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之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育学之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育学之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育学之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育学之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学模式”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等人提出的,1972年他们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提出教学模式是“系统地探讨教育目的、教学策略、课程设计和教材,以及社会和心理理论之间相互影响的,可以使教师行为模式化的各种可供选择的类型”。

我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样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因此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1)指向性。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且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因而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只存在一定情况下能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选择教学模式需要有鉴别不同教学目标的能力,注意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性能,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选用与教学日标指向一致的特定模式。例如发现式教学模式较适用于数理科教学;操练式教学模式更利于知识技能训练。

(2)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的核心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使抽象理论具体化的教学行为框架。教学模式对于教学程序有比较清晰的呈现,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这也是教学模式区别于一般教学理论的重要特点。

(3)整体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有着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白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理论上的忽视或教学过程的缺失,都会降低教学效果而不能发挥教学模式的应有功能。因此在运用时,必须整体把握,既全面了解其理论原理,又切实掌握其方式方法。那种无视教学模式的整体性,放弃理论学习而简单套用其程序步骤的做法,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害无益。

(4)稳定性。

教学模式是大量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具有的普遍性规律。一般情况下,教学模式并不涉及具体的学科内容,所提供的程序对教学起着普遍的参考作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提出来的,而这些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又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因此教学模式总是与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水平相联系,受到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制约,因而这种稳定性又是相对的。

(5)灵活性。

教学模式并非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但又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操作,所以在运用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微的方法上的调整,以体现对学科特点的主动适应。

【2018 广州番禺】

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大都以精炼的语言、象征性的图式或明确的符号表达出来。一般说来,会用教学不同阶段的关键词进行总结,或者用流程图或者框图来表达教学步骤间的逻辑关系和教学流程等。这表明教学模式具有( )的特点。

A.简约性

B.整体性

C. 更新性

D.指向性

正确答案:B

中小学有效教学模式

《中小学有效教学模式》学习提纲 第一章有效教学模式探微 1.教学模式的概念P4-5 2.教学模式的功能P6-7 3.教学模式的特点P7-8 4.教学模式的发展历史P11-12 第二章教学模式的学习论基础 1.行为学习论的理论基础P15-16 2.行为学习论与有效教学的关系P16-17 3.认知学习论的理论基础P19-21 4.认知学习论与有效教学的关系P21 5.人本学习论的理论基础P24-25 6.人本学习论与有效教学有关系P25-26 第三章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与应用 1.有意义学习的前提条件P29-30 2.传递-接受式教学的特点P33 3.传递-接受式教学的特点P34 4.传递-接受式教学的组织原则P36-37 第四章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与应用 1.自学-辅导式教学的三种类型P39-40 2.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P43-44

3.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的原则P44-45 4.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的常用策略P47-48 5.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P48 第五章范例教学模式与应用 1.范例教学模式的教学要求P51 2.范例教学模式的教学特征P52 3.范例教学模式对现代教学的意义P52-53 4.范例教学模式的备课过程P56-57 5.范例教学模式的教学步骤P57-58 6.范例教学模式的意义P60-61 7.范例教学模式的启示P61-62 第六章程序教学模式与应用 1.程序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P65-66 2.程序教学模式的两种模式P66-67 3.程序教学模式的主要原则P69-70 4.程序教学模式的应用P73-74 第七章发现式教学模式与应用 1.发现式教学模式的特征P77 2.发现式教学中以学生为主角的自主学习的知识分类P77 -78 3.发现式教学实践的路径分析P81-82 4.发现式教学实践的四个阶段P82-83

