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固体与液体的性质

固体与液体的性质

固体与液体的性质
固体与液体的性质

固体与液体的性质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小,在液体分子的撞击下越容易保持平衡

B .荷叶上的小水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C .物体内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之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D .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不一定较大

E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先经等容降温,再经等温压缩,压强可以回到初始的数值 答案 BDE

解析 做布朗运动的微粒越小,在液体分子的撞击下越不容易保持平衡,故A 错误;荷叶上的小水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故B 正确;物体内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之和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故C 错误;潮湿与空气的相对湿度有关,与绝对湿度无关,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不一定较大,故D 正确;根据理想气体的

状态方程:pV T

=C 可知,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先经等容降温,压强减小;再经等温压缩,压强又增大,所以压强可以回到初始的数值,故E 正确.

练习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一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是非晶体

B .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些晶体在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的光学性质

C .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

D .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变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变为晶体

E .在熔化过程中,晶体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也保持不变

答案 BCD

解析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并不会因为颗粒的大小而改变,即使敲碎为小颗粒,仍旧是晶体,选项A 错误;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些晶体在不同方向上光学性质不同,表现为具有各向异性,选项B 正确;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晶体,如金刚石和石墨,选项C 正确;晶体的分子排列结构如果遭到破坏就可能形成非晶体,反之亦然,选项D 正确;熔化过程中,晶体要吸热,温度不变,但是内能增大,选项E 错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面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垂直并指向液体内部

B.单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多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C.单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的排列具有空间周期性

D.通常金属在各个方向的物理性质都相同,所以金属是非晶体

E.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同时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特征

答案CE

解析液面表面张力的方向始终与液面相切,A错误.单晶体和多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熔点不固定,B错误.单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的排列是规则的,具有空间周期性,表现为各向异性,C正确.金属材料虽然显示各向同性,但并不意味着就是非晶体,可能是多晶体,D错误.液晶的名称由来就是由于它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和晶体的各向异性,E正确.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晶体的光学和力学性质都是各向异性的

B.在完全失重的宇宙飞船中,水的表面存在表面张力

C.脱脂棉脱脂的目的,在于使它从不能被水浸润变为可以被水浸润,以便吸取药液D.土壤里有很多毛细管,如果要把地下的水分沿着它们引到地表,可以将地面的土壤锄松E.人们可以利用某些物质在水溶液中形成的薄片状液晶来研究离子的渗透性,进而了解机体对药物的吸收等生理过程

答案BCE

《6. 固体、液体和气体》教案

《6. 固体、液体和气体》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分别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 2、能说出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的各个特点的差异。 3、能分别举例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1、能正确地对周围常见的物体或物质进行分类。 2、能够利用感官估测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3、能正确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某一种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4、能归纳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主要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设计两种以上的方法测量出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2、对探究物质三态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3、能将本组研究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教学准备 常见物体的图片、纸、木块、棉球、橡皮、硬塑料、小米、豆、沙、天平、放大镜、记录表、烧杯、水槽、量筒、酒、果汁、牛奶、蜂蜜、酱油、汽水、水、注射器、水杯、乒乓球、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闯关游戏,闯过一关发一个通行证,闯过四关将获得智慧小组荣誉称号。你们有信心吗? 师:(出示百宝箱)这是百宝箱,里面有许多物体,你们能不能对他们进行分类,粘贴在响应的圈内。(画在黑板上三个圈) 学生分类开始,教师进行简单的评议,并对优胜者颁发通行证。 (二)学习新课:

1、活动1: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1)师:第二关是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是固体呢?它有哪些性质?如果研究过程中有困难可以看一下老师发给大家的建议卡和记录表。 (2)学生研究,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天平。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学生进行评议,颁发通行证。 (4)教师小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流动,不易被压缩。 (5)师:第三关是把小米、豆、沙或木屑混合后,你们怎么能把他们分里出来,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6)学生讨论,操作,汇报。 (7)教师评议,颁发通行证。 2、活动2: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1)师:第四关是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是液体呢?它有哪些性质?如果研究过程中有困难可以看一下老师发给大家的建议卡和记录表。 (2)学生研究,教师指导学生怎样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学生进行评议,颁发通行证。 (4)教师小结:液体有固定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易流动,不易被压缩。 (5)师:第五关是把不同液体混合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6)学生讨论,操作,汇报。 (7)教师评议,颁发通行证。 3、活动3: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1)师:第六关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实验探究,教师进行指导。 (3)学生汇报,抓住“怎样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4)教师进行评议,办法通行证。 (三)巩固拓展: 1、你们小组都闯过了哪几关?了解了哪些知识? 2、老师还有一关,怎样测量石块的体积? 3、颁发智慧小组证书,祝贺他们闯关成功。 教学反思

固体和液体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单元分析本单元是依据物质世界板块中关于“物体的特征”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意在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液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在现阶段完成对固体和液体的认识,初步掌握“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就需要用多种多样的方法”的研究思路。 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有: 一、科学探究: 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收集证据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 (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3、分析与解释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4、交流与质疑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5、结论与拓展 (1)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2)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二、科学知识: 1、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如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沉浮等,并加以描述。 2、能根据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 3、会使用简单仪器(如尺、天平、温度计)测量物体的常见特征(长度、质量、温度),能设计简单的二维记录表格,做简单的定量记录,并能使用适当的单位。在此基础上,其他物体进行估量。意识到多次测量能够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2、愿意合作与交流。 3、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4、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通常情况下,物质有三种主要存在形式:固态、气态、液态,物质在不同形态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本单元在这一背景下引领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液体,诸如轻重、软硬、形状、颜色、沉浮、溶解等方面的一些特点。由于本单元没有涉及分子或原子的概念,没有提及密度,因此对于固体和液体的沉浮与溶

