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起专《法理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高起专《法理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高起专《法理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高起专《法理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法理学》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马克思主义法学诞生的标志是马克思,恩格斯两位科学巨人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2. 率先提出公法与私法划分学说的是(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

3.一个国家的有关法律的学科体系为(法学体系)。

4.法的最高任务是(维护统治阶级意志)。

5. 概念是认识之网上的(纽结).

6. 法律关系作为专门概念存在是到(19世纪).

7. 权利滥用指定于法国的(〈〈人权宣言〉〉).

8. 1215年的英国大宪章是正当程序的(原则源头).

9. 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剥削阶级类型法是(奴隶制的法律制度).

10.古代西方世界法律制度发展的顶峰是(古罗马).

11. 法制运转机智和运转环节的全系统为(法制体系).

12. 法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被转化为现实是( 法的实现).

13. 多数国家行使公布法的权力是(国家元首)。

14. 在常委会公报上刊登的法律文本的(标准文本).

15. 在中国行使公布法律权的是( 国家主席).

16.具有不同职权管辖范围的行政机关社会组织执行法律所构成的和谐整体为(执法体系)。

17.实现政府职能最主要最重要的手段是(执法)。

18. 享有国家司法权能依法处理案件的专门组织机构所构造的体系为(司法体系).

19. 一国不同种类的法律监督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是(法律监督体系)。

20. 我国的律师组织是(中华全国律师协会)。

21.法律人材娴熟运用法律术语和法学术语进行观察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是(法律职业的语言特征)。

22.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是(归纳推理)。

23.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情况下比照相应的法律规定加以处理的推理形式为(类比推理)。

24.从一般的法律规定到个别特殊行为的推理是(演绎推理)。

25.专指国家立法机关对法律进行的解释是(立法解释)

二.单项选择题

1.据考证汉语中的法理学一词来自于(B )。

A.英语B.日语C.法语D.德语

2.下列哪一项是以法的创制和适用范围为标准对法所做的分类(A )。A.国内法与国际法B.成文法与不成文法C.一般法与个别法D.根本法与普通法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依概念涉及的内容所进行的分类(D )。

A.涉人B.涉事C.涉物D.涉证据

4.下列哪些是属于涉人的概念(B).

A.物B.法官C.故意D.代理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律概念具有的功能(C).

A.认识功能B.表达功能C.评价功能D.改进法律提高法律科学化程度功能

6.下列哪一项属于按原则产生的基础不同所进行的分类(B).A.基本原则具体原则B.政策原则公理原则C.实体原则程序原则D.一般原则特殊原则

7.从法律规则的强制程度上可将它划分为(D).

A.确定性B.禁止性C.允许性D.指导性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律行为(C).

A.社会意义B.法律性C.正确性D.为人意志控制

9.根据权利义务之间的因果关系可分为(C).

A.一般权利义务B.特殊权利义务C.第一性权利义务D.普通权利义务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D).

A.人身B.精神产品C.行为D.精神

11.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为(A)

A.权利能力B.教育能力C.工作能力D.领导能力

12.第一次对法律关系作理论阐述的法律家是(A).

A.萨维尼B.柏拉图C.卢梭D.阿奎纳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认定归结法律责任应遵循的原则(D).A.责任法定B.责任自负 C. 罪责相当D.数罪并罚

14.正式出现现代所说的“正当程序的条款”是在(B).A.1215年B.1354年C.1276年D.1219年

1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法律制度特征(A).

A.政策与道德的统一B.阶级性与人民性统一C.一国两制统一D.国情与公理统一

1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特征(D).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契约自由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诚实信用

1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封建制法的特点(A )。

A.否认人的法律人格B.封建等级森严C.维护专制王权D.肯定人身依附

1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两大法系的区别().

A.法律渊源不同B.法律结构不同C.诉讼程序不同D.强制程度不同

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世界法制现代化的基本模式(C).

A.内发型B.外发型C.国际型D.混合型

三.多选题

1. 下列哪几项属于法理学的特征(ABD ).

A. 一般理论

B. 基础理论

C.重要理论

D.方法论

2. 下列哪些不属于法的特殊分类( CD ).

A.公法与私法

B.普通法与衡平法

C.一般法与特别法

D.根本法与普通法3.下列哪些是属于涉人的概念(AB).

A.公民

B.法官

C.故意

D.代理

4. 各国法的对象效力所实行的原则大体有(ABCD ).

A. 属人原则

B. 属地原则

C.保护原则

D.综合原则

5. 法律规则的特点为( ABC ).

A.微观指导

B.可操作性强

C.确定性程度高

D.权威性

6.从法律规则的形式上特征上可将它分为(AB).

A.规范性

B.标准性

C.确定性

D.选择性

7. 从法律规则的内容上可将他分为(ABC ).

A. 授权性

B. 义务性

C.权义复合性

D.标准性

8.法律行为构成的客观要件为(ABC).

A.外在行动

B.行为方式

C.具有法律意义结果

D.具有社会意义9.判断法律行为结果的标准是(AB).

A.行为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

B.行为结果从法律角度进行评价

C.参考与时间空间相关的行为

D.行为方式

10.法律行为构成的主观要件(C).

A.行为手段

B.行为方式

C.行为意思

D.行为任职

11.世界各国的法律一般将公民行为能力划分为(ABC).

A.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人

B.限制的民事行为能力人

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D.部分的民事行为能力人

12.法律事实的种类为(AB).

A.法律事件

B.法律行为

C.行为方式

D.行为手段

四.名词解释

1.法学体系

指一个国家的有关法律的学科体系,它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具有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属性。

2.构成性规则

组织人们按规则规定的行为去活动的规则,从逻辑上讲规则所制定的行为在逻辑上依赖规则本身。

3.授权性规则

指示人们可以作为,不作为或要求别人作为,不作为的规则。

4.调整性规则

对已有行为方式进行调整的规则,它的功能在于控制行为。

5.法律体系

只有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统一整体。

6.法律行为的确认

由法律规定的机关或个人审查在形式上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是否具有法律意义和效力,并给予法律上的认定。

7.法的效力

各种法的约束力的通称。凡具有法的约束力的事务具有法的效力。

8.责任能力

违法者应对自己出于自由意志做出的违法行为负责。

9.行政责任

因违反行政法律或因行政法规定的事由而应当承担的法定的不利后果。

10. 违宪责任

因违返宪法而应承担的法定的不利后果。

11. 民事制裁

依照民事法律规定对责任主体以其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措施,通常是由侵权或违约引起的,主要包括在国家强制下支付违约金或赔偿等。12.行政制裁

依照行政法律规定对责任主体以其所应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措施,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处分。

13.违宪制裁

依照宪法的规定对责任主体依其所应承担的违宪责任而实施的一种强制措施。五.简答题

1.作为一门系统科学的法学对其研究对象进行全方位研究的具体内容.

(1)既要对法进行历史性研究——考察研究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又要对法进行共时性研究——比较研究各种不同的法律制度,它们的性质、特点以及它们相互关系。

(2)既要研究法的内在方面——法的内部联系和调整机制,又要研究法的外部方面——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联系,区别,相互作用。

(3)研究法律规范、法律关系和法律体系的内容和结构及法律关系要素,又要研究法的实际效力、效果、作用、价值。

总之凡属于法有关的问题和现象都在法学研究范围之内。

2.中国法对外国人的适用内容?

(1)在中国领域内的外国人如果是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或法有另外规定的,一般不适用中国法。这些人包括驻中国的外国使节、来访的国家元首和国家政要,以及这些人的配偶、未成年的儿子和未婚女儿,其它外国人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一般适用中国法。

(2)中国领域外的外国人对中国或中国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犯罪的,按中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型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适用中国刑法规定,但按犯罪地的法不受处罚的除外。

3.法律概念具有的功能?

(1)表达功能

(2)认识功能

(3)改进法律、提高法律科学化程度的功能

4.法律原则功能的主要表现?

