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备考2014 志鸿优化设计】2013版中考化学总复习 基础讲练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

【备考2014 志鸿优化设计】2013版中考化学总复习 基础讲练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

【备考2014 志鸿优化设计】2013版中考化学总复习 基础讲练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
【备考2014 志鸿优化设计】2013版中考化学总复习 基础讲练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程式。

一、质量守恒定律

1.概念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理解

(1)定律是针对化学变化而言的,不能用于解释物理变化中的质量守恒。

(2)定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是指实际参加了化学反应的质量,未参加反应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3)从微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

3.应用

(1)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一物质的质量。

(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3)确定物质的组成元素。

(4)进行各物质间量的计算。

二、化学方程式

1.概念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

(1)质的方面: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2)量的方面?

??

??

宏观上: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之比

微观上: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目比

3.读法(以4P +5O 2=====点燃

2P 2O 5为例) (1)质的方面

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2)量的方面

①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②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4.书写原则

(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的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5.书写步骤

注意:(1)化学方程式必须尊重客观事实。

(2)在配平过程中不得更改化学式中的小角码,只能更改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3)配平后不要忘记标明反应条件,缺少条件的化学反应一般是不能发生的;在标出生成物的状态时要注意,反应物、生成物中都有固体或气体物质时,箭头不标,只有当反应物中没有固体或气体、生成物中有固体或气体时,才在生成物的化学式后标相应的气体符号或沉淀符号。

6.配平化学方程式 (1)依据。

左右两边所有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2)方法。

①观察法:对于一些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可直接观察左右两边各物质的化学式,在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之相等即可。

②最小公倍数法:选择在反应式两边各出现过一次,且原子个数相差较多的元素作为突破口,求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中该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推出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三、化学反应的类型

1.计算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关系。

2.计算的步骤:“设、写、找、列、求、答”,即:第一,设出未知数;第二,写出正确表达题意的化学方程式;第三,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质量关系;第四,列出正确的比例式;第五,求出未知数;第六,写出简明答案。

为了便于记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编成顺口溜: 一解二设最后答,化学方程式不能错; 准确找到质量比,纯量代入不掺假; 所有单位须一致,列式计算解决它。

3.基本题型:第一,有关纯净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第二,含杂质物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计算;第三,溶液中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第四,过量计算;第五,无数据(或缺数据)计算;第六,有关图像及数据分析题。

1.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 .水结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 .1 L 芝麻和1 L 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 L

C .在降温加压条件下,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

D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2.(2011·浙江义乌中考)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由原子构成

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3.科技人员研发了一种以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10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原理为:2CH 3OH +3X +4NaOH===2Na 2CO 3+6H 2O ,其中X 的化学式为( )。

A .O 2

B .CO

C .CO 2

D .H 2

4.(2011·四川南充中考)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事实且书写正确的是( )。 A .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 2:CaCl 2+CO 2+H 2O===CaCO 3↓+2HCl B .用稀硫酸洗去附着在试管壁上的铜:Cu +H 2SO 4===CuSO 4+H 2↑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4Fe +3O 2=====点燃

2Fe 2O 3

D .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CaCO 3=====煅烧

CaO +CO 2↑

5.丙烷(分子式为C 3H 8)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 3H 8+5O 2=====点燃

x CO 2+y H 2O ,其中x 、y 分别为( )。

A .1 3

B .1 5

C .3 8

D .3 4

6.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错误的是( )。 A .SO 3+H 2O===H 2SO 4化合反应

B .NH 4HCO 3=====△

NH 3↑+H 2O +CO 2↑分解反应

C .2Al +WO 3=====高温

Al 2O 3+W 置换反应

D .6CO 2+6H 2O ――→光照

叶绿素C 6H 12O 6+6O 2复分解反应

7.在反应2A +5B===2C +4D 中,C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 g A 与B 完全反应后,生成8.8 g D ,则在此反应中,B 与D 的质量比为( )。

A .4∶9

B .8∶11

C .10∶11

D .31∶44

8.碳酸氢钠可用于焙制糕点,碳酸氢钠在270 ℃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 3=====270 ℃

Na 2CO 3+H 2O +CO 2↑。现取碳酸氢钠16.8 g ,在敞口瓶中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减少的质量为( )。

A .4.4 g

B .8.8 g

C .10.6 g

D .6.2 g

9.(2011·青海西宁中考)将14 g 含少量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碳酸钙固体,加入到73 g 盐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CO 2气体4.4 g 。请计算:

(1)原固体中CaCO 3的质量;

(2)所用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归类示例一 质量守恒定律

【例1】请回忆你学习过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并按要求完成实验方案一和实验方案二。(下表中“实验结论”选填“=”“>”“<”符号)

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 硫酸与碳酸钾粉末反

______,因此不能说质量不守恒。在反应物不变的前提下,要使天平平衡,你对该方案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方案一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没有气体产生,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方案二中因硫酸与碳酸钾反应产生气体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导致反应后称量的质量变小;有气体

参加的反应应在密闭容器内进行,否则天平不平衡。

答案:方案一:= 方案二:有气泡产生

> 碳酸钾粉末与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向空气中逸散 使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一定要注意考虑全部反应物和生成物,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和生成物,特别是易忽视的无色气体。

