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视节目编制》习题集

《电视节目编制》习题集

《电视节目编制》习题集
《电视节目编制》习题集

《电视节目编制》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1、电视空间:指电视观众通过电视屏幕而认知,有别于现实的虚构的视觉空间。

2、景别:指画面选取被摄体范围大小及主体在画面中占有面积大小。

3、摇镜头:指机位不动,摄像机借助云台或身体,水平或垂直移动的摄像方式。

4、主观镜头:以画面中某一人物视线,去“目睹”事件进程。

5、组合编辑:编辑过程中,图像、声音和控制磁迹同时记录,形成一个完整节目。

6、运动摄像:指摄像机位置、距离或镜头光轴发生变化时所拍摄镜头画面。

7、推镜头:摄像机向主体推近或变焦使画框由远而近拍摄的电视画面。

8、画面编辑:画面编辑是节目制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镜头进行重新组合排列,对电视画面和声音进行有选择的转录,从而有机地艺术地处理那些尚待加工的一个个片断镜头,把独立的镜头组成段落,再把段落汇集成完整的片子的过程。另一种表述:将镜头素材进行挑选、整理、加工和组接,最终以声画形式表达内容的创作环节和操作过程。

9、全景:表现成年人全身或场景全貌的景别。

10、镜头:指一段影片或录象带上所记录的景物在空间或时间上没有切断的痕迹。又指按动录制开关到关闭开关之间所拍摄的一段连续不断的画面。

11、电视节奏:指电视内容和形式的长短、起伏、轻重、缓急、张弛、动静等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与情节、形体动作、言语、运动、造型、长度、音响等有关。

12、造型性节奏:由画面造型中一切主体的运动以及镜头转换的速度而产生的节奏。

13、色温:当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与绝对黑体在某一温度时的光谱成分一致时,就用绝对黑体的温度来表示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

14、间歇摇:在表现三个以上物体或事物间的联系时,镜头摇过每一点时速度减慢或者有一个短暂的停顿,在一个镜头中形成若干段落和间歇,构成一种间歇摇。

15、穿帮:指拍摄中与画面造型有关的各部门工作漏出破绽的现象。

16、非线性编辑:声画可进行任意组合,而无需从头开始按顺序编辑的节目制作方式。

17、电视时间:电视观众认可的虚构的有别与现实的时间。

(1) 电视放映时间(画面长度);(2) 画面表现事物的时间;(3)观众感受的时间。

18、无技巧组接:指只用切换的方式完成画面编辑的方法。

19、轴线:在镜头转换中,制约视觉变换范围的界线。人物的行动方向、视线方向或人物之间相互交流的位置关系构成的一条无形的线。又:被拍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对象之间关系所形成的一条假定的直线。

<1>、动作轴线:被摄主体运动的方向、路线或轨迹;“动作轴线”或“运动轴线”。

<2>、方向轴线:是由静止的单一主体到它对面支点间的直线。

<3>、关系轴线:是指两个以上静止主体,每两者之间的连接线,它涉及的是静态屏幕方向。

20、空镜头:指画面内没有主体事物的镜头,也称为景物镜头。

21、拉镜头:指摄影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变动镜头焦距(从长焦调至广角)使画框由近而远与主体脱离的一种拍摄方法。用这种方法拍摄的镜头叫拉镜头。

22、分镜头:是将文字稿本上描述的画面意义分成若干个镜头,并将它们组成镜头组表现文字稿本的内容。

23、稿本:是指摄制人员将要表现的内容,根据视觉原理,运用摄录技巧和艺术手法进行综合处理的形象化的文字材料。是一种用文字、图形、符号等阐述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书面材料。

24、分镜头稿本:以文字稿本为依据,以镜头为基础,用更加形象、具体的语言写成的未来电视片的文字描述材料。它是电视片的摄录和后期制作的依据。也可以理解为它是幻象中的影片、虚拟的节目。

25、电视特技:利用特殊的方法,人为的改变和处理电视画面,使其产生特殊的画面效果。

二、问答题

1、通常摇镜头分为哪几种?摇镜头的主要功用有哪些?

答题要点:

摇镜头分:水平摇、垂直摇、间隔摇、环形摇、倾斜摇、甩镜头。

主要功用:1)展示空间,扩大视野;2)包容信息大;3)介绍、交待同一场景中两人物或事物内在联系;4)表达相近、相邻事物,形成比喻、并列、因果关系。5)三个物体以上可间隔摇,形成若干段落;6)快速“摇”;7)表现主体动势、运动轨迹等;8)形成一种积累效果;9)制造起伏念;10)表现一种主观;11)一种特定情绪和气氛;12)转场手法。

2、为什么说电视艺术是一种动态造型艺术?

