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

(一)教学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二)教学难点

1.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2.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三)知识结构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1.背景

①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导致皇权不稳、内乱屡生。

②明初在中央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③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宰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1376年,明太祖废除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合称“三司”。三司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这样,地方权力就集中到中央。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

2.过程

①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了丞相胡惟庸。

②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③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至此,秦以来一直被告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易错点】中国历史上延续1600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易错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易错点】我国古代的丞相制度确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在:秦朝(秦始皇——赢政)、明朝(明太祖——朱元璋)。

例题: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体现了( B )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D。政令统一的需要

二.内阁的出现

1.原因:丞相废除后,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

2.过程

①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但很少能参决政事,一切大事仍由明太祖亲自主持。

②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

③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主持阁务的首辅更是权圧众臣。

④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易错点】我国古代的内阁制度正式确立于:明成祖时期。

3.评价: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问题】票拟权:系指对中央、地方各衙门及臣僚呈送皇帝的章奏,内阁根据有关法规和典章律例代拟初步处理意见,以备皇帝裁决时参考。

【易错点】明朝中央制度的创新主要表现为:废丞相和设内阁。

三.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

①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

②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它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③康熙亲政后,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挑选翰林学士入值。

翰林学士实际上是参与机要事务,替皇帝起草谕旨。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2.设立

①时间:雍正帝时。

②原因:办理西北军务。

③职权: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传达诏令。

【易错点】清朝军机大臣的最基本职责是: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即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3.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而且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例题: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同时存在的中央机构有( A )

①内阁②议政王大臣会议③南书房④军机处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易错点】清朝前期,掌管国家军政机要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

【易错点】清朝初期,对皇权构成重大威胁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

【易错点】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适应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

【易错点】清朝君主专制权力的极端强化基本完成于:雍正帝时。

【易错点】军机处的设置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重要标志。【易错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易错点】从明朝设置内阁到清朝设置军机处,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君主专制日益加强。【易错点】明朝设立内阁和清朝设立军机处,本质上都:强化了封建皇权。

【易错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是: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

【易错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渐扩大,主要在于: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易错点】明清政治制度的变革主要围绕: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例题:要展示雍正帝的政治改革内容,选择的历史事件最好是( C )

A.仿明制设内阁

B.创设南书房

C.设置军机处

D.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

例题: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D )

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臣”“重臣”组成 B。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密

C.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D。军机处是位居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例题:下列现象,哪一项发生于明代?( C )

A.相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秦

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宋

C.内阁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司

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清

例题:宋太祖和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相似的是( B )

A。设立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控制 B.改变和分散地方机构及权

C.废除原来的全国行政区划D.改变选择官吏的方法

例题: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B )

①建立皇权绝对权威②皇权控制中央机构③削弱地方权力④注重思想控制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概念的理解。结合从秦朝建立这一制度到清朝这一制度发展到顶峰的过程,我们就可以知道,四个选项都是正确的。

【问题】宰相,在我国历史上是一泛指的职官称号,宰是主宰,相是辅助之。宰相是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同时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也伴随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在历史上,皇帝为什么经常设立新的机构分割或取代宰相的职权呢?

提示: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非常容易专权。用不易威胁皇权的机构去制约宰相,是皇帝巩固其绝对专制地位的有效手段。

1.宰相位高权重,对皇权有很大的制约作用,而新增机构地位需要一个稳定的过程,可以减少对其长官盗权窃柄的顾虑。

2.新设机构便于皇帝作用宠幸的近臣,有利于皇帝旨意的贯彻。

3.新增的官员影响力较小,便于随时更换,以保持皇权不受威胁。

【问题】封建国家权力运行规律: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辅助机构,当这些辅助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新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助机构,剥夺其实权,最终使皇帝的权力加强。

【问题】中国古代宰相制度兴废的主要历程及认识

1.发展历程

①秦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帮助皇帝处理繁杂的事务,由此形成一套完事的宰相制度。

②汉代因袭秦朝官制,汉武帝时起用布衣为相,同时形成“中朝”决策机构来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东汉光武帝进一步扩大“中朝”尚书台的权力,宰相权也由决策、行政、司法三权于一身演化为执行机构。

③隋唐时确立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④北宋时期以中书主政,枢密掌军,三司理财,进一步分割相权,抬高君权,宰相地位大大下降。

⑤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策,宰相制度遂废。

2.认识:纵观我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相权和皇权一直处于矛盾和共存中,君主怕相权危及皇权,常用宦官奴仆控制宰相,相权被削弱;宦官、奴仆却成了宰相。君主为加强权力,千方百计地削弱相权,从而导致宰相制度不断演变。