归类示例二 化学方程式及其书写 【例2】(2011·福建龙岩中考)利用工业煤制乙二醇(重要的化工原料),因具有低成本、低能耗、低排放等特点而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该制备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造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制备合成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合成气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钢铁。请写出合成气与Fe 2O 3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成气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草酸(HOOCCOOH)

B .甲醇(CH 2OH)

C .尿素[CO(NH 2)2]

(4)从煤直接作燃料到用煤制取乙二醇,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属于图示类信息、处理本题的关键是能将图示中的结构改写为化学式,反应物“”、“”,即H 2O 、C ,生成物“”、“”,即CO 、H 2;

(2)CO 与Fe 2O 3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H 2与Fe 2O 3在高温下生成铁和H 2O ; (3)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不可能得到含氮元素的尿素; (4)化学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1)C +H 2O=====高温CO +H 2 (2)Fe 2O 3+3H 2=====高温2Fe +3H 2O 或Fe 2O 3+3CO=====高温

2Fe +3CO 2 (3)C (4)化学能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归类示例三 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

【例3】(2011·四川泸州中考)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C +O 2=====点燃

CO 2

B .2H 2O=====通电

2H 2↑+O 2↑

C .3CO +Fe 2O 3=====高温

2Fe +3CO 2 D .HCl +AgNO 3===AgCl↓+HNO 3

解析:A 中反应物为两种,生成物为一种,是化合反应;B 中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C 中生成物不全是化合物且没有相互交换成分,故不是复分解反应;D 中是由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是复分解反应。

答案:D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这四种反应类型的概念,抓住反应的特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类别进行判断。如化合反应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变多”,置换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而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归类示例四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4】有一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某铜锌合金的成分,取10 g 该合金经粉碎后放入

烧杯中,再加入93.7 g 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反应后硫酸有剩余),反应过程中烧杯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合金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0 g 该合金中铜的质量为______ g 。

(3)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为多少?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析: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图像拐点的意义,固体质量不再减少时,所剩余的固体为铜,由此可得知锌的质量,根据锌的质量,可顺利进行后面的计算。

答案:(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 (2)3.5

(3)解:由图像可以看出合金中铜的质量为3.5 g 。设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为x ,反应后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 。

Zn +H 2SO 4===ZnSO 4+H 2↑ 65 161 2 10 g -3.5 g y x 652=10 g -3.5 g x

x =0.2 g 65161=10 g -3.5 g y

y =16.1 g 所以反应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为:16.1 g

6.5 g +93.7 g -0.2 g

×100%=16.1%

答: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 g ,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为16.1%。

解答图像题时,首先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做到五看:看坐标、看比例、看起点、看终点、看折点。把图像表示的意义与化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准确找出图像与化学量之间的关系并正确解答。

1.(2012·浙江义乌中考)下列对课本中相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实验能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能说明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 .黄豆与芝麻混合的实验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D .二氧化碳灭火实验能说明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气

2.(2012·江苏泰州中考)软玉也称中国玉,以新疆“和田玉”为代表。生成和田玉矿

床的反应方程式为5CaMg(CO 3)2+8SiO 2+X =====一定条件

Ca 2Mg 5(Si 4O 11)2(OH)2+7CO 2↑+3CaCO 3,则X 的化学式为( )。

A .CaO

B .Ca(OH)2

C .H 2O

D .O 2

3.(2012·四川宜宾中考)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2Fe +6HCl===2FeCl 3+3H 2↑

B .CO +Fe 2O 3=====高温

2Fe +CO 2

C .2NaOH +CuSO 4===Na 2SO 4+Cu(OH)2

D .NaHCO 3+HCl===NaCl +CO 2↑+H 2O

4.(2012·浙江绍兴中考)下列模型能表示化合反应的是( )。

5.(2012·湖南株洲中考)在A +3B===2C +2D 的反应中,14克A 完全反应生成44克C 和18克D ,若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16

B .32

C .64

D .96

6.(2011·安徽中考)发射通信卫星的火箭用联氨(N 2H 4)作燃料,用四氧化二氮(N 2O 4)助燃,生成物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 2H 4+N 2O 4===3______+4H 2O ,请在横线上填写化学式以完成该化学方程式。

(2)请计算9.6 g N 2H 4完全燃烧需要助燃物N 2O 4的质量。

7.(2012·湖北黄冈中考)用不纯的锌与稀硫酸反应能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实验室用13 g 锌粉和2 g 铜粉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可生成多少克氢气?

1.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1+1=2”或“1+1≠2”的有趣现象。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

A .常温下,1 L 水与1 L 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 L

B .室温下,1 g 镁与1 g 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 g

C .室温下,1 g 硫粉在1 g 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 g 二氧化硫

D .20 ℃,1 g 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 g 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 g 氯化钠溶液

2.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

A .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16∶13

B .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C .待测质量一定为4 g

D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3.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且有共同特点的是( )。

①Mg Cl 2=====通电

Mg +Cl 2↑

②2Fe+6HCl===2FeCl 3+3H 2↑

③3CO+Fe 2O 3=====高温

2Fe +3CO 2 ④NaC l +KNO 3===KCl +NaNO 3

⑤Ca(HCO 3)2=====△

CaCO 3+CO 2↑+H 2O ⑥Na 2CO 3+BaCl 2===BaCO 3↓+2NaCl

A .①⑤ B.②③ C.④⑥ D.⑤⑥

4.在化学反应2A +B 2===2AB 中,A 与B 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 g A 和8 g B 2