答题要点:

1)、表现的是动态的运动的事物,如:人物、物体等是运动的。

2)、可以运动表现事物,如:推、拉、摇、移等拍摄方式,拍摄角度等。

3)、画面编辑创造运动,如:节奏、情感、故事等。

4)、声音创造运动,如:节奏、动效等。

3、为什么拍摄角度的选用是电视摄像画面构图基础?并举例说明。

答题要点:

1)拍摄距离决定;包括距离变化功能。

2)拍摄方向决定;各方向表现功能。

3)拍摄高度的决定。不同高度画面特性。

4、请谈谈网络传媒时代,视频图像的地位与发展应用趋势。答题要点:视觉是人类传递与接收信息的主要方式,约占全部传递与接收信息的83%;网络传媒时代为视觉信息的传递与接收提供了更广阔、更坚实的平台,有人把当今时代称为“读像时代”;网络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如带宽、容量提高)将会更多地运用视觉符号作为主要的信息载体。

5、请给下面两个故事分镜头,并注明景别、技巧和时间长度。

1、《水浇园丁》(一八九六年卢米埃尔兄弟拍摄)

一个园丁老头在花园里浇花,长长的皮管拖在他身后的地上.一个调皮的孩子悄悄走来踩住了皮管。园丁奇怪地看着不再出水的管口,孩子脚一松.水突然喷出来,喷了园丁一

脸,他回头发现是孩子恶作剧,生气地追上逃走的孩子,抓着打了一顿.孩子无趣而去,园丁继续浇花…….。

答题要点:1.叙事清楚、流畅2、表现情趣准确

1、特—-中(拉) 8s

阳光下被水浇着的鲜花(拉),一位老园丁手持皮管浇花。

2、中—-特(摇) 8s

从园丁背后摇动地上的皮管,一双孩子的脚走来,在皮管旁停住。

3、近 3s 水管图然没有水,园丁奇怪地朝管口看去。

4、特 2s 踩住皮管的小脚猛的松开。

5、近 4s 突然喷出的水喷了园丁一脸。

6、近 3s 一张调皮的孩子的笑脸。

7、近—全(拉、摇)7s

园丁回头发现孩子,恼怒地向他追来,(拉)孩子向花园深处逃去,(摇)

8、近(跟摇) 4s 孩子在华丛中串行。

9、近(跟摇) 3s 园丁在后面紧追。

10、特(跟推) 3s 花草在他们脚下纷纷倒下。

11、全 6s 园丁捉住了孩子,揍他的屁股,孩子叫着。求饶。

12、特-中-大全 10s

地上的皮管空淌着水,园丁伸手拿起水管(拉)他继续浇花(摇),透过前景的花丛,可以看到孩子远远离去的背影。

8、画面编辑时镜头组接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题要点:就是有机地、艺术地处理那些尚待加工的一个个片断镜头,把独立的镜头组成段落,再把段落汇集成完整的片子的过程。

另一种表述:将镜头素材进行挑选、整理、加工和组接,最终以声画形式表达内容的创作环节和操作过程。

1)镜头组接要把好政治关;2)镜头组接必须突出主题;3)镜头的组接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思维逻辑;4)镜头的组接要遵从“动接动”、“静接静”的原则;5)镜头组接要注意机位、景别的变化;6)镜头组接景别的变化要循序渐进;7)镜头组接要保持影调、色调的统一性;8)镜头组接要注意“轴线规律”;9)使连贯的动作衔接流畅;10)保持统一的一种方向感;

教材p.124-126.镜头组接原则:1)镜头组接要合乎逻辑;2)遵循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律;3)景别的过渡要自然、合理;4)动接动,静接静;5)光线、色调的过渡要自然。

