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锋与天气教学反思

锋与天气教学反思

锋与天气教学反思
锋与天气教学反思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与天气》教学反思2017年11月在我校阶梯教室举行了新教师汇报课,我上的是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二章第3节《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这节课。上完这节课后,我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总体教学效果自评

这节课,我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密切把生活实际与天气知识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活跃了学生思维。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加强直观性,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通过对比法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并成功体验天气预报员,分组学习并引导学生教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对生活中真实问题的案例分析、解决,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较好完成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

二、本节课的教学特色与创新

1、注重兴趣学习,强调新课标“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本节课设计最大特点是体现新课程重视地理问题的探究这一理论,设计的主体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高中地理学习习惯,学习思维。因此对教材内容我作了以下处理:如课堂导入用自制的柳州天气预报微课;又如冷锋举例柳州市区多年来的雨雪天气,展示古亭山的小雪人,这样极大地吸引学生,还可将地理学习由课堂廷伸到课外,联系生活。

2、确立“新型”师生关系

将新课改精神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确立教学策略和方法,确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实现探究学习与地理教学有效融合。如在师生合作学完冷锋与天气之后,学生自主完成暖锋与天气,准静止锋与天气的学习,这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检验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3、发挥“多媒体”作用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动画演示冷、暖锋移动过程的天气变化,动画演示准静止锋与天气,指导学生分析图中锋面系统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影响等地理信息,变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使学生全面、深刻地了解锋对天气的影响。4、根据学情,制定导学案

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天气现象学生并不陌生,初中

地理已涉及“天气与气候”知识,但对天气现象变化的原因都充满疑惑与好奇,同时,高一学生思想活跃,已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合作能力及表达能力较差,需要导学案加强指导,依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在教学中宜用“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知理——明理——说理——析事”的程序设计导学案。

三、存在问题或有约改进的地方

本节课以引导学生探究教学为主,在学生讨论过程调控中,要更注意时间的把握。另外,语言要更简洁、准确、注意表述的科学性,且应把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交给学生说。

最新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天气和天气预报》教学设计

最新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天气和天气预报》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天气和天气预报》教学设计 妙高镇大庆中心学校陈朝党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天气、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 3.理解天气的变化与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 二、能力目标 1.能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粗略地判断天气的基本状况。 3.能收看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在天气预报中出现的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等天气预报符号及课后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认识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规范自身的行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天气符号的识别。 3.通过卫星云图或天气预报图分析天气状况。 教学难点 1.利用教材中的气候知识分析和判断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2.认识和理解灾害性天气符号及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以求趋利避害,服务于生产和生活。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 教学准备:天气预报的相关符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报天气预报,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关注,了解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课前热身 让学生谈谈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系列天气现象,并举例说明天气

对日常生活或生产造成的影响。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1)观看灾害性天气(沙尘暴、台风、寒潮)的录像,加深对天气的理解。 (2)观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录像,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过程,认识基本的天气符号。 2.双边互动 互动1: 师:有哪些同学喜欢收看《天气预报》呢? 生:踊跃举手,热情很高。 师:为什么要收看《天气预报》呢? 生: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的很多方面都受天气的影响……师:为什么要天天收看天气预报呢? 生:因为每天的天气都在变。 师:《天气预报》的内容有哪些? 生:气温、降水、风、雪、雾、霜…… 师:大家能发布学校所在地当天的天气信息吗?(或模拟进行第二天的天气预报) 生:踊跃发言,用各自的语言描述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状况。 明确:通过大家以上的讨论及理解,我们便可以给天气下一个具体的定义,即: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它处在时刻变化中。 师:天气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生:多变。 互动2: 师:出示课本“卫星云图”,并告知学生卫星云图上不同颜色所代表的天气含义。(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的程度愈浓,表示降水量越大。绿色表示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说明该地区天气晴朗。 蓝色代表的是海洋。另外,春季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沙尘暴现象,在卫星云图上是用黄颜色表示的)然后设问:我国的东北三省天气怎样?青藏高原天气情况又怎样? 生:东北三省天气晴朗,青藏高原天气为下雨。 师:看“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并提问:在天气预报图中怎样识别天气状况?