自主发现式课堂教学模式及操作程序

自主发现式课堂教学模式及操作程序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马坪学校是农村学校,从2006年起,历经四个年头,开创了自主发现式教学模式。我们在研究该学习课堂结构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以学生自主发现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核心,以知识整合内化为目标的开放式课堂为模式。强调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协作探讨愉快和谐和彰显潜质的学习氛围,形成以学为本、以学定教,综合实践和自主发展为基础的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 一、自主发现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发现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遵循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挖掘其自主学习的潜力;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索精神,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而建构的活动程序和结构框架。它是一种综合型、开放型的教学模式。 二、自主发现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操作程序(一)目标定向 目标定向: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小黑板上公示,我们称之为“学习导航” 。在目标定向环节中,教师活动体现在:(1)创设情境。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目标的要求,针对教学内容,强化学习策略,提供学生达到知识迁移的背景材料(图象资料、方法提示、小黑板实践操作等等),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并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2)揭示目标,教师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和要求,运用自主发现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尝试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并能总结归纳出学习的具体要求,列出自学提纲,要注意学习达标要求的适度性,既要符合新课改和教材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目标定向环节中,学生活动体现在:(1)自主发现。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按照学习目标和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选择学习的内容,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去分析理解,把教师提供学习的背景资料,加以综合运用,掌握学习策略和方法,有独特的思想、独特的表现。(2)寻问探疑。学生根据学习内容与要求,自主学习,积极思考问题,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独立 地发现一些疑难问题,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二)合作探讨 合作探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师生互动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交流反馈、不断掌握学习策略建构的过程。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围绕自己发现的问题,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过程,并将自己学习的结果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相互评价,并及时互补,营造一种有序、积极愉快、自由开放、和谐之美和思辨之美的课堂氛围。 在合作探讨环节中,教师活动体现在:(1)启发引导。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教师巡回在小组研讨的学习过程中,意味着共同参与、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倾听、意味着相互建构。教师不仅要融入小组之间了解学生学习的信息,而且要对学生碰到疑难问题给予点拨引导,并启发提供理解学习内容的背景材料,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到认知过程中来,独立获得知识的结论,促使学生取得最佳学习效果。(2)组织调控。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是多元的,不再是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了解学情,反馈信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活泼、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更重要的对整个学习活动组织有序、安排合理、调控自如,对局部障碍想法排除,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上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在合作探讨环节中,学生活动体现在:(1)讨论交流。在学习活动中以自主合作学习为核心,将相互协作,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评价贯穿整个学习时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思考问题,探索知识产生的过程及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动脑和动口实践体 周大战* *[作者简介]周大战,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马坪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湖南永州425000) [摘 要]自主发现式教学是以合作学习为核心,以小黑板为小组成果展示平台,以知识整合内化为 目标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它主要分为目标定向、合作探讨、整合内化三大教学环节。通过教学三大环节改学生围绕教师转为教师围绕小组转,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发现;目标定向;合作探讨;整合内化教学评论 9

四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

四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 洋思中学提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 洋思中学提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每堂课教师都不先讲,先让学生自学。学生不是盲目地自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师的指导要做到“四明确”,即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先学后教”的“教”,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 洋思中学所实施的著名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四清口号,不能不说是洋思中学课堂改革的一大创新。对洋思人来说,“四清”是一个既定目标,也是常规教学的一部分,它使学生、老师感到有了责任,老师和学生也想出了各种各样有效“清除”学习障碍的方法,以保证程度中下等学生的学习不掉队。 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和“ 10+35” 教学模式: 围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践并提升出了“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立体式—一目标任务三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 大容量一一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 快节奏 -- 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三大模块:预习一展示一反馈。 预习一一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 展示一一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反馈一一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兵教兵”“兵练兵” “兵强兵”。 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环节 ---- 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分组合作一一教师口述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 展示提升一一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 穿插巩固一一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达标测评一一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 10+35” 即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35分钟时间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还给学生,取消学生书面作业,做好预习笔记和纠错本。 东庐中学的“讲学稿” 东庐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老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讲学稿”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充分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包括四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 宜兴实验中学的两类结构教学法 宜兴实验中学的课堂教学有三大核心理念: 1?解决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工具: 即把知识概括化、结构化一一形成知识树。 2?解决教师教学生什么的问题: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第二节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一、认知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 (一)基本特征:所有认知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共同特征是基于学生的 认知发展进行教学设计,其要旨在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 (二)代表模式:20世纪50、60年代崛起于世界各地的“新教学论”的教 学设计模式,其中包括布鲁纳的教学设计模式、以瓦根舍因为代表的范例教学设计模式、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设计模式;70年代加涅的教学设计模式、奥苏贝尔的教学设计模式。 1.布鲁纳的教学设计模式 ①发现学习:就是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发现并获得学习内容的过程。 这种学习的基本特征是,第一,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第二,注重知觉思维;第三,注重内部动机;第四,注重信息的灵活提取。 ②布鲁纳认为,发现行为具有如下价值:第一,一切真知都是学习者自己发现的,发现行为因而成为教育追求的目标。第二,发现行为有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三,发现行为有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和自信心。第四,发现行为有助于记忆的保持。由此可以看出布鲁纳的假设的基本精神是:使学习内容或学习内容的某方面适合儿童的能力和智力发展特征。 ③布鲁纳用“表征”或“表征系统”来表述儿童认知发展的特征。表征或形象表征是人们直觉和认识世界的一套形式或规则。布鲁纳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不是刺激与反应结合的渐次复杂化的量的连续过程,而是由结构上迥异的三类表征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质的飞跃过程。这三类表征系统分别是:行为表征、图像表征和符号表征。 2.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 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是以其学习论为基础的。就强调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讲,他和布鲁纳的主张有相同之处,但就促进认知结构发展的途径以及由此引出的教学观来讲,奥苏伯尔与布鲁纳又有所不同,二者恰恰形成对照、互补的关系。 ①学习观:

