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环节动物
- 格式:ppt
- 大小:4.05 MB
- 文档页数:42
动物学重点绪论1、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动物分类的方法有两种: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
3、生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4、物种的概念①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②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形态结构和遗传特征;③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④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自然条件下不能杂交.5、双名法世称二名制,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所创立。
双名法的核心:学名=属名+种名。
第一章原生动物门1、原生动物结构可分为细胞膜(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运动类器官有伪足、纤毛和鞭毛。
3、绿眼虫进行混合性营养方式(混养型).4、生殖㈠、无性生殖①二裂:细胞核先分裂(多为有丝分裂,也有无丝分裂的情况),然后细胞质也分裂为2个,形成2个相等的子体.②裂体生殖(复分裂):核先反复分裂,迅速变成许多核,然后每个细胞核连同周围的细胞质分开形成许多子体。
③出芽:核先分出一个小芽,然后细胞质也发生变形,最后芽脱落或不脱落长成一个新个体。
④质裂:指有些多核的原生动物,不需先行核分裂,细胞质和细胞核可直接分成两个或多个部分,形成新个体(如多核变形虫).㈡、有性生殖①配子生殖:又称受精,有些原生动物能形成有性的配子,两个配子结合成合子,由合子发育成一个新个体.②接合生殖:两个虫体暂时靠在一起,互相交换它们的一部分细胞核和细胞质,如大草履虫。
5、包囊:许多原生动物在不良环境中体表能分泌出一些胶状物质,这些物质凝固后会把自己包住,形成特殊结构,称为包囊。
6、绿眼虫靠鞭毛的摆动进行螺旋状运动。
7、绿眼虫的无性生殖方式为纵分裂,草履虫为横分裂。
8、纵(二)分裂:分开方式固定,沿长轴方向分成两个。
9、我国五大寄生虫病:黑热病、疟疾、钩虫病、丝虫病、血吸虫病(黑热病和疟疾由原生动物引起)。
10、痢疾内变形虫寄生在人的肠道里,引起痢疾。
11、滋养体: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第一章1.物种:是最基本的分类阶元,物种是形态、结构、功能、发育特征和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能相互繁殖,享有一个共同基因库的一群个体,并和其他种生殖隔离。
2.亚种:种内的一部分个体由于分布在各种不同的地区,通过在地理上充分的隔离后所形成的群体。
3.品种:种内由于人工选择产生的具有新形态或新性状的个体的总称。
4.双名法:对每种生物采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的方法进行命名,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
(属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加词第一个字母不需要大写、一般用斜体)第二章1.组织:是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相似,机能相同的细胞群构成的。
2.器官:由不同的组织共同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而且这些组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定形态特征和结构的功能单位。
3.系统:当若干种器官一起共同完成生命的一项功能时,即构成了动物的系统。
第三章1.类器官(细胞器):是原生动物特有的构造,它是由细胞中的部分细胞分化成的若干特殊的结构,执行着类似于高等动物某些器官的功能,故叫细胞器。
2.包囊:在不良的环境下,原生动物体会分泌一些物质,凝固后将自己包围,即形成包囊,度过干燥、冰冻等不良环境,遇到适宜的环境,包囊破裂,恢复原来的生活状态。
3.伪足:是肉足纲的最主要的特征,它是虫体在运动时,其体表任何部位都可以形成的临时性的细胞质突起,它不仅是运动类器官(非固定的),而且兼有摄食的作用。
4.变形运动:虫体不断向伪足伸出的方向移动的运动方式。
伪足的伸出与细胞趋化性和细胞质的溶胶-凝胶变化有关。
5.世代交替现象:在动物的生活史中,有性世代与无性世代相互交替的现象。
第四章生物发生律:又叫重演律,是个体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
第五章1.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构造,它是水流进出海绵体的通道,是对其水生固着生活的一种适应,海绵动物的摄食、排泄、呼吸和生殖等生理功能,都要依靠水沟系中的水流来实现。
2.两囊幼虫:多孔动物受精卵形成囊胚后,动物极的小细胞向囊胚腔内生出鞭毛,另一端的大细胞中间形成一个开口,后来囊胚的小细胞由开口倒翻出来,里面的小细胞具有鞭毛的小分裂球,植物极的一端不具鞭毛的大分裂球,称两囊幼虫。
