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及答案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及答案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及答案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及答案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及答案

主备教师:习志国焦立伟杨明杰时间:2014.2 共计2 课时

课题:《伟大的悲剧》课型:讲读课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能够借助字典或工具书掌握本课涉及的重点生字词。

1、学会自主学习,能够依据具体情节理解文章,并体会悲剧和伟大的内涵。

【教学重点】

1、通读课文,使学生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能够品味文章中强烈的抒情色彩和意味深长的语句。

【教学难点】

1、能够依据具体情节理解文章,并体会悲剧和伟大的内涵。

2、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成败观。

【课件准备】白板

【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

【课堂过程】

【自学质疑】

(一)走进作者

《伟大的悲剧》一文的作者是(国籍)著名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和方面。

(二)解决字词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拽.( ) 无垠.( ) 癫.狂( ) 凛冽

..( ) ( ) 吞噬.( ) 销蚀.( ) 羸.弱( ) 步履.( ) 告罄.( ) 遗孀.( ) 毛骨悚.然

( )

怏怏

..( ) 疲惫.不堪( ) 鲁莽.大胆..不乐( ) 姗姗

..来迟( ) 忧心忡忡

( )

2、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无垠:凛冽:步履:

风餐露宿:闷闷不乐:

耀武扬威: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三)细节回放

故事发生的地点在,主人公是,在这一个英雄的集体里还有

、、,等共四名探险队员。除了他们这一组探险队之外,

还有一组探险队,他们先于(时间)到达。因此,这个站也叫。

【合作探究】

1、文章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2、本文共写了5个人物,他们的姓名和身份分别是。

3、你认为斯科特一行人的探险有意义吗?

【展示提高】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挪威国旗耀武扬威

....,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2)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

....的躯体。

(3)从他语无伦次

....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的含义。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2)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旅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一任务?他不接受可以吗?)

(3)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联系上下文,“海市蜃楼”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3、纵观全文,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4、找出文章的主旨句,是什么意思?结合这两句话,谈谈你对“伟大”和“悲剧”的理解

5、结合课前你查找的其他有关“遭受失败,但很受人敬佩”的资料,谈谈你对成败的看法。(由学生自己来谈,教师做好相应引导——人可以被打败,不可以被打倒。)

【巩固拓展】

(一)阅读列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就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32、6米每秒,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5、6米每秒,有时甚至可达三百多千米每小时!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例如,1960年,在日本昭和基地越冬的考察队员福岛,走出基地楼房没有几步,便被咆哮而来的大风席卷而去,不知去向。直到7年之后,人们才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他的尸体。

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0C的极低温度。而在世界上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0C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又记录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曾经记录到—94、50C的最低温度。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在这种条件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

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的抵达机场。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对于一般人来说,南极的气候确实令人谈虎色变。然而气象学家们却是喜出望外,因为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最理想的实验室,并且希望能从这里找出一把解开全球性气候变化之谜的钥匙。

1、在第二段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并分析这样表达的效果。

答:

2、请用肯定句说说第一段的含义。

答:

3、下面是对上述几段文字内容的概括,其中不恰当的是()

A、人类不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威力。

B、南极的风极大,被称为“风极”。

C、南极气候极度寒冷。

D、南极的气候变化莫测。

4、以上选段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南极的威力?

答:

5、为什么气象学家对南极的气象喜出望外?这表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答:

6、文末说“从这里找出了一把解开全球气候的钥匙”,为什么?

答: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个春日的下午

席慕容

①很小的时候,在南京住过两年。有一次,有人给了我一块石头,圆圆润润的一小颗,乳黄色里带有一种透明的光泽,很漂亮。那年大概是五岁的我,非常喜欢它,走出走进都带着,把它叫做是“我的宝石”。(A)

②有天傍晚,我一个人站在院子里,天色已经很暗了,我忽然起了一个念头:

③于是,我就把石头往我身后反抛出去了,石头就落在我身后的草丛里。奇怪的是,在抛出的那一刻我就已经开始后悔了,心里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做一件很愚笨的事,我一定找不回我的石头了。

④我果然再也没能找回那颗小石头。草并不长,草坪地不算太大,可是,正如我所预知的那样,尽管我仔细翻寻了每一丛草根,搜遍了每一个它可能会在的角落,我始终没能再找回我的宝石。

⑤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自然能记得院子里那一种昏黄的暮色和那个孤独的小女孩在草丛里搜寻时的慌乱与悔恨的心情。

⑥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也走过不少地方,经历了不少事情,看过不少石头,家里也搜集了不少美丽的或者奇怪的矿石,但是,没有一颗可以替代、可以让我忘记我在五岁时丢失的那一颗。

⑦我总会不时地想起它来,在我心里,它的圆润和美丽实在是无法替代的了。尤其是因为过错是由我自己造成的,是我亲手把它抛弃的,所以,那样的憾恨总是无法弥补。也因此,那一颗小小的原本并不足为奇的石头,竟然真的变成了我心里的一颗宝石了。(B)

⑧当然,有的时候,我也知道这一种执迷本身实在是很幼雅和很可笑的。不是吗?想一想,当年的我若是能在那个傍晚找回那颗石头,在小小的五岁孩童的手中又能保留多久呢?还不是也会和那些早已被我毁坏被我丢弃的童年时的玩具一样,彻彻底底地从我的记忆里消失,一丝痕迹也不会留下来吗?事实不是就应该只是如此而已吗?