(1)为法律规则和概念提供基础或出发点,对法律的制度具有指导意义,对理解法律规则也有指导意义。

(2)直接作为审判依据。

(3)法律原则可以作为疑难案件的断案依据,已纠正严格执行实在法可能带来的不公。

5.举例说明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主要有三要素说和二要素说:

三要素说占主导地位,由法律规则的假定、处理、制裁构成。

二要素说世上世纪90年代在批评三要素说的基础上星期的一种新的学说,将法律规则的结构分为行为模式、法律后果两部分。

6.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

(1)以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划分。

(2)以法律规范的调整方法划分。

7.法律行为的特征?

(1)法律行为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

(2)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性。

(3)法律行为是能够为人们的意志所控制的行为,具有意志性。

8.法律关系客体的特征?

三个最低限度的特征:

(1)它必须是对主体的“有用之物”,而且围绕着、针对着它可能发生利益冲突,因此需要对之作出利益界定及权利义务的分界,明确其所属所归。

(2)它必须是人类能够控制或部分控制的“为我之物”。

(3)它必须是独立于主体的“自在之物”。

9.法律关系客体的物与物理意义上的物联系区别?

它不仅具有物理属性,而且应具有法律属性。

10. 权利与义务的守恒定律?

该定律表现为权利义务在不同关系中的三大比例关系:

(1)在权利义务总量不变的前提下,私权利义务与公权利义务间成反比例关系。

(2)私权利主体间的权利义务成等比例关系。

(3)权力义务相对于一国经济、社会文化及民主的状况成正比例关系。

11、权利与义务的相互关系?

(1) 权利义务的对立统一。

(2)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一社会的权力总量与义务总量的等式关系。

(3) 权利义务关系是价值的一致性与功能的互补性。

(4) 权利义务守恒定律关系。

12.责罚相当原则的具体内容?

(1)法律责任的性质与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性质相适应。

(2)法律责任的种类和轻重与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具体情节相适应。

(3)法律责任的轻重与种类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相适应。

13.法律程序的特征

(1)法律程序是针对特定的行为而作出要求的。

(2)法律程序是由时间要求和空间要求构成的。

(3)法律程序具有形式性。

14.法律程序对法律适用的作用

(1)法律程序是约束适用法律者的权利的重要机制。

(2)法律程序是进行理性选择的有效措施。

(3)法律程序是法律适用结论妥当性的前提。

六.论述题

1.试述法的本质

法的本质归结为两方面:

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1)法是“意志”的体现或反映。法是人们有意识活动的产物,因此法是意志的体现或反映。

(2)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应。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应。法所反映的意志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即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

(4)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统治阶级的意志只有表现为国家有权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才具有法的效力。

2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培植了人们的法律需要,同时又决定着法的本质。

2.试述法的局限性.

法是人制定的,使立法者主观意志的反应,因而法能否反映客观规律取决于人们对规律的认识程度和尊重程度,而人们认识受到许多限制,不但常受科学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且也受客观过程的发展及表现程度限制。在阶级对立社会中受统治阶级狭隘私利的限制,根据偏差或错误地认识制的法,必定有局限性。3.试述法制改革对法律发展的意义.

就法律发展,法律继承和法律移植的确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法律发展仅靠法律继承和法律移植又是不够的,法制改革对于法律发展同样意义重大:

(1) 法律继承是“古为今用”,法律移植是“洋为中用”,它们都以既有为前提。而我们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和法律事务是古人和外国人未曾遇到甚至不会想到的,这使得我们即无处进行法律继承,也无可进行法律移植。

(2) 法律继承可以是一国现行法律制度保持与本民族法制文明的历史连续性,使新的法律制度在既往法制文明的基础上高起点进步。法律移植可以使一国法律体系在引进国外法、吸收先进法律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与世界法律同步发展。但它们均解决不了法律制度的创新问题。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法律制度创新要靠法制改革。

(3) 法律发展有质变和量变两种基本模式,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既有一定经济基础和阶级关系所决定的新的法律上层建筑取代旧的法律上层建筑,属于质变;法律的继承、移植和改革则属于量变。但是,法制改革这种量变于那种缓慢的、渐进的、不知不觉地演化不同,它是量变中的突变和巨变,是某一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的创新和重构,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律制度的变迁,他在法律发展中的意义是法律继承和法律移植无法代替的。

(4) 法制改革也是法律继承和法律移植的前提。因为只有通过法制改革,突破旧的法律体系,破除落后的法律观念,才能为继承和吸收人类法制文明的成果创造结构前提和思想基础;没有法制改革,法律继承和法律移植就无从谈起。(5) 法律继承和法律移植的着眼点在于健全或完善现行法律制度,属于法律的外在输入;法制改革的着眼点在于法律制度或法律体系的更新和重构,属于法律的内在成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呼唤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的今天,法制改革的作用和意义更为突出。

4.试述法律制度的整体有效性

当代中国法律制度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具有整体有效性:

(1)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它的阶级性是通过对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利益加以确认而表现出来的。

(2)国际意志与客观规律的统一。国家意志和客观规律就能够始终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保持一种实质的动态性统一。

(3)权力确认与权利保障的统一。

(4)强制实施与自觉遵守的统一。

(5)一国与两制的统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两种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并存,这是当代中国法律制度的最具独特性的重要特征。(6)国情与公理的统一。中国法律制度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必须把反映国情和反映现代法制公里统一起来。

5.试述当代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

1立法的法制原则:

(1)一切立法权的存在和行使都有法的根据,立法活动的绝大多数环节都依法运行,立法主体进行活动,其行为应依法为规范,行使法定职权,履行法定职责。

(2)规范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的法,应充分反映人们的意愿,有利于立法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保障人类的各种基本权利。

(3)关于立法方面的法,在立法活动中具有最高地位和权威,获得普遍服从,任何立法主体违反了它都要受到应有的追究。

2立法的民主原则:

(1)立法主体具有广泛性。

(2)立法内容具有人民性,以维护人民的利益为宗旨,注意确认和保障人民的权利。

(3)立法活动过程和立法程序具有民主性,在立法过程中贯彻群众路线。

3立法的科学原则:

(1)需要实现立法观念的科学化、现代化。

(2)需要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3)更具直接意义的是要解决方法策略和其他技术问题。

《法理学》练习题二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法律形式合理性与法律的价值合理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二律背反”现象). 2.利益来源于对资源的(控制)

3.人对资源控制的不同导致了(利益差别)。

4.利益主体的多元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

5.法对利益的调整机制具体表现为表达利益要求平衡利益冲突和(重整利益格局)。

6.利益差别构成了利益冲突的(基本原因)。

7.普遍的公共利益总和构成(政治国家)。

8.个人利益是利益动力结构的(原始细胞)

9.人权是人的利益的(体现)。

10.冲突是危害秩序的(根源)。

11.自由是人的潜在能力的(外在化)。

12.自由是人类发展的(助动力)。

13.马克思主义法学首次揭示了法与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

14. 货币得到普遍发展是在(奴隶社会)。

15.在发展社会财富面前公平应退居(次要地位)。

16. 首次提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是( 2004年初的《宪法修正案》). 17.现代国家之间只有永久的(利益)。

18.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是民主政治的(最高类型)。

19.政党在政治生活中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做出的政治决策是(政策)。20.暴政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顶端)。

21.中国共产党应构成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领导力量)。

22.曾是我国政治体制运行中的一大弊端是(以党代法)。

23.人类文明的标志就是尊重和保障(人权)。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的生成特征(A).

A.强制性B.社会性C.过程性D.意志性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的实现的基本形式(D).

A.遵守B.执行C.适用D.不作为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立法的外延(B).

A.历史的范畴B.严格的程序C.国情的产物D.种类的多样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立法体制的构成要素(B).

A.权限的体系和制度B.监督的体系和制度C.运行的体系和制度D.载体的体系和制度

5.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A )。

A.法治原则B.诚实原则C.守信原则D.市场原则

6.守法的内容为(B).

