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都有什么

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都有什么

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都有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都有什么

导语:我们可能都知道肿瘤现在在我们身边非常常见了,随着环境的污染,人们受其影响越来越大,肿瘤如果由良性转为恶性就会威胁我们的身体健康,那

我们可能都知道肿瘤现在在我们身边非常常见了,随着环境的污染,人们受其影响越来越大,肿瘤如果由良性转为恶性就会威胁我们的身体健康,那么恶性肿瘤有什么办法可以医治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理论上,若是以手术完全移除肿瘤细胞,癌症是可以被治愈的。对早期或较早期实体肿瘤来说,手术切除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根据手术的目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根治性手术:由于恶性肿瘤生长快,表面没有包膜,它和周围正常组织没有明显的界限,局部浸润明显,并可通过淋巴管转移。因此,手术要把肿瘤及其周围一定范围的正常组织和可能受侵犯的淋巴结彻底切除。这种手术适合于肿瘤范围较局限、没有远处转移、体质好的患者。

(2)姑息性手术:肿瘤范围较广,已有转移而不能作根治性手术的晚期患者,为减轻痛苦,维持营养和延长生命,可以只切除部分肿瘤或作些减轻症状的手术,如造瘘术、消化道短路等手术。

(3)减瘤手术:肿瘤体积较大或侵犯较广,不具备完全切除条件,可以做肿瘤的大部切除,降低瘤负荷,为以后的放、化疗或其他治疗奠定基础。

(4)探查性手术:对深部的内脏肿物,有时经过各种检查不能确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常见恶性肿瘤诊疗规范61页

常见恶性肿瘤诊疗规范 第一节鼻咽癌 【病史采集】 1.有无耳鼻症状如鼻塞、鼻出血或回缩性血涕、耳鸣 及听力下降等。 2.有无上颈部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肿块。 3.有无头痛。头痛部位多位于颞顶部、顶枕部、额部或普遍性头痛,常呈持续性钝痛。 4.有无颅神经受累,常以Ⅲ、Ⅴ、Ⅵ对神经受累多见。 5.询问与鼻咽癌发病可能的相关因素,如遗传因素、地理环境与生活习惯、某些化学致癌物质刺激及某些微量元素摄入不平衡(高镍饮食)等。 【物理检查】 1.头颈部检查:应检查鼻腔、口咽、外耳道、鼓膜、 眼眶、软腭有癌肿向外扩展。 2.眼部检查:是否有视力减退或丧失、突眼、眶内肿 块、上睑下垂伴眼球固定。 3.颈部淋巴结检查:是否有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肿大。 4.颅神经检查:是否有颅神经受累的表现。 5.全身检查:有无远隔部位转移的表现。远处转移常 以骨、肺、肝等部位多见。 【辅助检查】

1.间接鼻咽镜或纤维鼻咽镜检查。 2.鼻咽部活组织检查。 3.鼻咽及颈部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 4.影像诊断学检查,如鼻咽部CT或MRI检查、鼻咽侧 位及颅底片等。 5.EB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查,如VCA - IgA和EA - IgA 测定。 【诊断要点】 1.对有头痛、耳鼻症状和颈淋巴结肿大等三大症状或其中之一者,需作鼻咽部检查,以排除鼻咽癌。 2.鼻咽部检查发现鼻咽肿物、溃疡坏死、出血等异常 病变。 3.鼻咽部活组织检查是确诊依据。鼻咽涂片脱落细胞检查可作辅助诊断,但不能单独作为确诊的依据。 4.鼻咽或颈部肿块细针穿刺检查找到癌细胞。 5.EB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查,对确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影像诊断学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 7.病理学分类:分为高分化鳞癌、低分化鳞癌(其中包括泡状核细胞癌)、未分化癌和其它类型的癌四种类型。 8.临床分型: (1)根据肿瘤生长形态分为浸润型、菜花型、结节型 和溃疡型。