十大课堂教学模式

十大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模式的结构 ●理论依据: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并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正是由于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的这种极强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不同教学模式的个性。不同教学模式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 ●操作程序: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 ●实现条件:是指能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等。 ●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由于不同教学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达到的教学目的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条件不同,当然其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有所不同。目前,除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外,有不少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教学模式的特点 1.指向性 由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的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评价最好教学模式的标准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性能,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2.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 3.完整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 4.稳定性

探究性教学模式流程及特点

探究性教学模式 形成背后理念: 1、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探究性学习) ——杜威 2、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施瓦布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 ——教育家施瓦布 3、发现法(Methodofdiscovery)就是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学习的方法,通常称作发现学习(Learningthroughdiscovery),并无高深玄妙之意。(发现法) ——认知心理学家和教学改革家杰罗姆·S.布鲁纳 含义: 探索式教学法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指导思想: 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主要环节: (1)创设情境 探究式模式的教学总是围绕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而展开。与基于问题式学习不同的是,这个知识点并非选自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也不是由学生自由选择而产生的,而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的进度来确定。一旦确定了这个教学出发点或者说学习对象后,教师就要通过问题、任务等多种形式,使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来创设与此学习对象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 (2)启发思考 学习对象确定后,为了使探究式学习切实取得成效,需要在探究之前向全班学生提出若干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并与当前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以便全班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这一环节至关重要,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这是探究性学习是否能取得效果乃至成败的关键。这类问题要由教师提出。(3)自主(或小组)探究 探究性教学模式因为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以及在此基础上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靠学生个人的自主探究加上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来完成,因此,本环节成为探究性教学模式中的关键教学环节。在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学生、信息技术几者之间的

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复习进程

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优缺点

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优缺点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我国中学教学实践中,仍然占有主导地位,其实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是没有很大矛盾的,其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要求比纯粹的多媒体教学更高更严格,传统的板书设计和板书实践、备课改作等用多媒体是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的,甚至可以说老师的第一个粉笔字可以让老师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 1、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 传统教学是指教师在讲台黑板上讲解并辅以黑板板书,学生在座位上听讲与练习的教学方式。它的主要活动是教师依教学进度,把课本内容依序讲解给全班学生听:学生则经由上课专心听讲、练习和课后的温习来熟练课本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必要时教师补充许多教材或经由考试增加许多练习的机会。 传统教学以“传递—接受”为特征,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2)学生是知识的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3)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传统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1)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2)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3)是几千年教学模式精华的结晶;(4)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创新。 2、传统教学方法的缺点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