9、什么是摇镜头?它的主要功用有哪些?并请举例说明。答题要点:摇镜头——是由摄象机位置不动,借助于云台或

拍摄者自身,水平或垂直移动摄象机光学镜头轴线所拍摄的镜头。

1)展示空间扩大视野--包容更多的视觉信息—2)介绍交代同一场景中两个物体或事物的内在联系—3)利用性质意义相反或相近的两个事物通过摇镜头形成对比,表示某种暗喻、比喻、并列、因果关系等。4)-在表现三个以上物体或事物间的联系时,镜头摇过每一点时速度减慢或者有一个短暂的停顿,在一个镜头中形成若干段落和间歇,构成一种间歇摇。5)---有一个稳定的起幅画面,后面的摇动速度极快,使画面上的景物全部虚化,这种镜头称之为甩镜头。表现运动主体的动态、动势、运动方向和运动轨迹。6)对一组外形相同或相似的物体用摇的方式可以形成一种积累的效果。7)通过对某个活动物体的追摇,引起被摄主体其镜头的契机是追摇物的转换8)表现一种主观性镜头9)用非水平的倾斜摇旋转摇表现一种特定的情绪和气氛。10)用倾斜破坏观众欣赏画面时的一种心理平衡造成一种情绪。

11. 画面编辑中需要遵循那些基本的视觉规律?镜头组接中需要遵循那些剪接原则?

(1)人们有将两个相邻事物联系起来考虑的倾向;(2)、人们有忽略次要情节的倾向;

(3)、人们观察事物总是先粗后细,由远及近,或先细后粗,由近及远,并在分析和综合过程中循环往复;

(4)、人们观察事物在一定的时间内总是带有一致的眼光

12、

(1)一张没有表情的男人的脸;

(2) 一支手枪;

(3)哈哈大笑的脸

以上三个镜头可以有几种有意义的组接方法?组接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题要点:组接方法有:(1)、(2)、(3)和(3)、(2)、(1)说明了:(1)单个镜头只有其独立的表现意义

(2)组接产生了新的表现意义

(3)不同的组接产生不同的表现意义

(4)组接后赋予了镜头新的含义

14、其中的“动接动”、“静接静”是什么含义?

答题要点:动接动——指的是画面内主体的运动。静接静——指的是画面主体的静和画面本身是固定的镜头。

三、简答题(一)

1、简述远景、特写景别在画面造型中的特点,并请举例说明。

答题要点:远景画面:1)视野开阔,全方位展示自然景观;

2)画面壮观,有一种量的冲击;3)多应用在片头、片尾;4)有抒情作用,渲染一种环境和气氛。

特写画面:1)画面形象单一、鲜明、醒目;2)突出细部特征,揭示事物本质;3)对人物心灵有直接表现;4)准确表现物体质感、形体和颜色;4)用于转场镜头。

举例:

2、分别简述长焦距镜头和广角镜头在画面造型中的特点(8分)。

答题要点:广角镜头:a、视场宽即大于60度 b、景深大c、包括的景物范围大d、1、近大远小的形象2、纵平线急剧汇聚3、平行画平面的直线空间越远越短e、线条畸变,具有某种夸张效果f、画面清晰度高,色彩还原好。

长焦距镜头:视角窄景深小包括的景物范围小压缩了现实的纵向空间将远处景物拉近的视觉效果。

3、什么是插入编辑?它与组合编辑各有何特点。(8分)

答题要点:插入编辑——是在组合编辑的基础上,将其中的某些部分替换成新内容的编辑方式。

特点:①不记录新的控制磁迹。②图像信号与1、2声道上的声音信号可以单独或同时录在编辑带上。③原有控制磁迹保留不变。④每个镜头有连续的编辑入点和出点。

⑤不能在空白磁带上进行编辑。

组合编辑——是将不同场景分段录制在素材带上的图像、声音、控制磁迹信号,按分镜头顺序同时记录在编辑带上,形成一个完整的节目的过程。

特点:①三种信号同时记录②可以用空白带编辑③非空白带也被认为是空白带④不能替换其中的镜头⑤最始部分需常规记录预卷信号

4、什么是电视教材?电视教材的教学特点有哪些?

答题要点: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要求,用电视图像与声音呈现教学内容的一种视听材料。

1)、明确的教学目的2)、特定的教学对象3)、严格的科学性4)、贯彻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5、摄像时,怎样调整白平衡?并请进一步阐释白平衡在艺术表现方面的作用。

答题要点:1)粗调(滤色片、色温片调整)a 3200K b、5600K c、 5600K+1/4ND

2)选取一个标准白色物体,(如镜头盖)

2)将镜头对准标准白、聚焦、使白色物体充满画面或80%以上。

4)接通自动白平衡开关(A.W)几秒种后,白平衡便自动调

好。

在艺术表现方面的作用是:正确还原色彩、高调低拍----暖色调;低调高拍---冷色调。

6、非线性编辑的优势是什么?

答题要点:a、信号处理数字化;b、素材存取随机化c、编辑方式的非线性d、合成方式集成化e、编辑手段的多样化f、节目制作网络化g、记录载体的永久化。

7、用摄像机怎样在白天拍摄出夜晚景色的画面效果?