⑨可是,就是因为那天的我始终没能把它找回来,它因此反而始终不会消失,始终停留在我的心里,变成了我心中最深处的一种模糊的憾恨,而它的形象也因为这一种憾恨的衬托反而变得更为清晰与美丽了。

⑩因此,得与失之间,实在是不能只从表面来衡量来判断的了,不是吗?三不是吗?世间有很多事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看的,不是吗?

1、作者对那块宝石的感情有一个明显的变化过程。请在下面的括号里把这种变化补充完整。

得石→()→()→悟石

2、根据③④段的内容,补写第②段的横线上的内容。

答:

3、文中两处画线句子中“宝石”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答:

4、在第⑧段中作者连用了四个问句,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答:

5、你有过这种丢失了才觉得珍贵的经历吗?请你把这种经历简要的写下来。

答:

【学习反思】

【板书设计】

【励志名言】

【组长签字】【主任签字】【校长签字】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参考答案

【自学质疑】

(一)走进作者

奥地利茨威格传记文学小说创作

(二)解决字词

拽.(zhuài)无垠.(yín)癫.狂(diān )凛冽

..(lǐn liè)吞噬.(shì)销蚀.(shí)羸.弱(léi)步履.(lǚ)

告罄.(qìng)遗孀.(shuāng)毛骨悚.然(sǒng)怏怏

..(chōng)

..来迟(shān)忧心忡忡

..不乐(yàng)姗姗

疲惫.不堪(bèi ) 鲁莽.大胆(mǎng)

无垠:没有界限凛冽:刺骨的寒冷步履:脚步。履,鞋。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非常艰苦。闷闷不乐: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姗姗来迟:来得很晚。姗姗,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忧心忡忡:忧愁不安的样子,形容心事重重,十分忧愁。

(三)细节回放

南极、斯科特、鲍尔斯、威尔逊、埃文斯、劳伦斯、一个月、阿蒙森——斯科特科

【合作探究】

1、本文写了斯科特一行人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故事。梗概: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踏上归途。途中遭遇恶劣天气,与严寒风雪进行了惨烈的搏斗,最后壮烈地死去。

2、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英国海军上校鲍尔斯——?威尔逊——博士,负责科学研究埃文斯——英国海军军士劳伦斯·奥茨——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

3、有意义。从斯科特南极探险的悲壮之旅折射出了人类认识自然、挑战自我、永不放弃的悲壮精神,这是一种生命的价值,这种价值已经远远超过探险的本身。没有意义。用书上的原话来说就是:“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了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展示提高】

1、(1)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挪威国旗似乎在炫耀威力,显示威风。

(2)形容他们一行人已经是极度疲乏、无法承受了,折射出他们的坚强不屈。

(3)形容讲话没有条理,这里指的是在经受巨大打击和磨难之后的一种反常表现。

2、(1)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出了斯科特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是作者肯定斯科特一行人的表现。

(2)因为对于斯科特来说,这是一种诚信,一种面对成败的坦然。他可以不接受,但正是因为他接受了,其人格才显得无比高尚,才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3)指的是斯科特在离开人世之前心中美好的回忆和他对祖国、亲人、朋友的怀想,这与庄严的事实形成鲜明的对比。海市蜃楼是美好的,但是也是虚幻的,这样写更加突出悲剧效果,给人以心灵的冲击。

3、

(1)无私、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2)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慨。以他的绝命书为证。(3)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奥茨勇于走向死神。(4)无私的爱。斯科特的日记即是证明。

总结: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在往南极的探险虽然全军覆没,但他们表现出来的诚信、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慨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对别人无私的爱都值得我们学习。

4、一个人虽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两句话表现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虽然斯科特在与自然的搏斗中失败了,但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高尚。有价值的、美好的事物毁灭固然是悲剧,正因为其美好、高尚、有价值,它的毁灭才变得伟大。

3、略

【巩固拓展】

(一)1、把南极比作“暴风雪之家”,形象地说明了这里很不适合人类生存和活动。 2、人类只有到达南极,才知道气候的威力有多大。 3、A 4、风速大气温低气候变化莫测。5、因为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实验室,并且希望从这里找到一把解开全球性气候变化之谜的钥匙。这表现了气象学家不畏艰难进行科学研究的献身精神。6、因为南极是一个理想的实验室