时间和空间的性质及其维数

时间和空间的性质及其维数 付昱华 (中海油研究总院,E-mail: fuyh1945@https://www.doczj.com/doc/aa9965103.html,) 摘要根据唯物辩证法,时间和空间都具有两重性,即绝对性和相对性。没有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相 对时间和相对空间也就不存在,反之亦然。但是,它们的地位又是不平等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更重要,因为它们分别是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的参照系。另外,绝对空间是平直的,而相对空间可以是平直 的也可以是弯曲的。至于时间和空间的维数,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需要讨论的是复杂时间和复杂空间。绝对空间是三维的,绝对时间是一维的(由三维绝对时间形成的)。对于相对空间,可以有多维空间、分数维空间、复数维空间、变维空间。对于相对时间,可以有与相对空间相对应的多维时间、分数维时间、复数维时间、变维时间。换句话说,空间与时间的关系是一一对应关系。针对一般认为空间是三维的、时间是一维的观点,根据分形理论关于自相似性和相似性的观点,得出对应于三维空间的三维时间。应用相对论中的洛伦兹变换,导出一种特殊情况下三维时间的具体形式,并将其改写为变维分形的形式。文中实例表明,建立多维时间和多维空间等框架,不仅是可能的,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必须的。 关键词绝对时间,相对时间,绝对空间,相对空间,分形理论,变维分形,复杂时间,复杂空间 前言 时空理论的发展,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而又漫长的路。最初由牛顿建立了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理论。这种时空观认为空间是个刚性的框架,而时间是均匀流逝着的。时间与空间均不受任何物理过程的影响。以后建立的相对论,提出了四维时空连续区的概念。即任何一个物理事件都对应着四个数字:其中三个表示事件的地点,一个表示事件的时间。爱因斯坦认为大量事件的总体构成一个四维时空连续区域,时空的性质与物体运动有关,其中包含着时间和空间不再是绝对的和彼此之间相互独立的含义。随着量子理论的发展,又提出了时间和空间是事物之间的一种次序的观点。 尽管时空理论在不断发展,但是有一种观点始终未变,即一般认为,空间是三维的,时间是一维的。 时间是一维的观点,令人想起了欧几里德几何学的第五公设:过直线外一点只能做一条其平行线。如所周知,只能做一条平行线的观点早已被非欧几何所突破。既然如此,时间是一维的观点是否也应该突破呢? 早在1982年,张树润在《潜科学杂志》上讨论了七维时空,提出时间是四维的。笔者在不知张树润工作的情况下,于2002年9月提出三维时间和多维时间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讨论分数维时间、复数维时间和变维时间。 空间的维数同样需要重新考虑。 根据这种情况,本文提出复杂时间和复杂空间的概念,并对有关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根据唯物辩证法,时间和空间都具有两重性,即绝对性和相对性。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有限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是是无条件的,永恒的,无限的。绝对和相对是相互依存的,二者缺一不可。没有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也就不存在,反之亦然。没有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就不能定义。现在,如果说一个事物只有优点没有缺点,恐怕没有谁会相信。不可能只存在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的道理,和不可能存在只有优点的事物的道理是一样的。 类似于绝对真理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只存在于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之中。

流体的物理性质

流体的物理性质 流体流动与输送过程中,流体的状态与规律都与流体的物理性质有关。因此,首先要了解流体的常见物理和化学性质,包括密度、压力、黏度、挥发性、燃烧爆炸极限、闪点、最小引燃能量、燃烧热等。 一、密度与相对密度 密度是用夹比较相同体积不同物质的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对化工生产的操作、控制、计算等,特别是对质量与体积的换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流体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流体所具有的质量,用符号ρ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是ke/m3。 式中m——流体的质量,kg; y——流体的体积,m3。 任何流体的密度都与温度和压力有关,但压力的变化对液体密度的影响很小(压力极高时除外),故称液体是不可压缩的流体。工程上,常忽略压力对液体的影响,认为液体的密度只是温度的函数。例如,纯水在277K时的密度为1000kg/m3,在293K时的密度为998.2kg /m3,在373时的密度为958.4kg/ms。因此,在检索和使用密度时,需要知道液体的温度。对大多数液体而言,温度升高,其密度下降。

液体纯净物的密度通常可以从《物理化学手册》或《化学工程手册》等查取。液体?昆合物的密度通常由实验测定,例如比重瓶法、韦氏天平法及波美度比重计法等。其中,前两者用于精确测量,多用于实验室中,后者用于快速测量,在工业上广泛使用。 在工程计算中,当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不大时,液体混合物的密度也可由下式计算,即: 式中ρ—液体混合物的密度,kg/ms; ρ1、ρ2、ρi、ρn——构成混合物的各纯组分的密度,ks/m3; w1、w2、wi、wn——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气体具有明显的可压缩性及热膨胀性,当温度、压力发生变化时,其密度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常见气体的密度也可从《物理化学手册》或《化学工程手册》中查取。在工程计算中,如查压力不太高、温度不太低,均可把气体(或气体混合物)视作理想气体,并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其密度。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式中ρ—气体在温度丁、压力ρ的条件下的密度,kg/m3; V——气体的体积,ITl3; 户——气体的压力,kPa; T一—气体的温度,K; m--气体的质量,kg;

