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民冷漠对待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原因及对策

农民冷漠对待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原因及对策

农民冷漠对待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原因及对策
农民冷漠对待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原因及对策

农民冷漠对待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经济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民主进程有了较大进步,但在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等政治活动中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政治冷漠,对参加选举积极性不强,参与随意性突出,漠视不正当选举,阻碍了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研究发现,造成村民政治冷漠的原因分为四方面,分别是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制度因素和现实因素。要解决基层民主选举中政治冷漠,也要从这些原因方面着手,要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完善各项制度等。

关键词:基层民主选举;政治冷漠;原因;对策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easants’Political

Indifference

Chen yao

Facultyl of Law and Politics , 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48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rural areas’economic get a certain degree of development,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the democratic process, but in the rural grassroots democratic elections and other political activities, but showed varying degrees of political apathy,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elections is not strong, involved in voluntaryprominent, and ignore the unfair elections, hindering the process of socialist democracy. The study found, causing the villagers to political apathy is divided into four areas, namely economic factors, cultural factors, institutional factors, and reality factors. Grassroots democratic elections to solve the political indifference, we must proceed from these reasons, the need to vigorously develop the economy, to strengthen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of the villagers, and improve the system.

Key words: Countryside Grass-roots democratic elections

Political Indifference causes Countermeasures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获得显著提高。伴随经济发展的脚步,农村基层民主制度也不断完善,成为保障农民享受政治权利的重要手段。其中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是重要的实现途径,努力增强农村群众的选举热情,对于扩大基层政治参与和增进民众合理诉求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也意义重大。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当前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存在大量政治冷漠现象,不利于基层民主的进一步完善,必须对其给予关注和解决。

本文以河南省信阳市新县郭家河乡部分村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的大量的问卷调查,以期得到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政治冷漠现象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一、当前农民冷漠对待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表现有:

(一)选举参与热情低,主动性不高

自古以来,农民的政治参与的主动性相对较低,被动性突出。受传统思想和村民自身文化水平影响,大部分村民不知道或者不了解自己的政治权利,对于基层民主选举更是知之甚少。加上改革开放以来,以往的集体生产队模式破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更是使各家各户相对孤立开来,大家只关心自家经济生产,对于农村公共事务和政治选举不闻不问。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48.77%的村民认为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与自己有关,32.13%村民认为选举与自己无关,而19.1%的村民则表示选举对自己来说可有可无,是一种说不清的态度。在接受问卷调查的村民中,超过半数的人对自身的政治权利认识不清,对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一知半解。此外,调查数据显示,接近七成的村民认为,就算了解基层民主选举的相关信息,也不想过多的去参与,认为此举耽误时间,耽误生产。在问及去参加选举的原因时,45.8%的村民认为是自己的权利,33.6%的村民认为是随大流,16.2%的村民认为是村干部的动员,还有4.4%的村民表示是收了好处,受人之托。

数据表明,大部分村民政治参与热情较低,相对于民主选举这样的政治活动,他们更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和物质生活,只是将民主选举作为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

(二)参与选举随意性突出

在被问及认为自己的投票是否有用时,认为有用和没用的农民比例分别为

53%和47%,近半数农民没有看到自己与政治参与的密切关系。

在关于如何确定自己的选票问题上,除少部分村民认为是此候选人能力突出,可以为村子做出贡献,44%的村民觉得无所谓,随便选一个应付了事,36.5%的村民表示是受人情因素影响,碍于情面不得不选,剩下的部分村民则明确表示是收了好处。

调查显示,有相当部分的村民对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参与选举过程中随意性突出,参与选举的质量不高。

(三)对不正当选举行为的漠视

在调查中,当被问及发现村干部以权谋私等不正当选举行为该怎么办时,选择向有关部门反映的仅为44.6%,而选择不管不问的为55.4%,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村民面对不正当选举行为选择了漠视,而正是这种漠视纵容了选举中非法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政治参与水平。

二、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政治冷漠现象的原因:

(一)制度因素

1、选举制度不完善

我国的民主政治还不完善,参与机制还不健全,尤其是在选举过程缺乏统一有效的制度规章,组织过程不严密,阻碍了广大农民顺利参与政治生活,最终成为广大农民政治冷漠的制约因素。

就目前来看,部分农村地区选举制度不够完善,选举程序还存在较多缺陷,公平化和透明化都有待提高。1998年,我国颁布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成为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主要法律依据。在它的的指导下,我国基层民主选举逐步程序化、规范化,选举质量有所提高。但另一方面,《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关于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内容只有数百字,过于抽象、简单,在实际应用上,对于具体的选举制度、程序缺乏相应指导,这就使得全国各地基层民主选举形式万千,却没有真正严密有效的保障广大农民的政治权利,挫伤了广大农民参与政治的热情和积极性。

2、民意表达渠道不畅通

在当今阶段,村一级事务仍受乡镇领导,部分村干部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

在如何讨好上级的问题上,对于真正有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往往表现的不够关注。因此农民有了问题,想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就必须自己去找村干部,而村干部极少主动走访各家各户,了解农民的切身需求。村干部和村民之间缺乏真实有效的沟通渠道,村民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没有得到保护,使得不少地区的村民对村委会逐渐失望乃至怨恨,干群关系呈现尖锐化、对立化局面,广大农民愈发表现出对民主选举的冷漠。

3、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我国民主政治制度不健全,还突出的表现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在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由于根本有效的防腐监督机制尚未形成,在不少地区的基础民主选举过程中,为拉票而行贿、村干部收受贿赂、乡镇干涉操纵选举、实力较为庞大的宗族乃至黑恶势力干涉选举、不合格人员当选等问题时常发生。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广大农民参与选举的积极性,强化了村民的政治冷漠。

总之,制度因素是现实生活中影响村民冷漠对待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最主要因素。

(二)经济因素

1、经济水平决定上层建筑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是产生政治冷漠现象的经济根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影响并制约着政治的发展。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较好满足时,人们才会关注到自己更高层次的需要是否被满足,包括政治参与和政治地位等。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很多地区经济仍然很落后,人均收入低下,在部分农村地区甚至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农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更多的将精力投入到经济生产中,更加关注自身的物质生活,对于基层民主选举这样的政治生活,则选择了冷漠对待,被他们看做是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奢侈品。根据的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年收入在20000元以上的农村家庭,明显表现出更高的政治热情,对于基层民主选举也投入了更多的精力,表示愿意积极参加,并且认为选举对自己来说很重要。年收入在5000---10000元的家庭表示选举跟自己有关

系,愿意参加,但主动性不是很强,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家庭则明确表现出对选举的漠视,表示除非有好处或者村干部强制,否则不愿意参与选举事宜。可以说,普通村民拥有的经济实力不足,直接影响了他们参与选举的能力和热情。

2、个体独立的生产方式以及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冲击

改革开放以后,传统的集体的、高度集中的生产方式发生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各家各户逐渐独立开来,村民间的联络逐渐淡化,这样就更加弱化了村民参与自治的政治热情。在实际生活中,村委会的功能大多集中在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上,村民各自忙于生产,认为选举的结果乃至村委会的运转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