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以教定学,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2)以本为本。忠实地执行教材,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使教材成为禁锢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的枷锁;(3)教路单一。传统课堂教学教师的“教”,是照本宣科,教师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4)学法单一,目标单一,问题单一,评价单一,过程单一等。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有许多方面是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一是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为直观,便于观察和认识,有利于学习和掌握教材;二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提高教学速度、节省课时,减轻了教师的劳动;三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将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与仿真技术结合起来,与人工技术等高科技结合起来应用在教育教学中,那必将掀起人类教育事业的一场新革命。 1、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模式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模式 2009-2-4 网络【字体:大中小】【我来说两句】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什么意思? 当前,教学研究的重心正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根据教学实际采用适应差异、注意个性发展的多样化教学形式,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成为我国今后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走向。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提高科学素养、在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即通过提倡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科学探究能力,加强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步骤,具有优于一般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提出 探究性学习(inquiry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最早提出在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从1950年到1960年,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了。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这句话对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施瓦布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 美国20世纪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教学改革家杰罗姆·S.布鲁纳在50年代末创立了发现法,并把它在美国施行,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认为“发现法(Methodofdiscovery)就是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学习的方法,通常称作发现学习(Learningthroughdiscovery),并无高深玄妙之意。”(续润华,2003:86)与前人相比,布鲁纳更注意探究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使之具有科学的基础。 施瓦布、杜威等人的研究,包括布鲁纳和皮亚杰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研究,影响了从50年代直至70年代早期的课程教材。这些教学材料的一个共同点是使学生参与到做中去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听讲或只是阅读有关科学的材料,对学习科学的过程比掌握科学知识给予了更多的重视。 二、探究式教学法的含义 要研究探究式教学法,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探究。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订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的陆王景认为,“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探索式教学法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功能

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功能 (一)教学模式的特点 1.指向性 由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的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评价最好教学模式的标准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性能,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2.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 3.完整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 4.稳定性 教学模式是大量教学时间活动的理论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带有的普遍性规律。一般情况下,教学模式并不涉及具体的学科内容,所提供的程序对教学起着普遍的参考作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理论或教学思想提出来的,而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又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因此教学模式总是与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的水平联系,受到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制约。因此这种稳定性又是相对的。 5.灵活性 作为并非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现某种理论或思想,又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操作的教学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科的特点、教学的内容、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微的方法上的调整,以体现对学科特点的主动适应。

引导探究发现式课堂教学模式

引导-探究-发现式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和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在此理念下,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引导-探究-发现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开放性的。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这种教学模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才能针对当前课程及教学内容,并因材制宜地调控和运用该模式,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授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摸索,总结实验,针对所教学生的特点采用该教学模式,收到较好的效果。以下就这种教学模式做简要说明。 一、适合的课型 主要针对新授课,包括:基础知识课、概念课、定理推导课等课型。 二、基本程序:导入→探究→归纳→应用→总结。 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就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安排得有艺术性,就能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总的说来,引导-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导入要遵循简洁化、科学化和艺术化原则。引导-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导入方式很多,如实例式导入,新旧知识类比导入,引趣式导入,设疑式导入等。 例如,高一数学在引入反函数概念时,说明为何只有对应的映射是一一映射的函数才有反函数,可以采用“设疑式导入”,依次提问如下: (1)当x∈r时,y=x有反函数吗? (2)当x∈(0,+∞)时,y=x有反函数吗? (3)当x定义在什么区间上函数y=x存在反函数? (4)什么样的函数才有反函数?