10、固体和液体的性质

十、固体和液体的性质 水平预测 (45分钟) 双基型 ★1.晶体的各向异性指的是晶体( ). (A)仅机械强度与取向有关(B)仅导热性能与取向有关 (C)仅导电性能与取向有关(D)各种物理性质都与取向有关 答案:D(提示:由晶体的各向异性的定义得出结论) ★★2.如图(a)所示,金属框架的A、B间系一个棉线圈,先使布满肥皂膜,然后将P和Q 两部分肥皂膜刺破后,线的形状将如图(b)中的( ). 答案:C(提示: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 纵向型 ★★3.有一些小昆虫可以在水面上停留或能跑来跑去而不会沉入水中,这是由于昆虫受到向上的力跟重力平衡,这向上的力主要是( ). (A)弹力(B)表面张力 (C)弹力和表面张力(D)浮力和表面张力 答案:B(提示: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使液体的表面像张紧的橡皮膜,小昆虫受到表面张力) ★★★4.为什么铺砖的地面容易返潮? 答案:毛细现象.土地、砖块 横向型 ★★★★5.关于液体表面张力的正确理解是( ). (A)表面张力是由于液体表面发生形变引起的 (B)表面张力是由于液体表面层内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所引起的 (C)表面张力是由于液体表面层内分子单纯具有一种引力所引起的 (D)表面张力就其本质米说也是万有引力 答案:B(提示:液体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就是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些,那么分子间的引力大于分子斥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 ★★★★★6.水和油边界的表面张力系数为σ=1.8×10-2N/m,为了使1.0×103kg的油在水内散成半径为r=10-6m的小油滴,若油的密度为900kg/m3,问至少做多少功? 答案:6×103J.开始时的油滴看成半径为R的球:V=m/ρ=4πR3/3,油分散时总体积不变,设有n滴小油滴,每个小油滴的半径为r,V=/ρ=n4πR3/3,n=1×103/12油滴的表面积变化△S 为:△S=n4πr2-4πR2,油滴分散时,表面能的增量与外力做功的值相等:W=σ△S=6×10-2J

物理选修3-3固体-液体和气体

第2讲固体液体和气体 知识一固体和液体 分类比较 晶体 非晶体单晶体多晶体 外形规则不规则 熔点确定不确定物理性质各向异性各向同性 原子排列有规则,但多晶体每个晶体间的排列无规则无规则 形成与转化有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能够形成不同的形态.同一物质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有些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转化为晶体 典型物质石英、云母、食盐、硫酸铜玻璃、蜂蜡、松香 (1)作用:液体的表面力使液面具有收缩的趋势. (2)方向:表面力跟液面相切,跟这部分液面的分界线垂直. 3.液晶的物理性质 (1)具有液体的流动性. (2)具有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 (3)从某个方向上看其分子排列比较整齐,但从另一方向看,分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 (1)只有单晶体和液晶具有各向异性的特性,多晶体和非晶体都是各向同性. (2)液体表面力是液体表面分子作用力的表现.液体表面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3)浸润与不浸润也是表面力的表现. 知识二饱和汽、饱和汽压和湿度 1.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1)饱和汽与未饱和汽 ①饱和汽:与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蒸汽. ②未饱和汽: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的蒸汽. (2)饱和汽压 ①定义:饱和汽所具有的压强. ②特点:液体的饱和汽压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饱和汽压越大,且饱和汽压与饱和汽的体积无关. 2.湿度 (1)定义:空气的干湿程度. (2)描述湿度的物理量

①绝对湿度: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 ②相对湿度:某温度时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时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即:B = p p s ×100 %. 知识三 气体分子动理论和气体压强 1.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大约是分子直径的10倍,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 2.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表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统计分布规律. 3.气体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均等. 4.温度一定时,某种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是确定的,速率的平均值也是确定的,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 5.气体压强 (1)产生的原因 由于大量分子无规则地运动而碰撞器壁,形成对器壁各处均匀、持续的压力,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气体的压强. (2)决定气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①宏观上:决定于气体的温度和体积. ②微观上:决定于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数密度. 知识四 气体实验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气体的三个实验定律 (1)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 ①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②公式:p 1V 1=p 2V 2或pV =C (常量). (2)等容变化——查理定律 ①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②公式:p 1p 2=T 1T 2或p T =C (常数). (3)等压变化——盖—吕萨克定律 ①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其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②公式:V 1V 2=T 1T 2或V T =C (常数). 2.理想气体及其状态方程 (1)理想气体 ①宏观上讲,理想气体是指在任何条件下始终遵守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实际气体在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的条件下,可视为理想气体. ②微观上讲,理想气体的分子间除碰撞外无其他作用力,分子本身没有体积,即它所占据的空间认为都是可以被压缩的空间. (2)状态方程: p 1V 1T 1=p 2V 2T 2或pV T =C (常数).

10-第十章-固体和液体的性质 (3)

第十章 固体和液体的性质 检测题(45分钟)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1.晶体的各向异性指的是晶体( )。 (A )仅机械强度与取向有关 (B )仅导热性能与取向有关 (C )仅导电性能与取向有关 (D )各种物理性质都与取向有关 **2.如图10-1所示,金属框架的A 、B 间系一个棉线圈,先使布满肥皂膜,然后将P 和Q 两部分肥皂膜刺破后,线的形状将如下列哪一个图所示( )。 知识的应用 **3.有一些小昆虫可以在水面上停留或能跑来跑去,而不会沉入水中,这是由于昆虫受到向上的力跟重力平衡,这向上的力主要是( )。 (A ) 弹力 (B )表面张力 (C )弹力和表面张力 (D )浮力和表面张力 ***4.为什么铺砖的地面容易返潮? 知识的拓展 ****5.关于液体表面张力的正确理解( )。 (A )表面张力是由于液体表面发生形变引起的 (B )表面张力是由于液体表面层内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所引起的 (C )表面张力是由于液体表面层内分子单纯具有一种引力所引起的 (D )表面张力就是本质上来说也是万有引力 *****6.水和油边界的表面张力系数为211.810N m σ--=??,为了使3 1.010kg -?的油在水内散成半径为610m r -=的小油滴,若油的密度为3 900kg m -?,问至少做功多少? 固体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1.下列固体哪一组全是由晶体组成的( )。[1] (A )石英、云母、明矾、食盐、雪花、铜 (B )石英、玻璃、云母、铜 图10-1