妇科五大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1.月经改变:最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 2.腹部包块:肌壁间肌瘤;粘膜下肌瘤,逐渐增大,突向腹腔,当增大》3月妊娠大小时, 于耻骨联合上可触及硬且活动的肿块,清晨膀胱充盈将子宫推向上方时更易扪及。 3.压迫症状:子宫肌瘤增大时,可出现压迫症状。宫体下段前壁的肌瘤,压迫膀胱,影响 膀胱充盈而发生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潴留。子宫肌瘤生长于子宫后壁,特别位于 子宫体下段或宫颈,可以压迫直肠引起便秘,甚至排便困难。 4.不孕。 5.继发贫血:长期月经过多可导致继发贫血。 6.妇科检查:子宫增大,质硬,表面不规则,结节状突起。 7.B超检查:最常见,声像图显示肌瘤区为边界清晰的实质性低回声、等回声或中回声, 中间常有稀疏光点。 【治疗】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症状及肌瘤部位、大小、数目全面考虑。 1、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 1)随访观察:肌瘤较小且无症状,尤其是近绝经期妇女。但需定期随访,可期3-6个月复查1次,随访中如发现肌瘤增大或症状明显时,再考虑进一步治疗。 2)药物治疗:适应症: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子宫<2 月妊娠子宫大小;近绝经年 龄,肌瘤较小,症状轻;全身情况差,不能胜任手术者。 主要药物: (1)雄激素: 常用药物:丙酸睾丸酮25mg 肌注,每5日一次,月经来潮时,肌注,每日一次, 共3次,总量小于300mg。 (2)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类药物 适应症:术前辅助治疗;子宫肌瘤合并不孕者;有合并症暂不能接受手术者;更年 期或近绝经患者。 用法:LHRHa 150 ug,肌肉注射,每月一次,连续用3-6个月。 (3)孕三烯酮:孕三烯酮2.5mg,口服,每周2次,连服3~6个月。用药期间注意肝 功能情况,每月查肝功一次,若异常则停药。 (4)抗雌激素制剂|:三苯氧胺 10mg Bid×3-6月;或米非司酮12.5-25mg口服,每日一次,共3个月。 2、手术治疗: ⑴肌瘤切除术:适用于35岁以下未婚或已婚生育,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 术式:经腹或腹腔镜下切除肌瘤;子宫粘膜下肌瘤经阴道或宫腔镜切除。 ⑵子宫切除术(全宫或次全宫,筋膜内子宫切除):适用于患者无生育要求,子宫≥2.5月妊娠大小,月经多伴失血性贫血,肌瘤生长较快,有膀胱或直肠压迫症状,保守治疗失败或肌瘤切除后复发。 术式:子宫次全切除术;子宫全切除术。 卵巢外观正常者可保留卵巢。若患者已绝经,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可同时行双侧附件切除,若患者不愿意切除也可保留。

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肺癌诊疗方案

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肺癌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六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 病史和症状 ﹙1﹚对不明原因的持续性呛咳,反复痰中带血时应予警惕,特别是在40岁以上的男性,但青年也不能排除肺癌的可能性。 ﹙2﹚慢性咳嗽者,当咳嗽性质发生改变,肺部局限性炎症反复发作,也应警惕。 ﹙3﹚对长期吸烟、慢性咳嗽,有家族肿瘤病史者,以及对某些有害物质长期接触史者,应列为重点定期检查。 ﹙4﹚对诊断为肺结核者,经抗痨治疗无效或治疗后病灶好转而又出现新的病灶者,应进一步检查来排除肺癌。 ﹙5﹚对一些肺外表现如恶病质,内分泌改变表现的异位甲状腺素、高钙血症(鳞癌),抗利尿素分泌失常的低钠血症 (小细胞癌),异位ACTH分泌为主的Cushing综合征(小细胞癌)。骨骼方面如杵状指(趾),增生性关节病。神经肌肉方面可出现肌无力综合征 (小细胞癌)。周围神经炎病,多发性肌炎。皮肤方面可出现皮肌炎、黑棘皮病、硬皮病等,出现以上情况时都应注意。 2. 体征:全面细致检查,注意淋巴结肿大、皮下结节、静脉充盈、骨关节、神经系统等。 3. 影像学诊断:X线检查对肺癌诊断价值很大,其确诊率可达80%以上。中心型肺癌常以局限性肺气肿、肺不张、阻塞性肺炎,肺门增宽、肺门块影为特征;周围型肺癌常见肺部单发结节、孤立性块影,肺炎型或粟粒型肺浸润。支气管造影可明确支气管的狭窄、梗阻及充盈缺损情况。CT为70年代发展起来的诊断方法,CT的密度分辨力高,可分辨出组织间0.5%的X线衰减密度,而普通X线片为2.8%,其次CT的横断面无影像重叠,故能显示隐蔽部位的肿瘤,如胸膜下,肺周围、纵隔旁的病变。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标准

癌症疼痛诊疗规 (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其中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规我国癌痛诊疗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癌痛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肿瘤相关性疼痛:因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肿瘤转移累及骨等组织所致。 .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检查操作、放射治疗,以及细胞毒化疗药物治疗后产生。 .非肿瘤因素性疼痛:包括其他合并症、并发症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脏痛。躯体性疼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脏痛通常表现为定位不够准确的弥漫性疼痛和绞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被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枪击样疼痛。幻觉痛、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治疗后慢性疼痛也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疼痛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表现为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相比较,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长,病因不明确,疼痛程度与组织损伤程度可呈分离现象,可伴有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常规止痛治疗疗效不佳等特点。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慢性疼痛的发生,除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传导调制过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 一、概述 恶性淋巴瘤(也称为淋巴瘤)是我国最常见的十大肿瘤之一。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公布的数据,2003年至2013年,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5/10万。由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为进一步规范我国淋巴瘤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制订我国常见病理类型恶性淋巴瘤的诊疗规范。 二、淋巴瘤的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 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取决于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 (二)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 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血沉、乙肝和丙肝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或)活检等。对于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侵危险的患者应进行腰穿,予以脑脊液生化、常规和细胞学等检查。对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