锋与天气 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与天气》教案 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 广元市树人中学王小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气团,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基本概念;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绘图、列表比较,分析简易锋面天气图;结合我国实际的天气现象,认识锋面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锋面天气系统的分析,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形成及其天气 2、我国受锋面天气影响的表现 三、教学难点 1、锋面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 2、冷、暖锋的比较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板图板画法 五、课时类型:新课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先播放一段10月7日的天气预报)

我们经常关注天气预报,在天气预报中不仅可以看到城市天气预报,还会看到一种图:天气形势预报图。要看懂天气形势预报图,我们就得学习常见天气系统相关知识。 【过渡】:常见的天气系统可分为锋面天气和气旋天气两部分。我们这节课学习锋面天气。 【活动1】首先思考一下,什么是气团?(学:气团是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小结】在这个概念中我们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一;其次是范围很大,只有满足着两个条件才能成为气团。 那气团怎么分类呢?根据温度差异,气团可以分为(学:冷气团和暖气团)。那什么是冷气团,什么又是暖气团呢?冷气团是指气团温度比经过地区气温低的气团,暖气团是气团温度比经过地区气温高的气团,通常都是湿热空气。(要阐述清楚冷暖气团是按照与经过地区的气温对比划分的) 【活动2】同学们想一想冷暖气团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小结】冷气团特征:温度低,气压高,较干燥,三个字形容-冷而干;暖气团特征:温度高,气压低,较湿润,也可以用三个字形容-暖而湿。 (锋面介绍) 【过渡】:在冷气团或暖气团的控制下天气是怎么样的呢?刚才我们说了冷气团的特征是温度低,较干燥,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降水是非常困难的。而暖气团虽然湿度大,但是温度高,高温不易使水汽凝结成雨。所以在冷暖气团的控制下都不易形成降水。 【提问】:假使有一天冷暖气团相遇了,他们会发生什么呢? 【启发】……没事,回答不好也没有关系。(针对学生参差的回答,可以启发鼓励)【归纳】当冷暖气团相遇的时候,他们之间会出现一个交界面,我们把这个交界面叫做锋面。锋面也称锋区,其水平范围可由几百千米到几千千米。锋面与地面的交线叫做锋线,锋线与锋面统称为锋。由于冷气团较重,暖气团较轻,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下面,暖气团在上面。用示意图可以这样表示。(在此把锋面示意图认真讲解),在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锋面有三个特点:①自地面到高空锋面向冷气团一侧倾斜;②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③由于锋面两侧温度、气压、湿度不同,导致锋面处大气不稳定进而导致锋面附近有云、雨、大风等天气产生。

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_公开课一等奖_学案

课题: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 年级:高一课型:新授主备人:审核人:班级:高一(9)班授课人 【课标要求】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学习目标】 1、能分别说出气团和锋的主要类型。 2、通过观察冷锋与暖锋的示意图,掌握冷锋与暖锋的区别。 3、结合我国常见的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重点】 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特征。 【难点】 1、气团的概念。 2、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学前准备】 要求:预习课本,根据以下知识提纲在课本上用红笔标出关键词并默记,然后默写完成填空,并结合预习目标用红笔标出重难点作重点记忆。 一、气团和锋(阅读教材P42-43。) 1、气团: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理属性比较均匀、相似的___________。 ____气团:气团向比它暖的下垫面移动 3、根据气团的温度特征划分为(由____纬度流向____纬度,使到达地区_______) ____气团:气团向比它冷的下垫面移动 (由____纬度流向____纬度,使到达地区_______) _________气团:湿润 4、根据气团的湿度特征划分为 _________气团:干燥 5、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它们之间的过渡带称为______。 6、锋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7、冷锋与天气 ①概念:主动向移动形成的锋面。 ②天气现象:过境时可能会出现、、大风、雷雨等天气;过境后,天气会 变,气温会降低。 8、暖锋与天气 ①概念:主动向移动形成的锋面。 ②天气现象:过境时可能会连续几天或有雾;过境后,天气变得、湿润。 9、准静止锋 概念:移动缓慢的锋或冷、暖气团,锋面成准静止状态的锋。 【合作探究】学习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科组长组织讨论,最后,选出发言人代表本组展示探究成果,组长做好点评准备 活动一:画出下列天气系统的简单示意图 (冷锋)2010年高考题(暖锋)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两篇《认识天气》及教学反思

(封面)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两篇《认识天气》及 教学反思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篇一】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晴、雨、阴、多云等四种天气类型的特点,认识天气预报中几种常见的天气图标,学习按要求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报。 2.能借助自制天气图像卡,用一个完整句播报天气,能对几种常见的天气图标和天气实景图进行配对,提高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知天气与人们日常活动的关系,能主动关注天气预报。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幼儿与家长一起搜集两个方面的资料:“天气预报的好处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知道天气预报(电视、报纸、手机短信、网络等)?” (2)幼儿已有简单的关于动物习性与天气变化方面的知识。 2.材料准备: (1)教具:手偶“喜羊羊”,PPT“天气预报截图”、“动物气象员”、“有趣的天气图标”。 (2)学具:幼儿人手一套天气小图标,配对操作学具(城市天气实景图和天气图标)。 活动过程: 1.户外观察和谈话互动,引发幼儿对天气变化及天气预报的关注。