**2.某物体表现出各向异性是由于组成物体的物质微粒()。[1] (A)在空间的排列不规则(B)在空间按一定规则排列 (C)数目较多的缘故(D)数目较少的缘故 **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在于看其是否具有()。[1] (A)规则的外形(B)各向异性 (C)一定的熔点(D)一定的硬度 **4.如果某个固体在不同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是相同的,那么()。[1] (A)它一定是晶体(B)它一定是多晶体 (C)它一定是非晶体(D)它不一定是非晶体 ***5.物体导电性和导热性具有各向异性的特征,可作为()。[1] (A)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B)单晶体和多晶体的区别 (C)电的良导体和电的不良导体的区别(D)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的区别***6.下列关于晶体和非晶体性质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2] (A)凡是晶体,其物理性质一定表现为各向异性 (B)凡是非晶体,其物理性质一定表现为各向同性 (C)物理性质表现了各向异性的物体,一定是晶体 (D)物理性质表现了各向同性的物体,一定是非晶体 知识的应用 ***7.从物体的外形来判断是否是晶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 (A)玻璃块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所以它是晶体 (B)没有确定熔点的物体,一定不是晶体 (C)敲打一块石英后,使它失去了天然面,没有规则的外形了,但它仍是晶体 (D)晶体自然生成的对应表面之间夹角一定 ***8.如图10-2所示,在地球上,较小的水银滴呈球形,较大的水银滴因所受重力的影响不能忽略而呈扁平形状,那么在处于失重状态的宇宙飞船中,一大滴水银会呈什么形状?为什么? [4] 图10-2 ****9.在样本薄片上匀均地涂上一层石蜡,然后用灼热的金属针尖点在样本的另一侧面,结果得到如图10-3所示的两处图样,则()。[2] (A)样本A一定是非晶体 (B)样本A可能是非晶体 (C)样本B一定是晶体 (D)样本B不一定是晶体 图10-3 ****10.要想把凝在衣料上的蜡去掉,可以把两层吸墨纸分别放在蜡迹的上面和下面,然后用热熨斗在吸墨纸上来回熨,为什么这样做可以去掉衣料上的蜡?[3]

固体和液体

固体和液体 §3.1 固体的有关性质 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岩盐、水晶、明矾、云母、冰、金属等都是晶体;玻璃、沥清、橡胶、塑料等都是非晶体。 (1)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又要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两种。单晶体具有天然规则的几何外形,如雪花的形状总是六角形的。并且,单晶体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即各向导性。如力学性质(硬度、弹性模量等)、热性性质(热胀系数、导热系数等)、电学性质(介电常数、电阻率等)、光学性质(吸收系数、折射率等)。如云母结晶薄片,在外力作用下很容易沿平行于薄片的平面裂开,但在薄片上裂开则要困难得多;在云母片上涂一层薄薄的石蜡,然后用烧热的钢针去接触云母片的反面,则石蜡将以接触点为中心、逐渐向四周熔化,熔化了的石蜡成椭圆形,如果用玻璃片做同样的实验,熔化了的石蜡成圆形,这说明非晶体玻璃在各方向的导热系数相同,而晶体云母沿各方向的导热系数不同。 因多晶体是由大量粒(小晶体)无规则地排列组合而成,所以,多晶体不但没有规则的外形,而且各方向的物理性质也各向同性。常见的各种金属材料就是多晶体。 但不论是单晶体还是多晶体,都具有确定的熔点,例如不同的金属存在着不同的熔点。 非晶体没有天然规则的几何外形,各个方向的物理性质也相同,即各向同性。非晶体在加热时,先逐渐变软,接着由稠变稀,最后成为液体,因此,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晶体在加热时,温度升高到熔点,晶体开始逐渐熔解直到全部融化,温度保持不变,其后温度才继续上升。因此,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2)空间点阵 晶体与非晶体性质的诸多不同,是由于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分 子、原子或离子)依照一定的规律在空间中排列成整齐的后列,构成所 谓的空间点阵的结果。 图3-1-1是食盐的空间点阵示意图,在相互垂直的三个空间方向 上,每一行都相间的排列着正离子(钠离子)和负离子(氯离子)。 晶体外观的天然规则形状和各向异性特点都可以用物质微粒的规 则来排列来解释。在图3-1-2中表示在一个平面上晶体物质微粒的排 列情况。从图上可以看出,沿不同方向所画的等长直线AB、AC、AD 上,物质微粒的数目不同,直线AB上物质微粒较多, 直线AD上较少,直线AC上更少。正因为在不同方向 上物质微粒排列情况不同,才引起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物 理性质的不同。 组成晶体的粒子之所以能在空间构成稳定、周期性 的空间点阵,是由于晶体微粒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互作 用力,晶体中粒子的热运动不能破坏粒子之间的结合, 粒子仅能在其平衡位置(结点处)附近做微小的热振动。晶体熔解过程中达熔点时,它吸收的热量都用来克服有规则排列的空间点阵结构,所以,这段时间内温度就不会升高。 例题:NaCl的单位晶胞是棱长a=5.6?1010-m的立方体,如图7-1-3。黑点表示Na+位置,圆圈表示Cl-位置,食盐的整体就是由这些单位晶胞重复而得到 的。Na原子量23,Cl原子量35.5,食盐密度 3 10 22 .2? = ρg/m3。 我们来确定氢原子的质量。 在一个单位晶胞里,中心有一个Na+,还有12个Na+ 位于大立 图3-1-1 A 图3-1-2 图3-1-3