此外,受市场经济大潮影响,在整个国家把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宏观背景下,相当多的公民也开始把注意力从参与政治转到发展经济上去。“对于刚刚摆脱了高度集中的、遏制个人经济活力和物欲追求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羁绊而踏入市场经济圈的人们,金钱更具有排斥一切的魅力。因而人们对金钱的向往和物欲的追求取代了对政治地位的崇拜和参与政治的热忱。”

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的经济,人们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逐渐增多,许多农民开始选择外出务工经商,对于他们来说,农村民主选举之类政治参与已经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且,他们大多在发达地区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作繁忙,若为了参加选举而耽误工作,再支付高额的返乡费用,必然会遭到他们的拒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不同是思潮也逐步向农村地区蔓延,部分村民受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潮影响,思想和灵魂也逐步受到侵蚀,更进一步的淡化了这些人参与选举的政治积极性。

(三)现实因素

1、宗族势力庞大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更是将整个农村看作是一个人口相对稳定的宗族社区。虽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传统宗族制度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同宗同族的宗族思想仍然流传至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少农村地区的社会关系进入了一个重新整合的阶段,部分地区宗族势力复苏崛起。这些宗族势力往往在本村具有较多的人数,而且在本村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或者是本族中有人在本村乃至县乡拥有较高的地位,享有较高的威信。

在调查中,问及村民是否更愿意在选举中选择本族中人的时候,62%的受访对象选择了愿意。并且,还有受访者告诉我们,村中的民主选举很大程度上受控于某一个宗族势力,其他村民开始时还表示不满,但由于担心打击报复而选了继续忍耐,现在逐渐习以为常。

可见,在部分农村地区,宗族势力操纵把持基层民主选举的现象确有发生,阻碍了正常民主选举的进行。此外,部分宗族势力都为自家利益而扩张争斗,甚至发生派系斗争。而其他村民由于惧怕宗族势力打击报复,对不正当选举行为大多选择了沉默纵容。宗族势力把持选举的局面,不仅极大的损害了广大村民的合法群益,更是严重打击了村民参与选举的政治积极性。

2、村中事务群众不做主

导致村民政治冷漠的另一个现实因素是村中事务群众不做主,主人翁地位未能体现。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起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中,农民的主人翁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村民自己无法做主村中各项事务。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几个村中,有近乎一般的村庄未能实现村务公开或者完全公开,部分受访村民表示从未参与也无法参与本村的公共事务管理。村里的大事村民做不了主,村内的公共事务管理村民插不上手,村民普遍关心的问题不向村民公开,或者即使公开了,其详情村民也并不了解,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导致了村民对基层组织的不信任,对基层公共事务的不关心,甚至出现抗拒心理、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基层民主选举中村民的政治消极与冷漠现象。

(四)文化因素

1、历史因素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思想对人民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只求自家温饱,不问世事政治的思想根深蒂固,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一味遵从政府的统治,贱民、草民的思想严重阻碍了广大农民参与民主选举等政治活动的积极性。当他们发现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或者是发现不正当的选举行为时,往往选择了忍气吞声,认为民不与官斗,或者不愿做出头鸟,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自己则先持观望态度。两千年来所形成的的小农意识、官本位思想深植农民心中,使

得他们束缚了自身的责任感和民主政治意识,不敢甚至不愿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最终形成了冷漠的政治心理。

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以一个隐形因素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最终导致了广大农民的冷漠对待民主选举的结局。

2、受教育程度

民主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文化作为基础,文化水平通常能决定一个人的民主能力。列宁认为:“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可能有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飞语、传闻偏见,而没有政治。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村民中,高中以上学历只占了很小一部分比重,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到了69%,在55岁以上人群中,文盲或半文盲现象较为严重,接受调查的村民整体文化水平较低。调查结果显示,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人对民主选举表现出的兴趣越大,积极性越高,对自身的政治权利也了解的越多越详细;反之则越低越少。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部分地区文盲、半文盲现象突出,部分村民政治素养、民主意识也相对落后。主要表现为参与选举的随意性突出,大多是随意勾画,并未真正将民主选举作为自己行使政治权利的体现,只是随便应付了事。面对不正当的选举行为也是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未能行使自身的监督权,维权意识较差。改革开放以后,受市场经济大潮影响,村中受过一定教育的年轻人纷纷进城务工经商,留守村中多是老人、妇女和孩童,他们大多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甚至大多数没有学历,民主意识、主体意识更加薄弱,进一步导致了整个村中政治冷漠的结局。

三、对于政治冷漠现象的解决办法

(一)坚持不懈的加强制度建设

1、要完善选举制度,确保程序公正

要继续完善民主机制,在遵循《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基础上,各地区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地区的选举制度,并严格按制度进行。要进一步完善候选人提名机制,确保选民的提名权得到落实,并要保障选民对候选人的知情权,可以适当的引入竞争机制,由候选人发表竞选演说,选民按自己的意愿

投票,保障选举的公平、公正、公开。

在完善选举制度的基础上,还必须保证选举依法进行,打击破坏选举的不法行为。前文中提到,不少地区宗族势力复苏崛起,大家族把持操纵选举,贿选拉票现象较为严重,甚至还有黑恶势力恐吓、威胁选民,严重干扰选举的正常进行。对此,我们要严格落实相关规定,细化组织实施程序。对于破坏和干扰选举的违法行为,要坚决打击、强力震慑,确保充分实现民主,严格依法办事,让选民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表达政治意愿,在不受胁迫的情况下实现政治诉求,从而调动民众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主动性,有效解决基层民主选举中的政治冷漠问题。

2、完善民意表达渠道

要消除村民的政治冷漠,就要加强村干部与群众间的交流,并对村务、政务、财务进行公开,多方面发布信息,确保信息的及时、有效。村干部应该端正态度,主动深入群众体察民意,定期走访各家各户,倾听群众的心声,了解村民的切身需求,真正做到为群众办事。要建立多种沟通途径,让村民的想法与要求有处可诉,保证民情能上通下达。这样才能取信于民,让群众恢复对村委会和民主选举的热情与信任。

3、完善选举监督机制

要保障选举的公平、公开、公正,就必须建立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是选举在阳光下进行,确保选举的每一步都能让群众看的清清楚楚,让广大农村群众相信,当选者确实是由自己选出的,才能逐渐消除群众的冷漠心理。

完善监督机制,可以由县乡政府派遣选举观察员,或者由本村村民选出具有一定威望和公信力的村民担任检查员,全程监督选举的每一个细节,以加强对村委会选举的监督。

逐步建立选举违法纠错机制,鼓励号召全村村民监督基层民主选举,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及时纠错,让群众自身成为监督的主体,激发其参与政治选举的积极性。