(1)教师以手偶“喜羊羊”与幼儿展开谈话导入。 “喜羊羊”:“小朋友,你们好!我参加了环游中国的活动,刚刚从北京来到广州。北京可冷了,要穿很厚的衣服呢!到你们这儿,天气暖和多了,穿着这身厚厚的衣服,我都快出汗了,这里的温度是多少啊?”“刚才有的小朋友说天气预报今天是7℃~15℃,我们一起到户外去感受一下天气吧?” (2)幼儿和“喜羊羊”一起到活动室外去观察、感知天气特点,并学习用晴天(或阴天、雨天)来描述当天天气(关注天气预报的幼儿可能会说出当天的天气类型和气温)。 (3)“喜羊羊”:“过几天,我要到香港去旅行,不知道那里的天气怎样。小朋友帮我出出主意,怎样才能知道香港的天气呢?” 适时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回忆和交流自己和家人了解天气的基本途径。 2.通过讨论,幼儿学习获取天气预报的常见方法,感知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1)教师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截图,启发提问: “图中有谁?”(天气预报员和天气图标。)“天气预报员告诉我们什么?”(预报明天的天气情况。)“除了看电视,我们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看到天气预报?” (2)幼儿根据经验回答。 (3)教师逐一出示报纸、手机、网络等三种天气预报截图,让幼儿了解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天气情况。

教学反思天气与气候

教学反思天气与气候 一、学情分析: 1. 本节课应该多与人类生产、生活相联系,结合实际。 2. 对天气和气候接触较少。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准确使用这两个词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理解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准确区别天气与气候;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用具: 多媒体投影仪。 学法指导: 1、“从生活实际入手,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实际,化枯燥为有趣,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戏中学习地理”。天气预报的符号多而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同学们之间不妨比一比、试一试,看谁记得快,或者坚持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自己也学做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三、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从当天的天气现象实行提问,引入新课学习。 板书课题: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 师:从多媒体课件上学习上学路上的四幅图,让同学们思考:这四幅图中分别是什么样的天气?(晴、雨、大风、雪)感受如何?(从而引出“天气”的概念与特点)。 投影:一、天气 1、概念 2、特点 师:“天气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每一天的天气状况呢?在民间有很多关于天气的谚语,咱们交流一下,看谁知道得多?”(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投影:关于天气的词语。 过渡:“光靠词语是不能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知道每天的天气状况呢?”(看天气预报) 师:“通过什么来知道天气状况呢?”生:“要靠卫星云图”。 投影:卫星云图。 师:讲解卫星云图上的蓝色、绿色、白色分别代表什么? 设问:在天气预报图上怎样识别天气情况呢?(根据天气符号) 投影:“常见天气符号”图,指导学生逐一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活动: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行记忆天气符号的比赛,看哪一组记得又对又快。2、选择几个天气符号,看谁画得好。 投影:“比一比”(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兴趣中获取地理知识)。 师:结合“沙尘暴”的符号,补充沙尘暴的相关知识,同时让学生思考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锋与天气教案

常见天气系统(第1课时)教案 歧坪中学 杨娟 一 、课标、考纲解读 1、考纲下载: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考纲解读: (1)识记:气团的性质、锋面的类型。 (2)理解: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3)应用:运用锋面、气旋、反气旋知识解释常见天气现象。 二、命题角度 结合区域图,考察冷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的影响,是常用命题方式。而气旋往往是以台风(或飓风)为背景来考查。以等压线为背景,从封面位置与等压线弯曲的相关性入手考查冷锋的特征与影响是较好的一种方式。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 2、比较不同锋面类型及其特点。 3、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主要原因和危害。 过程与方法:通过示意图的分析对比,结合天气变化现象,归纳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天气现象,树立把握自然规律、趋利避害的科学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 2、列举锋面天气系统对应的气象灾害及其危害。 难点:1、运用锋面天气系统示意图描述不同锋面的天气特点和天气过程。 2、不同季节冷锋带来的灾害性天气。 五、教学过程 天气现象是我们最能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是不断变化的,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有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不相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会弄清其中的道理。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还可以进行初步的天气预报。下面我们就学习“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和反气旋。我们首先来学习“锋与天气”。 锋与天气 自主探究:(学生看书) 什么叫气团、锋、锋面、锋线? 什么是冷锋和暖锋?它们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准静止锋?准静止锋对天气的影响是什么? 1、锋的形成和结构 一般情况下,天气是比较稳定的,这是因为受单一气团控制,什么是气团呢? 气团的概念: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例如: 天气晴朗 天气晴朗