【易错点】宰相制度的废除避免了宰相专权乱政的可能,有利于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加强。但是,废除丞相后,政令的可行与否完全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喜好,增加了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同时,机制上的用人制度被打乱,文化素质低下但倚受皇帝亲信的太监参与国家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大大降低,同时增加了政局与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问题】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制度强化的措施、特点及其根本决定因素

1.强化

①明朝废丞相,设内阁,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②雍正时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2.特点

①以强化君主权力为核心

a.明朝建立后不久,废除中书省和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由皇帝控制。为了加强对官吏和人民的监督和镇压,明朝还设立了厂卫特务机构。明代除将中央之权集中于皇帝手中之外,又将地方之权集中于中央,废行省,设三司,使三司之间互不统辖,直接归中央管辖。

b.清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决定了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基本特点是尽力保证满洲贵族在政权中的核心地位。雍正时期增设军机处,作为全国最高的军政决策机构。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皇权再次加强。

②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在思想文化上也有明显的表现。明清两朝大兴文字狱,压制知识分子的思想。此外,明清两朝采取的八股取士制度,扼杀了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僵化了思想,窒息了整个社会,严重阻碍了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是造成我国近代科技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3.决定因素: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问题】史学界普遍认为,军机处的设置是中国封建专制加强到顶峰的重要标志。军机处的影响为什么如此之大,为什么说军机机处的设置是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呢?

1.清朝建立之初,内阁负责处理国家日常事务,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重要的军国大事。军机处成立后不久,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废止,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

2.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真正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军机大臣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

承命办事。皇帝行动所到的地方,军机大臣也无不随从在侧。但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

3.军机处在权力上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军机处无专官。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是以原兼职,皇帝可以随时令其离开军机处,回本衙门。军机大臣既无品级,也无俸禄。军机大臣之任命,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意志。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所以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这些都说明军机处只是皇帝专权的工具。

【问题】明清时期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因为它表明封建制度仅靠正常的统治措施已无法维持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压迫,因而只得靠强权,靠皇权的绝对化、特务统治,靠制造冤狱来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和思想控制。

区域经济学教案新

吉林工商学院教案 区域经济学 主讲教师:韩淑梅 吉林工商学院教案(首页) 2016 —2017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周至第十六周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一、传统意义上的区域 区域: 不同学科的不同理解 自然地理学:自然区域 政治学:行政区域 社会学:具有相同语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 经济学:经济学将区域视为由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具有特定地域特征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不同学科理解的共同点: 区域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某种活动空间分异规律的一种认识。 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 经济区域: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

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经济区域特点: 1、经济区域首先是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 2、经济区域能够独立地存在和发展 3、任一经济区域都要在更大范围的区域系统中担当某种专业化分工的职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 经济区域一般说来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国内与国际。一国范围内由不同经济区域构成;世界经济由不同经济区域构成。 划分经济区域的方法: 1.按照同一性或均质性的原则进行的划分 2.按照功能划分 3. 按管理职能的划分 十大经济区域 东北区(辽、吉、黑)、华北区(京、津、冀、晋、鲁)、华东区(沪、苏、浙、皖、赣、闽、台)、华中区(豫、鄂、湘)、华南区(粤、桂、琼、港、澳)、西南区(川、滇、黔)、西北区(陕、甘、青、宁)、内蒙古区、新疆区、西藏区。 三大经济区域 东部地区(12 省市区辽、冀、京、津、鲁、苏、浙、沪、闽、粤、桂、琼)中部地区(9 省吉、黑、蒙、豫、晋、鄂、皖、赣、湘) 西部地区(10 省市区渝、川、黔、滇、藏、陕、甘、青、宁、新) 三、区域经济学狭义的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广义的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四、区域开发 定义:是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谋求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影响:该主观行为如果是科学合理的,就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如果是伪科学的、不合理的,就会限制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广义的对象: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狭义对象: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部分: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 第三部分:区际关系 第四部分: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 第五部分:区域经济政策与管理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市公开课教学设计(带练习带答案)

