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圆锥曲线轨迹方程经典例题.doc

圆锥曲线轨迹方程经典例题.doc

圆锥曲线轨迹方程经典例题.doc
圆锥曲线轨迹方程经典例题.doc

轨迹方程经典例题

一、轨迹为圆的例题:

1、 必修 2 课本 P 124B 组 2:长为 2a 的线段的两个端点在

x 轴和 y 轴上移动,求线段

AB 的中点 M 的轨迹方程:

必修 2 课本 P 124B 组:已知 M 与两个定点( 0,0 ), A ( 3,0 )的距离之比为 1

,求点 M 的轨迹方程 ; (一般地:必修

2 课

2

本 P 144B 组 2:已知点 M( x , y ) 与两个定点 M 1, M 2 的距离之比为一个常数 m ;讨论点 M( x , y ) 的轨迹方程(分 m =1, 与 m

1 进行讨论)

B M A

2、 必修 2 课本 P 122 例 5:线段 AB 的端点 B 的坐标是( 4,3 ),端点 A 在圆 ( x 1) 2

y 2 1

上运动,求 AB 的中点 M 的轨迹。

( 2013 新课标 2 卷文 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圆 P 在 x 轴上截得线段长

为 2 2 ,在 y 轴上截得线段长为 2

3 。

(1)求圆心的 P 的轨迹方程;

( 2)若 P 点到直线 y x 的距离为

2

,求圆 P 的方程。

2

如图所示,已知

(4 ,0)是圆

x 2

+

y

2

=36 内的一点, 、 是圆上两动点,且满足∠

=90°,求矩

P

A B APB

形 APBQ 的顶点 Q 的轨迹方程 .

解:设 AB 的中点为 ,坐标为 ( , y ) ,则在 Rt △

中,| |=| |. 又因为 R 是弦

AB 的中点,

R

x ABP

AR PR

依垂径定理: 在 Rt △

中,| | 2 =| | 2-| | 2=36- ( x 2+ 2) 又|

|=|

|=

( x 4) 2

y 2

所以有

OAR AR AO OR y AR PR

( x - 4) 2+ y 2 =36- ( x 2+ 2), 即 x 2+ y

2- 4 - 10=0 因此点 R 在一个圆上,而当

R 在此圆上运动时, Q 点即在所求的轨迹上运 y x 动 .

设 ( , y ) , ( , y ),因为

R 是 PQ 的中点,所以

x = x 4

y 0

, 代入方程

2

2

, y 1

+

-4 -10=0, 得

Q x R x 1 1

1 2 2

y

x

(

x

4 )

2

( y ) 2

4 x

2 4

-10=0 整理得: x 2+y 2=56, 这就是所求的轨迹方程 .

2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点 A(0,3) ,直线 l : y

2x 4 .设圆 C 的半径为 1,圆心在 l 上.

(1)若圆心 C 也在直

线 y x 1上,过点 A 作圆 C 的切线,求切线的方程;

( 2)若圆 C 上存在点 M ,使 MA

2MO ,求圆心 C 的横坐标 a 的取值范围.

( 2013 陕西卷理20)已知动圆过定点A(4,0) ,且在y轴上截得弦MN 的长为8.

( 1)求动圆圆心的轨迹 C 的方程;

( 2)已知点B(1,0) ,设不垂直于x 轴的直线l与轨迹C交于不同的两点P, Q ,若 x 轴是PBQ 的角平分线,证明直线 l 过定点。

二、椭圆类型:

3、定义法:(选修2-1P50第3题)点M(x,y)与定点F(2,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x 8 的距离之比为1

,求点2

M的轨迹方程 .( 圆锥曲线第二定义)

讨论:当这个比例常数不是小于1,而是大于1,或等于 1 是的情形呢?(对应双曲线,抛物线)

M 4、圆锥曲线第一定义:(选修2-1P50第2题)一个动圆与圆

x2 y2 6x 5 0 外切,同时与圆 x 2 y 2

F 1 F2 6x 91 0 内切,求

动圆的圆心轨迹方程。

M

5、圆锥曲线第一定义:点 M( x0, y0 ) 圆F1( x 1) 2 y2 9 上的一个动点, 点 F2

( 1,0 )为定点。线段MF2的垂直平分线与MF1相交于点Q( x ,y),求点Q的Q

F 2

F1 轨迹方程 ;( 注意点F2(1,0 )在圆内 )

6、其他形式:(选修 2-1P 50例 3)设点 A,B 的坐标分别是(-5,0 ),(5,0 ),直线 AM,BM相交于点M,且他们的斜率

的乘积为4

,求点 M的轨迹方程 : (是一个椭圆)

9 4

时可以得到双曲线)

(讨论当他们的斜率的乘积为

9

( 2013 新课标 1 卷 20)已知圆M :( x 1) 2 y 2 1,圆N : ( x 1)2 y 2 9 ,动圆P与圆M外切并且与圆N 内切,

圆心P

的轨迹为曲线

C 1C

的方程;

2

l

是与圆

P

,圆

M

都相切的一条直线,

l

与曲线

C

交于 A,B 两。()求(

点,当圆 P 的半径最长时,求AB

( 2013 陕西卷文20)已知动点M (x, y) 到直线l : x 4 的距离是它到点N (1,0) 的距离的2倍。(1)求动点M的轨迹C的方程

(2)过点P(0,3)的直线m与轨迹C交于A, B两点,若A是PB的中点,求直线

m 的斜率。

三、双曲线类型:M

8、圆锥曲线第一定义:点M(

x0 , y0)圆 F1 ( x 1) 2 y2 1 上的一个动点,点

F2(1,0)为定点。线段 MF 2的垂直平分线与MF1 相交于点 Q( x , y ), 求点 Q F1 F

2

的轨迹方程 ;( 注意点F2( 1,0 )在圆外 )

Q

定义法:(选修 2-1P 59例 5)点 M( x , y ) 与定点 F(5 ,0) 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x 16

的距离之比为

5

,求点M的轨迹方5 4

程 .( 圆锥曲线第二定义)

四、抛物线类型:10、定义法:(选修 2-1 )点 M( x , y ) 与定点 F(2 , 0) 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x 2 的距离相等,

求点 M的轨迹方程。(或:点M( x , y ) 与定点 F(2, 0) 的距离比它到定直线x 3 的距离小1,求点M的轨迹

方程。)

( 2013 陕西卷文20)已知动点M ( x, y)到直线l : x 4 的距离是它到点N (1,0) 的距离的2倍。(1)求动点M的轨迹C的方程

( 2)过点P(0,3)的直线m与轨迹C交于A, B两点,若 A 是 PB 的中点,求直线m 的斜率

已知三点 O(0,0) , A( 2,1) , B(2,1) ,曲线C上任意一点 M (x, y) 满足

|MA MB | OM (OA OB) 2。

( 1)求曲线C的方程;

)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曲线 1

的点均在 2

:( x-5 2

2

=9 外,且对 1

上任意一点 M , M 到直线 x=﹣

2 的距离等于该

C C ) + y C 点与圆 C 2 上点的距离的最小值 .

(Ⅰ)求曲线 C 1 的方程;

(湖北)设 A 是单位圆 x 2+y 2=1上的任意一点, i 是过点 A 与 x 轴垂直的直线, D 是直线 i 与 x 轴的交点,点 M 在直线 l 上,且满足丨 DM 丨 =m 丨 DA 丨( m>0,且 m ≠ 1)。当点 A 在圆上运动时,记点 M 的轨迹为曲线 C 。

( I )求曲线 C 的方程,判断曲线 C 为何种圆锥曲线,并求焦点坐标;

(辽宁) 如图,椭圆 C 0 x 2 y 2

1(a b 0 , a ,b 为

常数),动圆 :

b 2

a 2

C 1 : x 2 y 2

t 12 , b t 1 a 。点 A 1, A 2 分别为 C 0 的左, 右顶

点, C 1与 C 0

交于 A ,B , C , D 四点。

( Ⅰ ) 求直线 AA 1 与直线 A 2B 交点 M 的轨迹方程 ;

(四川)如图,动点

M 到两定点 A( 1,0) 、 B(2,0) 构成

MAB ,且 MBA 2 MAB ,设动点 M 的轨迹为 C 。

(Ⅰ)求轨迹 C 的方程; (Ⅱ)设直线 y

2x m 与 y 轴交于点 P ,

与轨迹 C 相交于点 Q 、R ,且 |PQ | | PR|, 求

| PR |

的取值范围。

|PQ|

1.( ★★★★ ) 已知椭圆的焦点是

F 1、F 2,P 是椭圆上的一个动点,如果延长

F 1P 到 Q ,使得 | PQ |=| PF 2| ,那么动点 Q

的轨迹是 ( ) A.