(二)1、抛石自责、悔恨 2、想把这颗石头抛出去,看看能不能把它找回来 3、A.圆圆润润的乳黄色里带着一种透明的光泽,很漂亮,成天陪伴着“我”。B.因为那块石头让“我”懂得了“失去的东西才更加可贵”这一道理。 4、因为“我”始终没有吧丢弃的那块石头找回来,让我自己留下了一生的遗憾,才能让自己觉得那块丢失的石头的珍贵,而成为“心里的一颗宝石”,文章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5、言之成理、言之成句即可。

[讲解]《伟大的悲剧》预习案、导学案

[讲解]《伟大的悲剧》预习案、导学案课前预习《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给加点字注音 1、理清故事情节,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姗姗来迟( )拽出( ) 战栗( ) 毛骨悚( )然吞噬( ) 2、品味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鉴赏作品中撼人心魄的悲壮美,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告罄 ( ) 羸弱( )冰gǎo( ) biān( )骨bèng( ) 神. 学习重难点: 散zhì( )息毛骨悚然( ) 怏怏不乐( ) 忧心忡忡( ) 1、体会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 2、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踉踉跄跄( ) 海市蜃楼( ) 课时安排:二课时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资料助读: 毛骨悚然: 怏怏不乐: 姗姗来迟: (一)作家简介忧心忡忡: 吞噬: 语无伦次: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主要成就在传记 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他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羸弱: 告罄: 物性格。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等,传记作品有《人类命运攸关的时3、文学常识填空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等,戏剧作品《耶雷米亚》等。课文选自《》。作者是, (国籍)人,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方 面。故事发生的地点在,主人公是,在这一个英雄的集体里还有等共名

(二)南极简介探险队员。 地理位置 :南极点位于南纬90度,南极洲的面积为1400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区域常年被冰4、整体感知:填表并复述故事情节。雪覆盖,被人称为南极冰原或白色沙漠。即使在夏天,也仅有5%的无冰源覆盖的裸露基岩,称为无时间地点 人物及事件冰区或白色沙漠的绿洲,白色沙漠的绿洲是南极陆地、淡水生物的主要栖息地。正是这些生物给南极12.1.16( 白色雪原 这块凄凉冷漠的大陆带来了生机。 12.1.18( 南极点自然环境:南极的自然环境有五大世界之最:1、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大陆年均气温为零下 12.2.17( 埃文斯死去 25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89、2度。3、南极是世界上冰雪贮量最多的大陆,冰盖面积达2700 万立方公里,相当于世界总淡水量的72%。4、南极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5、南极是世界上海拔最12.3.2( 高的大陆。这是地球上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大陆。有着世界上最干净的水,土和空气。但也无处不隐12.3.21. 无法离开帐篷藏这致命的危险,如:奇寒,杀人风,冰缝,白色沙漠,冰于火的世界,移动的岛屿、乳白天空、雪 12.3.29. 帐篷里盲。 12.10.29. (三)本文内容简介 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12.11.12. 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全文内容。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们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

(完整版)伟大的悲剧导学案及答案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及答案 主备教师:习志国焦立伟杨明杰时间:2014.2 共计2 课时 课题:《伟大的悲剧》课型:讲读课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能够借助字典或工具书掌握本课涉及的重点生字词。 1、学会自主学习,能够依据具体情节理解文章,并体会悲剧和伟大的内涵。 【教学重点】 1、通读课文,使学生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能够品味文章中强烈的抒情色彩和意味深长的语句。 【教学难点】 1、能够依据具体情节理解文章,并体会悲剧和伟大的内涵。 2、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成败观。 【课件准备】白板 【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 【课堂过程】 【自学质疑】 (一)走进作者 《伟大的悲剧》一文的作者是(国籍)著名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和方面。 (二)解决字词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拽.( ) 无垠.( ) 癫.狂( ) 凛冽 ..( ) ( ) 吞噬. ( ) 销蚀.( ) 羸.弱( ) 步履.( ) 告罄.( ) 遗孀.( ) 毛骨悚.然( ) 怏怏 ..( ) 疲惫.不堪( ) 鲁莽.大胆..不乐( ) 姗姗 ..来迟( ) 忧心忡忡 ( ) 2、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无垠:凛冽:步履: 风餐露宿:闷闷不乐: 耀武扬威: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三)细节回放 故事发生的地点在,主人公是,在这一个英雄的集体里还有 、、,等共四名探险队员。除了他们这一组探险队之外, 还有一组探险队,他们先于(时间)到达。因此,这个站也叫。

【合作探究】 1、文章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2、本文共写了5个人物,他们的姓名和身份分别是。 3、你认为斯科特一行人的探险有意义吗? 【展示提高】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挪威国旗耀武扬威 ....,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2)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 ....的躯体。 (3)从他语无伦次 ....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的含义。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2)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旅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一任务?他不接受可以吗?) (3)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联系上下文,“海市蜃楼”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3、纵观全文,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4、找出文章的主旨句,是什么意思?结合这两句话,谈谈你对“伟大”和“悲剧”的理解