(四)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CT、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超声和内窥镜等。 1.CT:目前仍作为淋巴瘤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和随诊的最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无碘对比剂禁忌证的患者,应尽可能采用增强CT。 2.MRI:对于中枢神经系统、骨髓和肌肉部位的病变应首选MRI 检查;对于肝、脾、肾脏、子宫等实质器官病变可以选择或者首选MRI 检查,尤其对于不宜行CT 增强者,或者作为CT 发现可疑病变后的进一步检查。 3.PET-CT:除惰性淋巴瘤外,PET-CT 推荐用于有条件者的肿瘤分期与再分期、疗效监测、肿瘤残存及复发时的检查;PET-CT 对于疗效和预后预测好于其他方法,可以选择性使用。 4.超声:一般不用于淋巴瘤的分期。对于浅表淋巴结和浅表器官(如睾丸、乳腺)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后随诊具有优势,可以常规使用;对于腹部、盆腔淋巴结可以选择性使用;对于肝、脾、肾、子宫等腹盆腔实质性器官的评估,可以作为CT 和MRI 的补充,尤其是不能行增强CT 时。超声可用于引导穿刺活检、胸腹水抽液和引流。 (五)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是淋巴瘤诊断的主要手段。病理诊断的组织样本应首选切除病变或切取部分病变组织。如病变位于浅表淋巴结,应尽量选择颈部、锁骨上和 腋窝淋巴结。粗针穿刺仅用于无法有效、安全地获得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的患者。初次诊断时,最好是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对于复发患者,可以通过粗针或细针穿刺获取的病变组织来诊断。淋巴瘤的病理诊断需综合应用形态学、免疫组化、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尚无一种技术可以单独定义为金标准。

肿瘤常见治疗方法的优劣

郑州市管城中医院肿瘤科 肿 瘤 常 见 治 疗 方 法 的 优 劣 肿瘤治疗各种方法的优劣

论肿瘤治疗各种方法的优劣 因为环境因素、生活习惯、工作压力等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癌症越来越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的肿瘤发病人数都在1000万人以上,而且许多病人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越来越多的疗法也干扰者人们的选择,郑州市管城中医院的专家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肿瘤治疗各种方法的优劣,供患者及其家属参考。 手术治疗: 理论依据:肿瘤是一类以"局部肿块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因此从理论上讲,手术切除局部肿块可以起到治疗肿瘤的作用,也应作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临床实践也证明了这两点:对于多数肿瘤来说,手术常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确能治愈部分病例。 手术治疗主要适应于除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外,大多数实体瘤都可以采用手术疗法。尤其是早、中期癌症,良性肿瘤以及没有发生局部和远处转移患者,一般病灶<3厘米,治愈率达90%以上;中期病灶<5厘米,治愈率达60%;晚期病灶>5厘米,治愈率达10%左右。 优势:1. 疗效直接,是绝大多数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早期手术切除完全的肿瘤有完全治愈的机会。 2. 肿瘤对手术切除没有生物抵抗性,不像肿瘤对放疗存在有敏感性的问题。 缺点:1.有危险性,尤其对于部位敏感的癌症,手术风险较大。 2.由于手术是局部疗法,对于已经发生转移的癌症患者仅能做姑息性局部切除,且由于手术对人体的创伤较大,会使患者的免疫力降低,并且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3.复发率极高。 4.有种植的可能。 放射治疗(伽马刀): 理论依据:肿瘤是一类细胞增殖、分化异常的疾病,化疗药有"细胞毒"和促进分化等作用,可以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和促进肿瘤细胞的分化等,从而可以治疗或治愈肿瘤。俗称“烤电”,是1895年法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的,所谓放疗是利用X光射线较强的贯穿能力透过皮肤、骨骼直达人体深部组织,从而将敏感的肿瘤细胞杀死,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以下几种情况应避免使用放疗: 1.肺癌合并大量胸水及肝癌合并大量腹水者; 2.食管癌已穿孔、腔内合并大量积液; 3.有其他严重疾病者,如急性感染;

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制度与流程

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制度与流程为规范我院肿瘤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0〕153号)通知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与流程。 一、严格遵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中的要求。 二、八个常见肿瘤规范化诊治指南: 1.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2.肝细胞肝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3.宫颈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4.结直肠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5.乳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6.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7.胃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8.胰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三、相关科室成立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工作组,组长为科主任。在科室培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针对本科实际情况,对照指南制订易操作的本科诊疗规范。 四、对肿瘤化学治疗药物的超常规、超剂量、新途径的用药方案,由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通过病例讨论确定。 五、药剂科对相关科室提供必要的相关化疗药物信息,为此类特殊药品的新制剂、新采购药品提供详细的使用说明文件。

六、在工作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联系医务科,医务科及时向分管院长汇报,分管院长组织相关专家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医务科按整改意见以书面的形式通知相关科室。 七、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诊治流程: 1.肺癌规范化

2.肝癌诊断流程 发现肝脏占位 <1CM 1-2CM >2CM AFP ≥ 200ng/ml a AFP <200ng/ml 间隔3月复查超声及AFP b 肿物保持稳定18-24个月 恢复每6个月监测 肿物增大 根据大小进入相应流程 2种动态显像检查c 均为肿瘤典型表现 1种为肿瘤典型表现 无典型肿瘤表现 无典型肿瘤表现 任何1种动态显像检查 典型肿瘤表现 活检d 阳性 阴性 重复活检或影像学随诊 诊断原发性肝癌