(二)大力发展经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民主政治也无法进行开展。要消除村民的政治冷漠,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没有获得完全解放,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还很落后,经济发展不平衡突出,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为为村民参与民主选举等政治活动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政府应该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总之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民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才可能将精力投入到政治生活中,只有当农民的物质诉求得到满足,才会寻求政治上的权利。只有农村经济获得了发展,才能逐步消除农民对政治活动的冷漠,才能逐步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促进基层民主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

农民之所以冷漠对待农村基层民主选举,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外,农民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政治素养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要消除农民的政治冷漠,还必须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我们要消除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对农民的影响。两千年的封建专制,致使小农意识深植广大农民心中,认为自己是草民,不应该或者不需要参与政治,只是老老实实服从政府安排即可。这就导致农民群众不敢也不愿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参与选举的政治热情也逐渐降低,最终导致政治冷漠。因此,我们必须消除根植于农民心中的小农思想,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宣传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替农村群众心中过时的、不正确的小农思想,引导帮助广大农村群众树立主人翁意识,培养其参与政治选举的积极性。

其次要对农民进行文化、法律、政治等方面的教育。一个人文化水平往往决定了起民主政治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要继续坚定不移的推行九年义务教育,使广大农民认识到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确保学龄儿童按时入学,降低新一代人口中文盲或半文盲的数量。要在广大农村地

区开展普法教育宣传活动,让群众了解与自身利益相关、与选举相关、与基层民主相关的法律法规,指导广大群众在自身合法权益收到损害时拿起法律武器进行捍卫。此外,农村地区群众大多民主意识淡薄,政治觉悟较低,因此还必须向广大农村群众灌输民主政思想,让广大群众了解自身的政治权利有哪些,又该如何去运用。

需要指出的是,在对农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时候,必须掌握恰当的方法,不能一味枯燥的说教,而要采取广大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如将法律、政治常识编成话剧,制作横幅、宣传画,安排专门的工作小组挨家挨户进行宣传教育。此外,还要注意运用榜样的力量,积极树立典型,向广大群众宣传那些积极参与政治、主动维权的典型事例,将宣传放在广大群众能够看见的地方。

根据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前农村地区确实存在村民冷漠对待基层民主选举的现象,究其根本原因是经济方面的因素,但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单纯的讨论经济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单纯的妄图从经济角度来解决问题却是不可行的,或者说是不能立马从实际上解决问题。在现实情况下,要真正保障农民的政治权利,还是要从制度上着手,大力完善各项监督制度,使农民的权利落实到实处。

本文以信阳市新县郭家河乡部分村庄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访谈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目的是调查村民冷漠对待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旨在消除村民的政治冷漠,提高其参与选举的政治觉悟和积极性。由于个人能力有限,且进行调查研究的对象仅是个人家乡附近村庄的部分村民,研究深度还不够,希望今后能够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德霓.当代中国政治冷漠现象的成因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2,(01):144,143.

[2]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3]陈思.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的政治冷漠现象探析[J].领导科学,2009,(20):D422.6.

[4]谢晓虹.我国农村政治冷漠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1,(01)

[5]蔡旭.当代中国农村选举中农民政治冷漠的原因及对策[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7,(01).

[6]赵晋泰.村民自治中的政治冷漠现象分析[J].理论探索,2007,(01).

[7]谈晓敏.论我国农村政治冷漠现象的原因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2,(30).

[8]谢治菊.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现实审视与路径优化——基于西部民族地区的实证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03).

[9]田占岩.农民政治冷漠成因及对策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2011,(05).

[10]赵树凯.关于一些地方村民消极对待村级选举的分析[EB/OL].

https://www.doczj.com/doc/aa6747125.html,/2010/0116/9928.html

[11]李瑞存.村委会选举中村民政治冷漠现象探析[J].村民委员会研究,2009,(09).

[12]彭大鹏.让基层民主运转起来——对成都新村发展议事会的考察[EB/OL].

https://www.doczj.com/doc/aa6747125.html,/Item.aspx?id=32961

附录

附录A:调查问卷:

各位农民朋友:

你们好!我们是广东湛江师范学院的学生,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农村村民冷漠对待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相关事宜,现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郭家河乡的部分村镇展开问卷调查,烦劳您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完成。本问卷采取不记名形式,请您放心填写。

请在您认同的选项上打:“√”。

一、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A、20--30

B、30--40

C、40--50

D、50--60

E、60及以上3您的受教育程度:

A、文盲或半文盲

B、小学及以下

C、初中

D、高中

E、高中以上

4、您的政治面貌:

A、群众

B、中共党员

C、民主党派

D、宗教信仰者E共青团员

5、您的家庭年收入:

A、5000及以下

B、5000-10000

C、10000--20000

D、2万以上

二、政治参与情况调查

1、您对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是否了解?

A、完全不了解

B、了解一些

C、了解较多

D、了解很详细

2、您对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是否感兴趣?

A、完全不感兴趣

B、略微感兴趣

C、比较感兴趣

D、十分感兴趣

3、您为什么去参加选举?

A、随大流

B、受人之托

C、收了别人好处

D、村干部动员

E、认为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4、您认为自己投出的票有用吗?

A、完全没用

B、可能有用

C、很有作用

D、无所谓

5、您如何投出自己的选票?

A、觉得此人能为村子做贡献

B、关系好、碍于情面

C、收好处

D、随大流、无所谓

6、发现不正当选举时,您会怎么做?

A、向有关部门反映

B、不管不问

C、等别人检举揭发

D、认为很正常

7、您为什么对选举不感兴趣?

A、没钱,没时间管这些事情

B、自己是普通老百姓,政治与自己无关

C、自己参与投票也没用,反正上级安排说了算

D、村中有人控制选举,自己投票没用

E、对选举不了解,不知道自己的权利

F、其他

8、您是否知道《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A、完全不知道

B、听说过

C、有所了解

D、相当了解

9、您了解本村的村务和财政状况吗?

A、完全不知道

B、了解一点

C、有所了解

D、相当了解

10、您对选举有什么建议吗?

再次感谢您的参与,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致谢

通过这次论文的撰写,使我对中国农村的民主政治情况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在思想方面上更加成熟,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库的同时也加强了个人的自信,勇敢与人交流。这次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与张彦修教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论文设计的全过程在我们的导师张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进行的,在每次设计遇到问题时老师不辞辛苦的讲解才使得我的设计顺利的进行。从设计的选题到资料的搜集直至最后设计的修改的整个过程中,花费了张老师很多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在此向导师表示衷心地感谢!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都将使学生受益终生!在此对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与此同时,我还要感谢和我同一设计小组的几位同学,是你们在我平时设计中和我一起探讨问题,并指出我设计上的误区,使我能及时的发现问题把设计顺利的进行下去,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不可能这样顺利地结稿,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由于时间紧促,实践经验缺乏,理论大多来自书上和课堂听讲,文章中出现错误,希望各位老师能够老师在此指正。

