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

让生态文明走进我们的课堂,寓教于绿

新余一中胡青青

教育是改造人的灵魂、塑造人性的重要途径,建设生态文明,普及生态文明观必须加强生态教育。而我们教育本身就是有意识地给孩子们加深影响、传承引领的一个过程,课堂也是传播生态文明的一个主要阵地。让生态文明走进我们的课堂,寓教于绿,树立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带动全社会形成爱护自然、尊重自然的道德观。

那生态文明是什么呢就是人、自然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文化伦理形态,而教育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通过教育的作用转变人类文明价值观念,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从价值观、行为习惯、知识、意识等多个层面入手。

一、绿价值观

“我的理想是当大老板,每天穿名牌西装,开豪华轿车,从郊区的豪宅到市中心的豪华写字楼上班。”这段来自学生作文的话语让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深受触动:“这样的‘理想’代表了当今一部分少年儿童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念,让人感到担忧。” 各种奢侈消费、劣质消费以及一次性消费现象提示我们,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严重缺乏。

当前向学生普及爱护自然、健康生活和绿色消费的观念,加强生态文明观教育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必须大力强化青少年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他们的生态文明理念,陶冶他们的生态道德情感。

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力争通过活动开展,如中学生专题考察调研,青少年主题中英文征文、演讲比赛,“我的环保节日”演讲比赛,以节能、治污、环保为主题的科技创新大赛,“绿色奥运的启示”思想品德教育专题研讨会,青少年护绿行动,

“快乐拇指·生态新余”青少年绿段子短信大赛等。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有益于生态文明的绿色价值观。

二、绿行为习惯

生态文明观念的缺乏往往导致一些错误的日常行为习惯。举例来说,刷牙时不关水龙头,每分钟就会有3升水流进下水道,依此计算,一个三口之家一年浪费的自来水就能注满109个浴缸,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反之亦然,例如全国每人每天节约一张纸,一年就能节约4745亿张纸,这意味着可以少砍158万棵树,相当于拯救了一座森林!

学校应如何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呢要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目标,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为学生创设第二课堂即“户外教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开展生动活泼的绿色环保活动,做生态文明教育的宣传者、促进者,争当环保小卫士,成为有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合格公民;倡导环保生活方式,自觉爱绿植绿护绿,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降低污染,节约能源。结合世界水日、环境日、气象日、植树节、爱鸟日等环保日,组织师生走出校门,开展“与环保同行”、“建言环境保护,献策节能减排”等生态文明宣传活动,参与各类环境保护主题实践活动。同时还免费开放公园、森林公园等社会公共资源,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切身感受鸟儿飞翔、树木生长、花朵开放的美丽与和谐,培养他们的生态实践能力。

同时,让学校课堂充分发挥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作用,使其成为青少年接受生态文明教育和开展生态实践的良好平台。强化生态文明理念,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三、绿知识传授

在知识传授方面,要坚持寓教于绿,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引入到学生素质教育的相关课程之中,教师平时在课堂上应该对生态文明进行不断渗透,并开展一系列课题研究活动,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整合资源,不断丰富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教会学生学会欣赏,欣赏自然,探索自然规律,提升科学素养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学习《长城》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古长城是为了防御敌人的入侵,而现在面对全球气温变暖、土壤沙化的现象,世界各国都在筑起一道道“绿色长城”来防御新“敌人”的入侵。同时,教师还可以告诉学生,我国除了三北防护林外,现在又出现了各种新的防护林形式,并要求学生查找关于地球变暖的材料,关注世界对此现象所采取的措施,找出世界各国关于“绿色长城”的资料。

四、绿生态意识

教师,作为文明思想的传承者、社会活动的引领者,应帮助学生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欣赏自然和享受自然的恩惠。

1、让学生认识大自然,知山知水;

2、让学生学会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3、让学生欣赏自然,并用实际行动来爱护和保护自然;

4、让学生享受自然的恩惠,养成低碳、绿色、可持续的生活和消费方式。

生态文明教育进校园、进课堂,除了在科学课中得到体现,还能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共同开展。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形成生态文明意识、环保意识。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是全人类当务之急的大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除了自身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外,还应该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在进行科学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才能促进社会全员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让生态文明走进我们的课堂,,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的生态文明价值观,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强化学

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环保意识,真正达到寓教于绿的目的,带动全社会形成爱护自然、尊重自然的道德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