答题要点:首先分析夜晚景色的特点:光线暗事物看不清楚、色彩不鲜艳、物体仅呈现轮廓、冷色调。低调高拍,即在低色温环境下调白平衡,到高色温环境下拍摄,或用低色温物体作为调整白平衡的标准。

8、什么是电视节奏?在形式上影响电视节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题要点:电视节奏指电视内容和形式的长短、起伏、轻重、缓急、张弛、动静等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他与情节、形体动作、言语、运动、造型、长度、音响等有关。形式的影响以因素主要有:主体的运动速度;景别的大小变化;镜头的运动速度;镜头的长度;音响效果等。

9、什么是“轴线”?“轴线”一般分为哪几种?请选择其一种举例说明。

答题要点:被拍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对象之间关系所形成的一条假定的直线。一般分为三种:a、动作轴线:被摄主体运动的方向、路线或轨迹“动作轴线”或“运动轴线”。

b、方向轴线:是由静止的单一主体到它对面支点间的直线。

c、关系轴线:是指两个以上静止主体,每两者之间的连接线它涉及的是静态屏幕方向。

10、Premiere 中如何导入文件、文件夹及进行节目的合并?答题要点:[File]/[Import]命令用于调用素材,其下的三个子命令的区别在于:

命令用于导入单个素材;[Folder] 命令用于导入文件夹;

命令用于导入一个项目,通常用于进行节目的合并。

11、如何实现一段素材在播放1秒后突然停止,静止2秒后,然后慢速播放3秒?

答题要点:首先要将素材用刀片工具分为三段,第一段持续1秒,对第二段做静帧(frame hold)处理,然后使第二段素材持续2秒(duration),对第三段素材进行变速(改变

speed)处理,持续时间为3秒

12、列举两种实现淡入淡出效果的方法?

答题要点:第一种可以用将素材放在视频2、3轨道上面,素材有部分重叠,然后使用交叉淡化工具可以实现;第二种可以通过调节淡化器的控制点来实现。或其他方法。

13、Premiere6中的轨道类型有几种?

答题要点:编辑轨道由VIDEO(视频)和AUDIO(音频)轨道组成。

视频轨道用来放置和编辑影像素材,其中Video1包括Video1A、Video1B和Transition(切换)轨,在Video1轨道中可以为影片进行切换设置、添加特效、调节运动等,但若要调节影片的透明度,要在Video2轨以上进行,音频轨道用来放置和编辑声音素材。

14、简述[Track Matte]轨道键的工作方式。

答题要点:可用任何片段作蒙板(运动的),蒙板中的黑色区域为透明,白色区域为不透明,灰度区域为半透明。

15、简述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系统构成

答题要点:计算机硬件平台;视、音频处理卡;大容量数字

存储媒体;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软件环境(稳定可靠的操作系统、方便实用的非编软件);非线性编辑系统接口。

16、简述滚动编辑工具(roll tool)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答题要点:用于调节当前素材与其相邻素材的长度,使用时,将鼠标移动到需要调整的素材边缘,按住左键后拖动鼠标,如果一个素材的长度增加了,相邻的素材的长度就会减少,节目总长度不变。

17、试比较[Import]输入片段命令下的[Files] 、[Folder]、[Project] 的差别

——输入一个片段文件 [Folder]——输入一个文件夹下的所有片段

——输入一个节目,用于进行节目的合并

18、简述Alpha通道键[Alpha Channel]的工作方式

答题要点:对有Alpha通道的图象(tga,tif,psd), Alpha 通道上黑色区域为透明,白色区域为不透明,灰度区域依灰度值作渐变透明。

19、长镜头和短镜头各有和优点?

答题要点:长镜头优点:(长句式)可以完整表现被摄对象

的动作、情节和事件变化过程,且显得真实可信。

短镜头的优点:(短句式)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多侧面表现对象的动作、情节和事件发展过程,能够压缩时间,突破空间制约,编辑时机动性大。

20、选择镜头不能由几率来决定,那么应该怎样作出选择?答题要点:A、应有利于完整,准确的交代节目内容和表现节目主题;B、应有利于整个片子的风格统一和色调影调的和谐;C、应有利于场面气氛、人物神态、心态的展现。D、选择画面,还会受到编导者的情感、知识、趣味、思想和价值观等的影响,展现为个性特征。

21、简述视、音频处理卡的主要功能

答题要点:A、视、音频信号的A/D、D/A转换;B、视、音频信号的采集、压缩、解压缩

C、视、音频特技处理;