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简要评析

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简要评析 08青少(1)班200810111136 孙静 中国13 亿人口中有9 亿多在农村。如何扩大和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使农民在所在村庄真正当家作主,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亿万农民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这就是实行村民自治。然而,检视近年来村民自治的实践,却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村级选举遭遇“贿选”现象的严重冲击。 本来,人们都以为通过村民自治选举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能够真正为村民服务,促进乡村民主的快速发展。可是,近年来反映出来的事实却是,许多地方的村民自 治徒有虚名,村支书和村委会依然是由乡镇常委决定或是由乡镇党委左右着选举的 结果;还有许多村庄的选举被所谓“富人”、“能人”操纵,存在着普遍的贿选的现 象;即使是通过选举产生的村干部,由于缺乏配套的制约和监督机制,许多民选村 干部很快就变了质,堕落为贪污腐败分子。2009 年4 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公 布,2008年全国有1739 名村党支部书记、1111 名村委会主任成为涉农职务犯罪 案件犯罪嫌疑人。在沿海和内地一些发达地区富裕农村,村干部腐败案件涉案金额 更是惊人。今年被查处的广东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刘子荣,涉嫌挪用村集体资金近2400 万元。近期又爆出安徽合肥市庐阳区一社区 党总支书记———被“安徽村官第一贪”的刘怀寅,在2001~2008 年期间,利用 征地、土地补偿、提供工程等先后收受11家开发商、承包商的“好处费”、“咨询 费”近千万元。从刘子荣到刘怀寅,再到许多不知名的村官巨贪,让人们一次又一 次地震撼于小小“村官”的强大的“腐败潜能”,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如此多的 小“村官”变身为大“贪官”的呢?显然,这不只是刘子荣、刘怀寅等的个人品质 问题,而是村级权力体制中存在着难以自我解决的问题。 为了制止村级选举中“贿选”现象的蔓延,2006 年,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民政部联合发出《关于认真解决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贿选”问题的通知》。为了 加强对村级选举的指导,2009 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 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通知公开承认“有的地方村民委员会 选举竞争行为不规范,贿选现象严重,影响了选举的公正性;有的地方没有严格执 行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影响了村民的参与热情;有的地方对村 民委员会选举中产生的矛盾化解不及时,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原本被人们所看 好的村民自治为何在实行若干年后,反而越来越搞不下去了呢? 2.村级选举问题背后潜藏的体制性难题 表面上看,村级选举中的问题只是选举实践中的问题,但往深层看,则是村民自治中体制性原因造成的,其中两委关系、乡村关系和乡镇内部关系就是问题的症 结所在。完全可以说,两委关系、乡村关系、乡镇内部关系已成为中国基层民主重 要部分的乡村民主所遇到的体制性难题。 1)“两委关系”问题是指农村村委会与村党支部之间存在冲突性的二元权力 结构。

基层民主选举

我国的基层选举制度 摘要:从新中国建立到现在的短短半个多世纪以来,尤其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的基层民主逐渐建立并已获得了较大的发展。随着自由选举对象的逐渐明确和主体意识的逐渐增强,民主治理内部也开始具备了一定科学的民主决策过程,村民自治等民主形式在试点成功之后又在稳步发展中,这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基层民主的强大生命力。然而,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那么,就需要进行一些改革和发展,来完善我国的基层选举制度。 关键词:农村基层选举城市基层选举基层选举的发展和完善 中国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是中国的基层政权——农村乡镇政府和城区街道办事处下设的群众性自治组织,负责办理本村、本居委会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截至1996年底,全国共有928312个村委会、113690个居委会,400多万名村委会干部、49万名居委会干部 以往几十年中,中国村委会、居委会的干部都是上级政府任命的。1987年和1989年,全国人大先后颁布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分别由村(居)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三年。这是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发展 一、农村基层选举 从1988年至1998年初,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完成了两轮村委会换届选举,有18个省(区、市)基本完成了第三轮村委会换届选举,福建、黑龙江等省已进行第四轮村委会选举。为了使选举的法律依据更为具体,全国有25个省(区、市)的人大常委会相继颁布了本行政区域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办法,一些省份还专门制定了本行政区域的村委会选举办法。 农村基层选举日益规范的主要表现是: 1村委会选举的组织水平全面提高。村委会的选举一直在各级政府指导下,严格按法律规定进行,对选举制度、选举程序、候选人名额及候选人提名办法等都有统一规范,并统一培训选举工作人员。各基层组织对选举工作十分重视,有的专门订立了适合当地情况的选举方法,如在选举点设立单人划票间、让候选人向选民谈“施政纲领”等,以便选民公平、不受干扰地选择自己满意的人选。

浅谈农村民主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农村民主选举中存在的问题 姓名: 学号: 年级: 专业:行政管理 学生类别: 指导教师: 教学单位: ****年*月**日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课题审批表 浅谈农村民主选举中存在的问题

[内容摘要] 近20年来农村民主选举的实践,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和村民自治的进步,逐渐增强了村民和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村民主选举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需要通过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村民自治制度,结合农村实际完善选举法规,加强培训、示范和引导来加以解决。 [关键词] 农村民主选举

目录 一.我国农村民主选举中产生的问题----------------------------------1 1.农村社会矛盾因选举而有所激化-----------------------------------1 2.部分乡、村干部和村民对选举产生消极情绪----------------------2 3.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3 4.选举成本过高,给地方经济造成压力------------------------------3二.农村民主选举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4 1.对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关系上存在认识误差----------------------4 2.没有全面、准确落实村民自治的基本要求-------------------------4 3.选举程序安排与农村现实存在矛盾---------------------------------5 4.农村少数党员干部风气不正,降低了农村选举的公信力---------6三.提出解决农村民主选举问题相关的对策和建议------------------6 1.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6 2.全面落实村民自治制度,唤起农村群众关心选举、参与选举的积极性----------------------------------------------------------------------7 3.结合农村实际完善选举法规,适当调整选举程序----------------8 4.加强培训、示范和引导,让民主选举走上法制化轨道-----------9 四、结论----------------------------------------------------------------10 五、致谢----------------------------------------------------------------10参考文献----------------------------------------------------------------11

关于社会道德冷漠的论文 (2)