B. 椭圆

C. 双曲线的一支

D. 抛物线

2.( ★★★★ ) 设 A 、A 是椭圆 x 2 y 2 =1 的长轴两个端点, P 、P 是垂直于 A A 的弦的端点,则直线 A P 与 AP 交

1

2

9 4

1

2

1

2

1 1

2 2

点的轨迹方程为 ( )

A.

x 2

y 2 1

B. y 2 x 2 1

C. x 2 y 2 1

D. y 2

x 2 1

9

4

9

4

9

4

9

4

二、填空题

3.( ★★★★ ) △ ABC 中, A 为动点, B 、C 为定点, B ( - a

,0),

C (

a

,0) ,且满足条件 sin C - sin B = 1

sin A , 则动点 A

2

2

2

的轨迹方程为 _________.

4.( ★★★★ ) 高为 5 m 和 3 m 的两根旗杆竖在水平地面上, 且相距 10 m ,如果把两旗杆底部的坐标分别确定为

A ( -

5, 0) 、 B (5 , 0) ,则地面观测两旗杆顶端仰角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是

_________.

三、解答题

5.( ★★★★ ) 已知 A 、 B 、 C 是直线 l 上的三点,且 | AB |=| BC |=6 ,⊙ O ′切直线 l 于点 A ,又过 B 、C 作⊙ O ′异于

l

的两切线,设这两切线交于点 ,求点 P 的轨迹方程 .

P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

6.( ★★★★ ) 双曲线

x 2

y 2

1 2

11 221 2

a 2

b 2 =1 的实轴为 A A ,点 P 是双曲线上的一个动点,引

AQ ⊥AP ,AQ ⊥AP ,AQ 与 AQ 的

交点为 Q ,求 Q 点的轨迹方程 .

8.( ★★★★★ ) 已知椭圆 x

2

y 2 1

2 1

2

l ,

a 2

b 2 =1( a > b > 0), 点 P 为其上一点, F 、F 为椭圆的焦点, ∠ F PF 的外角平分线为

点 F 关于 l 的对称点为 Q ,F Q 交 l 于点 R .

2

2

(1) 当 P 点在椭圆上运动时,求 R 形成的轨迹方程;

(2) 设点 R 形成的曲线为

C ,直线 l :y =k ( x + 2 a ) 与曲线 C 相交于 A 、 B 两点,当△ AOB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时,求 k

的值 .

一、 1. 解析:∵ |

1

|+|

2

|=2 ,|

|=|

2

|, ∴ | 1|+|

2

|=|

1

|+|

|=2 a , 即|

1

|=2 a , ∴动点

Q 到定点

1

的距离

PF

PF

a PQ PF

PF

PF

PF

PQ

F Q

F

等于定长 2a , 故动点 Q 的轨迹是圆 .

2. 解析:设交点 P ( x , y ), A 1( - 3,0), A 2(3,0), P 1( x 0 , y 0), P 2( x 0, - y 0) ∵A 1、P 1、P 共线,∴ y y 0

y ∵ A 2、P 2、P

x 0

x

x 3

共线,∴ y y 0

y 解得 x 0= 9 , y 0

3y , 代入得 x 02

y 02

x 2 y 2 1

x x 0 x 3

x

x

9

1,

9 4

4

二、3.

解 析 : 由 sin C - sin B = 1 sin A , 得 c - b =

1

a , ∴ 应 为 双 曲 线 一 支 , 且 实 轴 长 为 a

,

故方程为

2

2

2

16x 2 16 y 2 1(x a

) .

a

2

3a

2

4

答案: 16 x

2

16 y 2 1( x a )

a 2 3a 2 4

4. 解析:设 (

, y ),依题意有

5

3

, 化简得

P 点轨迹方程为 4

2

+4 2- 85 x +100=0.

P x

( x 5)2

y 2

( x 5) 2

y 2

x

y

答案: 4x 2+4y 2 -85x +100=0

三、 5. 解:设过 B 、C 异于 l 的两切线分别切⊙ O ′于 D 、 E 两点,两切线交于点 P . 由切线的性质知: | BA |=| BD | ,

| PD |=| PE | , | CA |=| CE | ,故 | PB |+| PC |=| BD |+| PD |+| PC |=| BA |+| PE |+| PC |

=| |+| |=| |+| |=6+12=18 >6=| | ,故由椭圆定义知,点 P 的轨迹是以

B 、

C 为两焦点的椭圆,以 l 所在的直线

BA CE AB CA

BC

实用标准

为 x 轴,以

的中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可求得动点

P

的轨迹方程为 x

2 y 2 BC

81 =1( y ≠ 0)

6. 解:设 P ( x 0, y 0) ( x ≠± a ), Q ( x , y ). 72

∵ A 1( - a ,0), A 2( a ,0).

y

y 0 1

x 0

x( x 0 a)

x

a

x 0

a

由条件 得

x

2

a 2

y

y 0

y 0

1

y

x

a x 0

a

而点 ( 0,

y 0)

在双曲线上,∴

2 0

2

- 2

2

= 2

2

.

P x

b x

a y a b

2

a 2

即 b 2

2

2

2

2

2

( - x ) - a

( x

) =a b

y

化简得 Q 点的轨迹方程为: a 2x 2- b 2y 2=a 4( x ≠± a ).

8. 解: (1) ∵点 F 2 关于 l 的对称点为 Q ,连接 PQ ,

∴∠ F 2PR =∠QPR , | F 2R |=| QR | , | PQ |=| PF 2|

又因为 l 为∠ F 1PF 2 外角的平分线,故点 F 1、 P 、 Q 在同一直线上,设存在 R ( x 0, y 0) , Q ( x 1, y 1), F 1( - c ,0), F 2( c ,0).

| 1|=| 2|+| |=| 1 |+| 2|=2 a , 则( x 2 + 2 a 2

. 1

+ ) 1

=(2 )

FQ FP PQ FP PF c y

x 1

c

x 0

2

y 1

y 0

2

得 x 1=2x 0- c , y 1=2y 0.

2 2 2 ,∴ x 0 2 2 2

∴ (2 x 0) +(2 y 0) =(2 a ) +y 0 =a . 故 R 的轨迹方程为: x 2+y 2=a 2( y ≠ 0)

= a 2

(2) 如右图,∵ △AOB = 1

| |·| | · sin

sin

AOB

S

OA

OB

AOB

2

2

当∠=90°时, △AOB

最大值为 1

a 2

.

AOB

S

2

此时弦心距 | OC |= | 2ak | .

1 k 2

在 Rt △ AOC 中,∠ AOC =45°,

|OC |

| 2ak | 2 3

cos45

, k

.

| OA|

a 1 k 2

2

3

专题一:求曲线的轨迹方程

课前自主练习:

1.如图 1, ABC 中,已知 B( 2,0) , C (2,0) ,点 A 在 x 轴上方运动,且 tan B tanC 2 ,则顶点 A

的轨迹方程是

2.如图 2,若圆 C : ( x 1)2

y 2

36 上的动点 M 与点 B(1,0) 连线 BM 的垂直平分线交

CM 于点 G , 则 G 的轨迹方程是

y .

y

y

y

B

A G M P Q

Q

A

B

C

C

A

P B

实用标准

3.如图 3,已知点 A(3,0) ,点 P 在圆 x 2

y 2 1上运

动,

AOP 的平分线交 AP 于 Q ,则 Q 的轨迹方

程是 .

4.与双曲线 x 2

2 y 2 2 有共同的渐近线,且经过点

(2, 2) 的双曲线方程为

5.如图 4,垂直于 y 轴的直线与 y 轴及抛物线 y 2

2( x 1) 分别交于点 A 、 P ,点 B 在 y 轴上,且点 A

满足 |AB |

2 |OA | ,则线段 PB 的中点 Q 的轨迹方程是

几种常见求轨迹方程的方法:

1.直接法: 由题设所给(或通过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而得出)的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列出等式,再用

坐标代替这等式,化简得曲线的方程,这种方法叫直接法.直接法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建系 —— 设点 —— 列式 —— 代换 —— 化简 —— 检验;

【例 1】( 1)求和定圆 x 2

y 2 R 2 的圆周的距离等于

R 的动点 P 的轨迹方程;

( 2)过点 A(a,0) 作圆 O : x

2

y 2 R 2 (a

R 0) 的割线,求割线被圆 O 截得弦的中点的轨迹.