A.调整不法行为B.行使法律权利C.遵守法律规定D.适用法律规范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行政执法的主体范围(C)

A.工商行政执法B.土地行政执法C.刑事案件执法D.审计行政执法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执法的原则(B).

A.合法性原则B.程序性原则C.合理性原则D.效率性原则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检查院的职权(C).

A.对刑事案件提起公诉B.支持上诉C.对审判监督D.审理重大案件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司法的特点(C).

A.职权法定B.程序法定C.单方意志D.裁决权威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司法主体的特征(B).

A.主体法定B.自由裁量权C.权利行使独立D.活动程序性1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司法的基本要求(C).

A.正确B.合法C.诚信D.及时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社会监督的特点(D).

A.广泛性B.启动性C.标识性D.法定性

1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律监督的原则(C).

A.合法性原则B.民主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程序性原则1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国家监督特点(B).

A.法定性B.国家意志性C.直接效力性D.严格程序性

1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社会监督(A)

A.人大常委会监督B.公民直接监督C.政治监督D.社会组织监督1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律监督的构成要素(D).

A.监督主体B.监督对象C.监督内容D.监督体系

18.法律职业的话语特点是(C?).

A.感性化B.情绪化C.专业化D.常识化

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律职业的特征(A).

A.法律职业的正义性B.法律职业的技能性C.法律职业的伦理性D.法律职业的准入性

2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律解释的基本原则(B).

A.合法性原则B.理性原则C.法制统一原则D.历史与现实相统一原则

2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律的正式解释(D)

A.立法解释B.行政解释C.司法解释D.语法解释

22.据说所有较大型国家都有一所法科大学是在(A?).

A.13世纪末B.13世纪C.13世纪初D.14世纪

23.法的目的价值的重要属性是(B).

A.单一性B.有序性C.灵活性D.稳定性

2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律传统社会价值的意义(D).

A.凝聚的功能B.规范的功能C.评价的功能D.民主的功能2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对秩序的维护作用(D).

A.维护统治秩序B.维护权力运行C.维护生活秩序D.维护团结2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对生活秩序所起的作用(D).

A.设定权利义务B.增强安全感C.文明解决纠纷D.权威解释制度2 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在宏观调空中具有特殊作用(C)

A.引导作用B.促进作用C.教育作用D.保障作用

2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与政策的区别(A).

A.两者使命不同B.反映的内容不同C.实施的范围不同D.反映的意志不同

2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政治文明的要件(D).

A.政治理念B.政治制度C.政治秩序D.政治纲领

3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科学与技术的区别(B).

A.所属领域不同B.对人们的激励效果不同C.出发点目的不同D.预测可能性不同

三.多选题

1.按照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可分为(CD).

A.单向性

B.多向性

C.纵向性

D.横向性

2.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需具备最主要的条件是(AB).

A.法律规范

B.法律事实

C.法律行为

D. 法律事件

3.免责的方式可分为(ABCD).

A.时效免则

B. 不诉免则

C. 自首免则

D. 人道免则

4.法律责任的分类为(ABCD).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D.违宪责任

5.法律程序的特征为(ACD).

A.行为的特定性

B. 行为方式

C. 时间空间性

D. 形式性

6.法律程序对法律行为的调整方式是(ABCD).

A.抑制

B.导向

C.分工

D.缓解

7.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区别(ABCD).

A.法律渊源不同

B.法律结构不同

C.法官权限不同

D.诉讼程序不同8.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特征是(ABC).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契约自由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交易安全9.原始社会可分为(AB).

A.原始群时期

B.氏族公社时期

C.胞族时期

D.部落联盟时期

10.法的实现大体经历的过程是(ABCD).

A.法律规范的确立

B.法律事实的出现

C.法律关系的形成

D.权利义务的实现

11.执法的正当程序原则是(ABCD).

A.参与

B.公正

C.诚信

D.理性化

12.下列哪些属于国家监督(BCD).

A.政治监督

B.权力机关监督

C.行政机关监督

D.司法机关监督

13.法律素养中的德包括(AC?).

A.职业道德

B.职业信仰

C.职业技术

D.职业语言

四.名词解释

1、法的生成:是指特定国家的法和法律制度在特定环境与条件下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

2、法的实现:是指法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被转化为现实。

3、立法准备:一般指在提出法案前进行了的立法活动,是为正式立法提供条

件或奠定基础的活动。

4、非强制性执法:是执法的新形式。它的基本含义是指由一定的行政主体依其职责权限,主动发出的,不以强制行政相对方服从、接受为特征的行政行为。也就是,行政机关运用非强制性手段,依法实施行政管理的行为。

5、行政委托:是指行政机关依法把一定的事务委托另一个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办理的行为。

6、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指由国家机构制定和颁布,具有普遍法律效力的文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普遍”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在整个中国领域内;二是在中国特定区域内。

7、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是指采用一定方式,对已经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整理、归纳和加工,使其系统化的活动。

8、法律的移植:指的是“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某种法律规则或制度移植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9、法律职业:是指以律师、法官、检察官为代表的,受过专门的法律专业训练,具有娴熟的法律技能与严格的法律伦理的法律人所构成的自治性共同体。

10、法律观念:

11、民族:

12、生态文明:是指人类作为主体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它表现为人类能够依据规律建立和保证与自然和谐的关系,使人类在这种和谐的关系中存在和发展。

五.简答题

1.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特征?

答: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一个总体特征就是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建立了资本主义的法治国家,这一特征集中体现在下述原则之中,(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二)契约自由原则;(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2.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的特点?

答:第一,一般来说,它是社会自身内部条件的逐步成熟而渐进式发展起来的;第二,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发达是推动内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强大的内在动力;第三,民主代议制政治组织形式的发展成为内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重要支撑力量;第四,法律的形式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互动发展构成了内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运作机理。

3.法律继承的根据和理由?

答:第一,社会生活条件的历史延续性决定了法律继承性的客观存在;

第二,法律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法律发展过程的延续性和继承性;

第三,法律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共同性决定了法律继承的必要性;

第四,法律发展的历史事实也验证了法律的继承性。

4.法律移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答:第一,社会发展和法律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移植的必然性;

第二,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根本特征决定了法律移植的必要性;

第三,法律移植是对外开放的应有内容;

第四,法律移植还是法制现代化的必然需要。

5.中国法制现代化道路的主要特征?

答:从发展阶段来看,由中国特殊的国情条件所制约,中国法制现代化要经历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由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过程,因而是一个漫长的法制变革过程。从动力机制来看,推动中国法制变革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中国社会内部存在着的现代化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所形成的强大合力。

从政治架构来看,法制现代化的过程离不开一定的政治架构的启动。

6.法的实效与法的效果的区别?

答:法的实效侧重于法的实际结果;法的效果侧重评价法对社会的实际影响。法在社会生活中实际得到实施,即会产生实效,都会对社会生活产生或大或小、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然而,即使法的实施的实际结果与立法者的立法意图完全一致,也不一定会产生积极的社会后果,更何况完全与立法意图相一致的法的实际结果是否存在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标准不同,对法的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是不同的。所以,法的实效与法的效果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7.立法的外延?

答:(一)、立法是历史的范畴:立法不是从来就有原,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产生和存在的。(二)立法是国情的产物:不仅每一历史阶段都有独具特色的立法,而且同一历史阶段的不同国家,立法也因国情的不同而有种种差别。(三)立法的种类具有多样化:立法的种类是多样化的。从立法的主体看,有君主立法、代议机关立法、法定立法机关立法、非法定立法机关立法之分。8.守法的状态?

答:守法状态是指守法主体行为的合法程度。包括(一)守法的最低状态:守法的最低状态是不违法犯罪;(二)守法的中层状态:守法的中层状态是依法办事,形成统一的法律秩序;(三)守法的高级状态。守法的高级状态是守法主体不论是外在的行为,还是内在动机都符合法的精神和要求。

9.守法的构成要素?