分析社会道德冷漠现象 法学C122班张峰 128509 摘要;当前社会道德出现的冷漠现象,与我们社会处于转型期的某些特殊性有关,也与一些公众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有关。要处理好“勇”为和“智”为的关系;娇正道德冷漠现象,开展全社会爱心培育工作。 对社会而言,道德是保证人们有一个平静、安宁、愉快、和谐社会环境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繁荣、文明健康的必要条件。然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的社会却出现了一些与社会公德不和谐的东西。 关键词:社会道德冷漠的现状道德冷漠原因理性分析对策一.社会道德冷漠的现状 1.感恩缺失。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越来越不懂感恩。例如现在较为常见的,许多受到资助的学生,对于那些社会各界资助过他们的人,感到十分的理所当然,并没有一种知恩图报的心理;大学生对于父母也没有一种感恩和孝顺的意识。 2.助人为乐意识的淡漠。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变得越来越冷漠,不再以帮助别人作为一种乐趣或义务。我们不难看到一下几种状况:公交车上不让座,看到老年人过马路不太会上前帮助,捡到别人遗失的财物不主动归还等。 3.英雄缺失。现今的社会里人性冷漠,曾经被我们所称颂的英雄人物也越来越少。现在见义勇为者甚至抓到嫌疑人交给警察,因为怕被犯罪嫌疑人受伤赖上自己,而不愿作证,更不愿做什么见义勇为者;老人摔倒在地,路人怕被冤枉上是自己撞到的,而不敢上去掺扶,即使好心人做好事,也要报警备案或是让多人作证后才敢去帮助老人。社会“净化”到这种地步,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4.灾难性捐款冷淡。在这几年中,中国灾难不断,面对灾难,我们看到了同胞们团结起来度过难关的信心以及行动。但是,我们也很痛心的看到,面对名人的捐款,许多人没有看到积极的一面,而是怀疑着是否假捐或是抱怨捐款的金额和其身份地位的不协调。虽然确实有一些假捐事件的发生,但我们不能否定了所有人的爱心。而更多的人则是面对捐款,抱有事不关己的心态,认为自己没有捐款的责任与义务,而把全部的责任推向政府。以怀疑政府私吞捐款公共款,而不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浅谈社会道德冷漠问题

浅谈社会道德冷漠问题 摘要:对社会而言,遵守道德是保证人们有一个平静、安宁、愉快、和谐社会环境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繁荣、文明健康的必要条件。然而在现代社会,道德冷漠现象随处可见,社会道德冷漠作为一种善的缺乏,体现为道德敏感的缺乏、道德判断的搁置和道德实践上的不作为。道德冷漠是一种“平庸的恶”,其出现主要是因为个体的道德抑制机制受损,因而缺乏与恶作斗争的自觉意识。 但是,鉴于社会道德在我们的个人生活的集体生活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我们必须要通过感化、引导、建立健全道德规范机制等方式,以消除道德冷漠,营造一个安宁祥和的社会大环境。 关键词:善的缺乏、平庸的恶、消除冷漠,教育引导 一、道德冷漠的表现 道德冷漠,简单地说,就是善的缺乏。万俊人先生指出,道德冷漠是一个道德心理学概念,“它是指一种人际道德关系上的隔膜和孤独化,以及由此引起的道德行为方式的相互冷淡、互不关心,乃至相互排斥和否定”[1]。他进一步指出,道德冷漠不同于一般的感情淡薄,而是人与人之间道德意识沟通的阻塞、道德心理互感的缺乏、道德情感的丧失以及道德行为上的互不关心。这种冷漠看似与道德无涉,实际上是一种缺乏道德感、缺乏同情和逃避道德责任的表现,是一种善的缺乏。 道德冷漠作为一种善的缺乏,具体表现为道德敏感的缺乏、道德判断的搁置和道德实践上的不作为。 第一、道德敏感的缺乏。所谓道德敏感,“是一种道德感知、感悟、反应能力,是从人文社会现象包括人与自然关系中发现道德问题的能力,是对人文、社会现象进行道德考量的能力”[2]。道德敏感的缺乏,意味着道德的缺席、道德的边缘化和道德的失语,将导致社会的道德失范。同时,道德敏感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志和特征,一个没有道德敏感的人是一个不健全的人,一个没有羞耻心的人,一个没有同感能力的人。 第二,道德判断的搁置。道德判断是关于行为的善恶、正当与否的判断,“它断定在特定情况下这种行为是对那些规整人与人之间秩序的原则的最切近的体现”[3]。道德判断是一种直观判断,是我们不假思索而做出的本真反应,也是一种理性判断,是我们依据一般的道德法则,结合一定的道德知识,并充分考虑当前的特殊情境所得出的一种综合判断。不管是直观判断,还是理性判断,都具有改变道德情感和影响道德行为的功能。对于冷漠者而言,他具有关于行为善恶、正当与否的道德知识,具有做出道德判断的能力,却吝于做出道德判断,导致道德判断的悬置。 第三,道德义务上的不作为。道德义务与法律义务不同,法律义务针对合法而言,道德义务则针对是否合乎道德。它更多地体现了个人对他人所负的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道德上的不作为更多的是指人们面对恶行的一种麻木,这种麻木使得他们成为作恶者的帮凶,使恶得以横行和泛滥。 二、道德冷漠的形成机制

健全和完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健全和完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选举进程中还存在哪些不足?应 如何健全和完善? 村民自治是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来实现的,其中,民主选举又是第一位的。 (一)农村基层民主选举面临的现实困境 1、村两委班子的领导核心作用不能真正发挥。有的村领导班子没能履行好“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的职能,有的村领导班子在选举过程中成为帮忙的服务机构,有的放松对选举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对一些歪风邪气不敢管,不会管,也管不了,削弱了村支两委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2、候选人提名不规范。一般情况下,村委会的候选人主要从三个渠道产生:上届村干部为当然人选、上级领导直接提名和各村民小组推荐。这些不同渠道产生的候选人的竞争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上级指定候选人和原村干部人选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组织或手中的权力控制选举过程。村民小组推荐的候选人则明显不具有竞争力。 3、村民代表参与意识不强烈,村民代表队伍素质较低。一是科技知识、文化水平却往往相对较低,不符合主流要求。二是政治思想觉悟低。村民代表的产生没有年龄、文化等方面的条件限制,加之农村较落后的经济条件和长期封建思想的影响,村民代表的思想觉悟和法制观念与依法治国的要求

存在着落差。三是参政议政能力差。一些代表由于政治意识淡薄,在决定村里重大事项、制定经济发展规划等问题时,往往是盲目地举举手、表表态、投投票,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 4、家族势力影响较大。农民自身的民主意识十分有限,往往都在区分“自家人”和“局外人”这两个概念,因而在选举中,一般的村民都会把选票投向同族候选人。在选举过程中,各个家族之间的竞争取代了个人的竞争。有些人利用地痞、职业游民势力贿选、拉选票,操纵选举,败坏了社会的道德秩序。有些先富起来或掌握更多经济资源的人通过贿赂、送礼、请客等方式“买”选票,这种“钱权交易”现象的出现,严重损害了民主选举的神圣和庄严。 (二)措施与对策 1、加强对选举工作的领导和指引。村民委员会是在党的领导下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不断加强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的教育,引导和帮助村两委班子改进领导方式,加大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宣传力度。增强民主法制观念,依法行使职权。依照有关法律和条例,明确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责,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和管理程序,建立健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