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上海的经济发展特色,理解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2、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的经济发展状况,知道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与核心的经济联系,感悟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3、初步掌握经济地图的阅读方法,能够在情境中迁移运用 重点:理解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难点:经济地图的阅读方法 自学设计(引导学生自学方案,简称学案) 自学任务一:自学教材“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城市:______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_______作用。 2.2011年,上海成功地举办了。浦东新区位于上海。 3.结合课本活动从交通运输、商贸流通、资金流通、信息交流、智力支持和技术协作等角度,举例说明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归纳总结: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 (1)核心城市:上海。 (2)地位:是中国高水平的工业基地、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 自学诊断:1.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A.南京B.上海 C.苏州 D.杭州2.近些年来,上海不少企业向长江三角洲区域周边城市转移,企业管理者也随之迁入周边城市。这说明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发展() A.具有辐射带动作用B.提供大量自然资源C.带来污染,具有制约作用D.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3.关于上海浦东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浦东新区位于黄浦江以东,黄海以西B.浦东新区拓宽了上海的发展空间,成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引擎C.目前新老城区彼此联系不便,成为阻碍新区发展的不利因素 D.农业是浦东新区的经济支柱 自学任务二:自学教材“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完成下列问题: 1.北翼中心城市——_______。①_______省省会,是江苏省最大的交通运输枢纽和科研教育基地。②有“_______”的美誉。③_______是中国内河航运第一大港。 2.南翼中心城市——_______。①_______省省会,加工制造业发达,以机械、电子、纺织、食品为支柱产业。②号称“________”:丝绸织造业历史悠久。 ③著名的旅游观光城市:________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享誉中外。 归纳总结: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 (1)北翼中心城市——南京。 ①江苏省省会,有“六朝古都”的美誉;【地位,课本P60下】②南京港:是中国内河航运第一大港。 (2)南翼中心城市——杭州。①浙江省省会,加工制造业发达,以机械、

四五六年级森林防火教案

护林防火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新闻、讲故事等形式让同学们了解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 2、使同学们了解发生森林火灾时的一般特征。初步学会防护森林火灾的安全意识。从小养成爱森林、爱自然的好习惯。 3、知道森林防火的重要性,要爱护森林。 4、通过对火灾事件的了解,知道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明确防火自救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初步学会防护森林火灾的安全意识。从小养成爱森林、爱自然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防火与护林之间的联系。 教学预备: 1、了解学生对森林火灾的一般理解。 2、归纳森林火灾的一般特征和学习防护森林火灾。搜集从小爱森林、爱自然的名人的故事。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火,是一种“神圣”的物质。它,是一种大家最认识的东西,而且常常会接触它;可是,它有是一种对大家伤害最大的物质。虽然做饭、炒菜都用得着它,可是你听说过火灾对森林的危害吗?老师讲过它的危害。报纸上已做过许多的批判。谁能举例说一说。 2、展示各种火灾现场图片,师: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你在哪里还看到过这样惨不人睹的场面?有什么感受?(指名后小组交流。) 3、展示另一图片,图中一个男孩子以矫健的身手,协助森林中的植物们从容逃离森林火场等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采用指名、小组合作、同桌交流等方式反馈。如:(1)为什么会发生森林火灾? (2)图片中有几种植物?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神情? (3)那个男孩是怎么样协助植物们逃生的? 4、小结:是呀!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命如此漂亮,但又是如此脆弱。我们要珍惜宝贵的生命,提高防火意识,像图片中的英勇男孩一样把握一些自救逃生的方法。 二、剖析森林火灾 1、什么是森林火灾:

“资源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Ⅲ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 【教学思想设计】 主体地理思想——资源跨区域调配属于国土整治范畴,对一个地区进行国土整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设计理念】 本课基于先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点事件的“现场”,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标分析】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这条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利、弊两个方面,也就是必须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教育。 【教材分析】 “必修Ⅰ”和“必修Ⅱ”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必修Ⅲ”则是在上述基础上,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将人类及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必修Ⅲ”第一章是《区域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其中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是在前三节基础上的递进、深化。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资源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第一部分的内容较少且比较简单,所以及第二部分合并在第一课时中。第二部分又有“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四个模块。根据及学生生活的贴切程度和参考鲁教、人教版教材,本节课创造性利用教材,选取“西气东输”为例子,让学生认识到,资源跨区域调配不仅要关注对资源调出区或调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且还关注对资源调配中所涉及的有关区域的影响。 【学情分析】 从知识掌握程度看,一方面学生已学习了我国资源分布状况、我国区域经济状况等知识,对我国资源的调配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另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数学汇总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教学目的:(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知识点】 1. 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Union ) 记作:A ∪B 读作:“A 并B ” 即: A ∪B={x|x ∈A ,或x ∈B} 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说明:连续的(用不等式表示的)实数集合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段封闭曲线来表示。 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 与B 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 2. 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intersection )。 记作:A ∩B 读作:“A 交B ” 即: A ∩B={x|∈A ,且x ∈B} 交集的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 与B 的并集与交集 A B A(B) A B B A A ∪B B A ?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 3. 补集 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 ),通常记作U 。 补集:对于全集U 的一个子集A ,由全集U 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 记作:C U A 即:C U A={x|x ∈U 且x ∈A} 补集的Venn 图表示 A U C U A 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4. 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 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 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 集合基本运算的一些结论: A ∩ B ?A ,A ∩B ?B ,A ∩A=A ,A ∩?=?,A ∩B=B ∩A A ?A ∪B ,B ?A ∪B ,A ∪A=A ,A ∪?=A,A ∪B=B ∪A ( C U A )∪A=U ,(C U A )∩A=? 若A ∩B=A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A ∪B=B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x ∈(A ∩B ),则x ∈A 且x ∈B 若x ∈(A ∪B ),则x ∈A ,或x ∈B ¤例题精讲: 【例1】设集合,{|15},{|39},,()U U R A x x B x x A B A B ==-≤≤=<< 求e. 解: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 、B ,如右图所示: {|35}A B x x =<≤ , (){|1,9U C A B x x x =<-≥ 或, 【例2】设{|||6}A x Z x =∈≤,{}{}1,2,3,3,4,5,6B C ==,求: (1)()A B C ; (2)()A A B C e. 解:{}6,5,4,3,2,1,0,1,2,3,4,5,6A =------ . (1)又{}3B C = ,∴()A B C = {}3; (2)又{}1,2,3,4,5,6B C = , A B B A -1 3 5 9 x

森林防火安全教育教案

森林防火安全教育教案 中心小学 一(2)班 邱美琼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类消防安全标志并了解各类消防安全标志的含义和作用。 2、知道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认识森林防火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知道一些防火自救的知识。 。 教学过程 一、认识各类消防安全标志 出示各类标志图案,这是什么板书课题。 师述:消防标志是一种批示标志,它是由带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图形符号和文字并配以一定的颜色所组成的。 二、了解各类消防安全标志的含义: 1、出示小黑板,分类标志。 1)火灾报警和消防手动启动器、

火警电话等。 2)紧急疏散途径和标志;紧急出口等。 3)灭火设备的标志:灭火器、消防栓等。 4)其他类型:禁止带火种,当心触电等。 2、简介消防栓。 三、竞赛活动,游戏激趣。(设立主持人,四小组记分比赛。) 1、抢答题。(老师提供部分问题,学生可适当补充。) (1)生活中的哪些因素会引起火灾 (2)一旦发生火灾,要迅速拨打什么电话号码 (3)扑救时是先救人还是救物先断电还是先救火 (4)电话报警时要注意报清、报全哪些信息 (5)列举几种逃生方法。如:关门求生、从窗户逃生、安全出口逃生等。 2、判断题。(学生也可补充题目。) (1)禁止学生携带烟花、爆竹、砸炮、火柴等易燃易爆物品。(2)有一天,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到某山林去野炊。 (3)报警时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可以不说明。 (4)发生火灾时,不要盲目开窗开门,用湿毛巾、衣服等衣物包住头脑,尤其是口鼻部。 (5)家用电器起火,应马上关掉电源开关,千万不要往电器上泼