答:守法包括守法主体、守法范围、守法内容和守法状态等构成要素

守法主体是指一个国家和社会中应当遵守法律的主体即一定守法行为的实施者。守法内容包括履行法律义务和行使法律权利,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守法是履行法律义务和行使法律权利的有机统一。

10.执法的特征?

答:(一)执法的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二)执法的依据的多样性和等级性;(三)执法内容具有广泛性;(四)执法活动具有单方面性;(五)执法活动具有主动性;(六)执法程序具有效率性。

11.司法的特点?

答:(一)职权的法定性:司法享有司法权的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也就是以国家名义行使司法权的活动。

(二)程序的法定性:司法是司法机关严格按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所进行的专门活动,因此,程序性是司法的最重要、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三)裁决的权威性:司法是享有司法权的国家司法机关依靠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以国家的名义运用法律于案件的专门活动。

六.论述题

1.述普法教育的途径.

答:普法教育的有效途径二般来说主要有: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大众传播媒介和司法实践等。

法学教育是培养法律人才的主要途径,法学研究主要是研究法学的理论问题和法律实践问题法学研究的成果特别是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成果,通过各种途径的传播,对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也有相当大的作用,因此,法学研究在普法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普法教育是一种涉及面广,影响力很大的途径。它与其他途径相比,具有广泛性、普遍性、统一性、时效性、生动性等优点,它能够产生迅速而广泛的影响,同时很容易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舆论和气氛,使法制观念潜移默化,深入人心。

现实的教育是最生动实际、最有效的教育,对人们的思想有着最深切的影响。司法机关适用法律、审理案件的过程,就是对当事人和广大公民最好的普法教育。不过这种途径的有效性是建立在严格、公正的司法上。

2.试述司法的基本要求.

答:司法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及时。

(一)正确

正确首先是指各级国家司法机关适用法律时,对案件确认的事实要准确,即对确认的案件事实要清楚,案件证据要确凿可靠,其次是对案件适用法律要正确,即在确认事实清楚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区别刑事、民事、经济、行政案件,分清合法与违法,此案与彼案,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实事求是地加以认定。再次,对案件的处理要正确,审理案件要严格执行法律规定,宽严轻重适度,做到罪刑相当,违法行为与处罚结果相当。

(二)合法

合法是指各级国家司法机关审理案件要合乎法律规定,依法司法,任何机关、组织、个人都不能随意行使司法权。

(三)及时

及时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要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办案质量,及时办案,及时结案。

及时还要求严格按照司法程序的各个环节及诉讼时限的要求办案,不能任意拖延。及时还要求在特殊情况下,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限,保证办案质量,加快办案速度,尽快审结案件。

正确、合法、及时是司法的基本要求,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不可偏废,缺一不可。

3.试试述法律监督体系.

答:法律监督体系,是一国不同种类的法律监督有机结合的统一体。依监督主体不同可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两大系统。

(一)国家监督

所谓国家监督,即由国家机关以国家名义依法定职权和程序进行的具有直接法律效力的监督。特点:法定性;严格程序性;直接效力性。种类:依具体实施监督的机关不同,国家监督又可分为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和司法机关的监督三类。

(二)社会监督

所谓社会监督,即由国家机关以外的政治或社会组织和公民进行的不具有直接法律效力的监督。特点:广泛性;启动性;标识性。社会监督依具体实施监督的主

体不同,可分为政治或社会组织的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和公民的监督。4.试述生态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答:生态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保护自然,促进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们生活、生产模式的改变,提高生活质量;维护生态平等与正义,消除不平等现象。(一)保护自然,促进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求既能满足当代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发展构成危害,因此要保证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护自然,保护可再生性资源不再受破坏,并使受到破坏的尽可能得到恢复;保证非再生性资源受到节制地合理地开发利用,并促进开发和使用新的清洁资源。

保护自然,促进可持续发展,不仅对我们同时代人,也包含对我们的后代,都是一种义务。

(二)促进人们生活、生产模式的改变,提高生活质量

这一原则要求调整和改变人本身的存在方式。这一原则的基础是自然对人类有其承受力的限制,它不可能承受无限多的人口,也不可能承受无节制消耗资源的生活方式。这一原则交体现在涉及人们生活方式和生产模式的法律当中,而不一定有专门的单项法律,但基本制度应当包括城市规划、公共交通的设置及管理、生产生活的能源的种类及消费方式、生产生活中重要的资源消耗性设施、设备的标准以及不同资源消耗的税收和补贴制度等。

(三)维护生态平等与正义,消除不平等现象

这一原则所要解决的是在对于自然方面人们之间的平等关系问题。这一原则要求的是每一个民族,每一区域的民众,在享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同样的权利,作为立法者和环境管理者有义务去保证这种权利的实现。这一原则的内容是与联合国倡导的“为所有人提供有限的资源,而不是为有限的人提供更多的资源(some for all not more for some )”原则要求是一致的。这一原则要消除两方面不平等的现象,一是国际上的不平等,二是国内的不平等。

5.试述科学与法的区别.

答:第一:彻底客观主义的科学立场与合法性优于客观性的法律思维。

科学的使命在于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认识、理解和说明世界,这种彻底的客观主义立场是通过数学方法和观察实验方法来实现的。而法律所面对的社会实践无法用人人认同的“实验”来模拟,也无法使社会历史活动或人的行为在相同条件下复制或重演,更无法用纯粹数学模型解释和解决法律所面对的所有问题。

第二,科学的开拓创新与法律的规则预设、“遵循前例”。

“知识通过批判和创造而增长”,科学的本性在于不断地怀疑、批判、突破和创新以求在最大限度内接近和发现客观真实;而法律特别是司法则通过“因循”和“守旧”而成行,立法上“规则预设”和司法上“遵循前例”是保证法律客观、公正、统一的基本原则。

第三,科学上的无穷探究、反复试错与法律特别是司法的当下、终极解决。

与科学为发现客观真实可反复试错、纠错、无穷探究相比,法律最直接的目的是解纷,而纠纷和争端必须在当下一定时间内解决且应有具有终极性。

第四,科学的“不计利害”与法律的利害计算。

法律代表社会分配利益和负担,如何分配总有一定的利害计算和价值考量。当然,但就科学的本性和精神而言,科学应是求真求实、只问是非、最少利害计算的。

2017司法考试法理学真题

2017 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1[多选题]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①法律重视程序, 不讲效率;②法律调整外在行为,不干预人的思想观念;③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灵活性;④ 法律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④③① B.①④② C.② D.③【答案】CD 【解析】见教材关于法 的局限性的叙述。 2[多选题]下列属于法律意识范畴的是: A.甲打赢官司后一直拿不到赔偿金,认为法院 没什么用 B.乙感到中国的法律越来越不管用了 C.丙以为偷书不算偷,不构成盗窃 罪 D. 丁不知道中国有《对外贸易法》【答案】ABCD 【解析】法律意识是一 种社会意识的一种,是人民关于法和法的现象的思想、观点、心理和知识的总称,主要包括:人们对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的看法,对现行法的理解、解释、态度的情绪,对自己喝他**** 利、义务的认识,对人民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以及人们关于法的知识修养等,故ABCD选项均应入选。 3[多选题]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 .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 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习惯等 B.在我国,宪法、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 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均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 D.根据 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能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答案】ABC 【解 析】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根据民法通则第142条第2款规 定,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 中国声明保留的除外;形式上的法的渊源也就是法的效力渊源, 4[多选题]学生甲和学生乙就法、法律规范的概念展开讨论。学生甲的论点是:①法与法律规范的概念完全相同,因为法的构成要素等同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所有的法和法律规 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表述法和法律规范的文件被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 。学生乙的论点是:①法的要素不能等由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并不是所有的法律都表现为法 律条文形式,但所有的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同一法律规范可以通过一个法律条文来表述,也可以通过若干个法律条文来表述。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 学生甲的论点①和论点② B. 学生甲的论点③和学生乙的论点③ C?学生乙的论点① D.学生乙的论点②【答案】BCD 【解析】法的要素的构成 一般包括法的原则、法的概念、法的技术性规定、法律规范等方面,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是法律规范的结构,如“假定、指示、法律后果”或“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因此法的构成 要素不等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5[单选题]魏明与桂敏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并发给结 婚证书。产生魏明与桂敏法律上的婚姻关系的事实在法学上被称作什么?A.法律事件 B. 法律事实 C.事实行为 D.事实关系【答案】B 【解析】法律事实就是 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类。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行为是意志行为,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意志的表现。题中魏明与桂敏登记结婚的行为引起婚姻关系的产生,是一种法律行为。 6[单选题]“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 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这段话是由谁阐述的?A.马克思B.恩格斯C. 列宁 D. 亚里士多德