社会心理学-社会冷漠现象分析

社会冷漠现象分析 姓名:学号:班级:专业: 2017年6月7日,法制日报报道河南驻马店一名年轻女子在夜间走斑马线过马路,一辆小车将其撞倒并径直离开现场。让人寒心的是,从被撞倒后直至遭到第二辆车碾轧的1分钟内,10余辆途经车辆和约20名经过的行人,无一人上前施救。这让我想到了好几年前震惊全国的小岳岳事件,还有很多很多类似的新闻充斥着我们的眼球,相同的情形多次上演,是什么让这个社会变得如此冷漠? 在当今社会,由于社会压力,城市化加速,人们观念、信仰的转变等各种因素,导致人们越发的漠然,社会成员对社会问题及周围的人或事只要不涉及自身的利益均持观望和听之任之的态度,该问题已经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后果我们不时总会看到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冷漠现象。比如社会冷漠现象每出现一次,我们的心痛就加剧一次,因为他们的冷漠,让一个个正义与善良的火种,黯然地熄灭。 社会冷漠心理也属于病态社会心理,其危害主要有:第一:社会生活中的人们彼此关系冷漠,会造成传统美德的丧失,社会上再难看见人们互帮互助、和谐一致的情景,社会退化成一个个单个体的原子个体;第二,激化了人民内部矛盾,破坏社会治安,扰乱社会秩序:第三,有害民众身心健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第四,降低了社会认同感和凝聚力,会造成社会解体的隐患,社会联系缺少了把人们团结起来的纽带,社会稳定无法维系。因此,冷漠已成为社会的“癌症”。但令人费解的是,为何这一片片的冷漠、一个个的围观、一幕幕的惨剧仍在如此匪夷所思、让人心痛地不断上演着,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当前社会以及人们的越发冷漠呢? 从法制日报报道的新闻来看,肇事司机和车祸发生时现场周边的路人之残忍、冷漠,的确令人发指,也令人感到彻骨的寒意。但是,冷静下来再看,对于这种群体性冷漠,也不宜过于放大解读。实际上,群体性冷漠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心理学因素。比如,1964年,美国纽约曾发生一起命案:一名女子在自家门口被人刺死,周围邻居至少有38人目睹了命案发生,却没有一个人见义勇为。当时的媒体也慨叹世风日下。但是,有些心理学家不相信这点,通过一系列实验揭示,施助行为与

浅谈当今中国社会文化现象

浅谈当今中国社会文化现象 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文化也不断地得到了丰 富和升华。在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的当代文化中,我们能看到时代进步的脚步,也能感受到社会现实的残酷和悲凉。平心而论,我认为中国的发展速度在当代社会的确无人能及,就连超级强国也只能望而却步,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由于我们过分追求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也使得我们的文化发展有些许的畸形。 首先是人们思想的物欲化!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时万万不能的。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人们秉着金钱至上的原则,不断地打破着自己的原则,违背自己的信念,甚至出卖自己的灵魂。这年头,教授摇唇鼓,为了赚钱;明星卖弄风骚,一系列的“门”事件发生,为了钱;新闻捕风捉影,随意夸大,引人们关注,为了赚钱。这已经成了一个张口闭口就是钱的社会。“财产纠葛”,“拜金女”,“分手费”等专有名词不断地出现,感情成为了利用的工具。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免不了与钱扯上关系。 不仅是大人思想的物欲化,小孩子和青少年也是深受当今社会畸形文化腐蚀。由于网络的普及,缺乏辨别能力的小孩和青少年们被一股脑地灌输了不论好的,还是坏的思想,以被动的姿态过早地接受了他们不该接受的事情,青少年原本该积极向上的信念不断被荼毒,腐蚀。“非主流”“空虚”“颓废”“寂寞”等一系列的名词不断的出现,成为火爆名词。近几年来,超级女生、梦想中国等大型选秀活动造出了众多的星级人物。这在中学、大学里掀起了滔天的巨浪冲击着校园,引得不少学生试图放弃学业去参加选秀活动。“吃苦耐劳”的时代精神已经渐渐被遗忘了,人们越来越渴望一夜暴富。当今的青少年亦是如此,怕吃苦,怕努力,宁愿麻木也不选奋斗,让自己沉迷于网游,网络小说、玄幻小说,韩剧中,逃避生活。 再者是思想道德的滑坡!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里,不讲诚信、不顾责任、不凭良心的人和事屡见不鲜,整个社会充斥着物欲横流、见利忘义等思想,人们更是缺乏荣辱感、笃信潜规则,道德底线一再失守。如近期社会上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从苏丹红到三氯氰胺,从瘦肉精到染色馒头等关系到人民最基本吃饭的问题,再到老人倒地无人敢扶,冷漠人心的小悦悦事件等关

发扬党内民主和保障党员权利-参考答案

课后测试 单选题 1.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推行的民主是()。√ A 充分的 B 全面的 C 广泛的 D 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D 2. 健全党内民主制度的基础是()。√ A 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 B 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C 完善党的委员会制度 D 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A 3.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是党的生命。√ A 集中统一 B 保持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 C 党内民主 D 实事求是 正确答案:C 4. ()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A 依法治国 B 科学执政 C 党的建设 D 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C 5. 公开是党内民主的前提,要坚持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健全()公开制度。√ A 重要决策 B 重大事项 C 党员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 D 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D 6. 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 A 党的中央委员会 B 党的中央书记处 C 党的中央政治局 D 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 正确答案:A 7.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和维护党的(),有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同工作。√ A 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 B 团结统一,密切联系群众 C 统一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 D 统一领导,密切联系群众 正确答案:A 8. 党员有权在党的会议上参加关于党的(),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A 重大事项研究 B 人事任免决定 C 政策和理论问题的讨论 D 党规党纪的制定 正确答案:C 9.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对待思想上理论上的是非,只能采取( )的办法求得解决,决不能采取压服的办法。× A 领导班子集体决定 B 群众投票 C 少数服从多数 D 摆事实、讲道理、民主讨论 正确答案:D 10.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A 依宪执政 B 民主执政 C 依宪治国

如何完善我国基层选举制度

一、如何完善我国基层选举制度? 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选举,为什么要认真对待?因为它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也是政治文明的标志。没有选举就谈不上有民主,也谈不上有政治文明。目前,中国的选举制度还存在的缺陷,除竞争缺位、公开性不足和缺少监督机制外,更主要是利益断链,也就是选举和群众的利益关系联系不紧密。现在我们国家有多种选举形式,但是老百姓最感兴趣的是农村的基层选举(村委会选举)。为什么村委会选举会如此激烈?甚至有不少人冒着违法的风险采取各种不正当的手段,行贿、买票来参选,关键问题是这个选举跟他的利益关系非常紧密。 要改进中国的选举制度,做到认真对待选举,宏观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要认真对待选举权。现在选举以后,代表和选区、选民几乎没有联系,能否通过一个办法使代表和选区、选举单位联系起来。给代表提出一些要求,让他们和选民有一个沟通、联系,选民有什么问题可以向他们反映,当然这个问题有一定限度,也就是他们职权范围内的问题。代表可以根据选民的要求向政府反映,要求政府给出一个说法。如果能够使代表具备这样的职能,老百姓就会知道所选代表是能帮他们解决问题的。其次,密切选举与选民利益的联系,一定要把选举跟选民利益挂起钩来。第三,切实推行竞争性选举。第四,扩大选举的公开性,完善监督机制。