水。 三、引领学生在校园内考察逃生路线,讨论火灾逃生时应注意什么(假设教学楼、家里) 四、引导明确森林防火的重要性 ⑴森林火灾不仅能烧死许多树本,降低林分密度,破坏森林结构;同时还引起树种演替,向低价值的树种、灌丛、杂草更替,降低森林利用价值。 ⑵由于森林烧毁,造成林地裸露,失去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将引起水涝、干旱、山洪、泥石流、滑坡、风沙等其他自然灾害发生。 ⑶被火烧伤的林木,生长衰退,为森林病虫害的大量衍生提供了有利环境,加速了林木的死亡。森林火灾后,促使森林环境发生急剧变化,使天气、水域和土壤等森林生态受到干扰,失去平衡,往往需要几十年或上百年才能得到恢复。 ⑷森林火灾能烧毁林区各种生产设施和建筑物,威胁森林附近的村镇,危及林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森林火灾能烧死并驱走珍贵的禽兽。森林火灾发生时还会产生大量烟雾,污染空气环境。此外,扑救森林火灾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工农业生产。有时还造成人身伤亡,影响社会的安定。 五、讨论森林防火措施 1.不带火柴或打火机等火种; 2.不随意点火,禁止在易燃易爆物品处用火; 3.不在树林周围燃放鞭炮,更不允许将点燃的鞭炮乱扔。 4.不到山上野炊; 5.到山上坟,不烧香、不烧纸。 6.多向父母和村民宣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篇一:2011新高一数学(人教版)集合的基本运算.doc 高一数学——集合第三讲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目标】:(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重点难点】: 1.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2.难点: 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教学过程】:用具:一、复习 1、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空集 2、作业讲评二、新授(1)知识导向或者情景引入我们两个实数除了可以比较大小外,还可以进行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2)并集 1、观察下面两个图的阴影部分,它们同集合A、集合B有什么关系? 2、考察集合A={1,2,3},B={2,3,4}与集合C={1,2,3,4}之间的关系在上述两个例子中,集合A,B与集合C之间都具有这样的一种关系:集合C是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Union),记作:A∪B ,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Venn图表示如上图。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例题1:{1,2,3,6}∪{1,2,5,10}={1,2,3,5,6,10}.例题2:A={a,b,c,d,e},B={c,d,e,f}.则A∪B={a,b,c,d,e,f} 例题3:教材例5(3)交集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与B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Venn图中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1、观察下面两个图的阴影部分,它们同集合A、集合B 有什么关系? A B 问题2、考察集合A={1,2,3},B={2,3,4}与集合C={2,3}之间的关系. 上面两个问题中,集合C是由那些既属于集合A且又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的交集(intersection)。记作:A∩B ,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交集的Venn图表示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例题(P9-10例6、例7)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与B的并集与交集 A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案

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四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第1课时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认识长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让学生认识长江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区域经济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长江三角洲地形地图,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通过阅读长江交通图表,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内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长江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长江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区域经济联系。 2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组图片,看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这是我国的哪条河流,我们能从中感受到她的那些气息? 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板书) 1.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读图7-30 探究: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位置特点 过程:学生读图—个人思考分析—小组合作讨论—代表回答—师生评价。 2.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读图7-31,结合课文。 小组讨论:长江三角洲城市间交通联系有什么特点? 师生归纳总结。 3.根据图文活动分析: (1)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经济有哪些优越的条件?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回答、师生评价 (2)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具备哪些优势条件?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回答、师生评价 (3)长江三角洲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具备哪些优势条件?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合作-师生归纳总结 4.课堂小结 5.作业布置 【自主学习】 (1)位置、范围:长江三角洲简称“_______”,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顶点在江苏镇江附近,往东抵海滨,往南达______,往北到通(州)扬(州)运河,包括_____省东南部、___市及杭(州)嘉(兴)湖(州)地区。 (2)在图7-30中找出长江、钱塘江、京杭运河、太湖及长江三角洲濒临的海洋 (3)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高三一轮复习1.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教案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2014高考会这样考】 1.考查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以集合中含参数的元素为背景,探求参数的值;2.求几个集合的交、并、补集;3.通过集合中的新定义问题考查创新能力. 【复习备考要这样做】 1.注意分类讨论,重视空集的特殊性;2.会利用Venn图、数轴等工具对集合进行运算;3.重视对集合中新定义问题的理解.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关系,用符号∈或?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见数集的记法 2. (1)子集:对任意的x∈A,都有x∈B,则A?B(或B?A). (2)真子集:若A?B,且A≠B,则A?B(或B?A). (3)空集:空集是任意一个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A,??B(B≠?). (4)若A含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2n个,A的非空子集有2n-1个. (5)集合相等:若A?B,且B?A,则A=B. 3.集合的运算 4. 并集的性质:A∪?=A;A∪A=A;A∪B=B∪A;A∪B=A?B?A. 交集的性质:A∩?=?;A∩A=A;A∩B=B∩A;A∩B=A?A?B. 补集的性质:A∪(?U A)=U;A∩(?U A)=?;?U(?U A)=A. [难点正本疑点清源] 1.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正确理解集合的有关概念,特别是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尤其是“确定性和互异性”在解题中要注意运用.在解决含参数问题时,要注意检验,否则很可能会因为不满足“互异性”而导致结论错误. 2.注意空集的特殊性