法理学期末复习重点同步练习1.doc

11级法理学期末复习重点同步练习 根据法理老师给的重点从《法理学》光盘里挑选出来的习题,希望对 大家期末复习有帮助。--黄志民C1:导论: 一、名词解释: 法理学 二、单项选择题: A)的关系。 1. 法理学与部门法学的关系是( A. 一般与特殊 B. 整体与局部 C. 理论与实际 D.论与史 2. “法理学所关心的不是法律的知识(knowledge),而是法律的思考或者思想(thought)。” C)提出的。这一观点是( A. 罗尔斯 B. 庞德 C. 哈特 D.卢曼 C)在其《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中最早使用了“法理学”一词。 3. 在中国,( A. 康有为 B. 黄宗羲 C. 梁启超 D.杨度 三、多项选择题: AB1.以下哪些是法理学研究的一般性问题()。 A. 法律解释 B. 法的适用 C. 刑事责任 D. 行政处罚ABCD)。 2.美国法学家霍尔认为,法理学包括( A. 法律价值论 B. 法律社会论 C. 法律形式论 D. 法律本体论 C2:法的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 D )是社会调整的主要依据。( A. A.法律B.道德C.伦理D.行为规范 A2.法的起源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私有制的产生 C.社会分工的出现D.氏族公社的瓦解 B )。3.法产生的标志是( A.原始社会的习惯B.习惯法C.成文法D.奴隶制国家

A )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具有剥削阶级类型的法。4.(A.奴隶制法律制度 B.封建制法律制度 1 C.资本主义法律制度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C )。5.关于资本主义法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在封建社会中后期出现的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律,在本质上已属于真正意义上的 A 资本主义法律了但其法律的产生却呈现出大致相同的特.各国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虽然有 现有后, B 征 C.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法律始终不变的核心 D.资本主义法与社会主义法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公共意志的体现 C ).最早依法建立维护代议制和民主制的法律是(。6A.奴隶制法律制度 B.封建制法律制度 C.资本主义法律制度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D )。7.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两大法系表述正确的是(A.大陆法系是在普通法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 B.英美法律在诉讼程序方面倾向于职权主义 C.西班牙法律属于英美法系 D.两大法系的差别在逐渐缩小,但差别还将长期存在 B)。 .下列哪项不属于大陆法系的渊源(8 A.《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B.《自由大宪章》 C.教会法D.罗马法 A )”传统的法典是(。9.在19 世纪欧洲大陆各国的法典编纂运动中,开创“民商分立.《德国民法典》 B 《普鲁士法典》.二、多项选择题:到(.法典 D D A.《拿破仑法典》 C.《苏俄民法典》 )的过程。习惯法)再到(成文法 C.成文法A.习惯 1.法的起源经历了从 (B.习惯法 习惯) 。)2.原始习惯和法的区别有以下方面(ABCD B.体现本质不同A.产生方式不同 .实施方式不同 D C.适用范围不同 。)3.关于法律起源一般规律的表述,错误的是(ACD .由无强制性规范的调整发展为有强制性规范的调整 A B.由个别调整逐渐发展为规范性调整 C.由原始社会的习惯发展为习惯法再发展为判例法 .由公法为主发展为公法和私法并重 D 。 BCD ) 4.在原始社会中,(.没有为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 A B.没有习惯法

法理学提纲

法理学,也称法学基础理论,是法学的理论学科。它是高等院校法学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律师专业的必考课程。 法理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法律以及法律现象的一般理论的学科。它首先研究的是一般的法,特别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特征、形式、作用、发展、制定、和实施等概念、原理和知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有以下五个方面:首先是导论部分,即主要讲法理学的研究对象、体系、历史、本质特征、方法以及地位等;其次是法的一般原理,也可以称之为法的内涵论,主要介绍的是法的概念、价值、作用、资本主义的法等,这部分的内容是主要是基本原理,是本书的核心理论部分;其次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可以称之为法的外延论,主要讲依法治国的基本含义、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的相互关系;再次是法的制定,也可以称之为立法论,主要从静态的角度来考察法的产生的过程以及相关问题;最后是法的实施和监督,也可以称之为法的实施论,主要讲法律在产生后如何从静态的、纸上的、死的法变成动态的、社会生活中的、活的法的过程。 考试大纲

【字体:大中小】 第一编 第一章法学绪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是全书的绪论,是纲领性的一章,主要阐述法学学科的最基本的问题,它所包括的原理和原则,对其后各章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本章是重点章。学习本章,应注重理解法学的性质和特征,法学的研究对象、体系和学科划分,法学的专业研究方法和其他研究方法,概括而集中地了解法学是门什么样的学问。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学的性质和特征 一、法学释义 法学的含义和特征法学产生的条件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特色 二、法学是历史的和国情的范畴 各个时代和国情之下的法学的共性和个性西方古今法学及人们 对法学的不同认知中国古今法学及人们的认知

法理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法理学 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阶级社会中,法的实施主要依靠( D ) A.自觉遵守 B.领导威信 C.社会舆论 D.国家强制力保证 2.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这属于法的构成要素中的( B ) A.法律规范 B.法律概念 C.法律原则 D.法律技术性规定 3.在当代中国社会,正义和利益的关系是( A ) A.一致的 B.对立的 C.矛盾的 D.对等的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制建设中一个突出问题是( C ) A.无法可依 B.法律滞后 C.不依法办事 D.违法不纠 5.法的预测作用的对象是( B ) A.一般人的行为 B.人们相互的行为 C.每个人本人的行为 D.违法者的行为 6.法的消亡是如何实现的( B ) A.国家领导人废除 B.自行消亡 C.由国家公布法律予以废除D.全民公决废除

7.社会主义的法是怎样产生的?( A ) A,在没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 B.在已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 C.以资本主义作为自己的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 D.不需要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 8.美国法属于哪一法系?( D ) A.大陆法系 B.法典法系 C.罗马一日耳曼法系 D.普通法系 9.资产阶级法律的核心是( A ) A.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B.维护资产阶级专政 C.维护资产阶级民主 D.维护资产阶级自由和平等10.下列哪项不是法治所蕴涵的法律精神? ( A ) A.依法办事 B.法律至上 C.权力制约 D.权利本位 11.在中国古代,下列哪一项是儒家的主张( B ) A.依靠圣君贤人通过道德感化治理国家 B.由掌权者通过强制性法律来治理国家 C.贤人政治 D.法治优于一人之治 12.下列对法律与商品经济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D ) A.商品经济越发展,社会对法律的需求就越多 B.法律保证商品生产和流通 C.商品经济越发展,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增强,法律作为重要手段,其作用日益增强

2020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1[多选题]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①法律重视程序,不讲效率;②法律调整外在行为,不干预人的思想观念;③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灵活性;④法律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④③① B.①④② C.② D.③ 【答案】CD 【解析】见教材关于法的局限性的叙述。 2[多选题]下列属于法律意识范畴的是: A.甲打赢官司后一直拿不到赔偿金,认为法院没什么用 B.乙感到中国的法律越来越不管用了 C.丙以为偷书不算偷,不构成盗窃罪 D.丁不知道中国有《对外贸易法》 【答案】ABCD 3[多选题]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习惯等 B.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