水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冰水汽)

水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 一. 水的物理性质(形态、冰点、沸点): 常温下(0~100℃),水可以出现固、液、气三相变化,利用水的相热转换能量是很方便的。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无臭的透明液体。水在1个大气压时(105Pa),温度 1)在0℃以下为固体,0℃为水的冰点。 2)从0℃-100℃之间为液体(通常情况下水呈液态)。 3)100℃以上为气体(气态水),100℃为水的沸点。 4)水是无色、无臭、无味液体,在浅薄时是清澈透明,深厚时呈蓝绿色。 5)在1atm时,水的凝固点(f.p.)为0℃,沸点(b.p.)为100℃。 6)水在0℃的凝固热为 5.99 kJ/mole(或80 cal/g)。 7)水在100℃的汽化热为40.6 kJ/mole(或540 cal/g)。 8)由於水分子间具有氢键,故沸点高、莫耳汽化热大,蒸气压小。 9)沸点: (1)沸点: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等於液面上大气压之温度,此时液体各点均呈剧烈汽 化现象,且液气相可共存若液面上为 1 atm(76 mmHg)时,则该沸点称为「正常沸点」, 水的正常沸点为100℃。 (2)若液面的气压加大,则液体需更高的蒸气压才可沸腾;而更高的温度使得更高 的蒸气压,故液体的沸点会上升。液面上蒸气压愈大,液体的沸点会愈高。 (3)反之,若液面上气压变小,则液面的沸点将会下降。 10)水在4℃(精确值为 3.98℃)时的体积最小、密度最大, D = 1g/mL。 11)三相点:指在热力学里,可使一种物质三相(气相,液相,固相)共存的一个温度 和压力的数值。举例来说,水的三相点在0.01℃(273.16K)及611.73Pa 出现。 12)临界点(critical point):物理学中因为能量的不同而会有相的改变(例如:冰 →水→水蒸气),相的改变代表界的不同,故当一事物到达相变前一刻时我们称它临 界了,而临界时的值则称为临界点。之温度为临界温度,压力为临界压力。 13)临界温度:加压力使气体液化之最高温度称为临界温度。如水之临界温度为374℃, 若温度高於374℃,则不可能加压使水蒸气液化。 14)临界压力:在临界温度时,加压力使气体液化的最小压力称之。临界压力等於该液 体在临界温度之饱和蒸气压。 二. 水的比热: 把单位质量的水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水的比热容,简称比热,水的比热为4.18xKJ/Kg.K。 在所有的液体中,水的比热容最大。因此水可作为优质的热交换介质,用于冷却、储热、 传热等方面。 三. 水的汽化热: 在一定温度下单位质量的水完全变成同温度的气态水(水蒸气)所需的热量,叫做水的汽 化热。 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水表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 能进行。 水的汽化热为2257KJ/Kg。一般地:使水在其沸点蒸发所需要的热量五倍于把等量水从1℃加热到100℃所需要的热量。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6.《固体、液体和气体》教案

6.《固体、液体和气体》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分别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 2.能说出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的各个特点的差异。 3.能分别举例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1.能正确地对周围常见的物体或物质进行分类。 2.能够利用感官估测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3.能正确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某一种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4.能归纳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主要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设计两种以上的方法测量出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2.对探究物质三态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3.能将本组研究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教学准备 常见物体的图片、纸、木块、棉球、橡皮、硬塑料、小米、豆、沙、天平、放大镜、记录表、烧杯、水槽、量筒、酒、果汁、牛奶、蜂蜜、酱油、汽水、水、注射器、水杯、乒乓球、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闯关游戏,闯过一关发一个通行证,闯过四关将获得智慧小组荣誉称号。你们有信心吗? 师:(出示百宝箱)这是百宝箱,里面有许多物体,你们能不能对他们进行分类,粘贴在响应的圈内。(画在黑板上三个圈) 学生分类开始,教师进行简单的评议,并对优胜者颁发通行证。 (二)学习新课:

1.活动1: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1)师:第二关是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是固体呢?它有哪些性质?如果研究过程中有困难可以看一下老师发给大家的建议卡和记录表。 (2)学生研究,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天平。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学生进行评议,颁发通行证。 (4)教师小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流动,不易被压缩。 (5)师:第三关是把小米、豆、沙或木屑混合后,你们怎么能把他们分里出来,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6)学生讨论,操作,汇报。 (7)教师评议,颁发通行证。 2.活动2: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1)师:第四关是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是液体呢?它有哪些性质?如果研究过程中有困难可以看一下老师发给大家的建议卡和记录表。 (2)学生研究,教师指导学生怎样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学生进行评议,颁发通行证。 (4)教师小结:液体有固定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易流动,不易被压缩。 (5)师:第五关是把不同液体混合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6)学生讨论,操作,汇报。 (7)教师评议,颁发通行证。 3.活动3: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1)师:第六关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实验探究,教师进行指导。 (3)学生汇报,抓住“怎样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4)教师进行评议,办法通行证。 (三)巩固拓展: 1.你们小组都闯过了哪几关?了解了哪些知识? 2.老师还有一关,怎样测量石块的体积? 3.颁发智慧小组证书,祝贺他们闯关成功。 教学反思