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在解题时,若未明确说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集合为空集的可能性.例如:A ?B ,则需考虑A =?和A≠?两种可能的情况. 3. 正确区分?,{0},{?} ?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即空集.{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它不是空集,因为它有一个元素,这个元素是0.{?}是含有一个元素?的集合.??{0},??{?},?∈{?},{0}∩{?}=?. 题型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 例1 (1)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 B ) A .M ={(3,2)},N ={(2,3)} B .M ={2,3},N ={3,2} C .M ={(x ,y)|x +y =1},N ={y|x +y =1} D .M ={2,3},N ={(2,3)} 例如: (2)设a ,b∈R ,集合{1,a +b ,a}=? ????? 0,b a ,b ,则b -a =___2_. 思维启迪:解决集合问题首先要考虑集合的“三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解析 (1)选项A 中的集合M 表示由点(3,2)所组成的单点集,集合N 表示由点(2,3)所组成的单点集,故集合M 与N 不是同一个集合.选项C 中的集合M 表示由直线x +y =1上的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集合N 表示由直线x +y =1上的所有的点的纵坐标组成的集合,即N ={y|x +y =1}=R ,故集合M 与N 不是同一个集合.选项D 中的集合M 有两个元素,而集合N 只含有一个元素,故集合M 与N 不是同一个集合.对选项B ,由集合元素的无序性,可知M ,N 表示同一个集合. (2)因为{1,a +b ,a}= ? ????? 0,b a ,b ,a≠0, 所以a +b =0,得b a =-1, 所以a =-1,b =1.所以b -a =2. 探究提高 (1)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要把握元素的特征,分清点集、数集;(2)要特别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在解题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因此要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防止所得结果违背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若集合A ={x|ax 2 -3x +2=0}的子集只有两个,则实数a = 0或98_. 解析 ∵集合A 的子集只有两个,∴A 中只有一个元素. 当a =0时,x =2 3 符合要求. 当a≠0时,Δ=(-3)2 -4a×2=0,∴a=98.故a =0或98. 题型二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例2 已知集合A ={x|-2≤x≤7},B ={x|m +1

小学生森林防火安全教案

九月分四年级森林防火安全教育教案 拟写人:廖三琴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火灾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 2、认识各种灭火设备,牢记灭火方法 3、会背儿童防火歌。 二、教学内容 (一)火灾事件介绍 方法:运用幻灯片展示各种火灾现场图片,学生谈观后感受。 教师总结:“生命如此美丽,又是如此脆弱爱惜生命提高防火意识” (二)认识灭火设备,牢记灭火方法。 方法:运用幻灯片介绍各种灭火设备,牢记各种灭火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表演模拟灭火(制作道具、学生扮演火魔和灭火英雄) (三)学会背诵《儿童防火歌》 儿童防火歌 小朋友笑呵呵,大家来唱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拍完南北拍东西。 你拍二我拍二,咱俩宣传做伙伴。 你拍三我拍三,禁火场所别吸烟。 你拍四我拍四,用火不当会出事。 你拍五我拍五,烟囱坏了快修补。 你拍六我拍六,风大失火不好救。 你拍七我拍七,不要玩火做游戏。 你拍八我拍八,电线不能随便拉。 你拍九我拍九,火警电话一一九。 你拍十我拍十,人人防火要落实。 我拍你你拍我,大家都要来防火。 (四)展示幻灯片学习自救知识 几种逃生方法的总结: 1、关门求生 2、测试门的温度 3、从窗户逃生 4、高层建筑火灾逃生 5、公共场所火灾逃生 6、安全出口逃生 (五)教师介绍火灾报警须知: 1、牢记火警电话“119”,事发时可用任何一部电话播打(注:无论欠费与否)。 2、火灾情况要报详细:×××单位、××区××街××号发生火灾,×××物质在燃烧,火势很大,请速来扑救,我的电话是×××××××。 3、要派人来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车。 (六)教师引领学生在校内考察逃生路线 1、制作逃生路线图 2、制作逃生路标 (七)小组为单位制作简易防毒面具。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感悟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知道其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 3.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 4.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了解,感悟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5.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二、教材分析 珠江三角洲区域是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一个先导与样板的作用。本节教材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2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搜集有关华人华侨的投资事迹、我国关于经济特区的政策,结合备课情况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必要地学案、挂图、录像资料。 二、学生准备 搜集身边产自珠三角的生活用品的资料;求算本地劳动力去珠三角务工人员的比重;准备填充图、学案等学具。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方案①:读图导入:展示广东省政区图(或教材中的“珠江三角洲地形分布”、“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分布”图),设问导读:如果我们将广州、深圳、珠海三个城市用直线连接起来,将构成一个怎样的几何形状呢?(三角形),你们了解这三个城市在该区域中的地位吗?(注:学生回答时,可能存在困难)教师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小结,再引入新课教学。