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均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 D.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能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 【答案】ABC 【解析】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根据民法通则第142条第2款规定,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 中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国声明 保留的除外;形式上的法的渊源也就是法的效力渊源, 4[多选题]学生甲和学生乙就法、法律规范的概念展开讨论。学 生甲的论点是:①法与法律规范的概念完全相同,因为法的构成要 素等同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所有的法和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 条文来表述的;③表述法和法律规范的文件被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学生乙的论点是:①法的要素不能等由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并不是所有的法律都表现为法律条文形式,但所有的法律规范 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同一法律规范可以通过一个法律条文 来表述,也可以通过若干个法律条文来表述。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学生甲的论点①和论点② B.学生甲的论点③和学生乙的论点③ C.学生乙的论点① D.学生乙的论点② 【答案】BCD 【解析】法的要素的构成一般包括法的原则、法的概念、法的技术性规定、法律规范等方面,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是法律规范的结构,如“假定、指示、法律后果”或“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因 此法的构成要素不等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法理学复习题- 吉林大学机考题库及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法理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从认识论角度,法学可分为( B ) A.国内法学和国际法学 B.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C.法学本科和法学边缘学科 D.立法学和法解释学 2.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根本方法是( C )。 A.社会调查方法 B.系统论方法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D.法律解释方法 3.首先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的是( C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孟德斯鸠 4.法典编纂是指( C )。 A.对原有全部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 B.在不改变原有规范性文件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加工 C.对属于某一法律部门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加工,编织成新的系统化的法律文件,是一种立法活动 D.不是一种立法活动 5.法可以划分为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这种划分方法所依据的是( D )。 A.法的历史渊源 B.法族 C.法系 D.法的历史类型 6.部门法划分的主要标准是(C ) A.法律调整方法 B.法律数量 C.法律调整对象

D.法律原则 7.关于部门规章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B ) A.部门规章的效力等同于行政法规 B.部门规章的效力低于行政法规 C.国务院总理签署公布部门规章 D.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规则构成要素的是哪一项?( D ) A.假定 B.行为模式 C.法律后果 D.概念 9.下列所述的法律原则不属于公理性原则的是哪一选项?( C ) A.《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的原则 B.《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 C.《婚姻法》规定,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则 D.《民法通则》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10.调整国家与普通个人之间的关系的法律是( C ) A.根本法 B.成文法 C.公法 D.一般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些权利属于( B ) A.现实权利 B.一般权利 C.普通权利 D.集体权利 12.下列法律中,哪一个属于我国的行政法法律部门( C ) A.婚姻法 B.合同法 C.律师法 D.劳动法 13.下列法律中,哪一个不属于我国的民商法法律部门( C )

2017司法考试 法理学真题

2017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1[多选题]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①法律重视程序,不讲效率;②法律调整外在行为,不干预人的思想观念;③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灵活性;④法律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④③① B.①④② C.② D.③【答案】CD 【解析】见教材关于法的局限性的叙述。 2[多选题]下列属于法律意识范畴的是: A.甲打赢官司后一直拿不到赔偿金,认为法院没什么用 B.乙感到中国的法律越来越不管用了 C.丙以为偷书不算偷,不构成盗窃罪 D.丁不知道中国有《对外贸易法》【答案】ABCD 【解析】法律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的一种,是人民关于法和法的现象的思想、观点、心理和知识的总称,主要包括:人们对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的看法,对现行法的理解、解释、态度的情绪,对自己喝他****利、义务的认识,对人民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以及人们关于法的知识修养等,故ABCD选项均应入选。 3[多选题]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习惯等 B.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 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均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 D.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能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答案】ABC 【解析】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根据民法通则第142条第2款规定,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国声明保留的除外;形式上的法的渊源也就是法的效力渊源, 4[多选题]学生甲和学生乙就法、法律规范的概念展开讨论。学生甲的论点是:①法与法律规范的概念完全相同,因为法的构成要素等同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所有的法和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表述法和法律规范的文件被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学生乙的论点是:①法的要素不能等由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并不是所有的法律都表现为法律条文形式,但所有的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同一法律规范可以通过一个法律条文来表述,也可以通过若干个法律条文来表述。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学生甲的论点①和论点② B.学生甲的论点③和学生乙的论点③C.学生乙的论点① D.学生乙的论点②【答案】BCD 【解析】法的要素的构成一般包括法的原则、法的概念、法的技术性规定、法律规范等方面,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是法律规范的结构,如“假定、指示、法律后果”或“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因此法的构成要素不等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5[单选题]魏明与桂敏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并发给结婚证书。产生魏明与桂敏法律上的婚姻关系的事实在法学上被称作什么? A.法律事件B.法律事实 C.事实行为 D.事实关系【答案】B 【解析】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类。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行为是意志行为,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意志的表现。题中魏明与桂敏登记结婚的行为引起婚姻关系的产生,是一种法律行为。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法理学》期末复习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1、下列关于法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法可以管制人的思想; B、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故合同是法; C、所有国家机关的内部规章制度都是法; D、法的根本属性是其阶级性。 2、“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一法律规范中,()是该规范的假定部分。 A、“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B、“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 C、“有配偶而重婚的”; D、“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结婚登记会引起()。 A、法律关系的发生; B、法律关系的变更; C、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 D、法律关系的消灭。 4、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关系发展的要求; 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C、社会革命力量的推动; 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5、违法行为最基本、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主观存在过错; B、应受法律制裁性; C、违法性; D、社会危害性。 6、法律所保护而为违法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是()。 A、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 B、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 C、违法行为的客体; D、违法行为的主体。 7、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是()。 A、法系; B、立法体系; C、法学体系; D、法律体系。 8、法律调整是一种( )。 A、个别性调整; B、规范性调整; C、习惯性调整; D、具体性调整。 9、法律调整的对象是划分部门法的( )。 A、唯一标准; B、次要原则; C、主要标准; D、主观标准。 10、大陆法系是以( )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法国民法典; B、德国民法典; C、罗马法; D、美国法。 11、下列对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A、法可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 B、好的法律文件必然会导致公正的法律后果; C、法是唯一的统治工具; D、法与现实生活总有一定程度的不适应。 12、在司法实践中,当行为发生在新法事实之前,而新法与旧法规定不同时,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对象B.法律书籍C.法律条文D.法律现象 2.下列不属于封建制法的有()。 A.萨利克法典B.唐律C.教会法大全D.法国民法典 3.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 A.商品的交换B.国家的形成 C.阶级的出现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4.划分部门法的主要标准是()。 A.法律的调整对象B.法律调整的方法 C.法律的制定主体D.法律的效力 5.大陆法系是以古代()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罗马法B.日耳曼法C.印度法D.中国法 6.原始社会的行为规范主要表现形式是()。 A.法律B.政策C.习惯D.命令 7.法律规范属于()。 A.技术规范B.社会规范C.道德规范D.团体规范 8.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各部委有权制定()。 A.行政法规B.地方性法规C.单行条例D.行政规章 9.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是依据()来对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 A.法律调整方式的不同B.是否允许依法自主调整进行 C.同个别调整的不同联系D.法律规则内容是否确定 10.下列哪项不属于法的正式解释。()。 A.任意解释B.立法解释C.司法解释D.行政解释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不选都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法律事实分为()。

A.法律后果B.法律动机 C.法律行为D.法律事件 2.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A.法的实现B.法的创制C.法学研究D.法律现实3.法的适用的法律文件包括()。 A.契约B.判决书 C.裁定书D.决定书 4.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法律规范的制定B.法律继承 C.法律移植D.法律规范的认可 5.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 A.假定B.处理C.制定D.制裁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法的体系 2.法律制裁 3.法律寂的权利 4.法系 5.法的创制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法的产生的标志。 2.简述法律规范的概念和特征。 3.简述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 4.简述违法构成的概念及要件。 五、论述题 试述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法考《法理学》复习题集(第2012篇)