各类肿瘤的治疗原则

各类肿瘤的治疗原则

第四章各类肿瘤的治疗原则 一、头颈部恶性肿瘤 头颈部恶性肿瘤是指颅底到锁骨上、颈椎前这一解剖范围内的所有恶性肿瘤,这些肿瘤可以来源于耳鼻咽喉、口腔、涎腺、头面部软组织、颈部软组织和甲状腺等部位,一般不包括颅内、颈椎及眼内的肿瘤。头颈部的恶性肿瘤大部分为鳞癌。本章只讨论鼻咽癌、鼻腔和鼻旁窦恶性肿瘤、喉癌和甲状腺癌。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 1.抗肿瘤药物治疗前需取得明确的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治疗期间应定期评估疗效。 2.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复杂,各种治疗手段间的配合繁复,对个体化的要求较高,因此建议在有经验的中心治疗,并且以综合治疗组(MDT)的形式开展。 3.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各种治疗手段可能造成并发症,疾病本身和治疗都可能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因此需重视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还需重视患者的对症治疗和护

理。在制定治疗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耐受性。 4.患者的合并症会影响诊断、治疗、预后和生活质量。合并症评价应在治疗前完成,在制定整个治疗计划时应考虑合并症因素。 5.应重视生活质量的评估与改善。 6.由于同步化放疗的效果优于单纯放疗或序贯化放疗,但不良反应较重。因此建议在有经验的中心进行,并需重视不良反应的处理。 7.鼓励患者戒烟、戒酒,以免降低疗效。 (一)鼻咽癌 鼻咽癌传统上的标准治疗是放疗,但这一疾病在头颈部肿瘤中最易发生远处转移,并且局部晚期鼻咽癌在单纯放疗后局部复发率也较高,化疗在本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适用范围和治疗目标】 1.同步放化疗和辅助化疗:对于局部晚期的鼻咽癌患者,同步化放疗序贯辅助化疗,与单纯放疗相比,可降低局部、区域和远处复发率,提高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这一治疗策略适于T1-2aN1-3M0以及T2b-4 N0-3M0的患者。在同步化放疗后可加用。

癌症的化学治疗

癌症的化学治疗 化院04级3班王恺 (谨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潘景浩先生,祝他早日康复,一生平安) 恶性肿瘤现已成为人类生命健康的一大威胁。世界目前癌症患者总数已逾600万,我国每年新增约120万,死亡90万。目前对肿瘤的治疗方法大致有手术,物理治疗(放射,冷冻,超声等)以及化学治疗。虽然肿瘤的发生机制还未明确,但综合应用上述方法,的确已经可以大大延长患者寿命,甚至对部分患者达到治愈的效果。医学对人类健康做出如此大的贡献,其中化学功不可没。 对癌症化学治疗的尝试始于二战中期,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第一批抗肿瘤药物正式投放临床。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发现、改造、筛选,抗癌药已经形成了多个体系,可以从多个方面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目前的抗肿瘤药物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烷化剂、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代谢抑制剂、抗肿瘤激素、有丝分裂抑制剂、以及其它杂类。 1. 烷化剂 烷化剂是最早进入研究的一类抗肿瘤药物。二战时期对军事毒气的研究中人们发现硫芥对血液及淋巴系统(它们都含有大量快速分裂的细胞)具有强大的破坏作用。但其对肌体的破坏作用太严重。于是采取广义的等电子体代换,合成了第一个具有临床意义的烷化剂——氮芥。 1.1氮芥类 与硫芥类似,氮芥的抗生物活性源自其吖丙啶离子中间体。其强烈的亲核性极易进攻DNA中的负电中心,如核糖羟基,磷酸羟基,碱基部分的羟基及氨基,尤其是鸟嘌呤的N —7及O—6部位,对其进行烷基化修饰,或者在相邻(异链或同链)碱基之间形成交联,破坏链间氢键,造成复制时的错配,或者直接DNA链断裂。这是烷化剂的一般作用机理。烷化剂亦会对蛋白质,多糖中类似靶点产生作用,这也是其效果的一部分。 然而氮芥的活性还是太高,对肌体其它正常细胞也具很强的杀伤力。副作用太大。于是变N原子上取代基为芳基(如苯丁酸氮芥等),使其孤电子对与芳环共轭,较难形成吖丙啶离子。同时取代部分可以改变药物动力学性质,使其在细胞内具有较高的浓度,或改变生物半衰期等,期以改变抗癌谱或增强药效。当时一个重要的设想,就是模仿肿瘤细胞分裂时大量需要的氨基酸,核苷碱基等物质的结构,“鱼目混珠”进入肿瘤细胞。如此可以提高药物对靶细胞的选择性,降低毒性,提高疗效。如溶肉瘤素(苯丙氨酸氮芥),氮甲,尿嘧啶氮芥,多潘(甲基尿嘧啶氮芥)等。 另一个提高选择性的方法是利用靶细胞内特殊的代谢倾向,设计无毒的化合物,使其在肿瘤细胞内特有的酶的作用下致毒。这也是药物设计的一个方法。一个好例子是环磷酰胺。 1.2吖丙啶类 既然氮芥是通过吖丙啶离子发挥效果,人们又发明了吖丙啶类烷化剂,直接将吖丙啶连接在合适的载体分子上制成药物。这类例子也不少,如噻替哌、亚胺醌、以及抗生素中的丝裂霉素。 1.3亚硝脲类