这样学生的思维处于“问题情境”之中,在内在的驱动力下,就会积极思考、探索,最终获得知识。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数学思维过程的展现。数学教育的主要意义在于培养人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策略,增强反应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应该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学会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在教师的启发下对知识体系中蕴涵的内在联系和思想方法进行提炼和归纳,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认知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的表面形式多是“两头活中间静”,所谓“两头活”是指在一节课的开头和末尾课堂上的交流气氛相当活跃。“中间静”是指在知识形成后的一段时间内,教师要让学生安安静静地做题,对新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三、引导-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引导-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建构性,主张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即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自行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索,找出共性,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完成认知。这种方式对揭示知识规律,认识知识本质有很好的帮助。 四、引导-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优点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学生会清楚地知道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系统地掌握知识,并且通过自主探究自行总结知识,从而使枯燥、零乱的一堂课变得生动而紧凑。 五、实施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这一过程中主动权在学生手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形成知识,满足学生期待,解决实际问题。实施过程重点是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素养。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数学思维过程的展现。数学教育的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简而言之,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 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 ?需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表现一定的教学活动序列及其方法策略。 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既是教学理论的应用,对教学实践起直接指导作用,又是教学实践的理论化、简约化概括,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 1.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教学模式比较清晰地呈现了教学程序,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方便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这是教学模式区别于一般教学理论的重要特点。 2.简约性 教学模式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简约化了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活动模式,大都以精练的语言、象征性的图式或明确的符号表达出来。一般说来,会用教学不同阶段的关键词进行总结,或者用流程图、框图来表达教学步骤间的逻辑关系和教学流程等。这些都能使复杂多样的教学

实践经验理论化,又有利于形成比抽象的理论更具体、简明的操作框架,从而便于教师理解、运用,也易于交流、传播。 3.指向性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适用于所有教学过程的万能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佳教学模式,只存在一定情况下能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使用教学模式需要有鉴别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的能力,以便选用与特殊的目标相适应的特定模式。例如,发现式教学模式较适用于数理科教学,却不适用于文科教学;操练式教学模式利于知识技能训练,而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却并不合适。因此,需要特别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4.整体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各个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本身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机制,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理论上的忽视或教学过程的缺失,都只能降低教学效果而不能发挥教学模式的应有功能。因此,在运用时,必须整体把握,既透彻了解其理论原理,又切实掌握其方式方法。那种无视教学模式的整体性,放弃理论学习而简单套用其程序步骤的做法,对提高教学水平有害无益。5.更新性 虽然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其基本结构便保持相对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教学模式就从此不变了。教学模式总是随着教学实践、观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创新和发展而日臻完善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它的不断变革与改革,正是其得以具有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

主题式教学模式及其特征

主题式教学模式及其特征 现代交际类教学法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包括:任务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内容教学法、互动学习法、整体语言教育五种,主题式教学模式是现代交际类教学框架下内容教学法中最为常见的模式之一。 内容教学法(Content Based Instruction)是指将学科内容与语言学习结合 进行第二语言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围绕学习者将要获得的内容和信息组织教学,强调在内容中学习语言,将语言学习的重点从语言本身转移到目的语言能力的培养上。其早期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进行英语和法语教学的沉浸式教学法,该方法关注教学内容本身,之后被广泛应用到英美国家的英语教学当中。到80年代,欧洲、美国语言学家把内容教学法和交际法结合起来,并将其运用到其他语言教学中。这一时期内容教学形成了一种综合语言教学模式,强调语言与其他科、语言基础知识与学科内容、语言技能与学习生活的整合。到了90年代,内容教学法作为新的发展也在理论和教学实践中得到了突破。Briton, Wesche, Snow (1989 )、Genesee(1989)·Stoller,Grabe(1997)、Met(1999)等学者对内容教学法进行分类,归纳了各类内容教学模式,并解释了各教学模式进行内容和语言教学的重点。也有研究者关注不同学科间相通的语言内化机制,在数学、化学等其他学科教学中借鉴并融入了外语教学,学科内容为语言学习提供了一定的语境,语言也在相关学科学习中起到了促进作用。Snow (2001)总结和提出了内容教学法的四种模式:沉浸式、掩蔽式、主题式以及辅助式,认为主题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内容的语言教学,选定的主题可以为语言教学活动提供学习内容,学习的过程由语言而不由内容驱动,注重语言与内容的平衡。 主题式教学模式(Theme-based Instruction)是指将教学内容作为教学载体,将语言知识作为主体,围绕一个或多个有意义的主题开展的教学活动。目的是让学习者在高动机的环境下,通过活动、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主题学习,结合语言和内容,体现出语言学习的情景化和生活化。主要有以下特点: (1)“主题”是学习的核心,教师围绕主题整合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不管是单元内的学习内容还是各学习单元之间都存在有意义的衔接,教学有明显的完整性和层次性。 (2)“主题”是联系学科知识的桥梁。主题式教学模式既可以围绕某一学科进行学习探究,也可以打破学科界限,围绕主题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强化知识与各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把知识与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在联系在一起,