2019年国家法考《法理学》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在现代的法治社会,人们总是要求法律决定具有高度的可预测性,同时具有高度的正当性。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A、对于特定时期特定国家的法律人而言,法律的可预测性具有初始的优先性 B、法律的可预测性是实质法治的要求,正当性是形式法治的要求 C、法的可预测性意在实现法律的安定性、确定性 D、法的可预测性和可接受性存在紧张关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3节>法适用的目标 【答案】:B 【解析】: 考查法律适用的目标。B选项错误,法律的可预测性是形式法治的要求,正当性是实质法治的要求。 2.关于法律责任,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A、被告人张某在刑事审理过程中突发心脏病死亡,对于根据已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材料,能够确认被告人无罪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 B、主债权因清偿、提存、抵销、免除、混同等原因而消灭,保证之债赖以存在的基础消失,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也自然归于消灭 C、李某持刀故意伤害王某,并致其重伤。王某如果以公开方式声称同意免除其责任的,李某的法律责任得以免除 D、徐某为军队高官,被控贪污罪、受贿罪等重大罪名。在审判开始前,徐某患病去世。此时,徐某的法律责任自然消灭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8节>规则与免责 【答案】:C 【解析】: 考查法律责任的消灭。王某可以免除李某的故意赔偿责任,但是司法机关依然需要追究其故意伤害的法律责任。因此,C项错误。 3.李某在某餐馆就餐时,被邻桌互殴的陌生人误伤。李某认为,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7条第1款中“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的规定,餐馆应负赔偿责任,据此起诉。法官结合该法第7条第2款中“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的规定来解释第7条第1款,

法理学复习重点-考试前复习资料(免费)(可编辑修改word版)

《法理学》200510 考试考前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考核方式介绍 (1) 第二部分复习指导 (1)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1) ?多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8) ?名词解释复习指导 (10) ?简答题复习指导 (12) ?论述题复习指导 (14) 第一部分考核方式介绍 一、考核形式: 闭卷考试,其中客观题(选择题)采用机读卡答题,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 二、考试时间:2 小时。 三、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各种题型的题量及所占分数的分配为:单项选择题为3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30 分;多项选择题为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名词解释题为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20 分;简答题为2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论述题为1 小题,每题20 分,满分100 分。 第二部分复习指导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一、答题技巧

单项选择题题干常以陈述句或问句提出解题依据、目标、要求和方法等。要求考生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或者最为合适的选项。其难点在于几个备选答案多是相似的,极易混淆。此类题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分辨正确和错误的能力,检查考生对课程基本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掌握的程度和准确性。解答单项选择题的关键在于对课程内容和基本概念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但同时也要注意看清楚题目和选项,一定要看明白问的是什么问题再做回答,以免无谓的丢分。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法学的职能是什么;西方主要法学流派的主要观点。 第二章法的概念 法的外部特征有哪些;法的本质的不同说法;法的一般分类的标准。 第三章法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什么是社会调整;法的产生的标志;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原因;法律制度的继承与移植;两大法系的区别。 第四章法的作用和价值 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包括哪些;法的价值的理解。 第五章法治与法制现代化 法治的核心是什么;什么是法制现代化 第六章法的创制 我国的立法体制,主要掌握不同主体的立法权限;我国的立法程序。 第七章法的渊源 我国的法律渊源有哪些;法典编撰与法规清理的异同点。 第八章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的结构;法律规范的不同分类标准。 第九章法律体系 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我国的法律体系。 第十章法的实施 法的实施与实现的关系;法的适用主体包括哪些。 第十一章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什么;什么是法律事实。

法理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专科)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法理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法 2.法律义务 3.法律关系 4.法律行为 5.归纳推理 6.法律效力 7.立法 8.立法技术 9.司法 10.部门法 11.法律事实 12.准用性规则 13.法律权利 14.法的实施 15.法的渊源 16.法的移植 17.法律意识 18.国家赔偿责任 二、简答题 1.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及其种类。 2.为什么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简述法律与宗教的关系 4.简述人治和法治的区别。

5.简述司法解释的作用。 6.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包括哪些内容? 7.简述法律规范的特征。 8.简述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 9.试述法律解释的概念和特点。 10.什么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如何贯彻这项原则? 11.什么是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有几种方法?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12.简述法的继承的依据。 13.简述法律责任的免除。 14.简述法的规范作用。 15.法律责任的功能有哪些? 三、论述题 1.试述法制的民主化和民主的法制化。 2.试述我国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的政策的一致性和主要区别。 3.在我国立法工作中,如何做到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立法原则? 参考答案 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的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生活关系和生活秩序。 2.法律义务:作为法律关系主体即义务主体或承担义务人应该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一种限制或约束。 3.法律关系:是指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4.法律行为:指能发生法律上效力的人们的意志行为,即根据当事人的个人意愿形成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它是在社会生活中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最经常的事实。 5.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在法律适用中运用该推理之典型是判例法制度。法官审案时,将案件事实与以前类似案件的事实加以比较,从中归纳出一个比较抽象的法律原则或法律规则。 6.法律效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效力,是指所有法律文件的效力,无论是规范性法律文件还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均具有法律效力;狭义的法律效力,是指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

(完整版)法理学复习重点-考试前复习资料(免费)

《法理学》200510考试考前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考核方式介绍 0 第二部分复习指导 0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0 ?多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7) ?名词解释复习指导 (10) ?简答题复习指导 (11) ?论述题复习指导 (13) 第一部分考核方式介绍 一、考核形式: 闭卷考试,其中客观题(选择题)采用机读卡答题,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 二、考试时间:2小时。 三、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各种题型的题量及所占分数的分配为:单项选择题为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多项选择题为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名词解释题为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简答题为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论述题为1小题,每题20分,满分100分。 第二部分复习指导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一、答题技巧

单项选择题题干常以陈述句或问句提出解题依据、目标、要求和方法等。要求考生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或者最为合适的选项。其难点在于几个备选答案多是相似的,极易混淆。此类题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分辨正确和错误的能力,检查考生对课程基本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掌握的程度和准确性。解答单项选择题的关键在于对课程内容和基本概念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但同时也要注意看清楚题目和选项,一定要看明白问的是什么问题再做回答,以免无谓的丢分。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法学的职能是什么;西方主要法学流派的主要观点。 第二章法的概念 法的外部特征有哪些;法的本质的不同说法;法的一般分类的标准。 第三章法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什么是社会调整;法的产生的标志;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原因;法律制度的继承与移植;两大法系的区别。 第四章法的作用和价值 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包括哪些;法的价值的理解。 第五章法治与法制现代化 法治的核心是什么;什么是法制现代化 第六章法的创制 我国的立法体制,主要掌握不同主体的立法权限;我国的立法程序。 第七章法的渊源 我国的法律渊源有哪些;法典编撰与法规清理的异同点。 第八章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的结构;法律规范的不同分类标准。 第九章法律体系 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我国的法律体系。 第十章法的实施 法的实施与实现的关系;法的适用主体包括哪些。 第十一章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什么;什么是法律事实。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法理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律的创制和实现、法律的价值等,以下是整理的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多选题]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①法律重 视程序,不讲效率;②法律调整外在行为,不干预人的思想观念;③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 灵活性;④法律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④③① B.①④② C.② D.③ 【答案】CD 【解析】见教材关于法的局限性的叙述。 2[多选题]下列属于法律意识范畴的是: A.甲打赢官司后一直拿不到赔偿金,认为法院没什么用 B.乙感到中国的法律越来越不管用了 C.丙以为偷书不算偷,不构成盗窃罪 D.丁不知道中国有《对外贸易法》 【答案】ABCD 【解析】法律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的一种,是人民关于法和法的现象的思想、观点、心理和知识的总称,主要包括:人们对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的看法,对现行法的理解、解释、态度的情绪,对自己和他人权利、义务的认识,对人民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以及人们关于法的知识修养等,故ABCD选项均应入选。 3[多选题]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习惯等