时间的性质

时间的性质 1.柏拉图说时间是永恒的印象:真实的“实在世界”是“理念”。我们接触到的万物和宇 宙,都不过是“理念”的“影子”。“理念”完美而永恒,它不存在于宇宙和时空中。万物和宇宙是不完美的,在不断变化中。他认为最理想的国家是除去哲学家以外所有的人都要遵守法律。可是它的“影子”不是永恒的。总结:时间是“永恒”的映像。时间是“永恒”的动态相似物。时间不停地流逝,模仿着“永恒”。时间无始无终,循环流逝。 36000年一个周期 2.亚里士多德:主张看不见的东西都不是真的。对时间的看法是:时间是运动的计数。时 间是运动持续的量度。时间是循环的。(时间的出现,是运动的测量成为可能,是我们可以区分快慢和静止、) 3.牛顿:绝对空间与绝对时间。时间与空间无关,时、空与物质、运动也无关。总结:时 间是无头无尾,永无断的河流,时间除了均匀流逝的属性外没有其他属性。时间有方向。 4.莱布尼兹:时间和空间都是相对的,空间是物体和现象有序性的一种表现方式。时间是 相继发生的现象的罗列。,不存在脱离物理实体的时间与空间。 5.洛克认为时间是一维的,但是没有一个很好的论证。但是世界公认的空间是三维的就有 很好的论证,就是库仑定律是根据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来说明的。 6.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时间是相对的,空间也是相对的。时空作为一个整体是绝对的。 能量石相对的,当量也是相对的,能量-动量作为一个整体是绝对的。但是没有谈时间的方向。广义相对论:物质的存在使时空弯曲,如果没有物质,时空仍然存在,只不过是平坦的。在晚年的时候《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空间——时间未必能看作是可以脱离物质世界的真实客体而独立存在的东西。并不是物体存在于空间中,而是这些物体具有空间广延性。这样看来,“关于一无所有的空间”的概念,就失去了意义。 7.时间是否有开始和终结的问题,并不是搞相对论的人突然想研究的。它是从黑洞的奇点 研究开始的。 8. 9.争论:奇点的存在是什么原因。首先说明了与坐标的选取无关。我们讨论的是真奇点。 10.彭若斯

初中趣味物理知识:趣谈水的几个物理特性

初中趣味物理知识:趣谈水的几个物理特性 在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表面上,有70%的地方由液态水覆盖着,可以说地球是个名副其实的水球。几乎所有的生命形式的主要构成成分都是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的存在,也不会有今天有滋有味的生活。水有很多我们熟知的特性,如无色、无味、能溶解许多物质、在0℃时结冰、100℃时汽化、能吸收大量的热能、能形成晶莹的水珠等等。虽然一般人对水都比较了解,但仍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即使是它那些熟知的特性也显得是如此地巧妙,因而让人类居住的这个神秘的星球有了无比丰富的生命与多姿多彩的生活。 水比其他任何液体都能溶解更多的物质,这要得力于它独特的分子结构,特别是水分子的有极性。我们都知道水的分子式是H2O.水的分子结构非常简单,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呈一定对称性组成V字型分子。这种结构导致水分子在氧的一边出现微弱的负电,而在氢的一边形成微弱正电,所以水分子很容易相互形成立体的连接,也使它很容易与其他物质的原子因电荷的吸引而相互接合,因而使水有很强的溶解其他物质的能力。比如当我们将盐加到水中时,水分子的有极性使它与盐分子间形成微弱结合,使得晶体盐粒均匀分散到水中。正是这一特性才使得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的美味,我们每一天都在不知不觉中喝下了各种水溶液,酸甜

苦辣样样都有。水的这种强溶解性,使得动物体内的水溶液携带着各种所需要的物质在体内循环,从而也为生命的代谢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地球环境条件下,水是已知惟一三态共存的自然物质。水的不同状态对应分子的不同排列形式,在固体状态下分子呈高度有序态存在。大多数物质在一定压力下,随着温度的下降,其密度会上升;而水却比较特殊,在温度大于4℃时,水是遵循这一规律的,包括从气态水到液态的过程。但在低于4℃后,水的密度反而开始减小,即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水的这种固态密度大于液态密度的特性在自然界中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在地球的大部分能结冰的地方,冬天来临时,水开始结冰,然后浮在水面上,这样将冰下方的液态水与冰上方的冷空气隔离开,从而阻止或是减缓了冰下液态水的固化,也保证了水中以液态水为生活条件的生命形式比如鱼类、水草等的存活。当第二年春天到来时,上升的气温会熔化掉浮在水面上的冰,水又重新回到流动的液态。试想一下,如果水没有这一特殊的物理性质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上面的水结冰后往下沉,涌上来的水又结成冰,如此反复,最终是一条河或整个湖都变成硕大的冰疙瘩,水中的生命也就无法生存下去了。果真如此,生命形式是否还这样丰富多彩也就很难说了。 对液态的水来说,它的水分子由于有极性会处于一种半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固体的分类 自然界中的固态物质可以分为两种: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像石英、云母、明矾等具有确定的几何形状的固体叫晶体。常见的晶体还有:食盐、硫酸铜、蔗糖、味精、石膏晶体、方解石等。 晶体又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 单晶体:整个物体是一个晶体的叫做单晶体,如雪花、食盐小颗粒、单晶硅等。 多晶体:如果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地排列着的小晶体组成的,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多晶体,如大块的食盐、粘在一起的蔗糖、各种金属材料等。 (2)非晶体:像玻璃、蜂蜡、松香等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的固体叫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还有:沥青、橡胶等。 2. 3. 4. 晶体的微观结构 晶体的形状和物理性质与非晶体不同是因为在各种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都是按照各自的规则排列的,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 5. 对比液态、气态、固态研究液体的性质 (1)液体和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是流动的。 (2)液体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而气体的体积可以变化千万倍; (3)液体和固体都很难被压缩;而气体可以很容易的被压缩; 6. 液体的微观结构 跟固体一样,液体分子间的排列也很紧密,分子间的作用力也比较强,在这种分子力的作用下,液体分子只在很小的区域内做有规则的排列,这种区域是不稳定的:边界、大小随时改变,液体就是由这种不稳定的小区域构成,而这些小区域又杂乱无章的排布着,使得液体表现出各向同性。非晶体的微观结构跟液体非常类似,可以看作是粘滞性极大的液体,所以严格说来,只有晶体才能叫做真正的固体。 7. 液体的表面张力 (1)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 (2)表面层里的分子要比液体内部稀疏些,分子间距要比液体内部大 (3)液体表面各部分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这种力叫表面张力 (4)表面张力的作用使得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 表面张力的作用使得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在体积相等的各种形状的物体中,球形物体的表面积最小,所以露珠、水银、失重状态下的水滴等等呈现球形。 (5)浸润:一种液体会润湿某种固体并附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 (6)不浸润:一种液体不会润湿某种固体,也就不会附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 (7)毛细现象:浸润液体在细管里上升的现象和不浸润液体在细管里下降的现象