天气导读学案

《科学探索者·天气与气候》导读学案 温馨提示: ●在你完成学案之前,请先完整地阅读完一章,然后再根据学案的提示,做重点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也可以将自己的疑问和困惑记录下来,在后续的阅读过程中,看看 这些疑问和困惑是否得到解答。 ●完成导读学案的过程中,对于比较肯定的答案,无需另外做标记,对于不太确定的问题, 可以做特殊标记,以备与同学一起讨论或者请老师解答。 我的得分: 第一章大气 一、选择最佳答案: 1.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 A.臭氧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 2.大部分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_____: A.粉尘和花粉 B.酸雨 C.火山喷发 D.矿物燃料的燃烧 3.气压计用来测量_____: A.温度 B.烟雾 C.气压 D.密度 4.大气分层的依据是_____: A.海拔高度 B.温度 C.气压 D.密度 5.被称为“天气层”的地球大气层是____:A.中间层 B.对流层 C.热层 D.平流层二、判断题(如果该陈述是对的,就写“T”;如果是错的,就标上F,并对标有下划线的词语进行修改。) 6.植物需要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作为“食物”。 7.燃料的燃烧会增加大气中氮的含量。 8.当空气中的硫、氮的氧化物和水混合时,就产生烟雾。 9.如果一定体积内气体的质量增加,密度就变小。 10.随着你从位于海平面的地面向山顶爬升,气压将增加。 三、简述题 11.说出两种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 12.解释为什么不能把水汽的含量列在空气成分表中。 13. 说出光化学烟雾和伦敦型烟雾的区别。 14.按从地球表面往上的顺序排列下列各个气层:热层、平流层、对流层、中间层。 15.描述向上穿过对流层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反思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反思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气温资料(包括气温表格数据和气温曲线资料),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利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在准备授课时,就觉得这节课要上好很难。一方面,气温表格数据和气温曲线资料,本身就很枯燥。要让学生从这些枯燥乏味的数据和表格中,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我的做法是:1、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在教学中尽量渗透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如,在讲解日较差的时候,引用同学们都知道的诗句“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另一方面,这节课容量大、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有限,要讲透彻很难。比如:日最高温、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的原因分析,为什么南北半球最热月最冷月出现的时间相反,海洋最热月最冷月出现的时间都比陆地要晚一个月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这节课,需要做出的原因分析还有很多,比如,为什么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为什么北半球同纬度陆地上海陆气温不同等等。但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只对前面三个进行了原因分析。在进行分析时,也是尽量围绕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展开的。比如,去海边游泳,中午时是沙滩气温高还是海水气温高,晚上呢?1月份我们即将迎来的是寒假还是暑假?澳大利亚的同学们呢?当然,不管多么枯燥乏味,不管多么难于理解,只要用心去准备,多搜集各方面的材料,每节课都有它的突破口,每节课都可以上得很精彩。这节课,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突破: 1、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例子。既渗透了“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的理念,又恰到好处的运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2、问题设计逐步加深,环环相扣。让学生利用前一个设问中所掌握的知识点或读图技巧解决下一个知识点中老师的设问。 3、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图,进行有效教学。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的空间性、运动性,将“气温的日变化曲线图” 、“南北半球气温的年变化曲线图”、“等温线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等静态的地图转为动态,做到了以地图为核心,以图释文、以图设问、以图释疑的地图教学。 本节课的不足主要是:有效提问方面还有待于加强。 1、问题设计过多,出现“满堂问”想象。 2、由于时间关系,提问后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3、出现了个别目的性不强、过于简单或难度较大的设问。

《锋与天气》教案

锋与天气》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锋面的类型 2. 让学生了解不同锋面对天气的影响 重点难点 冷锋和暖锋的区别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最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等压线图的判读的考题,其中经常涉及锋面与天气的相关内容。比如:试题经常这样设问:某地在锋面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 【探究新课】 1.锋面特征 (1) 锋面自地面向高空冷气团一侧倾斜,其上侧一定是暖气团 (2) 锋面两侧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差异很大。 (3) 锋面附近天气变化剧烈。2.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 (1) 冷锋

(2) 暖锋

(3)准静止锋 难点突破——冷锋与暖锋的判断 (1)根据锋的符号来判断 若天气形势图中出现符号,则表示冷锋,且有三角锯齿的一侧是锋前,也是锋的移动方向;若出现符号,则表示暖锋,且有半圆形的一侧是锋前,也是锋的移动方向。 (2)根据冷、暖气团运动方向来判断 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3)根据锋面坡度来判断 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 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4)根据雨区范围及位置来判断 不论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 5)根据气温、气压的变化来判断 规律总结:①判断“锋前” “锋后”的方法 “锋前”、“锋后”是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即主动前进气团的移动方向来决定的, 以锋线为界, 在锋面移动方向上, 锋线前方为锋前, 锋线后方为锋后。 如下图:

学案-4 天气预报(配大象版)