充分反应,则生成AB 的质量是( )。

A .9 g

B .11 g

C .12 g

D .14 g

5.下面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该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粒子间的个数比为______。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3)根据上图所示,以具体物质为例,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在下图的装置中,当两种溶液发生反应后,天平不再保持平衡,指针向右偏转。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反应物不变,要使天平在反应后仍然保持平衡,你认为对装置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种类

(3)硝酸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工业上制取硝酸的关键反应为:4NH 3+5O 2=====催化剂

△4NO +6R ,其中R 的化学式为______。

7.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氧化碳高温还原磁铁矿(主要成分Fe 3O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烯(C 2H 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向空中播撒碘化银(AgI)微粒可进行人工降雨,碘化银在光照条件下可分解为碘单质(I 2)和银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图中A 是高粱和薯类等经发酵、蒸馏得到的一种可再生能源,G 为常见白色难溶盐。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呢?甲、乙、丙三位同学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变。

(2)设计并进行实验:甲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A所示,乙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写出A、B两个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进行了图C所示的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a端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他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

甲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乙、丙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4)你认为______的结论正确,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结论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导致其他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明同学将13.9 g含杂质的纯碱样品(碳酸钠与氯化钠的混合物)与90.5 g稀盐酸

(1)碳酸钠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 g。

(2)请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m)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3)求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Na2CO3+2HCl===2NaCl+CO2↑+H2O)

参考答案

基础自主导学

自主预测

1.D 2.B 3.A 4.D 5.D 6.D 7.C 8.D

9.答案:(1)10 g (2)10%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C 2.C 3.D 4.B 5.B

6.答案:(1)N2

(2)解:设需要助燃物N2O4的质量为x。

2N2H4+N2O4===3N2+4H2O

64 92

9.6 g x

64 92=

9.6 g

x

x=13.8 g

答:需要助燃物N2O4的质量为13.8 g。

7.0.4 g

模拟预测

1.C 2.D 3.A 4.C

5.答案:(1)2∶1∶2

(2)化合反应

(3)2CO+O22CO2(答案合理即可)

6.答案:(1)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放出Na2CO3+2HCl===2NaCl+H2O+CO2↑把烧杯换成一个密闭容器

(2)①②⑤

(3)H2O

7.答案:(1)CO2+H2O===H2CO3

(2)2H2O2H2↑+O2↑

(3)Fe3O4+4CO3Fe+4CO2

(4)C2H4+3O22H2O+2CO2

(5)2AgI2Ag+I2

8.答案:(1)C2H5OH+3O22CO2+3H2O

(2)化合反应

(3)CO2+Ca(OH)2===CaCO3↓+H2O

9.答案:(2)BaCl2+Na2SO4===BaSO4↓+2NaCl Na2CO3+2HCl===2NaCl+H2O+CO2↑a 端上铜丝变黑,玻璃棒a端下沉

(4)甲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质量也没有改变(答案合理即可)

(5)B实验反应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去了,C实验a端铜丝增加了氧元素的质量

10.答案:(1)4.4 (2)

(3)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反应生成NaCl 的质量为y 。 Na 2CO 3+2HCl===2NaCl +CO 2↑+H 2O 106 117 44 x y 4.4 g 106x =444.4 g x =10.6 g 117y =444.4 g

y =11.7 g 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3.9 g -10.6 g =3.3 g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11.7 g +3.3 g =15 g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13.9 g +90.5 g -4.4 g =100 g 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

答: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

初中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初中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绪言)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 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 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 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氧气为、稀有气体(混合物) 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 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 5、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是:(1)与氧气接触,(2)温度达到着火点 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是: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不同点是:燃烧、自燃反应剧烈,发光、放热;缓慢氧化只放热,不发光。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 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 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 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负极产生,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质量比 为,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 (O2、H2、CO2、CO、C)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体。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2、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活性炭、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探究分子性质与宏观现象的联系答案版

、中考回放 1.(2013?岳阳)交警在查“酒驾”时,先请司机打幵车窗,若闻到酒精气味;则 要求司机必须接受酒精含量的测试?交警能闻到酒精气味是因为酒精() A.分子间有间隙 B .分子很小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 可分 【答案】C; 【解析】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酒精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交警旬到恃殊的酒精气味,与分子的旦它特性无关I故选⑺ 【考点】分子的特性、分子在不断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分子性质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闻到某些物质的味道与分 子在不断运动有关。 2.(2014?杭州)液氧转化为氧气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A.混合物变为纯净物 B .分子间的空隙增大C .化学性质发生变化D.分子 总数增加 【答案】B; 【考点】分子的特性、分子之间有间隙。 【点评】物质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气态分子的间隙〉液态分

子的间隙〉固态分子的间隙。 3.(2014?黑龙江)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D.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A.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闻到物质的味道,是因为物 质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造成的;故A答案正确; B.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分子的体积是 固定不变的,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乒乓球内的气体受热之后运动速度 加快,分子间的间隙增大,乒乓球内的气压随之增大,使压瘪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故B答案 错误; c.分离菠态空汽舊懐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空气是由氮汽、牽气、二氧化碳、稱有气体和其他 成分组成的,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氮气和髦气的沸点不同,把氧气分离出来,也就是诜把氧气 分子肺选出来.这牛过程没步圧到分子分裂成原子的过程,故匚答嘉错误? D.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和是由水并子构亦 冰融化咸水,从需{观的吊匿分析,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尢而不是分子种类发主此变-故D 答案错误.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策略