【优质文档】《伟大的悲剧》预习案导学案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2、品味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鉴赏作品中撼人心魄的悲壮美,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 神. 学习重难点: 1、体会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 2、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课时安排:二课时 资料助读: (一)作家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主要成就在传记 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他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 物性格。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等,传记作品有《人类命运攸关的时 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等,戏剧作品《耶雷米亚》等。 (二)南极简介 地理位置:南极点位于南纬90度,南极洲的面积为1400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区域常年被冰 雪覆盖,被人称为南极冰原或白色沙漠。即使在夏天,也仅有5%的无冰源覆盖的裸露基岩,称为无 冰区或白色沙漠的绿洲,白色沙漠的绿洲是南极陆地、淡水生物的主要栖息地。正是这些生物给南极这块凄凉冷漠的大陆带来了生机。 自然环境:南极的自然环境有五大世界之最:1、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大陆年均气温为零下 25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89、2度。3、南极是世界上冰雪贮量最多的大陆,冰盖面积达2700万立方公里,相当于世界总淡水量的72%。4、南极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5、南极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陆。这是地球上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大陆。有着世界上最干净的水,土和空气。但也无处不隐藏这致命的危险,如:奇寒,杀人风,冰缝,白色沙漠,冰于火的世界,移动的岛屿、乳白天空、雪 盲。 (三)本文内容简介 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 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 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 南极进发,要"和他们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 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 的冰雪之中。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姗姗来迟()拽.出( ) 战栗.( ) 毛骨悚.( )然吞噬.( ) 告罄. ( ) 羸.弱( )冰gǎo( ) biān( )骨 bèng( ) 散 zhì( )息毛骨悚.然( ) 怏.怏不乐( ) 忧心忡忡.( ) 踉.踉跄.跄( ) 海市蜃.楼(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毛骨悚然:怏怏不乐: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吞噬:语无伦次: 羸弱:告罄: 3、文学常识填空 课文选自《》。作者是,(国籍)人,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方面。故事发生的地点在,主人公是,在这一个英雄的集体里还有等共名探险队员。 4、整体感知:填表并复述故事情节。 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 12.1.16.白色雪原 12.1.18.南极点 12.2.17.埃文斯死去 12.3.2. 12.3.21.无法离开帐篷 12.3.29.帐篷里 12.10.29. 12.11.12. 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全文内容。 6、摘录课文中最使你感动的句子(2——3句),并简单赏析。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1 设计说明】 本文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传记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的一篇传记,名为《夺取南极的斗争》,选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时文题改为《伟大的悲剧》,有删节。这部集子分别记述拿破仑、列宁、托尔斯泰、歌德等人的传记12篇。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强、文学味浓的传记,语言丰富、情感丰厚、思想丰蕴,可读性强,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复述课文、梳理情节、概括感悟内容、把握主旨等能力的好材料。本文文题是编者所拟,颇具深意,是文眼,是感悟文章内容、把握主旨、精神品德渗透的关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情节,感悟内容,体会情感。 2.把握文题“悲剧”的内涵,明确“伟大”的意义。 3.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2.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重点】 1.把握“悲剧”内涵,明确“伟大”意义。 2.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类型】 讲读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速读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结构,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悲剧”内涵,明确“伟大”意义。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南极地图,美丽的南极风光,可爱的动物企鹅蓝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播放世界各国在南极的科学考察站地图,介绍中国的长城站、中山站,特别介绍设在南极南纬90°的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的科学实验站,这是为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而命名的。今天,让我们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引领下走进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的故事,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那悲壮的一幕吧。由此导入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21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2(无答案) 新人教版

伟大的悲剧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2.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 目标达成: 联系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各小组的语文课代表板答文学常识、字词注音等。各小组其他同学展示布置的内容。【创境激趣】 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海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探索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悲壮。成功者拥有了一切,但这些伟大的失败者也应有他们的位置。你所知道的伟大悲剧又有哪些呢﹖ 【自学导航】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句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合作探究】 1.“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如何理解“骄傲”一词? 2.“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 3.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4.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强化训练】 A,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的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友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⑴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 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的话 B。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书信。 1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21《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侣俸中学陶鸿中 导学目标 1.学习浏览的阅读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 2. 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以及人类探求未知的科学精神。 导学重点: 1. 快速阅读课文,注意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2. 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团结合作、为他人业绩做证,勇于探索的精神。 导学难点:有选择地阅读一些重要段落,体会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伟大”“悲剧”的含义。 导学课时:3课时 导学步骤: 第一课时(总第73课时) 导学要点: 1.南极图片欣赏导入及作者介绍 2. 积累字词、自读课文 一、自主预习,完成自测 (一)预习步骤 1、默读课题,揣摩本课内容; 2、认真阅读课前提示及第一个注释,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大声朗读课文,同时画出并查阅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 4、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精读课文,自行理清文章思路; 6、再读课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预习检查题。 (二)预习检测 1、作家作品填空。 节选自《夺取南极的斗争》(《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作者茨威格( 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等。唯一的长篇小说《焦躁的心》。 2、给下列加点(线)的字注音。 拽(zhuài)着战栗(lì)堡垒(lěi)辜(gū)负凛冽(lǐn liè)贮藏(zhù cáng)wú)宁吞噬(shì)羸(léi)弱蹒跚(pán shān)步履(lǚ)qìng)坚持不懈(毛骨悚(sǒng)然怏(yàng)怏不乐)姗来迟小心翼(忧心忡(chōng疲惫(bèi)不堪语无伦(lún)次)踉跄(qiàng)跄海市蜃(shèn)楼 3、据意写成语。 (1)坚持不懈:坚持到底,毫不松懈,形容做事持之以恒,比喻有恒心,有毅力。懈:松懈。 (2)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3)千辛万苦:形容极多的艰辛劳苦。 (4)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5)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 (6)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7)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8)小心翼翼: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翼翼:严肃谨慎。 (9)忧心忡忡:忧愁的样子。 (10)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11)踉踉跄跄: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踉跄:走路不稳。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学案人教版