解:( 1)设动点 P( x, y) ,则有 | OP | 2R 或 | OP |

0 .即 x 2

y 2 4R 2 或 x 2 y 2 0 . 故所求动点 P 的轨迹方程为 x 2

y 2 4R 2 或 x 2 y 2

0 .

(2)设弦的中点为 M ( x, y) ,连结 OM ,则 OM

AM .∵ k OM k AM

y

y 1,化简得: ( x a )2 y

2

( a

)2 . x x a

2

2

其轨迹是以 OA 为直径的圆在圆

O 内的一段弧(不含端点) .

【例 2】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一点 Q(2,0) 和圆 C : x

2

y 2 1,动点 M 到圆 1 ,

C 的切线长等于圆 C 的半 径与 | MQ | 的和.求动点 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解:如图,设 MN 切圆 C 于 N ,又圆的半径 | ON | 1 ,

∴|OM |2 |NM |2 |ON |2 |NM |2

1,

y

N

M

∴|MN |

|OM |2

1,由已知 |MN | |MQ| 1.

O

Q

x

设 M ( x, y) ,则

x 2 y 2 1 ( x 2)2 y 2 1 ,

2x 3

( x

2)2

y 2 ,即 3x 2

y 2 8x

5 0 ( x 3

) .可化为 9( x 4 )2 3 y 2 1 ( x 3

) .

2 3

2

故所求的轨迹是以点

( 4

,0) 为中心,实轴在 x 轴上的双曲线的右支,顶点为 ( 5

,0) ,如图.

3 3

【例 4】已知定圆 A 的半径为 r ,定点 B 与圆 A 的圆心 A 的距离为 m ( m 2r ) .又一动圆 P 过定点 B ,

且与定圆 A 相切.求动圆圆心 P 的轨迹方程.

解:以 AB 所在的直线为 x 轴,以 AB 的中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如图.

当动圆 P 与定圆 A 外切时, | PA | |PB | r ;当动圆 P 与定圆 A 外切时, | PB | | PA| r . 由双曲线的定义知动圆圆心 P 的轨迹应是以 A 、 B 为两焦点的双曲线(外切时为右支,内切时为左 支).显然, c

m r

y

,又 a ,

P

2

2

故 b 2

c 2 a 2

m 2 r 2 .

P

4

N

x

2

y

2

所以所求的点

1.

A

O

P 轨迹方程是:

m 2 r 2

B

x

r 2

4

4

M

实用标准

3.动点转移法: 若动点 P(x, y) 随已知曲线上的点

Q( x 0 , y 0 ) 的变动而变动,且 x 0 、 y 0 可用 x 、 y 表示,

则将 Q 点坐标表达式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即得点 P 的轨迹方程.这种方法称为动点转

移法(或代换法或相关点法) .

【例 5】已知定点 A(3,1) 、 B 为抛物线 y 2

x 1,上任意一点,点

P 在线段 AB 的中点,当 B 点在抛物

线上变动时,求点 P 的轨迹方程.

解:设点 P( x, y) ,且设点 B(x 0, y 0 ) ,则有 y 02

x 0 1.∵点 P 是线段 AB 的中点.由中点坐标公式得:

x 0 3

x

x 0 2x 3

2

,∴ .将此式代入 2 x 0 1中,并整理得: (2 y 1) 2

2 x 2 , y 0

1 y 0 2y 1 y 0

y

2

即为所求轨迹方程.它是一条抛物线.

4.待定系数法: 当动点的轨迹是确定的某种曲线时,设出这种曲线的方程,然后列方程,求出所设的

参数,进而求出方程.如求圆、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的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求.

【例 7】若抛物线 y 2

4 x 和以坐标轴为对称轴、实轴在

y 轴上的双曲线仅有两个公共点,又直线

y 2x

被双曲线截得的线段长等于

2 5 ,求此双曲线方程.

解:设所求双曲线方程为

y 2 x 2 1,将 y 2

4x 代入整理得: a 2x 2

4b 2 x a 2b 2 0 .

a 2

b 2

∵抛物线和双曲线仅有两个公共点,根据它们的对称性,这两个点的横坐标应相等,

因此方程 a 2 x 2 4b 2 x a 2b 2 0 应有等根.∴ 16b 4 4a 3b 2 0 ,即 a 2 2b . 由 y 2x 和

y 2

x 2 1 得: (4b 2 a 2 ) x 2 a 2b 2

0 .

a 2

b 2

2 5 1 2 2

( x 1 x 2 ) 2

4 x 1 x 2

5 ( 4)( a 2b 2

由弦长公式得:

2 2).

a 2

4b a

y 2

即 a 2b 2 4b 2

a 2 .由 2b

得: a 2

2, b 2 1 .∴双曲线的方程是 x 2 1 . a 2b 2 4b 2 a 2 2

5.参数法: 当动点 P 的坐标 x 、 y 之间的直接关系不易建立时,可适当地选取中间变量 t ,并用 t 表示

动点 P 的坐标 x 、 y ,从而动点轨迹的参数方程 x

f (t )

消去参数 t ,便可得到动点 P 的

y g (t )

的轨迹的普通方程,但要注意方程的等价性,即有

t 的范围确定出 x 、 y 的范围.

【例 8】抛物线 x 2

4 y 的焦点为 F ,过点 (0, 1) 作直线交抛物线于不同两点 A 、 B ,以 AF 、 BF 为邻

边作平行四边形

FARB ,求顶点 R 的轨迹方程.

解:设 R( x, y) , AB : y 1 kx ,

AB

中点为

M ( x 0 , y 0 ) , A( x 1 , y 1 ) , x 2

4kx 4 0 .

16(k

2

1) 0 , x 1 x 2

4k , x 1 x 2 4 . y 1 y 2 2 k( x 1 x 2) 4k 2

, y 1

y 2 4k

2

2 .

M (2 k,2 k

2

1) ,∵ F (0,1) , M 为 AB 中点,

∴ x

4k , y 4k 2 3 .消 k 得: x 2

4( y 3) ( y 1) .

巩固练习:

B( x 2 , y 2 ) ,与 x 2

4 y 联立得:

y

B

R

F

O A

x

1.平面上和两相交的定圆(半径不等)同时相外切的动圆圆心的轨为( )

( A )椭圆的一部分 (B )椭圆 ( C )双曲线的一部分

( D )双曲线

2.已知动点

M 与定点 F ( 2,0) 的距离比动点 M 到 y 轴的距离大 2 ,则动点 M 的轨迹(

( A )抛物线 ( B )抛物线的一部分 (C )抛物线和一射线

( D )抛物线和一直线

3.已知定直线 l 和 l 外一点 A ,过 A 与 l 相切的圆的圆心轨迹是( )

实用标准

( A )抛物线

( B )双曲线

( C )椭圆

( D )直线

4.一动圆与两圆 x

2

y

2

1 和 x

2 y 2 8x 12 0 都外切,则动圆圆心轨迹为(

( A )圆

( B )椭圆

( C )双曲线的一支

(D )抛物线

5.已知椭圆的焦点是 F 1 、 F 2 、 P 是椭圆上的一个动点.如果延长 F 1P 到 Q ,使得 | PQ | | PF 2 | ,那么

动点 Q 的轨迹是( )

( A )圆

( B )椭圆

( C )双曲线的一支

( D )抛物线

6.已知点 A( 2,0) 、 B(3,0) ,动点 P(x, y) 满足 PA PB x 2

,则点 P 的轨迹是(

( A )圆 ( B )椭圆 ( C )双曲线 ( D )抛物线

7.与圆 x 2 y 2 4x 0 外切,又与 y 轴相切的圆的圆心的轨迹方程是( )

( A ) y 2 8x

( B ) y 2 8x ( x 0) 和 y 0

( C ) y 2 8x ( x 0)

(D ) y 2

8x ( x 0) 和 y 0 ( x 0)

8.过抛物线 y 2

2x 的焦点作直线与此抛物线相交于两点

P 、 Q ,则线段 PQ 中点的轨迹方程为(

( A ) y 2 2 x 1

( B ) y 2

2x 1

( C ) y 2 2x 2

( D ) y 2

2x 2 y

9.过点 P(x, y)

的直线分别与 x

轴的正半轴和 y

轴的正半轴交于

A B

两点,点 Q

与点 P

关于 轴对称,

O 为坐标原点,若 BP 2PA ,且 OQ AB 1,则点 P 的轨迹方程是(

( A ) 3x 2 3 y 2 1 ( x 0, y 0)

( B ) 3x 2

3 y 2

1 ( x 0, y 0)

2

2

( C ) 3

x

2

3 y

2

1 ( x 0, y 0)

( D ) 3

x 2

3y 2 1 ( x 0, y 0)