肿瘤的治疗方法有什么

肿瘤的治疗方法有什么 肿瘤的治疗方法现在人们很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 们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生病患者不仅非常的痛苦,患者的家属也都跟着操心劳累还有很多负担,肿瘤这种疾病现在很长见,有很多人还是对这个疾病情况不懂,其实不用担心是可以治疗的,所以今天跟大家细细的讲述一下肿瘤的治疗方法,让大家对它有个深入的了解。 手术治疗除了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外,其余各种恶性肿瘤,包括癌与肉瘤等皆是存在一个或多个有形实体的肿瘤,所以又称为“实体瘤”,可通过外科手术将其切除。由于癌组织有向周围侵犯和沿淋巴管向外扩散、转移的可能,所以对于恶性肿瘤手术切除的原则是:“将肿瘤与荷瘤器官以及引 流区域的淋巴结整块切除”。当然,手术总有一定风险,而且患 者大多为中老年人,又常有其它合并症或潜在的器官功能障碍。但手术切除有可能给病人带来根治的希望,所以仍宜积极争取。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利用射线杀灭癌细胞的方法,对鼻咽癌、宫颈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效果甚佳。放射治疗除可对原发病灶进行治疗外,亦常用于对转移灶如淋巴结、骨及脑部转移的局部治疗。但放射治疗达到一定的剂量时,会产生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毒副作用,应予相应处理。 化学治疗一些肿瘤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经化学治疗后会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甚至治愈。近年来,随着化疗新药相继问世,数药联合应用的方案不断推出,对各种实体瘤的疗效也在不断的提高。与放射治疗一样,化疗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常见有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造血功能抑制以及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乃至骨髓功能衰竭等;脱发、静脉炎也比较常见。故化疗前应多加斟酌,化疗期间应仔细观察,密切随访,及时调整剂量。 生物治疗此法与放疗、化疗不同,一般毒副反应较小,常用于手术治疗、放化疗之后,用以恢复和提高病人免疫功能而巩固疗效,或作为癌症病综合治疗的一部分而发挥其作用。但以目前医学水平来看,很难单一使用生物治疗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上面叙述了肿瘤的治疗方法的情况,也让大家多多的关 心患有这个疾病的人,多一点关爱,大家平时有时间的话也可以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1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癌痛诊疗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癌痛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肿瘤转移累及骨等组织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检查操作、放射治疗,以及细胞毒化疗药物治疗后产生。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包括其他合并症、并发症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

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躯体性疼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内脏痛通常表现为定位不够准确的弥漫性疼痛和绞痛。 (2)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被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幻觉痛、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治疗后慢性疼痛也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2.疼痛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表现为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相比较,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长,病因不明确,疼痛程度与组织损伤程度可呈分离现象,可伴有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常规止痛治疗疗效不佳等特点。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慢性疼痛的发生,除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传导调制过程外,还可表现出不同于急性疼痛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如伤害感受器过度兴奋、受损神经异位电活动、痛觉传导中枢机制敏感性过度增强、离子通道和受体表达异常、中枢神经系统重构等。 三、癌痛评估 癌痛评估是合理、有效进行止痛治疗的前提。癌症疼痛评估应当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评估的原则。 (一)常规评估原则。 癌痛常规评估是指医护人员主动询问癌症患者有无疼痛,常规评估疼痛病情,并进行相应的病历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对于有疼痛症状的癌症患者,应当将疼痛评估列入护理常规监测

淋巴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淋巴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淋巴瘤(lyphoma)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淋巴瘤的确诊发病率为10万,2015年预计发病率约为10万。由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为进一步提高淋巴瘤诊疗能力和规范化水平,配合抗肿瘤药品供应保障有关政策调整,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现对《中国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进行修订和更新。 二、淋巴瘤的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 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取决于病变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淋巴瘤可以原发于身体的任何器官和组织,通常分为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两大类。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如有以上述症状的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诊时,应予以重视,并尽早转诊至上级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 (二)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 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活检等,还应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筛查在内的相关感染性筛查。对原发胃的黏膜相关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应常规进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染色检查;对NK/T 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对

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

第47章抗恶性肿瘤药 恶性肿瘤常称癌症,是一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化学治疗、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手段。化学治疗强调全身性治疗而有别于适合局部性治疗的外科手术和放射治疗。 药物治疗的进展:细胞增殖动力学、免疫药理学、分子药理学等的促进作用. 第一节抗恶性肿瘤药的药理学基础 一、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 (一)根据药物化学结构和来源 1、烷化剂氮介类、乙烯亚氨类、亚硝脲类、甲烷磺酸酯类等。 2、抗代谢药叶酸、嘧啶、嘌呤类似物等。 3、抗肿瘤抗生素蒽环类抗生素、丝裂霉素、博来霉素类、放线 菌素类等。 4、抗肿瘤植物药长春碱类、喜树碱类、紫杉醇类、三尖杉生物 碱类、鬼臼毒素衍生物等。 5、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等激素及其拮抗药。 6、杂类铂类配合物和酶等。 (二)根据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 1、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2、直接影响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3、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 4、干扰蛋白合成与功能的药物 5、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 6、其他 (三)根据药物作用的周期或相对特异性 1、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如烷化剂、抗肿瘤抗生素、铂类配合物 等。 2、细胞周期(时相)特异性药物如抗代谢药,长春碱类药物等。 二、抗恶性肿瘤药的药理作用机制 从细胞生物学角度看,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者导致肿瘤细胞死亡的药物均可发挥抗肿瘤作用。 肿瘤细胞群包括增殖细胞群和静止细胞群(G0期)。肿瘤增殖细胞群与全部肿瘤细胞群之比称生长比率(growth fraction,GF)。 细胞增殖周期——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时间. 图中百分比表示肿瘤细胞在各期大致停留时间的百分比。 1.增殖细胞群: 处于增殖周期中的细胞,按指数分裂增殖,对细胞毒药物敏感。 G1期细胞: DNA合成前期,为细胞分裂终止到开始合成DNA的准备阶段;