1、液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1 液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1-1 某油的容重为8339N/m 3,其运动粘滞系数为3.39×10 6?m 2 /s, 试求该油的动力粘滞系数。 解:由油的密度定义,338339 ==0.85110 kg/m 9.8γρ=g × 由油的粘滞系数定义,3-6-32 == 0.85110 3.3910 2.88410 N /m μρνs ××××?= 1-2 如图所示为一0.8m ×0.2m 的平板在油面上作水平运动,已知运动速度u =1m/s ,平板与固体边界的距离=δ1mm ,油的动力粘滞系数为 1.15N ?s/m 2 ,由平板所带动的油的速度成直线分布,试求平板所受的阻力。 解:已知:22=1m/s =1.15 N S/m 0.80.2 =0.16 m =0.001m u μA δ?=×,,, 由牛顿内摩擦定律,且流速沿y 方向为直线分布,则 d 1 =1.15 0.16=184 N d 0.001 u T =μA y ×× 1-3 已知水流流速分布函数为 2 3()m y u =u H ,H 为水深,u m 为液面流速,y 为距离壁面的距离,试计算y H =0.25,0.50处的流速梯度。 解: 对 2 3()m y u u h = 中的y 求导,则 11 33d 212()()d 33m m u u y y u y H H H H ??== 130.2520.25 1.06d d 3m m y H u u u y H H ?=== 13 0.5020.500.84d d 3m m y H u u u y H H ?= == 1-4 水箱中盛有静止液体,试问此时液体的所受的单位质量力为多少? 解:水箱中液体为静止状态,其所受质量力只有重力,水平面坐标x ,y , 铅垂坐标z 向上为正, 题1-2

固体与液体1

第一课固体与液体 本课说明: 本课研究固态物质与液态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以及它们的区别。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物质”。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①知道大多数物质具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固定的形状,液体只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 ②知道固体不容易流动。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的体积用量筒、量杯等进行测量。 ③知道在条件变化时,物质的状态可以相互转化。改变温度,可以是固体变成液体,也可以使液体变成固体。 ④知道物体具有质量,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可以用天平、磅秤、电子称等测量物体的质量。 ⑤知道胶水、果汁、自来水等不同液体的粘稠程度不同。 ⑥知道不同固体的硬度、人性有所不同。 ⑦只应当根据实验要求,在实验前设计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应当包含实验目的、实验用品、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数据等。 2过程和方法 ①会自己制作简单的量筒,能够用量筒或量杯比较液体体积的大小。 ②学习根据实验的过程、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设计简单的实验表格。 ③能够根据实验要求,与其他同学配合做好简单的实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组成的,物质具有固体、液体、气体等多种形态。 ②不同物质各自具有自己的嗲,研究物质的性质时,需要认真分析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③研究问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例如:在实验前需要根据试验的具体情况设计表格,实验时实事求是地测量和记录数据,实验后进行细致的分析。课时安排: 固体与液体的形状1课时 固体与液体的体积1课时 物质的状态变化1课时 形成认识1课时 扩展认识3课时 固体与液体的形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通过给物体分类的活动使学生知道物体有液体、固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②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形状,使学生发现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三年级奥数第10讲 合理分配时间