2

2

10.已知两点 M ( 2,0) 、 N (2,0) ,点 P 为坐标平面内的动点,满足

|MN | |MP | MN

NP

0 ,则动

点 P( x, y) 的轨迹方程为( )

( A ) y 2 8x

( B ) y 2

8x

( C ) y 2

4x

( D ) y 2

4x

11.与双曲线

x 2

y 2 1 有共同的渐近线,且经过点 ( 3,2 3) 的双曲线方程是(

9

16

( A ) x 2 4y

2 1 ( B ) y 2

4x 2 1 ( C ) x 2

4y

2

1

( D )

y 2 4x 2

1

4 9

4 9 4

9

4

9

12.设 P 为双曲线

x 2

y 2

1 上一动点, O 为坐标原点, M 为线段 OP 的中点,则点 M 的轨迹方程是

4

13.已知 A( 1 ,0) , B 是圆 F : (x

1 )

2 y 2 4 ( F 为圆心)上一动点,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2

2

BF 于 P ,则动点 P 的轨迹方程为

14.倾斜角为

45 的直线交椭圆 x 2

y 2

1于 A 、 B 两点,则线段 AB 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4

15.求焦点在坐标轴上,中心在原点且经过

A( 3, 2)和 B( 2 3,1) 两点的椭圆方程

16.已知双曲线与椭圆 x

2

4y 2

64 共焦点,它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

x

3 y 0 ,则双曲线的方程是

17.已知 Q 是椭圆

x 2

y 2 1 ( a b 0) 上的任意一点,从右焦点

F 2 作 FQF 1

2 的外角平分线的垂线,

a 2

b 2

y

垂足为 P ,求 P 点的轨迹方程.

18.如图,直线 l 1 : y kx (k 0) 与直线 l 2 : y kx 之间的阴影区域

(不含边界)记为

W ,其左半部分记为 W 1 ,右半部分记为 W 2 .

( 1)分别用不等式组表示 W 1和W 2 ;

O

x

实用标准

( 2)若区域W中的动点P( x, y)到l1,l2的距离之积等于d2,求点 P 的轨迹 C 的方程;

19.设椭圆方程为x2 y 2 1 ,过点

M (0,1) 的直线

l

交椭圆于点、,是坐标原点,点

4 A B O

y 2OP OA OB ,当

l 绕点旋转时,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2

M A 20.过双曲线C:x2 y 1 的左焦点F作直线l与双曲线C交于P、 Q 两点,

3

以线段 OP 、OQ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PMQ ,求顶点M的轨迹方程.O 21.设点A和B为抛物线y2 4 px ( p 0) 上原点以外的两个动点,

已知 OA OB, OM AB,求点 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P满足

M

x B

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知识点及经典例题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考内容《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高考考试大纲要求: 1.坐标系: ① 理解坐标系的作用. ② 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伸缩变换作用下平面图形的变化情况. ③ 能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表示点的位置,理解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的区别,能进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 ④ 能在极坐标系中给出简单图形(如过极点的直线、过极点或圆心在极点的圆)的方程.通过比较这些图形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理解用方程表示平面图形时选择适当坐标系的意义. 2.参数方程:① 了解参数方程,了解参数的意义. ② 能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直线、圆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第一讲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伸缩变换:设点),(y x P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在变换???>?='>?='). 0(,y y 0), (x,x :μμλλ?的作用 下,点),(y x P 对应到点),(y x P ''',称?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简称伸缩变换。

方法1:求伸缩变换后的图形。 由伸缩变换公式解出x、y,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就可求得伸缩变换后的曲线方程。 例::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下列方程所对应的图形经过伸缩变换后的图形。 方法2:待定系数法求伸缩变换。 求伸缩变换时,先设出变换,再代入原方程或变换后的方程,求出其中系数即可。 例: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下列图形变换的伸缩变换:

二、极坐标 1.极坐标系的概念: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 ,叫做极点;自极点O 引一条射线Ox 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2.点M 的极坐标:设M 是平面内一点,极点O 与点M 的距离||OM 叫做点M 的极径,记为ρ;以极轴Ox 为始边,射线OM 为终边的xOM ∠叫做点M 的极角,记为θ。有序数对),(θρ叫做点M 的极坐标,记为),(θρM . 极坐标),(θρ与)Z )(2,(∈+k k πθρ表示同一个点。极点O 的坐标为)R )(,0(∈θθ. 3.若0<ρ,则0>-ρ,规定点),(θρ-与点),(θρ关于极点对称,即),(θρ-与),(θπρ+表示同一点。如果规定πθρ20,0≤≤>,那么除极点外,平面内的点可用唯一的极坐标),(θρ表示;同时,极坐标),(θρ表示的点也是唯一确定的。 4.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如图所示,把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作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作为极轴,且长度单位相同,设任意一点M 的直角坐标与极坐标分别为(x ,y ),(ρ,θ). (1)极坐标化直角坐标 (2)直角坐标化极坐标 ? ????ρ2=x 2+y 2,tan θ=y x (x ≠0).

小学解方程经典50题

小学解方程(经典50题) 35 3141=+ x x 2、45 9 4=- x )( 3、 18 5 1=+ x x 4、8 516 5=+ x 5、15 84 3 = ÷x 6、185 1=+x x 7、2753=x 8、 14 17 2= - x x 9、 9 88 9= ÷ x 10、33 211 3=-x 11、 0.4x=0.72 12、 3212 5=-x 13、283 11(=+x ) 14、 40 )7 21(=- x 15、 365 2=- x x 16、5574=+ x x 17、 16 5 4=÷ x 18、 6 53 2= x

19、10 495 13 2= - x x 20 5)4 18 3( =- x 21、 4 92 14 3= + x x 22、8 35 4= -x x 23、 9 55 68= ÷ x 24、 16 510 9=- x x 25、3 216 34 12 1? = - x x 26、 10 95 14 1= + x x 27、 6 53 510 15 3= ? + x 28、40 7)4 13 1(= + ?x 29、 10 1489 1÷ =- x x 30、 18 59 5= x 31、5 412=x 32、 156 5=x 33、 3 28 3= ÷ x

34、9 84 3= +x 35、 5 215 4= - x 36、 20 74 3= + x x 37、3 27 6= ÷x 38、 2 74 72 3= - x 39、 8 9 44 3÷= ÷ x 40、56 1=-x x 41、 214 3=+ x x 42、 12 )3 11(=+ x 43、15 5 25 1=+ x x 44、10 )4 18 3( =+ x 45、 24)7 11(=- x 46、4 36 1= ÷x 47、 5 215 7= ? x 49、 3 17 6= ÷ x 50、25 1852= x 51、6x+4(50-x)=260 52、 8x+6(10-x)=68 53、5x+2(20-x)=82 54、 4x+2(35-x)=94

圆锥曲线解题技巧和方法综合(方法讲解+题型归纳,经典)

圆锥曲线解题方法技巧归纳 第一、知识储备: 1. 直线方程的形式 (1)直线方程的形式有五件:点斜式、两点式、斜截式、截距式、一般式。 (2)与直线相关的重要内容 ①倾斜角与斜率tan ,[0,)k ααπ=∈ ②点到直线的距离d = ③夹角公式:2121 tan 1k k k k α-= + (3)弦长公式 直线 y kx b =+上两点1122(,),(,)A x y B x y 间的距离:12AB x =- = 或12AB y y =- (4)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①1212l l k k ⊥?=-1 ② 212121//b b k k l l ≠=?且 2、圆锥曲线方程及性质 (1)、椭圆的方程的形式有几种?(三种形式) 标准方程:22 1(0,0)x y m n m n m n +=>>≠且 2a = 参数方程:cos ,sin x a y b θθ== (2)、双曲线的方程的形式有两种 标准方程:22 1(0)x y m n m n +=?< 距离式方程: 2a = (3)、三种圆锥曲线的通径你记得吗?