21.伟大的悲剧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风餐露宿,毛骨悚然,精疲力竭”等词语。2、快速浏览课文,梳理情节,感悟内容。 【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他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等,长篇小说《焦躁的心》;传记作品有《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等;戏剧作品《耶雷米亚斯》等。 2.了解背景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次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队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11月12日,一支探险队发现英雄们已冻僵的尸体。) 【自主学习】 1.快速阅读课文,要做到心无旁骛,聚精会神地进行浏览,每分钟争取不少于400字。并注意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导航]:1~3段,写斯科特带领的探险队到达南极点,发现挪威人已捷足先登,只好失望而返;4~13段,写探险队员一个个悲壮地死去;14~16段,写英雄们牺牲后,受到英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悼念和尊敬。 2.给下列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拽() diān()狂雪qiāo() 凛liè()吞shì()销shí() 羸()弱步lǚ()告罄() 遗shuāng() 踉踉()跄跄() mèn mèn()不乐 广袤无yín()鲁mǎng()大胆 yáng yáng()得意疲bèi()不堪 语无lún()次 jīng()打细算 3.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毛骨悚然: 怏怏不乐: 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伟大的悲剧》学案(含答案)

21 伟大的悲剧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概括内容要点。 2.抓住细节,体悟文中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他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等,传记作品《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等,戏剧作品《耶雷米亚》等。 2、写作背景:《伟大的悲剧》是茨威格为以斯科特为首的英国南极探险队所作的一篇传记。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学习和研究这篇传记作品,我们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启迪和收获。 3、传记文学:主要是指记载人物的生平事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的作品。主要特征是:(1)真实性。传记文学必须以真人真事为依据再现历史,再现人物。传主及事件必须符合史实,有史学价值,

决不能凭空虚构。(2)艺术性。传记文学要运用多样的艺术手法来刻划人物,描摹物态。传记文学主要是写人的,所以它要求刻划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3)概括性。在传记文学中,传主的生平经历一般都较完整,便于读者从总体上把握人物(如《史记》)。但一些小传(如“逸事”等)或试题中的传记节选文段,由于受材料、篇幅的限制,不可能表现人物一生完整的经历、事迹,往往通过典型的事例,以小见大,来表现人物性格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因而传记一般要求选材精当、高度概括。(4)通俗性。传记一般要求作者在形式表达方面写得简明易懂,容易被读者接受。语言风格多样化。类别有:自传、他传、内传、外传、别传、列传、家传、小传等;从文体形态的角度上看,有历史性传记、评论性传记、文学性传记、传记小说等等。 二、字词积累 1、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无垠(yín)癫狂(diān)履行(lǚ)贮藏(zhù)毋宁(wú nìng)吞噬(shì)疲惫(bèi)羸弱(léi)告罄(qìng) 鲁m?ng(莽)è(厄)运pán shān (蹒跚) 2、给划线字注音并解释词语或成语意思。 坚持不懈(xiè):坚持到底,毫不松懈。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风餐露宿(sù):形容旅途或者野外生活的艰苦。 毛骨悚(s?ng)然: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

七年级《伟大的悲剧》学案

七年级《伟大的悲剧》学案 七年级《伟大的悲剧》学案 一、基础知识 1、字词落实 拽()毛骨悚()然怏怏()不乐毋()宁 吞shì()léi()弱告qìng()diān()狂凛冽()步履蹒跚()姗姗()迟忧心忡忡()疲惫()不堪 白雪皑皑()踉踉跄跄( ) 遗孀() 2、解释成语和词语并用成语造句 毛骨悚然: 怏怏不乐: 语无伦次: 忧心忡忡: 告罄: 羸弱: 3、作者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学。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了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他们的影响,成为著名的和平者。他的主要成