化学 一、明确中考的主要要求 二、把握中考复习的主要环节 三、中考化学试卷的解答要领 四、中考化学冲刺阶段注重整理和思考

中考复习策略 中考渐近,做好最后阶段的化学复习,对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情绪都难免焦灼与忐忑,都在想着各科的“法子”,寻找着各科的“捷径”,以便能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各学科复习的基本方法都大致相同,但又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各有“巧妙”不同。现就初中化学如何进行考前复习提几点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一、明确中考的主要要求 明确要求就是要看准方向,关注中考化学考试说明变化,把握复习的深度难度,增强复习的效率。2012年的考试说明与2011年的考试说明相比,考试性质、考试方式、试卷结构、以及考试内容要求,基本上都没有变化。从中我们体会到以下三点: 1. 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是中考要求的“支撑点”。 中考试卷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属于水平考试,因此,必然具有明显的基础性。基础题一般占60%左右,许多稳定的考点带有明显的基础性。 2. 领会层次要求是提高复习效率的“着力点”。 《课标》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依据,也是同学们中考复习的基础依据。《考试说明》中每一章的“知识能力要求”已将其进一步明确,它实际上就是每个知识点应该达到的“程度”。 3. 适应发展是决定中考复习质量的“关键点”。 中考试题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发展性。某些考点将随着当年考试要求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如:基本概念的死记硬背进一步淡化;化学计算在降低计算难度的同时对思维能力的要求

逐步提高。所以指导我们的中考复习方向,学生的知识要灵活掌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要结合生活实践经验来回答问题。 二、把握中考复习的主要环节 1. 过好教材关 教材是我们平时学习的工具也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不论试题的情景如何新颖,答题的知识点基本上都来源于教材,而不可能超出教材的知识水平去编写一些偏题怪题,所以,一定要通读教材,认真思考,按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认真落实,并尽量查找自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上的漏洞。历届毕业生的成功经验表明,在复习中根据自己的弱点和盲点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本,是总复习中的重要的一环。初中化学知识点零散,复习时化学基础知识要“细”、“实”、“到位” ,粗糙就是“空”、不实等于“零”。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好,中考就可以得高分。要明确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形成了知识的系统化,更主要的就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强迫学生们回归教材。通过这样的复习使初中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宽和加深,再配以适当的习题加深知识的巩固。题中空白填写完后,需要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学生具有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因为这是决战中考的武器,必须磨光擦亮,才能取得中考的胜利。 四类知识复习好 (1)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复习方法:咬文嚼字抓关键、分析比较辨异同、分类归纳成网络。注意对教材中所有的概念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分类掌握。通过分析、对比,把握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化学用语掌握,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及问题的解决归结到最后,要能用准确的化学用语表达出来,而且能规范地书写。因此,能熟练、正确、规范地书写元素符号、离子符号、价标符号、化学式、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酸碱盐(2013年版)

班级姓名学号使用时间:2013年月日计划专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1.5酸碱盐(2013年版) 【中考导航仪】 【教材放大镜】 1、酸碱指示剂 ⑴概念:跟或的溶液起作用而的物质。

2 ①浓硫酸具有的特性:a.脱水性;b.吸水性;c.强烈的 ;d.强氧化性。 ②浓硫酸的稀释:一定要把 沿着器壁慢慢注入 中,并不断 ,切不可将 倒进 里。

⑵注意: 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如 Cu(OH)2 Δ CuO + H 2O ; 2Fe(OH)3 Δ Fe 2O 3+ 3H 2O ②常见沉淀:白色沉淀AgCl ↓、BaSO 4↓、Mg(OH)2↓、3CaCO 3↓;蓝色沉淀2红褐色沉淀:Fe(OH)3↓ 2、溶液的导电性 HCl=H ++Cl - 水溶液能导电 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故酸有相似的 H 2 SO 4=2H ++SO 42- 化学性质。 NaOH=Na + +OH - 水溶液能导电 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故碱有相 2=Ca 2++ 3、中和反应 ⑴定义: 与 作用生成 和 的反应叫中和反应(属于 反应) ⑵中和反应的本质: ⑶应用:⑴改变土壤的酸碱性;⑵处理工厂的废水;⑶用于医药,等等。 4、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⑴溶液的酸碱性用 来检验。溶液的酸碱度用 来表示。pH 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⑵测定pH 值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 。方法: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 ,用 蘸取待测溶液,滴在 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 对照,便可测出溶液的pH 值。 ⑶酸雨:正常雨水的pH 约为5.6(因为溶有CO 2),pH <5.6的雨水为酸雨 23、CO 32- ⑴原理:组成里含有CO 32-(或HCO 3- )离子的盐,都能跟 反应生成 气体,利用此反应可以检验盐的组成中是 否含有CO 2-例如 ⑵实验操作:取样,加入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⑶结论:则样品中含有 。 4、复分解反应 ⑴定义:两种 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 的反应。 ⑵条件:

中考化学总复习

中考化学总复习

目录 第一部分:初中化学基本概念 (3) 第二部分:化学基本理论与知识 (5) 第三部分:常见物质的俗名或主要成分及化学式 (7) 第四部分: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8) 第五部分:物质的溶解性 (9) 第六部分:化学之最 (9) 第七部分:初中化学中的“三” (10) 第八部分:化学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12) 第九部分:初中化学规律总结 (14) 第十部分:初中化学元素的单质以及化合物 (18) 第十一部分:化学实验综合 (25) 第十二部分:化学计算题 (27) 第十三部分:解题技巧和说明 (28) 第十四部分:基本化学反应 (31) 第十五部分:经典例题及解析 (34)

第一部分:初中化学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 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 吸附性、溶解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 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描述性质时,常有以下字眼:能、可以、会、容易、易、是、呈现、具有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纯净物的三个特点: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 纯 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 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各物质都保持 原来的性质,合金、溶液等都是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 7.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8.原子: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9.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离子得失电子数=8-最外层电子数 注:只能在主族元素中使用) 10.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离子化 合物呈电中性。 11.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 较所得的值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5.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6.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7.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8.原子的结构:原子{ 原子核(带正电){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在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19.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 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 20.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 质量总和。(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元素的种类都不变)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坐标曲线题 例 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B. 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 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 D.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一、选择题 1.已知:2KClO 3=====MnO 2 △ 2KCl +3O 2↑,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 3和MnO 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 生成O 2的质量 C. 固体中MnO 2的质量 D. 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1题图 2.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 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c 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 图中a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 2SO 4和H 2SO 4 C.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 由a 点到b 点的pH 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第2题图第 3题图 3.向甲物质中逐渐加入乙物质至过量。若x轴表示加入乙物质的质量,则下列选项与图不 相符合的是() 选项甲物质乙物质Y轴表示的含义 A 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的质量 B t℃的水硝酸钾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C 氯化银稀硝酸氯化银的质量 D 饱和石灰水生石灰溶液的质量 4.下列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第4题图 A. 图1表示一定压强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B. 图1表示一定压强下,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 C. 图2表示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 图2表示一定温度下,向水中加入硝酸钾 第5题图 5.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变 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 图标上b~c段质量增加的原因是Zn与Cu(NO3)2溶液反应

201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第5课时-身边的化学物质(3)

201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第5课时-身边的化学物质(3)

201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身边的化学物质(3) 第5课时自然界中的水 【课时目标】 1.了解电解水实验,能利用水的分解和合成反应来分析水的组成。 2.知道天然水、自来水、饮用水、矿泉水和蒸馏水的区别,认识硬水组成及其危害.会区别硬水与软水。 3.了解造成水污染的因素,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常用的净水方法,认识活性炭和明矾的净水作用。 4.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5.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了解点燃或加热氢气前验纯的原因及验纯的方法。 【自主复习】 1.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矿泉水等天然水都不是_______物,部分天然水常呈浑浊状。2.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根据图示填写 2

下列空格。 (1)试管a中是_______气,试管b中是_______气,为检验a、b试管中的气体,从水槽中取出试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际操作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这是为了_______。 (3)理论上a和b两支试管内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但在实验中常发现两者的体积比大于该比值,你猜想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为_______。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反应。实验得出有关水的组成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3.进行以下实验:①点燃导管内纯净的氢气; ②在氢气火焰上方罩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 3

4

浅谈中考化学高效复习策略

浅谈中考化学高效复习策略 姜堰市桥头初级中学戴玉萍 [摘要]初中化学不仅需要记忆的东西多,而且需要理解、归纳综合的也比较多。化学复习课,不仅有大量的琐碎知识点要学生去记,更重要的是在熟记的基础上还要去灵活运用;如何在复习课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从而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科学高效的复习是关键。 关键词:中考化学高效复习策略 在新课标和“五严”的双重作用下,传统教学、复习模式已经行不通,所以面对中考复习许多老师经常发出这样的感叹:复习课真难上,尤其是而且化学复习课既不象授新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象习题课那样有“成功感”,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提高。如何在复习课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从而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科学高效的复习是关键,下面结合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就中考化学高效复习模式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复习的主体 “学生的发展是一切的根本,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去学”这句话对于中考化学复习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化学中考已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知识型”更注重的是“知识——能力型”,而且越来越倾向于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此,在中考化学复习中,我们不能只让学生去熟记基础知识,更应注重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到具体的复习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现实中很多老师还是采取传统的灌输模式把学生当“电脑”,自己在复习教学处于绝对的核心位置,将最大量的、既成系统的知识程式化的传输给学生,致使部分学生成了储藏知识的“硬盘”。这种复习教学模式不仅我们教师自己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而且最终的成效也并不是很理想。从以学生为本的角度来看,中考复习的核心是初三学生,老师在这一特定过程的作用是引导、指导和辅导。因此,在备考复习中教师必须摈弃多年来习以为常的“讲练考”的复习模式,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复习的主人。例如,我在任教的初三(2)班进行化学实验基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与金属材料(2013年版)

金属与金属材料复习学案 包括 和 ) ▲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要考虑 、 、 是否美观 、是否便利、等多种因素。 2、合金: ⑴定义:在金属中 某些金属(或 )形成的具有 特征的物质。 ⑵合金与组成它们的金属性质比较(存在差异,体现优异)。 合金比纯金属的颜色鲜艳,硬度比各成分 ,熔点比各成分 ,抗腐蚀性 。 ■钛和钛合金: ⑴熔点高、密度小 优点 ⑵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⑶抗腐蚀性能好