22 222b b p a a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4)、圆锥曲线的定义你记清楚了吗? 如:已知21F F 、是椭圆13 42 2=+y x 的两个焦点,平面内一个动点M 满足221=-MF MF 则 动点M 的轨迹是( ) A 、双曲线; B 、双曲线的一支; C 、两条射线; D 、一条射线 (5)、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1 2 2tan 2 F PF P b θ ?=在椭圆上时,S 1 2 2cot 2 F PF P b θ ?=在双曲线上时,S (其中222 1212121212||||4,cos ,||||cos |||| PF PF c F PF PF PF PF PF PF PF θθθ+-∠==?=?) (6)、记住焦半径公式:(1)00;x a ex a ey ±±椭圆焦点在轴上时为焦点在y 轴上时为,可简记为 “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2)0||x e x a ±双曲线焦点在轴上时为 (3)11||,||22 p p x x y ++抛物线焦点在轴上时为焦点在y 轴上时为 (6)、椭圆和双曲线的基本量三角形你清楚吗? 第二、方法储备 1、点差法(中点弦问题) 设() 11,y x A 、()22,y x B ,()b a M ,为椭圆13 42 2=+y x 的弦AB 中点则有 1342 12 1=+y x ,1342 22 2=+y x ;两式相减得( )()03 4 2 2 2 1 2 2 21=-+-y y x x ? ()() ()() 3 4 21212121y y y y x x x x +-- =+-?AB k =b a 43- 2、联立消元法:你会解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一类的问题吗?经典套路是什 么?如果有两个参数怎么办? 设直线的方程,并且与曲线的方程联立,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二次方程,

(完整word版)圆锥曲线经典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圆锥曲线经典练习题及解答 大足二中 欧国绪 直线I 经过椭圆的一个顶点和一个焦点,若椭圆中心到 1 l 的距离为其短轴长的丄,则该椭圆 4 的离心率为 1 (A ) ( B ) 3 (C ) I (D ) 2. 设F 为抛物线 c : y 2=4x 的焦点, 曲线 k y= ( k>0)与C 交于点P , PF 丄x 轴,则k= x (B )1 3 (C)— 2 (D )2 3?双曲线 2 x C : T a 2 y_ 1(a 0,b 0)的离心率为2,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 '、3,贝U C 的 焦距等于 A. 2 B. 2、2 C.4 D. 4?已知椭圆 C : 0)的左右焦点为 F i ,F 2,离心率为 丄3,过F 2的直线l 3 交C 与A 、 B 两点, 若厶AF i B 的周长为4、、3,则 C 的方程为() 2 A. x_ 3 B. 2 x 2彳 xr y 1 C. 2 x 12 D. 2 x 12 5. y 2 b 2 线的一个焦点在直线 2 A.— 5 6.已知 已知双曲线 2 x ~2 a 1( a 0, b 0)的一条渐近线平行于直线 I : y 2x 10,双曲 2 B — 20 2 为抛物线y 2 ' 1 20 F l 上, 2 y 5 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也 1 100 A , B 在该抛物线上且位于x 轴的两侧, c 3x 2 1 C.— 25 占 八、、 的焦点, uu uuu OA OB A 、2 (其中O 为坐标原点),则 - 1^/2 8 7.抛物线 =X 2的准线方程是 4 (A) y (B) 2 (C) ) D M 辽 .100 25 ABO 与 AFO 面积之和的最小值是( ) x 1 (D)

参数方程典型例题分析

参数方程典型例题分析 例1在方程(为参数)所表示的曲线上一点的坐标是().(A)(2,-7)(B)(,)(C)(,)(D)(1,0) 分析由已知得可否定(A)又,分别将,,1代入上式得,,-1,∴(,)是曲线上的点,故选(C).例2直线(为参数)上的点A,B所对应的参数分别为, ,点P分所成的比为,那么点P对应的参数是(). (A)(B)(C)(D) 分析将,分别代入参数方程, 得A点的横坐标致为,B点的横坐标为, 由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P的横坐标为 , 可知点P所对应的参数是故应选(C). 例3化下列参数方程为普通方程,并画出方程的曲线. (1)(为参数,)

(2)(为参数); (3)(为参数), 解:(1)∵ ∴, ∴或 故普通方程为(或),方程的曲线如图. (2)将代入得 ∵普通方程为(),方程的曲线如图.

(3)两式相除得代入得 整理得 ∵ ∴普通方程为(),方程的曲线如图. 点评(l)消去参数的常用方法有代入法,加减消元法,乘除消元法,三角消元法等;(2)参数方程化普通方程在转化过程中,要注意由参数给出的,的范围,以保证普通方程与参数方程等价. 例4已知参数方程 ①若为常数,为参数,方程所表示的曲线是什么? ②若为常数,为参数,方程所表示的曲线是什么? 解:①当时,由(1)得,由(2)得,

∴,它表示中心在原点, 长轴长为,短轴长为焦点在轴上的椭圆. 当时,,, 它表示在轴上的一段线段. ②当()时,由(1)得, 由(2)得.平方相减得, 即 它表示中心在原点,实轴长为,虚轴长为, 焦点在轴上的双曲线. 当()时,,它表示轴; 当()时,, ∵(时)或(时) ∴,∴方程为(), 它表示轴上以(-2,0)和(2,0)为端点的向左和向右的两条射线. 点评本题的启示是形式相同的方程,由于选择参数的不同,可表示不同的曲线,因此要注意区分问题中的字母是常数还是参数. 例5直线(为参数)与圆(为参数)相切,则直线的倾斜角为().

解方程练习题【经典】

解方程测试题 请使用任意方法解下列方程,带*的必须检验。 x-104=33.5 x+118=11.9 26.4×x=40 62.2-x=70.7 x÷31=21.0 69.4+x=87.4 94.8+x=48.2 37.3x=84.1 91.1x=38.7 x÷13.3=14.5 31.4x=59.8 41.7x=69.9 105x=82.6 x×7.1=10.7 x+75.4=16 x÷63=42.2 x-8=32.8 64.2x=78 14÷x=21 59.9-x=40 9.8+x=99.3 44.2-x=86.1 x÷35.0=9.0 52.6-x=52.0 x×63.4=62.7 2.8-x=52 x÷41.0=139 9.6x=97.2 51x=42.9 x-48.8=95 x×6.8=25.4 118+x=35 56.6x=54.0 23x=145 x+50.3=28.1 54.6+x=96.2 x+89.2=59.1 45x=48 28.7x=83.5 17.3x=60.8 x+101=20.8 55.9x=75.2 59.7-x=23 x÷61.6=55.0 45.3÷x=79.5 x-48.2=85 x×43.6=62.6 5.9x=6.1 80.3x=11.7 104x=47.7 x×100.7=70 92.1x=27.3

56x=56 x÷16.8=88.3 95x=90.8 49.6x=125 2.1+x=73.4 16.7÷x=76.8 x+99=37.9 33÷x=56.6 48.5÷x=61.8 x÷3.6=96.5 68.0÷x=73 x×16.8=5.0 26.9x=88.0 45.5x=87 x×82=48.1 88.5+x=20.8 53.3x=21.3 95x=42.1 68÷x=139 x+34.7=135 x-63.1=43 19.5÷x=116 1.6x=5.7 2.3x=68.1 55.6+x=99.4 94.8÷x=28.9 100.3÷x=101 x+21.0=128 17-x=6.6 x-51=95.5 33.7×x=126 1.8x=111 48.4x=56 x×43.3=93.6 65.6x=100.9 6.8÷x=78.7 38.7-x=90.8 100x=143 64+x=31.9 x×122=28.7 x-55.1=95 17-x=92.8 x+20.8=53.1 90.9x=80.1 30.6x=58 43.9-x=37.2 6x=25.6 66.6x=113 x×21.0=65.6 x×30.6=51.1 58x=88.5 86.1x=89.5 x÷19.2=22.3 8.9×x=55 94.5+x=36.4 129x=86.3

高考圆锥曲线典型例题(必考)

椭 圆 典例精析 题型一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1】已知点P 在以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上,点P 到两焦点的距离分别为45 3 和 25 3 ,过P 作长轴的垂线恰好过椭圆的一个焦点,求椭圆的方程. 【解析】故所求方程为x 25+3y 2 10=1或3x 210+y 2 5 =1. 【点拨】(1)在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时,常用待定系数法,但是当焦点所在坐标轴不确定时,需要考虑两种情形,有时也可设椭圆的统一方程形式:mx 2+ny 2=1(m >0,n >0且m ≠n );(2)在求椭圆中的a 、b 、c 时,经常用到椭圆的定义及解三角形的知识. 【变式训练1】已知椭圆C 1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抛物线C 2的顶点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小明从曲线C 1,C 2上各取若干个点(每条曲线上至少取两个点),并记录其坐标(x ,y ).由于记录失误,使得其中恰有一个点既不在椭圆C 1上,也不在抛物线C 2上.小明的记录如下: 据此,可推断椭圆C 1的方程为 . x 212+y 2 6 =1.