就在传记学和小说创作上。作品有《三位大师》、《最初的经历》等。 二、问题探究 1、阅读,复述故事,并说说哪些细节最让你激动难忘。 (提示:可从时间、地点、人物、事经过、结果方面复述。) 2、品读重点段落,联系上下,体味语句含义 (1)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2) “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接受这项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3)“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灵魂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伟大的悲剧。”这句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在全中起什么作用? 3本的悲剧之所以悲,体现在斯科特探险队之行的哪几个方面?(先圈划这些语句,再用一句话概括)完成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请提出。 三、我的疑惑 关于本的内容,你还有哪些问题,请写下,与同学或老师交流。《伟大的悲剧》堂活动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词句,整体感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伟大的悲剧(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伟大的悲剧(第2课时)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2?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 目标达成: 联系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各小组的语文课代表板答文学常识、字词注音等。各小组其他同学展示布置的内容。 【创境激趣】 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海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探 索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悲壮。成功者拥有了一切,但这些伟大的失败者也应有他们的位置。你所知道的伟大悲剧又有哪些呢? 【自学导航】 1 ?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 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 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句中的“心中的海市蜃 楼”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合作探究】 1?“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如何理解 “骄傲” 一词? 2?“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 3?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4.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知识迁移【强化训练】

A,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 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 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的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友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⑴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 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 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的话 B。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书信。 ⑵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 在它们上面补充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1、段(1 )的划线句A采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 用? 2、段(1 )的划线句B中,“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什么?为什么是“海市蜃楼”? 3、“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结合整篇课文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归纳总结】 1、我国于1985年在南极洲乔治王岛上成功的建成了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 中国南极长城站。 2、1 989年中国第五次南极考察队又在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上建立中国第二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中山站。 【板书设计】 奔向南极---绝望而归---带信作证---归途遇难---悲壮覆灭 【教学反思】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与答案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与答案学习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梳理情节,感悟内容,体会情感。 2、把握文题“悲剧”的内涵,明确“伟大”的意义。 3、抓住关键语句,品读细节中的情感。 4、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5、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课前预习】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年)奥地利作家。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但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代表作:中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等,传记作品有《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等,还有戏剧作品《耶雷米亚》等。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拽( ) 无垠( ) 战栗( ) 癫( )狂毛骨悚( )然履( )行怏怏( )不乐姗姗( )来迟辜( )负凛( )冽( ) 贮( )存忧心忡忡( ) 充沛( ) 毋( )宁羸( )弱吞噬( ) 蹒( )跚( ) 告罄( ) 疲惫不堪( ) 白雪皑皑( ) 海市蜃( )楼遗孀( ) 2、解释下列词语。

战栗: 不可思议: 风餐露宿: 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 猎猎: 怏怏不乐: 姗姗来迟: 辜负: 凛冽: 忧心忡忡: 充沛: 毋宁: 吞噬: 语无伦次: 踉踉跄跄: 羸弱: 蹒跚: 告罄: 海市蜃楼: 3、全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4、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语句,填写下

表。 5、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斯科特探险队五人,精疲力尽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由于遇到恶劣的天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6、根据故事梗概,梳理脉络情节。 奔向南极→绝望而归→带信作证→归途遇险→悲壮覆灭。7、划分文章结构。 一(1-3)斯科特探险队在南极极点的所见所感。 二(4-13)探险队在归途中与严寒和死神搏斗,最终全队覆没的经过。 ①(4-7)第一个队友(埃文斯)死去了。 ②(8-10)第二个队友(奥茨)也死去了。 ③(11-13)剩下的三人全冻死在帐篷里了。 三(14-15)翌年春天,队友找回了他们的遗体,英王跪拜悼念。四(16)点明中心。 【合作学习】 1、他们归途中所遇到的不幸有困难?请一一列举。 2、斯科特一行五人的事迹之所以是“悲剧”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斯科特一行人的“伟大”之处体现在哪里?(要以文中的具体事件为依据)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精品学案:第21课 伟大的悲剧

学案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diān(癫)狂léi(羸)弱毛骨sǒng(悚)然 步履.(lǚ)怏.怏不乐(yàng) 吞噬.(shì)告罄.(qìng) 精疲力jié(竭)白雪ái ái(皑)(皑) 海市shèn(蜃)楼 2.读准多音字 (1)角.逐:jué其他读音:jiǎo组词:角度 (2)单调.:diào其他读音:tiáo组词:调整 二、重要词语 1.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2.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3.洋洋得意:形容得意的样子。 4.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5.忧心忡忡:忧愁不安的样子。形容心事重重,十分忧愁。 6.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7.踉踉跄跄:形容走路不稳的样子。 8.羸弱:瘦弱。 9.告罄:指财物用完。 10.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 11.白雪皑皑:形容雪洁白一片。 三、作家作品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在文学传记和小说创作方面。主要作品有为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等人写的传记。传记文学代表作有《三位大师》《罗曼·罗兰》《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精神疗法》等。茨威格一身正气,他怀着良知,为表现人世间的苦难,写下了无数充满同情、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 1.题目为“伟大的悲剧”,既然是“悲剧”,那又为何“伟大”?