B.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 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均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 D.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能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 【答案】ABC 【解析】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根据民法通则第142 条第2款规定,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国声明保留的除外;形式上的法的渊源也就是法的效力渊源, 4[多选题]学生甲和学生乙就法、法律规范的概念展开讨论。学生甲的论点是:①法 与法律规范的概念完全相同,因为法的构成要素等同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所有的法 和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表述法和法律规范的文件被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学生乙的论点是:①法的要素不能等由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并不是所有的法律 都表现为法律条文形式,但所有的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同一法律规范 可以通过一个法律条文来表述,也可以通过若干个法律条文来表述。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学生甲的论点①和论点② B.学生甲的论点③和学生乙的论点③ C.学生乙的论点① D.学生乙的论点② 【答案】BCD 【解析】法的要素的构成一般包括法的原则、法的概念、法的技术性规定、法律规范等方面,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是法律规范的结构,如“假定、指示、法律后果”或“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因此法的构成要素不等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5[单选题]魏明与桂敏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并 发给结婚证书。产生魏明与桂敏法律上的婚姻关系的事实在法学上被称作什么? A.法律事件 B.法律事实

201610自考法理学试题+答案

2016年10月法理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法律全球化对一国法制的影响体现在多方面,其中不包括()。 A.推动法律观念的转换 B.影响法律人的职业化进程 C.促进法治理念的转变 D.实现各国法律制度一体化 【答案】D 【解析】根据各国的国情不同,所以不可能实现各国法律制度的一体化。 2.关于“可持续发展法”的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可持续发展法就是环境法 B.可持续发展法即是经济法的子部门 C.可持续发展法不是法律,仅是理念 D.可持续发展法是个综合性法学概念 【答案】D 【解析】可持续发展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部门,所以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法学概念。

3.从法系上来看,目前中国的法属于()。 A.大陆法系 B.英美法系 C.中华法系 D.亚太法系 【答案】B 【解析】英美法系的围,除英国(不包括格兰)、美国外,主要是曾是英国殖民地、附属国的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缅甸、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等。中国地区也属于英美法系。 4.下列现象中,科技对法律发生影响的是()。 A.公共汽车上的摄像头有利于公安机关破案 B.很多国家立法,禁止用克隆技术造人 C.某科学家将自己的发明卖给某工厂而获利100万 D.王某因酒瓶爆炸而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生产厂家赔偿损失 【答案】D 【解析】ABC都不是科技对法律的影响。 5.原始社会规的形式不包括()。 A.习惯 B.规

C.道德规 D.法律规 【答案】D 【解析】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因为原始社会没有国家,所以谈不上有法律规形态。 6.下列关于法与正义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法律没有正义与不正义之分 B.正义与法律正义是一回事 C.法律有时候和正义相抵触 D.不体现正义的法不是法 【答案】C 【解析】正义是法律的精神与理论依据。法律不能违背正义的精神,背离正义的法不配成为法律。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应符合正义的精神。正义作为法律的核心思想起着指导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的作用。法律是保障和实现正义的一种方式和工具。 7.法律规定“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登记”,关于该规则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该规则是义务规则 B.该规则是确定性规则 C.该规则是强行性规则

研究生班法理学作业答案.doc

法理学第一、二、三专题 1、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参见课本第十八页 2、法理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问题 答:我国法理学研究对象是法和全部的法律现象及其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法的基本问题。具体问题包括三个核心概念:法学、法律与法制。贯穿于法理学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关于法律是什么?二是我们为什么需要法律? 3、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答:法学的体系,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划分,我们可以划分为六个层次:理论法学,法律史学,国内部门法学、比较法学与外国法学、国际法学、法学边缘学科。法理学在整个法学体系中,总是列于体系之首,它对其他各个层次的法学学科都起着宏观的理论上的指导的作用,是整个法学的方法论。法理学的地位可用一句话概括:法理学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是法学的法学。 具体来说,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是: 1、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2、法理学与法制史、法律思想史的关系是“论”与“史”的关系。 3、法理学与理论法学中其他学科的联系更为紧密。 4、法理学的学习方法有哪些?(参考课本第27-33页) 答:一般来说,法学方法论的内容分为两个基本的层次或方面,第一个层次是法学方法论的原则,它构成了法学方法体系的理论基础,并对其他方法的运用发挥着整体性的导向功能,第二个层次是研究的具体方法,它构成了法学方法体系的主干部分,在解决具体的法律问题方面发挥着广泛的作用。在法学研究的方法体系当中,法学方法论的原则占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是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基本思路,也是关于如何运用具体方法的一种根本方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法学,必须以唯物辩证法作为根本方法。 法理学的学习方法有: 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等也是法学研究中用到的方法。 二是法学的独有方法或法学特有的专门的研究方法。法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于马克思主义法学来说,其基本的研究方法有两类,即价值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 价值分析方法。法作为调整社会生活的规范体系,它的存在本身并不是目的,

《法理学》模拟考试试题及其答案

《法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的划分标准是(A) A.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B.是否合法 C.法律是否予以调整 D.是否具有社会性 2.根据法律效力强弱程度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B) A.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B.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C.确定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D.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3.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称为(B) A.法的拘束力 B.法的溯及力 C.法的继承性 D.法的统一性 4.《刑法》第109第2款规定:“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这一条规则属于(D) A.授权性规则 B.任意性规则 C.委任性规则 D.准用性规则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一国的法在其主权实际管辖的那部分陆地有效 B.一国民事、经济等法的效力,一般也及于在本国领域外的本国公民 C.一国的法律只在国内有效 D.只有刑事法律才可能在本国领域外生效 6.现代各国一般均确认(B)为法有无溯及力的原则。 A.从新兼从轻原则 B.从旧兼从轻原则 C.从旧原则 D.从轻原则 7.根据相对应的主体范围的不同,可以将权利分为(C) A.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 B.公权利和私权利 C.绝对权利和相对权利 D.人权和公民权 8.《刑事诉讼法》第11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对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而言,该条法律规定显示了法的(B) A.确定的指引作用 B.有选择的指引作用 C.评价作用 D.强制作用 9.王某夫妇雇用了一保姆临时在家照看孩子,事后付给保姆酬劳500元。关于王某夫妇与保姆之间的法律关系的客体,下列选项正确的是(D) A.孩子 B.孩子的安全、健康 C.保姆 D.照看孩子的劳务和500元报酬

2017年司法卷一《法理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1)

2017年司法卷一《法理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1) 1[多选题]下列关于权利和义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权利总是与利益紧密联系,正是基于自利即通过法律来保护本人利益的动机才形成法律 B.没有对应义务存在的权利根本无法实现,所以不是真正的权利 C.守法行为是围绕义务而展开的 D.行使法律权利要严格依据法律规定,故权利的行使排斥行为人的自主性 参考答案:ACD 参考解析:权利是为了保护一定的利益所采取的法律手段。权利与利益紧密相连,而通过权利所保护的利益并不总是本人的利益,也可能是他人的、集体的或国家的利益,故A选项错误。从结构上来看,权利与义务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它们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即使是在不附条件的赠与合同中,受赠人只享有权利,但这项权利一定会有一项义务——赠与人的义务对应存在,没有对应义务存在的权利根本无法实现,所以不是真正的权利。B选项正确。法的运行和操作的整个过程和机制,如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始终是围绕权利和义务这两个核心内容和要素而展开的。故C 选项错误。权利是权利主体按照自己的愿望来决定是否实施的行为的,对于法律权利,行为人同样可以决定是否实施,因而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D选项错误。 2[多选题]下列属于我国法律渊源的有( ) A.行政法规

B.地方性法规 C.判例法 D.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参考答案:ABD 3[单选题]下列机构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有( ) A.省级政府 B.较大市的人大 C.自治区人大 D.经济特区 参考答案:B 4[多选题]下列属于公法范畴的是( ) A.行政法 B.婚姻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