题型二 椭圆的几何性质的运用 【例2】已知F 1、F 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P 为椭圆上一点,∠F 1PF 2=60°. (1)求椭圆离心率的范围; (2)求证:△F 1PF 2的面积只与椭圆的短轴长有关. 【解析】(1)e 的取值范围是[12,1).(2)2 1 F PF S =12mn sin 60°=3 3 b 2, 【点拨】椭圆中△F 1PF 2往往称为焦点三角形,求解有关问题时,要注意正、余弦定理,面积公式的使用;求范围时,要特别注意椭圆定义(或性质)与不等式的联合使用,如|PF 1|·|PF 2|≤(|PF 1|+|PF 2|2)2 ,|PF 1|≥a -c . 【变式训练2】 已知P 是椭圆x 225+y 2 9=1上的一点,Q ,R 分别是圆(x +4)2 +y 2 =1 4 和圆 (x -4)2+y 2=1 4上的点,则|PQ |+|PR |的最小值是 .【解析】最小值 为9. 题型三 有关椭圆的综合问题 【例3】(2010全国新课标)设F 1,F 2分别是椭圆E :x 2a 2+y 2 b 2=1(a >b >0)的 左、右焦点,过F 1斜率为1的直线l 与E 相交于A ,B 两点,且|AF 2|,|AB |,|BF 2|成等差数列. (1)求E 的离心率;

圆锥曲线经典例题及总结(全面实用)

圆锥曲线经典例题及总结 1.圆锥曲线的两定义: 第一定义中要重视“括号”内的限制条件:椭圆中,与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2a ,且此常数2a 一定要大于21F F ,当常数等于21F F 时,轨迹是线段F 1F 2,当常数小于21F F 时,无轨迹;双曲线中,与两定点F 1,F 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2a ,且此常数2a 一定要小于|F 1F 2|,定义中的“绝对值”与2a <|F 1F 2|不可忽视。若2a =|F 1F 2|,则轨迹是以F 1,F 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若2a ﹥|F 1F 2|,则轨迹不存在。若去掉定义中的绝对值则轨迹仅表示双曲线的一支。 2.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标准方程是指中心(顶点)在原点,坐标轴为对称轴时的标准位置的方程): (1)椭圆:焦点在x 轴上时12222=+b y a x (0a b >>),焦点在y 轴上时22 22b x a y +=1(0a b >>)。 方程2 2 Ax By C +=表示椭圆的充要条件是什么?(ABC ≠0,且A ,B ,C 同号,A ≠B )。 (2)双曲线:焦点在x 轴上:2222b y a x - =1,焦点在y 轴上:22 22b x a y -=1(0,0a b >>)。方程 22Ax By C +=表示双曲线的充要条件是什么?(ABC ≠0,且A ,B 异号)。 (3)抛物线:开口向右时2 2(0)y px p =>,开口向左时2 2(0)y px p =->,开口向上时 22(0)x py p =>,开口向下时22(0)x py p =->。 3.圆锥曲线焦点位置的判断(首先化成标准方程,然后再判断): (1)椭圆:由x 2 ,y 2 分母的大小决定,焦点在分母大的坐标轴上。 (2)双曲线:由x 2,y 2 项系数的正负决定,焦点在系数为正的坐标轴上; (3)抛物线:焦点在一次项的坐标轴上,一次项的符号决定开口方向。 提醒:在椭圆中,a 最大,2 2 2 a b c =+,在双曲线中,c 最大,2 2 2 c a b =+。

圆锥曲线经典例题及总结(全面实用,你值得拥有!)

圆锥曲线 1.圆锥曲线的两定义: 第一定义中要重视“括号”内的限制条件:椭圆中,与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2a ,且此常数2a 一定要大于21F F ,当常数等于21F F 时,轨迹是线段F 1F 2,当常数小于21F F 时,无轨迹;双曲线中,与两定点F 1,F 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2a ,且此常数2a 一定要小于|F 1F 2|,定义中的“绝对值”与2a <|F 1F 2|不可忽视。若2a =|F 1F 2|,则轨迹是以F 1,F 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若2a ﹥|F 1F 2|,则轨迹不存在。若去掉定义中的绝对值则轨迹仅表示双曲线的一支。 2.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标准方程是指中心(顶点)在原点,坐标轴为对称轴时的标准位置的方程): (1)椭圆:焦点在x 轴上时12222=+b y a x (0a b >>),焦点在y 轴上时22 22b x a y +=1(0a b >>)。 方程22 Ax By C +=表示椭圆的充要条件是什么?(ABC ≠0,且A ,B ,C 同号,A ≠B )。 (2)双曲线:焦点在x 轴上:2222b y a x - =1,焦点在y 轴上:22 22b x a y -=1(0,0a b >>)。方程 22Ax By C +=表示双曲线的充要条件是什么?(ABC ≠0,且A ,B 异号)。 (3)抛物线:开口向右时2 2(0)y px p =>,开口向左时2 2(0)y px p =->,开口向上时 22(0)x py p =>,开口向下时22(0)x py p =->。 3.圆锥曲线焦点位置的判断(首先化成标准方程,然后再判断): (1)椭圆:由x 2 ,y 2 分母的大小决定,焦点在分母大的坐标轴上。 (2)双曲线:由x 2,y 2 项系数的正负决定,焦点在系数为正的坐标轴上; (3)抛物线:焦点在一次项的坐标轴上,一次项的符号决定开口方向。 提醒:在椭圆中,a 最大,2 2 2 a b c =+,在双曲线中,c 最大,2 2 2 c a b =+。 4.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 (1)椭圆(以122 22=+b y a x (0a b >>)为例):①范围:,a x a b y b -≤≤-≤≤;②焦点:两 个焦点(,0)c ±;③对称性:两条对称轴0,0x y ==,一个对称中心(0,0),四个顶点(,0),(0,)a b ±±,其中长轴长为2a ,短轴长为2b ;④准线:两条准线2a x c =±; ⑤离心率:c e a =,椭圆?01e <<, e 越小,椭圆越圆;e 越大,椭圆越扁。 (2)双曲线(以22 2 21x y a b -=(0,0a b >>)为例):①范围:x a ≤-或,x a y R ≥∈;②焦点:两个焦点(,0)c ±;③对称性:两条对称轴0,0x y ==,一个对称中心(0,0),两个顶点(,0)a ±,其中实轴长为2a ,虚轴长为2b ,特别地,当实轴和虚轴的长相等时,称为等轴双曲线,其方程可设为 22 ,0x y k k -=≠;④准线:两条准线2a x c =±; ⑤离心率:c e a =,双曲线?1e >,等轴双曲线 ?e =e 越小,开口越小,e 越大,开口越大;⑥两条渐近线:b y x a =±。 (3)抛物线(以2 2(0)y px p =>为例):①范围:0,x y R ≥∈;②焦点:一个焦点(,0)2 p ,其中p 的几何意义是:焦点到准线的距离;③对称性:一条对称轴0y =,没有对称中心,只有一个顶点(0,0);

五年级数学简易方程典型练习题

简易方程 【知识分析】 大家在课堂上已经学了简单的解方程,现在我们学习比较复杂的解方程。首先,我们要对方程进行观察,将能够先计算的部分先计算或合并,使其化简,然后求出X的值。 【例题解读】 例1解方程:6X+9X-13=17 【分析】方程左边的6X与9X可以合并为15X,因此,可以将原方程转化成15X-13=17,从而顺利地求出方程的解。 解:6X+9X-13=17, 15X-13=17 15X=30 X=2。 例2解方程:10X-7=4.5X+20.5 【分析】方程的两边都有X,运用等式的性质,我们先将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4.5X,然后再在两边同时加上7,最后求出X. 解:10X-7-4.5X=4.5X+20.5-4.5X, 5.5X-7=20.5 5.5X-7+7=20.5+7 5.5X=27.5, X=5. 【经典题型练习】解方程:7.5X-4.1X+1.8=12 解方程:13X+4X-19.5=40

解方程:5X+0.7X-3X=10-1.9 解方程练习课【巩固练习】 1、解方程:7(2X-6)=84 2、解方程5(X-8)=3X 3、解方程4X+8=6X-4 4、解方程7.4X-3.9=4.8X+11.7

列方程解应用题 【知识分析】 大家在三四年级的时候一定学过“年龄问题”吧!记得那时候思考这样的问题挺麻烦的,现在可好啦!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应用题,就可以轻松地解决类似于这样的应用题。 【例题解读】 例题1 今年王老师的年龄是陈强的3倍,王老师6年前的年龄和陈强10年后的年龄相等,陈强和王老师今年各是多少岁? 【分析】要求陈强和王老师两个人的年龄,我们不妨设今年陈强的年龄是X岁,王老师的年龄是3X岁,然后根据“王老师在6年前的年龄和陈强10年后的年龄相等”这个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解:设今年陈强的年龄是X岁,王老师的年龄是3X岁,可列方程:3X-6=X+10,2X=16,X=8 3X=3×8=24 答:陈强今年8岁,王老师今年24岁。 例题2 今年哥哥的年龄比弟弟年龄的3倍多1岁,弟弟5年后的年龄比3年前哥哥的年龄大1岁,兄弟俩现在各多少岁? 【分析】先表示出哥哥和弟弟今年的年龄,然后运用弟弟5年后,哥哥3年前的年龄作为等量关系。 解:设弟弟今年X,那么哥哥今年(3X+1)岁,可列方程 X+5=3X+1-3+1,X+5=3X-1,6=2X,X=3。 3X+1=3X3+1=10 答:哥哥今年10岁,弟弟今年3岁。