4天气预报 一、学习目标 1.利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与交流关于天气的现象。 2.能够制订气象科普小报编辑计划。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与交流所研究的天气的现象。 难点:做好编辑气象科普小报的准备工作。 三、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科普报 科普报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报纸的另一种形式。科普报是模仿报纸的,或用钢笔书写的,可传阅、也可张贴的小报。在学校,科普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和黑板报一样,科普报也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科普知识的工具。主要包括如下栏目:(1)刊首语; (2)科学家的故事; (3)天气知识知多少; (4)天气知识竞赛(之一); (5)有趣的天气现象; (6)生活中的天气现象; (7)科普专版:天气与生活。 2.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如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就是我国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摄取的。利用卫星云图照片进行分析,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天气预报就时效的长短通常分为三种:短期天气预报(2~3天)、中期天气预报(4~9天),长期天气预报(10~15天以上),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气预报。 按预报范围可将天气预报分为:①大范围预报。一般指全球预报、半球预报、大洲或国家范围的预报。②中范围预报。常指省、州和地区范围的预报。③小范围预报。如一个县范围的预报、城市预报、水库范围的预报和机场、港口的预报等。

(二)学习探究 1.天气预报有什么作用? 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阴晴雨雪、最高最低气温、风向和风力及特殊的灾害性天气。就中国而言,气象台准确预报寒潮、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出现的位置和强度,就可以直接为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服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活动范围空前扩大,对大自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而天气预报就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 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气象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某区域或某地点未来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它是大气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对人们生活有重要意义。 2.我来预报天气 (1)按照时效长短,天气预报种类可分为: (2)把我找到的表示云状的符号,有卷云、卷积云、卷层云、高积云、雨层云和积雨云等图片张贴在下面。 四、同步练习 1. 按天气预报的时效长短,可分为____________。 解析:预报种类按天气预报的时效长短,可分为:①短时预报。预报未来1~6小时的动向。②短期预报。预报未来24~48小时天气情况。③中期预报。对未来3~15天的预报。 ④长期预报。指1个月到1年的预报。预报时效1~5年的称为超长期预报,10年以上的则称为气候展望。 答案:短时预报、短期预报、中期预报、长期预报、超长期预报、气候展望。

七年级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反思.doc

七年级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的第二课时,本节课教材从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两方面讲述气温的分布,以等温线的阅读为核心展开教学内容。首先是如何读懂等温线图,教材以图文结合,说图析图的方式,解读等温线图中气温分布和变化的规律;然后是如何应用教材设计了读图认识1月和7月世界气温的分布差异的活动式课文,以完成课程标准中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的要求。这个活动式课文的目的,一是巩固读图方法,即让学生练习前面学到的阅读等温线图的一般方法;另一个目的是通过阅读世界1月和7月气温分布的气温分布图來归纳气温分布的规律,以验证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本节课所学知识与前面所学气温的变化知识紧密联系,也为以后学习世界气候打下基础。 本节课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等温线图,并会通过读图总结气温的分布规律。本节课教学难点:等温线图的判读、分析。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这些知识如果进行传统的教学形式授课会显得

非常单调、乏味。因此,教学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 让学生可以亲身体会,并且通过对比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来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学与用相结合,通过活动让学生在轻松中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做了如下处理。整堂课的设计以三个活动为主题,以身边的实际问题展开,将课堂内容融入其中。教学过程中意图让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很大的兴趣,以图片、对比、问题和实验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同时在问题的引导下使学生积极思考,感受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 经过课后反思,我总结了自己在本节授课过程中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教学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 优势: 第一,在教学设计上,分析了教材和学情,以中铁校园里不同季节的树木、学生不同季节的校服引入,营造气氛把学生带入课堂中。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三个活动始终贯穿、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从而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锋与天气 教学设计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松原市扶余县第三中学刘艳军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高,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这一教学思想。通过学生对地理事象的观察、记录和思考,符合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验“有用地理、生活地理”的课程理念。通过学生动手模拟、绘图、比较归纳,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当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学生的探究学习和个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要进一步优化教师的指导方法。 教学设计说明 新课改的一个理念就是要求教师是课堂的参与 者,是课堂的“导演”者,而不是以往的主宰者 了,学生不再是课堂的帮扶者,课堂的注入器,而 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是课堂的创造者。这就要求 教师在组织课堂时,精心设计教学提问和问题情 景,要多注意一些活跃的内容,让学生感觉到老 师设计的这节课与他的现实遇到或看到的一些 东西或事物相联系,在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和学生 实际的学习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调动学 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能动性,自主的发现地理的 基本规律. 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和学习 程度将教学重点放在下面几个方面: ⑴让学生掌握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方法(描点 法),并通过观察知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 线;⑵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前提下,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析和解决问题.充分利用几 何的直观,引导学生对所画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进行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归纳出反比例函数 的主要性质,展示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并能够 利用函数的图像及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从而使每一位同学都掌握从函数图像获取信 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运用反比例函数 的性质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放在下节课中去