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治原则及预防

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治原则及预防 第一部分:前言 恶性肿瘤的发病和分布有地理和区域性差异,也有 性别和年龄特点。在我国常见而又重要的恶性肿瘤有食管癌、胃癌、肺癌、大肠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目前恶性肿瘤的病因尚不清楚,但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和研究,可以知道引起肿瘤发病的一些条件和因素。人类的大部分癌症(80%左右)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 有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饮食不卫生,环境污染,职业因素,生物因素如病毒、寄生虫。体内的代谢产物和内分泌机制紊乱所致的激素水平异常等内源性致癌因素,外源性因素如放射线和一些化学药物等。因而,可以说癌症病因虽不清楚,但是可以设法预防,或在早期发现,争取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以下着重介绍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的自我发现、诊治 和预防。 第二部分:目录 一)食管癌 二)胃癌

肺癌 大肠癌 五)肝癌 宫颈癌恶性淋巴瘤 白血病 第三部分:正文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治原则及预防(1 食管癌) 1自我诊断: 食管癌在早期阶段症状轻微,时隐时现,主要为 吞咽食物时胸骨后不适、疼痛或烧灼,食物通过时有异物感或摩擦感,有时吞咽食物时在某一部位有停滞或轻度哽噎,有时有剑突下或上腹不适,呃逆、嗳气等,这些早期症状可持续数月或数年。上述症状在食管炎或其他良性疾病时也可出现,因此要高度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做有关检查。早期食管癌如不及时诊治,经过若干时间后上述症状会逐渐加重。直至出现吞咽困难并进行性加重,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时可出现胸背痛、上腹痛、声音嘶哑,穿孔后合并有呛咳或大出血、肺炎、脓胸等晚期征象。 2确诊方法: 食管钡餐造影,食管拉网作脱落细胞检查,及食管 镜或纤维内窥镜检查同时取活检,作病理学检查。 3治疗原则:

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法探讨

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法探讨 当前恶性肿瘤在我国有较高的发病率,药物化疗常是其治疗的主要方法,化疗的并发症不容忽视,如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将并发症的伤害降到最低,是医务人员孜孜不怠的追求,本文:针对我院自2012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146例恶性肿瘤患者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以期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Abstract:The malignant tumor in China has a high incidence rate,chemotherapy is often the primary method of treatment,complications of chemotherapy that can not be ignored,how to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and the complication of the damage to a minimum is medical personnel diligent pursuit. This paper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2 to 2014 June were 146 cases of malignant tumor patients have for nursing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nursing methods for the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report as follows now. Key words:Malignant tumor;Chemotherapy;Adverse reaction 肿瘤是机体内正常细胞早不同因素的作用下异常分化或增长速度增快而形成的新生物体,危害了人体的健康[1]。化疗是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然而抗肿瘤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机体正常的细胞造成伤害,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严重时危及生命。因此加强化疗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受到了医护人员的广泛重视。我院自2012年7月~2014年6月治疗恶性肿瘤患者146例,现将其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46例患者男65例,女81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48.27岁。其中肺癌25例,肠癌32例,胃癌43例,乳腺癌29例,恶性淋巴瘤17例。 1.2护理 1.2.1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做到主动接触患者,细心、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解除患者的恐惧、害怕心理,给予患者精神上的鼓励和生活上的照料,体会到家庭的温馨,加强患者家属对患者在治疗上的理解和支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指导患者正确认识化疗,向其详细解释化疗药物的作用、治疗的方案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使其对化疗有积极的态度,让其认识到化疗的并发症是因体质而异的,要保持舒畅的心情,才能更加促进机体的康复。 1.2.2健康教育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无根本性的代谢差异,因此化疗药物不能避免对正常组织造成伤害,化疗药物可导致骨髓抑制,脱发等毒副作用,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清楚化疗的必要性以及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要保持好皮肤和口腔的清洁,防止感染,注意保暖,定期复查血常规。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8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控制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益,也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义务。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地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如果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因此,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癌痛患者应当进行常规筛查、规范评估和有效地控制疼痛,强调全方位和全程管理,还应当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癌痛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积极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 癌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治疗、其他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所致。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