(完整版)圆锥曲线经典题目(含答案)

圆锥曲线经典题型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直线y=x﹣1与双曲线x2﹣=1(b>0)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此双曲线离 心率的范围是() A.(1,)B.(,+∞) C.(1,+∞)D.(1,)∪(,+∞)2.已知M(x0,y0)是双曲线C:=1上的一点,F1,F2是C的左、右两个焦点,若<0,则y0的取值范围是() A.B.C. D. 3.设F1,F2分别是双曲线(a>0,b>0)的左、右焦点,若双曲线右支上存在一点P,使得,其中O为坐标原点,且,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B. C.D. 4.过双曲线﹣=1(a>0,b>0)的右焦点F作直线y=﹣x的垂线,垂足为A,交双曲线左支于B点,若=2,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B.2 C.D. 5.若双曲线=1(a>0,b>0)的渐近线与圆(x﹣2)2+y2=2相交,则此 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2,+∞)B.(1,2) C.(1,)D.(,+∞) 6.已知双曲线C:的右焦点为F,以F为圆心和双曲线 的渐近线相切的圆与双曲线的一个交点为M,且MF与双曲线的实轴垂直,则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

A.B.C.D.2 7.设点P是双曲线=1(a>0,b>0)上的一点,F1、F2分别是双曲线的 左、右焦点,已知PF1⊥PF2,且|PF1|=2|PF2|,则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是()A.B.C.y=2x D.y=4x 8.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与圆x2+(y﹣2)2=1相交,则该双曲线的离心 率的取值范围是() A.(,+∞) B.(1,)C.(2.+∞)D.(1,2) 9.如果双曲线经过点P(2,),且它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x,那么该双曲线的方程是() A.x2﹣=1 B.﹣=1 C.﹣=1 D.﹣=1 10.已知F是双曲线C:x2﹣=1的右焦点,P是C上一点,且PF与x轴垂直,点A的坐标是(1,3),则△APF的面积为() A.B.C.D.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1.过双曲线的左焦点F1作一条l交双曲线左支于P、Q两点,若|PQ|=8,F2是双曲线的右焦点,则△PF2Q的周长是. 12.设F1,F2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若双曲线右支上存在一点P,使,O为坐标原点,且,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三.解答题(共4小题)

2参数方程知识讲解及典型例题

参数方程 一、定义:在取定的坐标系中,如果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x 、y 都是某个参数 t 的函数,即 ?? ?==)()(t f y t f x ,其中,t 为参数,并且对于t 每一个允许值,由方程组所确定的点M (x ,y )都在这条曲线上,那么方程组就叫做这条曲线的参数方程,联系x 、y 之间关系的变数t 叫做参变数,简称参数. 1 y x Eg1(1 Eg2(1总结: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步骤:(1)消参(2)求定义域 2、椭圆的参数方程: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θ θsin cos b y a x == (θ为参数,θ的几何意义是离心角,如图角AON 是离心角)

注意:离心率和离心角没关系,如图,分别以椭圆的长轴和短轴为半径画两个同心圆,M 点的轨迹是椭圆,中心在(x 0,y 0 θ θ sin cos 00b y y a x x +=+= Eg 3, 4 pt y pt x 222 == (t 为参数,p >0,t 的几何意义为过圆点的直线的斜率的倒数) 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即可得到。 三、一次曲线(直线)的参数方程 过定点P 0(x 0,y 0),倾角为α的直线, P 是直线上任意一点,设P 0P=t ,P 0P 叫点P 到定点P 0的有向距离,在P 0两侧t 的符号相反,直线的参数方程

αα sin cos 00t y y t x x +=+= (t 为参数,t 的几何意义为有向距离) 说明:①t 的符号相对于点P 0,正负在P 0点两侧 ②|P 0P |=|t | 直线参数方程的变式: bt y y at x x +=+=00,但此时t 的几何意义不是有向距离,只有当 t 得 y x Eg

小学解方程经典例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及解析 例1甲乙两个数,甲数除以乙数商2余17.乙数的10倍除以甲数商3余45.求甲、乙二数. 分析: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如 果设乙数为x,则根据甲数除以乙数商2余17,得甲数=2x+17.又 根据乙数的10倍除以甲数商3余45得10x=3(2x+17)+45,列出 方程. 解:设乙数为x,则甲数为2x+17. 10x=3(2x+17)+45 10x=6x+51+45 4x=96 x=24 2x+17=2×24+17=65. 答:甲数是65,乙数是24. 例2电扇厂计划20天生产电扇1600台.生产5天后,由于改进技术,效率提高25%,完成计划还要多少天 思路1: 分析依题意,看到工效(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时间(完成任务 需要的天数)是变量,而生产5天后剩下的台数是不变量(剩余工作 量).原有的工效:1600÷20=80(台),提高后的工效:80×(1+25 %)=100(台).时间有原计划的天数,又有提高效率后的天数,因 此列出方程的等量关系是:提高后的工效x 所需的天数=剩下台数. 解:设完成计划还需x天. 1600÷20×(1+25%)×x=1600-1600÷20×5 80×=1600-400 100x=1200 x=12. 答:完成计划还需12天.例4 中关村中学数学邀请赛中,中关村一、二、三小六年级大约有380~450人参赛.比赛结果全体学生的平均分为76分,男、女生平均分数分别为79分、71分.求男、女生至少各有多少人参赛 分析若把男、女生人数分别设为x人和y 人.依题意全体学生 的平均分为76分,男、女生平均分数分别为79分、71分,可以确 定等量关系:男生平均分数×男生人数+女生平均分数×女生人数=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总平均分数.解方程后可以确定男、女生 人数的比,再根据总人数的取值范围确定参加比赛的最少人数,从而 使问题得解. 解:设参加数学邀请赛的男生有x人,女生有y人. 79x+71y=(x+y)×76 79x+71y=76x+76y 3x=5y ∴x:y=5:3 总份数:5+3=8. 在380~450之间能被8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384,所以参加邀 请赛学生至少有384人. 男生:384×=240(人) 5 8 女生:384×=144(人) 3 8 答:男生至少有240人参加,女生至少有144人参加. 例 5 瓶子里装有浓度为15%的酒精1000克.现在又分别倒入 100克和400克的A、B两种酒精,瓶子里的酒精浓度变为14%.已 知A种酒精的浓度是B种酒精的2倍,求A

高考数学之圆锥曲线常见习题及解析(经典版)

高考数学 圆锥曲线常见习题及解析 (经典版)

椭圆 一、选择题: 1. 已知椭圆方程22143x y +=,双曲线22 221(0,0)x y a b a b -=>>的焦点是椭圆的顶点, 顶点是椭圆的焦点,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2 B.3 C. 2 D. 3 2.双曲线22 221(0,0)x y a b a b -=>>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渐近线分别为12,l l ,点P 在第 一象限内且在1l 上,若2l ⊥PF 1,2l //PF 2,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 A .5 B .2 C .3 D .2 【答案】B 【解析】双曲线的左焦点1(,0)F c -,右焦点2(,0)F c ,渐近线1:b l y x a = ,2:b l y x a =-,因为点P 在第一象限内且在1l 上,所以设000(,),0P x y x >,因为2l ⊥PF 1,2l //PF 2,所以12PF PF ⊥,即121 2 OP F F c ==, 即22200x y c +=,又00b y x a =,代入得222 00()b x x c a +=,解得00,x a y b ==,即(,)P a b 。所以 1PF b k a c = +,2l 的斜率为b a -,因为2l ⊥PF1,所以()1b b a c a ?-=-+,即2222()b a a c a ac c a =+=+=-,所以2220c ac a --=,所以220e e --=,解得2e =,所以双曲线 的离心率2e =,所以选B. 3.已知双曲线()0,012222>>=-b a b y a x 的一条渐近线的斜率为2,且右焦点与抛物线x y 342 =的焦 点重合,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 A .2 B .3 C .2 D .2 3

(完整版)参数方程高考真题专题训练

高考真题专题训练——参数方程专题(6.11-6.12) 1、(2012课标全国Ⅰ,理23,10分)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C 1的参数方程为 2cos 22sin x y α α =?? =+?(α为参数)M 是C 1上的动点,P 点满足2OP OM =u u u v u u u u v ,P 点的轨迹为曲线C 2 (Ⅰ)求C 2的方程 (Ⅱ)在以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射线3 πθ=与C 1的异于极点的交点 为A ,与C 2的异于极点的交点为B ,求AB . 2、(2012课标全国Ⅱ,理23,10分)已知曲线1C 的参数方程是)(3sin y 2cos x 为参数??? ???==,以坐 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坐标系,曲线2C 的坐标系方程是2=ρ,正方形ABCD 的顶点都在2C 上,且,,,A B C D 依逆时针次序排列,点A 的极坐标为(2,)3π (1)求点,,,A B C D 的直角坐标; (2)设P 为1C 上任意一点,求2 2 2 2 PA PB PC PD +++的取值范围。 3、(2013课标全国Ⅰ,理23,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曲线C 1的参数方程为45cos , 55sin x t y t =+??=+?(t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 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 2的极坐标方程为ρ=2sin θ. (1)把C 1的参数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 (2)求C 1与C 2交点的极坐标(ρ≥0,0≤θ<2π).