方案②:承上导入:在前面两节内容中,我们学习了香港与澳门,同学们留意过香港与澳门北靠哪两个城市吗?(展示相关地图,学生回答:深圳与珠海)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与香港、澳门关系密切的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优越的地理位置】 教学指导: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与范围,学习难度并不大,但学生可能对珠江三角洲区域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对如何评价区域的地理位置进行指导。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读图7—23“珠江三角洲地形分布”、图7—24“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分布”和“珠江三角洲”材料,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说出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大致范围。(地理位置:北回归线从本区北部穿过,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区;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地区,邻近香港、澳门,与东南亚隔海相望。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发展起来的,包括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2)从哪些方面来说明珠江三角洲区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交通位置和相邻位置) (3)珠江三角洲区域有哪些交通运输方式?根据图中信息,请用一句话归纳出该区域的交通运输特点。(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俱全;交通便利) (4)说一说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运输分布与哪些自然条件相关。(平原地形为主,河网稠密,港湾众多) 这一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分析与评价区域地理位置方法的掌握。 课堂活动:指导学生开展教材P.52“活动”2,小组合作讨论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这一教学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环境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是为“外向型经济的壮大”的学习打下基础。 【外向型经济的壮大】 教学指导: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的教学重难点,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广州和深圳的经济特色与城市地位、区域产业特色与区域经济联系等内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要达成上述学习要求,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尽可能地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源,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与把握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1.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对外开放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新课标必修一示范教案(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

必修一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 1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 导入新课 问题:①分别在整数范围和实数范围内解方程(x-3)(x 3-)=0,其结果会相同吗? ②若集合A={x|0

森林防火教案

森林防火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森林防火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森林防火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对火灾事件的了解,知道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明确防火自救的重要性。 2、认识各种灭火设备,掌握一些消防安全常识及灭火、防火自救的方法。学会本领,化险为夷。提高学生的自救意识,培养应变能力。 3、学习利用各种方法查阅、收集、处理信息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及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 活动过程: (一)图片展示,引入新课。

1、展示各种火灾现场图片,师: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你在哪里还看到过这样惨不人睹旳场面?有什么感受?(指名后小组交流。) 2、展示另一图片,图中一个男孩子以矫健旳身手,协助森林中旳动物们从容逃离森林火场等情境。让学生在教师旳引导下提出值得探讨旳问题,采用指名、小组合作或者同桌交流等方式反馈。如: (1)为什么会发生森林火灾? (2)图片中有几种动物?他们有哪些不同旳神情? (3)那个男孩是怎么样协助动物们逃生旳? 3、小结:是呀!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命如此美丽,但又是如此脆弱。我们要珍惜宝贵旳生命,提高防火意识,象图片中旳英勇男孩一样掌握一些自救逃生旳方法。 (二)引导研读,归纳整理。 1、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收集有关“火”的书籍、期刊、报刊杂志等,并加以研读。 2、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整理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并制作成防火手册或编一份防火宣传手抄报。如:“火”的.可怕,“火”的预防,灭“火”的方法,逃生常识及发生火灾时如何拨打求助电话。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4节 区域经济联系 教学案