第十一讲合理分配 知识点: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我们都离不开时间。如果我们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可以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 例1、早饭前,妈妈烧开水要用12分钟,擦桌椅要用6分钟,准备暖瓶和灌开水分别要用1分钟,买油条10分钟,煮牛奶要用8分钟,并且灶台只有一个灶头。妈妈怎样安排才能使所用时间最短?是多少分钟? 同步练习: 1、妈妈早上起来要完成以下几件事:洗水壶1分钟,烧开水12分钟,灌水瓶2分钟,吃早点8分钟,整 理卧室2分钟,应该怎样安排时间最少?最少几分钟? 2、聪聪早上起来刷牙洗脸要用4分钟,读书要8分钟,烧开水10分钟,冲牛奶要1分钟,吃早饭要5分 钟,聪聪应该怎样合理安排?起床多少分钟就能上学? 3、小保姆出门办事,之前必须完成以下几件事情:整理房间要5分钟,把衣服和水放入洗衣机要1分钟, 洗衣机自动洗涤要12分钟,擦鞋要3分钟,怎样合理安排才能使小保姆最快外出办事呢? 例2、一只平底锅上只能煎两个饼,用它煎1个饼需要2分钟(正、反面各1分钟)。问煎熟3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同步练习 1、一只平底锅烙饼,锅上只能同时放2张饼,用它烙1个饼需要4分钟(正、反各2分钟)。问烙熟3张 饼至少需要几分钟? 2、用一平底锅烙饼,锅上只能同时放2张饼,烙第一面需要2分钟,烙第二面需要1分钟,要烙3张饼, 至少需要几分钟? 3、贴烧饼时,第一面需要3分钟,第二面需要烘2分钟,而贴烧饼的架子上一次最多只能放2个烧饼, 要贴3个烧饼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例3、小兰已经上中学了,她早晨起床到上学要做好几件事情,整理房间5分钟,刷牙洗脸3分钟,听广播30分钟,吃早饭8分钟,读英语20分钟,整理书包2分钟。怎样安排,可以在1小时内完成这些事呢? 同步练习 1、爸爸要给客人烧水沏茶,洗水壶2分钟,烧开水12分钟,买茶叶5分钟,洗茶杯1分钟,冲茶1分钟, 要让客人在16分钟内喝到茶,你能设计几种方案? 2、小洪上中学后,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星期天,小洪准备完成以下几件事情:听外语广播(30分钟)。 完成家庭作业(1小时30分钟)打扫房间(5分钟),洗衣服(20分钟)陪爷爷下棋(30分钟),陪奶奶聊天(30分钟),读英语(20分钟),预习新课文(10分钟)。小洪最短需要多久可以完成以上几件事情? 3、小明已经是大孩子了,这个星期天他准备帮妈妈做饭。已知上菜场买菜要花30分钟,到超市买水饺要 花20分钟,洗菜要花20分钟,烧开水下饺子要10分钟,洗碗筷要5分钟,抹桌子要2分钟,装饺子、装菜一共要3分钟,妈妈做菜20分钟,小明和妈妈一起准备这顿丰盛的午饭最少要多少分钟? 例4、4个人各拿一只水桶到水龙头接水,水龙头注满4个人的水桶所需的时间分别是5分钟、4分钟、3分钟、6分钟。现在只有一个水龙头可用,怎样安排这4个人的接水次序,可使他们总的等候时间最短?这个最短时间是多少? 同步练习 1、同学们春游,到一个泉眼边去接泉水,3位同学轮流接,甲接满要3分钟,乙接满要2分钟,丙接满 要1分钟,怎样安排3个人的接水次序,可以使总的等候时间最短,最短多少分钟? 2、3位顾客到银行的某一个窗口办贷款手续,甲顾客要5分钟,乙顾客要4分钟,丙顾客要2分钟,怎 样安排3位顾客,可以使总的等候时间最短? 3、甲、乙、丙到食堂打饭,所选的菜不同,甲需要2分钟,乙需要4分钟,丙需要1分钟,怎样安排, 使他们总共所花的时间最短?是多少分呢?

知识讲解固体液体和气体提高

物理总复习:固体、液体和气体 编稿:李传安审稿:张金虎 【考纲要求】 1、知道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 2、知道气体的三大实验定律、内容、熟悉其图像; 3、知道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能结合力学知识解相关气体状态变化的问题。 【知识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气体分子动理论 要点诠释:1、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①气体分子间距大,一般不小于10r0,因此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都很小,以致可以忽略(忽略掉分子间作用力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 ②气体分子间碰撞频繁,每个分子与其他的分子的碰撞多达65亿次/秒之多,所以每个气体分子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是瞬息万变的,因此讨论气体分子的速度是没有实际意义的,物理中常用平均速率来描述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注意:温度相同的不同物质分子平均动能相同,如H2和O2,但是它们的平均速率不相同。 ③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呈“中间多,两头少”分布规律。 ④气体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均等。 ⑤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随着温度的增大,分子速率随随时间分布的峰值向分子速度增大的方向移动,因此T1小于T2。 2、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气体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频繁地碰撞器壁而产生的,气体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

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分子越密,对单位面积器壁产生的压力就越大,气体的压强就越大。 考点二、气体的状态参量 要点诠释:对于气体的某种性质均需用一个物理量来描述,如气体的热学性质可用温度来描述,其力学性质可用压强来描述。描述气体性质的物理量叫状态参量。 1、温度:温度越高,物体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也增加,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小。 微观含义: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温标:温度的数量表示法。 (1)摄氏温标:标准状况下冰水混合的温度为0度,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度,把0到100之间100等份,每一等份为1摄氏度(1℃)。 (2)热力学温标: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提出一种与测温物质无关的温标,叫热力学温标或绝对温标。用符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K。 用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表示温度的间隔是相等的,即物体升高或降低的温度用开尔文和摄氏度表示在数值上是相同的。 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数量关系T=t+273.15K 2、体积: (1)体积是描述气体特性的物理量。由于气体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每一部分气体都要充满所能给予它的整个空间。 (2)一定质量的气体占有某一体积,气体分子可以自由移动,因而气体总要充满整个容积,气体的体积就是指气体所充满的容器的容积。在国际单位之中,体积用V表示,单位立方米m3。体积的单位还有升、毫升,符是L、mL,关系1m3=103L(dm3)=106ml (cm3) 3、压强: (1)压强是描述气体力学特性的宏观参量。 (2)气体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气体的压强,用符P表示。 气体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对器壁频繁撞击而产生压力,用打气筒把空气打到自行车的车胎里去,会把车胎胀得很硬,就是因为空气对车胎有压力而造成的。 (3)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频繁碰撞而产生的。 (4)压强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 1 Pa = 1 N / m。气体压强的单位在实际中还会见到“标准大气压”(符是atm)和“毫米汞柱”(符是mmHg), 1atm = 1.013 × 105 Pa,1mmHg = 133 Pa。 (5)压强的确定。见类型四。 考点三、理想气体实验定律 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如果温度、体积、压强这三个量都不变,就说气体处于一定的状态。一定质量的气体,p与T、V有关,三个参量中不可能只有一个参量发生变化,至少有两个或三个同时变化。 1、玻意耳定律 要点诠释: (1)、内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它的压强跟体积成反比。(2)、公式:1122pVpV??恒量 (3)、图像:等温线(pV?图,1pV?图,如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