二、村委会选举,当然也包括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的选举,是这30年来在中国选举里面进展最快的,也是成果最突出的。我们创造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所谓无侯选人选模式,另外海选等等进展的都很快。到现在我们评估,实际上村委会选举已经走入了常态化。这个常态化有六个指标,一是选举组织已经完全规范,从中央到地方,从民政部到下面的乡镇,整个组织工作已经规范。整个的选举程序也基本规范,这个程序包括全国除西藏以外,通通实行差额选举,大多数地方实行海选,一人一票提名候选人,一些地方还搞了无候选人选举。尽管有的地方还没有实行候选人竞争,不少的地方还基本上实现了候选人的竞争,并且从总体上看,参选率是向下走,而不是向上走。因为进入常态化,加上流动人口很多,所以参选率下降并不是所谓“奇怪”的现象,现在全国平均的参选率是90%左右,这个参选率大大低于乡镇人大代表的参选率,乡镇人大维持在93%。但是选民真正自己到站投票率,村委会的选举达到70%,乡镇选举在1998年统计不到50%,最近的统计,因为县乡选举合并之后大约在60%,按真的投票率来测算,村委会选举的投票还是相当高的。另外村委会选举的创新现在也开始往下走,已经连续有七年,不再出现能够轰动全国或者全国照着学的创新模式,说明整个村委会的选举已经步入常态化。村民委员会的结构也比较稳定,只有一个不稳定,因为中央提倡两委交叉任职,提倡党员介入村民委员会选举,党员的比例和一肩挑的比例还在往上走,其他的比例比较稳定。

2019-2020年整理浅谈社会冷漠现象汇编

浅谈社会冷漠现象 铁信1305班彭辉 从几年前的彭宇案到近几年的小悦悦事件,社会科技在不断进步,中国的经济正以正增长的速度不断攀升,国民素质也随着义务教育制度的开展取得不错提升,然而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的群体意识在淡薄,冷漠程度在上升,这真不能说是什么好现象。 (一)事件回顾 事件一2006年11月20日早晨,彭宇帮忙扶起一位在公交车站跌倒的老太太,结果被诬陷为“肇事者”。最后法院判决彭宇承担老太医疗费的40%,共计4万多元。 事件二2009年10月30日上午,湖北荆州宝塔湾岸边的沙滩上,正在打捞6天前为救两名落水少年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大学生何东旭、方招、陈及时的英雄遗体。令人心寒的是,面对同学们的“跪求”,个体打捞者不仅不为所动,而且挟尸要价,一共收去了36000元的捞尸费! 事件三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 事件四 2014年5月15日下午5点,杭州江干区机场路杰立大厦顶楼有一名男子欲跳楼轻生,正值下班高峰期,引来众多路人驻足围观。现场不少人忙于拍照,有的围观者还吹口哨,希望轻生者能转过来,给大家一个正脸。 (二)事件的评论与感想 这些事件显示了可怕的社会冷漠。先后经过的18个人中,有步行的中年男子,有骑车的人,甚至有带着小女孩的中年女子。善良的陈阿婆固然为我们这个社会挽回了一点面子,于是,有人感叹,一个国家的良心被一个拾荒的捡了起来!但一个阿婆能捡起失落的国家之心吗能拯救破损的道德之旗吗我是悲观的。当社会良知以惊人的速度沉降,仅有一个陈阿婆是远远不够的。有学者指出陈贤妹没上过什么学,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没经过太大改造,因此才会做出这种“人”的善举,而现在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却连最起码的道德标准都达不到。 首师大曾发布的一组有关社会信任的调查数据就显示,在针对时下热议的“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问题上,尽管有高达%的受访者认为围观民众该扶起老人,但在不扶老人的原因中,更有高达%的民众认为怕惹祸上身。 路人袖手旁观的理由无非是这些:怕耽搁时间,怕被人误解,怕惹官司。核心的一条是怕惹麻烦。我们必须承认,眼下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简单的谴责和批判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在谴责他人的同时,我们每个人是否都应该扪心自问——如果当时是我走过鲜血淋漓、惨不忍睹的小悦悦身旁,我会怎么做 这些让人感到寒冷的事件背后,潜藏着的是善意遭到欺骗和侮辱,善行得不到支持和保护。加之不断的红十字会丑闻、层出不穷的“彭宇”案等负面问题的影响,不断侵蚀了人们的良知,动摇了人们的善念。做好事会被人认为是作秀,帮助人会被人认为有企图,就连善良救人的陈阿婆也被人质疑“救人想出名”。“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这种对什么事情都持怀疑态度的、调侃式话语成了时下许多人的口头禅。信任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其实,在内心深处绝大多数人对信任是渴望的。但是面对失信行为时,公众的态度又往往不坚决,立场又往往不坚定。究其原因,既有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更有对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失信环境的无奈。

浅谈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现象

浅析当代社会道德滑坡现象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在社会经济建设领域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然而,在这些经济奇迹的背后我们却不可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社会道德的严重滑坡。诸如社会诚信问题、社会冷漠度问题等。怎样认识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道德严重滑坡的关系也就成了一个急迫的问题。 道德滑坡现象: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里,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社会道德建设如同物质上的贫富悬殊一样,形成观念上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英雄人物辈出,道德模范不断涌现;一方面是诚信空前危机,假冒伪劣屡禁不止。不讲诚信、不顾责任、不凭良心的人和事屡见不鲜。在一些人眼里,物欲横流、见利忘义、缺乏荣辱感、笃信潜规则,道德底线一再失守。当硫酸泼向无助的黑熊,当枪弹射向无辜的教师,当汽油浇向熟睡的流浪者,当因学习上的分歧而掐死同窗,当因一句骂人的话而去投毒,当好心车主扶起摔倒的老奶奶被敲诈,当18位路人无视躺在路边濒临死亡的小女孩的时候,每个人们的处境都处于危险中,正是这种潜在危险使得众多的“旁观者”走向前台来关心道德建设的问题。 道德滑坡已经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它带给人们的印象只有一个——混乱。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无疑是致命的。在我国倡导建设精神文明的今天,提高全民道德文化修养已成了当务之急。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我国道德水平下滑的主要表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3]:第一,家庭道德伦理关系改变而带来的矛盾与冲突。第二,职业道德陷入了没有精神支柱的泥潭。第三,社会公德开始失去平衡。第四,腐败现象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随着时代进步而出现道德观念的变迁是必然的,但一些“保守”的人认为,这是世风日下,出现“道德滑坡”了,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我们不能说每次道德观念的变化都值得肯定,但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道德观念是向着更进步、更文明的方向发展的。因此,道德滑坡不是指道德观念的滑坡,而指道德实践的滑坡。人们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但在具体行动上发生了变化,也就是道德实践方面滑坡了。 道德滑坡的原因: (一)价值观出现“错位”[2]