点拨:按常理,斯科特等历经艰险终于到达南极点,实现了追求的目标,应该是成功的,但悲哀的是他们不是第一个,也就失去了行动原本所追求的意义;特别是在沮丧心情下不断走向归途时,绝望心理笼罩着整个集体,实为一起悲剧。但是,斯科特等人顽强走向困难并战胜困难的意志和勇气、为集体甘愿牺牲个人的精神、接受失败的科学精神、忍受失败的屈辱甘为胜利者作证的胸怀、热爱祖国亲人的人生态度、为集体荣誉而甘于献身的精神的意义,是远远大于失败的,是“悲剧”之外的“伟大”体现。这也是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斯科特等人在悲剧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是人类精神的骄傲,这是事件的伟大之处。 2.核心图解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无垠.(yín)夜不成眠.(mián) B.遗孀.(shuāng)毛骨悚.然(sǒng) C.癫.狂(diān)拽.出来(zhuài) D.羸.弱(yíng)鲁莽.(mǎng)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他们怏怏不乐 ....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 (2)从他语无伦次 ....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3)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 ..,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 (4)于是病人只好用冻伤了的双腿踉踉跄跄 ....地又走了若干公里,一直走到夜宿的营地。 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表达方式。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2)现在只有四个人继续走路了,但灾难又降临到头上。下一个贮藏点带来的是新的痛苦和失望。() (3)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 (4)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4.对下列句子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和斯科特一样,认为角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及答案.doc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设计龙的故乡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强、文学味浓的传记,语言丰富、情感丰厚、思想丰蕴,可读性强,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复述课文、梳理情节、概括感悟内容、把握主旨等能力的好材料。本文文题是编者所拟,颇具深意,是文眼,是感悟文章内容、把握主旨、精神品德渗透的关键。 【设计说明】 本文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传记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的一篇传记,名为《夺取南极的斗争》,选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时文题改为《伟大的悲剧》,有删节。这部集子分别记述拿破仑、列宁、托尔斯泰、歌德等人的传记12篇。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强、文学味浓的传记,语言丰富、情感丰厚、思想丰蕴,可读性强,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复述课文、梳理情节、概括感悟内容、把握主旨等能力的好材料。本文文题是编者所拟,颇具深意,是文眼,是感悟文章内容、把握主旨、精神品德渗透的关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情节,感悟内容,体会情感。 2.把握文题“悲剧”的内涵,明确“伟大”的意义。 3.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2.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重点】 1.把握“悲剧”内涵,明确“伟大”意义。 2.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类型】 讲读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速读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结构,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悲剧”内涵,明确“伟大”意义。 一、导语设计 设计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南极地图,美丽的南极风光,可爱的动物企鹅蓝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播放世界各国在南极的科学考察站地图,介绍中国的长城站、中山站,特别介绍设在南极南纬90°的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的科学实验站,这是为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而命名的。今天,让我们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

21《伟大的悲剧》导学案(有答案)