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2011-04-14 04:45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 1、癌前病变:常见的癌前病变有慢性子宫颈炎、纤维囊性乳腺病、结肠多发性息肉病、慢性胃溃疡和萎缩性胃炎、结节性肝硬化、子宫内膜和支气管黏膜等处上皮非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本身并非恶性,但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很容易变为癌(或肉瘤)。中西医结合科在中医药治疗癌前病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采取辨证分型论治及基本方加减等形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2、预防复发与转移:恶性肿瘤在早、中期,经过根治手术,或经过规范的放化疗后,达到了完全缓解,但是仍有一定的复发率。因此,对于大多数的病人,防止复发是肿瘤治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在此方面更多的是体现“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思想。中医认为脏腑之间,生理上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生克制化关系;病理上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传变的乘侮亢害关系。一脏有病,可依据自身规律而影响其他脏。故治疗肿瘤转移时必须从整体观念出发,联系脏腑之间存在的生克乘侮关系,先治或先安未病脏腑,以阻断疾病的传变途径,防止疾病的蔓延,以使疾病朝着痊愈的方向发展。 3、中医药与放射治疗结合 放疗的毒副反应多表现为治疗部位的放射性炎症,局部皮肤的破坏以及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的损害等。综合放疗的副反应的症状及证候,中医认为放疗易伤阴生热,滋阴清热之品在放疗过程的配合中显得尤其重要,但也要因病种和个体而异。头颈部的肿瘤放疗常发生口腔炎、咽喉炎等,养阴生津清热可用生地黄、玄参、沙参、麦门冬、天花粉、石斛等;咽喉部水

肿用蝉蜕、胖大海、射干、马勃、桔梗、甘草等。放射性食管炎,应以清热解毒为主,辅以活血化瘀,理气,常用蒲公英、半枝莲、石见穿、仙鹤草、三七、枳壳、八月札等。发生放射性肺炎者多应用养阴润肺之品,玄参、沙参、麦门冬、百部、百合、紫菀、款冬花、金银花、杏仁、茯苓、枇杷叶、生甘草等。消化道反应严重者如伴恶心、呕吐、腹胀、纳差,应与益脾健胃理气药相结合,可用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竹茹等。 4、中医药与化学治疗结合 1).骨髓抑制 由于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间缺乏根本性的代谢差异,因此放化疗都不能完全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害,骨髓抑制是肿瘤患者接受放化疗后所出现的常见的不良反应,其表现主要为外周血白细胞迅速减少,其次是血小板和红细胞的减少。中医治疗多采用补气养血、补肾益精治法,常用方剂有八珍汤、六味地黄汤及归脾汤等。我们发现在化疗过程中辩证配合使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骨髓抑制反应,甚至可作为预防性应用。 2).消化道反应 消化道反应一般较骨髓抑制出现的更早。常见的消化道反应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泄,严重者可见到血性腹泻。中医治疗主要采用调和脾胃,降逆止呕之法,方剂多用旋复代赭汤、橘皮竹茹汤、小半夏汤、六君子汤等。还可以针刺内关、足三里、天枢等减轻胃肠反应。 3).脏器损害 很多化疗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心脏毒性作用,其中以蒽环类尤为明显,可选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速效救心丸、冠心苏合丸、炙甘草汤等具有活血补心作用的方药,长期应用可改善症状。容易产生肾毒性的药物有顺铂,大剂量氨甲喋呤等,在西

癌症的发生及化学治疗

癌症的发生及化学治疗 癌症在美国造成死亡的人数仅次于心血管病,癌症将会袭击今天美国四分之一的人口。令人宽慰的是,癌症研究已进入一个富有成果的时期。化学在以往的进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我们要利用这些进展,化学必定继续是一个基本的要素。这些进展适宜分成两类问题,即对癌症发生的认识及其有关癌症的化学治疗的问题。 30年代,发现有机化合物能在实验动物中致癌。今天,在环境中某些天然的、某些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被怀疑能够诱发人类的癌症,因而对监测这些致癌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兴趣越来越高了。 1965年以前,就已确认了化学致癌剂及其致癌作用的几个显著的特性。随着新的致癌剂的发现,证明了几种不同的化学致癌剂在活体内都共价结合到细胞大分子(蛋白质、RAN和DNA)上,并且这些结合是与致癌过程有关系的。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的研究开辟了领域。 大多数已知的化学致癌剂实际上是“原致癌剂”,也就是它们必须经过代谢活化成有化学活性的分子(称为最终致癌剂)。最后,致癌剂才影响细胞里的核酸和蛋白质,改变他们在细胞生长中的正常功能。原致癌剂的主要代谢酶系已被鉴定并进行了研究。 形成致癌剂-DNA加合物反应的化学基本原理已了解比较清楚,但这些加合物在动物体内诱导癌症的特殊复杂情况还未证明。然而,化学致癌剂的活性代谢物在细菌和动物细胞内的确产生诱变效应。这些化合物(不是全部的,而对许多种类)的诱变性和致癌性存在着定性的关系,这为有机