七年级地理上册 3_1 多变的天气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多变的天气》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一、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天气气候 区别 时间长短_______ _______ 变化大小_________ _________ 联系是形成气候的基础表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举例____、风雨、____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天气预报主要内容:一日或几日内_____、风、_____和降水等的情况。 2.风向和风力。 ①风向指_________,有八个基本方向;风力是风____________,共分18级,级数_____,风力越强。 ②风向图。

3.卫星云图:_____表示陆地,_____表示海洋,_____表示云区,颜色越___,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________。 4.常用的天气符号。 ①单一的天气符号。 ②两个天气符号。 表示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_______的数量有关,可以用_________来表示。 2.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的关系。 污染指数大小对人体健康清新的空气___ _____ 污浊的空气___ _____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几句话,那些是说天气的?那些是说气候的? ①昆明四季如春 ②狂风暴雨 ③明天大风降温 ④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2.哪些特殊天气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 【达标检测】 1.某学校七年级一班的师生准备第二天到郊外秋游,小亮担心下雨去不了,晚上看了电视上的天气预报后,小亮很高兴。他在预报中听到,明天吹东南风六级,能表示这种风的符号是() 2.天气状况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下列天气符号所示天气与人类活动表述合适的是() A.①——台风——渔船返港 B.②——晴天——晾晒衣物

科学活动《天气预报》教学反思

科学活动《天气预报》教学反 思 星期二第一个教学活动是《天气预报》。我按照流程安排重点落于天气图形标志,以记录本周天气结束。没想到孩子们对于预 期重点接受很快,我感到难度不够,教学内容不太饱满。联想到 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对于灾害性天气的频繁介绍和近些年灾害 性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干扰、生命的威胁,我临时加上了对此主题 的讨论。 孩子们对于这个题目非常关注,讨论也极其踊跃。现在的小 孩儿也真是不得不叫我佩服,地震、飓风、海啸、雪崩、泥石流、龙卷风,甚至火山喷发,几个常见的灾害性天气被他们一口气说 了出来。孩子每说一个我都加以介绍说明。从前两年的印尼海啸 到遥远的庞倍古城,我在心里庆幸:多亏平时自己兴趣广泛,得 空也静得下心来读几页杂书,才能在这临时关头顶上几句。看着 孩子们求知的眼睛,我暗自得意。 哪知突然一个声音突然响起来“老师,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我一下子楞住了。我只是从介绍厄尔尼诺现象的一篇文章 中得知这个奇怪的名字是取自于上帝最小的儿子,但至于更多的 科学道理,我只是草草地翻看了一下,觉得很枯燥就放下了。可 也没别的办法,我硬着头皮说了几句。虽没说完却不得不嘎然而

止。我尴尬地看着孩子们,他们却正期待地等着我。 凭着多年的教学经验,我顾作神秘地布置下了作业“了解厄 尔尼诺现象、收集厄尔尼诺现象的资料”。可心里的那份“心虚”却久久让我不能平静。对于知识的不求甚解让我成了所谓的“半 桶水”,沾沾自喜的我终于在孩子面前“露了怯”。刚才还在他 们的关注中窃喜,现在却发觉自己是那么贫乏。我终于从实践经 验中深切地明白了: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即便是面对孩子;只有不懈地追求知识,才能更完美地接受挑战,因为我面对的是孩子!

天气与气候的教学反思

天气与气候的教学反思 天气与气候的教学反思 本节书内容较为简单,但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为体现以学生为本,针对我们农村学生的理解能力与知识面,本课学案侧重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领会学习内容、在活动中渗透学习主题,活动的核心是“动”,即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为此,在学习天气与气候时作了如下尝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动” 学生兴趣是学生形成稳固的学习内驱力的前提和条件。枯燥、沉闷的气氛与我讲你听满堂灌的教法只能使学生趣味索然。教师应有意识有针对性地精心设疑,诱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这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唤起求知欲的根本途径。如“天气和气候”的教学,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有关天气的词语,请你们写在纸上,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在规定的时间里写得最多,同学们议论纷纷,一下子提高了兴趣,小组成员个个绞尽脑汁,尽其所能,说的说,写的写,唯恐落后,结果全班同学共写出了20多个关于天气的词语,如“阳光灿烂”、“阴雨绵绵”、“乌云密布”、“骄阳似火”等等,居然一个不错。在此基础上,再让他们“赛一赛”“争做优秀预报员”谁能用恰当的.词语描述“今天的天气”、“昨天的天气”,学生更是争先恐后,踊跃发言,此时,实际已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天气”这一内容的学习。