21《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教师寄语:一个人虽然在不可战胜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是十分高尚的!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中的典型环境、典型人物。 2、品味文章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 3、感悟南极探险队员所折射的人文精神,理解南极探险的悲剧意义。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储()存怏()怏不乐贮()藏毛骨悚()然 鲁莽()白雪皑()皑羸()弱踉()踉跄跄2、找出各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后面的括号里订正 A、吞市畏缩不前风餐露宿()B、销蚀语元沦次夜不成眠() 二、理解探究 1、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体现出人类哪些优秀品质?试从课文中找出实例。 2、在文章中,作者表达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三、合作释疑 1、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 2、茨威格并未为胜利者阿蒙森作传,而把目光投向了斯科特。为什么? 四、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是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伟大的悲剧 知识目标 1.积累生词、成语,品味文章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 2.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概括要点,梳理故事发生的整个过程。 3.从题目的“伟大”“悲剧”中,理解这一事件的伟大意义。 能力目标 1.角色复述,把握文章中的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品读体味重要语句。 2.通过关键语句的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理解。 3.感悟南极探险队员所折射的人文精神,理解南极探险的悲剧意义。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英雄的赞颂之情,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以及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清故事情节能力, 2.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学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出身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威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一战爆发后,发表了反战剧本《耶雷米亚》,在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1919年后长期隐居在萨尔茨堡,埋头写作。1928年应邀赴苏联,与高尔基结识。1938年流亡英国,并加入英国国籍,1941年到达巴西。1942年2月23日与妻子一起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佩特罗波利斯自杀。 茨威格的主要成就在于传记文学,代表作有《三位大师》《罗曼·罗兰》《同精灵的斗争》等。 2、南极资料简介 地理位置:南极点位于南纬90度,南极洲的面积为1400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区域常年被冰雪覆盖,被人称为南极冰原或白色沙漠。即使在夏天,也仅有5%的无冰源覆盖的裸露基岩,称为无冰区或白色沙漠的绿洲,白色沙漠的绿洲是南极陆地、淡水生物的主要栖息地。正是这些生物给南极这块凄凉冷漠的大陆带来了生机。 自然环境:南极的自然环境有五大世界之最:1、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大陆年均气温为零下25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89、2度。3、南极是世界上冰雪贮量最多的大陆,冰盖面积达2700万立方公里,相当于世界总淡水量的72%。4、南极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5、南极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陆。这是地球上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大陆。有着世界上最干净的水,土和空气。但也无处不隐藏这致命的危险,如:奇寒,杀人风,冰缝,白色沙漠,冰于火的世界,移动的岛屿、乳白天空、雪盲。 动物:南极有七种企鹅,现有1、2亿只,占世界总数的87%。南极大陆生物稀少,然而,围绕南极大陆的海洋——南大洋,栖息着数千种海洋生物。开发利用南极的海洋生物资源,将是人们研究南极首先得到的经济效益之一。 3、本文内容简介 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们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第五单元 21、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执笔:田显玉审核:杨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情节,感悟内容,体会情感。 2.把握文题“悲剧”的内涵,明确“伟大”的意义。 3.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2.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重点】 1.把握“悲剧”内涵,明确“伟大”的含义。 2.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前预习 【教学要点】 速读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结构,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悲剧”内涵,明确“伟大”意义。 一、激趣导入 【课件】展示设在南极南纬90°的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的科学实验站,这是为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而命名的。今天,让我们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引领下走进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的故事,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那悲壮的一幕吧。(出示课题)。 二、资料连接(一)作家及作品简介(二)南极简介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读后的感受 2、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912年3月,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五人在从南极返回途中不幸全部遇难。) 3、他们发现阿蒙森探险队比他们早到后,表现如何?(找出文中的语句读一读) 4、他们归途中所遇到的不幸有哪些?请一一列举。 (1)恶劣的天气。(2)路程危险增加十倍。(3)身体非常虚弱。埃文斯和奥茨相继死去。(4)储藏点的燃料太少。(5)燃料告罄,却遭凶猛的暴风雪袭击。 5、请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文的感受或心情。 (如感动、崇敬、钦佩、敬佩等) 6、梳理脉络情节(按时间顺序)(点拨、讨论、提问。) 奔向南极→绝望而归→带信作证→归途遇险→悲壮覆灭 7、复述课文内容。(提示六要素) 课文主要写了斯科特探险队五人,精疲力尽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由于遇到恶劣的天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8、作者对整个事件的评价在文中的哪一部分体现的(找主旨句)?有何作用? (讨论明确后齐读最后一段,点明主题) 四、质疑问难、理清思路 1、“悲剧”之“悲”是指“悲哀”还是“悲壮”? 2、既是“悲剧”又何来“伟大”呢?这是否矛盾? (不矛盾。勇士们的肉体悲壮的死去令人悲痛,但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却是伟大的。)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课题:《伟大的悲剧》课型:讲授课执笔:刘仕科审核:审定: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 2、理清故事情节,把握关键语句。 3、感悟并学习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一、预习导学检查等级组长签 字 1、导入:是的,南极,这块被冰雪包裹的圣洁之地,曾留下了一批批勇敢的探险家的足迹,但是,也有许多探险家因为气候或条件的不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现在,让我们看看那些为探索南极而献出生命的勇士们。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遭到毁灭的仅仅是斯科特一行人的肉体,生命,而他们的精神确是有价值的,是伟大的。所以文章充满了悲壮的情感 2、作家作品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国家)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3、给加点字注音,解词: 拽()癫狂()凛冽()吞噬()羸弱()步履()告罄()遗孀() 毛骨悚然()怏怏不乐()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疲惫不堪()毋宁() 毛骨悚然: 怏怏不乐: 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4、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5、把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学习探讨 1、斯科特一行在南极大陆归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本文的悲剧之所以悲,体现在斯科特探险队之行的那几个方面?悲中展示了一种什么力量? 3、伟大的悲剧中的“悲”你们认为是悲哀还是悲壮? 4、文中表明了斯科特一行怎样的精神?

5、你认为文中最感人的情节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6、在他们走向死亡的路途上,处处闪耀着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献身的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可是,无论如何,斯科特毕竟是第二个到达的南极的人,作者为什么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而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 7、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8、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拓展延伸 1、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1)现在只有四个人继续走路了,但灾难又降临到头上。下一个贮藏点带来的是新的痛苦和失望。() (2)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 (3)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2、请以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为题,写200字左右的文字。 中考链接1、下面语段存在语病,请按要求改正。 ①当我们骑马越过崇山峻岭驶向阿根廷一侧的时候,在参天大树形成的绿色拱顶下碰上了一个障碍。②那是一棵大树的根,③它阻断了我们的去路,比我们的坐骑还高。④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动用了斧子,才得以通过。(1)句子成分残缺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序不当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查等级组长签字 19《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课型:新授主备:李红卫审核:初一语文组 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理清故事情节,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2、品味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