化学家提出了有用的信息,从而,发现了各种各样的化合物去抑制化学致癌剂的作用。 在癌症研究中,最有希望的、肯定最引人注目的新近发展,是认识在正常细胞中某些基因是与恶性发育密切联系的。重要的是这些基因同来自于能把正常细胞转化为恶性细胞的某些病毒基因(致癌基因)十分形似, 或者相同的。 有机化学家能够测定: (1)正常基因和致癌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2)这些基因得到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来自膀胱、结肠和肺细胞的一个基因中单个核苷酸的改变,是一个特定的氨基酸被这个基因产物中另一个氨基酸所代替,由此,使得其它方面都正常的细胞都成为恶性细胞。 这个发现所隐含的显著成就是,现在我们在分子水平上明.瞭正常细胞和癌细胞蛋白质之间的差异, 至少对某些转化作用是如此,。许多实验室正在分析人肿瘤的基因,这些基因类似于能引起动物肿瘤的病毒基因。克隆的膀胱癌基因序列同病毒致癌基因和正常膀胱的基因都是有关系的。我们能够知道在一种蛋白质里单个氨基酸的取代,意味着健康的和恶性的细胞之间的差别,这一点正是现代化学技术威力的一个实出例子。例如,在研究氨基酸的改变对蛋白质构型的可能影响中,化学家又处于引人注目的地位。这些结果使我们回想起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已经知道血红蛋白中单个氨基酸的改变会导致镰形细胞贫血病。对这些变化的基础化学过程应该很好的有所了解。 新近,在致癌基因和内源性生长因子编码的其它因子之间,已经发现了有密切的类似性。它们的生物化学特性已经为控制细胞生长的可能的生

癌症治疗方式汇总

癌症治疗方式汇总 恶性肿瘤传统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放射、化学药物治疗三大模式,以及被现今认为第四种与第五种治疗模式的生物疗法及癌症热疗。即使一个恶性肿瘤在早期阶段已被广泛切除,也不能说癌肿已彻底清除,在所有的病例,宿主、肿瘤、治疗三者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相互关系。癌症患者经治疗后有三种可能的结果:①永久性治愈;②癌肿继续不可遏制地发展而导致死亡,治疗没有能消灭癌;③治疗后经过一段明显的缓解期后,肿瘤复发,转移或出现新病灶,表明机体防御功能低下,而且发生对抗癌药物的耐受性。当前先进国家癌症最好的总治愈率已达60%以上。 一旦确诊为恶性肿瘤,如何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是治疗成功或失败的关键。癌症早诊断、早治疗无疑对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但不规范的治疗,如早期甲状腺癌、乳腺癌等仅作局部摘除或局部切除,同样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合理的首次治疗非常重要。一般而言,对早期癌症多选用手术和放射治疗,可使90%以上的病人得到治愈。对于中晚期癌症多采用有计划、合理的几种疗法结合的综合治疗,以达到取长补短,协同抗癌的作用,从而提高生存率与治愈率。治疗方法不当,特别是首次治疗不规范常导致治疗失败。 一,肿瘤外科治疗 1.癌症外科手术治疗与一般外科手术有什么不同? 肿瘤外科与一般外科手术有所不同,除要求术前有明确的病理诊断或术中快速病理切片确定诊断之外,肿瘤外科手术强调整块切除,范围比较广泛,还要将有可能隐藏癌细胞的周围正常组织及区域性淋巴结一起切除,否则术后易复发。为防止或减少癌肿在手术过程中的扩散,对操作技术有其特殊要求: ⑴手术操作中务求轻巧,切忌按揉或挤压肿瘤。 ⑵手术中要有"无瘤原则”、“无瘤观念”和“无瘤技术”,手术野的“无瘤区”须谨慎保护。而以肿瘤为主体的“有瘤区”须严格隔离,其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医源性癌细胞的播散,防止发生不必要的种植和转移。 ⑶解离肿瘤周围组织时宜用锐性解剖,避免钝性剥离,易使癌细胞在淋巴或血流中扩散。 ⑷肿瘤治疗强调第一次打击,即首次手术治疗要尽可能干净、彻底,切除的范围距离肿瘤边缘在横向与纵向上要尽可能足够宽大,相应的区域淋巴结要彻底清扫,达到真正的根治性手术。解离的组织和肿瘤应整块切除,保持完整性,不要切入肿瘤或撕裂,更不可支离破碎,以避免造成肿瘤的局部扩散。 ⑸手术创面可用抗癌药物处理,对胸、腹腔内肿瘤手术完毕时,可在胸腹腔中使用抗癌药物,以减少局部复发率。 2.哪些肿瘤不能手术切除? ⑴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全身性恶性肿瘤是无法手术切除。 ⑵肿瘤浸润到周围的组织或器官,或与周围的血管和重要脏器粘连,强行切除就可能危及生命。 ⑶已发生远处转移扩散的肿瘤,特别是多发性转移灶患者,原发肿瘤未控制,肿瘤已进入晚期,这就失去了手术的意义。 ⑷有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不能承受手术。 另一种手术是为肿瘤姑息性手术治疗。姑息性手术是对那些病变已超出手术切除范围的恶性肿瘤,为减轻痛苦,解除梗阻,所施行的造瘘术或改道术等,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3.当前肿瘤外科手术的特点是什么? 当前肿瘤外科治疗正向着合理性、功能性、根治性的目标发展。外科治疗癌症的基本概念发生了较大转变,其发展趋势正在经历从“解剖型手术”到“功能保护解剖型手术”的转移,这种转移已经从单纯追求扩大手术范围趋向于缩小手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