湘教版必修III《区域经济联系》 设计思想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引入新闻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合适的材料与图片,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内容:东、西部合作的成效与意义;资源跨地区调配的具体方案、图示及意义。在此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深入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对调出地和调入地、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等进行全面地分析,从而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教育。 教材分析 课标中关于本节内容的规定是:“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条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认识产业的转移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产业迁出区和迁入区及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本节教材也是以我国为例来阐述区域经济联系的,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二是资源跨地区调配,三是产业转移。本节内容是对本单元内容的概括与总结,充分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对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本节内容与初中内容联系较密切。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中涉及到的水资源、煤炭资源和天然气资源的地区分布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都在初中学过,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与应用。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已经在初中学过资源的地区分布及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但从学生的基础看,大多数的学生只是有模糊的印象,并不十分清楚具体的内容。部分学生可能会事先去复习一下,小部分学生可能会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具体方案、图示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知道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的具体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正确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所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教育。 重点难点 教材的重点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具体方案、图示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是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教学策略与手段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综合运用发现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和比较法。 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复习我国水资源、煤炭资源和天然气资源的地区分布及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视频:新闻“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 页 1 第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学目的:(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知识点】 1. 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Union ) 记作:A ∪B 读作:“A 并B ” 即: A ∪B={x|x ∈A ,或x ∈B} 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说明:连续的(用不等式表示的)实数集合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段封闭曲线来表示。 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 与B 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 2. 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intersection )。 记作:A ∩B 读作:“A 交B ” 即: A ∩B={x|∈A ,且x ∈B} 交集的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 与B 的并集与交集 A B A(B) A B B A B A A ∪ B B A ?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 3. 补集 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 ),通常记作U 。 补集:对于全集U 的一个子集A ,由全集U 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 记作:C U A 即:C U A={x|x ∈U 且x ∈A} 补集的Venn 图表示 A U C U A 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4. 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 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 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 集合基本运算的一些结论: A ∩ B ?A ,A ∩B ?B ,A ∩A=A ,A ∩?=?,A ∩B=B ∩A A ?A ∪B ,B ?A ∪B ,A ∪A=A ,A ∪?=A,A ∪B=B ∪A ( C U A )∪A=U ,(C U A )∩A=? 若A ∩B=A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A ∪B=B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x ∈(A ∩B ),则x ∈A 且x ∈B 若x ∈(A ∪B ),则x ∈A ,或x ∈B ¤例题精讲: 【例1】设集合,{|15},{|39},,()U U R A x x B x x A B A B ==-≤≤=<<求e. 解: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 、B ,如右图所示: {|35}A B x x =<≤, (){|1, 9U C A B x x x =<-≥或, 【例2】设{|||6}A x Z x =∈≤,{}{}1,2,3,3,4,5,6B C ==,求: (1)()A B C ; (2)()A A B C e. 解:{}6,5,4,3,2,1,0,1,2,3,4,5,6A =------. (1)又{}3B C =,∴()A B C ={}3; (2)又{}1,2,3,4,5,6B C =, 得{}()6,5,4,3,2,1,0A C B C =------. ∴ ()A A C B C {}6,5,4,3,2,1,0=------. A B B A -1 3 5 9 x

四年级森林防火作文

森林的控诉 我是一棵小草,森林是我们温暖的家,这里的居民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然而,由于人类在森林里无休止的活动,导致了我们的家园火灾肆虐。失去家园的我们欲哭无泪,向“地球生物法院”提起申诉,决心要向人类讨回公道。 开庭的这一天终于到来,森林居民们奔走相告。看着坐在被告席上的人类代表一脸傲慢,大家伙群情激奋,叫嚷着要严惩凶手。 开庭的时间到了,公正无私的大象法官身穿法袍,手拿法锤,庄重地坐到了我们面前,敲响法锤,宣布开庭。 白发苍苍的大树爷爷在猴子哥哥的搀扶下,步履蹒跚的走向原告席,“人类光临我们的家园,我们非常欢迎。可是,看看你们人类在森林里都做了些什么?”大树爷爷话还没说完,就剧烈的咳嗽起来。“你们在森林里吸烟,不安全用火,多少森林因一个小小的烟头被焚烧殆尽;多少森林居民在火灾中丧生;火灾过后,又有多少居民无家可归!” 面对大树爷爷的指控,人类代表还支支吾吾的抵赖,“这……这怎么可能是我们做的?” 大树爷爷还没走下被告席,母鸡妈妈就站了起来,“那天,我正在河边给孩子们洗衣服,隔壁的牛二嫂急冲冲的跑来找我,说我家着火了。我紧赶慢赶的跑回去,家已经没了。”母鸡妈妈话还没说完,就已经泣不成声。母鸡妈妈指着人类代表大声控诉,“是你们人类的

小孩在森林里放鞭炮,酿成了火灾。我的孩子们都没能及时从屋里出来。

”听完母鸡妈妈的控诉,听众席上的森林居民们更加愤怒不已。 被告席上的人类面对这一指控,面对激愤的森林居民们,脸色煞白,终于低下了骄傲的头。 最后,大象法官敲响法锤,宣读结案陈词:“森林号称‘地球之肺’,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资源,也是众多森林居民的家园。而人类对森林的过度开采,保护不力,导致森林火灾肆虐,森林居民们痛失家园,人类也在慢慢消耗自己的资源。这样下去,失去森林的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大家都怀着沉重的心情静静的听大象法官宣读结案陈词。 是啊,没有了森林,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风沙肆虐,水土流失,越来越多的河流干涸……想到这里,我的心情更加沉重。真希望人类能赶紧行动起来,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保护森林。 点评: 作者用童话的方式向人们阐述了森林火灾的危害,体裁新颖,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故事结构完整,生动有趣,读后又能给人以深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