⑴非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如 ⑵金属单质+酸→盐+ H 2↑:如 新盐:如 K Ca 2、应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⑴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 ⑵位于 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 (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⑶位于 的金属能把位于 的金属从它们的 中置换出来。(除K 、Ca 、Na ) 【巧学妙记】判断口诀:越在前面越活泼,氢前金属置换氢;金属之间可互换,前换后、盐可溶。 “盐溶液”切记要写上“溶液”两个字! 红色粉末逐渐变 ,澄清石灰水变 。 ⑴先通CO ,再加热;实验完毕,先熄灯,继续通CO 至冷却。 ⑵尾气处理:烧掉或用气球收集,防止未反应的CO 污染空气。 18 = ×100% =1-杂质的质量分数 ★关键:将混合物转化为 物的质量 4、铁的锈蚀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 、 纯净物质量 混合物质量

②表面涂 :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③改变内部结构:如制成合金。 5、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①防止金属 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②回收利用 金属 ③合理开采 ④寻找金属的 品 【考点新突破】 例题1:下列常见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 、不锈钢 B 、玻璃钢 C 、大理石 D 、“塑料王”聚四氟乙烯 例题2: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 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图合理的是 ( ) 例题3:钢铁工业是国家工业的基础。铁矿石的冶炼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赤铁矿冶炼的主要反应原理是:3CO + Fe 2O 3 高温 2Fe + 3CO 2。某钢铁厂现要冶炼560吨的铁,理论上需要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多少吨? 【中考练兵场】 A B . . A .铁有良好的导热性,常用来制作炊具 B .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潮湿的空气中不会生锈 C .废旧电池中汞的回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 .铝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可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3.小雯的妈妈买了一条黄金项链,小雯想通过实验探究这条黄金项链是否为锌铜合金制成的仿制品,她不能选用的试剂是( ) A .AlCl 3溶液 B .Cu(NO 3) 2 溶液 C .H 2SO 4溶液 D .AgNO 3溶液 4.下列表示错误的是( ) A .银铜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 .物质形成溶液的pH C .据含碳量分为生铁和钢 D .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 5.已知某金属M 可能是铝、铁、锌中的一种,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将该金属放入氯化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它表面一定会附上红色物质 B .若将该金属放入氯化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一定会增加 C .若将该金属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 一定增大 D .若将该金属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一定有气泡产生 6.有等质量的A 、B 两金属,相对原子质量Ar (A )<Ar (B ),将A 放入质量分数为15%的稀硫酸中,B 放入质量分数为 15%的稀盐酸中,在反应中A 、B 均为正二价,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产生氢气的速率A <B B .反应后A 、B 一定都有剩余 C .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质量一定不相等 D .消耗B 的质量一定小于A 的质量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策略

化学 顾太明: 学大个性化教育研究院化学教研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初中化学教研组组长。具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教学中秉承“因材施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中央电视台中学生频道特邀兼职教师,学大全国十佳教师。 一、明确中考的主要要求 二、把握中考复习的主要环节 三、中考化学试卷的解答要领 四、中考化学冲刺阶段注重整理和思考

中考复习策略 中考渐近,做好最后阶段的化学复习,对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情绪都难免焦灼与忐忑,都在想着各科的“法子”,寻找着各科的“捷径”,以便能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各学科复习的基本方法都大致相同,但又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各有“巧妙”不同。现就初中化学如何进行考前复习提几点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一、明确中考的主要要求 明确要求就是要看准方向,关注中考化学考试说明变化,把握复习的深度难度,增强复习的效率。2012年的考试说明与2011年的考试说明相比,考试性质、考试方式、试卷结构、以及考试内容要求,基本上都没有变化。从中我们体会到以下三点: 1. 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是中考要求的“支撑点”。 中考试卷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属于水平考试,因此,必然具有明显的基础性。基础题一般占60%左右,许多稳定的考点带有明显的基础性。 2. 领会层次要求是提高复习效率的“着力点”。 《课标》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依据,也是同学们中考复习的基础依据。《考试说明》中每一章的“知识能力要求”已将其进一步明确,它实际上就是每个知识点应该达到的“程度”。 3. 适应发展是决定中考复习质量的“关键点”。 中考试题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发展性。某些考点将随着当年考试要求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如:基本概念的死记硬背进一步淡化;化学计算在降低计算难度的同时对思维能力的要求

201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的资料

201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的资料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区别: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区别:看化学式是不是只有一种元素符号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 (单位为“1”,省略不写) 原子核 原子 核外电子(—) 中子(0) 质子(+) 注: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阴离子 原子 得e 失e 失e 得e

2013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

2013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 【知识导图】 [解读考点] 本专题学习的重点是掌握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和酸的通性,掌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和碱的通性,掌握常见盐的化学性质及用途,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出题形式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计算题,近几年出现了开放性试题、知识迁移题、学科综合题、新情景题等。新课标对该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如下: 1.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常见的酸(盐酸、硫酸等)、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都是在化学实验或化工生产中常用的重要的酸、碱。 2.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尤其要会稀释浓硫酸。