4,(2013课标全国Ⅱ,理23,10分)已知动点P ,Q 都在曲线C :2cos , 2sin x t y t =??=?(t 为参数)上, 对应参数分别为t =α与t =2α(0<α<2π),M 为PQ 的中点. (1)求M 的轨迹的参数方程; (2)将M 到坐标原点的距离d 表示为α的函数,并判断M 的轨迹是否过坐标原点. 5、(2014课标全国Ⅰ,理23,12分)已知曲线C :22 149x y +=,直线l :222x t y t =+??=-?(t 为参 数)(Ⅰ)写出曲线C 的参数方程,直线l 的普通方程; (Ⅱ)过曲线C 上任一点P 作与l 夹角为o 30的直线,交l 于点A ,求||PA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6、(2014课标全国Ⅱ,理23,10分)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半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2cos ρθ=,0,2πθ??∈????. (Ⅰ)求C 的参数方程; (Ⅱ)设点D 在C 上,C 在D 处的切线与直线:2l y =+垂直,根据(Ⅰ)中你得到的参数方程,确定D 的坐标.

圆锥曲线轨迹方程经典例题

轨迹方程经典例题 一、轨迹为圆的例题: 1、 必修2课本P 124B 组2:长为2a 的线段的两个端点在x 轴和y 轴上移动,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 必修2课本P 124B 组:已知M 与两个定点(0,0),A (3,0)的距离之比为 2 1 ,求点M 的轨迹方程;(一般地:必修2课本P 144B 组2:已知点M(x ,y )与两个定点21,M M 的距离之比为一个常数m ;讨论点M(x ,y )的轨迹方程(分m =1,与m ≠1进行讨论) 2、 必修2课本P 122例5:线段AB 的端点B 的坐标是(4,3),端点A 在圆 1)1(22=++y x 上运动,求AB 的中点M 的轨迹。 (2013新课标2卷文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圆P 在x 轴上截得线段长为22,在y 轴上截得线段长为32。 (1)求圆心的P 的轨迹方程; (2)若P 点到直线x y =的距离为 2 2 ,求圆P 的方程。 如图所示,已知P (4,0)是圆x 2+y 2=36内的一点,A 、B 是圆上两动点,且满足∠APB =90°,求矩形APBQ 的顶点Q 的轨迹方程. 解:设AB 的中点为R ,坐标为(x ,y ),则在Rt △ABP 中,|AR |=|PR |.又因为R 是弦AB 的中点,依垂径定理:在Rt △OAR 中,|AR |2=|AO |2-|OR |2=36-(x 2+y 2)又|AR |=|PR |=22)4(y x +-所以有(x -4)2+y 2=36-(x 2+y 2),即x 2+y 2-4x -10=0因此点R 在一个圆上,而当R 在此圆上运动时,Q 点即在所求的轨迹上运动. 设Q (x ,y ),R (x 1,y 1),因为R 是PQ 的中点,所以x 1= 2 ,241+= +y y x ,代入方程x 2+y 2-4x -10=0,得24 4)2()24( 22+? -++x y x -10=0整理得:x 2+y 2=56,这就是所求的轨迹方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3,0(A ,直线42:-=x y l .设圆C 的半径为1,圆心在l 上. (1)若圆心C 也在直线1-=x y 上,过点A 作圆C 的切线,求切线的方程; (2)若圆C 上存在点M ,使MO MA 2=,求圆心C 的横坐标a 的取值范围. (2013陕西卷理20)已知动圆过定点)0,4(A ,且在y 轴上截得弦MN 的长为8.

六年级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典型例题解析1(通用)

【同步教育信息】 一、本周教学主要内容: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 二、本周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三、考点分析: 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四、典型例题 例1、小强的爸爸今年37岁,比他年龄的3倍还大4岁,小强今年是多少岁? 分析与解: 这个题目包含的信息有:(1)小强爸爸的年龄(已知)37岁;(2)小强的年龄(未知)乘3再加上4岁和他爸爸年龄一样。 根据(1)(2)之间的关系,很快就可以找出下面的数量关系,小强今年多少岁不知道,可以设为x岁。 小强的年龄×3 + 4 岁 = 小强爸爸的年龄 根据上面的数量关系可以列出方程,再解答。 解:设小强今年是x岁。 3x + 4 = 37 3x + 4 - 4 = 37 – 4 ┄┄() 3x = 33

x = 33 ÷ 3 ┄┄() x = 11 这道题你会检验吗? 答:小强今年11岁。 这道题你还会列其它方程解答吗?(依据不同的数量关系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 点评:实际解答这一题时,还可以想出几种不同的数量关系式。但是,对于符合题意的数量关系式,我们在解题时一般用最容易想到的数量关系式,即顺着题目的意思所想到的数量关系式。 例2、一种墨水有两种包装规格,大瓶容量是1.5升,比小瓶容量的4倍少0.9升,小瓶容量是多少? 分析与解: 这个题目包含的信息有:(1)大瓶容量(已知)1.5升;(2)小瓶容量(未知)乘4减去0.9升和大瓶容量一样。 根据(1)(2)之间的关系,很快就可以找出下面的数量关系,小瓶容量不知道,可以设为x升。 小瓶的容量×4 - 0.9升 = 大瓶的容量 根据上面的数量关系可以列出方程,再解答。 解:设小瓶的容量是x升。 4x – 0.9 = 1.5 4x - 0.9 + 0.9 = 1.5 + 0.9 4x = 2.4 x = 2.4 ÷ 4 x = 0.6 这道题你会检验吗? 答:小瓶的容量是0.6升。 点评:在解形如ax±b=c的方程时,要先把ax看作一个整体,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一个相同的数,变形为“ax= b”的形式,最后再求出x的值。 例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它的底是25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分析与解: 根据题目可以得出这一题的等量关系式是: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圆锥曲线经典小题教学文案

圆锥曲线经典小题 一、选择题 1.已知双曲线)0,0(1:2222>>=-b a b y a x C 的离心率为,25则C 的渐近线方程为( ) A .x y 41±= B .x y 31±= C .x y 2 1±= D .x y ±= 2.已知,40π θ<<则双曲线1cos sin :22221=-θθy x C 与1sin cos :22 222=-θθx y C ( ) A .实轴长相等 B .虚轴长相等 C .离心率相等 D .焦距相等 3.椭圆14 22 =+y x 的两个焦点为,,21F F 过1F 作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一个交点为P ,则=||2PF ( ) A .23 B .3 C .2 7 D .4 4.已知双曲线1422 2=-b y x 的右焦点与抛物线x y 122=的焦点重合,则该双曲线的焦点到其渐近线的距离等于( ) A .5 B .24 C .3 D .5 5.设1F 和2F 为双曲线)0,0(122 22>>=-b a b y a x 的两个焦点,若)2,0(,,21b P F F 是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23 B .2 C .2 5 D .3 6.已知双曲线12 2 2=-y x 的焦点为,,21F F 点M 在双曲线上,且,021=?MF MF 则点M 到x 轴的距离为( ) A .3 4 B .3 5 C .332 D .3 7.设双曲线的左焦点为F ,虚轴的一个端点为B ,右顶点为A ,如果直线FB 与BA 垂直,那么此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2 B .3 C . 213+ D .215+ 8.已知双曲线,122=-y x 点21,F F 为其两个焦点,点P 为双曲线上一点,若,21PF PF ⊥ 则||1PF ||2PF +的值为(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