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导学互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下的学法指导的探索与实践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方法的指导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任务。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会学习比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在新课改的推动下,高中政治教学改革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可喜景象,许多教育工作者从理论和教法实践各个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及尝试。然而综观近年来课改的成果,导学互助课堂更加关注“学生怎样学”这一重要环节的研究,而这个问题,正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新的课程标准和课改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同时拥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和创造,从而最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把教法与学法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从而切实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这是深化政治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一.做好课前预习的指导 在教学中,预习这一环节可谓是举足轻重。要教会学生学会自主预习,坚持预习,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预习的目的:一是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和大意,找出自己的疑难问题;二是凭借原有的知识、能力独立扫除学习“障碍”,尝试性的解决一些浅易问题,检验自己的学识水平,培养自学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指导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一)抓住预习重点。在学案设计的前面均有“学习重点”和“考点梳理”的内容,它们是学案学习的重点和关键,是学生预习学案的“指路明灯”。现在是高三一轮复习重在夯实基础,因此在学案考点梳理中把重要的考点呈现出来,在“学习重点”中提示学生本节的重点,这样便于学生学习的有的放矢,分清主次。 (二)结合学案的考点反复阅读课文形成体系。在政治的一轮复习中许多学生“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到哪里”,这种放羊式的学习消耗了大量的时间,而收到的效果却是微乎其微,每个学案下发后,我都强调学生要结合学案的考点梳理阅读对应的课文,以更全面系统的把握系统的结构体系,避免只背学案考点,忽视教材的系统的完整性。 (三)运用圈点批注。教师应指导学生圈点的范围和统一的圈点符号。一般来说,所圈内容是含义(待理解),与学习要求有关的重点原理(待分

1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有什么区别其分别有什么特点

1.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有什么区别?其分别有什么特点? 教学策略(teaching strategies) 是当某一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既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的选择和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媒体技术等因素,从而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的总体考虑。 教学策略的特点: (1)明确的针对性 (2)典型的灵活性 (3)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形 (4)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是教学策略的载体。 教学模式(instructional models) 是在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和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的特点: (1)操作性:教学模式所提供的教学程序都是便于人们理解、把握和运用的。 (2)简约性: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简约化了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活动主式,大都以精炼的语言、象征性的图式或明确的符号表达出来。 (3)指向性: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因此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 (4)完整性: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运行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 (5)开放性: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 (6)稳定性:教学模式是大量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概况,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带有的普遍性规律。 2.教学设计的评价结果可运用在哪些方面? 教学设计评价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诊断功能。 可借助评价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可以判断学生成绩和缺陷,矛盾和问题;可以估计学生的成绩在多大的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可解释成绩不佳的原因,为决策或改进指明方向。 (2)激励功能。对学生和教师是一种促进和强化。因为,较高的评价能给学生和教师以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鼓舞,激发其积极性; 较低的评价,能催人生死,激起师生奋进的情绪,起推动和监督作用。 (3)调控功能。评价的结果是一种反馈结果,可以为师生调节教与学的行为提供客观依据。教师据此修订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指导;学生据此变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教学评价有利于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随时得到反馈的可控系统,使教学效果越来越接近预期目标。