3.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对该知识点的考查,通常从雨水、土壤pH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酸碱性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多角度进行变化,目的之一是对基础知识进行考查,其二是为了增强环境意识,用理论知识解答实际问题,解题时要熟练领会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当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溶液呈酸性;pH>7时,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越小,酸性越强。 4.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5.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并能对各类化肥加以鉴别。 6.理解复分解反应 以复分解反应为主线,常考查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物质或离子的共存,或以工业生产为背景,处理工业废水,甚至要求进行框图推断。解题时,首先要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并趋于完成的条件,以酸、碱、盐溶解性表作为依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两种物质在溶液中互相交换离子,交换离子后生成物如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有沉淀生成,②有气体放出,③有水生成,则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一般是指酸、碱、盐之间在溶液里进行的反应,对反应物而言,还要注意:①酸和盐反应中,盐可以不溶于水,但一定要溶于酸; ②碱和盐、盐和盐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碱和盐都要是可溶的,否则无法交换离子;③酸和碱 反应中,一般强酸(HCl、H 2SO 4 、HNO 3 )与所有的碱都能反应,因为有水生成。另外,NaNO 3 、 HNO 3 在溶液中一般不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因为与其他物质交换成分后无沉淀析出。 [洞察考向] 1.常见酸、碱的性质与用途;应用与环保的关系;酸、碱的俗名、化学式、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同酸、碱的区别,由酸、碱通性到其他未学习过的酸、碱性质的迁移推理以及相关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都是考查热点。 2.溶液酸碱性及其强弱是该物质溶液的重要性质,对生产、生活、科研影响很大。pH 不仅能表示溶液酸碱性而且还能表示其强弱——酸碱度。因此,考查热点有:(1)pH的意义与溶液酸碱性及其强弱的判断。 (2)各种因素引起溶液pH的变化趋势的判断以及运用函数图像表示各种因素与pH变化关系的分析。 (3)pH在生产、生活、科研中的实际应用。 3.常见的盐往往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关系更加密切,了解它们的性质和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十分重要,以及在生活、生产中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它们、选择它们都是重要的。因此,与这些相关的内容都是考查热点。 4.盐是自然界中种类最多的化合物,它们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酸、碱等许多物质

201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第13课时-金属的冶炼与利用(2)

201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第13课时-金属的冶炼与利用(2)

201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金属的冶炼与利用(2) 第13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 【课时目标】 1.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能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对常见金属能否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和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能根据有关的实验现象判断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能设计实验验证不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4.能正确分析金属与盐溶液(或酸、盐混合溶液)混合经充分反应、过滤后所得固体的成分及滤液中的金属离子。 【自主复习】 1.金属单质与酸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可说明金属的活动性_______;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也能说明金属的活动性_______;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有没有单质存在,也可说明金属的活动性_______。 2

2.默写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_______、Sn、Pb、(H)、_______、Pt、Au(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3.写出金属与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钾、钙、钠等非常活泼的金属除外。5.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镁和稀硫酸:______________。 (2)铝和稀盐酸:______________。 (3)铁和稀盐酸:______________。 (4)铁和硫酸铜溶液:______________。 (5)铜和硝酸银溶液:______________。 注意:铁与酸或盐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盐。 6.能置换出酸中氢的金属活动性比氢 3

中考化学实验设计的复习策略

中考化学实验设计的复习策略 在中考中,试验设计与实验探究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探究性试题一般以研究性小课题作为试题的内容和研究对象,以实验为研究手段,模拟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课试题展开研究。试题通常按问题情景、知识视野和探究过程构建。此类试题往往具有三个特征:开放性(体现在探究主题视角的多样性、探究过程或研究手段的多样性以及研究结果表述的多样性)、过程性(探究过程强调模拟科学研究过程,对课题实行猜想与假设、研究与论证、评价与应用等)和综合性(综合使用学科内和学科间知识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和解决探究的问题) 实验设计与探究题的命题热点主要有: 1、利用给出的一些装好药品的单个实验装置,要求根据实验目的连接仪器、叙述现象、说明理由,或要求根据实验现象和物质的性质判断物质和化学反应。 2 、给出部分实验环节,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完整的实验或补全部分实验步骤。 3、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实行的条件,选择适当的药品、仪器(或使用指定的仪器)完成次指定的实验操作。 4、利用限定的仪器装置、药品,融气体制备、除杂、收集、检验等设计操作程序、仪器连接、定量计算于一体。考查学生设计实验、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水平。 5、针对题目所给出的小题目,自主设计探究方案;针对题目所

给的情景,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或猜想,并设计方案对该问题或猜想实行探究;对题目所给的探究方案或猜想实行改进或评价;从探究过程中得到有用的启示或将探究的结论推广与应用。 解答实验方案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是: 明确目的原理,即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弄清题目所给的新信息。 选择仪器药品,即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 设计实验步骤,即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 记录现象数据,即全面而准确地及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 分析得出结论,即根据实验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度析、计算、图表、推理等处理,得出准确结论。 解答探究性试题的一般思路是: 分析题给信息,即认真读题,理解题目所给的明确的信息,挖掘题目中隐含的信息。 提出合理假设,即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基础上分析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尽可能多的有一定依据的合理的假设。 设计实验验证,记在假设和猜想的基础上,合理应用知识与技能、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思路与方法指定研究计划、展开研究并科学合理地进行观察与记录、收集证据、对比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2013年中考化学要点复习(打印版)

2013年中考化学要点复习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 物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 物质种类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质纯净物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 碱 化合物 有机物盐 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 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 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

