不同业务流程的单模块案例,各个模块之间缺少业务联系,学生更不能从中掌握企业在实施ERP 软件过程中的全过程。
2多课程ERP教学体系的设立针对目前在ERP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作为多年从事ERP教学的一名高校教师,笔者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对ERP教学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
我认为目前各高校对于ERP专业的课程设置虽然比较成熟,但是课程的安排应该按照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来设置。
基于这个思想,建议通过3门课程的方法来达到ERP教学目的。
这种教学方式从基础的商业、功能、管理、业务流程和ERP软件的基本介绍入手,可以将此设置为第一门课程。
紧接着的课程是详细地分析和实际动手操作ERP模块和流程的环节,同时有课本的理论背景的支撑:最后的环节是在ERP系统中动手操作,包括一个简单公司的建立、业务运行、提交标准报告和有限范围内对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的客户报告(针对开发方向的学生)。
见表1。
3ERP初级课程的设置ERP初级课程是从对商业概念、功能以及业务流程的学习入手,通过初步了解ERP软件产品,为学生学习后续ERP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背景基础。
对商业和管理基本背景理解的众多主题之一就是迈克尔·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
可以在教学中用专门的案例练习,用五力分析模型来分析企业的竞争地位。
同时在初级课程中,ERP沙盘模拟对抗也引入到课程中的几周团队练习里去。
学生们被分成若干组,并被分派到一个生产企业的管理层中。
他们被要求从市场营销、财务、生产和战略发展的角度去分析自己的企业,并且做出一系列的决策。
所有的企业是生产行业中的竞争对手,这个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们理解他们的决策是怎样在一个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发生作用的。
学生们为了完成最大化股东利益的目标,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到模拟经营中去,他们很快就会学习到业务功能和资源的平衡。
这个模拟得到了非常好的主管反馈,在将来的课程中会继续包含这个内容。
不过需要改变就是要增加练习的次数,以便让学生们从错误中学习并且有机会完全重新开始去做决策。
另一个教学的重点是企业业务功能的概念。
ERP系统基于的不是业务功能而是业务流程,但是业务流程依赖于对业务功能的理解。
国外学者塞伦将ERP和管理学教学视为“多功能任务”,因此对业务功能的背景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萨默斯和克拉拉总结了在ERP实施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通过对86个企业的调查发现ERP实施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部门间和不同业务功能间的合作。
对企业业务功能的学习包括市场营销、会计、生产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些内容几乎与ERP 软件中的模块划分是对应的,对理解ERP系统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ERP课程教学中最容易被忽略的是对商业管理流程的学习,包括对企业中的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学习。
如果学生缺少对商业管理流程的理解,就无法充分理解ERP系统,因为ERP系统支持所有最佳商业实践和商业流程。
由于对商业管理流程的教学是涉及到多学科的,在教学方法上,可将不同专业的学生混合编组,比如将学习财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以鼓励不同学科和专业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这种教学方法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习效果非常好,值得一试。
最后,在学完必要的业务流程、功能和商业概念之后,可以用一周的时间专门演示和介绍一种ERP软件,让学生理解ERP软件的强大功能和复杂性。
在课后作业中,让学生用绘图软件根据企业的组织级别绘制出ERP软件的主要功能。
这个作业要求学生们结合自己在之前课程中学习过的商业理论来理解ERP软件,对于理解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很好的过渡环节。