“探究发现式”教学法初探

“探究发现式”教学法初探-教师教育论文 “探究发现式”教学法初探 陈福梅 探究发现式教学法就是运用数学知识结构体系的发展规律与学生学习数学的认识结构发展规律与迁移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好奇心,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经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和获取新知识。因此,探索发现式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求知欲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正是在基本问题引导下,基础知识才得以形成和发展。教师应当深入教材,恰当地提出适宜于学生的基本问题,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更为下一步的学习探索指明了方向,而且当相应的单元学习结束之后,学生可以深刻体验到这个基本问题正是相关知识和方法的“纲”。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是怎样得出的?通过回忆演示折叠方法,让学生回答折叠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就能说出:“为了把角放在一起。”教师在此基础上接着提出问题:“除了这种折叠法你还有其它的方法把三个角拼在一起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动手试一试。”问题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和心理特征,面向全体学生而设置的。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降低坡度,分步进行。研究问题的设置要尽可能吸引学生,使其产生悬念和好奇心。 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发数学问题,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

学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发展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又称发散性、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着直接作用。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进行求异思维,才能使学生灵活获得知识,掌握有价值的知识、创造性的知识,进而从事创造性的活动。我们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就是这种求异思维的体现。 教师根据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思考问题的途径,指点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学生带着问题开始动手操作,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学生一致认为:有其它的拼法,并且还不止一种。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的拼法,对于每一种拼法;学生通过观察认为:-个角都拼成了平角。在引导研究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将各种片段的素材组织起来,并与已知的知识相联系,提出假设,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教师再问:“得出此结论是通过观察得出的,是否片面?”从而激发学生用几何推理验证此结论的欲望。 验证是学生确立假设是否成立的关键,是获得正确概念、规律的基本保证。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学生自觉想到在图形上构造平角,有的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作一条辅助线构成了平角;有的延长三角形的一边构造成平角;有的借助于三角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作为平角;还有的在三角形的外部(或内部)任取一点作三角形的一边的平行线构成平角。其实研究活动的开展有时不会一帆风顺,教师要想方设法保证研究活动有效成功地进行。在构造出平角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地给予引导,提出问题:“你怎样利用这个平角去证明你的结论?”学生展开了讨论,认为角要“搬”到平角处。教师再问:“在图形上怎样体现角是‘搬’过去的?”

教学模式特点和功能

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功能 (一)教学模式的特点 1.指向性 由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 条件,因此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遍有效的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教学模式。最好的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必 须注意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性能,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2.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了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 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 教学行为,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 3.完整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要求,体现着 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 4.稳定性 教学模式是大量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带普遍性的规律。一般情况 下,教学模式并不涉及具体的学科内容,所提供的程序对教学起着普遍的参照作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但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提出来的,而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又是一定社会 的产物,因此,教学模式总是与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的水平相联系,受到教 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制约。因此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 5.灵活性 作为并非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体现某种理论或思想,又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操作的教学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科的特点、教学的内容、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微的方 法上的调整,以体现对学科特点的主动适应。 (二)教学模式的功能 1.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 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学模式能为各科教学提供有一定理论依据的模式化的教学法体系,使教师 摆脱只凭经验和感觉,在实践中从头摸索进行教学的状况,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教学模式的这种中介作用,是和它既来源于实践,又是某种理论的简化形式的特点分不开的。 一方面,教学模式来自于实践,是对一定的具体教学活动方式进行优选、概括、加工的结果,是为某 一类教学及其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操作框架结构,这种结构有着内在 的逻辑关系的理论依据,已经具有了理论层面的意义。 另一方面,教学模式又是某种理论的简化表现方式,它可以通过简明扼要的象征性的符号、图示和关 系的解释,来反映它所依据的教学理论的基本特征,使人们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比抽象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 程序性框架,便于人们对某一教学理论的理解,也为这种教学理论运用于实践提供了较为完备的可操作性 的实施程序。所以说教学模式又是抽象理论得以发挥其实践功能的中间环节,是教学理论得以具体指导教 学实践,并在实践中运用的中介。 2.教学模式的方法论意义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教学研究方法论上的一种革新。长期以来人们在教学研究上习惯于采取单一刻板的 思维方式,比较重视用分析的方法对教学的各个部分进行研究,而忽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或关系;或习惯 于停留在对各部分关系的抽象的辩证理解上,而缺乏作为教学活动的特色和可操作性。教学模式的研究指 导人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以动态的观点去 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对加强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