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现状分析和路径探讨

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现状分析和路径探讨 [摘要]党内基层民主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基础。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负面因素的影响、党员自身教育水平限制、传统教育理念的制约、现行体制和监督机制的不足,当前基层党内民主建设仍存在民主意识淡薄、民主透明度低、权利保障不足、民主执行不力等问题。因此,要加强教育实践,建立民主意识的培育机制;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健全民主权利的保障机制;注重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民主配套机制。 [关键词]基层发展现状民主建设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1],从民主制度和民主实践的发展规律看,最基础的一环在基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基础,也是党内民主建设的突破口,党内基层民主的充分发展,有利于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形成有序政治参与,培育民主的政治生态。一、当前基层党内民主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出现了好的发展趋势,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管理已成为许多党组织建设的突出特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需要加以完善、改进和解决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民主意识淡薄。有相当部分的基层党员普遍缺乏

民主意识和民主观念,对宪法和党章赋予的权利行使不充分,习惯于“拥护”和“服从”,自觉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不强;有的党员对党内政治生活缺乏热情,持无所谓态度,即使发现党内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现象也听之任之,熟视无睹;有的虽有不满,但碍于人情或出于自我保护意识,也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党员权利虚化。另一方面,有的基层党员干部思想也存在误区,害怕群众民主的思想,错误地认为一搞民主选举和村务公开,会容易出乱子,不利于对农民的管理和教育,不利于农村的稳定,因而不敢坚持民主。 2.氛围不浓厚,民主透明度低。不少基层党组织尚未把党内民主建设提到党的组织原则的高度予以重视和加强。在发扬党内民主的问题上,往往是集中讲得多,民主讲得少。有的领导干部对党员的意见和建议不理不睬,对党员的要求和呼声不闻不问,对党员的个人选择意愿进行干预,党员的正当需求被忽视,民主集中制变成了个人决定制,没有形成良好的民主氛围。不少基层党员对党内的情况不甚了解,也很少有机会参与党内的事务管理,尤其是极少参加党内决策。即使在党内选举过程中,也经常过分强调组织意图,党员的选举权未得到充分的自主伸张。 3.制度不健全,权利保障不足。党员的权力是否得到保障,决定党内民主发展的程度,决定着党员对党内民主的态度,也决定着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程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党员的民主权利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完善基层民主

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期末考试试卷封面 学院:哲学与政法学院 20 13 —— 20 14 学年 1 学期 考试年级:2012级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白海梅 学号:12030505013 考试课程:民主与政治发展专题研究 考试形式:课程论文 任课教师:柳榜华 课程成绩: 简要点评: 任课教师签名: 年月日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完善基层民主 摘要: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政府的政治基础,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化程度和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现阶段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发展不太平衡,因此,有序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新要求,探索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政治参与;基层民主;渠道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够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监督机制,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以上两段话的核心是“扩大”: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扩大基层民主。在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如何实现公民的民主权利,如何认识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基层民主,这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一、基层民主与扩大有序政治参与的内涵 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其定义为: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的类别按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答案,民主的类别主要有: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宏观民主与微观民主,高级民主与基础民主、党内民主与党外民主等等。基层民主是基础民主、微观民主,更多的是直接民主。基层民主的内涵,有很多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基层民主应是三个方面的:一是“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二是“基层群众自治”;三是“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①还有另外的 ①魏宪朝,孔繁军.正确理解“扩大基层民主”的内涵[J].理论前沿,2002(4).

基层民主建设

基层民主建设 第一节背景导读 关键词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发罢免米晓东人大代表资格扩大农民选举权 一、理论背景 基层是社会的细胞。各种社会现象都通过基层反映出来,各种社会问题都在基层最先表现出来,各种冲突也可能最先在这里酝酿、爆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在基层,重在基础。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二、政策背景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广大群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 三、当前状况 2010年4月15日,中国湖南省溆浦县一个选区的6444名选民,自发投票罢免米晓东的县人大代表。15天后,县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确认选民自发投票罢免人大代表有效,终止米晓东的人大代表资格。这对于促进基层民主制度的完善、人民参政权利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农民冷漠对待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原因及对策

农民冷漠对待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经济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民主进程有了较大进步,但在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等政治活动中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政治冷漠,对参加选举积极性不强,参与随意性突出,漠视不正当选举,阻碍了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研究发现,造成村民政治冷漠的原因分为四方面,分别是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制度因素和现实因素。要解决基层民主选举中政治冷漠,也要从这些原因方面着手,要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完善各项制度等。 关键词:基层民主选举;政治冷漠;原因;对策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easants’Political Indifference Chen yao Facultyl of Law and Politics , 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48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rural areas’economic get a certain degree of development,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the democratic process, but in the rural grassroots democratic elections and other political activities, but showed varying degrees of political apathy,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elections is not strong, involved in voluntaryprominent, and ignore the unfair elections, hindering the process of socialist democracy. The study found, causing the villagers to political apathy is divided into four areas, namely economic factors, cultural factors, institutional factors, and reality factors. Grassroots democratic elections to solve the political indifference, we must proceed from these reasons, the need to vigorously develop the economy, to strengthen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of the villagers, and improve the system. Key words: Countryside Grass-roots democratic elections Political Indifference causes Countermeasures

论当代社会道德问题——现象与反思

论当代社会道德问题——现象与反思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就像一首歌里唱的“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假期多了,收入高了,工作越来越好……”然而,人们的素质并没有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而提高,反而出现了很多社会道德问题,一部分人生活富裕了心地却没有了当初的那份善良。 就中国来说,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GDP 的增长数值令世界刮目相看,然而我们中国的道德败坏现象却有增无减,这已引起大众的强烈不满。各种媒体发出的“道德滑坡”的惊呼,也透露了从上到下无法掩饰的忧虑和无奈心态,各个电视台随即也推出了教育和警醒国人的道德教育类节目。即便如此,每天新闻上报道的各种社会道德问题依然骇人听闻。那么,道德的基础是什么,如何重新确立道德理念,进而弘扬一个民族的精神价值,已成为目前国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一、什么是道德? 关于什么是道德,张岱年是这样认为的。“人与人之间,各自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发生矛盾冲突,如果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过于激烈,毫无调和之余地,势必同归于尽。为了保持社会生活的继续存在,必须对于个人利益的冲突加以调节,使人与人之间遵守一定的行为规则。这类规则即是道德。道德即是调节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所以,道德是在人们意识到需要对人际利益关系进行调整时产生的。但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

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人们在劳动中结成生产关系,并产生需要调整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创造人们的道德需要,提供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也形成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体统一的重要条件。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特别是随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开始,道德逐渐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形式。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所以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二、当今社会的道德问题与现象 近20年来,党和国家在经济方面采取一条务实路线,逐渐由集权式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多种所有制出现后,虽然经济的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一些改善,但如其它专制社会一样,对社会生活的严密控制,使得统治权力很容易就介入了国家资源的配置。与此同时,在社会商业化的趋势下,不择手段追求私利的做法得到鼓励和确认,各种职业观、义利观的变迁,使中国人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日趋繁杂分离,人与人之间难有赤子之心相待,传统的“仁、义、忠、恕”之道更无可行之处。尽管文明的趋势是永远上升的,但是,当下中国社会道德良心已经进入了它的休眠状态。在现今的中国,很少有人关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