4ERP中级课程的设置在ERP初级课程教学结束之后,就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
ERP中级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进一步加深对商业管理功能和流程的学习,同时在课本理论背景的支撑下详细分析并实际动手操作ERP软件中的模块和流程。
在中级课程中,可以选用有关ERP基本原理和概念的教材,同时补充一些其他的课外阅读和案例分析。
学生们应该通过理论教材学习到有关ERP的内涵、发展历史、ERP的产品介绍,基本概念(生产类型、物料、物料清单、工作中心、工艺路线、工作日历)、ERP的生产计划体系(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等重要的ERP 理论。
关于ERP软件的进一步深入学习也应该在中级课程中体现,目前可以用于高校ERP实践教学的ERP软件很多,适合于ERP教学的专业软件应该符合以下条件:·应该是一个ERP的教学平台,易学易用、完整简洁·应该同时提供配套的快速开发工具、建模工具以及实施工具·应该有配套的教学教材与试验教材·应该有配套的多个行业的完整实验帐套或演示帐套·不但可以作为院校的专业教学,更能作为院校进行科研、承接ERP项目工程、学生毕业设计的实用工具在ERP模块的深入实践环节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作业的形式提交一份演示报告,要求通过配以软件界面、流程图和操作说明总结一个ERP主要功能模块,包括物流管理、财务管理、销售和客户关系管理、生产计划和流程以及人力资源管理。
5ERP高级课程的设置在学生们比较熟练地掌握了ERP的理论和软件的操作技能之后,就可以进行ERP的高级课程教学,通过在ERP软件中动手操作,建立一个简单公司并按照企业的运作综合运行业务,学生们通过输入基础数据建立新公司,从而了解ERP软件中创建新公司的所有可以定制化的流程、参数和模块之间的内在关系。
新公司建立实际上是一次微型ERP实施的过程,需要考虑建立新公司的所有决策、问题和流程,包括公司代码、会计科目、成本中心、供应商、客户、产品、物料清单以及所有业务流程等的设置。
公司设立好之后,可以进行将学生分组进行高级企业行为模拟,相比较在ERP初级课程中的ERP沙盘模拟对抗,高级企业行为模拟对抗同样是学生分组组成公司,不同公司间通过模拟企业的生产、采购、销售、库存等环节来进行对抗,不同的是需要学生们通过ERP软件在运行自己的企业。
在初级课程中的ERP 沙盘模拟对抗种产品、原材料、客户、供应商等资源都是虚拟的,而高级课程中的这些资源都是具体的,是由教师提前设计好的。
这些信息作为公司的初始数据输入到ERP系统中去,经过一定时期的运营,在市场有限资源的一番争夺之后,不同公司的经营业绩出现的差别。
ERP软件的一大优点在于进行商业分析,在ERP的高级企业行为模拟对抗中,应该设置一系列的练习环节,让学生根据物流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各个模块中生成标准报告。
当然,ERP软件不会满足企业所有的IT需要,所以对于ERP中二次开发的知识介绍可以作为延伸课程嵌入到ERP的高级课程中去,或者可以作为一门单独的技术开发课程。
6总结与实践信息系统教育领域的第一本关于ERP教育的著作出现在1999年,国外学者沃特森和斯卡内德在他们的著作中第一次提出,对于ERP的教学应采取分层多步式方式。
他们提出了一个新名词“知识模块”,为了获得完整的ERP知识,需要将相关的ERP知识进行模块分类划分,通过系列课程的设置循序渐进地将这些知识模块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去。
这些知识模块包括:·企业系统——对企业的组织、规划和业务流程的总体了解·业务流程——对企业内部不同业务流程的理解·ERP的计划和实施——对具体的ERP项目的实施过程·对现有企业业务流程的改造和改革·关于ERP软件的安全性、控制和审计·系统管理——EPR软件的操作和技术性管理·业务分析——对ERP系统生成定制报告·开发企业应用——对ERP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网络资源计划——设计网络构架来支持ERP的实施本文中的三门课程包含了上述ERP知识模块中的绝大部分。
笔者通过不断的实践在教学中基本贯彻了通过三门课程进行ERP教学的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们现在可以理解基本的商业概念和流程,这样学生在进行ERP 软件实践学习的时候,没有遇到原来的那些由于缺乏基本商业概念和知识造成的问题。
希望其他高校教师在进行ERP教学的时候可以参考这一方法,分课程、分模块地将ERP的知识和技能循序渐进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ERP 理论基础,又具备过硬的软件应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