二、精心设计,让学生会想象。 如在教学“熟悉城市天气预报图中常用的天气符号”时,如果仅仅是让学生背的话,那学生就是被动地接受,而且容易混淆。所以本人在设计这一教学内容时,改变以往的教法,效果大不一样。首先让学生先看看天气及其相应的符号,紧接着是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为什么用这种特定的符号来表示某种特定的天气?同学们大胆形象,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晴天嘛,太阳光芒四射”;“阴天有乌云,所以见不着太阳”;“三角形的东西砸在人身上感觉很疼,所以冰雹用三角形表示;“沙尘暴的沙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是S,另外沙尘暴是随风前进的,所以在S上再加上→来表示”同一种天气符号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释,此时,教师不是给予权威的结论,而是给予不断的激励和肯定。在这一想象活动过程中,一方面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另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

锋与天气教学设计

锋与天气教学设计 学科:地理科学姓名:杨学梅 一、宁夏新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 1、远用简易天气图”这里所说的天气图就是大家经常可以从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看到的,经过教师点拨和学生自己读图去发现冷锋、暖锋在图形上的主要区别,能够通过图形辨别这些天气系统。并且运用这些天气图分析各种天气的特点。 2、“分析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天气系统的特点”通过分析这些天气系统的特点,可以得知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及所到来的天气现象的原因和区别。新课标旨在使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地球上的大气在整个高中自然地理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常见的天气 系统是把对大气的学习从全球范围的宏观上把握落实到具体的天气变化上,是对前面所学习的大气运动的知识的具体运用。本节内容与实际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锋面系统包括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许多自然灾害都与其有很大的相关性。冷锋和暖锋是本节的重点,冷锋和暖锋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天气的关系是重中之重。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基础上看、在这一章的前两节他们学习了大气的运动和气压带风带的相关知识,对大气的运动和气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这些知识点和天气的联系还是比较模糊的,由于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于知识结构的联系和想象力也很欠缺。 从认知发展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来看、他们通过初中的知识学习和高一前几章内容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事物也具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但对抽象的概念和知识结构的理解能力以及想象力还非常欠缺,因此这节课就需要通过图片和动画使事物变的视觉化,将抽象的,空洞的变成切实的,他们所能能感受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气团、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概念 (2)、知道气团的分类及能够区分冷暖气团的物理性质差异 (3)、掌握并能分析锋在过境迁、过境时和过境后天气的变化 (4)、能够运用锋对天气的影响分析锋面系统对我国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导学案(答案)

常见天气系统导学案(答案) 一、气团 1.气团的概念: 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2.冷气团与暖气团物理性质差异: 3.气团对天气的影响: (1)冷气团控制下:天气晴朗,气温低,气压高。 (2)暖气团控制下:天气晴朗,气温高,气压低。 二、锋面系统 1.锋面的概念:当冷暖两种性质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他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倾斜的交界面,叫做锋面。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做锋线。 2.锋区控制下的天气: 由于锋是冷暖气团交界地区,锋面两侧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锋面附近常伴随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3.锋面的类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1)冷锋: 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当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时,较重的冷气团插入暖气团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在抬升的过程中冷却,其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有可能会带来雨雪天气。冷锋移动的速度快,常常带来较强的风。 (2)暖锋: 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暖锋通常伴随多云和降雨天气。因为暖锋移动的速度比冷锋慢,所以可能形成连续性降水。 (3)准静止锋: 准静止锋是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有持续一个月的阴雨天气,俗称梅雨,它就是有准静止锋造成的。 探究一:锋面的特点: 为什么锋面是一个倾斜的交界面?锋面上下、前后空气有何不同? 冷暖气团的温度和密度不同。冷气团冷而重,暖气团暖而轻。当冷暖气团相遇时,暖气团就会爬升,形成一个倾斜的交界面。并且这个倾斜面是倾向冷气团一侧。