第九章生物的运动和行为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 大山雀偷饮牛奶B. 蚯蚓走迷宫C. 猕猴做花样表演D. 母鸡哺育小鸡2.动物节律行为的形成是()A. 长期对自然生活环境适应的结果B. 节律性活动形成习惯的结果C. 季节变化的结果 D. 昼夜节律变化的结果3.以下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蜘蛛织网属于先天性行为B. 具有社会行为的蜜蜂能通过舞蹈进行通讯C. 鸟类的迁徙属于学习行为D. 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4.“穿花蝴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分别描绘了蝴蝶和蜻蜓的什么行为()A. 防御行为、取食行为B. 防御行为、迁徙行为C. 取食行为、繁殖行为D. 迁徙行为、繁殖行为5.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 猴子骑车B. 蜘蛛织网C. 老马识途D. 谈虎色变6.下列不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A. 狒狒的群体B. 蜜蜂的群体C. 麻雀的群体D. 白蚁的群体7.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A. 蚯蚓B. 鼠妇C. 猴D. 鸭8.警犬能够帮助警察缉拿犯罪嫌疑人时其利用的行为是()A. 学习行为B. 社会行为C. 取食行为D. 先天性行为9.母狼的幼仔丢失后,会将人的婴孩哺育成狼孩,这个事实说明()A. 母狼试图使婴孩成为自己的孩子B. 母狼有较强的哺育能力C. 母狼对人的报复行为D. 母狼有哺育幼体的本能10.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 大山雀偷喝牛奶B. 蚯蚓走迷宫C. 黑猩猩钓取白蚁D. 小鸟喂鱼11.将右侧选项与左侧相连,正确的一项是()①蜜蜂采蜜A防御行为②燕子筑巢B觅食行为③大雁南飞C生殖行为④壁虎断尾 D迁徒行为A. ①-B ②-A ③-D ④-CB. ①-C ②-A ③-B ④-DC. ①-B ②-C ③-A ④-DD. ①-A ②-B③-C ④-D12.下列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 蜜蜂采蜜B. 公鸡啼鸣C. 母鸡产卵D. 狗看见主人摇尾巴13.社会行为是指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中不同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关键是熟记社会行为的特点()A. 密蜂群体B. 绵羊群体C. 白蚁群体D. 蚂蚁群体二、填空题14.请将下列动物与它们的运动方式用线连起来.1大象________ A游泳2野鸭________ B爬行3游蛇________ C行走4青蛙________ D飞行5蝗虫________ E跳跃6马________ F奔跑7金鱼________15.请看右图回答问题:(1)图中1是________ ,图中2是________ 。
动物学一题库绪论一、名词解释1、双名法2、物种3、分类阶元4、自然分类系统5、二、填空题1、是分类系统的最基本阶元。
2.双名法规定,每个动物都存有自己的学名,这一学名存有或所共同组成。
其中前面一个字就是该动物的后面一个就是它的。
3、生物的五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和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属于界。
三、简答题动物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简述动物分类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三大学派。
第一章动物基本结构和功能一、名词解释1、非政府2、器官3、系统4、细胞周期二、填空题四大基本组织为。
三、选择题1、血液属于四大基本组织中的()。
a上皮组织b结缔组织c肌肉组织d神经组织2、在动物非政府的分类系统中,硬骨属()。
a致密结缔组织b硬骨组织c网状结缔组织d疏松结缔组织四、简答1、比较有丝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相同。
2、列表比较动物的四大基本组织的异同(分布、结构、机能等)。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一、名词解释1、伸缩式泡2、包囊3、刺丝泡4、世代交替5、顶上无机器6、孢子生殖7、裂体生殖二、填空题1、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
2、刺丝泡为动物所特有。
3、眼虫运动存有趋光性,是因为眼虫具备。
4、变形虫在运动时可有身体任何部位细胞质外凸形成临时的运动器官称为。
5、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存有现象,无性世代在体内,有性世代在体内。
草履虫的细胞核分化成两大一小两个核,其中大核的促进作用就是大核的促进作用就是。
6、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包括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和。
7、原生动物的运动器官主要有鞭毛和伪足。
三、选择题1、草履虫就是研究动物生物学的不好材料,其体内大核的功能就是()。
a孤雌生殖b营养与代谢c纵二分裂d横二分裂2、团藻在动物进化上存有关键意义,其分类地位就是()。
a海绵动物门b原生动物门c腔肠动物门d扁形动物门3、间日疟原虫的中间寄主为()。
a钉螺b沼螺c按蚊d伊蚊4、具备胞饮作用的动物就是()。
a眼虫b夜光虫c草履虫d变形虫5、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