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打印版)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区别:看化学式是不是只有一种元素符号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女口:Q是单质,CO是化合物 化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鶯物成的式子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厂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单位为“1” ,省略不量-= 写) 爭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 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 团4E -- —< --- - 质子(+)------ 扌------ A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核 中子(0) 原子注: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 得e 得e 原子、离子的关系:阴离子原子阳离子 失e 失e 基本概念: 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力区别: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 、 化学性质: 5、6、成纯净物: 混合物: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 7 、 兀素: 8 、 原子: 9、分子: ,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 区别:在化学变化: 中, 中不可再分 是否可以再分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1、12、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与材料(2013年版)

化合物 (CO 、CO 2、H 2CO 碳酸盐除外)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如甲烷 、酒精 、葡萄糖 等 有机 化合物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如: 班级 姓名 学号 使用时间:2013年 月 日 计划 专题四 化学与社会发展 4.2化学与材料(2013年版) 【 →热 性 →热 性 ●有机合成材料: 特点:强度高、 好、耐磨和耐 腐蚀,但吸水性和 较差。 合成纤维 棉、毛、合成纤维的鉴别:燃烧法 应用: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混纺,使衣服既 又不易褶皱。 加热法 塑料 应用:用途非常广泛(最常见两种塑料: &聚氯乙烯) 有机合 白色污染的形成和防治措施:废弃塑料,“减少、 、新型、回收” 成材料 特点:高弹性、 性、耐油耐 、不易老化等。 合成橡胶 应用: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国防、交通和日常生活 发展前景:高分子分离膜、导电塑料、医用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碳纤维&玻璃钢

■使用合成材料的利弊:“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⑴危害: ①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 ②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③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⑵解决途径 ①使用塑料制品。(现实中有哪些具体措施?); ②利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④各种废弃塑料。(废弃塑料的回收存在什么样的障碍?当前有什么较好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⑶塑料的分类是回收和再利用的一大障碍 【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解决。 ()①家用保鲜袋;②不锈钢;③淀粉;④尼龙布;⑤汽车轮胎 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③⑤D.只有①⑤ [分析]不锈钢不属于有机物;淀粉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不是合成材料;家用保鲜袋、尼龙布、汽车轮胎都是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 [解答]A [评析]要注意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合成材料。 例题2:目前,我国急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指( ) A.冶炼中的白色烟尘B.石灰窑的白色粉末C.聚乙烯等塑料垃圾D.废弃橡胶制品[分析]“白色污染”主要是指由废弃塑料带来的环境污染,废弃橡胶制品不属于“白色污染”。 [解答]C [评析]本题是“白色污染”的来源知识。 【中考练兵场】(总分53,自我测试分,正确率百分比%) B D 6105n A.纤维素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B.棉线与羊毛线可用燃烧的方法区别 C.纤维素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6︰10︰5 D.棉花属于合成纤维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填空全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及绪言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以及的科学。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变化前后是否有生成。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化学变化的本质是________ 。(b级) 3、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需要通过表现出来。 4、物质的性质一般描述为某物质“能”“会”“易”等。 5、物理性质包括、、、、、、、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 导热性等;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支持燃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腐蚀性、脱水性等。(b级) 6、化学发展史:①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建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②门捷列夫发现的_____________并编制出,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7、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有;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1)光合作用(2)高炉炼铁(3)家庭自制冰块(4)牛奶变酸(5)粮食酿酒(6)钢铁生锈(7)湿衣服凉干(8)白磷自燃(9)火药爆炸(10)CO2通入澄清石灰水(11) 工业制氧 (12) 煤气中毒 (13) 矿石粉碎 (14) 汽油挥发 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化学学习的特点:“三关注”即、、。 2、科学探究要素(或步骤)。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 药品的取用(b级) 1、实验室里的药品,很多是,,或。使用时应注意安全。 2、实验剩余药品既不能,也不能随意,更不能,要放在。 3、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固体只需。 4、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取用块状药品一般用。而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一般用和。用量 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视线要与筒内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 5、把块状固体放入容器要做到“一,二,三。”倒取液体时要做到“一_ ,二,三。” 6、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俯视,其读数比实际体积会 (填“偏大”或“偏小”) (二) 托盘天平的使用: 1、检查天平游码是否在,然后将天平。 2、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盘,砝码放在盘。取用砝码要使用,先加质量_____的砝码,再加质量的砝码, 最后移动,直到天平平衡。 3、注意:称量干燥固体药品时,在两边托盘上放相同质量的纸,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________里称量。 4、使用完毕,把砝码放回,游码归零。 5、某同学用天平称量物品时,将称量物放在右盘,左盘砝码重25g,游码重3g,则物品的实际重量为 g。 (三) 连接仪器装置注意做到先湿润,然后慢慢转动。 (四)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应放在实验的第__ _ 步。 2、操作方法:先把导管一端浸在水中,用手近握仪器观察水中的导管口__ ___,松开手后看观察导管内是否_ _ ___。(也可用酒精灯加热或用别的方法) (五) 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 (1) 酒精灯的火焰可分为、、三部分。其中温度最高,加热时一般用加热。 (2) 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3)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绝对禁止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引燃另一个酒精灯; 用完酒精灯后,要用盖灭,禁止用嘴吹灭。 2、给物质加热:(1)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等,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等, 量筒、漏斗等 (能否)用来加热。 (2) 加热时保持外壁干燥,加热前先,防止骤冷骤热,炸裂仪器。 (3) 用试管加热时,装液量不能超过容积的。用试管给固体加热时,注意试管口_____倾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