探究二: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天气的影响? 探究三: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天气的影响? 探究四:冷锋与暖锋降水的位置和强度有何不同? 冷锋降水集中在锋后,降水强度大。 暖锋降水集中在锋钱,降水强度小。 探究五:活动(课后第42页) 1、活动材料中描写反映的是冷锋过境还是暖锋过境? 冷锋天气。 2、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前的天气? “连日大风,天地变色,马蹄冻合,铁甲如冰……” 3、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时的天气? “次日彤云压阵,天惨地裂……当晚云势越重,风色越近。吴用出帐看时,却早成团打滚,降下一天大雪……” 4、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后的天气?除了描写的天气外,此锋过境后还会出现什么天气?“那雪降了一夜,平明看时,约已没过马膝” 5、根据描写判断,此锋移动的速度是快还是慢?为什么? 此锋移动的速度快。一是天气过程时间很短;二是强度大。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天气预报教案(附教学反思).doc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天气预报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最近,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孩子们说:又下雨了,什么时候出太阳啊?我们可想到草地上去玩游戏了。小杰说:我回去问问爸爸,他的手机上有天气短信,他知道什么时候太阳会出来。小莹说:我也回去问问爷爷,他每天看报纸的时候,都会把天气预报读给我听,只要问问他,就知道什么时候不下雨了。接着,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都说自己要想想办法了解一下明天的天气。从关心天气到想要了解各种形式的天气预报,孩子们探究的兴趣越来越浓。以此为契机,我设计了科学活动认识天气预报,一方面自制ppt课件,另一方面尝试发掘生活中相关的教育资源,将两者优势互补,使幼儿在边看边玩的氛围下获得科学知识,提高他们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和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晴、雨、阴、多云等四种天气类型的特点,认识天气预报中几种常见的天气图标,学习按要求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报。 2.能借助自制天气图像卡,用一个完整句播报天气,能对几种常见的天气图标和天气实景图进行配对,提高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知天气与人们日常活动的关系,能主动关注天气预报。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1)幼儿与家长一起搜集两个方面的资料:天气预报的好处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知道天气预报(电视、报纸、手机短信、网络等)?(2)幼儿已有简单的关于动物习性与天气变化方面的知识。 2.材料准备:(1)教具:手偶喜羊羊,ppt天气预报截图、动物气象员、有趣的天气图标。(2)学具:幼儿人手一套天气小图标,配对操作学具(城市天气实景图和天气图标)。 活动过程 1.户外观察和谈话互动,引发幼儿对天气变化及天气预报的关注。 (1)教师以手偶喜羊羊与幼儿展开谈话导入。 喜羊羊:小朋友,你们好!我参加了环游中国的活动,刚刚从北京来到广州。北京可冷了,要穿很厚的衣服呢!到你们这儿,天气暖和多了,穿着这身厚厚的衣服,我都快出汗了,这里的温度是多少啊?刚才有的小朋友说天气预报今天是7℃~15℃,我们一起到户外去感受一下天气吧? (2)幼儿和喜羊羊一起到活动室外去观察、感知天气特点,并学习用晴天(或阴天、雨天)来描述当天天气(关注天气预报的幼儿可能会说出当天的天气类型和气温)。 (3)喜羊羊:过几天,我要到香港去旅行,不知道那里的天气怎样。小朋友帮我出出主意,怎样才能知道香港的天气呢? 适时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回忆和交流自己和家人了解天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3章天气与气候 第1节多变的天气教学案例与反思

多变的天气 示例三 一、教学目标 识读一般的卫星云图;熟记常用的天气预报符号,在天气预报图上利用天气预报的符号说出某地的天气状况;通过对天气符号记忆规律的合作探究和课后对自主质疑课题的合作探究,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流程 学生小组认领课题后,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成有关天气常识的电脑小报,并张贴展览。 四、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同学观察、体会当天一天中的天气状况,并与昨天、前天的天气状况相比较,体验天气“多变”特性。 【评析】让学生从观察周围天气活动中导入新课,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 1、天气的含义和多变的特性 教师请同学交流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向家庭及周围年长者收集天气谚语,摘抄已学过的语文学科有关描写天气的词、句、段、古诗词等。

【评析】将语言文字的学习与地理学科学习巧妙地结合起来,师生共享语言美的熏陶。 2、天气预报 (1)了解天气预报内容的主要途径 教师设问:既然天气多变,而且变化很快,我们就有必要及时了解当天前后的天气预报的内容。我今天是从这份报纸(指《新闻晨报》)知道今天的天气预报的内容。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能通过那些途径知道当天或最近几天的天气预报呢? 学生活动,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状况,及时补充。天气预报来源主要途径主要有电视、电台、报纸、股票机、专线电话121、上网、手机预定等。 教师鼓励: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由于通讯技术的发展,我们了解天气预报的途径越来越多了。 【评析】学生思维活跃,主动地关心周围生活琐事,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提高他们关心社会、关心生活的能力。 (2)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教师根据课本中2002年3月22日上海《文汇报》上刊登的天气预报,提问:这段内容告诉我们哪些天气状况的信息? 【评析】从报纸每天公布的天气预报入手,引导学生学习收集与处理天气状况的信息。 (3)天气预报源自天气云图 承转:那么,天气状况是如何预报的?观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的一段录像(只放到预报员分析云图,并定画面于云图)。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这云图是从哪儿来?(气象卫星) 2、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中拥有气象卫星的国家之一。大家都知道我国已经发射了哪些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和二号) 3、云图上有不同的颜色,分别各表示什么含义? (灰白色是云,颜色越深说明云层越厚,可能有雨;绿色是陆地,蓝色是水面,大片的蓝色是海洋。) 4、怎么知道当天以后几天的天气变化状况?(看云层移动方向) 5、此时上海天气状况如何?以后两三天会怎么样? 【评析】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尝试学习阅读和分析云图的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提高他们观察和判断能力。选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益。创设问题情境,训练学生学会地理思维则是更重要举措。 (4)天气预报符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