D、图文信号发生器;

E、信号输出

22、简述内部滑动工具(slip tool)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答题要点:用于改变素材的入点和出点,将鼠标移动到要编辑的素材上,按住鼠标左键,然后左右拖动,素材的入点和出点会随之同时改变,而不会影响到其他素材。

23、如何在Timeline窗口中修剪片段(至少列出三种方法)答题要点:A、拖动片段边缘来修剪片段(互不影响);B、使用工具修剪,影响相邻片段

C、用剃刀工具修剪片段;

D、用出入点工具修剪片段

24、简述图象蒙板键[Image Matte]的工作方式

答题要点:该键使用一张特殊图象作蒙板,蒙板图象的白色区域使片段不透明,黑色区域使片段透明,灰度区域为半透明。

25、画面编辑中需要遵循那些基本的视觉规律?镜头组接中需要遵循那些剪接原则?

答题要点:(1)、人们有将两个相邻事物联系起来考虑的倾向。(2)、人们有忽略次要情节的倾向。(3)、人们观察事物总是先粗后细,由远及近,或先细后粗,由近及远,并在分析和综合过程中循环往复。(4)、人们观察事物在一定的时间内总是带有一致的眼光。

要遵循下列原则:

(1)镜头组接要把好政治关;(2)镜头组接必须突出主题;(3)镜头的组接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思维逻辑;(4)镜头的组接要遵循从"动接动","静接静"的原则;(5)镜头组接要注意机位.景别的变化;(6)镜头组接景别的变化

要遵循渐进;(7)镜头组接要保持影调.色调的统一性;(8)镜头组接要注意"轴线规律";(9)使连贯的动作衔接流畅(10)要保持统一的方向感

简答题(二)

26、什么是混合光,室内混合光和室外混合光摄像布光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题要点:混合光是指自然光、人工光或不同色温的光源同时并用的照明光线。混合光摄像时要调整、统一色温,以适应摄像机光学系统的色平衡要求。

室内混合光在摄像时,首先应确定是以低色温还是高色温为统一色温。

室外混合光摄像时,不论以自然光为主还是以灯光为主,都是以高色温为统一色温。

27、简单介绍电视节目的分类(可做填空题)

答题要点:1、电视新闻节目2、电视专题片3、实况直播4、电视剧5、电视广告6、综合性节目7、教育节目8、电视纪录片

28、简述电视制作的几种方式及各自的优缺点。(可填空)

答题要点:A、ENG (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电子新闻采集

优点: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电视节目的制作。缺点:时效性较差

B、EFP (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电子现场制作

优点:时效性较强。缺点:设备复杂、庞大

C、ESP (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演播室制作

优点:无所不能,优质高效地制作各种节目。缺点:受地域限制

29、摄像机机位前进的跟镜头、前移动镜头和推镜头三者之间有何异同?并举例说明。

答题要点:跟镜头与推镜头和移镜头在画面造型上有明显的不同。

推镜头:画面中有一个明确的主体,随着摄像机的运动,镜头向主体接近,主体形象有个由小到大的过程,镜头最终以这个主体为落幅画面的结构中心,并停止在这个主体上。

前移动镜头:画面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体,而是随着摄像机的向前运动,表现了镜头从开始到结束时整个空间或整个群体形象。

跟镜头:画面中始终有一个具体的运动的主体,摄像机跟随这个主体一起移动,并根据主体的运动速度来决定镜头的运

动速度,一般情况下主体在镜头的开始直接数均呈现为一个相对稳定的景别。

30、举出几种合理越轴的方法

答题要点:1)在越轴镜头前插一个交代环境的全景 2)用移动摄影方法,由轴线一侧过度到另一侧3)利用人物的某个大幅度的动作跳轴 4)用挡死镜头的方法越轴

5)用远景、特写等无方向特征的镜头,冲淡跳轴的感觉6)在有强烈节奏的情节中,可以故意以一定频率的跳轴镜头,组成段落。以加强节奏感。

31、什么是“半截子”镜头?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题要点:“半截子”镜头:剪接点都落在主体运动过程中的镜头切换方法。

“半截子”镜头组接在一起能制造气氛、增加动感、加快节奏、营造氛围。

32、什么是“轴线”?轴线一般分为哪几种?请举例说明。答题要点:轴线:在镜头转换中,制约视觉变换范围的界线。人物的行动方向、视线方向或人物之间相互交流的位置关系构成的一条无形的线。

或称为:被拍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对象之间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